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09:45: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档案管理核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王惠翔,宋晓燕,王佳飞.《经济研究》核心著者测评与分析[J]. 图书情报研究,2009(4).
[3]百度百科.被引量[EB/OL].[2013-01-22] .
[4]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57~60.
[5]李栎,张志强. 情报研究中核心著者的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10(10). 80~83+141.
[6]刘娜. 2000年~2009年《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核心著者测评[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71~172
【关键词】
高职;学生档案;就业服务
管理好、利用好高职学生档案,对于促进高职毕业生更快、更好地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我国高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普遍效率不高,在高职毕业生就业活动中的作用也并不明显,且学生档案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究其原因,主要与高职学生档案收集不全、形式化严重、内容单一、利用价值偏低等因素有关。这直接制约了学生档案价值的发挥,乃至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
1.树立以就业服务为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学生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成才,帮助学生就业,因此,要提升学生档案管理成效就要首先树立以就业服务为核心的工作理念。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充分沟通来了解他们需要知道学生的何种表现、何种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不断改善和调整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手段与内容;其次,学生档案最终要为学生所用,因此高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结合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节奏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生档案的收集、管理、开发与利用工作。
2.丰富学生档案内容,提升档案参考价值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的内容主要有:招生录取材料、大学生入学登记表、成绩表、奖惩文件、入党入团材料、报到证存根、体检表等,总的来说档案内容较为单一,参考价值偏低,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能力、素质、道德品质、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很难通过学生档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应丰富档案内容,扩大档案信息的收集范围。对此,首先要强化对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公益活动的记录,以及学生贷款信用信息的收集,以更好的反应学生的道德素质与个人修养;其次,除记录学习成绩外,职业院校学生档案应更重视专业证书的取得情况的录入,以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对此,学生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将学生获得的各种技能证书、上岗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信息收入档案中;最后,应将学生在校期间所受的处分及处分的撤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这样一方面能使档案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在校经历,另一方面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危机行为起到显著的遏制作用。
3.强化学生档案挖掘,提高档案利用率
高职院校学生入校后,其档案经学生档案部门的整理后就被归档入柜。从入学到毕业,档案材料虽会不断补充,但在选拔干部、用人单位招聘时,往往很难真正派上用场,这使得学生档案资源长期闲置浪费,老师与用人单位均不能通过学生档案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的素质与特点。且高职毕业生面试和就业时,学校的档案通常很难真正发挥作用,而学生自己携带的简历,用人单位又不能完全信服,可见学生档案的有效利用率是较低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档案管理中,应强化对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心理状况评估的信息的挖掘和收集,并将其及时纳入学生档案范畴,在学校教师、用人单位需要了解学生时及时向其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材料,以提升学生档案的有效利用率,在强化学生档案资源开发的同时减少其闲置浪费。
4.强化人员教育培训,提升档案管理成效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有限,这就使得高职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此背景下,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依托于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档案管理队伍。因此,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必须在牢固树立以就业服务为核心的工作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对此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以就业服务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学生档案管理理念进行积极宣传,使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真正意识到学生档案的利用价值及其对学生就业的深远影响,自觉地将自身工作与学生未来的就业联系在一起;其次,要积极利用各种培训教育途径(如专题讲座、专业知识竞赛、专业素质考核、继续深造、外出学习等)不断提升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信息化管理技能,为学生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改制院校档案部门应积极引进高素质档案人才,不断为高职教学档案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为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思路、新方法,为更好的服务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造更多可能。
5总结
综上所述,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树立以就业服务为核心的高职学生档案管理理念,是帮助高职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尽快走上理想工作岗位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持职业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于金霞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忠英.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15(1):84-85.
