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7-13 09:25: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篇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格教育是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之一。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融入语文核心价值的理解、判断、表达,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课程授课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征

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是6至12岁的幼儿,正确把

握和了解其心理特征,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授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定义,幼儿成长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这个阶段我们只需简单了解即可。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幼儿主要通运动符号来认识事物,如,用特定的字眼来代表事物。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开始进行逻辑思考,如,去过几次同学的家就能画出线路等。学龄前期儿童的认识过程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到了学前晚期(6、7岁),开始有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智力活动。

2.形式运算阶段(12岁后):运用抽象的概念

儿童认知过程可分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不顾规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如,经常自言自语等。

(2)权威阶段(6~7岁):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敬和服从的愿望。绝对遵从老师和规则,认为规则是不变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3)可逆性阶段(8~10岁):认为只要所有人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此时,思维中有了“疑问”信息。

(4)公正阶段(10~12岁):认为任何事都要公平公正。注意游戏的公平性。

3.儿童心理具有的特点

(1)模仿心理:小孩子不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到了两岁光景的时候,能模仿复杂的动作。到四岁的时候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快了。喜欢模仿是儿童的本性,所以在教学中肢体语言丰富点,让他们模仿。

(2)好奇心理:儿童生来是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到了四、五岁,上课时听见外面锣鼓声响了,他也要去看看。

(3)好游戏心理: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

老师应利用孩子好动的心理,一旦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四处东张西望,就要想方设法改变教法,“投其所好”,刺激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喜欢成功的心理:儿童做事喜欢成功,所以给儿童所做的事不可太难,使其灰心,以致下次不愿再做。

(5)想象力丰富:按自己的遐想设定自己的行为。如,他们会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扮演妈妈,把洋娃娃当孩子,给洋娃娃洗脸、穿衣、喂饭。

(6)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随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室之外的小鸟、飞蝶、虫鸣都容易引起他们注意力的分散。据研究,5~7岁儿童,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15分钟左右,8~10岁儿童,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20分钟左右。因此,儿童的学习在15~20分钟紧张的上课之后,就应放松一会儿,做会儿游戏,然后再继续学习。

(7)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非常具体的,必须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他们还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如,做数学题数手指、非常喜欢模仿等都是。

(8)情感外露,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儿童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表现在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争着为老师办事。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时,给老师的回报将是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他们的情感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而且不善于控制自己。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与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他们的意志行动的决定与执行大都同时发生,不会反复思考,三思而行。如,上课说话做小动作,刚挨过批评又重犯,但并不是成心要犯错误,而是由于自制力差,不善于控制自己而造成的。所以要根据这些情况做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9)感知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这就导致他们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不按教师的要求去感知。如,老师要求他们观察花的形状、结构与颜色,他们却被叶子上的昆虫所吸引,去玩弄昆虫,把花撇在一边不予理会等。

(10)机械记忆占优势:儿童的机械记忆的水平较高。因此,他们的记忆不是靠理解,而是靠反复背诵来实现。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水平较高,因此,不能浪费他们的这一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程应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

篇2

G623.2

一、前言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际,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要想有效的做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就应当从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在针对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特别是在整体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效果上能够得到持续提升,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而要想做好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就应当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其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做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语文兴趣培养的整体效果。所以,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关键,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兴趣教学的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2.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应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选取的教学内容能够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能够在整体实效性上得到全面的提高,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保证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采取灵活、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应当在课堂中采取灵活活泼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之内获得良好的语文知识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动跟随老师的步伐,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措施,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采取灵活活泼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三、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1.根据课堂教学需求,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课堂氛围的构建十分重要,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的氛围比较敏感,如果课堂氛围相对枯燥,那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根据课堂教学的现实需求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的课堂教学氛围,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2.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氛围中获得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且消除学生的消极思想,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顺利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推进,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课堂氛围达到预期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良好的表现。

