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09:44: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如何学好有机化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36-01
有机化学是高考考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新课改后有机化学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情况来看,有机化学将会在高考理综试卷中保持稳定,分值20~26,第一卷中的选择题一题占6分,第二卷中的非选择题占14~20分,以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为重点。
有机化学试题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会太大,主要考查常见官能团的性质及其应用、相互转化。但是在考题中往往是将课本知识置于新的背景下,考查的问题与新背景有一定的关联,重在联系生活实际。试题往往提供一种新的物质,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往往是多官能团的复合体,试题借以考查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等。有机推断、合成题、图表分析题、开放性试题区分度大,试题给出有关有机反应的信息,要求考生结合合成某新物质的流程图进行推断,或者设计有机合成路线。
因此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适当的方式方法。
一、结构决定性质――贯穿整个有机化学始终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在有机化学学习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特别是对官能团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在具体学习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法宝。这样在学习过程中能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烷烃是饱和链烃,分子结构中只有碳碳单键,性质比较稳定,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是它的特征反应。烯烃、炔烃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三建,易断键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烯烃、炔烃的性质相似,都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主要围绕双键、三建的断裂,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易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芳香烃由于苯环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就更复杂了,主要决定于所含官能团的性质,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就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而且各原子团之间相互影响。
二、准确掌握断键规律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往往结构复杂,还伴随着副反应的发生,相比无机物而已较难。同学们往往在记忆过程中存在记不住,记不清,记不牢的现象。其实,有机化学方程式只要掌握了其中的断键规律,问题就我迎刃而解,变得轻松多了。例如:以乙醇为例讨论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乙醇能和金属单质钠发生取代反应,乙醇能和浓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虽然都为取代反应,但是断键规律截然不同,前者是断裂羟基中的氢氧键,后者是断裂羟基和所连碳原子之间的碳氢键。在乙醇的脱水反应中,分子间脱水成醚,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分子内脱水成烯,发生的是消去反应。
三、学会辩证分析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往往是通过学习一种代表物来学习整类物质的性质,根据结果相似,性质也相似来推导,但是,不同间的事物在质考查普遍联系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发展性和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有机化学物。
(一)相似性与特殊性
有机物种类虽然繁多,但有同系物,而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是相似的。因此,在复习有机化学时,只要全面掌握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就可以推知具有该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从而把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但是不同的物质在性质方面仍然有差异性,所以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注意性质不一样的地方。
(二)普遍联系与相互影响
有机物的分子里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习时要从物质结构的特点关系去认识性质的关系。例如:乙醇、苯酚、乙酸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均能与金属单质钠发生取代反应。但羟基所连基团不同,所以性质有差异,乙醇中羟基氢不能发生电离,溶液呈中性,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苯酚中羟基受苯环的影响变得更活泼,能够微弱的电离出氢离子,使得溶液呈酸性,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苯酚钠;乙酸中羟基氢最活泼,不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还能与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当然,蕴含在有机物中的辩证关系还有很多,关键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能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物质的内在特征,外部条件综合考虑,对官能团的性质灵活的作出判断,做出处理,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
四、掌握常见反应类型、化学反应方程式
5.还原反应 :如:烯、炔及其衍生物加氢;苯环加氢还原;醛加氢还原成醇;
6.水解反应(本质是取代反应):如:酯与油脂的水解; 卤代烃的水解 ;二糖及多糖的水解; 蛋白质的水解 。
7.加聚反应:(1)烯、炔烃及其衍生物生成高分子化合物;(2)甲醛聚合生成聚甲醛;
8.缩聚反应:(1)二元酸与二元醇的酯化缩合;(2)氨基酸的成肽缩合;(3)酚醛缩合。
因此,在具体学习有机化学中,一定要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核心思想,掌握典型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熟练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建立有机物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知识网络,另外,加上适当的练习巩固加深,相信轻松学好有机化学定不会成为难事。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有机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14-002
