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09:25: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校的教学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有效控制”和“适度放开”是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两种重要手段。只有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够使教学管理部门有效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时探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必要的对策,使整个教学工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只有对教学工作适度放开,才能够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建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
“控”与“放”的原则
根本原则: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管理的整体效率,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控”与“放”作为教学管理的两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控”与“放”的两种手段来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因此能否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管理的整体效益也成为衡量教学管理成效的标准。
“控”的原则:保证教学主体竞争的有序性、公平性,公开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专业、不同科目、不同的任课主体甚至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只有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控制,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学校整体教学管理的高效性。
“放”的原则:合理的减少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干预,提升教师教学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因此,教学管理要大胆的放开,只有大胆的放开,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地发挥。但是由于部分教学管理的制度、措施、评估方式对教学过程的环节规定过于机械、详细往往束缚、限制了部分教师的工作中自由发挥的空间,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放”应该以能否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为基本原则。
适当控制的具体方面
对教学内的控制
对专业开设课程的控制。各专业开设的具体课程是经过企业专家、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教学委员会经过对市场、工作岗位和学生情况调研后确定下来的。各专业不得随意更改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如需更改必须等教学管理部门与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调查研究后决定,以教学管理文件的形式下发确认。
科目内具体教学内容的控制。各科目内的具体教学内容也是经过学科专家、任课教师反复研讨后决定下来的,这些内容是任课教师在课程范围内不需完成的教学任务。任课教师不得更改已经规定的教学内容或教学项目,否则会造成教学行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1对教学进度的控制
为确保学生在学制内完成学业,因此,专业教学计划中对开设课程的具体教学时数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教师在任教周期内必须根据课时量界定出具体的教学进度,为教学管理中教学质量评比提供依据,否则进
度不统一,无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比,也无法保障学科教学的完整性。
2课堂教学秩序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对课堂教学过程不需要进行控制。但任课教师在教学能力、责任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等方面造成课堂教学管理难度增大,往往会造成部分责任心不强的教师任教过程中课堂秩序混乱,甚至出现“放羊式”管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因此,课堂教学秩序检查成为防止课堂管理不严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定期对课堂秩序进行检查,来有效预防课堂管理不严导致的课堂秩序混乱。
对教学成效的控制与管理
1学生对教学的评价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是课堂教学调查问卷或者是给任课教师打分来完成,我们一般情况下称之为评教。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一直饱受争议。
原因在于:
一、职业学校学生是否具备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的能力;
二、学生评价教师容易受到师生关系和教师教学的严格性的影响。
但是作为教学管理者应该清楚任何教学管理手段都具有两面性,管理者可以采取调查问卷引导、调查对象选择等方面减少评教对教师的不公平评价,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强学生评教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从实践来看,经过调整后的学生评教能够最大程度的直接反映一个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因为能否从某一任课教师哪里学到知识和技能,学生还是能够做出直接的客观的判断。
2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学生技能掌握和职业素养养成情况
学生考试成绩应该成为教师教学成效的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考试分数一直是评价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现在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者也必须通过对学生进行考试来掌握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当然,在职业学校学生考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生实践操作,一种是笔试。成绩直接列入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考核。但是学生考试成绩还会受到考试题目难易、学生基础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职业学校开设科目繁多、任课教师情况各异等情况给考试这一传统管理方式及带来了很多争议,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从出题、评比参照等方面给任课教师创造一个尽可能公平竞争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考试这一教学管理方式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每一门课程由一个老师任教的做法不能够检验任课教师教学成效的优劣,因为没有参照物,也不能进行评比。因此对每一门课程必须有两名以上的教师同进度同时任教,才能够在平等的竞争中最大限度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随机听课
随机听课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督促任课教师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促使其保持
教学计划中预定的教学进度,及时准确的获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随机听课本身具有随机性,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也不针对具体的任课教师,因此对问题的反映比较真实、对教师的评价可观性较强,因此只要使随机听课保持适当的频率,便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
可以完全放开的具体方面
