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关系范文

时间:2023-07-12 09:33: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关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关系

篇1

2、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76-02

在从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中,长期使用高教社出版的中职国家规划教材,针对由张玉森、陈伟清两位主编的《基础会计》教材第四版中发现的小错误,试谈该教材中存在的概念理解和操作实务中错误的更正,请赐教!

一、关于会计基本职能的马克思观点与会计法规定的对应关系的更正

在教材第4页中存在这样一段话:马克思曾经将会计的基本职能概括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简言之,就是对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反映和监督。在教材第5页中“核算与监督的关系”图1-2为下图。

在我国会计理论界,把会计的核算职能理解为“观念的总结”,已形成普遍共识。而对于“对过程的控制”也达成三点共识:①控制的内涵是把握住客观事物(一个实物、一个经济组织或一个运行系统)的活动,对其进行约束和调控,使之按照既定的程序或路径运行;②控制的对象是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的全部过程;③控制的本身内涵比监督更能有力地表达“对过程的控制”的意义。不难看出,马克思对会计基本职能的归纳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应与我国《会计法》规定的“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这一基本职能一一对应,而不是与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一一对应。则原教材第4页中的那段话应更正为:马克思曾经将会计的基本职能概括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简言之,就是对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监督和核算。原教材第5页“核算与监督的关系”图1-2应更正如下图。

这样教材内容才会前后照应、准确严谨,以免造成会计法中规定的会计基本职能与马克思概括的会计基本职能的对应关系冲突。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会计的基本职能所表现出来的功能,会计反映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到底谁在前面呢?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人们对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的认识就是“观念的总结”,他会利用价值指标和现代技术手段生成一系列大量的、有用的会计信息;尽管生成这些会计信息的本身不是人们的目的所在,但是拿到这些会计信息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的价值运动,使之符合我们的要求,这才是目的所在。所以马克思归纳的“观念的总结”就没有“对过程的控制”重要,把它置于“观念的总结”的前面是理所当然的。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随着科学进步、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对过程的控制”功能的现代内涵,实际上就是会计作为价值控制系统所具有的功能,而不是仅仅理解为传统意义上对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而应该加上事前的前馈控制、事中的日常控制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起到全面协调企业经济活动、促进企业经济的正常运转的功能作用。在经济管理中,由于当今社会的国家意志较马克思时代的国家意志的存在性更强,现代会计对“对过程的控制”的这一监督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有部分早以转化为行政管理职能,如:各级政府制定的计划、制度、经济调控政策、执行标准和管理规范等,而从会计的监督职能中剥离出去而被削弱,由此增强了会计对各级政府经济管理(如:审计、统计、税务)的服务功能。在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出,现代会计实务中的监督职能较马克思时代的监督,因利益关系不可奈何地将会计本身的这一职能削弱,充分显示了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中会计监督职能不如会计反映职能重要,因此,现代会计基本职能中会计监督应在会计反映之后。

二、关于科目和账户区别联系比较的更正

教材第36页图表3-3中有这样一句话:“会计科目是国家通过制定企业会计准则而统一规定的”。专业会计人员都知道,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均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内容。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不同的,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主要是对会计要素内容进行“定性”规定,特别偏重于对它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等原则性问题做出限制规定,如:分析各种会计事项的特点,界定所引用概念的内涵及解释等,主要规范会计的决策过程。在会计准则中我们常看到:该项收支项目内容应“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这个会计事项涉及内容要记录到什么会计科目,会计人员必须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的企事业单位的自身实际,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去做出会计实务处理。会计制度是以特定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或所有的企业作为对象,对会计要素的记录、计算和报告进行可操作性规范,它主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和会计报表的格式、编制方法及其报送的时间和资料等内容加以详细规范;其规范内容不仅是体现在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中,更主要的是规范会计的行为与结果。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实务中显得笼统其可操作性较差。世界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有的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有的国家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行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会计制度。我国现阶段既使用企业会计制度又使用企业会计准则,容易造成这两个概念和内容的混淆。为此,将教材中前述内容更改为“会计科目是国家通过制定企业会计制度而统一规定的”更合适。

