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09:25: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态茶园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096-01
生态茶园是将茶树作为主要的作物、并且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1]。建立生态茶园可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2-3]。另外,建立生态茶园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逐渐丰富。
1生态茶园的概述
1.1生态茶园的定义
生态茶园是指按照生态学的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具有稳定的结构、平衡的系统,同时拥有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茶园。
1.2生态茶园的特点
生态茶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有机化是生态茶园的主要特点;②生态茶园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物的物质能量,达到茶树的个体和群体的最大增长,获得生产茶叶的最佳效果[4];③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土地等资源;④能够使生命与环境两大系统得到相互促进,使茶业的经济收益持续稳定;⑤生态茶园要求园艺与园林相互配合。因此,生态茶园还具有园林化的特点。
2生态茶园的建设
生态茶园的建设是建立好茶园的基础工作。首先需要注意茶园位置的选择,根据生态茶园建设规划的要求,选择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地块。另外,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该在选择抗性较强的优良茶树品种的同时,提倡选择不同产量、品质、抗性及不同采摘时间的品种区间间作,以减少茶园茶叶病虫害、提高茶叶的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3生态茶园的栽培技术
3.1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
生态茶园土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茶园的水土流失,有效的方法是在生态茶园的行间铺草覆盖。行间铺草覆盖应该从幼龄的茶园开始,在干旱季节和雨季来临前进行。对生态茶园的土壤进行耕作,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和更新。茶园还可以放养蚯蚓,利用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茶树根系对营养的吸收。茶园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施用的有机肥要做无害化处理,防止有害微生物、有害虫卵等污染茶园。
3.2生态茶园间作作物的选择
在生态茶园种植乔木、半乔木可以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在选择与茶树间作树种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间作的树种主干分支部位要较高,与茶树不能有共同的病虫害。此外,还应该考虑有经济价值的果树或经济林木,这样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收入。间作的树种对茶树的垂直遮荫率应控制在30%左右。如果间作树种过高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并且使不同位置的茶树既有直射阳光的照射,又有间作树的遮荫,所以在选择生态茶园间作树种时,要选择枝叶伸展幅度大、叶层比较薄、在秋季收获的落叶乔木果树,如柿树、板粟树等。在新定植茶园或台刈改造和缺株断行的稀植茶园中,套种具有固氮作用或经济效益较高的草本作物,如黄豆、花生、草本中药材等,既可增加地表覆盖,保持水分,提高茶苗成活率,又可增加地力,同时还可增加收益。
3.3生态茶园的修剪技术
生态茶园,除了要对茶树进行修剪之外,还要对防护林、行道树等进行修剪,以免影响茶树的生长。
(1)茶树的修剪。茶树修剪的主要目的是培育丰产树冠,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2)防护林、行道树等的修剪。防护林、行道树等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的修剪,就会与茶树争夺光、水、肥,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对这些树木都要适当地修剪整枝,使茶树能够通风透光,以使茶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双丰收。修剪过后的枯枝落叶要移到茶园外深埋,或焚烧,以减少越冬虫卵,降低来年的虫口基数。
3.4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
(1)植物检疫。要加强对茶树种苗的检疫,减少外来病虫源的入境。
(2)农业防治。首先要选择对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其次要采取双行条植穴栽或单行条植穴栽的方式,使茶园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繁衍滋生;在秋冬季节要剪去病虫害的枝叶;适度中耕,有利于破坏土层中害虫的栖息场所,对于茶园除草,要除养结合,在生产的季节,结合采摘,适当强采,切断病虫害的食物源。
(3)物理防治。在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可以使用频振式诱蛾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也可以悬挂诱蛾色板,利用害虫对黄色的趋性杀害害虫。
(4)生态防治。维护茶园生物的多样性,利用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防治茶园病虫害的发生;保护蜘蛛、瓢虫、螳螂等一些病害虫天敌,利用这些天敌制约病虫害的发生;如有需要,经过相关部门许可,可统一以采取使用昆虫性激素或者是喷洒生物农药等措施进行防治。
在对茶园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人工作业时,要给天敌留下适合生长的生态环境,尽量不破坏植被,不捕杀野生动物。通过对茶园虫口的监测,科学安排茶园用药的种类、时机、间隔期和用量,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尽量做到少用和不用农药等化学合成试剂,回收利用废物,保护环境。
4参考文献
[1] 陈代顺.立体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途径[J].福建茶叶,1992(2):31,46.
景东有着悠久的茶历史,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优势突出,是普洱茶产地及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茶业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紧紧围绕市委、政府13111工程,围绕普洱“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结合我县4+1工程的要求,景东县建设无量山、哀牢山绿色生态经济带的发展思路,坚定信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加强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推广步伐,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市场,提高茶产业效益。全县的茶叶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1 景东县生态茶园现状
1.1 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全县建设生态茶园20.53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9.49万亩;有茶叶千亩村74个、百亩组493个;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达13.2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5%,其中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532亩;无性系良种面积5.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27.3%。有野生茶树群落分布面积28.6万亩、栽培古茶树(园)面积3.7万亩。
1.2 生态茶园建设 自2010年启动生态茶园工程以来,生态茶园改造遮荫树种植20.53万亩;市级示范样板3个3332亩,书记县长示范样板6个6026亩,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示范样板40个24090亩;高密度留养茶园示范样板2000亩;茶园套种绿肥示范样板1000亩;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园登记20.53万亩;逐步规范已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93个、茶叶农资供应点41个。共投资2014.78万元。累计完成高密度留养4080亩,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园登记20.53万亩,向合作社、企事业单位发放《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园登记证》38本,核发面积4.8万亩。积极完善农资市场监管服务体系,加强市场清理整顿与指导服务,强化茶园管控措施和违禁化肥农药宣传,茶农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明显提高,推动了茶叶种植的绿色生态和规范化。
1.3 产业效益初步呈现 茶产业一直是我县传统产业,是山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2013年全县实现茶叶产量10582吨,实现茶叶产值6310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0304万元。茶产业覆盖全县10镇3乡、166个村,涉茶农户达6万户、人口23.4万人。是云南省37个重点产茶县之一。茶叶总产持续增长。2013年全县实现茶叶产量10582吨,比上年增长13.78%。
2 景东县生态茶园存在的问题
(1)是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特别是干旱的能力弱,茶园水利条件滞后;
(2)是茶园老化严重,低产茶园改造任务艰巨;
(3)是组织化程度较低,发挥茶叶专业合作社作用的工作有待加强;
(4)是茶叶初加工水平不高,建设和改造初制所任务艰巨;
(5)是企业带动力不强,培植龙头企业力度有待加强;
(6)是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技术培训有待加强;
(7)是缺乏专业技术力量,科技服务水平需要提高。
(8)部分茶农存在重栽轻管现象,做好茶园后期管护面临严峻的考验;
(9)是部分山区的茶园现套种核桃树,导致无法按规格栽种遮荫树,树种多样性上存在不足。
3 景东县生态茶园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我们将继续发扬成功经验,努力克服不足,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县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继续加强领导,坚持把生态茶园建设作为提升茶产业整体水平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实,继续实行层层领导挂钩制度,督促检查绿色、有机、生态、立体、生物多样性复合式生态茶园。
(2)强化政策扶持,完善管护措施,加强遮荫树的后续管理,做好遮荫树中耕、浇水、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禁止茶园放牧、禁止施用化学除草剂及违禁农药,提高遮荫树的成活率,提高茶叶品质。引导村民建立村规民约,强化茶园管理,坚决避免重栽轻管现象的发生,达到建得成、管得好、效益高的建设目的。
(3)按照“先搭台、后规范、再提升”的思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健全农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的指导,引进有实力、讲诚信、有责任的茶叶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初制所+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并产生做好的效益。
