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09:44: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强化数字经济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为业内首个塑合型基础架构平台,新华三Synergy采用了组合式框架,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设备通过具备软件定义、自动化等特性的管理设备,集成为统一的IT基础设施交付给用户,帮助用户实现降低IT成本、快速部署、快速应用开发、无缝更新等目标。无论是传统数据中心还是云计算应用场景,Synergy都能够充分满足用户对IT基础设施的需求。
与传统的融合架构设备有所区别的是,新华三Synergy具备了流动资源池、软件定义智能,以及统一API三大特性。Synergy将传统的、僵化的物理系统转化成由计算、存储和结构资源组成的灵活的、虚拟的资源池,启动后可立即用于部署工作负载,并实现简单化、自动化扩展,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过度部署和资源闲置,确保适当规模的应用资源分配。
1.电子档案失真现象严重
电子档案数字化主要是将文件由纸质文字形式转化为电子文字的形式。众所周知,电子文件的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其可分离性和易变性,这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是一个相对劣势的影响因素。因为在文档的输入、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信息干扰、病毒侵扰和人为破坏等行为,这些情况必然会导致档案失真,档案本身也就失去了数字化的真实意义。
2.作者权益往往受到侵犯
档案数字化主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纸质和声像等文件转换为电子档案,并通过网络传输,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数字化本身应该获得作者的同意,这样才能保障作者的著作权不被侵犯。而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本身的权益往往容易被忽视。
3.个人信息保密程度较低
网上侵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网络中的档案数字化信息分享的自由度越来越高,最基本的就是通过复制、上传和下载等方式进行信息共享。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档案数字化信息的保护更加困难。随着档案数字化信息在网络当中的透明化和个人的数字化资料的公开化愈加增强,个人档案数字化信息的保密性则随之减弱。
4.信息技术保障程度较低
由于计算机技术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网络安全技术尚未成熟,加之网络软件本身就存在漏洞,这些漏洞极为容易被黑客攻击,从而非法侵入网络,进行不法行为。同时,由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使得很多信息没受到应有的保护,被随意盗用和篡改。
5.篡改数据行为时有发生
导致档案信息失真的途径主要是信息被增删或者更改。而造成档案数字化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主要有蓄意破坏和个人疏忽这两个方面。蓄意破坏主要是人为地抱有某种目的进行修改档案数字化信息,导致信息失真。由于现代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潜在性和破坏性非常强大。所以,很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工作环节或层次上都可能会被人为攻击。
二、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1.制定档案法律保障体系
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管理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强制性手段来保障用户的权益,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法律效率,做好档案所有权和档案著作权的确认工作。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档案的所有权,还要认清档案的著作权。所有权与著作权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的概念,其实,拥有著作权的个人不一定具有所有权,所以说,档案数字化建设还需要做好档案所有权和档案著作权的确认工作。另外,档案所有权的转让也可以通过捐赠、寄存的形式来把所有权转让给档案馆,否则,也造成侵权行为。
2.提供科学技术保障措施
在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创新要多样化,譬如信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长期可存取技术等。只有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不断更新才能促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性,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保障,促进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3.实现数字档案统一管理
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要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对管理体系的加强、提升体系标准化、增强研究体系的支撑体系等。在管理制度上,也要从不同方面来完善。譬如,要改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文档管理,健全系统运行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等。在建立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时,必须依据国家确定的国家信息化相关规定来制定,同时还要与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办法相结合,使之形成严密的体系,从而使整个数字化建设标准统一,步调一致,有利于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系统之间,乃至整个城市、国家和国际之间的互通互联。
4.完善纸质档案规范处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部分档案馆也逐步展开档案数字化建设。由于之前的档案馆存储的文件等信息主要是纸质文件、图纸、照片和录像带等。所以,现在大部分档案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档案资源从各种不同的载体全部都转化为数字档案资源,从而实现网上数字信息的传递。首先,对提供利用率高的档案信息,优先进行数字化,将档案信息的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摘要、提纲、重要数据等数字化。然后,利用相应的设备,分阶段依据不同的载体,采取不同的方式,着手实施必要的数字化处理。只有通过数字化的转换,才可使大量的馆藏的固定化的信息被激活,使信息管理技术得到发展,从而适应新世纪中高速高效的网络环境。
5.加强数据系统设施建设
数据库建设已成为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建设在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础设施的优化,需要配备适应数字档案信息发展所需的软硬件。档案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适应档案数字化工作需要的办公设备,保证能够满足档案资料从输入、存储、管理到利用的数字化管理全过程的需要,努力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加工。同时,还要配置先进、适用和可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有序性、完整性、可读性以及安全性,此外,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完美融合极大地方便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了开发效率。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75-02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见术式,其疗效已获广大临床医师的认可,但患者围术期常具有程度不一的负性情绪,明显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1~2],因此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选取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接诊的患子宫肌瘤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均满足《妇产科学》中关于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3];②经B超检查、妇科检查确诊;③均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④均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⑤均无具有凝血系统功能障碍者。⑥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最低年龄26岁,最高年龄53岁,平均年龄(32.73±9.41)岁;平均病程(11.53±2.76)个月;肌瘤数目:单个25例,多个15例。研究组40例,最低年龄27岁,最高年龄55岁,平均年龄(33.12±9.62)岁;平均病程(11.62±2.91)个月;肌瘤数目:单个23例,多个17例。两组的年龄、BMI、病程及肌瘤数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主要为术前给予心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备皮,给予皮肤护理;帮助患者进行肠道准备,观察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术前叮嘱患者休息充分;注意保持手术室的温湿度适宜,做好保暖工作;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术后擦净皮肤,对患者的尿液、尿量、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给予患者简单的饮食干预。研究组4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护理内容:(1)术前护理:①病情评估及心理干预: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详细调查患者的基本资料,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且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法向患者讲解疾病与手术的相关知识,以有效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4];②术前准备:叮嘱患者术前禁食12h,禁饮6h,术前晚上与手术当天清晨进行清洁灌肠;术前1d给予碘伏液对脐孔污垢进行清洁,避免切口感染,术前0.5h备皮;手术应注意避开患者的月经期,术前3d进行阴道准备,给予碘伏液冲洗阴道,2次/d。(2)术中护理:①心理干预:因患者处于陌生的手术室中,常出现紧张、害怕等情绪,因此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疏导和安慰,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②常规护理: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合理摆放患者,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构建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进行中心静脉输液与动脉测压。术中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好保暖工作,为患者构建良好的手术环境。(3)术后护理:①心理护理:术后责任护士应将患者接至病房中,为患者构建和谐的病房环境,注意保持病房的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保持病房的安静。同时,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的成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和安慰,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护理工作;②呼吸道护理:麻醉未清醒者应协助其取去枕平卧位,头侧偏;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6~8h;术后通过叩背、雾化吸入、含片等方法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以避免呼吸道感染;③饮食干预:术后禁食,6h后如果患者没有不适则可给予流质食物进食,如米汤、鱼汤等;术后2d可给予高蛋白食物,1周可转为普通饮食;④导尿管护理:护理人员应助于确保管道的通畅性,对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进行详细的记录,且加强置尿管患者的会阴护理,叮嘱患者多饮水;⑤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应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敷料是否有血液外渗,皮肤是否有淤血,且患者是否存在局部疼痛等,以便对术后出血及时进行处理;若患者存在明显的皮下气肿,可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且保持半卧位处理;肩背部疼痛者,可采用翻身、舒适、吸氧及安慰等方法促进缓解;呼吸道感染患者可通过叩背、翻身及雾化吸入等方法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叮嘱患者多饮水[5]。
1.3 观察指标 通过SAS与SDS量表[6]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越重,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法分析,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法分析,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的SAS、SDS评分变化对比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其中有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
2.2 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良性肿瘤,其在中年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以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主。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完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已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术式,其具有微创、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7~8]。
人性化护理理念以其倡导的在“人、环境、健康、护理”等多方面的特殊见解,将临床护理工作与爱、美互相融合,有效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在临床护理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4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忠秀,黄勇.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0):2563-2564.
