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09:33: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绿色金融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既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具有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因此,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在引导资金的流向、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绿色金融是通过金融活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和采用绿色环保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的企业,实现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目的。通过发展绿色金融,首先是带动社会资本的投入,特别是通过一些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主要金融机构的投入,有利于形成资金的示范效应和聚集功能,支持绿色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利用金融手段,有利于推进形成绿色产业发展和投入绿色产业的资金获利的双赢局面,引导金融资源在市场化条件下的合理配置,形成有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和绿色发展型经济。
一、绿色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
金融推动绿色发展,需要遵循金融企业的商业本质。在市场化的经济体系中,相关经济主体的行为都可以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中来找到其行为动机。对金融企业来说,其基本的行为逻辑就是,投入绿色发展中的资金所取得的净收益,至少应该是同样资金投入其他用途时取得的收益相当。在金融企业的资金投入中,投入方式主要有贷款、债券等债权方式和买入股票等股权投入的方式。两者对接受资金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贷款、债券等债务性融资方式中,金融企业承受资金风险收取利息,对企业经营管理不参与,不享有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金融企业在资金投入前都要进行审慎的评估,确保债权的本息安全收回是资金投入前最重要的考量。而在股权融资方式中,金融企业可以通过投票等机制干预企业的管理,并且具有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投资对象的经营管理情况与投资人的利益直接相关。与上述两种不同融资方式相对应,金融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来自于提供债务性融资工具所取得的利息收入。第二是来自于股权投资方面的分红和套现的溢价收入。绿色金融发展的标志之一是有众多金融企业的参与,参与的企业多了,绿色金融的供给才会增加,融资品种才能更加丰富。而这又取决于各相关经济主体对上述两种融资方式的成本和收益考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金融需求规模。这里的绿色金融需求是指能够满足金融企业成本收益核算要求的需求。在同等收入和成本的情况下,需求规模越大,绿色金融的供应越高。对金融企业来说,具有经济可行性的需求,首先是选择余地增加;其次,数量的提升,本身也带来规模效应。当然对了绿色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还要受到金融企业自身的资金来源限制。二是资金进入绿色企业的预期收入高低。预期收入越高,当然金融企业越愿意投入。绿色金融的供给与预期收入呈正比。三是从事绿色金融活动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日常管理运营成本等。绿色金融的供给与成本负相关。四是风险。理论上风险也可以归入成本来考虑,即风险成本。资金投入绿色企业之后可能造成本金的损失,对提供绿色融资的金融企业而言就是一种成本。风险越高,在一定的风险偏好下,投资意愿就越低。
二、从绿色金融需求端的分析
绿色金融的需求端,就是需要资金的从事绿色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与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的经济主体共同组成绿色金融市场的供需双方。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由于绿色产品和服务往往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或者说,在环境保护等相关方面,市场并不会自动的导致每个企业在追求盈利的同时去顾及到生态环保等方面的要求,除非是有强制的要求或在经济上的激励约束措施。因此,发展绿色金融在需求端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护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正常市场动机之下,促使其兼顾绿色发展要求。这个问题也要从绿色企业的成本和收益比较角度来进行分析。企业愿意开始绿色生产或投资绿色项目,需要外部市场和政策法规方面具有促进其提高收益、降低成本或同时提高收益降低成本的影响因素。从对应绿色金融供给的角度,影响需求端的因素主要包括:
1、绿色金融供给。通过增加绿色金融供给,能够改善绿色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和便利条件。绿色金融的供给,有两个渠道:一是增加原有金融机构绿色资金供给的数量和比例;二是发展专业的、更多的绿色金融机构;三是通过金融市场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绿色资金的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大。据人行绿色金融专业委员报告,为达到既定的绿色发展目标,今后五年中国在环保、节能、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领域的年均投资总量至少为2万亿元。此外,在未来十年中绿色城市的建设还将带来每年约4万亿元的资金需求。但是,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支持绿色发展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机构种类不足。社会上专业服务绿色企业的金融机构很少,部分银行虽然声称开展绿色信贷,但实际上无论从专业要求还是投入数量方面都还有限。更主要的是,如果仅仅要求国内主要银行从社会责任角度来支持,而不是从完善商业机制方面进行根本性的制度安排,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
2、绿色金融市场机制建设。这也是从降低筹资成本的角度来考虑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求端本身的经济可行性。许多绿色项目属于非盈利性或盈利性较低的公益性项目或准公益性项目,项目实施周期长、收益低、风险高,需要在公益性和盈利性之间寻找到平衡,这难以对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二是交易渠道和工具的限制。间接金融市场如银行贷款等需要满足银行的评估要求,而直接融资市场规模小,同时,相关的融资工具缺乏,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融资工具的选择余地仍集中在贷款等少数传统债务工具上。
3、配套的推动绿色发展金融政策法规。政策法律的规定会影响到绿色资金的供需双方。从供给方来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还不成熟,总体体量小,且存在着初始投资大、投资回报期长、行业收益率偏低等诸多问题,金融企业开展绿色金融,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如对金融企业支持绿色产业项目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等。从绿色企业的角度,除了法规上的强制要求外,还包括在政策对从事绿色生产的企业,可以采取对符合要求的企业给予税收、补贴等方面的优惠,反之则增加这方面开支的政策。此外,对一些公益性绿色项目,如何实现商业可持续,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也需要政府政策支持。
4、培育鼓励绿色发展的民间力量。社会公众作为最终消费者,他们的绿色发展、绿色消费意识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从而使追求绿色发展成为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一个内生函数。如消费者对不绿色企业产品的抵制,就是通过影响企业收益实现而形成对企业的约束。如果消费者都认同使用绿色产品,则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将因此受益。
