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09:33: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诚信机制
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质量是衡量高校教育工作的指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高校的主要教学活动,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重从课堂教学入手,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参与者学生都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创建“双效课堂”(顾豪爽,2007),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然而,根据鲍威等(2011)的调研发现,在实际的高校课堂上,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达34%,教师的实践性、应用性知识能力薄弱达30%,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达20%。而学生迟到、旷课现象屡禁不止,出勤率在90%以上的学生比率仅为72.8%,即使没有缺勤,很多同学也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47%的学生从不或很少参与课堂讨论,65%的从不或很少在课堂上提问。总体来说,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失信行为,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分为:
(一)教师对教学投入不足
教学是大学的本体性原初功能(张旸,2015),大学所培养出的人才的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最为关键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教师的投入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受评价指标体系、职称晋升等影响,高校教师往往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科研,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存在备课不充分、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多媒体课件粗糙、不注重和学生交流。这就导致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质量比较差,失信于学生和本职工作。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加强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的教师应当具有本课程领域内广博而深厚的专业知识,能熟练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恰当地与学生沟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无止境的过程,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思考与钻研,才能得以提升。然而有些教师进取意识薄弱,学习上马马虎虎,工作上得过且过,专业知识老化后也不及时充电更新,导致知识跟不上时展,教学方法又陈旧,课堂上也懒得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学水平较差,对学生和教学工作不诚信。
(三)学生缺课现象普遍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存在学习诚信缺失现象,缺课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是为了兼职、上考研辅导班、考证辅导班、社团工作、找到实习单位要实习、求职应聘等,还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利用上课时间在宿舍睡觉、玩游戏,缺课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质量。
(四)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有些学生虽然没有缺课,但是在课堂上根本没有认真学习,有的睡觉、讲话、看课外书籍,更多地则是使用手机。谷大海(2013)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频率非常高,84.39%的同学有上课玩手机的习惯,很多学生将时间消耗在玩手机上。上课无聊了就会利用手机上网,譬如上人人网、QQ聊天、浏览新闻,玩游戏、微信,进行网络购物等严重干扰周围同学的听课,同时也影响授课教师的情绪,对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成较大的影响。另外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借助于手机拍照功能,把需要记的地方就用手机拍下来,或者面对任课老师的提问用手机上网搜索答案。这些行为都不利于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
二、诚信教学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诚信,即诚实守信,包含诚实和守信两层意思,诚实强调言行一致,而守信则指的是坚守承诺。诚信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准则。诚信教学,指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参与者学生都要做到言行一致并坚守承诺,除此之外还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差本质上就是一种不诚信。
(一)教师诚信教是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离开了教师的教,课堂教学活动就无法开展,而教师诚信教学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高校教师必须是诚信的教师,诚信对待教学,拥有严谨的教学态度以及高超的业务水平。高校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业务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会接收什么样的教育,诚信对待教学的教师会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楼军江,2014);拥有高超的业务水平的教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延伸学生原有知识的广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
(二)学生诚信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课堂教学除了要靠教师诚信地教以外,还有赖于学生诚信地学,二者相辅相成,学生诚信地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要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必须是诚信的学生,诚信地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以及认真求实的学习精神。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的学生首先不会无故旷课,在课堂上也会避免使用手机,否则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无论是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还是不感兴趣的课程内容,都会认真学习。拥有认真求实的学习精神的学生会认真对待学习中碰到的每个问题,尤其是不理解、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更要认真努力学习,可以积极地查阅资料或者向同学及老师求助,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三、诚信视角下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要提高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高校课堂必须是诚信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诚信地教、学生诚信地学,为此我们必须要构建高校诚信教学体系:
(一)从制度层面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
高校要从制度层面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让大学回归人才培养的育人本源。一要调动教师授课积极性,促进教学发展。对教学质量优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及优先评职称,对于教学质量不达标的教师给予物质惩罚,在评职称等可以实行一票否决(谢念湘,2013),把教师的精力聚集到教学上来,以教学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并带动学生的创新发展,共同推动教学发展。二要强化学风建设,对于长期无故缺课的学生进行诫勉和预警,强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许使用手机,净化课堂教学风气,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建立教学诚信规范,创建诚信课堂,规范教学活动,引导师生坚守教学诚信,并加大宣传和奖惩力度。
(二)加强教师队伍诚信建设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诚信建设,引导教师认真教书育人,进一步端正教风。一要加大师德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师德修养,规范教师师德行为,提高教师的诚信水平。二要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诚信评价机制,为教师建立教学诚信档案,详细记录教师的施教行为。三要加大对教师教学中的不诚信行为的惩治力度,严肃查处施教行为不端,确保教师时刻保持诚信教学。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一要要求教师不间断地进行学习和知识更新,掌握学科前沿和动态,并结合自身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丰富教学内容。二要鼓励教师潜心研究教学,及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提高教学能力(李梅,2012)。三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魏晨明,2012),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学习诚信档案
师生是课堂教学的一对矛盾体,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专业水平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以及参与程度,同样学生的状况也会干扰教师的教学状况,并影响到教学质量。一是要加强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使学生都真正认识到诚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从而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思想意识和良好氛围。二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学习诚信档案。为学生建立学习诚信档案,客观动态地记录学生上课和考试等方面的诚信状况,将诚信档案与大学生奖学金、评优、申请助学货款、保送研究生等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廖俊清,2014),有效约束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信用状况,有助于减少学生旷课的现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同样有促进作用。三要加大对学生学习上的不诚信行为的惩治力度,对经常缺课、逃课、迟到、睡觉或精神萎靡不振的同学,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同时跟班主任、辅导员沟通。
(五)加强学生学风建设
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严守课堂纪律。一要抓好出勤率,对缺课较多的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保障良好学风建设。二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课认真听讲,不使用手机,与老师进行积极的教学互动,端正学风。
四、结论
诚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不仅经济活动需要诚信,大学校园也需要诚信,加强师生的诚信教学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诚信教学可以使得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高校要从制度上倡导诚信教学,增强师生的诚信意识,解决部分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只有提高教师诚信教课和学生诚信学习的意识,才能切实提高高校教学质量。随着我国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高校开展诚信档案建设也是一个大趋势,目前已不少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教学诚信档案应该是高校诚信档案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立贯穿于教学始终的诚信教学档案,可以对教学行为起到监督与约束作用,有效避免高校课堂教学中的不诚信行为,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建立教学诚信档案,在校园内打造诚信课堂,可以协助师生自律,提高教师教课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教师诚信教,学生诚信学,共同推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余敏丽 单位: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厅[N].中国教育报,2010-09-13.
〔2〕顾豪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个关键[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3〕鲍威,杨针,朱红,管蕾.强化教学切适性提升学生满意度—首都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11,(1).
〔4〕张旸.高等学校教学学术的价值意蕴及其制度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15,(2).
〔5〕楼军江.反思自觉: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立场的探索与建立[J].中国高等教育,2014,(2).
〔6〕李梅.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之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7〕谷大海,赵海洲,项勋,付朝书,刘华戎.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影响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3,(7).
〔8〕廖俊清.刍议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价值-功能及其建设原则[J].兰台世界,2014,(10).
