时间:2023-07-11 09:21: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程建设新模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2
工程管理的三大核心目标任务是保证质量、按期完成、节约投资,所以工程造价始终是工程建设领域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在普遍引入监理的基础上,又普遍引入全过程委托审计。就业主而言,把质量工期控制委托给了监理,把造价控制委托给了造价咨询公司,好像就可保证目标的实现了。
一、全过程委托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1.全过程不全。全过程委托审计就是造价及相关咨询单位受业主委托完成整个项目审计业务活动。实际情况如何呢?在招标时,多数业主将最高限价(或标的)交由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审核;在建设阶段,委托一家造价咨询单位参与现场签证、材料定价,然后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结算进行审核,最后出一个造价为多少的结算审计报告。由此可见,没有将全过程进行委托审计,审计功能(监督、评价、控制、咨询、鉴证、管理)没有得到全面体现,审计的作用(预防性、及时性、效益性)没有得到全面发挥。
2.造价把关不严。(1)业主干预。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业主的地位不言而喻。业主往往以集体研究决定后的会议纪要形式确定某事项的计价办法,受委托的造价咨询单位很难不认可。如某工程大面积土石方施工在定额计价的合同里不按合同计价,而采用比定额计价高得多得所谓市场价,最终在结算审计中得以通过。(2)受托造价咨询单位审计人员责任心与职业道德水平的限制。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中介机构在审计中与被审计单位人员串通,泄漏与被审项目有关的秘密,合伙骗取委托单位的利益,严重违犯职业道德,给委托单位造成经济损失。(3)受托单位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限制。受托审计人员对项目情况不了解、对疑难问题把握不准、未发现重大错报漏报的情况下发表不恰当审计结论,对存在争议较大的地方,未经委托单位代表认定,就私自拍板定案。(4)受托审计方法和手段的限制。审计方法落后、审计风险意识的淡化、审计质量不够高等因素引起造价虚增。
3.委托成甩脱。在国有投资的项目中,有的管理者把全过程审计受委托者看作风险分担者,沿用招标有投标预算及中标价、建设中有签证及各种纪要、竣工后由受委托的单位出结算审计报告的思路对造价进行管理,等到结算审计报告出来,先大呼怎么这么多,继而说通过审计了的应予以认可。业主将造价管理完全甩给受托的造价咨询单位,不进行过程管理,全凭造价咨询单位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进行处理,结果可想而知。
二、在全过程委托审计模式下,实施阶段业主对造价管理的措施
1.明确业主、造价咨询单位对造价管理的职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对造价的控制,明确参与工程的各方的职能。
就施工阶段而言,业主造价管理的职能主要有:(1)在合同价的控制下,编制施工阶段年、季、月资金使用计划,并控制执行;(2)进行投资控制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并提供各种报表;(3)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所有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论证,择优批准;(4)审核支付工程进度款,扣回预付款;(5)审核工程变更等其他支付申请;(6)审核及处理索赔中与资金有关的事宜。
造价咨询单位造价管理的职能是:(1)施工组织设计审计;(2)工程预付款审计;(3)工程进度款审计;(4)工程变更审计;(5)现场签证审计,参与已发生的、经施工方申请、监理审核、业主同意的变更工程量签证,及时核实工程造价,作为施工承包人和业主之间的结算凭证;(6)工程索赔和业主反索赔审计;(7)材料设备审计;(8)监督、评价,即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基建管理部门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向业主报告;(9)提供咨询和建议,以提高基建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只有通过合同等形式详细的明确各阶段业主与受托造价咨询单位的职能,才有可能做到各尽所能、到位而不越位、形成联动有序的管理造价体系。
2.扩大审计范围,实现真正的实施阶段全过程委托审计。(1)把项目勘察设计纳入全过程委托审计范围,从源头管理造价。项目勘察设计所确定的经济技术方案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全过程审计受托单位应通过勘察设计招标文件的审计、勘察设计投标文件的审计、勘察设计合同的审计、建设方案的审计、限额设计的审计、设计图纸审计、设计概算的审计,把造价一步一步细化,落实到各分部分项中,达到把造价控制在投资估算所对应的金额内的目的。其中的重点是建设方案、限额设计、设计图纸的审计。要单独或配合其他机构审计不同建设方案、施工图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和从工艺流程到空间布局、从平面布局到立体造型、从功能分区到内外装修等全方位满足设计委托书的程度及其对应的预算造价,并提出意见建议。(2)加强交易阶段的委托审计,确定每一子目量价和风险,严控中标造价超招标控制价。建设工程交易阶段形成的量价及有关计算原则等,是结算的基石,是造价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受托造价咨询单位的主要工作有:资格预审文件审计、招标文件审计、招标控制价审计、施工投标文件审计、施工合同审计。其中的重点是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和施工合同的审计。在完善施工图的基础上,合理预测市场的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应由业主承担的风险,全面详细审计,形成在设计概算控制下的招标控制价是重中之重。(3)落实施工阶段的委托审计职能,全面及时动态反映造价的变化。
一是受托审计单位应及时对变更进行估价。目前,施工阶段的委托审计大多常态化,但重签证轻及时计价的现象十分突出。业主应要求受托造价咨询单位依据每一份变更审查出具造价变动报告,及时动态反映造价变化,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受托审计单位应出具材料设备审计报告。材料设备审计似有似无,更谈不上质量好坏。有的受托造价咨询单位参与了业主定价材料设备的招标或询价,有的只是在有关资料上签字,正负偏差、质量好坏不过问,有的根本不参与,完全由业主说了算。根据施工阶段审计职能要求,无论是业主采购供应的设备材料,还是施工方采购的材料设备,都要进行审计,只是审计的项目有一定的区别,但都必须保证与价格相对应的品牌、相对应的型号、相对应的质量的合格以上材料设备用于工程建设,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三是受托审计单位应开展施工过程审计。包括业主在内,大多人认为,本项工作应由监理负责。这是错误的,质量与造价是相关的,计价的前提之一是质量合格,不合格产品不能计价。尤其是隐蔽工程,更需加强审计,防止偷工减料。由于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消耗的人机材等必然发生变化,造价也就跟着发生变化,所以必须开展施工过程审计,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导致的造价变化。四是加强结算受托审计,把好造价管理的最后一关。结算审计包括合同执行情况的审计、资料真实性全面性合法合规性的审计、合同内价款的审计、变更洽商现场签证工程量及价款的审计、暂估价调整的审计、索赔费用的审计、价格调整费用的审计、工期质量奖惩的审计、其他费用的审计等内容。受托审计单位应出具详细的报告,一一给予明确。结算审计的方法很多,业主应明确要求审计单位用全面审核法进行。
3.完善审计管理的相关制度,严控委托审计风险。一是建立全过程委托审计公开招标制度。在选聘全过程委托审计造价咨询机构时,应引入竞争机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选用信誉高、力量强的造价咨询机构。二是建立全过程委托审计机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第一,签订委托合同,明确责任,并严格执行。合同内容应包括委托审计事项、委托范围、审计时限、双方责任、审计纪律、取费标准、质量要求、处罚标准等内容,明确责任。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保证合同的严肃性。第二,审查批准《全过程委托审计实施方案》,并督促落实。业主应要求全过程审计单位结合工程实际编制详细的《全过程委托审计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审计组织构成、内部审计程序及与业主的衔接制度、各阶段各分部分项的审计目标任务工作点、审计成果文件及提交时点等内容。经业主审查批准后执行。业主应按此督促落实。要求全过程受托审计单位建立审计日志制度,业主随时检查审计日志。第三,建立定期报告和工作例会制度。全过程受托审计单位除了按审查批准《全过程委托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外,应建立月定期报告制度,向业主汇报本月的工作、总结自身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向业主提出建议等。业主应定期召开造价管理例会,协调全过程委托审计中审计单位与各方的工作,解决相关问题。第四,加强抽查与复核,提高审计质量。业主对全过程受托审计单位出具的各类审计报告应组织人员抽查和复核,必要时可委托再审计,以提高全过程审计单位的责任感,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
参考文献:
二、建设工程信息管理新模式改革的探索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信息归集和整理工作效率,开发信息潜在功能,发挥信息使用价值和历史效应。必须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信息收集、整理、利用等各环节进行优化,推行信息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提升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利用。
(一)加快转变信息管理理念
1.树立“前端控制”理念,即从信息收集环节这一源头开始,实施主动、有效的管理。应将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基础性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的各个相关业务环节,而且在工程起步阶段就展开信息的采集、开发、分类工作,以减少后续的重复性劳动,最大限度提高信息管理效率。投资咨询公司是以承担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咨询业务为主的中介机构,其业务信息主要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对投资项目的批示文件、项目投资方提供的项目规划和设计资料、本公司业务部门提出的咨询报告等,其中有公文、函件、报告等文字资料,规划和设计图纸、报表等图表资料,照片、光盘等音像资料。这些资料和信息都是由公司各业务部门在开展咨询业务的过程中负责收集,汇集到公司信息管理部门。由于信息资料标准化工作滞后,各个业务部门汇集的信息常出现格式各异、资料缺失等现象,信息管理部门常常对这些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分类、记录,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于重复劳动,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因此,必须解决信息资源标准不统一、操作流程不规范、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制定严格的信息管理制度和统一的信息资源格式标准,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制定规范的信息资源生成入库、传输利用、管理维护的操作规程;要求有关人员严格按照制度、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好信息的生成、汇集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化的办公自动化环境,把业务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环节有机连接,实现信息资源的自动生成、筛选分类。在这一过程中,业务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应密切配合,做好信息的开发、记录、等级分类等基础性工作,保证信息的完整、有效和真实。
2.树立“信息再造”理念,发掘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信息管理部门在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同时,组织力量对已有的信息资源进行研究,重新筛选整理、编排分类和深度加工,这是现代信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二)加快数字化信息库建设
