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07-11 09:22: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

篇1

二、围绕利润结构进行财务分析的具体步骤与内容

(一)经营成果

经营成果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利润情况,财务分析首要介绍经营成果,以此为原点进行梳理,关键分析点包括销量、收入、净利润,可按部门、产品或区域进行经营情况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可与预算对比销量、收入、利润的预算完成度,也可与同期数据对比销量、收入、利润的变动额和变动率。通过比较我们能够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成果有没有达标,相比去年同期或其他年度有没有进步。在实际分析过程中,财务分析经营成果的统计维度与业绩考核的维度保持一致会更有利于管理者进行评价和决策。

(二)盈利能力分析

在了解经营成果之后,我们开始对经营成果的变动成因深进行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获利的源泉是否存在问题,常用的盈利分析指标有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1.销售毛利率毛利是公司利润形成的基础,单位收入毛利越高,抵补各项支出的能力就越强,盈利能力越高,相反盈利能力越差,单位毛利占单位收入的百分比就是毛利率,毛利率的评价可以与预算相比、与不同产品、不同部门或不同年度对比,也可以与行业领先企业相对比,经过对比我们能够了解本期间本企业的根本盈利能力是否存在不足。2.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反映净利润占收入的占比,销售净利率体现了扣除所有成本费用税费后的盈利能力,由于公司净利润并非都由销售收入产生,它还受到投资收益、费用变动、营业外收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销售净利率作为企业最终盈利能力的考量需要与销售毛利率共同去分析,例如某石化企业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5%,而销售净利率却同比增加10%,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可能投资收益增加或者各项费用减少或营业外收入增加。因此,下一步分析的焦点就可以聚焦在这些因素上。

(三)收益结构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过后,我们了解到盈利水平的变化,但具体变化动因在哪一环节仍未清楚,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收益结构状况,通过最直观的列表看销量、收入、成本和费用的变化,我们可以编制收益结构分析表,比对不同年度的销量、收入、成本、费用、净利,计算各项的变动率,然后针对异常点对各个要素进行逐一分析。1.收入分析对收入按产品品类进行列表,例如某石化公司2010年燃料油收入占比50%,化工品收入占比40%,成品油收入占比10%,因此企业要增加收入,重点应放在燃料油和化工品。在此基础上再将其与企业上一年度的营业收入构成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哪种产品的比重在上升(下降),原因是什么,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2.成本分析与收入分析一样,对成本按产品品类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数据进行比较,了解产品成本的变动情况及原因,做出决策。3.毛利分析在收入和成本列示后,我们可以看出,哪种产品的毛利空间有上升,而哪一种毛利空间下降。把各产品的毛利除以销量就可以得到单位毛利,与去年同期单位毛利对比,再结合各产品的本期销量,就可以做出判断影响毛利的原因。例如某石化公司本年毛利同比增加7万元,其中燃料油本年销量5万吨(去年4万吨),吨毛利15元(去年22元),化工品本年销量4万吨(去年6万吨),吨毛利80元(去年50元),假设其他产品数据不变,则可以看出燃料油本年销量增加,但吨毛利下降导致燃料油整体毛利同比下降13万元,而化工品本年销量下降,但吨毛利上升导致化工品整体毛利增加20万元,因此在此基础上应分析燃料油和化工品的销量和毛利变动的原因,并作出决策。4.期间费用分析(1)营业费用分析营业费用核算用于开展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各行业的主要营业费用有可能不一样,因此需要把各项营业费用计算占比,了解占比最大是哪几项费用。一般营业费用与销量成正比,在分析时着重与去年同期对比,把各项营业费用除以销量得出单位费用,与去年同期各项营业费用的单位费用对比,分析哪种费用同比上升或减少。如果某种费用的单位费用呈上升状态,并且该费用在整体比重不断增加,则需要警惕并要加以控制。(2)管理费用分析管理费用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于组织和管理成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招待费、差旅费、交通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等。从形态看,管理费用一般都是固定成本,在分析时应着重与预算对比,并分析管理费用与收入的比率及其变动趋势。一般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可能会随收入增长而增长,其他管理费用一般变动不会太大,如果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式上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大幅变动,这说明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必须深入分析哪些费用超预算,哪些费用同比增幅明显,分析具体原因。(3)财务费用分析财务费用是企业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损益等。财务费用分析首先要计算企业的平均融资利率,因为企业融资可以通过流动贷款、信用证、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票据贴现等方式,因此需要把不同类型的融资利率加权平均计算企业的整体融资利率,再将其与社会平均资金成本作对比,衡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低。另外,本年度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还应与各年的平均融资成本对比,分析融资成本的变动走势,如有明显偏高,应进一步分析。财务费用的高低除了与融资成本率高低有关,还跟企业的融资额大小有关,因此还需要分析企业分析期内的筹资总额,筹资总额一般与销售收入成正比,如果两者变动率差异太大,则需要进一步分析。例如某石化公司销售收入增长20%,而财务费用增长了40%,明显不对称,则要关注其筹资额大小是否超预算,筹资成本率是否高于平均水平。

(四)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主要指营运资产的效率,也就是周转速度,主要使用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运资金周转率等。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一段期间内收入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比率越大,应收账款周转越快,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快慢及对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高低,其流动资产的属性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水平,同时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也影响了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企业的筹资规模,同等收入规模下,应收账款周转越快,企业所需融资规模越小。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一段期间内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比率越大,存货周转越快,反映了企业存货销售效率,存货也属于流动资产,因此同样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水平,存货周转的快慢也影响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同等收入规模下,存货周转越快,企业被存货占用的资金越小,所需融资规模就越小。加快存货周转是每个企业运营的理想目标。3.沉淀资金分析沉淀资金是指企业营运当中闲置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分析沉淀资金可以了解企业运用资金的效率,如果沉淀资金较大,说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低,未来应该通过扩大销售或减少融资规模来降低沉淀资金水平。沉淀资金分析应统计分析期每月的平均沉淀资金与去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动情况,并结合行业政策、季节因素、企业发展战略等进行分析。例如某石化企业本年平均沉淀资金6000万元,比去年同期5000万元增长20%,经对比发现本年3-6月沉淀资金余额均为8000万元以上,同比增幅明显,后经查明3-6月有2亿应收到期,但这段时间购货支出基本采用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因此积压了一定银行存款,所以通过沉淀资金分析,企业应强化资金计划的管理,在收款和付款的安排上应统筹分析,尽量降低资金沉淀,减少不必要的融资。

(五)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资金链断裂引致的债务清偿风险,因此应着重分析企业的整体负债比例及短期偿债能力,常用分析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这三个指标应与去年同期数据对比,同时与行业内标杆企业数据比较。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整体的融资杠杆程度,通常高于70%就要引起警惕,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如果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存在短期偿债风险。

三、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经营问题及提出改进建议

(一)经营问题总结

经过盈利能力、收益结构、营运能力、财务风险等分析后,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应作出总结,从毛利水平———费用控制———资金周转——财务风险这样一条主线下来分析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到底是盈利的基本(毛利)出问题,还是销售量萎缩,费用有没有超支,筹资成本合不合理,资产运营的效率是否造成资金周转过慢等。

(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分析完问题后,应根据存在问题作出建议,如某类产品的毛利水平下降了,并且是行业政策的原因,那么未来就要缩减此类产品的销售规模,扩大其他盈利能力更好的产品的销售。如因为应收周转过慢,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下滑并有可能存在应收坏账风险,则应加强业务部门对应收款的催收力度,结合绩效与应收回款挂钩的制度,对信用较差的客户减少赊销额度。如果库存周转过慢则应降低批次采购量或着调整销售优惠力度,加快其周转,降低其资金占用。对于沉淀资金过高的应严格制订资金收支计划,对于新增贷款严格审核。财务分析是基于财务数据财务视觉的分析行为,但企业经营受许多不同要素影响,因此还需要与业务部门对财务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以制订未来发展的决策。

(三)其他应注意事项

财务分析是一门涉及经济分析、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的理论的应用学科,我们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应避免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管理要求,遵循重要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努力提高财务分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篇2

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是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经济评价工作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结合交通量预测和工程技术研究情况,计算项目的投入(费用)与产出(效益),通过多种经济指标的分析研究,对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作出评价,为项目决策和建设方案的比选提供科学依据。

公路项目经济评价主要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分析计算公路建设项目需要国家支付的代价和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若为收费公路。一般还应进行财务评价,明确偿还贷款的能力,确定财务的可行性。

1 国民经济评价

公路属于基础公共设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作为公路项目最大的投资者,有必要对公路投资项目在广泛的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中进行论证。通过对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既可以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又可以促使产业布局、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并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1.1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是项目的建设对整个国民经济所做的贡献,如增加了国民收入、节约了国家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等,它包括了全社会所获得的收益。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一般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全社会道路使用者从项目的兴建和营运中所获得的直接效益,一般表现为运输成本的降低、运输质量的提高、运输时间的节约及运输距离的缩短等;间接效益是建设项目在运输领域之外为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实际成果和利益,如加快了资源开发,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由于间接效益很难量化,大多只能做定性描述,因此在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中一般不进行计算,只计直接效益。内容包括运输成本降低的效益、新建项目所产生的旅客时间节约效益、货物节约时间效益、减少交通事故损失效益。这些效益可根据国民经济评价中的相关模型计算得出。

1.2 国民经济费用分析

公路项目的经济费用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建设期的经济费用,另一部分为运营期的经济费用,包括日常养护费用、管理费用和大修费用等。经济费用的测算,常在工程投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采用影子价格作相应的调整所得。

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中的人工费用采用影子工资调整。影子工资是建设项目使用劳动力,国家和社会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影子工资作为项目费用。

土地影子费用。土地是一种专用的稀缺资源。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土地影子费用包括土地的机会成本以及国民经济因项目占用土地而新增的资源消耗。土地的机会成本是指土地被项目占用后所丧失的所有其他各种可能被利用机会中所能产生的最大效益。

