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09:44: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学衔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第一种:开学第一个月不上新课,集中复习整理初中知识。但它有两个缺点:①不利于优生的学习。对于中考英语得分八、九十分的优生来说,他们早已对英语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对新老师的要求也很高,希望所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逐渐加大。如果有一个多月内重复学习他们已经掌握的初中知识,容易挫伤和抑制他们求新、求难、求深的积极性。②不利于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因为它打乱了高中英语教学计划的正常进度,甚至影响到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二种:为了不影响高中英语教学的正常进度,在高一上学期的前半学期加班加点,每周多上三课时英语。但这样做,也有不利因素:①不利于差生的学习。
需要补缺的差生,原来初中知识就未消化掉,现在如果新课、旧课一齐上,则负担更重,一旦“撑坏了胃口”,他们就“什么也不想吃”了。②造成学科之间的矛盾。由于多占课时,其他学科老师有意见,给全年级组的协调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结果收效甚微。
第三种:边上新课,边复习初中知识,以“分散穿插”的方法,从语音、词汇、语法和课文几方面补缺。一方面,按教学大纲和学校工作计划,按时上新课,既能使优生在学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上有“咬劲”,有充实感;又能使差生对新课文中体现的语言基础知识有个认知过程,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课后努把力,尽快达到班级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结合高一新课教学,用“分散穿插”法系统复习初中六本书中的相关知识。
我们认为,第三种办法既可以克服第一、二两种办法的不利因素,又可以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的广度和密度,提高每分钟的效率,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采用了第三种办法。
二、我们在研究和实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的设想和具体做法:
在单词读音和拼写方面,根据音标和读音规则认读和拼写单词,提高复习旧词带动学习新词的自学能力。
一、确保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为副组长以及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的学科教研组,认真研讨,积极备课,并且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研究透彻,了解重难点,能运用自如;
2、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可能存在的疑难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解决办法;
3、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等;
4、重点关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的反馈;
二、重视班级文化,恢复学习状态
线上学习极大的考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约束力,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的环节,导致学生上课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参与性。另外,容易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中断以及不利于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成为开展线下教学的障碍。所以恢复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学习状态,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同桌互助、优生展示、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交流互动,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重建学习规则。
三、要了解学生状况,做好知识衔接
首先,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等对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拿到课堂中,重点讲解,强调,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办法;
最后,要认真备课,每次新授课之前可以结合前面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尤其是有关联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学科知识学习上的衔接。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实施有轨尝试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这里“有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尝试学习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操作学习材料、有效的练习反馈材料、规范的目标形成训练、及时的小组议论和教师的精讲点拨,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总之,有轨尝试学习可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一、实施有轨尝试学习的有利因素
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分析,实施有轨尝试学习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觉性更强,他们善于阅读分析,乐于自行钻研。所以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指导学生进行有轨尝试学习,使学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在头脑中形成兴奋点,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适应强度较大的高中新教材的学习。
2、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认识事物更加全面,他们善于分析思考,勇于质疑探索。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让学生完成值得深入思索的尝试问题,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和批判性。
3、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独立意识更强。从而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通过有轨尝试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4、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更加自尊自爱,对成功充满信心。根据这一特点,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通过尝试问题的解决和目标形成问题的完成,使每个学生均获得成功的机会,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二、有轨尝试学习的教育价值
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有轨尝试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1、有轨尝试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有轨尝试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有轨尝试学习能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
4、有轨尝试学习将使数学不再难学
三、有轨尝试学习的实施要点
1.展示教学目标,优化学习动机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学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引学生学习等三方面功能。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按照整体性、一致性、针对性、可测性等原则,准确恰当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均印制在有轨尝试目标教学实验教材上,展示给每个学生,使整个学生的尝试学习活动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克服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与自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优化思维品质
现代教科书及新教材所表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的严密的演绎体系,表现为“概念――定理(或性质、公式)――范例”组成的纯数学系统,往往看不到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只看到完善的结论,新教材在更适合学生阅读上作了大幅度的改革。鉴于此,我们通过自编实验教材,设计尝试学习提纲,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尝试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逐条有步骤、有层次、有轨道地完成,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外显化地表露出来,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
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必须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其产生探索问题的愿望和动力,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多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完成知识尝试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多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意义的练习,促使学生思索,使学生思维经常保持活跃状态,反馈和评价知识的学习水平。此外,还要重视运用准确的,科学而又简明的数学语言、符号、图形进行严格的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3.通过目标形成训练,优化学生的数学能力
Abstract: Vocabulary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 headach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phonetic teaching is the basic teaching, if we learn a language without learning its voice, it will become a mute English。At the same time, if we learn a language without learning its vocabulary, it will become the castles in the air. This paper talks about some my own attempts and suggestions in my practical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nunciation teaching and vocabulary teaching.