(4)齐心协力建设好标准化茶叶初制所,进一步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推进茶叶企业标准化生产,将生态茶园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5)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茶农素质。对茶农开展茶叶技术培训,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6)继续加大生态茶园建设力度,按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内容打造一批示范基地,使其成为茶叶出口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名牌产品生产基地;
(7)实施多元化开发战略。一是加大普洱茶、名优绿茶加工力度,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通过努力,逐步实现我县茶产业由原料生产型向精制加工型转变。二是加快茶产品深加工步伐。根据茶叶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鼓励茶企业投资茶叶深加工领域,加快开发速溶茶、液体茶、保健茶、药用茶等。
(8)巩固好生态茶园建设成果,完善生态茶园遮荫树管护措施,加强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农资市场的监管,全面做好茶园登记证书发放工作。
(9)做好生态茶园的科技培训工作,重点抓好无公害,有机茶生产技术培训。
(10)完善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质量标准,加强从原料到产品各个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监督和控制,鼓励和支持茶企业进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中图分类号:S431.9+S435.71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4-0012-04
中国是茶叶之乡,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茶叶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茶叶经济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茶叶生产有了新的特点:①出现了大规模的茶叶企业。如:安徽省宣郎广茶业总公司拥有茶园面积1 400 hm2,福安市农垦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面积超过400 hm2。如何有效管理如此大规模的茶园,是茶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②社会对优质茶叶的需求日益增加。有机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的生产都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以及生长环境作了严格要求,如何在限制农药、化肥的使用且不破坏茶园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保证优质茶叶的产出,是茶叶生产面临的新问题。③茶园病虫害问题仍然严重。病虫害是优质茶叶生产的重要威胁,据统计,一般病虫害会导致茶叶减产10%~20%[1],而大规模病虫害带来的损失更大。茶园规模扩大,农药限制使用,都加大了茶园病虫害防治的困难性。
本文即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茶园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以求在智能农业的思路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该系统将茶园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和气象站的多方位监测,动态显示茶园视频图像和各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从而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警,为优质茶叶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智能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目前对大田作物长势和病虫害的观测仍然广泛依靠人力,这使得茶园企业面临日益增加的人工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对病虫害预测预警的探索集中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上[2~4]。通过GIS可以有效地进行病虫害预测的区域性分析,防止病虫害的大范围发生和扩散。但GIS的特点也决定了利用其对病虫害预测预警具有先天时效性不足的缺陷。因而,GIS更适用于政府部门面向区域农业预测信息。
茶园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则是针对每个茶园的生产管理而设计的,可通过多链路视频监视单元对茶树长势、叶表病虫害情况进行监视,根据病虫害特征及时调整防治措施。同时,土壤传感器和气象站实时监测记录茶园环境因子的变化动态,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时发出预警信息,以方便工作人员加强监测并采取应对措施。
茶园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按照三层架构[5],分别为信息感知层、信息传输层和应用层(见图1)。
图1 茶园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架构
本文中系统感知层的建设分为视频监视和环境监测两部分,包括视频监视单元、水分传感器、土壤电导率传感器、土壤养分检测仪、生物传感器、农业气象站等。此外,该层的建设还包括制定传感器量程规范、面向茶园应用的传感器的接口规范以及与各种网络、总线接口的专用集成电路规范。
传输层主要实现信息的可靠和安全传输,包括网络传输标准及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建设。茶园智能监测系统在视频监视环节使用有线网络,在环境监测环节使用无线网络。
应用层主要实现信息的存储、利用和服务,按功能分三层架构:①数据中心将传输层传递来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包括数据库建设、数据标准建设,应用标准接口建设;②分析中心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加工利用,分析病虫害图像、生态环境指数、病虫害易发生指标,从而得到直观的、有价值的信息;③监视中心将信息传达给用户,通过多屏幕联动显示监测信息,并将预警信息通过App或者短信发送到移动终端。
根据设计目标,茶园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可实现两个功能:病虫害的视频监视和环境因子的动态监测。
2 病虫害视频监视
病虫害视频监视模块通过分散布置于茶园中的高清监视节点实时观察茶树叶表疾病和虫害迹象。该模块按照智能监测系统的三层架构进行建设:信息感知层进行监视节点的建设,信息传输层进行有线传输网络的建设,应用层建设服务平台以展示视频监视结果。
2.1 监视节点的布设
设置的监视节点要能充分观察到茶园病虫害的发生迹象,因此,需依照茶园病虫害的特征进行科学布置。
茶园常见病虫害,如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茶橙瘿螨、茶芽枯病、茶炭疽病等[6],存在4个显著特征:多数害虫具有群居性;幼虫多居于叶片背面;虫害发生时叶子呈焦枯、萎缩或被啃食状,虫害越严重越明显;病害发生时叶子出现病斑,随着病害加重特征越明显。
根据上述特征,可以在茶园定点安放摄像装置,观察局域茶叶背面病虫害发生迹象,从而对大范围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推理。叶子焦枯、萎缩和被啃食状的情况可以通过大范围的监视节点发现。因此,本系统将监视节点分为远景监视节点和近景监视节点。远景监视节点(见图2)采用可旋转、高变焦摄像装置,布置在高4~5 m的立杆上,用于观察大范围的茶树生长状况及病虫害发
图2 远景监视节点
生时叶子的异常情况。近景监视节点采用高微距摄像装置,布置在高0.5~1.0 m的支架上,用于观察叶片背面和茎部出现的害虫虫卵和幼虫。预期在每6 667 m2茶园面积中布设远景监视节点3个,近景监视节点9个(见图3)。
图3 茶园监控节点设计
2.2 有线传输网络
视频监视数据量大,且要求监视节点传送高精度、高质量的视频图像,这提高了系统对网络带宽的要求。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是目前国内外大型农机设备普遍采用的一种标准总线,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CAN总线实时性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茶园病虫害视频监视系统使用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技术和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数据传输技术以实现远程茶园视频监视(见图4)。
图4 CAN总线控制系统总体结构[7]
2.3 服务平台
茶园病虫害视频监视系统的服务平台建设包括数据库、知识库以及图像分析系统、监视中心的建设。
数据库抽样记录监视视频中的典型茶叶图像,注明记录日期和时间;知识库记录典型的病虫害信息及应对措施。图像分析系统按照机器视觉方法自动分析数据库中的茶叶图像,将结果在知识库中进行比对,根据知识库检索的结果向监视中心发送反馈信息。监视中心通过多路显示屏实时显示现场监视节点传来的图像及图像分析系统的分析结果,并通过短信平台及时向负责人发送预警信息。
3 生态环境因子的动态监测
人们对茶叶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促使茶叶生产更加规范,并对生产环境及田间管理各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视频监视可以及时了解茶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避免大规模的大量用药。而对茶园生态环境因子的监测可以使茶园的田间管理更具针对性,满足高品质茶叶生产的生态要求,并且能在环境条件易于发生病虫害时发出预警。
茶园生态环境监测模块包括监测节点、无线传感网络、服务平台。
3.1 监测节点
包括传感器和气象站。传感器又分为:①土壤水分传感器:监测土壤水分变化,对茶树生长、农田小气候以及土壤的机械性能有重要作用。②土壤电导率传感器:获取土壤电导率值,对分析土壤环境具有一定意义。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有机物含量、粘土层深度、水分保持能力有密切关系[5]。③土壤养分检测仪:主要检测土壤中氮(N)、磷(P)、钾(K)的含量。这三种元素是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也是肥料的主要组成成分,对其含量的检测不仅能够保证茶树生长所需的养分,也能防止过度使用化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④生物传感器:可用于农药的检测和分析[8],有利于保护茶园生态环境,生产高品质茶叶。
气象站可以对空气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农业气象情况进行监测。这些信息的获取有助于掌握茶园作物生长环境,对病虫害预测预警。
3.2 无线传感网络
WSN(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无中心节点的全分布系统。通过随机投放的方式,众多传感器节点被密集部署于监控区域。这些传感器节点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通信模块和能源单元,它们通过无线信道相连,自组织地构成网络系统[5]。
本研究在茶园生态环境监测模块中使用ZigBee技术布置无线传感网络。ZigBee技术具有自动组网、网络容量大、工作频段灵活、数据传输速率低、模块功耗低、成本低的特点[9],十分适于对茶园环境的监测。
3.3 服务平台
茶园生态环境监测模块与茶园病虫害视频监视模块共用服务平台,包括数据库和知识库、环境与病虫害分析系统、监视中心。数据库记录传感网络监测的环境数据。知识库记录环境模型与相应方案。环境与病虫害分析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在知识库中检索,得到分析结果。监视中心展示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对重点情况通过短信平台向农户发送预警短信。