[中图分类号] F274.2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最近,四川大学使用了一种新的互动教学用具——“课堂表决器”,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据该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四川大学学校购买的互动教学用具,该装置是个只有手掌大小的仪器,拥有选择、判断、排序、评教、分组、抢答等功能,可以实现点名、答题和评分一体化,仪器虽小但功能强大。首先,它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答题功能为例,老师出题后,学生可以用它现场做答,短短几秒钟内,老师就能知晓全班学生选择的正确率,很快就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控度。其次,提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通过接收器和无线手持投票器,教师通过预先编制的PPT展示问题,学生通过投票器按键作答,互动及时,这样教师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效。最后,可以增强教学管理效果。对于学生管理而言,这个课堂表决器可以用来考核出勤,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统一的编号,上课时输入自己对应的编号,就知道是否到场,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的出勤状况。对于教师的考核而言,学生可以用课堂表决器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评价打分,便利而且效率高。据了解,目前,这款课堂表决器在四川大学的本科部分学院也才刚刚开始使用,但应用学院的学生表示该“神器”无法监督点名,因为同学可以帮助你用仪器输入学号,所以上课还是要靠自觉。还没有完全普及,问题就已经出现了,因此这个教学“神器”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类似甚至超越这种“课堂表决器”的教学用具,但不管科技含量多高,仍然改变不了其教辅工具的身份。依笔者看来,课堂表决器不仅仅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其点名、监督的功能多多少少折射出了目前高等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又一次引发我们对提高高等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思索。
二、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目前,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着以下主要的问题。
(一)学生缺课现象普遍存在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作为知识传授方和接受方的教师与学生缺一不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学生缺课现象比较普遍,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缺课都去做什么了呢?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各种辅导班、考各种证件所累。竞争激烈,学生的危机意识也比较强,为了将来进行投资,不断地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参加各种资格证的考试,当这些与正常的学业发生冲突时,学生就会选择缺课,这部分人数大约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重。二是既不是参加辅导或者培训班,也不是要考什么资格证,而是纯粹地认为课堂教学无趣,还不如自学,尤以经管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居多。三是部分学生干部以“工作活动”为理由,理直气壮地缺课。四是还有极少高年级的学生,找到了实习单位,这样也会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出现比较频繁地缺课问题。最后除去病假和事假的,就是没有任何理由无故旷课的,这部分学生渐渐地形成了惯性,等到了高年级就演变成经常性的缺课,几乎每个专业都有类似的学生个案。了解学生缺课的原因,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动态,加强沟通和引导。
(二)教师科研考评压力大对教学投入精力渐少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出台了各种考评教师的相关规定,除了教学工作量以外,科研考评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而且往往与种种利益挂钩。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往往顾此失彼,这种现象必然导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较少,知识更新缓慢,教学内容陈旧,其已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考评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更加人性化。
(三)信息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信息化的内涵会有不同,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信息化改变了社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高校的课堂。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和教育信息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增强了表现力,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在相同的时间内比传统的教学手段能传递更多的知识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正如我们不能否认上述信息化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的正影响一样,信息化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首先,信息化虽然促进了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很多教师使用PPT授课,生动性确实是增强了,但是学生的注意力却在色彩斑斓的幻灯片中迷失了。在加之不用记笔记,这也增加了学生溜号、开小差的几率。其次,智能手机使用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和便利地接触到各种资源、信息和游戏,散发出来的魅力远远高于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用手指滑动触摸屏的姿势大概是课堂上最流行的“走你”动作了。学生过于依赖手机和网络,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马上上网寻找答案,完全略过思考的过程,而且可以借助手机随时随在地拍下老师的板书或者PPT,失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智能手机正在渐渐地侵蚀着大学的课堂教学,思考功能的退化正严重地影响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另外,复印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也为学生获取相关学习资料和信息提供了便利,因此,学生忽略了课堂的讲授和学习。
正所谓凡事都有利有弊,怎样趋利避害是每一位从事高等教育的教育者都必须要思索的。
三、提高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快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与学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开发和培养。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增强自律性,不间断地进行学习和知识更新,掌握学科前沿和动态,并结合自身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学校也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访问、交流和学习的机遇,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最有效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并能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述商务谈判课程时,在实训练习环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作为谈判练习,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不错。
(二)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法,实施发现教学模式
发现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所谓的发现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多应用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题,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和主动地进行学习。发现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的挑战,它以学习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日常的考核,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日常考核有助于减少学生旷课的现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教师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应将平时成绩分布在日常出勤、回答问题、作业、小组讨论等几项,在上课之初,就对学生讲明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并认真执行,这既能保证一定的出勤率,而且还能使学生参与到授课的学习过程中,也体现了公平性,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四)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的科学考评,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教学标准,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是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提供决策服务的过程。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高等学校应本着自身的办学宗旨,合理地选择和设定指标,开展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参 考 文 献]
[1]哈斯巴根.教师评价视角下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结构方程模型[J].高校教育管理,2013(3):1-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148-05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愈加重视。这需要高校具备明确的责任意识,完善教学的监控体系,以满足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中小学教育相比,呈现着专业性、层次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通过系统、科学、全面地收集课堂教学信息,针对教学活动本身,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寻找可靠的课堂教学质量指标,是构建和完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依据与原则
1.不同视域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不同的研究者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有不同的看法,根据研究或观察的对象来进行评估。如从教师在课堂表现的角度,叶澜教授提出的“五实”:即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性)、平实(常态下)、真实(有待完善)。从学生的角度,朱永新教授提出的“六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巢宗祺教授提出的“四点”则能够体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感受性指标:①课程本身的意义;②课程有效真实;③师生情绪饱满;④师生才智充分展现。或从课程内容本身出发,如王卫国教授提出的生成性、厚实性、生本性、整体性、整合性。有的研究者将课堂作为不可侵害的整体,如郑金洲教授将好课的标准划分为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策略综合化、教学对象个别化、评价多元化,等等。由上述内容可知,好课的标准不是绝对的,根据研究者视角的不同存在着必然的差异。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重视教师专业标准的达成,从学生的角度强调他们发展需要的满足,从课堂的整体发展角度关注教学环境适宜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决不能从单一角度进行维度的划分。然而,全面概括化的构建方式将更有利于制定出有效可行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2.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基本原则
构建科学性与可行性并重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是增强评价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的重要基础,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在构建模型时必须遵循下列几项原则。
指向性原则,使课堂教学不断向标准接近的过程中引导教学发展方向。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性原则,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要求、教师的问题及其社会现状分析,针对当今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制定模型。
全面性原则,从教师、学生、环境等多渠道贯彻。构建模型时需综合考虑,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
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不仅要看到评价对于教师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应该看到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更不能忽视教学评价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维度选择
1.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维度
高校课堂教学存在两大领域:人际与非人际,而人际领域中的角色只有两种,即教师和学生。因此高校教学评价模型确立三个维度:分别是环境(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以下简称环境)、教师、学生。
个体生存在环境之中,个体与环境的和谐促进个体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环境下相互作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满足个体需要的过程。教学活动不能独立于环境而单独存在。罗杰斯提倡良好学习氛围的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中关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建立适宜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达到放松、愉悦、自信的状态。个体脱离环境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将环境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维度,是合理并有必要的。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既不是教师孤立的教,也不是学生无选择的学,而是师生互动并相互影响的过程。两种角色纳入教学质量评价是毫无疑问的。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信息的编码、传递、接收、存储、加工、遗忘、反馈。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学生以及适宜环境的共同作用。
2.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维度间关系