另外还要对公路项目的主要材料(木材、钢材、水泥、沥青等)进行影子价格的调整。

1.3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及方法

通过以上对项目的效益费用分析计算,得出效益费用流量表,并计算出主要的经济评价指标,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和经济投资回收期(EN),并取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与要求的社会折现率相比较,以此来确定项目国民经济的可行性。

2 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条件下,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分析测算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以此来考虑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一般而言,只有收费的公路项目才需要做财务评价。

2.1 财务收入估算

公路项目的财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运营期间的车辆通行费收入,同时也可能会有一些配套服务、开发性设施的营业收入。

收费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交通量和收费标准。因此,合理估算项目运营期间的交通量和选择合适的收费标准对估算项目的盈利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交通量受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内的交通方式的变化、相互平行或竞争性公路的影响最大:收费标准作为影响收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在确定时需考虑诸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道路使用者所获得的效益、道路使用者对收费的负担能力和接收能力、不同车型车辆对道路损坏程度的强弱、道路建设费用的投资利率、还贷期限及投资要求的最小回收期等。目前,我国一、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设定都是由当地政府交通有关部门和物价局批准确定的,公路项目公司在决定收费标准方面的自主权较小。

2.2 财务费用估算

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费用一般包括建设期费用(含承诺费、开办费等)和运营期费用,包括日常养护费用、应用管理费用、大修费用及须缴纳的税金等。

建设期的费用估算依据是交通部、建设部及其他有关部门颁布的关于投资估算的规定及方法。项目投资估算包括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及工程建设的其他费用等。项目投入使用后,项目的总投资转化为相应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

运营期费用是项目在运营期间的各种运营和维护费用。运营期间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安排养护费用及大、中修费用;根据道路收费管理部门的配置情况,确定各年管理费用,提取相应的税金。

2.3 财务评价指标及方法

篇3

与其他企业相比,外贸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最多的主要是自营或进出口业务,经营业务的涉外性决定了其期间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我国加入WTO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下, 通过控制期间费用来增加企业盈利对外贸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

按发生环节不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可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对期间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和其他企业在总体上基本一致,只是在少数方面因其特殊经营的进出口业务而存在一些差异。

(一)销售费用的核算

外贸企业销售费用指其在购、销、存各经营环节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国内外运费、港口装卸费、包装费、仓储保管费、商品检验费、佣金、报关费等,不能计入营业成本中,只能从当期毛利中得以补偿。为正确核算销售费用,尤其应注意对国外运费的核算,由于它是外贸企业在出口业务中不可避免的一种销售费用。外贸企业在出口销售产品、结清货款时确认收入,对支付的运费,在收到运输公司开具的运输发票时,应确认本期销售费用;在之后收到国外公司支付的运费时,应冲回原已计入销售费用的部分,并将收到的外国公司交回的运费并入当期收入。

(二)管理费用的核算

外贸企业管理费用是指其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外贸企业独有的进出口业务,决定了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必定会接触大量的国际业务。其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业务招待费、咨询费、折旧费、办公费等项目。

(三)财务费用的核算

外贸企业财务费用指为筹集业务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其内容与其他企业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损益等。但外贸企业由于经营大量进出口业务,势必会接触到大量外汇结算业务,如外币交易业务、日常非记账本位币折算、期末外币项目余额按期末汇率调整,只要汇率变动,上述业务都会产生汇兑收益或汇兑损失,使得汇兑损益成为外贸企业财务费用最重要的部分。

(四)期间费用的分摊

为正确计算每个产品的出口换汇成本和盈亏额,企业必须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摊到每件或每批出口商品中,外贸企业按照期间费用发生时是否与出口商品有直接联系,可分别采取直接认定法或比例分摊法对出口商品的费用进行分摊,将出口费用合理地分摊到相应的出口业务中去。如报关费、商检费在合同未成立,即在买卖双方报价阶段就能预先核算出来,因此,可以在报价时通过费用项目逐一累加计入出口价格中;不能直接认定到某具体出口合同以及在买卖双方报价阶段不能预先准确核算出来的费用,可以采用比例分摊法。但由于进出口业务往往是先议价签约然后履约,所以报价时必须预先核算每笔业务的全部费用,而期间费用往往是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外贸企业在开始进行出口报价的过程中很难准确预估出口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

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对期间费用的压缩不具有持续性

外贸企业通过一定措施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将期间费用压缩下来,但并不具有持续性,往往很快又反弹回去,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期间费用的发生往往在管理和销售部门,这些部门通常是难以标准化的费用中心,且由于不同部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容易造成人员冗余、业务处理流程传递慢、费用控制困难等问题。

(二)缺乏完善的费用开支和报销制度

尽管很多外贸企业制定了有关费用的开支标准及报销制度,但因外贸企业业务员经常到外地出差甚至出国考察联系业务而产生大量费用,如采购人员出差、出国预借大量差旅费,在执行过程中无法严格执行费用开支和报销制度,导致相关人员回来后迟迟不报销,使大量其他往来停留在账上,这既不利于加强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也不利于财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和财务管理。

(三)外贸企业未对未实现汇兑损益进行处理

国内物价上涨、利率变动等因素使外贸企业的进货价格不断升高,导致外贸企业收入缩水,成本费用提高,利润空间不断降低,然而,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遵照谨慎性原则,仅将已实现的汇兑损益确认为当期收益,不确认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在当今汇率波动较大、外汇市场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对于外汇波动较大的未实现汇兑损益可以不确认收益,但是,不确认外汇汇率稳定的未实现汇兑损益有违权责发生制原则。

(四)对各项期间费用的界限和会计期间划分不清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虽然都在主营业务利润后扣除,但三项费用在企业资金流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外贸企业往往在会计核算时未严格加以区分,如可能会将常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等经常性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容易导致人为混淆期间费用开支范围;由于外贸企业对期间费用所属会计期间划分不清,使其无法保证属于本期的费用开支全部记入本期,且往往无法按一贯性原则要求检查期间费用的计提是否遵守了一贯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易导致任意调节当期损益现象的出现。

(五)确定费用分摊总额的难度较大

由于不同外贸企业核算期间费用的标准不同,外贸企业很难预先准确确定费用分摊总额,如有的外贸企业在核算外报价费用时往往只核算该笔订单在出口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费用,有的外贸企业则会把相应的水电成本、外销人员的基本工资等都算入外销人员的费用额度中,但这部分费用无法事先把具体金额预估到每笔出口合同的报价中。

三、外贸企业完善期间费用核算与管理的对策

外贸企业的费用开支相对于其他企业要高得多,这要求外贸企业在建立健全各种财务制度的同时努力降低期间费用,但新形势下外贸企业的费用管理并不是一味的“紧缩”,而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期间费用核算与管理的相关措施来努力降低各种费用开支、降低经营成本,积极应对严峻形势的挑战。

(一)加强对期间费用的全面预算管理

外贸企业应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尤其要通过制定项目开支计划、预算和定额,并将全面预算结果层层分解下达到各部门、各单位,实行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期间费用的核算与管理,控制期间费用的开支。各项费用开支必须取得真实、合法的凭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会计部门要对照开支标准、计划、预算等进行审核,使用部门要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方可开支,并将各项费用开支及时计入有关账户的明细科目,保证财务处理的正确性。

(二)划清各项期间费用及其所属会计期间

由于出口业务涉及到货物的买卖、运输、保险、国际结算和海关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形成必要的费用,其内容繁多、计算方法不尽相同,外贸企业应严格划分各项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按期间费用的规定范围进行会计核算,如应将常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经常性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外贸企业应划分清楚期间费用所属的会计期间,保证属于本期的费用开支全部计入本期,防止企业任意调节当期损益。

(三)强化对贸易合同效益的测算,节省外贸结汇费用

汇兑损益是外贸企业财务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银行结汇费用存在较大变动,因此,外贸企业应充分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变动,通过引入对汇率、利率变动情况的事前控制,分析结算外币的汇率变动情况,强化对贸易合同效益的测算,如在结汇时挑选合适的银行、选择合适的外汇结算方式与品种,尽量使其出口收汇有更多保障、降低支付银行的费用,以减少汇兑损失。

(四)优化销售方式,降低期间费用

外贸企业通过精确市场销售计划,构筑便利的客户订货服务体系,如采用网络订货等方式提高客户订货的便利性,有助于改善销售库存情况,节约管理费用;销售部门通过与主要客户建立稳定的同盟关系,使其销售过程中获得具有较多折扣的销售价格,有助于节约销售费用;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用专业化的销售渠道,运用物流中心配送货物,有助于减少非增值业务、节约自身管理和运营中发生的费用。

(五)加强人员培训,降低外贸企业负担

外贸企业应在优化流程、削减不必要活动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对于辅助管理业务尽量外包,只在关键岗位保留公司专职或兼职人员,降低费用支出;通过构筑网络化管理机构、加强人员培训,打破部门之间的限制,加速信息传递,加速相关部门的业务处理速度;通过加强支出标准制度制定和授权审批控制,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为外贸企业节约管理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六)降低外贸运输费用

外贸企业应做好自身前期准备工作,熟悉运输路线,并通过详细了解航运市场、水路运输行情,尤其要了解远洋运输路线,通过选择运输公司争取到基本港的运价。同时,外贸企业通过巧妙设计包装,并了解运输公司的操作流程,有助于企业按时、准确发货,防止由于操作不当带来的罚金、罚款、查柜费、码头堆存费用等,为其降低运输环节的费用支出。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然.外贸企业出口利润、费用、报价的核算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8(10).