一、教学管理必须重视素质教育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的场所。学生的素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人,学生有完善的人格,是社会的可用之人,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二是成器,即学生有一技之长或多才多艺,是社会的有用之人,在社会中找得到位置、派得上用场,能用自己或大或小的“技艺”推动社会进步。这应是学生是否“成才”的客观标准,也应是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学校要达到育人目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确立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要让素质教育有成效,还得有先进的管理办法,只有先进的管理办法才可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先进的教学管理是适应社会要求、教育培养多规格人才的需要。社会是多姿多彩的群体,它需要各种类型、多样规格、各个层次、各具特色的人才。社会越进步、越发达,这种需求就越具多样性。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教育既是全面教育,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培养人才的统一,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协调,在注重培养教育者的创造性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与周围世界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要求教育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特征。知识经济要求教育者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上,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个性特点上,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智能提高;要求按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多种层次、多种规格、高素质的人才。
良好的教学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着眼于21世纪,深入分析学校所处的环境,正确评估自己所处的水平,做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勾画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生命力的发展策略和基本目标,使教育行为完成理性的飞跃,形成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为素质教育走上更高的台阶奠定基础。
二、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创新
理性是智慧的结晶,是理性体现。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的创新,管理要善于主动学习,带领出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管理者要在不断学习经验中掌握先进的理念,在学习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管理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维和新鲜经验。
管理要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要把管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大背景下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把教学管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把教学管理置于工作中去验证,看教学管理是否切实可行。教学管理要有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经常性找各岗位给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谈心的面要广,尽可能每人每年谈一次。谈心的内容要广,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谈心的过程中应与对方置于平等的位置,双方平等交流。谈心的方式要灵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做深入交谈。常规谈心是一种情感投资,得到的将是情感与智慧的双重回报。
三、教学管理必须执行革新观念
在原有集权型的课程管理体制下,课程的决策、设计与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权责,学校主要是通过对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去保证法定课程的全面实施。前者通常被称为“学校课程行政”,后者被称为“学校教学管理”。而在国家、地方与学校权力共享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课程管理”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了出来。
“学校课程管理”是对“学校课程”的管理,“学校课程”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对象。但由于人们对“学校课程”概念的理解歧义丛生,因而导致对“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界说也莫衷一是。“学校课程”从语义上看会产生两种内涵不尽相同的理解:一是指各个学校自己开发、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具有学校个性色彩的课程。即将“学校课程”视为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校定课程”,专指“学校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授权自主建构的课程,主要是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二是指只要是在学校中实施、由学校来管理的课程都属于学校课程。由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都是以“学校”为载体的,都要通过学校才能付诸实施的,这就使其外延显著区别于前者。即“学校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且指校定课程、校本课程乃至潜隐课程,它们都是学校课程管理直接作用的对象。
“学校课程管理”的提出,意味着学校具有了“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双重权责。理查兹把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区分为“为顺从而管理”、“为成果而管理”、“为建立永续的组织的生态而管理”的三种类型[2]。管理的目的取向不同,导致学校课程管理的理论构建与实践也会呈现出殊异的意蕴。若“为顺从而管理”,则学校课程管理因与过往的“学校教学管理”没有异同而近乎成为“纯粹的文字游戏”;若“为成果而管理”,则学校主体性的发挥纯粹是为了达成上级的评估指标,也没有走出过往的“教学管理”的视阈;只有“为建立永续的组织的生态而管理”,学校才真正成为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主体之一,从而呈现出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态势。
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提出“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并予以界说。其中,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混合,包含是(is)和应当(ouhgt)两种成分;只有包含“是”和“应当”两种成分,才是完整的定义。[3]因此,在界说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时,既要回答“学校课程管理是什么”,即学校课程管理的实然与必然问题,又要进一步回答学校课程管理应该是什么,即学校课程管理的“应然”问题。前者是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后者则是研究的重点与目的。也就是说,对于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界定,应当综合不同层面和维度立体地去把握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
一、首建中等职业学校试题库、课件库,既为实施教考分离打下基础,同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我们的主要目标放在理上。教师最信服的无疑是教学成绩的优劣,但对教师成绩实行公正、公平的评价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一个大的职业学校,十几个不同的专业,招生时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人数各不相同。多数老师所教科目不相同。如何公正、公平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情。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由此形成对职业教育独特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实现教育教学活动量化考评,是我们的第一步工作。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学科目种类繁多、纷繁复杂,没有普通中学那样有国家统一标准的、可以规范实施的学科教学大纲,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学校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考核标准带来困难。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实行统考,按照统考结果和教师平时表现对教师进行工作评价,而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都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出题考试的,这样全校所有专业课教师就没有相对统一的量化评比标准,文化课教师的考评也无人相信其合理性。这实际上是学校对教学的无序管理,也可以说是放任不管,更谈不上管理效益。老师的教学工作没人能知道谁好谁坏,只能是领导凭影响,教师凭良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决定首先建立试题库、课件库,以此为实现考试的公平、公正,为量化考评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平台,(所谓的合理指的是在对教学大纲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建立一定量的试题库,让学生会做题库也就是把握住了大纲,把握住了大纲一定也会做题库。)同时也能使学校教学资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我们要求做到所有科目必须建库,所有教师列入考评,所有试题来自题库,所有考试统一组织,所有荣誉和考试成绩挂钩。
