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12 09:33: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篇1

如何帮助幼儿树立热爱自然的意识,并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在教育实践中认识到,对幼儿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家庭环境教育、幼儿园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

(一)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处所,所以,家庭教育是整个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环境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家庭布置与装饰的环境教育;二是指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教育。

1.家庭布置与装饰中的环境教育。家庭是人生活休息的场所,应该布置得整齐、清洁、舒适、美观。幼儿是家庭的一员,在家具、生活用品的选择时让幼儿积极参与,并告诉幼儿这些物品的来源及其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及时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

2.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教育。人们要生存,就离不开穿衣吃饭、游山玩水。而衣服从哪里来,食品又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我们在游山玩水的时候应如何爱护公共环境?家长应通过家庭的平凡生活,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让孩子知道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爱护环境,也就是爱护自己。

(二)幼儿园环境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进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幼儿园坚决贯彻执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重视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健康成长的关键期,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生活、学习习惯,真正成为保护环境、建设祖国的主力军。

幼儿园环境教育包括: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课堂外活动中的环境教育以及幼儿园生活环境教育。

1.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幼儿在幼儿园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它们或多或少都与环境相关,包含着一定的环境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将环境教育融贯到各领域教学中,使环境教育与体、智、德、美的教育得到协调发展。

2.课外活动中的环境教育。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向幼儿传播保护环境的信息,培养他(她)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如让幼儿参加市(区)里的文艺演出,用舞蹈表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用角色游戏表现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幼儿保护环境的觉悟。

3.幼儿园生活环境教育。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幼儿实施环境教育的一种方式。优美的幼儿园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陶冶幼儿的情操,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而且对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社会环境教育

社会环境教育是指社会生活中,借助于各种专门的机构及其优美设施和环境的美化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如美术馆、电影院、文化宫、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图书馆、广播电视台等机构及其环境设施是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可以开拓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知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里又是环境教育的大课堂,自己会经常受到别人的爱护环境行为的教育,接受社会各方面对自己的环境教育。

二、对幼儿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

环境教育对任何人都是适宜的,幼儿也不例外。但由于他(她)们年龄偏小,知识极其缺乏,同时又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知识水平人的不同的教育与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应当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他(她)们进行环境教育。针对幼儿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如下教育方法:

1.直观演示法。幼儿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但他(她)们的感觉器官比较灵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以生动、形象、直观的物象,配以生动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教育。如认识“小小一粒米”时,我们让幼儿通过观察实物米,使幼儿知道米的特征;为了教育幼儿爱惜一粒米,我们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了稻米生长图,大米食品加工图,让幼儿懂得今天自己吃的香甜的大米食品是经过许多人的辛勤劳动换来的。这些食品来的不容易,从而教育幼儿爱惜一粒米。

2.情境教学法。幼儿年龄越小,越适宜用逼真的情境去感染他(她),教育他(她)。比如,讲水与大米的关系时,我们录制了工厂排出的有毒水源灌溉稻田,人们吃了这些有毒水源灌溉出的大米后,呕吐、咳嗽情境的光盘。

3.游戏法。在教幼儿认识植被、森林与水土的关系时,我们创造了相应的环境,创设相应的角色,让幼儿通过游戏懂得森林、植被对水土流失起保护作用,我们应保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

4.对比法。包括运用视觉、触觉、味觉、听觉、运动觉进行的对比。需要指出的是,对比所具有的内涵比单纯进行观察更要丰富一些,由于对比是在两个个体间进行的,事物间的共性和每一事物的特征更容易了解和把握。比如,买菜用的布袋好还是塑料袋好,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5.教导法。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知识和修养,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幼儿的影响作用比说教要重要得多。“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看。”因此,教师时时处处要严于律己,时刻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教育幼儿。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263-01

加强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和研究对于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水平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从实施体育活动的途径入手,因为找对了途径便像踏上了直达快车一样,但有效的途径在哪里?是什么呢?经过我们初步尝试和探索,我们的研究途径先从幼儿周围生活入手,它包括:幼儿园活动、家庭活动。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丰富多样化,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提高

根据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我们把幼儿园体育活动分为两大方面来进行阐述:

1、正规性体育活动

正规性体育活动相对比较注重幼儿动作与技能的训练,目的性、计划性较强。在各种游戏的活动开展中培养幼儿的平衡、钻、爬、跳跃、投掷、攀登、走、跑等能力,教师主要采取讲解、示范、指导、评价等途径让幼儿明确活动目的要求,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某种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和发展某方面的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师及时的给予指导和评价,帮助幼儿开展体育活动。例如:在《一球多玩》的活动中,幼儿在欢快活跃的音乐情景中自由的做着各种准备活动,把身体各部分都活动开来;他们有的手捧皮球在娃娃跳;有的拿了球在做球操;有的在绕球走、跳;有的在拍球等。当老师启发式的提问:一人一球能怎样玩?看谁的玩法最棒!此时幼儿都踊跃的投身于想一想、玩一玩、创一创的自娱自乐活动中,只见有的幼儿把球压在身下,身体挺直,两手试着离开地面,用一个球作为身体支撑点;又见有些幼儿夹球跳、走;还见一些幼儿在滚球、追球,玩累了,就把球当成一张小椅子坐在身下休息。此时老师请个别玩得有创意的幼儿示范给其他伙伴看,并及时进行鼓励;接着,活动要求又变成了两位幼儿玩一只球,幼儿马上两两组合起来。有的幼儿玩起了背靠背夹球走;有的幼儿则用手臂、肩膀小心翼翼的夹球走;有的幼儿玩起了互相抛接球、上下传球、用头顶球走等……慢慢地,幼儿想出的玩法越来越多。

2、非正规性体育活动

在非正规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个别辅导和分层指导和方法,随机教育相当突出,在非正规性体育活动中充分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方法和活动伙伴。在这种活动方式中我们较多地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我们可以把活动场地划分出若干个活动区,譬如:器械玩具区、踢足球区、打陀螺区域、跑步区、跳绳区、踢毽区等。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不同,目标、要求也不同。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如玩圈,幼儿可以玩跳圈、滚圈、套圈、平衡走,也可以接龙开火车或做游戏(过山洞),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玩,非常自由。在此过程中,教师基本不加干涉,因为与多孩子已具备很强的自主意识及调节自己运动量、更换游戏的能力。此时,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辅导一些能力差的幼儿,耐心教他们一些技能方法。

二、家庭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坚持性

1、提高孩子体育运动的兴趣

孩子是好动的,家长应把这种天性积极转化为体育兴趣。如和孩子比赛看谁最先到达目的地,教孩子一边念儿歌,一边跳皮筋。这种锻炼方式会使孩子满心喜悦,充满激情,整个身心都得到发展,同时,家长要为孩子的体育活动创造物质条件,使孩子更经常地锻炼身体。

2、督促孩子坚持锻炼

孩子的自觉性和毅力不强,对此家长可明确锻炼计划,若父母能和孩子一起锻炼,则是对孩子的最好鼓励。对个别不喜欢活动的孩子,父母需采取强制措施,如定时叫孩子起床,督促他们外出活动,锻炼认真时要给予鼓励,不认真时令其重做,直至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其次,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方法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此,我对在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及组织游戏活动中常用的、必要的指导方法再进行简略阐述。

(1)做中学。即“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以主动代替被动,以启发代替灌输,如“走螺旋形”,启发幼儿自己尝试体会如何才能走成功、不走乱。经历若干次失败后,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共同得出了:必须得紧跟前一位同伴,不东张西望,连续不断地走才能走螺旋形,否则,则一败涂地。

(2)暗示法。“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譬如:在玩中型运动器械时,有些孩子声音很响,这时老师暗示:“XX小朋友玩拉力器真好,会双臂用力往上拉,手臂的力气真大”,孩子们相继效仿起来。

篇3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史上,统治者、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礼仪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也充分体现了“礼”的主导地位。在我国历代采用、广为流传的启蒙教材中,礼仪教育的内容也占了相当多的篇幅,如《三字经》《弟子规》《童子礼》《孝经》等。书中许多基本礼仪规范和具体要求对教育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及行为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幼儿园德育教育中的礼仪教育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精华,其德育内涵十分丰富。幼儿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过程,就是一个接受道德熏陶和教育、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过程。

二、幼儿礼仪教育要在环境中熏陶

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首先,作为教师要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家长问好、道别,做到说话发音正确、语速流畅、用词恰当,让幼儿在园里、在班上听不到粗话和脏话,给幼儿一个美的语言环境,同时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语言礼仪规范。其次,幼儿园应设置礼仪长廊、楼梯上设置礼仪画面、标语及儿歌;班级设置礼仪之窗、礼仪墙等礼仪专栏;在活动室的图书角、语言区里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物品,创设文明礼仪良好环境氛围,让幼儿在文明语言环境中自觉遵守秩序,学习礼仪之道。最后,要在园门口和各班设置礼仪服务岗进行微笑服务,提供机会与平台让幼儿从小学会文明礼貌、举止优雅。特别是每周一早上,要轮流安排教师和幼儿轮流在园门口微笑服务,亲切问候前来接送孩子的确家长。如:“爷爷早上好”“小朋友好”“阿姨再见”“奶奶,请慢走”等。通过点头微笑、礼貌鞠躬、热情搀扶……感染着每一位幼儿、家长、教师及过路的行人。

