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09:25: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股票入门与投资技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动向指数DMI、止损指标SAR等20个技术指标的含义、计算公式、分析要领和应用之招等,并配备真实的股市走势图证实了每一个指标的价值所在。书中运用的股票配图有百余幅,具有较强的解释功能和学习价值。
股市理论也有很多,诸如波浪理论、黄金定律、迪威周期理论和道氏理论等14种,每一种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存在哪些理解误区,其理论精髓何在,具体应该如何运用等问题,作者在理论板块中都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如,在分析股市中的黄金定律时,作者指出,一般认为,如果股价上升或下跌到黄金分割区域,则发生变数的概率比较大。黄金定率用0.382和0.618为黄金系数框算股价上升和下降幅度。当接近这一边界时,股价开始有新的动作(或上或下)。如果不设立区间,上下无限制,则股价计算无限延长。但需要注意的是:黄金定律只是一个参考的工具,不能就此武断做出炒股决策,还要参考其他因素和指标。另外,黄金分割点和黄金分割区域是有区别的,不应该教条等待黄金分割点的出现再做出决策,为掌握提前量,实际运用中应该把黄金分割区域的出现作为及时决策的依据。
作者还讲解了包括现金流量表在内的主要会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资本报酬率、净值报酬率等17个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以及纵向分析法等3种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方法。
如何跟进庄家一赢到底,如何避免庄家金蝉脱壳,作者在识破庄家板块里都作了精彩的分析,指出了与庄共舞的九大招数。如讲到绩优股炒作往往是庄家金蝉脱壳之术。理论上讲,投资绩优股是对的。但问题也恰恰出现在它们身上,而且股民套牢在“绩优股”身上的最多,最惨。这正是庄家充分利用绩优炒作,然后金蝉脱壳的结果。
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水平的提高,各大证券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员工大量涌入,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在股票市场中,证券公司的业务员是否拥有丰富的经验很重要。他们必须能够紧紧的抓住股民的心理,才能够让股民去投资股票。然而新员工一般炒股经验少,证券公司在他们上岗前虽然进行了理论上的培训,但是效果不好。如果让新员工们在现实的股票市场中积累经验,就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成本,这又不符合实际。
证券公司培训教学系统实现了一个虚拟的股票市场,新员工可以在里面进行股票交易,分析总结经验,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股票的基本交易过程,掌握普通散户的炒股心理,迅速开展业务。
一、系统模型
1.功能框架
本系统的总体功能是实现一个虚拟的股票市场,让用户在这个虚拟的市场中进行买卖,记录相关买卖信息。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有:(1)K线的显示与定时更新:K线是描述股票单位时间内交易信息的最好表现形式,因此对K线的绘制也就更加重要,而且要保证K线的定时更新。(2)行情的动态更新:用户的每个操作都会导致行情的更新。行情可以分为买盘和卖盘,通过动态更新可以反映当前买盘和卖盘的最高和最低价格。(3)虚拟股民:在系统中构造一些虚拟的股民,使虚拟的股市更贴近现实,让用户体验更加真实。(4)控制股市: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虚拟股民,间接的控制股市。(5)消息功能:用户可以发送一些虚假消息来迷惑其他用户,也可以自动生成一些随机消息。(6)股票交易操作:用户可以通过买卖窗口实现股票的交易操作。(7)历史记录分析:用户可以对以前的信息进行分析。(8)系统参数设置:用户可以对一些参数进行设置,例如K线周期,虚拟股民数,是否发送随机消息等。
2.系统运行流程
当服务器启动时,首先要对系统运行参数进行设置,然后等待客户端连接。如果客户端提前连接,就要等待,直到服务器允许之后才能连接成功。客户端可以根据K线的分布情况填写买(卖)单,生成一个用户操作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负责处理客户发送来的数据,再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回该用户,并且将行情列表的更新情况发送给所有客户。服务器还会根据当前的股市情况随机生成许多虚拟的股民,相应的更新行情列表。服务器和客户端都有一个消息队列,服务器发来的消息都入到这个队列里,通过视图滚动显示出来。
二、数据结构设计
1.K线的相关数据结构
系统采用分页缓存技术对K线单元信息进行缓存,这样既能减少内存消耗,也能提高页面刷新显示速度。系统将10s周期产生的K线单元数据存放到文件中,文件名由股票名称和上市时间组成。K线的数据结构包括3个类,分别是K线类,K线缓存页类和K线单元类。
其中,K线类是核心类,主要作用是为视图类提供一个方便的调用接口,而不必考虑内部的实现过程,如图1所示。K线类的实质是一个双向循环链表,它里面存放了3个K线缓存页节点类。利用多线程技术可以很方便的对K线类进行向前更新和向后更新操作,根据需要还可以扩展为多个缓存页,而且调用方便灵活。
K线缓存页类主要是为K线类服务的,它给K线类提供了一些接口函数,使得K线类能够方便的获得每个K线单元的信息,而不必具体考虑K线单元的储存问题。K线缓存页类是一个双向循环链表的节点类,每个缓存页里面包含了120个K线单元。可以通过初始值即每个页第一个K线单元的位置,来查找所要找的K线单元。
K线单元类是最接近K线单元的存储类,它为K线缓存页类提供了一个容器用来存储每个K线单元的数据。K线单元类可以实现最小单元的读文件操作和写文件操作。
2.行情队列数据结构
行情的动态更新与显示是整个系统数据处理的核心部分,对效率要求很高。当服务器本身,以及网络用户发送了大量的操作信息时,就需要快速的对“行情的动态更新”部分进行处理。由于操作信息量是不固定的,而且还可能随意删除或增加,所以单一的链表不能满足效率上的要求,系统采用链表存储,HASH表辅助查找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结论
证券公司培训教学系统是为了帮助证券公司对新员工进行业务培训而设计的,新员工可以使用本系统在虚拟股票市场中进行股票交易,在虚拟的股市中增加自己的经验。本系统在K线显示中,利用了分页缓存技术,提高了显示的性能和内存的消耗,使显示更流畅。在用户行情的动态更新中,使用了HASH表索引链表,在保证了链表特性的同时,加快了查找速度,能够应付巨大的网络负荷。本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证券公司的好评,提高了工作效率。
每个进入股市的人,都怀揣着一个名叫“赚钱”的梦想。
实力机构想赚钱,普通个人投资者(俗称“散户”)也想赚钱。
只是,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散户股民却常在赚钱的美梦里,重复着更多凄凉的赔钱故事。即便是赚到钱的散户们,也容易陷入“辛辛苦苦三五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的“轮回”漩涡。
散户赚钱到底难不难'问题的关键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突破?
散户投资易入误区
散户投资亏损,很多时候是因为容易步入认知和操作的误区。
比如,不少个人投资者看到一份漂亮的年报后,或者听别人说某只股票业绩好,就急忙买人,根本没有仔细研读那家公司前后几年内的财务报告,没有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
还有人“动作更快”,股市一暴跌,就急于抢反弹。殊不知,很多时候,暴跌之后并不一定就是抄底的机会,也可能是一段时间阴跌的开局而已。就像网络上的“恶搞”说法,小李抄底抄在了地板上,却没想到还有地下室;小王抄在了地下室,没想到下面还有地窖;小张抄到了地窖,没想到下面还有地狱;地狱又分18层。
不少人特别喜欢“玩股票”、“炒股票”,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进入股市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总是喜欢频繁换股、来回操作,即便选股成功,也抱不住黑马,最终获利寥寥。
更多的人属于“一赚就跑,一亏就抛”类型。而且,常常是“一抛就涨,一买就跌”,怎么看怎么“妖”。实质是因为自身没有设置一定的止损位、停利点,盲目追涨杀跌,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纵观散户投资的种种失败案例,我们认为,散户投资之所以容易踏入种种误区。主要原因可能还在于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是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因素。一部分个人投资者空有一腔热情,却不愿意钻研、学习,去了解如何运用基本面、技术面等分析技巧、技术,从而导致投资行为上的盲目和盲从,无法准确判断个股的基本价值、成长性趋势,买错卖错,把股票投资等同于投机甚至赌博,等等。
再者,可能是心理层面因素,贪婪、胆小(这两点是人性基本弱点)、妄自菲薄或盲目自大,等等。
此外,证券市场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公开数据、大众媒体、股评者、亲戚朋友,信息来源的多重性,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层层“剥离”与“嫁接”,都会令散户获得的信息变味、失真,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严控风险,设定痛苦边界线
为了在股票投资市场尽量多获利,我们认为,作为特性明显的散户投资者,第一要义还是得注意风险,严控风险。
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周围的朋友炫耀说:“我今年投资获利已经达到50%了!”对,这样的投资业绩很不错!
但也许没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们要回头看看,去年他是不是赔了80%?或者近几年来,他只有今年赚钱?
要知道,大部分股民赔钱还喜欢股市,根本的原因是每个股民几乎都有过轻松赚钱的经历。赚了以后又赔,他们不服气,觉得自己可以赚,赚钱的机会随时都可能再来。确实,赚钱机会真的来了,但赚完了,又被下一波风险掠走所有利润,还“倒栽葱”。
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也许更多是因为幸运女神眷顾了你。可是如果你想持续长期获利,必须要降低风险,这才是最困难的部分。
所以散户学做投资,第一件事就是要记住两个字:风险,风险,还是风险。
那么,怎样控制风险呢?
也许每个人都可以设定一条自己的“投资痛苦界线”,在进场之前,你可以先想两件事情:
1,到底赔多少钱,是我能承受的范围?
2,我能承受多少次的连续亏损,而不会完全慌了手脚?
这两件事情真的很重要,因为有些人说,我可以承受30%的亏损。假设你所有资产是100万元,全部砸下去投资,30%就是亏30万元,可是你根本就是一个赔了几万元就会受不了的人。或者这100万元下个月就要拿去缴房子首付款,那么,虽然你幻想自己能承受高风险,但实际上,你根本没法承受。
如此一来,解决方法只有两个:要么不拿这么多钱去投资,要么降低你的风险承受标准。
再者,你要想想,自己心理上可以承受连续多少次亏损,还能“正常”过日子或是继续投资,而不至于慌了手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很多时候,投资人刚开始进场投资,就遇到市场大跌,或者买什么、赔什么,这个时候你要想想,如果连续5次、10次甚至20次交易都赔钱,你会不会因此就放弃,直接从市场退出?