3.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

除此之外,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有助于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在身心放松的环境下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达到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点和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将课堂氛围的构建作为衡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课堂氛围的构建,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调整教学模式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语文基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一前提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应当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模式支持和教学模式保证,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2.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从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来看,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虽然满足了课堂教学需要,但是随着教学形式的变化,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能够掌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关系是否紧密,只有掌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这一特征,才能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3.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之后,我们可以得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否满足教学需要的结论,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使教学方法能够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并在适当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创新,保证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是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除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之外,还应当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在整体效果和针对性上得到全面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沈红;付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J];时代教育;2013年10期

[2]向利;;小学语文课改中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4年21期

[3]史增民;;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6期

篇3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1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2教材建设改革

篇4

一、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有别于小学其他课程的突出的人文的特点,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品位与人文素养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而重要作用。小学语文中的很多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大都是源自于生活与现实社会,尤其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这些传统文化精髓需要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授与灌输,但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很难满足学生对于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需求。尤其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中有很多较为抽象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还不太健全的小学生来讲,课堂教学的先天局限,使小学生很难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得间接经验的讲授完全理解与掌握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因都是源自于生活与社会实践,家庭作为小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对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庭的家风家规、以及父母亲等长辈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示范都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当前,全社会都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阅读”活动,家庭作为“全民阅读”的最小组织单位,通过积极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一方面,能够对小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让孩子将阅读转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学习,弥补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局限;另一方面,家长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自身人文素养也得到提升,无论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课程的开外辅导能力,还是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引导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家长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行为示范,以及及时的教育引导,让抽象的东西变得贴近生活的同时更鲜活,让学习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养素养在每一位小学生家庭蔚然成风。

二、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有别于小学其他课程的突出的综合性的特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科学等相关领域与知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单纯的依靠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是不现实的。小学生作为思想和行为还不太完善的特殊个体,单纯的依靠自身的主动性与兴趣去弥补课堂教学内容上的不足,可能只适合个别孩子,对大多数的孩子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小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与生活中,有相当多的时间需要在家庭,尤其是父母亲的身边度过。尤其是周六、日,以及寒暑假,小学生可以在这期间在家长的帮助与指导下去发现自身的兴趣,有针对性去探索感兴趣的未知领域,在发现与探索中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家长通过包括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参加夏令营、旅游,观看电影、戏剧,写日记、观后感、读后感等形式,让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与学习的新内容。让语文学习成为小学生家庭生活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让小学生快乐的学习语文。让小学生学会在家庭生活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篇5

新课改的实施,让很多新的教学理念走进人们的视线,却没能真正的走进我们的课堂。在新课改的大力倡导下,“以学生文本”的口号大行其道,而真正的效果却让人不忍直视。教学效果差,是目前我国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也没能逃过这种凄惨的局面。那么,该如何有效的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和原因

1.引起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观察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状况发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几个问题,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语文课程几乎不教语法,学生运用语法能力不足;老师上课没有激情,课堂师生缺少互动;老师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模式简单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2.造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原因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问题呢?原因有很多,但大致上只有几个,而且这些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通过一个或两个问题,又引发了另外的问题。

造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大部分时间老师都只是通过课文朗读的方法和背诵语段词句的方法来教授语文课程,导致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慢慢的降低。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通常不教语法,学生掌握的语法知识不足,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很容易受挫,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引入新技术,所以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老师的一个调查中显示,目前小学语文老师大多是中专或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老师占比很少,有部分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课程,这就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不科学性,降低教学效率。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教学最成功、有效的方法。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要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鼓励学生。人与其他人在社会生活的交往当中最想要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更是如此,在小学的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当中,他们是在不断地探索的,不断发现的,在不断的试验中成长起来,在这个过程,孩子会很想得到老师们的鼓励和肯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鼓励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让学生对学习那门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朗读一首唐诗的时候,不管学生读的好不好,都要及时的赞扬学生。小学生还是小孩子,过多、过严格的技能要求都有些不切实际,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还有在每一次的小测验当中,老师要懂得发现每个孩子细微的进步,及时的向孩子们指出这些小进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优化课程设置。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设置还不尽合理,有些课程设置的很不符合小学生的的特点,造成了小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不高,老师在这个时候要尽量的结合实际,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