4 结 语
本文针对茶园环境设计了一套茶园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面向优质茶园,旨在通过对病虫害发生状况的监测,有针对性的防治,避免过量使用农药而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该系统的病虫害视频监视模块通过视频监视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生态环境监测模块通过传感器和气象站获取茶园环境信息,合理运筹水肥管理,预测病虫害。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在视频监视节点的布置上仍需进一步实验。
参 考 文 献:
[1] 潘超娅,张午,童浚超,等.茶园病虫害标本系统的实现与意义[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9):26-28.
[2] 洪波,张锋,李英梅,等.GIS在农业病虫害预警研究中的应用[J]. 陕西农业科学,2011(3):170-173.
[3] 罗,黄文江,韦朝领,等.基于GIS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系统的初步建立[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2):127-131.
[4] 张谷丰,朱叶芹,翟保平.基于WebGIS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2):176-181.
[5] 李道亮.农业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6] 卢振辉. 有机茶生产技术――有机茶园病虫害的控制[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3):67.
结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时代特征和背景,做好智能茶园景观设计体系建设将为茶文化传承发展奠定重要支撑。从环境心理学角度看,完善的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基础是社会大众消费理念实际需要的融入,同时也是整个茶园功能价值的最大发挥。而在融入环境心理元素和智能技术的过程中,也为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1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状况认知
在开展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善的茶园景观设计机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整个茶园的观赏品质,同时也能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但是就目前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其存在相关问题和不足,尤其是景观设计元素的不足,加上景观设计理念中缺乏文化属性和价值内涵的有效融入,从而使得茶园景观设计的实际需要与整个设计活动开展实际之间存在极大差距。但是就整个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需要看,融入文化元素内涵,展现生态绿色特性已经成为当前茶园景观设计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茶园作为茶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其在今天仍然是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当然,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实际上是一项内容更加全面丰富、要求更为多样立体的元素机制,无论是具体的文化要素,还是相关精神内涵,都实现了设计素材与具体设计理念的全面融入,因此,想要实现整个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须立足时代特性,尤其是要准确感知当前人们的实际需要,以满足社会大众根本诉求为基础要求,进而实现茶园经营的最佳效果。结合当前时代前进的具体特征看,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时展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带来了整个产业的革命性变化。而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融入和全面应用。对于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具体开展来说,其在实施过程中,本身就是一项形式多样、全新特点的活动,因此,融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优化该设计活动的表现形式,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为我们更好利用各种元素技术提供了有效帮助。因此,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立足时代特征,通过具体探究设计诉求,从而实现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
2智能茶园景观设计的具体需要分析
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整体开展实施过程中,其需要对传统茶园景观设计活动思路进行整体改造和全面优化,尤其是要将景观设计活动的价值与特点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融入具体的价值需要和时代内涵,从而满足智能茶园建设的整体性需要。客观来说,景观设计作为茶园的重要外在展现与表达,其不仅是设计理念的诠释,更是茶园整体观赏效果提升的重要的要求。就整个时展的整体特征看,完善的景观设计活动,需要融入具体的要素内容,从而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其需要注重完善的茶文化元素融入机制,尤其是要通过文化内涵的诠释和表达,从而实现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做好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要注重将生态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凸显生态理念内涵,从而实现整个生态价值的最佳呈现。当然,对于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来说,要注重景观元素的综合应用需要,通过满足社会大众的实际需要,进而实现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而结合环境心理学的具体内涵和价值要素看,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景观元素与设计内涵的全面统一。
3环境心理学的价值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从生态环境应用与心理学认知相结合的理论,而该心理学理论是从心理视角来探究和认知在整个社会环境、人的具体行为。可以说,环境心理学的价值内涵,是整个环境元素应用的最佳效果。当然从系统论视角看,社会环境与生态自然环境之间是整体统一,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从环境心理学视角来研究各项事物的布局,能够实现整个环境营造的最佳效果。对于环境心理学应用来说,其通过优化多样化元素内容,尤其是将客观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整体需要,尤其是人文素养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心理学的最佳应用效果。对于茶园生态设计来说,其本身就是客观生态环境与人文需要的整体性融合,而想要实现整个茶园经营建设的最佳效果,就必须从整体适应性出发,通过探究合适的设计思路,从而实现茶园景观设计活动的效果展现。在环境心理学理论中,随着该理论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该理论的价值作用认知不断成熟,其最关键的是对生态理念和绿色内涵的应用价值日益突出。该理论实际上是人与生态社会关系的有效结合与统一,整个理论的本质与核心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存,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环境诉求的要求不断深化,做好环境景观设计活动就更为成熟。
4基于环境心理学角度的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
环境心理学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生活中对生态元素应用价值成熟的重要表现,而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看待整个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不仅仅是优化设计元素的选择,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大众需要与茶园功能价值角度出发,探究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思路。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化活动,更是茶园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将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样元素内容应用其中,从而提升消费者在整个茶园参观体验中的实际感知度。对于茶园来说,良好的景观设计活动,不仅能够展现出茶园的绿色理念,完善的景观设计机制,实质上也是茶园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景观设计元素的应用与融入,同时也为智能茶园的价值提升提供全面推动力。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来具体看待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实际上是整个设计活动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认知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的开展要求,不仅是环境诉求的具体呈现,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大众实际消费理念的必然抉择。就目前多数茶园的经营状况看,其仍然处于传统经营状态,特别是缺乏文化元素和时代技术元素的综合融入,进而限制了整个茶园的发展层次,从而无法与时展的具体需要相结合。因此,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融入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元素,其不仅能够丰富具体的设计体系,同时也能实现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结合智能茶园建设的整体性需要看,完善的茶园建设机制包含着多种元素的应用,信息技术和景观设计活动的充分融合,实际上也实现了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当然,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融入多元化要素的过程,客观上也是茶园这一茶文化传承载体功能价值发挥的重要过程,通过满足社会大众的具体消费需要,进而形成智能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
5结语
随着茶叶产业经营科学化程度不断提升,如今茶园在运营过程中,其元素内容更为丰富,尤其是当前整个时代赋予了其新的更多特色,比如智能化、信息化等等,就成为整个茶园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因此,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环境心理元素,能够实现茶园景观元素的有效发挥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祖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156-159.
