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档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2 09:33: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级档案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级档案管理

篇1

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迫使学校也在改变教学的理念。同时,学校设定评价标准的能力也在进步,档案管理的应用作用也就成了综合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中的图片、文字及丰富多彩的教学录像,是学校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但,目前一些学校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一定欠缺,管理理念和方法也较落后,需要进行有效改善,使之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学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中的信息技术不断迅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相较存在滞后现象,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领导除了关注教学,没有重视档案管理的问题,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欠缺。二是管理制度建立不完善,在传统档案的形式上也存在变化问题,管理工作出现前所未有的缺陷。三是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偏低,有些是兼职人员,根本不懂得如何管理档案,专业素质较低,整理、收集及保管方面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甚至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阻碍,导致无法推进先进档案信息管理技术。四是中学领导忽视了学校管理制度要求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没有添置信息化设备,造成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二、相关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为了让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在正常的条件下运行,要重视档案管理的制度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经过调查得知;为了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事前充分理解(档案法)的重要性及规定中的合理科学规章制度的原则。在管理档案中保证要遵从已制定规章制度的原则,一是收集档案信息、归档、整理、保存、筛选……按照制定的环节标准进行。二是管理档案时,通过有序化来进行有序移交档案、改编、接收等,并按照工作中的需要办理手续,做好入档记录。三是为了进行检索,需要对档案管理进行索引,在管理档案中做好过程汇总,且配合相关的检索进行管理档案工作,以提高查看档案的效率。

(二)提高管理人员技能素养。为了更好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重要条件,要求相关部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养。尤其是派遣管理档案的人员,并给予一些相关学习的资料,要求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管理档案的重要知识;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实践技能(计算机技术)、维护网络及管理数据,加强管理经验的提高,并让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管理档案方面的重要性;加强培养相关人员的管理及监督专业水平,减少难点,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收集管理中的相关信息,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当中。

(三)管理档案中的注意事项。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或保存档案时,对于从前的纸质化档案用日常的处理方式接手即可,因为在档案管理当中很少存在重纸质文件。但是属于特殊性的数字化文件,如果采取处理方法出现失误,会导致大量文件丢失,最后也很难以找回原处。所以,建议在保存及整理档案时,要认真核对是否属于数字化文件,再进行收集。为了方便使用计算机网络(Computer)来发送相关邮件及文件,相关单位该为中学校提供“网络”(Theinternet),通过先进网络技术来把文件安全发送给档案管理人员。此外,在收集档案资料时注意一些方面:进行检查资料的质量保证,避免出现破损或水渍的痕迹,对于不合格的资料一概拒绝接收。

(四)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信息资源的不断推进,档案资源利用率及开发较为广泛,将其在管理中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为,每年各个中学的竞争力不断加强,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目标,采取相应的手段对信息资源及企业信息进行程度上的竞争。然而科学技术利用高速发展的时代提高了生产力,所以,在社会管理及经济建设当中信息技术已成为了其中不可缺少的基本部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刺激与提高信息化,将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先进技术发展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传统的(方式方法、管理理念及管理机制)不再被广泛利用,对此方面需要加强提高。为了扩大信息沟通的渠道,在档案信息的开发上加强优化,并建立一种相应的开发机制,使信息管理技术及传统档案配合所谓方式进行改进。同时让丰富的形式满足现代信息的要求,加强重视收集档案方面工作的重要性,例如:正确保存档案(电子、纸质),也要把相关资料一同收集(文字、录像),并确保收集档案工作的质量。

三、总结

档案管理对于现代高中学校来说是在工作中非常重视的部分,用先进信息技术使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得到提高,起到促进的作用,同时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并给予一些支持。如果中学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篇2

一、招聘名额:

1、书记员9名,其中贵阳铁路运输法院2人;

2、档案管理员1名;

3、驾驶员5名;

4、洗车工1名。

二、招聘对象及条件:

1、书记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在26周岁以下,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中文录入、编辑等工作,中文录入速度要求每分钟60字、正确率95%以上。同等条件下法学(法律)专业优先录用。

2、档案管理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在26周岁以下,工作认真细致,熟悉档案工作者优先。

3、驾驶员:熟悉汽车驾驶,驾龄3年以上,身体健康,年龄在45周岁以下,A1驾照2名、A2或B1驾照3人。

4、洗车工:身体健康,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年龄在45周岁以下。

5、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户籍不限。

6、守国家法律法规,品行优良。

7、身体健康、品貌端正,无口吃、无色盲、色弱、无肢体残疾、无听觉障碍、身高要求男168厘米以上、女158厘米以上。

8、无违法犯罪记录。

三、报名方式:报名时间2018年2月26日上午9:00至3月9日下午4:00,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网上报名请登录贵阳人力资源网gyrc.cn,报名时须上传本人近期免冠证件照。

四、资格审核:凡在网上进行报名人员在3月12日上午9:00至下午4:00到贵阳市解放路117号(贵阳市考试指导中心2楼)贵州林城人才派遣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资格审核。报名人员须带本人学历证书(毕业生就业推荐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相关证件,报考驾驶员的考生还须带机动车驾驶证原件及复印件到现场进行资格审核。

考生应对提交的信息和材料负责,如个人填写错误或填报信息失真,不符合应聘条件和岗位要求的,或与其他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未经用人单位同意,隐瞒真实情况,擅自报考的,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

五、考试内容:

派遣制书记员职位考试包括中文录入测试、笔试和面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30%、30%、40%。

档案管理员职位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50%。

驾驶员职位考试包括驾驶技能考核和面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50%。

洗车工职位考试为面试。

中文录入测试、笔试、面试的标准和时间、地点及相关要求另行通知,详见贵阳人力资源网gyrc.cn。

六、准考证领取时间及考试时间、地点:

网上打印准考证及中文录入测试、笔试和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通知将在贵阳人力资源网gyrc.cn。

七、面试:书记员职位考生按照中文录入测试及笔试总成绩,档案管理员职位考生按照笔试成绩,按聘用人数由高分到低分1:3确定面试人员。驾驶员职位考生按照驾驶技能考核成绩,按聘用人数由高分到低分1:3确定面试人员。洗车工直接进入面试。

八、体检:参加招聘体检的考生按照拟聘用人数1∶1的比例,根据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标准参照《贵州省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参加体检的考生,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

九、考核:

体检合格人员,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按招聘职位人数1:1比例确定考核对象。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注重工作实绩,以现实表现和学籍档案为主要内容。考核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在考核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考生的聘用资格:

(一)被司法机关确定为犯罪嫌疑人的,存在违法犯罪前科的,因政治、经济问题被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具有该三种情形之一者;

(二)组织纪律涣散、严重违犯劳动纪律者;

(三)不符合报考岗位的资格条件;

(四)经招聘单位和用人单位研究确定不能聘用的其他情况。

体检、考核出现不合格情况是否递补,由招聘单位和用人单位研究决定。

十、聘用及待遇:

办理聘用手续:经中文录入测试、笔试、面试、体检、考核、政审合格的人员,确定为聘用人选。被聘用人员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书》,由派遣机构派遣至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

本次经招考聘用人员将按照《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二个月。试用期满,经考评合格后正式聘用,聘用单位为聘用人员缴纳有关社会保险并发放劳动报酬。书记员、档案管理员工资标准:基本工资(1650元)+绩效工资(0-1000元)+工龄工资+值班费(0-320元);驾驶员工资标准:基本工资(1530元)+绩效奖金(按公里数核算)+工龄工资+值班费;洗车工工资标准:基本工资(1300元)+绩效奖金(0-1000元)+工龄工资。试用期间,基本工资按80%发放。以上工资待遇均含社保及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篇3

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对在其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其他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保存各种信息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制品等各种载体的综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系统活动。而院级档案管理是一种事后行为,往往容易忽视,或是不够规范。学院作为高校的二级单位同样也承担着较大的档案管理工作,除了有校级文件的归档还有院级教学事业发展的档案管理。因此完善的高校院级档案管理有利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状态监控,有利于发展规划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科学化,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学工作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就现阶段我国高校院级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些对策与建议。

一、 高校院级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档案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意识淡薄。我国许多高校院级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档案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对档案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不重视日常材料的搜集和归档,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敷衍塞责,重程序,轻结果,常常产生“ 文牍主义”和“目标置换”。并没有形成较好的管理规范。

第二、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结构不合理。在高校里只有少数人员是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而在院级单位的工作人员多数都是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因此对于如何开展文件的归档和规范管理好院级的档案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档案人员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缺乏必要的素质和开发档案信息的能力。

第三、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由于院级办公室档案管理涉及到教学、科研、学生、对外联系等多种文献资料,是为了实现某项计划或一定目标而形成的文献,当某项计划或一定目标实现以后,由此而形成的文献资料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错过及时整理和归档的大好时机,造成文献资料的丢失。

二、完善我国高校院级档案管理的建议

第一、要提高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意识的正确认识。 高校院级档案的合理建立、有效管理、科学利用是高校院级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主要目标。 从高校发展的实践看,完善院级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科学管理、开展科学研究、展示学校综合实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院级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档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要依据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对院级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认识,充分发挥各种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使其为教学科研服务,为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服务。

第二、要提高院级办公室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院级兼职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多是“门外汉”,档案管理知识很粗浅,不能很好地胜任此项工作。 这就需要高校创造各种机会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可以采取送他们到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好的高校去学习,或请外校专家来作专题讲座。 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 同时要健全院级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第三、要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院级档案资料建设在创建传统纸质档案资料的同时,一定要优先发展电子档案资料,这将为院级档案资料建设和管理开辟广阔的前景。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的意义,在于通过网络可以联接分散于各处的信息资源,使所有档案管理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使得高校广大师生能够克服地域和时空的局限更好地协调了解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和各种要求,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为一线教学服务。

第四、要根据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建立院级办公室档案资料索引自动化,设置和强化网上查询功能。 众所周知,电子档案系统的建立,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广大师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阅览或下载本院系几年来的文件资料,如经典教案、讲义、电子课件等。 这些丰富快捷的电子档案资料对于提高新教师的备课质量,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提供便捷的服务。 但许多高校院级电子档案功能远未开发出来,这种状况一旦改变,就会极大地推动广大师生间的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第五、要重视和关心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院级档案管理水平。 院级领导应把档案管理规范化工作列入行政管理工作议事日程,院级班子成员中要有专人分管此项工作,平时要加强对档案管理规范化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安排管理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院级办公室管理人员担当此项工作。 要建立检查监督激励机制,把院级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出色的人员推荐到学院作经验交流。 并且,真正把院级办公室档案管理规范化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做到奖惩分明,使院级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高校院级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促进质量的提高。 因此,实现高校院级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的技能型、应用型、实操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加强和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因为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育人环境、保证办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 提高重视程度, 健全规章制度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个企业、各个部门的竞争, 更是各类专业人才之间的竞争, 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高职院校学籍档案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前途。高职院校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学生本人, 都应提高对学籍档案的重视和认识, 自觉收集、更新、完善学籍档案。高职院校构成比较复杂,学籍档案种类多、形式多样,涉及的系、部、实训中心特别多,学生成分复杂, 时间跨度大,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和管理利用等环节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校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学籍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的督导工作, 在人、财、物配备上给予支持, 挑选有责任心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担任学籍管理工作, 改善办公、管理环境, 加强关于学籍档案工作的宣传, 为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保证。科学化、正规化管理学籍档案的前提是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遵循各高职院校学籍档案形成的规律, 制定、完善学籍档案从产生、收集、保管、归档到查询、借阅、利用以及安全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规定专职和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如制定 “学籍管理规定”、“学籍收集整理制度”、 “学籍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 使学籍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照章办事。

2. 搞好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做好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籍档案管理也逐渐实现信息化。以往以保密和单纯保管为主的管理方式已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改革不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方法,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集排课、选课、学籍等教学管理工作于一体,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学籍管理平台,将新生录取名册、学生学籍、毕业生登记表、毕业证书编号等,由教务部门的总网站下辖各系的分网点,随时检索所需的学籍档案材料,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3.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学籍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重视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档案人员要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热爱档案事业,爱岗敬业,认真学习档案法律法规,维护学籍档案的真实面貌;其次,在业务方面,学籍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学籍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还要努力学习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与时俱进,优化知识结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成为学籍档案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另外,还要保持学籍档案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关心和激励学籍档案管理人员,使其安心本职工作,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总之,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学生个人、高校、社会机构等多方面利益的服务工作,学生就业、提干、晋级、考评、学历认证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只有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的管理技术、合理的管理手段,健全和完善学籍档案的管理,加强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使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适应学校教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玉萍.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7).

[2] 黄锦旺. 谈谈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z2).