《有机化学》一直以来是医学院校的学生感觉比较抽象、难学的一门基础课,那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绪论课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无非是让学生了解开设本门课程的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的必要性,并且设法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悬念,激发其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1、2]和欲望。中学化学的教学相当重视绪论课,称之为目的性教学。医学院校的基础有机化学当然有必要上好绪论课,但是,上好绪论课又并非一件易事。因为任何学科都有它诞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想在两三节课时内,把它的精华和概貌介绍给学生,无论从学科发展的漫长历史、还是从涉猎的内容来看,难度都是很大的。如果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启迪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就必须认真对待,细心研究。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讲好绪论课,首先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熟悉整个教材内容及相关学科内容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心安排绪论课的内容,这是讲好绪论课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本人的情感(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学生)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知识的力量,使绪论课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亲其师而重其课的思想,这样才起到了讲授绪论课的目的。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医学院校有机化学绪论课的目的及如何讲好绪论课,浅谈一点粗略的教学体会。
一、目的教学法
有人说:讲课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体现在讲授中教师表现出来的知识素养,驾驭教材的能力,富于启发、令人信服、流畅的科学论述。这种概述是恰如其分的。纵观国内有机化学教科书,其绪论一章的内容,大多是围绕下列目的编写的。即说明什么是有机化学及为什么要学习有机化学,从而引出本课程的作用及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讲解时要紧扣课本,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及与专业的联系进行适当的取舍。比如与绪论课无关的内容,但对学生今后学习有机化学非常密切的基础知识,如共价键理论、同分异构的一些具体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少讲,安排学生自学;如需要细讲,教师可以在绪论课后单独设章讲解。这样安排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课时讲清基本内容,有利于把绪论课变得比较精练。避免冗长、繁杂,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认为绪论课比较适宜的讲课内容为:
1.阐明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的涵义及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
2.有机化学发展史(离现代社会较远,课堂讲解枯燥乏味,耽误时间,学生自学)。
3.初步介绍有机化学与医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介绍学习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二、身边事件引入法
许多与化学有关的事件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个对教师知识的更新要求较高,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知识。随着硫酸毁容事件在人们心中慢慢淡化,新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如2012年的一个中学事件:强碱毁容仍然值得我们深思。一个男中学生单相思的去喜欢一个女生,由于高考的压力比较大,女生并没有答应男生的追求,高考那天,男生拿了一瓶氢氧化钠的强碱水,趁女生一早下家属楼楼梯时泼向女生,人遇到惊吓时都会大声呼叫,碱水进入胃肠,造成脸部和胃肠道的严重灼伤,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和饮食。这是情感事件引发的化学事件。通过身边事件的介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密切联系医学法
化学是我们学习医学的基础,我们可以将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医学上。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是我们化学课中基本的反应之一,我们可以将此应用到治疗胃酸过多。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我们就可以用氢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药品来抑制胃酸,还有维持我们人体内部血浆酸碱平衡的缓冲对碳酸/碳酸氢钠和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工作原理也源于基本的酸碱中和反应。另外,为什么输液时要用0.9%的生理盐水,这就和我们在化学课上学到的渗透压的知识有关。因为0.9%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值和正常人的血浆、组织液都是大致一样的,所以可以用作补液。于是,在奇妙的化学课堂上,我们认识到:原来好多医学上的问题是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的。拿有机化学来说,组成人体的物质除水和一些无机盐以外,绝大部分是有机物,例如构成人体组织的蛋白质,与体内代谢有密切关系的酶、激素和维生素,人体贮藏的养分――糖原、脂肪等。这些有机化合物在体内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也包括化学变化),以维持体内新陈代谢作用的平衡。为了防治疾病,除了研究病因以外,还要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它们的结构与药效、毒性的关系,这些都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但是,癌症和艾滋病仍令医生们束手无策,这两个重大难题,相信我们未来的接班人一定能够解决的。
四、密切联系生活法。
21世纪的生活对化学的要求和利用会日益加大,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新的需求都与化学紧密相连。基因疗法、转基因食品、干细胞技术、生态环保型服装、智能材料、生物质洁净能源、纳米生物技术等,人们要用化学方法不断创造新的化学产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化学给人类带来许多方便,洗衣粉和肥皂是家用去污的好产品,啤酒是人们喜欢的饮料,蒸馒头时放些苏打,馒头蒸得美味又可口等。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变化,有利也有弊,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在警告我们,臭氧层空洞威胁着我们,环保成了化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个重大问题。