1.强化硬件,构造网络化信息运行环境。目前我国局域网技术和应用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工程信息管理方面也是如此。许多网络系统,仅能满足于一般的信息传输、交流和储存需要,且稳定性较差,安全防范系统也脆弱,必须按照适用性、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进行系统改造。增加大容量的交换机、大型服务器和新的工作站,根据管理方式的变化重新布线,形成安全、快速、便捷的网络环境;建立电子信息处置系统、高速扫描系统和数据刻录系统,为构建数字化信息资料库创造基础条件。
2.开发软件,形成切合实际的应用环境。目前,社会上推出的信息管理软件大都不仅符合工程信息的特点及其管理要求,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开发。应结合办公自动化系统,形成从信息生成、汇集登记、分类编目到整理存档、提供利用等一整套信息管理应用软件。应用软件的开发重在实用,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应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突出其实用性、便捷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结合建设工程及其信息的特殊性,对信息资料的管理流程、著录格式,编目分类及保管期限等进行标准化设置。如国家建设部将工程档案信息的著录系统分为三级,即工程(项目)级、案卷级和文件级。有些建设工程项目包含了若干个子工程,如果只著录工程项目级的档案数据,不能完整准确的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信息。可在软件的著录子系统中将三级著录改为四级著录,增加子工程的著录程序,以方便工程信息的管理和利用。
3.完善内外网站建设,构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利用必须以网络为载体。目前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内外网站功能大同小异,包括域名申请、网站存储空间、栏目规划、页面设计、后台设计、系统维护等;栏目有单位简介、机构职责、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学术论坛、办事指南、资料查询、学会协会等。工程信息网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信息的特点及其浏览、利用、管理的特殊需要,加强图文编辑、传输、交流方面的功能,以及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针对性强的专题性栏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建设工程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工程项目,提升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工程管理工作一直是建设工程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它的好坏对建设工程的发展必将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近些年,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在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建设工程的进一步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建设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对国内生产发展需求上的满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的加快,为建设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的被提升上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企业要想将本身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上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要对工程的管理模式不断的进行创新,将工程管理中的创新成分和科技含量不断地予以提升;保证企业本身具有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在众多的建设队伍当中站稳脚步;掌握一些高新的技术,在收益上逐渐的提升上来;保证工程质量,将管理工程的成本予以降低。只有通过以上手段,才可以实现对国内生产发展需求有效的给予满足。
其次,科学管理的需求。在科学管理理念上,企业应该积极学习,在工程管理的实践当中进行推广,将可靠的理论依据应用于创新工程管理模式,进而将企业的生产力提升上来。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发展逐步壮大的大背景下,也应该不断地提升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努力将科学的、先进的技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用。因此,企业需要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规定,对科学管理模式积极创新,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二、具体的应用研究
1、建设工程管理理念创新
在进行建设工程管理的时候,观念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创新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所在。首先,能够有效的组织和教育管理人员,使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将市场、效益、竞争的观念树立起来;其次,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设置工程技术部门、施工管理部门、市场合同部门,各个部门的配置应当对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能够很好的适应,对现阶段市场所出现的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能为工程技术部门很好的了解和掌握;便于施工管理部门合理控制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便于强化市场合同部门的核心地位,将其约束力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使合同部门能够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结算管理有效的统一起来,对分散管理的一些不足能够有效的予以克服。
2、建设工程管理技术创新
管理技术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最为典型的。近些年,计算机技术获得了前所未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当中得到了普及,现阶段,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位于先列,很显然企业也应该将这项先进的技术引入进来,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信息技术充分的进行利用,将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上来。此外,现阶段的工程管理不再是单纯的一门学科,而是将多种专业领域的知识融合到了一起,所以,在对管理技术进行创新的同时,对人才的管理更需要重视起来,优先录用既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又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管理人员的潜力充分的发挥和挖掘出来,将工程管理的效率提升上来。
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有关管理体制创新
管理制度是确保有效实施建设工程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保障。据调查所知,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都是一层不变的,在管理体制当中很多条例都是依据多年之前的计划经济条件和社会形态来制定的。一些和现阶段的市场形态已经完全不符合,可以说已经过时。而在多层面的影响之下,尤其是国家颁布的现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一些企业并没有运用这些进行适时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建设企业要想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就应将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构建起来,而过时陈旧的管理条例只会对它的管理及发展上带来阻碍。所以,在建设工程的管理当中,要对工程管理制度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创新,对监理、施工、勘察、设计、建设等部门实行奖惩制度、考核制度,落实到位,严格执行。此外,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应转变主要以工期衡量政绩、轻质量、重进度的传统观念,减少行政干预,一些与工程质量安全有关的行政决定应该广泛汲取参建各单位技术人员的专业意见,防止冒然、盲目地处理。
4、对企业文化不断的创新
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原则和理念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呈现出来的,优异的企业文化能够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为企业员工提供出来,能够引领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现阶段,在各个企业的经营发展当中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企业和工作人员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海尔集团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它可以在较小规模的冰箱厂发展到眼下的一个大集团,它将企业的文化当做自身的生命线来创新与发展,这是它能够有如今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尽管它同建设工程的类型上存在差异,但是对企业文化的创新上是可以借鉴的。企业将企业文化的创新重视起来,涵盖着企业文化机制和价值观的创新,借此将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及生产力提升上来,为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带来帮助。
5、落实管理责任制,将有关的保障机制构建起来
如今建设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越来越复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合同管理和施工管理的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将管理责任制这种创新机制引入进来,在授权的范围当中,协调好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的各个部门及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其次,将相应的奖惩制度和考核方式制定出来,规范管理行为,对所建的责任制予以落实。同时,还要将一定的人员保障制度构建起来,选拔人才的时候选用合理的竞争上岗方式,将有关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定出来,在考核、监督上要不断的予以强化,以促使企业与工作人员一起发展。
结语:
在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建设工程不断地向前发展,并且国家对建设工程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这注定将注入更多的建设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对此,建设工程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遇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尤其是建设工程管理工作中,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展现和应用创新的管理模式,将自身的工程建设质量提升上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站稳脚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在整体上促进我国建设工程有效、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基于工程清单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的相关问题[J].
