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09:25: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柘城县地处河南省东部,属淮河流域,为黄河冲积平原,位于商丘市西南部,总面积1042km2,耕地面积7.15万hm2。项目区位于柘城县东部,项目涉及3个乡镇共51个行政村。本次项目为疏浚7条排水沟总长度51.85km,总排涝面积0.95万hm2。由于沟网交错,各排水沟排涝面积存在重复。其中明净沟22.20km,总排涝面积0.71万hm2;八丈河7.30km,排涝面积0.20万hm2等。
2柘城县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2.1效益计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20万hm2,改善排涝面积0.95万hm2,项目建成后,粮食产量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年增产粮食45.06万kg,农民人均年增收27.23元。项目区夏粮作物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油料、花生等作物为主,其中粮食作物占种植面积的80%,经济作物占种植面积的20%,复种指数为1.80。水利增产效益分摊系数取0.40。2.1.1灌溉效益计算项目建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20万hm2。经实地调查及2012年统计数据分析,每公顷粮食作物约增产150kg,经济作物增收300元/hm2,粮食综合价格为1.80元/kg,年增产效益为:B1=(3.03×1.80×80%×10×1.80+3.03×1.80×20%×20)×0.40=40.14(万元)2.1.2排涝效益计算多年来项目区内因涝灾影响粮食作物平均减产约7kg,经济作物每公顷减少收入225元,项目实施后,改善排涝面积0.31万hm2。则项目完成后可减少损失:B2=(14.30×1.80×80%×7×1.80+14.30×1.80×20%×15)×0.40=134.67(万元)。则项目效益为B=B1+B2=174.81万元2.2农民增收项目区年增加经济效益174.81万元,项目区总人口6.4190万人,农民年平均增收效益为:174.81÷6.4190=27.23元/人•a,项目实施后农民人均收入为5390元/a,比实施前提高0.51%。2.3国民经济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34.36%,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ENPV=328.56万元,>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2.10,>1.20,动态投资回收期约3.46a。说明该项目经济上是合理的。应当尽快兴建该工程,以适应该地区的工农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发展需求。
3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3.1柘城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精神,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心工程。由于建设资金的长期缺乏,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已严重制约农业生产。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就成为解决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就项目资金的来源、流向和实施后项目的管理和组织要求上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本身就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工程实施后最大的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广大农民,因此,项目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3.2为农业机械化、生物化、集约化、智能化生产等奠定了基础项目实施对于引进和采用农业新技术,转变传统观念,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3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排水沟疏浚后,农田的排涝能力将大大提高,使农业逐步向优质、高效、增产型农业发展。作物收成得到保障,农民收入增加,逐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减少政府对扶贫资金的投入,减轻财政上的负担。
4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柘城县农业排涝条件,农作物得到及时排涝,增强了作物抗病虫害能力,作物复种指数得到提高,林、果、草种植面积得以增大.从而使植物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加上配套措施和土地平整,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工程建设期、运行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最终使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保护。工程实施后,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区内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斗农沟沿岸可植树种草,进行绿化,对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有很大的作用,其工程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显著。5效益分析及总结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20万hm2,改善排涝面积0.95万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5.06万kg,年新增总效益94.13万元,农民人均年增收27.23元。同时,通过灌区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结束灌区以往重建轻管的局面。经过计算,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34.36%,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328.56万元,大于0;效益费用比为2.10,大于1.20,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说明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后,可为灌区农作物及时解决旱涝灾情提供保证,对改善灌区灌溉、排涝、生活条件,增加农作物单产,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务华.公共财政投资农田水利效益分析及建议[J].中国水利,2013(11).
[2]马西曹,张建全.河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效益分析[J].河南科技,2013(16).
[3]马永超,朱强,张元可.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26).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水利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注重对施工成本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通过有效的控制其施工成本,也能够有效的节省国家政府在这一方面的财政投入。
一、建设施工前的成本管理
(一)施工项目成本目标预测的程序
一是根据合同中的承包价格将整个项目中的承包成本明确,并与估算成本之间相比较,其中估算成本一般都需要高于承包成本;二是按照企业的利润目标,提出降低施工成本的要求,合同承包成本和成本水平都有所降低,根据量本利分析法将降低成本率计算出来,并有效的评估出降低成本率水平,这些结果能够为相关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三是按照降低成本率的决策目标将决策施工项目成本目标和决策降低成本额目标计算出来,并最终制定出责任成本目标。
(二)编制施工项目成本计划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是由项目经理部编制完成的,主要是对成本承包目标实施方案进行规划,并将降低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确定下来。根据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来分解降低成本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明确其目标成本。施工项目内部成本承包实行的基础和前提是分部分项工程目标成本,并将其成本承包责任确定下来。项目经理部门需要对各个承担对进行组织,计算并制定出降低成本效果和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将项目经理的降低成本目标与制定的降低成本计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通过反复的对比和修改,并最终确定。
(三)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一是在设计和制定降低成本措施的时候,需要充分的从组织和技术方面进行考虑,组织因素和技术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成本的形成。在制定技术措施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生产要素中的各个方面,其目标主要是降低生产消耗;在筹划组织措施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考虑到经营管理,特别是施工管理方面,这样固定成本才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减少非生产性损失,显著的提升其组织管理效果和生产效率。二是需要充分的考虑费用构成要素,首先需要减少施工材料费用,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价值分析法、ABC分类法等先进手段的应用,注重对A类关键材料的控制,虽然A类材料的品种较少,但是在整体的费用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样就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其次是需要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提高其效率和利用率,并将机械生产能力措施充分的发挥出来,比如在土方工程中,通过对数理手段的充分应用来调节土方挖填平衡,并利用技术经济分析,来有效的提高其操作效率;最后是减少人工费用,通过对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来构建合理的责任制度、激励制度以及分配制度,充分的调动操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三是提高对降低质量成本计划和措施的重视。在施工项目中主要包括质量鉴定成本、质量预防成本、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以及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四个方面的质量成本,其中最主要的是内部质量损失成本的降低,因此最关键的就是需要提高施工质量,减少修补和返工的次数与规模。
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一)实施归口管理
