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审计重点范文

时间:2023-07-13 09:25: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金融企业审计重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金融企业审计重点

篇1

一、金融机构授信民营中小企业特殊性的原因

首先,从名称上看,民营中小企业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模小,由于资产规模一般,往往首先联系到整体实力较弱,无法提供足值有效的担保,抗风险性一般,这同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原则相左。另外,受到企业规模影响,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在经营中处于垄断或者优势的地位,他们在经营中的话语权往往较差,无法影响行业走向,在经营定价中处于接受地位,对上下游价格的变动的承受能力较差,这使他们的经营主动权受到了限制。其次,我国的民营企业往往在经营规范性上较弱,企业控制人对企业有着绝对影响。无论是经营策略、财务管理、发展目标制定还是人力资源利用,都存在企业控制人一人可较为随意决策的情况,所以,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个人品行、经营能力、对行业情况和企业自身的认知都较规范的大型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决定性的影响企业的发展。再次,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或者采取简单粗放的经营方式,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多为模仿、照搬其他大众产品、经营模式,在产业革新发展中,扮演着发展末端的跟风者的角色,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给企业的后续发展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在行业发展蓬勃时期并不明显,甚至无足轻重,但一旦遭遇产业革新、产品技术进步浪潮,便会被其他创新企业所远远超越,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

以上特点均或多或少的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整体情况的判断,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更多的把资金投放到金融机构认为更安全或者收益更大的企业中去,这样导致民营中小企业在本来的市场压力下,还要承受融资难的巨大压力。

二、金融机构授信审查的关注重点

金融机构在授信审查时,主要关注的重点如下:

1、股东、高管及历史沿革

股东实力是否雄厚,能否在企业缺乏资金的时候给予支持,关联的企业和人员能否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或是占用企业资金发展其他业务;管理人员是否有能力维持企业经营现状,有效的管理企业,带领企业步入一个更好或是更差的境地;企业是否为新建,长期的经营可以为企业积累经验和稳定的上下游企业,保障其后续的发展。

2、生产经营情况

生产或经营产品是否适销对路,销量未来是否能够维持或者增长,是否符合政策要求,是朝阳产业或是强弩之末;企业经营规模和发展规划,能否以规模效应维持企业的生产或经营,未来是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来维持规模效应或是已经处于市场饱和状态,维持现状即为最优产能;经营产品或服务的利润水平,是否通过被上下游占用较多资金来牟取利润,或是利用产品自身优势,打开市场,在议价方面占据强势地位。

3、财务情况

财务报表是否真实有效,编制是否规范,能否真实的反映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整体实力;财务报表中重要科目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如造成损失企业能否承担;预付账款金额过大是否符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或存在其他非主营业务经营;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的形成原因是否正常,有无存在资金拆解情况;存货占用较多资金是否由于滞销或生产出现问题;长短期投资情况如何,是否存在主营业务不突出,资金被挪用进行其他企业建设,被投资的产品或企业的情况如何,是否能够保值增值或得到分红;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占比是否正常,生产设备是否存在过于陈旧、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是否持续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有无过分追求规模、产能,导致占用过多资金,影响企业正常运营情况。资本公积形成原因,有无不真实的评估增值,虚增资产;未分配利润的变换情况,股东分红情况等等;收入、成本是否成比例,同行业平均值的比较情况,并核实收入的真实性;现金流情况,包括流入、流出的构成,同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的匹配情况等等。

4、授信方案

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合理的授信方案,包括授信的金额、资金的用途及有效的担保,提出贷后管理应关注的重点。

三、金融机构授信审查的特别关注事项

1、注重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的了解

鉴于民营中小企业控制人个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绝对影响,对于其个人的经营水平、人品、性格、有无不良嗜好等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通过交谈了解其对于整个行业、市场和企业未来发展的看法,是否存在同其他客户的看法特别背离的方面,是否存在贪功冒进的思想,个人生活中是否爱好炫耀财富、好大喜功甚至嗜赌的行为。虽然目前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可以为我们提供个人的信用信息,但这只是个人行为的一部分,客户经理需加深对企业控制人多方面信息的了解,来了解企业的经营偏好,对授信是否会因个人偏好收到损失的做出判断。