Keywords: phonetic teaching; Vocabular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06-01
1.新课程下中学英语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的现状
《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其中掌握语音、词汇、语法是基础,是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音标的学习比较枯燥,感觉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并且在中考中取消了音标辨音的题型,使得老师们和学生们越来越忽略语音的教学和学习。很多学生在老师教的时候是会的,下去自己也不会主动再去学习,自己读起来就都不会了。还有的学生直接用汉字标注单词的发音,让人哭笑不得,比如有学生把"Thank you very much"标注成"三块肉喂你妈吃"。还有些学生可以孤立地会读一些音标,但是并不会真正地运用到单词的拼读上。词汇的学习同样也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学习,很多学生把背单词看成是一种负担,并且并不能根据音标去记忆单词。那么怎样用音标的学习促进词汇的学习呢?
2.新课标下加强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加强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掌握语音、词汇、语法是基础,是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2.2 语音教学可以促进词汇记忆,词汇教学也可以巩固语音教学,同时也有助于听力和阅读的学习。语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读音,有助于单词的记忆。词汇教学在不断的记忆中也在巩固语音的学习,让学生可以更游刃有余。学生学不会语音,就会不会读,不会读,就会在单词记忆上要么遭遇挫折,要么事倍功半,陷入痛苦的学习中,从而全面地影响听说读写的学习。
2.3 加强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国古代就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教会了学生什么,而是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会学习才是学生一辈子的财富。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语音知识后,就可以自主地可以根据字典去学习新的词汇知识,有了更扎实的词汇知识,就可以阅读更多有趣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增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真正自主地去学习英语。
3.对于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衔接的尝试
3.1 利用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的一些相似性简化音标的教学。有些学生会借助汉字去标注单词的发音,这样事实上不但发音不准,并且每个单词都要标注,单词的发音也没有办法记忆。其实教师可以通过汉语拼音这个已掌握的母语的一些发音规则去让学生去体会英语语音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一个音节就像拼音里一个汉字的拼音,每个音节里一定会有元音,大部分时候是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构成的,并且英语当中辅音的作用大体和拼音当中声母的作用一致,元音又大体和韵母一致,学生明白了这些有如梦初醒的感觉,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拼音体验去尝试拼读单词。并且在48个音标中的28个辅音音标和20个元音音标也有很多与汉语拼音中的一些声母和韵母很有相似之处。音标中的[b] [d] [g] [h] [k] [p] [s] [t]与声母b, d, g, h, k, p, s, t 的发音相似,双元音中的[ai] [ei] [au]与拼音中的ai, ei, ao也有相似之处,要利用这些相似处起到正迁移的作用,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就可以掌握这些发音。
3.2 改变词汇教学的传统方式,把语音教学与词汇教学衔接起来。在笔者所在的学校,教师在教授单词的时候,基本上从老教师那里学来的方法,都是在开始新单元的教学以前,在周五的时候教授下一个单元的全部单词,通常都是带读单词到读会为止,并且在讲授单词的时候,就会把相关单词的知识点全部讲解掉。后来实验发现这样的话,学生就需要枯燥地记忆整个单元的单词和知识点,很枯燥,都是一些独立的符号,没有相关的学习内容。现在教师在讲解单词的时候会把一个单元的单词分解到每个课时里去讲解,这样每节课的内容都不会多。并且不再带读单词,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读单词,因为没有教过,鼓励他们去尝试,大家都跃跃欲试,也不会害怕读错,这样让学生体验音标拼读的过程和独立思考的过程。并且在讲授单词的同时,不仅教授的是音标的发音,而是讲授字母组合常见的发音规则。比如在讲授人教新课标2013版八下教科书第一单元单词第一个单词matter时,会讲授字母a发音为[?]这个规则,就会让学生头脑风暴一些同样规则的单词,让学生自己领会发音规则,还会例举一些八上的重点单词,如activity, paragliding, program, magazine, than . 一般就是5个单词,同时会给出5个下一册的单词比如pattern, lantern, stamp, act, absent,这样让学生体验拼读新单词的乐趣,也可以拓展下一册的单词。就这样每个单元一些规则,不断的重复一些常见规则。然后新单词在练习本上抄一遍,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训练。发音和记单词都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3.3 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加强英语语音和词汇学习的衔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融语音的"开口"于书面的词汇检测中,即在进行每一项活动中,并不告诉学生要进行词汇的记忆,但是在活动中会去强调要记忆的目标单词。然后在活动进行过后,进行比如单词记忆的后测,比如可以在听学歌曲之后,完成歌词的填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每个单元选取与单元话题相关、难度相当、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短文或者对话,用多媒体的形式,并配以纯正的美式发音的朗读,让学生听并且认真地去模仿。在学生的模仿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示范讲解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连读、弱读、重读、爆破、吞音、升降调等做出必要的讲解,反复示范,多次强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指导学生学习,巩固所学的音标,在无形中记忆词汇。读出有节奏的、美妙的发音时,学生也会满心地欢喜。还可以选择一些诗歌,让学生参加一些朗诵比赛,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因为形式有趣,富有内容,词汇也是无形当中得到了记忆,不需要枯燥地去记忆单词。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朗朗上口的歌谣,还可以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比较经典的英文歌曲,如《我心永恒》、《音乐之声》的主题曲等等,还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流行的、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歌曲作为内容,让学生反复地跟唱,直到学生可以跟着节奏唱出歌曲。还可以给学生看一些经典电影片段,让学生模仿片段的发音,比如《狮子王》当中就有很多经典片段,然后可以举办配音比赛等形式的学习内容。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都可以有效地达到语音和词汇学习的有效衔接。
4.结语
语音和词汇的学习是初中英语学习中最关键和最基础的内容,但同时也是学习内容中最枯燥的环节,如果能有效地把两部分内容衔接在一起,既可以同时解决两个难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英语语言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并且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二、小学科学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意义
因为科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的,当前的社会对于素质人才的要求很高,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些人才,更是一些是实干家,也就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小学阶段的有效教学更是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年级不断地增高,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初中的一些知识的应用也更加的灵活,因此就需要学生能够尽早的形成相关科目的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就目前的初中物理学习来看,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对于相关物理现象的理解能力不足,从而无法更好地将之与所学内容衔接,这主要就是因为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没有形成一种较为基本的意识,因此也就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而这种基本的意识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但是由于当前教育模式下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并没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的设置。就当前的教学形势来说,研究小学科学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
