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13 09:25: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医护理基本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篇1

    (一)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

    中医药传统知识是在实践中形成,又从未间断的处于医疗实践的应用当中。立法保护的目的,是使中医药传统知识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类健康事业和国家发展服务。在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大部分中医药传统知识已经被众所周知且广为利用的现实。不能因保护的目的而使中医药传统知识丧失可及性,阻碍其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而应通过保护来促进其应用,实现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分类确权原则

    中医药传统知识法律保护中的首要问题是其权属不清,正是由于其权利主体不明,造成了保护机制和权益维护机制的缺失。面对现实中的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不当利用和境外投资者的商业掠夺行为,没有明确的权利主体来启动维权机制,制止侵权行为。因此,确权是对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法律保护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对其有效保护的前提。当前,大部分中医药传统知识在我国医疗实践中被大家所共同应用,也就是为业界所周知了。与之相对应的,是有些中医药传统知识仍然掌握在个别的或少数的传承人手中,而并不被公众所知,也没有在医疗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在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两类传统知识在权属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已经为公众所周知、被广泛应用的中医药传统知识,应确认其国家所有权。因为中医药传统知识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和中医药人才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属于全民族的财富。事实上也已经被全国中医药界所共同应用,已不可能将其界定为个人或某个组织的权益。只能确立这部分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国家所有权,由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国家作为权利主体,这是现实的选择,也符合基本的法理精神。对于那些仍然掌握在个别人或少数人手中、不被公众所周知、没有在医疗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中医药传统知识,则应针对具体情况确认个人或单位为其权利主体。尊重和保障持有人的权利,能够鼓励持有人将秘方、秘技等不为公众周知的中医药传统知识向社会公开,才能促进其更好地在临床中得以应用,也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和繁荣。这样的立法思路符合基本的公平原则,也符合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立法思想。

    (三)体现价值原则

    中医药传统知识作为一种在商业上有用的信息,其本身是具有法律上的财产属性的,这种财产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通过在法律上赋予权利来体现。在构建中医药传统知识法律保护制度时坚持体现价值原则,就是在承认中医药传统知识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以法律上赋权的形式来体现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价值,阻止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不当占有和不当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权利人与使用人之间的惠益分享。为了实现体现价值的原则,在立法中可以通过设定财产性权利和人身性权利两个方面加以规定。财产性权利主要可以包括赋予权利人对其持有的中医药传统知识拥有使用权、处分权和惠益分享权等项权利。人身性的权利主要可以包括赋予权利人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权、冠名权和知情同意权等项权利。

    (四)国家利益原则

    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法律保护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阻止国际投资者的无偿商业利用,并非是要限制国内中医药界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临床应用。因此,在进行法律制度建设时,我们可以明确地按照内外有别的方式进行规定,从而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对于已经为界内所周知、被广泛应用的中医药传统知识,在确立国家所有权的基础上,仍然应该允许国内中医药界在临床上自由应用。这样的制度设计符合现实状况,也与国家所有权的法理并不违背。而对于境外商业组织使用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情况,则应该坚持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原则。境外商业组织利用我国传统中医药知识进行商业开发和利用应向我国相关部门提交申请,并按其利用程度支付相应费用。对境外投资者无偿利用和开发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有效制止和限制,是进行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立法的关键点之一,也是实现难度最大的一点。我们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和利用经济反制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对那些不经许可擅自对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商业开发的境外企业和个人,可以考虑建立限制其到我国境内开展营业活动,禁止其从我国购买中药材等原材料,禁止其产品在我国境内销售等相关反制措施。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中药材出产国,也是中医药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建立相应的经济反制措施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五)政府主导原则

    由于大量的中医药传统知识都处于为公众所周知、业内共同利用的状态,其使用、传播等方面基本都处于自由状态。这种现实状况为中医药传统知识权利保护机制的运行造成了较大困难。例如,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开展境外维权活动等都需要高昂的成本,实施难度也很大。因此,必须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权利保护机制,强化政府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已经进入业界公知状态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要在确立其国家所有权的基础上,明确由特定政府部门来代表国家作为权利主体,行使相关权利,履行相应义务。在现实状态下,只有政府部门和在政府部门主导下的社会组织才有可能有能力行使好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所有权,才有可能履行好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历史责任。

    二、立法进程上的基本原则

    业界呼吁对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立法已经多年。国家启动《中医药法》的立法工作,让我们感到建立系统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法律制度成为了可能。但是,系统的制度构建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必须把握好立法进程,加快进行针对性的立法研究,推动相关法制建设。