篇4

1、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又可以分为每日、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报告,具体根据公司管理要求而定,有的公司还要进行特定时点分析。从编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三种,一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二是专项分析报告,三是项目分析报告。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对公司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报告是针对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如资金流量、销售收入变量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是对公司的局部或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

2、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严格的讲,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不一定要囊括这五部分内容。

此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表达相结合的方法,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3、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上所述,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现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积累素材,为撰写报告做好准备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5、岗位分析。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来完成,但报告注材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每一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二)建立财务分析报告指引

财务分析报告尽管没有固定格式,表现手法也不一致,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如果建立分析工作指引,将常规分析项目文字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诸如现金流量、销售回款、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变动等一系列的分析说明指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范文:

一、利润分析:

(一)集团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

1、利润额增减变动水平分析

⑴净利润分析:

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05.3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5.16万元,减幅34%。净利润下降原因:一是由于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50.5万元,二是由于所得税税率增长,缴纳所得税同比增加4.65万元,其中利润总额减少是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⑵利润总额分析:利润总额140.48万元,同比上年同期190.98万元减少50.5万元,下降26%。影响利润总额的是营业利润同比减少67.24万元,补贴收入增加17万元。

⑶营业利润分析:营业利润123.18万元,较上年190.42万元大幅减少,减幅35%。主要是产品销售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同比都大幅减少所致,分别减少46.53万元和20.71万元。

⑷产品销售利润分析:产品销售利润82.95万元同比129.48万元,下降36%。影响产品销售利润的有利因素是销售毛利同比增加162.12万元,增长率27%;不利因素是三项期间费用686.41万元,同比增加208.65万元,增长率43.67%。期间费用增长是导致产品销售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于今年一季度淡季不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销售运费、工资、广告及相应的贷款利息、汇兑损失也比上年大幅增长。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增加额分别是108.31万元、8.32万元和92.19万元,其中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增长最快,分别增长98%和67%。

⑸产品销售毛利分析:一季度销售毛利769.36万元,销售毛利较上年增加162.12万元,增长率27%;销售毛利同比增加的原因是收入、成本两项相抵的结果。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600.20万元,增长53%;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加2438.07万元,增长57%。

2、利润增减变动结构分析及评价

从20xx年一季度各项财务成果的构成来看,产品销售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11%;比上年同期2.66%下降了1.55%;本期营业利润占收入结构比重1.65%,同比上年的3.91%下降了2.26%;利润总额构成1.88%,同比3.92%下降了2.04%;净利润构成为1.41%,比上年的3.30%下降1.89%。

从利润构成情况上看,盈利能力比上年同期都有下降,各项财务成果结构下降原因:

①产品销售利润结构下降,主要是产品销售成本和三项期间费用结构增长所致。目前降低产品销售成本,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增长是提高产品销售利润的根本所在。

②营业利润结构下降的原因除受产品销售利润影响以外,其他业务利润同比占结构比重下降也是不利因素之一。

③本期因补贴收入为利润总额结构增加0.25%,是利润总额增加的有利因素,而营业外收入结构比重下降,营业外支出比重增加及所得税率结构上升都给利润总额结构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二)各生产分部利润分析

1、一季度生产本部(含QY分厂)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⑴本部利润总额129.91万元,同比减少48.94万元,下降27.36%。利润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同比减少44.77万元、20.89万元,补贴收入增加17万元,及营业外收入同比减少0.26万元增减相抵所致。

⑵本部产品销售利润72.58万元,较上年同期117.35万元减少44.77万元,减幅38.15%。其减少的原因是一季度销售收入的同比增加幅度抵消不了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增加幅度,造成产品销售毛利空间缩小。其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312..68万元,增长55.97%;而销售成本、费用增加2357.44万元,成本、费用率增长达58.72%。其中:产品销售成本增加1603.44万元,增长70.52%;期间费用增加214.46万元,47.61%。

2、一季度AY分公司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⑴AY分公司利润总额10.56万元,同比减少1.56万元,下降12.91%。利润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利润减少1.75万元、其他业务利润同比增加0.19万元两项增减相抵所致。

⑵产品销售利润10.38万元,较上年同期12.13万元减少1.75万元,减幅14.48%。其减少的原因是:由于主要原材料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因此产品销售毛利并未因业务量增大而增加。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87.52万元,增长38.95%;而销售成本增加295.09万元,增长42.23%;产品销售毛利较上年减少7.57万元,减幅19%;期间费用21.53万元,同比减少5.81万元,费用率下降21.25%。

二、收入分析

(一)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一季度集团完成销售收入7470.4万元。出口NSB、国内销售NSB及PEX材等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按销售区域划分:

1.出口贸易创汇收入602.8万美元,同比增加258.8万美元,增长42.9%,折合人民币销售收入434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1%

2.国内销售收入(包括QY分厂)2104.7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9.9%,同比增加649.7万元,增长44.6%。

3.AY分公司PEX材收入1025.7万元,与上期的738.20相比,增加287.5万元,增长了38.95%。

(二)销售收入的销售数量与销售价格分析

一季度集团销售收入中出口销售、国内销售、AY分公司在收入结构所占比重分别是 58.1%;28.2%;13.7%。其中以本部出口业务量最大,其对销售总额、成本总额的影响也最大。

1、本部一季度因销售业务量增加影响,销售收入(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2312.67万元(含QY分厂),增长55.97%;

2、尽管3月始上调了部分出口产品售价,但汇率由7.8元/1美元降到7.2元/1美元,因汇率损失影响,一季度(人民币)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价格仍然减少,因价格降低影响同比销售收入减少302.38万元;

3、本部由于一季度出口销售业务扩大,因销售量的变动影响同比增加销售收入1831.83万元。

(三)销售收入的赊销情况分析

20xx年一季度应收帐款期末余额3768.7万元;与上期的3337万元相比,增加了431.7万元,应收账款增长了12.9%。其中:应收账款账龄在三年以上的有253.7万元,占7.66%,1-2年的应收账款3058.3万元,占赊销总额的92.34%。说明销售收入中应收账款赊销比重在加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⑴各代表处赊销收入286.12万元,占发货累计的70.55%;超出可用资金限额644.44万元;

⑵商及办事处等赊销收入20xx.35万元,其不良及风险赊销款872.53万元,占其赊销收入的43%。(不良应收款占28%,风险应收款占16%)

三、成本费用分析

(一)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1.全部销售成本完成情况分析

集团全部产品销售成本6701.09万元,较上年同期2438.07万元增长57%。其中:

⑴出口产品销售成本3877.22万元,占成本总额的57.9%,同比增加1603.44万元,增长71%,其成本增长率大大高于全部产品销售成本总体增长水平(14%=71%-57%);

⑵本部国内产品销售成本1830.05万元,占成本总额的27.3%,同比上年增加539.54万元,增长42%;说明国内产品销售成本增长率低于全部产品销售成本增长率(15%=42%-57%);

⑶AY分公司产品销售成本993.81万元,同比698.72万元,增加295.08万元,增长42.23%,占成本总额的14.8%;其销售成本占收入结构的96.89%,同比上年增长0.22%

2、各销售区域产品销售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

① 出口产品销售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66%。

②国内销售产品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22%。

② AY分公司销售产品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12%。

一季度由于成本增长影响,出口产品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2%,这是销售毛利率下降的主因。国内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成本并没有同比例增加。

3、单位产品材料利用率同比下降对成本的影响

⑴0.5FC利用率只有78.62%成本,同比成本增加了16.4万元。其原因是PEX不合格70米,阿拉伯兰色KQ不良产生145.5870标准张降级。

⑵0.40FC板利用率有83.78%,同比成本增加了12万元。主要是XX不良、拉闸停电损失。

⑶0.30FC利用率有92.28%比上年的94.21%低约2个百分点,成本增加6.2万元。主要是XXXXXXXXXX试验调整。

⑷0.50FC比计划成本高4.5万元,因为2月有PEX材不合格220米,3月有X材不合格致使47.1468张BZB降级。

(二)各项费用完成情况分析

三项期间费用共计686.4万元,总费用水平9.19%,比上年同期的9.81%下降了0.62%; 其中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增加是费用总额增加的主要原因

⑴销售费用分析

销售费用218.5万元,占费用总额的32%;与上年同比增加108.3万元。销售费用变动的原因:一是运费、工资和其他项有较大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9.1万元、21.5万元、20.3万元,增长幅度分别为270.56%、110.75%、66.56%。由于公司销售业务量加大,其收入提成、运输费和包装材料等费用相应的增加,同时广告会务费、交际应酬费、差旅费等方面的开支也有一定的增加,但办公费比上年有所下降。

⑵管理费用分析

管理费用239.3万元,占费用总额的35%;与上年同比增加8.3万元,增长4%。管理费用变动的原因是工资同比增加19.1万元,增长34.09%。水电费增加7.9万元,增长62.98%,其他项增加8.7万元,同比增长48.98%。办公费等同比减少的项目有: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比上年同期下降41%;差旅费、修理费两项均下降72%;办公费下降36%;税金下降27%;交际应酬费下降16%。其中无形资产摊销减少12.6万元是与上年摊销期限不一致形成的。

⑶财务费用分析

一季度财务费用支出228.6万元,同比增加92万元,增长67.35%。其中:手续费支出同比增加3.1万元,增长40.79%;利息支出152.7万元,同比上年增加55.1万元,增长55%;汇兑损失65.2万元,同比31.4万元增加33.82万元,增长108%;其中利息支出和汇兑损失支出增加是财务费用总额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

四、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增减变动分析: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41万元,同比增加597.08万元,增长102%;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4.1万元,同比上年-175.92万元,净支出增加128.1万元;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7.38万元,同比上年621.6万元现金净支出增加 778.98;

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450.08万元,同比上年-853.24万元 净支出减少403.16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上升4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只有11.41万元,说明尚不足支付经营活动的存货支出,而投资活动未有回报,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负数说明目前正处在偿付贷款时期。整个现金流量是负数说明公司的现金流量很不乐观。

(二)现金流量数据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表明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能抵补有关支出。

