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09:33: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籍档案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中学学籍档案主要包括:学生登记表(包括个人简历、家庭情况、学校班级鉴定);学生体育成绩;学生体检情况表;学生汇考成绩表;社会实践表。
学籍档案从发生、发展、形成到保管利用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及保管利用等几个阶段。但由于学籍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中学学籍档案质量,切实抓好和不断提高中学学籍档案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1.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收集整理是建立档案起始,真实性是这一阶段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如,姓名使用同音字代替,出生日期农历、公历混淆,与户口产生冲突等。
首先应做到内容详实可信,不能夸大;其次应保证字体工整、清晰,便于永久保存。
立卷归档是将上一步骤收集整理的档案材料分类汇总,工作重点是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未按要求及时归档,或者材料未及时补充完善,甚至归错档;此外,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设备和设施老化也是造成立卷归档完整性差的客观因素之一。
档案转递的特点环节多、人员杂,容易丢失造成错投、误投及“死档”等情况。学籍档案在转递的过程中,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无论中间某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学籍档案的顺利转递,从而影响毕业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档案的保管利用。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保管利用,因此,档案的日常维护尤为重要,而该环节常常与档案的利用结合在一起。完整的学籍档案不能散存于个人手中,应由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来保管,并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要有一套完整的保管利用借阅制度。常常出现有借无还、涂抹、篡改等现象,造成档案材料遗失或者信息二次失真,内容失实等。
2.完善学籍档案工作的管理建议
增强档案意识。加强《档案法》宣传,增强各职能部门及学生本人对学籍档案工作的档案意识,克服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偏见和错误的认识,激发人们自觉收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档案,真正使大家认识到档案工作是普通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应重视档案管理,把档案建设纳入教学计划,纳入管理制度,要给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机会,并在经费、设备、库房等方面给予支持,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健全收集与补充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范围,岗位职责要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每项任务的工作程序,必要时做出工作流程图,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材料归案率、准确率符合标准,档案按存放分类清晰,案卷摆放系统有序。学籍管理制度统一标准,克服各行其是的局面。要建立健全收集整理、检查核对、保管保密、转交与管理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用制度去规范管理工作,使学籍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兼职档案员的素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管理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大加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这就要求专职档案员不仅要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学习档案法规标准,还要懂得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技术和外语知识。档案工作的职业决定了档案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还要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否则,会给学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要不断强化高校专职档案员的职业道德。
大力开发利用学籍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提供服务。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籍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有条件的中学校可建立学籍档案数据库,如新生录取登记卡、学生注册表、学生成绩、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及档案转递情况等,以方便师生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获得自己需要的学籍档案材料。如学历、学位认证、出国留学等提供有效信息。
逐步完善学籍管理机制。为了使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每学年教育局与档案局应协同组织人员检查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学籍管理机制。
3.学籍档案的利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采用现代化检索手段。学生学籍档案内容繁多,要能提供准确的服务,仅凭个人的记忆查找检索会很困难且效率低下。因此,学籍档案要采用计算机管理,根据学籍档案的要求,应录入姓名、班号、证书号码等检索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严格利用审查。学籍档案具有私密性,在提供利用时一定要注意相关的法律问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利用者履行相关的手续,不徇私情,坚持规章制度办事。
二、职业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责任、规范档案管理
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学籍管理。学籍档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且在新形势下,对知识的尊重,看重文凭,学籍档案的查阅已经成为用人必须的手段。因此,要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一是要提高学籍档案的重要性的认识,只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档案意识,才可能对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具体管理工作,做出相应的判断,并及时收集,整理,存储。二是领导重视是学籍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为理顺学籍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明确招生,教务,学校工作人员是学籍档案形式的部门,并制定完整的学籍档案形成和移交的工作职责。三是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要采取多种形式,新生的表格、卡等一系列的招生材料,定期组织兼职整理档案,编目,移交档案部门和办理过户手续。
(二)建立学籍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制度
由于学籍档案具有周期长、数量多的特点,纸质文件势必占据很大的空间,给保管和使用都带来了不便;而收集的电子文件,可以有大量的信息和占空间小的优势,可以方便地查询使用。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学籍并存的纸质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充分保证学籍档案全面的记录管理和最大化的信息利用。学籍档案是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整体表现的真实记录,其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辐射到个人、学校,还可以向社会辐射。因此,职业学校学籍档案的管理,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学籍档案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籍档案管理的质量
只有不断提高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学籍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才能实现。职业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重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和专业培训,以使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以及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学籍档案管理的需求。在政治方面,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在业务方面,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档案管理的政策和法规,要努力学习,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做到精业从事学籍档案管理工作。