当然,这个“投资痛苦界线”应该是个可变动的概念。
刚开始接触股票的时候,你可以把这界线设得窄一点(指刚开始设得比较严格),不要让自己一开始投资,就遇到非常大的挫折。例如,你可以把自己的止损位设小一点,没赔太多钱,得失心就不会这么重,就会有勇气,继续往下走。
慢慢地,随着个人投资经验增加,再把这个界线放宽一点,承担多一点点的风险,也会相对拉高获利空间,之后就比较容易开始累积投资获利。
尤其是初入门的散户投资人,不要放太多的重心去想“我怎么样会赚钱?怎么样才能赚大钱”?
很多人连最基本的资金管理、风险控制都没想过,研究再多技术线型都没用,先用小钱去试试看投资是怎么回事,了解自己比较重要。
顺势而为,严守投资纪律
大部分散户都以为,要从投资市场上赚钱,得靠复杂的投资策略,还有灵通的信息,才能成事。但有时候,投资就是要“简单最美”。
“趋势投资”就是最简单的概念。
顺势投资,例如一只股票破了200日新高,代表长期多头趋势基本建立了,就可以追一追。这就是让市场告诉你怎么投资(看价格来找买卖点),而不是要你去判断市场。
不过,或许有人会问:“这不是违反投资不能追高的原则吗?”未必。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固有的观念其实存在偏差。就像很多人害怕追高,也怕买高价股。因为投资学课本教导我们要“低买高卖”。
不过,在很著名的《金融怪杰》(MARKETWIZARDS)那本书里,谈到一个相当知名的交易员理查德・丹尼斯(Richard Dennis)。他曾测试过,如果你在一个向上趋势很明确的时候,也就是市场往上走、动能很强的时候买进股票,还是会有继续赚钱的空间。
当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追高这个策略的。什么时候不能追高?当市场波动很大的时候,涨跌很频繁地交错出现,不要追高,因为没有一个明显的走势出来,这样的策略就没有效。
又比如,“停损”这件事肯定是要做的,这是纪律投资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可是你要想想,如果交易一直赔钱,都在停损出场,那么累积起来,整个报酬率也都还是负的。怎么会这样呢?这里就有一个整体的资金策略安排问题。
比如,当我们按照前面说的设定了自己的“投资痛苦界线”后,如果多次连续亏损接近了痛苦界线,还是一直没法突破(赚钱)的话,就该停下来,例如先空仓不要做,想想自己的投资策略是不是需要调整。
树立信心,边投资、边修正
此外,散户想要投资获胜,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自信心必不可少。
比如,不少散户存在“自卑”心理。
“哎哟,我钱好少,根本比不过人家资金雄厚。”
很多散户有这样的固定思维。
其实,钱少并非什么天大的劣势,换个角度看,这也许反而是散户的优势之一。
为什么呢?你要想想,如果你手上只有少量的钱,买几只股票,赚到了自己的停利点,就可以便便当当出场。然后,等看到了合适的买点再轻松进场。可是资金庞大的机构,却不是这样啊,它们可能手上有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金,很难灵活转身。
一提到女性,人们似乎都普遍认为她们是天生的理财高手。女性比男性更严谨、细致、感性,这些都是女性理财的优势,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观念日新月异的今天,女性如果仍保持传统的“勤俭持家”的理财观念不变,不用说无法享受今天的快乐,就是未来生活中可以预见的风险也无法规避,更不用说去创造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不仅要高质量地过好每一天,更要计划好未来的消费和需求,并制定一套合理的中长期理财规划,才能以小搏大,未雨绸缪。
一、女性理财的特点
如果要谈论女性理财的话,很多人或许会觉得,女性理财只是小打小闹。她们最关心,或最斤斤计较的是眼前的那几文钱,虽然精明但不聪明。尽管存在着许多偏见,明白人只要进入生活,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女性是当今绝大多数家庭的理财舵手。中国有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说法,真正细究起来,许多人似乎有这种直觉,那就是女性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理财本领。逐渐提高理财热情的女性多数以“严谨”、“稳健”、“保守”来归纳自己的风格,注重积累,不摈弃细水长流的小利。
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女性在理财方面的优势:对家庭的生活开支更为了解;投资理财偏向保守,能很好地控制风险等。但是,过于“严谨”、“细致”,易使女性“本末倒置”,忽视在投资和理财上的长期规划而过于“感性”。优柔寡断,更让女性的投资“跟着感觉走”---感情用事和盲目跟风。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女人主管家庭理财事务,既有顾家、细心、周到等独特的优势,也有容易受情绪影响、凭感觉消费、有时不够理智等弱点。为了更好地发挥优势,克服缺点,帮助不同类型的主管家庭理财事务的女人,确立正确的家庭理财模式。面对这些理财弱点,女性朋友们似乎应当从现在开始为自己或为家庭做做理财功课了。
女性在理财上的特点,和女性特殊的心理有直接关系。大多数的女性触角细腻,直觉敏锐,重情感体验,举止稳中求全。中国千年的传统美德,以及量入为出的朴素理财观念,一直左右着女性把握理财尺度的大小。所以在投资过程中,女性比较侧重中长期规划,很好地控制风险。
二、女性在个人中长期理财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理财求稳不看收益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女性不喜欢冒险,家财求稳,不看收益,过分规避风险。有些女性理财会选择以银行储蓄为主,这种方式虽然稳妥,但不保险,家财可能会因为物价通涨过快而贬值。她们的理财渠道通常多以银行储蓄为主。但是目前在以原油、电、煤、水、钢铁等基本生产资料价格上扬的拉动下,我国的物价水平逐步走高,通胀显现。在这种新形势下,女性应更新观念,转变只求稳定不看收益的传统理财观,积极寻求既相对稳妥、收益又高的多种投资渠道,比如开放式基金、炒汇、各种债券、集合理财等等,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家庭的财富收益。
误区二:盲目随大流理财损失
有些女性在投资决策时愿意随大流,常常跟随亲朋好友进行相似的投资理财活动。听到某某基金收益高,不考虑自己实际的需求和能力,盲目跟随效仿,结果不如人愿,花了冤枉钱。比如,听别人说参加某某集资收益高.便不顾自己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而盲目参加,结果造成家庭资产流失,影响生活质量和夫妻感情。
误区三:女人天生爱血拼
女性在理财的同时,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消费。“女人天生爱血拼”,几乎成了真理一样深入人心。而女性在血拼时,往往又表现为冲动不理智,例如:“贪小”的念头让购物本末倒置。为了买个超级限量版的化妆包,而买了一堆自己不适用的化妆品;作为会员卡的易感人群,为了得到会员资格享受折扣而突击消费;贪图便宜的心理,让女性的购买力瞬时在低价的诱惑下无限膨胀;仰慕虚荣,盲目攀比,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限度,追逐流行,模仿名人。这些正折射着新时代女性的心理变迁:希望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改变身份,希望经历各种体验,表现在日常生活方面,即要求在服饰、发型、装饰方面多样化;是女性挑战动向的驱使,希望不断尝试想要做的事情,希望向某些事物挑战,希望自己能亲身体验时展。一些标新立异的商品、服务正是顺应女性这种想突破被约束的现实而产生的。尽管女性无节制的消费有各种理由,但从理财的角度说,适度控制消费,健康消费,是规划理财的入门,而要做“财”女的第一步,必须先提升自己钱财运用的智慧!
三、女性中长期投资理财策略
第一:锁定中长期理财目标
首先明确目标:细心了解自己或家庭现在的经济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支出的可控制范围,以及你希望在中期(3-5年)或者长期(5年以上)内看到的情况,根据可以判断的条件,定好一个目标。目标一旦定好,就不要随意改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25岁~30岁的女性,中长期理财重点是积累充实自己所需的资本,或是准备步入家庭的储备资金,理财上应采取积极态度;30岁~40岁的女性,中长期理财重点则倾向于购房或准备子女的教育经费,以追求稳定生活为主。理财上应稍保守、冷静,尤其应设定预算系统,以安全及防护为主;40岁~50岁的中年女性,生活模式大致稳定,收入也较高,孩子已长大,此阶段投资心态应更为谨慎,逐步增加固定收益型投资的比重;50岁之后进入安养期,中长期理财需求以养老和医疗为主,应少做积极性投资。明确目标后才能调整短期消费,使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符合中长期投资理财需求。
第二:两道“防火墙”护财
其次女性做中长期理财前首先要把握自己的风险承受度。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进行中长期投资也必需设定自己或家庭对未来风险的承受度,进而采取适当的投资工具。通常情况下,可承受的风险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简单的计算公式是:可承担风险比重=100-目前年龄。如你今年30岁,依公式计算,你可承担的风险比重是70(即100-30=70),也就是说你可以将闲置资产的70%进行风险较高的积极性投资(如股票),剩余的30%做保守型投资操作(如定存)。但也并不是一概而论,因为风险系数还与婚姻、家庭及投资经验等有关。长线投资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任何保障的风险投资。考虑理财,首先要做风险规划,女性
理财前还要考虑到防范,建两道防火墙是风险投资的前提。 首先,预留应急准备金。如留出3~6个月的收入作为应急准备金,一部分做活期储蓄,另一部分投资货币市场或短债基金,这是为应对失业、生病或其他意外做储备。
其次,莫忘保险。适当的保险是必要的。但是要将资源用在最有效的地方,利率较低时避免买储蓄型保险,寿险、意外险、医疗险保障是足够的。寿险额度建议是每月收入的72倍,也就是说如果发生意外的话,所获得的保险金可以保障需要你这份收入的家人5-6年获得同样保障。另外,为了保障家里财务安全流动,在银行定存的金额要保持约每个月固定支出的6倍,以备不时之需。这种避险“防火墙”的构建,对不同生存阶段、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收入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消费预期的个人或家庭,有不同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应对个人或家庭的中远期需求,防范和降低不可预计的风险。
构筑好“防火墙”后,您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中长期理财需求及风险偏好,运用股票、基金、房产等工具进行比例适合的风险投资了。
第三:选择匹配的投资理财工具
因为女性中长期理财是为了满足家庭或个人的中长期消费需求它强化的是计化性和约束性,因此在理财工具的选择上侧重于稳定与收益并重。同时随年龄增长,在理财工具的选择上要作适宜的调整。不同年龄女性所需要的理财重点不同,原则上未婚、30岁以下的女性,可以以积极的投资工具为主,绩优股票或区域型的股票基金比重可以较高;对于年龄在30-45岁的女性,已婚、有小孩的妇女,经济自主和妥善的理财规划尤其重要,要考虑以家庭为单位作规划,兼顾自己的退休金准备和子女教育金储备。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确实是最省力且有效的方式。建议5年以上的理财目标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因为聚沙成塔,长期可以摊销平均成本,达到平均收益,风险也被分散了。在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形势下投资房产和旺铺也是一种适宜的财产增值保值的投资工具。多数女性对于市场上类似程度极高的各种理财产品显得茫然不知所措,更不清楚如何比较选择。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多参加理财产品的介绍会。其次,应该经常向自己开户银行的理财师咨询理财方案。
“试水”资金到底会有多少
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资金量到底有多少,是场内外人士关注的。德意志银行预计到2007年,包括QFII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总额,将达到15820亿人民币,占中国股市流通盘的64%左右。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张红力宣称计划向有关部门申请2~3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在拿到QFII资格后,计划3个月之内先汇5000万美元进来。
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竺稼就有关资金进入市场的规模上给出的答案比较模糊。他说:“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首先资金的进入要等批准后资金才能进来,但我们希望能尽快获得批准。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资金规模做得很大。可能先是一个比较小的规模,再逐步扩大,具体的数额现在还没有定。”
传闻高盛将建立中国A股投资基金,记者就此事向高盛(香港)公司发言人张梅进行了询问。张梅称,高盛目前没有设立A股投资基金的计划,并尚未最后确定以何种方式进入市场,一切都在进行当中。这家老牌的投资银行对投资中国市场表示出谨慎的乐观,与其他境外机构一样,高盛在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投资规则的熟悉度、严谨的投资决策程序、研究能力、投资理念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同时,它在把握中国国内政策变化、上市公司情况以及投资规则等方面却处于劣势,加上国内市场一些自身的因素,诸如市盈率过高,A股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值得怀疑;股权分割,现存的大量非流通股成为股市运行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二级市场的稳定;系统风险高,缺乏避险工具;股市信息披露机制有待完善,还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外资还可通过投资B股和H股来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等,这些都不利于境外资金短期内大规模进入。因此,预计高盛在年内不会有大资金进入市。
据悉,野村证券将成为首家取得QFII资格的日本公司,进入中国A股市场。但野村证券驻京首席代表川田保拒绝对此发表任何评论。野村证券与很多其他日本的证券公司一样,面临着日本国内经纪业务不断疲软的状况,它们都希望能够介入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国股市,意图通过提供有较高回报率的产品吸引散户投资者,以减轻自己在日本国内的消耗。
国泰君安的一位研究人员预计,日本证券公司将不断扩大涉足QFII的阵容,但中国监管机构严厉的选择标准,可能使其他机构在短时间内步野村证券的后尘有相当难度。
野村证券的一位发言人说,公司尚未决定在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额,以及多久以后开始向客户提供A股的相关服务。但野村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说,公司计划投入2亿美元进入中国A股市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裁方星海认为,近期外资不会大规模入市,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数十亿美元进入。总之,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量资金和投资理念。即使是少量的试探性的资金,也意义重大,它将对市场起到补充作用和积极的市场心理作用。
QFII“花落谁家”
中国的证券市场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到底这些QFII会光顾哪些行业或公司呢?