[2]杨帆,林英,罗秀珍,等.舒适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3,25(8):1266-1267,1279.
[3]何春琳,王玲丽,徐惠萍,等.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子宫肌瘤剔除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232-233.
[4]卢旭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89-2291.
[5]夏玲华.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816-817.
[6]王补青,潘娇平,王沁,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围手术期103例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16-117.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b)-148-02
Observation 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effect of integrated nursing care model in myomectomy by hysteroscope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CHEN Lijuan, WANG Meihua
The Operation Room of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3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effect of integrated nursing care model in myomectomy by hysteroscope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treated with myomectomy by hysteroscop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July 2011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group) 4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tegrated nursing group) 40 cases, th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exhaust time, treatment complianc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at third and fifth day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exhaust time, treatment complianc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dexes (all P<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effect of integrated nursing care model in myomectomy by hysteroscope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is better, and it is widely welcomed to patients.
[Key words] Integrated nursing care model; Myomectomy by hysteroscope; Perioperat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effect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近年来临床中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有效方法,且是应微创技术发展起来的微创术式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临床效果越来越受肯定,但是与之相配合的护理模式的选择对其综合治疗效果也有着积极的影响[1]。本文中笔者就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术期的综合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0例和观察组(一体化护理组)40例。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年龄23~43岁,平均(34.2±3.5)岁,肌瘤直径1.3~8.2 cm,平均(4.8±1.3) cm,其中单发肌瘤15例,多发肌瘤25例。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年龄23~42岁,平均(4.7±1.5)岁,肌瘤直径1.3~8.0 cm,平均(4.9±1.2) cm,其中单发肌瘤16例,多发肌瘤24例。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在宫腔镜的辅助下进行子宫肌瘤的切除,首先麻醉后进行进行扩张宫颈口及进行相应的宫腔探查,然后进行病灶的切除,对于较大的瘤体可分次切除,后进行后期处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手术步骤进行相应的配合,术前进行宣教,术后及术后给予相应的对症护理,并且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整个护理过程做到序贯一体,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程序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做到连续化及整体化,且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目标下进行程序的制定,主要为将患者的心理、疾病及饮食、休养等做到统一化,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这些护理细节制定的同时,将其中的相关性进行理清,并由资深护理人员进行实施,尽量避免护理程序的中断,使之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将护理的效果达到最佳化,并且避免了统一模式下的护理对不同情况患者的不适性。
后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护理前、护理后3 d及5 d的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①治疗依从性:由所有参与治疗护理的医护人员共同评估,将评估结果分为较佳、一般及较差。②生存质量评估涉及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支持等四个大的方面,每个方面均为0~100分,100分为此方面的生存质量最佳,反之为差[2]。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包选用SPSS 13.0,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 d及5 d的生存质量比较
将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 d及5 d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支持评分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3 d及5 d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支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技术经验的不断成熟及完善,加之患者对微创的要求,微创术式在临床各个科室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受患者欢迎。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术式之一,效果受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广泛肯定和欢迎[3-4]。而护理作为临床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其对患者的手术效果的影响不言而喻。一体化护理模式是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更讲求针对患者的个性化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一体化的连续性的护理,使对患者的护理更人性化也更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5-8]。
本文中笔者就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术期的综合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与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通过比对发现,一体化的护理效果在多个方面更具优势,具体体现在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后3 d及5 d的生存质量方面,而患者的满意率也得到了提高,肯定了在本术式围术期的综合优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术期的综合护理效果较佳,广受患者欢迎,可以在此类患者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建雯,冯纪琼,张才莲.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64例围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4):2851-2852.
[2] 任瑞莲.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75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2):1668-1669.
[3] 王芳,张红丽.无缝隙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 浙江医学,2011,33(6):879-880.
[4] 张景美.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0):69-70.
[5] 吴忠秀,黄勇.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0):2563-2564.
[6] 何秀子.不同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护理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14):50-51.