科技风.2013(09).
随着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技术的发展,电力配网工程正朝向自动化发展,我国在电力配网自动化方面,实现了配网运行控制与监视的自动化,并配备了馈线自动化、电网分析与SCADA等功能,为了有效实现电力配网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应加强我国电力配网模式的建设分析,但在我国电力配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恰当的建设模式,有效衔接旧电力配网向新电力配网自动化的转变发展,保证电力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1 我国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现状
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电力配网工程建设发展速度及规模均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并且在电力配网工程建设模式方面,电力配网自动化发展并不完善,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1)工程建设中的电源布点问题。在我国电力配网工程建设中,电源布点存在不合理现象,该问题的出现与电力早期建设规划不合理相关,由于旧电力配网建设的早期规划不够合理,让我国的电力布点不够,电源分布也不合理,从而出现了供电半径太长,电线破损严重的问题。(2)负荷增长快,电力配网建设用地紧张。近些年,我国电力负荷增长迅速,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一些城市地区的电力负荷增长已达18%,而北京、广州及上海等地,电力负荷增长的速度已高达25%,电力负荷增长速度快,主要与企业用电增多及居民用电量增加相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筑密集性越来越大,使得电力配网建设出现了用地紧张问题,电力配网建设用地紧张,使得变电站建设数量不够,进而致使电力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城镇化发展中,应该留出足够的电网建设空地,以缓解电力需求间的矛盾,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量。(3)网络结构合理性不够。在我国电力配网建设当中,网络结构的不合理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电力配网运行故障复电与检修带来了困难,再加上运行方式的安排不是很到位,也给电站移址带来了不便,所以,加强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并改进电网运行的方式,方能有效保障电网安全高效运行。
2 转变旧电力配网工程建设模式的必要性
通过我国目前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现状的了解,为提升居民的用电质量,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加强电力配网工程改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是要提高电力配网运行效率,要转变思想,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我国现在的电力系统可大致划分成电源、电网与配网规划三部分,但一直以来,我国的电力系统建设,多注重在电源规划与主网规划方面,对于配网规划投资方面,还稍显不足,在电力配网工程建设当中,一些大城市依然采用旧体制的城网管理模式,对城市建设发展带来了一定制约性,对各项资源的利用与配网结构优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在电力配网工程发展中,要看到其不足,并采取一定措施,强化电力配网的自动化建设水平,确保电力配网的稳步提高。
二是要提高电力配网的自动化水平,需要合理转变旧建设模式。尽管有些地区实施了电力配网系统的自动化建设,但并非全面实施馈线自动化的系统建设,其建设方式是以实时监控发展为前提,对电力配网的运行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进行提高,而馈线的自动化作用是降低电网运行故障的停电时间,但我国在停电方面,实施计划停电时间的比例经常高达80%左右,在馈线自动化方面的供电可靠性要比发达国家滞后许多,因此,要真正解决我国电力配电建设现状,需要合理地转变旧建设模式,全面地实施馈线自动化、SCADA及电网分析应用等功能,让新旧电力配网工程建设模式进行有效衔接,全面实现电力配电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电力配网的3+1模式就是比较可靠的建设模式,不仅不会让建设成本显著增加,还能保证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
3 新电力配网工程建设模式分析
3.1 新电力配网模式的优点
与旧三层电力配网模式相比,新电力配网模式添加了遥点延伸层,该层的添加,让电力配网的建设模式更为合理化,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一是电力配网加大了故障的判读指示密度,能有效提高故障定位精度,降低维修人员劳动强度;二是延伸层的增加,提高了定位精度,减少了故障查线时间,可迅速找出故障维修区段,并尽快恢复供电,以减少停电的时间,增强供电的可靠性;三是在电力配网终端下,接入遥点设备,可实现电力配网信息延伸,让数据更完整,准确指示故障馈线位置,将信息传送至主站,让电力部门迅速判断出故障的位置,对故障位置进行及时处理,尽快恢复供电,提高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
3.2 新电力配网模式结构
在电力配网自动化建设下,电力配网的自动化方案不断增多,我国已有效实现了配电网控制与监视的自动化,并具有了馈线自动化、SCADA、应用系统互连与电网分析应用等功能。现代电力配网自动化依然实施的是旧主站、子站与终端模式,可称之为三层模式,在此模式下,电力配网自动化功能也可实现,不过因终端设备的价格较为昂贵,并非适合每个线杆或者开关的安装,仅是选择重要环网柜、开闭所及开关等场所进行安装,在这种情况下,终端指示故障线路较长,范围广,线路故障位置确定的耗费时间约占据故障处理时间2/3左右,所以,加强故障位置精确判断是必要的。
新电力配网结构主要包含配网的自动系统本体、配网信息延伸与电力配网自动数据等部分,其中,自动化本体为3层结构,第1层为配网的自动管理系统,主要包含GIS、SCADA/EMS与DAS等;第2层为电力配网的子站,主要包含FA与电力配网终端等;第3层为馈线的自动化终端,主要包含TTU、DTU与FTU等,该3层所强调的是数据精准完整与通信可靠。将原来的3层模式转变为主站、子站、终端与遥点的四层模式,把故障指示器等遥点归入电力配网的自动化系统,赋予新内涵,这是个很实用的电力配网建设模式。并且遥点设备的价格比较便宜,可多部署,尤其是辐射线路上,能较准确判断故障点位置。把故障点定位于两线杆间,一旦主干线路出现故障,将主干及分支线路间的开关断开,就能有效实现故障隔离,缩小断电的范围。
3.3 新电力配网模式实施过程
在新电力配网模式下,当线路出现故障时,电力配网的终端会采集相关信息,对馈线进行故障判断,同时,还会接收来自遥点设备方面的故障信息,故障信息的传送过程如图1所示。当配网终端把故障信息与一遥点的故障信息传送至子站,子站会接收故障信息,转发至主站中。而主站接收子站转发的终端故障信息之后,会依据故障信息对故障进行定位,尤其是两台终端间的故障定位,并采取保护与隔离动作等,以缩小故障停电的范围。同时,主站还会依据一遥点设备所发出的故障信息,对两一遥点设备间的故障进行定位,缩小故障定位范围,将故障位置显示在GIS系统上,便于相关人员的维护检修,从而完成一次故障的处理。
4 新旧电力配网工程有效衔接建设的注意事项
4.1 合理选择电源点,遵守馈线规划原则
在电力配网工程建设中,电源点分布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应从网损减少,经济效益增加角度出发,对电源点进行合理规划,降低线路建设投入,从而减少网损。对挡墙城市电源点分布不足与容量有限等问题,应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解决,避免依靠其他电源点给予补救措施的出现,在科学发展观下,扭转这种局面,合理安排电源点。为了提高电力配网运行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对电源点出现进行规划的时候,应统筹考虑,遵循出线方向与环网联络原则。在出线原则下,对同一变电站的不同主变出线进行区域交叉,也就是某用电区域馈线应来自不同的主变,单台主变的话,应考虑把不同母线出线进行区域交叉,以两台主变与8条出现为例。F1与F2为不同主变,但同时出向同一供电区域,F7与F8、F5与F6、F3与F4也均是这样的道理,根据此原则出现,能保证每用电区域中,均有来自不同的主变电源,某主变故障或母线失压的时候,应由本站中的另一主变进行供电。除此之外,馈线还应遵循环网联络原则,让馈线运行方式更为灵活,以满足不同状况下的转电需求。
4.2 注意新电力配网工程中的故障线路报警系统
在电力配网工程当中,应建立故障线路的报警装置,报警系统通常由开关站内报警装置与微机监控中心所组成的。一是要建立监控中心,对全网各报警单元进行全面管理,应该对各级故障信息给予接收记录与分析报警,向下级进行工作命令或参数更改的命令发送,从而及时调整系统;二是开关站中的报警装置应该实施智能单元,对此部分故障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并将有关信息发送到调度中心。
4.3 远程控制与地理信息系统
远程控制系统是由计算机与远动技术组成的,能够实现遥控、遥信与遥测这三遥,为电力配网工程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所以,在应用系统中,运用远动装置,对厂站运行设备进行测读,强化系统硬件联系,将相关信息经远动通道传送至调度室中,以强化调度室的协调功能,其具体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在电力配网建设当中,地理信息系统可称为硬线的监控系统,与模拟机协调功能是相结合应用的,通过此技术对电力配网进行有效监管,以确保电力配网工程中的有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时,需要注意下列几点:一是注意配电自动系统的构建,把城乡街道地理的背景图,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馈线接线图绘制,并在图中标注架空线、断路器、配电变压器与电缆等设备的规格型号,对全部电力设备给予统计、查询与维护;二是地理信息系统要和监控系统相结合应用,合理分析每条反馈线路信息,利用理论网损与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处理,以增强电力配电工程新模式建设的管理水平。
4.4 注意交流输电系统与负荷预测系统的建设
要有效衔接新旧电力配网工程,还需要注意交流输电及负荷预测系统的建设,交流输电系统通常是在电力技术及控制技术下,对交流输电系统中的电压、阻抗与相位进行灵活调速,对电力潮流进行大幅度地灵活控制,增强现有输电线路中的输电容量,让线路更加稳定。交流输电系统的完善,可增强联络线输电力,减少系统事故的影响,避免连锁反应与阻尼系统的震荡等现象发生。除此之外,还应确保供电质量优良,对用户用电要求进行满足,其公式表达为:
公式中的与所表示的是电厂发送有功功率与j用户以及线路所消耗的有功率,而与所表示的是电厂发送无功率与j用户以及线路所消耗的无功率。在交流输电系统当中,要确保系统频率及各母线电压均保持于额定值周围,以确保电能质量的优良性。加强负荷预测系统构建,对电力配网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实现地区间的负荷预测,还能实现对网络状态的估计,对电力配网建设中的数据误差进行及时调整,强化数据实时的控制,以优化电力系统的各项配置。
5 结语
电力配网建设管理所涉及内容较多,要确保电力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应加强旧电力配电建设模式的转变,实现电力配网的自动化,并在工程建设当中,注意新旧电力配电模式的有效衔接,根据电力配网建设的实际状况与用户需求,加强输电网、配网与发电网的有效结合,构成综合性的智能网,提高电力配网运行的可靠性,在三层模式基础上,加上一遥点的延伸层,增强线路故障的精准定位性,从而促进我国电力配网工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E9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41-01
现如今,社会已经基本上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其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目前通信工程质量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且存在恶性竞争、专业水平低等问题。因此,业内急需对通信工程的建设监理模式进行创新,祛除目前存在的弊端,改善通信工程的质量。
1.我国通信工程监管模式概述
对于我国来说,通信工程算是一个新兴的建设行业,但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而发展迅猛,作为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控制环节,通信工程的建设监理工作一直是业内狠抓的重点。所谓通信工程的建设监理,即指国家设立的具有国家承认的资质的相关监理单位,对通信工程的建设单位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确保通信工程的建设质量,其对于相关通信工程的建设质量是必不可少的。监理单位会按照国家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的相关要求,结合通信工程本身以及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监理方案,对通信工程质量进行监管,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但由于受市场、地方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通信工程监管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好,传统的监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需要不断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监理经验,不断完善现有的通信工程监理模式,无论监理理念还是监理制度都需要进行创新。就目前来看,我国通信工程监理具备以下特点,通信建设工程类别多,通信工程涵盖的建设内容比较多,包括土建、装修、消防、蓄电池、基站以及传输等多种工程项目,施工难度比较大。覆盖范围广,通信工程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因为其覆盖范围比较广,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也成为工程建设监理的一个难点。建设周期短,对于通信工程来说,一般要求在几个月内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建设周期是比较短的,因此,需要监理单位在建设初期快速制定合理的监理方案,方便对通信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管。