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竺稼在出席中文网站启动典礼上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的行业都有可能,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这个行业能得益于规模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二是得益于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也就是说是“中国成本+国际价格”,回报率要超过平均数。他对此解释说,有时候一些跨国公司在给他们的投资者做推介时,会讲他们在中国是怎么做的:一方面讲中国本身是一个大市场;另一方面就讲是如何利用中国比较低的制造成本。相当多的台湾和香港公司,像Acer就是在中国大陆生产,打上自己的牌子然后到全球各地去销售。
他还重申,并不只是QFII才会喜欢这些,其实很多投资者都喜欢投这类公司。像华为公司和美国3COM合资,产品一部分销往国内,大量的是利用3COM公司的销售渠道销往国际市场。
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也在帮助一些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外国公司和能进行生产的中国公司合作。竺稼说:“这样的结合,可以做到双方优势互补。”
在选择投资标准、选择行业方面,高盛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却另有考虑,他说:“中国是一个飞速增长型的国家,凡是有增长潜力的行业都具有吸引力。从理论上讲,汽车、住房、金融服务、银行等行业的增长都非常好,赢利的前景预期很好,都是有利可图的投资行业。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转型国家,很多行业都在进行重组,比如航空公司和石化企业,通过重组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才能提高预期的投资回报率。
中国的很多产业都比较有吸引力,中国的问题并非宏观的、或者说是产业的问题,而是公司的问题。不少公司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管理层的问题、信息披露问题等。中国的宏观和微观存在着冲突。但我认为这种状况会逐渐好转,因为在华的外资企业和很多民营企业还没有上市。”
德意志银行关于《中国的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的研究报告显示: 大约有50家A股上市公司被QFII看好,这些公司一般是各行业龙头。
困扰QFII的几大问题
外资目前普遍看好中国市场,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对其改革进程颇感鼓舞,都想亲历中国的经济奇迹。但中国的股票市场毕竟历史很短,尚未成熟,存在不少问题, QFII们也是牢骚满腹。高盛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担心上市公司的透明度问题,公司治理水平问题,尤其是股价的估值问题。他说:“与同类市场相比,中国A股股价的估值偏高,大值股较少,自有流通量较小,实际地讲,可选择的股票不多,投资组合非常困难。”
对于QFII来说,资本市场的风险和机会是并存的,他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竺稼认为,资金规模、投资种类的限制就可能增加风险。因为金融工具不多,避险就有限制。其次就是衍生品能否运作也是一个风险;了解市场也是一个风险。他说:“管理基金的人,如果了解国际市场不了解中国市场,也是一个风险。归根到底,你最想做的事情是对于将来的市场有一个判断。如果判断准确,这个基金表现就好,不准确表现就差,这也是个风险。”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裁方星海说:“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后,难免会被我们讨论已久的4大问题所困扰,即中国股市市盈率过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公司质量不尽如人意、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问题。作为规避风险的考虑,外资可能会侧重于企业债券这一风险相对较低的品种上,而非股票。”资金从债券市场向股票市场流动,也正是新兴市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时的普遍规律。
门槛外的QFII如是说
美国奥本海默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基金经理李山泉认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相当于用“合格与否”这种简单的方法把众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筛选一遍,留下部分大机构,这样,QFII的信用风险降低了很多。中国计划在此方面积累一些经验后再逐步开放,而非一步到位,这种改革策略是值得赞赏的。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会因准入门槛过高而减少,现在可能存在一种矛盾:根据《暂行办法》,想到中国投资的不一定合格,而合格的不一定想去投资,余下的既合格又有投资意愿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就很少了,现在大多是大型的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对于这些机构,它们迟早要进入中国市场,前者欲拓展中国的证券经纪业务,后者想抢占中国的信托业务,因此,用一定资金在中国抢先形成循环、展开布局是划算的。
对这些公司而言,早进入更好,有个学习的过程。但是,在二级市场上操作的机构投资者,比如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目前对于QFII不一定有兴趣,或者只是表现出象征性的兴趣,大多持观望态度。
李山泉说:“今年年初,我与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相关部门交换的信息和意见提交了公司,公司的决策层认为,奥本海默是否向中国监管部门提交QFII资格的申请,目前阶段仍无关紧要,我们会继续对中国市场保持关注。”
他认为,把中国股市放到全球市场范围内比较,它的股价过高,尽管A股市场已经过一年多的大调整,但仍有40倍左右的高市盈率,赚取资本利得的机会不大,使得许多境外投资者望而却步。而且,中国好的企业未必上市,从投资选择看,仍很狭窄。但一些境外基金管理公司对投资中国市场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设有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的公司,但它们可能会通过取得QFII资格的机构进行操作,通过这种间接的投资,等待中国证券市场的完善,视情况决定是否或何时亲赴中国市场投资。
作为一个由长期封闭的资金推动型的股市,引入QFII机制无疑是一个利好措施。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裁方星海认为,QFII的进入将有利于逐步淡化中国股市的投机色彩,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帮助国内的证券分析师提高投资技巧和证券研究方法。目前中国的证券研究水平较低,比如,除中金公司外,很少有证券公司使用模型研究方式。
可以肯定地说,引入QFII是一个积极的举措,但QFII在很大程度上更带有标志性含意,它究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变革能起到多大作用,中国证券市场能藉此取得多少有效的进步,最终取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自我完善,它应该与外资进入相辅相成。
刘啸东:客观、渐进地看待QFII机制
为了配合QFII的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执行副总裁刘啸东去年曾率代表团专门去欧洲进行QFII推介。就在中国证监会将在四、五月份颁发第一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许可,预期首批资金将在6月底前进入市场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中国市场缺的是投资理念
记者:原来业界人士预计会有较多海外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角逐QFII资格,但目前在申请该资格的海外机构多为大型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与早先的预测有一些偏差。您如何看待这一偏差?
刘啸东(以下简称刘):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成长型市场,最明显的就是风险较大。我认为QFII只能有两种方式在中国进行投资,一是短期行为,比如用对冲基金、国际游资等短期手段进行投资;二是长期投资,即较长一段时期内持有中国股票。由于QFII的限制比较死,同时中国缺乏相应的金融产品,短期套利者恐怕现在不会来;另外一些对中国市场感兴趣的长期投资者则有藉QFII进入中国市场的愿望。不过,现在说只有大的券商和商业银行才会进入,作此判断为时尚早。
海外大型券商感兴趣QFII,想率先进入中国,是因为它们有长期的理念,想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战略性布局,并不企求投资中国在短期内赚钱。其实海外的共同基金或养老基金并不是不愿投资中国市场,它们有可能通过拿到QFII资格的券商在华进行投资。总之,在QFII实施的初期,谁来谁不来并不很重要,QFII机制本身和中国的证券市场都需要成长和完善,海外机构投资者对这一市场的认识和适应程度也是发展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记者:引入QFII,是否可如一些人所说,能够抑制中国A股市场的投机现象?
刘:我在海外推介QFII时说过,中国实际上不缺资金,缺的是投资理念,只有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才能给我们带来这种理念。我希望QFII能促进投资理念到来的步伐,但期望值不能太高,否则就会背离现实。我一直对那些表示想进入的海外投资机构说,你来中国市场投资,一定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办事,完全照搬国外的规则是行不通的。我建议海外的投资机构根据中国的现实进行适当调整。但我也希望外资进入后,不要跟随投机风,要看公司的基本面,投资好的公司。
随着QFII概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近期股市行情有所上升,走势较好的包括我们新近推出的上证180指数,该指数的编制照顾了公司的基本面。我认为外资会关注指数中的成分股。随着QFII数量的增多,对公司基本面的关注会增加,市场也会逐渐改观。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不是说QFII一进来,人们就会变得理性起来。
QFII推动上市公司走向国际市场
记者:有人说中国股市是天马行空的绝缘体市场,引入QFII将使其与国际市场发生一些联系。您认为这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会如何显现?
