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12 09:33: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篇1

另外:加快、加大分层次教学的进度和力度,因材施教;加快、加大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深度等同样对夯实基础起着推动作用。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数学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但不刻意追求知识点的百分比,对支撑数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并保持必要的深度,即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如函数关系及性质,空间线、面关系,坐标方法的运用等内容的考查都保持较高的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如函数内容在选择题、解答题中都做了重点考查,而且都有一定的深度,显示出重点知识在试卷中的突出位置。

对能力考核的强化离不开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高中阶段仍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建构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身心状况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数学科高考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排除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强调能力考核,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不能借口能力考核或理论联系实际而弱化、淡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相反,学生是否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数学命题贯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前提,也是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近几年来,相当一部分考生在答题中的一些失误,并不是因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敏锐的感觉,而恰恰是因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还存在某些欠缺,甚至有所偏废所致。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缺乏整体性、条理性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篇2

数学是高中阶段逻辑性思维较强、难度较高的课程之一,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下,一些高中生数学基础较薄弱。如何有针对性地找出高中生数学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并通过有效的策略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能力,已成为高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因素

1.1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很多学生步入高中以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没有立即转变,仍然如在初中一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处于被动状态,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高中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课前不预习,没有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钻研与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就会认为高中数学极其乏味与枯燥,进而造成高中数学成绩不理想[1]。

1.2数学基础知识欠缺

很多学生不重视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对于基础题型演算推理的过程不重视,因此在考试中经常在基础题上丢分,严重影响到数学成绩的提高。

1.3数学学习方法的不合理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上课时,均会先对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讲解,再详细剖析数学概念的内涵,最后对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突出数学学习方法。但是,一些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做到认真听讲,对数学知识的要点难以掌握。学生一般对于笔记比较重视,大都认为不懂的知识均能从笔记里获得,因此养成了积极抄笔记的习惯,不管是否听懂教师所讲的知识,先把笔记记下来再说。另外,还有一些高中生在课余时间,没能做到对知识的巩固与理解,一味地赶作业,对公式、概念、法则、定律等生搬硬套。在高中阶段,若学生用不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将无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影响数学成绩。

1.4对数学的思维方式不合理

高中数学的学习相对于初中而言,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能力的要求均有明显提高。高中数学中有很多难度大、方法新奇的知识,需要高中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习得。如果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不合理,问题长期积累,又未得到合理地引导,对数学学习就会渐渐产生不适感或厌倦感,致使数学成绩下降。

2.高中数学成绩影响因素的解决策略

2.1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用合理的方法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对数学成绩的提高将有很大的帮助[2]。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一些典型的数学例题进行重复讲解,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学会以不同的方法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进而逐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并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钻研与思考,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2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高中数学知识广度、深度,以及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相比初中数学难度明显加大[3]。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便于灵活运用数学解题方法,并发展数学思维,因此需要加强并重视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高中生应该重视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参与基础题型演算推理的过程,降低考试中基础知识的失分率,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2.3重视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

针对一些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学习方法不合理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独有的特点进行合理引导。对于高中生思维能力较弱的现状教师应充分地结合高中生特点,以互补的方式引导他们,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使其能针对一些较难的数学题,采用等价转换、类比等各种学思方法,逐步进行解答,进而得到正确的答案[4]。正确引导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其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2.4发展高中生的数学解题思维

由于部分高中生的思维敏捷性比较弱,因此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十分重要。针对开放式的例题,教师应该以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方式,使他逐渐了解例题与解题的思路,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给予肯定评价,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假设f(x)属于定义域为R的偶函数,又属于最小正周期为π的周期函数。而且,f(x)在[0,2π]上属于增函数,在已知因素的基础上,请写出f(x)的解析式。很多学生会根据已知的条件进行分析,写出诸如此类的错误的解析式:f(x)=k·cos2x+b(k

3.结语

数学被人形容为“思维的体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数学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学习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部分高中生数学成绩较差,因此,需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提高他们思维的敏捷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祝楠.浅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24(1):146-147.

[2]冯万.浅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读与写(下旬),2012,34(10):234-235.