三、在游戏中锤炼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其最喜欢的活动,还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难以理解的社会道德观念,进行口头教育他们往往难以理解,收效不大。针对幼儿好动的天性,我们在活动中设计幼儿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模仿,在动中学习。如我们设计了音乐游戏《好朋友》,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你争我赶地尽情地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加深了幼儿对同伴的感情,培养了幼儿关心、帮助、尊重别人的情感,让礼仪之花在孩子们的交往中悄悄地美丽地绽放了。我们还设计了体育游戏《我和不倒翁做朋友》,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对不倒翁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和不倒翁有礼貌地交往,邀请不倒翁和自己做游戏,请不倒翁到教室做客。在游戏中发展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判断能力,培养了他们机智、活泼的性格,并提升了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通过各种游戏,幼儿懂得了深刻的道理。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开展以“播撒文明,收获真情”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周活动

幼儿园各年龄段以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室内外张贴“让礼仪沟通心灵,让文明变成行动”等多幅标语,并收集了各种宣传图片。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活动,其中中班段开展的“文明礼仪大家谈”活动,家长们积极配合,纷纷写心得、谈体会,从旁观到关注,从关注到参与,从参与到提建h,各班形成家园互动,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面向家长、社会、幼儿、教师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并结合“三讲三爱”的内容,营造出“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守礼仪”,共创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使文明礼仪之花结出美丽之果。使孩子们的文明意识由被动转为主动,形成一种由心而生的自觉的行为习惯,在教育活动中,要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种文明,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植入文明的种子,同时通过“小手牵大手”,把文明礼仪知识带入家庭、带入社会,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五、要启发引导

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让幼儿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哪些是好的礼仪行为,帮助幼儿克服行为上的盲目性和形式上的机械模仿。幼儿年龄小,思维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面对这样的教育群体,幼儿教师在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点拨,唤醒幼儿对礼仪教育的主动性,同时防止幼儿的盲目行为。如:想训练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教育者应给幼儿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并给幼儿讲什么场合要这么做。只知说文明用语,不知如何说文明用语的教育,显然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所以,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适时适度地启发、引导、点拨幼儿,是十分必要的。

六、在实践中巩固

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在说理的同时,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让他们去做,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如要求幼儿早上到园时,主动与老师、同伴问好,每天离园与老师和同伴道再见;教师也可以经常到幼儿家中家访,检验幼儿的待客礼仪;组织幼儿到超市购物;组织幼儿到小班帮弟弟妹妹做事;组织幼儿到社区捡垃圾;组织幼儿编排礼仪小品,观看礼仪小品,等等。我们设计了《学做小主人》《亲子互动活动―做客》,使幼儿在游戏中尝试着与熟悉的、陌生的人交往,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并体会到了礼仪带给自己愉悦的心情,每个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如在主题为《祖国妈妈》的活动中,幼儿懂得了怎样热爱祖国,尊重国旗,热爱亲人,并学会了与家人分享团聚的喜悦。手工粘贴《国旗》中,幼儿学会了不乱画、乱涂颜色,养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4

绪论

数学在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活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幼儿从一出生开始,就不可避免要与数学打交道。物体以自身的形状、数量、大小等表现在儿童的社会和物质世界中,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例如四五个月的婴儿通过视觉、触觉感知玩具是长的、短的,还是大的、方的、圆的,一个玩具还是一堆玩具,幼儿在婴儿期就开始建立朦胧的数概念。幼儿在认识自然界的同时,总要同数量、形状、方位知识的获得和运用结合在一起,如观察树叶有哪些形状?花朵有几个花瓣?公园的门口是在什么方位?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教会幼儿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探究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为幼儿园更好的实施数学教育提供参考。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阶段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式犯法也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长期以来,幼儿园数学知识学习过重的现状一直存在,但又在某些幼儿园存在了逃避数学教学的现象。因此通过对数学教育实施方式研究,可以了解目前数学教育的现状,及时发现幼儿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数学教育方式的建议,这对转变教师的数学教育理念,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对于幼儿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智力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1.幼儿数学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

1.1过度创设问题情境,忽视数学思考过程

“创设情境显然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但由于它往往又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所以在此把它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之一。”对于它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 15 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 15 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 15 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问题情境在本研究中主要指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问题在于过度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则会给幼儿或者老师带来学习上的负担,忽略了幼儿思考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要引导幼儿对情境中的问题主动思考,在激发幼儿兴趣之后营造积极的思考环境,进而有效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预设多个问题情境用于课堂教学中而忽略其思考性和探索性。教学活动一般有四个教学环节即:导入环节、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练习。部分教师将四个教学环节都预设了问题情境,导致创设的问题情境过多,浅尝辄止,数学情景教学失去指向性,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境过多反而会让幼儿们应接不暇,幼儿没有足够的思考和作出判断的时间,教师也没有很好的倾听幼儿的想法。数学课堂更需要幼儿们静静的思考,因此过度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会导致教学的低效化。