刘:中国股市的“绝缘”不会因为QFII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暂行办法》对QFII的限制很严格,尤其是对资金外逃的限制,使得资金外逃的成本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未对中国股市的“绝缘”造成冲击。不过,若全球其他股市转好,QFII有可能会把钱从中国股市里拿出来,投到其他市场。我认为,真正会对中国股市产生影响的是QDII。
若说QFII使中国股市与外界的联系增加,更多地将体现在中国上市公司身上。中国的企业必须了解,上市并非终点,日后优胜劣态的竞争仍将激烈,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感。现在我们虽然有了退市机制,但进展非常缓慢,不少企业上市后好比进了保险柜,进取心减退。我们采用QFII这一新机制,并非简单的吸引投资,除了引进投资理念外,还应该推动国内的上市公司走上国际市场。
记者:有业内人士称,在QFII进入中国市场3至5年后,中国股市的外资可达到10%到15%的比重。您认为呢?
刘:《暂行办法》规定的外资占中国股市比重的上限目前是20%,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例会增加,但很难说在多长时间内会增加到什么程度。这其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首先取决于中国股市是否能发展和完善。另外要取决于周边市场。若周边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朝好的方面转变,投资者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市场,致使中国外资比重的增长过程放慢。
记者:目前外资对中国市场表现出热情,但他们大多表示在华投资很苦恼。您如何预测QFII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刘:现在QFII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来的态度几乎是在黑白之间,要么非常坚决,对中国股市很有信心,要么非常悲观,认为中国股市根本不行。我很难说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有信心,我相信QFII一进入,马上就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投资理念差异较大,投资选择余地小等。
从目前海外机构表明的意向看,基本理念是一致的,都是要选择基本面较好、有成长性、盘子较大、有交易量、市场前景较好同时又是政府比较支持的上市公司。从盘子(交易量)较大和基本面较好这两个先决条件看,能够满足条件的也就是一二百家上市公司,这是不言而喻的。以此看来,他们遇到的首要麻烦,就是选择余地狭窄。
QFII准入门槛不会降低
记者:您曾说,鉴于QFII迄今为止受到热烈欢迎,目前有关部门还没有改变严格限制之现状的迫切要求。我是否可以反过来理解,若是QFII机制受到冷淡,中方会考虑降低准入门槛?
刘:不会的!我当时是针对情况讲的。我在海外推介时说过:中国的市场很大,不知各位20年前有谁曾投资中国市场?当时在中国只能进行直接投资,那些先行者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敢说,最早进来的往往最易成功。现在中国的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但只是开了一道小门,需要侧着身挤,才能进来。
我说的目的就是让海外投资者想明白再决定进入与否。一方面,若无严格筛选,让很多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对现在的市场不利;另一方面,若没有一番深思熟虑和一个艰难的决策过程,境外机构投资者不会冒然进入。但是,现在的限制毕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例如资金进入的成本高,无利于QFII的长久发展。这一规则在目前时间段里维持,并不意味着不再修改。我认为,短期内施行《暂行办法》有其道理可言,从长期看,改变条文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一个过程。
背景资料
根据韩国、印度和我国台湾的经验,QFII制度的创意在于通过一国(地区)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的有限制流动,成功解决了在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向外资开放本土证券市场的问题。这意味着新兴市场实施QFII政策后,国际资本通过特定途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
目前市场上的黄金交易品种除了实物黄金和纸黄金,还有黄金期权以及最新推出的黄金期货,百姓的投资品种将增至4种。纸黄金没有杠杆作用,投资风险较低,投资门槛也只需要1900元,适合普通投资者;黄金期货和黄金期权属于高风险品种,适合专业人士;实物黄金适合收藏,需要坚持长期投资策略。
1 纸黄金
已推出“纸黄金”业务的银行有中行、建行和工行。所谓“纸黄金”,即个人账户黄金买卖业务,是指不提取黄金实物,仅通过账面记录黄金买卖状况的一种买卖方式,就像炒股一样。本币金用“人民币/克”标价,以人民币资金投资。中行和工行还推出“外币金”,以“美元/盎司”标价,投资者只能用美元购买。
与实物黄金相比,纸黄金交割和变现更加方便,进入门槛低,不存在仓储、运输、保管和鉴定等方面的额外成本,而且交易纸黄金也不需向银行交纳管理费用,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纸黄金”的交易门槛是10克。按每克190元左右的国内金价,1900元就可以炒金,门槛不到2000元。投资者可先用两三千元试盘。
开户比炒股简单
买卖纸黄金只需到银行柜台开立活期账户,并开通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存入资金,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纸黄金的交易渠道包括柜台交易、自助银行交易、电话银行交易和网上银行交易四种。
纸黄金可T+O
与股票不同的是,纸黄金一天之内可交易多次(T+O交易),卖出即可提现。此外,“纸黄金”的交易时段是周一7:30至周六凌晨4:00(其中每天4:00至7:30,交易系统关闭)。
别像炒股一样博短差
据悉,纸黄金的手续费体现在买卖差价上,比如单边手续费是0.5元/克,金价是190元/克,投资10克需要1900元,但是如果当场卖掉,只能按189元卖――被减掉的一元就是手续费。银行不再收别的费用。
虽然手续费不高,投资者如果还习惯于投资股票快进快出的方式,想通过频繁操作来赚取买卖价差是不可取的。投资黄金应着眼于资产的稳定陛和保值增值功能。
2 黄金期货
黄金期货和黄金期权具有杠杆作用,能做多做空双向交易,金价下跌也能赚钱,满足市场参与主体对黄金保值、套利及投机等方面的需求。
从目前测试的黄金期货合约来看,交易单位从原来的每手300克提高到了1000克,最小变动价位为0.01元/克,最小交割单位为3000克。期货公司认为,这可能是黄金期货合约最后的交易模式。
以国内现货金价200元/克粗略估算,黄金期货每手合约价值约从6万元上升到了20万元,按照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7%来计算,每手合约至少需要缴纳保证金1.4万元,合约即将到期,黄金期货保证金率提高到20%,每手的保证金将增至4万元。如果从仓位管理的角度计算,以后做一手黄金差不多需要5万元左右。
如果投资者看多黄金,某一月份合约价格对应的是每克190元,此时卖入需要缴纳的保证金是1.33万元,如果金价涨到了210元,投资者获利退出,可获利27万元(1000克×20元/克),投资收益为150%(2÷1.33);但是如果金价下跌,投资者需要不断追加保证金,一旦没有资金追加,投资就会被强制平仓,比如金价跌到了180元/克,投资损失为1万元,亏损率高达75.188%。业内人士因此认为,黄金期货风险较大,普通投资者尽量不要参与。
广发期货经理吴先生介绍说,黄金期货推出后,投资者可到期货公司买卖。期货开户只需要带上身份证和银行卡就可以办理,与证券开户类似,只是将“银证对应”换成了“银期对应”,一个期货账户还可以同时对应多个银行账户。
3 黄金期权金价跌也能赚
推出黄金期权的是中行,该品种也有杠杆作用,金价下跌,投资者也有赚钱机会,期权期限有一周、两周、一个月、三个月和六个月五种,每份期权最少交易量为10盎司。客户需先到中行网点签订黄金期权交易协议后才可投资,目前该业务只能在工作日期间在柜台进行交易。
据了解,支付相应的期权费(根据期权时间长短和金价变动情况而不同)后,投资者就能得到一个权利,即有权在期权到期日执行该期权(买入或卖出对应数量的黄金)或放弃执行(放弃买人或卖出)。
举例说,李先生预计国际金价会下跌,他花1200美元买入100盎司面值一月的A款黄金看跌期权(执行价650美元/盎司,假设期权费1盎司12美元)。假设国际金价像李先生预期的一样持续下跌至615美元,盎司时平仓,则李先生的收益为(650-615)×100=3500美元,扣掉1200美元的期权费,净收益为2300美元。如果金价不跌反涨至700美元,投资者可放弃行权,损失1200美元期权费。
4 实物黄金买实物金需看题材
实物黄金则种类繁多,包括钱币公司销售的金币、贺岁金条、奥运金条等。
从权威性来看,人民银行发行的金银币最权威(币类标有“元”),是国家法定货币。热门金银币主要有奥运题材的金银币和纪念币、生肖金银币、熊猫金银币以及红楼梦系列、京剧艺术系列和西游记系列金银币。
记者注意到,题材好的实物金升值潜力更大。去年上市的奥运金第三组已由发售价188元/克涨到了260元/克。而已连续发行6年的贺岁金条升值仍主要取决于金价上涨,6年前的原料金价是每克95元,羊年贺岁金条发行价为110元左右,如今原料金价近2005元,羊年贺岁金条的回购价不到190元。
不适合短线投资
不过,题材好的实物黄金的发行溢价也较多,不适合短线投资。
据了解,实物黄金的发行价,是原料金(相当于金价)加上各种手续费、经营成本和利润,回购则涉及重铸成本及重铸后成色降低,回购价是市场金价再扣除回购重铸费。一些品种的发行价比原料金价高一二十元,但当场卖出一般在原料金价基础上再减十来元。因此,持有这些品种,只能依赖于金价大幅上涨,或因存世量减少及题材因素提升收藏价格,才能获利。
黄金期货投资技巧
2008年1月9日市场各方的热情在黄金期货上市首日即被点燃,159家会员、6023个客户参与交易。9日黄金期货各合约累计成交121468手,成交金额273.47
亿元,总持仓量21810手,其中主力806合约成交103364手,持仓16342手。
对于这一投资新品种,一些有经验的咨询师和投资者向我们传授了三招黄金期货的操作技巧:谙熟交易、严控风险和综合分析。
招数1:谙熟交易
“对于没有接触过期货交易的投资者来说,入门的关键是要了解规则”,上海投资者彭先生介绍。1月9日一早,彭先生率先在0806合约的涨停价230.99元/克卖空2手,当天以226.10元/克买入平仓,扣除交易手续费后获利约9000元。
黄金期货采取T+O交易,交易单位1手(1千克),手续费包括两部分,交易所收取30元/手的手续费,期货公司另外还需要收取手续费,但其标准不一。不过,当天的平仓单免收手续费。“若按照累计60元的手续费计算,黄金期货价格朝投资者有利的方向波动0.06元/克,投资者就保本了。”他介绍说。
同时,黄金期货采取保证金交易,目前交易所收取9%的交易保证金,但期货公司会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加3%甚至更高的比例。“以12%计算,若投资者在230元/克买入开仓1手,需要缴纳的保证金为230元/克×1000克×12%=27600元”,彭先生说,“黄金期货既可做多也可做空,投资者只要掌握上述方法就可以开始交易了”。投资者一般可以选择一家期货公司开户,并进行网上交易。
招数2:及时止损
期货投资者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控制风险,从事十多年期货交易的咨询师王先生有着独到的风控技巧。“控制好仓位,一定要学会割肉止损。”王先生说。
根据王先生的经验,若打算隔夜持仓的单子,持仓一般控制在总资金量的30%;若日内平仓,一般也在70%左右。当然,发现自己判断错误及时止损是他的惯用手段。“黄金期货第一天交易我并不成功,230.99元/克涨停板试探性地买进1手,但随后价格下跌,我228元割肉了。”王先生说。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准确的。尽管他当天1手的单子亏损约3000元,但收盘时0806合约价格跌至223.30元/克,由于及时止损,他当天少亏了5000元。
“若不及时止损,第二天亏损将继续扩大”,王先生说,“另外一个风险是交割风险”。在黄金期货上市前,不少投资者抱着“大不了最后交割实物金条”的想法。根据有关规定,黄金期货个人投资是不能进行交割的。“目前上期所挂牌最早交割的合约是6月份到期的合约,进入交割月之后,如果还有持仓的话,会被期货公司强行平仓,一定要高度重视。”王先生说。
伴随国民经济的创新发展,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投资理财意识也不断加强,在理财过程中更注重产品的收益性、资金的流动性及项目的安全性,从而为个人理财服务营造了全新的环境。在个人理财业务设计中,投资组合作为一种全面性、个性化以及针对性的理财服务机制,可以使用户在理财环境下满足自身的需求。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环境下,个人理财业务的起步相对较晚,理财项目的构建目标多为个性化及规范性的理财计划,导致投资产品项目的设计为用户的理财需求提升造成限制。因此,在个人理财系统项目设计中,构建投资组合性的理财项目,可以强化以用户为主的基本需求,实现对客户市场的进一步明确。
一、投资理财的工具
(一)稳健性的投资工具
首先是债券。在债券投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资产的直接投入获得较为固定的利息收益,实现在市场买卖中的差价赚取。伴随利率的提升,投资人应该在个人理财中进行适时性金融产品的买卖,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在现阶段投资理财中,债券的类型主要有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以及公司债等。其次是保险。伴随人们对保险认识的不断加深,保险逐渐成为理财理念下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保险的投资风险相对较低,并帮助人们解决困难、意外事故等经济性的资金支出。而且,保险的投资风险相对较低,虽然其投资的回报比例较投资基金、债券等相对较低,但其资金的稳定性会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在现阶段保险项目中,养老、教育、重大疾病等保险投资计划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
(二)增值型的投资工具
第一,股票。股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是由股份公司所发行的,用来证明投资者股东权益及身份的形式,并获取股息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获得股息以及红利之间的凭证。股票的品种相对较多,其分类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股东享有权利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将其分为普通股票以及优先股票。第二,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是一种将投资者的零星资金通过一种集成的方式形成的资金投资模式,实现对专业项目的管理及投资,在投资及项目收益扣除之外,实现基金与投资者的管理及分享。第三,期货。主要是一种交易双方在期货交易环境下所买卖的期货合约性的交易行为。期货交易是在现货交易环境下所发展起来的交易模式,而且,在经济发展的环境下,这种交易形式逐渐呈现出创新性的交易理念,但是这种交易项目的风险相对较大。在期货项目运行中,期货市场的波动相对频繁,有时只是一秒钟得时间,用户的资金就可能发生资金10%以上的变动,因此,这种项目的投资形式对于资金相对匮乏的人群而言不太充裕。而且期货市场的准入门槛也相对较高,在项目投资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技巧,因此,项目投资人应该对市场进行分析,作投资项目的优化处理,从而为项目的投资选择提供有效帮助。第四,信托。信托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一种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同时也是将财产及信托交付给他人的一种财产转移形式,并由他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财产项目的分类,按照资金所有人的特有意愿进行第三人利益的分析,从而为管理项目的财务分配提供有效依据。第五,外汇交易。个人的外汇理财主要是银行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并在保证用户本金安全的基础上,由银行资深投资管理者所履行的投资管理项目,利用市场上国际金融工具所形成的管理方式,这种投资方式具有一定集合性财务管理目的。