建立题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题类、题型、范围、难易程度等方面都要充分结合教学大纲,按建库要求严格实施;试题库不仅具备查询功能、智能组卷、专业组卷、知识点组卷、分析反馈等功能,还制定相应规则,对教师所建题库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严格评定。对不按要求的教师有相应的处罚细则。在建库之前我校还进行了两项较大的活动。一是所有老师必须人手一台微机。二是所有教师必须经过计算机操作考试。截止目前,试题库共建有10个专业、100多个科目的试题,试题累计已达5万多道;课件库已上传.优质教学课件达5300多个,使我校教师、学生全部实现了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及时共享和交流。同时为实现教学考试的公正、公平考试建立了一个合理的平台。
二、实行教考分离,调动师生工作积极性
在题库建好的基础上,我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可以实现教考分离。我们对新生实行摸底考试。然后每个学期实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学生入学编班化级后,对所有学生的文化课实行摸底考试,所有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全校排队。然后再期中考试,考试成绩和摸底成绩相比较得出教师的名次。每次考试成绩都作为下次考试成绩的基数。老师的教学成绩主要是依据平均成绩排名和增长成绩排名来得出。所有试卷均由教务处人员从试题库中自动生成。成绩评定也是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由于题库由老师自己来建,组题由教务处人员来操作,所以考试过程非常规范,其公正性令广大老师十分信赖。
实行教考分离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克服过去教师自己教、自己考时,对试卷及评分的主观性、随意性;另一方面不仅对同一进度、同一要求的同一门课程,引进了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和竞争机制,就是不同科目由于题库都是按教学大纲要求,按题目的数量题型要求来建立,使老师感觉到它的公平合理性。从而极大地调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所获取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可信度;能够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考分离制度操作严格规范,也是目前完善考试制度、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考试诚信度的重要保证。
三、规范学校考评管理制度,严格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实施教考分离实际是对教师教学成绩的结果给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评价,也就是目标管理。但教学如果不实行过程管理,也不会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化。所有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惰性,若平时不抓不管,要实现最后好的教学效果,是不现实的。所以,对教师在学校工作的任何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学校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的前提和基础,是规范办学的明显标志和学校规范化管理的集中体现。我校在教学管理的继承与创新、改革与重建等方面不断努力探索,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使学校的日常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趋向有序化、科学化,真正达到规范化。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学生;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20-01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就需要充分体现出“人”的本位性,将人摆在制度的前面。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要始终将学生、教师作为该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并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以便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校教学管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概述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这些主体均属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部分。人的社会属性其实就表明其本化性的过程。因此,教学管理工作不应当被理解为命令性、强制性的工作性质,而应给予师生充分的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可充分体现在其内在潜能与发展潜能上,并充分表现出其在社会中所应得的尊重与鼓励。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当先满足人的自然发展的属性,然后才能够发展其社会属性。如管理者将学生和教师单纯理解为管理对象,就会僵化该项工作。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师生,调动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师生的被管理者的角色地位。而且师生属于独立存在的个体,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满足师生教学相长的同时,还应满足其精神、心理与情感上的需求,进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管理者将以人为本引入到教学管理中,将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并在教学管理的各方面体现出主导性地位,对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如沿袭传统教学理念,那么教师与学生会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管理者只有深入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来推动师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管理者只有使教育人性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基于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学校教学管理途径
管理者要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认识到以人为本对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管理者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教学管理,以此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促进全体师生的全面发展。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维护和实现教学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此期间,就需要管理者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为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服务,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有效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者从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出发,解决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尊重教师和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促使教师和学生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以此来调动教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2)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求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探索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实施教学管理工作期间,管理者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要想教学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就需要管理者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校教育与时展保持相同的步调。