    (一)先易后难原则

篇2

1评估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中医护理操作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护理工作,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是开展中医护理操作的前提[2]。医院收到实习护生的名单之后,护理部根据实习护生所在院校开设的课程,评估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掌握的程度,制表分组。每组实习护生中,有的系统学习过中医基本知识和接受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有的只是简单学习过中医基本知识而没有接受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还有的在学校了解过一些中医基本知识,但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理论,更没有参加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

2医院岗前培训

作为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开展中医护理和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是我院的核心工作。因此,在进行实习护生的岗前培训时,护理部会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我院日常中医护理工作流程,并就中医护理操作进行集中培训。让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有直观的认识,以逐步实现护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护生到护士的转变[3]。并且,医院护理部会根据对实习护生中医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结果,在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有简单的感官认识之后,分层次提出明确的实习要求,为其进入临床科室实习打好基础。

3临床科室一对一的带教培训

对实习护生的带教培训,医院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首先,带教教师须由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和护师资格的护士承担。其次,科室根据实习护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程度,制订相应的带教计划。在我院,绝大多数的临床科室选择一对一的带教培训方法。护士长根据实习护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一对一带教培训计划。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整个带教培训过程中,注重让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调在中医护理操作中,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护理[4]。在培训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把护士素质中的耐心、关怀、体贴、敏捷、轻柔、沉着、冷静贯穿于整个护理实践,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以期进一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对护士的信任,不断实现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增强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5]。

(2)带教培训

每周二或周三下午为我院临床科室对实习护生集中培训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科室护士长与总带教教师在病区示教室或者办公室按实习培训计划对实习护生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流程的演示和培训。带教教师把每一项中医护理操作制作成内容直观、步骤详细的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中医理论知识、操作目的、操作步骤、操作全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示范。护士长或带教教师组织实习护生一起讨论学习心得。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实习护生做学习笔记、带教教师做带教记录。每一项中医护理操作只有在经过科室集中培训后,实习护生方可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

4考核实习护生

实习护生在临床科室的实习周期一般为4周左右,在进入科室实习之初,科室护士长或总带教教师即给他们做入科介绍,讲明在本科室的实习计划和出科考核要求。每结束一项集中培训实习,护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5人次以上的操作之后,可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申请考核或带教教师给予再次系统的培训。考核时,要求实习护生自己准备操作用物和相关患者。在做好准备之后,告知带教教师,带教教师和护士长一同前往病室,按中医护理操作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考核、打分。

思考

1对带教教师的影响

为确保对实习护生开展科学、有序的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要求临床科室的带教教师熟练掌握扎实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不仅提高了带教教师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带教教师的实践培训技巧。我院骨科一名工作刚满5年、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在担任带教教师的第一年年底,就被实习护生一致评为优秀带教教师,被医院评为“星级”护士。

2对实习护生的影响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6-02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病床增多,平均年增加新护士50人。增加的护士中,多为刚毕业的新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欠缺,临床护理风险性增加。同时,我院作为一家综合性中医医院,需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而新入护士并不全是毕业于中医院校,约50%的护士在进入医院之前未接触过中医护理。为使新入护士更好地适应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我院于2009年起开始实行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入院的本科、专科毕业护士67人,其中本科学历31人、专科学历36人,中医院校毕业32人,非中医院校毕业35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形式

1.2.1.1 护理部集中培训 采用集中授课、摸拟演示、操作训练等方法,由护理部选定课题,每周1次进行培训。

1.2.1.2 科室轮转培训 护理部制订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手册,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束分配科室后,由所在科室按照手册内容对护士进行培训。科室配备专门的导师,对培训人员进行指导和评价。编制内护士五年内不定科,每一年每季度轮转一个科室,第2-5年每年轮转一个科室。

1.2.2 培训目标 由护理部分层次确定培训目标。工作第1年: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8项中医操作技术,熟知各班岗位职责并能独立完成工作。工作第2-3年:掌握本专科常见药物的相关知识、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常规,能给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工作第4-5年: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逐渐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并具备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能力。

1.2.3 培训课程设置

1.2.3.1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以理论培训为主,时间1周,内容包括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护士职业素养、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及职业防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以及人际沟通和团队精神。

1.2.3.2 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以护理部集中培训为主,课程分为西医“三基”理论和中医理论知识。“三基”理论包含伤口造口护理、循证护理、深静脉置管护理护理、护理安全等内容。中医理论课程设置则以《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础》为蓝本[1-2],由浅入深依次涉及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经络与穴位、辨证施护、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等,再由各科室根据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优势病种培训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

1.2.3.3 护理操作培训 操作培训以科室培训培训为主,分为西医“三基”操作和中医护理操作。“三基”操作第一年以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静脉输血等23项基础护理技能为主,第二年及以后要求掌握CPR技术,能熟练配合抢救。中医护理操作培训项目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蓝本[4],包括艾灸法、中药换药法、中药熏洗法、拔罐法、中药熨烫法等。