三、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绿色金融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程度。因此,从影响供需双方的各种因素来分析,要加快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
1、增加金融支持渠道。一是鼓励银行、信托、保险等正规金融机构更多地参与绿色发展,提供绿色贷款、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等金融服务。二是建立专门支持绿色生产和绿色产业的金融机构,如鼓励地方组建或与金融机构合作组建等方式,成立绿色投资公司、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等,调动社会资本,投资于绿色发展。同时,金融机构也不限于国有的金融机构,要调动民间资本的力量,形成合力;第三,要在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中对绿色企业的上市给予明确要求和支持,体现绿色发展导向,多渠道为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第四,金融工具多样化。要发展包括绿色债券、可转换债、碳排放权交易、指数交易产品等,丰富金融工具种类,吸引更多绿色金融市场的参与者。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08-01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资源面临枯竭,环境发生变化,如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破坏现象,这些资源和环境的变化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出现,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提供了平衡点,为我国的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都可以实现最大化。
1 绿色金融发展的含义
从本质上来说,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有一定的区别:其一,两种金融模式的侧重点不同,传统金融将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作为重点,经济效益是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点,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问题不够重视,而绿色金融的侧重点则是生态环境的效益,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作为整个体系中的重点,绿色金融开展的金融业务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来考虑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二,政策和财政支持是绿色金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要在技术和政策的共同支持下进行,同时生态保护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因此只有在政策和财政的共同支持下,商业银行才能够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 绿色金融发展的意义
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微观上,生产商和开发商在绿色金融引导下,根据自身优势进行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大多数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益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不过合理的项目规划也可以在短期内收到经济效益。在宏观上,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使出口商品带有绿色附加值,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是传统金融自身发展的过程。因此,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也提升金融行业自身的竞争力,提高整体效率。
在绿色金融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效益的增加。绿色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就业,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而且绿色金融的发展使得曾经融资相对困难的环境友好项目得到改善,改变了过去整个行业的观念,有利于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绿色金融以环境保护为侧重c,因此在绿色金融的运行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影响,改变了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促进生态效益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于环境治理,国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现阶段,很多环保项目有很多资金缺口,这种环保项目的资金缺口就可以由绿色金融进行弥补。同时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才能使资源得到合理的规划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这些需要绿色金融进行保障。对于能源问题,不仅仅在于现有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也在于环保产业的新能源和新技术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绿色金融进行资金支持,来保证能源问题的解决,在促进生态效益的同时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加。
总而言之,有效的信贷调控手段应该被绿色金融实现合理利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不是很完善,绿色经济体系尚未健全,没有足够的法律对强制性绿色信贷进行法律支撑,难以规避道德风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迫切需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因此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健全绿色金融的法律保障,提高财政与政策支持。适当地调整绿色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法律保障可以跟上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对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和支撑。在绿色信贷方面,要加强信贷监管力度,加强环境的监管,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同时也要提高相关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只有这样绿色金融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推进绿色金融的标准体系的建设。对于环评标准,应该制定适用于我国现状的相关标准,同时对于绿色信贷指南,也要根据目前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制定,使得绿色金融的相关标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现状。在进行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考核时,要充分考虑该金融机构在环保产业方面的绩效,对上市公司制定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环评指标的考核,将绿色金融体系进行标准完善。