2.目前通信工程建设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恶性竞争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面积进行通信工程的建设,目的是为我国城镇以及农村居民的提供通信便利,近几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通信技术行业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通信技术行业,由于目前国家监管体制还没有完善,市场上大量出现通信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情况,一些企业为了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随意删减通信工程的工作流程,缩短建设周期,减少资金投入,使得很多通信工程的质量没有保证。另外,一些建设单位甚至使用一些比较恶劣的商业手段来打击同行以达到企业获利的目的,严重扰乱了通信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阻碍了我国通信工程建设监理的发展步伐。
2.2专业水平低
通信工程建设监理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其是伴随着通信工程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我国缺乏规范的培训机构,国内高校也没有设立相关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导致我国通信工程监理行业缺乏人才,目前就业的工作人员普遍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普遍比较低。且很多工作人员不具备丰富的监管经验,不能对通信工程建设的突发状况进行有效处理。另外,由于监理单位的人事监管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缺乏高度自律性等原因,我国通信工程的建设监理工作还处在一个艰难的上升期,需要对现有的监理模式进行不断完善、创新。
2.3监理工作不到位
现阶段,很多通信工程企业领导不注重通信工程的监理工作,在工程监理上投入的资金与人员都比较少,没有形成严密的建立机制,这也成为影响我国通信工程建设监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很多监理人员缺乏监理实战经验,不能对通信工程建设出现的问题作出快速反应,往往导致一系列的质量问题,给企业、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很多企业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建立健全的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管,工程结束后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给通信工程后续的交接、管理等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3.通信工程建设监理模式的创新
3.1构筑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
我国现有的通信工程建设监理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我国通信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快速建立起完善的通信工程监理体系,对我国的通信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监管,确保通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当然,在进行通信工程监理模式创新的时候,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管理为基础,借鉴国外先进的监理经验,结合我国通信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做到不盲目、不激进。要建立起包括工程监理工作、企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全面进行监理模式是创新改革,构筑先进的通信工程企业管理模式。
3.2优化监理工作流程和规范标准
无论是国家承认的监理单位还是通信工程建设单位本身,规范、科学的监理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其是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科学的监理方法以及合理的工作流程也能高效完成通信工程的监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的监理,需要建设单位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监管方案,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对通信工程进行监管。另外,建设单位的监理模式不能停滞不前,要与时俱进,随时掌握最新监管动态,结合企业自身进行调整,做到不断优化监理模式,适应不断发展的通信工程需要。
3.3加强技术培训
就目前来说,通信工程行业的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且通信工程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的行业。因此,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跟上通信技术的发展步伐,适应其不断变化的发展需要。要求通信企业不断加强监理人才的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方面企业加强内部培训,及时与同行沟通,把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传授给公司工作人员,提高企业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机制,使得工作人员在良性竞争中取得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与培训单位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培训指导,为通信工程企业建立工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当然,还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通信工程的监管水平。
3.4严格控制通信工程质量
对于通信工程的监理工作来说,其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单位应该引起重视的工作环节。对于实际的通信工程建设,企业首先要制定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并明确工作流程与监理方案,监理人员在进行通信工程建设监管时,要严格按照制定的监理方案进行质量控制,对建设中途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作出有效的应急预案,确保完成预定的工程质量目标。同时,监理人员一定要恪守职责,对通信工程建设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说,我国通信工程的建设监理工作做得还不到位,监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恶性竞争、专业程度低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业内相关人员引起高度重视,对现有通信工程的监理模式进行创新,不断完善质量监管机制,确保我国通信工程的建设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计算机网络需要。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科技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应适应目前这一现状,培养出能从事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许多学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之一。“通信原理”既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涵,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1]。由于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其自身内容具有原理抽象、理论性强、数学基础要求高等特点,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00年发起研究和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来,工程教育模式已为教育界、产业界所瞩目,成果非常显著。工程教育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达到预定目标[2]。因此,通过引入工程模式,进行“通信原理”整体课程体系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响应学校对本专业“卓越工程师”项目的支持以及对地方“亲产业”理念的体现。
二、教学改革探索
2.1 教学理念改革
转变教学理念,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本校对培养“卓越工程师”以及“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理念,采用分级教学,区分卓越类和普通类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有针对性地修改培养方案。
通过分级教学,将卓越班和普通班区分开,明确教学目的。卓越班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实践,同时也要掌握重点公式的推导,为今后在该领域深造打好理论基础。而普通班的教学更侧重于培养技能强硬、善于合作、会干实事的应用型人才,从而适应就业需求[3]。
2.2 教学内容改革
进行工程模式下的教学改革,要重组教学内容,统观全局,分清层次,有详有略,确定重点难点。本院“通信原理”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要求同其他重点学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制定一个适合本院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培养模式,就要求教学大纲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制定符合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包括通信的基本理论、模拟调制、数字传输、差错控制技术等几个部分。由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是数字通信,因此,将教学重点放在数字通信部分,着重讲清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并扩展至目前实际使用的数字传输系统,使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与实用性。
2.3 教学方法改革
转变一些习惯性的授课方法,将工程模式灵活地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中对应以及类似的系统进行对照说明,或引入目前通信领域的新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辅以互动教学、启发教学、形像教学、网络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多样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动能力,加深他们对重难点的理解,也让他们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如下:
(1) 多媒体教学: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通信原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利用黑板板书进行分析和推导,以课程目标、课堂目标来安排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适当调整讲课进度与速度。
(2) 互动教学:在讲授重要知识点前,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并采取小组讨论、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等交互式学习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启发教学:在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前,先介绍相关的实际应用背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如何应用”,让学生对其应用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4) 形像教学:讲解抽象概念以及原理时,采用动态的信号波形图、频谱图加以验证,既可以利用动画方式直观地呈现信号的特点,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推导的理解,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5) 网络教学:根据本校所建立的网络平台,开设“通信原理”课程网站,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包括课程通知、教学资料、作业系统、试题考核、答疑讨论等,方便学生课后在网上回顾课堂内容,加深理解。通过Email、QQ等方式在网上进行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及进度。
(6) 项目驱动教学:将重要知识点应用于实际工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理论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项目包括虚拟实验室仿真平台、课程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科研项目等。