1.2.4 考核 科室每月按照培训考核手册规定的内容对培训人员进行操作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操作考试(由护理部组织项目抽考)。所有考试成绩均记入培训手册,不及格者须补考,要求最终合格率100%。

2 结果

护士经规范化培训后,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临床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培训前后理论、操作考试合格率,见表1。

3 体会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化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5]。而在中医医院中,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将规范化培训与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三基”“中医”两手抓,对于提高中医医院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上规范、有效的运用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篇4

专业建设起步晚。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护理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我国已经有十几家中医院校开设了护理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普遍脱胎于中医学专业,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偏重于医学、人文类课程较少等诸多问题。

课程设置缺乏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缺乏论证,脱离培养目标。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开设绝大多数在中医院校,受到传统中医药学的影响,课程设置仍沿用“三段式”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由中医基础医学、西医基础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三部分组成。不同院校课程设置基本一致,缺乏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特色,与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思想和观念不相适应。

2.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目前公认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内涵标准为“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顺应社会的需求,并反映时代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具备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社区护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将中医整体观、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护理程序有机结合。辨病护理、辨症护理、辨证护理有机结合。能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进行健康教育及咨询、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预防保健及家庭护理。

课程设置理念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夯实西医,融合中医,注重整体,辨证施护。课程设置改革原则课程改革在注重“三基”的同时,突出中医护理特色与优势,以整体护理为理念,重视现代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加强人文护理知识的学习。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应综合性医院的需求,不断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加大西医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课程比重,注重中西医结合。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开设中医护理特色课程。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学引领和整合临床护理;选取中医护理特色明显的病种,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理念,根据护理程序重组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使中西医护理措施有效融合。加快中西医结合社区护理课程内容改革步伐,以顺应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改革可采用系统论的观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合理组合原则、环境m应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构建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教学体系。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创新型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研究并构建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增加实践课比重,以护理程序为导向,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示教、模拟实训等多种先进的实践教学形式,实验与理论并进,开发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实验、实习、网络资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力,从而改变毕业生就业面窄,大多面向中医院的现象。

3.在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引入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辩证施护从整体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应用中医理论实施护理评估,辨病辨证,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1]。将中西医护理优势进行有效的结合,是目前临床疾病护理的发展趋势。经历了数千年发展的中医,具有丰富的疾病诊治以及病人养护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护理工作。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除此之外中医还十分注重进行养生护理,强调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护理。中医护理观念是现代护理理论的补充,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护理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融人辩证施护具有深远意义。

在护理专业中开设中医课程是医院教育中的一个亮点,是培养中西医结合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课程时间相对较短,且教师大部分只注重讲解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知识,对怎样将基本知识在临床中进行运用讲解较少阎。本次研究结果表明,75%的学生对中医四诊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提升,这表明将辩证施护融人到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研究表明,很多护理人员由于对中医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在中医四诊能力方面极度欠缺,因此不能正确的进行辩证施护,对护理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引人辩证施护的相关内容很有必要。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想要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对辩证施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引人辩证施护的内容是不够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独自完成对病人危及情况的处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辩证施护教学内容能够对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进行培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加案例分析训练,提高学生辩证施护的能力。

传统的临床理论教学中,课程内容包含西医相关知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方法、诊断以及治疗与护理方法等,在进行上诉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适当的融人中医辩证施护的内容,主要有: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等。异病同护主要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因此可以选择相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同病异护则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患者机体反应以及地区的不同,所变现的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护理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3]。其次还应进行辩证施膳,主要是根据药食同源的原则,食物的温热寒凉均可以对机体的阴阳平衡进行一定的调节,合理的饮食具有强身、防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篇5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日益在临床医疗中显示出其优势。作为综合性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我们承担着西医院校护理学生的中西医临床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临床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向临床一线输送的护理人才的质量,西医院校护理学生在中西医护理中的临床教学已引起高度重视。

1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1.1 将“辨证施护”融入“整体护理”,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持人与内外环境的平衡。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与自然和社会相统一。这种将患者置于自然和社会的整体中通盘考虑的护理理念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进行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1]。而其中“辨证施护”又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其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护理评估,进而辨病辨证,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措施。因此,“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为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近年来有人提出将辨证施护融入现代护理的新观点[2],认为中医“辨证施护”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有利于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是现代护理理论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在继承祖国医学基本学术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观等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理论及工作模式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已在临床工作中逐渐成为防治疾病,解除病痛的重要护理手段。因此,对此加以发展巩固应用,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1.2 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使学生具有中西医护理双向技能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但课程设置时间较短,往往只着重于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学、针灸经络学等基本理论,对针灸学等在临床上更有实践意义的内容则浅尝辄止[3]。而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如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熏洗疗法、敷脐疗法、捏脊等,至今在临床护理上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西医护理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将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科室的临床护理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掌握中西医护理的双向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相结合,从而提高护理实践的有效性。