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
学籍档案从发生、发展、形成到保管利用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及保管利用等几个阶段。但由于学籍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高校学籍档案质量,切实抓好和不断提高高校学籍档案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一、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收集整理是建立档案起始,真实性是这一阶段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应做到内容详实可信,不能夸大;其次应保证字体工整、清晰,便于永久保存;最后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姓名使用同音字代替,出生日期农历、公历混淆等。
2.立卷归档是将上一步骤收集整理的档案材料分类汇总,工作重点是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未按要求及时归档,或者材料未及时补充完善,甚至归错档;此外,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设备和设施老化也是造成立卷归档完整性差的客观因素之一。
3.档案转递的特点环节多、人员杂,容易丢失造成错投、误投及“死档”等情况。学籍档案在转递的过程中,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无论中间某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学籍档案的顺利转递,从而影响毕业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4.档案的保管利用。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保管利用,因此,档案的日常维护尤为重要,而该环节常常与档案的利用结合在一起。完整的学籍档案不能散存于个人手中,应由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来保管,并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要有一套完整的保管利用借阅制度。常常出现有借无还、涂抹、篡改等现象,造成档案材料遗失或者信息二次失真,内容失实等。
二、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增强档案意识。加强《档案法》宣传,增强各职能部门及学生本人对学籍档案工作的档案意识,克服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偏见和错误的认识,激发人们自觉收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档案,真正使大家认识到档案工作是普通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应重视档案管理,把档案建设纳入教学计划,纳入管理制度,要给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机会,并在经费、设备、库房等方面给予支持,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制定统一标准并树立全局观念。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必须制定统一标准,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程序标准。标准的实施意义就在于统一,要切实改变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统一要求,在制定各类表格的形式、纸张大小时要考虑到归档整理、装订、裱糊等问题;要树立整体观念,服从大局,用标准去统一行动,用标准去规范管理工作。特别要抓好学生毕业前学籍档案材料的收集、检查和审核工作,严把质量关,确保档案材料真实完整、齐全规范。
3. 健全管理制度。严谨、科学、完善、配套的学籍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是协调、有序、正常地开展学籍档案管理的可靠保证。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收集整理、检查核对、鉴别归档、保管保密、转递送交和管理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照章办事。同时,各级领导应该把执行制度作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点来抓,使学籍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与其他管理制度一样真正得到贯彻执行。
4. 改进档案管理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各院校改革力度加大,教学上推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靠人工整理、归档的档案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使教学工作与建档工作同步发展,进一步强化与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的前提下,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努力充实业务能力,包括听、说、写、计算和具体操作能力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目前,不少高校的教务处建立计算机房,引进复印机、打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使学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毕业生资格审查、学位评审提供了翔实的档案材料,从而有效地发挥了学籍档案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兼职档案员的素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管理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大加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这就要求专职档案员不仅要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学习档案法规标准,还要懂得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技术和外语知识。档案工作的职业决定了档案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还要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学籍”专指符合招生规定条件被正式录取,并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而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从招考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又和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使得职业教育的学籍管理较普通教育管理难度更大。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给中等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材料没有及时的进入档案,规范性较差。有些中职院校主要注重《学籍卡片》、《考试成绩登记表》、《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考核表》等反映学生学科成绩的材料。应该凸显的《考生职业技能鉴定表》、实习、实训等反映职业学校特点的内容还较少,难以保证学生档案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二)电子档案网络化管理存在瑕疵
学籍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档案网络化管理正是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电子档案的管理也不是尽善尽美,学生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保证(如系统用户权限的界定、更改信息必备的条件、查询信息必须的手续),还有网络的不安全性、计算机故障问题、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软件技术的完善等等。这些都将随着电子档案的不断发展而鱼待解决。
(三)档案作用发挥缺位
在学生就业进入市场用人机制的大环境下,学生学籍档案作为记载学生成长情况重要文本材料,发挥了它无法替代的育人和人力资源开发作用。目前中职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真正从服务中职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要求来实施管理。由此造成的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全,信息失真,缺乏过程管理。信息提供滞后于毕业生就业等现象,其服务就业工作的作用发挥也就缺位了。
二、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