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音乐的产生与普及,使其成为了我国音乐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全新的发展起点。数字音乐以其特有的传播形式,打破了传统音乐传播的实体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音乐传播范围的拓展、传播效率与传播质量的提升,传播速度的强化,从而导致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数字音乐产业链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对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进行一定的了解,明确其发展原理c形成原因,从而强化我国音乐产业的优化发展。
一、产业价值链理论概述
价值链最初是由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得以提出并发展的。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是一种不断进行着“设计、生产、销售、运输”等活动的整合系统,而其中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体现实现了创造价值的动态体系,该系统可用价值链表述[1]。而产业价值链是基于产业链的基础上,实现产品以及服务更高价值的体现,并从产业链所具有的价值角度对产业进行分析与研究的系列活动。而传统的音乐产业价值链主要体现为歌词的使用(音乐创造)价值链、唱片生产价值链以及歌曲现场演出价值链,这三种产业价值链又构成了传统音乐传播的整体产业价值链。
二、基于数字音乐传播的价值链概述
相对于传统音乐传播的产业价值链而言,数字音乐由于其传播形式的变革其产业价值链也发展了相应的变革,且产业价值链更为复杂。
(一)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组织结构
数字音乐由于传播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有线互联网传播音乐(在线音乐)和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传播音乐(移动音乐)[2]。这两种音乐传播形式为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促进了产业价值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无论是在线音乐还是移动音乐其产业价值链都是由唱片公司、服务平台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终端设备与软件供应商以及音乐体验用户共同组成,进一步细化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环节,即上游的音乐传播工作环节、中游的具体传播环节以及下游的用户消费环节。
(二)基于数字音乐传播的价值链的经济特性
相对于传统音乐单向性、层次性等营销模式和传播特点而言,由于数字音乐信息化的发展,时期具有音乐欣赏与传播的便捷性、快速性、多层次转换性等营销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的消费行为,形成了不同的产业价值链[3]。进而使其具有以下经济特性:首先,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音乐产品形成了独特性的成本结构,即成本投入集中在中上游环节中,产品复制成本极低,从而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经济;其次,数字音乐产品传播与存储形式的改变,改变了传统音乐产品的边际效益,与此同时,数字音乐产品不存在物质的损耗与磨损,其音乐创作成为提升经济发展主流。
三、基于数字音乐传播的价值链形成原因
由于数字音乐是基于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人文变化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所以,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人文理念、科学技术、市场经济、相关政策条例等的大环境,以及数字音乐内容生产商、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与软件供应商、竞争企业以及各层次的数字音乐用户等的微环境[4]。因此,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提升数字音乐产业有效发展已成为音乐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而了解变化环境中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原因,对实现音乐产业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价值体系下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数字技术的深化改革,使音乐产业与电子产业、多媒体产业、通信产业、互联网产业实现了融合发展,从而使音乐产业边界消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形态,进而促使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形成;第二,数字音乐的产生与传播,尤其是移动音乐的形成其自动化与数字化的发展特点,改变了传统音乐作品的单一性的获取形式,实现了用户获取音乐作品的便利性、实效性。而这种音乐获取的便利性,改变了成本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特性,从而强化了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形成;第三,用户的个性发展决定了用户消费行为的改变,现对于传统音乐作品固定定价产品而言,数字音乐边缘化的消失改变了消费者以价格为限制的购买行为,而趋向于自身个性发展中对音乐种类、内容的选择和高追求,从而促进了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形成。
四、基于数字音乐传播的价值链发展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数字音乐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巨大,而社会环境又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我国音乐产业在发展数字音乐过程中,结合我国社会需求,制定完善的数字音乐产业法律法规,从而强化对数字音乐侵权行为的处罚,进而实现数字音乐市场稳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音乐产业也应建立更为完善的版权管理制度,从而改善现今版权保护制度存在的缺陷,实现数字音乐传播经济效益的优化发展。此外,实现音乐内容的创业发展以及强化数字音乐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已成为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优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基础保障。
结论:总而言之,数字音乐以其特有的传播形式和优势,使其成为音乐产业发展的新起点。在现今数字音乐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要实现音乐产业的优化发展,只有准确认知数字音乐传播下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内涵与形成原因,才能准确掌握其发展趋势,探索存在的弊端,进而实现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蕾. 价值链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分析[J].新闻界,2013,13:61-65.
[2]范宇鹏. 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价值链系统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6,05:137-142+154.
[3]王会欣,马志峰,赵岩红. 新媒体对民间艺术产业价值链的影响分析[J].新闻战线,2014,11:133-134.
[4]何宇宏. 基于数字新媒体的风险投资评价体系研究――以优酷网为例[J].财会通讯,2014,12:109-114.
作者简介:
基于此,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依托中国电子学会的专业研究团队,深入分析全球各国数字经济主要战略,调研走访在数字经济领域具备领先水平和突出能力的典型企业,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顶尖学者的最新观点,以及权威智库和知名战略咨询公司的公开成果,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十点研判,具体如下:
一、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人类生产、生活及治理的数据基础和信息环境正在得到大幅加强和显著改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持续普及部署,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加速应用渗透,人、机、物逐步交互融合,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各项活动已启动全面数字化进程,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从碎片到连续、从单一分离到综合协同的三大转变,源源不断地产生着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的海量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潜力。数据已成为与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被不断地分析、挖掘、加工和运用,价值持续得到提升、叠加和倍增,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优化提升,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新动能。
图1 新摩尔定律主导下2015-2035年全球数据总量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IDC,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首要战略任务
全球经济仍处于相对稳定的复苏阶段,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将继续作为主要增长点,在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不断焕发新的动力。下一阶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相关战略会陆续深入实施,普遍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持续催生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图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三、平台化、共享化引领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正从技术竞争、产品竞争、供应链竞争逐步演进为平台化的生态体系竞争,一批用户基数庞大、技术积累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率先启动,通过提供开源系统、营造开放环境、促进跨界融合、变革组织架构、重塑商业模式、孵化创新团队等多种方式,持续构建完善资源集聚、合作共赢的生态格局。同时,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科技,高频泛在的在线社交,以及渐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大量未能得到完全有效配置的资源提供了成本趋近于零的共享平台和渠道,吸引了共享者数量的指数级集聚,弱化了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权”而强调“使用权”,逐步创造出新的供给和需求,促使共享经济快速兴起。
图3 共享经济行业渗透趋势
数据来源:罗兰贝格,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四、全球创新体系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快重塑
创新仍是推动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源动力,受技术开源化和组织方式去中心化的双重作用,知识传播壁垒开始显著消除,创新研发成本持续大幅降低,创造发明速度明显加快,群体性、链条化、跨领域创新成果屡见不鲜,颠覆性、革命性创新与迭代式、渐进式创新相并行。创新主体、机制、流程和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组织边界束缚,资源运作方式和成果转化方式更多地依托互联网展开,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众筹、众包、众创、众智平台不断涌现,凸显出全球开放、高度协同的创新特质,支撑构造以数据增值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图4 具有典型意义的开放式协同化创新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五、基础设施加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持续提升数据获取的量级和频率,不断丰富数据传输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扩大数据存储空间,强化数据加工能力,创新数据使用能力,都是数字经济能够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万物互联和人机物共融将会成为网络架构的基本形态,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部署都面临着扩域增量、共享协作、智能升级的迫切需求。同时,电网、水利、公路、铁路、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开展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向着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港口转型升级,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调度能力,支撑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5 基础设施加速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六、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延伸至信息空间