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加落实组织措施,通过对工期的合理控制,来增加产值,这样就能够减少间接成本;对于施工人员,应该真正的落实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节省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的停置时间应该尽可能的减少,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无产值用工和非生产用工,加强对用工的有效控制和班组管理;机械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机械效率、完好率以及利用率的控制;材料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控制,做好节约代用、修旧利废、领退料、保管、验收、采购、订购等环节的工作;质检人员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控制;核算人员建立台账,做好成本分析和成本核算的工作,避免出现欠收、超付、开支差错等问题。
(二)加强目标成本分析和落实
确定好目标成本之后,项目经济需要有效的分解出目标成本,并逐步落实,同时与施工人员之间还应该签订承包合同,并实行“四包”、“四保”措施,这样就能够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密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有效调整。其中“四包”措施指的是包成本、包安全、包工期、包质量,“四保”措施指的是保证合同兑现、保证及时的提供技术指导、保证施工材料能够按时供应、保证施工环节的连续性,其中“四包”指标与施工人员的工资效益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存在利润超额完成部门的话,应该根据比例提供提成。
(三)加强检查和协调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单位应该连续的、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及时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来有效的控制成本支出,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如果出现成本偏差的话,应该及时的分析和研究其原因,然后提出有效的控制和解决措施,并对原先的成本计划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支出。
作者:韩笑 单位:茂名市电白区水利水电建设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0 引言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管理虽然不是今天才提出的课题,但对于目前日趋白热化竞争的水利建筑市场,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则显得更为重要。同时,从节约国家有限的水利建设资金方面来说,也是必须摆在十分重要位置的大问题。
1 施工前的成本管理
1.1 施工项目成本目标预测的程序
(1)根据合同承包价格计算施工项目的承包成本,并与估算成本进行比较。一般承包成本应低于估算成本。
(2)根据企业利润目标提出的施工项目降低成本要求,企业同类工程的降低成本水平,以及合同承包成本,采用量本利分析法,计算出降低成本率,对降低成本率水平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做出降低成本目标决策。
(3)根据降低成本率决策目标计算出决策降低成本额目标和决策施工项目成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定出项目经理部责任成本目标。
1.2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
(1)项目经理部编制施工项目成本计划,规划出实现项目经理成本承包目标的实施方案,并确定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和降低成本控制目标。
(2)按分部和单元工程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和降低成本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各分部和单元工程的目标成本。
(3)按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成本实行施工项目内部成本承包,确定各承包队的成本承包责任。
(4)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各承包队确定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并计算其降低成本效果,编制降低成本计划,与项目经理降低成本目标进行对比,经过反复对降低成本措施进行修改而最终确定降低成本计划。
(5)编制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表,降低成本计划表和施工项目成本计划表。
1.3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设计
(1)降低成本的措施要从技术方面和组织方面进行全面设计。成本的形成与技术因素和组织因素都有关系。技术措施要从施工作业所涉及的生产要素方面进行设计,以降低生产消耗为宗旨。组织措施要从经营管理方面,尤其是施工管理方面进行筹划,以降低固定成本,消灭非生产性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管理效果为宗旨。
(2)从费用构成的要素方面考虑,首先应降低材料费用,充分应用ABC分类法和价值分析法等科学手段,抓住关键性的A类材料,因为它们的品种少,而所占费用比重大,故不但容易抓住重点,而且易见成效,潜力更大。其次降低机械使用费,主要途径是设计出提高机械利用率和机械效率,以充分发挥机械生产能力的措施,如在土方工程施工,搞好土方挖填平衡调配,充应用“线性规划”方法等数理手段,做好施工机械使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提高操作效率,以降低成本。再次降低人工费用,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建立适当的分配制度、激励办法、责任制,提高生产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3)必须重视降低质量成本的措施计划。施工项目质量成本包括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外部质量损失成本、质量预防成本与质量鉴定成本。降低质量成本的关键是内部质量损失成本,而其根本途径是提高工程质量,避免返工和修补。
1.4 施工中的成本管理
(1)项目管理班子职能人员责任明确,实行归口控制。由项目总工抓组织措施落实,控制工期,增加产值,以降低间接成本;由施工员抓技术措施落实,以节约工料,减少机械停置时间,签发并管理承包任务书,减少非生产用工和无产值用工,管好班组,控制用工;由机械管理人员控制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机械效率;由材料员抓材料的节约,做好订购、采买、验收、保管、领退料、修旧利废、节约代用等工作;由质检员控制质量成本;由核算人员抓建立成本台账,搞好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防止开支差错、超付和欠收;由核算人员把好收支关,进行债权债务处理,综合工程成本;造价员除做好预算工作外,还应对设计变更等经济问题加强管理,及时办理增减账手续,经常进行两算对比,抓工程索赔。
(2)目标成本确定后,项目经理部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分解,层层落实,同作业班组签订承包合同,实行“四保、四包”,并以此作为控制的依据,严密监控各个施工环节成本运行情况,并随时作出个别调整。“四保”是由项目经理部对作业班组保证任务安排的连续性,料具按时供应,技术指导及时,合同兑现;“四包”是由作业班组对项目经理部包质量、包工期、包安全、包成本;然后,工资总额与“四包”指标挂钩;利润超额完成部分按规定比例提成。
(3)加强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协调。项目经理部定期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在检查后及时分析,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支出,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有成本偏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然后设计纠偏措施,制定对策,协调成本计划,对策要列成对策表,落实执行责任,对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4)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在图纸会审时,项目部一班人充分研究招投标文件和图纸,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从如何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如何方便施工,如何增加工程收入几方面考虑,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对一些按定额取费明显亏本的子目,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替代方案,争取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认可。
(5)优化施工方案。施工阶段是根据设计图纸投入人力、原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投入人员、机具也会不同,发生费用也会不同,因而寻求最佳的施工方案是成本控制的主要途径。按照平面流水、立体交叉的作业原则,编制出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均衡地安排各单元工程的进度,合理确定施工网络,保证工作不闲置、工序作业不间断,土建和安装的各班组协调有序地作业。施工选择最合适项目施工的机械,在最大可能地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考虑经济性;综合考虑台班费、进退场费和设备基础费用,严格控制进退场时间;合理调度周转材料,杜绝积压、闲置、浪费;同时精心布置现场,避免材料二次搬运和水电重复布线
(6)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工程所达到的最佳质量水平,并不是工程质量越高越好,而是指工程建设总成本最低的质量水平,同时要符合合同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7)确定适宜的工期成本。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成本则会急剧上升。
(8)加强竣工结算管理。在竣工结算阶段,项目经理部组织造价员等技术人员,查寻结算的漏项,编制完善的结算书,与此同时,将合同规定的“开口”项目,作为增加结算收入的重要方面。
2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总结项目成本管理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成本分析既要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服务于成本形成的过程,又要在施工后进行一次性分析,对竣工项目进行施工项目成本综合分析、单位工程成本分析以及单元工程费用分析,做出成本控制效果的判断,为以后的成本控制提供经验,这就是成本的事后控制。
3 结束语
