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06 07:28: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生活教育理论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活教育理论论文

篇1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模式,纠正了传统德育中只重视知和情的错误,将德育融入到生活中去,把德育从传统的口头教育和纯文字灌输中解放出来,延伸到受教者亲身经历的生活中去,把生活当作是统一知、情、意、行的有效德育途径和载体。生活即教育理念还重视知、情、意、行的联系和区别,不放任受教育者在生活中的道德选择,注意引导和启发,在拓展意和行的德育途径时同时也注意知和情的教育,做到知、情、意、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生活即教育理念能够发挥受教者在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德育是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在受教育者的内部思想斗争中,这种斗争源于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原有思想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从而产生理想的德育效果,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至关重要。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不要把受教育者封闭在象牙塔内,不要把德育搞死、搞僵,认为受教育者本身才是教育的主体,应引导受教育者去参加人际交往和活动,在学校生活之外,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体验道德标准。生活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不同的德育情景模式,让受教育者在生动的情景中选择和学习,认识到怎样的道德标准和道德选择才是正确的,让受教育者主动的、积极的、自发的去学习和进步,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

(三)生活即教育理念重视德育环境的构建,对德育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德育的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的过程,不可能实现一蹴而就,有时可能出现波动甚至倒退。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巩固德育成果。传统的德育观只重视对受教育者本身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存在于受教育者周围的环境的影响,德育如果仅仅是通过课堂讲授式的教育容易使受教育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呆板、单一、枯燥的教授方式也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厌倦感。陶行知认为好的生活就会有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只会产生坏的教育,陶行知不仅仅在理论上重视环境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而且又特别把实践观引进了道德教育思想,他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结构开放、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环境,生活实实在在存在于受教育者周围,起着重要的第二课堂的作用,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将德育实践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给受教育者提供实践机会。生活即教育理念反映出的对德育环境的重视还体现在重视集体的力量,重视构建良好的集体环境,发挥受教者所在集体的教育作用。受教育者生活在集体中,集体是受教者生活中直面的教育榜样和教育环境,利用集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利用受教育者的从众心理,形成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会对集体中的每个人产生导向和教育作用,以潜在的规范性影响着每个成员的行为,每个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这种集体环境的教育。受教育者在参加集体生活的过程中接受集体的评价,一些不同于集体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会被排斥甚至谴责,从而影响个人放弃自己不良的道德取向保持与大众一致的方向,个体在这一德育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全盘接受或盲目排斥,而是经历主动代替和自我选择的过程,从而产生集体环境对个体受教育者的教育作用。

二、如何发挥生活即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一)实现“生活即教育”的教育队伍多元化

生活是多元化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各种群体,生活即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贴近生活,教育融入生活,把生活当做是教育本身,因此要做到教育队伍的多元化才能够发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德育中的作用。积极发挥受教育者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群体榜样的教育作用,加强各种群体之间的沟通,如利用受教育者在校接触的老师和同学的先进榜样、家庭生活中接触的亲属的先进事例、社会上接触的德育榜样等,组织各种教育力量。除了学校教育的老师外,受教育者接触的同学、亲属等各种群体都可以被当做是教育队伍的一部分,积极联系他们,学会利用受教育者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群体进行教育,要把德育延伸到学校教育的外延,善于挖掘和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使受教育者直面生活中鲜活的教育榜样,实现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

(二)实现“生活即教育”在德育中的阵地化,系统化

生活是零散、杂乱的,而德育又有着反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如果没有对受教育者在生活中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仅靠一些临时性和突击性的教育往往不能够发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德育中的作用。因此可以组织一些连贯性较强,主题鲜明的活动,如礼仪文明月、学雷锋活动周、关注灾区系列活动等,利用各种场合,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应避免死板,避免走过场,把德育和体育、美誉有机集合起来,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在生活中寻找德育的契机,把德育融入到生活中去。同时,重视受教育者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好各种活动中心,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加强网络建设,增强网络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不断拓展新的德育平台,关注受教育者生活中接触的各种设施和场所,对这些设施和场所加强建设和管理并进行整合,占领生活中的德育阵地,实现生活即教育的阵地化,系统化。.