例如,有些班级的学生以活泼好动的学生为主,如果只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去向学生传输知识,显然是取不到良好的效果的,老师可以根据这个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课程设置,把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到小活动、小游戏当中,适应学生好动的这个习惯,让学生更多的去实践,去自己感受,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课程教学的时效性也自然提高了。

第三,增加师生互动。很多小学语文老师认为,小学生还小,又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即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造成学生对语文失去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必须要重视互动的重要性。

例如,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先问问学生,感觉自己那部分掌握的好,那部分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什么想法,多进行一些互动游戏,少一些“独角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等等。

2.提高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

软件设施指的是学校在招聘语文教师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语文老师的专业素质,必须选一些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同时,老师要能把握好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还的教好学生。例如,在学校招聘小学语文老师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文科专业的毕业生来担当学校的老师,同时,要对语文老师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程度进行定期的考核,以及组织老师参加定期的教学培训。

硬件设施是指学校的一些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技术,学校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一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一些课程内容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结语

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是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主动学习的效果远远高于被动学习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在日常课程教学当中,老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10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起始和开端,语文课程教学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和人文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不断改进课程教学理念,丰富课程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教师的备课,也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课程展开之前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研读和分析,选取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第二是教学实施阶段,也就是教师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及教学形式的呈现过程,在课程教学中占据着主体性地位。第三则是教学评价阶段,主要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和整合,是整个课程教学的收尾部分,是课程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升华。因此教师在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效性教学时,也应该以课程教学的三个部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以及教学评价水平,从而改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从教师的备课环节来看,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语文课程不仅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蕴含着深厚人生哲理和文化韵味的人文性学科。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既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整合,加深自身对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认知和把握,提升语文课程备课的有效性,同时还应该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的人文性和文化性提升到一个适当的教学高度,以这种人文性和文化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热情,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元素,提升教师备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该结合教师自身在语文教学中的长处和优点,将这种长处和优点充分的表现出来,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完美的融合,从而使语文课程的备课环节,更加符合教师自身的教学习惯和教学特点,提升学习语文课程备课环节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备课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陈旧的语文课程备课理念和备课模式的影响,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和整理时,往往习惯于将备课的重点和难点,单纯的集中在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方面,认为只要将这些语文知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便是完成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这种陈旧的单一的小学语文课程备课理念,局限了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和理解,使语文课程的备课过程充斥着浓郁的应试色彩和功利色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文化性完全被这种枯燥刻板的备课过程所忽视和掩盖,从而影响教师的语文课程备课质量,导致语文备课甚至语文教学的低效性。

针对这种语文课程备课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身的语文课程备课理念,将更加适合时代和教育发展趋势的“大语文”理念,引入自身的语文备课理念之中,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文化性纳入小学语文课程的备课范畴之内,提升语文备课环节的科学性,进而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找到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将这种优势和长处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备课中进行有机的整合和设计。例如有的教师具有很强的手工制作能力,那么在进行语文课程的备课环节时,教师便可以找出语文教学内容中可以和手工制作相结合的点,并且提前进行相关教学材料的制作,然后将其运用到课程教学之中,提升备课环节的有效性。

其次,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现状以及学生的课程学习习惯、学习需求等,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丰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仍然处在一个较为低下的水平,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时容易产生语文词汇记忆问题和语文句子、段落的理解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时,应该从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调整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语言,突出教学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被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情感所感染,更好的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氛围之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消化。

篇7

G623.2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当前改变语文教学传统现状,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在新课改思想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改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能够及时把我现代教学的先进观念,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以下内容通过两个部分的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存在的一些困惑或者继续改进和填补的内容,并提出在未来改革中需要把握的方向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分析

根对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实际情况的调研总结,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阻碍主要来自于没有认清楚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由此不能找到很好的解决策略。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主要是以下方面:

(一)观念认识不够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处于被动的学习位置,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处于完全主动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很难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也仅限于教师授课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认识到新课改的精髓所在,不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教师也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教学的情况,没有了很好的反馈体系。

(二)我国教育理论的缺失

我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的探讨起步较晚,现代的脚下理论主要来自于国外的经验,作为先进理念传入我国之后,对我国语文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变化,这些教育理论思想和体系与我国实际情况之间产生的差异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发现,这些教育理论体系是在发达国家基础上建立并发展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并不适应。但是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导致教育理论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产生了冲突。