总之,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开支,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遏制工程项目的亏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水利施工企业目前非常紧迫的任务。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脆弱,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设计规划,轻具体实施
在建设初期,通过多方案比较研究,能确定技术经济都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设计时也能在许多细节问题都能合理安排,认真设计。但在具体实施上,由于资金难以到位,以致设计方案大打折扣,或者虽有经费但严重不足。平整土地,调整农作物结构难度大。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标准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加之用得少、失修损坏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难以具体实施。
2、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理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兴建了大量小型电灌站、机井、农桥、涵闸,但这些闸、站因管理不善导致站房被毁,电线被割,电机被盗,损坏严重;有的涵闸启闭不灵,地表水流失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农民旱涝灾害意识。
3、重站房建设,轻配套设施
有些村寨兴建的灌溉井站,多数站房建设得较好,但因田间渠系不完善,配套设施跟不上。在设计中,灌溉值数定律偏大(按1 立方米每秒灌溉6000 亩设计)一个流量0.15 个流量的混流泵站实际灌溉面积不到400 亩。又由于管理不善,加之当地的土质情况,平地、筑渠做畦难度大,有的甚至出现了有站无渠的现象。机电灌站很难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4、重排涝作用,轻蓄水功能
在“以排为主,灌溉为辅”的规划思想指导下,注重大中沟开挖、疏浚,这对及时排涝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大面积建立了通畅完善的排涝系统,地表水排走的同时浅层地下水也被排走一部分,其结果是农作物根系从地下水吸取的水量减少,旱情加重。
二、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1、政府引导规划
首先,由乡镇把现有的规划以及未来规划的设想上交县级部门,再由县级部门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可行性研究和做一个总的的规划。这个规划要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作一个全面的分析,找出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而后对全县所有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在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由乡镇级政府依据其综合规划,组织制订乡镇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施规划。这个实施规划的实施要到村、到组、到山塘、到河坝,使各个村组都能够明确这个村有多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多少需要维修,多少需要改建、有多少需要新建才能满足本村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需要多少钱、多少劳力才能完成任务,达到工程量和资金管理上的透明。该实施规划由乡镇政府组织,乡镇的水管站具体组织人员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要让农民代表参与实施规划内容的讨论,资金和工日的测算,以及实施方案的制定等工作。从规划开始引导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让广大农民明白水利工程是为自己谋福利。
2、政府引导建设
在过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依靠地方各级政府发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肩挑手提挖塘泥、清理河坝、疏通水渠、高强度的劳动,低技术标准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则靠各级政府亲自组织、全面规划、政府处于一种绝对主导的位置,建什么、怎么建、劳力怎么出、建后怎么管,都由政府说了算。最后确实是建了不少小型工程,建一个工程政府就背一个债务,农民背下一身的劳务。面对这种问题,政府怎么办?首先应该自我反思,摸索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新模式,实行政府宏观管理、综合引导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
3、财力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扶持政策、补助政策、奖励政策来扶持农民修塘修堤筑渠,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地区,要制定特别的扶持方案,尽量让农民在建设中多出力、少出钱。使当地农民能够对建设项目资金承担得起、对付出的劳动也要肩负得起。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农民改变落后的农村水利面貌。使农民在进行资金筹措时,能够做到心中有底,看在政府的补助的条件下能否将资金筹得够。任务是否能完成,从而引导农民学会量力而行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之,要通过政府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引导农民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再到自主建设这个角色的转换。
4、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1)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根据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设施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提高现有工程设施的管理使用效率, 并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促进产权流转,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乡镇政府整合行政区域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资产清理、评估并得到确认的基础上,可授权水利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
(2)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按照“ 自愿组织、民办民营、共同受益”的原则,支持农民兴办和管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用水合作组织使农民用水户得到优质、便捷的全方位服务。
(3)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站或小流域水利中心站,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做到有场所、有人员、有编制、有经费、有设备,强化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工程安全、农田水利等公益性职能,做到责任有人担,工程有人管,确保水利工程效益能长期发挥。
5、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农田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宗旨。
总之,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而言要努力开发新技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的保证; 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要做好总体规划,并多角度地扩大资金使用额度,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全新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兰代祥.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及相关管理工作[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1)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1-0050-01
1 概述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势西部高峻,而东南逐渐变低。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部,祁连山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7′~103°46′,北纬36°31′~37°55′。东靠景泰县,南接永登县,北邻凉州区、古浪县,西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西与青海省门源、互助、乐都县毗邻,境内兰新铁路、312国道纵贯南北。海拔2 040~4 874 m之间。地跨内陆、黄河两大流域。
全县现有19个乡镇,176个行政村,人口22.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8.62万人,农业劳动力人口10.46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71.50万hm2,总耕地面积达到2.12万hm2,其中山地1.78万hm2,川地0.6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63万hm2。2007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9万hm2,油料播种面积0.39万hm2。全县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8 65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值为10 702万元,第二产业为19 730万元,第三产业18 219万元。农村纯收入21 97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 180元。
2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于没有骨干型调蓄工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性,致使灌溉高峰期缺水时有发生,农田得不到适时适量的灌溉,而丰水期余水大量下泄。灌区缺少排洪工程,且汛期洪水时常冲毁农田和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干、支渠老化、损毁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低,造成灌区效益衰减。缺乏渠系末端田间配套工程,灌水困难。渠首多为无坝引水,因河道主流的变迁,河床下切,渠首进水困难。以上基础性水利工程的缺乏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直接影响到天祝县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提高灌溉网络系统的灌溉保证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节约水量,增加供水能力、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等。在挖掘现有水利骨干工程潜力的基础上,大力进行灌区新改建工程的实施,搞好渠系配套,加强工程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项目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 项目建设的任务