篇5

为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以教育部第27号令的形式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是新时期新阶段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指导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献,对于加快推进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建设,深化高校档案工作管理内涵建设,提高档案服务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在实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办法》的精神和要求,2008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档案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意见》,目前全省高校中已掀起了一股贯彻实施《办法》的。虽然同为高等学校,但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方向、办学性质和学校规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贯彻实施《办法》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将《办法》的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初步感到高职院校在贯彻实施《办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档案机构的设置问题

关于高校档案机构的设置、性质及其职责,《办法》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对于档案机构的设置规定了两种形式,即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而且要求只要具备建校历史在50年以上、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或者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3万卷(长度300延长米)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项,就应当设立档案馆。未设立档案馆的高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都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理应按照《办法》的规定设立档案馆或综合档案馆。但一般高职院校都如同笔者所在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样,均是由中专学校升格成为高等学校的,所以在规格上比普通高校要略低一些,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教学机构、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上都与普通高校都有所差别。尤其在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上,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限制了档案工作人员工作创造性的发挥。档案工作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缘故,在短期内工作的好坏对学校大局影响不会很大,因此其重要性容易被忽视。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在贯彻落实《办法》中关于档案机构的设置问题上没能很好的得到解决。

(二)档案人员的配备问题

关于高校档案机构负责人的配备及应具备的条件、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编制及职数等,《办法》也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对档案机构负责人的条件也有具体要求,应当具备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年富力强,身体健康等条件。这为高等学校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非常有利于高等学校档案干部队伍的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档案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档案工作者中大多毕业于非档案专业,有些人根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档案的基本理论,也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只能起到简单的保管作用,不能真正做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对于普通高校来说,选拔任用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档案机构负责人,可以说丝毫不成问题。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教学、管理人员数量规模和结构层次都相对局限,具备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的人员本来就有限,所以要求档案机构负责人也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就显得比较苛刻,一般高职院校都难以企求。

(三)归档门类的确定问题

《办法》对高等学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包括党群类、行政类、学生类、教学类、科研类、基本建设类、仪器设备类、产品生产类、出版物类、外事类、财会类等若干门类,这是从全国高等学校的整体考虑而确定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遍的针对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广泛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主要从事高级技能教育,培养能独立处理工艺技术中的“疑难杂症”,能手脑并用有较高心智,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理论视野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技能教育,很少承担科研任务、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外事往来。但目前高职院校还未能从实际出发,更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归档门类。

同时《办法》还指出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归档相关文件材料时,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归档制度。档案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等工作还没有形成制度性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档案学术研究缺失问题

《办法》进一步加强了档案工作的学术性要求,指出要将“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列入了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同时指出“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从目前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学术研究来看,对档案工作深入研究的力度不够。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简单的把相关档案材料归档整理,没有很好的对档案资料和管理进行研究,没有进行相应的编研以及出版相应的档案史料。在没有系统的对档案工作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在《办法》中提及的开设有关的档案管理的选修课更是难以实施。

二、解决《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路径分析

(一)成立综合档案室来为学院保存和利用档案提供服务

高职院校档案机构作为学校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部分之一,理所当然在规格上也比一般的普通高校的档案机构要略微简约一些。有鉴于此,笔者所在的学院并没有设置档案馆,而是设置综合档案室,隶属于院长办公室领导。同时明确规定,综合档案室作为学院保存和提供利用档案的专门机构,全面履行《办法》规定的高校档案机构应履行的九个方面管理职责。从运行状况和实际效果来看,采用综合档案室这一机构形式,更加适用于高职院校,完全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情况设置相应的档案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高校中的作用。

(二)选配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增强档案开发技术力量

稳定专兼职档案人员、提高其整体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只有选配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增强档案开发的技术力量。

笔者所在学院现共有教学、管理人员56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的不足80人,仅占总数的1.4%,而且他们都在教学第一线。随着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他们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要从教学第一线抽调本来有限的高级人才到档案机构工作,显然有些不太现实。为此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从实际出发,选用一名具有馆员任职经历的同志担任综合档案室负责人,由于该同志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本院档案工作,具有较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完全适应工作需要,胜任综合档案室负责人这一职位。同时学院各系部均明确兼职档案员,负责做好各自所在系部文件材料的归档和移交。在选配兼职档案员时既考虑了人员素质,又考虑其业务水平。学院鼓励专兼职档案人员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参加业务培训。各种培训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加强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学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稳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三)准确进行归档分类,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由于高校各项活动的特殊性,其档案具有多样性、客观规律性、周期性等特点。因此应针对其各种特点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以及有效利用档案。

笔者所在学院在确定归档门类时,对《办法》规定的相关门类作了一些调整,省略了产品生产类,并将外事类归入行政类、科研类归入教学类。同时突出记录学院主要职能活动和历史面貌的党群类和行政类、涉及民生的人事类和学生类、体现学院学生培养水平的教学类,使得学院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科学合理,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

(四)加强档案工作学术研究,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蓬勃发展

档案管理的工作不仅在于各种文档的归档整理,还要求对档案工作进行一定量的学术研究。只有丰富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对档案科学有效的管理与利用。

笔者所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学院积极组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参加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其业务水平以及加深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学院出台各项政策鼓励档案工作人员申报研究课题,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水平和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研究平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的蓬勃发展。

三、小结

在贯彻实施《办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秉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档案工作在高校中的作用。由于实践比较有限,笔者将不断摸索,继续深化对贯彻实施《办法》的认识,逐步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规范的精神和要求与学院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学院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为创建全国示范高职院校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7号,2008年9月1日实行.