二、我国个人理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投资者的实际理财产品相对单一
现阶段个人理财项目发展的过程中,理财产品单一现象的出现是制约个人资产增值的重要原因,主要是金融产品的种类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局限于银行的存款。而在实际资产项目储存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心目中存在着一种资产管理方式,人们所保有的银行存款原因是一种出于动机环境所形成的,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推迟了消费。另一种投资理财产品单一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居民对理财意识认识不足,很多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的认知较弱,很多人虽然对理财产生兴趣,但是不愿尝试,只是将钱存放在银行之中。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不断进行合理引导,通过媒体宣传进行资产项目的管理,从而实现理财产品项目的创新。[2]
(二)理财项目中缺少专业性的人才队伍
在现阶段银行理财项目确立的过程中,应该为用户提供更为良好的信息处理环境,从而为理财客户项目的操作提供良好依据。但有时银行为了推销自己的项目产品,不会全面考虑到用户的资产状况,使用户的资产状况及风险承担能力缺少专业性的管理机制,从而制约了理财项目的确立重。在一些发达国家理财产品项目确立,会提供专业性的理财规划人员――注册理财规划师,他们在就业之前会经过系统性的培训,行业中的协会会对职业操守进行严格性的考核,构建专业性的理财机制,并从中收取咨询费,为用户规划系统性的理财项目从而为资产项目的优化及资格的认证提供良好依据。从而为理财项目的优化及用户的专业服务提供专业指导,满足用户对理财的基本需求。
(三)投资人员对持有资产的认知风险不足
在我国理财项目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投资者对资产风险的认识存在不足,而且对于个人理财认知不过全面,导致投资者在理财工具项目选择中,项目产品存在着潜在性的风险。而且,在理财风险认知的环境下,存在两种差异性的风险内容,其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存在着个人运作不当的现象,在个人资产投资中,组合性产品的出现会使工作人员在不注意趋利避害的环境下造成一定的损失。例如,在理财债券购买的环境下由于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而造成的垃圾债券,从而对资产项目的确立造成影响。第二,投资者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不注重投资中的风险分散,对金融产品项目中风险投资造成了一定的制约。[3]
三、投资组合在个人理财系统中的运用及分析
(一)合理改善投资组合在个人理财系统中的运用分析
在个人理财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改善投资环境、确立投资风险是个人理财项目中较为重要的投资形式。因此,在实现投资管理问题的同时,应该保证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的利益最大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合理完善项目的投资环境。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应该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监督及管理,为个人理财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伴随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可以为市场的内部构建以及发展规律的创新提供最大的价值。但是,在我国组合投资的市场环境下,个人理财项目的确立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性的因素。例如,投资项目中管理者投资产品的盲目性、信息传递的缓慢性等,使资金的管理在房地产期货及期权的环境下,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的管理状态。在这些问题环境下,部分管理部门应该进行金融市场的引导及监督,促进个人理财的良好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对项目投资者进行引导,构建决策性的项目管理机制。通过构建完善的投资环境,可以为个人理财的资金规划提供有效依据,并降低个人理财中风险因素的出现。
(二)构建标准化的投资组合选择机制
投资组合的过程中,其理论标准涉及计算机指标以及与人类心理相关联的心理因素。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导致理论项目会参与到部分计算指标中,导致项目构建很难在运算中进行标准数字的衡量,同时也会导致个人理财环境下出现投资风险与项目收益相互偏离的状态。而且,在理财项目计算的过程中,会导致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定,使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同时,在行为金融学项目研究的环境下,其主要的研究可能会对投资事件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在整个标准化参数分析中进行赋值确定,从而为标准化投资组合项目的确立提供最大收益。例如,在个人资产投资组合理论分析中,投资者应该通过组合进行投资,并在收益以及风险控制中寻找平衡点,理财师应该对客户的资金状况、投资目的以及风险偏好进行科学分析,构建不同的投资计划。[4]在无风险资产以及风险资产组合分析的环境下,应该通过资产组合标准差以及风险资产标准差分析的环境下,实现对资金项目的综合性分析。
通过多种投资组合的项目设计,可以计算出针对性的投资项目,从而为个人项目风险的投资提供专业支持。
四、结语
在现阶段个人理财项目优化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分析项目投资计划,确立个人理财项目,实现个人理财资金的合理规划,从而为金融市场中有效投资组合结果的构建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单位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金融系)
[作者简介:张风存(1972―),男,安徽砀山人,工商管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投资与理财。]
参考文献:
[1] 辛晓.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1.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
1,内源融资。企业依靠其自身内部积累进行的融资并将它用于投资领域。共有3种形式:资本金、折旧基金转化为重置投资、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内源融资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及广大中小企业存在的激励问题,节约交易与融资成本。还可以增强剩余控制权。因此,内源融资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内源融资能力及增长。受企业盈利、净资产规模和未来预期收益等各个方面的制约。自筹资金是一种重要的内源融资方式。它包括的范围很多,主要有合伙人、股东的自有资金;借用资金;风险投资资金;一些社会性基金与中小企业间的互助机构的贷款等。
2,外源融资。企业采取一定方式从外部融入资金用于投资领域。一般来说,它分为直接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形式,而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贷款。
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的资本构成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美国企业的这一比重最高,平均在60%以上;而欧洲国家,如意法等国这一比重在50%左右。其次是直接或间接融资。美英等国直接融资的比重要高于间接融资,而意法等国则相反。政府的扶持资金比重最小,一般仅占企业总资产的5%-10%。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1.内源融资是资本形成的重要渠道。这一融资方式具有自主程度高、成本与风险低的特点。是中小企业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渠道。在创立之初,因为市场需求空间小,生产规模有限。难以负担高额成本,为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这一方式来积累初始资本。
2.直接融资是我国广大中小企业今后进行融资的重要趋势。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两种方式。前者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减少了中小企业对银行的过分依赖。增强了广大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上的灵活性和弹性,成为一种全新的融资工具。
3.间接融资是我国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包括抵押贷款、担保和信用贷款等方式。以银行和商业银行为中介进行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其中。抵押和担保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来源的两种主要方式。
4.非正式融资活动是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常见的有民间集资、借贷、私募等。这一金融活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特点,在部分地区,非正式融资已经开始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1.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下,制约其融资能力。目前中小企业普遍采用业主制和合伙制,规模一般都偏小,许多都存在管理制度、财务方面的不健全。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极大地降低了自身的信用水平。严重削弱了自身的融资能力。此外,因为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存在着使用其信息优势在事先的谈判、合同签订的过程和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利益的激励因素。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缺少可担保抵押财产,寻求担保难,融资成本高。银行更偏重让中小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一般不愿对其引入流动资产作为抵押方面的条件。此外,当中小企业寻求担保机构帮助时。这些机构基本上出于降低风险考虑,只对流动资金贷款而不面向中小企业更为需要的长期性贷款担保方面,无形中加大了融资难题。同时,中小企业还面对着很高的条件与高昂的担保费用,这些都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了效率。
3.中小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经营管理风险很高。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都很短,普遍规模很小,自有资本也少。同时,这些中小企业依靠自有资金实力并不能满足自身扩大再生产的要求。故而在面临市场出现变化和宏观经济发生震荡的条件下。不能抵御住这些风险。此外。中小企业经营目标不确定,使得国有银行与商业银行不敢向其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
(二)外部因素
1.直接融资受限,渠道不畅通。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完善,中小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同时我国对企业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条件要求很严,目前只有部分经营与信誉状况良好的国有大型企业才能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融资。而在股票市场上,尽管我国已经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两大市场,但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准入门槛依然非常高。
2.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国有银行垄断程度高,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活动面对强大壁垒。四大国有银行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市场上处于统治地位。这减少了中小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资源。限制了这些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特性、交易成本过高、规模不经济和激励不足等原因,造成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不足。
3.我国实体经济部门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失衡。第一。横向结构失衡。由于国家整体的产业结构转移和升级战略的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那些高新技术产业将继续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第二,纵向结构失衡。国内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国内投资。第三,资本市场缺乏层次。资本市场缺乏多种交易工具,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资本市场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筹集资金。
4.我国目前缺乏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银行而言,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多、情况不一,申请贷款额度小,向其提供贷款会大大增加经营风险和成本,从银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不愿意向其提供贷款。如今,迫切需要有与中小企业相配套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5.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未出台一部完整且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法律,导致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在寻求法律保护和维护自身权利上无法得到平等的对待。放眼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都为中小企业建立了专属的融资支持机制。譬如,日本为中小企业建立起特殊融资库。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制度建设与信用建设。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第一,应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中小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走专业化协作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第三,积极完善会计制度。如政府应采取鼓励措施,支持税务、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使得中小企业赢得众多中小金融机构的信任