三、关于“红字更正法”理论操作指导的更正

教材第99页示例1中所讲解的错账更正,属于红字冲销法中第一种方法。讲授中,范例第一步填写“表5-20红字记账凭证”,其“摘要”内容表述为:“注销2010年12月31日转字第092号凭证”比原书中表述为“注销092号凭证”的更准确严谨,防止他人更改,达到与会计实务相吻合。同时,在将红字填写的记账凭证简化为会计分录时,教材是这样表述的(用方框把文字框住,代表红色字体):

有违背会计实务的实际情况,因为记账凭证的简化是会计分录,会计分录中表示记账方向的“借、贷”符号,其字体颜色是在记账凭证排版印制时已经固化在纸上,无法更改,所以教材中表示方法应为:

才符合会计工作的实际。第二步,根据登记账簿规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记录应保持经济活动记录过程的原貌。因此原教材上填写的“表5-21蓝字记账凭证”中的摘要“报销差旅费”。其内容应更改为“订正2010年12月31日转字第092号凭证”的字样。使会计的实际操作实务与教材中的表述的规则要求一致。

四、关于账簿中“余额栏”标注规则错误的更正

首先,在原教材《账簿登记规则》所表述的第六项为:……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的“元”位用倒立着“Q”表示。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Q”表示。为此教材中所阐述的账簿登记书写方法与《基础会计工作规范》完全是两回事。同时,在原教材第55页表3-28明细分类账、第105页表5-26结账方法、表6-3在途物质明细账、表8-8应收账款(总账)……等44处登记账簿和结账会计实务操作中,账户没有余额时,在账户的“余额栏”都不是用“Q”表示,也都不是用“倒立Q”表示,而是用“0”表示的。这与教材中给学生讲解的账簿登记规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的登记书写要求完全不符,使账簿登记规则规定与会计实务操作相互脱离,其会计实务操作没有给学生起到示范性作用,为此,应将原教材第89页中“Q(倒立)表示”更正为“Q”表示;对原教材第55页表3-28明细分类账、第105页表5-26结账方法、第146页表6-3在途物质明细账和第八章中有关的登记账簿和结账会计实务中,账户没有余额时,账簿中的“余额”栏均应将“0”更正为“Q”。给学生进行操作实务的示范,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篇3

和财务报表目标决策有用论或经管责任论比较,和下述管理会计目标比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出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的提法也不够概括,不便于记忆,不利于指导实践。

以成本会计师为主体的美国全国会计工作者协会所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公告颁布委员会1982年颁布《管理会计公告:管理会计的目的》。见下图:

上图明确提出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参与管理过程,说明了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管理会计的功能和目标应当包括在内部会计控制功能和目标之中。内部会计控制更宽一些,还包括财务会计的控制功能和目标,保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以保证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二、会计控制基本职能、目标和会计总目标

系统科学指出,“系统同时具有许多目标或特定功能”,“系统功能表达系统结构的目的性,并且是检验系统结构的尺度”。系统功能的对应性“是指功能和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性质。这一性质可表述为: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研究说明,“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而目标则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把会计职能具体化”。本质描述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表现结构和本质,目标体现功能,它们是前后一贯的理论范畴。

社会环境对会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社会环境的需要、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与会计本质、职能相结合,才能制定会计目标。制定会计目标根本性的依据应是建立会计系统的客观需要。为什么要建立会计系统?根据节约劳动时间规律,社会发展必须努力节约劳动时间。既要计算劳动时间的节约量和劳动产品的增加量,又要强化经济管理,以促进劳动时间的节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前者形成会计的信息处理结构、信息系统本质、核算职能和提供有用信息的目标;后者形成会计的经济控制结构、控制系统本质、控制职能和强化经济管理的目标。前者具有基础性,后者具有主导性间者互相渗透,相互为用,正如系统科学所强调的“信息和控制是不可分割的,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

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作用,各国会计的具体目标,不同时代的会计目标,才会产生差异。

由于会计基本职能表现本质和结构,外联社会环境,是基本需求与可能的统一,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应当根据会计基本职能,建立会计的基本目标。