1.2内容教科书化,忽视问题解决过程

《幼儿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后,教师期待给幼儿呈现全新的数学课,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努力地尝试自主设计数学游戏教学内容。卢梭说过,“无论做任何游戏,只要我们能使他们相信那不过是一场游戏,他们就会毫无怨言的,甚至还会笑嘻嘻地忍受其中的痛苦的。”幼儿思维发展阶段限制幼儿思维方式的层次,“按照层次逐渐提高的顺序是: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动态辩证思维。”

数学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最为直观的形式,可以看出幼儿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在数学游戏教学的理论基础上,教师开始尝试自主设计数学游戏教学,然而在课堂实施时仍旧没有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难以扔掉传统的教学“包袱”。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某些情景,情景内容与教学内容牵强附会地联系,过多地套用学科课程的逻辑,针对数学学科知识仍旧是有序地排列,并且按照教科书的常规思路进行设计游戏,导致数学情景教学在整个课堂中只不过发挥了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而已。课堂的初始阶段幼儿们还是兴致勃勃地听讲并回答问题,到课堂中期幼儿还是会因为数学课堂的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其问题在于表面看来,教师已经将情景内容与教学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质上教师将情景内容教科书化,整个课堂仍旧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缺乏幼儿独立思考和积极互动的学习过程,忽视幼儿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阻碍幼儿的思维、能力、情感等发展,情景的融入只是短暂地吸引幼儿眼球,幼儿无法内化所学的知识。

2.幼儿数学教学方式方法改进的措施

2.1提升幼涸敖淌Φ氖学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影响教育目的的设定、影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影响教学效果。《纲要》中提出幼儿教师能够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强调教师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通过调查发现,幼儿教师需要通过园内同行教师之间的交流、园际交流、个人学习等途径及时更新数学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园内同行教师之间的交流。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教研氛围,使幼儿教师在建立数学教学常规、数学教学活动的评价、数学教学环境的布置设计、制作和使用各种教具、学具等方面互相交流经验。通过交流,使幼儿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探究和学习的乐趣,获得专业成长举行数学教学技能培训,如数学游戏、手工制作等,提高她们的数学教学技能。

2.2创设有利于幼儿数学学习的环境与条件

幼儿生活在充满数学知识的F实生活环境中,幼儿园教师不仅通过课堂数学教学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还可以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之中。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培养幼儿用数学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环境与条件,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数学,引一导幼儿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幼儿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与应用过程结合起来,能使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结论

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数学的学习,积累数学经验,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了解认识客观世界提供基础。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数学教育并入到科学领域范畴内。幼儿园数学教育在部分幼儿园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有的教师虽然园内开设数学课却不上,同时也有许多教师反映幼儿园数学小学化现象依然很严重,笔者通过理论探究,发现幼儿数学教育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改进幼儿数学教育实施提供依据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杨莉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理论模型的构建[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2, 1(2):91-94.

[2]林泳海. 中国幼儿数学教育课程的反思与构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3(1):117-121.

[3]周粮平. 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解[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8):104-104.

[4]王济军, 王赫男, 曾毅. 平板电脑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12):107-110.

[5]梅纳新. 当前幼儿数学教育对教师能力的要求[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3):53-54.

[6]周希冰. 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浅谈[J]. 教育导刊, 1999(S5):14-16.

[7]吴慧鸣. 操作法的原理及其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 学前教育研究, 1995(6):43-45.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没有以兴趣为前提的内在动力,那教师所有行为最终取得的成效将微乎其微,我从激发兴趣为创设环境的原点进行以下尝试:

(一)情感切入培养阅读兴趣

如大班绘本《飞上天的小恐龙》活动目标:(1)根据画面细节猜测、想象故事情节发展,感知并认同小恐龙“为了自己的飞行梦想,不断努力终于成功”的人物形象魅力。(2)在“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聊一聊”等活动过程中产生阅读兴趣,初步树立“积极、正面、健康”的生活态度。活动导入环节我先出示绘本开始部分最为关键的一张图片,让孩子观察并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恐龙?”同时让孩子聊一聊自己长大后的梦想,通过观察、体验,幼儿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具备了梦想与实现梦想的相关知识,幼儿阅读时也就轻而易举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读书兴趣就被激发而起。

(二)创设环境保持阅读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

1.班级创设图书漂流区,每月与平衡班交换图书供幼儿阅读,发动家长带书到班级扩充阅读区,并及时向幼儿介绍新书目,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班级制定图书借阅制度,借阅表格家长登记后幼儿把喜爱的书带回家阅读,鼓励家长将亲子阅读的心得感悟带到班级并公布在漂流区家长群体间观看,开展“阅读之星”和“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激发家庭的阅读热情。