篇3

高中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其知识点本身的难度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均有大幅度提高,初中数学的难点仅仅在于其过程的复杂,思维难度却不高。刚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对于数学难度的突然增大往往难以适应,这一阶段的不适应往往会使学生对高中数学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实际上,高中数学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究,只要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做好,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数学学习便会轻松很多。如何进行衔接教学,使学生顺利通过适应阶段呢?以下三点可供参考。

1.梳理初高中数学中的基本知识,进行关联复习

在初高中衔接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利用一些知识点的串联,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与联想,将初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复习与巩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很多基础概念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些数学思维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作为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与前提。上“衔接课”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数学的基石作用,使学生积累相关基础知识,具备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能力。高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不仅要知晓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结构,还要清楚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哪些是易错点,哪些是学生掌握得较好的地方。这一了解过程可以利用“摸底考试”进行调查,针对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突出重点,讲解难点,强化优势,在初高中数学中的相关知识点之间架构桥梁,使学生顺利“过桥”,从初中数学学习进入高中数学学习阶段。在衔接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亦很重要,例如可以利用学生的强项带动薄弱环节的复习,以学生熟悉的概念定理公式引出生疏的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编织出一张数学学习的结构大网,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2.引导学生拓展初中解题思想,应用于高中数学学习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大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解题思路也仅有几类,只要掌握几类方法,很轻松便能做到游刃有余。高中数学却不同,其问题一般都较复杂,并且不那么具体,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必须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对解题思路及方法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有时,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使用多种思路进行思考,还要具备不畏繁、不怕难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高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理性思维、逻辑能力、判断能力、探索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学科。初中数学往往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忆与分析便能得出结果,而高中数学则要求学生会猜测,能证明,进行全面思考。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虽然较高,但经过全面分析则会发现虽然其难度较大,却也并不是无法可循,只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深入理解,便可做到举一反三,多种途径解决同一问题,从相关题型中寻得解决其他问题的灵感。因此,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善于发现初高中数学的不同,进行合理关联

初中与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初中数学内容较浅,问题简单,概念性知识较少,而高中数学的问题大多较繁杂,知识点较多,进行解题时对各种知识进行串联较困难,并且高中数学更抽象,更具有概念性,数学模型的建立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学生从初中数学思维过渡到高中数学思维需要有一个过程,短时间内无法完全适应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影响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从而使部分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状态一直不佳,成绩每况愈下。针对这种状态,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程度进行详细了解,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全面复习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要保证学生在正式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时已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与思想方法,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的,高中教师在教学刚开始的阶段必须重视学生所处的学习状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相关教学方法进行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巩固,为正式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查漏补缺,强化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消除畏难心理。在此过程中适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让其具备高中数学学习中所需的基本思维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推理能力。总之,衔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为今后进行深入的数学探索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一、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外来的理念,关于这一理念的认识存在着很多的认识,其中最普遍的认识就是指根据教学将要实现的目标所实施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活动就被视为是实现了有效的教学活动。与之相反,如果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预期,则被视为是教学缺乏有效性。有的学者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这部分学者评判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是否有效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认为只要教学的实施达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达到的学习目的就被视为是教学具有实效,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就被视为是学习缺乏实效,这种教学有效性的认知是以学生作为认知对象的一种理解。还有一种认识教学有效性的观点,这种教学有效性的观点是根据经济学的认识来理解的,经济学认为有效的经济活动,是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经济活动实施的根本目的,通过对不同经济活动的不断优化,而最终实现其预定的经济目标,就可以视为实现了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以经济学的角度理解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对不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实效性的发挥。

二、高中数学教学有效开展的路径

1.开展有效教学不要忽视基础知识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前面的数学知识与后面的数学知识联系非常紧密,只有掌握前面的数学知识,后面的数学知识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掌握,也只有夯实数学知识基础,数学教学才能够真正的有效开展。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对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对数学的定理和概念重视不够,教师一般认为数学的定理和概念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它对数学问题的解答没有太大的帮助,要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通过习题的解答提升数学能力,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不重视定理与概念的理解,而只重视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来提升教学效率,不仅不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实施的效果,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开展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在教学的实施中加大对数学定理与数学概念的教学力度,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通过对基础知识教学的精心设计提升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效率,以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实施更好地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实施数学基础定理与概念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进行讲授,要尽可能地将数学的定理与概念和解题实践进行巧妙的结合,两者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于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解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完美解决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以此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

2.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数学应该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高中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也是非常抽象的,乍一看去好像与生活实践没有太大的联系,其实不然,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抽象知识是源于生活实践的,是对生活实践内容的抽象化的概括。因此,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只是以抽象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显然是不行的,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取得实效,教师就必须重视在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够真正地发挥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理解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