2、现金购销比率92%,接近于商品销售成本率90%。这一比率表明生产销售运转正常,无积压库存。

3、销售收入回笼率91%,表明销售产品的资金赊销比例太高,此比率一般不能低于95%,低于90%则预示应收账款赊销现金收回风 险偏大。

五、有关财务指标分析

(一) 获利能力分析

长期资产报酬率2.1%,与上年同期比下降20.3%;总资产报酬率0.6%,降55.5%;毛利率10.3%;降17.4%;销售净利润率1.4%;降57.2%;成本费用利润率1.1%,降72%;说明销售收入成倍增长,但获利能力呈下降趋势。

(二)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143.9%,与上年同期比增长29.3%;速动比率105.2%,增长79.1%;表明本期因贷款额的增加,用于流动的资金同比增长很快,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很强;现金比率42.1%,超出安全比率的20%。表明偿还短期债务的安全性较好,但同时说明资金结构不太合理,流动资金未能充分用于生产经营。

(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与上年同期比总资产负债率53%,增长7.4%,尚在安全范围内;产权比率31.1%,一般应在50%为好,该比率过低,说明财务结构不尽合理,未能有效地利用贷款资金;利息保障倍数192%,下降35.1%;表明因利润减少利息支出增加,长期偿债能力较上年同期在下降。

六、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产品销售成本的增长率与上年同比大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具体表现在:成本增长率大于收入增长率;毛利及毛利率下降;集团公司一季度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上年增长34.15%,而其成本增长37.61%;AY分公司收入增长5.9%,而成本增长12.1%;只有国内产品销售呈良好发展态势收入增长大于成本增长。

(二)负债增加,获利能力降低,偿债风险加大。

1、对外负债总额一年内增长26.6%,其中以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形式占用的外部资金有明显上升。其应收账款严重高于应付账款1.9倍,全部应收款也高于全部应付款的1.4倍,表明 其对外融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获得的资金完全被外部资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占用。

2、赊销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大,造成营运资金紧张,严重影响了现金净流量。3月末应收账款余额2297.4万元,其中:各代表处、发展部不良或风险应收账款为872.53万元,占其赊销收入总额的43%;商及办事处赊销收入占发货总数的70%。销售收回的现金流量少,不足以支付经营现金支出,加重了财务利息支出的负担。

3、由于外汇比率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使得公司产品盈利空间在缩小,同时由于负债增大,偿债风险也在增加,目前偿债能力日趋下降,极易产生财务危机。

七、意见和改进措施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三章 管理程序

第四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通过建立有效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和动态成本管理体系,规范集团的成本管理工作。

第二条 术语与解释

(一)集团:除非特别指出,本制度中集团指河南伟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二)集团总部:指包括集团各职能部门在内的行政管理范围;

(三)城市公司:集团下辖的各城市公司;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三条 适用于伟业集团所有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合作开发项目可参考执行)。

第三章 管理程序

第四条 项目可研阶段

(一)根据城市公司或储备中心提供的土地信息、市场调研报告,由营销中心确定拟(或已)取得地块的项目定位及产品建议书;且通过评审、审批。

(二)根据营销中心确定的项目定位及产品建议书,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总工办负责完成概念方案设计【含产品系列、档次(建筑、景观)】并提供《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可研)》、产品建标(或参考对象),集团储备中心或城市公司工程部负责提供周边市政配套及报批报建费用情况、提供可供参考的周边地块地勘、文勘信息及目标宗地现场情况资料,成本部负责提供主要材料价格及当地建安造价信息等;

(三)根据项目定位、《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可研)》、周边市政配套、当地各种费用情况及产品建标(或参考对象)及建安造价信息等,成本部负责组织城市公司相关部门按照集团统一指导模板的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各分项的编制(其中:成本部负责土地、前期、基础、建安、公建费用分项的编制,营销部负责营销费用分项的编制,财务部负责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及税金的编制);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各分项编制完成后,成本部负责完成《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的整理、汇总,并提报集团进行审核;

(四)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根据集团领导的审核意见,组织集团相关部门对《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进行修订;

(五)修订后的《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作为项目投资论证资料的一部分,和其他资料一起由城市公司提交集团组织评审,集团总裁审批;若不能满足拿地要求,由集团总裁给定一个成本限值,有关各方按此限值去重新规划和测算。

(六)若成功获取目标宗地,《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将作为项目后续阶段目标成本设定的基本依据;否则由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存档。

(七)根据审批后的《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城市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项目团队成员一起研讨,最后成本部负责根据统一的模版要求,完成《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指导书》,集团总裁签发执行。

(八)根据《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指导书》,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负责完成《方案设计任务书成本控制附件》,作为《方案设计任务书》的附件。

第五条 方案设计阶段

(一)方案设计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由城市公司总经理组织,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总工办完成《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方案版)》和《项目产品配置标准(方案版)》,并经城市公司总经理及集团相关业务中心审核后,报总裁批准;根据集团确认的《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方案版)》、项目产品配置标准(方案版)》和《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完成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各分项的编制(其中:成本部负责土地、前期、基础、建安、公建费用分项的编制,营销部负责营销费用分项的编制,财务部负责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及税金的编制);

(二)根据审核意见修订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由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核后,作为《项目开发任务书》论证文件的一部分,和其他资料一起由城市公司提交集团组织听证,集团总裁审批;若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超可研版,须报集团总裁审批。

(三)根据审批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总工办对方案设计阶段所做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执行报告》,报集团总裁审批。

第六条 施工图设计阶段

(一)在施工图设计开始前10日内,根据审批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由城市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召集项目团队成员、协调集团项目管理中心开会讨论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限额、设计要求及成本控制的初步建议,最后由成本部负责根据统一的模版要求,形成《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指导书》,经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核、集团总裁审批后,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依据,由集团项目管理中心具体实施。

(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35个工作日内,由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负责组织完成施工图预算;并根据集团确认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和施工图纸,成本部负责组织城市公司相关部门按照集团统一指导模板的要求,完成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各分项的编制(其中:成本部负责土地、前期、基础、建安、公建费用分项的编制,营

销部负责营销费用分项的编制,财务部负责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及税金的编制);项目目标成本各分项(执行版)编制完成后,成本部负责完成项目施工图阶段《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的整理、汇总,并提报集团审批。

(三)根据审核意见修订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由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核,集团总裁审批后执行;若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超方案版,须报集团总裁审批。

(四)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负责组织对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执行报告》,经集团总裁签批。

第七条 工程实施阶段

(一)成本分解及合约规划

1、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编制完成后30日内,由成本部项目对接人负责对《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进行分解,形成《项目目标成本分解》;

2、《项目目标成本分解》由城市公司总经理签发执行,作为项目目标成本责任控制的参考依据;

(二)动态成本跟踪

1、动态成本的跟踪由《合同台账》、《合同变更台账》、《项目动态成本表》(月度)》实现。

2、根据签订的各类分包合同的内容确定《合同台账》项目的分类明细,合同金额应为合同价款的真实值,如签订合同为暂定金额,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真实的合同价款后,填入合同金额表内。

3、《合同变更台账》的项目,按照《合同台账》的分类明细进行划分,同《合同台账》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4、合同变更(包括: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差调整等内容)所产生的合同金额变化,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进行审核及确认后7日内,由成本人员负责录入成本系统。

5、每月5日前,由项目成本对接负责人对本项目上个月未发生合同金额进行清理、预估,对己发生合同金额调整(如合同预算调整、合同变更调整)、费用变动情况进行确认、汇总,完成《项目动态成本表(月度)》。

6、每季度第一个月7日前,由成本部对接人负责根据《项目动态成本表(月度)》编制完成上一季度的《城市公司成本分析报告(季度)》,提报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批。

7、《城市公司成本分析报告(季度)》由集团成本部统一指定模板。

(三)目标成本的超支处理与调整

1、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若发生了不可预见的事项、预测条件发生改变或因管理不善,导致成本费项即将发生或很可能发生超出目标成本时,成本部应按照要求填写《项目成本费项超支预警表》,向城市公司总经理发出预警,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超支额度的审批:

(1)在不需要突破项目目标成本总额的前提下,通过调剂项目成本的费项指标得以平衡。

(2)必须要突破项目目标成本总额的,由城市公司负责经办,报集团总裁审批,同时,由城市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项目团队对超预设目标成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报告,与项目目标总成本(执行版)调整申请一同上报集团,总成本追加5%以下的,集团总裁审批;总成本追加5%以上的,须报董事长审批。

2、项目目标总成本(执行版)的调整条件及范围:

(1)项目开发计划调整(例如:产品形式有调整、分期开发有调整等);

(2)项目本身基本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如:土地面积增减、合作方式改变、规划定位改变、建筑面积的增减等】;

(3)重大设计变更、政策性调整。

第八条 工程结算

(一)分包工程(含室外配套及零星工程)竣工验收后15日内,由城市公司工程部提供结算资料,填写《工程结算工作交接单》;成本部在收到结算资料后一个月内完成工程结算。

(二)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后30日内,由城市公司工程部提供结算资料,填写《工程结算工作交接单》;成本部在收到结算资料后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结算。

(三)对项目工程结算价超合同价10%或结算价减合同价不小于10万元的,应报集团分管负责人审批。

第九条 项目决算

(一)在项目达到清盘条件后,由成本部负责提供开发建安成本数据,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销费用由城市公司汇总形成《项目竣工成本》。

(二)城市公司财务部应将《项目竣工成本》与《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进行对比分析,形成《项目成本总结与分析》,并同《项目竣工成本》报表一起书面提报集团总裁审批。