随着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已提上了重要议程。档案管理工作要想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就要实现从上到下的思想转变。一方面,作为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意识到学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而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作为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更新档案管理理念,突出档案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对学校档案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深度利用,实现学校档案工作从简单的管理型服务向研究开发型服务的转变,把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建设成为人才工作、干部工作的信息库和参谋部,使档案人员立足于学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建立健全归档材料的形成、收集和传递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成人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相应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然而,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当前仍然是是以人工统计、检索为主,面对不断增长的学籍档案工作量,传统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成人教育发展的需求,成教学籍档案管理的繁重性、复杂性越来越明显,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开始暴露出众多问题,如何加强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来说,没有一套结合高校自身成人教育工作的实际制定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只是简单地将学校档案室的规章制度照搬来使用。成教学籍存在特殊性,纵观各高校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其内容与实施细则都不尽相同。比如考勤,对旷课,请假的处理原则就各不相同,差异很大,甚至有的就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必然会导致管理制度、管理体系方面不够完善,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健全的地方。
(二)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学校学籍档案管理都在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学籍档案管理仍旧是以手工管理为主,重复劳动多、工作量大、准确率不高、效率低下,信息化管理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审批表、新生注册表、名册以及成绩登记表等简单的内容,显然无法适应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三)管理队伍素质亟待加强。由于成人教育学院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学籍档案管理队伍存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不仅在人员配置方面不够合理,并且大部分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都没有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更为缺乏,严重制约了成教学籍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优化措施与建议
(一)构建符合成人院校的档案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成人教育院校基于教育部相关文件制度,构建符合成人教育院校实际特征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学籍档案收集整理、核对检查、鉴别归档、保管保密、转递送交以及管理职责等相关内容,不仅表现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政策性,同时又能够有效满足成人教育的发展需求,保障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保障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学校应当定期进行核查,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审查机制,以便于针对学籍档案进行全面的审查核对,进一步保障学籍档案的规范、真实以及完整。除此之外,还应当综合参考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将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当中,全面提升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加大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一方面,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方法现代化建设。主要彰显为管理方面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各个学校应当综合参考自身实际情况,将最新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成果应用于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通过不断总结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全面推动成教学籍档案管理方法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成教学籍档案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互联网+”时代,应当主动借鉴其他部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经验与成绩,主动引入一套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库,实现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全文图像存储、备份以及自动化检索,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在成教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三)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培训教育。首先,成人教育院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后继管理工作,通过制定业务考核体系、档案管理人员任免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等,进一步提升广大档案管理人员的紧迫感,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成人教育院校应当综合参考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晋升体系,在有效调动档案人员能动性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过硬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以此来充实档案管理队伍,带动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加大档案管理队伍的继续教育力度,通过主动开展多种类型的教育形式,包括讲座、委培等形式,积极进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信息化水平,为学籍档案管理利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想要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对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然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应当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全面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左章静 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笔者根据高校院系的实际情况,就研究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应措施,以形成更具规范与便利的档案管理模式。
一、学籍档案管理是院系研究生管理的重要内容
研究生学籍档案管理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教育过程的质量考核管理,它包括学生的入学与注册、成绩、纪律与考勤、奖励与处分、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与就业等材料。它记录了研究生在校期间品行、能力、学业等方面的表现,是人事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继续深造或走入工作岗位关系极大。因此,学籍档案管理是高校学生在校管理内容的核心内容之一,与学生利益包括其离校后的利益密切相关,受到学生的密切关注。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提高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高校招生数的扩大、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因公(私)出国(境)的学生数增加、就业渠道多样化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或部门重视利用学籍档案来了解毕业生的情况。一方面,毕业生个人在找工作或出国深造时需向聘用单位或国外高校提供其自身的学籍材料;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或其他部门为了辨别所招人员的个人信息真伪而需要确认档案。因此,学籍档案利用率不断上升的趋势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目前,在院系层面上一些院系从各自不同的生源情况以及培养方案出发进行不同的管理,但有的没有形成规范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由于研究生学籍档案与其他的档案有所不同,研究生入学至毕业有三到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学籍档案形成时间跨度大,包括在学期间培养过程的重要材料,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会出现归档不全的问题;又由于研究生教学分散在各院系,院系在立卷整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档案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在一些高校中,院系研究生学籍档案管理,主要有以下问题:
1.研究生入学前档案资料分散
每年报考研究生的学生,被通知调档审查一般是5月份与7月份,拿到毕业证书两次寄档过程,容易疏忽造成学生档案丢失或在交接过程中的脱节。又由于考生所在单位有的没有及时将档案寄往学生将就读学校,或者将档案寄到了非直接负责的档案管理部门。这样就使得一些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档案,存放在不同的学校,造成学生档案不完整,不能统一进行规范管理。
2.学籍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许多高校对研究生学籍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档案意识不强,要求不严。存在档案材料不齐全,价值不高的问题。研究生缺乏学籍注册意识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学籍注册、学籍异动记载不全等现象;有的对学生受到处分和取消处分,从休学到复学等等都缺乏登记,使学籍管理难以发挥制约、监督和服务的作用,甚至无法给研究生培养、教学提供科学的、可靠的信息。
3.学籍档案管理模式和手段落后
目前,多数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已实现系统化。但也有一些学校院系研究生学籍管理,从档案材料收集、整理、鉴别、编排、装订到保管和利用基本上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保管技术简陋单一,与科学化、信息化的要求差距甚大,难以适应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需要。有的院系虽自主研发或购买了校内学生日常教务及管理系统,但仅能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特别是数据库类型不能兼容,难以保证学籍信息的实效性和准确性,给学生查询和核对造成极大不便。
三、加强与改进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举措
研究生学籍档案,是研究生在学校期间学习情况的综合反映,是个人起步的人事档案资料,我们应该从人事干部档案管理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研究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与完善研究生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应受到每一位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新生入学报到、网上信息的录入、课堂教学管理、档案资料的归档和加强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的举措。
1.及时了解和掌握研究生新生信息
要求新生根据录取通知书内的相关信息提前寄给院系,内容:提供个人相关的基本信息、照片、学费、保险等。报到后及时录入个人信息卡。院系在一个月内做完对每位新生个人信息的审核确认,在二个月内学生完成体检和个人学习计划制订。这些资料是研究生的原始资料,必须列入个人档案。
2.实行档案网络化管理
随着档案信息逐渐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加强培养熟悉档案业务和计算机管理的专业人才,改革档案工作程序,加速网络化进程。为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以及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情况、网上选课、课程安排等,必须加强研究生个人信息、个人培养计划的网上录入管理及学生考试成绩教师网上录入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同时,要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和条件,使档案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3.完善研究生个人档案资料的归档
研究生个人档案中,包含有研究生入学前资料、党团材料、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体检表、报到证白联、学位申请书、研究生信息表、学年小结表、研究生阶段成绩单、奖励材料、处罚材料等。这些资料需要系统整理,分类组卷,仔细抄写,力求规范,存档备查。
研究生学籍档案属于机要类材料,归档后查阅、转寄都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执行。研究生成绩、毕业答辩材料等重要资料归档应一式两份,一份交由学校档案馆长久保存,另一份入研究生个人档案,以保证研究生学习阶段资料的完整。一旦学生的学籍异动申请生效,学籍管理部门应在作好相关数据的信息化记录的同时,以书面的形式及时告知相关学院,建立起学籍管理部门、相关学院、个人档案三方存留的管理机制。
4.增强档案意识,加强对研究生学籍档案工作的领导
研究生学籍档案工作涉及学院各部门,光靠档案人员负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院系领导的重视和全体教师的共同认识和努力。因此,加强领导,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研究生学籍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档案工作要列入学院的年度计划,由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规范考核办法。档案人员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提高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研究生的学籍档案管理是一个较为系统和复杂的过程管理,必须增强档案意识,加强领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科学的信息化手段改进学籍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学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一、学籍档案管理观念创新
要想实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观念。而管理创新的实现,观念创新最关键,并且在管理创新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然而,在新形势下,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却出现了较多的教育改革问题,所以,应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从实际出发,对原有管理理念进行合理地更新。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则必须要对档案管理创新的意义进行深入地认识,并且将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1]。
二、学籍档案管理方式创新
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行政管理条例的制约,所以使得高校档案管理以及学籍管理模式都十分落后。手工操作会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并且十分容易产生错误,同时,计算机的单机整理不完整而且不及时,在网络管理平台中的违规招生问题也很容易出现管理的盲区[2]。由此可见,档案部门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对设备与技术进行更新,进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保证学籍信息录入工作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实现办公系统的自动化,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并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同学校核心工作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为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三、学籍档案管理内容创新
(一)学生基本信息录入程序的简化
在学生基本信息入档工作过程中,以往的方法都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根据学生升学档案内容进行转抄或者是录入到单机计算机当中,而后,在学生入学以后补充学籍表内容。而这种方式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向学生征集新信息的内容并补充记录,这样就加大了工作量,给工作人员增加了较大的压力。构建网络学籍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就可以将招生库中的信息导入到学生的基本信息中,后期工作可以利用学生主体性来完成。开通学生权限,使其自主登录到系统中,查看并核对其进本信息,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更新或者补充相应的资料信息。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中学生的基本信息,并打印出学生需要的相关证件。
(二)成绩信息管理一体化
学生成绩信息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有平时成绩、补考成绩及重修成绩等等,而且在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成绩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以往成绩管理工作需要教师在校生花名册中记录平时成绩,并且手工登记期末考试成绩,而后将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按照相应的比例来计算出期末的总评成绩,最终将成绩册交予教研室,将书面成绩上报学籍科,管理工作人员将最终成绩录入。以上原有的成绩整理方式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具体的比例来这算分数,并且在成绩录入的时候也很容易出现错误,步骤较为复杂。应用网络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管理部门仅需要在系统中输入所需的课程名称与类别、学生的名单和具体比例的程序,任课教师在完成期末评卷以后可以登录系统,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输入进去,这样,系统就可以自动地生成学生的总评成绩,在核查后就能够直接上报给学籍科。