3.鼓励幼儿将阅读经验用于情境,如:春天带幼儿到园外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二、选择图书,指导阅读

(一)选图书安排幼儿阅读

班级通过网络搜索相关年龄段阅读书目进行书目的归类整理,并汇总适合各年龄段孩子阅读书目的特点收集图书,如:小班适合色彩鲜艳、文字较少的图书,中班适合情节简单、有部分文字的图书,大班适合情节曲折、情感丰富、隐含线索的图书,大班的书目还应考虑幼小衔接,选择拼音、数字和图示说明等简单文字符号意识的书籍,在阅读画面时引导幼儿对照文字进行符号意识的渗透。

(二)教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组织认识图书结构――封面、封底、书名、目录、页码等,学会从左至右按页正确翻阅书的方法,并注意让幼儿在适宜的光线下阅读,阅读姿势正确。

2.教幼儿学看图书。(1)让幼儿学会观察单个画面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关系。(2)引导幼儿寻找连环画中画面的共同点、不同点和衔接点。共同点是故事发生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不同点是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不同),衔接点是将每个画面连接起来的“黏合剂”,具有使故事连贯而丰富的作用。(3)引导幼儿关注图片中出现的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帮助其理解这些符号在图片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4)学会看并理解画面中“细节”的变化和意义。如《飞上天的小恐龙》中小恐龙四周的波浪线代表它在尝试飞天落地后的疼痛和难过,没有教师指导,幼儿很难发现与理解,需引起特别重视。

三、家园配合,践行阅读理念

(一)召开小会提高阅读意识

期初,班级召开小会利用课件与文本的形式向家长传递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期中,组织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分享交流会,被推荐分享的家长将各自在家庭中阅读的经验和书目一一推荐给班级家长,同时更将孩子通过阅读获得的进步进行全面介绍,引发群体家长参与亲子阅读的热情。

(二)多样活动助推幼儿发展

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如:班级搭建小舞台将孩子在家庭中阅读的绘本故事通过家长参与指导到班后同伴表演,又如:家长拍摄幼儿的表演视频、绘本情景剧带到班级,教师利用空余时间播放给同伴观看,引导同伴之间互学神态表情、肢体动作等,教师及时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并适时指导幼儿的用词与语言表达。

实践证明:为幼儿创设多元的阅读环境培养幼儿浓厚的学习语言的兴趣,是促使幼儿语言能力不断提高的内在动力,现在我们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原本不爱阅读的孩子爱上了阅读,原本爱阅读的孩子更爱阅读,家庭阅读氛围也很浓厚,大家积极参与互动成长,这得益于多元阅读环境的创设。

篇6

一、添枝加叶临摹画

临摹画是对初学绘画或对该事物较难直接感知到的,教师可提供范画,但提供范画不等于让儿童模仿,照画无误,而是积极鼓励幼儿“添枝加叶”。临摹画关键是选材,要选择幼儿容易发挥想象力的事物。如范画提供一只帆船,让幼儿联想到二只,三只,联想到海、水、鱼、海鸥、人等。

二、主题明确的命题画

命题画(亦称主题画)它是教师根据《纲要》的要求,按难易程度预先规定好绘画的内容,要求全班幼儿都按规定的内容来完成一种绘画。要想在命题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关键是出好题目,要选择好幼儿熟悉的、喜欢的事物,要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如命题画《大街上》,孩子们把贮存在头脑中的大街景象,人物、车辆、商店、街道、树木、广告、电话亭都组合起来了;也有画“夜幕中的大街”、“繁荣的商业街”、“雪中的大街”等,有声有色,表现出孩子们对大街的认识和富有诗情画意的深厚感情,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再造想象”的记忆画

“再造想象”的记忆画,是指教师将幼儿头脑中储存的事物表象,通过想象的过程表现出来。其形式有:“记美术日记”——以画代字,让幼儿把一天所见所闻,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物画出来。“记忆添画”——教师画出一部分,留下主要的方面,要求孩子凭记忆积累的表象,通过再造想象,创造出形象。

四、“创造想象”的意愿画

“创造想象”的意愿画(亦称自由画),它是在教师的辅导下,由幼儿自己确定内容的绘画。这种画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意愿画的内容是反映幼儿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事物。其形式有①“色彩联想画”。提供某些色彩,让幼儿根据颜色产生联想,画出自己喜爱的作品。②“故事添画”。教师讲故事的开头,让幼儿编故事的结尾,画出有故事情节的作品。③图形添加画。教师给出简单的线条或点,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点线发挥想象,进行添加创作,画出自己喜爱的作品。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运用语言、谈话、问答激发幼儿进行想象。充分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认真倾听幼儿在绘画中的言谈,当幼儿的想象在绘画中不能完全体现时,要及时帮助幼儿突破,开拓其思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提示就能启发幼儿丰富的联想。如命题画“小熊”,如果没有教师语言的反导启发,不少孩子的画面上恐怕就会出现干巴巴的一个小熊,教师的一个提问“小熊在干什么呀?”那么,幼儿的想象即处于活跃的状态,于是小熊推车,吹泡泡,耍杂技,小熊请客等富有幻想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2.及时给予技能上的指导。幼儿在绘画时的想象,往往带着很多的随意性和夸张的手段,画“我到天上去作客”,倘若把到天上搭建的天梯改为大树,显然是不合情理的,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还有的幼儿在表达想象时,画不出整个形象,创作被卡住,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帮助,使他的想象得以流畅地展开。