[2]秦捷英.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1(5):17.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67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17-01
1 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内容
1.1 基础设施建设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软硬件基础设施是基础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而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中,核心内容就是档案信息网络,它可以有效传输档案信息、交换和共享资源等。因此,需要提高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大力建设档案管理局域网。
1.2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要对档案目录数据库科学建设,涵盖馆藏案卷级目录和其他一些重要目录;建设档案数据库,按照规范方法归档管理电子文件,数字化管理传统档案,促使档案信息资源类型得到丰富,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1.3 应用系统建设
要积极、大力开发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大力推广通用性和适用性较强的软件系统,保证软件系统与互联网的档案网站建设需求得到满足。
1.4 标准化建设
要构建档案信息化法制体系和标准规范,明确规定档案管理各个环节,如资源描述、存储、查询、使用等,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等进行规范,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得到实现。
1.5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档案中会存在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如果泄露,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构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人们的档案信息安全意识。
1.6 人才队伍建设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才队伍,那么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具体包括这些内容:大力培训档案业务人员,促使其能够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等积极掌握;普及信息技术知识等。
2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
2.1 完善档案信息化工作体系
只有构建了相应的工作体系,才可以更加顺利地建设档案信息化。具体来讲,要明确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贯彻执行电子文件管理等相关规定,同时,构建电子文件管理机制,以便全程管理电子文件。要结合档案法,赋予档案局相应管理职能,在信息化建设中,档案部门积极协调,对工作体系进行统一建设。另外,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也需要适当提升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比重,以便同步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对法规制度等进行完善,规范工作行为,编制档案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和工作任务分解表等,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限以及责任单位等;在此基础上,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强化监督检查和执法。
2.2 推进档案数字化和资源共享
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结合这个中心开展其他工作,要将档案数字化和资源共享作为工作重点。首先,逐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按照相应原则,科学编制工作计划,强化监督检查工作,以便顺利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同时,在用户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还要构建档案数字化目录,投入相应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各部门协同工作。此外,实行纸质和电子文件双归档制度,并关联并存规定范围内的文本和图形文件,实现档案全文检索。其次,要逐步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结合相关标准,统一构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有机融合本系统和办公系统,在网上操作信息的生成、整理和归档全过程。
2.3 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手段
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目的是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手段;可以提高档案信息远程查阅利用服务能力,结合我国相关规定,科学设定档案公开级别,并构建档案信息资源网上公开评估体系,主管部门以固定形式向指定网站上需要公开的信息,各级档案部门借助链接方式整合相关资源,逐步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网,实现档案信息网上查询。对于部分无法公开于网络上的档案,可以应用政府信息申请公开程序,对使用者身份信息确认之后,提供远程查阅服务,借助于网络检索,相关人员可以更加便捷地查阅档案。
安全建设也需要引起重视,要及时升级各种杀毒软件,应用先进的身份认证和网络监控技术,同时强化访问控制,对标准进行构建,明确规定备份机房和技术条件,保证档案信息安全。
3 结 语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发展及应用
1.1 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创新观念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建筑企业就应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模式,采用最新的项目管理体制,确定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目标,包括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四大目标[1]。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落实合同中的条款,确保四大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并且通过先进的项目管理思想合理的协调好四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来进行,并借助网络计划技术、挣值法等来进行控制。目前天津市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时已经开始使用项目管理技术来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2.2 不断创新建筑企业管理体制
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采用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法,并且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合理协调工程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不断使用先进的、创新性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应加强合同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采用SWOT分析法来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来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风险。
2.3 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的改革创新,建筑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工程管理,就应不断推进信息化管理模式来不断提高企业的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目前,天津市的许多建筑企业已经开始使用project软件、梦龙软件等信息技术来进行项目管理。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大力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来促进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这就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在提高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的同时应注意信息技术、管理软件的学习,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二、建筑工程合同档案管理
2.1、提高合同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合同档案的应用效果,首先应该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合同档案管理意识。这就要求单位各部门的领导不断强化自身的合同档案意识,提高对合同档案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程度。并且要求合同档案管理部门认真做好合同档案的归档工作,并将合同档案的归档工作视为首要工作,为建筑工程合同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不断激发合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并将合同档案管理工作提上日程,定期开展汇报工作,从根源上解决在城建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3]。实际工作中,要对合同档案工作做出近期和远期的工作任务,并制定工作计划。
2.2、配备专业的合同档案人员
