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09:45: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教育大课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导自主意识,打造实用课堂。
学校管理制度化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而以人为本的理念渗入到管理之中又至关重要。教育教学中机械的、繁复的刚性要求使广大教师成为了被动的施教者,丧失主人翁感,没有自主性。为了引领教师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打造出实用的千变万化的课堂,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重视挖掘教师的潜能,激励教师自主发展。
促进教师的发展,学校最重要的职责是充分挖掘、激励每位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为此我校实施了教师“自我诊断、自我规划”工程,即让每位教师进行自我诊断和制定三年成长规划,从教学情感、态度、教育教学特点等多方面规划自已的成长历程。自己设置具体明确且易操作、能检测目标,学校教导处根据每位教师自定的规划时限跟踪验收,让每位教师在不断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品味,形成自己的风格,推动教师快速成长。
2、建立灵活的实用课堂激励评价机制,注重效果、注重效率。
教有千法,教无定法,成效高者方法最佳。我校不盲目推崇某一教法,禁止一刀切式的课堂样式。评价一堂好课的重点是看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看学生对这节课的氛围感受。要求听课教师一“问 ”二“感”三“留样”。“问”是问学生,检查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状况;“感”是听课教师的整体感受,侧重于检验自主学习气氛、对学生品德的熏陶影响,目的是引导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留样”,就是利用多种方式让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下影像,留下感受最深的记忆。课会交流时分段摘析,结合学生表现及出课教师教学过程的“闪光点”“商榷点”“不足点”来比照借鉴,让每位教师都有新的收获。
为教师搭建互相学习、提升自我的平台。鼓励教师多读、多听、多研究,在开展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月写一份月度教学反思、每周观看一节优秀课例活动的同时,我校还组织开展了“实用课大赛”和“个性教法交流论坛”等活动,通过这种“套餐”式的活动,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展示了教师的才华,激励了教师自我成长并在成长中享受荣誉、享受快乐。近年来,我校个性化课堂建设获得很好的效果,深受家长、社会的好评,也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抹上靓丽的一笔。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点,“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是任课教师的课改任务。几年来,我校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1)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除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意识外,我校建立了学生“主导课堂5分钟”活动。人人都是小老师,“讲一题”,“说一课”活动普遍开展。这样,学生讲课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求知识能力,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荣誉感、满足感、竞比意识都得到发展和增强。它远比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理解得更深、更全面,它打破了“师道尊严”的界限,学生更容易理解获取知识,形成了“人人都当小主人,努力精彩五分钟”的良好局面。
(2)强化“举一反三”的学习模式。每节课教师围绕着主题为学生预留丰富知识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找出最相关、相近学习主题的问题并作答,课上进行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树立教育自信。
自信是实现学校特色的关键。
“均衡校”活动创建以来,我校秉承“让生命更有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的教育理念,加强科学管理,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团体意识,使我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多年的校长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学校,只要目标明确,全员发动,全面推进并以新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就能办出成效,办出特色。
我们学校是以家乡英模方永刚来命名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多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文化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以方永刚精神作为价值教育的引领与支撑并由此辐射开来,分梯次细化为各个目标,用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来丰富其精神内涵,学校的精神风貌较之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如2017年4月我校举办了“永刚求学”故事演讲会,以榜样就在身边的优势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胜于深奥的说教;今年3月,我们把学雷锋的钉子精神和学习方永刚刻苦学习的精神结合起来,开展了“榜样的力量”主题活动,活动分为教师组和学生组,我们提出了“三个学会”即学会反思、学会感恩、学会钻研,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在我校发扬光大。活动期间展出了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在内部管理上做到精细化、目标责任化,让全员参与到管理中来,让师生的集体荣誉感,主人翁责任感、奋斗成就感不断增强,形成师生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教师专业性结构失衡。老年教师、青年教师偏多,部分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有待于提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02-03
1 前言
数字校园是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础上,依托数字化信息,充分优化利用教学资源的虚拟教育环境。近十年北京市在_展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上投入巨大,与此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稳步推进,延庆各学校的网站、教育信息化平台也随之完善,基于这些平台的应用越来越丰富。
延庆区自2010年已有6所学校先后分三批投入数字校园建设中,投入资金达1200万。各校已经建设了校园网站、校务系统、资源平台等应用系统。数字校园现阶段已有5300多用户注册。延庆区域范围内供全区中小学师生使用的各业务系统如延庆教育网、视频教研系统、教师研修网、新课程资源中心、社会大课堂等系统也已初具规模。
数字校园期间对区域内网络进行升级,外网带宽由原来的100 M升为370 M,内网为1000 M,所有中小学基本实现无线网络延伸覆盖。数字校园工程为全区建立了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中心,为各参与学校健全了校内应用系统,在数字校园一期中已经建成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库等系统;一中的教师备课系统、网络阅卷及成绩统计分析,十一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课例分析系统已初具规模;四中和二小的数字办公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学生成长平台、教师发展平台、互动教学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考务管理系统、文印管理系统、学生心理测评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协同备课系统、数字办公平台的移动端等系统都在积极推进建设中。
