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合同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3 09:25: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司合同风险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司合同风险管理

篇1

引言

当今的市场经济可以说是合同经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合同在企业的经济行为中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在房地产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西方谚语说: “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合同是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建设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开发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纠纷的根源,因此房地产公司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充分了解工程合同管理特点及存在的合同风险为前提,有效防控合同风险,理顺与之相关的“法律线”、“利益线”、“管理线”,堵住合同管理漏洞,优化合同风险管理,达到降低成本、防范经营风险及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目的。

1 房地产公司工程合同管理的特点

(1)合同主体的多元性

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从开发报建到最终完成实体项目涉及的合同类型众多,合同主体也是多元性的,房地产项目通常要签订的合同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设计合同、监理合同、勘察合同、施工合同、材料设备供应合同、租赁合同、项目贷款合同、广告合同等,因此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与不同的主体进行合同洽谈。

(2)合同条款的专业性

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过了专业化的运作后,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项目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大多数合同都有通用(固定)条款或者直接以格式合同来体现。例如在合同条款中对业主及承包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详细地规定,且还规定了合同执行过程中工程师处理问题的职责和权限,包括由停工、变更、延误、索赔、争议、违约等原因造成的问题。

(3)合同期限的长期性

房地产开发通常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一般工程合同履行的时间跨度较大,有的甚至可以横跨整个项目开发周期,比如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

(4)合同履行的复杂性

由于合同期限比较长,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市场、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项目所处地域规划或地理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样就会导致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发生,虽说可以依据相应的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解决,但是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合同标的额通常都比较大,一旦有利益冲突的发生,就会出现各方因维护自身权利而展开尖锐谈判的局面,合同履行的难度大。

2 合同风险构成要素

在合同的缔结、签订及履行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的长期性及复杂性,造成建设环境及各种外部条件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事先难以在合同中完全规定,可能使已固定的合同条款发生变更,已约定的权利及义务关系出现偏移,合同风险由此产生。构成合同风险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可抗力。是指合同双方都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客观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政治、市场变化、战争等,比如有关政府管理机构延误项目审批;工程项目与建设环境发生冲突,必须停工进行处理等。

(2)工程设计不当。主要有:由于设计错误或者设计水平不高,导致施工图纸出现较大纰漏;结构设计太保守,导致桩基础、配筋设计较浪费;各专业设计之间沟通协调不足,导致总体设计方案“筛子当水桶”――漏洞百出;设计太粗略,标注不细致,导致工程量清单编制失误等等。

(3)地质勘察报告失实,造成基础设计存在偏差,施工工期的拖延。

(4)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变化。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通常比较长,建设过程中与房地产相关的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变化可能时有发生,比如商品房预售的要求由正负零变为封顶,住宅的消防验收标准发生改变、地下人防工程标准发生变动等。

(5)合同文件的错误、含糊。由于房地产公司的忽视或工作中失误造成合同文件本身存在很多错误和含糊不清的地方。比如:合同工期的约定太粗略;工程量清单不详实,缺项漏项;合同条款漏洞百出,用词不严谨;合同价款的支付及结算程序和时间约定不完善;对于物价上涨在合同文件中没有约定相应的调整条款等等。

(6)承包商选择不当。由于实际的承包商与投标时所报的不是同一个人,房地产公司又容易被承包商“忽悠”,如果实际承包商的资质不够、信誉不好、施工能力不强、对资金不善管理、抗风险能力较差,工程变更频繁,那么必定会给房地产公司带来巨大的风险。

(7)监理工程师选择不当。所聘用的监理工程师工作上如果出现失误或者不作为,势必给承包商钻管理空子的机会,必定会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也很难保证工程质量。

3 优化房地产公司的工程合同风险管理

3.1 建立企业合同综合管理体系

合同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可以说是整个合同风险管理的良好开端,也是优化房地产公司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而合同风险管理体系存在于合同综合管理体系中,所以开发商可以从建立和完善合同综合管理体系入手,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合同风险管理,达到杜绝合同失误、避免合同纠纷、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图1为企业合同综合管理体系示意图。

3.2 理顺法律、利益、管理三条“线”

对于合同风险管理一般的做法是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监控,而从合同管理的特点和合同风险构成要素可以看出,除了建立合同风险管理体系外,还必须理顺法律、利益、管理这三条“线”,对合同风险进行有效防控,最终达到优化房地产公司的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目的。

(1)理顺“法律线”

少了法律的保障,企业的经济活动将面临着合同纠纷与管理失控的局面,会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严重的甚至无法达到合同的目的。所以,是否合法成为了合同风险防控的重要前提。首先要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按照法律的正常轨道运行,合同条款必须按照《民法通则》、《合同法》及其他单行法律规范的规定进行严格约定。其次,清楚地了解合同风险防控的主要节点,完善必需的条款,明确重要的条款;必须健全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要件,规范整个操作流程;以“合法、平等、公平”为基本原则,设定双方权利及义务,约定违约责任和救济渠道等。

(2)理顺“利益线”

可以说,与合同有关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都受利益的驱使,并以利益为最终目标。因此,利益是合同的核心内容,是双方合同缔结的内在驱动力。理顺“利益线”,必须对以下问题有清醒地认识:①我方的利益目标是什么?②权利义务在合同相关条款中是否有明确的约定?③合同内容中是否隐藏着利益的“漏洞”或者“定时炸弹”?事实证明,利益诉求的实现必须要以双方当事人对权利义务的明确约定为基础――双方当事人应积极地进行谈判商洽,修改并完善合同,将各方利益诉求落实于权利义务的具体条款中,使合同遵循约定步骤有序进行。

(3)理顺“管理线”。

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的立项审批、签订、履行按程序进行,是风险防控的第三道关口。理顺“管理线”,要充分发挥相关法规部门的作用,切合实际地完善合同内部审批流程,严格把关合同的授权签订规则并加强合同的文本管理。坚决杜绝“先签订后审查”以及“先履约后补约”的“风险裸奔”行为。把管理线延伸至合同行为的每一个过程,一方面,要确保合同的审批程序完整、符合规定,另一方面,也要使合同的后续履约处于持续监控之中。当然,这种管理绝不是一个企业的单个部门所能实现的,而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架构以及相关部门协力配合的监督机制作为支撑。

4 结语

总而言之,优化房地产公司的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对降低公司成本、防范公司经营风险、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以及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在国家调控政策不松懈的情况下,房地产公司一定要重视合同风险管理,并建立起一整套切实有效可行的合同综合管理体系;法律为先、立足利益、管理保障,有效防控合同行为的风险,才能保证房地产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叶安华.房地产企业合同风险管理在成本管控中的思考,价值工程,2012年 第10期.

[2] 何宏.房地产企业项目合同的风险管理,《当代经济》,2009 年7 月(下).

[3] 宋尧熙.优化房地产公司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体系,建材与装饰,2008 年5月.

篇2

“合同评审”并没有出现在相关法律条文中,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和企业日常管理中,它是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一环。大部分企业都会制定各自的合同管理规定,来规范合同评审。从目前能够检索到的相关论文来看,没有直接关于合同评审内容的论文,其中与合同评审内容相关者,大部分以“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合同审查的要点和风险防范”等为题目,内容涉及合同的法律审查和合同签约的风险防范,其中合同的法律审查包括合同形式和实质的审查,如合同文本的审查,合同签约主体的审查,合同重要条款的审查等,通过上述审查防范法律风险。个人认为相关论文内容不够全面,分析不够深入,仅涉及问题的表层。其实在一个企业中合同的签订,需要牵头部门(有法人授权的主体),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和法务部门各方协调一致,上述主体均负有合同审查的义务,各司其职;合同的风险不是法律风险一个方面,也不是法务部门能够独自解决的,因此需要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等一系列措施来进行风险管理。

一、 合同评审管理规定

(一)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合同是各市场主体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的交换过程都是通过缔结和履行合同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合同关系是市场经济社会里最基本的法律关系,合同行为是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后的最基本的行为,合同是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市场运行和竞争的起点和终点。只要有合同,必有合同利益,有合同利益,必有合同利益分配或谋取的不确定因素,有合同利益分配或谋取的不确定因素,则必然会有合同风险。另一方面,经济合同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企业在进行经营和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题,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建立了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其中制度运行的表现形式就是合同评审,合同评审是企业相关部门对于合同各项条款进行评议和审查的一项制度,对相关合同的风险进行评估。

(二)合同管理制度规定

关于合同管理,各个企业都建立完善的制度规定,其中包括管理合同的订立、审查及履行审核,合同专用章的保管、使用,合同的会审等。例如在有些企业中,公司办公室法律事务室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外部合同管理规定》,其与企业合同主管部门各司其职,通过规范强化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其中关于合同会审,就规定如下:“2.4 除合同管理部门外,与合同项目有关的业务部门为合同的会审部门。2.4.1企业管理部门为建设工程合同的会审部门。2.4.2技术中心为技术合同的会审部门。2.4.3生产制造部为机械和电气设备购进、大修合同的会审部门。2.4.4企业管理部、财务资产部为各类合同的综合会审部门。国际贸易公司为国际贸易出口合同的会审部门。”