为了提高合同档案管理效率,应该配备专职的合同档案人员,创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合同档案管理团队。建立一支高素质水平、高技术水平、高素质职业修养的合同档案管理团队。与此同时,单位领导应该鼓励合同档案人员勤勉务实的精神,为建筑工程创建一支强有力的合同档案管理队伍。我们应当加强对合同档案管理部门专职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之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党和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政策与规定、系统的学习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提高城建合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用知识与理论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开阔思维,适应新世纪社会对合同档案管理人员的高要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工作人员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严于律己、认真工作、保守秘密的优良品质。
2.3、 加强对兼职人员的培训和绩效考核
单位应该定期对合同档案兼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确保兼职人员具备合同档案工作的专业技能,并且能够将这些技能运用到合同档案工作中。兼职人员在接管合同档案工作之前应和之前的合同档案工作人员做好交接。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和竞争机制,确保合同档案管理部门充满活力,可以通过建立考核绩效制度来进行,逐步提高合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4、为合同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财务部门应将合同档案部门所需经费列入到单位的财务计划中,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其次,单位应该抓住拆迁机会,通过合同档案管理来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将合同档案整理过程中的合同档案库房、阅档室、办公室分离开来,并且在城建合同档案管理部门的城建合同档案库房配置防盗门窗、加湿器、去湿机等硬件设施,从这些方面来落实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
2.5、提高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城建合同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合同档案管理理论与新技术的运用,开拓创新,开发新手段,加大投入,对城建合同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开发研制城建合同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数字合同档案和多媒体合同档案,并实行联网,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系统。
2.6、 加强对建筑工程业科技合同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加强对建筑工程业科技合同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是建筑工程业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可以确保建筑工程业合同档案发挥其重要作用。可以通过配备专职合同档案管理人员并为建筑工程业科技合同档案提供必要的条件,就能不断开发科技合同档案的重要内容,并且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更好进行建筑工程科技合同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2.7、 加快合同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工程业合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建筑工程合同档案管理应不断引进先进的合同档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合同档案的科学创新管理机制,并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业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中,用于合同档案的整理、归档、检索、信息的共享等,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业数据库。
三、合同管理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展开,目前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大合同管理力度,并将合同管理作为其他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4]。天津市紧跟先进的工程管理发展潮流,不断创新完善合同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工程管理。合同管理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不应该进行程序化管理,而应该讲究管理艺术,注重管理方式、沟通技巧,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合同管理。目前,已经产生了先进的合同管理软件,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应不断推广使用合同管理软件,促进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合同管理贯穿建筑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在合同管理的收尾阶段应认真收集、整理、分类、登记、保存、编号、装订和归档备案,确保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除此之外,还应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价,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为更好地进行今后的工程管理奠定基础,不断提高合同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结束语: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天津市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合同管理以及档案管理进行了分析介绍。如有不足之处,望大家批判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江,赵奕磊,石志超,王媛媛,荆杨轶.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3,03:153-154.
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是真实反映高职院校在人事活动中所形成的档案文件,它集中体现了教职员工的个人履历、岗位晋升、道德品质、学历内容、工作业绩等档案管理文件,它集中以文字、表格以及其他记录形式进行整理收集。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充分要求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人事档案工作服务于组织人事部门,谋求其在高职教育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积极探索高职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功能。
一、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的核心价值
在高职院校中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它取决于人事档案管理彰显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对于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和行政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妥善保管和归档教职员工的个人信息
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履历、升迁、考核、学历、资格培训、专业技能等个人信息,它是对于教职员工学习、工作和成长的真实反映,也是对于教职员工在学院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德才表现。目前,我国的社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很落后,教职员工的档案管理都是依托于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记录与保持的。同时,人事档案管理能够真实地反映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业绩考核、科研奖励、职务升迁等信息,这样就为高职院校的各部门竞聘人才和岗位流动提供了依据,也凸显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价值。
1.2凸显教职员工的个人价值和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的新高职院校大多是从多个中专院校合并而来,高职教职员工大多是从旧的院校转化而来,在应聘和竞岗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笔试、面试和复试等层层筛选,而人才选拔的重要依据就是人事档案记载的个人信息。档案信息中记载的教职员工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个人履历、学历证明、学术记录和科研成果,可以真实反映一个人的专业水平、教研能力和敬业精神;档案信息中记载的职务变迁和任职经历,可以真实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业务能力。高职院校的领导者通过全面衡量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材料,可以充分了解员工的成长履历,也可以充分掌握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人员招聘和岗位晋升提供重要的人事参考数据。
1.3辅助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行政管理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技术教育,高职院校的规模日渐庞大,所涉及到的专业科系也越来越多,这就给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当高职院校开展一系列的岗位考核、职务晋升、工资调整、岗位轮换和奖金发放的时候,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建立起一套严谨、系统和科学的考核方案,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真正符合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在院校开展一系列的行政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人事档案的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职员工人事档案基础资料的不断总结和完善,从而能够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佐证,也能充分满足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需要。