2、注重对朝阳产业的扶持与培养

由于民营中小企业整体规模水平的原因,如果按照金融机构现有的客户准入标准,一部分客户可能完全不予准入。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指定适用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准入标准,其中,需要有侧重的放宽准入条件,对于朝阳产业的中小企业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于"小水泥"、"小煤窑"等等不予准入的同时,对于科技含量高的新型行业在深入了解行业情况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

3、针对不规范的财务报表,寻求多种渠道核实企业真实情况

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同金融机构接触较少,对于财务情况的规范性不重视,存在无法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或者财务报表本身极不规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例如:生产型企业可以关注其水电费用每个月是否存在较大变化,有无停产或者水电费用同企业提供的产量不符的情况;商贸型企业可实地查看货场,存货是否真实可信,现场是否有货运发生,虽然可能无法提供正规发票,是否可以提供企业的出入库单据等等。

4、制定授信方案要因地因时制宜,授信产品可多样化

不同的地区,民营中小企业也存在不同的特点,南方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出口订单较多依赖,对用工费用较为敏感,北方重工业发达地区,依赖大型生产企业的贸易、配件设施生产企业较多。可以根据这些民营中小企业不同的行业类别、上下游分布、资产构成、资金需求设计不同的授信方案和授信产品。

另外,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担保方案可以再创新。由于民营中小企业自身所有资产较少,可由股东个人提供易变现的资产进行抵押,或者寻求同合格合规的担保机构合作,让担保公司介入以分散金融机构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杜玉红.我国中小企业授信问题探析[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11).

[2]李建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中小企业授信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08,(6).

[3]李仁安,宋艳华,赵飞.信息共享对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授信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1).

篇2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上的优势是传统金融无法企及的,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有机结合后的产品。互联网金融是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服务、组织、产品以及监管体系,并且它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的模式。

(二)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一个过程,企业实行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提升企业应对问题的能力,而内控审计就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造成缺陷原因的客观依据。

(三)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让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工具是计算机和网络,而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被讨论的最多的就是信息安全。在新形势下,企业实行内部控制与审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因信息泄露而造成的风险。另外,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时刻威胁着互联网金融的健康,为了避免企业在进行互联网交易、结算等活动时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各金融行业的企业都应该对内部控制以及内控审计产生足够的重视。

二、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因政府的强制要求才得以实施的,既不是企业的内在需求,也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政府要求企业施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企业的反感,企业并不认为自身需要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因此它们会忽视因被强制执行内部控制审计而获得的利益,从而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没有必要。那些企业家不愿承认的是,正因为政府强制要求实行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它们才避免了很多问题和风险,所以企业对内部控制和内控审计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缺乏独立性

为了避免偏见、舞弊、相互勾结等行为,在实施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时一定要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下,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因此,企业内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也会大大降低。缺乏独立性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将难以发挥好它应尽的职责,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出现大量恶性造价事件。如果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具有足够的独立性,那么它一定能先于政府或传媒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控审计人员在专业素质上是不足以适应企业内控审计需要的,他们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以及行业经验不足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企业内控审计的质量。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环境,企业必须加快运作的节奏,如果内部控制跟不上,企业就非常容易遭受损失且难以挽回。

(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过于狭窄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于企业本身的制度并不相适应,因我国的企业内控审计制度是在政府的干预下产生的,所以企业在施行内控和审计时并不会给予相关机构很多的活动空间和权力,因此企业内控审计的范围非常狭窄。而目前,互联网又想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比以前更加复杂,所以,相比之下,企业的内控审计所涉及的范围就比以前更小。

三、如何加强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及审计

(一)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

控制环境使企业对控制的认知,企业在这个环境下进行经营活动并履行其职责。一般来说,控制环境包括了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和全责分配等方面,可能还会涉及到企业文化、人事策略等问题,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时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严格监督,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行。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在逐步提高对内控和审计的重视程度,但它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依然薄弱。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企业在运行时会面临比以往更大的环境变化,包括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企业在这种形势下可能面临整合部门设置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良好的内控和审计环境,企业在进行部门整合时就会产生诸多问题,最终会对企业的改革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建立快速反应的风险评估机制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企业在金融交易方面不仅获得了更多的便利,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风险评估是辨识和评价企业风险的一种手段,它是企业在施行风险管理机制时所能提供的最可靠的依据。目前,市场的机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更多不健康的企业应运而生,市场已经不像之前那样稳定和可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正显著加剧。风险评估需要企业对内外的影响作出适当的应对,可以采取风险识别或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的方法。