想要更好地做好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工作,就必须加大对教学先关的“软件”设施投入,这里就是指对相关教学的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因为就当前的科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很多的科学教师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因为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有的学校认为科学教程主要是对学生简单介绍下科学相关的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导致很多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学校要提高对科学教学教师素质的门槛,从而做好科学教学的基本保障。
(二)用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教学
由于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时作为一种启蒙课程开设的,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太理论化,也不能轻视对于知识的深入,在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来规划相关教学内容,并且要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性教?W。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科学课中的物理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就要为在教学中创造适当的情境来进行引导教学,因为小学生对于情境还是较为敏感的,教师创造出学生喜欢的,和物理相关的小情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提高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验的占比
对于当前小学中的科学课来说,虽然里面设置有很多的实验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都直接忽视了相关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太大的要求,而课本中的很多实验内容都是和物理相关的,这也就是造成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缺乏对于一些较为基础的物理常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物理相关实验的设置,提高实验实践的占比,因为仅仅靠理论的记忆是没有多大的作用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对相关的物理现象产生深刻的印象。
(四)培养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相关的兴趣进行培养。因为在科学课本中,很多的物理相关的内容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并且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通过带入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正是因为这些现象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五)不断改进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材
从目前现状来看,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与各类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 而大多数初中学习和高中的学习又都是在几乎完全互不了解的不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与学中的衔接问题必然产生。而随着义务教育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 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中产生的矛盾更为突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
1 本地区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本地区的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成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1 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编排上的差异。
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实际上开始认识化学、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五个学习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性、趣味性强。
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必修化学, 是学习化学科学核心内容的基础教育,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提出的六个学习主题(熟悉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突出了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多数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以化学学科体系为线索,为化学专业学习提供基础,帮助学生了解、把握在社会生产生活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
1.2 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差异。
早在两千多年前, 大教育家孔子就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心智水平及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这不能不给新时期的教育者以深刻的启迪。所以要正确处理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还要我们正视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差异。
初中生,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而高中生已接近成人,此时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思维也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辨证逻辑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结合这一特点,高中教学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例如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 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因此才从初中入高一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 要适应高中学习和要求,也必然要面临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
2 有效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中衔接问题的策略。
根据以上两点分析,以及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及调查研究,认为要顺利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衔接问题,以下几点做法收效比较高:
2.1 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从教学内容上做到有效衔接。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深入、透彻的研究高中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完善知识的衔接,这项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质量。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初中化学教学在这方面要求不高, 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浅显地描述了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教材中,用得失氧的观点简单地重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后,就引入了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分析,接着再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地用电子得失的观点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为便于衔接,有必要明确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高一新生进行这些方面的复习巩固,明确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2 全面了解学生基础,从学法引导上做到有效衔接。
2.2.1 教会初三毕业生转换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一年就深入到了高中,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仅仅处于化学的入门阶段, 还有相当部分学生甚至还没有入门。而此时又面临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转换,学生的压力和困惑是极大的。因此在刚开学的第一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特别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不能放弃对化学的学习。当然,信心是来源于成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关,绝对不讲那些难度很大的题,尽可能地对知识进行淡化处理。
2.2.2 教会学生做笔记。
