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的原则范文

时间:2023-07-13 09:25: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标志设计的原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标志设计的原则

篇1

任何艺术作品,缺乏形式感也就失去它本身的魅力。由于标志设计是在方寸之间表达它的创意,这就要求标志具有很强的形式感,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眼球,引起人们的兴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标志设计以其形式感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 视觉冲击力,达到宣传企业形象,传播产品信息,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1]

1 标志设计的表意原则

标志是一种视觉性很强的符号,由于图形符号的简约,就决定它必须具有象征性,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标志的个性形象,因此,象征性是标志设计的首要因素。象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广义来说,象征是指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从标志设计来说,它是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象和抽象的文字、图形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理念和情感。象征是标志图形与抽象思维之间的一座桥梁,她连结着创造者和接受者的心灵,促进了传递者和受众者的沟通,并引起共鸣。[2]

1.1 象征的准确性原则

通过对国内各行业企业机构标志造型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得出,许多标志设计都存在着看上去“煞有介事”但实则“语焉不详”的设计问题。往往一枚标志第一眼看上去形式绚丽、造型现代,但仔细推敲乎后却发现标志中的象征元素与标志的主题毫无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源于标志图案与象征元素在寓意上的不准确性。也就是说,此类标志选择的象征图案并不能最准确的传达标志命题中的信息。因此,找准象征符号与元素、保证标志象征图案能够与所需要传递的信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是标志表达寓意方面的重要原则。标志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避免错误地使用象征符号与图案。

1.2 传递信息的简化性原则

许多企业与机构在寻求标志设计之初都希望最终的标志尽可能多的传递与企业名称、理念相关的信息;这导致了许多标志看起来十分复杂,造型结构臃肿繁复。然而,人类的大脑并不具备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的处理、分解复杂图案与信息的能力。当一幅图案过于复杂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需要较长的时间逐一拆解、分辨图案中的个别元素分别意味了什么。假若一枚标志过于复杂、传递的信息过多,我们的大脑便会在短时间内自动地将该标志归纳为“不能理解”,于是,该标志的象征寓意功能彻底丧失;该企业或机构的视觉形象将不能得到传播。所谓,欲速则不达、少既是多──标志设计必须注意将所传递与表达的信息尽量简化,只取最重要的一至两条信息进行表达。

1.3 语意的直接性、通识性原则

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标志中的“铜钱”形态寓意了“财富”这一概念。在中国,以铜钱象征金钱与财富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与认同的,铜钱图案具备了寓意的直接性与通识性,不会引发人们错误的联想。因此,在标志象征符号的运用上应注意选择大多数人多能够理解与接纳的图形图案,注意避免用难以理解的图案来传达信息。

2 标志外观形式的设计标准

标志的外观造型与形式直接左右了标志的功能、传播力与在人们眼中的好感度。判断一枚标志的设计是否合格不仅要考察标志的寓意与象征是否准确,还要推敲标志的造型与形式是否规范、恰当。判断标志造型形式的合理性可有如下参照标准:

2.1 易理解

在标志设计的过程当中,选择正确的象征符号来表达标志命题中的概念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注意如何将符号本身的造型形态合理化、通俗化。原则上,在象征符号形态的设计上,设计者应当注重将形态的结构、色彩、风格与标志想要表达的概念保持一致,使人第一时间便可以借助形态联想到标志想要表达的涵义。所以,标志的造型设计应尽量简单通俗;避免在形态的塑造上出现“模棱两可”或无法理解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企业视觉形象的建立与传播。

2.2 易识别

标志的识别度、辨识度与标志的结构及色彩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标志结构上,越简单的造型越容易被观察者捕捉和发现,越复杂的形态越不容易被吸纳、消化与理解。所以,如何使标志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又能够在任何大小比例下都一目了然,就考验到设计者是否能够有效的归纳、简化和组织标志的形态了。与此同时,标志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左右着标志的识别度,例如柠檬黄若运用在百色背景上则极为不易识别,容易与背景融为一体,影响到标志的表现力。

2.3 具备视觉冲击力

视觉冲击力是所有艺术作品都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特别是在平面设计中,由于不能够借助三维视效或声音效果来表达主题,静态图形的视觉冲击力制造显得尤其具有挑战性。标志本身在运用过程中通常以较小的体积出现在一个平面当中,所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是标志形态塑造上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然而视觉冲击力绝非仅靠喧嚣的色彩或张扬的造型才能生成;一枚形态稳定、气质安静、结构别致、色彩单纯的标志同样可以促使视觉冲击力的产生。所以,在标志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将某一种视觉效果运用、发挥到极致,使其产生较好的视觉张力。

2.4 具备形式美感(气质)

形式美感的塑造与把握是整个标志设计过程中最考验设计者内在修养与审美情趣的部分,也同时是最难造就和控制的部分。总体来看如果想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形式美感的标志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形态与色彩的和谐型、风格与气质的现代性以及整体设计的艺术性。在标志形态的把握上,正确的运用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是达到标志形式美感的途径之一。调理与反复、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法则都可以保证标志造型具备优美和谐的视觉效果。此外,标志设计也要注重紧紧跟随时代的审美步伐。一枚形态陈旧、风格保守的标志是很难跟上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审美标准的;它也会影响到整个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大众心目中的好感度与接纳度。所以,敏感的把握时代的美学标准、将其一定程度的运用到标志的设计当中也是标志设计势在必行的趋势。此外,艺术性是标志设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标志设计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技法来展现,是将标志的寓意 以一种优美的形式加以体现。当然,这种优美的形式并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品牌的相关文化、理念和精神,将艺术性与一定的寓意结合在一起。[3]

3 标志设计的创新与突破

在做到了标志寓意的准确合理与造型形式的和谐美观之基础上,创新与变化是标志设计更上一层楼的机遇与挑战。从墨尔本城市形象系列标志到谷歌网站的动态标志都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简单、单一化的标志设计思维定式。它们不仅继承了传统标志设计的内涵又创造出了新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如何在标志设计中创造创新,如何在寓意表达或造型形式上锐意突破,都是标志设计的最高原则与标准。

参考文献:

[1] 范晓丽.标志的象征意蕴与设计形式感关系研究[J].大众文艺,2010(8):143.

篇2

(一)利润的本质及功能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收入与成本(费用)相抵后的差额,它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利润实际上是一个尺度,它度量企业为顾客创造的价值大于企业使用经济资源价格(即成本)的差额。如果顾客愿意支付给企业的价格,低于企业使用资源的成本,企业就亏损了。

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取决于它对于顾客的边际效用。通常情况下,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企业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且这个价值一般要超过该企业所付出的成本。在这里,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了“供给价格”,商品或服务对于顾客的边际效用构成了“需求价格”,二者通过市场博弈产生了“市场价格”。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就可能有一个差额或超额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利润。所以,利润的本质含义就是这个超额价值。

但是,市场有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能否真的实现利润,取决于企业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利润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它指引人们把有限的经济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利润也是理性经济人决策的基础,对企业利润进行质量分析意义重大。

(二)利润质量的内涵

利润质量是指利润信息的固有特性满足信息使用者要求的程度。这种满足程度又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利润概念本身的判断标准,即利润信息本身固有的特性;二是信息使用者对利润信息的期望。通常说来,利润质量较高的含义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

二、利润质量评价的一般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利润质量的衡量标准应体现会计目标的要求。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的利润质量评价,是会计目标的具体化,是进行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它直接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进行和会计目标在会计工作中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企业利益相关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主要通过信息使用者的反映体现出来。因此,在设计指标时,应当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立场,维护报表使用者的利益。

(二)客观性原则

影响利润质量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如坏账损失),又有内部因素(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如市场景气状况),又有微观个体的因素(如产品的生产成本)等等。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客观地、公允地反映利润质量的真实情况,使得评估结果具有更大的可信度,更有使用价值。

(三)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利润质量评价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满足层次性、全面性的要求,要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分析、评价会计工作,不能遗漏关于会计工作的任何重要方面的情况,使得评价活动更具体、更完整、更有实用价值。

然而,过于全面的、面面俱到的指标评价体系不仅会给评价工作带来不便,还会使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评价。因此,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应遵循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

会计工作的质量好坏体现于结果计信息的有用性)和过程(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两方面:一方面,结果的质量决不仅仅是指会计报告的质量,更是体现于被评价单位若干年后的财务、经营状况,其质量反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质量体现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之中,因此,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能够反映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又要能够反映出对会计工作即会计报告形成的全过程的控制。比如,评价利润的可变现性,就需要评价企业有关销售政策及账款回收环节的内部控制情况。

(五)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定量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指标数据的分析比较,评价利润的真实性、稳定性和盈利性;定性分析通过一些评议指标,结合相关专家意见,综合分析评价企业未来获利能力。任何经济现象也都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规定性。对经济问题需要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利润的质量必须全面地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可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