1 凤冈富锌富硒有机茶的优势及其特点
贵州省凤冈县富锌富硒有机茶非常出名,由于茶叶中富含天然的锌和硒,并且通过了国家的OFDC有机认证标准,从而证明了其健康品质是有保证的。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凤冈县,县内地势得天独厚,气候温和、四季雨量充足,并且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锌和硒,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适宜茶树生长的良好环境。这种植被茂密、云雾缭绕的高山或者丘陵地带产出的富锌富硒有机茶,外形紧致细密、颜色鲜绿、茶味清纯香甜,能很好地维持人的生理健康,促进免疫力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并且对于抗癌和防止早衰也有一定的功效。
2 富锌富硒有机茶园的管理技术
2.1 有机茶园的建设
有机茶园可以是新建的茶园,或者是常规茶园的转换,荒废茶园的改造等。建设有机茶园必须注重其生态质量的建设,远离公路和城市,防止污水、废弃物、灰尘等的污染,并且要求有机茶园所处的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原则,水质纯净、土壤肥沃无污染。有机茶园与一般性质的农业区之间需要有隔离带,以天然隔离屏障为最佳,也可以是人工树林、作物等,作为隔离带上的植物,需要按照有机方式进行栽培。
2.2 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
可以选用日本草等绿肥进行种植,其优点是保水性和护坡性非常好,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又不与茶树争抢肥料,也不会导致其它杂草的生长。在每次施肥之前要将日本草清除1遍,整理在园底外侧,内侧用于施肥,内侧施好肥之后,再将外侧已经除掉的日本草覆盖在内侧之上。这样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并且达到增加土壤肥量和保水的效果。
2.3 有机茶园的施肥管理
有机茶应该主要施用农家肥,并辅以微生物肥料、无机矿物质肥料、国家认可的正规有机专用肥等,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肥料,应该禁止施用。对于新茶园和更新改造过的茶园,可以选择种植豆科绿肥作物,绿肥在合适的时间可以直接采用翻耕,埋在土壤中。
在施加微生物肥料、无机矿物质肥料、国家认可的正规有机专用肥时,应该先测量土壤的相关质量,并分析出最适宜土壤的肥料标准。施基肥做到早施、深施。施用有机肥在茶园开采半月前,结合区间除草来进行施肥。
2.4 有机茶园的病虫害防治
在有机茶园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农药,以尊重自然、尊重生态为基本原则,利用自然生态调控来维护茶园环境,以农业措施为主,并适当添加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也可以利用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矿物源农药等,有效控制病虫害,从而保证茶树的产量和质量。
选择茶树的防风林、遮荫林、行道树等时,应该选择和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也要避免选择速生性树种,防止这些树种与茶树争抢肥水。按照一般性规律和研究,可以选择罗汉松、香樟树等,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全和完善,促进天敌繁衍,增强茶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对于新茶园,应该选择防病虫的品种,采茶季节分批采摘,生产季节勤于除草,减少病虫寄居的场所,闲时可以多耕地,减少地下寄居的害虫。对于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灯光、色板诱杀害虫,也可以利用生物天敌防治害虫,还有其它一些方法。总之,要考虑有机茶的生产要求和标准,维护茶叶的健康和质量。
3 饮用富锌富硒有机茶对人体健康的好处
3.1 微量元素锌对人体健康的好处
饮用茶可以获得锌的吸收,具有健康保健的作用,锌是茶叶的组成成分之一,其含量在茶叶中一般为每g茶叶含有48~126μg的锌。锌以有机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茶叶中,利于人体的吸收。茶叶中的锌易于溶于水,所以饮用茶可以很好地帮助锌的吸收。富锌茶叶中锌的含量提高到了200~300ug/g,这使得饮用富锌茶可作为补充锌的重要手段。饮茶能够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利尿、防治目疾、防治高血压等等。
3.2 微量元素硒对人体健康的好处
人体缺硒将会引发一系列病症的产生,缺硒与心血管疾病、艾滋病都有很大的关系,而饮茶是补充硒最直接也是最好的选择。茶叶中的硒主要集中在老叶中,一般成品茶叶中硒含量在0.16mg/kg,而天然的富硒茶叶中,硒含量会更高。所以可通过健康饮茶来增加硒元素的吸收,这是一种安全方便的方式,也是人体补充硒的最佳选择。
4 总结
本文以贵州省凤冈县富锌富硒有机茶园为例子,介绍了有机茶园的管理方法,并且讨论了引用茶对人体健康的好处。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也是调整身心的佳品,饮茶可以让人戒除浮躁,回归自然和本性,在生活中,要多关注茶品,多提升人品。
所谓绿色防控指的是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导向为物理,措施为化学及无公害防治,以实现环境保护、病虫控制目标的一种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
1葛茶园基地基本情况
葛茶园基地位于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茶叶自然品质优异。该基地现有茶园面积42.67hm2,种植茶树品种主要有本地群体种、矮脚乌龙、水仙等,是泰顺县主要产茶基地之一。为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积极推广应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茶园绿色防控示范区40hm2。严格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植保机械、统一防治人员、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配方、统一安全间隔期,统防统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即减少农药污染,改善茶园生态,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葛茶园病虫害现状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葛茶园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茶芽枯病、茶炭疽病等。笔者重点论述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芽枯病。
2.1茶小绿叶蝉