第四章 附则

篇6

《医院会计制度》自实施以来,对于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参与市场竞争注入了活力,是医院会计同国际惯例接轨、使医院会计走向现代化的重大发展,它对加强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会计核算水平,正确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经济信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医院的发展,医院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院的财务活动逐渐增多。使得其帐务处理越来越复杂多变,医院资金来源业日益多元化,多元化的筹款方式正在被各级医疗机构采用。另外,伴随计算机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管理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总之,《医院会计制度》也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也较为明显,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我国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对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医院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也是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的过程,并不会引起实物资产的增减,但在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中的对相关科目的核算,只涉及医院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内部转移的经济运动形式人为地在医院净资产内部进行了再次转移,导致医院固定资产净值不明,资产负债表中所体现出的净资产不能充分反映所有者权益,医院当期乃至全年的收支结余失实。另外,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会导致净资产的虚增,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或盘亏时,才按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平时不记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导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损耗或减者无法反映,资产负债表中也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原值,还会导致医院虚增资产。当购置固定资产金额较大,所提出的修购基金不够时,医院会计制度没有对应的处理办法,使得“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科目余额为巨额赤字,严重虚减了医院的净资产。

其次,在关于利息支出的核算中,由于医院的财政补助经费逐渐减少。相对应的借款在增加,导致了财务费用的提高,对于借款利息的核算。有的医院计入管理费用,有的医院计人其他支出,不利于反映医院在筹资、融资活动中的耗费。按照企业会计惯例,利息费用应在“财务费用”科目中核算。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其虽然不影响医院当期的收支结余,但利息作为一项费用,应该在相关的费用科目中核算,而不是在费用和收入两级科目中反映,这样处理违背了会计核算中的明晰性原则。

再次,在净资产核算方面,医院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和待分配结余,但无法反映医院建立时投入的资本金和运营期间产生的留存收益,且因为长期未计提折旧导致的虚增资产,这样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造成的净资产忽增忽减,不利于考核单位负责人的业绩,也不利于固定资产实有价值的动态反映,容易导致单位家底不清;同时,“专用基金-福利基金”科目支出在净资产中核算会虚增医院的净资产。

2、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管理费用是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间接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这种分摊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管理费用分摊医院的成本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直接记入医疗和药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基本上都归集在“管理费用”科目。月末按医疗和药品部门人员的比例分摊。这种方式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管理费用作为医院的一项期间费用,内容、含义相当广泛,除了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外还包括为医疗、药剂、管理等部门的间接费用。医疗部门的人数远远大于药品部门的人数,如果简单按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势必造成医疗收支亏损,而药品收支结余数较大的现象,影响医院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使报表使用者无法得知管理费用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3、医院会计报表的局限性

在“医院收支总表”中只反映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取消了“管理费用”项目。将“管理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理行分摊,并按支出明细项目逐项进行分配,摊入“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在加工材料”相关科目内。这样不利于对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也不利于对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进行监督及分析,使得管理费用在支出中的情况无法直接反映出来,进而不利于降低成本费用支出的经营决策。由于许多医院将利息支出计人不同的科目,有的计入管理费用中,有的计入其他、支出中,从而导致了在“医院收支总表”中,无法反映医院的筹资费用。另外,目前许多医院都未编制现金流量表。而银行贷款、经济集团投资、融资租赁等现代化筹资方式已广泛被各级医疗机构采用,为降低财务费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很有必要让领导层了解现金的流入流出量。

二、完善医院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

1、针对医院会计核算方面

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取消“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净资产科目核算;增设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针对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可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中借鉴企业会计的核算方式,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只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涉及净资产科目。取消修购基金的提取,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每月增加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医院应当定期的对资产全面检查,合理预计各种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尤其是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出现可收回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做的且的是为了有效避免虚盈实亏,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管理者的审慎管理以及投资者的谨慎决策提供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通过该科目。准确核算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费用,真实反映其损益情况。

针对利息支出的核算,增设“财务费用”科目,把原“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由“财务费用”科目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增设“医疗风险基金”科目,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比例按月计提,并专款专用。

在净资产核算方面,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的核算,为了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可以显示净值,防止在医院投资中的“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出现巨额赤字,可以取消“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的核算,改为累计折旧。

2、针对医院财务管理方面

应该合理规范奖金资金的计提与发放,将业务招待费的计入成本额度控制在一定比例。针对管理费用的分摊,管理费用应归于相关的医疗服务项目中的成本明细项目之内。但为了简化繁杂的费用分配等问题及总体反映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也可以将管理费用单独反映在收支结余当中。这样能对比出相同等级医院及相近床位数量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管理费用的多少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了体现管理费用的真实性,对能直接计入医疗及药品等的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而不要把什么都列入管理费用。

3、针对会计报表方面

增加“管理费用支出明细表”。并在收入支出总表内增设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项目,月末将“管理费用”这个期间费用科目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科目的借方,不再分摊。但在用这种方法时,财政局、卫生局在确定药品收支结余上缴金额时必须将未分摊的管理费用按比例扣除,即:药品收入扣除药品支出和按比例应分推的管理费用后的纯收入(即药品收支结余)作为“应缴超收款”上缴。这种方法能从“管理费用支出明细表”中清晰地看出管理费用的去向。另外,增设现金流量表,更好地披露医院运营资金流向和现金流入流出的情况。增加对或有事项的披露,如对借款费用、减值准备、账务调整、特殊事宜等进行完全披露,更好地提示医院可能面临的损失,提醒管理者尽早寻找对策,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真实反映医院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以及当前医院资产的变现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现阶段由于企业无法完全理解借款费用准则,导致企业对借款费用的准则不能完全把握,进而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与此同时,有关借款费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澄清或是严格规定执行:正确划分资产价值和财务费用、把握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原则、借款费用的包含内容、费用资本化金额计算的相关问题等。本文就借款费用在会计核算以及审计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积极探讨,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

一、企业借款费用的会计审核要点

企业借款费用的会计审核需要财务管理部门认真理解财政部门颁发的借款费用准则,把握准则要点,依照准则进行借款和借款费用的确认,规劝企业不要有财务造假的念头,帮助企业自身对借款费用审核的重视度,积极的进行借款费用的会计审核和审计工作。

(一)准确把握借款费用的核心内容,正确区分债务性融资和股权性融资

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严格规定该准则不包括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融资费用和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因此我们需正确区分,在正确划分的基础之上,正确确认企业的借款费用,做到核算的内容无一遗漏。

(二)准确辨别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正确划分资产价值和财务费用

专门借款指的是企业为了建设某以固定资产而借的费用,或者是为了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的费用,这类款项必须要有专门的用途,一般情况下会签订指明目的的合同。一般借款是指除了专门借款之外的借款,通常是为了使生产时周转灵活而借贷的费用。准确辨别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可更好的划分资产价值和财务费用,即企业发生的借款有着专门的用处的,要计入资产成本,其他的要计入财务支出。但是,当在构建或者是生产某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时,就要将这部分借款费用资本化。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两者计算方式存在差异,企业必须正确区分,以保证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准确性。

(三)践行借款费用确认原则

它蕴含三层含义:一是确认企业的借款情况是否完整、真实;二是要正确确认企业资金的归属问题;三是对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

首先企业借款情况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是保障正确确认企业借款费用情况,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前提,使得后期计量更加准确有效。

其次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解决了企业资金的归属问题,它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有着专门用途的包括因构建或者是生产某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的一般借款,应该将其资本化,计入资产成本中,其他借款费用计入财务支出中。

最后,要注意资本化的相关时间和地点问题,做好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它包括开始资本化、暂停资本化、停止资本化。开始资本化:通俗来讲,当某一企业因某一工程的实施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并且该款项已经到账,企业也将该款项用于支付该工程的进度款,工程已经开始动工,那么该借贷款项所产生的一切费用都应该开始资本化。暂停资本化:当企业工程因外部客观因素如资金、原材料、天气环境等造成了工程不能继续进行,需要停工三个月以上时,要暂停资本化。若该工程要求在这一时期必须要停工,为的是更好的使用,那么借款费用将会继续资本化。停止资本化:当工程的完成度达到了预期的可使用状态时,要求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之后该工程的一切消费应该归入企业的财务支出当中。即当工程几乎已经竣工,其他未完成的部分并不影响整体的使用,或者是工程完成度与合同要求基本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停止资本化。

二、企业借款费用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对企业借款费用审计的工作人员隐瞒债务资金情况或者是高报债务资金情况

一些企业在面对企业借款费用审计时出于种种的考虑,假报或是不报企业自身的债务资金情况,使得工作人员不能准确核实企业的债务资金情况,也就无法核实企业的借款费用情况,无法真实的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把不能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将不能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结果是使企业的财务费用“看起来”降低了,企业现阶段的经营成果“看起来”很显著,利润被得以提高。具体表现有:

第一,对一般借款和专门借款不加以区分,无法正确划分资产价值和财务费用,使得没有用于构建或者是生产某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一般借款也进行资本化,二者的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不一致,资本化金额愈来愈不准确,影响企业对借款费用情况的确认。第二,一些企业在并没有同时满足“三发生”的条件就已经自动提前开始资本化。第三,企业工程由于外界一些不可抗因素而被迫停工,本应停工三个月以上的,却人为地将时间缩短,使得停工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也资本化,而且在持续资本化的期间,企业不遵守借款费用准则,在计算资本化金额时不扣除企业通过暂时没有利用的借款费用获取的经济收益。第四,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人为地拉长工期,使得资本化金额增加。

(三)把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费用化

具体表现是:第一,企业故意将用于构建或者是生产某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一般借款,不进行资本化。第二,一些企业虽然同时满足“三发生”的条件,并不开始资本化,而是推迟了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第三,有些企业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借款费用准则,因此企业将某一工程的所有费用费用全部划归到财务费用当中去。此种情况多发生于民营企业,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对所得税的缴纳,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四)人为导致资产或财务费用计量不准

当专门借款费用以发行债券方式来满足时,在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时,企业内部人员也许并不会不按照实际的利率来计算,这导致资产利息和财务费用的计量不准确,掩盖了企业真正的实力和财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借款费用的审计要点

企业借款费用的审计需要我们具有强有力的甄别能力,当我们审计工作做得不够完善的时候,会导致企业通过财务造假来掩盖真实的财务收支和经营成果,一方面对国家的税收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对企业自身的利益和长远发展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在进行审计时,最先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对借款费用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检验企业的借款费用的确认是否真实、完整。