(三)教师的综合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传统教学思维,这就造成在推进小学语文课堂与教学改革过程中阻力重重。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停留在浅层次上,对课堂理解片面,不仅没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对于教材也无法实现深层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综合水平对于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教学水平高、感染力强的教师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教师讲课毫无亮点,无法用自身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这是无法实现创新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与教学改革转向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

思想能够指导人的具体实践,为了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保障小学语文课堂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具有打破传统观念的决心,在小学中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环境,并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对每个学生尽量做出积极评价,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科学借鉴国外教育理论

教学理论能够指导正常的教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性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在当前,我国在创立本国教育理论时,必不可少的要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教学理论,但是这种学习不应当是照搬,而是要有限度的借鉴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另外,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因此在创造和发展我国语文教学理论时还需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涵,融合现代的理念进行创新发展。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载体主要为语文教材。目前,教材也开始从传统黑白模式进入到彩色模式,其中有大量彩色的插图,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插图联想出动态的短片,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现有的插图进行补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挖掘出插图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应对小学语文改革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接触知识、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期,其思维能力也处于转换阶段,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认识都比较感性,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多种多样的素材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另外,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场景设置、主题变化等方式,实现学生思维的飞跃。

篇8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被提出。从语文学科来看,其涵盖的知识包括社会文化、古汉语文化、语文影视作品、人文景观以及最为熟知的语文教科书等。而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将会对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以及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拓展教学媒介,吸引学生兴趣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使得这一门学科具有丰富的资源,但是传统教学中把教科书作为唯一一种课程资源的教师也不在少数,这使得许多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足够的兴趣,而有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科书以外的资源,如:古汉语文化、影视资料、大众传媒等,从多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2.实现参与式教学,激发探究思维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其主动性得以发挥,而语文教科书却仅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框架,语文本身所蕴含的知识没有完全地展现给学生。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除教科书外,学会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这无论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都是极为有用的。而且对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接受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态度和方法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对策探究

1.学高为师,教师要及时充电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开发者和利用者,本身也是有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人力资源。在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相关学者、专家的事,与教师无关,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以及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会对整个教学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对本专业的知识是最为了解的,而且对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以及兴趣也是最为熟知的。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这种依据学生特点、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往往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并认可。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师既是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更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当然,这同时也决定了语文教师在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始终注意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在首位,因为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学科,要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

2.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许多教师以及学生自己都忽视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其实也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毕竟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已有的认知或是已有的生活经验,会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况且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也反映着生活。学生在与课程知识的接触中,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一定的知识经验,而这些经验就是课程组织的重要资源。

篇9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拂了整个中华大地,对各个中小学的每门课程教学也产生了非常深远地影响,尤其是一改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使得课程教学方法更能适应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具有不同心理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取得了较多的成绩,这对于以往传统教学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本研究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着重探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从而据此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旨在为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切实科学的依据,最终使其更好地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相匹配。

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阻碍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的相关因素及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一)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农村小学教学设施以及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课程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意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况,仍然显得十分保守。此外,在教学方式方面也未进行完全地更新与改变。虽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由于农村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不够完全,从而导致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力低下,无法全面地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进行领悟。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及理念更高地比较慢,从而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当前时期下,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一贯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占用了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教学模式依然是“言传身教”,教师一味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整个过程显得十分呆板。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好奇心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顾及到小学生的这些实际身心特点,也与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不相符。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受挫,课堂教学实效性也比较低下,最终会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及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普遍较低

当前时期下我国农村生活水平低下以及工作环境普遍较差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再加上农村小学教职工待遇低下,所以很多刚刚毕业的专业的大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广大的农村去任教,那么这就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较大。年龄较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也就根深蒂固,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时展不相符,而且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用当地方言进行教学,学生们的语言功能也无法得到提高,而语文又是语言要求非常高的一门课程。种种迹象,均直接造成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低下。

二、当前时期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完全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至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不断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其主观能动性与探索意识。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的角色。