2 统一身份认证的必要性
统一认证是指,将众多应用系统纳入统一用户管理平台之中,实现单点登录,在众多系统中一个用户使用一个口令进行身份认证的系统。统一认证是数字校园的数据基础,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
随着延庆区教育系统内应用平台越来越多,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各应用系统之间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给系统管理者和使用者都带来了诸多不便。
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 延庆教育网内各应用系统用户基本统一,但是由于开发时间的不同,应用推广使用程度不同,使用者对系统登录地址,甚至个人信息都有遗忘现象,如社会大课堂系统是为各校每年一至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建成的,使用频率较低,每次使用时均有部分学校管理员忘记用户名密码,需要重置。
各应用系统独立运行,用户登录系统使用的认证机制也不同,用户登录不同平台时,要多次输入用户名、密码,操作烦琐,也不便于记忆;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授权管
理,权限控制上比较随意,极易造成注册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
给管理者带来的不便 各系统的授权并未严格分级,如互动教研系统,各管理者均使用一个管理用户登录,导致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明,不便于问题的解决。
延庆数字校园建设的每一个新系统都需要针对用户和权限管理进行开发,不仅增加了开发成本,还增加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量;各系统之间账号不统一,形成信息孤岛现
象,导致管理工作重复,如延庆教育网和办公邮箱用户采用AD域的认证和管理方式,研修网、新课程资源中心等网站则自带用户管理中心,社会大课堂使用的是自主开发的用户管理中心,用户数据是一套但各系统各管各的,管理者不得不在用户管理方面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延庆家校互动等针对师生的系统,由于用户信息不能统一管理,导致毕业学生、离退休教职工不能及时在系统中清除,造成数据冗余。
统一认证系统对延庆数字化校园实现用户基础数据统一管理、用户身份统一认证和针对用户角色的统一授权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延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首要工作被提上日程。
3 延庆统一认证平台在数字化校园过程中的作用
用户统一认证系统为数字化校园提供基础数据,并在用户登录各系统前进行用户合法性的确认,登录后分别授权,系统为由延庆教育委员会及下属几十个学校、直属单位组成的教育系统,提供用户合法性认证和多个应用系统授权服务。不仅可以对现有延庆教育网、资源网、新课程中心、社会大课堂等应用系统进行认证接口的升级改造,将其接入新的认证系统内,还可以满足如互动反馈平台、家校互动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等正在开发的新应用系统对身份认证接口提出的要求,并为新应用系统对接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提供无缝的服务,如图1所示。
统一身份认证无论对用户本身,还是对管理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用户的作用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有良好的通用性,为延庆各应用系统提供认证途径,让用户在全网内一次登录后,即可访问被授权的所有系统。虽然各个应用系统开发时间使用技术不同,并分别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但统一认证平台可以做到统一登录和授权。系统将根据用户性质,对权限进行分级,能够做到对用户个人信息、资源信息的有效保护。统一认证系统为学校已经建设、正在建设和将要建设的软硬件平台提供用户数据,学校日后信息化建设中不仅可以省去管理模块,而且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
对系统维护人员的作用 延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是延庆数字化校园正常运转的基础数据平台,开发过程中会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该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确保整个数字校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使认证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它能保障系统管理员对用户认证以及授权的正常开展。
延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将用户数据、用户角色和用户权限分别管理,并在它们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既能保证用户数据独立,又能对用户的网络访问权限进行灵活配置,为延庆教育系统提供完善而细致的权限管理。
对教委的作用 延庆教育委员会全面部署和决策教育信息化工作。统一认证平台为全区教育信息化提供便利,建成后可以为新系统提供用户认证功能,减低经济、人力投入。统一认证平台还提高了全区的教师学生用户个人数据安全,降低了因为用户数据泄露带来的安全风险,为教委信息化工作的安全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各自运行、独立认证的各学校、各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有了统一的数据、角色访问控制,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
对教育信息中心的作用 教育信息中心全面负责延庆区的信息化建设,落实教育委员会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规划、政策,保证教育系统信息安全。延庆统一身份认证对全区教育系统内的教师和学生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保障了数据安全,对降低因数据泄露和认证系统遭受攻击的风险有重要作用。用户登录后所有行为都将被全程跟踪记录,出现问题时可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排查,非法操作也将会较容易被发现,这也确保了信息访问的安全性。
4 延庆统一认证平台的建设
多平台统一规划需解决的问题 延庆现有的平台有延庆教育网、延庆社会大课堂、延庆教育资源云、教师研修网、延庆教委邮箱等多个网络平台。这些网络平台系统是在不同的时间伴随着不同的技术背景建立起来的,运行平台和体系结构各不相同。
1)现有应用平台的用户认证中,教委网站和邮件系统是基于微软的域用户认证;研修网、视频教研系统、新课程资源中心系统等平台使用自主开发的用户认证系统;延庆教育资源云是统一认证系统提上日程后开发的第一个应用系统,还没有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因此,要将复杂的多个系统集成到一起是新的统一认证系统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2)各平台开发的语言不同,如教委网站和邮件是使用C#开发的,研修网是使用JSP开发的,社会大课堂是用开发的。有平台多年没有更新和进行版本的升级,运维也出现了问题,若要与统一认证对接,存在一定难度。
3)本市范围内,教育系统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使用什么技术,能否保证各平台的稳定运行,没有先例。
4)权限控制和用户信息如何管理,是统一管理,还是进行分布式授喙芾恚这也是开发前需要考虑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因为各系统现有的认证方式不同,给统一认证系统的开发带来了问题。究竟是将其他系统用户都导入域中使用域用户认证,还是使用统一接口新的认证系统方式。这是最关键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策略 针对现有平台的复杂度和运行状况,对以上提到的问题分成四个步骤来解决。