通过截、引、提、蓄灌溉,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含量和相对效益;为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确保农牧业灌溉特别是特色农业的用水要求,使当地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土地产出率大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可对干旱、二阴山区的区域性气候起到改善和调节作用,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的损失;水利工程改造建设、渠系配套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0.47万hm2农田和高原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灌溉用水问题,还可新增灌溉面积0.07万hm2,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客观,因此该工程的配套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4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全县未衬砌土渠有126条380 km。该项目支斗农渠配套工程98处、引水管道工程28处、机电井工程38眼、小提灌工程25座、涝池工程13座、其他综合工程22处等6种类型,配套农田灌溉面积5 667 hm2。其中金强河灌区48条支斗农渠、土质渠道127 km、机电井工程6眼、小提灌工程5座、涝池工程5座、其他综合工程6处等,配套农田灌溉面积2 058 hm2。松山灌区24条支斗农渠,土质渠道115 km。
5 工程管理
本项目为天祝县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前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务、计划、财政、相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成员按各自具体分工负责工程建设及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为了加强项目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国家扶持资金应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切实做到工程建设管理有序,严把工程质量大关。项目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创建样板工程和精品工程。
本工程为以灌溉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及配套工程,工程实施完成后,交付灌区管理单位管理,水源及渠首工程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护;干、支渠道及建筑物采取专业管护与群众管护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保证渠道畅通,延长工程寿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6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工程总投资为6 79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为5436万元,各级部门及群众自筹资金1 359万元。
7 效益分析
7.1 农业效益
项目实施后,年净产小麦78.96万kg、油料2.82万kg、秋禾28.20万kg、药材16.92万kg、蔬菜67.68万kg、干草36.66万kg、草籽7.33万kg,年节约水量346万m3,减轻农民水费负担34.60万元。
7.2 牧业效益
Abstract: this paper north guangxi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entral finance flow small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cess, obtained benefits,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inking, and finally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the central finance; Small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Practice;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 [TV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 言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是广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2010年,北流市被广西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确定为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市。两年来,北流市按照《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北流市建设方案》进行切实有效的实践,使项目区的灌溉渠道的输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项目实践及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
1.1 项目实践情况
截止2011年底,北流市累计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2个,分别为:龙门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和六洋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3812.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6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1400万元,县市财政及群众集资812.7万元。累计完成项目区内的渠道硬化151.5km,建设陂坝11座、电灌站2座等一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1.2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
项目建成后,基本完成了项目区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改善项目区农田灌溉面积1.84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96万亩,按改善灌溉年净增产150公斤、恢复灌溉按年增产350公斤计,则项目区每年可增产粮食804万公斤,按每公斤2.5元计,则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2010万元。二是可带动项目区内种植业、养殖业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奔小康。三是使项目区内生态环境效益得到明显改善,增加水源涵养,防止水土流失,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四是项目区内为全市优质粮生产基地,项目的建成将在全市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并将带动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2项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足
2.1.1 资金投入总额不足。
按照《北流市农田水利规划(2010-2020年)》,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80563万元,年均投入为8056.3万元,而2010-2011年,我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总额年均仅为1906.35万元,占年均需求投入8056.3万元的23.66%。其中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补助投资年均为1500万元,占年均需求投资总额8056.3万元的18.6%。与发达国家投入农田水利资金国家财政占总投资90%以上相比,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比例严重偏少。
2.2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力量不强
由于历史原因,在广西的地市级以下,具有水利水电施工资质的单位非常少。以我市为例,仅有一家具备水利水电施工资质的单位。近年来,国家明显加快对水利建设投入的步伐,各地的水利建设项目变得多了起来,使有水利水电施工资质的单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再也不愁没活干。施工单位由于中标的项目太多,而专业技术人员有限,导致组建的工程项目部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科学化管理手段,施工的随意性较大,在施工中出现赶进度和抢工期的严重现象,从而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2.3 建后管理缺失
我市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管理机制很不健全。一是在农村税费改革和“两工”被取消后,村集体用于农村公益性建设的公积金没有了,农民的投工投劳也随之消失,自行筹资筹劳的渠道被阻断,造成缺乏经济支撑的村集体组织,在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体地位逐年的被弱化,普遍存在管理责任人员和维修养护经费难以落实的问题。二是水利部门由于经费和人员等原因,也只能够履行主要骨干工程的管理责任。三是国家尝试在农村水利管理的替代性制度“农民用水协会”,由于其非行政性的私权利性质,其人员和经费没有任何技撑保障,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这种不健全的管理机制,使得我市大部分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渠道杂草丛生、涵管堵塞、排灌不畅,效益下降,使有限的水资源无法充分发挥灌溉农田的作用。
2.4水利设施产权不明
产权不明是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人使用、无人管理”的主要原因。在实行前,农民是农田水利的直接受益者,建设维修水利设施是由村集体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来完成。这种情况下,水利设施的产权属于村集体是很明确的。但在实行后,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和“两工”被取消后,村集体失去了集体经济积累,群众投工投劳也没有了,村集体不得不逐步退出了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从而导致水利设施“有人用无人管,有人用无人修”, 老化失修严重,甚至丧失了排涝、灌溉的功能,无法起到蓄水排涝和缓解旱情的作用。
3对策和建议
3.1 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