篇6

1. 提高重视程度, 健全规章制度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个企业、各个部门的竞争, 更是各类专业人才之间的竞争, 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高职院校学籍档案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前途。高职院校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学生本人, 都应提高对学籍档案的重视和认识, 自觉收集、更新、完善学籍档案。高职院校构成比较复杂,学籍档案种类多、形式多样,涉及的系、部、实训中心特别多,学生成分复杂, 时间跨度大,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和管理利用等环节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校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学籍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的督导工作, 在人、财、物配备上给予支持, 挑选有责任心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担任学籍管理工作, 改善办公、管理环境, 加强关于学籍档案工作的宣传, 为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保证。科学化、正规化管理学籍档案的前提是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遵循各高职院校学籍档案形成的规律, 制定、完善学籍档案从产生、收集、保管、归档到查询、借阅、利用以及安全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规定专职和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如制定 学籍管理规定、学籍收集整理制度、 学籍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 使学籍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照章办事。

2. 搞好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做好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籍档案管理也逐渐实现信息化。以往以保密和单纯保管为主的管理方式已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改革不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方法,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集排课、选课、学籍等教学管理工作于一体,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学籍管理平台,将新生录取名册、学生学籍、毕业生登记表、毕业证书编号等,由教务部门的总网站下辖各系的分网点,随时检索所需的学籍档案材料,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篇7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115-02

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以及各项管理工作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不仅是学校教学评估、教师职称晋升、学生报考第二学历及补办毕业证书等活动的直接信息资料来源,同时也是学校制定规划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对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分析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现状,提出了一些提升档案人员素质的对策,期望与同行一起商酌探讨。

1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现状

(1)部分档案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低,对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档案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认为经济收入、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与一些行业相差甚远,思想上出现了极大的反差,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动摇。对生活失去激情,对工作缺乏热情,更不会自觉参加科研、技改活动,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2)档案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业务素质不高。

近几年,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中具有专科或本科学历的人数在不断增多,但真正有档案专业学历的人微乎其微,大多数是“半路出家”,要通过自学和实践才对档案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有引进人才解决家属工作的政策,有的家属甚至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也被安排在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他们的业务素质高低可想而知。由于高校领导对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重视度不够,使得档案人员队伍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所占比例偏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新技术、新方法在档案管理中的使用和推广,严重影响着高校档案工作质量的提高,极大地妨碍了高校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更谈不上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及开发利用。

(3)档案人员流动频繁,队伍结构不稳定。

一是高校档案人员专业人才偏少,一部分人是兼职做档案管理工作,由于身兼多职,造成他们无暇也无心学习档案管理方法和档案专业知识,档案意识薄弱,加上所做的档案工作又没有任何待遇,使他们对档案工作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只要有机会就想把自己所兼的档案工作移交给别人,使得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分类不清晰,责任也难以明确。二是高校档案人员待遇普遍都偏低,没有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的待遇高,而且发展前途也没有这些部门大,使得部分档案人员难以忠于职守,有机会就会想调到别的部门,造成了人员流动频繁,新人不断,影响了档案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管理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由于档案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很少有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得档案管理方法无法更新,服务效率持续低下。档案管理人员普遍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检索、人工操作等原始的管理方式。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对工作产生了倦怠情绪,使得高校档案工作举步维艰。

2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对策

(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档案工作稳步发展的前提,也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或其他方式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引导他们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培养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在年终考核时,在档案人员中评出最佳服务奖,作为提拔晋升、发放奖金的依据,确保档案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2)建立培训机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学校领导要对档案管理人员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在经费上要保证档案人员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可以采取培训后考试的制度,考核成绩记入年终考评,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

(3)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稳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对教学人才的引进都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而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缺乏力度。首先,高校领导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要引进和培养一些信息技术人才、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才和研究型人才,提高档案人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改进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从而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保障档案人员的权益,适当提高档案人员的待遇,特别要对高层次专业人才予以重视,避免人才流失,坚持做好“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工作,确保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

(4)转变陈旧观念,培养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也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改变以往落后的工作方法,实现由封闭管理型向开放服务型转变,服务态度也应从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档案人员要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深入研究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档案人员要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大大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及利用水平,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篇8

        为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以教育部第27号令的形式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是新时期新阶段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指导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献,对于加快推进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建设,深化高校档案工作管理内涵建设,提高档案服务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在实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办法》的精神和要求,2008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档案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意见》,目前全省高校中已掀起了一股贯彻实施《办法》的。虽然同为高等学校,但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方向、办学性质和学校规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贯彻实施《办法》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将《办法》的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初步感到高职院校在贯彻实施《办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档案机构的设置问题

        关于高校档案机构的设置、性质及其职责,《办法》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对于档案机构的设置规定了两种形式,即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而且要求只要具备建校历史在50年以上、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或者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3万卷(长度300延长米)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项,就应当设立档案馆。未设立档案馆的高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都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理应按照《办法》的规定设立档案馆或综合档案馆。但一般高职院校都如同笔者所在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样,均是由中专学校升格成为高等学校的,所以在规格上比普通高校要略低一些,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教学机构、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上都与普通高校都有所差别。尤其在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上,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限制了档案工作人员工作创造性的发挥。档案工作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缘故,在短期内工作的好坏对学校大局影响不会很大,因此其重要性容易被忽视。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在贯彻落实《办法》中关于档案机构的设置问题上没能很好的得到解决。

        (二)档案人员的配备问题

        关于高校档案机构负责人的配备及应具备的条件、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编制及职数等,《办法》也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对档案机构负责人的条件也有具体要求,应当具备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年富力强,身体健康等条件。这为高等学校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非常有利于高等学校档案干部队伍的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档案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档案工作者中大多毕业于非档案专业,有些人根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档案的基本理论,也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只能起到简单的保管作用,不能真正做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对于普通高校来说,选拔任用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档案机构负责人,可以说丝毫不成问题。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教学、管理人员数量规模和结构层次都相对局限,具备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的人员本来就有限,所以要求档案机构负责人也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就显得比较苛刻,一般高职院校都难以企求。

        (三)归档门类的确定问题

        《办法》对高等学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包括党群类、行政类、学生类、教学类、科研类、基本建设类、仪器设备类、产品生产类、出版物类、外事类、财会类等若干门类,这是从全国高等学校的整体考虑而确定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遍的针对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广泛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主要从事高级技能教育,培养能独立处理工艺技术中的“疑难杂症”,能手脑并用有较高心智,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理论视野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技能教育,很少承担科研任务、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外事往来。但目前高职院校还未能从实际出发,更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归档门类。

        同时《办法》还指出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归档相关文件材料时,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归档制度。档案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等工作还没有形成制度性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档案学术研究缺失问题

        《办法》进一步加强了档案工作的学术性要求,指出要将“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列入了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同时指出“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从目前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学术研究来看,对档案工作深入研究的力度不够。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简单的把相关档案材料归档整理,没有很好的对档案资料和管理进行研究,没有进行相应的编研以及出版相应的档案史料。在没有系统的对档案工作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在《办法》中提及的开设有关的档案管理的选修课更是难以实施。