该虫可刺入茶树枝叶,并吸取其中的汁液,极易引发茶树叶子老化、变黄,甚至造成茶树顶芽出现枯焦现象。如果该虫出现于3月1日~10日或4月21日~30日,其数量在5月中旬~7月上旬达到第1次高峰值,对夏茶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在8月中下旬~11月中旬达到第2次高峰值,对秋茶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茶小绿叶蝉影响着茶叶产量及质量。
2.2黑刺粉虱
该虫通过自身结构刺入树枝、叶片,并吸取其中的汁液,影响其发育,对茶叶质量具有负面影响。
2.3茶芽枯病
春茶的嫩叶及幼芽会受到负面影响,茶树叶片容易出现扭曲、破碎、萎缩且无法伸展的现象,该病在春茶时期发生频次较高。
3茶园绿色防控技术
3.1农业层面的绿色防控技术
3.1.1清除茶园与修剪茶树。于冬季时节,对茶树进行轻修剪,剪去树冠面上的鸡爪枝、干枯枝、病虫枝及未成熟的新梢,同时清除园内的落叶、枯枝、杂草等。此外,须作封园处理,通过喷洒石硫合剂清除越冬病虫源,以减少第2年病虫害的发生。
3.1.2适时采摘与合理施肥。茶叶采摘应严格遵循“多次、及时、分批”的原则。此外,清除新梢嫩叶上的某些害虫,例如,茶树螨类、茶假小绿叶蝉等产卵害虫,以减少虫口数量,进而提升茶叶质量及保护生态环境。通常,茶树施肥频次为2~3次,年,时间分别为早春开采前2~3周、5月下旬,施肥量分别为667m2氮肥15~20kg、进口复合肥25~30kg。当完成春茶及夏茶采摘之后,应对茶树进行秋季追肥。
3.2生态调控层面的防控技术
合理布局种植防护林、遮荫树,实行茶果、茶林间作套种等。夏季与冬季时节,为保护茶树,在茶树与茶树行之间种草。一般来说,春、夏茶之前是浅锄杂草的最佳时间,频次为1次。秋季时节,除杂草应采用深挖的方式,次数也宜为1次。为丰富茶园生物群落,可采取建立复合生态系统(人工)的措施,复合生态系统对调节茶园小气候,保护及引导天敌(具备捕食性与寄生性特点)颇有益处。
3.3生物层面的绿色防控技术
当茶园内害虫数量达到高峰时,茶毛虫等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可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例如,苦参碱、鱼藤酮。值得注意的是,苦参碱和鱼藤酮对茶小绿叶蝉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茶丽纹象甲、茶小绿叶蝉等害虫可采用白僵菌制剂进行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可采用苏云金杆菌制剂。
3.4物理层面的绿色防控技术
葛蝉茶园在诱杀茶园害虫时,充分考虑了其趋向性。诱杀茶黑刺粉虱与茶小绿叶蝉可采用黄虫板,诱杀卷叶蛾、茶毛虫等害虫可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此外,也可采用人工捕杀措施。
3.4.1人工捕杀。人工摘除蓑囊虫枝。茶尺蠖在受到惊吓后,幼虫会吐丝下垂,可先摇动茶树树枝,而后再采用人工捕杀或放鸡吃虫的措施。
3.4.2黄虫板诱杀。依照20~40片/667m2,将涂有化学信息素的黄虫板插挂于茶园示范区域。值得注意的是,黄虫板须与茶树顶端相隔5cm。定期调查黑刺粉虱及茶假眼小绿叶蝉2种害虫的数量,并做好记录,通常每次间隔5天左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茶小绿叶蝉高峰出现的时间为5月下旬,5天每个黄虫板约诱虫630头;茶黑刺粉虱2次高峰出现的时间分别为4月下旬和6月上旬,其5天每个黄虫板分别诱虫5900头、2500头左右。当黄虫板插挂时间满30天、50天时,应调查茶园(示范区及非示范区)内的百梢虫,做好记录。茶小绿叶蝉,于插板后30天,每百梢虫量为3头;插板后50天,茶小绿叶蝉每百梢虫数量为2头;茶黑刺粉虱,于插板后30天,每百梢虫量为149头;插板后50天,每百梢虫量为120头。较非示范区而言,示范区的虫量较少。
经调查、实践笔者得知,黄虫板可有效防治2种害虫:茶黑刺粉虱及茶假眼小绿叶蝉。当害虫虫量较多时,黄虫板能有效减少害虫种群与基数,值得推广应用。
3.4.3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在茶园示范区,每1hm2应配置安装1个太阳能杀虫灯,其灯管与茶树树蓬间应相隔一定的距离(一般为60cm)。观察与记录示范区及非示范区内测报灯所吸引的害虫。由观察可知,示范区内每日约有1~5只害虫(包括茶卷叶蛾、茶毛虫、茶小卷叶蛾等)被测报灯引诱。实践证明,杀虫灯可有效防治5种害虫:茶卷叶蛾、茶毛虫、茶小叶卷蛾、油桐尺蠖及茶尺蠖。
4结论与讨论
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茶叶具有加工性强的特点,必须通过加工环节才能成为商品上市销售,因此,茶产品的规模发展,必然推动加工业发展。此外,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茶树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其本身又是经济作物,它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有效保持水土,变荒山为绿洲。对巩固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青杠坡赴凤冈田坝参观学习生态茶产业化建设
班9月1日,青杠坡镇组织抓茶干部和茶农共86人,到凤岗县田坝村参观学习生态茶园建设和茶叶产业化建设。
在凤冈县永安镇党委何书记和田坝村村委会田主任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仙人岭核心生态茶园、仙人岭生态茶生产加工厂和黔风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听取了镇、村关于生态茶产业化建设及典型经验的情况介绍。通过听介绍、看基地、比效益,拓宽了参观学习人员的视野,增强了带领广大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信心和决心。
三、完成2009年茶产业工作的具体做法
1.立足“四早”抓好生态茶园建设
一是宣传发动早。
在各茶区书写石灰标语共20条,充分利用宣传光碟、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等载体对政府出台的发展生态茶产业政策进行宣传。全镇种茶群众会于8月15日前全面召开结束,让群众及早安排好茶区内农作物收割工作。
二是组织实施早。镇党委于7月10日以青党发〔2009〕85号文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茶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政府并组织镇茶办工作人员和部份茶农到乡坝乡和凤冈县田坝参观学习生态茶产业,开拓了茶农的视野,进一步坚定茶农建设好生态茶园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规划落实早。为提高群众的种茶积极性,全体领导干部认真组织召开群众会和土地丈量工作,在规划区原有的基础上,加大茶区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此,全镇己完成5条茶区公路、核桃坪茶园便道硬化和22个水窖的规划测量工作,为保质保量完成生态茶园建设面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茶园开挖整地早。8月29日,在县茶桑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土地开挖整地工作,现在已高标准、规范化开挖整地500多亩,有4台挖机同时工作,力争在本月底全面完成开挖整地工作。