二、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新的社会形势和发展需求下,在高职院校开展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凸显人事档案管理的核心价值,需要保证档案材料的严谨性,提高档案管理员工的岗位素质,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
2.1加强科学引导,强化档案材料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也对于人事档案的搜集和整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过程中,档案是高职历史的积累,人事档案工作是为高职院校的行政改革和教育改革提供服务性、建设性的工作,而其基础就需要强化档案材料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开展完善有效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政策,深化对于高职院校干部的履历、升迁、考核、学历、教学培训、专业技能等需要入档案材料的认真搜集,做到准确无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收集与人事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进行鉴别筛选,做到档案材料取之有据,存之有物。在搜集整理、鉴别筛选过程中,对不符合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材料及时进行更正、退回和销毁,手续不齐全的材料要退回原部门进行补充和完善,充分确保档案材料的手续齐全,材料完整,保证档案材料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2.2提高科学管理,提高档案管理员工的综合素质
档案材料真实地反映了高职院校的人事状况和组织架构,它也是高职院校历史演变的见证,这样就对档案材料的安全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对档案管理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严的要求。首先,我们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硬件设施上加强档案室建设,每个部门都要配备专门的人事档案专柜,人事档案室应该独立健全,认知做到防火防盗、防尘防潮等措施。其次,我们的高职院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事档案意识,将人事档案纳入到全面了解和选拔党员干部的工作轨道上来,提高人事档案的人员编制,也充分改善人事档案员工的工资水平和生活状况。最后,档案管理员工需要充分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多与兄弟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沟通和交流,充分学习先进的人事档案管理技术,倡导和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绩效的提高,从而为全面开展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3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我们也步入到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已经越来越深入到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它体现在人事档案资料的输入,人事档案材料的调阅和整理,也体现在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它满足了档案调阅管理的便利,节省了档案存储的空间,保证了档案保存的安全,也方便了学院各部门、兄弟单位之间的调转和便捷。
通过倡导档案实体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人事档案的电子版,可以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其突出表现在两点:一是可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资料的原始文件电脑化、数字化,这样可以及时保存和归档档案资料,能够充分保护人事档案纸质载体,真实记录新建高职院校的人革和岗位升迁,充分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减少材料的人为磨损。二是把数字化的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化,从而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化、资源化和信息化,实现教育体系内人事档案信息的接收、归纳、传阅和共享。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院校内部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压力的大增,针对这一现实状况,我们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开展切实有效的归纳、整理和保持工作,实现人事档案的有序流通和共享,真正实现人事档案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应尽的责任,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参 考 文 献
前言:档案管理要想体现出自身价值,适应主义市场体制的需要,就必须在管理上作进一步的创新建设,从档案管理的模式创新,到档案服务的思路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提升档案管理的品位,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一、档案建设中的问题
1、观念问题
虽然有的部门也另外设置了档案管理部门,但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改变实质,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用于档案管理的资金较为缺乏,投入不足,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
2、技术层面的问题
(1)在数字档案室保存着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而利用数据库不能实现传统文字信息的结构化关系,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非结构化多媒体数据库。
(2)互联网不受地域的局限,可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当前的互联网安全还不能完全保障,传输速度也受到较大影响,这些现状都严重制约着数字档案室的顺利发展。
(3)要想建立规范的数字档案室,首先要具备系统化的标准,但当前的标准还不完善,还存在一定的漏洞,不利于在实际中应用。
(4)建立数字档案到就是为了保证让更多的人享受资源,但当前网络安全还不能达到人们的满意。
二、加强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1、管理观念的创新
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各自攻破,封闭自导,势必造成档案资源的极大浪费。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管理创新的过程将始终贯穿着观念创新的思想,观念创新就是使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保证。管理创新必须确立化管理意识,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
2、管理的创新
档案部门虽然收藏有档案资源多,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资源收藏齐全。人们至今仍然会感到档案资源的不足。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用户的需要的档案资源,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组织、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及时、准确、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3、管理方式的创新
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根据发展的需要,对档案馆管理水平的评价不能单纯地看场所、设备和馆藏。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从对馆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要面向用户,走向用户,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有之所急,馆员与用户之间的配合关系将更加融洽与协调。
4、人才资源的创新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强、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解决实际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3、手段的创新
要用化管理手段替代传统的手工管理,尽快做好库藏条目录入工作,实现档案条目检索自动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技术的更新已成为衡量档案工作现代化与否的标志之一。因此,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出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建设。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档案管理结合起来,为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化、多元化和优质职校化。
三、档案管理创新与实践
1、引进人本管理理念
加强知识管理的核心为人本管理。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宣传,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档案工作推想新层次、新台阶。
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展资源整合
(1)馆藏优化组合,提高档案利用率。
(2)强化信息技术利用。及时购买档案管理软件,扩大对于及数字信息的发掘、整理、组织及使用,设计一个多功能并具有吸引力的网站来指导用户直接使用各种有用的网上资源。
3、人才资源管理
(1)全员聘任竞争上岗,通过岗位的设置和工资待遇的分级,调动不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建立的激励机制。鼓励馆员轮岗,带动知识在馆内流动,在工作中、成长。对那些通过写作、出版、讲座,或以辅导方式与他人共享自己隐性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组织文化。
(3)在职培训与继续。加强馆员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同时,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如机课程培训,归档文件整理等。