篇7

1.整体性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研究

2.济南市城区幼儿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当前幼儿园德育误区及对策

4.幼儿德育新理念——后现代视野下幼儿园德育实验研究

5.试论幼儿园德育中奖励策略的有效运用

6.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7.我国幼儿园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8.现代幼儿园德育教学方法之我见

9.育人为本德育立园共同成长幼儿园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点滴谈

10.农村幼儿园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11.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

12.新时期幼儿园德育教学思考

13.《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发前后中国幼儿德育的比较

14.幼儿园德育有效性的提高途径分析

15.借用陶行知德育思想及方法来指导幼儿园德育活动

16.幼儿园德育教育

17.关于当前幼儿园德育教学的思考

18.试论幼儿园德育环境之创设

19.“有玩具应该大家一起玩”——对幼儿园德育现状的剖析

20.契机”与“情境”——幼儿园德育课程资源的发现与整合

21.关于幼儿园德育课的一些思考

22.谈幼儿园德育

23.幼儿园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探究

24.奏响幼儿园德育五部曲

25.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幼儿园德育

26.刍议把握幼儿园德育的契机

27.幼儿园德育的误区与对策

28.“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德育活动创新研讨会暨优秀案例征集启动会召开

29.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究

30.幼儿园德育教育初探

31.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32.幼儿园德育之我见

33.对幼儿园德育的思考

34.幼儿园德育教育之创新

35.当前幼儿园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36.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37.如何提高幼儿园德育的有效性

38.幼儿园德育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39.多途径培育幼儿园德育之花

40.角色理论在幼儿园德育中的运用

41.我国幼儿园德育方法研究新进展

42.    幼儿园德育案例

43.幼儿园德育的目标与途径

44.浅谈如何培育幼儿园德育之花

45.几种社会学方法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启示

46.我国幼儿园德育所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47.寓德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幼儿园德育游园会初探

48.北京市召开幼儿园德育经验交流会

49.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幼儿园的德育改革

50.初探幼儿园德育的有效渗透

51.浅析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52.    幼儿园德育初探

53.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

54.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好孩子——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德育中的运用

55.陶行知德育思想指导下幼儿园德育活动的开展

56.幼儿园德育工作案例及剖析

57.浅谈形成合力的幼儿园德育

58.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实施

59.幼儿园德育策略刍议

60.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61.广州市幼儿园德育系统工程方案

62.    春风化雨润蓓蕾——幼儿园德育的生活化教育之我见

63.德”在心中“德”在行动——也谈幼儿园德育中教师的作用

64.幼儿园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之我见

65.陶冶情感培养习惯——农村幼儿园德育工作体会

66.幼儿园德育初探

67.幼儿园德育大纲(试用)

68.农村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69.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70.幼儿园德育教育

71.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72.幼儿园德育初探

73.2015年幼儿园德育总结5篇

74.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75.德育论文: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

76.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7.幼儿园德育工作计划

78.幼儿园德育心得体会

79.幼儿园德育工作计划

80.幼儿园德育工作材料

81.幼儿园德育工作

82.幼儿园德育教案:生命只有一次

83.幼儿园德育教育案例4篇

84.幼儿园的品德教育_品德教育

85.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

86.《幼儿园德育论文》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87.幼儿德育小故事幼儿园德育故事_儿童故事

88.《弟子规》在小学德育中的功用

89.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90.幼儿园德育教育经验分享

91.幼儿园德育工作汇报

92.幼儿园德育案例分析

93.关于幼儿德育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94.幼儿园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95.幼儿园德育中奖励策略

96.幼儿园德育教学案例

97.幼儿德育的重要性

篇8

一、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 节日活动: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2) 参观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小区风光,认识各种花草。让幼儿了解珍惜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的情感。

(3)娱乐活动

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因此,在娱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4)体育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5)“大带小”活动

由大班哥哥姐姐为主角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班的孩子最感兴趣了。看着大哥哥姐姐们精神地升旗、敬礼,让孩子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篇9

二、将德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他们在玩耍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如,在体育游戏的竞赛活动中,让幼儿明白自己一个人是不能完成游戏的,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充分激发幼儿的团队意识;在自由活动时,有人不小心摔倒了,孩子们就会上前去扶起他等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游戏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三、将德育渗透于各学科领域教学中