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传统产业纷纷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广泛深入。人类社会、物理世界的二元结构正在转变为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和博弈的重心逐步从土地、人力、机器的数量质量转移至数字化发展水平,从物理空间延展到信息空间,并将很快呈现出以信息空间的竞争和博弈为主导与引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掌握信息空间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将在围绕新一轮国际分工态势展开的博弈中抢先占据价值链制高点。
图6 2016年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
资料来源:《数字经济 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
七、数字技能和素养推动消费者能力升级
新兴的数字化产品、应用和服务大量涌现,已形成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啻于是对消费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需具备一定的数字化技能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价值、使用数字化产品和享受数字化服务。消费者所具有的对数字化资源的获取、理解、处理和利用能力,将成为影响数字消费增长速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将会愈益重视对公民数字素养的挖潜和培养,并将持续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上升到构建国家新兴战略竞争力的高度,作为推动数字消费、扩大内需市场、强化内生动能的重要举措。
图7 数字经济时代对公民素养提出新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八、社会福利水平依托数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数字经济孕育、诞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及目标。大幅提升公共资源供给效率,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效用,进一步推动教育、医疗、慈善等公共事业的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是数字经济在创新变革生产方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之外的关键着力点和突破口。多种类型、多个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被搭建,面向公众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互联网远程诊疗将成为高频次、低门槛、易得可选的常规医疗方式,并引入人工智能助手有效提升诊疗精准度,缓解全球性的医疗资源紧张难题。区块链技术将在慈善资金募集和捐赠过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强化互信关系,减少交易成本,溯源资金去向,保障慈善事业的公正、透明、有效。
图8 数字化手段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九、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启动规划、建设和管理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功能升级和网络构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运行管理过程中广泛深入地推广应用,大量完整、连续、系统,具备一致性、关联性、价值性的城市数据将被持续获得,为构建与现实物理城市精准映射、智能交互、虚实融合的数字孪生城市提供了可行基础。全球一批形成技术、人才集聚发展,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具备主动比特化条件的现代化城市将率先尝试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同步规划,并逐渐上升为两者的同步建设和同步管理。为匹配真正海量数据的采取、传输、存储和计算,专门用于数字城市运行管理决策的系统级平台将得到持续的开发与完善,并逐渐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标准体系。
图9 数字孪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一、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人类生产、生活及治理的数据基础和信息环境正在得到大幅加强和显著改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持续普及部署,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加速应用渗透,人、机、物逐步交互融合,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各项活动已启动全面数字化进程,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从碎片到连续、从单一分离到综合协同的三大转变,源源不断地产生着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的海量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潜力。数据已成为与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被不断地分析、挖掘、加工和运用,价值持续得到提升、叠加和倍增,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优化提升,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新动能。
图1 新摩尔定律主导下2015-2035年全球数据总量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IDC,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首要战略任务
全球经济仍处于相对稳定的复苏阶段,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将继续作为主要增长点,在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不断焕发新的动力。下一阶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相关战略会陆续深入实施,普遍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持续催生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图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三、平台化、共享化引领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正从技术竞争、产品竞争、供应链竞争逐步演进为平台化的生态体系竞争,一批用户基数庞大、技术积累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率先启动,通过提供开源系统、营造开放环境、促进跨界融合、变革组织架构、重塑商业模式、孵化创新团队等多种方式,持续构建完善资源集聚、合作共赢的生态格局。同时,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科技,高频泛在的在线社交,以及渐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大量未能得到完全有效配置的资源提供了成本趋近于零的共享平台和渠道,吸引了共享者数量的指数级集聚,弱化了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权”而强调“使用权”,逐步创造出新的供给和需求,促使共享经济快速兴起。
图3 共享经济行业渗透趋势
数据来源:罗兰贝格,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四、全球创新体系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快重塑
创新仍是推动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源动力,受技术开源化和组织方式去中心化的双重作用,知识传播壁垒开始显著消除,创新研发成本持续大幅降低,创造发明速度明显加快,群体性、链条化、跨领域创新成果屡见不鲜,颠覆性、革命性创新与迭代式、渐进式创新相并行。创新主体、机制、流程和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组织边界束缚,资源运作方式和成果转化方式更多地依托互联网展开,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众筹、众包、众创、众智平台不断涌现,凸显出全球开放、高度协同的创新特质,支撑构造以数据增值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图4 具有典型意义的开放式协同化创新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五、基础设施加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持续提升数据获取的量级和频率,不断丰富数据传输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扩大数据存储空间,强化数据加工能力,创新数据使用能力,都是数字经济能够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万物互联和人机物共融将会成为网络架构的基本形态,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部署都面临着扩域增量、共享协作、智能升级的迫切需求。同时,电网、水利、公路、铁路、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开展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向着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港口转型升级,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调度能力,支撑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5 基础设施加速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六、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延伸至信息空间
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传统产业纷纷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广泛深入。人类社会、物理世界的二元结构正在转变为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和博弈的重心逐步从土地、人力、机器的数量质量转移至数字化发展水平,从物理空间延展到信息空间,并将很快呈现出以信息空间的竞争和博弈为主导与引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掌握信息空间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将在围绕新一轮国际分工态势展开的博弈中抢先占据价值链制高点。
图6 2016年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
资料来源:《数字经济 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
七、数字技能和素养推动消费者能力升级
新兴的数字化产品、应用和服务大量涌现,已形成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啻于是对消费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需具备一定的数字化技能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价值、使用数字化产品和享受数字化服务。消费者所具有的对数字化资源的获取、理解、处理和利用能力,将成为影响数字消费增长速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将会愈益重视对公民数字素养的挖潜和培养,并将持续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上升到构建国家新兴战略竞争力的高度,作为推动数字消费、扩大内需市场、强化内生动能的重要举措。
图7 数字经济时代对公民素养提出新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八、社会福利水平依托数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数字经济孕育、诞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及目标。大幅提升公共资源供给效率,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效用,进一步推动教育、医疗、慈善等公共事业的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是数字经济在创新变革生产方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之外的关键着力点和突破口。多种类型、多个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被搭建,面向公众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互联网远程诊疗将成为高频次、低门槛、易得可选的常规医疗方式,并引入人工智能助手有效提升诊疗精准度,缓解全球性的医疗资源紧张难题。区块链技术将在慈善资金募集和捐赠过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强化互信关系,减少交易成本,溯源资金去向,保障慈善事业的公正、透明、有效。