结语: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是各种社会形态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档案管理是一个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涉及到企业人事、科技、管理、销售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意义重大,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时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发展同样离不开档案管理的创新。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高等学校的档案是学校的重要信息资源,由于它在教学科研、学校行政后勤等部门的工作以及记录学校历史、宣传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科学、民主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使高校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
1、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高校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管理也应得到相应的发展。但现今一些高校在档案工作的管理方面存放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等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和上级部门的检查就行。有些单位对国家《档案法》《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和贯彻力度不够、认识不足,不知道档案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档案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由于长期的认识不足,导致各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制定的各种措施执行不到位,档案管理工作混乱;许多高校的档案馆成了解决学校引进人才时安排其家属去处的好地方。于是,高校档案馆尽管人数众多、学历不低,一般既有本科生、专科生,也有研究生等,但大多毕业于非档案专业,缺乏档案管理的相关基本知识,从而造成了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本无从谈起,从而表现为档案专业管理人员数量的不足;由于档案管理不能给高校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高校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往往被忽视,投入不足,高校档案馆往往无法购置好的硬软件,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这也造成了目前部分高校的档案管理仍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效率非常低下,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很少。这种管理很难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难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主动服务等。
2、高校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相应建议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档案管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传统方式已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快节奏、大容量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文件和信息的处理量有了大幅度增加。传统手工操作的档案管理体系,尽管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但从纸质档案的收集、归档、检索等方法上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档案信息处理的时效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无法满足工作的需求,信息共享程度低,从而导致档案信息处理的广度和深度与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越来越高,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然,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快节奏、大容量的要求。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手段,真正做到高质量收集档案,高效率整理档案,及时提供信息服务。
2.2 个别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易被领导视线忽视,这就要求领导要在人、财、物、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2.3 高校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片面认识
这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由于不了解档案工作的实质,认为档案就是把文件、材料简单的归整在一起,对档案的认识水平仍然停留在表面。因此需要加强高校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及相应的专业知识。
2.4 岗位职责不清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对部门立卷制度普遍存在不当认识,档案人员认为部门立卷制度应是各学院、各系、其他部门立卷,不是档案工作人员份内的工作,这是导致部门立卷制度难以积极推广的根本原因。因此高校要统一认识,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职责,统一管理。
2.5 档案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一些高校把档案管理岗位作为领导安排闲散人员的地方,主观上这些档案人员由于本身文化水平不高,不愿意学习新的知识,或者因嫌麻烦而不太愿承担必须具备高新技术要求的档案工作,有的人甚至认为是额外的工作而予以排斥。有些事务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他们急于应付完事,对于有的档案工作因为时限性相对不强,只能靠后靠边站,这些都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的新要求。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深刻影响着传统档案管理的模式、方式和方法,高校档案管理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将档案管理当做重要工作去思考、去谋划、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和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只有不断的从思想观念、管理标准、管理方式、人才资源等方面创新才能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持续进步。
2.6 全面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趋势,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比较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因而要全面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通常情况下,高校对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坚持以下三个因素:业务领导的统一化、管理制度需要统一化、分类的办法也要实现统一化。
针对区域内不同领域的档案资源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整合办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统一其业务指导,且采取多种合理、科学的措施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归属、流向、机构进行调整、管理和归并,进一步的理顺并强化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主管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明确的分工,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统一,从而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
创建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促使其管理的规范化。加强档案管理部门制度的创建并,同时还要明确该部门与各个主管部门之间在专业档案形成、流转以及管理工作中的关系和职责,从而建立新的流转机制,主要是确保各个专业档案信息的规范化和完整化。因此,在管理模式构建的同时,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的满足学校的需要,真正的发挥其档案本身的使用价值。
分类办法的统一化,主要是体现在档案信息的“一条龙”服务体系,通过创建科学、合理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的满足、方便教职员工的对档案的使用原则,最终要实现档案服务的快捷化、透明化、方便化以及高效化。
3、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3.1 模式创新
目前,高校档案馆(室)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挂靠校办或党办之下的非独立结构,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应当改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档案馆从校办或其他部门分离出来,独立起来,升格为直属单位,变成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将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3.2 思路创新
(1)管理理念创新
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过去封闭的状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
(2)管理内容创新
档案馆虽然收藏有学校文献资源,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资源收藏齐全。应该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用户需要的档案资源,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组织、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及时、准确、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3)管理方式创新
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如单纯地看档案管理场所、设备和馆藏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人才资源创新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手段创新