高校课堂教学中的三个维度教师、学生与环境存在着复杂,彼此影响的关系,具体内容见图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经验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是在适宜的环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一定的环境之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首先是基础。适宜的课堂教学则是课堂成功的基石。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和谐互动是创建良好环境的原动力。通过教师知识的传授,学生对信息的接受以及反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师生平等人格的基础之上达到感情的交融,教学环境轻松愉悦并充分实现课堂的价值。宏观上,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教育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的建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可以归纳为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等等。从知识的角度讲,教师与学生分别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协助者,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与开发者。从教师的职业角度考虑,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从情感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是情感相互交流的朋友。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要达到各个方面的满足与相互协调,这也对教师与学生关于课堂教学质量指标的选择提供了研究的方向。
三、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维度的评价指标
模型的建立是为了衡量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对于教师、学生以及环境而言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各个维度下评价指标的划分,要依据不同的思想基础而建立。
1.教师维度的具体指标
教师维度下指标的划分以新出台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准。这种划分角度是从教师这一职业出发从而建立的评价指标。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工作,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模型指标的构建主要依据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概括地讲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
(1)知识。知识是高校高质量教学的基础。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教师知识的深入性、广泛性、时效性是教学开展的重要保障。知识维度的良好表现可以概括为教师对所讲内容的深入准备;教师广泛的知识面;教师的知识架构随着科学发展而时常更新;在课堂上能够向学生推荐有价值的课外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能够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2)技能。合格的技能是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师的技能与中小学教师技能的侧重不同。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表现在重点突出、逻辑清晰、潜能挖掘、创新培养四个方面。对于教师技能的评价可细分为若干问题,如环节设计、呈现方式、对话反馈、应变能力、目标设定、内容处理、课堂控制等方面,这是应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需要以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性要求所提出的。具体可表现为,教师的课堂准备中环节设计以及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对于课程主体的讲解方式方法有效并易于学生接受;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恰当熟练地使用教具;课件具有较好的呈现效果;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对话的次数、频率适当;对话的对象不单一;对话内容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应变自如,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师在课程准备时,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科教学发展目标;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实践;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并能够发展学生的团队学习能力,等等。
(3)态度。端正的态度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石。高尚的师德素养,严谨的教学理念,高标准的自身职业要求,三者相辅相成。不仅是教师树立榜样的前提,也是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标尺。具体体现在教师的道德水准符合教师职业规范;教师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科学性发展性的教学理念;对自身有高标准的自我提升要求;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理念易于被学生接纳,等等。
2.学生维度的具体指标
学生维度下指标的确立,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准绳,以人本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衡量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与教师不同,所以对学生维度的划分应与教师维度的选择有所不同。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来看,学生具有完善自我的潜能,学习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因此模型的构建主要依靠个体发展需要的满足,依据人本主义的观点,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做到尊重、理解、重视、发展。一切事物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生进行学习为的是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成为理想中的人。这种需要的满足,主要是教育教学所给予的心理的、精神的满足。
(1)知识的满足是根本。可以将知识的意义性、记忆的持久性作为二级指标。这里指的知识不单单是书本上的内容,同时包括教师所传递的课外多学科知识以及教师的人生经验等。建构主义理论更加强调学习者的自身建构,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对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有所巩固与补充,则认为这样的知识是学生所需要的,而不是一堂无效的教学。对未来的活动有所帮助的、在头脑中进行持久准确的储存的知识,可以被视为学生知识获得的成功。具体可表现为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能够真正理解讲授内容;学生认为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是能够指导未来实践的;教师的讲授填补了学生知识的空白,满足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够保持深刻的印象,等等。
(2)情感的满足是推动力。在教育教学中关于学生情感的满足,可以考虑学生情感体验的愉悦性,以及学生与教师是否产生了相悦的情感,也就是是否发生了共情。大学生的情感相对丰富,因此对情感需要的满足有更高的要求。这一指标的衡量要依靠学生的主观反馈,学生在上课之前心情愉悦并有所期待;在课堂之上,学生情绪高涨,积极主动;课后,mkhk学生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学生情感满足的表现。
(3)能力的发展是目的。能力的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指保持并发展学生的现有能力,二是指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由于高校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能力的发展可表现为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教师准确地发现学生的现有能力与优势;精准地看到学生的发展潜质;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课堂教学能够鼓励学生自主与创新学习;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等方面。
(4)态度的选择。态度的树立是关键。信念的建立以及被接纳的行为表现是端正态度培养成功的外显。态度决定高度,是个体发展的支柱与方向标。学生信念的树立与巩固的需要可以从一节精彩的课程中获得。信念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它超出单纯的知识范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成为一种综合的精神状态。规范化的行为是高素质学生的外在表现,是高质量教育的间接体现。通过课程学习,教师的教育以及教师人生经验的传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合理的矫正;课堂教学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学生意志的坚定性等方面,被认为是高质量课程对学生态度选择的有利表现。
3.环境维度的具体指标
环境维度下指标的选择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进行概括而精准的划分。在教学过程中,个体的发展受到个体与环境共同的影响。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环境的适宜性,对学习活动的支持性,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外部需要。既包括宏观的大环境,也包括教学的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区别,在于宏观环境对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成功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是长时程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微观环境可以理解为直接影响,是短时间或即刻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
(1)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可概括为社会关于高等教育的看法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例如十报告关于教育方面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国家支持性的宏观教育环境之下,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高质发展。另外,社会关于高等教育的积极评价;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的看好;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肯定;对学生所学专业持发展性观点的预测,等等,都属于良好的宏观环境。
(2)微观环境。可以进一步将微观环境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课堂文化与课堂条件。具备适宜的教学条件与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对微观环境的要求。课堂文化可以表现在民主、创新、关爱、特色课堂氛围的建立上。现今的大学课堂评价主要侧重于开放的、民主的、创新的课堂文化;建立有特色的课堂;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的学习高效地进行而避免干扰。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周而复始的高效运转,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净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运用要点
正确地运用模型是发挥模型作用的关键。科学地利用模型以便于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学生需要的满足,良好环境的构建,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在运用模型时,应注意如下三方面要点。
首先,要进行多维度多指标的全方位评价。在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必须从模型提出的三个维度出发,分别在教师、学生、环境三个维度及各个指标所涉及的范围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评估,依据指标的范围,在范围内考虑具体的评价问题,将各个指标配以不同的权重,从而得出评估数据。
其次,不同条件下各维度指标权重应有所变化。由于在高校教学中课堂的差异性很大,在对一节课的质量进行评价时,各个维度下指标的权重的变化运用时,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年级的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应有所变化。在针对不同年级的课堂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关于知识指标所占的权重应当有所变化。因为,在高校一、二年级主要是进行高校基础课的教学,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需要是摄取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的广泛性方面比重加大,学生在知识保持的持久性方面需求增加;由于学生刚到陌生的环境,因此对教师情感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另外,由于高等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重,因此对于树立合理的信念以及端正的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更高;在此阶段,学生受微观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良好的教学环境与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三、四年级主要是专业课知识的积累,因此在教师维度下更加注重知识的深入性以及时效性。在教师技能方面,应重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的后期,由于学生即将面临就业问题,所以应当将学生对知识获得的意义性的权重加大,宏观环境影响的比重也有所增加。此时,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将影响高校的教学发展方向。
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使得评价指标的权重发生改变。高校的课程分类详细,不同的学科跨度较大,如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的特点不同,专业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的要求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对不同类别的课程应有不同具体的评价规则。例如,机械专业与哲学专业的教学要求,人才培养方向,社会需求不同,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要求方面,创新方面,教师的授课方式方面,都有所不同。这需要在总体概念之下,配合不同维度指标权重的不同进行合理评价。对于非艺术课程应该重理论轻实践,加重知识方面的权重。在艺术领域应将实践性与创新性的权重比例加大,从而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在模型运用时还应注意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质评量评相统一与结果的开放性解释。在质评与量评相统一方面,课堂质量评价中应该保证定量统计与定性描述相统一,定性分析可以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易于控制额外变量。另外,应该注意到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在环境下组织活动的复杂过程,因此在很难做出定量分析时,应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全面系统地考察,立足于问题整体进行全面准确的描述与分析。在评价结果的解释中,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问题的存在只是一种倾向或是一种可能,不能根据结果一概而论。开放性的解释更利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日益壮大的大学生队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因此探究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模型是一项严峻的工作,它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未来中国教育的进步。希望能够通过模型的建立,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明确良好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的发展,帮助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也许一堂好课的标准远远不止这些,可能还包括了更为隐蔽的深层次要素,然而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地接近真理,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真正解决问题。在以往研究与现存现象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全面的模型并运用于实践,从而更有利于总结经验,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应有效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清华,何恩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J].教学评价,2004,(6).