2.4 引入工程教育理念
“通信原理”课程知识比较抽象,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为此,将课程的理论概念联系到现实中具体实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将教学内容或实验进行实际应用,通过老师的指导将学生一些可行性通信设计进行合理规划并组建团队,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建立自身的学习模式[4]。
此外,还可以与企业联合进行培养,通过聘请企业技术工程师,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为学生量身定做实训项目。根据学生意愿,鼓励其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不仅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工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在走上岗位后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适应新环境。
三、实验课程建设
3.1 实验课程的分层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通信原理实验箱”来对基本理论和应用进行再次提炼,以加深学生对原理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进一步掌握,为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课程的实验分为有3个层次: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
① 验证型实验:对单体知识点的巩固和掌握,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记录波形来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
② 综合型实验:对多个单体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数字频带调制实验。
③ 设计型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设置,题目是给定或学生分组自拟,其过程包括方案设计、仿真验证、烧写程序及测试。通过实验箱的二次开发模块,将程序写入FPGA,并用示波器测试设计结果。该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验教学采用以上三种形式,层次由低到高,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逐步深入,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建立软件仿真实验
除了硬件仿真实验,还可以将Matlab/Simulink等系统仿真软件引入实验教学,这些仿真软件提供了一个交互式动态仿真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直观的方框图以及相关的程序代码对通信系统进行建模仿真,从而摆脱烦琐的数学推导,通过方框图以及程序的理解,加深对通信系统的概念和运行过程的理解,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5]。
3.3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结合实验室安排,在空闲时间全面开放实验室,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预约时间进行实验。开放性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学习与实验的空间,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独立实验能力[6]。
3.4 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
与电子通信类公司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学生进行深入实践和工程开发创造条件。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利用实验室内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学生可以进行通信传输方面的实验与工程开发。
四、总结
将工程教育模式引入“通信原理”教学与实验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是对教学的一种可持续研究,对于教学改革以及实验课程建设都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
联系方式:冯陈伟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
通信地址:厦门市集美区乐海南里428号1103室
邮编:361024
E-mail:
电话:13696920520
参 考 文 献
[1] 张翠芳.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2): 90-94.
[2] 万金华. 基于 CDIO 模式的综合训练项目的探索[J]. 现代企业教育, 2009 (4): 103-105.
[3] 冯暖. 通信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5): 174-174.
[4] 韦江华, 周坚和, 林川. 基于 CDIO 教育理念的高校通信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J]. 中国电力教育: 中, 2012 (7): 104-105.
二、运营商对通信工程建设创新管理的思考
由于预期网络投资规模减少,运营商必须从源头着手,加强对通信施工企业的掌控,创新施工队伍的组织模式,采取信息化工具实施监控,确保通信建设质量和安全。
(1)加强对通信施工企业的掌控,实施嵌入式管理或者采取并购方式
以中通服广东公司为例,它拥有五家通信建设子公司,彼此独立又相互竞争。中通服为中国电信的网络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虽然两家是甲乙方关系,但毕竟是亲兄弟,在责任心方面跟追逐利益的其它社会通信施工企业相比是天壤之别。中通服是将中国电信的网络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情做,尽心尽责,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电信的网络质量。反观重组并入中国联通的原中国网通,在改制时将原北方十省实业公司所属的各设计、监理、工程公司都改为私有化,结果是这些公司和重组后的中国联通已基本没有血缘关系了。改制导致分家并失去控制权,这样的结局对中国联通而言非常可惜。运营商加强对通信施工企业的掌控力度,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借鉴中通服模式,运营商可以从总部层面或省级公司层面组建通信建设公司,物色已有资质、有实力的通信施工企业,并通过资本运作,采取控股或收购的方式直接掌控,这叫“借船出海”;二是运营商与为其长期提供服务、有良好口碑的几家通信施工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对其实施嵌入式管理:派员参与其日常管理,将整套规范标准复制和输出到这几家施工企业中,以确保输出高质量。无论哪条路,运营商直接掌控通信施工企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杜绝短期行为;提高责任心和归属感;可杜绝层层转包行为,大幅降低违规分包现象,大幅降低偷工减料行为等等。
(2)采取“自建+外协”方式,精干自有队伍,整合外部资源
无论是新组建或是重组收购,通信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都必须精炼,项目经理、五大员、核心设备安装和调测的技术人员等必须适量配备。但要尽量规避中通服的传统工程公司模式,即一个公司动辄几千人的规模。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各市、县当地都活跃着数支通信工程施工队,它们有的经过努力获得了主管部门颁发的较低的资质资格,但大部分均没有资质,长期以挂靠的方式承揽业务。这些队伍良莠不齐,有的自律性较强,施工口碑较好;有的则偷工减料,短期行为明显。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当地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这恰恰是线路施工所必备的能力。作为为驻地网运营商提供服务的通信施工企业,如能整合当地资源“为我所用”就会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为此,对这些施工队伍进行考核、评估、筛选,然后通过合作的方式整合这些外部施工力量,并通过嵌入式管理来提升他们的生产组织能力。如有必要,可采取收编的方式,将好的施工队纳入到自有队伍中,并根据施工任务的季节不均衡性,为他们制订差别工资政策:任务饱满时一个工资标准,任务不饱满时一个工资标准,没有施工任务时又一个标准。无论是合作还是收编,对施工队而言都是利好,因为他们同样有了获取长期稳定收入来源的保障,从而愿意遵循通信施工企业的安全规章、教育培训、技术规范等管理标准,杜绝偷工减料等短期行为,保障网络建设质量。
0.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在不断加强。CM建设管理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它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加完善。CM 建设管理模式就是在进行施工时做到准备充分,提前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相关单位同工作人员以保证工程能顺利进行。CM 管理模式适用于许多领域,在通信工程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通信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通信工程建设
通信工程建设主要从事的是网络布点以及硬件设备的相关安装施工,其中包括对通信线路的架设施工、网络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相关通信设备的使用等。这些通信工程建设的事项相对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到许多的因素和注意事项。另外还要充分掌握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
1.1 项目具有稳定性
所谓稳定性就是指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复杂和工程量较大的事项,例如在建设通信线路管道或是安装调试通信设备时都是相对稳定的,不可移动的,整个工程建设需要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而不是多方位的移动。所以通信工程建设具有稳定性。
1.2通信设备技术先进、种类多样化
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前沿的科技领域,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一点也不为过。而现代通信设备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成果,其集成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就对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施工的施工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 由于现代通信手段具有多样化特点,也决定了通信设备多种多样。
1.3对施工配合要求高
通信工程的建设内容十分庞杂,而通信线路动辄几十公里或者几百公里,一些骨干传输网络甚至能达到数千公里。因此一个通信工程的建设工地往往有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在通信设备以及线路的安装调试过程中,各个安装调试点的施工人员要相互配合来进行整个系统或者某个子功能的测试。这就要求沿线各施工点的工程施工人员密切配合,保持相互之间流畅的通讯,才能保证整个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工。
1.4 通信工程实效性比较强
目前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通信设备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一些通信工程建设的时间比较长,在工程完成后其使用的时效却比建设时间短许多,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通信工程的实效性比较强,这就要求在通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外还要注重对通信工程的管理。
2.CM 管理模式的概述
CM 管理模式又叫两阶段招标,其主要是指由业主来委托CM 单位以一个承包商的身份,采取快速跟进的生产组织方式(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来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有时需要CM 单位亲自对工程建设的施工活动进行指挥和管理,CM 的指挥直接影响到设计活动的效果。CM 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定期与承包商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化。另外CM 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不同于传统的工程建设合同,其采取的是成本加利润的管理方式。
2.1 CM 管理模式的具体含义
CM 管理模式分为许多阶段,其中以设计、施工为主要的环节。在工程设计完成前,可以采用一些已经完成的设计施工图来指导下一阶段的施工招标工作,从而提高工程的完成效率,使得工程的施工能够提前完成,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工程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整个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
2.2 CM 管理模式的应用范围