(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
1.分级发展资本市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两个“过度”。一是过度依赖债务融资。二是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因而在中国发展分级资本市场,增加股权融资渠道已
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本市场建设问题。
2.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只有引入真正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经营的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同时在金融业中逐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尤其是改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形,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才能得到较好解决。
(三)健全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许多发达国家都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不同的担保体系。一是为广大中小企业建立专属的信用担保基金。对于那些符合条件但缺少担保资产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弥补这些企业的信用不足,同时还可以为银行分担很大的业务风险。二是在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互助和民营性担保基金。三是融资模式植入保险机制。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具有信用增级的功能,可以增强企业获利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
(四)利用私募股权融资渠道
对不能及时取得银行贷款和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相比。股权中小企业融资不需要抵押担保,中小企业融资金也不需要偿还和支付高额利息费用,而且投资方可以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并提供资产重组、企业改制和走向资本市场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做大。私募股权投资者以新股东和合作伙伴的身份介入公司,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且财务风险小。此外,私募股权中小企业融资不像股票市场那样要求公开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募集人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
(五)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政策
政府应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中小企业以资金上的支持。其中。税收优惠上可以通过降低或减免中小企业税收、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等优惠条件,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财政补贴是政府通过鼓励中小企业解决社会就业、促进科学技术水平进步、鼓励出口等方面给予其帮助。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积极鼓励建立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基金,进一步完善政策性融资渠道。最后。还可以允许和鼓励那些公司制的中小企业选择进行股权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3-0070-06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3.16
一、内地居民香港投资的背景
(一)内地个人理财市场空间大幅增长,金融市场空间被打开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等私人财富的大幅增长,我国居民个人理财需求呈现出鲜明的“高增长、高积累、高分化”的特征。首先,个人财富呈现高速增长,房产净值和金融资产增长是其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据统计,1995―2002年,我国人均居民财富实际年均增长率为11.5%。其次,财富构成呈现高积累的特点。房产净值和金融资产,特别是上市或非上市股权成为中国居民财富积累的主要渠道和推动力量。第三,金融理财市场的空间被打开。随着我国个人财富的大幅增加,我国居民对于金融市场投资机会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金融理财市场空间不断拓宽。第四,居民财产分布具有高分化特征,提出了更高水平的理财服务需求。高分化的特征对各类理财业务,提出了定位目标客户群和差异化服务的要求。
(二)分业经营和监管制约,创新度较低
现阶段,我国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仍沿用分业经营的传统模式,银行业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其他领域,银行除了存贷款业务,只能从事特定的银行理财业务。而在现实中,我国商业银行已经逐步向混业经营模式发展。如固定收益资产和衍生品资产的结合,与普通固定收益产品比较,结构性产品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但结构复杂,风险也比较高。
分业经营政策的制约使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创新力度较低,远不及美国、欧洲、香港等国家、地区的金融市场。在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国内银行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一些结构复杂的产品完全依赖外资银行定价,在产品设计上缺乏主动权。同时,分业经营导致监管缺失,这对金融消费者利益保护产生不利影响。在银行业,主要表现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真实,金融理财产品宣传中存在过度推介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大大降低了金融消费者在我国内地市场的投资信心。
内地金融理财市场现状无法满足个人理财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展,而香港个人理财业务的个性化服务、宽松的市场监管环境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到香港进行个人理财投资。其中,积累了大量资本的很多内地企业家,由于投资渠道极其匮乏,长期以来只能投资楼市或者股市,如今他们将巨额资本投向境外,如香港的外资银行。
二、KODA投资纠纷案例剖析
(一)案件经过
2009年5月,大陆投资商赖建平与荷兰银行之间因一款名为KODA(股票累积期权)理财产品导致的巨亏,荷兰银行毫无规则催讨保证金并强行斩仓。至此,一大批内地富豪因购买该款理财产品遭巨亏的案件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2009年8月,内地“香港私人银行受害者联盟”6名代表投诉香港多家银行以不良销售手法,误导他们购买KODA,令10余人合共损失逾10亿元。
早在2007年6月,赖建平认识了时任荷兰银行私人银行董事的张宁,后者介绍了一款有20%年收益的理财产品。在未详细阅读条款的情况下,他在100多页的英文文件上签名。其实,张宁推荐的“打折股票”,实质上是高风险金融衍生品KODA,即累计期权合约。在当时,该产品却宣传成“低风险、高回报”的理财产品。于是,赖建平在香港荷兰银行开户,存进420万港元购买“打折股票”,并在3个多月内一共购买了10多个KODA合约,合约金额大都在1000万至2000万港元之间。在此期间,他的账户里一直只有420万港元,银行却从未向他要过保证金。
2007年10月20日,赖建平又以7.54元的价格购买了复兴国际KODA合约,每个交易日吸纳3500股。然而这只股票表现欠佳。2008年1月9日,张宁突然给出一个计算保证金的公式,而对此赖建平之前并不知情。此时,银行表示如果不按期存入足够的保证金,他们会强行斩仓。无奈之下,赖建平开始四处借债,6月,他跟荷兰银行交涉,希望停止合约。到9月8日,荷兰银行让他把此前3个月的股票收回。而9月18日他收到的复兴国际的股票,已经跌至2.36港元。银行的这一举动令他凭空损失了几百万港币。最终,他的2100万保证金全部亏空,还倒欠银行200多万港元。
(二)境内KODA投资者纠纷的成因分析
1.KODA产品特点
KODA(全称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是一种高风险的结构性理财金融衍生品,可以挂钩外汇、股票、石油期货等。以股票为例,该产品以某股票现价的约定折扣价(10%~20%的折扣)作为行使价,以约定溢价为终止价,在合约期内的每个交易日(一般合约期一年有252个交易日),当收市价高于行使价而低于终止价时,允许投资者以行使价购买约定数量的股票;当收市价高于终止价时,合约解除,当收市价低于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以行使价双倍买入约定数量的股票。
KODA产品具有以下“致命”的特点:首先,KODA产品具有高风险。是一种“收益有限、风险无限”的产品,其收益与风险是不匹配的。根据定义,当收市价高于终止价时,合约解除,则说明获得收益有一定的界限;而当收市价低于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以行使价双倍买入股票,即股市行情不佳时,投资者的损失翻倍,即“风险无限”。 KODA可以看作是一个买入“看涨期权”与两个“看跌期权”的期权组合,但是KODA并没有期权买方享有的选择权,而是在面对股市下跌时,必须双倍买入股票,缺乏对冲的途径,成为无底洞,因此被称为“富豪杀手”。由于KODA产品具有极高的风险,美国证监会禁止任何银行出售任何KODA产品给美国公民。另外,在KODA产品说明书中,产品的风险被描述为:交易并不保本客户可能面对的损失将无限。另外还有条款写明,“如客户为买方即使当前价格低于行使价,客户仍有责任以行使价累计标准工具在每一宗使用杠杆的交易中‘以亏本价买入’额将倍增” 其中“不保本损失将无限”“‘以亏本价买入’额将倍增”等实质上也明示了KODA产品的高风险。其次,KODA流通性有限。由于KODA产品的准入门槛比较高,购买该产品的投资者人数有限,不具有可以自由流通的二级市场,几乎不能转手,投资者非常被动,只能等待合约到期。而一旦出现任何风险,投资者必须承担全部损失。最后,KODA为保证金交易。保证金具有“杠杆效应”,其收益会借助“杠杆”力量而成倍放大,但是如果与产品挂钩的金融产品价格下跌,投资者也会雪上加霜。而一旦投资者账户余额不足以购买股票,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限额内的贷款,从而保证其继续履约KODA合约,在此期间,银行不断催促投资者补缴保证金,否则就进行斩仓。
2.交易信息不对称
首先,在交易过程中,香港银行未履行充分的披露义务。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行为守则》、《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及香港《证券与期货管理条例》,银行的法定义务包括“首先,造访客户必须事先获得客户的要约;其次,对银行所担任的角色是顾问关系还是对赌关系应当进行清晰的披露;再次,所选择的客户必须是专业投资者;最后,必须对打折股票的风险进行充分、完整的披露”。
KODA投资纠纷案中,香港的私人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并未遵守上述规定,在向投资者推介理财产品时,并未履行披露义务,导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投资者往往在对理财产品缺乏必要了解的情况下盲目签订合约。其一,KODA合约,性质上类似于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对赌协议,银行和投资者的利益是相悖的,若投资者损失,银行则获益,反之亦然。香港银行在介绍KODA产品一般并未提及“银行所担任的角色是顾问关系还是对赌关系”,或者向投资者声称其是投资者的理财顾问。其二,设置“专业投资者”这一门槛,目的是保证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具有一定的了解,以免其深陷较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而遭受重大损失。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和《证券及期货条例》规定,专业投资者的标准一般包括“800万港元投资额”,且每年进行一次确认这两个硬性指标以及“其相关市场上活跃地进行交易达最少2年;每年应进行不少于40宗交易;该人士以往曾买卖的投资产品种类,以及该人士对在相关市场上进行交易所涉及的风险的认知”这四个其他考虑因素。而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往往仅以“800万港元投资额”作为硬性标准,未考虑投资者投资经验、投资技巧、抗风险能力等主观因素。其三,银行只提供了长达几百页的全英文说明书,并未提供任何中文文件,也未对KODA产品的高风险、投资者的义务进行详尽的说明与告知。
其次,投资者也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投资者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盲目听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人员的宣传,购买与自身预期及抗风险能力不匹配的金融衍生产品,导致个人财产受损。在KODA投资纠纷案中,内地KODA投资者风险意识尤为薄弱。在签订KODA合约时,内地投资者并未对KODA产品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背景了解,在银行投资顾问提供冗长的英文法律文件之后,并未要求银行提供中文文件,就盲目听信银行投资顾问,草率签订了投资额高达几百万的KODA合约,造成巨大损失。在赖建平案中,银行在开户文件选择“已看过开户文件的中文本”的选项,而实际上,投资者赖建平没有见过任何中文文件。
3.内地与香港监管存在真空
内地与香港在对KODA产品案的监管上存在真空。在内地,由于KODA产品是境外银行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国内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进行规制,也没有相关机构对其监管。而从行业监管来说,中国银监会的管辖范围只涉及境内银行或境内法人分行,应由香港金融管理局对其进行监管。
而在香港,如果投资者被视为“专业投资者”,则认为其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其与私人银行之间的投资行为,无需得到香港证监会的核准。在实践中,银行在对投资者否为“专业投资者”进行判断时,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盈利为目的,将“800万港币投资额”作为唯一的硬性标准,甚至降低该标准,以使更多的内地投资者得以进入“专业投资者”的范畴,银行在获取巨额利益的同时,规避香港当局的监管。香港证监会对此类交易存在严重的监管漏洞,而香港金融管理局由于深陷雷曼事件的处理中,对于KODA纠纷案内地投资者的诉求分身乏术。
(三)境外金融投资纠纷的司法解决
1.管辖与法律适用问题
KODA产品业务实质上是一种离岸业务,即在不需要投资者出境的情况下,境外机构向内地投资者推销产品、开立理财资金账户。那么,境内KODA投资纠纷应该由内地法院还是香港法院管辖?