2.采取“五统一”措施建设现代生态茶示范基地
统一干群思想,实现思想观念转变。该镇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展了以“为什么要发展生态茶?怎样发展生态茶?发展生态茶的目的”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开党员干部会,带农民群众到风冈县田坝村参观学习,党员干部到茶区开群众会,促进农民从小农经济意识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识转变。
统一技术标准,实现茶园建设规范化。为防止生态茶技术培训“政出多门”,即防止因技术标准不统一而带来生态茶建设标准参差不齐、不规范的后果,该镇请县茶桑局生产股股长为镇机关党员、抓茶干部和茶区群众统一讲解《茶苗栽植主要技术》、《幼龄茶园管理技术》、《福鼎大白茶的性能与识别》等技术课。
统一茶园规划,建设高标准茶园基地。为防止茶园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该镇在实施茶苗移栽前,实现了规划在前、基础设施建设在前,目前茶区已规划建设水窖42个,公路3条5.5公里,机耕道5条10.5公里。
统一茶苗移栽行动,实现茶树移栽规范。为达到今后茶园实现机械化采摘,减少农民劳力投入,降低采摘成本,提高采茶功效。该镇在茶园整地时统一茶园开挖标准,统一定向开沟、统一预留机剪便道,统一茶苗移栽密度。
统一移栽时间,为茶园管理定好基础。该镇在茶园建设上,一是实行茶园开挖整地在10月25日结束;二是茶园清场工作在7天之内、茶苗移栽在5天之内结束,力争茶苗移栽成活率达到100%。
3.生态茶产业发展新举措
(1)造声势,加大宣传。在核桃坪茶公路边立了一排茶字,另外在经过青杠的省道旁茶园内用木架做一个大而显眼的茶字,让所有经过青杠坡的人都知道青杠坡的茶。
(2)学茶艺,宣传茶文化。该镇决定在茶产业上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计划在近期选派10名25岁左右年轻茶农到外地学习茶道文化知识和请专家进来传授茶文化知识。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35-02
时木茶厂是在肖时英(研究员)和张木兰(高级农艺师)的精心研究及其管理建设的国家级立体生态茶园,是普洱市立体生态茶园的代表。该地夏季温暖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长年云雾缭绕,环境生态无污染。土壤为赤红壤,呈酸性,种植茶树品种23种,与平面茶园的栽种、修剪方式不同,运用2种茶品种组合,形成立体式茶园。为了更好地了解时木茶厂独特之处,笔者与茶叶11-1班全体同学对时木茶厂进行为期3个月的的实习与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时木茶厂进行了3个月的实地调查,主要调查的内容有茶树的品种、病害、害虫、天敌及种遮荫树种类,管理模式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树种类及套种遮荫植物种类
茶园种植的茶树种类很多,有清新乌龙、云抗10号、木兰1号、紫娟、印度阿萨姆、雪芽100号、真玉美、云瑰、南糯春等23个品种。此外,时木茶厂建立在高山上,面朝南,三面是茶园,呈“U”形。茶园山顶是自然林,除在主干道栽有高大的杉树外,还套种云杉树、枇杷、阿丁枫、梨树、麻栎树、柏树、野生咖啡、美国石楠等近40种植物。其中杉树是茶厂建立时就已栽种,数量最多,目前已长成高大挺直的大树。数量次之的是阿丁枫、梨树、麻栎树、柏树、美国石楠,这些树长得也高大,且长势旺盛。
2.2 病害种类
从表1可以看出,茶园病害以茶饼病、苔藓为害最严重,煤烟病、藻斑病次之,炭疽病、赤叶斑病发生最少。茶饼病、苔藓发病比较严重的原因首先是茶饼病、苔藓都是高湿度的病害,时木茶厂位于高山,气温低,加上套种树多,造成光照不强,湿度大,有利于高湿病菌的生存。生态茶园的另一个特点是把2种不同的品种按“厂”字型种植在一起,该种栽种方式充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是由于行距的增加,茶丛的通风性降低,从而利于茶饼病、苔藓、煤烟病及藻斑病发生。
2.3 天敌种类
从表2可以看出,茶园的天敌种类多达13种,其中鞘翅目、螳螂目的天敌种类都比较多。从数量上分析中华蜜蜂、棕静螳的数量最多。该茶园天敌种类多的原因:一是生态环境好。该茶园位于高山上,方圆20 km除有2家茶叶加工厂外无其他厂房。茶园除种植茶树外,还栽种近40种其他植物,形成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小环境,利于天敌生存[1-2]。二是时木茶厂除杂草是采取人工涮草的方式进行,该种除草方式避免了水土流失,保护了部分天敌的息栖场所,涮下来的草变成有机肥,增加了茶园肥力。三是该茶园仅在每年秋季茶园修剪时使用1次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其他时间均不再使用任何药品,该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天敌。
从表3可以看出,茶园的害虫种类较多,此次调查发现了47种,但多数为害性不大,也有一些害虫不是为害茶树而是为害遮荫树种或者是卫生害虫。在为害茶树的害虫中小绿叶蝉、茶黄蓟马、咖啡小爪螨为害最严重,茶细蛾、油茶宽盾蝽、茶网蝽、铜绿丽金龟、中华褐金龟、茶橙瘿螨、茶附线螨次之。时木茶厂害虫种类多、数量少的原因有:一是茶园内放养鸡,茶园有4户人家放养鸡,共150只左右,每天清晨和傍晚撒喂玉米各1次,其他时间鸡都在茶园里寻找食物或休息,鸡在寻找食物过程中捕食很多害虫,取得生物防治的效果,因此害虫数量减少。二是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时木茶园采用立体式栽培管理,并套种许多树种,在整个茶园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对病虫害进行了有效防治。
3 结论与讨论
针对茶饼病、苔藓发病重,小绿叶蝉、茶黄蓟马、咖啡小爪螨为害严重的情况,建议在秋末修剪整齐台面的同时,把茶丛中过多的小分枝、弱枝、枯枝修剪掉,以增加茶丛的通风透光性。缩短台面宽度,使行与行之间的间隙增大,使茶园通风透光,降低茶园的湿度,使病虫害发生情况减少。增加色板诱杀的使用量,时木立体生态茶园主要的害虫是小型的吸汁害虫,这些小型害虫很难被鸡觅食,化学防治也难以有效控制。小绿叶蝉、蚜虫具有趋黄性,可以使用黄板诱杀[3]。茶黄蓟马具有趋蓝性,可以使用蓝板诱杀[4-5]。适当砍除一些遮荫树,时木茶厂的遮荫树种类多,种植密度大,特别是云杉,高大茂密并且是双行栽种,建议适当砍掉一些,并且经常修剪,以降低茶园湿度,减少茶饼病、小绿叶蝉、茶黄蓟马等危害。灯光诱杀,建议在茶园安装杀虫灯,以物理防治的方法减少害虫数量[6]。
4 参考文献
[1] 章德纲,何金旺.农业生态生产模式在无公害茶园上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2):15-16.
[2] 王献溥,郭柯.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成就和展望[J].广西植物,2006(26):31-38.
[3] 刘丰静,曾明森,王庆森,等.生态诱虫板对茶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J].茶叶科学简报,2010(2):4-6.