CM管理模式通过分散发包和集中管理的方式, 使得施工与设计两个阶段充分衔接到一起,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 CM 单位可以随时就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与工程设计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减少由于更改设计方案所带来的工期延误和投资增加。 CM 管理模式通过将工程施工多次分包,每一次分包都经过严格的招投标过程,能够有效地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而且 CM 单位与分包商以及供应商之间的合同价都是公开的,不会赚取额外的合同差价。此外,CM 管理模式能够直接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 通过设计与施工的协调配合,可以督促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有效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CM 管理模式的上述优点决定了其适用于下列工程:
①工程的参与单位较多, 且可能有较多的设计变更, 技术方面仍需进一步验证的项目;
②施工工期要求紧,建设周期又比较长, 若等全部设计过程完成再进行施工难以满足工期要求的项目;
③工程投资大,建设规模大的项目;
④工程性质以及具体的建设规模尚不能完全确定,导致无法做出准确造价的项目。
2.3 CM 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对比
与传统管理模式不同,CM管理模式将整个工程划分为许多单个工程,同时进行施工,这个划分过程是依据工序的平行过程来进行的。同时,为了避免工程划分后增加工程的复杂程度以及多个施工单位相互之间的组织协调难度,业主一般将设计与施工管理之间的协调工作转交给 CM 单位。目前,国内比较通行的做法就是施工监理负责的 CM 组织管理方式,即施工监理直接采用CM管理模式对施工过程进行组织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各个专业设计以及施工方的综合管理,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井然有序。
3. CM 管理模式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实施
3.1 通信工程CM 管理模式的运行流程
通信工程建设分为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例如在整个通信工程的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三个不同的独立体系:控制阶段、传输阶段和接入阶段。因此针对不同的环节需要制定不同的CM 管理模式,这是通信工程CM 建设的第一个步骤,建立三个不同的独立个体。通过对通信工程建设管理进行分层,就可以指导相关的工作人员和工作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工作。例如通过CM 单位,即施工监理单位分别在核心层、传输层以及接入层进行施工建设的组织管理,进而实现一体化、全过程的通信工程CM建设管理模式。
3.2 生产组织结构
为了确保通信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对通信施工的生产组织结构的规划。在CM 管理模式下,需要进一步对项目实施和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例如在分配组织结构时需要考虑到各个施工单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施工监理单位主要负责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中的一些管理和协调工作进行监督。CM 单位则是协调单位间的组织关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工作主要由CM 单位负责。
3.3 CM 管理模式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适用性
通过CM管理模式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实践表明, CM管理模式能够将整个通信工程切分为多个单项工程。这样可以在没有工程完整规划以及设计图纸的情况下,分别由各个单项工程的设计图纸就可以进行施工。而这些单项工程的现场施工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则是由 CM监理方进行。此外,CM监理方还要配合设计单位进行整个通信工程的图纸汇总以及整个工程造价的制定。CM 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起通信工程的建设, 很好地控制了整个工程的进度和投资, 优于传统管理模式。
4.结语
随着通信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建设周期也必然会相应增加。而由于通信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建设周期的增加必然会给通信工程建设的业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有效缩短工期,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协调和管理好越来越多的参建单位,实行 CM 建设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这种管理活动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协调和控制,始终秉持着创新的信念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就是将管理对象以系统的形式进行组织管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其目标[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应与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解决项目管理中的失误与偏差,促进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
一、建筑工程项目生产管理的计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生产管理的顺利进行,应做好项目生产管理的计划,由项目计划人员对工程项目生产管理的实施计划进行编写,应完善生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与工作程序,从而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项目计划人员需要根据《项目策划书》以及实际的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准备计划的执行,明确施工准备的方案。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认真、严格的落实《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操作规程科学、有效地进行。
二、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总计划的实现
要使项目能够严格按照总的项目计划进行,就需要加强项目管理控制,按照项目计划对各项管理活动进行严格的监控。通过项目计划对项目的计划参数值,如计划进度、项目成本、工作量、资源使用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根据项目计划明确施工部门是否按照承诺完成项目施工建设,事先确定的风险能否降到最低。按照项目计划收集、管理的数据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进行评审[4],如果存在重大的问题需要进行报告,保证问题解决。
项目计划执行过程中只依靠最初建立的计划是不够的,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任务明确其特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在适当或者必要的时候对项目工程进行变更控制,收集项目进展情况,将实际的进展与计划进展相对比,如果存在差距,就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预防。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1、项目成本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将成本消耗降到最低,强化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项目计划人员应协助项目经理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以及人身上,实现全员的动态化管理控制。同时成本控制也需要有科学的工程流程,完善管理机制与制度,实现作业秩序的稳定,保证成本控制的科学进行。施工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做好经济技术分析,借助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来加强项目管成本管理,借助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来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明确施工的方法,选择和比较施工的材料,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的消耗,使用最合适的机械设备,根据工程项目的自然地理条件减少运输的成本。做好成本的预测和计划,根据成本的特点确定科学的成本计划,明确成本的使用计划,对于各种变更需要做好增减账,保证工程款结算的及时进行。合同中需要明确影响成本的因素,尤其是潜在的风险,需要对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地识别,采取有效的风险措施,需要将这些内容体现在合同中。
2、项目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进度的纠偏应根据工程网络计划的方法编制进度计划,并进行有效地控制,如果进度出现偏差会使网络计划中的活动逻辑关系被改变,将工作包合并,局部调整实施过程的人、物等配置,从而实现工期的缩短。项目计划人员需要科学的编制与进度计划相适应的资源、资金需要计划,了解进度计划编制的可能性,并及时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在工程预算中需要明确提高施工进度应增加的资金。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检查,充分考虑其经济性以及技术性,工程进度受到影响时需要明确是否存在影响施工技术的因素,根据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管理,促进进度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3、 项目施工管理
项目计划人员要组织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当施工现场的道路、临时水、点、办公设施、生活设施、保安等工作满足开工需要时向企业申请开工建设。开工前,项目计划人员需要协助项目经理召开技术人员、项目工程部共同参与的工程施工交底会议,实现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由质量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开展质量安全教育,并提出施工建设中的相关注意事项。项目计划人员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进行质量监督管理,严格审查进入施工现场材料、机械设备的质量、规格以及型号等,做好检验工作,禁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计划人员需要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施工班组有没有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设计图纸、施工的具体操作规范以及验收质量标准等进行施工建设,如果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并汇报给建筑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违规作业、野蛮乱干等行为,项目计划人员可以责令其立即停工,并且有权根据项目部的考核规定对有责任的施工班组进行经济上的处罚[3]。项目计划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验收标准和规范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做好相关的实际测量工作,按照相关的要求将表格填写完成,对于不符合工程建设需要以及标准的工作要及时提出,并要求施工部门进行返工、返修,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高质量、高标准。同时,应积极的推广性的施工技术以及工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解决措施,保证质量管理控制措施的落实,促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升。同时,项目计划员需要对本项目的施工质量检查负责,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4、项目安全管理
安全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完善安全管理的目标以及制度,避免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项目计划人员需要协助项目经理做好施工安全管理的纠偏工作,提高纠偏意识,完善安全管理的措施。安全管理应注重施工过程的控制,项目计划人员应与安全管理人员合作,共同发现问题、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纠偏,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高质量建设。
结束语: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的对于工程建设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应提高对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视,运用创新性的方式来加强项目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完善,实现高效的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娟.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创新问题[J]. 建筑设计管理,2013,12:47-49.