(三)合同评审的管理形式

上述关于合同评审的管理规定,在企业的日常工作运行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是重大合同的评审会和合同授权委托书及审批表;合同评审会为上述各方针对合同的立项和经济、技术内容负责讨论和审核,而合同授权委托书及审批表则通过合同专用章使用的审批来实行合同管理,因为合同生效的方式为签字盖章,不盖章则不生效,从而有效管理合同。在一个合同签订、生效、履行等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协调统一,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实现经济效益。

二、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

(一)合同分类管理模式

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法人授权委托主体的不同,签约主体包括物资供应公司、销售服务总公司、生产制造部、国际贸易公司和其他签约主体,上述主体可以作为合同签约主体,每个部门在授权范围内代表本单位签订合同;根据合同是具有涉外因素,合同类型分为涉外国际出口贸易合同、国内对外合同和集团公司内部合同;在对外合同中,根据提供合同模本的主体不同,合同类型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本企业提供模本的合同、他方提供模本的合同,双方协商修改合同文本的合同,在日常经济往来中,提供合同模本是防范合同风险的重要途径。合同模本的提供方一般在双方合同主体占据较为强势的地位,大部分为在行业内具有垄断地位或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企业,一般不允许相对方更改合同模本的条款内容,合同相对方只能选择签订或不签订合同。

针对不同的合同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例如在企业中,物资供应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授权,一般以本企业提供的合同模本对外签订合同,法律事务室不参与合同签订的前期工作,仅根据合同范本进行书面审查。销售服务总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授权,法律事务室不对该类合同进行审查。生产制造部拥有独立的法人授权,法律事务室仅书面审查合同用印审批,并加盖合同专用章。国际贸易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授权,一般多以他方提供的合同范本或双方协商修改的合同文本上签订合同,一般合同需要进行书面评审,重大合同需要各方进行面对面的评审。集团内部合同,一般按照标准合同文本进行签订,不进行评审。其他签约主体签订的合同,一般按照标准合同文本进行签订,对于较为复杂的合同,需要进行评审,可以进行评审。上述合同,除物资供应公司、销售服务总公司,均需加盖法律事务室的合同专用章。

(二)合同风险分析

针对上述企业的主要合同类型及其对应的管理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拥有独立授权,采用本企业合同模本签订的合同风险较小,但仍需关注合同签订前的形式审查和合同签订后的实质审查,以及合同履行的各个节点监督管理。第二,集团公司内部合同,合同多为标准文本,合同双方没有利益冲突,一般风险较小,但如需注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合法性、完备性、规范性等特征。第三,其他签约主体签订的合同,一般合同为标准文本,且己方处于优势地位,一般风险较小,但仍需严格遵循相关程序进行审查。第四,以国际贸易公司为签约主体的合同,一般涉及合同标的金额较大,多为涉外国际贸易合同,且合同文本一般为外文或中英文对照,一般风险较大,因此需要重点关注,也是合同评审的重点。

  三、合同风险处理

(一)合同风险原因分析

根据合同的风险级别来看,国际贸易公司牵头的涉外合同风险较大。具体而言,出现风险的原因如下:首先,合同文本形式不采用中外文对照格式,一般为外文,这一方面,由于语言差异,造成合同条文解释的不一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合同评审的困难;其次,签约人员对于合同主要条款初审不严,主要表现为支付条款关于宽松,交货期短,违约条款不详尽等等,这造成后期评审后协商修改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再次,由于涉外合同是在国内和国外分别签字盖章的,由于市场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竞争激烈,为了保住合同,一些合同在未进行评审之前已经对方签字盖章,合同评审流于形式;最后,由于一些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一些合同的重要附加条件,己方仅通过邮件和电话协商确定,而这些重要的约定未写入合同内,也没有说明双方往来函件和邮件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这就造成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一系列问题,而诉讼成本过高,合同价款不能收回,企业的利益受损。

(二)合同风险处理路径

要解决上述问题,从风险存在和主要原因来看,根源在于相关的合同签约主体过分关注合同签约,极少关注合同的履行;过分关注合同签订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合同签订、生效、履行过程中的风险,这其实是价值定位的问题。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责任主体认识到合同评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企业相关主体构建一个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通过各种途径,防范合同风险,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防范企业经济合同风险。

首先,建立一个企业风险管理(ERM)框架。进入21世纪,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简称ERM)已形成了特定的概念,它来自于美国全美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人机构(简称COSO委员会)于2004年9月的《企业风险整合框架》,它系统地为现代企业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管理层、执行部门和其他员工)提供了一个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逻辑框架,运用于企业战略的多层面、流程化的风险管理过程。它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保证。除此之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SO 31000标准,即《风险管理-原则和指导方针》,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化流程。ERM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个框架是一个过程管理,贯穿于企业,在各个层级和单元应用,还包括采取主体层级的风险组合观,较为全面,特定。其实在企业运行中,风险始终存在,相关管理者也有风险管理意识,同时也建立了一系列风险防范的管理制度规定,但始终没有形成风险管理的文化,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框架,可以有效推动风险管理意识和文化的形成。

篇3

1体系总体目标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工程建造服务、提供劳务服务等业务,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它是伴随着企业赊销行为而形成的一项债权。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是指因客户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支付款项责任而造成的风险,本质上是一种损失的可能性。具体体现为资金周转风险和坏账风险。资金周转风险是指由于客户不能按时足额偿付货款或者拒绝付款,导致企业的资金不能按时回笼,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坏账风险是指由于客户拒绝付款或无力还款,而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逾期应收账款和坏账对企业造成的实际损失大于其账面金额,还会拖慢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增加融资成本,减少利润,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1]。据资料显示:我国小型企业应收款平均回款期为90天左右,坏账发生率平均是5%~10%,而作为西方商业信用发达的国家应收账款的回收期仅为7天,坏账发生率仅为0.25%~0.5%。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应收款管理存在巨大问题,信用管理不完善[2]。为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建立债权保障措施和预警机制,年底将应收账款控制在3000万以内。在某企业实施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工作。

2实施过程

2.1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为防范风险、规范生产和销售运营方式、有效监管企业运行情况,结合目前实际经营情况,2017年7月开始组织筹备,8月正式成立了风险管理领导小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下设风险管理工作组,明确了组成成员、职责及风险管理职能机构。企业管理部负责风险管理日常工作,明确风险管理人员和职责。

2.2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公司的管理基础薄弱,为抓住重点解决主要问题,按照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在集团公司整体规划、集中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了《信用风险管理办法》、《产成品发货管理试行规定》、《应收预付账款管理暂行规定》、《客户和供应商债权保障管理暂行规定》,完善业务合同和非业务合同审批、发货流程。(2)建立起多职能部门协同共管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作为是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议事和决策机构,负责把握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确定信用风险资产分配、组合,并审议各项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评估模型、评级标准等重大事项。企业管理部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在集团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指导下,制定本企业发展需求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负责客户、供应商的年度信用评估,对客户、供应商信用信息进行统一收集管理;对所有授信客户、供应商使用模型进行信用评估;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授信申请,复核客户、供应商信用评估结果和信用等级,依据额度测算规则,提出测算额度、建议额度与账期天数;组织编制年度信用预算,建立和维护客户、供应商信用档案;负责监管公司发货等工作,实现并完善“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处理”全流程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根据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要求,各职能部门负责各自管理职责和流程中涉及信用风险部分的管理工作。(3)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中台机制,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过程管控。公司的管理基础薄弱,为抓住重点解决主要问题,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信用风险管理办法》、《产成品发货管理试行规定》、《应收预付账款管理暂行规定》、《债权保障管理暂行规定》,完善业务合同和非业务合同审批、发货流程。由于公司产品品种规格型号多、客户较多、生产周期长、交货期长、发货频繁等特点,为确保业务不受影响,又能有效的防范风险,建立业务中台管理,通过业务合同和发货审批对合同签订和发货进行控制。发货必须由财务审计部、企业管理部对客户的合同签订、授信额度、应收账款及逾期情况等审核后,仓库见审批后的发货通知单发货。严格以销定产,按合同进行发货,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要求,禁止无授信发货、超授信发货、逾期发货、无合同发货、发货量与合同不符等情况。(4)建立信用信息搜集与管理、信用评级与授信的事前防范管理流程。依据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办法》,明确了企业管理部、财务审计部、业务部门的职责,对信用信息采集和管理、信用风险预警、信用风险评估、授信申请审批及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进行规定。通过内部和外部信用信息逐步完善客户供应商信用信息,把信用信息分为定性信息、定量信息和交易信息三大类,加强客户信用信息收集与管理。结合公司客户类型,制定了国内客户信用评估模型,将客户分为A、B、C、D四级。根据客户往年的合作金额、回款情况、产品类型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对客户进行分类,分为战略性客户、优质客户、潜力客户和一般客户。通过对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分等级管理,将信用政策细化落实到每个客户,逐步实现对客户和供应商的差异化、精细化管理。严控授信总额,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在集团公司的年度授信额度的基础上,梳理出确实需要临时授信额度,核减不需年度授信额度客户的额度,在集团下发的额度内进行调剂,并向集团公司备案。经过梳理,核减了17家客户的授信额度191万;临时授信客户12户,授信额度1027万元;2017年公司共对58家客户授信3112万年度授信。9月后公司共审批五家客户的17笔临时授信,共计108.55万元。共有39家授信客户通过信用交易产生2394.02万元应收账款,占总授信的80.63%。加大债权保障措施的宣传和实施。通过业务员对客户的解释和介绍,对授信额度较大,注册资本少的客户,希望客户尽量通过提供债务保障措施的方式取得授信额度,减小公司信用风险。(5)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事中监控。除了从赊销交易中的资金和货物流转进行严格控制外,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集团公司风险预警机制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把合同签订、发货情况、客户和供应商信用敞口、应收/预付账款逾期敞口及期限列入预警指标,将所有产生应收款与预付款的客户和供应商都列为监控对象,并特别关注通过特例信用额度审核流程交易的业务和曾经发生过合同违约的客户和供应商,通过风险预警对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实时动态跟踪,做到信用风险“早发现,早处理”。(6)建立应收账款应收/预付款例会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积极进行事后处理。制定了《应收预付账款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业务部门(销售、采购、物资部门)、企业管理部、财务审计部、主管法律事务部的职责。建立了应收账款例会机制和报告体系。企业管理部负责人在每月月初定期召集应收/预付账款例会,对上月销售、上月应收款与预付款情况、逾期账款与坏账情况,新增逾期应收账款占比、客户/供应商结构情况、客户/供应商信息收集、账务处理规范性、对账工作和企业管理部的配合等信用风险管理基础工作方面的总体评价等工作进行汇报。除按月召开应收/预付账款会议以外,还按每季度召开季度应收/预付账款工作例会,向公司领导汇报相关工作成果,及上报需由公司领导决策的疑难问题。根据每月的应收预付账款例会按月撰写应收预付账款综合分析报告,每季度撰写季度分析报告。加强对账、催收工作,确保债权清晰,加大力度催收逾期应收账款,对于超出合同回款期限的逾期货款,严格按照“四定”、“四督办”、“三不放过”的原则,落实责任,切实催收,催收应收账款落实到具体业务人员,制定回款计划,明确责任,将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列入考核中。根据客户往年的合作金额、回款情况、产品类型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对客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应收账款催收措施。战略客户和优质客户逐步收回应收账款,在9月底将应收账款敞口控制在授信额度内;其他客户在8月底收回应收账款。通过发出集团和公司催款函的方式对逾期客户进行催收,发出逾期一年以上客户77家,总金额838.53万元。对逾期应收账款的客户进行了梳理,目前根据客户情况及可收回的可能性分析,已经请律师对4家客户进行催款。截止12月31日,公司的应收账款信用敞口2474.06万元。