(1)加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
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校内宣传,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学校档案工作推向新层次、新台阶。
(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开展资源整合,优化馆藏,提高档案利用率。强化信息技术利用。及时购买档案管理软件,扩大对于数字信息的发掘、整理、组织以及使用,设计一个多功能并具有吸引力的网站来指导用户直接使用各种有用的网上资源。
1医院实现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加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作为一所医院,最主要的工作当然还是治病医人,只有在自己的本质工作上做好了,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信息化建设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可以较大地跨越医院的管理工作,极大的改善医院与患者的关系。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建设不仅是使档案信息全自动化,而且极大地推进了交流信息与档案管理的医疗内部机构的发展,保障了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够无障碍,在管理档案信息的安全方面也能够得到保障。因为信息化建设下的医院档案管理融合了现代化管理手段,还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中,融入了更加先进的管理查询档案方法,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进行更新和接受,对医院患者的服务品质与工作效率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品牌形象与工作效率。
1.2体现了高层次的医院管理水平医院的管理水平高低体现了医院的整体素质高低,提高医院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是身为医疗事业主要组成的医院必须重视也必须做到的。随着社会的科技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也不断地扩大了我国各医疗机构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规模,提高了各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医院在档案管理上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方式是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不仅可以提供机遇和可能性给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而且还能够重新将医院的业务进行组合,使医院在医疗工作方面能够更加深入和了解,从而在档案数据信息方面为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1.3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医院档案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实行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话,不仅提高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方式,而且还可以大幅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般而言,一名合格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方面进行提升,在医疗工作的专业素养方面则需要培养处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信息化建设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和素质方面会有更高一层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以上两点基础素养外,他们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素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基本的网络技能,从而能够在运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真正进行实践操作,信息化建设的医院档案管理系统还要求其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注重细节问题,避免在管理医院档案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严重错误。
2医院实现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2.1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一所医院而言,它的规模再大、建筑楼再高、外观再美观,医疗器械再先进,也比不上一所医疗水平足够高的医院,因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的医疗水平。由此可见,医疗水平对一所医院的重要性,与其医疗水平相适应的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对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医疗水平再高的医院,只有低水平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也不能够将它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上去,影响医疗水平持续进行提升的主要还是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只有在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上打好并打稳基础的医院,才能够将及时的医学参考信息和临床医疗信息传送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医学参考信息和临床医疗信息等这些都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信息,使这些重要信息得到了保障,那也就是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了保障。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者的整体职业素质和个人素养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他们提供信息化实时的档案管理信息,才能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他们在先进信息化管理中的业务水平和医疗技能。
2.2上级进行决策的必需品将所有患者的相关档案信息进行实时录入和永久保存是信息化建设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些重要的患者档案信息为上级领导在进行决策时提供了数据方面的基础。当上级领导需要进行相关制度决策时,就可以自行通过网络虚拟通道下载相关档案信息,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能确保上级领导在下载档案信息的同时进一步检视和查询相关患者档案资料。上级领导还可以根据下载的相关档案信息资料,拟定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在相关政策制度方面进行更加科学的布局和决策,信息化建设的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为上级领导提供了决策方面的参考和指导,是上级领导进行医院发展决策的必需品。
2.3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相比起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只需要进行计算机系统操作,从而对珍贵的档案原件进行了保护,并且改善了各类医疗档案文件资料的归档方式,在整合、检索和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时候,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也会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它使整个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模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
档案管理工作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仍存在大量纸质档案未实现数字化;二是各部门之间系统互不相连、数据互不交换、信息孤岛较为严重,无法形成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三是各部门档案管理水平及管理软件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软件管理系统功能存在缺陷,无法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与可用性;四是软件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用户查询档案信息的效率较低;五是灵活性不足,不能适应机构调整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因此,急需通过深化应用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来破解上述问题和难题。
二、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深化应用的目标
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以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四个特性为基础目标,确定了十大功能:确定需要捕获的档案,确定档案的保存时间,档案捕获,登记,分类,存储和保管,利用,跟踪,处置计划的实施,对档案管理过程的记录。
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是一个覆盖有关单位的一体化综合平台,使档案信息实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和高度共享。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深化应用后,将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网络化、档案管理自动化和档案信息利用在线化,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信息服务功能,注重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先进理论的具体应用和国际标准的贯彻实施,融合思想理念创新与技术方法创新,最终实现电子数据的共享利用和综合应用,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决策服务,真正实现档案管理水平质的飞跃。