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库区每年都会根据产业调整以及库区生态保护的需要,种植一些经济林木。如三峡大坝坝头的秭归县,近3年来通过三峡库区发展项目中的茶叶项目支持,每年至少发展新茶园333hm2,而且全部是以密植茶园的形式发展。按照规划,该县今后几年将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直至全县茶园面积达到667hm2。因此,有必要从保持库区生态平衡、维护三峡大坝安全的角度,重新认识发展密植速生茶园的意义,进一步完善密植速生配套技
术,以指导库区茶园的建设与发展。
1对密植茶园的历史评介
20世纪70年代,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从实践中总结出1套茶树种植技术,即密植速生。密植速生技术在全国各地都有推广,包括三峡地区的一些茶区。实践证明:密植速生茶园较之传统的以单条方式种植的茶园,特点在于“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例如一般单条播的传统茶园,播种后经3~4年培育才能成园投产,而密植速生茶园大都第2年便可采摘。传统茶园单条播茶园至少播种8年后才能进入高产期,传统的稀窝大蔸茶园需时间则更长,而密植速生茶园5年即进入高产期,干茶最高产量可达3 750~4 500 kg/hm2。
最初从贵州湄潭移植的茶园密植技术,曾落户于原太平溪公社(今三峡大坝北岸的太平溪镇)的水井沟,由于是试验示范,面积仅360m2,平地种植。1974年冬选用良种,采用种子直播,突出密植这个中心,建园标准很高,并综合利用土、肥、水、剪、保、采等农业技术措施,实施了高水平的管理,加上西陵峡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直播后2年时间,即育成了“矮、密、壮、阔”的丰产树型,并行小采,即已有产量记载,第3年产量1 728kg/hm2,第4年产量3 270kg/hm2,第5年产量达到3 780kg/hm2。该试验小区5年合计干茶产量9 195kg,茶叶收入31 800元,按5年平均,产量1 839kg/hm2,收入6 360元/hm2。该试验示范带动了后来三峡地区密植速生茶园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2重新认识茶园密植,发挥其在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三峡境内山高坡陡,暴雨集中,自古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过去三峡由于降雨量多,地表径流大,丰富的地表水作用于山体坡面上,形成了强大的冲蚀力,逐渐使浅沟变为深沟,短沟变为长沟,形成沟壑纵横、河网密布的自然景观,这种地势地貌又加剧了水土流失。据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分析: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34 600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8.35%。其中,轻度流失面积6 121km2,占流失总面积的17.69%;中度流失10 493km2,占总流失面积的30.33%;强度流失面积11 451km2,占33.10%;极强度流失面积5 852km2,占16.91%;剧烈流失面积683km2,占1.97%。三峡库区属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区,年均侵蚀量达2亿吨以上,区内达到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失面积的51.97%[1]。
三峡大坝建成后,虽然出库泥沙量已大大减少,但库区内大量泥沙仍滞留于库区,这就是说库区水土流失依然存在。以开县为例,其幅员面积3 959km2,按照该县水土保持委员会过去提供的年数据资料,水土流失面积2 707km2,占幅员面积的68. 37%。又据新华水文站测得的输沙量情况分析,输沙量年均为1 010万吨,以三峡工程服务年限100 年计,开县输沙量就相当于1/4 库容。[2]由此可见,防治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始终是库区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陈养于2007年的试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当日降雨水平大致相当(均在60mm左右),水土流失的程度与坡度、坡长成正相关关系,如他测得坡度为15°、坡长为55mm,日冲刷量为12.41m3/hm2;坡度35°、坡长51mm,日冲刷量为24.81m3/hm2;坡度22°、坡长124mm,日冲刷量为36.46 m3/hm2;坡度35°、坡长200mm,日冲刷量为41.15m3/hm2。无论何种密植程度的茶园,都有降低水土流失的作用,而密植速生茶园能迅速覆盖裸露行间,植株枝繁叶茂,根系盘根错节,固着土肥的作用更明显。如丛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61.94m3/hm2;单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23.97 m3/hm2;采用双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11.99m3/hm2;采用多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6.00m3/hm2。也就是若以丛栽茶园的水土流失量为100%,采用单条植的水土流失量可降低到38.70%,采用双条植可降低到19.36%,采用多条植的可降低到9.69%[3]。
由以上不难看出,在三峡库区发展密植速生茶园,不仅有利于安置移民,维护库区的社会稳定;而且从库区生态平衡、大坝安全的角度看,用密植茶园作为植物性的措施,有利于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条件,促进退耕还林工作,降低水土流失,减少入库泥沙,保障三峡水利枢纽的优质高效和延长寿命,推进长江流域的全面开发及经济建设,对于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3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推动三峡库区密植茶园建设
围绕保护库区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突出防止水土流失这个重点,三峡库区的密植茶园建设应特别注意以下技术措施的运用。
作为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的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区,现有茶叶面积10480,成园茶园5800亩,幼龄茶园4680亩。加工厂(作坊)12家,其中投资400万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有6家,投入2000万元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有3家,企业满负荷生产年茶叶加工量可达1000吨。
随着茶园的陆续投产,村民尝到了种茶的甜头。茶叶园区的陆续投产,也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以前这个季节我们没有什么活干,现在好了,到采茶季节就摘茶叶,一天可以赚一两百块钱。”当地村民兴奋地说。
根据规划,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核心区将发展茶叶3万亩,辐射带动周边5万余亩茶叶的种植和加工。“围绕规范、生态、高效目标,标准化建设茶叶基地。”印江自治县茶叶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德勇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新寨正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建设,建设园区茶业专业化服务体系,把茶叶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
和印江其他地方相比,新寨茶园多为幼龄茶园,茶业尚属起步阶段,园区建设难度较大。但其优势在于园区紧靠高速公路匝道,交通便利;生态茶叶加工交易物流区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小云特色工业园区重合,互补性强。
如今,凭借着产业发展的组织优势、科技优势、规模优势,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区业已成为印江茶产业发展的“领头羊”。2016年,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区内企业茶叶加工数量干茶35.4吨,其中翠峰茶8吨,产值1071万元。
清远茶叶历史悠久,已形成以英德市、清新区、三连一阳为主产区的产业布局,市委市政府也下发《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将清远市打造成中国优质特色茶叶之乡。目前清远市茶叶良种率较低、品牌多而小、综合利用率不高、茶功能拓展不够广。因此,创新清远市茶叶产业发展模式,对于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大做强清远茶叶产业,打造高质量茶文化名牌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的模式
1、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的必要性
茶树是一种亚热带常绿植物,具有“耐荫、喜温、好湿、喜酸”的生态特性。目前我国茶园建设普遍以纯茶园为主,致使茶园更易受到冷、热、旱、虫、草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选择已不是过去只单纯追求口感风味,而是更加关心有无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目前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已成为茶叶贸易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清远英德红茶有着悠久的出口历史,出口70多个国家与地区,英国人尤其喜爱“英红”。因此,要保证茶叶中残留的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不能超标。
2、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的效益
(1)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立体生态茶园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茶园群落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控制茶树病虫害,有效解决使用化肥和农药而导致的茶叶农残问题。
建设立体生态茶园,主要是通过套种来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生态效益,提高茶叶质量。茶林套种比单一的茶园更能够保持水土、防止土壤的流失;茶草套种可以防止杂草丛生,能够减少茶的天敌,保护幼苗的成长;茶竹套种能够改良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质量,为幼茶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料;茶菌套种使优质的有机肥留在了茶园土壤中,使茶园土壤和茶树生长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