2.3整改销售模式,通过中台加强过程管控,实现“四流”合一

通过建立合同签订、发货等中台监控体系,每月财务审计部、市场营销部、企业管理部、仓库进行四方对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实现货物、现金、合同可追溯。严禁合同签订单位和开票单位不一致、发货单位与开票单位不一致、货款回笼与合同签订单位不一致等情况。梳理财务和销售账目,财务和市场营销部门进行逐一对账,将往年不清楚的账目向客户发送对账函等进行对账和处理,清理了带拖斗客户10家,清除拖斗109家。通过梳理客户、规范合同签订和发货流程,实现了现金流、货物流、票据流、合同签订一致。

2.4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及审批流程,规范合同管理

根据集团公司合同管理规定和内控管理要求,对业务合同和非业务合同的审批流程进行了完善,设定了业务合同审批权限,即合同金额300万以内的总经理审批、300万以上的上总经理办公会、2000万以上的报集团公司审批。业务合同对外签订之前必须经过生产安环部、财务审计部、风险管理部审核后提交法务副总监、财务总监(分管风险管理)、分管销售副总、总经理审批。制定了销售合同标准合同文本。根据业务形式、客户回款、发货方式的不同,共拟定了5个版本。

2.5建立经销商选聘和准入机制,明确经销商权利和义务,做到有章可循

篇4

我代表风险管理部汇报年第3季度工作总结。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部门职责与目标,第二部分汇报第二季度工作总结,第三部分分享经验教训,第四部分提出下季度工作计划。

一、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是推行制度、提供法务支持、开展内部审计审查。目标是及时完成重点工作计划和日常合同审核任务,保证公司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尽量为公司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等。

二、年3季度,风险管理部重点工作和日常合同审核均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

三、工作总结

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方面:风险管理部对A分公司开展了合同管理培训,对B分公司开展了制度管理、风险管理、反腐倡廉、合同管理、档案管理培训,对总部档案管理培训。对A分公司进行了合同管理、档案管理检查,对总部职能部门和项目部进行了档案管理检查。

2、合同审核方面:风险管理部审核各部门初次送审的合同共232份,其中总部78份,A子公司89份,B子公司25份,C分公司14份,物业公司共25份。

3、法律咨询和风险防范方面:

1)风险管理部拟制并了《对经济类文件授权审批和签字盖章事宜的特别要求》,要求各部门与对方签订经济合同时,应同时向对方书面明确仅有指定的授权人才是代表本公司对外签署经济文件的合法有效人,合作方与其他人员签署的经济文件对本公司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

2)针对商铺带租约销售的策略,风险管理部建议公司设立运营公司以规避《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对返租销售的禁止性规定,在托管合同中设计对租回商铺经营管理的基本思路,界定管理内容与责权利等,并协调解决运营公司与客户的租期和与租赁户租期不一致的问题。

3)商务宿舍蓄客阶段,所有资料是按超高一层销售。办预售证时,因房管局限价,只能由一层改为两层卖。风险管理出具法律意见书和相关文书,指导营销策划部公告取消前期宣传广告内容,并进行公证。请认购客户签订知悉取消前期宣传广告内容的确认书,并出具不修二层楼板的申请。

4)风险管理部根据C公司咨询,向其提供意外伤害赔偿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惯例,指导其完成赔偿并防范负面影响。

4、诉讼仲裁方面:年第3季度风险管理部顺利推进奥的斯电梯仲裁案,圆满完成园林仲裁案,受理并有序推进商铺客户要求双倍返还定金50万元的诉讼案等。对A子公司与总包单位的经济纠纷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调查,秉承尊重客观事实、诚实守信、合情合理、平等互利的原则,向公司提交专题报告,并强烈建议A子公司与对方协商解决,避免给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专项调查和危机应对方面:针对物业公司匿名举报信进行专项调查,发现举报内容均与被举报人无直接关系,但同时发现被举报人存在其他不当行为。公司其后对被举报人换岗处理。参与广告公司举报事宜调查,发现举报事宜的确存在,但当事人之间存在较大误解。协助公司处理总部总包单位工人闹事危机事件,并准备相关往来函件和公关报告。

6、员工培训方面:根据师徒协议,指导新员工学习公司制度和文化、风险管理部职责和法律专员岗位职责,带领两人前往各子公司开展审计审查等,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开展培训。带领新入职风险管理部的资深专家学习风险管理部职责和内审专员岗位职责,带领她开展档案管理培训和检查,在工作中学习审核技能技巧。

二、分享经验

篇5

一、中化宁波风险管理策略

(一)中化宁波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根据自身条件、经营特点和外部环境,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在进行风险评估基础上,制订风险管理策略,按风险类别统一确定其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即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

(二)中化宁波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中化宁波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确定中化宁波总体风险管理策略,并对不同时期的关键风险按类别确定风险管理策略。

(三)中化宁波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随每年的经营计划编制安排完成风险管理策略的制订工作,并上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

(四)中国中化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中化宁波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包括风险解决具体目标、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手段、条件等资源,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二、中化宁波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和投资风险等。为提高中化宁波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公司业务的稳定发展,以及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中化宁波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并由财务部负责财务风险的管控工作,风险管理部负责经营风险,法律顾问负责法律风险,公司投资委员会负责投资风险。

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建立为做好中化宁波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中化宁波总经理兼任,为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公司的风险管理全面负责;风险管理委员会其他成员由中化宁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及风险管理部、财务部、物流部负责人和公司法律顾问组成,各委员分别负责其对口工作。

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原则及政策,并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险管理战略和政策;确定市场风险、客户资信风险、金融风险的风险控制线;审议并确定须经风险管理委员会通过的单项交易及授信额度;评审公司经营中的重大风险事项、重大业务(含新型业务);研究和解决风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新问题。

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为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负责风险管理的日常事务工作。工作职责包括客户资信管理、信用险管理、授信业务管理、业务流程审核、合同审核管理、存货行情管理、印章使用管理、业务流程完善等职能。

公司对风险管理采取分级管理的原则,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授权的业务决策机制授权受控制度,建立内部业务决策的制衡机制。按照授权权限,依此为业务员、业务部经理、事业部经理、事业部分管经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以上人员双签、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审批。

三、非常规风险的控制措施和已发生风险的处理

中化宁波在贸易中存在的非常规风险主要是超信保范围出运。

在实际业务中,经常会有超出信保保障范围的出运,对此,中化宁波制定了《超信保保障范围出运的规定》,对下列情形的超限额出运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不予承保的国家出口、客户被列为灰/黑名单、信保限额为零、超限额、已有逾期再出运。

此外,中化宁波还制定了《关于加强授信业务管理工作的补充规定》、《逾期应收账款管理规定》,对超授信额度出运和已有逾期再出运这两类主要的超信保保障范围的出运做了详细规定。

在销售和采购合同的签订原则上,中化宁波制定了《销售合同》和《采购合同》文本,对于使用贸易对手方合同文本的,合同应由中化宁波法律顾问审核通过方能使用。

按照“大统保”协议,对于逾期应收账款超过一定期限,符合报可损范围的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风险应及时向中国信保公司报可损,并准备索赔材料,在报可损后60天尚未收回账款的,进入索赔程序。