我国大多数会计学者同意会计具有核算和控制两种基本职能,基于核算职能,产生“提供真实信息”的目标,已成共识。基于会计的控制职能,还应提出“强化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都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并直接从事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包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大系统。包括总会计师在内的会计人员要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并实施规章制度,加强资金诚本和利润管理,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参与经济决策,这些显然都属于管理活动。不仅记账、算账、报账,还要用账。会计信息,首先并直接为会计人员所用。管理会计参与管理过程,已成共识。即使单就财务会计来讲,记账员要记好账,首先要对凭证进行审核,要注意所记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譬如材料账、商品账,要注意材料。商品是否数量足、质量好,是否适用或适销,是否有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贪污挪用,还要经常分析库存结构,减少或杜绝积压浪费,协同采购部门提出采购计划等,都是以强化经济管理为目标的具体的管理活动。财产清查也是管理活动。随着知识经济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核算工作有所减轻,控制职能将愈益重要。强化经济管理意识,对于每一个会计人员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规定:会计工作要“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启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1995年颁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新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是:“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经济管理为中心,有利于完善经营机制的基层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坚持强化会计管理职能……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工作、强化经济管理,是突破当前会计工作薄弱环节、提高会计水平的关键,因而提出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的要求。所以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并列为会计的两大基本目标。

我们赞成把提供有用信息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和信息系统本质。信息提供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实现了,这显然是很不够的,还有大量经济管理工作要会计人员去做,广大会计人员都要主动运用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作为会计基本目标之一,我们建议用“提供真实信息”代替“提供有用信息”,因为“有用”的含义已经体现在另一基本目标和会计总目标之中。而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是有用性的基础,不真实的信息,不仅无用,而且十分有害。

从基本目标的构成来看,提供真实信息是基础,强化经济管理是主导。提供信息,要从管理的需要出发,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经济管理,不仅限于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还包括所有使用会计信息的有关方面。信贷决策、投资决策,都属于经济管理。

目标是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控制,决定会计基本目标是提供真实信息和强化经济管理。这样提的优点是:简明易记,便于指导实践。具体目标则应当详细、清楚些。

会计目标是多层次的,基本目标为总目标服务,受总目标指导,总目标指导会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会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会计工作的总目标可概括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人认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的总目标,但过于笼统,实难苟同。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职能工作。企业的总目标,必然也是会计的总目标,此其一。其二,建立经济效益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已成共识,就是因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会计的总目标。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具有控制职能的会计系统,必须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己任。

从会计总目标来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的共同要求,“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要求。它们都体现会计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三、对会计控制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认识

控制是会计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主导职能。其主体是本会计单位和有关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其对象主要是有关的价值运动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范围看,会计控制主要是内部控制,即会计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和有关部门,也要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单位实施控制。

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具体目标必然是会计具体职能的具体化。具体职能是根据庞大的会计实践进行理论概括而提炼出来的。Control德文是kontrolle,为同一词汇,可译为管理、调节、监督、稽核,含有操纵、节制、驾驭、支配、掌握等含义。它具有管理概念的基本内容。从外延看,控制包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引导(设计运行方向,将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监督(查看活动是否偏离既定目标)和调查修正(对偏离目标的活动进行校正)等三过程,监督是控制的一个过程,把“过程控制”简单理解为监督是不全面的,在实践中也不利于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马克思所用的控制是广义的。根据会计控制的形式和内容,作为会计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下述四方面:

1、规划——分析经济情况、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根据会计信息和其它信息,对财务状况和成本升降进行分析,对需要研究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经济前景,运用决策方法,提出并选择最优的经济方案,进行规划,配合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参与经济决策,编制经济预算,制定经济定额,划分责任单位,建立责任指标,拟订完成经济计划的措施,促进经营决策的实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工作的建议。

2、调节——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处理分配关系。根据计划(预算)目标采用一定的调节手段,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实施影响,使其按预定目标进行,纠正偏离目标的差异,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并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第二,协调相关财务关系;第三,参与处理分配关系,提供分配方案等。

3、监督——监督经济过程,保障资产安全。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稽核工作,通过凭证审核、财产清查和内部信息,消除账账、账实不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发现并揭发贪污浪费行为,防止弊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护资产安全,保护投资者权益。

4、考评——考评经济责任,提供奖惩标准和依据。实施责任会计,对企业、部门和职工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联系经济责任制,奖优罚劣。