图8 数字化手段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九、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启动规划、建设和管理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功能升级和网络构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运行管理过程中广泛深入地推广应用,大量完整、连续、系统,具备一致性、关联性、价值性的城市数据将被持续获得,为构建与现实物理城市精准映射、智能交互、虚实融合的数字孪生城市提供了可行基础。全球一批形成技术、人才集聚发展,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具备主动比特化条件的现代化城市将率先尝试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同步规划,并逐渐上升为两者的同步建设和同步管理。为匹配真正海量数据的采取、传输、存储和计算,专门用于数字城市运行管理决策的系统级平台将得到持续的开发与完善,并逐渐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标准体系。
图9 数字孪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一、关于数字图书馆的营销概念
营销一词由marketing翻译而来,是市场竞争和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它以“顾客至上”为中心,重视对市场和消费者的调查,善于细分市场并选择目标市场,通过组合营销等方式进行市场控制。数字图书馆的营销实际上就是指把营销的理念引入到数字图书馆的经营当中,借鉴经济学中市场营销的方式方法和理论,向“目标市场”即用户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欲望,启发和引导用户消费,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用户需求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方面“共赢”的结果。通过营销,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和接受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从而得到社会公众和社会的肯定和支持。
二、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馆进行营销策划的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实体图书馆旧的经营机制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面对新的信息市场竞争形势,图书馆必须引入“一切为了满足用户需要”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建立以信息用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强化内部管理,不拘一格、多元化、多业化发展,通过增强自身实力,赢得信息市场的竞争主动权,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传统的实体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是大势所趋,而在管理模式的转型过程中,图书馆必然要改变传统图书馆封闭的管理办法,融入市场营销策略,从“我能做”转变为“我要做”,即把最好的信息、用最便捷的方法、在最恰当的时机、送到最需要它的用户手中。在留住老顾客的同时,积极发展和吸引新用户,正确及时的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发现并满足他们,从而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优势占领信息市场,得到用户的信赖和支持。
三、大数据背景下对数字图书馆营销策略的建议
在大数据背景下,要增强数字图书馆在信息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其进行营销策划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数字图书馆需要依据自身的优势,对信息用户进行调查和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发各类信息产品和特色信息服务,制定营销策略,在激烈的信息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
1.强化产品策略
营销策略的核心是产品,数字图书馆的产品就是基于大数据的信息资源,只有不断增加和扩展新的资源,才能不断丰富信息样式,扩展信息产品外延。所以,数字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增加对数据资源建设的投入,集中已有的资源优势将单个产品项目建设好,再以此为基础进入同一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稳扎稳打进行策略推进,同时注重整个产品策略中的品牌建设和产品服务,保证各个产品项目的成功。
2.强化价格策略
价格在现代市场营销中永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市场需求和企业利润。我国的信息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图书馆在目前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为了使业务更好发展,笔者认为价格可以定位在实现收入和利润最大化上。当然,价格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字图书馆可以对上下游企业、经销商和信息用户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利益共享网络,合理设定价差,让网络所有成员都得利,实现价格政策和渠道管理的良性运营。
3.强化营销渠道策略
营销渠道是企业营销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数字图书馆的的发展至关重要。大数据时代,网络营销已经逐渐呈现为一种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数字图书馆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需要积累经验、提供更加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通过直销、经销商销售和代收费平台等渠道的建立、培养和管理,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通过价格管控、统一培训、文化渗透,与渠道经销商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得到经销商的认同和支持,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4.强化促销策略
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越来越为密切,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给予,信息资源发开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档案信息数字化与传统形式的档案管理进行综合比对,有着较强的优势。如何加强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现代化建设,保证档案数字化管理取得良好成效,已经成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重点考虑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档案管理跟紧时展脚步,保证档案管理可以切实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将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最大限度呈现出来。
1档案信息数字化
资源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信息数字化建设也取得了非常可观成就,信息资源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在逐渐提升,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数据化资源可以为企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该背景的影响下,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明确自身承担责任和义务,有针对性的履行相应措施,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使得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还需要注重的是,在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应用客户对档案信息管理提出了很多更高的要求。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优化与整合,保证电子档案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完整性。
2档案信息数据化
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关键所在在对档案信息管理模式进行转变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审核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和约定,这样才能良好的实现资源整合的目的,保障数字化档案可以长久、持续发展,将其具有的优势良好体现出来。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立足于优势,强化电子文件的多次、重复利用,避免档案信息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情况。我国政府部门对信息资源开发提出了很多意见,各级单位在加强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都要积极找寻科学化、先进化的手段,使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快速的向现代化、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强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强度。档案信息数字化转变不仅是档案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代表着档案管理领域新的变革。档案信息数据化建设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服务,同时还可以加强以往历史档案信息的开放,充分应用档案信息资源。
3档案信息数字化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
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所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逐渐延伸到档案信息管理领域中去,使得档案信息管理从以往的纸质媒介逐渐转变成了电子媒介,应用电子化设备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储存。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各级档案管理部门都需要将档案数字化列入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去。要加强制度建设,应用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进行约束和规范。在工作实践中要注重对历史档案资料进行保护,将原本纸质媒体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的转变,加强历史档案信息资料储存的安全性。要严格按照制度对电子档案的格式进行统一,不断加强档案信息的共享性,工作人员一定要避免重复性的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录入,从而造成档案管理资源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还要通过对电脑网络系统专管部门的工作衔接来共同研究如何能够在高效、高质的前提下,完成对纸质文案扫描工作的落实情况,具体可以通过对档案扫描微缩档案文档类型转档案信息换、音频视频档案转换等手段来实现。这些方式能够最大限度上保证不同载体的纸质文档转变为档案信息数字化资源,在保证电子档案数据准确及时的前提下,提升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构建高效的电子文件收集系统。进一步研发具有同步归档、同步鉴定、同步整理、同步利用功能并与0A系统集成的电子文件收集交换系统,作为数据交换平台,为归档人员进行实时在线归档提供技术支持。由于电子文件来源广泛,为了保证进馆电子文件质量,档案工作者要进行前端控制管理,积极参与电子文件数据收集交换系统的设计,加强对归档人员的业务指导、咨询和监督。另外,档案部门将移交来的电子文件存入光盘并备份保存。在创建电子文件的过程中,档案部门还要对电子文件的运行、保管和利用全过程加以控制。
4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加强队伍建没,在管理制度、服务体制、服务意识等方面努力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管理观念的创新。只有档案工作者转变观念,树立全心服务意识,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突破传统的档案工作方法与工作模式,积极、主动地提供档案服务,提高读者满意度。建立并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制度,转变服务机构的传统观念,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拓展服务范围,立足于公众对信息的实际需求,更好地提供服务。另外,还应在档案咨询、档案资政等服务方面加强努力。改进服务手段,强化竞争意识,建立以人为本的档案人才激励机制,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工作实际为出发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大力培养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档案创新人才,以满足档案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需要。
结束语
档案信息数据化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而现阶段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则是对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综合工作的一种高度提升,档案数字化技术与信息资源开发的水平已经直接关系到了国家整体建设的发展状态,我们必须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来提升档案整体的资源利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晓敏.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开发利用[J].档案管理艺术,2013.