[2]叶有泉. 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分析研究[J]. 中外建筑,2011,06:132-134.
建筑企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已经融入各行各业。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建筑业已逐步进入工业化时代[1]。在建筑工业化的背景下,工程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工程进步缓慢、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在当前的大环境中,建筑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信息化融入工程管理中,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管理的效率,促进建设工程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1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现状
1.1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的主体较多,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等。各主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经常会出现各方管理相互脱节、管理目标不一致等现象。再加上建设行业的企业众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更是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
1.2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我国在建筑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建设工程管理混乱、不规范。建筑市场仍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有些工程并未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甚至有串标、围标等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对建设管理工作有严重的影响。当前的重要工作就是规范建筑市场,加快建筑业的立法,加大建筑行业的执法力度,使建筑业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1.3信息化程度低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装配式建筑使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管理工作却没有质的发展,BIM、广联达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开始应用在建设工程管理中。这些信息技术为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没有普及,导致建设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效率低下[2-4]。
2信息化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
2.1由建设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
建设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不确定性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困难而复杂。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工程管理中,能够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建设工程的各方主体搭建一个信息数据共享的平台。通过大数据的对比分析,实时有效地开展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使烦琐的工作简单化,还有利于实现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2.2实现信息共享的需求
建设工程涉及的主体较多,各主体之间相互独立,所以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工程管理最后形成的纸质文件和资料较多,不利于各主体进行查阅。针对此情况,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能有效节约资源、节省劳动力。通过信息技术搭建工程数据平台,各方主体可通过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进行线上讨论和交流,大大减小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2.3社会进步的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使建筑行业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水平较高,推广力度大,在建设工程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不断调整与创新,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3信息化应用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对策
3.1明确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要点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广泛应用在建筑设计业中,但这种技术并不能实现数据之间的关联。近年来,随着BIM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可以智能实现多种图形模式以及多种构件模型之间的联动。在BIM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信息管理(BLM),该技术推动了建筑设计、建造、管理流程的发展。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实行首先要明确各项管理业务的管理要点,如表1所示。
3.2构建信息协同服务平台
CAD和REVIT等信息技术软件偏重于设计、施工和造价管理,无法实现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信息管理。施工阶段一般还是采用人工记录工程数据,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不易查找和保存。建筑工程的各单位之间有着较多的业务关系,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各单位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此背景下,急需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协同服务公共平台,这是基于项目自身的集成平台,侧重于不同组织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的整合,涉及项目的各方主体可登录该平台处理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共享,也可通过该平台查询与项目相关的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每个项目都会形成一个独立的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内不仅有项目构件的所有信息,也有与项目相关的历史记录。网络协同服务平台不仅能节约资源,还有利于实现各参与单位的高效率协作。
3.3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为顺应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建筑工程管理的框架体系也应随之做出调整。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不仅要求在信息技术上有更高水平,还要求企业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与改革。基于信息技术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重点围绕工程管理的各大领域,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致力于实现预期的成本、进度、质量目标。在此框架体系中,信息技术是支撑,信息系统则是针对经营性业务、生产性业务和综合性业务的管理要点所设计的全面系统,将此应用在实际工程管理中,有利于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企业在增强信息化意识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信息技术人才,适当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形式,保证该框架体系能够稳定运行。
3.4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098
0 引言
设备是企业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劳动手段,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依赖和保障,由此可见,搞好设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搞好设备管理不仅是保证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且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矿建施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因工程项目地点的不确定性、工程工期的不确定性造成施工设备经常处于不确定的流动状态,这本身就给设备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利条件,加上近几年工程项目扩张加快,一是反映出设备不够用,需大量外租或购买,二是迫使存量设备流动性加快,大大增加了设备管理的难度,设备在工程扩张中的矛盾日益显现,如果处理不好便会成为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 当前公司项目部施工设备管理的现状
(1)看重设备是否及时到位,忽视进场设备的内在状况。导致一些进场设备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指旧设备,包括外租设备),有些问题是在安装过程中发现,有些问题是在使用后才发现,严重的甚至不能正常安全使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接下来的事就是动用其它资源来补救,项目开工初期本身就存在时间紧,维修力量不足的矛盾,这样一来更是雪上加霜,一是影响前期开工进度,二是设备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导致在今后的使用中设备故障率高,给生产带来不利的同时,设备状况恶化,寿命降低,维修费用增加等。新购设备这样的问题较少,这就是为什么项目部都想要新设备的原因,特别是搅拌机、抓岩机、伞钻等。
(2)关注设备设施的安装进度,忽视其安装质量。它导致的问题和现状1基本一样。
(3)设备维护力量和力度严重不足。基本上所有项目部都存在维修工种紧缺的问题,因维修工的水平和项目部领导的认识等方面因素,在维修的力度上也跟不上,它导致的问题不用多说,影响生产、设备短寿、费用增加是肯定的了,同时安全还得不到保障。
(4)工程结束时,忽视设备设施拆除的监管。对项目部来说,认为工程结束了,设备设施的拆除好坏是公司的事,和项目部的利益关系已经不大,加上工程结束时人员不稳定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在拆除时疏于监管,造成野蛮施工、变卖零部件、备品备件,物资材料等现象的存在,不顾这样拆下来的设备设施对下一个工程项目的安装使用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设备进场又会遇到现状1的问题,如此循环!