中化宁波法律顾问对实际发生的合同纠纷、诉讼案件、突发事件等进行处理和负责,配合各部门做好未履约合同的处理工作。对上报的未履约合同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使未履约合同的风险降至最低。

四、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合作

2002年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与中国信保公司签订了“大统保”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中化宁波可以向中国信保公司投保出口信用险和国内信用险,这大大降低了因一次交易的可损使公司处于高风险的可能。

根据“大统保”协议,对授信业务的投保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限额申请、出运申报、保费支付以及可损申报和索赔。对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操作要求。

对限额的申请分为两种,信用证和非证。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银行用以保证买方或进口方有支付能力的凭证,非证则是指信用证以外的支付方式的总和,常见的有D/P、D/A、O/A等。

对于非证支付方式,在第一次交易时或者需要提高限额时,由业务部门填写《买方信用限额申请表》提交中国信保公司,当限额申请超过20万美元时,填写《买方信用限额申请附表》并提交中国信保公司。非被中国信保公司批复限额为零且尚未授信的客户有20 000美元的自主掌握限额。对于信用证业务,业务员尽量选择《1 000家银行名单》中的银行为开证行,对于非《1 000家银行名单》中的银行,客户自主掌握限额20 000美元。

除T/T IN ADVANCE外其他所有出运都要向中国信保公司申报。根据“大统保”协议,中化宁波当月的出运,下月统一向中国信保公司申报,中国信保公司对申报核对完毕后,将费用清单连同发票送至中化宁波,中化宁波按发票金额给其开支票。

关于报可损与理赔,对非证业务,在其逾期之后,在规定的日期内应向中国信保公司报可损,并准备索赔;对信用证业务,开证行倒闭、破产等使其无法支付时,在规定的日期内及时报可损,并准备索赔。

篇6

Abstract: China railway high-speed railway especially fast development, the rail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vid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and also for railway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risks are analyzed. The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risk control strategy.

Keywords: railway enterprise; Risk control;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随着公司制的确立,目前我国铁路施工企业几乎都全面推行了工程项目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铁路施工具有工点分散,流动性大,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其工程项目管理有着极其丰富的管理内涵,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受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面临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其项目管理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存在风险。利润和风险始终是并存的。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的看待风险,正确的对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以达到避免或减小其造成的损失,甚至利用风险来获取一定的利益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项目管理的预期目标。

2 铁路企业施工项目管理的风险分析

风险一般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它既包括有利的风险(上行风险),也包括不利的风险(下行风险)。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总体上可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一般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等,如一个国家的政局不稳、通货膨胀或发生诸如暴雨、台风、地震、严寒、海啸等环境恶化现象等。系统性风险对所有的铁路施工企业都会产生影响,并带来经济损失,只不过影响的程度可能不同。这种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不能消除但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转移。非系统性风险是单个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如项目管理中的技术风险、施工组织管理风险、采购管理的风险、项目管理承包中的委托风险、工程质量风险、工程延期风险、工程安全风险等。不同的铁路施工企业管理的项目不同、本身的资金实力不同、管理能力不同,所以有的非系统风险只对某一个铁路施工企业产生作用,造成经济损失,而对其他铁路施工企业则毫无影响。这种风险时可以进行分散降低甚至消除的。对企业来说,对这方面的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是大有可为的。现代风险管理体系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即风险因素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管理。分析风险可有多种方法,归纳起来,风险分析包括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专家评分比较法”是比较适用的分析方法。一旦风险已被识别和估测,则管理便进人控制阶段。风险控制的行为有两点:一是预先做好计划,规避风险;二是接受风险,化险为利。前者在于去除风险以避免损失;后者则利用风险以谋求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以下仅对铁路企业所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

2.1 合同及技术风险

合同风险包括合同条款风险和合同管理风险。合同条款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平等条款;二是条款遗漏或含糊不清,合同条不完整、不全面或歧义。如项目管理人员缺乏合同意识,不懂得合同严肃性,不注意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索赔管理不力,导致履约不力甚至不履约行为。技术风险包括项目的技术结构、项目的规模以及项目实施方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在投标阶段需要考虑的技术风险主要有:水文气象条件、地质地基条件、项目所适用的标准规范。

2.2 施工组织管理风险

通常一个大型铁路工程项目不是一个公司能全部完成的,也不是一个项目经理所能完成的,企业需要通过合同的方式和各合作方及各项目经理按照项目进度的要求,合理有效的调配各种资源、组织管理和协调好各合作方及各项目经理之间的关系。但通常合作方及各项目经理较多时,又会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如成本、利润、责任等,相互间不可避免会有冲突。

2.3工程误期风险

铁路建设工程一般都有比较严格的工期要求,如果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使工程不能按期交付使用,就会形成工程误期风险,这不仅会影响整个铁路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也会使公司的经济利益和信誉遭受损失。风险和机会是并存的,收益是风险的补偿,风险是收益的代价,风险是对管理者的挑战,风险控制得好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也有助于提升竞争能力及管理水平。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铁路公司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的铁路公司项目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依据;风险管理模式落后,风险管理过程不完整,风险管理以事后控制为主等。

3 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策略

3.1确立项目风险管理目标。

使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把企业全体成员的活动和一切工作都纳入风险管理计划中。编制风险管理计划书,通过风险管理计划书确定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风险管理部门或风险管理人员的权责地位,规定企业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识别项目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明确风险防范与处理的方法及其选择应用,确定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标准等,使公司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以有效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持续性。通过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确保公司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健全公司的项目风险管理组织机制

为达到风险控制的目标,保证风险控制治理的有效运作,对机构风险控制机制在组织上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在铁路施工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都存在风险,对项目风险的规避与控制需要相应风险管理机构来完成。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如风险管理委员会等),它专门对项目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和发展情况进行监督与控制。风险管理部门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方针、政策、总体战略与目标,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监测、控制、处置,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和评价指标等,实行风险管理问责制。当然,从管理的角度看,应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切实减少企业损失。

3.3 建立项目管理风险监控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监控就是对工程项目风险的监视和控制。风险监视是在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后,对风险发展变化的观察和把握;风险控制则是在风险监视的基础上,采取的技术、作业和管理措施。项目风险监控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

程中,风险会不断变化,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也可能预期的风险会消失。工程项目风险监控的主要任务是: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密切跟踪己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分析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风险的变化和风险应对措施产生的效果;进一步寻找机会,细化风险应对措施,实现合理有效处理风险的目标。

3.4 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铁路施工具有工点分散、流动性大、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其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存在风险。因此,要强化风险管理中各个阶段的风险识别,分析判断影响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综合运用各种风险识别技术和日常的工作经验。风险识别中主要强调技术风险、合同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融资风险,在确定了主要存在哪些风险后,接下来的风险的评估也是很重要的 要综合利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如专家打分法、确定风险概率法、净值法、方差或贝塔值法等。然后针对已识别出不同的风险和评估出的不同的风险程度,应用适当的风险控制技术,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总之,企业应当不断总结经验,认清各阶段项目风险发现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结束语

项目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风险管理、规避风险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识别、分析、评价、处理)一方面要靠企业的“团队”力量,靠管理水平、管理经验、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来进行,每个风险的规避、缓和、转移都是综合管理的结果。因此,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和适应于市场环境发展需要的组织结构,重视每个环节的管理,企业的体系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建设,客观看待风险,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就会减少或规避风险对企业经营目的和效果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靠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对项目风险的分析不能只是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次上,要引入科学的数学模型对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引入项目风险管理监控系统,及时、动态的对项目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并对项目风险管理中对风险的分析、评估需要的参数进行不断的修正,这样才能使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峥.铁路工程项日风险分析【J】.建筑,2010(9).

篇7

1、当前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1.1 管理者对风险管理意识的缺乏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重要部分。项目从一开始进行管理,管理者对于项目的管理存在比较固定的模式,由于一直选择用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导致了人们忽略了安全意识的重要作用,产生了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因此,在大多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缺少了风险管理的部分。有些建筑工程虽然把风险管理引入项目管理中,但是大都停留在对于建筑质量的管理层面上,没有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使得风险管理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1.2 缺少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缺少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进步。在很多建筑公司中,甚至建设单位,都没能建立起制度健全、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使得整个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大量的漏洞。因此,建筑工程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比较被动,在遇到具体风险问题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导致风险的扩大化和严重化。同时,在企业中也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发生的风险问题主要依靠管理人员所具有的经验进行解决,而个人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使得一些项目的风险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同时,还会带来其他的风险危机,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构成威胁。

1.3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中存在风险漏洞

建筑工程合同中的漏洞问题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时,项目的合同漏洞往往会引起大量问题,严重时会导致合同纠纷和重大经济损失。因为各种原因,如管理水平或固有模式的影响,项目合同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无法受到建筑公司领导者的重视,因此越来越被忽视,逐渐成为项目管理中的薄弱部分。此外,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知识教育的熏陶,大多数承包商无法正确看待项目合同对于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无法掌握正确的索赔方式,使得企业的运行管理的风险性大大提高。