初三学生的笔记做得非常的被动, 绝大多数学生只习惯于记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没有习惯从老师的讲授中抓出教材上没有的信息,应该教会学生从老师的讲授中搜寻信息,然后很快的记在笔记本上。当然此时记下的信息量不会很大,再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对课堂上的笔记进行整理、反思……2.2.3 教会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就是在平时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特别的要求, 比如应该要求学生对每一次练习、测验、考试试卷的每一道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该题的考点,并在试卷上标明,该考点是教材的哪部分章节的内容, 作好知识的链接, 同时在教材上也可以作上标记,突出在某次考试中该知识点以何种形式出现。然后分析当时做题时的想法,错误的原因,现在对该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题目的理解程度和考试后的收获。
3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教学方法上落实衔接工作。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建议做法如下:
(1)倡导个性化学习和教学,创设积极的、开放性的课堂学习情境。(2)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3)初、高中教学都要留有余地,要把握好“度” ,使尖子生有求知欲。(4)注重理解,精讲精练。把好讲课、习题、作业的质量关,不搞“题海战术”
总之, 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教学新课题,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习惯于小学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上既要照顾学生的“习惯”,又不能长期“踏步”;既要考虑“过渡”,又不能过早地“跳跃”。
1.立足大纲,注重课本
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很强,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应严格按照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现行初中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实质上就起到了衔接的作用。有些教师感觉这是小学学过的知识,可有可无,因而忽略了这一章的教学。其实,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章的教学,使学生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巩固新内容,使学生逐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尽可能地缩短小学、初中数学知识跨度的鸿沟。
2.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衔接
数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思维品质要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刻性,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顺势而上。因此,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必须注重中小学数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如:小学课程中讲的自然数、整数的概念与初中的整数、有理数、实数等概念的区别,四则运算和一些运算律,简易方程和代数式以及几何中的直线、角、三角形、正方形、轴对称等,这些内容中有的是初中的新内容,也有的是小学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尽量使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逐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使新知识成为旧有知识合乎逻辑的发展。例如,在讲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可先复习小学中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然后过渡到初中的两个正数的大小的比较,最后加上一个“负”号,从而得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的结论。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应循序渐进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及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如果仍旧沿用过去在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必然不能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充分地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在中小学衔接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开始的时候应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立足于学生能听懂、会做练习题,并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能顺利地同化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同时,教师在选择练习内容、布置作业时,要有适当的计划,坚持循序渐进,不能一次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对于复杂的、不易掌握的技能,可先把它分化为简单的、局部的问题,在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后,再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完整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到高一步步攀登,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刚进入初一的新生,自制力差,随意性、盲目性大,没有稳定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一切知识都要等着老师去“喂”。因此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制订好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会听课、在课后能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学会小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制订好计划
要求学生能制订好计划,这样才能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不能盲目夸大,既要有长远打算(例如学期、学年),又要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要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对一些弄不懂的地方做一些记号,在上课的时候能有所侧重,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课堂。
3.上课是关键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预习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讲。他们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该略,哪些地方该仔细推敲,哪些地方可以一笔带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一字不漏地全抄下来。
4.课后复习很重要
课后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新知识由“懂”到“会”。
5.要独立完成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对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定要弄清楚,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或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向老师、同学请教所获得的东西消化为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6.要认真做好课后小节
课后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达到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是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根据,参照课堂笔记及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三、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和处理知识的信息,但它却推动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因而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1.重视情感教育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光靠教师的努力或光靠学生的勤奋是不够的,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成绩,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对立敌视还是融洽合作,都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重视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用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情地关注和耐心地帮助他们,在生活上体贴关心,课堂上能循循善诱,课后能认真辅导,对学生的进步能及时地肯定、鼓励,对学生来说,老师的爱,就意味着老师的了解、关怀、鼓励和期待,因此,激起学生的爱师意向和情感,学生会因爱数学老师而更乐意地听数学教师的教学和上数学课。若把一些学生当作班级中的负担、考试的累赘,冷淡甚至于歧视他们,这不仅有违师德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这将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他们将会责怨老师,厌恶老师所教的数学课,只能造成他们愈加不喜欢数学的后果。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能否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自觉地去钻研,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为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学生,常常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多方联想,甚至于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反之,则学生学习精力分散,懒于思考,死记硬背,甚至于一事无成。实践证明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的迅速而又牢固。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103-02