五、多样化学习法[3]
有机化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各章内容互相衔接,前后联系密切,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抓住每一章的重点和关键,另一方面必须及时复习,力求融会贯通。否则会导致后面学了,前面忘了,或者对后面课程的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甚至难以继续学习下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习题和练习,这对加深理解有机化学的原理、概念及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将有所裨益。此外,有机化学规律性强,每一章的知识就好比项链的一环,要善于总结,把各章知识串成一条项链。只要大家认真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会把复杂结构式简单化。最后,要重视实验课的教学。综合应用多种学习方法,迎刃而解各种难题。
总之,在绪论课上,学生也会先入为主地对授课教师产生自己的印象和看法,从而影响其以后的听课态度,因此,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了解授课教师的讲课方式和风格,并认同教师的授课效果,有利于提高其对该课程的兴趣。绪论课位于该门课程之前,它的这一特殊地位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学好《有机化学》是我们学好其它医学课程的基础,让我们能更好的认识身边的事物,更好的避免有毒有害物品对人们的危害。
参考文献:
,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差异大,学生普遍感觉理解与记忆困难,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逐渐失去对有
机化合物的学习兴趣。本文从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出发谈谈如何学好高中有机化学。
【关键词】有机化学碳碳双键官能团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生活联系甚为密切,使
之成为高考的热点。不少同学抱怨有机化学难学,甚至成为化学学习的分化点。基于这种现象,笔者针
对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常见困难进行了汇总、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机化学的学习方
法,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一、转变思维定势,入好有机化学之门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化学领域中相对独立的两大块,不仅理论上
存在较大差异,学习的思维方法也各不相同。有机初学者往往惯于拿以往的学习无机的思维方法来学习
有机物,结果越学越难学,逐渐失去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初学者,必须转变这种思维
定势,明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差异,学会正确的有机学习方法,入好有机化学之门。比如:对于无机物
的性质,我们通常是机械地记住就行了,但对于有机物的性质,一定要抓住它的结构特点,理解官能团
的变化才能掌握好它的性质;再如:大多数无机物的组成简单,种类少,记它们的化学式并不难,但是有
机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加上表示的式子多,死记是行不通的,一定要联系有机物名称、官能团以及
碳四键的结构特点来书写有机物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并注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电子式的区别
。例如写乙醇的结构式时,名称中的"乙"表示有2个碳原子,"醇"表示含羟基-OH,先写出2个碳的骨架,
再接上-OH,最后根据碳四键原则补足H。按照这样的方法,其它的有机物(醇类、醛类、羧酸类)等的书
写也迎刃而解了。
二、注重课堂上教师的形象化演示,深刻理解有机反应原理
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再繁多,都离不开碳四键的基本原则,结构再复杂,也都离不开常见的几种官能团组
成。因此,抓好有机物结构特点和变化规律,理解各种有机反应原理是提高有机物解题能力的关键。由
于有机物结构抽象,教师往往运用实物、模型或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一定要注重课
堂上教师演示的各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记清楚各种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
,并通过观察老师的演示深刻理解有机反应原理。我们除了注重多媒体、模型等这些教师常用的演示之
外,还可用"人"来模拟想象有机反应过程,因为人的四肢正如碳的四个键。例如:甲烷的一元取代就好
比人的一只手上的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二元取代就好比双手上东西都换了,三元、四元取代以此类推;
乙烯的加成反应过程也可以用"人"来模拟,如果伸展的四肢代表四个单键的话,那么双手相握就好比容
易断裂的双键,当握着的双手打开后就变成了伸展的四肢,就如双键断开变成了单键。理解了这点后,
加聚反应也就容易理解了:好象无数个人由自己双手相握变成手拉手的过程。我们还可以根据以上的模
拟过程联想其它的有机反应原理:比如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等。
三、善于总结规律,学会学习方法
学习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先从代表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然后类推到一类物质。学生在学习有
机物时要抓住这条规律进行学习,特别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条规律
贯穿所有有机物部分内容,指导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必修课第三章开始进入有机物的学
习,由甲烷牢固的正四面体结构决定它的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能跟强酸强碱以及强氧化剂反应,特
定条件下能发生燃烧、取代以及分解反应,然后由性质决定它的用途,最后由甲烷的性质类推到跟它结
构相似的一类烷烃的性质。接着乙烯的学习也是从结构特点出发,乙烯含有一个容易断裂的碳碳双键,
它的化学性质就表现在这个双键上,结构决定性质,其中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都涉及双键的
断裂和形成,因此乙烯能发生以上这些反应,最后类推到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烃,也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
学性质。在以后的有机物学习中,基本上都按照这条规律进行: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
四、以官能团之间的联系为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将各类物质或官能团的性质分别突破以后,我们会觉得知识有些散乱,此时我们不防以一些重要物质或
官能团为主线,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有机知识框架,为有机合成和推断提供明确的思路。有