(三)加强企业的控制活动

加强企业的控制活动能够有效应对企业可能会遭遇到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关键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庞大的数据量只能通过计算机才能计算,如果在录入数据时产生了任何一点人为的错误(故意或无意)都难以察觉,这就给某些企图损公利己的人提供了便利。如果不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活动、不加强企业内控审计的活动,企业就有可能遭受损失,而且难以追查。

(四)完善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

互联网时代意味着信息化程度成为决定企业发展与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互联网环境下,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因为互联网使得沟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方便。企业在面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模式时一定要加强并完善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与合作伙伴或客户沟通,而这也是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和审计时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五)提高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程度

互联网金融时代,企业会面临比以前更多的问题和困扰,如果还不重视内部控制和审计,势必会被时代抛弃。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做到重视企业内控和内控审计,然后才能自上而下的贯彻内控和审计的意识。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管理层首先要明白这样的挑战会给企业本身带来多大的影响。在管理层贯彻了加强企业内控和审计的意识之后,就应迅速将这种意识传播到广大员工之中,通过宣导的方式将这种思想传递给每一位员工。

(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加强企业内控和审计方面,强化内控和审计团队的建设是最有效的手段。在这方面,企业可以采取优化内控和审计人员结构、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以及培养优质工作人员三种方式加强内控和审计:在优化人员结构方面,企业应要求审计师具备财务、会计、统计、企业管理、概率、线性规划以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应严格要求所有的审计人员都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在借鉴优秀企业经验方面,可以参考成功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审计人员的选拔、考核制度,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在培养优质人才方面,企业应该加强对内控和审计人员的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企业在加强内控和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时应充分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重点培养他们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以便他们可以高效地完成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

(七)建立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制

篇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随着基础产品、资源能源依赖进口的成分加大,产品出口贸易占世界比例的逐年上升,相对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因此在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

1.出口拉动经济速度放缓。从2008年11月开始,我国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GDP的40%左右是由出口拉动的,因此,贸易顺差的减少,直接导致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

2.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加大。我国虽然没有遭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经济衰退的影响对我国金融领域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在华尔街买人大量的美国基金,形成实际的损失;另一方面,为应对经济危机,外国将抽回在中国投资的资本,整个市场内将缺乏资金的运转。

3.消费需求逐渐失去动力。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逐步向消费领域扩散,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购买能力和居民消费意愿。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停产、半停产。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采购减少,开工能力减弱。居民受失业等因素直接影响,收人减少,消费欲望不高。实体市场的供给欲望与需求欲望都处于低迷状态,经济发展缓慢。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审计环境的重要变化

面对困难形势,中央及时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等积极举措,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趋势,率先实现了经济总体企稳向好,同时也让我国政府审计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政府宏观调控在当前时期发挥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又体现在以应对危机为契机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长远谋划。

1.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的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以扩内需、保增长为首要目标,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的问题,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人群体的收人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经济增长注人新动力。

2.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受冲击最严重、经营状况最困难的,是那些技术和管理水平粗放、低端、落后的行业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我国及时推出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政府审计适时转变的关键和重点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机关作为一个免疫系统,能够最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浸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运用法定权限去抵御、查处这些病害,也能及时建议政府或相应的权力机关,运用各种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护国家安全。政府审计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肩负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在环境相对复杂的困难时期,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寻求主动性的适应和自我完善,确保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增强国家的免疫力,维护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1.加大金融领域监管力度,防控风险。政府审计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应加大对金融部门的监管力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金融部门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审计,真实披露金融部门的资产状况,衡量资产质量的好坏,正确揭示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为信息使用者及国家宏观政策服务,以便国家有效实施金融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部门内控制度审计,对其内控制度作出客观的评价,揭示制度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就存在的漏洞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金融机构稳健运营,维护金融安全。