(六)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设计利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制定利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指标体系尽量做到条目简明,要对影响利润质量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评价的主要因素,并给予清楚明确的表述。二是定量指标要可测量,即指标项目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获得信息,取得结论。

三、利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三雉结构体系困

(二)指标体系说明

1、利润的真实性是利润质量评价的基础

企业利润的核算必须以客观的、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进行,在核算中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利润的真实性是信息有用性的前提,因此,利润质量评价应以利润真实性分析为基础。利润的真实性取决于收入、成本、费用的真实性,由于收入、成本、费用的真实性的查证需要依据许多详细的原始凭证,外界信息使用者难以获得此类资料,因此,只能从报表反映的数据中进行粗略分析。能够大致反映利润真实性的指标主要有:收益现金比率、销售收现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投资收益现金回报率、现金营运指数。

2、利润的稳定性是利润质量的内在要求

利润稳定性是指公司连续几个会计年度利润水平变动的波幅及趋势,它表明企业利润水平变动的基本势态,最终表现的是关于企业盈利水平或利润总额的稳定性。利润稳定性取决于公司业务结构、商品结构、服务质量等方面稳定性,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指随着时间的延续或者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利润总水平总是围绕某一数值上下波动,而且波动的幅度极小。这种稳定的利润,在理论上表现为一种常数稳定性,数额基本没有变动。

二是在企业实际财务运作中。由于企业经营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保持必要成长性来实现企业扩大再生产,因而,以这一常数作为企业目标利润的下限基础、螺旋式上升被认为是利润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三是指获取利润的持续性,持续性也是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体现,利润的持续性越强,其质量就越高。利润持续性主要表现在利润的时效性结构上。利润时效性反映不同利润持续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营业利润、经营性利润所占的比重。

公司管理当局可以通过造假等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报告较高的收益,但却很难在较长时期内维持较高的收益水平。也很难在经营活动中产生较大的现金净流人量。因此,在评价利润质量时,必须考察利润的发生或增长是否具有稳定性。能够大致反映利润稳定性的指标主要有: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利润波动率、营业利润比重、经营性利润比重。

篇3

一、预算目标的含义

预算目标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体现。突出利润目标的重要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但预算的实质是现金流量的一种平衡,现金流量也应作财务预算的一项主要指标。但是,企业预算目标指标不仅应该有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指标为核心的财务预算,而且应该有支撑财务预算得以实现的业务预算,还应该有规划企业资本性支出和特殊性收支的专门决策预算。

二、预算目标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作用

(一)保证战略实施作用

预算目标可作为预算编制的指导目标,通过预算目标的下达,指标化、数字化、明确的表达了战略目标,实际为各级责任主体预算编制指引了方向。企业年度预算目标按一定预算周期分解到各级责任主体,构成了各级责任主体的预算目标责任书,该责任书将作为标准来衡量责任主体所编制的预算。

(二)平衡不同职能部门战略作用

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对所编制预算进行分析,可以评价不同职能部门战略合理性与所编制预算的合理性。在预算的审核、平衡过程中,一般会将总体战略和总体预算目标作为平衡点,通过调整相关职能部门战略和预算,使所编制预算满足总体战略和预算目标的要求。

(三)过程监控作用

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对预算实际发生进行分析,可进行预算目标达成情况差异分析,通过差异分析,可随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根源分析,及时进行调整。

三、预算目标设定的原则

从预算目标涉及范围看,包括企业在预算期内所希望达到的总体目标与希望企业所属各级各责任单位所达到的具体预算目标.从预算目标的内容看,包括预算目标的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数量。但不管是总体目标还是具体目标,也不管目标内容还是目标数,预算目标必须确定得科学合理。

(一)先进性原则

所谓先进性原则是指确定的预算目标必须是高于企业目前的水平,必须是能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内部潜力和外部生产环境,提出比现在水平有较大提高的预算目标。

(二)可操作性原则

所谓操作性目标必须是能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预算目标必须是先进的,但也必须是可行的,或者说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如果预算目标定的过高,脱离了企业设备、技术、人力、管理水平等内部潜力和外部市场环境,即便付出巨大努力也无法实现,那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反而起不到预期的激励作用。

(三)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不是主观臆想,而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这种科学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外部市场环境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内部的设备、资金、技术、人力和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资源状况和可挖的潜力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

(四)一致性原则

企业年度预算目标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协调配合。这种协调配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预算目标制定必须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出发,符合战略目标的方向;二是预算目标的确定必须与企业战略实施的不同阶段目标相配合。

四、预算目标的制定方法

我们知道,预算是一种特殊的计划,是用数字来表示预期结果的报告书。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计划进行战略决策并在此基础上与日常管理结合逐步细化已在实践广泛运用,因此,预算目标的制定必然受到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战略决策决定了战略成本的控制也决定了预算目标的制定,当然预算控制过程也对战略决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制定预算目标应从企业战略开始,通过战略决策逐步深入细化,以实现企业战略发展。

(一)确定企业的总体战略

战略是企业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确定企业总体战略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对企业生存环境的分析、企业资源和能力分析,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为形成和保持所设定的竞争地位企业应如何妥善配置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力等。企业通常采取的战略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经营战略和聚焦战略。经过企业高层领导协商后进行选择确定。

(二)确定企业的具体战略(职能层战略)

即各职能部门如研究开发、制造、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为实现总体战略所制定的工作目标和行动策略。以成本领先战略企业为例,成本领先战略企业目标是为了确保本企业在竞争中成本比竞争对手低,因此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时必须考虑企业员工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员工素质的高低,减少不熟练员工以降低人工成本;研究开发部门的战略是如何开发大众化、有利于标准化规模生产的产品,在预算目标中予以体现。

(三)确定企业的具体预算目标

在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的基础上,为突出企业经营和预算管理工作,修正指标是对战略关键因素的补充,是对影响基本指标的客观因素的校正。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和相关责任部门明确相关预算目标:

1.在销售和市场预算中应明确。销售目标,包括数量和价格、广告和宣传费控制目标、销售费用占收入比率目标;

2.在生产和制作预算中应根据标准工时产出明确。单位产品成本目标、产品毁损率或合格率目标、安全生产目标、新产品创新目标等;

3.在人力资源预算中明确。员工每工时标准产出、职工素质提高相关目标等;

4.在财务预算中应明确财务效果指标和财务效率指标。

(四)确定企业的具体预算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责任部门预算目标进行平衡

各责任部门由于惯性或部门利益,所编制的预算常常与总体预算目标不完全一致,另外,由于企业总体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需求,需要对各责任部门的需求根据轻重缓急程度予以平衡和调整。调整后的预算将是各责任部门制定具体政策和程序的依据。

五、关于预算目标的制定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企业应充分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强化内控制度的落实,严格按预算进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严格控制。对于年年预算执行情况不好,特别是绩效评价指标完不成的单位,将考核落实到位甚至调整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岗位,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的单位要给予嘉奖,充分调动单位领导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必须尽快改造、完善企业内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效果,将全面预算管理切实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户外空间 水景 目标原则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水景设计“目标”的研究

人的生活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剖析是我们研究景观设计的切入点。设计的目的是营造空间。在社区中,有活力的空间才是适宜人们长期居住的。社区中的活力主要可分解为建筑活力、环境活力和文化活力三个方面。水景的设计属于环境设计的一部分,要在建筑活力的背景下,利用与其他环境要素的相互配合,营造环境活力,体现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力。

1.1水景活力的营造

水景设计要体现活力的营造。当代社区价值取向多元,经济性及建筑性是当代人们追求的重要价值。而环境以及社区的景观活力往往易被忽视。在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中,水可以被看做是活性元素之一。它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运动感和韵律感。

1.2活力营造的方式

1.2.1聚集效益

聚集效益是指“各景观要素在一定的环境空间不断聚集,达到相当的密度,从而使各要素互相作用、互相组合,产生单个景观要素所无法取得的景观效益”。(蒋涤非,2007)

居住区中的水景通常会被放置在景观轴线上,聚集性景观常会快速形成景观的风格,较易吸引人群的有效行为,有利于活力的体现。

1.2.2多样性

人的需要的层次性,决定了公共空间在满足人的需要时要表现出多样性。人类的日常活动与公共空间有紧密联系,人的因素作为现代社区活力构建的动因,人们对公共空间不同层次的生理、心理需求构成了对公共空间需要的多样性。

户外水景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不能单一的追求其功能的一部分,要充分结合人的多种活动需要。公共空间需要的多样性意味着景观应具有多样的形式和用途: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景观具有多样的空间形式,它能在不同时间吸引多样化的人群为各种目的而来,这些多样的空间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和不同的人群形成一个具有丰富感官刺激的混合体,在这里,景观公共空间用途的多样性成为产生活动多样性的关键。