德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学看作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他认为一个人虽然能够从周围环境、从与人交往中获得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不是系统的,必须通过教学来给予补充。因此在幼儿园语言、社会、艺术等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德育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谁要我帮忙》的故事,使幼儿了解了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及时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同时获得快乐;《花儿好看我不摘》的故事,说明了要爱护花草的道理等等。幼儿听故事时最易于调动他们的情感积极性。音乐课《蚂蚁搬豆》也是教育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好题材。

四、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

节日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节日的不同对幼儿进行育。如,在“母亲节”活动中,我们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同时请幼儿回家为妈妈捶捶背,捏捏腿,对妈妈说句“妈妈,您辛苦了,我爱你!”并且帮助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还在国庆节进行了爱祖国的活动,幼儿感受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多民族的融洽相处,激发了他们爱祖国的积极情感。通过在诸如此类的节日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孩子们的心中掀起了爱的波澜,促进了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与升华。

五、家园配合,共建德育

篇10

一、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发展现状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也是教育机构中的核心部分,从幼儿时期就注重幼儿的多样性发展是十分关键的,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适当的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幼儿教师要将德育知识与实际案例相互结合,帮助幼儿更深层次的理解德育所包含的细节内容。但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德育细节的渗透容易被遗忘。

在农村幼儿教学中会经常有不文明都现场发生,完全忽略了幼儿德育的基本内涵。比如说在农村幼儿教室中,大家正在认真的学习课程内容,这时就有以为幼儿没有考虑大量的感受,发生呼喊:“老师,刘宁尿裤子了,臭死了。”结果教师也会斥责幼儿为什么不知道举手示意去厕所,一脸嫌弃的样子。其他幼儿见到这种现状也会捂住鼻子:直接喊“臭死了,臭死了,幼儿只能走出教室门口,等待着老师帮助。

(二)家长眼中的幼儿德育。

每个家长对幼儿进行德育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同的,生活中的实例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有一天,当一群孩子正在做游戏时,有两个孩子之间发生了一些冲突,动起了手,其中以为孩子的家长不但没有制止,反而洋洋得意地说:“这社会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那位被欺负的家长听了很不舒服,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自己孩子说:“他抢你的玩具,你抢回来!他打你,你也打他!”岂料这位被欺负的孩子认真地对其爸爸说:“老师说了,好孩子不打架,他要玩具,就让他玩一下吧。俗语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这个关键期,设立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的课题,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实现家庭、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共同进步

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对促进幼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同向同步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更新观念,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从而实现同向同步。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深化幼教改革的要求,更是做好德育工作的要求。为达到教育的一致,我们以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接送孩子时与家长交流;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召_专题会。这些交流幼儿教德育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介绍幼儿的情况为主,家长则以了解为主。然后,教师提出教育要求,家长只作为被动的配合者,这种“单向交流”不能充分调动家长教育的积极性,导致家园相互配合难有实效。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家长的参与性。提高家长的参与性,就是在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改变过去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即改变单纯强调让家长配合、帮助幼儿园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把有缺点、毛病多的孩子推给家长的做法。现在,我们把过去的单向交流改为了双向交流,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感。如针对孩子打架的问题,教师可在家长园地“大家谈”栏目中写一写有关“宝宝打人了,怎么办”的小文章,引起家长对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思考。此外,还可以请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做得较好的家长在家长会上谈体会,写自己培养孩子的态度和经验。这样,家长就成为了主动的教育者,且家长们自己的经验、方法也更容易在家长间沟通,他们心理上也更乐于接受。可见,家长的参与,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是促使家长自觉地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教师德育认识,正确引导学生

作为幼儿教师,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与幼儿园课题的教育不一致,没有形成一体化教育,那么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就不能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比家长更善于发现幼儿品德发展的优势,更善于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要在加强教师自身政治素质的同时,创设德育环境、德育氛围、形成一种大的社会舆论,促使教师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德育工作的紧迫感,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从而使幼儿的德育工作更有成效。

四、结语

总之,为了使幼儿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遵循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在坚持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道德行为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徐红梅.浅析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

[2]陈凤.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

篇11

二、在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

游戏是儿童喜欢的形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幼儿教育的最好方式。设计完整的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也对幼儿社会形为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使身心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1.游戏活动能够提高语言的交往能力。幼儿在游戏中不是简单的对话,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

2.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体育游戏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我们应根据一定的游戏规则,通过跑、跳、举、抓等体育动作来进行游戏活动,产生一定的游戏结果。例如贴人游戏、老鹰抓小鸡、捞鱼等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与小朋友团结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顽强拼搏以及不怕苦的奋斗精神。