2.重点关注民生项目审计,以人为本。刘家义审计长表示:审计工作必须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目标。审计机关要着重加强对教育资金、卫生资金、社保资金、三农资金、资源与环保等方面的审计,有效解决在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关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关注效率与公平,关注生态资源环境等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种种不协调的问题,严肃查处各类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3.强化预算执行审计,细化预算。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各地审计机关要科学履行审计职责。通过预算执行审计,规范预算管理,从源头检查积极财政政策的贯彻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反映在落实这些政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促进政府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财政安全。

篇4

我国金融审计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金融行业进行审计监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入世后,我国的金融风险、金融体制和金融立法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与此相联系,我国金融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审计的法律法规、审计目标和任务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世后我国金融风险的诱发性因素增多,金融风险发生的现实可能性进一步凸现,金融审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开放后,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以前我国金融稳定依赖于政府信用(国家信用)和方方面面的行政强制管理措施,很多金融机构的关闭、清盘,都是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行政办法进行债权债务的清偿和转移,基本上没有波及到社会生活层面,没有引发金融动荡。但是,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中国金融市场将会更多地依据市场规律进行运作,而且外资机构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操纵或影响市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会更多地受制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中国金融市场将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政府行政保护措施逐渐会失效。随着市场准入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等逐步实施,外资机构可进入公共机构经营的支付和清算系统,可以办理货币的批发及融资业务,可以进入证券和期货交易市场,金融信息必须实行全球通等,这些都是诱发金融风险的因素。据统计,目前我国境内外资银行总资产达440亿美元,其中贷款186亿美元,存款65亿美元,外汇贷款占市场份额的20%以上,在上海已占70%左右。外资银行办理出口的结算业务已占据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外资银行挺进中国大陆的这种凌厉攻势已经对我国金融体系,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形成强烈的冲击。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主力军的国有商业银行能否在这场较量中站得住,打得赢,这主要看我们的内功练得怎样。

从近几年我们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审计情况看,其功底相当脆弱,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建立起来,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革,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要保持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是很难的,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内部有很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有经济专家指出,我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转轨经济的国家。中国这两套问题交织在一起,目前面临着四大难题:收入分配差距中的“绝对贫困化”问题;城乡差距中的“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地区差距中的中西部地区问题;还有一个就是金融问题。金融体系运行存在的银行坏账问题、证券市场不规范和上市公司质量问题、政府内外债务问题、财政赤字向银行转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就难以处理好,中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就难以提高,中外资银行的双赢格局就难以形成。因此,我认为,我国金融体系已陷入内忧外患十分脆弱的困难境地。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在各种因素的诱导下,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在增大。我们从事金融审计的同志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入世后我国金融体制必定发生重大变化,由此会带来金融审计对象的多元化和审计业务的复杂化。一是对银行所有制格局的冲击。国外金融业大部分是私营的,或独资,或股份制。我国则以国有独资金融机构为主,股份制为辅,不允许设立私营金融机构,单个企业、法人不能控股金融机构。对外开放后,对内也要开放,中资私营金融机构的出现是势在必行,这样,就会形成国有、私营、外资机构三驾马车一起转。二是对银行经营体制的冲击。国外银行是混业经营,可以全方位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业务,即百货公司式经营,而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像一个个专卖店,这样既不能与国际金融业接轨,更不能与外资银行竞争。因此,我国金融业的混合经营势在必行。三是对银行业务的冲击。外资银行走的是金融与产业融合之路,在客户对象上将争取三大类客户:重要公司客户、包括行业性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和有规范民营企业等;重要机构客户,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基金等,再就是个人大户,将小客户拒之门外,对小客户的服务要收费。在经营手段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表外业务,如期货和债权、产权及资产交易、基金管理、并购重组、经纪人清算、项目融资等,从被动放款向主动服务转变,银行帮助企业分析发展前途、资产现状、债务结构、如何实现资产的最佳组合,在这个前提下提出融资建议,整个过程中贷款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中资银行开展的主要是一些如汇票承兑、保函、跟单信用证等传统的表外业务,品种少,档次低,收益差,满足不了客户需求。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利用无追索权应收账款转让贷款办法将爱立信南京公司拉到了旗下,这件震动金融界的“爱立信跳槽事件”充分说明了中外资银行在经营手段上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将引发中国金融市场上业务开发和创新的大竞争、大会战。三是对人事管理体制的冲击。罗织一批熟悉中国市场和适应中国文化的本地金融人才,实行“本土化”,将是外资银行的重中之重,中资金融机构的人事工资制度存在着很多缺陷,经不住外资机构的争夺,国内人才将不可避免地流失。人才流失,就意味着优质客户的转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3%~5%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将对一家银行的业绩产生直接影响。所有这些冲击,将会使我国金融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审计的对象将会多元化,审计业务将会复杂化,与之相应,金融审计必须考虑如何改变以金融机构为单元组织审计的传统办法,将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都纳入审计范围。