我国对于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要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数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数学,对于其他学科尤其是理工类专业学科的学习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下文研究的是潍坊科技学院中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潍坊科技学院下设中专部、五专部、大学部(包含专科与本科):中专部的部分学生通过对口高考升入本校大学部或其他高等院校,五专部的学生学习两年后直接进入本校大学部,大学部新生包括普通高中参加高考考入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考入的学生以及五专部升学的学生。这几类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很大不同,造原因在于:1)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不同,普通高中的课程学习是为了升学的需要,而中等职业学校除了升学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是就业的需求,因而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更扎实、知识层次更全面;2)五专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水平又不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3)即使是同一类别的学生,受个体差异性的影响,数学基础也有很大差别。
通过近几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研究,笔者认为数学衔接教学对于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1)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遵循的原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思想论断对于中高职教学有很大启示。中高职同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中职主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而高职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注重技能原理的培养。
①本位原则。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本位”的区别,不管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必须首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为目标,所以设置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学必须为各个专业提供相适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
②循序渐进原则。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必须与学生的基础水平相适应,必须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加快基础知识积累和职业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强调单一的技能,而高等职业院校更重视综合的能力培养,两者必须互相沟通,尽量减少重复,教学内容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中高职数学教学培养目标的衔接。中职数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职数学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要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教学。两者在培养目标上是统一的,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的基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数学课程的设置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还要与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学习相适应,所以数学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沟通。中职数学教学要在完成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文件)的同时,对有升学需求的学生拓展与高职数学的联系。高职数学教学要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基础上,依据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水平,切实可行地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知识范畴,达到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真正实现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
3)中高职数学教学课程设置的衔接。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初等数学:①基础模块,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②职业模块,包括三角计算及其应用、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复数及其应用、逻辑代数初步、算法与程序框图、数据表格信息处理、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线性规划初步;③拓展模块,包括三角公式及应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概率与统计。而高职数学是高等数学,主要有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中职数学是高职数学教学的基础,高职数学是中职数学教学的提高和拓展。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并不是简单的中职课程+高职课程,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所以应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加强课程设置之间的联系,把中职数学教学与高职数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
4)中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中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动机也不明确,这主要与生源的质量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帮助,运用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高职的教学方法有根本的区别,中职数学课时多,教学中能够做到讲练结合;高职数学课时相对较少,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高职(也包括其他高等教育)阶段,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同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中高职数学教学管理的衔接。中高职的衔接问题不仅包括教学方面的衔接,还应考虑教学管理方面的衔接。中高职教育长期形成的不同教学管理理念也是中高职教学衔接研究的问题之一。因此,做好中高职的教学管理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中职教学有对口高考的升学任务,教学管理较为严格,而高职的教学管理相对轻松,许多学生对于学习只满足于及格,至于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更是有着“学不学都行”的想法,等到专业课程用到数学思想和计算方法时才后悔莫及。从根本上说,是学生没有领会到数学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作用。学好数学,必须通过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习题。所以在教学管理中,一是强化作业在课程考核中的作用,二是考试时从严监考。