3.德育在智力游戏中的作用。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有趣的智力游戏能激发幼儿的情绪,促使幼儿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诚实遵守游戏规则,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完成任务的持久性,有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形成。因此,幼儿需要游戏,同样也需要德育,在幼儿游戏的同时也要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这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三、做好家园共育,强化德育教育

教师应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如果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教师与家长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孩子培养好,因此,我们要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

1.教师要对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实践,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成为幼儿的表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和利用教师自身素质所具有的德育作用,尤其注重专业理念和师德。教师应努力做到用幼儿的思想、幼儿的语言、幼儿的行为、幼儿的情感来教导幼儿,及时与孩子的家长沟通孩子的近况,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反映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样能很好地促进孩子的德育教育。

篇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幼儿园是幼儿人生起航阶段,有效的德育将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能够确保幼儿掌握好人生的航向,也将为幼儿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之源,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时期接班人。

1营造德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实施德育

1.1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德育环境建设。首先,重视幼儿园硬件环境建设。幼儿园是幼儿园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将对幼儿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幼儿园能够重视育人环境建设,通过优化校园设施建设,使每一处雕塑、每一面墙壁、每一扇橱窗等能够发挥德育功效。其次,重视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班级环境建设不仅体现出这个班级的文化水平,也直接对幼儿的思想品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幼儿园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环境体现出浓厚的德育氛围,为幼儿德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1.2创设德育学习情境:幼儿园德育课程实施要重视创设生动的德育情境,提升德育的有效性,成为提升幼儿园德育的有效路径。一方面,善于利用课堂德育资源。幼儿园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德育资源,对幼儿实施德育,例如发挥幼儿榜样、教师德育资源优势,通过树立幼儿“德育标兵”,发挥幼儿的榜样作用;教师也要善于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德育榜样。此外,创设生活化德育情境。幼儿园德育课堂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德育课堂的有效性离不开生动的情境,这符合幼儿认知特点与需求。幼儿园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德育情境,调动幼儿生活积累,促使幼儿进行德育迁移,提升德育效率。

2借力家园互动,在家园合作中实施德育

幼儿园德育的实施仅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尤其要借力于家园互动,发挥家园互动的德育优势。2.1家园德育资源共享: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就需要借助家园互动,实现幼儿园与家庭德育资源共享。一方面,家庭要积极向幼儿园输出德育信息。家长要及时将幼儿在家表现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及时地掌握幼儿德育发展信息,以实施有效德育;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主动对家长实施家庭德育指导。家长受学历、学识影响,德育水平层次不齐,不少家长在实施德育时,方法简单粗暴,教师的介入将有助于提升家长家庭德育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与幼儿园德育形成合力。2.2家园德育实践互动:目前德育说教味道比较强,缺乏有效的德育实践。幼儿园要基于家园合作,推动家园德育实践互动。首先,积极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幼儿园在德育实践互动中要发挥主动性,积极推动家长进园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开展诸如“家园共话成长”实践互动,不同邀请家长走进德育课堂,参与幼儿德育学习互动,而且要邀请家长共话幼儿德育发展,推动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以及师幼之间广泛的德育交流与互动,家长可以畅所欲言交流家庭德育经验,倾听幼儿德育需求等,提升德育实践互动的有效性。其次,积极推动教师进家庭活动。教师进家庭是传统的德育路径,尽管微媒体为家园德育互动创造了便捷的路径,但是家访具有其他德育途径所不具备的“亲和力”优势,幼儿园要继续深化教师进家庭活动,建立长效、常态化家访机制,让教师带着目的进家庭,带着收获出家庭,使家庭德育与幼儿园德育形成有效合力。

3推动学科渗透,在课程整合中渗透德育

构建开放性德育课程体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幼儿园要积极推动学科渗透,将德育与其他幼儿园课程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在课程整合中渗透德育。3.1德育与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与幼儿园其他学科的渗透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机的渗透,不能简单地将德育与学科教学叠加起来。教师要基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加强学科与德育整合意识,寻找德育与其他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的整合点,将德育有机渗透在其他课程教学内容中,改变传统说教的形式,做到在无痕中渗透德育,提升德育的渗透力,从而提升幼儿园德育效率。3.2德育与学科实践渗透:实践是强化德育体验的重要手段,幼儿园除了要开展好常规德育实践活动外,还要基于德育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视角,将德育实践与学段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借助于其他学科德育实践机会与平台,拓展德育实践实施路径。例如将德育与幼儿园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德育实践与体育实践教学结合,在培养幼儿抗挫力、毅力等体育学习品质中,优化幼儿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通过实践体验使幼儿更好地实现德育知识内化。总之,幼儿园德育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要进一步提升德育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德育任务的紧迫性与幼儿园德育形势的严峻性,不断开拓德育路径,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重视环境建设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善于借家园互动之力,推动德育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开创幼儿园德育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