1.4 缺乏健全的风险信息系统

目前,风险信息系统并不健全,这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不够可靠,无法放心的进行使用。造成风险信息系统不健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信息系统的建立无法与建筑工程的进程同步,使得大量的数据无法得到及时合理的分析,对于即将投标的项目,没有提前分析其施工的可行性,使得工程的风险性大大增加。其次,建筑公司需要整理三个方面的档案,分别是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而到目前为止,建筑公司对这三方面信息的整理不完善,从而无法正确分析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信用程度,在进行投标、供应商和分包商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容易做出错误决定。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信息系统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2、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相应措施

2.1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是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若要将项目管理的风险降到最低,应该建立起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筑公司必须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宣传,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断加强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不断开展一系列的针对性培训工作,对管理者和施工人员进行风险知识的培训指导,使得管理者和施工人员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高自我的水准,熟练掌握施工流程,自觉专研和回避风险。建筑公司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够成功把握科技发展进程中项目管理新的要求和方法,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通过这些方法,有效的防范项目管理的风险。

2.2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是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关键措施,产生的效果最为明显。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内控是重要的过程,它对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的监督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完善程度对整个风险管理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要着重建设资金管理使用、劳务使用和材料设备的采购制度,这是项目管理中风险性最高的三个部分。从项目管理监督制度入手,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是设立有效的惩治措施,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完善相关制度,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

2.3 加强建筑合同管理

建筑合同的管理也是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建筑合同是建筑公司运营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建筑合同的管理,为后期工程的变更和由于工程问题采取的索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是建筑公司常用的方法,为建筑公司的正常经营提供了保障。同时,建筑合同的合理管理,对于建筑公司的建设,不仅可以防范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而且能够避免工程项目管理以外的风险产生。此外,加强合同的管理还可以为建筑公司带来应有的利润,建筑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筑合同的重要性,加强对建筑合同的管理,抓住商机,以求为公司取得更大的收益。

2.4 健全风险信息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不断推进,使得风险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合理应用,在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建筑公司进行投标时,公司拥有健全的风险信息系统,可以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提前调查和详细预测,判断可能出现风险的过程,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具体的健全方法为,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及分析,并结合建筑工程实际的施工现场,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和作物生长状况。同时,详细了解施工现场附近的原材料市场,掌握施工原材料的具体来源,对施工现场当地的政府各种政策也应该进行详细的调查。在收集这些资料之后,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总结出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将他们按照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别的风险的特点,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法,尽一切力量将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总 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根据不同风险的特点,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具体措施。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对项目的正常进行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必须及时的进行防范。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应该不断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为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凌飞鹏 . 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 [D]. 广西大学,2012

[2] 毛明光 .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D]. 西南财经大学,2011

篇8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项目的风险种类与特征

工程项目的风险主要是指整个项目寿命周期内可能导致项目损失的不确定因素。工程项目风险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决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存货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项目的组织和实施风险等。主要有以下特征:

1、普遍性与客观性

工程项目的风险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任何风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普遍存在于整个项目中,具有很强的普遍性特性。

2、偶然性与规律性

每个风险的形成都是由一个或多个要素一起致使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偶然性。但是,为了尽可能的做到风险的躲避,能够经过对很多风险事故的总结和剖析,找出风险的规律性,为防范措施的拟定打好基础。

3、多变性

在工程项目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各种风险往往会不断改变。在项目的建造过程中,一些风险能够被有效的操控,可是,在工程施行的其他阶段又可能有新的风险的发生。

4、多样性

电力工程项目一般建造周期长、建造规模大,广泛涉及到各个方面,也存在着较多的风险要素数量。这些风险要素不只数量多,并且品种冗杂,使工程项目面对多元化的风险。并且不一样的风险要素错综复杂,相互影响,促使了更多风险要素的发生。

二、我国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电力施工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国内许多电力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对风险的认识程度和管理风险的能力都比较薄弱,缺少规范的、科学的管理和防范体系,导致难以实现对风险的成功规避。国内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主要体先在以下方面:

1、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薄弱

国内的一些电力施工企业的经营者和项目管理者的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缺乏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足够重视。部分供电施工企业虽然在工作中也涉及了风险的管理措施,但是主要局限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等方面,没有全面和明确的风险管理制度。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通常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业务量上面,忽略了风险的管理。

2、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系统

国内大多数电力施工企业没有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系统。同时,缺乏对投标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准备不足,很难在出现风险时及时作出反应。缺乏专业的分析管理系统,也导致管理成效的低下,制定决策时只能通过以往的经验,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

3、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大部分电力施工公司对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注重,并未在公司设置应对风险管理的部门,缺少专职人员实行风险管理责任。并且,电力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公司对风险的抵挡才能力,增加了公司的运转风险。

三、电力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

1、资金风险

在电力施工企业的各类风险中,资金风险是最为突出、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主要集中在无法及时收回工程款和各类保证金。具体表现为:

工程开工后,后续资金供应不上,电力施工企业被迫垫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业主的不讲诚信,各种保证金无法及时回收,影响了资金的保障和流通:一些工程在电力施工企业支付大额保证金后迟迟不具备开工条件,拖延工程决算,加大了质量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的回收风险。

2、环境与技术风险

(1)地质资料及地基技术无法达到施工要求,留下了事故隐患;(2)设计图纸的变化影响施工安排,延误施工进度;(3)施工期间出现特殊天气,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工期的延误;(4)施工前期准备不足,施工地区周围存在影响施工进度的障碍,影响正常的施工进程;(5)由于缺乏及时沟通和协调,导致工程在竣工后的结算工作无法按时进行;(6)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技术问题,因发包方管理工程的技术水平不足,使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3、合同风险

承包合同是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包含了了工程的安全、进度、质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众多方面,因此在合同中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很多方面都会造成电力施工企业在履行合同时的困难,例如:施工方案与组织措施存在缺陷,资金运转不畅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都使电力施工企业难以顺利履行合同,增加了履行合同的风险。

4、工程施工的管理风险

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缺乏正确、有效的管理,也会给电力施工企业带来风险。主要表现为:首先,一些项目经理经营管理素质不够,对施工质量、安全以及成本的协调控制能力较差,给项目施工带来亏损风险。其次,由于一些工程的规模大、难度大、分工复杂,在管理上容易忽略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一旦发生事故,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再次,由于业内大部分电建单位都是管理型企业,大量使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参差不齐的队伍使管理存在管理风险。

四、电力施工企业对风险的防范措施与策略

1、树立风险意识,慎重参与工程招投标

工程招投标是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重点,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因此,必须认真对待电力施工企业的工程招投标工作。

(1)工程建设单位应尽可能提供完整的施工设计图纸、详实的招标文件以及合法的合同条款,还要具备适合工程实际的建设资格。(2)电力施工企业,要认真分析招标文件,及时提出招标文件的不足之处,尤其是一些相对模糊的风险问题。例如:招标文件之间出现矛盾、合同条款不明确等方面。针对具体项目也可采用不平衡的报价方式。在保证总价不变情况下,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单价进行调整。同时,在投标报价时,要认真调查人工、材料、机械的价格趋向,针对不同的工程采取不同的策略,争取在招投标过程中赢得主动。

2、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进行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并且也是管理项目风险重要依据,因而,有必要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中国的电力施工公司的管理者一般注意施工合同的造价方面,而疏忽了一些存在争议的条款,尤其是涉及违约补偿方面的内容。假如发作合同纠纷,电力施工公司通常因为缺少合同的风险管理而陷入被动。项目的管理者有必要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懂得从风险管理的视点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细心研讨。并且,电力施工公司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色和本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合同方式,进一步下降工程的合同风险。

3、加强信息化管理

风险在贯存在于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应该采用动态的管理方式,落实到施工企业的每个环节。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将工作过程和相关问题以书面形式进行规定,避免口头的承诺和保证,建立起全面的、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进行项目投标前,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施性进行仔细研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做出预案,保证电力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建

设中能及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状况。

4、明确采购标准,降低采购风险

对建筑材料的采购工作是电力企业各项工作中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和建设成本。因此,电力施工企业要明确采购标准,建立合格供应商的名单,依法签订采购合同。同时,进行采购工作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对不同厂家的产品进行对比,既保证材料的质量,又能有效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从而达到降低采购风险的效果。

5,加强分包管理,转移外合同安全、进度、质量风险

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定期评审。选择合格的分包队伍,将管理风险减低,并在内合同的签订过程中,转移外合同已存在的各项风险。加强现场专业、劳务分包队伍的教育,组织和参与对重要工序交底,从而降低管理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施工企业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并且不断总结和思考,制定出适合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的风险规避策略,促进电力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9

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滨海新区供水工程(简称南干线)是天津市内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起自天津干线末端本工程的曹庄泵站,终点为北塘水库和大港区水厂,工程线路总长约100km。工程远期设计流量22.3m3/s,由二级加压供水,供水泵站由三座组成,曹庄泵站是设于南干线首端的一级泵站。曹庄泵站工程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外环线六号桥附近,由调节池、溢流堰、进水池、主、副厂房、综合楼及变电站等组成。天津普泽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建设管理单位参与曹庄泵站工程。

为了更好地做好建设管理工作,天津普泽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专门成立了强有力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部,建管部根据专业分工和工作性质,设立五个职能部门,分别是综合办公室、计划合同部、工程管理部、质量与安全部和财务部。

一、项目合同风险识别

1.由计划合同部牵头,从计划合同部、工程管理部、质量与安全部、财务部以及综合办公室等与项目合同有关系的部门抽调经验丰富、权威、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其中计划合同部、工程管理部可根据人员情况抽调2名,其余部门可抽调1名),并从公司总部和公司外部各邀请2名合同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顾问,共11名人员组成合同风险识别小组。计划合同部整理好本项目的相关资料以及以往类似已完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风险的资料,交给小组成员,并设计以下表格(表1),让各个组员填写。