以上是笔者对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些体会。衔接教学对于中高职数学教学起着良好的过渡作用,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转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初中科学是兼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学生对化学并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化学知识储备量很匮乏的初中生刚进入高中的化学课堂时,显得很无力。其大多表现为“老师讲的时候好像听得懂,但自己做作业的时候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出现了初、高中化学教学就会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1.初高中教学内容之间存在重复、交错、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有些内容初中已经学过,但高中须进一步加深、完善。如氧化还原的概念,初中是建立在得氧失和氧基础上的,是狭义的概念,而高中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第二,新课标删去的部分初中老教材内容,在高中教学却又要用到。如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物质的溶解过程、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电离的概念以及溶液导电性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初高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问题。一些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因不能及时改变学习习惯和调整学习方法,完成当天作业都有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的时间,并往往造成了学习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思考和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初、高中学生心理差异问题。初中生要适应高中学习和要求,心理必然要面临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这需要老师耐心教导,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建立自信,顺利完成过渡。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探究
1.专研初、高中教材,做好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衔接。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的化学教师,光研究高中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初中和高中教学中出现的重复、交错、衔接不到位的知识,并做到查漏补缺。如初中的复分解反应条件为:要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而到了高中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条件改为:要有气体、沉淀和弱电解质生成。但反应Na2CO3 + HCl NaCl + NaHCO3无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为什么能进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最终可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是反应朝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全面了解学生基础,做到在“学习能力”上的衔接。(1)发展实验与探究的能力。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必须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实验。除了要用足、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外,还要关注课外、校外、家庭乃至社区等活动基地。总之,清晰、生动、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疑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带来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进入高中感到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高中课堂知识容量太大。有经验的老师一堂课就是一条问题链、知识链。问题链的真正价值在于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在设计核心问题链时,教师应该思考:“问题是什么、问题的层次、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的表征方式、问题的变式、问题解决后所获得的规律的迁移以及为了解决问题应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素材与资料。”(3)发展自学能力。发展好自学能力是初中生的“第一课”。怎么发展呢?我的第一招是教学生读书,学生读书已经十多年,但真正会读书的学生并不很多,因此,在读书方面我下了些功夫对学生进行了培养。第一,在读书时大量的提出问题,边读书边思考。学会联想并提取书中的要点。按照“粗―精;浅―深;读―思;读―记;读―联;读―总。”一系列方式读书。第二,读书时要做到“①眼看,②脑想,③笔写,④卡片”,读书后把不会的记录在卡片上;把必会的知识点记录在卡片上,就可以在第二遍复习时有的放矢。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21-02
1.教学目标和教材不同
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主要体现着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以初中阶段知识为基础,但是思维要求远非初中阶段可比。在教材方面,初中化学教材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内容通俗易懂,课程难度小,主要介绍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简单的化学性质、反应和现象;而高中化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难度较大。近年,初、高中化学教材均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相比之下,初中化学难度降低的幅度较大,而高中化学难度一直难以下降,甚至还增加了许多原大学无机化学及物理化学教材中的内容,无形之中加大了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的之间的差距。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简单了解了化学的整体面貌,但是真正系统全面地学习化学,是在高中阶段。初高中教材存在不少知识点重复、交叉、衔接不自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1 有些内容初中教材中已经出现过,但高中教材进行了加深和完善,或者以另外的理论和思维进行了描述。如初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是狭义地建立在得氧失氧基础上,而高中则从本质上进行了阐述,即电子得失或偏转,并可以利用电子得失衍生出一些新的解题方法。又比如在计算方面,初中较多的采用质量,而高中较多采用物质的量。
1.2 原高中教材没有,但在现今选修教材中出现的内容。比如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个部分内容大多为原大学教材内容。
1.3 现初中教材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与高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差距就越来越大,这也给高中教学增加了难度。
2.教师教学方式差异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的学习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化学教学,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的限制,而且学生刚接触化学,上课内容相对较少,也较多地采用直接的讲解,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师生均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练习,从而做到耳熟能详。而高中教材内涵丰富,难度也较大,教学进度快,又加上各老师教学风格的差异,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的时候,对化学这门课程较难接受。另外,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中学不同时有初中和高中,这也导致有相当部分的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目前的教学,而忽视学生在知识上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有的学校只有高中部,高中老师又不了解初中的教学情况,不了解学生已经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3.学生情况
3.1 学生心理:初中学生思维形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己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且思维的辨证性、批判性和独立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心理的变化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相隔短短的两个月,他们就由初三升入高一进行学习,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经成为一名高中学生,但是在心理发展的程度上他们更接近于初中生的水平。另外,当今社会存在的"新读书无用论"也在某些方面影响着学生,高一开始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如果不是学生自愿上学的话,学生的学习状态势必会受到很大影响。
3.2 学习方法:大部分初中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所讲过一些固定的学习模式,习惯于被动获取知识,较多地以记忆和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而较少主动分析理解,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而高中学习无论是知识难易程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着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归纳、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高一新生多数习惯于采用过去的学习方式,当发现过去的学习方式效果不佳的时候,便很容易动摇学习的信心。
3.3 学习状态:初中学生在中考后整个身心都松弛了下来,在假期中学生一般不会去重温化学,导致知识遗忘较多,并且在刚进入高一时,不少学生仍沉浸在暑假的玩乐之中,没有紧迫感,等到发现学习落下的时候,再补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及时地互相适应,提高教学质量。