上述只是从会计控制的具体功能出发所进行的归纳。确认、计量、报告、分析,是会计基本职能核算的体现,用以认识、反映会计对象;规划、调节、监督、考评,是会计基本职能控制的体现,用以控制会计对象。可否认为:基本职能体现在具体职能中,具体职能是基本职能的具体化和拓展。而且具体目标,多种多样。每一项会计工作都有自己的具体目标。各种目标还有自己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譬如: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明晰性等,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目标;合法性、合理性、预见性、严密性等,是会计控制的质量目标;效益性、适用性、公正性、及时性、重要性、全面性等是核算与控制的共同的质量目标。

四、新职能、目标体系的优点

1、概括全面,能够准确说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各层次的职能和目标。克服了把财务报告目标扩大为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会计目标的缺陷。“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包括决策有用论、经管责任论以及各方面需要的各种信息。“强化经济管理”,不仅是财务会计的目标,更是管理会计的目标。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是各种会计工作的目标。

2、体现环境特征和时代要求。新目标体系体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的实际。两大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更是针对时弊,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3、体现会计本质,体现会计系统运行规律的要求。根据系统理论,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工作系统包括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信息处理结构和会计管理结构。两系统运行的规律性要求是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充分体现在会计目标中。

篇4

和财务报表目标决策有用论或经管责任论比较,和下述管理会计目标比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出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的提法也不够概括,不便于记忆,不利于指导实践。

以成本会计师为主体的美国全国会计工作者协会所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公告颁布委员会1982年颁布《管理会计公告:管理会计的目的》。见下图:

上图明确提出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参与管理过程,说明了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管理会计的功能和目标应当包括在内部会计控制功能和目标之中。内部会计控制更宽一些,还包括财务会计的控制功能和目标,保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以保证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二、会计控制基本职能、目标和会计总目标

系统科学指出,“系统同时具有许多目标或特定功能”,“系统功能表达系统结构的目的性,并且是检验系统结构的尺度”。系统功能的对应性“是指功能和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性质。这一性质可表述为: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研究说明,“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而目标则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把会计职能具体化”。本质描述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表现结构和本质,目标体现功能,它们是前后一贯的理论范畴。

社会环境对会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社会环境的需要、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与会计本质、职能相结合,才能制定会计目标。制定会计目标根本性的依据应是建立会计系统的客观需要。为什么要建立会计系统?根据节约劳动时间规律,社会发展必须努力节约劳动时间。既要计算劳动时间的节约量和劳动产品的增加量,又要强化经济管理,以促进劳动时间的节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前者形成会计的信息处理结构、信息系统本质、核算职能和提供有用信息的目标;后者形成会计的经济控制结构、控制系统本质、控制职能和强化经济管理的目标。前者具有基础性,后者具有主导性间者互相渗透,相互为用,正如系统科学所强调的“信息和控制是不可分割的,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

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作用,各国会计的具体目标,不同时代的会计目标,才会产生差异。

由于会计基本职能表现本质和结构,外联社会环境,是基本需求与可能的统一,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应当根据会计基本职能,建立会计的基本目标。

我国大多数会计学者同意会计具有核算和控制两种基本职能,基于核算职能,产生“提供真实信息”的目标,已成共识。基于会计的控制职能,还应提出“强化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都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并直接从事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包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大系统。包括总会计师在内的会计人员要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并实施规章制度,加强资金诚本和利润管理,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参与经济决策,这些显然都属于管理活动。不仅记账、算账、报账,还要用账。会计信息,首先并直接为会计人员所用。管理会计参与管理过程,已成共识。即使单就财务会计来讲,记账员要记好账,首先要对凭证进行审核,要注意所记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譬如材料账、商品账,要注意材料。商品是否数量足、质量好,是否适用或适销,是否有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贪污挪用,还要经常分析库存结构,减少或杜绝积压浪费,协同采购部门提出采购计划等,都是以强化经济管理为目标的具体的管理活动。财产清查也是管理活动。随着知识经济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核算工作有所减轻,控制职能将愈益重要。强化经济管理意识,对于每一个会计人员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规定:会计工作要“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启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1995年颁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新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是:“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经济管理为中心,有利于完善经营机制的基层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坚持强化会计管理职能……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工作、强化经济管理,是突破当前会计工作薄弱环节、提高会计水平的关键,因而提出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的要求。所以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并列为会计的两大基本目标。