1.2.3可及性

“只有人们能够到达的场所才提供选择机会,因此一个环境提供的容许人们在其中穿行、从一个场所到达另一个场所的机会的多少,成为衡量城市场所活力的重要标准,这个特性被称为可及性”。(蒋涤非,2007)对于环境中水景,可及性可以被理解成人们到达景观边缘的途径,以及与景观的亲密接触程度。

2水景设计“原则”的研究

通过对水景设计目标的阐述,指出了水景设计应以营造空间活力为主,并应遵从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2.1整合原则

设计景观,就是设计空间。与建筑空间不同的是,景观空间没有顶,没有屋面。景观项目,比如花园、公园、庭院、街道等等,它们的尺度及外观都是独立的,只有天空是统一的颜色。(Hans Loidl ,2007)

水景空间也是如此,是由单元面及三维边界组成。水景的平面形式及本身的驳岸细节等要素构成了一个单元面,无法形成完整的空间构筑。但需借助其他外力因素去标记空间边界。这种标示往往并不明显,不创造清晰的内在或外在环境,内部和外部环境同时存在、隐私和暴露同时存在、拘束和自由同时存在。(Hans Loidl ,2007)

水景的形状和式样,通常要根据外界条件的边界轮廓来确定。规则式水池适用于规则式的设计和规整的环境,而在充满乡间野趣的花园内,则适用自然式水池。

2.2焦点原则

环境空间需要焦点的支撑。任何设计都是和已经存在的场地的对话。白纸上的一个点惹人注意,它就是环境的焦点。作为观看者,我们不知不觉把这个点的位置和纸的边界联系起来。(Hans Loidl ,2007)

焦点的创造基于它们的特殊位置或它们在环境中的特色。(Hans Loidl ,2007)

焦点所呈现的形态是不完全相同的。下图所反映得是在固定的环境中,焦点的多种存在形式。

水景设计同样要遵从焦点设计的原则。在一座园林中,水的设计往往是景观中的主要线索,这对形成焦点景观具有很好的基础性。利用特殊的材料或颜色,特殊的形状或样式,也会对人的视觉形成大的刺激和吸引。

2.3公共生活原则

2.3.1公共性——景观活力的源泉

当我们专心于某一景观的设计时,很容易忘记一个地方的所有生活和灵魂。景观活力的构建要考虑环境应用的活动主体、活动事件、以及活动场所。

商业景观的应用地点通常分为住宅、酒店、城市广场等。不同场所、不同环境、不同风格下的设计会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但在很大程度上会尊重景观设施使用人群的活动需求。

2.3.2不同场所下公共生活对水景设计的影响

不同的公共场所,其活动主体与活动性质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居住区、酒店、城市广场属于三种不同的公共场所,所营造的空间效果和使用感受也很不同。

居住区与酒店在公共生活和活动主体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性,所以在水景的空间营造和细节设计上就要遵循不同的设计原则,应用不同的设计手法。

居住区属于半私密大环境空间,要结合小区内居民的生活特点设计或静或动的空间场所。居住区中的水景要适当考虑人的亲水性,适当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但又要避免人与水的过分接触,以保证安全性。

酒店环境则偏重公共性,在水景的设计上更强调人群的使用性以及开发的潜力性。

3结语

设计水景,实为创造空间。在社区中,有活力的空间才是适宜人们长期居住的。水是环境要素中最能营造活力的部分,它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运动感和韵律感。

本文提出水景活力营造的三种方式:聚集效益、多样性,和可及性。聚集性景观能够快速形成景观的风格,是较易吸引人群的有效行为。设计具有多样形式和用途的水景,形成多样的空间形式,满足不同人群多种使用功能。创造可及性水景,使人们尽量到达景观边缘,满足与景观的最大亲密度。

本文还提出整合原则、焦点原则、公共生活原则,这三个原则与营造景观空间活力关系密切,是环境空间活力建构的重要指导。

整合原则是从水景与其他外力因素共同整合的空间体入手,创造综合性水景环境。

焦点原则是将水景置于景观轴线中,并最大化的置于焦点之上,利用特殊的材料或颜色、特殊的形状或样式、对人的视觉形成大的刺激和吸引。

公共生活原则考虑的是景观设施使用人群的活动需求。不同的公共场所,其活动主体与活动性质会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不同人群所需求的功能活动空间也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根据具体环境、具体人群的需求特质,来营造水景环境。

参考文献

[1]GB 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

[2]安画宇.从规划设计角度谈节约型园林[C].北京:北京园林学会,2007.

[3]白仲官.驳岸工程质量控制[J].水运工程,1996,3:41-43.

篇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64

目前,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普遍较大,下设的学院(或系)与独立研究机构较多。对包括院系在内的二级单位进行绩效管理,既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院系对学校开展科学管理的希望与要求。要做好绩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来准确衡量二级单位的绩效,才能以此为基础,开展有关资源配置工作。而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置、调整、实施,虽然与各个学校自身需要和特色密切相关,但也有需要共同遵循的普遍原则。国内重点高校近年进行了不少关于绩效管理的实践,也有不少关于指标体系的理论探索。本文拟结合工作实际,就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置、调整及其实施的原则,提出若干浅见,请同仁和专家批评指正。

1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各个学校情况不同,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也会有所区别。既可以按学科类别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两套,或者再细分为更多套;也可以按工作需要,分为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系列。但无论如何,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置,都需要遵循重要性、导向性、战略性、全面性、平衡性、协调性、可行性等原则。

1.1 重要性

综合性高校下属各院系办学内容全面,涉及到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条件建设等等,可以用来衡量其办学水平的指标很多。如果不分巨细,统统纳入,不但会增加绩效管理双方的工作量,而且使绩效管理失去重点。因此,指标的重要性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设计指标体系时,不重要的指标不纳入;而且,越重要的指标,其权重或分值就要越高,这也能更公平地体现院系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

1.2 导向性

每个高校的发展阶段不同,特点不同。在某一阶段,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相对落后的短板。在特定时期,为了打通瓶颈,补齐短板,迅速提升学校迫切需要的某些指标,就必须相应加大支持力度,这也必然反映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之中,某些指标不但必须存在,而且具有超常的比重。也就是说,要通过指标体系的设置和对应的资源配置,鼓励、引导院系、学者向学校需要的方向努力。当然,这或许会引发过于急功近利的质疑,但如果没有基于绩效的激励,如何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呢?

比如,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对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设置更高的权重,可以体现出学校的重视和要求,进而推动各个院系加大对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甚至带动院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多考虑其将来的就业因素,从而改进教学和培养工作。

1.3 战略性

绩效管理要立足学校自身的定位,瞄准国家和世界的发展,而且要着眼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作为引导性和前瞻性的指标,不能仅仅建立在过去数据和成绩的基础上,而要特别注重“向前看”。比如,对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985工程”高校来说,“世界一流”是一个战略方向,与其相关的指标就必须突出,如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以及《自然》、《科学》或其他公认的各学科顶尖杂志论文。而“中国特色”,也可以体现在为国家服务等多个层面,包括重大工程的参与,国家级重大奖励的获得等等。

可能会有人质疑这些战略性指标过于高高在上,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这正是排除绩效管理短期效应的一种有效办法。最重要的指标,必然只有少数人或者少数团队,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够获取。这可以使最优秀的教师,继续潜心进行自己的研究等工作,而不会被指标体系中的某些相对不太重要的内容而左右。比如,如果在指标体系中,将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中的一等奖等同于其他奖励的好几倍的话,院系就不会年年为申报奖励而犯愁,也不会急着要求教授们将一些尚未完全成熟的成果“整合”出来。他们将更愿意组织团队去争取战略性指标,而不是斤斤计较于几个不太重要的指标。

1.4 全面性

当代大学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绩效考核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同时,大学的发展动力,既有重大成果,也离不开重要事务。因此,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也不能全是结果性的,要更加注重过程性。要让院系更愿意栽树,而不是人人都只管乘凉。

比如持续不断地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虽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日积月累,学校实力和影响也会逐渐上升,学生也会因此大为受益。另外,社会服务的很多内容也容易被忽视,或不好统计;而文化传承创新,则更难准确衡量其成就。对于这些,可以通过在体系中设置事务性的指标――如组织重大活动、培训等,认可院系的努力,并加以后续资源配置的支持。

1.5 平衡性

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综合性大学要统筹考虑高校四大功能之间尤其是科研与教学的平衡,不同学科之间的平衡,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平衡,中国特色相关指标与国际通用指标的平衡,下面仅就前两个方面的平衡进行简单阐述。

以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来说。即使是所谓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也丝毫不能放松,因为这是大学最基本的任务和职能。但相比科学研究来说,人才培养的指标又相对较少。这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学生培养、成长、成才等方面的指标,如学生获得的各种奖励、学生科研和社会实践成果、志愿服务、就业等等,同时通过教学和科研权重的调配,使二者取得平衡。