[2]程刚,徐美慧.试论档案信息数字化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天津学报,2015(12).
中图分类号:TH761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测绘是创建统一的测绘基准以及测绘系统,开展基础航空摄影,获得地理信息方面的遥感资料,测定并更新基本比例尺地图、数字化成品以及影像图,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普查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而数字城市实际上是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描述,主要是运用遥感、多媒体、遥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城市功能机制、基础设施实行自动收集,实行动态监测管理以及进行辅助决策服务的系统,城市规划与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虚拟城市环境,开展决策管理,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面信息。基础测绘作为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其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支持与保障。
1 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1.1 基础测绘服务于城市规划
基础测绘是进行城乡规划的前提之一,为城乡规划提供相关的保障。城市在进行整体规划时,需要掌握精准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主要是因为城市规划决策需使用空间信息来定位,并且城市规划成果是体现在地形图上,但地形图仅为基础地理信息的单一元素。为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方面的数据,测绘部门需要将当前的基础地理信息当成基础,开展专题性质的数据分析,为进行专项规划研究和确立最终的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服务。
1.2 基础测绘服务于城市防灾应急系统
切实利用好地理空间数据,创建城市防灾信息服务系统,创建空间信息和水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信息有效继承,并创建城市公共防灾体系。当城市出现灾害时,测绘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成果,快速创建灾害信息集成立体系统,创建救灾专用地图,全方位满足抢险救灾、评估灾情、监测灾害等的需要,为灾区重建做出贡献。
2 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运用策略
2.1 明确数字城市发展方向,实时更新地理信息
数字城市是确保城市未来发展的系统性应用工程,负责基础测绘的部门需要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投入到政府创建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转变为核心力量,制定出发展规划并不断努力创造出新的成果。此外,还需要创建并及时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要切实利用好空间测量、市政测量、遥感信息以及竣工测量等方式,对数字城市的相关数据以及基础设施进行更新,继续完善对测量标志的维护,并建立完善的有偿使用制度。
2.2 推进“3S”技术及其一体化的运用力度
“3S”是创建在数字城市的重要的支撑技术,数字城市建设需要全面运用好“3S技术”优点,进而形成并提供需要的信息处理、对地观测以及模拟分析能力。所以,基础测绘管理部门需要强化对“3S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力度,采用GIS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加以管理,完成基础地理信息创建和动态化的更新任务,经由GPS来构建城市管控网、利用RS快速收集数据,更新城市地理信息,更好为数字城市服务。城市规划设计是在基础测绘人员提供的资料、测绘图件下开展的。如果测绘和规划实现脱节的话,既不能发挥好基础测绘人员对城市规划设计本身起到的参与性作用,还很难让规划设计人员明确客观信息,所以,对提升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益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最近几年来,获得和处理遥感数字图像技术不断进步,多光谱航空、数字化以及航天遥感在质量、费用以及信息量方面优势将更为显著。所以,需要将遥感信息当成是诚实规划基础地理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用影像图件当作是规划成果背景影响,并积极吸纳遥感应用机构为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和服务。通过强化对GIS空间信息查询、研究以及运用,能进一步增加规划设计的广度与深度。
2.3 强化基础测绘部门建设
2.3.1 做好基础测绘实施工作
强化基础测绘成果资料深加工力度,提升基础地理信息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保障作用,开发基础测绘应用以及服务的新范围,强化技术标准、人员素养、新技术印记等的支持力度,来适应未来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为构建数字城市形成地理信息产业提供帮助。此外,为了做好基础测绘工作,还需要定期对测绘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2.3.2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数字城市以及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数据源自空间地理信息。所以,城市基础测绘部门作为空间地理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基础测绘部门应该把握好质量关,创建基础空间数据管控机制,构建数字化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承担城市空间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任务,真正做好城市空间信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切实需要基础测绘加入到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发展进程,加大对基础测绘的开发力度,使其实现全方位数字测绘,强化测绘人员专业技能素养的培养,并将当前的信息化资源与成果实现共享,明确数字城市发展方向,实时更新地理信息,推进“3S”技术及其一体化的运用力度,强化基础测绘部门建设,只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才能打破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困境,实现共建与共享,实现发展新跨越,更好为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95-01
1 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数字出版包括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原创作品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涉及出版所有环节。也就是包括出版过程数字化、出版行为数字化、产品功能数字化、产品形式数字化等全新的出版观念。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流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当快,很快形成了当前的网络图书、网络地图、网络期刊、网络游戏、网络教育、手机出版等新业态。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常常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网络、MP3、DVD、电子书、通过手机下载彩信、彩铃、图片图书、以用新兴的电子书包等,这些数字出版的产物在丰富了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也悄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因而数字出版是一个大有希望的产业。
数学出版一出现,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大众的格外青睐向传统出版业发起了挑战,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抢占着传统出版业的地盘,并不断开疆扩土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2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影响
数字出版以出色的快速查询、海量的存储、低廉的成本、方便的编辑以及更加环保等特点,一时间风光无限。甚至对此说法还有人宣称:未来的出版产业将不再是纸和墨的时代,传统出版已经遭到无可匹敌的对手。
数字出版,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消费结构和认知倾向,特别是互联网出版已经形成强大的发展势头,所有这些变化都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甚至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由此可见,结合互联网新技术的数字出版,对传统的纸质出版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数字经济时代正在来临,任何IT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靠硬件和软件生存,他们都将进入内容生产、集成和提供,谷歌、微软、亚马逊、百度、北大方正、以及现在势头正旺的汉王电子书等都是例证。因此,基于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的数学出版必将成为传统出版的掘墓者。
3 数字出版业与传统出版业的竞争
一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谁经济实力强,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经济实力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上,以及企业是否具有长久的巨大的效益空间。
二是控制力竞争。信息时代内容为王,谁掌握了内容,谁就是胜者。但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内容为王有了更深层的含义,谁的内容资源具有更强大的集约整合能力,谁才有更大的市场控制力,谁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之王。
三是平台之争。平台之争即品牌之争。信息产业的竞争规律30%甚至更少的企业将拥70%以上的市场资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不断地残酷的竞争之后,在互联网环境下形成强有力的网络平台,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并成为互联网出版市场的主导者。
四是人才竞争。互联网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关键是人才,目前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懂技术或懂管理的人才很少,而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人才则少之又少,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新兴数字出版企业与传统出版单位之间的竞争差距。
4 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的共同发展
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出版业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还应该发扬自己的优点,保持强大的竞争力,走独特的发展之路,从而搭建起与数学出版共存共赢的新局面。面对数字出版的进入,传统出版业经历了初期的恐慌之后,现在已经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特点,并取长补短学习数字出版的优点。传统出版业应该放下自己老大的架子,摒弃以往那种居高临下模式,进而可以真正的走进受众,积极引导并使受众由被动传播变为主动参与,努力让自己的传播方式人性化的同时,又具有互动性。
还要让每个员工看到数字出版产生的效益。并且要想真正完成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出版者应具备一定的基本储备,其中主要包括:数字内容资源储备、数字内容信息作者储备、复合型数字内容编辑人才储备、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储备、数字内容信息复合出版技术储备、数字产品服务技术储备、数字产品消费群体的储备、数字内容信息传播运营模式的储备,数字产品营销渠道的储备等。