[2]王卫国.新课程理念下好课标准维度的构建[J].课程教材改革,2008,(11).
[3]顾桂明.构建多元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2,(12).
[作者简介]韦力(1980-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学研究方法。(江苏 徐州 22100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65-02
教学工作作为高校中心工作,其质量体现了高校办学水平,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而课堂教学质量更能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成为高校教育质量体系的关键。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促进其质量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一)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
教学质量评价比较敏感,政策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要求很高,其结果关系到教师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期望的认可,评价的科学性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由于教师群体敏感性较强,很重视评价意见;有的教师承受能力不够,一次评价的不公正就会导致其憎恨教学质量评价。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力求评价的指标、标准、方法、参与者和过程把握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二)未体现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
由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只能反映评价对象的代表因素,若指标体系过于繁琐,没有主次,代表因素得不到突出,次要因素在评价过程中起到平衡作用,造成评价分值上优秀教师和后进教师的差距不显著,评价的总体效果不科学。同时,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有时忽略学科差异性,应用一样的指标评价所有教师;这样的评价结果,不但无用,而且会因其负面效果致使部分教师积极性降低。此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分类鉴定作用不应过分强调,只要能力促教学工作改进和成为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参考即可,而不要以其为基础进行相关奖励、晋升。
(三)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不足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置比较抽象且不可参照。如一些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学习内容刷新”一项,但学生中缺乏教学指南、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要求,教学质量评价时易造成某种偏向。另外,大学四个年级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无差异,指标相同且权重也一样,不具备评价可行性。其实,大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着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的差异,评估指标如果一致化,不能体现差异性,那么就会失去对教师的激励效果。
(四)学生缺乏理性影响评估效果
当然,大多数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参加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评估的结果也基本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但在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盲评时,少数学生过于随意或出于感情因素不能公正评估,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有效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策
(一)推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科学性
1.吸引多方参与评价,实施多方面评价。吸引多方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从多方面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高等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全程参与者,且具备了一定判断能力和是非观,可以自主做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因而,大学生必然成为评价参与者。同行专家借助自身魅力和声望,以及对教学过程的熟悉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对课堂教学质量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理所当然也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参与者。此外,领导作为学术带头人、专家或学者,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情况把握比较全面,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因此,由大学生、同行专家和领导构成全方位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立体系统,评价更加有效。
当然,课程的多样化也要求评价指标在强调课程共性要求的同时也具有差异性,表现为侧重点不同,促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更贴近实际。因此,制定评价指标时可将课程分成一般、实验和体育三类,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反映他们的共性,也要体现各自特点,充分反映出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2.密切评价指标和评价目标,依据评价参与者特点完善评价指标。在分析课堂教学质量时,一般从四个方面入手――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制定评价指标也如此。这表现为:从教师素质及教学的态度、内容、方法、手段、能力等考虑教师方面;从主动性、积极性、参与程度和学习知识实用性等考虑学生方面;从学习风气、教学手段先进性、教材应用等考虑教学环境;从师生融合与配合、教学灵活性等考虑教学管理。同时,由于在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判断方面,学生、专家和领导三个评价参与者存在不同,在评价指标制定时也应根据这些不同对评价指标的内容和阐述实行差异化:应把评价参与者熟悉并收集容易的信息作为指标内容,应把理解和判断相对容易的信息作为指标阐述,以此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由此可见,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在教师教学责任心、师生融合度及教学效果、能力和方法等内容方面学生比较注重评价,往往不用较强的理论就可以进行评价指标判断,评价指标具有直观、易描述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研究内容方面同行专家比较注重评价,评价指标比较抽象,理解需要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管理人员重在评价教师素质、责任心、敬业程度和课程建设,评价指标基于对教师思想、素质和能力的阐述,以及教师对学科建设的重视。
(二)开展网络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准确性
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是我们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网络系统成为现实。这个系统具有两部分:一个是收集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信息的网络评价系统,另一个是反馈教学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质量和辅助教学管理决策的评价成绩反馈系统。同时,该系统可以依据教学思想、学生观念和质量观念构造一个公共、可扩展、较完备的指标库平台,库中指标独立性良好;同时,还可打造课程、教师、学生班级和专业等分库模块,各分库模块在操作上相对独立且自行更新和变化,彼此之间也相互连接,可以根据课程差异灵活形成不同指标组合,充分体现了指标系统的开放性。网络评价可以开展诊断性和终结性两种评价,学生平常可借助该平台反馈教学信息,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集中评价。同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可以科学分析学生集中评价情况,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教师登录该平台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教学评价。评价反馈结果中有学生总成绩、学生课程成绩及相关分析结果,以帮助教师分析和改进教学工作。此外,该平台还具有教师意见反馈模块,鼓励教师发表意见。
(三)科学分析评价结果,逐步改进教学质量
为了检测评价信息的可信、可靠,要科学分析和处理评价的数据,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再评价评价系统,查看其信度和效度能否合乎标准;否则,就要重新完善评价系统,直到其信度和效度达标为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离不开信息采集,对这些采集数据的利用将有利于发挥其教学质量评价功能。从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往往只发挥其激励效果,以其作为老师奖惩和职称申报基础,未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常功能。全面质量管理用于教学管理,注重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分析与改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此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借助其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要发挥其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就应科学分析和解释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分析应从教师、学生、课程等方面进行,认真查找各种可能原因,从学生、课程和别的背景因素客观分析教师评价结果,同时,充分利用统计学知识多方面分析评价数据,强化与教师的交流,吸收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合理解释评价结果,并以此决定评价结果的应用。
一、高校学生课堂教学评教的内涵分析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形式,也是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课堂是教师展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考察,是对教师个性和人格魅力在教学场景中的表现的评定。教学评价是指由教师所任课班级的学生,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安排、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加强师生互动,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学校的教学活动是由每一节具体的课程构成的,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力如何主要体现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上。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就是课堂教学评价。但是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评价所依据的价值的多元性,确定教学评价标准的过程也是呈现纷繁多样的特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教学过程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这都是教学评价不能忽略的。
二、高校学生课堂教学评教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
高校学生评教对于提高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现实影响。学生评教活动不仅直接渗透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而且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的直接体现。由于评教本身也是教学实践过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是涉及教师、学生、教学的综合整体的实践过程。因此,高校学生评教不但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也是高校教学研究中比较复杂的一个领域。同时,由于学生评教结合了三个截然不同又比较复杂的方面一一学生、教学、评价,每个方面都包含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随着社会发展不断的变化。高校教学改革的兴起、改革的具体建议、基本思路和方向,也都来自于对高校教学现状和运行情况的反思与评价。在一定意义上,学生评教推动了教学的动态发展。在教学评价信息的形成与反馈过程中,师生得到进一步的交流,学生能够多一种渠道如实反馈自身的真实想法,教师则能够更加准确的获悉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对自身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客观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高校学生评教研究与教学评估关系的理性分析