表1 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因素调查表(业主方)

注:如上表不能全部写完,可自行增加。

2.根据收集上来的合同风险识别小组成员填写的合同风险调查表,对列出的风险进行整理,同一风险因素但个人叫法不同的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统一命名。按照出现的频次高低的顺序,对合同风险调查表中所有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取前6位基本可以代表本项目主要的合同风险,如下表2所示:

表2 主要合同风险因素表(业主方)

二、工程项目合同风险评估

1.根据上述识别出来的合同风险,确定风险因素集合:U=(u1,u2,u3,u4,u5,u6)。其中,u1为合同风险因素A;u2为合同风险因素B;u3为合同风险因素C;u4为合同风险因素D;u5为合同风险因素E;u6为不合同风险因素F。见下表3:

表3 风险因素集合表

2.划分风险等级,分别用vi表示各风险等级,并且建立集合:V=(v1,v2,v3,v4)=(风险较大,风险中等,风险不大,风险较小)。见下表4:

3.对风险要素进行单独评价,构建风险因素评价矩阵。运用专家打分法对各风险因素进行独立评价,从风险识别小组选出7至9名,邀请一定数量的合同风险管理专家,组成有10名成员的风险因素评估小组,由各位成员对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汇总收集评价结论,整理构建评估矩阵。例如:对风险因素u1的打分情况见表5:

表5专家打分表

在所有成员针对j风险因素的评价中,把评价结果为某风险等级的成员数量占风险评估小组中总成员数量的比率,按照v1、v2、v3、v4的顺序排列起来,组成对该风险因素评价的向量,用Rj表示。rji表示针对j风险因素,评价该因素为vi风险等级的成员数量占评估小组中总成员数量的比率。

例如,根据上表5,评估小组对u1单因素评价的向量为

R1=(r11,r12,r13,r14)=(0.4,0.4,0.2,0)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另外5个因素的单因素评价向量如下:

R2=(r21,r22,r23,r24)=(0.4,0.3,0.3,0)

R3=(r31,r32,r33,r34)=(0.3,0.4,0.3,0)

R4=(r41,r42,r43,r44)=(0.3,0.3,0.3,0.1)

R5=(r51,r52,r53,r54)=(0.2,0.4,0.3,0.1)

R6=(r61,r62,r63,r64)=(0.2,0.4,0.2,0.2)

汇总以上6个单因素评价向量,并按顺序写为矩阵,便得到关系矩阵R,即

R1      0.4  0.4  0.2  0

R2      0.4  0.3  0.3  0

R = R3  =  0.3  0.4  0.3  0

R4      0.3  0.3  0.3  0.1

R5      0.2  0.4  0.3  0.1

R6      0.2  0.4  0.2  0.2 

4.确定评估模型中的因素向量的权重集合Q:

              Q=(a11,a12,a13,a14,a15,a16) = (0.2,0,15,0.15,0.1,0.15,0.25)

5.运用模糊矩阵乘法的运算规则,得出综合评价矩阵P:

                   

0.4  0.4  0.2  0

                   

0.4  0.3  0.3  0

P =Q·R= (0.2,0,15,0.15,0.1,0.15,0.25)×0.3  0.4  0.3  0

                   

0.3  0.3  0.3  0.1

                   

0.2  0.4  0.3  0.1

                   

0.2  0.4  0.2  0.2 

按照模糊运算法则对P向量(矩阵)进行复合运算就能计算出P中的每个元素,例如,对于p1的计算:

p1=(0.2∩0.4)∪(0.15∩0.4)∪(0.15∩0.3)∪(0.1∩0.3)∪(0.15∩0.2)∪(0.25∩0.2)=0.2∪0.15∪0.15∪0.1∪0.15∪0.2=0.2

同理可以得:      p2=0.25,  p3=0.2 ,  p4=0.2

所以:  P=(p1,p2,p3,p4)=(0.2,0.25,0.2,0.2)

6.合同风险评估整体结论的定位。本工程项目合同的风险评价有4种不同的风险等级结果,因为各专家所得的评估值都不相同,按照大隶属原则从而有P集合中取最大值对应的评估等级,就是本工程项目合同的评价结论。从上可以看出,“风险较大”、“风险中等”,“风险不大”,“风险较小”所对应P集合的结果依次是0.2,0.25,0.2,0.2,按照最大隶属原则,v2最接近于1,则意味着该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属于风险等级(v2)的程度最高,故本工程项目合同风险评价等级为中等风险。   

三、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对策

与合同风险识别及合同风险评估的方法一样,分别由各个组员写出每个合同风险的对策,汇总整理,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对策作为合同风险的对策,如下表6:

表6 合同风险对策表

四、结论:

建筑市场有许多方面待完善,建设管理单位(代建公司)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项目管理水平需要提高,旧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要求;而施工企业合同法律意识、证据意识、违约意识越来越强,建设管理的合同风险逐步加大。

针对上述目前建设管理单位(代建公司)在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建议建设管理单位应加强以下几点:

(1)单位高层领导重视,这样合同风险管理的方法、制度及规定才能很好的建立,才能很好的落实,并且能够很好的反馈,使合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单位 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促使合同风险管理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程序,包括合同签订程序、履行程序等。

(3)合同谈判及订立阶段要有该项业务履行人员的参与,他们能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既可以避免损失,也为履行提供方便。

(4)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合同谈判和订立人员要详细地对合同履行人员进行交底,对合同各条款的意图和背景进行解释和说明。

(5)合同履行过程中不断反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和合同谈判、签订、履行等各方人员沟通,及时地采取对策。

(6)每履行完毕一个合同,认真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为后续的合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知识积累。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及法制环境的变化,建议建设管理单位(代建公司)做到如下几点:

(1)慎签合同。合同谈判、起草人员应区别对待每一个项目风险的控制,具备识别、化解风险的能力,提出合同风险控制方案时应当依照合同另一方的资金状况、合同要求及管理现状等。为确保项目法人的经济利益需要对合同另一方的资质信誉和社会信誉进行综合评价,仔细审查其提出的合作条件。在合同中有针对性地添加防范风险条款。

(2)落实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合同审查人员对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合法性认真审查;谈判人员对合同履行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负责;批准人员对合同的经济性、风险性把关。

(3)加强履约过程风险控制。合同签订后,建设管理单位(代建公司)应立即由建管部牵头制定包括工期、质量、安全、索赔、造价、工程款支付与结算及违约责任的预防等内容的合同履行的风险控制方案。针对不同的合同,采取不同的措施。

(4)注重专家指导。在招标阶段及签约阶段,咨询专业的咨询机构或人员,避免合同中出现漏洞和防止承包商索赔。在招标、合同谈判时、签订合同时虚心征求专家的意见,预防合同风险,签署合同时,文字准确恰当无漏洞;条款严密完整。

(5)注重时效。及时处理工程项目中已经出现的风险结果,风险发生时立即启动风险处理应急预案,可以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针对承包商的违约行为,注意收集证据,在一定的失效内,在必要时,进行反索赔。

参考文献:

[1] 成虎.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楼干明.浅谈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建筑时报.2004.7

[3] 邓志勇,吴秀仪.论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04.4

篇10

二、金融租赁业务的风险特征:一般风险和特殊风险

租赁资产是金融租赁业务的核心,也是信贷业务和租赁业务最基本的区别。由于租赁资产兼具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双重属性,因此金融租赁业务既会面对一般的金融风险,也面临了租赁业务的特殊风险———资产风险。

(一)金融租赁业务的一般风险②1.信用风险。金融租赁业务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承租人、设备供应商或其他当事人不愿或无力按时履约,从而为租赁公司或其他交易对手造成损失的风险。金融租赁业务信用风险的特殊性在于其风险源不止一个,设备供应商无法按时交付设备、承租人不能按时支付租金、租赁物发生损毁等,都会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因此,租赁公司必须做好事前调查,强化后期管理,随时跟踪租赁物使用情况,以降低风险的发生。2.其他风险。租赁业务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与其他金融机构并无本质不同,但是,如果对租赁项目和租赁物的选择出现失误,对设备市场缺乏分析,造成投资不能按时收回,或者由于资金融通能力不足无法支付设备购买资金,也会引发市场风险。