KODA合约主体的甲方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内地自然人或者离岸公司,而乙方则是香港的外资银行,是外国法人。合同签订一般是由香港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将合同寄往内地,内地投资者在签约后寄回香港或者由银行客户经理带至香港签字盖章。所以,KODA合约签订地应为香港,而非内地。
与此同时,香港私人银行通过合约中管辖条款,将诉讼纠纷的管辖权限定在香港法院,并且只能适用香港法律作为双方适用的唯一管辖法律,这使得内地投资者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KODA合约中都有选择性管辖条款,且投资者不可撤销。如,在协议中规定,“第一,服从香港法院的管辖;第二,放弃其在任何时间对将任何该等法院(就在任何此等法院所提起的任何法律程序而言)作为审判地可能提出的任何反对意见,并放弃声称该等法律程序已经在不便的诉讼地提出或该法院对其不拥有司法管辖权。”这种管辖条款完全排除了内地投资者在内地进行任何司法救济的可能性,任何投资者提起的合同无效、合同撤销、以及合同无效和撤销之后的损害赔偿之诉,国内法院都不具有管辖权。
在赖建平发现自己由于荷兰银行对其故意隐瞒风险、误导进行高风险投资、诈骗投资者与其对赌等行为而使自己产生巨额亏损后,他曾向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投诉,希望追回损失,但是一直未果。另一方面,赖建平在2009年曾多次向相关法院该“理财陷阱”,但均未被受理,赖建平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于2010年1月上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后者尚未作出终审裁定。后来经查询,赖建平发现荷兰银行在上海拥有一家全资子公司―荷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荷银中国”),其成立于2007年6月,由原荷兰银行上海分行转制成当地法人银行。赖建平随即向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在2010年1月在上海第一中级法院立案。然而,原本定于2011年4月1日的开庭日因“程序问题”无限期延后。
2.香港与内地司法差异
香港的司法制度与内地司法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也使得内地投资者在香港维权也陷入困境。与内地相比,在香港的诉讼成本很高,内地投资者维权费用很高。
第一,香港实行的是“败方付费”制度。即,诉讼的败方承担诉讼费用。在KODA投资纠纷案中,要想解除该合同,必须证明银行在推销产品时实行了“欺诈”,对此,投资者负有举证责任,而由于内地投资者所处的弱势地位,一般难以获得这方面的证据。内地投资诉讼失败的概率相当高,而作为败方承担的大笔诉讼费,对于本身背负巨额亏损的内地投资者来说,更加处于不利地位。
第二,香港律师费高昂。由于KODA产品本身性质的复杂性以及地域性使得内地律师一般很难有能力完成,一般投资者只能聘请香港律师进行案件,而根据香港特区法律,不允许律师进行风险诉讼收费,即使是一般的法律咨询都必须立即支付费用,这对于内地投资者的维权来说,负担非常大。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金融立法的创新
1.立法禁止销售KODA产品
在KODA产品的协议中,均有“不接受美国人购买”或需声明“不是美国公民”的条款,这是因为美国证监会禁止将KODA产品销售给美国公民。同时,1994年,美国宝洁公司指控美国信孚银行通过欺诈手段对其销售极其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导致1.02亿美元亏损。信孚银行最终被法庭判定有欺诈的嫌疑,最后被德意志银行收购。
由此可见,KODA产品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失去市场,所以近年来,境外银行纷纷转向了中国新兴的内地投资市场。而KODA等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以及给中国内地投资者造成巨额损失,并陷入了维权困境,中国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应从金融消费者利益出发,尽快立法或者出台相关规定,禁止境外银行向中国公民销售KODA产品。
2.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首先,要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披露义务。在KODA投资纠纷等案件发生之前,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银监会规定较为原则、简单,银行承担的信息披露义务非常轻微。为了规制类似KODA等金融衍生品交易纠纷中,金融机构不如实履行披露义务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2009年7月31日银监会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第7条、第8条以及第10条对金融机构的披露义务进行了规定,如第7条规定,“金融机构销售衍生产品应向机构客户提供衍生产品介绍和风险揭示的书面资料”,第10条规定,“在衍生产品销售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客观公允地陈述所售衍生产品的收益与风险,不得误导机构客户对市场的看法,不得夸大产品的优点或缩小产品的风险,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机构客户承诺收益。”
其次,建立金融投资信息共享平台。无论是《香港金融管理局行为守则》、《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及《证券与期货管理条例》,还是中国银监会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均在不同程度上规定了银行的告知和说明义务,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在实践中大部分依赖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金融消费者在获取金融投资信息方面仍处于劣势。
所以,笔者认为,要保障金融消费者切实、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有必要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建立一个金融投资、理财的信息共享平台,以使金融消费者、投资者可以在投资过程中更有效、平等地获取个人理财、投资等相关信息,而这一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可能需要中国银监会等监管机构进行推动。
3.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与实践创新
2000年,英国出台《金融服务与市场法》,首次使用“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将存款人、保险合同相对人、投资人等纳入该范畴内。明确规定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负责监管各项金融服务,同时设立单一申诉专员和赔偿计划架构,为金融消费者提供进一步保障。
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以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要求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署,并赋予其监督、检查和执行权等一系列权力,专门对提供金融商品或服务的金融机构等服务实体进行监管,以对金融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的监管保护。同时,《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设立投资者顾问委员会、投资者维权办公室以及专项的投资者保护基金,全面保护金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KODA投资纠纷案中,内地投资者维权难、金融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护的事情凸显了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与司法实践的滞后,因此,制定一部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是非常必要的。2012年8月,中国银监会已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而央行的金融消费者保护部门亦即将成立。至此,“一行三会”均各自新设消费者保护部门。这改变了沿用美联储等在央行下设统一机构的初衷,而是沿用了“一加三”的分业管理框架,即央行与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下分别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
在中国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下,金融消费者保护分属不同的行业,由不同的机构监管,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如何进行协调、统一的监管是一个大问题。例如,在资产管理方面,银行、券商、基金都有理财产品,均涉及到投资者投诉、投资者利益保护方面。反观美国成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署,其立足点是产品,可以对涉及到不同金融产品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形进行监管。目前,我国金融产品层面交叉的情形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复杂金融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避免明显欺诈行为,设立一个统一的金融保护机构从宏观上进行监管是很有必要的,而要想设立统一的机构并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改变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现状才是最根本的途径。
(二)加强金融监管
首先,建立“专业投资者”准入制度。KODA投资纠纷案中,虽然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与《证券与期货管理条例》都对“专业投资者”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对“专业投资者”的评估程序却相对宽松,除“800万港元投资额”认定为硬性标准之外,其他的认定标准均由市场中介机构自行作出判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而建立“专业投资者”准入制度,尤其是通过立法建立和完善“专业投资者”具体认定的标准,并保证该标准的有效施行,是保护金融投资者重要的预防措施,也是今后金融衍生品发展完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
其次,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在本案中,内地与香港金融当局对于KODA产品的监管真空是主要问题。香港证监会、金融管理局对于KODA产品监管不力,未能及时遏制银行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并在发生KODA投资纠纷后,以种种理由推卸责任,使得投资者的权益难以得到切实维护。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根源在于香港在自治基础建立起来的自律性监管体系,监管机构实行企业化运作,因此,香港方面应该进行更为广泛的社会监管,不仅重视事前规则的制定,也要重视事后的争议处理。由于KODA投资纠纷案是香港监管当局批准销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受到香港证监会、金融管理局的监管,如果该类KODA投资纠纷案完全发生在境外,银监会作为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机构,虽然无权对此类纠纷行使执法权,但是在内地投资者对境外银行维权面临困境时,应该及时提供相应的援助,以保护内地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内地理财产品的创新与开发
内地投资者之所以在香港银行进行金融衍生品的投资,一方面受到其金融理财产品盈利的吸引。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国内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内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内地投资者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需求,这迫切要求国内银行加强对个人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力度。
我国商业银行应在控制金融理财产品风险和充分信息披露的基础上,提高银行对个人金融理财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创新力度,提高理财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应从客户的利益出发,改变“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经营理念,将个人金融理财业务落足到“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其需求和合理的财务目标为其策划长期计划,为客户实现合理的理财目标,配置有效的金融理财产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金融理财业务。
参考文献:
[1]徐艳.汇丰KODA理财产品合约曝光银行涉嫌与客户对赌[N].上海证券报,2009-06-19.