2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教学方法

2.1 重视临床师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带教老师首先要懂得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临床教师都是西医护理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中西医兼通的护理人才,中西医护理方法和手段也未能真正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临床上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而且普遍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因此,作为临床护理教育者,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和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科学性与必要性,认识各自优势和护理内涵的共同之处,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我们组织西医护理专业的带教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医护理理论,并组织所有带教教师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集中培训,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规范带教流程和方法,鼓励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科研。最后,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核才授予带教资格,提高带教教师的中医护理操作水平与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将中西医护理操作紧密结合,为临床实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2 探索有效教学方案,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在临床教学中,首先,建立科学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设立教学总带教,负责安排临床理论授课、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及时听取带教教师及护生之间的相互反馈,进行经验总结,改进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到位。其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带一”临床教学模式,安排一名带教老师带一位学生,分管4~8个病人,运用护理程序对所管辖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开展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运用“望、闻、问、切”采集病史评估资料,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确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并完成健康指导、医护患的沟通、中西医结合护理病历的书写等工作。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一对一随师带教,并注意结合PBL教学法,带领学生到床边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实地讲解、手把手操作示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随时根据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指导及时整改。并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提高和巩固临床所学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理论及技能。

2.3 结合中医护理基本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技能培训

通过改革带教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随时与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相联系。在相关项目的基础操作练习中增加中医操作方面的知识,如在注射练习中结合中医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在大量不保留灌肠练习中结合示教中药保留灌肠,护理肿瘤化疗病人时采用药物止吐的同时配合穴位按摩、耳穴敷贴等方法,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由于中医的护理操作技能较多,而实习课时有限,并且有些项目在带教中也不能由护生直接在病人身上练习,对于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我们便通过开展强化训练完成,让学生和师生之间相互操作共同提高。操作训练时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医生查房、典型病例讨论等,着重培养其临床分析判断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为以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把现代护理理念与传统中医护理方法相结合,创建出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模式,是中西医护理同仁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路径和临床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形势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护理人才[5]。

参考文献

1 黄君,毛喜莲,秦锋,等.临床护理教学中融入“辨证施护”的探讨.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5):85-87.

3 Tanner CA. Nursing education: current themes, puzzles and paradoxes .Community Nursing Research,2007,(40):3-14.

篇6

1、人才培养的方向决定《中医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

护理人才培养方向,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有所发展;面向农村基层及城镇社区,面向各医药行业,面向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技岗位,面向各级各类康复保健机构,以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中心,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技能型、劳动服务型的全方面发展的专门护理人才。而衡量高职教育毕业生素质的标准主要是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及综合素质。由此可见,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及时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其发展的动力源于行业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和变化。

在我国广大农村,仍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设施简陋、人才匮乏等问题。这就决定了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广大农村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工作、能中能西、能医能药、能防能护的“学得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就是势在必行。

2、《中医护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2.1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要特别突出技能培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理论教学本着“必需、够用”为度。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定位,使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自己拓宽就业渠道,从而使其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达到增加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又能使学生自觉地早实践、多实践。亦可根据中医学的特点,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或直接从临床见习入手,再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等途径,强化能力培养。使《中医护理学》课程从以往的知识―能力型,向知识―能力―素质型教学模式转变。

2.2授课形式多样化

教师课程讲授应改变传统主动教、被动学的单一模式,应以课堂讨论、启发式提问、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开拓学习思路,增加学习兴趣,在理解中记忆,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除常用课堂教学外,还可带学生参观中药标本实验室、药用植物院、甚或是中药种养殖生态基地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学习。在生产与学习实践中搭建桥梁,不但能拓宽知识面,加强记忆,更能方便学生更早地参与到实践中,走向社会后就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通过图片视频看到中药的鲜药、成药、饮片等性状以及中药的产业化发展,便于通过形象记忆加深印象。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所以还应根据中药性能的分类,讲授相关的常用食物的性味和中医食疗的基本知识。

篇7

1.1参赛选手

首先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进行八项中医护理操作的培训,各科护士长组织科内护士练习并一一考核,按照科室总人数的20%选派优秀护士参赛。总共有16名护士参赛。

1.2参赛项目

总体为八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选手现场抽签决定自己参赛项目。要求各科护士按照自身科室的特点设计患者诊断、病情,根据疾病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操作。比如刮痧法,内科可选择头痛、咳嗽等病症,外科可选择各种痹证等。