再说不同学科的平衡。有的指标,对部分学科比较适合,但在别的学科领域,不强调或者没有要求。比如在化学、生物学等理学类学科中,SCI论文的发表相对比较多,也更受重视。而对于工学类学科来说,SCI论文的要求并不十分突出,更多的是EI论文和工程实践。它们之间自然需要平衡。实践中,考虑到工科在争取项目经费――尤其是横向项目经费上的优势,如果恰当地确定经费与SCI论文的分值,虽然单项上各有侧重,但整个指标体系对二者来说,是可以达到基本平衡的。

1.6 协调性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容纳指标很多,其内部协调十分必要。当然,对某些奖励来说,没人会把同一奖励的一等奖,设置得比二等奖更低。但它们之间的比例如何确定,既得看各个等级的奖励自身在该奖励系统中的分量,也要看学校的需要与追求。既可以在甲项奖励中对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分别按一定比例给予考虑,也可以在乙项奖励中对省部级奖励完全排除。

同时,不同指标之间也有必要协调,如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教学名师甚至国家精品课程等,互相之间的重要性基本有章可循,其分值比例就得细细斟酌了。

1.7 可行性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有些指标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甚至对学校也很重要。但限于精力、财力和时间等等,不一定能够很及时很精确地予以衡量,这就要考虑到指标的可行性问题。如有关教学声誉、科研声誉的指标,在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评估体系中,都占据了较大的权重,但对一个综合性学校来说,在国内外对每个学科进行广泛的足够取信的声誉调查,工作量过于庞大,即使只针对一个学科也有点勉为其难,这就要进行变通。比如,学科的科研声誉可以在校内教师中进行调查。因为各个学科间的互相沟通,某位教师对其他学科的认识,其实已经较好考虑了该学科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声誉。而教学声誉,校内学生即有很大发言权,他们的反馈甚至已包含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往届校友在内的某学科的综合影响和声誉。

2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调整的原则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也要为适应学校新的发展重点和需要而调整。指标体系调整时要遵循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的原则。

2.1 稳定性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调整虽然不可避免,但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主要指标以及其中的绝大部分指标,应该保持稳定,包括其在体系中的位置、影响以及分值等等。否则,如果院系严格执行绩效管理及有关指标体系的要求的话,今年追求某一批指标,明年又得改为争取另外一批指标,让他们无所适从,设计时本应体现的正确“导向”,却把院系“导”得晕头转向,绩效管理也就难以达到目的。长此以往,院系对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可能满不在乎,那绩效管理自身也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所谓指标体系及其调整也就更是画蛇添足了。

2.2 开放性

综合性大学学科较多,一方面,以唯一的指标体系考核不同学科,能保证比较好的公平性。但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色和特殊的重要指标,不能适用其他学科。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互相比较,不可能为每个学科都建立一套指标体系――这样不但会增加无数的工作量,而且使学科间无法比较,绩效评估也就失去意义。所以,在设计统一的指标体系时,可以留出一定的空间――如5%左右――容纳各个学科的特色指标。如文学艺术类的学科,其艺术类作品的表现方式与其他很多以研究成果形式呈现的学科不同,自然可以也应该纳入进指标体系。同理,在通用指标中之外,其他学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特色指标,由学校统一考虑。

2.3 发展性

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高校进步也十分神速。指标的标准需要不断提升,以引导院系向更高的要求靠近,这可以从高校过去30余年的发展来说明。如研究论文方面,高校从原来要求的一般论文过渡到目前普遍要求的发表SCI和SSCI(或相当水平)的论文。而SCI论文较多的学校,已经主要重视SCI一区、甚至《自然》、《科学》等期刊论文。又如科研项目和经费,在各校均已接近数量级上升的情况下,指标体系中的要求也必须水涨船高,使院系和学者不再满足于近似“打零工”的项目中,而是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参与到国家和行业、企业的重大科研攻关活动中去。

3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实施的原则

绩效管理实施包括指标体系的设置,各院系相应指标数的下达,以及绩效核算和相应的资源配置等等,需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1 公开性

绩效管理及其指标体系的设立、调整和应用,必须尽量公开,让全校各院系和部门充分参与,让尽可能多的教职工知晓和理解。这不仅仅是学校政务公开的需要,还可以得到几方面的好处:其一,更好地落实绩效管理。让更多的院系和人员知道绩效管理的目的、设计和实施路径,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向,才能更好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等作用。其二,通过公开各院系提升绩效的措施和成绩,可以让校内各单位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也给相对落后院系一定的压力,使其在下一个阶段更加奋发有为。其三,可以使指标体系更加完善,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由于各个部门、院系和专家学者的参与,更容易发现指标体系和有关工作的不足,有利于后期改进。

3.2 公平性

绩效管理的实施对象,一般应包括所有院系,并对各学科、各学院一视同仁。而当体系中的个别指标,因故未能在被评估院系实施时,要以科学方式予以处理。

如在某大学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占有较大的分量。但若干院系因故没有开展评估。如果不考虑具体情况,这些没有该项得分的院系,就有失公平。学校在进行绩效计算时,对该项目进行了科学处理,确保了所有院系的公平。

3.3 公正性

在绩效管理中,每个单位对指标体系的理解或多或少有一些差异,有对增量与存量理解的不同,有对考核阶段起止时间理解的不同,也有对某些指标认定标准理解的不同。实践中,要创造条件,让各个院系、部门和专家提出不同意见。对争议较大或学术性较强的问题,可以由学术委员会或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裁定并公布结果,这样能排除少数院系不当得利,确保绩效考核公正实施。

设计好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及时科学调整并合理应用,可以帮助综合性大学走上提高效益和质量的科学发展之路,而不是继续封闭在规模和数量的囚笼里。而对绩效管理和其指标体系,无论理论如何深刻,设计如何完美,归根结底是需要实践的。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发现进而更好坚持和发扬指标体系的优点,发现并不断纠正和调整指标的错误。

参考文献:

[1]赵治乐,赵治坤.综合性大学内部绩效管理的若干疑问简析及有关对策[J].神州,2013,(8上).

[2]吕世彦,郭德红.大学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

篇6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agricultural land for important point, discusses the region sustainable land us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management and its principl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amework. In this framework, with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land as mainly rely on, will the land quality index as a main body, the main building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have five, maintain, improve the land quality, supply the land resources,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balance needs target, take into account the non-productive functions and achieve social environment support.

Keywords: the region sustainable land use; Management; Evaluation index design; Structure;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虽属于资源丰富的大国,但由于人均分配不均、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土地进行可持续利用管理,最主要以指标值、指标量表征,通过它们来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已成为国际主要的研究重点。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持续利用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以经济学、生态学、系统学、土壤学等理论为前提,在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构建能客观反映土地利用管理的组合匹配状况、行为特征、集合度量系列指标的密切联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度量指标的制定,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反映与衡量,诊断、识别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的制约程度、限制因素,制定可持续利用土地管理的方向机量化的范围。

一、指标体系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作为一种综合评价,主要的依据是指标,而指标是客观度量和描述事物与现象,是联系着关心现象、事物条件与状态的变化信息,主要包含有指标数值、指标名称。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土地资源的条件集合,主要由若干等级层次性、等级结构性、互相补充、互相联系的指标,以构成有机的系列。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主要是由原始数据中直接获取而来,是一种基本指标,以客观反映系统特征、总结基本指标抽象、统计,区域可持续利用土地则是说明各系统的作用强度、联系、整体性的综合指标。而针对我国大部分区域而言,因人类影响坏境,且打破了自然平衡,追求单纯的均衡自然,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匮乏、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关注均衡打破各亚系统,以使物质能量能实现交换,尤其是注意系统动态变化,例如受到人为管理指标、具有控制意义的指标、空间与实践的动态指标、相互变量关系指标、内外环境交换关系指标等。

二、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由于可持续利用土地的管理系统具有自身复杂性,因此其等级具有层次结构,对该中层次结构指标的度量、描述,属于一种层次结构。同时也具有优越性:其一,促使系统更为富有意义且更为完整。在系统发生复杂变化时,层次结构功能可说明单个系统元素的产生影响;其二,各层次结构,根据层次的不同,以对元素归并分类,以完成任务;其三,各层次结构,根据每层次所提供的内容信息,对每层次职能进行深刻理解;其四,层次结构的成效性;其五,层次结构的可变通性、可靠性,对结构的局部扰动,不会扰动整个层次结构。

指标体系作为具有层次结构、互相关联的指标组,是指标组基本指标与综合指标共同构成。针对选择指标组,决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管理评价结构框架,作为指标体系的成功关键因素。必须采用简练、全面的指标组指标,透彻了解特点、功能、结构,清晰了解区域土地管理目标。

三、指标设置原则

因区域土地管理,具有层次多变性、系统结构复杂性、亚系统相互作用性,同时存在互相的输入与输出,有些元素、层次、压系统发生协同改变,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由劣至优或者由优至劣。所以,在选择最灵敏、内涵最为丰富的指标,以作为评价指标,较为困难。针对区域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管理的复杂系统来说,现在没有几个指标可对其变化趋势、系统状态进行描述,需将多个指标有机组成一个共同整体,利用指标体系对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在对区域可持续土地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置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如下:

首先,客观性、科学性原则。在选择指标时,必须采用公认科学理论作为依据。各类指标可客观反映土地利用的目的和定义。确保数据的来源具有准确性,数据处理方法具有科学性,获得的数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真实性。对数据进行测定和处理、对指标进行聚合,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其次,系统性、完备性原则。由于指标体系属于有机整体,能全面度量、反应区域的土地利用评价特征、发展状况,能充分直接或间接的揭示不可持续因素,主要应综合考虑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资源条件、人口条件等协同性,以防止出现相互重叠。

第三,地域性、层次性原则。由于层次的不同,功能与目标也就不同,对主导因素、总体目标、存在问题的评价,都会随着层次、尺度、空间的不同而产生蝉翼。区域自然条件、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区域可持续利用土地存在地域差异,也因土地利用的方式,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社会经济的联系,需要在设备上不断反映这些地域的指标差异性,必须针对性的设置。

第四,可操作性。在设置指标时,必须注意数据指标是否具有可得性,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可测性,以便于量化。在进行实际调查时,指标数据必须便于通过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资料,或者从有关技术、管理、科研部门直接获得。

第五,社会经济指标与生物自然指标相互结合原则。土地管理、利用系统中,自然生态坏境、土地质量的变动或特征,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自然发展的符合作用而的得到的结果,表现在两类过程发生综合效益,在综合变化的关键点上反应区域土地利用管理的可持续性。

第六,动态趋势指标同静态水平指标相互结合原则。在现行的土地管理系统中,资源环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必须综合考虑动态趋势和静态水平,以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评判。

四、结束语

由于在各标准体系下,指标数量、层次均存在较大差异,在系统总各指标并不是独立的,在对不同标准进行衡量时通常需利用同一指标。土地质量指标属于主要指标,而不是以经济发展速度、水平作为可持续评价指标,但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土地利用管理的可持续性存在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属于我国的资源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重要的评价背景指标,不可作为直接的评判指标。在设置系统时,必须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完备性原则、地域性、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会经济指标与生物自然指标相互结合原则、动态趋势指标同静态水平指标相互结合原则。

参考文献

[1] 齐伟.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

[2] 牛星.区域土地利用系统演化分析与状态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篇7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创造市场活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民营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强,为我国的就业解决了很多困难,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社会责任标准体系(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简称sa8000)在中国的推行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中国的普及,积极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已受到民营企业的重视。但是,大量的文献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相当严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7-2008),尤其是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还大量存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和实施后,出现了部分企业违法裁员、职工工龄归零等问题。由此可知,我国民营企业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方面在还处在低层次,不仅尚未有效履行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更缺失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由此引起我们对民营企业承担员工的社会责任的关注,激发了我们的思考,并开展相应的调查与研究工作。

2 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界定

不同的理论视角为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员工权利理论认为员工作为人拥有独特的内在价值,拥有普遍的、平等的人权,这些人权应用到工作场所中即成为与工作相关的权利。卡罗尔(2004)将员工权利归纳为五个方面,即没有理由不能被解雇的权利、正当程序和公平对待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工作场所的隐私权、安全权和健康权和禁止歧视。根据社会契约理论,企业与员工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认可雇佣双方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承担义务,即员工的权利为雇主的义务,反之亦然。唐纳森(2001)明确了员工的10项基本权利,指出公司绝不允许有违反正义和人权最低标准的现象出现,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还应该主动保护这些权利不受剥夺。波斯特(2005)将员工权利归纳为七项,即组织起来集体谈判、获得安全卫生的公共场所、个人隐私不受侵犯、要求规则公平公正、表示不满或反对、获得平等就业机会和基本人权受到尊重。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sa8000:2001,是基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世界人权宣言而制定的,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其内容包括对于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薪酬、管理体系等九个方面的相关规定。近年来,人力资源理论研究和实践显现出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向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平衡转化的趋势,研究证实了对员工的培训投资能带来巨大的企业收益回报,实践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体现了关心员工生活、帮助员工成长、与员工分享利益的人本管理思想。

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在sa8000标准本文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本体系包括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1个。其中一级指标有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劳动报酬、成长与发展。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界定如表1所示。

3 调查的问卷设计和组织的实施

问卷设计主要是根据上述民营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指标界定。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组织了多次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讨论,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小规模的预调查,通过收集预调查的反馈信息,对原始问卷进行了细致的修改。

关于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相关信息调查。包括企业的信息和个人的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成立的年数、企业的现有规模、企业的发展阶段、个人是否了解国家相关劳动法律、个人是否与企业签订合同等。

第二部分是选择题。主要依据本研究关于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界定的九个方面,提出相关问题。

对于本文研究样本的调查采用书面问卷和网络电子版问卷两种方式进行。对于书面问卷,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2月5号至2009年1月10号对福建省内的三明、泉州、厦门,安徽省的滁州、安庆等城市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中要求每个访谈对象都分别来自不同的企业,以尽量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对于网络电子版问卷,主要是通过熟人的联系介绍,在确认被试符合条件后,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和回收问卷。总体而言,本次调查问卷共收回155份,有效问卷135份,问卷有效率为87.1%。其中书面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15份,有效问卷105份,网络电子版问卷的发放数量较多,回收40份,有效30份。

样本单位分布情况通过excel进行统计分析,其统计结果如表2:

4 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

4.1 有无童工问题

在所得到的135份问卷中,有14份问卷回答存在16周岁以下的员工,高达10.4%。这是我国《劳动法》禁止的,《刑法》修正案(四)也规定非法雇用童工是犯罪行为。sa8000标准也明确规定禁止雇佣童工。

4.2 强迫劳动问题

在强迫劳动指标中设计了3个问题,分别是是否扣押财物、是否限制员工的行动自由、辞职是否自由。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员工进入企业后需要缴纳押金或扣押相关证件的达15.2%,视情况而定的达16.2%。在自由行动中,受到限制的也达到21.9%。辞职不自由的达7.7%。

4.3 健康与安全问题

在健康与安全的指标下设计了四个问题,分别是提供了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安全卫生培训、企业对待因工致伤残致病的员工的态度,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在工作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达到30%;卫生条件不够的达到24.4%;对员工进行卫生培训方面,从来没有培训的占到了34.3%;对待因工致伤残致病的员工的态度中,不闻不问的占11.7%。

4.4 结社自由与集体谈判

对于这个指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即最基本的企业是否建立工会及工会运作情况。得到的结果是64.8%的企业未设立工会,而21%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工会,但是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只有14.2%的企业中设立了工会并真正起作用。

4.5 歧视问题

对于这个指标设计了3个问题,即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聘用、报酬、培训机会、升迁)是否有歧视行为,是否干涉员工风俗习惯,是否采取措施防止性骚扰行为。经过分析,37.2%的员工认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歧视行为,甚至有比较严重的歧视。对于风俗习惯,则81%的企业不干涉员工的风俗习惯,甚至有16.2%的企业为员工尊奉风俗习惯提供便利。对于是否采取措施防止性骚扰行为,19.1%回答采取措施防止性骚扰行为,49.5%回答不允许,但未采取有效措施,31.4%回答了近一年来有员工提取关于性骚扰的诉讼。这个比例说明目前在企业中的性骚扰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性骚扰行为。

4.6 惩罚性措施

这个指标主要设计一个问题,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否使用体罚、胁迫及侮辱员工。30.5%的企业在管理制度中规定不允许使用体罚、胁迫及侮辱,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59%的企业虽然没有在管理制度中强调,但近一年来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有10.5%的企业近一年来发生过这方面的诉讼。

4.7 工作时间问题

对于这个指标主要设计两个问题,即每周工作的天数及每天工作的时数。对于每天工作天数的指标为何不直接设置为六天或七天需做一下解释:因为在做预测试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有每天工作的天数为5.5天的,而且据调查所知,现在很多企业有星期六只加班半天的情况,所以指标设计就改为5—6天和6—7天。分析结果显示:从工作时间分布来看,工作超时非常严重,工作5天以上的达到81%,其中5—6天的占49.5%,6—7天的占31.5%;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占68.6%,其中8—11小时的占58.3%,超过11小时以上的也达到了10.3%。

4.8 工作报酬问题

对于工作报酬这个指标设计了四个问题,即企业是否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是否按时发放工资和津贴、是否按时发放加班工资、是否提供社会保险。是否执行当地最低的工资标准方面,不知道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占36.2%;发放工资和津贴方面,偶尔拖欠和经常拖欠的达到38.1%;加班不发放加班工资的占到41.9%;社会保险方面,不提供任何保险的占了22.9%,提供部分保险的占了52.4%。