3.3.1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衔接意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解决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前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许多教师尤其是初三教师,往往把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没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如观察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许多教师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背上,使得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兴趣可言的事,变成了单纯的为考试而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首先,化学课程要从"面向尖子生的化学"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另外,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可以适当地将高中的简单的知识进行渗透;在高一尤其是高一初期,课堂中应适时地对初中知识进行回顾。如当讲到甲烷时,我会给学生提到以后高中会学到更多有机化学的知识,乙烷丙烷丁烷等。
3.3.2 在教学方法上,要有的放矢。首先,高中教师要对高一新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其次,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必要时还可请高年级学生谈化学学习的体会。在高一前半段,应该有意识地控制教学节奏和难度,由慢至快,由易到难,给予学生充分的适应期。自然科学的存在和发展是依赖物质的,它遵循着自然界的普适规律,如质量守恒、以强制弱,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普遍性去观察、认识、解决化学问题,把化学解题思维融入以普适规律为基础的化学学习之中。利用这些思维不仅可以减轻学习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不可忽视实验教学在衔接教学中的作用,我国化学家傅鹰有一句话"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实验是化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也较易引起学生兴趣。比如在学习氯化氢气体制备的时候,可以联系初中氧气的制备相关知识。
3.3.3 研究学生,使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注意力更集中,自觉性更强,逻辑思维能力也更强。因此,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课前就已在头脑中形成刺激,做到带着问题听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高中生比初中生有更强的自尊心及成功欲望,所以在教学中,不宜轻易否决学生的意见,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4.在学习习惯培养上,要加强指导和帮助
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好的习惯确是很难养成。高一化学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从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逐步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主动预习,积极讨论提问,认真思考,自主归纳总结。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最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学会迁移、演绎的方法,才能在新情境下分析并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常见物质溶解性的时候,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找出规律以适应自身的记忆方法。
5.结语
衔接教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衔接教学不应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突破口,开展全方位探索。另外,课堂教学还应该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教学链。衔接教学中各方面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实践中重视内在联系,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2] 秦成翠.安徽省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调查与思考.化学教育[J].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 杨玉麟.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研究实验报告.化学教育[J].1999,(7,8):52-53,92.
1.课程设置上的断层
目前,初中在初一、初二开设生物课,高中在高一下学期、高二、高三开设生物课。由于生物不是中考科目,初二期末所进行的生物会考(开卷)成绩只作为初中升重点高中的参考。因此,初中个别学校存在着生物课时不足,实验设备配备不齐,部分教师由于非生物专业出身而难以把握知识的准确性等现象。
2.初中师资力量状况
在吴志华[1]等主编的《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谈到:师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笔者对学生所在学校的初中师资状况,调查统计如下:
调查数据显示:统计学生中原初中生物教师中非生物教育专
业毕业和兼教生物的教师所占比例很大,达到27.1%;对初中生物教师上课态度的调查中,上课照本宣科者竟达33.3%,还有6.3%的教师根本不授课。
在中考的压力下,学校安排非生物专业出身的教师应付其所不熟悉的生物教学。而教师上课也只是把考试内容讲完,学生仅在教材上勾出重点;认真点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让课堂
充满趣味性。然而,在急功近利的评价标准的大背景下,学生忙于应付主课,教师的热情也逐渐被消磨殆尽。初中生物教学态度的放松和教学质量的低下给学生升入高中接受新知识带来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
3.生物科目在初中阶段的地位
初中生物课堂被中考科目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占用很多的达4.2%,而在中考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影响调查中,18%的学生觉得中考对他学习生物的态度影响很大。中考科目教师随意占用生物课时,学生也因为生物不是中考科目而主观意识上对生物不重视,在学生的心目中生物是一门副科,只要在期末检测时临时突击就可以。
初中生物地位低下,导致师生对生物课集体不重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4.学生生物基础
对学生生物基础的调查统计显示,有35%的学生不知道初中生物知识对其高中生物学习有何影响;几乎64%的学生认为没有生物基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而课外自己补充初中生物知识的人不超过30%。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学习习惯非常不好。例如,提前预习新课的学生少之又少,不预习的学生竟达70%以上。另外,不记或不会记课堂笔记的大有人在,很多人不知道要记录重点和难点,还有一部人认为听课的时候记笔记浪费时间,更有甚者,认为生物是副科,不需要记。
初中生物知识是学生高中生物学习的必备条件,但从以上数据显示,学生的生物基础较差,知识储备不足。另外,由于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不同,其知识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断节。初中生物教材与现在的高中生物新教材之间不配套,部分知识形成了初、高中两不管的现象,也给学生的后继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如,高中生物必修Ⅰ(人教版)第一章里提到了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但是哪些具体的生物属于细菌和蓝藻,教材中并没有介绍,因此,高一新生在做题时,往往看到“藻”和“菌”字就认为是蓝藻和细菌,就属于原核生物;第二章第二节关于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的形成,学生没有有机化学及氨基酸的知识基础,往往一节课下来不仅内容讲不完,学生还不理解,碰到习题就更无所适从了。笔者深有感触,本来2课时的内容,笔者花费3课时还达不到教学效
果。所以,高中—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很有必要,也必须引起广大生物学科工作者的重视。
二、高中—初中生物教学衔接的对策
高中—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衔接初中生物知识,让老师觉得高中课程很难推进,学生的负担加重。笔者也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思考:在目前这种初高中生物课程现状下,用什么方法可以给老师减轻点负担,
也能让学生也学得轻松一点呢?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管理层面发挥作用
注重高中—初中生物教学衔接,如果只是一线教师个人的事
情,教学上因为要推进新课内容同时还要补充初中知识,必然使得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很大。而对于刚步入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间隔一年再学习生物,知识点连接不上,学习中会感到无所适从。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笔者觉得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初三增设生物课程,起码学生不会因为时间的间隔忘记太多的生物知识。另外,衔接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个人的私事,应该形成规模。管理层可以对初高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衔接培训,搭建教师研究和经验