再次,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要做到及时共享。对于绿色金融体系的相关部门,如环保部门、金融机构、国土部门和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做到信息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平台和企业征信系统等方式,细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指南,积极为绿色金融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改革资源型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形成反映市场需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是推动绿色金融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处于持续低迷的状况,并且资本市场总体估值处于低位,现有的国际市场情况有利于资源型产品的价格改革。有利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总之,现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发展问题分析,做好相关的制度标准制定,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也应当加大力度,由政府主导,与各类的高校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塑造模式探索,为相关行业的发展给予支持;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将绿色金融课程纳入到实际的教学体系中。纵观世界上的各个发达国家地区,他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金融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正确认识绿色金融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增强整个社会对于绿色经济的认同,增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共同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保证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近两年,我国雾霾天气越发严重,在许多城市中都有着明显的破坏性。通过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整体环境污染现象较为严重,2013年,京津冀等地区的大多数城市PM2.5超标倍数在3倍左右,珠三角区域城市PM2.5超标倍数在1倍左右。对此,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绿色经济显得非常重要。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或部门在投资、融资决策时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项目来看待。对此,利用联合分析法探讨我国绿色金融影响因素显得格外重要。
一、绿色金融的外部性
绿色金融的外部性就是在金融企业在决定某个投资、融资项目时,考虑除企业经济效益以外的外部因素[1]。在1776年古典经济学派对于绿色金融就有所研究,每一个人在想要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都会在潜意识的推动之下为利益目标发展。但是因为市场竞争以及相关的理想化特点,金融企业的运行仍然是以经济利益为主。金融机构借助绿色金融,可以有效的降低非绿色金融行为的发生,从而促使金融机构所资助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环保性,具备非常强的整体发展推动作用。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之下,绿色金融正处于环境影响因素较少的情况。
按照我国银行协会在2013年提供的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指出,直到2013年初,大多数银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约为67万亿,与2012年相比,同比增长15%,绿色信贷的整体余额约为6.1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同比增长约为16%,从增长率来看,绿色信贷的增长略微快鱼整体贷款的余额增长率,这也显示近两年对于绿色信贷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但是,从信贷余额整体来看,在绿色信贷方面所投入的贷款额度仅占比总额度的9%,整体占比仍然较少,这也说明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二、绿色金融的微观经济政策
在绿色金融的外部性较为缺失的情况,金融企业往往会优先考虑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绿色金融的特质。对此,政府应当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纠正,借助税收的方式,来推动金融机构向绿色金融方向发展,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推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2]。对此,从理论上而言,应当在绿色金融方面实行相应的税收制度,“碳税”便是针对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税收方式。
碳税主要是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所导致环境影响而针对项目收取的税额。欧盟最早在2011年就开始执行碳税的税务收取。虽然我国并没有执行碳税的收取,但是越发恶劣的环境污染必然会推动国家执行类似于碳税的税收方式。碳税的实施主要是根据绿色金融的方式来进行资金和税收补贴,进而纠正绿色金融在外部性方面的缺陷。但是,目前我国在于碳税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实施,所以相应的监管部门需要对商业银行实行绿色金融仍然具备一定的困难,在监管方面较为困难,外部监管部门主要是对监管部门不执行绿色金融与绿色金融执行力度不足的情况从而赋予相应的责任与出发,并落实相应的奖惩制度。由此可见,外部的监管从本质上就是在补贴和税收方面的帮助。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利润之间的协调
利润最大化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被理解成理论、实践的争论问题[3]。理论派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的,任何企业都应当是以利润最为主要的决策目标,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尽最大可能创造最大利润。实践派认为,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能力尽可能承担最大的社会责任。例如,以安德鲁斯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家认为,企业除了获得相应的利润之外,还需要承担其他的社会责任,进而成为社会问题的解决者以及环境的保护者。
但是,在现实中,我国许多企业忽略法律法规的要求,单方面的追求最大经济效益,采用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超标的资源和生产方式,形成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银行如果对这些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银行便成为了“帮凶”。对此,商业银行在执行绿色金融的过程中,也必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与监督义务。但是,商业银行仍然需要以应力作为主要的目的和运行支撑,所以对企业的信用度仍然是考虑的首要因素。对此,商业银行在放款之前,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绿色性,从而在不影响经济效益和低风险的基础上,执行绿色金融。
四、总结
综上所述,按照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整体层面上讲,绿色金融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的经济效益并不多,金融机构缺乏对绿色金融的执行主动性与积极性。债务偿还能力仍然是金融行为的首要考虑因素,并且只能够在低风险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之下,才能够实行绿色金融。外部监管是实现绿色金融的关键性因素,应当提高外部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陈联明,朱先明.中国人民银行马鞍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探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金融纵横,2016,13(7):4140-4141.