一、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结果,要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知识结构,同时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我所带的课程为本专业的两门专业基础课《生物统计学》和《酶工程》。对《生物统计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数学基础。由于我院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对数学的教学安排较少,从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导致学生对于数理方面的课程有一定的抵触和畏惧心理。考虑到这种情况,一方面,我根据《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着重于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善于解决科研和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而对于公式的推导及记忆不做要求,这样便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负担,使他们有信心将该课程学好。另一方面,在总结往届学生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新学期一开始,我便向学生分析了这门课的特点,以引起他们的重视。期末考试结果表明,全班人数82人,平均成绩为79.4,比往届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充分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老师的备课。要想上好一门课,备课是基础,也是关键。
首先,要吃透教材,熟练掌握教学大纲。对教学大纲中的重、难点了然于心,从而在备课时,有意识的深化这部分的内容,对于教材的准备应能达到懂、透、化的程度。
其次,深化、补充教材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毕竟只是教学内容的“提纲”,是该书编者的观点和理解,它对问题的阐述不可能详尽具体,面面俱到,有些只侧重某一个方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加以深化和补充,使之更趋完善,才能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深化、补充教材内容又分为纵向开拓和横向展开两个方面。纵向开拓就是要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精辟论述某些观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横向展开就是指老师讲课思路要宽,角度要活,必要时应旁征博引,加以发挥。课堂教学应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将相应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得所教内容依附教材,又超越教材。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课程内容特点,《生物统计学》的内容以教材为主,而在《酶工程》课程中,为加深对某一理论的理解,我会补充关于这一理论的导出过程、作用原理、衍生的含义及其具体应用实例。在具体的酶工程技术中,补充介绍该技术目前的发展状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或研究热点,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听众运用的教学方法均应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1.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缺乏生动形象的感观体验,纯粹的板书讲授使学生易产生倦怠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推广使得原本枯燥的内容可以通过图像或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而且多媒体课件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对于增加授课内容和增强教学效果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一味的使用多媒体,也会使得学生感觉疲劳,有时甚至会感觉到老师在读课件,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课件中显示主要的教学内容、图片和工艺流程等,而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则以板书形式详细讲解,从而有效的补充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2.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引入与书中内容有关的新材料、新观点和新的研究动向,作为对书中内容的补充,供学生参考借鉴。这种引进不同观点的做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辨析各种观点的机会,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介绍不同观点和有关知识时,应作必要的分析,对学生作正确的引导。
3.兴例论证
举例不仅有利于说明问题,而且有利于充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举例应把握三点:第一,例子要新颖。举例要着眼一个“新”字。首先内容要新,要避免引用那些人们已反复引用过的例子,当然,一些经典的例子除外。第二,例子要丰富。丰富的实例,可令课堂教学变得充实而生动,能有效地改变由照本宣科所造成的沉闷状况。学生之所以欢迎插有大量精彩实例的课,除了它在内容表述上有通俗明白的优点外,五光十色的外来信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第三,举例要适当,要紧扣所述问题,避免滥用不着边际的例子。在《酶工程》中,我通过大量与所讲内容相关而又紧贴实际生活的实例来讲解酶工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讲固定化酶的应用时,我会在幻灯片上显示市售的血糖测定仪和尿糖试纸,并进行比较(这两种产品均是通过酶反应来测定血糖或尿糖浓度,从而判断糖尿病,但它们的作用原理不同);在讲解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时,结合日常的一些生活实例,讲解酶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通过这些例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酶工程技术原理的掌握,而且使他们体会到酶工程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时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
“点”指重点内容,也包括难点。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的一个最大缺点就是不分轻重,照本宣科,这种诵经式的授课方式,极易破坏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以点带面正好与之相反,能突出重点,在强调重点的前提下展开其他内容。这种方法优点,首先在于能够围绕中心深化教学内容,克服那种由于面面俱到而造成的讲授不深入的弊端。
四、课后的指导和作业批阅是巩固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每一门课的内容又很多,要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讲授的内容,就必须借助于课后的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问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信息反馈,促进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有时为了解答学生的问题,还可以促使我们去查阅相关资料,从而真正起到教学互长的效果。
批阅作业也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通过讲解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并为我们在下一轮的教学中指引方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在讲课的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语速适中,抑扬顿挫
语速过快,不但会导致有的内容学生听不清,没有思考的时间,还容易使他们产生听觉疲劳。语速过慢,则易导致学生思想不集中,思维不连贯。因此,在课堂上语速应不紧不慢,抑扬顿挫,并适当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声音洪亮,充满激情
要使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现在许多教室都安装了扩音器,为一些声音偏小的教师解决了问题。但扩音器也存在一个回音问题,开放的音量越大,回音越大,从而造成干扰,影响听课效果。因此,在小教室应尽可能的不使用话筒,大教室应尽量减小话筒的音量,而是通过教师自己提高音量来达到目的。
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30-02
当前,网球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项目之一。这一项目在学生的印象中是充满激情,奔放而又时尚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当学生走进球场,实地在课堂中挥拍学习打球,会发现真正的网球学习和自己的想象差距很大,因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下降,教师的课堂网球教学陷入困境。因此,必须对提高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课堂教学质量开展认真的研究。
一、当前普通高校网球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学组织效率有待提高。网球课程与其他体育课程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网球教学也面临着许多其他课程教学不同的困难。首先,网球项目是一个学生普遍比较陌生的项目。绝大部分学生只看过网球,并未真正接触过网球,缺乏打球的经验,教师要从零开始,带领学生积累打球的经验。可以说,网球教学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时刻对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组织设计提出挑战。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详细地设计教学的组织方案,将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其中。同一个教学班中,客观上存在着高、中、低运动水平的学生,男、女生的总体运动水平也差异较大。目前,有些教师没能在这一现实基础上组织教学,从而使教学效率受到影响。在网球课堂,教师应积极调动较高运动水平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深入挖掘这些学生的领导和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整体课堂学习水平的提高。对于中等运动水平的学生增加语言鼓励,多指导练习的方法,并要求这些学生提高练习的密度,这些学生的水平也会逐渐上升。对于低运动积累的学生,教师应多示范,多指导他们的技术,要让他们清楚技术细节的标准,同时,教师也应适当降低对这些学生的技术规格要求,可由较高运动水平学生或教师带动练习。对于男、女生均有一定比例的班级,应有效运用学生的心理,在教学的中后期采用男、女生搭配练习的方式,提高女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既有变化,又有坚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效率。
2.教师对网球课堂的管理不够严格。网球课程是一项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在网球击球中,学生的手、脚、眼、脑等各部分都要协调进行才能完成击球动作。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体育管理,即对体育事物的管理,是管理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它以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问题作为实践对象,追求的是体育实践的最佳管理效果。如果将此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就能够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网球学习实践的管理,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有序化进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网球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目前有些老师认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因而在教学中缺少或者放宽了必要的约束性。教学活动不同于日常的锻炼身体活动,应该保持必要的严肃性,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从而在课堂中认真执行,教给学生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秩序和规范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例如,教师的讲课时,学生的拍球动作,一个同学拍球,周围几个学生听不清楚;学生的讲话,学生交谈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谈话内容中,也无法听清教师的讲课;学生上课不穿运动服穿牛仔裤上课,这样导致无处放置网球,只能拿在手里,从而影响了击球的效果。诸如此类,教师的课堂管理,也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只有这些细节都管好了,学生的网球学习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3.教学场地器材的局限性。我国最近一次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普查表明,全国高校网球教学场地同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严重不足。一块网球场地一般同时可容纳4人训练,一般以同时承担6人的教学为宜,通常情况下,每位教师有3片教学场地。但是,根据笔者的走访和调查,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班人数在20~50人之间不等。按照这一数据计算,最少人数的班级仍然存在教学场地不足的情况。倘若进一步来看,教学人数在40人以上的班级,在3片教学场地中完成教学任务必然十分困难,学生学习和练习效果显然无法保证,网球课只能变成网球认识课了。而且,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学生的意外损伤。学生距离太紧密,动作不敢做得太开,缺乏完整性,这也影响了学生的练习质量。教师的讲解只有通过学生不断的练习才能转化为学生具有的技能,但是,练习场地的紧缺,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场地因素在当前情况下,对网球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各高校应解决的必要问题。器材也是影响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课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不提供网球拍和网球,上课时学生自备球拍,这就使得家庭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不愿选择这一“贵族运动”。教学中,有的学生自己购买球拍,有的学生借用同学的球拍,使用起来小心翼翼,打球的次数有限,无法完成动作的定型。