交流的平台。笔者在任教单位从教以来,每学期都要准备一节初高中教师组内公开课,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笔者也从这样的交流中获得了很多关于初高中生物知识教授、衔接的经验
和方法。再者,可选取高中生物学科学习所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初中未涉及的内容和初中已学过但因种种原因学生未能达到掌握要求的知识作为校本课程内容,再辅以其他学科以及自然、社会等领域与生物相关的内容,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2]。初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一线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压力,也是机遇与责任。对学生来说,校本课程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从社会、历史、哲学等角度对本学科知识进行安排,让课程更贴近社会的实际需要。
2.生物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生物学科无论在教法上还是学法上,都具有连续性、相关性和递进性。
在教法上,初中学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高中知识由于系统性、抽象性较强,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学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
发式教学法,辅以直观教学法[3]。对于一些结构性的知识往往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的展示帮助学生领会和巩固知识。如,必修Ⅰ关于细胞器的教学,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总结每种细胞器的特点、功能,然后教师仅做好辅助、评价和总结即可。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如必修Ⅰ关于细胞增殖的教学,教师则应利用多媒体进行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领会、巩固知识。另外,教师要灵活地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不能为了赶课,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学做到该慢就慢,该快就快。在学法上,初中学生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善于独立学习,且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差。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增强,很多东西是需要学生课后消化的,所以,学生要继续在学习初中生物的热情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初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的自然过渡和衔接[3]。另外,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如何预习、上课如何高效听课、课后怎样复习等。
3.生物实验的衔接
初中生物实验多为重复、模仿等方法,而高中实验则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性的培养,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探究活动、模型建构等,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完成。在学生的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的设计及多样化的思路,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释疑,从而使学生具备批判的思维品质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4.家长关注孩子高中—初中生物知识的衔接
高中—初中生物教学衔接是一个普遍且长久存在的问题。作为家长,关注学生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为孩子步入高中大门做好准备,必然会减轻学生刚进高中时的很多不适应。学生在中考结束后有很长的假期,家长督促孩子在假期阅读初中生物课本,此
时,孩子是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孩子一定会越看书越有趣味,毕竟生物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样学生不会因为放假而养成懒散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同时加深了孩子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印象,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高中学生较初中学生注意力集中,自觉性较强。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要求他们提前预习新课内容,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帮助他们适应强度和难度较大的高中学习。其次,教师应适当布置一些值得深入思索的探索性问题,让学生完成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和批判性。
一、展示教学目标,优化学习动机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学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引学生学习等三方面功能。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按照整体性、一致性、针对性、可测性等原则,准确恰当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均印制在有轨尝试目标教学实验教材上,展示给每个学生,使整个学生的尝试学习活动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克服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与自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行为变得明确、具体、可测,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心理学要求的。
二、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优化思维品质
现代教科书及新教材所表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的严密的演绎体系,表现为“概念―定理(或性质、公式)―范例”组成的纯数学系统,往往看不到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只看到完善的结论,更适合学生阅读。鉴于此,我们通过自编实验教材,设计尝试学习提纲,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尝试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逐条有步骤、有层次地完成,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外显化地表露出来,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我们编制尝试问题的原则是:(1)目标性。即所设计的尝试问题应是本课时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和直接体现,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2)启发性。所编制的尝试学习问题要有较深刻的启发性,能充分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头脑的兴奋点,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3)自主性。素质教育要求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所设计的尝试学习问题,是在学生充分进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再根据反馈的学习信息,精讲点拨。这样,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以很好地体现。(4)渐近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因而所设计的尝试学习问题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活动划分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若干递进层次,使学生逐步地多次地获得成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科学性。所设计的尝试问题应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地符合和体现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使设计规范、科学,便于操作。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单纯的讲解。数学上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其形成过程,或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或是对旧知识进行归纳、类比后推理得出的结论,这种数学抽象或推理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沟通知识的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学“活”。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问题,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去探求、去发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思维能力在不断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中得以提高,进而避免了知识上的死记硬背,应用上的生搬硬套现象。
三、通过目标形成训练,优化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