同时,管理者要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的系统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便捷性。管理者只有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3)坚持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并非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约束。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既要不断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又要不断完善为学生服务的保障机制。管理者为学生提供服务时,可从经济、精神以及就业等各方面予以支持,以促使教学管理工作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同时,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将心理指导与资助学生作为主要内容,加强与他们的精神沟通。针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管理者要予以安慰与疏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如教师和学生有实际困难,管理者应给予一定的资助,从多方面关心教师和学生。
三、结束语
总之,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既有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创建,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管理者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对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对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2-007-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师,必须实施有效教学,才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才能确保学校办出特色,创出品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健全制度是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前提条件
我校位于城区,教师家庭生活大都优裕,常常会流露出享乐、追求轻闲、不思进取、“撞钟”等消极情绪。在其责任感、事业心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时,科学合理的刚性制度管理就成为有效教学管理的“纲”,无“纲”则难以“挈领”。这个“纲”既是教师教育教学应遵循的“法”,也是教学管理人员有效管理的“尚方宝剑”。合理、合法、管用的制度既可约束人,又可激励人。鉴于此,我校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各类制度、考核办法,特别是“工作量核定奖励办法”、“竞聘上岗条例”、“目标责任书考核”、“教学成绩奖惩细则”等关键、核心制度的起草、实施、落实,促进了我校各项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地开展。只有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奖优罚劣、优劳优酬,才能激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弘扬正气,鞭策后进;才能依“法”执教,依“法”管教,依“法”行政,为实施有效教学管理鼓劲打气,创造良好氛围及条件。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基础
我校教师队伍总体年轻,充满朝气,接受新鲜事物快,这是其优势。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不丰富,教科研能力弱,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不强则是劣势。我校制定了教师培养三年规划,把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纯熟、技艺精湛、求真务实、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作为培养目标。两年来,我们常抓不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二是强化业务培训,除正常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外,学校每月一次集中培训,教务处、年级组每周都有小培训;三是严格落实“三化”,即:严格化、个性化、亲情化。引导督促教师自觉实施德育首遇制,全员、全程、全方位管理,搞好日检查、周评比、月小结,学期末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关爱学生生活,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关心学生身心发展需要,通过周记、学习周报表、心理健康咨询、个别谈心,架起师生共同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健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质量的主阵地。是否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既关系到教学成绩的提升,也关系到学生个好、兴趣特长的全面发展。校领导提出了校本“三四”管理模式课题研究,进而又提出了“落实‘三学’、凸显‘三化’、走好‘六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2010年5月,我们积极推行杜郎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适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有效管理新途径,落实教学常规检查考核的“一个开放、两个转移、五条铁律”(即所有课堂对外开放;由抓备教案转变为抓集教案、学案、练案于一身的导学案编制,由抓教师讲的效果转变为重点抓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开展互学、互帮、互查、互促、后学的效果展示呈现;必须编写并使用导学案,每堂课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必须有对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的动态评价,每堂课必须保证有10分钟的评价反馈。)的要求,在“备课有目标、主体有小组、三学有方法、过程有思路、整体有模式、内涵凸三化”原则基础上,引导自学方面,各学科总结出众多策略,如语文“四遍六步学习法”,政治“六看六知”,历史、地理、生物“四看四知”,数学的“五要素”,英语单词语法的“七会”。
四、精细化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
1.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学习教育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了《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方案》、《教学常规月检查与考评管理细则》,从计划抓起,从职责抓起,从程序抓起,从制度抓起,从考核抓起,从检查抓起,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用心、细心、精心。
2.实行领导包挂制。副校长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分别包挂一个年级,指导管理年级组工作,增强了年级组管理效能,保证了有效教学课改落到实处。
3.坚持实施学习委员参与教学管理、学生评教制度。在教务处指导下,学生会成立了学习部。学习委员做好每日师生到岗、班班通使用、作业布置与完成、活动开展等情况的检查记载,及时填报周报表,下周一报班主任审批后,交教务处或年级组教学副主任审批。周报表制度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参与管理、民主评教的作用,成为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周报表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了教师有效教学的实施和有效管理,促进了班风、学风的根本好转。
4.实施月检查、月考核制度。年级组结合平时检查及教务处反馈,对教师进行月考核,促进了各项工作的细化管理。
一、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现存问题
(一)教学管理观念落后并且管理不够规范
多年以来,高职学校内部的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了对教学各项事务采取“管”的态度,而缺少“理”的相关措施,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在管理期间缺乏主动意识,进而形成了一种“家长形式”的高职学校管理之风。而且,这种管理形式常常忽略教师的主体性以及学生的需求性,进而造成教师对于领导命令只是机械地服从,奔波于各项事情之间,教学管理丧失了创新性以及主动性。同时,因为教学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与别的部门易发生冲突,也导致部门职权模糊的现象。此外,高职学校管理缺乏规范性,每个部门都各行其道,这给管理人员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内容,而且也为学生以及教学带来诸多的不便。