1.3评分标准

评委由护理部主任、各科护士长及资深老师担任。按《中医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评价指南》标准,并增加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人性化护理的得分比例,选手操作完后由评委老师现场给予点评。

1.4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科室组织奖一个。并给与丰厚奖金。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2、效果评价

2.1全院护士练习中医操作的积极性提高

竞赛目的不仅是展示科室和个人的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护士勤练中医操作技术的热情。促使大家共同进步。没有模特,大家就互相在自己身上练习,力求经络、穴位的准确。科室有一位同事,对头部穴位按摩的力度和手法总是把握不好,后来就向理疗科医生请教,下班后在自己爱人头上反复练习,直至达到专业水平。通过这次竞赛加强了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其技术练兵的热情和自我表现欲望。竞赛标准的提示,感受自身技能的不足,使每位有争优的热情、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1)。

2.2中医理论知识增强

大多数护士都是西医院校毕业,中医基础理论底子薄,为了将操作练好,大家主动学习经络和腧穴的理论知识,比如刮痧,得了解经络的循行部位,什么病症该选择什么经络;穴位按摩,得了解穴位的定位和功效。无形之中大家的中医理论知识明显得到了提高。现在护士在病房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总是会教会患者好多中医养身治病的方法,患者都非常乐意接受

2.3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因为中医护理操作需要和患者沟通的内容特别多,比如在为患者进行拔罐治疗时,首先得告知患者拔罐处皮肤会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许还会出现水泡。这就需要护士有足够的沟通技巧,既要让患者欣然接受治疗而又不能使其产生恐惧心理,每位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方法都不尽相同,大家在台下观摩后可以取长补短,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与患者沟通。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护士用语言、形体等形式与患者进行沟通,情感交流,患者处处感受到关爱之情。护士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是患者及时得到指导;询问患者感受,使患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感到安全,营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2.4患者满意度提高

以前经常会听到患者抱怨:中医医院治疗方法与西医医院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偶尔开几剂中药而已。现在逐渐开展中医药实用技术后,患者赞许声就越来越多了,认为中医院的治疗还确实具有中医特色!

篇8

2013年3月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卫生厅颁布了湘中医药[2013]10号文件“湖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文件提出总体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15年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课程设置情况会影响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采取专家咨询法进行高等中医院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旨在为高等中医院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的课程设置的改革及完善提供思路和方向。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直中医院从事中医护理教育、中医临床护理的护理专家30人。专家入选标准为:主管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中医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工作10年以上,曾经或现在担任护士长职务。年龄35岁~40岁16人,40岁以上14人;工龄10年~19年12人,工龄≥20年18人;学历均为本科以上;职称为中级、副高级的专家依次为18人、12人。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1.2方法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工龄、工作单位、工作的科室等。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应用文献检索法、小组讨论法,在目前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设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问卷分为4个模块,分别为公共课(10项)、专业基础课(9项)、专业课(12项)、选修课(10项)。条目采取likert5级评分: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以重要性赋值同时满足<3.50、变异系数>0.2、满分比<20%作为剔除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重复选择权重更高的课程[2]。1.2.2收集资料的方法采取问卷咨询法及问卷访谈法等形式发放和回收问卷。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资料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系数专家的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专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充分表明专家对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本组专家权威系数为0.72~0.85,说明专家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权威性较高,其函询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重要性赋值均数和变异系数来表示。访谈的指标重要性分别为3.70~4.93,变异系数分别为0.01~0.30,说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高。

篇9

中医护理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随着临床护理学的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中的特色,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也像其他专业一样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为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对我院护士进行了中医护理知识和操作的认知与态度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8名被调查者是我院护士,均为女性,年龄31.98±6.02岁(22~48岁);护龄10.80±7.50年(1~29年);学历:中专76名,大专38名,本科15名;职称:副高3名,中级55名,初级70名;岗位:护士长20名,责任护士56名,其他52名;科室:外科56名,内科60名,其他科室14名;中医护理教育背景:系中医院校毕业者3名(2.3%),参加为期1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者4名(3.1%),其余参加我院组织的中医护理培训者121名(94.5%)。