市场效益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速度互为因果,彼此制约。如何打破这个怪圈是出版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并且重要的是要强身健体,打造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按照读者需要的方式,提供给读者需要的信息内容,实现真正的互动传播。
出版社如果能强化自身的内容优势,把最核心的内容及时提供给受众,使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重要的价值,而不是在网络上费时费力的搜索。这些都是传统出版业的优势而数字新媒体所不具备的,也是传统出版业赢得受众的因素。
1.数字娱乐产业与知识经济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是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推动力量,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先导和支柱,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综合实力的标志[1]。 随着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加速发展西部数字娱乐产业,是重庆和西部省区顺应时代潮流,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1.1精神文明需要发展数字娱乐产业
可持续的发展大局要求各个产业的发展更加有效、敏锐,其中也包括数字娱乐产业。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字娱乐产业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大起大落的现象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其兴衰已经不仅仅是数字娱乐产业本身的、局部的、行业的事情,而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加速发展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是“十一五”建设中数字娱乐产业乃至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有力推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助于确保重庆及西部省区城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
1.2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工业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因此传统经济的增长不具有持续性。而信息产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知识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一个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可节约资源、实现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可持续增长的特点。加之,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节约资源,而且还能形成新的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势必大力加快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因此,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民族文化品牌
通过最大限度地追求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现代产业区别于传统“行业”的一个本质特征[2]。正是在这种对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追求中,才使文化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是数字娱乐技术发展结合最紧密的产业。当代数字娱乐业发展的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文化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创意文化产业”建设热潮,许多地区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纷纷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之都”等战略性的口号,“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兴建[3]。加快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建设步伐,有助于推动打造西部省区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提高西部省区的影响力。
2.重庆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1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
重庆市正面临世纪性的发展良机。设立直辖市后,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十一五”规划以来,重庆市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建设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目前重庆市已拥有较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实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精良的科研设备。如今数字娱乐产业作为新兴的一项科学技术与文化并进的产业,其发展的潜力很大。
2.2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随着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其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例如宏信软件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游戏开发平台及引擎,在游戏和动画制作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朝华数字娱乐有限公司,集数字娱乐和文化传播于一身,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引擎WHALE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天极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市最大的SP运营商,先后推出了重庆复生记、天极夺宝奇兵等无线游戏,并通过天极无线平台投入运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同时,重庆市拥有众多的高新软件园、电子工业园,目前在重庆大学城正在兴建重庆数字娱乐动漫基地,基地将建立产业孵化园,创办动漫杂志和专业网站,筛选塑造大众喜爱、具有商业价值潜力的动漫形象,开发动漫产品。可见,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加速发展的大环境已初步形成,并成为带动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2.3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正在改善
重庆市具有良好的数字娱乐产业链基础。重庆市具有完整的出版发行机构,也有著名的信息类门户网站——天极网,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基础。在衍生产品设计和制作领域,重庆本地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库,为游戏和动画衍生产品提供了大规模生产的条件。重庆是长江中上游信息中心,凭借其通信和互联网发达的优势,为数字娱乐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开发大量高水平的基于电信的增值服务[5]。另一方面,重庆与国际上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来渝投资的外商日益增加,客观上促进了重庆地区国际文化交流。因此,在数字娱乐领域可以较容易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快速引进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市场运作手段,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目前,重庆本地已有部分企业与国际著名游戏开发企业展开合作,这将促进国际产业界深入了解重庆,关注重庆经济发展,并为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2.4高校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高等院校云集。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等高等院校每年将培养大量的信息类和艺术类专业人才,为数字娱乐业游戏和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满足数字娱乐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重庆市拥有的各类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收入及支出均为西部地区领先水平,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发展力,重庆市的人力成本相比北京、上海等地更为低廉,可人才质量毫不亚于东部发达地区。因此重庆完全具备大规模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的人才基础和智力资源。
2.5制约因素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紧密结合经济和智力资源优势,在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宏观区位中远离经济技术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不利于对人才的吸引;多数企业对数字娱乐高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还较差,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风气还有待进一步浓厚,数字娱乐产业兴起的宏观环境还有待改善;知识产权的观念较为陈旧,技术成果转化还比较困难,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目前企业普遍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未能有效地采取大公司战略,强化产业链的优势作用,导致竞争力较弱。
3.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3.1发展战略思考
针对上述情况,发展战略应立足于:以政府指导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新区、大学城、软件园及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大力提高数字娱乐企业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倡导技术创新和民族文化品牌意识,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娱乐技术产品,发挥本土区域经济科技和生产力布局优势,因地制宜,构建重庆乃至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动力基地和示范基地,调整和优化当前经济结构,促进数字娱乐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3.2对策措施建议
3.2.1完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数字娱乐企业集群化发展。数字娱乐产业主要是由数字娱乐企业和数字娱乐技术产品组成,而数字娱乐开发基地则是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6]。近年来,国内各地兴起了一股动漫热,许多地方都搞起了动漫产业基地或动漫园。重庆市正在建立沙区大学城数字娱乐动漫基地、九龙坡区美视动漫产业及教学基地等一系列的动漫基地。重庆市应在动漫业不断完善的同时,积极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结合重庆本地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全国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对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提出以下两点措施:
(1) 目前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主要放在招商引资上,大部分的开发区和技术城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该地区密集的高校资源和科研基础建设成果尚未很好的充分利用。今后应该在已有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开发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众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快数字娱乐科技园区的建立和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不断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
(2)采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实施“集群化战略”。目前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还基本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没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娱乐产品,也还没有本土大型数字娱乐集团性企业。因此,应逐步扩大企业集团的范围,对成员企业进行整合,以资本为纽带、以数字娱乐园区为载体,逐步实现研发、运营的一体化机制。
3.2.2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如何完善城市形象是重庆市政府不断思考的一大问题。重庆市的形象宣传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巴渝文化”、“红岩精神”形象的树立,让“新重庆”这块投资热土持续升温。而企业作为城市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其企业品牌是城市形象的视觉窗口,实施“品牌战略”是塑造“新重庆”城市形象的必然手段。数字娱乐产业作为重庆市“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娱乐领域的孵化器,起着政府与企业沟通桥梁的作用。重庆市应采取城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的互动模式。大力推动“十一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抓住重庆本土特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选择“数字三峡”、“数字红岩”、“数字磁器口”等具有重庆历史文化特色的精品工程,树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形象和品牌,为整个重庆的产业化进程增值,使数字娱乐产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3.2.3转变企业赢利模式,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产业规模。数字娱乐企业作为数字娱乐产业重要的“孵化器”,风险投资尤其对地处西部的重庆来讲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重庆应该抓住本土人才智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加强政府对动漫及数字娱乐产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比如动漫业,应从高附加值的动漫延伸领域获利,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原创作品,吸引外资,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重庆市应尽快在香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与当地数字娱乐企业展开合作,并建立商业合作促进中心,逐步将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当中;加深与国际产业巨头的合作,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承接国际游戏和动画制作的外包业务,并形成一定规模,带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版权合作或者转让的形式,开始向海外市场出口自行开发或制作的游戏和动画产品,打造民族数字娱乐品牌。
3.2.4以科技为导向,以人为本,实现重庆及西部地区数字娱乐领域价值增值。以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为依托,在高校及企业生产研发基地的发展基础上,开展数字娱乐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基地环境和条件建设,将已有的制作研发机构进行统一规划与整合,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人才培训中心及体验实训中心,打造多层次、高水平的西部数字娱乐产业研发、培训一体化的基地,并在基地的建设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同时采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争取国家“863”、“十一五”等攻关项目的立项研究。鼓励自主创新,使重庆成为数字娱乐领域的核心地区。
3.2.5完善数字娱乐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化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任务:第一层次是将数字娱乐技术成果商品化,数字娱乐商品产业化,数字娱乐产业国际化;第二层次是利用数字娱乐业的研究成果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实现产业信息化[6]。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企业和产业化基地的发展,没有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很好的结合,数字娱乐产业的辐射和扩散作用远没有发挥。因此,今后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应该在继续抓好产业化基地,高新区、开发园以及数字娱乐企业和关键技术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数字娱乐产业链的结构优化。以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为中心,建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形成一条由数字娱乐产品的研发、生产到产品的市场营销,再到形成版权的授权,最后到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模式。通过行业间穿插,使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得以扩展和延伸,开拓数字娱乐产业市场。
3.2.6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在企业与文化间发挥调节作用。针对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技术人才优势仍不明显,投资环境培育还不佳,产业链整合不尽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强化其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搞好转制工作,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与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造就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家等途径着力营造有利于数字娱乐产业科技转化的社会环境。营造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必要的时候弥补市场缺陷,如给出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加快数字娱乐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工作,增强对数字娱乐技术成果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数字娱乐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必须以强大的文化资源为后盾,这就需要政府在企业与文化之间发挥适当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没有优秀的产品导致中国的动漫不景气,实际上这与市场的开拓、策划也有一定的关系。企业和政府不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未能满足动漫受众审美心理和消费需要才是主要差距。例如,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动漫业,特别是动画片,说教味太浓,作品缺乏新颖的创意[7]。政府在这方面应该适当放开,让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积极鼓励民族文化数字娱乐的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品牌。
3.2.7构建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及支撑平台。美国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平台化运作是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关键;产业平台建设与风险投资结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8]。近年来,在市场巨大需求的牵引和政策的扶持下,重庆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开发的企业和团体迅速增加,但存在着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脱节,企业和市场脱节,技术与产业脱节的现象,无法支撑数字娱乐产业有效发展。对于高投入的数字娱乐产品开发而言,显然企业开发资金有限,若有标准化、高性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供利用,则可把有限资金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和创意中去。其次,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为重庆数字娱乐创业团队提供工作和发展环境,避免人才外流,也就保证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庆市应通过集成和开发数字娱乐产品生产流水线的软、硬件资源,打造该市的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重庆市数字媒体中小企业、创业团队软件平台租赁服务以及增值技术服务,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数字娱乐产业的进入门槛,以促进数字娱乐产业的繁荣;该平台还可利用自己所处“产学研”交集点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顾问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加快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化,并推广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及高级产业人才培养。通过重庆数字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技术水平、开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重庆本土数字娱乐精品大幅增加,为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重庆市沙坪坝区软科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 陈禹.科学的发展观和信息产业的地位及作用[J].通讯世界,2004,17:15-19。
[2] 王文博.发展高新技术促进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兰州商学院报,1999,15(4):31-34.
[3] 李思屈.数字娱乐、营销传播与民族品牌[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33.
[4] 卓武扬.网络游戏产业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54-55.
[5] 叶绿.中国移动数字娱乐服务业现状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