4.9 企业成长与发展

这个指标主要是针对员工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设计的两个二级指标为: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其他的培训、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从统计结果看出,提供专业技能培养和其他方面培训的只占到30%,没有提供任何培训的占到了32.9%,说明了民营企业目前对员工的培训方面有待加强。在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方面,只有11.4%的企业帮助规划,没有提供任何帮助的占37.2%。这两方面都说明了企业对员工的成长与发展不够重视,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

5 结论和讨论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描述性分析,对照sa8000标准和我国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着大量与sa8000标准不符以及违法违规的地方,侵害了员工权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严重超时、工作环境恶劣、社会保障缺乏、侵犯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等方面。同时企业对员工的成长与发展不够重视,缺少专业技能培训和其他的培训,未能有效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发展。

上述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强化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企业构建系统的、战略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升民营企业家的道德素质,增强员工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通过政府、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并注意三个主体之间的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问题。

本研究只是初步构建了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受本研究样本量不够大,样本在地区分布、成立年数、成长阶段、相对规模等方面还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局限,本文并没有从企业规模、企业成长阶段、行业性质、企业成立年数等方面分析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情况,更未能揭示变量间的复杂关系,也难以揭示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全貌。倘若未来能够在全国不同区域范围内抽样进行比较研究,选择性深入企业调研并结合案例研究,必将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揭示出民营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变化规律,也有助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从局部的、被动的、短期的活动转变为系统的、主动的、战略性的管理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文川,罗宜政.基于sa8000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21-26.

[2] 阿奇·b·卡罗尔.企业、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5-46.

[3] 托马斯·唐纳森,托马斯·邓菲.有约束力的关系—对企业伦理学的一种社会契约论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篇8

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几何中,就知道线是由点的移动集合而构成的,线不具有宽度和厚度,只有位置和长度。但是在我们具体的设计中,线不仅仅具有宽度和厚度,而且根据不同形态变化,线还具有丰富的感情。

线介于点和面之间,它具有宽度的差异、长度的差异、位置的差异、方向的差异、形状的差异、性格的差异等。线可以是长的、可以是短的、可以是直的、可以是曲的、可以是粗的、可以是细的,更可以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现出来,而且不同材料表现出来的线,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它们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韵味。在现代的设计中,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各种制图软件的应用,使各种线表现起来非常地简单方便。

线主要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当点由一个固定的点以最短的距离移动到另一个固定的点的时候就形成了直线。当在这两个固定的点之间,移动的方向来化时就形成了曲线。其中,直线包括有虚直线、糙直线、粗直线、细直线、斜线、垂直线、水平线等,直线类给人们一种稳定、静止、安详、呆板、平静、延伸、庄严、严肃、宽广、沉默、冷峻的感觉,具有承载性和无限性,更多的是具有男性的特征。直线是淳朴而又简单的,它们往往用最为简洁的形式去表达丰富的感情。曲线包括有弧线、自由曲线、几何曲线、开放的线、封闭的线等,它们往往是柔美、自由、流畅、典雅、轻快、圆润、灵动、弹性、优美的代名词,更多的是具有女性的特性。曲线的变化是多样的,形态是无限的,感情也是丰富的。

二、线在标志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一个饱含现代化气息、个性鲜明、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标志对于各种企事业团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很好地呈现企事业团体创立优质品牌的决心和信心,更是让社会和广大群众认识、了解、喜爱并最终产生共鸣的一个传达工具。在运用线进行标志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识别的原则。便于识别是标志设计最为基本的要求,由于标志设计题材丰富,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阔,在运用线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简单、易懂、便于识别,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受众一目了然地理解标志的内涵,便于信息传达。

第二,美化的原则。标志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以“美”应该是标志最为基本的特征。一个可以吸引和感染受众的好标志,必须具有强有力的“自身魅力”,也就是艺术性。在用线进行设计时,不但要突出传达的功能,还要遵守美的原则,创造优美的视觉语言,并使标志传达完美的形态和丰富的内涵。

第三,引导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商品的销售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标志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还表示特定的含义,传达准确清晰的信息,给社会和受众留下独特、清晰、深刻的印象。在用线进行设计时,运用概括、夸张、暗示、比喻等各种手法,设计出优美的线来对受众进行引导。

在设计时,我们常常会遇见“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只要我们遵循识别的原则、美化的原则、引导的原则,展开思路,把抽象的线转换为优美的视觉元素,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线在标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线在标志设计中有很广泛的应用。许多设计者把线广泛地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线简洁大方,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表达不同的情感。

就像浙江电视台台标的设计,设计者把线用到了极致。该台首先采用了蓝色的背景,这与该台常用的一句口号“梦想中国蓝”相谐调,中间白色的曲线象征着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同时也形似浙江省“浙”的第一个字母“Z”。其它的地方不添加任何的修饰,形式简单,造型非常具有美感,便于人们记忆,具有很强的传达能力。深远宁静的蓝色和纯洁无暇的白色凝聚了浙江电视台的典雅,很好地体现了婉约清晰的江南风格,线的运用给人们以含蓄委婉之美,非常的耐人寻味。

再例如众所周知的美国有线电视供应商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 Cable ,TWC)的标志,它是纯粹线的设计。该设计完全运用线条而不加其他任何的设计元素,利用线条的变形和构成,形成一只眼睛和一个耳朵的组合图形,非常的生动、具体、形象。眼睛是用来认真观察的,耳朵是用来仔细聆听的,很好诠释了“有线电视”这一视觉和听觉结合的产物,也很好地传达了该公司的理念,即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帮人们把生活变得简单、轻松。这一设计现代感很强,并且清新、简单,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该公司的性质和形态非常的贴切。

四、结语

标志设计是一个非常富有创意的工作,它虽然形式很小,但是浓缩了大量了设计元素,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线在标志设计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性,也正是由于线的多样性,使得线被运用到标志设计中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根据标志设计所要传达不同的内涵和情感,运用各种不同形态、性格的线进行创做,设计出具有强烈民族和文化内涵、充满视觉冲击力、并且能够很好地表现时代特征的优秀标志设计。这也是标志设计者在以后的设计道路上所要追求的。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9

标志通常是公司的商业品牌或经济实体,是一面旗帜,一个签名,一个品牌。一个logo标志是企业的具体描述。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的目标必须达到它的形状,颜色,字体和图像的每个方面是不同的,标志是被用来识别的。

标志设计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logo需要想法和创意,许多元素相结合。应该遵循以下八个原则,以确保logo设计符合所有这些标准:

8个有效的标志设计的原则

1.简单

2.难忘

3.永恒

4.兼容

5.适当

6.艺术美

7.色彩

8.匹配字体

1.简洁

简单容易辨认的标志设计,多功能的和令人难忘的。良好的标志配备了意想不到的或独特的东西。比如的耐克的标志的。它确实传达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考虑。简单的标志往往容易被认可,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识别效果。

2.难忘

在此简单性原则是紧随的记忆性。一个有效地logo设计应该是难忘的,是独特的,明确的。设计思路保持它的简单而适当的。例如麦当劳的标志;又如谷歌logo设计特立独行像打击传统和权威,谷歌的标志设计本身是很简单的。彻底改变开始是它的第一个周年纪念标志装饰画面的每一个标志性的设计,拥有这个基本标志的中间的字母'O'放置了两个图形,让一个新的象征意义。

例如脱颖而出。

3.永恒

一个有效的logo应该是永恒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将它仍然是有效的,在10年,20年或50年,趋势来来去去,设计品牌形象而言,永恒是的关键。

4.强大兼容功能

当今,标志作为视觉品牌的基石。这意味着它必须是可重复使用同时保持的标志的完整性,一个有效优秀的logo应该是可以跨越各种各样的媒体和应用程序。出于这个原因,标志应设计矢量格式,以确保它们扩展到任何尺寸标志可能会印在什么之类的小名片和非常大的广告牌等。既可能使用传统的印刷方法,像胶印和丝网印刷T恤,以及其他东西的买家可能要像橡胶邮票,还可能利用网站和其他基于像素的媒体。

5.适当并与时俱进

标志应该是适合时代和其目标受众。奔驰的标志是不是汽车。苹果公司的标志是不是电脑。著名标志IBM.由设计大师保罗・兰德 为IBM选择了一种方式,并没有显著改变原有的标志。此设计更改已有的全世界最好的证明。而更重要的是建立企业识别和系统化的程序来操作。保罗兰德在1972年一个新版本的IBM标志被替换。又名“条纹标志,最终成为一个尊严和自信的象征。IBM的企业形象的条纹和将被授予权力的启示。IBM的企业形象已经成为一种信任和尊严的象征。条纹标志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简洁的设计最终成为了一个在世界上最有名的标志,因为许多公司作为IBM的CI系统设计的教科书。