1.2 方法 制作“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护士对中医护理知识和操作的认知与态度调查表”,包括被调查者的背景材料、中医护理相关知识及操作的可行性与掌握程度(非常认同5分,比较认同4分,一般3分,不太认同2分,不认同1分);中医护理项目开展情况(是、否)等。请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条目及答案上打钩,答完后一并收回。共发放调查表140份,收回138份,回答完整128份,有效率92.8%,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对中医护理的认知与态度 结果显示护士对中医护理的必要性认可度较高,得分率在64%~96%(得分率=得分均值/满分值),尤其对生活起居、情志调护、饮食调护、即病防变、养生保健、中医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积极性较高,得分率70%以上,而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得分率54%~65%;对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书写2项认可度相对较低;必要性、可行性、积极性及掌握程度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在0.41~0.57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士对中医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分别从职称(中高级与初级)和学历(本科与大中专)两方面对128名护士在中医护理知识:辨证施护、生活起居、情志调护、既病防变、饮食调护、养生保健、中医护理书写及中医护理操作等方面掌握程度进行比较发现,中高级职称人员对辩证施护、即病防变、中医护理书写和操作的掌握程度高于初级职称人员;本科学历人员对辩证施护、生活起居、情志护理、即病防变、中医护理书写和操作的掌握程度高于大中专学历者。

2.3 对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的认知、掌握与运用情况 中药湿敷、刮痧、穴位按摩、水针、穴位敷贴、中药灌肠、中药雾化、中药熏洗、中药敷脐、拔罐、耳穴埋豆等项目适合护士开展的认同率达50%以上,并且刮痧、穴位按摩、中医湿敷、中医灌肠、穴位敷贴、水针、中药雾化等操作项目掌握率也在50%以上,中药湿敷、中药灌肠2项目被50%以上的护士临床运用,其他项目运用较少。认为影响中医护理操作开展的主要因素是: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不足122人(95.3%),护士人力不足119人(93.0%),医生不开遗嘱95人(74.2%),不能收费89人(69.5%),缺乏设施仪器84人(65.6%)等,详见表2。

3 讨论

3.1 中医护理知识与操作现状分析

3.1.1 护士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比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生活起居、情志调护、饮食调护、既病防变、养生保健、中医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积极性较高。这与中医护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三因制宜”、及“预防为主”等原则进行护理,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以及中医护理操作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简便易行、直观安全、收费低廉、创伤小、见效快,极大地迎合了患者的需求,而深受患者喜爱和护士的肯定有关。

3.1.2 护士对中医护理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结果表明护士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处于中等程度,这与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学基础较为薄弱有关,我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仅有5.5%的护士毕业于中医院校,或接受系统的西学中培训,绝大部分毕业于西医院校,加之中医院校教育也大多定位于中西医结合方向,中医护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临床实践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三基知识和临证能力较为薄弱,尤其是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书写的认知与掌握程度较低。

3.1.3 系统培训有利于中医护理临证能力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中高级职称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优于初级职称者,这与护理部制定并落实中医护理相关理论与技术培训计划,每年举办“中医护理三基培训”继续教育项目,组织中医护理科研和教学,培训并实施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等,提高了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有关。而中医院校毕业生均为本可学历,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优于大中专学历者。

3.1.4 影响临床中医护理运用的因素 多大数中医护理操作项目被认同为适合护士开展,并且刮痧、穴位按摩、中药湿敷、中医灌肠、穴位敷贴、水针、中药雾化等操作项目掌握率在50%以上,但仅中药湿敷和中药灌肠2个项目被50%以上的护士临床运用,提示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的临床开展不如护士对其的掌握。主要原因是护士人力不足,医生不开医嘱,不能收费,缺乏实施等因素有关。目前护士严重缺编,忙于完成治疗性护理任务,而中医护理操作一般需护士持续在病人身旁操作20~30分钟,且绝大多数中医护理项目未列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影响医护人员实施中医护理操作的积极性,也影响医院对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

3.2 建议

3.2.1 培养高级实用型中医护理临床、教学、科研人才

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西医护理教育增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与操作技术内容;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可先在中医特色浓厚的病区进行中医护理模式病房试点,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为全面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打下基础;尽早着手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建立中医护理专业护士认证制度,成立资格认证机构,举办规范、系统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和专科护士培训项目,使中医西医护理知识与技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预防、康复、保健等领域的作用。

3.2.2 加强中医护理许研究与立法 目前中医护理的科研项目少、科研能让层次低,大多是对现有的护理方法或护理技术的临床疗效的回顾性总结,缺乏深层次的、前瞻性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这与中医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科研意识、科研组织管理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等有关。虽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做了规定,但与针灸学、推拿学等存在诸多重叠、交叉,《护理条例》也未对中医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因此,中医护理技术的范畴、界定、执行中医护理操作的从业资质等均需要中医护理工作者进行系统研究,相关主管部门制定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用法律行使予以明确规定。要运用循证护理理论与方法,加大中医护理知识的宣传,尤其是中医护理在慢性病防治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地位和工作质量。

3.2.3 加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护理技术操作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管理的目标,保证其有统一的质量和标准,从而对护理行为起到基础保障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进行科学研究;积极争取将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列入诊疗项目和医疗收费项目中,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健康、规范、科学、有序的发展,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避免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祖国传统医药学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在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慢性病等方面所体现出独特优势。因此,应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用循证护理原则确认临床护理疗效,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培训,研究与推广,使中医护理技术更科学、安全和有效,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穆兰,陈学建,张诗文.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1):45-46.