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1.加强学生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的一个有序的过程,必须加强教学的管理。首先,应对学生的候课提出要求。教师要求至少提前5分钟到场做好上课的准备,学生也应有同样的要求。提前5分钟到场,学生不仅可以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同时,提前到场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适应课堂的练习节奏。在教师教学完成后,学生要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不断巩固学习的成果,真正将网球运动技能学会,从学到会的过程,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一堂课开始前到场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开端,从而心情愉快地开始课堂的学习。其次,努力提高学生听课的能力。许多大学生经过高中的书山题海考入大学,对听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体育课听课的重要性不以为然。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听课,听会听懂教师对每个分解动作的细节标准,才能在自己的运动实践中真正地运用这些标准。体育课教师讲课的时间相对其他课程较少,讲课的重点和关键点学生如果没有把握好,脑子里都是模糊的,自己打球时也就难免随心所欲,无法完成教学要求了。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对听课的要求。再次,要加强学生练习纪律的要求。每堂课教师根据备课认真开展各环节的教学工作,对练习的内容、练习方法和练习频率都有相应的要求。但是,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离教师的要求,在场地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练习,而且会对学生上课的安全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对练习纪律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师从全体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控制有秩序地练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要提高对运动积累水平高的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针对该层次水平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调高他们的目标,在引导和适度的压力感的双重作用下,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巩固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这部分学生积极转化为班内的骨干力量,在自身技能提高的基础上,还可以带动和帮助其他同学的练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行动力。
2.教师加强对网球教学的研究。提高网球教学水平,首先要靠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加强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具体化为外部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表现为兴趣、注意力、情感、积极性、习惯等。在网球学习过程中,既然同在一起,面对面地竞争,学生之间的心理影响是必然存在的,只不过不同运动积累水平、不同气质类型学生受影响的幅度和方向各不相同。运动积累水平高的学生因体能、技能水平高,受到外来影响较小,中等水平次之,低水平等级水平手其他学生影响幅度最大。胆汁质和多血质学生是课堂气氛调节的催化剂,对于教师的行为表现,他们反映较强类在运动中他们的兴奋性高,较能调节练习的枯燥气氛。胆汁质和黏液质学生喜安静,对教师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反应较平静,他们表现在行为上反应速度相对较慢,且有所保留。教师应通过观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不同运动积累,不同气质类型的合理搭配,全班合作共进,才能获取技术和精神面貌的双丰收。其次,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开展教学研究。不但对学生特点有所了解,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运动积累等基本情况;而且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生活条件和年龄等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就导致同一个学生往往受多种动机支配,但其中必然有一种是主导动机,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一种主导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一旦这种兴趣培养起来了,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要加强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的研究。由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完整练习法,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好每一次课应掌握的技术环节,突出重点部分的体会与强化,从整个教学进度来看是各项技术的交叉循环编排。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各技术环节的动作规格,缩小学习单位和学习时间,这样才能比较快地达到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质量 文化艺术
美术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可以提升人的艺术修养,在完善人的整体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美术教学受到重视。在美术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为此,本文对如何提升美术专业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研究。
一、在美术教学中从教师角度提升教学质量
(一)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就要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拥有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丰富文化素养,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艺术修养。另外,要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让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培养全面性人才的角度出发,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感悟和反思。
(二)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提高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美术教学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控制能力。
1.提升美术教师的认知能力。教师的认知能力包括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各项认知能力: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设定;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选择;根据教学环境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进行判断。同时还要对教学大纲、教学课标有一定的分析和领悟能力,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处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了解和判断。
2.提升美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美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是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教学进程、教学方法等进行组织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整理、优化组合的能力。只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才可以保证美术教学收获很好的教学成果。[1]
3.提高教师的教学控制能力。教师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是教师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预先准备;其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价和反馈,做好课中观察,努力进行教学改进;其三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
(三)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
在上完一节课后,教师要对学生已掌握的课堂知识,以及没有掌握的课堂知识进行了解,然后对其进行课后辅导,并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总结,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理解和记忆。[2]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地寻找教学评价方法。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帮助其从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的手段,让教师在反思中向专业化的方向成长。教师在进行自我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鉴定能力,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进行反思。
(四)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情感在教学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是求知的动力,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和智力的重要因素,还可以影响人的思维。美术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在心灵上的沟通,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在课堂上形成愉快的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情感,让情感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情感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完成。[3]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有很强的直观性,教师的演示可以为学生展现出一种亲切感,在美术教学的演示教学中,教师要熟练地运用各种美学技巧,将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通过视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美术创作技能,学会欣赏美。比如可以使用幻灯片将剪纸艺术创作一步步地展现出来、利用实物进行美术作品展评等,这些方法的重点是为学生指明美术课堂学习的方向。
二、从学生的角度提升美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
在美术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美术创作大多是进行临摹,因此可以从这一方面入
,让学生边看、边听、边画,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将理论知识讲解完后,学生的美术创作形成草稿,教师根据学生的草稿进行指导,帮助其进行修改,让其学会写生,同时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良好的示范教学可以从审美和欣赏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通过鼓励、启发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美学欣赏。欣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在有了学习动力的基础上,美术课堂教学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容易获得成功。在美学欣赏中,教师要在课前将绘画作品准备好,这其中包括各种艺术类型,比如浮雕、建筑构架、工艺品、油画、装饰画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乏味的讲解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4]同时在学生绘画练习时要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对周围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将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加到绘画创作中。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提高绘画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浅入深地掌握学习内容。
结语
提高高校美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是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从不同角度入手,以此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小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1(10).