第一,企业的债务情况反映了企业的运营情况,真实的反映情况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企业内部的战略调整,审计企业借款费用情况的工作人员需要严格审查,根据当下的市场状况以及与同行进行对比,准确核实,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隐瞒或是假报的现象。必要的时候可以核查企业当期的借款费用合同书,了解企业的融资规律,并向相关机构证实。

第二,针对企业将不能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这一现象,笔者认为,首先审计工作人员需要查看企业所签订的合同,以证明借款费用是否属于专门借款费用,以及一般借款费用是否因构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被占用。其次,通过各种手段检查相关的资料结合实际行情来确定企业工程的动工时间,结束时间或是基本达到合同要求的时间,考察企业是否存在故意拉长工期,使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增加的行为。最后,走访施工人员,调查在施工期间是否发生过重大事件导致员工三个月不上班的现象,以此来判断企业是否有过该暂停资本化而继续资本化的行为。

第三,针对“把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费用化”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能是企业对财政部颁发的借款费用准则并未完全理解和掌握,这需要我们将这一思想认真的贯彻落实,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使得企业家更好的运用这一准则。其次,这一现象多发生于民营企业,提醒了审计工作人员要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做出相应的审计处理。结合企业自身性质、投资项目、以往的运营情况、当期的行情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上述借款费用问题。

第四,当企业的工程项目的专门借款费用以发行债券方式来满足时,审计工作者需要学习如何计算相关利率,进而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之后工作人员需要耐心的对企业资产进行重新计算,以核查企业的相关费用是否正确,一般借款与专门借款费用分类是否合适等问题。

四、结束语

由于企业不能准确把握借款费用准则的要求,或是企业故意为之,使得目前企业的借款费用会计核算困难重重,企业借款费用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收入以及企业自身利益的获得和企业长期的发展。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阐述继而提出相应的会计核算和审计的要点,帮助企业和审计人员规避错误,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为后期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一、引言

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经营利润必需严格控制控制成本,又由于房地产企业的特点是物质形态不可移,开发产品规模大,周期长,所需资金多,这导致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核算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处理好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核算是提高经营利润的必经之路。

二、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内容概述

要想做好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成本核算,必须先明确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定义和内容。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房地产开发产品而花费的各耗费,主要由房地产开发成本、开发费用和税金三大部分组成。

1.房地产开发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这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要内容,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地上和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净支出及安置动迁用房支出等。

(2)前期工程费。主要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勘察、测绘、“三通一平”发生的费用。

(3)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建设单位以出包方式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以自营方式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

(4)基础设施费。包括小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环卫、绿化等工程发生的支出。

(5)公共配套设施费。包括不能有偿转让的小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

(6)开发间接费用。指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工程借款利息和周转房摊销费等。

2. 房地产开发费用。是指与项目建设无直接关系、不能计入某个特定开发项目成本的费用。这些费用在其发生的会计期间直接进入当期损益,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1)管理费用,是指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行政管理部门(总部)为组织、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2)销售费用,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为销售产品或在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3)财务费用,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和金融机构手续费等。但凡是与开发产品建造相关的利息支出等,在开发产品交付使用之前发生的,均应计入开发产品的成本,而不作为财务费用列支。

3.房地产开发税金。是指房地产企业转让、销售、出租开发产品,提供售后物业服务、销售材料、转让无形资产和出租固定资产,应按规定计算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增值税等。

三、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会计核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是指企业将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最终计算出开发项目总成本和单位建筑面积成本的过程。企业进行开发成本核算,除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开发成本会计科目及辅助项目的设计

正确划分成本项目,可以客观地反映产品的成本结构,便于分析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按现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首先,把“开发成本”作为一级成本核算科目,其实,分别按照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等六项明细设立二级科目明细,最后,按各二级明细科目以工程项目为单位的设立项目辅助帐,形成交叉定位,方便统计和查询。清晰的成本项目有利于将来的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和企业所得税汇算。

2. 公共成本费用的分摊标准的选择

公共成本费用分摊适用于“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一般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可直接计入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中;如果不能分清成本对象的,可以通过设定的分摊方法分配计入有关成本对象。其中,土地价款可按占地面积比例分摊,而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可按可售面积比例分摊,建筑安装工程费可按照建筑面积分摊,开发间接费用可按照受益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分摊标准进行分摊。

3. 间接费用的核算

企业的间接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按现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这些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特别要注意的是,为项目贷款而支付的利息,如果将其直接列入损益类科目进行核算,势必会形成虚假的财务成果,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同时损失开发成本加计扣除的税盾收益。因此,对受益对象明确的贷款利息应视同资本性支出进行核算列入“开发成本”,作为成本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

4. 项目的竣工决算及合理税务筹划

篇9

关键词 分期收款 分期商品 商品销售

一、引言

所谓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就是指那些虽然已经销售出去,但是货款却采用分期进行收回的一种销售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期付款商品。分期收款是现代企业促销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一般会应用于那些收款时间长、金额大、款项回收风险较高的商品交易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分析收款销售就相当于销售方给购买方提供了一笔贷款用于购买商品。新的会计准则中,将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商品的销售金额较小,款项回收期一般小于三年的分期收款商品,所收取的货款不具备融资性质。另一类是商品的销售金额较大,款项的回收时间一般大于三年的分期收款商品,所收取的货款在本质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融资性质。

二、对旧版《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分期收款商品内容的分析

(一)对分期收款商品的有关规定

在旧版《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分期收款商品是这样规定的:在分期收款的销售方式下,销售方应该按照有关协议和合同中的有关规定对收入进行分期确认,并根据商品的全部销售成本以及当期的收入所占比重的乘积对本期应结转的销售成本进行计算。而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则对分期收款商品进行了如下描述:分期收款商品在本质上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根据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来对收入金额进行确定,在协议和合同期间内,应当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来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也就是说,企业应该按照协议和合同中约定的价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并按照折现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最终根据两者的差额来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二)合理性分析

首先,旧版《准则》中的有关处理方式无疑更加符合“收入”的确定条件,根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于分期收款销售的商品,尽管其所有权里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在商品交付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转移,但是从商品交付开始到协议或合同所约定的结款日期这段时间内,销售方的财务状况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款项回收的不确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因此,在收款期较长的情况下,销售方在售出商品后,是无法保证在未来的一个或几个收款期内是否能够满足“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的。如果付款方能够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如期支付款项,那么就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来对收入进行确认并结转成本;如果付款方在结算日期到来时,因为种种原因承诺支付却又无力支付时,收款方可将其计入应收账款,并根据具体情况计提坏账准备;如果付款方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就会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大幅下降,那么收款方也就无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只能将该其成本置于发出商品的账户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再根据付款方的实际情况进行稳健性处理;如果付款方的确是无力支付,就会使长期应收款到期无法回收,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计提坏账准备,新版《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这样就会使得收款方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

所以,笔者认为旧版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按照合同的规定分期来确定收入、结转成本相对于新版的《企业会计准则》来说能够更好的确定是否满足“收入”确定的条件,因此更加灵活,也更加谨慎。

(三)会计方法分析

旧版《企业会计准则》中,所使用的根据协议或合同中所约定的付款时间分期来进行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使收款方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收款企业对会计利润进行人为虚增。一般来说,进行分期收款销售的商品都是金额较大的贵重物品,因此随着收款期限的延长而商品的金额会增加,无法收回款项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大,一旦因某种原因无法顺利回收款项,就会对收款方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旧版《企业会计准则》中根据协议或合同所约定的付款时间分期来进行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让收款方对是否满足“收入”条件的判定显得更加准确,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利润也可以分期实现,比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方法更加符合配比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记账规则。避免了销售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加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比例,最终获得虚假“繁荣”情况的发生。

(四)局限性分析

虽然旧版《企业会计准则》中在对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上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它也是存在着一定缺陷的。例如,旧版《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没有充分认识到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是与一般的商品买卖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与传统的赊销也是具有明显的不同。传统的赊销方式,期限一般较短,所涉及金额也较小,货币的时间价值也相对较低,所以收款方不需要去考虑应收款项的时间价值。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销售方式所涉及的销售金额和付款期限则更长,货币的时间价值也更大,收款方是无法将其忽略不计的。

三、分期收款商品会计核算应坚持的原则

对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进行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会计原则是实质重于形式,销售方所销售出去的分期收款商品,即便是在商品交付后,款项能够按期收回,那么时间也一般在3年以上,这样就会让销售方大量的货币资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购货方所占用,因为资金有时间价值,销售方往往会要求购货方在每一期的回款金额中根据所占用资金的大小作为本金来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来作为补偿,这样一来,购销双方在协议或合同中所约定的价款就往往会高于商品销售时的公允价值,所以说,从本质上来看,这部分延期收取的货款是具有一定的融资性质的,当销售方向购货方提供免息的信贷时,销售方应该根据协议或合同中相应的公允价值来对收入金额进行确定,而不是根据与购货方所签订的协议或合同中的价款来确认收入。

不带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核算方式,就应该按照正常的市场销售价格来对应收款项进行确定,在交付商品时,应按照协议或合同中所约定的价款来对收入进行确认,并结转相关成本。而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核算方式,则应该根据协议和合同中应收价款的公允价值部分来确定收入金额。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通常根据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者商品目前的市场销售价格来进行计算和确定。销售方应收的协议或合同中所约定的价款与商品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该在协议和合同期内,根据应收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进行计算和确定所得出的金额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这里所说的实际利率指的是具有类似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类似工具的现时利率,或者将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折现为商品现销价格时的折现率。而协议和合同中所约定的应收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如果根据实际利率法摊销后与直线法摊销结果相差不大的,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四、对于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核算实例

例如:2006年1月1日,乙公司从甲公司处购买了一套设备,双方在合同中所约定的设备销售价格为2000万元人民币,分5次于每年的12月31日等额收取。

这套设备的成本价为1560万元,在现销的方式下,其销售价格为1600万元,假设甲公司在交付商品时所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注明的增值税额为340万元,并于交付当天收到了340万元,那么甲公司应该确认该设备的收入金额为1600万元。