(二)金融租赁业务的特殊风险③1.资产风险。由于租赁业务的开展必须以租赁资产作为依托,因此资产风险是金融租赁业务面临的最特殊的风险。资产风险包括几个方面:购买风险、灭失风险、余值风险等。购买风险指的是租赁公司在选择租赁物和供货商的过程中,由于租赁物价格波动、质量不高、供货渠道不通畅、资产组合不合理等产生的风险。购买风险会影响承租人对租赁物的使用,进而影响其偿债能力。灭失风险指的是租赁物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其不能正常使用或完全损坏,进而给租赁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通常情况下,租赁公司会在租赁合同中要求承租人对租赁资产投保,以降低损失。余值风险即残值风险,一般发生在经营性租赁业务中。由于经营性租赁业务需要面临租期结束后的资产处置工作,因此租赁公司必须合理估计残值以保证权益。2.其他风险。其他风险包括法律风险、税收风险、资产价值与债权的不匹配风险等。(1)法律风险。由于租赁业务涉及了多个当事人、合同文本和交易环节,导致其法律风险较大。如果交易各方的权利、义务、风险状况等没有在相关合同中明确体现,就可能产生纠纷。(2)税收风险。税收风险即现有税收制度发生改变时,有可能造成项目权益率发生变动而产生的风险。因此,租赁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税收制度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而合理测算自身的税收承受度和项目收益水平。(3)资产价值与债权不匹配风险。该风险指的是,由于未估算好租赁业务的信贷成本、交易成本、承租人风险溢价等因素,导致租金不能够覆盖租赁公司的成本和正常收益。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可以采取租金先付、收取保证金、倒推法计算各期租金等方式,来降低此风险的发生。实际上,无论是税务风险还是资产价值与债权不匹配风险,其核心都是定价问题。只有充分估计到租赁业务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类风险以及风险的大小,才能对租赁资产进行合理定价,并科学确定各期租金的额度和支付方式,最大化租赁公司的收益。

三、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资产+信用”的风险管理模式

尽管租赁资产是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的核心和主要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租赁公司不需要重视对承租人信用状况的考评。实际上,基于租赁资产的核心地位,以及资产和信用在不同业务中的不同作用,租赁公司必须围绕着租赁资产的使用和流转,以租赁资产为核心,以企业信用为重点,构建“资产+信用”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特征要求建立“资产+信用”的风险管理模式根据前文分析,租赁业务风险可划分为一般风险和特殊风险。这种特殊的风险特征,要求金融租赁公司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必须同时重视对资产和信用的双重管理。从资产和信用两个方面更深入地探究租赁业务和信贷业务的区别,可以发现,尽管信贷和租赁都需要同时对资产和信用做出评价,但由于资产和信用在两个业务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因此表现出不同的作用:信贷业务是以企业信用为切入点的,资产或物的因素为一种增信措施;而租赁业务是以“物”为切入点,首先寻求的是合适的租赁物,同时考虑承租人信用。正是基于此特点,金融租赁公司需要改变以往过于依赖信用管理的风控体系,加强资产风险的管理,并从资产和信用两个方面,重塑风险管理架构,以更好地适应租赁业务要求。基于资产和信用的风险管理体系,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制定差异化的准入标准,通过不同等级的资产和信用的搭配,实施不同的租赁授信政策。

(二)如何建立“资产+信用”的风险管理体系①1.基本原理。评级的概念来源于银行。在实践中,银行依据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客户和特定交易(即债项)进行等级划分,并据此制定不同的政策,实施不同的授信原则和限额管理,以实现风险管理的差异化和精准化。可以说,以信用评级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一直以来,对租赁资产的选择、评价和管理是租赁公司业务发展中的一个难题。如何将分属于不同行业的不同资产,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租赁公司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借鉴商业银行成熟的客户信用评级经验,金融租赁公司完全可能总结、抽象出衡量实物资产好坏的关键因素和指标,建立起一整套租赁资产的风险评级体系,走出一条适应租赁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之路。2.指导原则。租赁公司“资产+信用”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思维,在充分考虑租赁业务特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资产+信用”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除了遵循一般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外,还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以租赁资产为核心。租赁公司风控体系的搭建应该牢牢把握“租赁资产”这一关键,在当前的风控体系中,加入对资产风险的评价和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风险管理架构进行调整。(2)以企业信用为重点。尽管租赁公司要高度重视资产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会放松对承租人的信用考察。租赁公司依然需要加强信用风险防范,做好事前调查和事后管理,避免向资信状况差的承租人和风险过大的项目投资。(3)区别、侧重与融合。租赁公司应对资产风险和信用风险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在实际运作中,应以资产风险为主,同时重视信用风险管理;以二者为基础,建立起一整套既相互独立、又实现了对接和贯通的风险管理体系。(4)动态调整。鉴于内外部经营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租赁公司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公司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险管理的政策、制度、流程等,以确保公司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战略相一致。3.“资产+信用”风控体系的初步框架和实施步骤。一般看来,合格的租赁资产需满足几个特征:首先,具备保值性、通用性、可移动性;其次,本身具备独立价值,可单独处置;再次,变现力强、能够转让,拥有比较发达的二级市场;最后,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或者说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设备和关键设备。从这几个特点出发,租赁公司可以提取出一套租赁资产评价的基本指标,构建租赁资产的风险评级体系。租赁资产评级指标的提取应该坚持全面、客观、科学的原则,既考虑租赁物的通用性、可变现性和可移动性,同时合理评价不可移动的关键设备和核心设备。租赁资产风险评级体系的搭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宏观层面上,坚持全面性标准,着眼于整体框架的完整,确定租赁物评价的基本框架;微观层面上,基于不同的行业和租赁物,确定差异化的评价准则和指标,同时确定对应权重;指标的确立和权重的划分应建立在深度的行业研究和大量的数据支持上。租赁评级体系基本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宏观来看,应包括行业指标、租赁方式指标;从微观层面来看,可以考虑租赁物的整体价值、单体价值、通用性、可移动性、保值性、技术先进性、未来可应用前景、是否是企业生产的关键设备等。每个大指标之下,可以根据租赁物的不同特点,设计微观指标,并给予权重,例如,行业指标可包括行业基本面、景气指数、设备价格指数等;租赁方式包括直租、回租、厂商租赁等。具体方法上,可以采取专家打分卡的方式,依据从好到坏的标准,设置5分到1分五个等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行业的不同和租赁公司具体业务的差异,具体指标选择还需要租赁公司依据自身情况而定,同时依据经济形势变化做出适度调整。举例说明上述指标体系的应用。以飞机为例,行业指标可以从航空运输景气指数、旅客运输量、周转量等进行设置。如果行业非常景气,旅客运输量、周转量很大,可以给出4~5分的分值,反之则给予低分。从租赁方式来看,如果企业需要大力发展直租,则给予直租较高分值。飞机的整体价值和单体价值都很高,同时也具备优良的通用性、可移动性和保值性,可分别给予5分。在技术先进性和未来应用前景上,可赋予主流机型较高分值等等。这样,通过专家对各个租赁资产评价指标的赋值,租赁公司可以将以往对租赁资产感性、主观的判断,转化为理性的认识。租赁资产风险评级体系的搭建可以采取分阶段、逐步推进的方法,即立足于行业和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先易后难,先简后繁,从简单、有效、便捷做起:首先,应着重于整体框架的搭建,并从租赁公司占比最大的行业开始建立。其次,在评价方式上,可先采取专家打分卡的方式,并依据从业经验、职位等,对专家评判结果设立权重。最后,组织一批具备较强研究能力的人才队伍,加强行业研究,重视数据积累,最终过渡到计量方法的使用。4.适应“资产+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应做的变革。在“资产+信用”的风险管理框架下,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的内容、组织结构、指标体系、流程设计、监控和预警体系等均要随之发生变化: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应从以“信用”为主,转变为“资产风险+信用风险”。在组织结构上,设置专门的资产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并与风险管理部和业务部门进行分工、对接和协作;职能设置上,资产风险管理部门专注于资产风险管理,前台业务部门设置专岗,负责追踪、监测、研究最新的市场动态。预警和监测指标也应加入与租赁资产相关的内容,更关注行业指标、设备价格指数等。在流程设计上,也应加入租赁资产风险评级的环节等等(相关流程设计可见图5)。

(三)“资产+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应用“资产+信用”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之后,租赁公司就可以以租赁资产风险评级结果为基础,结合承租人信用评级,在业务定价、租后管理、限额管理、监测与预警方面,实施差异化政策。从租赁授信政策来看,一方面,针对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授信组合管理。经营性租赁业务更类似于长期投资,因此对资产和承租人的资质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对于融资性租赁业务,可以根据资产、客户和债项的不同等级,实施差异化的授信管理和增信措施。配合授信组合管理,租赁公司可以在流程设置上做出调整,设置差异化的流程分支,提高审批效率。总之,依托于“资产+信用”的风险管理框架,租赁公司可以发展出一整套包含制度、流程、定价、监测、预警等的应用体系,实现差异化的决策和定价,并对当前“类信贷”的宏观风险管理框架进行重塑,进而走出一条符合监管要求、贴合业务特点的差异化道路。

四、“资产+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下,金融租赁公司的应对策略

篇11

关键词: 外贸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应对策略;成效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risk management system;countermeasures;effect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015-02

0 引言

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风险管理应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外贸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多方面的风险,本文基于外贸风险研究视角,从外贸风险顶层设计以及风险流程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旨在为外贸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管控提供相应的策略建议。

1 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和实施意义

1.1 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全面风险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首要目标,考察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和行为,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并综合分析企业现在和将来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借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决策等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和过程,及时发现和控制对企业价值有负面影响的因素,从而服务发展战略实现。

1.2 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现代企业面临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外贸企业而言,不仅接受着激烈的国内出口商挑战,更面临世界范围内企业竞争和相对陌生的外部市场,不可避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承担一定的风险以获得较大的收益。但只是被动承担风险无法维持企业稳健持续运营,必须主动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健康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只有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才能保证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基业长青。