(二)现有教学管理相关制度缺少人性化
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为学校日常管理起到指导、保障以及规范作用。现阶段,多数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制度过于僵化,与当前高职教育宗旨存在严重偏差。国内现有的大部分高职学校都是由中专学校发展而来的,多数还沿用着中专时期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中专教育与高职教育存在很大差异,例如,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有许多学术性事务,而中专院校内部教学管理通常都是由规范化以及事务性内容构成。如果使用相同的教学管理制度,必然会导致高职学校管理有缺失的部分。此外,当前高职学校普遍缺少人性化的管理,这也对高职教育改革起到了阻碍作用。例如,高职学校根据教师教学具体工作量来发放津贴,但是教师教学工作多数都是无法使用量化标准进行衡量的。所以,用课时量来对教师工作进行衡量并不科学。
(三)教学管理方面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高职学校教学管理中需要管理人?T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知识,并且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有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和实践的改革创新能力。如今,大部分高职学校内部管理人员都不是教育专业毕业的,基本上都没接受过专业性较强的训练,有的管理人员甚至还来自于部队以及企业,他们对教学管理了解甚少,对职业教育具有的特色缺乏起码的认识,并且对于管理概念也十分模糊。在管理期间,常缺乏理性思考,这就更使得管理人员与教学管理出现脱节现象。现阶段,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团队专业素质普遍过低,这已严重阻碍高职教育自身价值的发挥。
二、加强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相关对策
(一)对教学管理现有观念进行更新
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创新是其进步的最大动力。同时,创新也是使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整体质量得以提升的关键途径。高职学校内部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一定要树立起创新的强烈意识,认清创新对于高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让管理人员养成一种创新习惯,培养其创新能力。高职学校只有对其内部教学管理进行创新,才能对高职教育进行创新,进而推动高职学校整体发展。高职学校要想其具有高质量的内部教学管理,将管理人员具有的综合素质充分展现出来,创新是一种有效手段。高职学校要对现有激励机制进行创新以及完善,激发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进而推动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相关理念的更新。
(二)构建教学管理全新制度
高职学校教学管理要想更加规范,实现高职教育预定目标,提升教学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就必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高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一定要充分反映高职教育具有的特色以及教学规律。高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教学管理机构开展工作的重点。教务处负责学校层面的管理,对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质量进行管理以及监控。第二,要对教务管理现有机制进行完善以及创新。第三,健全以及变革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建立一个与时俱进并且有助于教学管理质量以及效率提升的新制度。第四,及时对教学管理思想观念进行革新以及创新。必须将教师以及学生作为管理主体,使管理工作悉数围绕师生展开,为师生服务。
(三)增强现有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现阶段,教育改革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因为它与教学成绩一样,都是学校生存的命脉,创新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学校教育组织必须依靠它来赢得社会、政府、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一所质量高的学校绝不是只靠着有几位著名教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或者教育经费充足,而是由于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创造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操作这台发动机的正是学校的管理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关键。
学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导着学校各个群体的行为,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将直接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发展和走向。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位富于创新的校长,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学校也只能永远望它校之“项背”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张扬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2、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
目前学校要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上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尚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烈。教育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是教育管理者独自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必须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一种整体性、目的。它依赖于全体教职工的真诚投入,依赖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撞击。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创新氛围,创造一种以创新为内涵的校园人文环境,给教师以自由想像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诱导中,提高工作乐趣,激发创新潜能。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以人为本
现在多指是指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学校管理正是如此,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群体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省略2、民主管理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
1、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确保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务。上海有一所小学,2000年归并了6所村校,成为一所拥有近1700名学生,130多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无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取消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层级,改为条线负责制。把学校常规工作按学科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条线,每个条线设一个负责人,管理该条线的人和事,并全权负责该条线工作的实施。条线负责人上对校长书记负责,下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接受校长书记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了校长书记――各条线负责人――教职员工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管理由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学校常规管理能落实到处,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