上述四项在目前项目部施工设备管理上不同程度存在,这无疑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造成巨大影响。
2 建立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矿建施工企业的最大特点――流动性,加上工程扩张加快是导致矿建企业施工设备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公司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在这一方面也做了些改变,比如将机电技术人员和设备物资管理人员在工程开工筹备阶段长驻项目部,直至工程到正常生产阶段才撤回;取消设备租赁站,成立质量技术综合部和设备物资部;有条件的项目部设立设备副经理分管设备等,虽然在施工设备的管理上有所得,但没有根本性地改变现状。因此若要改变当前设备管理的薄弱状况,应针对其特点,改变目前设备管理完全以租代管的模式,丰富设备管理手段,将管理重心前移至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以项目部“设备全过程管理”方式为主,公司的租赁式管理为辅的新的设备管理模式,将大大提高当前项目部的设备管理水平,改善公司整体的设备状况。所谓设备全过程管理,是指企业对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一直到报废为止的全过程进行的综合管理,是对设备一生的管理。这是一种新的设备管理方法,暂不论整个公司是否用这种方法,但将这种方法引用于我公司的以工程项目为单元的设备管理上应是非常恰当的,这样的“全过程管理”即定义为项目部从设备计划、选型、筹备、进场、安装调试、使用、维修到拆除离场,准备进入下一工地或入库的全过程进行的综合管理。
我们知道,设备有个寿命周期费用,在以工程项目为单元的“设备全过程管理”中,其寿命周期费用即定义为设备从进场到离场项目部为其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设备租赁费、装运费、安装费、人工费、水电费、维护保养支出、检验检测费、拆除费等,有数据表明,设备的前期管理决定了其周期费用的90%,设备安装定位时,未来问题的70%已被确定,可见其重要性。设备的前期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是指设备计划、选型、筹备、安装的管理。反观我们的前期管理,计划和选型基本没有问题,但筹备和安装上出的问题太多,导致我们的前期管理是失败的;设备的后期管理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下一工程设备的顺利衔接有着重要影响,同样也没有做好。
3 如何建立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
建立“设备全过程管理”组织机构。主体管理机构是各项目部,项目部一旦成立,用于项目的设备的最高管理者是项目经理,从设备的计划、选型到最后离场都由项目经理负责。为了保证项目经理能够实施“设备全过程管理”,公司应赋于项目经理更多的权限和义务,公司管理和技术部门的资源项目经理都应有支配的权力(事实上公司设备管理和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能应是为各项目部提供设备管理和技术服务,同时协助监管),仅仅依靠项目部的力量是不足以实施整个管理过程的,因此“设备全过程管理”组织机构中,第一级为项目部,第二级是公司的设备管理和技术部门、项目部机电小组或维修工段。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并分解到个人,制定责任追究制。
4 如何实施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设备全过程管理”
(1)项目部成立时,设备的计划和选型基本在投标阶段已经确定,前期主要工作是设备的筹备和进场,目前设备筹备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公司库存闲置,二是其它项目部直接调入,三是在外租赁,四是采购。这四个方面除采购目前对项目影响问题较少外,其它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因公司对库存闲置和其它项目部拆除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均不到位,造成进入工地时状况不好,而且租赁费正常收取,项目部迫于无奈才接受;在外租赁的设备表面看都还不错,但到安装和投入使用后才暴露出许多问题,这说明对外租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性能质量没有控制好。对于这些问题,项目经理可以安排设备在没有进场前技术部门对设备进行进场前验收,不具备进场条件的,技术部门列出问题清单告知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安排设备管理部门处理,中间的矛盾由部门主任负责协调,协调不了的由公司生产经理协调,直到设备性能和状况具备进场条件,技术部门确认后方可进场。(每个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应事先明确)
(2)进场后下一步准备安装,因安装费用由项目部支出,因此安装工程理所当然由项目部负责,从选择安装队伍到签定安装合同到安装后的调试验收均由项目部主导,因为“全过程管理”中项目部下级有公司的设备管理和技术部门,因此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完全有能力实施。需要强调的是项目部必须把设备安装做为项目前期筹备的重点来抓,不论什么安装队伍都必须要签定正式的安装合同,明确安装费用、工期、技术标准、质保期等,这样才能保证安装质量,为今后的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3)针对维修力量不足的问题,公司应赋于项目经理合理使用劳动力的权限,如果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不能满足项目工程的需要,项目经理在不违反用工原则的前提下有权在外聘请劳动力,也有权解聘那些不合格的劳动力,公司人力部门的职能是为项目部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和协助监管。
(4)项目部必须针对自身特点制定有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包括日常维护保养、设备点检、设备台帐、重要设备一机一档、相关资料、记录的收集等。公司设备管理和技术部门负责制度的制定,实施主要由项目部的机电小组或维修工段负责,项目部要设有专职或兼职的设备管理人员,目前设立的设备副经理应主要从事这方面工作。
(5)工程结束时,公司对项目部的考核不能结束,项目部负责对设备的拆除、检修和保养,若是请安装公司或外来队伍施工,必须签定正式的拆除和检修合同,这时公司的设备管理和技术部门应发挥其监管的职能,直至设备设施具备离场,可以发往下一工地或库房的条件,公司对项目部的考核才能结束(有些设备因时间关系或现场不具备检修条件的,由技术部门确认可以在下一个工地安装时进行,如提升机,但检修费用由前一项目部承担)。
5 影响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设备全过程管理”顺利实施的因素
(1)在实施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设备全过程管理”过程中关键人物是项目经理,因此项目经理自身素质的高低,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produc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ode, and put forward the strengthen building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ion safety work of sugges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大事;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生产是对企业的最根本要求,安全管理是每个管理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主题,是生产的保证,也是员工效益的最大体现。“安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拥有了安全,不等于拥有一切,但没有安全就一定没有一切。事故大都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事故的发生告诉我们安全是天,不论在任何时候和地方,我们都要处处小心,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总是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因此,我们说安全为天,并不仅仅要求大家增强对不安全生产危害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对安全生产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认识。只有全面认识到生产事故的复杂性、突发性、严重性,才能更好地领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站在时展的新高度,深入分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现实而迫切的需要。
2监督管理模式的构建
2.1建立三种体制
建立规范、科学、依法行政的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体制;建立完善、有效、持续改进的企业自我约束工作体制;建立从业人员敬业、守信、满足岗位能力,能有效改善生活、生存环境的人员培训、使用及保险、保障体制。
2.2建立三个体系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筑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企业改革、人员流动的安全培训体系。
2.3建立三个机制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评价、认证、发证管理保证机制;建立建筑安全的方案措施、教育培训、检测检验等技术保证机制;建立安全生产条件许可、审查、检查、评价、奖惩的激励保证机制。
2.4建立三个系统
建立快速反应的行业、企业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系统;建立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识别、整改、控制系统;建立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和安全技术推广应用系统。
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
3.1建立和完善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包括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及考核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重大事故隐患登记、整改、销案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处理、结案制度;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抵押金制度;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起重机械设备及大型安全设施检测合格、登记备案制度;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登记档案评查制度;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2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制度
起码要求是应有和行业监管制度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还应有覆盖本企业主要工种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实行作业工法或指导书标准化作业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安全施工技术设计、计划、方案审批制度,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专家评审论证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大型设备、设施安装验收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危害监测控制制度,企业及项目安全档案管理制度等。
3.3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把握处理的若干关系问题
作为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它的功能定位主要应为管理、监督、考评和奖惩方面。如何把握安全达标工作问题:在目前形势(认识和社会氛围)、经济因素(费用无来源、欠款、压价)、人员素质(领导者、安监人员、一线民工)等情况下,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无所事事;要争取做到:目标合理、责任分解、管理有序、技术先进、精品要精、有奖有罚,积极进取。相关方人员各自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角色、作用如何发挥问题,主要应当做到:按法规、规范标准要求,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3.4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把握好的七个关键管理环节
(1)抓好年度施工安全监督工作计划,合理分解目标,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
(2)抓好制度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引导企业规范安全管理;
(3)抓好对企业年度评价,把好安全许可、考核、发证及年审关,严格执行奖罚激励机制;
(4)抓好对项目过程安全评价,树好典型和精品工程,考核项目经理业绩;
(5)抓好多发性事故专项治理,落实安技措施方案,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6)抓好对总包企业安全监督,考核第一负责人,督促指导企业体系运转;
(7)抓好等级以上事故处理,严格按法规进行处罚,起到警示作用。
3.5切实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要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监管的质量和效率,试点推行施工现场“数字化”监控,安全管理数据“信息化”采集,实现“适时监控、及时决策”,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3.6监督管理工作方法方式的创新
搞好六个结合: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相结合;对企业安全行为监督与对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监督相结合;安全生产达标与文明施工效果相结合;专项治理活动与安全管理活动整体推进相结合;典型引路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突击性检查抽查与日常规范性巡查相结合。
实行三个转变:由监督工程实体安全状况转变为监督企业安全行为为主,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督为辅;由跟踪过程监督向事前预防、事后结果考核监督转变;由计划经济的传统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监督机构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规范科学的内部安全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加强监督管理。文中只是探讨了监督管理模式,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等问题。在实践工作中, 作为安全监督人员,必须事无巨细,随时做好施工安全预防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丰剑;吴新江;对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现状的建议[J];才智;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