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掌握简要而系统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可
以加深和拓宽对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学好有机化学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1、联系结构,
记清性质2、对比种类,记准性质 3、举一反三,用活性质。
总的来说,有机化学在高考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有机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原理、官能团之
间的转化关系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要学好有机化学,突破有机化学难点,学生要从常规课堂
切入:转变学习的思维方法,入好有机化学之门;注重课堂上教师的形象化演示,深刻理解有机反应原
理;善于总结规律,学会学习方法;以官能团之间的联系为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部过程,对比旧版的化学,改革后的化学课程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内容、知识点变化不大,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旧版重视理论,新版更注重生活生产实际。
二、旧版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新版更注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授者、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我就新课改下的有机化学教学略表自己一孔之见。
一、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及能源、材料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有机物不断地充实着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化学是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能力,一直以来是我们每个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为之思考、探索、实践的课题。学好有机化学对于每一位要参加化学高考的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
二、新课改下有机化学高考的特点
在内容选择上,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选材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依托教材,注重基础,考题新而不偏,活而不难,突出化学意识的考查,能力与素质的检验。如近年高考中出现的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莽草酸等,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注意用所学知识解释与生活、生产科技等相关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今有机化合物制品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食品、化妆品、洗涤剂、衣料、医药、农药等,无不和有机化学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人们用甘油保持皮肤水分,肥皂的制取与使用原理等。神秘的化学原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化学是当今世界无可非议的核心科学,而有机化学则是这一核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现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还从中学习到化学家们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研、学习精神。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在上银镜反应分组实验时,我鼓励学生做出最光亮的试管作为纪念品,学生实验时兴致极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我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单纯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束了繁杂的无机化学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学兴趣很浓。同时,所有的学生几乎又回到了同一起点,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更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佳时期。
1.顺藤摸瓜学习法
针对有机化学的“面”,我让大家顺藤摸瓜: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糖类(单糖、二糖、多糖)油脂(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蛋白质。针对有机化学的“点”,我总结了一般方法:一个分子式(同分异构)结构(官能团)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我称之为顺藤摸瓜法。
2.模型教学法
在“乙炔”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先给同学们展示炔分子的比例模型,让同学们结合烯烃的知识分析炔的组成,然后由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再展示炔分子的球棍模型得出乙炔的不饱和程度,得出乙炔是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再由此结构推测其物理、化学性质。在苯等教学中,我也使用了模型教学法,同时结合常规教学法,效果较好。
3.组建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知识点多,有机物性质各异,学生学习时感到难以掌握和记忆,但各类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如以结构—性质—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以官能团为主线,建立烃的知识网络图。在学完烃的衍生物以后,我让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列表总结。要求以典型代表物的化学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为基本框架,寻找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
五、提高学生学习、分析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1.自学能力
根据有机化学的特点,在传授知识和指导教学方法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苯”这一节的教学,通过约15分钟的阅读,同学们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等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强化了阅读搜索信息的能力,更提高了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