目前,多数金融行业在发展的时候,没有全面了解低碳经济背景,经常出现阻碍国家经济建设的问题,无法提升环境保护效率,这对国家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
1低碳经济下国家绿色金融发展重要性
低碳经济主要就是利用新能源、技术、金融机制等进行创新,使金融活动中所消耗的能源降至最低。在金融行业明确此类定义之后,相关管理人员就要对国家低碳经济下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加以了解,可以看出:自从1997年开始,国外就将低碳经济中的气候变化情况作为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并且纳入了金融行业发展责任中,推行了自然灾害证券,使得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直到2002年,国外还在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并且将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作为核心工作。在2007年的时候,已经成功地研究出新的金融机制,并且此类结构可以全面地实施碳排放交易工作,进而制定完善的体系[1]。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国家必须要借鉴国外的低碳经济实例实施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能够有效降低国家的发展压力,促进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同时,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各类矛盾进行缓解,例如:高污染与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耗能之间的矛盾等。另外,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能够帮助国家对消费形式进行调整,进而提升国家发展效率。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之下,国家金融行业绿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与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此类问题重视起来,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2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国家金融行业以及环境保护的进步,对其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具体问题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国家在低碳融资方面,无法得到金融行业的认可,无法促进金融行业的进步,对国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其次,国内低碳服务方面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无法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导致出现较多影响金融行业发展的问题。最后,国家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并没有制定相关政策,并且绿色金融产品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同时,政府对绿色金融产品的扶持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绿色金融行业的长远发展[3]。
3基于低碳经济下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策略
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国家经济体系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出现的矛盾,必须要响应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号召,保证能够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金融行业的进步。在此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上述问题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进而制定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策略。(1)对于绿色金融内部环境情况而言,其他发达国家比我国的低碳绿色金融发展要提早很多年,由此可见,我国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初步阶段,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保证能够在低碳经济背景之下,更好地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效率[4]。①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不仅要响应国家号召,还要积极研究绿色金融行业创新方式,研发污水治理的技术设备,不断促进企业调转生产的发展,使金融企业能够向着保护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生产、低碳、高效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升绿色制造的转型效率[5]。②绿色金融创新管理机制。低碳经济背景之下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使企业在绿色金融创新的情况下养成较为良好的自律性特点。同时,对于管理制度而言,要对其进行绿色优化配置,适当地减少企业经营活动,进而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要对银行信贷进行绿色化创新,完善管理机制,摒弃传统的不良习惯,科学、合理地认定绿色贷款申请,避免因为管理机制过于简单出现绿色金融创新漏洞[6]。③树立责任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由于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金融行业发展较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风险,主要因为其缺乏良好的责任感,不能有效提升金融行业的发展效率,并且影响绿色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保证可以有效提升绿色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将危害问题加以解决。(2)对于外部环境而言,政府要重视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加大扶持力度,不仅要在政策上进行支持,还要出台一些保护措施,以便于能够打破金融行业的传统模式,在创新金融行业的过程中,避免受到经营风险的阻碍。①建立完善制度。管理人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金融创新经验,不断地对我国传统绿色金融管理制度进行更改,同时,还要对金融保险、金融信贷、金融银行等加以联系,使三者之间相互合作,努力将绿色保险、信贷以及证券推行在市场中,同时,还要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保证各个企业之间可以有效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保证金融行业更好地发展。②创新管理控制制度。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国家绿色金融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要积极引进绿色金融观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例如:绿色车险、绿色旅游险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完善国家金融产品功能。根据具体情况的分析而言,国家应该出台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能够利用管理控制制度,激励金融企业创新绿色产品,促进国家低碳经济背景下金融产品的发展。③风险控制体系。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金融行业向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相关管理人员要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保证不会出现影响国家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的问题。同时,国家还要颁布一些法律法规,然后根据金融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完善。对于金融行业的责任保障,必须要推行绿色化发展,以期达到预定的效果。④社会效益性研究。国家在对金融企业进行绿色化规范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起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地分析社会效益,并且能够使低碳环保行业能够得到更好的风险控制,进而提升社会效益,促进低耗能的稳定发展。
4结语
在国家实际发展过程中,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低碳经济背景之下,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使其符合绿色化要求,减少国家出现的经济损失,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毕伟乐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邹兆仪.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
[2]胡晓娟.碳金融发展的思考——商业银行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13):191-191.
[3]刘之鹤.低碳经济框架下我国金融创新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