3.要加强合作教学的实施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真正权威,在教学中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都要围绕着教师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学生更像是一场课堂大戏的观众,只能够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和服从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学习的热情不高,数学学习的信心不足,教学的实效性不强。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各自为战的开展学习活动,缺乏彼此之间的有效合作,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学生都是通过单打独斗的方式开展各自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很难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面对这样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根据预先设定的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科技水平跨越式的发展。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的自然科学也要不断地改革、进步和发展,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高中数学教学的新课改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我们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运而生。从新课改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来看,与传统的高中数学的教学相比有着明显的进步和灵活性。下面,我从近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看法。

一、新课改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理解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学不仅是研究其他学科,以及人们参加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因此,新课改下对高中数学教学也应该有新的认识,应该改变学生对数学不正确的看法和长久以来对高中数学的偏见,认为数学就是非常枯燥的“数与数”之间的运算,真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在数学美的熏陶下,不断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在数学家的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的鼓舞下,正确规划自己成才的蓝图,不断完善自身的全面素质。新课改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提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构建了平台课堂教学,是教师借助一系列的辅助手段来实现的一种复杂的控制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接收、加工、储存,以及信息的传输。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重视高中数学的基础性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和最基本技能方面的重视,更注重培养学生高中数学的基础性。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只有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才能更好地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该掌握的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其中新课改的内容包括的几大模块中,必修的模块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如集合、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初步、解析几何初步。以上这些足以说明新课改后,高中数学的教学仍然要以基础知识为重点。

三、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更加灵活和多样

在新课改大方向下,传统的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所有的教育教学都围绕学生开展,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我们从事高中数学教育的一线教师,都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以前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与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改之后的数学教学之用了。我们都应该遵循“以学生为本”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原则,用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能理解和接受快些,有的学生可能就接受慢些,因此,新课改后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更加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今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恰恰给了高中数学教育者很多的发挥空间,同时也让高中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四、新课改下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传统的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理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在新课改下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了,传统的高中数学学习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学生只是单纯地依靠老师的讲解,课前不做预习,课后不做复习,依赖性强,自主性很差,完全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还有部分学生就喜欢听老师讲数学故事,而不能主动去发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还有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死记硬背,没有技巧,不能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难以做到举一反三;还有部分学生对于普通的数学问题不感兴趣,只喜欢研究偏、难、怪的问题,这样就导致本末倒置,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根基不稳,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新课改下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上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弊端,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既继承了传统高中数学的优势,又发扬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理念,真正体现了数学本身的真谛。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新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应是多样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的罗列,而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否则数学教学将失去生命力。走进新课改,我们老师的任务还很重,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人文化精神,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新课改的推广和深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上面就是我从事多年高中数学教学以来,对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理解和看法,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更好地为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喻平主编.走进高中新课改:数学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2005-4-1.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高中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和学习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高考中的重点考试项目。所以,文章重点分析了高中数学的应用题教学现状和产生的问题,方便对症下药,有助于我们找出解决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有效策略。

一、分析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态度

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出不喜欢学习应用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有54%左右的学生明确表示厌烦应用题,认为学习应用题对解决生活中产生实际问题的帮助不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应用题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缺少自信,时间长了,也将厌烦对应用题的学习。

二、分析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第一,高中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缺少应用趣味,文章认为教师除了需要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解与阅读能力外,现阶段应用题教学还存在一个原始性问题,教学内容没能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缺乏应用兴趣,这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主要原因,进而使实际应用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思想过于传统。虽然目前的应用题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手段都有所创新,然而对于应用题的解题思路、问题背景的分析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应用题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状态,对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缺少足够认识。

第三,缺少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训,众所周知,现阶段高中数学应用题的题目背景时代感越来越强,例如,银行的存款利率、房屋贷款利率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的焦点问题。应用题的题目背景虽然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然而,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限,对认识复杂的题目背景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培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题目背景,有助于寻找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有效提高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具体策略

经过对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的分析,文章找到了现阶段应用题教学产生的一些列问题,这需要高中教师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因此,文章结合高中教师多年成功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怎样加强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果,提出几项有效措施。