(三)注意生活中的引导,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性

生活即教育的德育过程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教育与受教育的过程。由于受教育者缺乏经验,在生活中可能出现道德标准模糊甚至做出一些错的道德选择,还可能没有意识到生活中一些道德情景或者忽略一些道德选择,因此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要加强生活中德育的引导,引导受教育者发现道德情景,选择正确的道德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要让受教育者参与到生活中各种的社会关系中去,并通过亲身的体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才能获得对社会关系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不断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磨炼自己的道德意识,从而形成坚的道德信念和自觉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己的体验和选择,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性。

篇2

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以提高生活的质量;用生活来教育,以保障教育的实施;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以明确教育的宗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审美修养功莫大焉,任重而道远。那么,怎样用生活来教育以保障其切实有效呢?

篇3

2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

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来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对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2.1在一日生活中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礼仪教育的契机。如幼儿园可以将晨间入园接待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窗口。在园门口,让礼仪小宝贝端庄精神的站在幼儿园门口,微笑迎接每一位幼儿、老师和家长。不仅使幼儿自己感受到了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体验,同时给其他幼儿和家长带来了愉悦,营造了和谐的人文氛围。进餐前可在教师的带领下,朗诵通俗易懂的“进餐三字谣”通过礼仪谣来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爱惜粮食。

2.2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知识的重要形式,对于幼儿更容易接受。如通过在游戏“我排在你后面”中,扮演小松鼠、大灰狼、大象等角色,幼儿很快就学会自愿、友爱、谦让的礼仪;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合作、团结、友好的礼仪,养成健康的品质。

2.3在家园合作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的许多行为习惯都受到父母的影响。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班级微博、家长月刊等方式向家长们宣传礼仪教育,使家长们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家园”双方的共同肯定,使幼儿礼仪教育融入家庭中。建议并支持家长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学习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礼让三先等行为规范。这样不仅家长们能收到积极影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也使幼儿养成的礼仪认知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3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

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幼儿园应创设立体化的教育网络环境,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抓住日常生活的点滴,促进幼儿的礼仪行为以及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3.1熏陶当地的文化习俗

幼儿园可组织幼儿游览香山的烈士陵园,向他们讲述烈士英雄们的壮志豪情,极大的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使他们在正义的熏陶下成长。老师们可向幼儿讲述张家港的发展历史,老一代前辈们心酸历程,让幼儿们更加珍惜生活。通过将本土文化与礼仪教育相结合,引导幼儿感受家乡文化底蕴,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有效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果。

3.2利用节日活动的契机

教师可宣传胜利周年、建国周年纪念、神州飞船成功发射,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在汶川地震周年纪念日时师生为受灾小朋友祈福,培养幼儿的同情、友好、团结意识;在父亲和母亲节时教师提醒幼儿向爸爸妈妈节日问好,给他们做礼物等,培养他们爱戴父母,养成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

篇4

传统的语文课程将教学重点放在应试能力的培养上,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的培养,使语文教学成为一种低效率的教学活动,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陶行知在教学中总结了生活教育理论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代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讨论。

一、构建生活化语文教学环境

陶行知在生活化教学理论中曾提到,一切教育应以日常生活为中心,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没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是缺乏吸引力的教学内容。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活中的每个事物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要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的前提是要构建生活化语文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结构,使原有封闭的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开放的、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课堂内容,使教学环境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从而将课堂移动到生活中的每个情境,也让生活中的每个环境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素材来源。

二、将生活资源运用到日常语文教学课堂上

语文的教学内容多以贴近生活具有感染力的文章为主,这些文章在给学生提供语言素材的基础上也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进一步形成。陶行知在日常语文教学方法上主张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日常语文教学中,将生活资源在日常教学中活学活用,解放学生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和思维定式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想象空间,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当中思想得到无限延伸。在课堂上教师也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为课堂提供技术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将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资源影像资料搬到课堂上,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利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语文教学,让教学“活”起来,让日常教学的内容和生活充分结合在一起,让生活走进课堂,在生活和教学内容的交融中提升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