[2]徐明煜.对高校美术专业素描写生教学的几点思考[j].传承,2010(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25303
1 引言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有计划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方法,对课堂教学做出的评价活动[1,2]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控制教师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协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依据。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充分发挥评价的管理和导向作用,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
2 西亚斯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情况
西亚斯国际学院是河南省知名的本科院校之一,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广受赞誉。学院于2014年底颁布了《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对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该评价方法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确定为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课堂秩序及管理、教学效果和特色等方面;确定的评价形式主要分为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和管理人员评教。通过随该办法同时颁布的《学生网上评价表》、《专家和同行评价表》、《管理人员评价表》、《评价结果汇总表》对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系统的评价。2015年10月学院对同行评价的实施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和部署,2016年3月学院颁布《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师评学实施办法(试行)》,2016年4月,学院又出台了《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试卷质量检查与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至此西亚斯学院逐步建立以质量评价为主线、以专业学院为基础、以教学管理为纽带的校、院杉督萄е柿考嗫靥逑怠
《西亚斯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是通过“量化考核”的评价方法根据西亚斯学院的情况形成的一套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体系。该办法的实施优化了学院教师的课堂教学,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同时也加强了学院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及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对学院的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促进了教师及学校共同进步和发展。
3 西亚斯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
法存在的问题
《西亚斯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是传统的“量化考核”课程评价方法,随着该办法的实施也逐渐暴露一些缺陷。办法中的评价指标很少能与教师个人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相一致,基本上照搬传统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内容进行强制量化。另一方面,该办法存在运用的量化考核方法也存在片面性,没有真正地体现现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作用也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
3.1 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及全面性问题
西亚斯学院的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的评价指标中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这些评价指标是传统评价办法中的基本要素。但是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或者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来看,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仅只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就目前来看至少还应包括教师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信息检索分析能力和教师的创新能力等[4]。但从西亚斯学院的评价办法中还很难找到与这些综合素质相关的评价指标。特别是随着现代教学环境的变化、教授对象的变化和现代教学设备的改进,教师运用多媒体、大数据等网络资源的能力也应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有所体现。进一步讲,一个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动态地变化,以适应新时期教师职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管理的要求。
3.2 指标权重分配的合理性问题
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是非常重要的,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直接影响整个评价体系的性质。对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分配不同的权值是确立评价体系的核心工作。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法、模糊综合法等方法是目前流行的也是运用最多的研究方法。西亚斯学院教师课堂质量评价办法中,各项指标被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至于这些权重分配的依据,办法中并没有给予具体解释;另一方面,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要对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产生评价结果。从目前的实施情况看,赋予权重后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给人的感觉是这些指标的权重的赋予主观性更强烈,利用这样的评价体系进行评教,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令人难以信服。因此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科学性合理性还值得进一步推敲和研究。
3.3 评价主体过多的问题
该评价办法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专家、同行、管理者。各种评价主体的评价被分别安排在一个学期的不同时间进行,教师在安排学期工作时不得不考虑教学评价的时间安排,这就会在无形中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安排。另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教学督导部)也不得不组织多次的教学评价活动,增加了组织教学评价活动的难度,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评价主体的过多和分散,导致不同评价主体评价的形式的不同,使用的评价方法甚至评价用的表格等不同,也会造成各个评价主体权重分配的难度,评价结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3.4 缺少对评价数据的分析与研究
通过对西亚斯学院的评价办法的研究发现,学院对评教工作非常重视,每个学年以督导监审部带头的学院评教小组对全院教师分批的多次的进行教学评价活动,而学生网络评教更是已经得到推广,专家评价、管理人员的评价等使得学院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评教数据。但是学院仅仅对这些数据进行传统的分析整合,只获得这些数据的表层信息,这些评价的结果也仅仅用来作为评选优秀教师的依据,并未从中挖掘出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5]。如何利用好这些评价信息从而对评价对象的发展提出建议是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目的,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西亚斯学院的评价办法缺少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得到的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了评价而评价。
3.5 评价多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
西亚斯学院这种以书面(网页)测试作为主要方式的评教,试图通过客观评分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然而,这种过分强调量化的、以客观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过多地倾向于结果评价,会导致教师机械的服从评价要求或者应付评教,对教师的促进作用不大。同时,西亚斯学院的课堂评价方式会导致教师轻视教学的过程,忽视自身从评教活动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感悟,而学院的职能部门也较少关注教师在事业上的进步和在职业生涯方面的培养,会导致教师为评教而评教。
4 以教师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性评价的改革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同于其它评价活动,它与教师职业发展及高校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决定了一名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需要与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以教师为中心,以发展性的评价为主,重视过程,及时反馈。
4.1 评价关注教师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
现代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更多的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上的进步与提高,关注教师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着重考虑指标在教师全面发展方面的导向性,增加相关指标的权重等。
4.2 评价应更多地采用发展性评价
现代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应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进而对其进行分析,并与评价对象及时沟通反馈,从而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旨在促进教师个体不断地发展。它有别于传统的奖惩性评价,终极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并最终提高教学质量[6]。
4.3 评价不以奖惩为目的,重视过程,及时反馈
现代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应突出评价过程,通过评价强调收集教师自身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形成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者具体建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 结语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将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教师为中心的高等院校课堂质量评价方式可以解决传统评价中忽视过程和教师全面发展等问题,是目前高校教W质量评价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 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
[2]潘 娟.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构[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
[3]孔 羽.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杨德芹.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及案例分析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顾建民.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评估的若干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3.
[6]赵希斌.国外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面对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这与小学课堂上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回答老师提问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近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超两成中国大学生上课从不回答问题”。由此可见,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师生之间不能形成良性互动,从而造成课堂氛围沉闷,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现象,有些高校通过发放奖状、奖品、奖学金等方式激励学生。然而我们发现,这种激励的效果近年来逐渐呈递减之势,出现了有“激”无“励”的局面。那么,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呢?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那么,如何“相机诱导”呢?除了在教学中“适时地提问”,“及时地点拨”之外,作为教师要特别注重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善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发挥期望效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何谓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这种激励不是以物质利益或精神理想为刺激工具,而是通过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良好的感情关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地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
情感激励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情感激励具有双向性。即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交流的活动。情感激励可以使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建立一种“伙伴”关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2)情感激励具有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其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情绪体验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情感激励就是要通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精神力量,去感化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将学生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主动性。(3)情感激励具有渗透性。情感激励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建立与交流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与其它活动相配合,将教师的情感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2 在高校教学中常用的情感激励方式
2.1 利用语言进行激励
语言激励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及完成作业情况等的肯定性评价与评语、由衷的赞美及鼓励等。语言不仅可以传递信息,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语言看似微不足道,却可以触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促使其主动地进行学习。
大学生不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他们十分关注自我的成长,而且有着极其细腻的内心情绪体验,对于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即使是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情绪的很大波动,以致动摇其对自我的评价。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要及时地捕捉学生的每一次细微的进步以及出色的表现,并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一向比较马虎的学生这次作业完成得很认真,或者一位非常沉默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了一次正确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他们从教师的语言中受到激励。