(三)学籍资料统一数据库资源共享
按照教育部要求,应贯彻并实行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的电子注册,并把教育部信息管理平台当作重要的基础,积极构建高效网络学生学籍管理统一数据库,最终实现资源的共享。而对于学生来讲,就能够随时查看自身考试的成绩;对于学员的领导而言,能够对学生选择选修课的数量及考查的成绩进行深入地了解,进而达到课程优化设置的目的;对于学校相关部门而言,则能够对学生学籍的异常情况进行查询,并将学生学习资料打印出来。最为重要的就是,网络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内部还具备学生学历学位证书管理功能,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各行业对学生学籍、学历信息资料的验证需求。在此基础上,应实现高校网络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同教育部和教育厅信息管理平台的连接,为上级部门掌握学生情况提供便利,更有利于调整并制定政策。同时,网络学籍档案管理系统还需要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而推动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效率化。
四、学籍档案管理人才资源创新
加快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定期对学籍管理干部进行培训与教育,以培养其职业道德并提高业务水平。对先进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学习,熟练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与方法,了解学籍管理的特点,进而不断拓展自身知识面,提升实际运用的能力与操作的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十分繁杂,并且要求细致,所以,需要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付出较大的努力,并具备耐心与责任心。由此可见,高校学籍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在长期实践中学习并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时刻关注档案管理的新技术与新动态,找出新的规律,掌握学籍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开展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的学籍档案管理是根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并结合各自学校实际所制定的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它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充分全面的反映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求学质量。它入学注册、成绩考核、纪律出勤、转专业与留级,转学,休学、复学与退学以及毕业资格的审核和相应证书发放等都做了详实明确的记录和记载。因此学籍档案管理直接关系着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直接关系着一个学生的人生规划。如何搞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使其切实为教育所用,为教学服务是我们如今首要探讨的问题。
一、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入学教育缺失
一些学生缺乏对学籍管理的正确理解,只被动的被学籍管理的记录记载所约束,在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尚有缺考或不及格课程。而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后通过军训、发放学生手册、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集中教育来介绍和引导学生对于学籍档案的理解和重视。
(二)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待提升
高校许多教师视学籍档案管理为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认为与己无关,而同时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不具备相应岗位应有的职业道德,而有的教师则对学生违纪现象视若不见,不能及时处理、上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三)学籍管理手段不成熟
原始的手工录制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已逐步被网络化的电子档案所替代。但尚未成熟的信息管理平台和能力有待提升的信息录入队伍无疑使信息档案的工作量增加,准确性低。
二、如何实现学籍档案管理水平现代化
(一)规范管理,树立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搞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则是提升学籍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学籍管理应以各教学院系为主,实行分层管理。教务处工作应转为统一标准、监督检查等的目标管理。随着社会对高等院校毕业生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学籍管理应作为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的辅助手段,提升服务效果,及时调整管理信息内容,如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专业设置和申报、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等,树立“以服务为主”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开放学籍管理内容和数据,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化电子档案管理
随着高等院校生源数量的社会性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时代性变化,随着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发展,更高效、更准确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呼之欲出。大量的信息数据已无法也不能够通过人工管理来完成,应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依靠校园网建立学籍管理信息平台,将科学的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学籍管理工作中并建立健全相应制度、条例,使各教学部门能充分利用信息,使各级领导和部门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并使学生可通过网络直接查询学籍信息、考试成绩、课表等,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学籍管理文件的自动化检索,提高学籍管理水平,使学校学籍管理走向技术化。
(三)提升人员素质,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水平
现代高等教育对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应加强学籍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建设,包括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还应定期对学籍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了解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特点,加强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逐步提高高校学籍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高等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既关乎学校发展声望又关乎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才能使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跟上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对档案工作的需要。从事这项工作应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娴熟的电子信息技术技能,细致的档案工作态度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推动高等院校的学籍档案工作顺应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唐宝莲,吴建华.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J].科技档案,2006,(03).
[2]张安富,靳敏.我国高校学籍管理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
[3]陈静,何致武.关于我国全宗理论的一些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5(01).
[4]钱毅.档案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档案学通讯,2006(04).
[5]苏卫平.高校电子公文归档管理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6]严瑾.试论电子文件管理的“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原则[J].档案时空,2006(04).