(一)让学生对数学价值有一定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将教学思想、方法从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提炼出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第一,注意对数学知识的时代背景的挖掘,将数学应用题的抽象过程还原出来;第二,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三,引导与鼓励学生自主找寻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方法;第四,在数学应用题中强调,数学应用可以解决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二)排除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解决应用题的自信心。学生学不好高中数学应用题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心理障碍。因为受到一次次的挫折,使学生学法自信心。学生一看到数学应用题,就会发自内心的害怕、紧张,这对解决应用题毫无益处。所以,高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从理解应用题的题目背景入手,对题目中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述、分析,从旁协助学生解决语言难题,同时对题目中存在隐性条件深入挖掘,协助学生理解应用题需要的求解内容,以便帮助高中生排除解决、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心理障碍,恢复学生的自信心。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转换教学思想。高中数学在对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文章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很好的,但在解决应用提上,总会缺少解题思路,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缺少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认识。所以,文章认为,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应高尝试改变教学思想,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应做好从旁协助作用,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启发,教会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一种思路受到阻碍时,怎样使用另一种思路解决和理解问题。

(四)加强学生的建模能力。使用数学建模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和学习应用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所以,高中教师可以从一些基本模型入手,协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模型,使学生建模的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学生快速高效的解决高中数学应用题。

四、总结

总之,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还不是十分理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学生本身寻在问题;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只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改变被动学习思想,才嫩更好的学习数学应用题。而高中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使用创新型教学,这样才能使高中数学的应用题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对应用题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参考文献

篇7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进步,衍生而出了一个全新的名词――“交汇”,它是在高中数学试题编制过程中的一种类型,它的提出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追求数学学科的高度和思维价值的探索中,“交汇”体现出了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全面而突出重点的考查,具有其特殊的优越性。

一、研究的提出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试题的“交汇”形式成为研究的潮流和趋势,通过探究其提出背景,我们不难看到,在高中数学的“交汇”式试题分析研究中,重点是着眼于高中数学试题的交汇类型和交汇特点,教师也普遍认同“交汇”试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为系统地把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数学专业全面发展。然而,我们还应当从交汇的背后探寻“交汇”特殊的编制分析与研究,它是对交汇类型的特殊到一般的归纳与思考,注重其交汇思想的指导性,并有益于高中数学思维的强化与巩固。

二、“交汇”高中数学试题的分类分析与研究

高中数学试题的“交汇”研究,可以从隐性和显性两个层面来看,它们各有侧重,但是都是基于高中数学知识的“交汇”分析与研究,关于高中数学高考试题“交汇”分类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分类来探寻:

1.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交汇”。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各模块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其交汇试题数不胜数,如:函数与导数的交汇试题中,函数贯穿高中数学,而导数是新课程中重要的衔接内容,是研究函数性态的工具,对交汇试题的函数与导数综合考查中,可以将导数内容与不等式和函数的单调性、方程根的分布、几何中的切线等知识点进行融合,创新高考试题内容。

例题:已知双曲线C:y=m/x(m

试题交汇性分析:这个例题要求熟悉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并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单调区间等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用交汇的理念连接了函数与数列、曲线的桥梁。

2.立体几何知识的“交汇”研究。高中数学的立体几何重点研究物体在三维状态下的特征,包括:形状、大小、位置等,立体几何的符号与图形成为表达其特征的途径,在高考高中数学试题中也展现出交汇的类型。

例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为矩形,PA垂直于底面,E为PD的中点。求证1:PB平行于AEC;求证2: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1.3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

试题交汇分析:这一例题考查立体几何的知识与概念,要将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进行有机的联系,进行交汇的思考与问题的探析,实现由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的过渡与交汇。

3.解析几何知识的交汇分析与研究。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它以平面几何为基石,以代数的思维进行几何问题的解析,这是综合性较强的高中数学考试题目,体现出代数与几何知识的交汇。

例题:如果不同的两个点P、Q,它们的坐标分别是(a,b),(3-b,3-a),那么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l的斜率为多少?圆(x-2)2+(y-3)2=1关于直线L对称的圆的方程是什么?