(二)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与路径

小学生们还会对同一个事物很难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内保持注意力。所以说,单纯的教学方法或者一味的教学方法已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极为不符,也无法引起其注意力,所以如果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途径就会让他们感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毫无生机及趣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借用多种手段使其变得很丰富,例如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其中;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方法等,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W之中引入游戏,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综合素质,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特别是对于在广大的农村,教师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热衷于自己的职业。对于当地政府,首要做的就是才去强有效措施,增加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购置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教学器材,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应该注意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地培训、指导,以开阔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制定学习计划,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存在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对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极为不利,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以改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短板与不足之处,从而找准突破点,对症下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

参考文献:

[1]陈庆松.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长丰教育信息网,2010,(06).

[2]管理员.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云南教育,2010,(12).

篇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改革;困惑;方向

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也处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然而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老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经过改革的当下的小学语文课程,如果再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更多的小学语文老师开始对现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同时也对小学语文的课程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困扰,比如传统教学方法、学校资源等方面,阻碍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现。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效简析

(一)人性化教材的实施

从我国之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不难看出,各类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不灵活,内容晦涩难懂,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老师在语文的实际教学实践中,知识的讲解过程不具有开放式的特点,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真实感受就是极度枯燥与乏味。而新版的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过去相比,多了一份对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关注,教材中的语文知识点不再晦涩难懂,而是与实际生活更加融合,和以前相比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的实践活动,不但加强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健康发展。

(二)老师角色的改变

老师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往往是课堂的主体,并且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不存在双向的知识传输。在语文课上,学生必须遵循老师的命令,按照老师的意志进行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的知识转化率得不到提升,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在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以后,在小学语文课上的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得到了保证,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作为主体,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老师作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引路人,给学生们提供必要的帮助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存在的困惑

(一)小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能力

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表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公地位。然而,在中国流行已久的应试教育观念不单单在学校管理人员与老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同时对学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生大部分都不具备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更不用谈主动地去学习了。在这样的教育状况之下,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恢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仿佛给了学生雷霆一击,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反应,就很难去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不利于有序顺利的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二)教学资源能否支撑课程改革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老师被要求能够灵活使用现代教学设施对学生进行授课,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开展教学的基础,开展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实践过程。然而,我国的现代教育与其他国家比起来发展效果并不是很好,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并未灵活使用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得不到完美的贯彻。现在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虽然快速,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地区发展不协调,经济的不到快速的发展,导致当地教学设施跟不上,学校的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无从谈起,因此,受此影响,小学语文的改革必当受到影响。

三、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笔者对日后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方向提出解决困惑的相关解决方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当代学生教育观

由于小学生个体不同,所以每个人在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智力高低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之处,所以,每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有所高低,各有不同,老是想要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成为语文课上的主人公,带每个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空间,激发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兴趣,给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二)完善教学评估机制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学校必须把本校的情况育改革情况进行融合,建立健全新的教学评估制度,让学生有评价每个老师教学过程的平台,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对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宝贵意见,能够进一步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进行优化调整。

四、结语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前进的情况之下,小学语文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传统教学思维进行创新,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推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作者:汪小兰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严塘镇汪家冲完全小学

篇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媒体设备成为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适用性的教学媒体和技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掌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将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中适用性教学媒体进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1.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根据我国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可以概括为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要尽量真实的重现文学情景,加强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能力,并且通过开展高效的教学模式和利用相应的教学辅助设备,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1]。

2. 适用性教学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适用性教学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2.1 课堂导入的运用

在小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媒体,采取视听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导入教学,以便帮助学生在知识层面上与心理层面上提前做好准备[2]。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媒体制作相应的课件,将桂林的美景展示给学生,这样就不需要与学生多说,学生就能被美丽的桂林山水所吸引,进而集中注意力,为之后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知识点的呈现

在对学生讲解知识点时,利用生动有趣的声音与图片,将知识点展现出来,如生词、表达手法等,从而让学生对该节课的知识点有更为强烈、更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人类对语言进行学习的最为主要目的就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环境,以便对语言进行充分有效的运用,且在运用的过程中掌握该门语言。运用教学媒体可以避免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良好的课堂交流环境。