管理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体育课教学效果起着主导作用。而体育课管理的程度如何,又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启动和运动兴趣的激发,并牵动着体育课的主线,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心境和情绪。要想让学生按教师预定的教学内容、任务、方法、步骤去积极主动配合并付诸实施,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探折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效能策略。本文从目标认同,心理平衡,启动主动性和激发兴趣方面加以阐述:
一、阐明目标认同,奠定学生的心理基础
目标认同是指所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符合客观实际,得到体育教研体系和全体学生的认可,使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形成统一体。
教学实践中发现,目标管理的心理潜力是巨大的,只是当整体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时才会使学生产生潜在的积极向上的主动性,产生向心力,形成凝聚力。学生一旦认识到在实现整体目标的过程中会获得个人需求的满足和才能的发展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与教师配合, 全力以赴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师生之间会无形中产生互相关心、支持、认同的心理力量。
在教学中教师的管理艺术就在于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积极因素,不失时机地调动具有特长的学生在群体中发挥骨干作用,利用骨干传帮带,让他们的能力得到体现。同时还应注意抓差等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赞同与肯定,一旦每位学生的才能被教师肯定和重视,就会增强其对集体的归属感,体验到自身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既可提高自身价值观,同时也就会领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关怀和温暖,从而提高其对集体目标的认同感和心理投入程度。学生对集体目标心理投入程度越高,集体形成的合力就越大,集体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有把握。可见目标认同是优化体育课管理效能最主要的心理基础。
二、维持心理平衡沟通师生情感效应
心理平衡是指在体育课管理中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和信任的,因而会产生一种舒畅欢快的心理感受。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加之对体育的认识、兴趣和能力均有差异,难免会产生各种逆反心理,若不及时解决,则会形成心理障碍,影响教学效果,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力求做到下列四点:
1、教师要重视、尊重、信任每个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否则就容易产生忌妒、敌视、不合作的逆反心理状态。
2、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才智,使他们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平衡,从而产生积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热情。
一、细化学生管理制度,走优选特色制度路子。俗语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生日常良好行为习惯是否养成、安全意识是否具备、优良品德是否内化等,无不充分体现在学校平时的细节管理中。一间学校,你要求学生的愿景是什么?必须先有一个定位,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制订学生管理制度时走弯路、绕圈圈,瞎跟风。一所名校,除了有名师效应外,更重要的还应是其严谨细致的教学管理模式(谓之学校特色),使其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笔者所处的学校是一所师资薄弱的乡村小校,自问确实难登大雅之堂,然而感悟于名校的一些管理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领导班子从中整理出适合本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小处着手,狠抓纪律管理、文明礼仪教育、清洁卫生管理、帮扶制度的形成等。通过近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事后给自己总结经验就是:站在自己该站的位置,有多大的头才戴多大的帽子。制订、实施制度也要量力而行。
二、切实制订好教师的科学分工与协作制度,量才择岗,避免职责推委。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把人类的分工协作看成是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的秘密所在,他说过“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而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其意思是说,在自然界中,人的力气比不上牛,奔跑比不上马,为什么牛马反而听人的使唤呢?秘密就在于人在等级分工的基础上能结成群体力量而动物却不能。由此可见,分工与协作是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量才分工,使教师与教师之间名分清楚、关系明确,使他们在学校中地位和所承担的职责确定,有利于他们各守其分,专职专责,精神集中,目标明确。有效避免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种由于分工不明确、责任未到人的结果发生。协作则使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职责的教师能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集体意识,组成合力,达到共同目标,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强化质量意识,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常抓不懈。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这一中心服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发展,也是最能体现这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文化内涵和水平层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施教,要求教师精通业务,认真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备好每一节课。这其实就是要看我们教师的教学常规准备工作做得到不到位。有没有做到“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有没有把“三十而立”的“立”解析为站立的“立”,把“来复枪”讲成“来来回回地开枪”,这种误人子弟的现象。所以说,学校在制订教师的教学常规制度方面是要严防死守的。
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关系到教育方针的实施,是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应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教学科研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全面优化教学管理,最终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夯实教研活动,推进教研创新
以研促教是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每学期开学初,各科教研组结合实际制定教研计划及教研日程安排,同时各专业备课组,由领导亲自给备课组长开会,安排教研任务。为了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对每次教研活动实行签到制度,对不按时参加活动的教师,在绩效、晋级、评优方面给予一定的说法,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针对实际情况,在锻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我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发挥每位教师的优点和潜质,从而推动了教师以教学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教学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课题研究能力。语文、数学、英语都在扎扎实实地搞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通过教研课题的锤炼,进行了教学的创新,更好地服务了课堂。为夯实教研活动,推进教研创新,我校狠抓课前预设性研讨管理:(1)提供基本条件保障,促进预设性研讨。我校为了避免教研活动受干扰,克服校舍紧张的困难,把会议室、阅览室功能整合成若干“教研活动室”,每周分不同时段组织学科教师集中开展教研活动,使问题研究、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和主题研讨在时间和空间上予以充分的保障。(2)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加强预设性研讨。在“备”中深度解读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组内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管理人员蹲点各教研组,深入年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帮助教师设计典型课例,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解决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3)以开发校本课程为手段,强化预设性研讨。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设计了两种形态的校本课程,一类是国家课程的再开发,另一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或自主立项,或精诚合作,根据自身基础、特点和开发的可能性,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申报,人人都投入到课程开发之中。这样以来,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增强,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学技能与方法、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4)加强组内学习。开展教研组同读一本书、精读一本书、静阅交流等多种途径的学习交流活动。