交汇解析:解析几何是高考数学常见的试题,它是融合多个知识点的试题内容,涉及不同的相关知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系统特性。

三、高中数学交汇试题的编制分析与研究

对高中数学交汇试题的分析离不开对交汇试题的编制研究,高中数学的交汇形式试题编制的原则,主要是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1.依据性原则。高中数学的考试试题编制要根据其考查的目标不同而加以区分,如:高考试题目标下的试题要具有层次化的差异特点,而期末考试目标下的试题要根据不同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加以确定。

2.课程性原则。高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我们要充分体会高中数学抽象性的特点,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对数学知识加以描述和学习,并在广泛的社会应用中加以充分的利用。在高中数学试题编制中,要充分考虑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展示出数学学科课程中对于事物的抽象性知识和概括性理解,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表达其课程的学科价值与应用。

3.精准性原则。高中数学是一门严谨的课程知识,它借用不同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达其数学的内涵与精要,我们必须在数学试题编制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寻找出符号、图形、字母之间的关联,从而准确地把握试题的主旨。

4.综合性原则。高中数学的交汇试题编制要寻找数学知识的交汇点,这就体现出数学试题的综合程度,随着其交汇的重复应用,数学知识的综合性与交叉性则越为明显,显现出更高层次的交汇思维。

5.适宜性原则。在高中数学交汇试题编制的过程中,要注重试题的“精要”把握,避免出现交汇过多或选择“偏题”“怪题”的现象。

四、结束语

篇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高中数学学习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学习效率低下为代表。数学学习效率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的情况与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所形成的比例关系。学生学习数学的素质与水平可以通过数学学习效率体现出来,而数学学习效率低下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困扰。

一、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影响因素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学生在以前的中小学数学学习中就没有将基础知识或计算方法很好地掌握,导致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反应慢、错误多、不熟练等现象,从而影响新知识的接受,也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而有些学生是因为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没有对所学的基础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在练习或做题的时候不会灵活运用一些基本概念或者相关知识点,使得学习效率不高。

(二)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动机是不积极的,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偷懒心理和应付心态,以至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很被动,不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动机不积极会导致学习效率不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没有意思,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这些情况的存在会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就会越来越淡漠。一些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传统,没有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环境。

(三)学习方法不科学。

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热爱数学,喜欢学习数学,而且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数学,但学习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导致这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方法不科学。他们或者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前预习或及时复习,或者是没有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又或者没有重视解答过程或没有对出现的错误进行相关总结。与此同时,少数数学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四)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很多学生还没有适应这一变化。这就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无法及时转变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习效率就会有所下降。此外,一些数学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没能使学生尽快地发展抽象思维。

二、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的对策

(一)巩固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应尽量与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会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侧重于有关基础知识的题型,不能总是要求学生做难题和偏题。而且教师一定要布置一些巩固计算的题,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二)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要根据高中数学的相关内容和教学要求,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应根据相关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的表扬和回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魅力,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教师在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时,可提醒学生通过怎样的学习方法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对于一些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困惑,教师可以对他进行单独指导,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样,教师在对某节课程的讲解中可以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引导穿插其中,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及时转变思维方式,达到适应学习内容和轻松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

三、结语

我们应通过对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低下问题的研究,找出其中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高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及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中数学学习中,打好基础,并勤于思考,完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引导作用,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完善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9

一、新课改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1.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奠定理论依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为新课改.它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与“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新课改不否定教师的讲,变苦学为乐学,充分体现“师导生学”,充分利用活动课.新课改提出的这些教学理念,从根本上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奠定理论依据.

2.新课改提出的课程设置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提出要求

与原有的高中数学课程比较,新课程增加了算法初步、推理与证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以及几何证明选讲等内容.对于原有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对降低,但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大幅度增加,例如,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学纲中要求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这些多目标的教学课程设置则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提出要求.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策略

1.高中数学教师转变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未真正地贴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尤其是数学教师在从事了多年的实践教学之后,仍不能真正地认识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从而对教育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需要逐渐地转变理念:第一,高中数学教师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即教师需要认识到高中数学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应在教学中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需要形成教学形式与教学非形式方面的对立统一,实现高中数学科学性质和艺术性质的结合与统一.第二,高中数学教师树立完整的教学目标.即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逐渐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等多项基本能力;提高数学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2.高中数学教师创设环境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创设环境.第一,在教学设计环节.具体做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特征逐渐地整合教材内容,实现知识点的优化;教师需要认真地区分直接教学效果好的知识与自主学习效果好的知识;教师需要找到教学精确的切入点;教师需要具有“差异教学”的理念.第二,在设置课堂情景环节.具体做法:通过问题加工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设置民主、平等、尊重、友爱和关怀的课堂环境与教学情境.第三,在师生交流环节.具体做法:设置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重视与认真回答高中数学课堂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与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问题谈论.