6.艺术美

遵循标志设计的艺术规律,创造性地探求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锤炼出精当的艺术语言,使所设计的标志具有高度的整体美感、获得最佳视觉效果。标标志艺术除具有一般的设计艺术规律(如装饰美、秩序美等)之外,还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

a符号美 标志艺术就是图形符号的艺术,符号美是标志设计中最重要的艺术规律

b特征美 特征美也是标志设计独特的艺术特征;

c单纯美:标志艺术语言必须单纯再单纯,力戒冗杂。高度单纯而有又具有高度美感,正是标志设计艺术之难度之所在。

7.色彩

所有颜色的类型,可以用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设计,色彩的暖色,冷色,中性的,生动的,柔软的,光,暗,明亮……例如:红色,白色和蓝色通常用于标识公司。绿色往往是与健康和卫生部门,淡蓝色或银通常被用来反映的减肥食品。对于其他品牌,更柔和的色调和低饱和度具有可靠性,质量,放松,或其他特性。

颜色的选择需要适当的,例如,用红色设计牙医诊所,这是可怕的!红色是有激情也有血腥。相反,选择淡雅,柔和的蓝色或棕色可能是比较合适。

8.匹配字体

标志设计要选择适当的一种字体相匹配。如政府的logo,就需要一个更正式的字体可能会使用大写字母或小型大写字母。儿童服装店的字体可以使用更轻松,友好的有趣的字体,使用小写字母。尽量不要选择过于时髦或生疏字体,以免严重损害的标志的识别。

一个成功的标志设计的关键,深谋远虑的研究和规划而构思设计永远是最重要的。最终的结果应该是一个适当的符号,标识,并清楚地传达产品或服务。一个好的logo是与众不同的,有效的标志背后往往是一个概念或“意义”,它不仅包含单纯性的指示和识别作用,而且还表明了目的、内容、情感和性质等特征。

参考文献

[1] 平面设计:由理查德・霍利斯简史

篇10

作者简介:俞荣标(1982-),男,浙江绍兴人,硕士,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

酒店标志是代表酒店形象的特定图像与符号,由图形、文字等形式构成将酒店的文化、理念、特色等要素呈现给旅客。优秀的酒店标志不仅可以为达到树立酒店形象与品牌,增加经济效益之目的,还可以为酒店传承企业文化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是一大无形资产。

1.酒店标志设计的现状

自古以来,作坊、店铺与招牌、幌子等形式的标志是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从唐代到宋朝,标志在驿站、客栈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为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酒店标志设计现状,笔者的设计团队收集整理了国内外80家酒店的标志(其中国内75例、国外5例),采用团队成员评选、旅客和酒店工作人员的调查等方式,从标志的构图新颖、文化元素融入、色彩搭配、形象体现等内容切入,罗列出了优秀、一般和缺乏创意的三大类标志。根据所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在国内,酒店标志设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特别是一些大型酒店和连锁性酒店均拥有一优秀的标志,个性突出,创意新颖,文化特色浓厚,如: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锦江之星连锁酒店等,优秀标志占被调查数据的53.8%;但一些处于西部或城乡结合部的小型个体酒店对标志设计不够重视,缺乏一定可识别性、记忆性和独特性,毫无创意,有的甚至没有标志,缺乏创意的标志占被调查数据的11.2%。

2.酒店标志设计的意义

2.1传承酒店文化

酒店标志是酒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酒店文化的主要角色[1]。酒店标志的设计往往对酒店文化进行了归纳和提炼,并通过酒店建筑物、餐具、住宿日用品、办公用品和网络等媒介传达给旅客,从而使人们对酒店文化产生兴趣。中国大酒店标志见图1,标志形态整体为“中”字,又恰似一红灯笼,色彩主要应用了中国红为主色调,准确地将中国元素引入到标志设计中,处处洋溢着中国风[2]。

2.2为酒店树立企业形象

标志是一个图案,一个符号,能够准确传达出酒店特色和文化内涵。优秀的酒店形象标志在传达酒店的核心特质的同时还能够带给人浓郁的亲和力以及美好的想象空间。通过推广与宣传,人们能够建立对酒店的良好印象。小小标志却能为酒店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3]。

2.3为酒店创造商业价值

在酒店市场营销策略中,酒店标志可起到形象塑造的关键作用,常常借助酒店标志等宣传内容,通过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传播,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潜在旅客的住店需求。优秀的酒店标志还有助于提升酒店的知名度和在旅客中的美誉度,进而增进酒店的客流量与住店率,直接达到经济、品牌的双重商业价值。

3.酒店标志的设计原则

3.1简明易认保证识别性

酒店标志是酒店的形象大使,是酒店视觉形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旅客易识别,进而产生品牌等联想,达到形象识别和品牌树立之目的。构图简练、信息全面、简明易认是设计师在构思设计标志时须坚持的一大原则,以保证标志的识别性。

3.2传承文化体现独特性

每一家酒店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在设计标志时,必须系统地学习、深度分析酒店文化,对文化内涵作设计元素的提取,反复对比讨论,将最富有酒店文化的设计元素融入标志造型中,形成文化气息浓厚、独特性突显的酒店标志。

3.3理性思考确保可行性

酒店标志广泛地被应用到各式各样的媒介中,大到建筑墙面,户外广告等大面积场景,小到名片、徽章等办公用品,且适用于不同的印刷、喷涂、微雕等制作工艺。酒店标志设计时须高瞻远瞩,既要确保标志稳定性,又需尽力做到标志能顺应时代潮流,在不同的时代,担当同样的使命。

4.酒店标志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实践

本案例是为浙江杭州金地皇冠假日酒店设计一标志,设计团队将从设计定位、设计元素提取、设计草图、设计定案等环节进行设计。

4.1设计定位

金地皇冠假日酒店是杭州市一房产公司斥巨资兴建的一家立足于长三角的国际化准五星级度假酒店。通过与公司决策层的沟通,共同对本次设计进行了定位:豪华尊贵,长三角,国际化,度假酒店。

4.2标志设计元素提炼

由设计定位的四大关键词,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对其一一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元素的提取。从资料分析见图2:第一,豪华尊贵,皇冠宫殿恰恰能典型地代表这一层意思,抽象地提炼皇冠宫殿的造型和金灿灿的色彩等设计元素;第二,水比较具有长三角的特征,可以形象地表达酒店所在地:杭州;第三,国际化的典型形象特征为图形简练概括,锐利或饱满,具有时代感,令人产生较强的信赖感;第四,度假酒店则需要一种休闲、娱乐、轻松等设计元素的融入,备后期设计环节应用[4]。

4.3标志草图构思与分析研究

设计草图是标志设计的关键环节,是设计师方案构思、推敲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源泉。在草图绘制过程中,设计团队结合前期工作,巧妙地将各个设计元素进行组合和编排,绘制了方案草图。

4.4设计定案及设计说明

通过设计团队与公司决策层深入分析与研究,最终确定形态为近似菱形的皇冠作为主要形体,配合流水,鱼鳞等元素。定案的设计说明为:

(1)标志的主体为简练的金皇冠造型,迎合了酒店豪华尊贵的特色,给旅客以宾至如归之感;

(2)金皇冠主体中融入了鱼鳞和流水等设计元素,生动体现酒店所在地杭州和长三角等涵义,体现了长三角地域文化与视觉特征,提高了标志的识别性和记忆程度;

(3)整个标志积极向上,静中带动,颇具动感和节奏感,经久耐看,隐约有深邃感;

(4)标志色彩以皇冠中心的金黄色为辐射点,向四周照射,渐变成红色,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寓意为酒店生意兴隆,立足长三角,最终迈向世界的国际化准五星级度假酒店。

5.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繁荣的时代,标志也显得越来越关键,这一小小非语言性的符号已成为了社会公众沟通交流的重要形式。酒店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做足标志这一项工作。本文提出的酒店标志设计原则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和可操作性,对发展和推动酒店产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培杰.旅游酒店CIS设计中理念识别的确立研究[D].山东大学,2003

[2]郭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37

篇11

城市的精神理念是城市文化动力的内核,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每一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精神理念。城市形象标志是城市精神理念的视觉载体,因而可以将城市精神理念这一抽象的概念融入城市形象标志图形设计,通过简洁的视觉元素使城市精神深入人心。这种与城市精神理念相统一的城市形象标志图形往往更能唤起人们的认同感。重庆市的城市形象标志图形将两个欢乐喜悦的人设计成简体的“庆”字,道出重庆名称的历史由来,标志图形以“人”为主要视觉元素,展现重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传递出重庆人“广阔”的开放胸怀和“双人成庆”美好吉祥的寓意,又喻示两人携手并进、迎向未来,蕴含政府与人民心手相连、共谋重庆发展的内涵。