        二、解决《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路径分析

        (一)成立综合档案室来为学院保存和利用档案提供服务

        高职院校档案机构作为学校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部分之一,理所当然在规格上也比一般的普通高校的档案机构要略微简约一些。有鉴于此,笔者所在的学院并没有设置档案馆,而是设置综合档案室,隶属于院长办公室领导。同时明确规定,综合档案室作为学院保存和提供利用档案的专门机构,全面履行《办法》规定的高校档案机构应履行的九个方面管理职责。从运行状况和实际效果来看,采用综合档案室这一机构形式,更加适用于高职院校,完全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情况设置相应的档案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高校中的作用。

        (二)选配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增强档案开发技术力量

        稳定专兼职档案人员、提高其整体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只有选配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增强档案开发的技术力量。

        笔者所在学院现共有教学、管理人员56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的不足80人,仅占总数的1.4%,而且他们都在教学第一线。随着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他们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要从教学第一线抽调本来有限的高级人才到档案机构工作,显然有些不太现实。为此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从实际出发,选用一名具有馆员任职经历的同志担任综合档案室负责人,由于该同志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本院档案工作,具有较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完全适应工作需要,胜任综合档案室负责人这一职位。同时学院各系部均明确兼职档案员,负责做好各自所在系部文件材料的归档和移交。在选配兼职档案员时既考虑了人员素质,又考虑其业务水平。学院鼓励专兼职档案人员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参加业务培训。各种培训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加强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学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稳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三)准确进行归档分类,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由于高校各项活动的特殊性,其档案具有多样性、客观规律性、周期性等特点。因此应针对其各种特点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以及有效利用档案。

        笔者所在学院在确定归档门类时,对《办法》规定的相关门类作了一些调整,省略了产品生产类,并将外事类归入行政类、科研类归入教学类。同时突出记录学院主要职能活动和历史面貌的党群类和行政类、涉及民生的人事类和学生类、体现学院学生培养水平的教学类,使得学院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科学合理,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

        (四)加强档案工作学术研究,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蓬勃发展

        档案管理的工作不仅在于各种文档的归档整理,还要求对档案工作进行一定量的学术研究。只有丰富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对档案科学有效的管理与利用。

        笔者所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学院积极组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参加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其业务水平以及加深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学院出台各项政策鼓励档案工作人员申报研究课题,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水平和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研究平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的蓬勃发展。

        三、小结

        在贯彻实施《办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秉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档案工作在高校中的作用。由于实践比较有限,笔者将不断摸索,继续深化对贯彻实施《办法》的认识,逐步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规范的精神和要求与学院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学院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为创建全国示范高职院校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7号,2008年9月1日实行.

篇9

中图分类号:G279.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204-0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校办企业也伴随着社会的需要与发展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高校校办企业不同于社会的一般企业,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专业实习的重要基地,是高校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对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校办企业的飞速发展,作为记录和承载校办企业历史沿革的档案,在校办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校办企业档案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一、高校校办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校办企业档案工作的基础依然薄弱,整体水平发展还很不平衡,影响和制约校办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企业档案工作倍受冷落,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难以为继。主要表现如下。

(一)认识淡薄,领导不够重视

相对于社会企业,校办企业的档案工作受法律约束和行政监督较少。学校一级设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而校办企业档案则处于附属地位,不受重视。许多高校校办企业领导对档案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档案工作只是一种资料整理工作,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纯粹是只投入不产出的赔本买卖,看做可有可无,因此,本能地排斥档案工作,没有建档的自觉性和动力。许多校办企业档案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几乎不设档案管理岗位,没有档案库房,档案无人管理,更未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即使有人兼管,也只是形式上而已。

(二)档案信息化滞后,档案利用率低

校办企业中小企业较多,有些企业在新形势下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和足够的认识,对档案自动化、网络化的必要性、紧迫性感受不深、热情不高,有关领导没有把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工作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在开发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上的深度不够、力度不大、速度不快,致使许多有实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被埋藏起来,利用率不高,成为无人问津的“静物”,造成档案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部分企业档案部门虽然建立了局域网,但大多处于单机归档阶段,联网归档检索不成熟;数据库类型单一、规模小、功能少、标准化程度低、数据不完整,离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和远程联网查询、利用相差甚远。这种状况影响了档案的有效开发利用,不利于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三)校办企业改制给档案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在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为保证高校校办企业能够对市场竞争尽快适应,校办企业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管理体制的变化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1.档案管理机构极不稳定,职能弱化成摆设

一些校办企业在改革和重组过程中,一些旧的机构在合并、裁撤后消失,与此同时,许多新的机构在市场的要求下建立产生。在原有管理机构被裁撤的影响下,造成了档案归口工作的困难。也就是说,一些档案不能及时被其应该所属的管理部门所接纳,而一些新成立的部门却找不到应该归属于自己管理的档案。另外,档案管理职能被弱化,个别企业的档案工作机构被设置到三四级机构中,对企业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统筹运用的能力以及对所属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力度都明显减弱;有的企业虽然意识到企业档案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照猫画虎地建立了档案机构,充实了专职人员,结果却往往走形变样,档案工作并没有制度化,仅仅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道具和装饰。

2.人员的频繁流动给档案管理带来困难

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校办企业,机构臃肿、人员闲置等问题广泛地存在。在改革的过程中,闲置人员被大量裁减掉,专业技术人才被引入进来。但是,在市场经济下,人员的自由流动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与人员流动的速度相比,培训的频率还很慢,从而使档案培训工作的压力不断被加大;二是数个岗位压负在一个档案人员的肩上,分散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精力,从而导致归档的及时性下降,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影响;三是企业兼并重组改制活动较多,档案人员更换频繁,企业内部档案管理混乱,企业档案容易散失或形成监管真空。

3.人才流失严重

相对校办企业其他部门来说,档案工作人员薪酬较低,且流动频繁,在企业的地位较低。每当企业进行体制改革时,档案机构与人员往往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不是被裁撤就是被合并到其他部门,档案工作者往往感到人微言轻、回天乏力, 时常处于濒临下岗的焦虑之中。一些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档案人员也不能享受相应职称待遇,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积极性,致使他们被迫跳槽或另觅高枝,导致企业档案管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化,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迅速下降。另外,有的企业虽然配备了档案人员,却是属于兼职性质,且大多不具备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支配权和资源,无稳定性可言。