我们赞成把提供有用信息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和信息系统本质。信息提供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实现了,这显然是很不够的,还有大量经济管理工作要会计人员去做,广大会计人员都要主动运用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作为会计基本目标之一,我们建议用“提供真实信息”代替“提供有用信息”,因为“有用”的含义已经体现在另一基本目标和会计总目标之中。而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是有用性的基础,不真实的信息,不仅无用,而且十分有害。

从基本目标的构成来看,提供真实信息是基础,强化经济管理是主导。提供信息,要从管理的需要出发,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经济管理,不仅限于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还包括所有使用会计信息的有关方面。信贷决策、投资决策,都属于经济管理。

目标是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控制,决定会计基本目标是提供真实信息和强化经济管理。这样提的优点是:简明易记,便于指导实践。具体目标则应当详细、清楚些。

会计目标是多层次的,基本目标为总目标服务,受总目标指导,总目标指导会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会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会计工作的总目标可概括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人认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的总目标,但过于笼统,实难苟同。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职能工作。企业的总目标,必然也是会计的总目标,此其一。其二,建立经济效益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已成共识,就是因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会计的总目标。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具有控制职能的会计系统,必须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己任。

从会计总目标来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的共同要求,“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要求。它们都体现会计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三、对会计控制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认识

控制是会计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主导职能。其主体是本会计单位和有关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其对象主要是有关的价值运动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范围看,会计控制主要是内部控制,即会计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和有关部门,也要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单位实施控制。

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具体目标必然是会计具体职能的具体化。具体职能是根据庞大的会计实践进行理论概括而提炼出来的。control德文是kontrolle,为同一词汇,可译为管理、调节、监督、稽核,含有操纵、节制、驾驭、支配、掌握等含义。它具有管理概念的基本内容。从外延看,控制包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引导(设计运行方向,将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监督(查看活动是否偏离既定目标)和调查修正(对偏离目标的活动进行校正)等三过程,监督是控制的一个过程,把“过程控制”简单理解为监督是不全面的,在实践中也不利于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马克思所用的控制是广义的。根据会计控制的形式和内容,作为会计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下述四方面:

1、规划——分析经济情况、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根据会计信息和其它信息,对财务状况和成本升降进行分析,对需要研究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经济前景,运用决策方法,提出并选择最优的经济方案,进行规划,配合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参与经济决策,编制经济预算,制定经济定额,划分责任单位,建立责任指标,拟订完成经济计划的措施,促进经营决策的实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工作的建议。

2、调节——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处理分配关系。根据计划(预算)目标采用一定的调节手段,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实施影响,使其按预定目标进行,纠正偏离目标的差异,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并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第二,协调相关财务关系;第三,参与处理分配关系,提供分配方案等。

3、监督——监督经济过程,保障资产安全。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稽核工作,通过凭证审核、财产清查和内部信息,消除账账、账实不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发现并揭发贪污浪费行为,防止弊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护资产安全,保护投资者权益。

4、考评——考评经济责任,提供奖惩标准和依据。实施责任会计,对企业、部门和职工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联系经济责任制,奖优罚劣。

上述只是从会计控制的具体功能出发所进行的归纳。确认、计量、报告、分析,是会计基本职能核算的体现,用以认识、反映会计对象;规划、调节、监督、考评,是会计基本职能控制的体现,用以控制会计对象。可否认为:基本职能体现在具体职能中,具体职能是基本职能的具体化和拓展。而且具体目标,多种多样。每一项会计工作都有自己的具体目标。各种目标还有自己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譬如: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明晰性等,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目标;合法性、合理性、预见性、严密性等,是会计控制的质量目标;效益性、适用性、公正性、及时性、重要性、全面性等是核算与控制的共同的质量目标。

四、新职能、目标体系的优点

1、概括全面,能够准确说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各层次的职能和目标。克服了把财务报告目标扩大为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会计目标的缺陷。“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包括决策有用论、经管责任论以及各方面需要的各种信息。“强化经济管理”,不仅是财务会计的目标,更是管理会计的目标。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是各种会计工作的目标。

2、体现环境特征和时代要求。新目标体系体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的实际。两大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更是针对时弊,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3、体现会计本质,体现会计系统运行规律的要求。根据系统理论,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工作系统包括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信息处理结构和会计管理结构。两系统运行的规律性要求是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充分体现在会计目标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