3.高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第一,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具体做法:使用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某些电影情节讲述抽象、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亲切感;通过重点化的详细讲解、典型例题分析、强化习题训练等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与刺激教学法进行学生易错的地方的教学.第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责任感.第三,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4.高中数学教师丰富活动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需要高中数学教师丰富活动.第一,开展新型的高中数学探究课程.第二,开展丰富的高中数学兴趣课程.第三,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的建模.例如,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彩票中的排列组合.需要让学生首先了解的原则:在求排列组合时,经常要用到两条原则――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学生根据探究性的问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收集资料与讨论中可以配置若干的兴趣话题等,诸如数字型彩票每次开奖共有特别号码个数等问题.

5.高中数学教师评价学生

篇10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关于如何有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便成为目前热烈讨论的议题。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教学在高中学科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讨论,一系列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逐渐涌现。诸如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向型教学,经过同行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提炼了出来。将这一系列涌现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入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发现上述创新,在优化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仍未能改善数学因抽象、纯粹的特质,所引起的知识在传授与接理解的障碍。由此可见,目前,若将高中数学教学作为议题,就应该把如何改善数学,因自身特质所形成的教学障碍,纳入讨论范围。

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本文提出:高中数学,需与其它理化学科开展融合式教学。即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的基本事件,作为高中数学知识传递的载体;通过其它理化学科内容的铺垫,将有效降低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及在传授与理解上的难度。

一、高中数学与其它理化学科融合的内在要求

新课程改革目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则强调学生对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实际应用能力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要求:(1)基于高中数学基础知识,能够灵活、准备的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2)在现实生活中,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回答。对于第二个方面,仅就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与应用,将无法实现该项能力。因此,现实生活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客观事件。一系列事件在有机结合的同时,又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社会现象,而外在地呈现出来。由此可见,高中数学与其它理化学科开展的融合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目标导向的内在要求。

正如上文所述,数学具有抽象性、纯粹性等特质。该特质实现了数学学科的精确性与逻辑性。也正因为如此,数学被喻为自然科学中的皇冠。然而,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将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引入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化学科后,就能使高中数学讨论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由此,目的自然就决定着教学手段。由此可见,高中数学与其它理化学科开展的融合式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目的的内在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尽管被赋予了时代的特征。然而,关乎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仍然明显。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便在于培养高中学生的数感。数感的培养,又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数感的培养,需要引入具体的自然要素;其中,物理、化学、生物领域的事件,则成为培养学生数感的载体。由此可见,高中数学与其它理化学科开展的融合式教学,是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在要求。

二、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

在构建融合式教学模式时,应明确几个方面的问题:

(1)融合式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入理化学科的内容作为铺垫。

(2)融合式教学模式,需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来实现。

因此,在上文提出的内在要求下,具体的构建途径如下:

1.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在学科间的融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一般按照:给出概念、进行定义、推导公式、进行计算训练等环节,来开展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在程式化的学习过程中,被动的习得有关数学知识,而缺少对其在自然科学中的具体作用的理解。尽管部分教师已经注意到引入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具体内容来充实教学,但仍显生硬。

因此,本文指出,若要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在学科间的真正融合,就需要将高中数学的知识讲授,建立在上述学科的基础之上。诸如在导课过程中,通过引进一项物理常识,在该常识的基础上来建构相应的教学内容。

2.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主体性方面的培养

学生在数学学习主体性方面的培养,就在于引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的兴趣。这既是新课程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现代教育思想推崇“主体性”教育,即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动层面,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来完成教学。这种“主体性”教育方法的培养目的,就在于使高中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形成实际的应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使知识点更具现实性。如通过人们吃的糕点,可认识到丰富的几何图形;在商场买衣买鞋时,经常会遇到打折的问题;住房转让和新房购买时的收入和支出;行程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等等。通过问题的具体化,自然也就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三、融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设计出一道生活中的物理问题: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乙两人骑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1小时后乙距离A地80千米;2小时后甲距离A地30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将相遇?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将数学与其他理化科目形成有机的联系,这就对数学的抽象运算附加了一件美丽的外衣。在具体、生动的条件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间进行比较,体会作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各自的特点,为讲解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做好了铺垫。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的表示数学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高中数学学习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学习效率低下为代表。数学学习效率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的情况与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所形成的比例关系。学生学习数学的素质与水平可以通过数学学习效率体现出来,而数学学习效率低下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困扰。