二、高校校办企业档案管理对策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弥补漏洞,完善管理制度。

(一)加强领导认知,提高企业档案工作地位

要搞好档案工作,领导的重视程度起主要作用。一个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领导的重视,才能顺利开展。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企业领导的档案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舆论及培训形式,加大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让企业领导了解和认识档案工作,转变企业领导不重视档案的现状,使其把档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使档案工作与企业的管理、生存、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企业发展规划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二是要努力做好服务,及时为领导提供信息,使档案工作在领导决策中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单位的发展服务。

(二)创新理念,提高档案的经济价值

在档案利用上树立“服务创造价值”的观念。要用各种方法,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千方百计、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将档案资源转变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和现实财富。在新形势下,企业档案产生的范围和类型越来越广,商务合同、基建图纸、法律凭证、信用档案、会计档案等大量积累归档,档案部门要善于运用这些档案的凭证作用,为企业争取合法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充分挖掘企业档案的参考研究价值。企业档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校办企业要充分利用其历史凭证作用和参考研究作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效益的显现给企业档案提供了生存空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档案如果常年沉睡在库,就会成为企业的负担和包袱。

(三)加强校办企业档案队伍建设

档案工作连续性强,需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因此,必须保持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要注意引进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档案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考核。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适当给予奖励,力争留住人才,让其更能全面履行其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强,不能作为其他工作的兼职来完成,应设专业岗位对档案进行管理。

(四)加强制度建设,防止档案遗失

要建立健全与校办企业体制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系,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并将档案工作纳入校办企业的经营机制,将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纳入厂规厂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介入企业的档案交接工作中,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使企业领导能够认识到档案工作违法行为的严重性,促使企业完善档案交接制度,严格交接手续。对因交接不力,造成档案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作为国家文献信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事业的信息化也在不断发展,正由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转变为以全方位的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开发和档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新体制转变。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企业的基础性信息资源。随着计算机被广泛运用,电子文件普及,企业对档案信息使用量越来越大,对获取信息便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而校办企业不同于社会一般企业,它紧密依托学校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坚持产学研结合、坚持技术创新,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支撑点兴办高新技术企业,有便于信息化的优势。只有做好档案信息化问题,才能在校办企业内部乃至整个学校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为校办企业生产及学校发展提供更加快速、高效、便捷的服务,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实力和竞争力。

总之,校办企业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表现形式,也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金桥,特别是在校办企业改制、发展的今天,不断探索校办企业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注重服务,才能发挥企业档案的实际效能,为企业领导提供准确信息和决策依据,为校办企业的腾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10

收稿日期:2007―10―05

作者简介:陈娟(1966―),女,汉族,江苏省淮安市人,大学本科,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科科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档案是成人高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反映各项教育管理实绩的真实而又原始的记录,也是衡量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还是高等学校发展成人教育和开展成人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信息来源与决策的依据。因此,科学管理成教档案,既是成人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与学生管理水平的需要。作为专职成教管理工作者,科学、规范、严谨、及时地搜集和归纳各种成教档案,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国成教规模迅速扩大形势下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一、尽早从传统的纯手工操作状态中解脱出来,实现成人教育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近年来,虽然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但在成教档案管理领域,有些学校还未能摆脱或完全摆脱手工操作的状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迈进,很多成人高校已充分意识到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手段可以更准确、更系统、更及时、更省时地管理档案,于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已逐步建立,成教档案管理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许多以前不可能或者难以办到的事情,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档案管理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管理者及工作人员每天都在运用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储存信息。所以,成教档案管理工作要上新台阶,就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来管理。

具体地说,运用计算机进行包括学籍在内的档案管理,可以弥补纯手工操作的书面材料易错、易损、费时、费力等缺陷。比如说学籍档案管理,必须以完整的原始信息、原始数据为依据,而原始材料的管理在学籍管理中一直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工作,既要防止出现手工的添加错漏和人为的损毁,又要避免自然的损毁,如虫蛀、霉烂、缺页等,使用计算机管理以后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同时,为了防止原始材料的遗失,一般总要多备几份以防不测,或者只需摘录其中的部分信息以供不同人的需要,而完全靠工作人员手工抄写。但使用计算机处理就不同了,它可以保证你随时备份而前后材料完全统一,它也可以保证你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而不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查询、去核对。再如,成教生由于其特殊的工学性质常常需要变更学习材料,如转学、转专业、免修免考、休学退学等等,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停地改动学籍材料,书面上的修改固然必要,但它却无法承受反复修改而造成的书面的涂改,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排列组合。使用计算机就简单多了,你只需轻点鼠标,或插入或删除或拖拽或计算,一切在瞬间就实现了新的排列组合,清清爽爽,井然有序。又如年年要组织的英语计算机省级统考,本是一件相当繁杂的工作,从学员报名、考场安排、准考证制作到考试结果的查询登记公布,单凭手工操作是又费时又费力,且极容易张冠李戴,但运用了一套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系统则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二、尽快适应计算机操作的熟练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提高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尽管我们已充分意识到成教档案工作要上新台阶必须利用计算机来管理 ,但也必须认识到,计算机毕竟是一个工具,它最终要由人来操作,它不可能代替人。具体地说,进入计算机的所有原始数据必须由人来提供和输入,如果管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不熟练或不专业的问题,导致在输入或倒入过程中出现数据错误或数据丢失等问题,则会造成原始数据库不真实、不准确,从而发生错误的连锁反应,使现代化的手段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另外,如果管理人员不懂计算机的操作知识,面对计算机手足无措、手忙脚乱,那再先进的科技手段到这里也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延误“战机”不说,还劳民伤财。所有这一切,都会造成不能有效地发挥计算机效应反而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的严重后果。所以,作为成教管理人员,必须尽快学会一整套计算机操作和管理的知识,并以科学、规范的态度对待计算机管理,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定期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参加系统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辅导和培训,特别是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等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以及电子档案的接收、保管等方法和技术的学习,并明确提出要求,所有管理者必须通过相应的考核,取得相应的专业证书,持证上岗。