三、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深化应用的实施步骤
注重文件运动过程与文件管理过程的整体性、连续性与集成性,提倡档案人员提前参与文件管理,直到文件被销毁或永久保存,要求将文件管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为此,必须做到对于文件档案,明确各业务部门归档范围和责任。
因此系统应突出以下功能:
第一,数据资源全覆盖,对于没有纳入传统文件档案收集范围,但具有知识价值的资料、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以实现企业内所有显性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第二,服务手段多元化,如信息推送、信息订阅、收藏夹、嵌入式服务等。信息推送即在其他应用系统中主动提供需要的档案信息,使用户在需要的时候即可享有档案资源;信息订阅即用户在系统中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以便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中一旦出现相关信息可以主动发送邮件通知用户;收藏夹类似于专题,即把相关的主题内容统一地聚集在子文件夹中;嵌入式服务即将平台的查询窗口嵌入到各应用系统中,用户可以在多种应用系统中便利、快速地查询档案信息。
第三,服务技术智能化,在基本的数据采集后,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对各类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分析,构建资源内容平台,为搜索引擎系统提供应用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高校档案工作保持蓬勃生机的力量源泉。作为高校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管理水平的高低。要以创新的态度、思路和途径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与高校其它各项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1.档案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是一种不能再生的信息资源,是记录和反映高校整体工作全貌的载体。国家教委明确指出:“高校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各高校必须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由此可见,作为记录和承载高校历史沿革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员。作为重要信息资源的高校档案,其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只有不断提升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水平,才更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和扩大高校的知名度。
2.高校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模式陈旧
在信息化背景下,对于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方面,既懂档案业务管理,又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受高校现行人事制度的影响,目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年龄偏大,计算机操作能力一般,习惯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编研模式。而在信息社会,档案的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已呈多元化发展,一些必备的技能如数据存储和压缩技术、档案信息组织技术、检索技术等还不为多数人熟练应用,更不用说网络环境下教学档案的安全性问题了。
2.2高校档案数字化、辅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档案工作计算机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原有的手工管理模式基础上,该模式的特点以档案信息载体为核心,工作对象不是档案信息,而是纸张、塑胶等载体材料。计算机的作用只是辅助人工管理档案实体,而不是处理档案数据。这种模式的落后点是没代替手工管理工作,而且是大大的增加额外手工劳动的投入。在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模式仅局限于档案工作内容的编目和检索环节发生局部作用,而且是辅助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实体进行编目和检索,不是针对具体的档案信息。
2.3档案服务功能单一
档案服务功能单一,档案资源偏少,不能科学全面的真实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轨迹,参考价值不高、针对性不强。所以档案管理水平的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
3.加强档案管理创新体系的建设
3.1模式创新
目前,高校档案室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挂靠校办或党办之下的非独立结构,其职能主要室执行而非决策。这种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应当改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档案室从校办或其他部门分离出来,变成独立的档案管理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进而注重学校的未来方向,把握前瞻性的特点,在档案资源、档案人力、档案开发、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这样才能使档案机构高效、安全、到位,才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超越,呈现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用观念创新助推档案管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加快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改进档案服务机制,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3.2思路创新
一是管理理念创新。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过去盲目追求“大而全”,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的状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高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把档案管理的知识化、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
二是管理内容创新。档案室虽然收藏有学校文献资源,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资源收藏齐全。单凭本室收藏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必须调整,充实档案室收藏的内容,提高质量、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的采集用户需要的档案资源,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进行优化,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及时、准确、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三是管理方式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室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室的管理工作重心要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要最大限度的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是人才资源创新。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总之,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高校管理者和档案管理人员应以积极有为、多元创新的进取精神,变简单的分类整理为高技术含量的综合性开发建设,变重储轻用为存储、利用并重;变单一的查阅服务为多元的开发利用,最大限度的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价值和档案工作人员的人生价值。
二、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一)身份认定的复杂性
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旧体制下很多问题,同时对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也增大,促使了很多新问题产生。身份认定就是一项繁琐的任务,也是很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一些企业被兼并鲜闻易见,很多国企也转变为私有企业,这当中就涉及到原企业员工下岗或重新雇佣的问题,员工不管是重新找工作还是留在现有企业,档案都会滞留在原单位,应对大变动没有应对能力。由于重新成立的企业对编制划分不同,员工档案分类有所改动,对原单位管理层人员会有重新安排,就造成了身份认定复杂。新成立企业面对问题较多,着重与人员安排雇佣,企业投入生产正常运转,往往疏忽了人事档案管理,不能做到实时立卷记录。为后期身份认定岗位调动埋下了隐患。
(二)政策执行的差异性
在目前中国的国情下,编制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各种政策执行的差异,这些具体的项目都会在人事档案中得到详细体现。其一,工资待遇差异。根据目前中国的现实,一般存在四种人事档案,行政、事业、国有企业其他非国家供养的所有人事档案。在现有的政策框架内,其工资待遇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其二,职称评定差异。同上述,编制不一,在各种专业职称的认定上,也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其三,社会保障的差异。当前,企业单位实行的是“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各种保险已经属于社会保障。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只实行“三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出现了双轨制现象,成为社会的焦点之一。
(三)人事档案管理上存在混乱现象
根据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一般设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大批非国有的组织和企业,人们的择业观念也随着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主择业、流动性大等特点最为突出。应运而生的人才交流中心也只是保存档案而已,根本谈不上科学管理。所以出现了“死档弃档”、“虚假档案”、“手提档案”等现象,而且日渐增多,使得用人单位难辨雌雄,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新时期做好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探索