3.1.1 加大公共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
要彻底扭转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局面,资金保障是关键。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使中央和省级财政成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主体。参照发达国家的农村水利投资结构中,国家财政一般占到水利投入的90%以上。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省级以上财政投入资金之和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1]。
3.1.2 创建多元化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
在确立中央和省级财政成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主体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创建多元化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各种民间资本、公益投资积极参与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比如采取政府财政贴息的办法,鼓励金融部门积极开展农村水利建设政策性贷款业务;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鼓励有实力的公司和个人参与投资建设农田水利。
3.2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要通过公开招投标,选用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在同等条件下,选用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高、施工设备先进、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业绩和信誉较好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平。
3.3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彻底扭转重建轻管局面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一是在乡镇单独设置水利站。水利站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机构定性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二是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并依法进行登记注册,使之具有合法地位。县级财政对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给予资金支持,省级财政对工作开展好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给予奖励,对运作规范、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对其管辖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2]。
3.4明确产权归属。
明确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由县级人民政府进行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确权发证工作,一是对由政府投资为主的兴建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型水库工程除外)的使用权划归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经乡镇人民政府登记审查、县级水行政部门复核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发放工程产权证,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自主管理作用,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二是明确农村小型水库为国有水利工程,所有权为县级人民政府。小(1)型水库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与经营,小(2)型水库由乡镇水利站管理与经营。小型水库工程由县级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书[3]。
参考文献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总面积1012km2,现辖18个乡、镇、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市人口总数8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83万人。常用耕地面积8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3.3万亩。任丘市水资源总量为8472万m3,农业年用水总量为11960万m3。作为用水大户,农业灌溉每年都要依靠超采大量深层地下水维持农业生产,发展农业节水工程势在必行。
2009年,任丘市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三年建设,共投资5400万元,在16个乡镇、办事处的224个行政村,铺设防渗节水管道146万米,发展节水管灌面积18.31万亩,更新机井200眼。
工程实施过程中,任丘市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抓好项目建设。
一、重规划,求实效,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科学性和实效性,任丘市水务局坚持规划引领,扎实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1、坚持统筹规划。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时,充分参考《任丘市农田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任丘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制定的任务目标,立足长远,统筹全局,使项目建设符合全市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
2、是坚持因地制宜。任丘市农村水利基础条件差异较大,为使项目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任丘市水务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全市各项目村,对项目区各村机井逐一进行GPS定位,并对现有节水工程情况详细测量摸底,绘制工程现状图及工程规划布置图,拍摄影像资料留存备查。经过对调查资料认真进行梳理,优化项目建设方案。
二、重规范,强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
1、落实工程建设“四制”。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处作为项目法人,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全方位负责项目的管理;在项目物资采购方面,委托专业的招投标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投标,优选质量好、服务优的单位供应工程材料,并及时把工程管材送省水利厅进行质量检测;委托沧州渤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担任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实施监理,检查内容包括管材质量、管道基坑深度、管材热熔、出水口、井房等方面,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项目建设处共与材料供应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各项合同23项,保证了项目建设规范运行。
2、力求项目建设公开透明。通过电视台进行项目公示,公开项目工程量、资金情况以及监督电话、联系人等信息。工程开工后,在每个项目村选出2-3名义务监督员,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保证人民群众对工程建设的参与权与知情权。项目建成后,在项目区设置项目公示牌,全方位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3、积极整合建设资金。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开展各项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统一协调农业、农开发、国土等相关资金3215万元,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前提下,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重长远,建机制,保证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为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任丘市着力扭转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状况,在建后管理上下功夫,保证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1、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工程建成后,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产权归所在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负责运行和维护,成立用水者协会的项目村,纳入用水者协会统一管理。在水务部门指导下,统一制定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并组织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2、跟踪监测,提高运行效益。工程投入使用后,水务部门开展项目运行跟踪调查和技术服务,并积极与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联系,借助高校科技力量,合理制定效益监测方案,对农户进行跟踪调查对比,从浇地成本、粮食产量变化情况来分析预测工程效益,为今后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数据参考。
1.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灌溉涵管漏水,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1.2设计问题。设计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设计工作沿着预可研、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不断深入,不仅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但实际情况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施工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技术经济观念不强。招标设计阶段的深度与可研阶段差不多,无设计优化。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业主的强烈干预,设计单位才对设计方案进行较细致地比较,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设计修改很多。