2 外贸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2.1 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①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我国对外贸易从改革开放至今只有几十年时间,相比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经验积累,尚有不少差距。改革开放前受国家政策调控,外贸企业多为国有企业,经营活动多实行计划管理,外贸风险多由国家统一防控。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变革深入,外贸企业改制重组,实现了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同时,应对外贸风险也成为企业自主行为,很多企业偏重追求经营规模,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不足。②缺乏风险管理机制。外贸企业由传统国有企业改制为现代企业形式,大多缺乏风险管理机制顶层设计,大多数企业按照传统经验应对外贸风险,因缺乏相应的指导,难以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出现风险时只能紧急处理,导致贸易业务风险事件时有发生。③缺乏风险鉴别能力和风险管理方法。我国外贸企业发展时间短,缺乏经验,依据自身仅有风险管理手段难以准确及时的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特别是中小企业因急于拓展外部市场,风险意识缺乏、风险管理培训缺失,导致自身风险防范能力受限,易导致经营损失。

2.2 外贸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2.2.1 做好全面风险管理顶层设计 风险管理体系构建首先要完善顶层设计,夯实风险管理基础,为体系建立和有效运行做好充分准备。具体来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①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体系应与企业总体文化体系相融合,在各个层面营造风险防控文化氛围,使员工从按规章制度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有意识的风险防控。企业必须采取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对员工职业操守、业务规范和法制素质教育培训。风险管理还应与薪酬考核有效结合,在人员选拔和任用时,也应注重应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考查。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应明确风险管理议事规则,将风险管理的责任和目标任务传导到公司各个机构和部门,全面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③借助外脑进行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与报告等各个环节,涉及到专业判断和专业知识的运用。外贸企业在初次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时,可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实施建设,对于企业建立有效和可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2.2.2 做好全面风险管控流程设计 ①风险信息收集。企业可以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进行风险信息收集,收集信息包括战略风险,如战略制定;市场风险,如国别风险;运营风险,如采购、仓储运输风险;财务风险,如税务及法律风险五大类风险。企业将收集的各种风险信息汇总,按照以上类别进行归类,其目的是使企业对所处外部环境和自身竞争优劣势有一个清晰了解,从而制定风险评估标准,为下一步风险分析打好基础。②风险评估和分析。风险评估是对收集的各类风险信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估分类,分析风险发生概率、条件、出现的后果以及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损失等内容。结合公司战略和风险偏好,对各个风险按照发生可能性和发生后产生影响进行分类。风险评估应遵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考虑各风险之间相互影响,形成公司风险事件列表。③风险应对和管控流程设计。风险应对是对所识别出的风险制定各种应对措施,以及针对重大风险和特别风险的解决方案。风险应对体现在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和执行层面,对公司识别出的各类风险,依据风险偏好以及承受度,按照业务性质和特点,设置风险管控流程。另外,重大风险应对措施是根据识别出的重大风险和具有特殊性质的风险制定应对方案,由于此类风险对公司影响较大,必须单独制定解决方案。

3 外贸企业化解各类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是重中之重,它不仅可以及时识别并化解面临风险,还能够从风险中发现机会,而大多数外贸企业正是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基于此,本文就外贸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的国别风险、信用风险和合同风险,提出相应应对策略。

3.1 国别风险的应对策略 国别风险是由于贸易所在国政治不稳定、频繁变更导致的贸易风险;或由于所在国经济状况恶化,对关税、外汇等实施政策变更导致的风险。

国别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对于其他风险而言更具不可预测性,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缺失和不对称。在收集国别风险信息时,首先应分析该国近期的政治经济情况。政治情况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政权是否稳固、以及近年执政党轮替等;经济情况包括近年经济发展趋势、主要支柱产业、国际收支情况和外汇管制情况等。此外,外贸企业借助国家信用等级来判断国别风险大小。信用评级是对一国政治、经济和国家信用的综合评定。目前,国际上三大评价机构(即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的评价结果均具有较高权威性,我国有关部门出具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等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3.2 信用风险的应对策略 信用风险管理分为事前的风险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以及事后补救措施。其中,事前的信用审批阶段最为重要。在对新客户进行了解时,由于受到国家地域限制,使一些中小企业信用情况了解更为困难。外贸企业一方面可以向评级机构寻求信用评级资料,如果是新开发的重要客户,企业也可以专门委托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在对新客户积累一定了解后,建议采取信用证等国际通行的保证程度较高的支付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法,即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该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综合保险,简化了投保程序,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风险转移起到很大的作用。

3.3 合同风险的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中亦面临复杂条件,合同风险是外贸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造成合同风险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因合同条款约定不全面造成损失较为常见。如,涉及到工程承包时等复杂项目时,税费条款、工程技术条款以及支付条款约定,受项目所在国税收法规影响很大,规定不明确或者处置不当很可能产生税负支出甚至罚款;涉及到工程技术条款时,如果约定达到某一技术规范,但在此技术规范内又细分为几个级别,如果合同约定中没有细化到最末级技术规范,就有可能在项目验收时出现项目质量风险乃至产生损失。因此,外贸企业签订合同时必须仔细研究具体合同条款,对可能产生争议条款必须详细说明,特别是对于罚则条款要仔细斟酌,防止出现违约损失。

4 外贸风险策略及方法应用成效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与30家外贸企业(如机械制造企业等)进行了相关调查,所有企业都认为自身存在国别风险、信用风险、合同风险等。通过与这些企业进行风险管控顶层设计、风险控制流程设计,以及各类风险策略应对方法交流。这些企业借鉴本文所述外贸风险全面管理体系,并结合风险应对策略进行风险控制方法的调整。经过实践并反馈信息可以总结:国别风险通过完善信息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使该风险发生概率降低了30.2%;合同风险控制从明确界定条款信息等方面加强控制,使该类风险发生概率降低了53.6%;信用风信风险管理从事前的风险防范(即信用审批阶段)、事中风险控制(即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交易方式和结算条件)以及事后补救措施(即在发生信用风险事件后实施的具体处理措施)进行控制,使风险概率降低了42.7%。总体看来,本研究风险控制方法较强的应用性,但还需进一步优化改进。

5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国间自由贸易协定不断签署,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这也对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外贸企业在追求发展和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应该注重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必将对维护公司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本文从3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顶层设计,从3个方面进行全面风险控制流程设计,并从国别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合同风险三个维度进行策略设计对外贸企业进行风险控制,通过应用成效证明该方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篇12

 

为贯彻落实中央企业三年法制工作目标和相关要求,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以及八院的要求,公司以“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为核心,以完善规章制度为手段,并全过程参与到重大问题决策、合同审核、制度审核等工作中,发挥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应有的效能。现对半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1、明确工作重点,逐步推进实施

年初,制定了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了今年法律工作重点。主要包括辨识法律风险,对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方案,完成年度法律风险管理报告。

2、开展风险辨识与评估

根据八院要求,完成了公司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并落实在防范风险方面的责任制。对于办公管理、设计质量、经营合同管理、费用报销管理等各项流程进行梳理、完善,并制定、修订各项审批流转程序,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3、加强法律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意识和能力

开展法律风险管理队伍培训,引进了专业法律人才。同时,学习先进风险管理方法,提升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4、梳理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了合同管理流程,并制定了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做到在合同上,法律监管率达到100%。

公司与房产公司合并,规章制度需要重新梳理,对已有规章制度进行废、改、立,加快填补规章制度的空白领域,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的评审程序、责任追究机制,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从办公管理到经营策划与设计生产都有章可循,不断提升公司依法管理的能力。

5、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法律工作科技化水平

逐步开展法律监管信息化建设,做到“制度+科技”的结合,丰富信息来源渠道,在审批流程上做到法律把关,通过科技手段,更好地为法律风险监管服务。

6、启动“六五”普法工作,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八院“六五”普法活动启动后,公司结合工作实际,通过网络和宣传栏等形式,开展了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二、 主要工作体会与亮点

1、通过实施信息化,加强法律风险管理

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完成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目前已经正常运行。运用“制度加科技”的方法,可以对法律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控。

2、提高全员法律风险意识,才能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法律风险管理并非仅仅是法律工作人员的职责,需要每个员工都要形成良好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法律知识,工作中始终将防范法律风险放在重要位置,才能真正做到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 

三、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缺乏对于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理院段上才,开展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以来已有初步成效,法律风险管理也逐步深入到内部管理中,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建立了基础。但是在具体实务操作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法律工作在服务经营管理方面的支撑力度不够。

2、法律风险管理的能力和经验不足

公司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开展这项工作的经验不多、能力还不强,因此还需要边推进、边摸索、边总结、边积累,同时向各兄弟单位学习取经,提高公司法律工作水平。

3、缺乏监督跟踪考核,各部门、岗位法律工作职责有待进一步落实

    虽然规章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在一些重大经营、决策活动中法律工作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一些部门在按程序办事、事先主动请法务人员参与的意识还是不强,使得法律工作显得有些被动、滞后。 

四、三季度工作打算

通过对上半年法制工作的自评与分析,公司对于第三季度法制工作有以下打算:

1、法律风险防范方面

积极做好法律纠纷案件的预测以及应对手段。通过分析单位实际情况,借鉴同行业法律纠纷案例,整理公司法律纠纷应对手册。

2、制度建设、工程推进方面

(1)第三季度中,继续严格贯彻“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基本程序,以及做好决策后的落实、考核、后评估工作,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2)运用“制度+科技”的手段,提升档案管理的能力,充分运用OA系统,通过科技手段,设立合同网上审批流程,规范合同管理。

3、法律服务支撑情况方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