2.办公室需配齐配足必要的计算机办公系统,特别是一些新软件的引进和开发要舍得投资,并要保证及时到位。

3.工作人员的科学意识要到位,不能过度依赖计算机。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计算机操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要反复核对每个信息项,保证做到准确无误。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等院校中的成人高等教育只是普通高校的附属品,尽管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量成人再学习、再提高的需求,但与普通高校相比,它在师资条件、环境设备、经费投入上相差甚远。也正因如此,一方面,成人教育成了普通高校创收的手段;另一方面,成人教育的档案管理队伍也良莠不齐。人们普遍认为,成教档案管理工作者不需要太高的文凭和学识,这种观念导致了一批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涌进了成教队伍,造成成教管理队伍素质滑坡、知识水平落后、管理意识不强。而成教档案管理毕竟是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没有一支过得硬、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成教档案就是学籍档案,比较单一,其实成教档案的内容非常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些都需要系统地搜集和整理,而且平时就要做好归类立卷工作。其中有一部分材料是要交给学校综合档案室集中保管的,像学生的学籍卡、录取名册、验印名册、学位审批表、转学转专业材料,其他材料则需要由成教主管部门或系部自己保管。一些管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管理方法欠缺,不失时机地收集整理档案的意识淡薄,不懂得合理安排好填写、搜集、归类、立卷、造册登记的流程,不懂得哪些材料应该归档、何时归档、归在何处、归档期限,现有的材料不懂得及时归类存放,甚至漫不经心地丢失材料,到了归档时才发现好多材料不完整,该收集的没收上来,不该收的倒收上来了,结果是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那么档案的错漏缺损、乱七八糟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特别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时代,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了,能否熟练操作教务管理的软件,及时接收、保管电子档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考验。

综上所述,成教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大量引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才,对现有的参差不齐的人员要加强教育和培训,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要引进激励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要多鼓励那些既热心成教档案事业又甘于寂寞、不计得失、不辞辛苦,既懂得档案业务知识又熟悉信息处理技术的优秀档案管理工作者。

四、加强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改善配套设施,努力改善成人教育档案存放的条件

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手段是今后成教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但同时有些档案材料必须以纸质形式出现,比如加盖印章的重要通知或文件、原始的查课记录、学员的入学及毕业登记表、学位申报表、发给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书、教学进度表、班主任日志、原始的考勤表等等,都必须形成纸质档案;有些材料是既需要归电子档案,也需要保存纸质档案。所以,纸质档案的分类立卷、装盒入柜存放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计算机硬件设备也更需优化。

篇11

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和招生规模同本科院校平分天下,培养了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常态下高职院校的作用和责任更加凸显,作为记录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校园建设与发展等所发生的经济往来账目的财务档案,对于分析资金投入产出效益、预测今后建设和改革方向提供了基础性资料,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分析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和建设情况提供准确的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财务活动电算化,为财务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职高专院校财务档案应真实、准确、完整,方便查阅与分析,才能充分发挥其资料价值。但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字化会计档案的建设、管理和使用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高职高专院校财务分析效能,影响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不利于高职高专院校的长远发展。

一、数字化会计档案的重要意义

(一)方便查询和分析

数字化会计档案采用计算机软件管理档案资料,建立了电子目录以后,使用一网的电脑或其他终端设备,取得授权许可,即可几分钟内在任何地点查到所需要的资料,方便快捷。而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资料的查询,需要赶到档案存放地点,征得档案管理员的同意,手工查询目录资料,根据目录检索再到档案库房翻阅相应资料,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并且容易污损纸质档案。

根据财务数据综合分析和比较资金使用效果,数字化会计档案通过调取原始资料,采用相应软件,数分钟内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报表。而根据纸质会计档案资料,需要根据财务数据资料,人工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不能及时得到分析结果。

对于档案资料,能够及时查询和分析,才是其存在价值的真正所在。

(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

采用数字化会计档案,财务管理面临大量的数字资料,需要建设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包括计算机、网络资源、会计专业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均有所掌握的专门人才。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科学管理,同时还需要及时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管理者能够更加及时的掌握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预测财务运行风险,提高管理效率。

(三)节约资源

会计档案数字化,采用磁盘、光盘、服务器等方式存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和报表等不再使用纸张书写或打印,降低打印机、复印机等的使用率,降低了纸张使用,实现低碳环保工作模式。同时,会计档案数字化以后,提高了大量数据录入和处理的效率,报表分析可以自动生成,降低人力资源的占用,解放出来的人力资源可以投入到财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等智慧型的工作中去,提高人力资源的劳动质量和效率。再者,采用数字化会计档案,不需要很大的房间就可以把一个单位的所有会计资料保存起来,节约空间和场地资源。

二、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会计档案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己任,而我国传统观念认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走向管理岗位,所谓学而优则仕。所以,高职高专院校一直没有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没有受到本科院校特别是研究型本科院校同样的重视,导致其占有的软硬件资源较少,会计部门也不例外。高职高专院校会计部门开展数字化建设,会计档案电子化,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

(一)重视不足,资金和人才投入均较少

会计档案是财务工作的附属工作,往往没有受到单位领导的足够重视,相应科室在学校的管理结构层次中,还算不上三级科室,其工作属于学校工作层级中的最底层。会计档案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现代化建设更无从谈起。校领导大多不清楚会计档案室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等基本知识,对于会计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建设没有工作计划。如此,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难以取得资金投入,难以有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都掌握的专业人才来负责会计档案工作,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难以取得进展。

(二)会计档案数字化建设规划的前瞻性不强

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会计档案数字化建设,没有根据数字化发展预测今后二十年的发展趋势,网络硬件和软件建成后五年左右就过时了,存放这些硬件设施的房间防水、防火等的安全等级较低,可扩展的空间有限,没有预留网络接口,硬件升级困难,导致后期发展难以适应会计档案的要求。由此带来了资源使用年限的降低,造成了浪费。

(三)管理制度缺失,档案资料不完整

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机构高效运行的保障,数字化会计档案建设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为之提供运行和维护的制度保障。但是,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建立的信息化会计档案,由于没有配套的管理制度,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不及时,没有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使用和维护不能保证会计档案的完整,导致会计档案容易出现缺失和不完整,甚至损毁,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四)信息化会计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完整

信息化会计档案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会计电算化以及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但是,受到经费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大多由新进人员或者将要退休人员管理,这些人员的最新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有限,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不强,制约着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

三、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会计档案建设意见

(一)提高会计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领导特别是分管财务的领导,应自觉学习和更新会计知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正确完整的认识会计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提高对会计档案重要性的认识,重视会计档案工作,推进会计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观念改变和提升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二)重视会计档案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会计档案信息化、电子化建设,需要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以及存放这些设备的房间,建设这些设备和设施需要结合本单位的现状以及未来至少二十年的发展趋势,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避免频繁大修、更换设备甚至搬迁,节约资源和资金,同时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购置的存储会计档案的软件,要满足兼容性、可升级、安全性、分级提供服务、自处理等功能和要求,签订安全和保密协议,明确权责。