2.2 利用期望进行激励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把双刃剑。当教师向一个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时,一段时间内这个学生就会有很大进步。反之,如果向学生传递消极的期望,比如漠视甚至是歧视,则会使学生放弃努力,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我们的教育者一定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并抱有积极的期望。这是对学生利用“期望效应”进行情感激励的实践基础与理论根据。
近些年来高校扩招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弊端,其中大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便是其中之一。不少大学生存在基础差、学习中存在一定的惰性、对一些课程学习兴趣低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不要预先形成过高期望以及在教学中急于求成。有些教师一味追求速度,单方面努力灌输知识,讲一些复杂深奥的内容,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长期下去,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减弱,最中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因此,教师应该全面分析学生的客观条件,对学生形成合理期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的能力,进而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运用期望激励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感悟到自己对他的期望,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潜力,并将教师的期望变成自身的“自我期望”,从而努力将此变为现实。
2.3 利用尊重进行激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尊重需求是人类的第四层次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马斯洛认为,一个人的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感受到自己活着的价值。
2.4 利用教学活动本身的情感因素进行激励
即利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练习等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激励。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精心编写的,有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蕴藏着真、善、美等情感因素。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将抽象、枯燥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注意,要让学生感动,教师首先要被感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以充沛的精力、生动的语言、深切的情感讲课时,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在高校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情感激励
3.1 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教师进行情感激励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教师必须爱学生,这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因为这种爱的情感不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激励功能,还能对学生产生感召和转化能力。”可见,教师热爱学生是进行情感激励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去教育、关心学生,才能使师生间的情感得到有效沟通,教学活动进入良性循环。世界上的爱,从来就是相互的,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不爱自己的老师,那么,他们又怎么会听从老师的教诲呢?这种爱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尊重以及对学生积极的期望上,这能使学生的自信、学习热情油然而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应适时地、及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关注、了解每一个学生,并对其进行情感激励,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艺术,这是教学中正确实施情感激励的关键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包括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实物、标本)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区别之一就是:教学科学主要运用理性,以理服人;而教学艺术则是运用情感,以情感人。教学过程既是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热情、乐观、和蔼的教学态度与冷漠、在悲观、严厉的教学态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授课,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乐观的情绪,这样才能使学生置于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同时,还要有充满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准确、简洁、生动的教学语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身心愉悦地接受所学知识。
3.3 教师在运用情感激励时应宽严有度,把握分寸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教学,不但有助于培养师生情感而且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情感激励虽注重“情”,却不等同于放纵、护短和迁就学生,要始终严格要求。如果明明是有的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你却视而不见,这样不但不有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反而使师生情感更加疏远。还有的教师认为表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进步,而且还让学生感到老师不够真诚,对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着极为不好的影响。当然,如果学生一犯错,老师就抓住不放,在众多人面前批评学生,这也不可取。所以,正确运用情感激励要做到宽严有度。批评学生时既要做到严肃批评又要为学生保留颜面,处理违纪行为而不做人身攻击,不因处理问题而影响教学,要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心服口服。总之,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宽严有度”,宽在帮助,严在原则。
参考文献
0 引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授课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效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方面促进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改进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讲授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同时为教学管理部门全面准确地掌握学校教学现状提供信息,促进本科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目前常用的一些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A.L.Saaty[1]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存在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很难达到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人类思维的一致性有显著差异等不足,针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姚敏等[2]于1997年在层次深入研究层次分析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FAHP)。2000年张吉军[3]给出一种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更容易的方法证明了检验模糊矩阵是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的定理。
在FAHP中,核心问题是判断模糊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果模糊矩阵不具备完全一致性,那么改进模糊矩阵的一致性是必需的。姚敏等采用某种数学变换将初始判断矩阵变换成具有完全一致性的判断矩阵[2,8,9,11,12]。姜艳萍等[5-7,10]构造模糊判断矩阵的调和矩阵,给出将其改进为满意一致性矩阵的计算步骤。姜艳梅等[13]构造一个导出矩阵,并给出判定模糊一致矩阵的充要条件。
正因为FAHP所具备的相对优良特性使得许多专家、学者对FAHP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将其应用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中,特别是在评价有多指标、带有模糊性方案优选中能得到更加满意的优选结果。基于此,文章通过构造导出矩阵的FAHP研究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利用Matlab编程确定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建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模型,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可靠性。
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相关预备知识
设某一准则层有n个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某元素由专家给出的重要程度判断矩阵为:
R=(rij)n×n=(1)
定义1.1[2]设矩阵R=(rij)n×n,若R满足0≤rij≤1,则称R是模糊矩阵。
定义1.2[2]设模糊矩阵R=(rij)n×n满足:rij+rji=1(i,j=1,2,…,n),则称R是模糊互补矩阵。
定义1.3[3]设模糊矩阵R=(rij)n×n,若R满足:rij=rik+rjk+0.5(i,j,k=1,2,…,n),则称R是模糊一致矩阵。
定理1.1[4]设R是模糊一致矩阵,则存在一n阶非负归一化向量W=(w1,w2,…,wn)T及一正数a,使得对任意i,j
rij=a(wi-wj)+0.5
成立,其中a≥。
定理1.2[4]若R是模糊互补矩阵,则其因素权重由求解以下线性规划问题得出:
minZ=[0.5+a(wi-wj)-rij]2wi=1,wi>0,i=1,2,3,…,n
计算公式为:
wi=-+rik,i=1,2,…,n(2)
这里a常取。
定义1.4[13]设R是模糊互补矩阵,由(2)式得到一组权重W=(w1,w2,…,wn)T,我们定义R的导出矩阵R',其中 r'ij=a(wi-wj)+0.5。
定理1.3[1]具模糊互补矩阵R是模糊一致矩阵的充要条件是任意指定两行的对应元素之差为常数。
2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2.1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目前,各高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制定了相应《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虽然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因学校而异,但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内容都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指标。结合广西北部湾高校的实际,我们建立了如表1所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2.2 建立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判断矩阵 结合广西北部湾高校的实际和参考广西省其他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一级指标有四项: 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二级指标共十一项,则可得到如下各层次的模糊判断矩阵:
①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R
②教学队伍A
③教学内容B
④教学方法C
⑤教学效果D
显然,上述模糊矩阵除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R外, 教学态度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效果D都为模糊一致矩阵。因此只需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R调整为具有一致性的模糊判断矩阵即可。根据文献[13]得到调整后具有顺序一致性和模糊一致性的矩阵R'为:
2.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值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值体系 一级指标A、B、C、D对目标R的权重向量为:
W=(0.1833 0.3167 0.2500 0.2500)T;
二级指标A1、A2、A3对目标R的权重向量为:
W1=(0.0750 0.0825 0.0675)T;
二级指标B1、B2、B3对目标R的权重向量为:
W2=(0.0825 0.0963 0.0963)T;
二级指标C1、C2、C3对目标R的权重向量为:
W3=(0.0707 0.0875 0.0917)T;
二级指标D1、D2对目标R的权重向量为:
W4=(0.01125 0.1375)T。
于是可得到如表2所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权重体系:
2.4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值体系评价结果 由上表2可以看出,就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值体系一级指标而言,教学内容的权值最大;就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值体系二级指标而言,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课堂具有吸引力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两项指标的权值最大。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课堂具有吸引力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3 结束语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分析,不仅对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实际教学质量情况。广西北部湾地方新升本科院校把迎接国家教育部的本科合格评估,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一方面能起到监控的作用,保障学校较高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为教师具体改进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潜力。
参考文献:
[1]许柏树.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15:1-100.
[2]姚敏,张森.模糊一致矩阵及其在软件科学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1997,17(2):54-56.
[3]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14(6):80-88.
[4]吕跃进.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排序[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2,16(2):79-85.
[5]姜艳萍,樊治平.一种校正模糊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新方法[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2,16(2):74-78.
[6]宋光兴,杨德礼.模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及一致性改进方法[J].系统工程,2003,21(1):110-116.
[7]樊治平,姜艳萍.互补判断矩阵一致性改进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98-101.
[8]姚敏,黄燕君.模糊决策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19(11):61-64.
[9]林钧昌,徐泽水.模糊AHP中一种新的标度法[J].运筹与管理,1998,7(2):37-40.
[10]姜艳萍,樊治平.模糊判断矩阵一致性的调整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33(12):82-87.
[11]徐泽水.一种改进的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构造方法[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1996,11(2):63-67.
[12]杜栋.基于0.1-0.9标度的AHP再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23(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