[2]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69,(3):282-283.

篇10

“人才”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最初的含义指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的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定义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也就是说,“人才”有别于“人员”,人员是人力资源但不是人才,人才是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和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养生保健与疾病康复等。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关键靠人才,目前养老服务专门人才非常缺乏,尤其缺少中医养老服务专门人才。中医养老服务是一项新兴和特色的职业,从掌握的现有资料来看,各大专院校还未见开设该专业,未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未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因此,本文仅探讨高职高专层次中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订了人才培养标准,可为进一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开设相关专业提供参考。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和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教育目的在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规定了一个学校或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医养老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充分体现开展中医养老服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1总体目标

立足毕节,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培养热爱中医养老服务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从事养老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能力强、有特色的中医养老服务专门人才。其中,知识目标包括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养老服务专业知识等;能力目标包括掌握基本业务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素质目标包括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人文修养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等。

1.2目标要求

以中医养老服务岗位工作任务为培养标准,使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能够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较强的职业能力和优良的服务态度,具有适应相邻专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的就业创业能力,做事效率高,方法得当,能吃苦耐劳,并能顺利通过职业技能工种鉴定,取得一个以上职业技能高级证书。

2人才标准

人才标准是各专业在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人才标准实际上规定了该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专门人才。

2.1知识要求

知识是对培养对象的知识素质要求,专业知识方面要求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例如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学、中医养生学、传统康复学、针灸推拿学、保健刮痧学、中医药膳学、中医传统运动学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以及治未病的理念;掌握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的基本知识;掌握慢性病的管理和中医康复治疗基本知识;掌握一般危急重症中西医应急处理基本知识;掌握英语听、说、读、写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气功、药膳食疗等中医健康养生基本知识;熟悉临床医学概论、康复医学概论、健康管理学和预防医学等现代医学基本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行业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管理知识。

2.2能力要求

能力是对培养对象专业能力的素质要求,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它是人才标准的核心。具体要求具有对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护理的能力;具有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中医特色康复技术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从事中医养老服务一线工作的能力;具有开展健康咨询、未病管理与治疗等健康管理服务的能力;具有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的能力;具有慢性病中医护理及康复治疗能力;具有对危急重症中西医应急处理及转诊能力;具有英语听、说、读、写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的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对养老服务机构等的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能够认真履行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2.3素质要求

篇11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c)-098-01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表现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的特点,多发于青壮年,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笔者临床应用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祖国医学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将其归于“泄泻”、“肠癖”、“腹痛”等病的范畴,认为本病盖因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不化,趋于大肠;或肝强脾弱,肝脾不和,肝木乘脾;或久病及肾,脾肾阳虚,关门不利所致。辨证要点在于脾虚及湿盛,脾虚为本,湿盛为标,本虚标实,虚实错杂。

1灌肠调护

灌肠治疗作为中医外治法的延伸,是中医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止痛、止泻、促进溃疡面愈合,具有突出的疗效。药物组成:黄连、黄芩、黄柏、秦皮、赤芍等,加水煎为200~300 ml,宜浓煎细滤。灌肠时间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将灌肠液加热致39~41℃,肛管前端7~10 cm用石蜡油涂抹连接输液器,嘱患者深呼吸,轻轻插入约10~15 cm,以60~80滴/min滴入,插入时动作应轻、慢、柔,注意患者反应,操作完毕,嘱患者平卧位,垫高臀部,尽量延长保留药液时间,以达到最佳疗效。

2饮食调护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是人体正气与邪气抗争的过程。因此,临床工作中,饮食调护得当,能够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内经》言:“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即是此意。对于本病而言,扶正即健脾,祛邪即化湿。饮食宜富营养、清淡少渣、易消化,有足够热量为原则,少食多餐,避免生冷、辛辣、油腻煎炒食物及富纤维素蔬菜,少食膏粱厚味,以免损伤脾胃。脾虚著者,宜黄芪、莲子、大枣等做粥食用;湿盛著者,宜苡米、山药等做粥食用。

3情志调护

《素问》云:“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说明情志因素对疾病的转归有重大影响。“告之以其败”,对患者指出本病的危害性,并加以分析,引起患者对疾病的重视,树立认真对待疾病的态度;“语之以其善”,向患者指出良好的希望,告知患者只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治疗及时,措施得当,即可恢复健康,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导之以其便”,注意调摄方法,告知患者如何调养,指出自我护理健身的具体措施;“开之以其苦”,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解除其消极或焦虑情绪及思想顾虑。