1.3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
1.4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部分农业开发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1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1.5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6产权方面。从20世纪50~70年代,实行合作社和集体所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建成的设施归公社或生产队集体所有,实行集体管理,工程维护管理较好。实行以后,产生的问题是: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缺位”。基层政府代替“集体”承办本该由“集体”办的事,造成政府“越位”。兴修农田水利是农民自己要干的事情,结果变成政府要农民干,甚至被人理解为政府加重农民负担。工程集体所有与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导致“集体”工程有人使用、无人管理,老化、损坏、丢失等现象严重。
2. 建议
2.1全面加强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2.1.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2.1.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工程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
2.1.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
2.1.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已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1.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成一套真实完整的资料备案。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要严厉打击。
2.2全面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2.2.1安全管理。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人为破坏;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
2.2.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2.2.3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阳谷县自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来,在建设管理、规划设计、资金投入、建后管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和经验,对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项目建设内容
2014年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地点在陶城铺灌区闫楼镇境内,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建设高校节水灌溉工程5处,共涉及耕地面积2.64万亩。其中建设提水灌溉泵站4座;铺设管道102.635km;铺设UPVC管道104.313km;排水沟整治5条;配套建筑物7座。
2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工程老化严重,配套程度差
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起来的。由于受投资条件和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数量少;再加上多年的运行和使用,工程老化、退化、损坏严重。不但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条件还产生严重的影响。
2.2高标准工程建设较少,不能形成系统化、规模化
高标准工程投入较少,在上机扶持下全县仅建有3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高标准工程呈现零散分布,没有形成规模,示范带动作用小。所建工程大部分标准低,水量利用率不高。全县主要灌区除骨干渠道渠段衬砌外,其它分干、支渠及以下工程几乎全部为土渠,由于土壤渗漏系数大,输水期间渠道渗漏严重,限制了灌溉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2.3部分水利工程产权和使用权不统一,管理粗放
当地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由国家、集体和群众三方建设,工程建成后,根据工程性质不同,权属分别划归镇、村、农户三级管理,有些村镇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降低了工程使用寿命,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4农民群众节水意识弱,工程得不到正常运行
由于农民群众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灌溉理念,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人士不足,致使一些节水效果好的部分喷灌、微灌工程不能充分利用,个别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产生错误认识,影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2.5管理制度不健全,管护困难、管理粗放
目前,阳谷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部分扔属于乡村所有,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缺乏,再加上没有经过科学培训,制定遵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方法粗放;由于工程配套程度差,使用不方便,致使工程效益低,管护困难。
3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3.1项目法人负责制
通过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建设单位在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规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产权移交等全过程中的责任。在项目法人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建立预算、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体系,严格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控制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提高项目的效益。
3.2招投标制
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来承担项目建设。根据《招投标法》、《招标公告暂行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规范本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使本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3.3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为确保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由监理单位按照监理合同对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全面管理,协调参建各方关系,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通过合同管理来约束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过程各参与各方,使得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工期、工程建设投资能够得到科学化的协调。
3.4组织制度
建设前期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水利、财政、物价、民政、扶贫办、农业为成员单位的“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程序成立项目法人,对项目的建设进行具体组织管理。
3.5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严格遵照和执行现行财务制度、会计法规和有关财经纪律。要按照资金性质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建立专款专用制度,对于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设立专户,建立专帐进行管理。
4工程建设采取管护机制措施
为确保阳谷县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在运行期内能够科学、合理、经济化的运行,并发挥高效效益,达到建设方案所预测的预期效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护机制;在工程建成后,要明晰产权,确定管护主体及有关工程运行服务体系,实现项目的长期高效运行;并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工程法人建设、用水户协会、水价改革“三位一体”的建管模式。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拟采用以下措施:
4.1产权移交措施
工程建成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及时将工程移交给用水户协会,以用水者协会为主体进行工程管理,使得工程早日发挥效益;确定产权移交方案,对工程产权进行登记、确认,颁发工程产权证书给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将工程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管理、维护、使用。工程建成后,交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
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编制灌水计划,管理维护灌溉工程,组织田间灌溉服务及灌溉水费的征收与管理。鉴于上述工作内容,协会成立了灌溉管理、工程维护、水费收支管理三个小组。
协会依据水资源调度方案制定灌溉用水计划。灌水期间,管理人员根据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积及用水户多少、各户的作物类型及面积确定灌水时间,然后按地块顺序排队,并预先通知各用户,以便施肥管理。管理人员与用水户测量灌水量、灌溉面积、灌溉时间、灌溉用工、灌溉用电等,并做好现场巡查工作,确保正常供水和避免水资源浪费。每年年初对测水量水设施进行校验。