(一)档案精细分类管理
既然人事档案各种差别的存在绝大部分源自于体制,那么其管理工作就在立足当前体制的情况下,做出框架内的创新。第一,根据编制性质分类。立足上述编制情况,对各种编制人员人事档案做出分类,这种分类让当事人的职务、职称、工资及其等个人动态项目在人事档案中很容易体现出来,便于对职工的行政管理。尤其是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引用上更加科学,避免运用不当对单位与个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损失。当前,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人事档案管理都采用这种分类管理。第二,根据岗位分类。这种分类抛开编制的区别,只依据岗位和个人实际才能做出分类。这种分类可以真正发挥人事档案对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作用,如把每个人的业务能力作为首要档案内容,这种管理对单位用人决策具有推动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实现唯才是举,在用人的标准上实现体制性的突破。企业编制的人事档案多采用这种管理办法。第三,根据专业分类。无论是什么编制性质,或者是保管在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的人事档案,都会有其具体的专业学习与成长项目内容。立足在该内容上,可以把人事档案的主体按照其专业适应性分类,这种分类对于人力资源的整合与调度,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二)共性集中管理
人事档案是以人为核心,那么,也就会立足在围绕人的管理方面产生很多的共性。作为人事档案管理者,在现实的管理中,要注意加强研究,发现其共性,总结在面对性质不同的人事档案中,简约管理办法。笔者认为,就目前我国人事体制下,有以下两种共性:一是管理的法规政策共性。无论是任何性质的人事档案,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都是一样的,因而,管理者要立足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各种人事档案做出整合,既可避免违法管理失误,也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更有说服力。二是工作年限共性。与国家的相关工龄年龄段结合起来,对所有人事档案做出分类管理,如10年以下的,11年至20年的,20年以上的等,按照这样的共性管理,无论是在工资还是在职称及其它待遇的管理上,都会节约更多的管理资源。
四、建立用人与档案管理分离的人事档案管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64-01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要,电子档案已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发展趋势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机遇面前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把文件、图纸、照片、录音和录像等原始的记录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上,并准确、高效地提供给有关信息需求者。
一、目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软件缺乏通用性
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2.档案管理缺乏规范
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档案室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3.档案管理技术缺乏创新
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4.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二、信息化发展下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1.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把实体管理变为信息管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就是以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的管理过程,工作量巨大,步骤繁琐。因为存储量大,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对已经归档的档案材料,进行信息的提炼和加工处理,档案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闲置甚至浪费。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现代技术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适应数字化管理的需要,从实体档案管理转变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以信息为管理对象,对形成的各种门类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经过信息化的档案资源是可重复、多平台利用的信息资源,档案资源只有通过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它能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等诸多领域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它能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之真正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2.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充分、合理、安全地使用电子档案
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信息管理的需要;其次,依据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再次,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
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首先是应注意电子档案安全性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数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其次是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缺少程序化管理系统,不能实现系统间的直接链接,目前无法保证电子文件元数据完整归档,多数电子档案与其相对应的纸质档案之间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储存电子档案选用的载体不耐久等原因,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从而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三是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通常档案的法律效力都是与其载体相关来确定,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固定的载体,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认定条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就是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的电子档案未被法律认定的原因。
3.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实现档案管理的安全化
对于信息社会环境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档案信息安全是现今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研究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有利于拓宽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发展档案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领域、新门类、新载体档案不断涌现,给档案工作者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到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深化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完善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更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改革服务方式,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4.转变档案管理方式
第一,数据处理在文件处理阶段就可完成,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有机结合,实现文档一体化可以自动完成各类档案资料的统计工作,绘出各类统计报表;第二,档案信息检索与提供利用方式的变革。网络环境下将实现自动分类、自动标引、自动编目及自动检索等工作,多数档案资源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查阅和对外提供服务;第三,档案指导、编研下作从有形实体向虚拟网络转变等。信息技术重建档案管理的运行环境和作业环境,传统档案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趋势,所以有必要从管理理念到组织机构,从业务内容到业务流程进行有效重组,以适应变革的要求。
5.提高档案工作者专业素质
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档案工作信息化需要人来实现。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成果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运用,迫使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它们对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作用。其次,全面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如具备档案学、档案管理学及档案自动化管理等有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每一位档案工作者都要有紧迫感,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把档案管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