伴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学籍系统的改革也就有了现实意义的存在必要,这不论是在空间结构上还是在存储的管理上都有一定的效应。而针对这些我们进行以下的讨论从而说明,数字化信息系统对于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 档案数字化的现实存在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的是数据档案的现实意义,所谓的数据档案,就是指在计算机数据库中进行学籍档案统计,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尖端科技进行存档管理。而这样的数据管理,不论是在统筹还是在运行中,计算机应用技术都可以十分轻便的将工作任务轻松的完成。而最重要的是,在过去对于学籍档案,每个学校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档案调入和调出,这对于教育系统来说,都是十分繁琐的问题。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仅仅只需要比原来要小的多的一个硬盘或者一个数据库就可以录入大量的数据,同时几台电脑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数据处理任务。
2 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含义
首先,数字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这一点,在进行了信息化管理的行业都已经体现出来了。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所需要的数据比较庞大,所以这就造成了高校学生的信息数据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而近些年高校教育也针对社会实践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对于原本资源管理就比较紧张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就更加重了其工作的任务量。面对新的行情,信息化的存在意义就有了历史性的意义了,最简单的说,就是原本需要三人进行的工作,现在仅仅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如,在过去需要三个管理人员进行分工的调查、录入、管理工作,但是现在仅仅一个管理员坐在电脑前就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认证和管理,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档案数据管理的工作效率。
其次,网络化的管理方式针对资源方面,实现了更为便捷的资源共享。在进行学籍档案管理的历史中,由于高校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所以针对同校不同院,这就不属于一个档案管理储存,那么在展开分析的过程就会出现很严重的拖延。再简单点的说就是,假如某高校的分属院校在其他的城市招生教育,那么在没有数字化的学籍管理,那么在进行人员调配过程中,就会出现拖延,而原来需呀三天五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可能仅仅需要一天或者几分钟就能够完成了。其主要原因就是数字化的学籍档案管理实现了同属院校的信息共享,这样在不同位置可以通用一个数据库,这就可以为教育工作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再次,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档案的完整性。我们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档案遗失的问题,那么在进行纸质档案管理中,不可能做到每一份都进行备份,从而在某一个同学在原始档案文件遗失以后,在进行补档的时候也仅仅只能证明其曾在这里进修过。但是,数据化管理的学籍档案,就可以完全的弥补这项缺点。因为数据档案的保存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可能数据库比较庞大,但是现在科学化的进程中,对于这一点完全可以忽视。而当纸质档案遗失以后,还可以通过数字档案进行完整的拷贝打印,从而保证了在学生档案的后期管理中,完成相应的任务管理。
最后,先进的现代化技术,降低了管理成本。我们在进行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中,因为过去的管理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档案的管理的存储,但是由于现在的数据管理介入,都简化了其中的大量问题,这样在无形之中其实为我们的工作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大量的成本。
3 在进行档案数据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在日常的数据管理中,我们不得不说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里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分析。
首先,在进行管理中,由于数字化水平无法达到目标要求。当今数字化档案管理,已经被高校编入了管理行列之中,而各高校也相当的重视这一个管理模式,但是我国数字化时代开始的比较晚,所以相对的数字技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在进行管理中,很多问题都不能有效的解决。与此同时在进行这项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面对数据库崩溃、黑客等问题,都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危机。
其次,在进行管理中,缺乏这一类能够胜任任务的数据管理人才。我们可以理解的是,这类人才对于数据管理和档案管理,都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在进行相应的工作中,可以很好的完成这样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发展较晚,这类人才紧缺,也就导致了无法将这项任务在短时间内妥善完成。
再次,学籍档案系统并不完善。现在我国的高校在对学籍档案工作的数据库建设中都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但是即便如此,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到今天为止,仍旧不是很完善。这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改善。
最后,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充分。现在,即便很多的高校已开始有了建设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机构,可是在进行实施的过程中,仍旧由于没有经验,无从开始进行。而在进行这项改革中,其主要的问题还有就是学校的投入资金不能够完成这项任务,这就导致了现在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不能够很快的架设完成。
4 建设数字化的学籍档案管理措施
如何构建合理科学的数字化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对于学校对于社会都是一个迫切的需求。那么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进行如下的应对策略,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 这项建设任务。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我校函授学员学籍档案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高等学校档案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档案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保证。目前高校具有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相当少,兼职档案人员频繁调换,档案人员的责任心不高,管理意识不明确,业务技能不熟悉,档案管理人员不仅思想上不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也不重视。
2.档案收集整理不规范