4.2运行管理措施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移交后,由用水者协会作为管理主体对项目进行管理负责。2014年阳谷县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进行产权移交后将由闫楼镇用水者协会进行运行管理;各用水协会及其分会按照各自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对工程按水源工程、建筑物工程、管道工程、电气工程等按照制定的协会章程及其他制度进行运行管理。项目区节水灌溉工程规模大,设备维修费用由协会承担80%,受益农户承担20%,农户责任田内的节水工程由受益农户维修。
项目区各机井基本做到“一水、一号、一表、一卡”,即每处水源工程对应一个号码,安装一块水表,建立一张水量统计数据卡。泵站采用给水栓带水表计费。水费由协会人员统一收取,直接收费到用水户。除协会人员外,其它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收费。在收取水费时开具水费专用收款收据,严禁擅自加价,搭车收费。水费收缴基本实现了“计量到地头、统一票据,开票到户”。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水费收支实行公示制,接受用水户的监督。
4.3技术服务措施
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成立工作班子,切实加强领导。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精心抓,有关部门全力抓的工作联动机制,为重点县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规范组建项目法人。
(二)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根据《***省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鲁财农[2010]6号)和三年建设方案等有关规定,对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根据工程进度,对县级以上财政资金实行财政报账制度。防止滞留、挪用现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
(三)规范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一是优选施工队伍。我们按照招标程序,择优选取合理低价、工期最短、质量符合要求的施工企业。二是严格材料筛选。项目所需原材料,事前必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核,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一律不得进场。
二、重点县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工程进展。2009年、2010年项目均以顺利完工。审计署对以上两年的项目进行审计,针对审计出现的问题我县均以做出整改。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于2011年12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截止到目前,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的85%,其中石门小水源项目区完成形象进度的95%,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剩余部分附属工程正在施工;白旄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区已完成形象进度的75%,管道铺设安装已基本完成,浆砌石渠工程完成80%,水源工程与田间建筑物完成65%。
2、资金到位情况
各级财政资金均足额及时到位,其中中央小农水专项资金2850万元、省财政资金2400万元,市财政资金60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00万元。
3、资金拨付情况。各施工单位凭票据,经现场监理核实,项目镇领导签署意见,再由区水利部门审核统一汇总上报,以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目前,根据施工方案及合同,2011年项目已预拨项目实施启动资金355.822万元。
三、项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项目占迁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分类号:S27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总人口6500多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占78%,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作者简介:尚守荣(1986-),女,本科生,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设计。E-mail: ]】,但该地区的农业基础建设薄弱,导致了农业发展缓慢。因此安徽地区对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强烈的要求。近几年来,在国家十分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下,安徽省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改善、增加农田基础设施,提高灌溉保证率,其中主要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为主、加之一定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及部分地区的小型水利重点县建设。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为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2】主要是通过修建小型水利建筑物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扩大土地利用,提高灌溉保证率,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对土地的利用要求低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同时在生态保护方面做的也没有高标准农田项目好,但符合安徽地区农业基础建设十分薄弱,灌溉保证率低下,不可能直接到达高标准农田的高产、稳产目标的现状。安徽省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仍在起步阶段,而江苏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仍领先于其他地区农田建设。
本文将就安徽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分析,并与江苏地区的相应项目进行比较,找出安徽与江苏地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差别,并以江苏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为榜样,对安徽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进行优化和改善,提出更适合安徽的、考虑全面的、效果明显的农田水利建设。
1、建设内容优化
安徽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建筑物主要包括机井、灌溉站、排涝站、防渗渠道、机耕桥、涵闸等,同时也包括一定量的河道疏浚工程。这些工程项目与江苏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基本一致,所不同的在于江苏地区地下水位相对较高,较少的用到机井取水。
考虑安徽省本身的经济条件,应尽可能的实现投入与产出最大化,得到相对较大的经济效益费用比,这方面可以借鉴江苏地区的工程建设。
以建设内容中的泵站工程为例,农田水利中的泵站主要包括灌溉泵站以及排涝泵站。江苏地区的农田建设很多考虑到泵站工程上下游水位相差不大的实际情况,将灌溉、排涝功能设置于一个泵站,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建造灌排结合的泵站,可以通过加入闸门控制实现泵站自引、自排、抽排等多种功能,将泵站的形式多样化。建造一个泵站的成本必然小于建造两个泵站的成本,更利于节省资金,若将该节约成本建设更多的工程项目就可以取得更多的效益,同时更利于后期的工程管理。
安徽部分地区的地势、水位与江苏相近,可以有针对性的建设多功能泵站。该形式的农田水利项目也应实现农业生态化的要求,在资金投入允许的条件下,加大林网的布置,一方面改良土壤,另一方面涵蓄水源。同时应在相关科研单位的帮助下通过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的方法增加收入。
2、报告编制过程改进
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报告是实现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以及施工方案报告等。编制报告是对拟建的项目进行分析,对项目合理性探讨的一个过程,是专家评审过程中主要审查点,同时还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安徽省在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时在下面几个方面也值得改进:
(1)资金投入
安徽省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通常包括多中形式,农田灌排工程、土地整治工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各个不同形式项目的中央财政投资、地方财政投资以及农民自筹资金比例是不同的,编制该报告时应注意将各形式工程的投资比例、投资数额清楚的体现出来,为项目实施的资金落实提供依据,也为资金的到位给以保证。
(2)水资源供需分析
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的供需分析是重要的环节,增加农业基础建设的直接目标就在于增加灌溉保证率。安徽地区编制建设报告中并未对该问题细致深入的研究。江苏省在该问题上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编制报告时应加入相应的水资源供需分析内容。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水资源平衡分析资料选取所在灌区的水文资料,从而推求项目区水资源的平衡。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采用长系列法与代表年法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不同保证率的供用水量选取代表年型。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采用长系列法与代表年法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不同保证率的供用水量选取不同保证率的代表年型。计算项目区的可用水资源量——降水量、净流量、过境引水量以及地下水资源量等,水资源需求量——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其他用水等。
设计中增加了引水涵洞工程、沟渠疏浚以及防渗渠道都会改变灌溉水利用系数,应对项目区设计水平年水资源进行供需分析,进而更好的优化拟建小型建筑物的类型及数量,使其在满足要求的灌溉保证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建筑物的数量,避免浪费,同时可以用减少的资金投入其他利于农民增收的方向。
(3)单项工程设计说明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中基本上都会包括泵站、机耕桥等重要结构建筑物,虽然这些建筑物都比较小,但该类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农田水利项目来说,若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对于农民来说也是很大的。