2.城市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某个地区相对其他地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一个城市通过历代传承造就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一种文化差异性特色,即形成了一个城市独具个性的人文色彩。地域文化是城市的本源和血脉,一个城市会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显得与众不同。这些经过岁月积淀的地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与精髓,是城市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它具有很强的识别性、时间性和广泛的接受性。因而,在进行城市形象标志图形设计时,可以将城市特有的历史典故、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当做图形设计的创意元素。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城市形象标志取材于“龙蟠虎踞”的典故,点明了南京的历史文化。标志图形采用中国传统金石,红底白质,似一方印章,画面上下分别有篆刻的龙、虎之形,龙四爪攫伸,似乎要破框而出;虎则舒展身姿,正仰天长啸。整个标志含而不露、古朴典雅,体现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3.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每个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和地貌特征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是指该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地理、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方面的特征和关系。自然地理特征是由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具有唯一性。每当提到一座城市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想到其自然地理特征。北方城市与南方城市在自然气候上完全不同,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的自然风光也各有特点。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不一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明,如山城重庆、冰城哈尔滨、水城苏州等。

因此在设计城市形象标志图形时,城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元素都可以被合理采用。桂林以其特有的山水闻名天下,桂林的城市形象标志的图形设计便采用了桂林市最有代表性与象征性的象鼻山及其倒影为设计元素,充分体现出桂林山清水秀的城市地域风貌,视觉冲击力强,易于识别,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视觉记忆。总之,城市形象标志的图形设计要紧紧围绕“城市”这一主题,将城市的精神理念、地域文化、自然地理特征等元素融入城市形象标志图形的视觉要素,体现城市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使之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最”的城市视觉符号。

二、城市形象标志的图形设计原则

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作为标志设计的一种,其图形设计同样应具有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特点,但其应比其他图形设计更集中、更强烈、更有代表性,以单纯、简洁的形象表达信息。城市形象标志的图形设计应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

1.简洁精练

城市形象标志是利用图形符号传达信息,图形简练、严谨是标志艺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越简练的图形视觉传达力度越大,因而设计师在设计中要反复推敲、去粗取精,使其成为简洁精练的图形,从而体现出匠心独运、耐人寻味的效果。简洁不等于简单,形简而内涵丰富是简单的升华。

2.新颖独特

城市形象标志的图形设计应突出“新”“奇”,要有自身的特色,避免与其他标志图形雷同,更不能模仿他人的设计。在进行城市形象标志的图形设计时,设计师应围绕创意元素,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抓住表现对象的本质特点,深入理解与此相关的概念,并用适当、崭新的艺术形式确切地表达出来。在设计中合理使用夸张、重复、节奏和抽象的方法,能够使城市形象标志达到易于识别、便于记忆的效果。

3.单纯有力

城市形象标志的图形设计要求单纯有力,设计师在设计中可以删除一切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的细节,用最单纯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进行图形设计,绝不多加一点一线。这样的城市形象标志高度单纯而又具有高度美感,能够带给观者强有力的视觉感受。

篇12

在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因素来制约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比如:在不同的道路设计中会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标准,安全设施的设计也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设计不同的方案,这就需要了解不同的安全设施设计标准,才能准确的把握设计的要求。

一、标志

1.1 布设原则。以不熟悉该公路及其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作为使用对象,通过交通标志信息的引导,使司机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发生错向行驶。在交通标志的设置上,重点考虑:①及时地给司机提供准确的信息;②在标志设置中,注意与监控、收费、环境等其他沿线设施系统的协调配合;③注重平衡、均匀性,避免过多信息分散司机注意力;④重要信息重复提示,多级预告。

1.2 版面设计。版面设计应以司机在计算行车速度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内容为基本原则,同时版面布置应美观、醒目,并且标志应具有夜间反光的性能。

1.3 标志板及反光材料。标志板的材料及制作工艺对其使用性能、寿命、美观等影响很大.同时标志板也应考虑防盗。所有标志板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的规定。

1.4 支撑方式。标志的支撑结构应保证安全、美观、耐用。除小型标志(版面面积小于1m)采用25m/s的设计风速外,其余标志采用32m/s的设计风速,确定针对不同标志分别采用单柱、双柱、悬臂、门架等支撑方式。

二、标线

2.1 功能要求。标线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可以和标志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标线能确保车流分道行驶,导流交通行驶方向,指引车辆在汇合和分流前驶入合适的车道,加强行驶纪律和秩序,减少事故。标线保证在白天和晚上都具有视线诱导功能,并做到车道分界清晰,线向清楚,轮廓分明。

2.2 设置原则。①主线车道边缘线:车道边缘线为白色实线,线宽20cm,采用热熔标线;②主线车道分界线:均为白色热熔标线,线宽15cm,线长6m,间距9m;③在超限检测站前2kin 范围内设置减速振动标线,以提示司机注意控制车速,方便引导超限车辆进入检查站;④在主线收费站广场、匝道收费站广场设置减速振动标线;⑤在收费岛岛头设置反光漆,颜色为黄黑相间,间距为15cm,收费岛岛头路面设置导流标线。

2.3 材料选择。目前,常用的道路标线材料有:双组分喷涂型标线、热熔型标线涂料、加热溶剂型标线涂料。为了提高标线在雨雾天气和夜间的视认性,在公路匝道的车道边缘线上布设单面平面反光路标。平面路标采用专用反光膜直接粘贴在路面上。

三、护栏

3.1 功能要求。安全护栏为设置于道路边缘的被动型防护结构,护栏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①防止失控车辆越过中央分隔带或在路侧比较危险的路段冲出路基,不致发生二次事故;②吸收能量,减轻事故车辆及人员的损伤程度;③诱导视线,美化道路。

3.2 结构形式。常用的护栏主要包括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缆索护栏。

3.3 护栏设置原则。护栏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布设:①中央分隔带护栏:中央分隔带连续设置护栏,一般路段采用A1TI级波形梁护栏;中央分隔带开口采用立体折叠活动护栏;收费站中央分隔带采用隔离护栏;养护专用的U型转弯匝道上设置隔离活动护栏。②路侧护栏:除没有路侧障碍物的连续挖方路段外,其余路段连续设置;小桥、通道、涵洞采用与相邻路基段相同类型和等级的护栏,暗通、涵洞采用混凝土基础,小桥、明通采用预埋地脚螺栓形式;护栏过渡段:波形梁护栏和混凝土护栏过渡采用翼墙搭接形式。

四、轮廓标

4.1 布设原则。为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清晰的指示道路前方的线形是非常重要的。白天时,汽车的驾驶员一般以路面标线和护栏作为行车的指导,但在夜间,上述设施的视线诱导功能将显著下降,特别是汽车从直线段向曲线段过渡时,驾驶员的视线很难随道路的线形急剧变化。因此,设置轮廓标能使驾驶员及时了解道路线形的变化,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道路的轮廓.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

4.2 结构类型。根据护栏设置情况,轮廓标分附着式、柱式两种形式。附着式轮廓标适用于设置波形梁护栏、混凝土护栏的路段,柱式轮廓标适用于未设置护栏的路段,并采用倒置感叹号的样式。附着式轮廓标通过波形梁护栏的连接螺栓固定在波形梁护栏板上或用胀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墙体上;柱式轮廓标埋于混凝土基础中。

五、隔离栅

5.1 布设原则。隔离栅的主要作用是将公路用地隔离出来,同时将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人和畜等与高速公路分离开来,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

5.2 结构类型。隔离栅是保证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一种有效设施。其牢固性、美观性以及易维修性等各项指标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使用者的重视。隔离栅的选择应兼顾其美观性及易维修性。隔离栅有效高度1.3m,基础为C20混凝土。

六、防抛网(桥梁护网)

6.1 布设原则。在其他道路与本路交叉的分离立交及人行天桥上,为了防止上跨桥落物危及下穿道路的行车安全,在上跨桥的两侧设置防抛网(桥梁护网),设置长度应保证将下穿道路的行车道遮挡起来。防抛网固定在天桥或分离立交桥的混凝土护栏上。

6.2 结构类型。防抛网采用钢板网结构,钢板网为2.5mm 厚整板加工而成,丝梗宽度为2.5mm,网格尺寸为22mm×6Omm,网片焊接于角钢边框上,所有钢构件均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螺栓、螺母、垫圈等连接件的镀锌量为350g/m2,其他钢构件为600g/m2。焊接网网片只进行涂塑处理,涂塑颜色为绿色。防抛网网片高度为1.2m 。

七、里程标志和公路界碑

7.1 布改原则。里程标志布设在整公里处,百米标布设在两个里程标间的整百米处。里程标设置于巾央分隔带,百米标设置于行车方向右侧,主要作用是确定所在位置,便于紧急救援或者道路养护。公路界碑足标明公路用地范围的一种没施,沿征地线每隔200m设置一块。

7.2 结构类型。里程标采用单柱单板双面显示的结构,标志板为3mm厚5A02卡通造型铝板,通过夹具与立柱相连。反光膜和数字的颜色符合规范规定公路界碑沿征地线设置,普通路段设置间距为200m,在公路用地突变点处增设一处。公路界碑为钢筋混凝土方柱体结构,采用C25混凝土,总高1.2m,地上部分正反两面标识“公路界”3个字,颜色为白底黑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