3.入世后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必须重新构造,增加了金融审计监督的难度。这主要体现在我国监管和监督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与国际接轨的难度加大。一是WTO的透明度原则要求各成员国公布有关金融服务的法规及所参加国的有关国际协议,成员国的法规解释必须公开,明确对本国经营者法规的规定,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作出的规定在生效之前必须予以公布,所有的政策法规必须内外统一,公开透明。二是现行法规不能违背WTO精神,违背的要取消。如我国规定外资银行不能到非开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未经批准不能办理人民币业务等,诸如此类的“未经批准”的限制性规定很多,现在必须清理、取消。政府对金融业的管理必须依法管理,各个部门的规定是无约束力的,而我国金融法律少,部门规章多,这种现状必须改变。目前,我们的审计工作所依据的大部分是部门规章,往后走,我们对金融业依据哪些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如何与国际接轨,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二、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审计目标的定位

由于上述的变化和冲击,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国家金融审计的目标。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国家审计的大目标,从目前情况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重点由最初的企业审计转向国家财政资金审计。宪法和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主要是对国家财政收支和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保证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这就是我国审计机关的主要目标。真实、合法和效益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三位一体的。真实是基础,合法是前提,效益是归宿,现在有人把三者理解为相互独立的真实性审计、合法性审计、效益性审计,我认为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近几年,之所以强调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是针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经济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突出和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而特别强调的,实际上并不否定效益性,单纯的效益性审计是不存在的。二是要调整金融审计的具体目标和审计模式,目前金融审计实际上是两大块:一块是中央银行预算收支审计,一块是国有金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WTO后金融市场的变化,我国国有金融企业逐步走向股份制,或者私有化,或者由外资机构参股、控股。对金融企业的审计将会像国有企业一样逐步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它们的资产、负债、损益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应由市场去评判,国家审计机关应该逐步退出这些审计领域。那么,我们金融审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延伸审计和专项审计,将金融企业纳入国家审计范围。因此,金融审计的目标和任务应该是两条,第一,保证中央银行等监管机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完整、合法,第二,评价这些部门使用财政资金履行国家金融政策职能的效益性,也就是监管成本问题。监管成本的形成是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中央银行两大监管目标的实现,即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公平和维护公众存款利益。监管成本效益的评价必须涉及到金融企业。按照这个金融审计的目标,我国金融审计的模式应该是以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重点,通过对中央银行等的资产负债损益形成过程、金融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包括金融企业落实国家货币政策的情况)及效果进行审计,以延伸审计和业务品种的专题审计的方式,把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都纳入审计范围,这种模式简单地讲,就是对金融监管当局的再监管,通过评价金融监管成本的效益性,确保金融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完成金融审计目标应采取的审计方法和手段