编写报告内容时应当更加注重泵站、机耕桥的安全性态,对于泵站工程来说,设计者应当根据需要达到的改善灌溉面积、排涝流量、灌溉流量以及工程实际等因素共同考虑泵站的型号,并计算泵站的防渗稳定以及抗滑稳定。机耕桥的建设也应注重结构的安全性的验算,避免机耕桥坍塌,尽量增大机耕桥使用寿命。
当然安徽省在编制报告过程中会插入图片给以说明,这是江苏地区大多数报告不具备的优点,应当继续发扬。
(4)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编制报告的重要部分,对项目的估算可以更好的控制投资。江苏地区的投资估算采用省相关主管部门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估算软件,更利于计算项目投资,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后期的管理;同时江苏地区农田水利编制报告中投资估算部分阐述的更详细。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很明确,编制过程中采用的定额、主要材料单价、主要设备单价、费用及相关费率、系数的说明都很清晰。一方面方便编写者检查错误、项目评审时方便评审专家的阅读,同时也为招投标阶段提供一定的依据。安徽地区投资估算编制主要依靠电子表格来实现,同时编制过程中的依据叙述并不充分,往往忽略了依据的重要性,从这一点来说,应向江苏地区农田水利项目报告编制学习。
在资源满足的条件下,与企业的联合,选取合理的定额,开发适于安徽省的估算软件。其可以促进安徽省农田水利项目的相关投资估算规范化,大大提高投资估算编制效率。设计人员在编制农田水利项目报告时应当将投资估算依据充分说明,重视估算依据的重要性,将各建筑物的投资汇总,利于阅读以及审查。
(5)效益分析
农田水利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建成后,能有效地改善项目区的排灌等各类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据初步估算预计,通过该项目实施,项目建成后,能有效地改善项目区的排灌等各类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效益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效益分析。安徽地区编制的农田水利报告中简单的采用每亩增加一定数额确定,而实际影响其经济效益的因素包括很多,例如每亩增产、成本节约、市场价格等一系列因素。应借鉴江苏地区的做法,对一系列影响增收的因素进行分析,将经济效益分析细化,得到令人信服的分析报告。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编制过程不仅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技术、同时与基层水利工程人员的素质有关【3】。设计人员对当地的水利现在不可能充分了解,对于建设内容仍然需要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建议,因而加强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素质很有必要,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人员的培训。
结论
安徽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应当坚持以安徽地区自身特点为基础,借鉴江苏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经验,在建设内容的确定以及农田水利报告的编制过程中有所改善,更好的实现农田水利的最终目的,促进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日照市东港区是我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之一,2012―2014三年建设项目涉及东港区三庄镇、陈疃镇、西湖镇、南湖镇和后村镇5个镇,共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6片7.62万亩。2012年度和2013年度东港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获得优秀等次。目前,2014年度东港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已基本竣工,现就东港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做法浅述如下几点:
1 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前期工作
为确保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成为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的工程,东港区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前期工作。
(1)规划前期,我区组织人员到项目所在镇、村进行广泛动员,宣传上级支持水利发展的有关政策,介绍项目规划、建设目标及项目实施后对增产增收发挥的作用。项目村召开村民大会,围绕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听取群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的按照群众意愿规划工程,让群众参与到工程中来,把我们的规划思路、建设内容告诉他们,听取他们的建议,既起到了宣传作用,又把群众好的建议采纳到项目中来,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使项目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工程,改变了过去群众对项目建设的不闻不问、建后利用率低的问题。
(2)在项目前期规划工作中,我区精密策划、精心布局,高标准规划设计。由于项目大部分投资在田间工程,为使管网整体布局最优化,技术人员驻扎工程现场,和项目镇水利站技术人员、村水管员一起,对每个灌溉片、每条管道、每个出水口都反复论证,确保工程布局合理。在制定灌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作物需求,积极探索随机灌溉制度,保障水资源效益最大化。
(3)在搞好前期规划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精确定位测量、放线。不但对拦河坝、塘坝、蓄水池、大口井、泵站等单体工程定位测量、放线,对复杂的灌溉管网也进行了定位测量、放线。对工程进行定位测量、放线时,我区技术人员、测量人员、镇水利站技术人员、村水管员一起,对规划的工程再次进行核实,个别规划不合理的在定位测量、放线时适当进行了微调,确保了工程布局合理化,为工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强化组织领导
我区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列入"区级大项目"之一,并纳入各项目镇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东港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任指挥、分管副区长任副指挥、各项目区所在镇镇政府及有关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东港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指挥部”,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全力保障项目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区所在镇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指挥部,建立了有效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建设。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市区领导经常到工程现场巡查,检查工程质量、调度工程进度、检查监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检查项目五大员到位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督促落实、整改,并多次召开工程建设管理会议,规范、严格工程的建设标准。
3 严抓工程质量管理
在工程建设中我区按照有关规范和施工标准严格加强施工监管。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监督、高水平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在具体执行中,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指挥部积极开展工作,指挥部人员天天靠在工地上,每周召开一次会议,严格按照施工合同条款,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 ,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责成项目实施单位限期整改,保证了工程的按时保质完成。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控,项目区收益村分别设立农民质量监督员,农民质量监督员积极参与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掌握辖区内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全程做好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农村水管员的质量监督,既对工程建设实现了双重监理,又熟悉了工程状况,既确保了工程的建设质量,又方便了日后工程的运行管理。同时,为严把材料质量关,推行第三方检测制,全方位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将工程质量管理贯穿于表象工程、隐蔽工程,贯穿于工程源头、田间地头,力争打造出优质高效的品牌工程。
4 抓创新,提升项目建设的科技水平
我区2013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中,后村镇皂户沟风光互补发电提水灌溉工程采用先进的风光互补电源技术,将太阳能、风能2种清洁能源有机地组成一个发电系统,利用"零存整取"的方式,将塘坝内的水源提到高位蓄水池, 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同时,利用高位蓄水池的水位差,通过管网将水送到田间,采用微喷、喷水带等灌溉形式,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为方便管理,提高管理和用水效率,通过在管道进水口安装测水量水和监控设施,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管护自动化水平。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为充分利用风能、光能,节约运行费用,设计研究应用风光互补系统并入电网这一创新理念,其特点是当发出的电功率超过负荷需要时,多余的电力向电网供电,即向电力公司卖出电力,不足的电力由电网向用户补给,即买电。其关键技术是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电能并入电网,可以把分散不用的风光互补电能并入到电网,解决了风光互补发电提水灌溉工程中风能、光能只在提水浇灌和提水至蓄水池备用时发挥作用,大部分时间闲置,浪费清洁能源的问题;解决了蓄电池维修更换费用过高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5 资金管理
我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县级报账制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执行,市区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资金拨付实行区级报账提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6 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