2.3 与教材相关材料的呈现

教学媒体的应用有助于将与课文内容有关问题的呈现,如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多形式练习题,加强小学生语言水平与技术锻炼时,能够有效加大学生的知识量,节省大量时间,并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教师在对成语练习进行设计时,可将其设计成计算机游戏一般,让学生在听时就好像在玩游戏,学生依据计算机所播放的声音材料,用鼠标将有数字小球放入相对应的括号中,如果操作正确,计算机会显示“请勿骄傲”,假使操作错误,计算机将会给出“再接再励”。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并有效提升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3. 适用性教学媒体的作用和意义

适用性教学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及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而其具有迎合时展、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几方面。

2.1 适用性教学媒体的作用

2.1.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个性比较活泼好动,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正满足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多媒体技术通过情景创造,利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将内容呈现给学生,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出现一种玩耍的想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对学生们进行教学,通过fals的形式将课文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多媒体方式呈现。在这种情景教学下,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2.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适用性教学媒体运用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八项服务,具体如下所述:(1)教材内容的情景再现;(2)课文的讲解;(3)文章的朗读,词汇、句子及篇章的领读;(4)教材重点、难点的分析与说明;(5)知识点的介绍;(6)相应练习题目的提供;(7)各种和学生有关的游戏或者知识竞赛的提供;(8)学生各项能力加强练习的学习渠道与手段。通过运用适用性教学媒体,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依据自身学习的层次或者是教师的要求,选择方式、层次不同的学习内容,在这种针对性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3]。

2.2.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小学生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适用性教学媒体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动画、正确严谨的教学以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习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这种情况下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寓教于乐,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运用教学媒体还能将整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根据所罗列的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和练习,从而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适用性教学媒体的应用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视音频、图片等形式,创造内容丰富的教学情景,并能够提供大量的资料与信息,开拓学生的眼界,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6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对于改进课程教学质量具有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实践和导入反思,不断发现自身在进行语文课堂导入环节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学。

从概念上和内涵上来看,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展开课程教学内容之前,以本堂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课程知识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出一个简短的,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表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过渡环节,从而将学生和课程教学、课程知识串联和沟通起来。有效、科学的课堂导入环节,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则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出课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问题,为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指明方向和目标,消除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升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时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那么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改进自身的语文课堂导入策略,提升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水平,使其更好的引导和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展开呢?

首先,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课堂导入设计时,应该从班级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对课堂导入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充分的构思和设计,使教师所设计的课堂导入,更加贴合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实际以及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需求,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课堂导入环节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接受教师所设计导入内容,课堂导入环节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对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和展开起到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中,很多教师往往习惯于对各种现有的课堂导入内容,例如教辅材料上的课堂导入内容,进行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直接从书面挪到语文课堂之中进行运用。这种课堂导入设计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状况和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脱离了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实际和语文知识学习需求,不仅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同时还给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带来了一定的理解困难和学习障碍。

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实际和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在课堂导入的语言方面,切忌对现有的课堂导入内容,进行照抄照搬,而是应该以一种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语言,拉近课堂导入环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明晰课堂导入中包含的各种意义和指向。这样的课堂导入能够真正的做到精简、精炼,防止过长的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学习精力和学习好奇心的打击和消磨,提升课堂导入环节的效率。同时在导入时教师还应该加入一些必要的肢体动作,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内容,以教师的教学动作感染和影响学生,调动学生的语文课程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水平,使其更好的完成自身所担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课堂导入时,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课堂导入方法和策略,并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提升课堂导入环节与课程教学展开之间的衔接水平,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也较为复杂,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时,应该根据语文教学具体内容和内涵,以及学生的现有语文学科知识储备,对课堂导入的方式、策略等,进行有效的选择和设计,从而提升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水平。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关于的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历史知识储备较少,对于问题的认知较为浅显、模糊的学习状况,采取故事导入法。即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向学生讲述关于的知识和小故事,从而使学生对于有更为深入、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了解其中包含的艰辛和危险,从而使学生能够被中的不易、困苦、坚毅等情感所感染和打动,更好的融入课程教学氛围和情境之中,提升语文课堂导入的质量和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