根据“未来5年所收款项的现值=现销模式下应收款项的金额”,我们可知:4000000×(P/A,r,5)+3400000=19400000。

通过插值法,得出折现率r为7.93%。

那么每期应该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就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2006年未实现的融资收益摊销=(2000-400)×7.93%=126.88万元;2007年未实现的融资收益摊销=(2000-400-400-126.88)×7.93%=105.22万元;2008年未实现的融资收益摊销=(2000-400-400)×(400-126.88-105.22)×7.93%=81.85万元;2009年未实现的融资收益摊销=(2000-400-400-400-400-126.88-105.22-81.85)×7.93%=56.52万元;2010年未实现的融资收益摊销=400-126.88-105.22-81.85-56.62=29.43万元

由上面的计算结果,甲公司每一期的会计分录如下:

(1)2006年1月1日销售实现:

借:长期应收款2000万元

银行存款 340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l600万元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340万元,

未实现融资收益 40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1560万元

贷:库存商品 1560万元

(2)2006年12月31日收取款项后:

借:银行存款 400万元

贷:长期应收款400万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26.88万元

贷:财务费用 126.88万元

(3)2007年12月31日收取款项后:

借:银行存款 400万元

贷:长期应收款400万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05.22万元

贷:财务费用 105.22万元

(4)2008年12月31日收取款项后:

借:银行存款 400万元

贷:长期应收款400万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81.85万元

贷:财务费用 81.85万元

(5)2009年12月31日收取款项后:

借:银行存款 400万元

贷:长期应收款400万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56.62万元

贷:财务费用 56.62万元

(6)2010年12月31日收取款项后:

借:银行存款 400万元

贷:长期应收款400万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29.43万元

贷:财务费用 29.43万元

五、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笔者认为,可以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优点进行融合,对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完善,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应收的协议或合同中约定价款的公允价值及收款分期来确定收入,并根据收入比例结转成本。应收协议或合同价款与商品公允值之间的差额,应该在协议或合同期内,根据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计算所得的金额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这样,不仅解决了前面提到的问题,也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相一致,具备足够的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赵世军,杨卉,高前善.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7.

[2]李明.采购与付款及销售与收款控制实务与案例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5.

[3]王礼红.企业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涉税会计处理探讨.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10):58-59.

[4]聂素娟.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确认及纳税处理.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6):78-79.

[5]成瑗,王文莲.对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核算的探讨.江苏商业会计.2010(2):46-48.

[6]翟云岭.分期付款买卖中的买受人利益保护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

[7]纪宏奎.分期收款销售方式的财税处理差异,税收征纳,2010(1):25-26.

篇10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成本;核算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养猪产业已经开始向着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国也逐渐呈现出一批综合实力强、现代管理水平高、社会诚信度好的养猪企业。由于养殖理念和技术的落后,在这些发展较好的企业中也存在着规模化猪场成本核算简单、核算流程不清晰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够进行准确科学的规模化养猪成本的核算,规模化猪场成本核算包括哪些内容。这是本文具体需要谈论的问题。

1规模化猪场成本核算的特性

相较于一般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化的生产,养猪行业具有连续性、受外界因素影响大的特点,从而决定了养猪场的成本核算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性,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养猪产业属于连续性的产业,需要周期性的耗费“料、药、工、费”,直到生猪长大被销售获得收益[1],因此在养猪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无法应用产品标准来进行生猪的生产费用;二养猪产业的盈亏常与成本相左,另外还要考虑随时在变化的市场需求,所以在规模化养猪产业的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对成本的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养猪行业成本控制比利润计算显得更加的重要;三生猪的生产受到品种、饲料、管理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特别是疫病的防御和检测的质量极大的决定着生猪的存活率,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对于规模化养猪场的成本核算就必须计算那些以及死亡或者淘汰的生猪,从而形成生猪成本核算的特殊性:废品也要摊成本。四随着规模养猪产业的发展,信息共享化要求财务管理也要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所以做好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对于提升养猪行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非常重要。规模化养猪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那么成本核算也将会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养猪企业的会计对于养猪产业的核算只注重利润,而不注重对成本的核算,就四川地区来说,虽说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对成本控制不到位。

2规模化养猪成本核算的工作内容

规模化猪场成本的核算对养猪产业的利润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规模化猪场成本核算包含的内容具体如下

2.1做好基础工作

在规模化猪场成本核算的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做好猪群分群的均衡生产和全进全出的生产管理工作,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做好最基础的物品领用和费用开支,对于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统计工作,要做到生产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有效对接,建立猪场所需物品和材料的记录和盘点制度。

2.2确定猪场成本对象

猪场生产成本的核算实行分群栋批核算,就是将整个猪群按照不同的猪龄划分为不同的猪群分车间分栋舍分批次来记录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具体包括公猪、配怀母猪、哺乳母猪、仔猪、保育猪、肥育猪等[2]。只有将猪场中所包含的猪群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分类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的成本核算,从而更好的促进对猪场的成本进行控制,提升猪场的运营效益。

2.3明确猪场费用分类

猪场作为一个运营机构,需要涉及到多种方面的费用开支,所以进行规模化的猪场成本核算之前,首先要明确猪场费用的分类,从费用的经济性质、经济用途、期间费用来进行分类,充分明白各类费用所包含的内容。比如从经济性质来说,猪场的费用包括办公费、通讯费、饲料费、物品费、人工费、劳保费、排污费等等,从经济费用来说又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3]。生产成本主要是包括养猪所需要的饲料、人工、药品、制造费用等费用。期间费用就是和养猪生产没有直接联系的,属于某一时期内耗用的费用进行汇总和产生的费用,这些费用容易确定其发生期间和归属期间,但不能确定它们应归属的成本对象,比如猪场管理工作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等等,猪场期间费用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也就是说规模化猪场的成本核算不应该只盯着养猪生产直接的成本,而是应该从前期成本、人工开支、猪场管理和财务费用等各个方面的费用开支进行计算,全面进行猪场的成本控制。

2.4规模化猪场成本核算原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规模化猪场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管理人员做好基础工作,明确猪场成本的核算对象,明确猪场的费用分类,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规模化猪场成本的核算凭证、明确猪场成本核算的原理及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规模化猪场的生产优势,从成本核算上做好规模化猪场的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曾令毅 单位:四川省江油市农业和畜牧局

参考文献

篇11

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报出是为了满足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在现实中,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常常会通过各种手段虚增利润,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给投资者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从企业虚增利润的目的、分析企业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方式,提出相应的审计识别方法。

一、企业虚增利润的目的

(一)企业为通过银行借款筹集资金而虚增利润资金是决定着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情况。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减少风险的需要,要求贷款企业必须在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经营状况较好。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一些企业便存在着虚增利润的现象。

(二)企业领导为追求业绩而虚增企业利润

企业发展状况的考核指标有很多种,其中最直观的就是企业财务指标,通过各种财务的比较与比率的分析来剖析企业的利润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涉及到企业领导管理业绩的评定,表面上看起来,利润指标好看就是领导的才能得到了极大的发辉,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部分企业会在年度报表里虚增利润。

(三)上市公司维持上市资格而虚增利润

根据《公司法》规定,企业必须在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经营状况较好才能上市。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上市标准,只好通过虚增利润来实现上市目的。《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证监会将会暂停其股票交易并限定限期消除亏损,如果限期内未能消除,其股票将被摘牌,终止其在交易所的交易。为了保住上市资格,上市公司也会在利润上花更大的心思,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利润操纵,来避免股价与股票的正常交易受到影响。

二、企业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方式

(—)多记收入类

1、提前确认销售收入

销售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企业是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如果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先收到对方的部分预付账款但与销售相关的商品还没有发出,就作为本期的销售收入;采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提前确认收入;委托其他单位代销产品的,未收到代销清单,提前确认收入实现等。这种利用混淆会计期间来调节利润的现象经常发生在年末,使本期的收入增加,进而虚增利润。

2、虚假销售增加收入

部分企业利用企业间两者或三者的利害关系,通过应收账款调节营业收入。年底前大搞虚假赊销虚开发票,次年再销售退回;有些企业甚至通过虚拟销售客户,伪造经济合同、银行账单、税务发票、海关报关单等一系列法律凭证,使本年营业收入虚增,达到财务报告的利润虚增。

(二)少记成本费用类

1、往来款长期挂账不转销,呆账死账少计或不计坏账准,资产虚增,费用虚减,造成财务报告利润虚增。

2、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及固定资产清理损失不损失不及时予以处理。

3、固定资产少提或不提折旧;无形资产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造成虚增资产。

4、推迟结转成本,企业为了达到设定的利润目标把应结转的成本推迟到下一年度结转。从而造成本年度财务报告利润虚增。

5、在建工程已达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转作固定资产;一些日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利息费用支出予以资本化,少计财务费用,以达到利润虚增。

6、企业发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时,相应的会计处理将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均产生影响,不按国家规定任意调整会计政策达到控制利润的目的,比较明显的就是通过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达到企业调整利润的目的。

(三)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利用相关产品和原材料的转移价格调节收入和成本,利用关联方借贷利率差异降低财务费用,利用管理费、共同费用分摊等方式调节利润,造成利润不真实。

三、财务报告利润虚增的审计识别方法

(一)查看资产负债表

1、查看“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等项目。我们可以简单的通过这三个科目的期末余额来粗略分析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当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的余额较大,同时利润表上的利润数额也增加很大,在现金流量表现金净流入没有体现出增加,通过这些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怀疑企业利用赊销之名虚增利润。解决的办法就是采取向债务人函证,来证实应收账款等往来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通过回函金额是否相符判断企业有关人员造成的差错或弄虚作假,虚增利润的行为;对于坏账准备,要特别注意应收账款等往来账户的账龄,是否按照账龄确定坏账准备金,是否及时转销了因长期拖欠或对方破产而无法偿还的应收账款。