[2]余雪菲.接轨国际监管银监会增设金融消费者保护局(热点关注)[N].国际金融报,2012-08-24.
[3]陆媛,张宇哲,温秀.一行三会各设机构保护金融消费者协调机制存疑[J/OL].[2011-12-05],http://.cn/money/bank/bank_hydt/20111205/081110933553.shtml.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课题组.现状透视:中国金融理财产品市场概览[J].西部论丛,2007(4):51.
[5]吴舒曼.逃离“打折股票”黑洞――内地KODA投资者维权之困[J].公司法律评论,2010(卷):409-414.
[6]刘.我国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律分析和监管问题研究[J].证券法苑,2009(1):229-230.
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11年8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8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增速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许多人就此认为,CPI上涨的年内拐点已经出现,下半年通胀趋势将有所缓解。但本人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CPI的暂时性回落并不能代表物价上升势头的整体减缓,对通胀的警惕仍然不能放松。首先,国内的成本上涨因素没有停止,尤其是食品价格增长仍然保持高位。其次,从国际市场上看,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随时可能变为现实,欧债危机至今未能解除。综合国内外多种因素,对于通胀的威胁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那么,在通胀的阴霾下,我们应当如何捂紧自己的钱袋子,不让自己的财富流失,甚至从现有资金中获得更多收益呢?
一、亘古不变的“真理”:黄金
“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一针见血地道明了黄金作为货币的重要地位。从古至今,黄金在人们心中地位不断提高,它不仅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更是理财的极佳选择。尤其是在这个楼市、股市都雾里看花的年代,只有黄金可以让人真正放心地投资并持有。
从年初的约1400美元上涨到现在的1700多美元,今年金价的涨幅已经超过了20%,对于黄金未来的走势,市场仍然一片看涨声。目前国内黄金投资的方式主要有黄金QDII、纸黄金、实物黄金、黄金期货、黄金股票及黄金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等。对于普通投资者,“纸黄金”和实物黄金业务可以说是投资黄金的不错选择。
“纸黄金”指投资者在帐面上买进卖出黄金赚取差价获利的投资方式,即使是没有尝试过任何黄金或外汇交易的人,入门也相对容易,只要掌握一些交易技巧并关注市场进展就能有所收获。而对于实物黄金,投资者在各家黄金卖场都可以买到,投资方便快捷,而且无论任何时候出售,变现较为容易,受到众多普通投资者热捧。
二、普通投者资的首选:基金
基金,通俗来讲,其实就是基金公司把普通人的钱收集过来,找专业的人来买股票或者其他理财产品,最终获取收益,并将收益在投资人与出资人之间按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的投资方式。
对于基金的优势,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基金有专业的经理人投资运作,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理,保证了投资方向和领域的专业化;其次,个体投资者一般很难做到分散投资,承担风险相对较大,而基金通过进行分散化的投资,使得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另外,投资者可随时按照基金单位资产净值申购、赎回,所以流动性较强。
综合以上优势,在通胀的乱世中,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无疑是不二之选。
三、投资的新宠:商业房产
说到房子,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有房的,发愁的是急着买房的。现在的房价虽说国家已经下大力气进行调控,但除了少数一线城市房价有所松动外,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仍然像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使众多买房者望尘莫及。在高房价背景下,通胀愈演愈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限购措施,但对于商业性房产的投资仍有利可图。
对于分散的中小投资者而言,商铺或许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商铺的投资与周边整体商业环境、商铺位置、开发前景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城市中心商铺,或是商业闹市区商铺,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未来升值潜力巨大。另外,由于现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技术人员等办公的业务用房正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新建写字楼,对于写字楼的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因此对写字楼的投资也是商业地产的一个新热点。对于写字楼的投资方式也较为简单,主要是买下写字楼部分房间后将其分租出去,以每月收取租金的形式获得投资收益。
总体来看,作为通胀压力和国家限购政策下的新热点,商业房产投资必定会在近一段时期内凸显出其优势。
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投资:外汇
许多事都讲究基本。所有的运动,要求基本动作,中国功夫讲究基本功:企业经营则要求“Back toBasic”(回归基本);股票投资则说回归基本面……基本朗朗上口,但真正做到基本,愿意真正依循基本的人并不多。
所谓的基本,通常是最入门、最简单、最不起眼的东西。所有的人都觉得会,都不重视它,以至于也从来就没有真正做好过。一旦有人真的做好,反而成为稀有的竞争优势。
每个人都喜欢“巧”的东西,谈话沟通要有巧妙的应对,就像纪晓岚一样;工作希望有“巧”计、有“巧”法,就像孔明借箭一般;做人处世,希望灵活灵“巧”,就像和砷一样长袖善舞……“巧”有时就像变魔术一般。令人拍案叫绝,甚至可以用最少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效果。
每个人也都希望得到“巧”的锦囊,学会巧思巧法,面对任何困难,只要打开锦囊,巧思巧法就跳出来,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但世界上真有“巧”的东西吗?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巧”的奥妙,不能传,也无法学。如果你只想“巧思妙法”,终究只是一场空,
宏集团的意大利籍总经理兰奇,一句话道尽了奇技巧的不可恃――“宏基欧洲的成功,没有Magic,只有Basic(没有魔法,只有基本功)。”说明了宏欧洲的成功,没有任何学问,只是能把基本该做好的事做好而已。我们可以相信兰奇的话,没有任何保留,也非秘技自珍,他真正说出了一切奥妙的根源。
一切只有基本功夫,这或许是大多数迷惑于“巧思妙法”的人的当头棒喝。其实世间所有的道理,都非常简单,做人该按部就班,待人要诚信,不能说假话,这都是真理;只不过,在复杂的社会中,大多数人被迷惑了,认为花言巧语,认为奇谋巧计,认为奇技巧,可以更快速成功,结果是花拳绣腿,一无是处,经不起考验。
做人的基本是什么?且看“超基本五十五条”,不只教小孩有用,成人更具参考价值:与人互动。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尊重别人的发言与想法:别人送你任何东西,都要说谢谢;接到奖品和礼物。不可以嫌弃;做什么事都要有条理;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坚持;要乐观。要享受人生;别让将来有遗憾;从错误中学习,继续向前迈进;不管如何,一定要诚实;抓住今天: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做最好、最好的人……
做企业的基本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最基本的公司工作规则、职场伦理、流程、纪律……等等。当然还有许多教科书上所教的基本原理,也都是基本,譬如:基本行销学、组织学原理……我们学多了新理论、新工具。有时候反而忘了最简单的事。
薛蛮子最终选择了“中外关系史”,这个专业既不用考“数理化”,又是新设的,而且还能发挥他的外文功底。在他的竞争对手中,学历史的,英语不会讲;学外文的之乎者又读不通。结果他非常有幸,那年专业课考了全国第一名,进了中国社科院。(备注:薛蛮子是美籍华人,UT斯达康创始人之一,国内最早的一批天使投资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笔者当时读完这个故事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内心深处用“共振,共鸣”等词来形容,似乎还不足以表达那种“感觉”。笔者把这个故事拿出来和大家共享,是就想表达“理性地思考,逻辑地分析问题”的重要性,这点是感性的中国人或者说东方人的弱点,这方面可能是语言和文化造就的天生不足。而做投资需要的是90%的理性和10%的感性,“理性地思考,逻辑的分析问题”可以让我们少放错误,少亏钱。做投资的核心思维理念就是“理性的思考,逻辑的分析问题”,该理念贯穿了投资的各个角落。
在股市中赚钱难,难于上青天
股市给人的感觉是很容易赚钱的地方,好像到处是黄金一样,只要低买高卖赚取其中的差价就可以轻松的赚钱。笔者相信“低买高卖就可以轻松赚钱”是很多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掘金的重要动机之一。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出这是一句“常识性的废话”,但又是这句话忽悠了世界上70%~90%的投资者,而且是经久不衰。一轮牛熊市下来一赚二平七亏的定律在全世界的股市都是通用的,那么有人思考过更深层次的问题吗?就是两轮牛熊市下来有多少人是赚钱的?三轮牛熊市下来还有多少人是赚钱的?笔者从概率论的角度帮大家算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假设1万名投资者都完整的经历两轮牛熊市,按照每轮牛熊市只有10%的投资者能赚钱的条件,计算得出的结果是经历了两轮牛熊市后只有3%的投资者还是赚钱的。股市中两轮牛熊市的赢亏比例和期货投资、外汇投资、权证投资基本相同。三轮、四轮牛熊市后还一直能稳定赚钱就越来越少。
一个牛市赚了一些就得意忘形的投资者,在下半场马上连本带利的还给市场的例子数不胜数,上轮牛市运气好躲过熊市赚了一些的投资者,在第二轮牛熊市中,连本带利的又还给市场的也是不胜枚举。这就好比股市是一所没有门槛的大学,对所有的人都公平的敞开大门,每一轮牛熊市就是一学年,它分了上学期(牛市)和下学期(熊市),只有读完牛熊市一学年后还是赚钱的,才能合格顺利的升入更高一级,经受下轮牛熊市的考核。要毕业那是遥遥无期,但是只有那些毅力坚定、坚持学习的投资者能享受到这其中的收获和快乐。
笔者以上从常识和数学逻辑的推理中得出的结论就是:在股市中赚钱难,难于上青天。能相信和理解这句话的投资者绝对寥寥无几。
投资者看不到的竞争对手无比强大
经历了艰难曲折后能在股市中存活下来,把股票当作自己职业的投资者,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他们都有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和心理素质,任何的困难和挫折都压不垮他们,他们内心的强大可以战胜常人战胜不了的困难,他们喜欢挑战,以战胜困难为快乐,或者内心深入的某个地方还可能有微许的自虐心理;二是他们善于每天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他们喜欢学习新知、识新的理念,把每天的学习当作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追求不断的创新,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思考可以让他们的思维更理性,同时思考可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快乐;三是他们喜欢自由,不喜欢受制于任何人,不愿意看任何人的脸色做事,更不愿意为了某种利益在权贵面前阿谀奉承,选择投资依靠自己的智慧打造自己的投资事业和营造自己的人生是这类人的最好选择;四是他们的专注精神,坚持自己的选择,专注的研究自己的领域,才是保证投资技巧和理念领先于常人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