函授学员档案有 一定的特殊性,有部分“先上车后买票”的学员。什么叫“先上车后买票”呢?就是先在校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然后再参加承认高考。这些学员的学籍管理相对就要麻烦得多。档案管理人员不及时整理归档,档案零乱、不装订、不收集甚至损坏和遗失。档案移交脱节、借阅手续不清楚,有的档案不完整,有漏缺现象,档案目录和内容严重不符等现象。特别是函授学员的学籍跨的年度时间很长,毕业时间一致,入学时间参差不齐,有的学院甚至要很多年才取得入学资格,不及时补充完整的资料,给今后的查找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3.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
函授学员的学籍档案需要自动化管理的同时也需要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和责任心的加强。我校函授学院一直是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信息管理要求。很多学员的学籍资料数据不完整,给学员以后的查找增添了麻烦,直接影响学员的切身利益。有的学员学籍变更材料不清楚,学员在校期间的一切活动严重脱节。有的函授学员成绩总册有成绩,学员卡片又无成绩,有的学员毕业了又缺毕业证编号等等问题。没有现代化的管理就难以开展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不完整的档案就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的参考和凭证作用。加强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提高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提高函授学员学籍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档案工作是党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为了适应高校档案工作发展和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实现高校档案业务建设各个环节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强高校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更好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有效的为高校建设服务。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档案工作人员要政治上可靠,要有文化水平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学习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还要学习自然科学、这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刻苦钻研业务,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档案管理人员要热爱专业,忠于职守,埋头苦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稳定档案工作队伍,一般不要轻易调离档案部门,确保档案工作的完整性和持久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技能,以适应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以普通医学教育为基础的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学校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办学形式多元化,在这样的形势下,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更好地利用学籍档案、推进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学籍档案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籍档案的材料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考试、实习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直接形成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主要材料来自教务处、学生科、校团委、实习医院, 毕业生登记表、考试成绩登记表、实习手册、学生在校期间奖惩材料(获奖、评优、处分)、加入党团组织的材料等。由于学籍档案自身繁杂,收集渠道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材料有时不能及时上交或遗失,从而使有的学生的学籍档案材料不能及时整理归档,造成学籍档案不完整和不准确。
1.2 部分教师档案意识淡薄,忽视学籍档案工作,原始材料不规范,造成管理松弛,对学籍档案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
1.3 纸质学籍档案内容繁多,利用频繁,大量的翻阅及复印,会影响其寿命,而档案人员计算机技术水平偏低,不能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更使检索、查阅受到限制。
2.加强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2.1 明确职责,及时收集归档材料。为保证学籍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学籍档案管理者,要有超前意识、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学籍档案动态性的特点开展收集和管理工作。对日常学籍档案材料及时加以收集、整理、保管、归档。确保收集到的学籍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虽然中职学校学生学籍档案材料的形成渠道多,但材料收集主要有三个阶段:(1)入学时收集招生档案:入学通知书、考生登记表、入学成绩、健康体检表、转入的党、团组织关系等。(2)在校期间的档案材料大多来源于教务处、学生科、校党办、校团委和学生会,除了及时收集平时在校学习期间形成的各种体能、技能竞赛及获奖证书材料外,每学期德、智、体等方面的鉴定、考试成绩、学生加入党、团组织及评优选先等材料都要主动收集、整理、归档。(3)毕业之际收集毕业生登记表、毕业成绩登记表、毕业生鉴定表、实习医院鉴定表、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实习生评定材料等。
2.2 提高认识,规范归档材料。学生毕业后招聘、就业等,均需利用其在校期间的学籍档案,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学籍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学习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真正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学籍档案记载的内容都属于个人隐私,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利用率又高,所以更加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保证收集到的归档材料必须统一使用16K规格的耐久性比较好的纸张,字迹应用比较耐久的碳素笔,不得使用圆珠笔、复写笔、纯蓝墨水、红墨水及铅笔等书写,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退回原形成材料部门重新处理后方可归档。
2.3 运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学籍档案
2.3.1 学生学籍档案内容繁多,要提供准确的服务,仅凭手工操作、个人记忆的传统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中职学校学员人数逐年增多的现状,查找检索会很困难且效率低下。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靠传统的纸质档案保护方法外,积极采用计算机管理,根据学籍档案查找的要求,应录入姓名、班级、性别、籍贯、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学号、毕业证号等检索条件,可大大提高学籍档案管理的效率。
2.3.2 学籍档案电子化管理具有传统管理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存储信息量大,检索迅速、查阅方便、保存时间和空间几乎不受限制。更重要的是只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尽量用电子档案提供利用,使用次数再多也不会对其寿命产生任何影响。