4生活起居调护

发作期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病室保持安静、整洁、通风、温度适宜,房间做好消毒工作;缓解期或病情较轻的患者,提倡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定期送化验室检查。

5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必然继承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而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则是贯穿本病中医护理的最核心内容。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认为:一是指人是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二是指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本病的护理过程中,根据四诊获得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概括本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的个体情况、所处环境及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比如:在情志调护中,对平素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指导,舒缓其紧张情绪;在生活起居调护中,以“三因制宜”为原则,针对四时气候特点,所处环境的差异及个体的不同,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症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的辨证要点在于脾虚湿盛,但患病个体的不同及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病机亦有差异。又可见肝郁脾虚证,此当以舒肝健脾为法;湿热下注证,此当以清热除湿为法;脾肾阳虚证,此当以温肾健脾为法,盖如前述种种,不一一例举。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多迁延日久易反复发作,其康复时间较长。因此,医务人员需做好健康宣教和康复指导,使患者真正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发病机制、规律及特点,尽量减少或消除诱发因素;保持乐观情绪,学会自我调控;建立有规律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出院后定期随访,追踪观察,指导患者坚持服药,从而使疾病早日痊愈。

[参考文献]

篇12

解决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首先应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这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对中职护理教育,我们多年来一直严格执行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制订的三年制临床护理方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严格遵循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的劳动者。”[1]因此,我们将中职的教育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以使中职毕业生能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基础护理工作。高职培养目标是面向医疗卫生保健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较强专业能力,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能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2实施专科段教学策略

2.1目标引领,深入调研,确立方向针对中高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走访医院、医疗卫生单位及卫生主管部门,倾听管理者和护理专家的意见,加强与高职院校的沟通交流,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护理专业“3+2”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制订方向:着眼于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提升学历的要求。

2.2比照“五年一贯制”教学计划设置“3+2”模式大专段各专业课教学内容及课时数我们将“3+2”模式大专段的教学计划与“五年一贯制”的教学计划进行详细比对,以明确3个问题:首先,开设的科目有哪些异同,其次,开设同一科目的学时数有哪些异同,再次,各科教学内容有哪些异同,最后归纳整理,确保“3+2”培养模式大专段所开课程包含国家关于“五年一贯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在确保“3+2”模式大专段所开课程包含高职临床护理课全部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仔细研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了临床护理课的课时数,同时结合临床调研,增设了传染病护理学和肿瘤护理学,旨在满足学生对传染病和肿瘤疾病护理知识的需求。

2.3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开设社区护理课程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社区护士必须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经过全科综合培训,具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胜任社区护士的工作。为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我们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以使学生符合社区护理服务要求。

2.4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开设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等课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育婴师的高工资和养老护理员的巨大需求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举办的相关培训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大专段教学中加入了育婴师、养老护理员课程,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育婴师和养老护理员职业鉴定考试,获取相应资格证书,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2.5加强院校合作,定单式培养护理人才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的中医院发展迅速,中医护理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目前中医院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的,不能很好地完成临床中医护理工作。为此,我们在大专段与中医院实行院校联合办学,开办中医护理特色班,聘请中医护理专家来校授课,定单式培养人才。

2.6开设专升本课程,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2]由于学生入学时为初中毕业生,学习基础差,为此我们开设了专升本考试科目的课程,如政治、英语、医学综合等,为学生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

3开发校本教材

确定了教学计划之后,我们在认真筛选教材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开发校本教材上。在全面掌握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基础知识与临床(一)》和《基础知识与临床(二)》,将医学基础知识与医学临床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而且使他们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延展;由于临床上大量新药的出现,书本所讲的药物临床已很少应用,为此我们在做了大量临床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了《临床用药与护理》,将临床用药与书本理论相结合,使学生理解透、掌握牢;针对临床开展的多项新技术,我们编写了《重症监护技术》;根据临床需求我们编写了《肿瘤护理学》等。校本教材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4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

学生在中职阶段由于年龄小、心理不够成熟、文化基础较差、对护理专业比较陌生,因此中专段课程安排应以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主要任务,教师的授课手段也应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使学生通过中专段的学习架构起护理专业最基本的知识结构,掌握护士职业基本技能。而大专段学生经过8个月的临床实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临床问题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

5院校合作

为促进学生就业,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我们联合就业科,多次深入用人单位宣传,讲明学生的优势:既有中专、大专两个毕业证,又取得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同时,将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顶岗实习单位。这种双向选择提高了双方的满意度,学生的工作热情高,学校和用人单位也易于管理。事实证明,“3+2”模式顶岗实习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许多单位纷纷以高额奖学金的形式吸引学生到自己单位实习、就业,许多单位都与学生签订了用工合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