(三)建立可操作的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考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详细管理制度,是信息化会计档案有效管理的制度保障。为此,可以从会计资料收集、整理、装订、归档、保管、鉴定销毁以及查阅、维护、安全措施等环节制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属于归档范围的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其他辅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会计资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等。

(四)培养或引进专业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提升知识水平

会计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是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单位的人员情况,把那些责任心强、专业能力好、愿意为会计档案事业尽力尽责的人员派出去培训,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或者引进那些懂得计算机、信息管理、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专业知识的专业性技术人才,确保会计档案工作优质高效开展。

(五)提高数字化会计档案的共享能力

会计档案保管与维护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上,包括本单位用户的使用以及相关单位用户的使用。为此,需要实现会计档案电子化信息的资源共享。目前,互联网高度发达,为会计档案共享创造了客观条件。当然,资源共享需要遵循相应的会计档案资源利用的规定,符合法律规定。可以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会计档案数字化资源分级、分层次地共享,加入校园网系统,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把享受共享资源的用户划分为会计人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上级管理人员、财务部门主管、校领导以及省市主管部门等不同的用户,根据各自所拥有的访问权限,访问和使用相应的会计档案电子化资源。

(六)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安全性

21世纪的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时代,数据的录入、传输、复制变得异常简单,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会计档案数字化资源的获取、存储、传递和使用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开放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上的数据被修改、删除和再编辑同样变得容易起来,导致会计档案数据有可能被恶意删除或篡改,给会计档案带来安全隐患,危害到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且,这种事故常常难以修复。为此,必须对数字化的会计档案采取安全措施,例如双备份或者多备份,设置网络安全密码等。当然,会计档案的安全措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性越高,所需要的投入也越大。可以采用多重安全措施,将会计档案的安全性提高到该信息资料所需要的水平。

四、结束语

会计档案信息化,可以提升档案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会计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要求高,结合自身办学经费有限、人力资源不足等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并考虑空间和硬件的可扩展性、兼容性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建设高质量的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提供基础性资料,分析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率,为学校以及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郑涛,昌晶.数字化校园背景下高校会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分析[N].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

[2]陈恒凯,张耀嗣.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J]. 兰台世界. 2015,(11)

[3]李颖.ERP 环境下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探析[J]. 山西档案. 2014,(6)

篇12

档案是一个学校成立以来的见证,是高校发展史中的最原始信息。档案收集工作作为高校的一种基础性信息资源,收集的档案是否齐全、完整关系到档案往后的借鉴及利用价值[1]。学校档案机构应当将那些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收集、整理起来,并且结合时展的要求对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高校档案的收集

高校档案的收集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果问题是锁,方法就好比是钥匙。拥有一个好的工作方法,往往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功效。对于档案收集,各高校都有与自己相关的收集原则、制度及相关规范等。同时,这些原则不能与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相冲突。[2]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学校的办学体制正在不断蜕变,由于高校档案的复杂性,采用多种手段的综合方法才能最佳收集效果。近年来,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常用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常规收集法。这是档案收集的主渠道,具体来说,就是各管理部门和业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将单位(个人)在工作活动中产生、处理完毕的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立卷操作,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向档案馆转移。这种方法需配套完整的实施办法,具体操作包括:制定归档范围和归档细目;明确档案馆(室)归档的部门(单位)责任人,做到各司其职;规定归档的工作程序以及手续;规定案卷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规定归档的时间。

第二,零星临时收集法。属于需要归档范围的档案材料,但是在现有规定的部门(单位)不能完成或遗漏的档案材料,进行的一种随机性收集。这种收集一般实施于下列情况:(1)专门设立临时机构,其中大型的、重要的工作活动,如校庆、整党建党、人大选举等,将产生的档案材料进行收集;(2)撤消的机构,职能未得到及时替换,在其工作范围内产生的档案材料;(3)由于学校某些工作不能规范造成的影响,如重要的会议不设专人记录,重要的活动无专人管理材料等。会议结束或活动结束后,需要及时追踪、收集、整理、归档。

第三,超前导入法。即在某些档案材料在归档前,将会发生归档责任者变更时,这时,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提前找到接替者,将档案资料交由接替方进行管理,并按规定时间归档。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某机构被撤销后,原职能隶属或分解,纳入其它机构中;(2)机构职能调整;(3)主管专项活动的临时机构撤消后其业务转到挂靠部门(单位);(4)管理档案材料的人员发生变化。

第四,过程控制法。过程控制就是在档案材料产生过程中,为保证材料的全面、完整、真实,对档案材料的质量、数量进行控制,以满足要求。在科技文件方面,严格按照规范,对将要归档的文件、材料的用纸、书写等提出严格的要求,并实行预立卷制度。在组织领导上,按《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将“四同步”方法加以具体化,将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负责人的职责范围明确化。年终业绩考核时,档案机构对各部门(单位)工作完成情况作一次全面通报。

2 高校档案收集与管理优化建议

档案资料是当今社会交流的重要渠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也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得益于重视档案资料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应用科学的理论,提出正确的观点,开拓新的领域。同时,逐步剔除那些与时展不相m宜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努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以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3]。

(一)提高认识,强化对档案工作的行政管理

档案工作是高校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因而直接的经济效益很难得到明显体现,所以导致部分学校不够重视。这样就会使档案工作在学校的地位不够高,再加上一些领导只注意到其服务功能,但其行政协调、监督指导的职能却被忽视,使得档案工作的地位更岌岌可危。因此,要想把档案工作做好,高校的领导一定不能以固化的老观念看问题,应与时俱进,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

(二)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对高校档案室现有的工作人员,应督促其定期培训,不断学习。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忽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对以后新进来的人员,必须严格把关,坚决不予录用非专业人士。同时定期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者,下岗或等岗,消除其懈怠心理。同时,对于优秀的、努力的员工,应大力表彰,并及时给予精神奖励以及物质奖励,做到赏罚分明。

(三)提高收集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时代,将档案资源,档案的各项管理过程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输,从而实现档案资源高效率的开发利用。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档案由实体化到电子化的过渡,加强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略。应用现代化网络办公设备,使我们在接受信息的领域产生了重大变革,联网使文档数字化,为文档的利用渠道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3 结论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相应也有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对工作人员而言,这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要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档案管理水平[4]。这样,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也将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陈华.社会化改革下的高校后勤档案管理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3:07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