2、查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这几个项目容易存在“应摊未摊、应提未提、少提少摊”的问题,造成企业的虚增利润。可根据企业的相关会计政策,结合企业“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项目的数额,分别结合上述五个项目的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数,对各项费用的年度摊销率做出分析,如果计算出的各项费用的摊销率,低于企业会计政策所规定的比率,就说明企业存在着少摊销费用,少计入成本的现象,据此企业存在着虚增利润或隐瞒亏损的实际情况。针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详细审核每项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入账内容及时间,测算折旧及摊销金额的待摊金额并经此金额与计入费用的金额相比对。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生情况采用核对法、查询法审查跨期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摊销。

3、查看“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及“固定资产清理”三个项目。在以后的会计年度中个业不会因为拥有这些资产而带来收益,这些资产是根据记账的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产生。如果“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及“固定资产清理”在年底中出现的数额较大,则表明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通过这三项的存在操纵会计利润,虚增了利润。

(二)查看利润表

1、查看“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将每月的营业收入进行纵向对比,若存在营业收入忽高忽低,排除非季节性销售的因素,可以认定企业利润虚增的嫌疑。重点检查与销售有关的合同、文件,将同期销售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关注企业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等业务;审阅产品入库单和产成品明细账,查明是否有退货记录,有无按规定将折扣、折让业务冲减销售收入来验证销售收入金额的真实性。

2、查看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针对主营业务成本是否真实,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的年初数与期末数,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本年累计数与上年同期数以及产品成本表中的产品单位成本项目的本年数与上年同期数,以及这些项目的逐月变化趋势来发现异常情况。尤其是通过计算期初、期末存货中产品或商品的库存金额与库存数量的相对数,比较其差异,更容易发现问题。审查有关存货的明细账,并采用盘点法和调节法核实在产品数量的正确性,采用复算法验证主营业务成本确认的正确性。

3、查看费用类科目,从账目上详细分析费用确认是否符合费用确认原则。管理费用中的折旧及摊销是否与实际相符。财务费用的列支,有的企业少列“财务费用”的发生额以此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可联系“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来检查,把“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财务费用”项目的数额,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数额进行比较,如果所得比例与同期正常银行借款的利率相差较大,则说明企业存在着少计财务费用,以此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的现象。

(三)查看现金流量表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总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没有相应的现金净流量作支撑的利润,与有足够现金净流量作支撑的利润相比,其质量相对较高。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不应长期低于其净利润。同时分析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如果某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其净利润,那么就意味着该企业可能将本应作为费用处理的一些项目变为虚拟资产,而虚拟资产是不可能转化为现金的,即该企业是通过增加的虚拟资产来达到利润虚增。

篇12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66-03

据统计,在我国水务事业单位中,以提供供水、灌溉、旅游、发电等准公共物品为主的占74%,但提供国家财政经费定项或定额补偿的仅占其中的20.5%,没有财政拨款的达79.5%[1]。因水费和电费的价格低廉且收取率低,致使这些单位应该从市场取得的主要收入也不到位。据最新普查资料,水务事业单位收取的供水水价仅占其实际成本的4%,而水费和电费的实际收取率还不足40%[2]。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一方面,水务事业单位极少涉及盈亏核算,这是由于它是国家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其财务管理工作更侧重于资金的收支结余;另一方面,水务事业单位有关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费用的计量和分配也较为困难,其成本核算工作就比一般企业的成本核算复杂。因此,到目前为止,水务事业单位的水利项目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很多问题[3]。

一、建立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一)归集水利项目成本的原则[4]

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为了改变现行水务事业单位中水利项目财务管理中的收入、支出分裂的状态,有利于管理层全面掌握水利项目的盈亏情况。

2.项目责任制原则。水利项目经理对水利项目全面负责,包括水利项目部与水务事业单位财务部衔接费用的确认、分摊等基础资料。这里涉及单个水利项目成本核算与现行成本核算办法的关系确定问题。

C=Ci,其中,Ci为单个水利项目成本,C为现行成本核算办法成本费用综合。

3.受益者承担原则。只要采用水利项目成本集中归集会计制度,受益者就成为归集水利项目成本的依据,对于管理人员、后勤辅助人员及设计人员,只要是矩阵制的水利项目负责制单位,其费用全都归入水利项目成本。以受益者为依据归集,为水利项目发生的如租赁、购置等特定费用也应归入水利项目成本。对于无法归入水利项目成本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后勤辅助人员所发生的有些费用,应该归入水利项目综合。与水利项目的管理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归集到水利项目成本综合项中,以此表明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成本,通过多年的积累后,计算出其平均水平,作为业务开拓时测算水利项目贡献水平的依据。

(二)确定水利项目成本内容

1.直接成本。按照受益原则归集现行费用项目,能够不经过分配一次性就能列入水利项目成本的,包括人工费、差旅费、福利费、招待费、办公费、交通费、修理费、折旧费、业务资料费、文印整理费、外事费、设备部件购置费、材料及物耗、营业税金及附加、劳务费、组装及调试费、加工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开支项等。

2.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中的费用,如果需要在水利项目间进行分配,就构成水利项目间接成本,归集水利项目管理费用时,比照水利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将水利项目管理费用分为可直接归集的直接水利项目管理费用和需要在水利项目间分配后归集的间接水利项目管理费用。

(三)水利项目费用的分配办法

1.间接人工费分配办法适用于水利项目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的人工费分,例如,某专业i某人E对某水利项目j的共识占用率为:

KEij=,其中,XE=Xij,其中,n为项目个数。个人人工费XE分配入j项目。

项目总的人工费,F=FEij,其中,m为专业个数,q为某专业的员工人数。

2.均摊费用的计算办法。假设某项费用本期发生额为FK,将它在本期的N个水利项目中进行均摊,则每一水利项目应分摊的费用Fik。

Fik=

(四)水利项目成本核算程序

1.对发生的所有支出项目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并将符合开支范围的支出划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记入相应的账户中。

2.按照水利项目归集直接费用,并将其直接记入水利项目的成本计算单中,如果属于多个水利项目共同耗费的支出,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先进行分配,再将其分别记入各水利项目的成本计算单中。最终,直接费用作为一项流动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

3.间接费用按照科研室进行归集。

4.期间费用按费用项目进行归集,期末期间费用全部作为当期支出处理。

(五)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制度的应用

在资产负责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后的结果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对三表进行汇总,主要依据水利项目进行归集,在签订合同时,将归集的结果用来衡量水利项目的成本,作为报价的依据。

1.一般情形,若要确保一定的利润,R=CD+CI+CM+CP+P[5]。其中,R为水利项目投标报价,CD为直接成本,CI为间接成本,CM为水利项目管理费用,CP为期间费用,P为水利项目利润。

2.若需保本经营,R=CD+CI+CM+CP。

二、案例分析――刘川工程管理局供水定价成本核算

甘肃省刘川工程管理局是典型的以提供准公共物品为主的水务事业单位,主要负责本地区的水利工程供水,就是将自然水通过蓄、引、提等多个水利工程措施,向该地区各类用水户提供生活、生产和其他用水。现是以前部分的理论为依据,对该水利工程项目2009―2012年的供水成本和单位水价进行核算。将供水总成本核算分为“供水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四个核算项目。可知,供水总成本=供水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6]。

(一)供水生产成本核算

供水生产成本直接归集以下支出项目,即供水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工资+直接材料费用+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直接人工工资,是指该水务事业单位直接从事供水项目生产的人员工资、奖金、补贴和津贴。

直接材料费用,包括水管单位原购水费、燃料动力费等。燃料动力费,指供水生产过程中实际耗用的燃料动力费用等。

其他直接支出,指直接从事供水生产的职工福利费、供水生产过程中的水文水工观测费、临时设施等支出。

制造费用,指供水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机物料消耗、维修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资源费、运输费、设计制图费、办公费、差旅费、监测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试验检验费、季节性修理费、期间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7]。

表1 供水生产成本简易核算表 单位:万元

图1 供水生产成本比较(单位:万元)

(二)供水期间费用核算

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供水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指在对用户供水中过程中发生的水费计收手续费、宣传费及其他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指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而分配给管理机构的经费、行业管理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审计费、诉讼费、咨询费、绿化费等。

财务费用,指为供水生产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在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净损失以及为筹资而发生的其他费用。

表2 供水期间费用核算表 单位:万元

图2 供水期间费用比较(单位:万元)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刘川工程管理费用在供水期间费用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二者占比很少。因此,该水务事业单位要控制期间费用,降低供水总成本。中心工作是要控制管理费用。

(三)供水定价成本核算

由于刘川工程的业务范围只有农业供水问题,没有工业、发电、城镇等其他供水项目,农业供水保证率是100%,工业、发电、城镇等供水保证率都为零,因此,单位供水成本仅是单环节单位供水成本,而不涉及多环节单位供水成本[8]。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单位供水成本=供水总成本÷供水量,其中,供水总成本=供水生产成本+供水期间费用。

表3 供水定价成本

图3 供水成本比较(单位:万元)

图4 供水单位成本

可见,刘川工程的供水生产成本在供水总成本中占比很大,供水期间费用占比很少,因此,若要控制供水生产总成本,就必须大力加强供水生产成本的管理,同时,节约管理费用。

参考文献:

[1] 李海莲.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财经界,2008,(1).

[2] 周昌红.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J].江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3] 赵瑞平,赵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营管理,2007,(7).

[4] 许王显.城市水务市场管理与改革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

[5] 李兰英.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6] 谢婷婷.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7] 王雅茹,张洁.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财务管理,2008,(4).

[8] 董小平.建立水利财务评价体系[J].中国水利,2007,(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st accounting system of the water projects in

the water public institutions

WU Yong-xia 1,FENG Xin 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ansu Politics and Law Institute,Lanzhou 730070,China;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