二、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加强教师常规管理。每学期开学初,将教学计划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通过,然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月查,要求检查组成员,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及时量化,教务处、政教处将每次月查情况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反馈小结,并公布每位教师本月完成教学量化的分数。这一做法,有力地督促了教师工作的松散现象,促进了教学秩序的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明目标,办特色。目标是管理工作的方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流动教育,一切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我们以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进行办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习惯养成教育、环境育人为办学特色,以“知识丰富、内心完美、身体健康、性格阳光”为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了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这样各项工作有的放矢,在各项教学中突出办学特色。按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后勤保障分为三类,每一类的综合条件是相同的,制定的目标也是一样的,这样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的竞争。这样,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努力目标,有了干好工作的激情,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搞好教学,有力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对教育布局进行了调整,办出特色。在教学上,强调语、数教学的趣味性与扎实性,突出英语教学的快乐与运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逐步实行小班化教学,形成了教学方式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德育全程化、生活管理规范化的办学特色。积极倡导学习方式改革,努力使每位学生成为会学习、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三、实施听评课活动,加强课中的比较性研讨
教学常规是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要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和管理,以规范要质量,以管理求发展。
1.1 抓《规程》落实,做到全员化。几年来,我们认真执行《郑州市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积极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我们组织开展广大教师学习《规程》活动,要求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把学习《规程》与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联系起来,用《规程》的各项内容去指导和规范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活动。为了强化教师掌握《规程》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我们还组织进行了教师《规程》的知识考试活动。另外,我们细化了《规程》中的一些内容,制定了《教师备课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及《作业批改基本要求》等具体实施细则。营造出了人人学规范、人人讲规范、人人落实规范的良好教育教学氛围。
1.2 抓常规管理,做到规范化。每学年,我们利用暑假组织专门人员对各学科和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对教学大纲的落实和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进行检查和教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使学校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方案等达到完备,并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1.3 抓教学评价,做到合理化。对教师教学评价。我们采取多元评价、全面汇总、合理量化的方式,努力使评价合理、公正、准确。一是我们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课堂纪律、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全员评议和学生代表评议,二是对教师教案情况收缴集中检查交流。三是把学生参加市会考、调考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评价依据。通过以上评价方法,既体现了全面、公平、公正,又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我们的做法是:
2.1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我们认真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广泛组织教师学习,寻找差距,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以教师师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全体教师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2.2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们一是开展了以“普通话、粉笔字和课堂教学”等为内容的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二是有计划、分层次的对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等专项培训;三是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技术、新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学习培训活动,使得教师具备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效的教学手段。
2.3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创建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一是组织文化课教师学习相应的专业理论;二是文化课教师参加专业组教研的双教研活动;三是安排教师到所教专业的实习岗位带队管理和参与实习挂职锻炼,丰富其生产实践经验,增强其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活动也使得学校教师的教育资源利用得到了最大化。
2.4 开展名师和骨干教师培训,带动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我们一是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中注意发现名师和骨干教师苗子,并积极培养推荐他们成为名教师和骨干教师。二是我们继续做好名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再培训、再提高,并给他们提出要求和提供条件,让他们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起传、帮、带的职责,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全面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3 加强技能教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