福建安溪县遵循生态农业和立体茶园的要求,通过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种植或保护梯壁绿草、合理配置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形成“头戴帽、腰围裙、脚穿鞋”,四周有水源,梯层整齐的茶园结构,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固氮,还能吸引七星瓢虫等益虫,减少茶树病虫害。
(2)提升茶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茶园单一的品种,市场风险也比较大,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若同一块地套种多个品种,就基本解决了目前茶叶种植的风险,而且经济效益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川省华丰村的“茶叶套种”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更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我的茶园茶梨套种,每亩茶叶可卖6000多元,梨子可卖4000元左右,产值超过10000元了。”近日,在四川省华丰村,茶叶大户龙希军高兴地说道。记者看到,在华丰村整整齐齐的茶园里套种着梨树,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3、选择清远各地的套种模式
根据清远各地的气候及地理条件,试验套种品种及套种的模式。
(1)茶树留养模式。采取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8―10株,最理想的果树是根深,杆高,冬落叶。如:梨、柿子、李子、樱桃、大枣、枇杷、桃子、橄榄、杨梅、龙眼等。
(2)种植覆荫树模式。要求在山顶、园区四周、箐沟、道路两旁适当密植。茶园中以遮荫度在30%左右为宜。如:桂花树、檀香树、红豆杉、罗汉松、台湾相思、铁刀木、板栗、银杏、山苍子、桤木、合欢、黄柏、楝树、油桐等。
(3)防护林草模式。在茶园梯壁上种草。如:、金银花、羽叶决明、平托花生、豇豆、紫云英、日本草、红根草、绿豆、肥田萝卜、眉豆、无刺含羞、箭舌豌豆、苕子、苜蓿、紫花扁豆、爬地兰、黑麦草等。
(4)套种绿肥模式。在未封行的茶园和幼龄茶园行间套种绿肥。如:黄豆、花生、蚕豆、豌豆、木豆、猪屎豆等。
(5)套种食用菌模式。具有“生产周期短、易形成规模效应、附加值高”的特点。如:香菇、平菇、竹荪等。
经过几年的尝试,选出最适合清远各地的套种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提高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4、开展立体生态茶园建设
一是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立体生态茶园建设,集中力量利用三年时间将现有茶园建设成绿色、有机标准化茶园基地;二是每千亩村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是做好立体生态茶园规划;四是是完善规范茶叶农资服务体系;五是市县乡全面实施立体生态茶园技术培训;六是全市所有茶园按照“绿色食品、有机茶”标准实施。
云南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实施立体生态茶园建设,通过套种柿树、桤木、香樟树等6种以上乔木,所种茶树不施化肥、农药,自然生态还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售价是当地其他茶农所产茶叶的2倍,而且不愁销路。
二、推广茶本地交易的模式
1、推广茶本地交易的意义
在清远本地建设茶叶市场和茶叶网站,旨在以本地茶叶为依托,以本地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为经营主体,构建起清远茶叶的网下网上营销平台,从而推动清远茶叶标准的制定、地理产品标志的保护,整合利用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创建清远的茶叶品牌,打造成经营茶叶、宣传茶文化、欣赏茶艺茶道为主的茶叶网下网上专业市场。茶文化的网络传播具有持久性与长远性,茶产品的网络营销既可实现网上交易,同时也对网下的实体营销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可以解决本地茶农卖茶难、卖茶成本高、卖不好价等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本地的知名度,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
安徽合肥市南翔安徽华夏国际茶博城一期近日正式开业。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74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商贸物流、文化、休闲旅游、居住、金融办公、茶研科技和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顶级茶文化综合体。项目分三期建设,完全建成后可实现年交易量近5万吨,年交易额近百亿元。同时,每年可吸引近百万人次游客前来采购、休闲度假,带动旅游消费近5亿元。目前谢裕大、黄山毛峰、天方茶苑等400余家茶企已经入驻。在茶博城里,不仅有茶品交易,还有安徽首个茶文化体验中心――茶博馆,馆内涵盖中国名茶馆、世界名茶馆、茶具展示区等,为爱茶游客献上丰盛的茶文化大餐。
2、推广茶本地交易的方法
一是建立茶叶实体交易专业市场,市场内建设三区三中心,即茶叶批发交易区、茶文化欣赏区、茶叶加工贮存区、茶叶物流配送中心、茶叶品质检验中心和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二是建立茶叶网络交易专业市场,通过专业的茶叶电子商务平台来推广茶叶。三是茶叶实体交易市场和网站交易相互推广,资源共享,降低销售成本,扩大销售范围。四是每天更新茶苗和茶叶销售价格,定期公布茶预计产量、需求信息及实际交易信息,让茶农及时掌握茶苗和茶叶的供需与交易信息。
沿进出清远主通道,合理规划茶叶市场,吸引南来北往的商家前来交易,重点培育英红国际茶叶交易中心。整合我市各茶叶网站资源,借鉴中国茶网、中国普耳茶网等的运营经验,结合清远实际,共同打造中国英红茶叶网,来统一推广清远茶叶。
三、推广茶文化旅游的模式
1、推广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是指将茶业资源、茶叶历史与现代旅游活动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不仅能给游客带来游览、观赏的需要,还提升了产品档次,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产品,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
四川成都市依托茶叶产业链,串起35个产茶乡镇打造休闲旅游品牌。蒲江已规划在成佳镇,以茶乡风光,绿茶公园,蒲江雀舌,倾力打造茶文化旅游核心观光区,成佳镇同心村将成为国家AAA级,每年举办的采茶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茶商和游客,除了观光,还可以体验现场采茶的乐趣,欣赏茶艺表演。
2、推广茶文化旅游的内容
茶文化旅游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良种茶苗繁育基地、生态有机茶基地为载体,以茶叶传统手工制作与现代自动化生产为特色,深入挖掘茶文化,研制开发茶点、茶宴、茶保健品等,以赏茶、采茶、制茶、品茶、斗茶为主要内容,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融科普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打造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体验式、观光型的生态茶叶文化旅游项目。
将清远市各茶园地的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特色产品与观赏茶、体验茶、茶艺表演以及美食、奇石、书法、绘画、音乐、摄影、杂技、科普、商贸、养生、度假等结合,差异化发展,抱团发展,争取将清远市打造成中国茶文化旅游强市。
总之,若能够创新清远市茶叶产业发展模式,推广“茶叶套种”、“茶本地交易”和“茶文化旅游”三模式并行,将有利于防范茶叶种植风险,提高茶叶产业的附加值,有利于推动茶文化旅游,有利于打造茶叶品牌,也有利于把清远市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集茶叶种植、加工、展示、交易、旅游、文化于一体的茶叶强市。
【参考文献】
[1] 林钦固:茶乡安溪争创国家级生态县[N].泉州晚报,2012-03-
我们就去了。那个地方让我非常吃惊。从外貌上看,它就是一片森林,但走进以后看,就会发现,整个森林的下层,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古茶树。高的有七八米,矮的也有三四米,采茶要爬到梯子上去。我们当时非常诧异:这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原生状态的热带山地雨林,但在乔木层下面却有这么一个人工种植的茶园,是若干年前傣族在这个地方居住时经营的茶园。
我们试图了解它,就划出样地做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整个普洱地区的古茶园里,上层的乔木都以樟科、木兰科和豆科树种为主。为什么古茶民把茶树种到樟科、木兰科和漆树科树种比较多的山地雨林里,而不种到壳斗科植物比较多的季风常绿阔叶林里呢?
凭植物学和林业实践的经验,经过简单思考后,我们很快意识到樟科、木兰科和漆树科是植物界很特殊的树种,它们都能够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质:樟科会分泌挥发性的香油精,也就是樟脑酊,木兰科也可以分泌挥发性的芳香油脂,而漆树科的树种也能够分泌漆脂。我们马上联想到,茶叶对香味比较敏感。
樟科树种可以分泌一些樟脑酊,减少病虫的发生。木兰科树种分泌香油精—茶叶对味道的吸附性很强,木兰科的香味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或许不懂科学知识,但是他们知道,樟科和木兰科植物都会分泌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虫。他们也发现这种森林群落下出来的茶叶味道就比较香,比台地茶要好,比其他树木下的茶叶也好。显然,我们的先民早就知道在樟科、木兰科和漆树科树种比较多的山地雨林里种植茶树,并保留这些树种,对茶树是有好处的。我们再没有犹豫,将曼稿这片热带山地雨林下的古茶园规划纳入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热带山地雨林下的天然古茶园。
今天我们说到古茶园的生态价值,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谈,一个是古茶园的物种组成较丰富,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另一个是古茶园的立体空间结构,形成了近自然群落结构。古茶园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多层的空间结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古茶园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保持了相对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