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怎样对外开放,这个基本的中国特色是改变不了的。因此,金融审计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审计对策的制定既要依照国家惯例,又要针对本国实际,要把国际惯例与中国特色结合起来。面对WTO后给中国金融业带来的冲击和变化,面对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诸多风险和问题,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改革和创新我们的金融审计方法和手段,使我们的金融审计主动适应新形势,能动地服务于改革和发展大局,不至于落后或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转变审计着眼点,提升审计目标层次。要将审计着眼点由单一的、具体事项合规、合法性审计转向审计对象总体的真实性和效益性审计,特别是要把效益性提到重要位置予以关注。过去,我们在审计过程中,习惯于就事论事,就问题查问题,就问题处理问题。一个项目审下来,有几个像样的问题摆在报告中,就可以了。审计报告缺乏对查出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反映,缺乏由单个问题推断出总体特征,缺乏对审计对象总体真实性和效益性的评价,制约了审计的宏观经济监督作用。这种状况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改变。对一个金融机构的审计至少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财政财务收支整体的真实性,要通过查出的具体问题和比较科学的量化指针来评价真实、基本真实或不真实。二是支付能力或者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审计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哪些经营风险,是否有能力维持公众存款的安全性。三是资金使用效益,是否具备盈利能力,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盈利水平如何。此外,为了提高审计层次,要引入WTO的透明性原则,建立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公开披露制度,将审计结果和查处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利于树立审计权威,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转变审计重点,真正把握金融审计的宏观本质,把对国家基础货币和信贷资产质量的审计作为重点。从中央银行而言,基础货币的投放和回笼,实际上是国家财政资金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基础货币规模受制于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我国基础货币的运用主要通过再贷款(包括再贴现)进行,从商业银行而言,借入再贷款和吸收公众存款共同构成其主要资金来源,再通过贷款投放变成信贷资金运动,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信贷资产,成为社会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因此从财政收支基础货币投放信贷投放、资产质量财政收入,这样一个循环过程直接反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水平,经济与金融相互适应水平,金融与产业相融合的程度。它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作为金融审计,必须揭示和评价这一资金运动过程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这就是金融审计工作的宏观本质。要把握这个宏观本质,当前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一是不良贷款问题,包括老的不良贷款的消化状况和新的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二是洗钱问题,针对WTO后中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趋势,要特别关注洗钱活动对我国金融体系安全和国家外汇储备以及国有资产完整性的影响。反洗钱,是国家审计机关从事金融审计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金融意义上的洗钱主要形式有3种:利用非法渠道,如地下钱庄、借用他人或假身份证开立账户洗钱;利用跨境交易中监管空白,如与境外公司签订假进口合同,以信用证付汇进行洗钱;利用现有金融市场借贷方式洗钱,如首先通过向他人借大额钱款,然后用赃款归还债务;再如先将赃款投资于股票市场、娱乐业或房地产项目,从而使赃款披上合法外衣。三是金融工具创新问题,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肯定会掀起金融工具创新的热潮,但是金融创新实际上是政府管制失灵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监管放松的标志,因为创新部分抵消了管制。金融创新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甚至会诱发金融危机。创新又会引起新的管制,监管与反监管的矛盾过程,客观上要求加强审计监督,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监管者滥用监管权力,造成监管的有效性降低,对监管者进行再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3.增强审计的宏观针对性,改进审计项目的组织方法。一是要提高审计方案的针对性,目前我们金融审计的方案几年一贯制,编制思想僵化,审计目标和目的与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联系不紧密,太空泛。如人民银行审计年年搞,审计目的都是促进人民银行更好地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但是没有明确审计对象在审计期间执行的是什么货币政策,执行这种货币政策,对人民银行会带来什么变化,有什么要求。审计人员应该去发现哪些问题等。二是要增强审计项目的针对性,如前所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金融审计项目不宜长期以金融机构为单元,搞系统性审计,而应该要抓住经济金融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一些专题审计或延伸审计调查。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跨系统、跨地区的审计。如对不良资产进行专项审计,可对四大国有银行和其他股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全面审计,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相互比较,这样便于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出建议。此外,实行专题审计,还可以填补对外资银行的审计真空。三是要强化审计手段的针对性,要适应金融业务全球化的趋势,金融审计手段也要与国际接轨,在总结我国传统金融审计手段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风险基础审计理论和方法,注重应用分析性复核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同时,还要强化已有审计手段的法律地位,特别是延伸审计调查手段,这种手段对金融审计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是今后运用的一种主要手段,但是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撑,使我们在运用这个审计手段时,常常遭遇尴尬的境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