    一、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影响因素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学生在以前的中小学数学学习中就没有将基础知识或计算方法很好地掌握,导致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反应慢、错误多、不熟练等现象,从而影响新知识的接受,也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而有些学生是因为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没有对所学的基础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在练习或做题的时候不会灵活运用一些基本概念或者相关知识点,使得学习效率不高。

    (二)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动机是不积极的,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偷懒心理和应付心态,以至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很被动,不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动机不积极会导致学习效率不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没有意思,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这些情况的存在会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就会越来越淡漠。一些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传统,没有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环境。

    (三)学习方法不科学。

    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热爱数学,喜欢学习数学,而且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数学,但学习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导致这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方法不科学。他们或者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前预习或及时复习,或者是没有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又或者没有重视解答过程或没有对出现的错误进行相关总结。与此同时,少数数学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四)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很多学生还没有适应这一变化。这就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无法及时转变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习效率就会有所下降。此外,一些数学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没能使学生尽快地发展抽象思维。

    二、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的对策

    (一)巩固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应尽量与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会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侧重于有关基础知识的题型,不能总是要求学生做难题和偏题。而且教师一定要布置一些巩固计算的题,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二)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要根据高中数学的相关内容和教学要求,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应根据相关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的表扬和回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魅力,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教师在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时,可提醒学生通过怎样的学习方法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对于一些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困惑,教师可以对他进行单独指导,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样,教师在对某节课程的讲解中可以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引导穿插其中,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及时转变思维方式,达到适应学习内容和轻松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

    三、结语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94-01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向社会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目前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2]。但不可避免的是,每个学校乃至每个班级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高中数学课堂学困生。高中数学学困生,指的是由于各种学习环境原因或学习方法、技巧不到位而导致高中数学成绩无法取得进步的这一类学生。要使得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对这些学困生进行转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应当重视学生,帮助指导那些学困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一、高中数学课堂学困生的影响因素

1、学生适应不了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变化

初中数学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要求上,都要比高中数学简单易懂一些。高中数学不仅包含的教学内容众多,难度也有很明显的提高。这使得很多初上高中的学生无法适应这种落差,学习起来颇为吃力,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成为高中数学学困生。

2、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够扎实

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打好数学基础,在进入高中之后,数学难度不断增大,学生慢慢跟不上教学进度,逐渐产生厌学心理,最终成为学困生。

3、学生缺乏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有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害怕自己出错,会遭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从而在数学学习方面,不够主动和积极。有的学生,由于老师和家长对其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担心自己成绩不理想,没有进步,会令他们失望,从而会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的不断加深,会加大其学习数学的难度,形成害怕的学习心理,逐渐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高中数学课堂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要想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是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升教学水平,上好每一堂数学课,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知识。对于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或是学习方法不到位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要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对于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树立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决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节奏,避免学生跟不上进度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沦为学困生的可能。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对于学困生,也要给予同样的鼓励和帮助,在减轻他们心理压力基础上,让其重拾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念。

2、实施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在接受能力及学习知识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的行为是不可取的[4]。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降低他们的学习起点及学习任务,让这些学生慢慢适应高中数学。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对部分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提出一些基础简单的问题,使其同样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能够回答出问题,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解“交集与并集”这个课题时,首先向大家就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并加以例子证明。然后,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问:刚才老师讲到交集和并集,那什么是交集,什么是并集呢?学生就会回答:交集就是两个集合都有的部分,并集就是两个集合加起来的全部。教师还可以进行下一个提问:这里有两个集合,一个集合里面有1,2,3,4,5五个数字,另一个集合里面有2,3,4,5,6五个数字。那这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分别是什么?学生在知晓集合概念的情况下就会回答:交集是2,3,4,5,并集是1,2,3,4,5,6。回答完问题后,老师对其评价:非常正确。另外,在布置作业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必做题目和选做题目,来逐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督促、鼓励学困生,使其在学好数学基础知识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可知,要促进学困生学好高中数学,首先就要了解学困生存在的原因。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教育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对学困生不断鼓励和肯定,加强其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认识到数学在未来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得不同的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 珉.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4):21-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