3.强化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3.1 为保证学籍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强化档案意识,这是做好学籍档案工作的根本。要真正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对日常学籍档案材料及时加以收集、整理、保管。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学习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在工作实践中加强自身的修养,积极学习业务,不断积累经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1.11.023
文章编号:1672-0407(2011)11-057-02收稿日期:2011-11-6
随着国际间教育交流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来华留学的人数近年来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在我国接受教育。随着外国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日趋重要起来。留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与国内学生学籍档案管理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外国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留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与一般的高校教学档案还存在一些差别。如何科学、规范地管理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并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是新时期高校档案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外国留学生学籍材料的特点
外国留学生在整个留学期间形成的文件材料,既有外事管理文件的属性,又具有教学管理文件的属性,同时,还有其区别于外事类和教学类文件的自身特点,而这些文件的特点是由留学生自身来源的广泛性和所学专业的多样性所决定的。留学生学籍材料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1.由于外国留学生来源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来源地区的广泛,留学生学籍材料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因为各个国家制度不同,外来留学生所提供的申请材料中的个人履历材料的数量和内容均不同。以我校2010年毕业的外国留学生为例:留学生遍及六大洲,49个国家。其中以亚洲留学生最多,占72%:非洲次之,占18%;欧洲、美洲较少,各占5%;大洋洲仅1人。
2.由于外国留学生学历层次和学制不同,使外国留学生学籍材料内容多种多样。如,目前我校外国留学生按学历层次分为博士、硕士、本科生、进修生、汉语言生、中文短期生等层次,相对应的学制也分为博士、硕士生学制三年:本科生学制四年(医科五年),进修生和汉语言生分春、秋班,学制半年至两年,中文短期班是寒、暑假班,为期也只有一到六周的时间。博士、硕士、本科留学生会形成从申请到毕业的一整套留学生学籍材料;而进修、语言和中文短期班的留学生形成的留学生学籍材料仅局限为留学名册、留学阶段证书。
3.由于外国留学生到我国留学时选择专业分散在所在高校的文科、理工科、医科等的各个院系,使留学生学籍材料形成呈现分散性的特点。
4.由于外国留学生的留学资金来源不同,使留学生学籍材料中的审批材料的数量和内容也不同。留学资金来源有国际组织资助留学、中国政府资助留学、本国政府资助留学、学校间交换留学、自费留学等。
二、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现状
(一)外国留学生学籍管理部门不统一,造成留学生学籍材料阶段性不完整
高校留学生一般由留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多重管理,而且管理职能上互有交叉,这就造成了留学生学籍材料形成的分散,因而给留学生材料的完整收集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留学生学籍材料形成时间跨度大,需留学生毕业时突击整理,集中归档,容易造成某一阶段衔接不善,文件散失,因而收集不全。
(二)外国留学生学籍材料归档范围局限,组卷方法不适宜当前留学生学籍材料特点,影响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1994年《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颁布以后,高校的留学生档案一直按照《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中的归档范围和方式归档。在实体分类法中,外事类档案下设五个二级类目,外国留学生档案被设置为其中的一个二级类目。因为当时外国留学生数量不多,所以归档范围相对教学类的学籍档案的归档范围少得多,组卷方法也相对简单。
近几年来,随着留学生数量的增加,留学生产生的文件材料也越来越多,内容也不断得到丰富,原有的归档单位已显得过于笼统和简单,已无法体现和适应当前留学生学籍材料的特点。比如,有的留学生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需要休学、离校、复学等,会跨年度产生各种手续类文件材料;有的留学生由于不能适应课业的难度,会产生转系、转专业、降级等相关材料。这样,部分留学生的学籍文件材料相对会有很大增加和不同,归档范围也应适当加以完善和补充。
(三)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电子化程度低,影响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
教育部在2007年颁发、试行了《普通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新生学籍和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对普通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接受学历教育的新生学籍和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统一实行电子注册,建立外国留学生学历从入学到毕业的完整信息,供外国留学生和有关机构网上查询。有的高校这一工作刚刚起步,还远远不能适应留学生档案查询需要,还有待于完善和实施。
三、改善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全程管理,加强收集
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和利用。针对高校负责管理留学生的部门多且交叉、留学生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分开的特点,档案部门应扎扎实实地加强协调工作,做好不同阶段收集工作的合理衔接,做到档案的收集与文件的全程同步管理。即档案部门主动、积极深入到留学生所涉及的外事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进行专业的档案收集指导,做到经常收集与集中收集相结合、定期收集与常年收集相结合、主动送交与上门收集相结合,以确保留学生学籍档案的齐全完整。如,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从外国留学生入校后开始对留学生的文件材料收集、积累、归档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然后全程负责并协调整个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设部门、院(系)的文件的采集;最后,留学生毕业时,再指导外事留学生部门对已收集积累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立卷。这样,才能保证留学生学籍档案齐全完整。
(二)健全和完善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的归档范围
针对来华留学生数量和类别的不断增加,所形成材料日益丰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高校档案部门应根据利用需求,不断补充健全留学生学籍档案的归档内容。以我校为例,归档范围明确列出学生在教学流程中形成的各个阶段材料,并增加了录取通知书、护照复印件等反映学生个人信息比较完整的一些材料。
(三)合理改进组卷方法,便于留学生学籍档案的保管、利用
目前,留学生学籍材料立卷仍沿用外事类管理性文件的横向组卷方法,如以“外国留学毕业生登记表”为立卷单位,按年度横向组卷,显然这样的组卷方法不利于查找利用,已无法满足和适应当前日益变化的形势。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借鉴教学类学籍档案以人为单位的组卷方法, 把留学生学籍文件材料按留学生毕业年度,以留学生个人为立卷单位,纵向组卷。这样的组卷方法可以系统、规范地立卷归档,同时方便留学生学籍档案的保管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