1)对延庆数字校园一、二、三期项目涉及的十一学校、一中、三中、四中、五中、二小和信息中心现有软硬件系统进行调查研究,对其使用的用户认证方式进行归类。由于这些单位几乎包括了区域内所有类型学校,软件平台也具代表性。
2)分析现有系统使用的语言、技术、认证方式,对统一认证平台制作总体规划筛选有实力、有经验的开发制作公司,并与公司一起对现有诸多软件平台进行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统一认证系统开发方式进行论证。
3)确认系统使用何种开发技术。根据教育及其他行业的成功实现案例,可以选择诸如LDAP目录服务数据库与Web Services 集成服务方式、Windows域与802.1x统一认证等多种方式。
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目前状况分析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播放图、文、声、像信息,能够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和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在数字化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的不适应新问题突出摘要:
1.旧的音乐教育观念严重滞后于数字音乐技术的发展目前状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尚处于较为封闭和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之中。电脑科技和音乐教育的结合还处于萌芽期或未成熟期,数字音乐技术的不成熟及其和音乐教育结合的不充分,使数字音乐技术只能把握在极少数专业从事音乐创作的人士手中,人们认为数字音乐属于文化市场范畴,纯属娱乐性、商业性的,无学术价值。利用数字音乐技术和音乐教育结合而改革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因而各学校在经费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方面多表现得极为不积极,使得数字音乐技术一直不能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发挥其巨大的功能。但在这期间,数字音乐技术在社会中却蓬勃发展并且日臻完善,逐步对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由于社会市场的需求、时代的进步以及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音乐技术已达到高度成熟时期,高等艺术院校也在教育观念上逐步地认清新时代的音乐人才培养方向,数字音乐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地运用于现代音乐教育中,为传统音乐教育的改革发挥着巨大的功能。
2.音乐教师电脑应用技术的不足和教育观念的落后。远不能达到国家教育部一再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要求。非凡是,由于观念的落后和电脑技术的缺乏,业已成熟的数字音乐技术还不能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在音乐教育教师中懂得计算机知识的只占40%,懂得数字音乐技术的占20%以下,离实际教学需求相差甚远。因此,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仍然缓慢,先进的数字音乐技术仍然得不到在音乐教育改革中淋漓尽致地发挥。
3.高等音乐教育的目前状况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求。电脑时代的今天,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达到空前的水平,中小学也都开设电脑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小学音乐课逐步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用现代音乐教育手段(数字音乐技术的运用、电子课件制作等)成为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许多中小学设有多媒体电脑音乐教学室,但大都未得到充分利用,师资的缺乏成为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的障碍。
4.数字音乐技术的专业教育滞后和社会需求。从模拟时代到今天的数字时代,从唱机时代到数字音乐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音乐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不可逆转之势。音像出版业、影视业、娱乐业、文化企事业单位、教学单位以及文化管理部门等对擅长数字音乐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国内的数字音乐领在层次、规模、教学体系以及成果效益上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实际应用数字音乐技术的教学单位仅有不到40%。这不仅和目前的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也达不到教育部提出的要求。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其对音乐教育、创作、制作、表演和传播领域的影响日益深远,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数字音乐人才,已成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共识。
二、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实现了声乐教学直观化。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和学双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拟又轻易造成学生的依靠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2.有效地拓展了声乐教学的新领域。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以拓展声乐教学。数字化教学使声乐课堂教学在课外得以延续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轻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假如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就可赋予课堂教学以延续性,学生在课后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楚,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
3.将风格音乐引入了声乐教学之中。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钢琴自身的音准新问题以及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练习。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仅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的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练习。
4.为声乐大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一对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各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的学校开始实行2~3人同时上课的办法授课,以缓解师资压力,但这样一来,教学时间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难免压缩,从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使多数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声乐大课对于高师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
三、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一)数字音乐课程及其课时设置规划
数字音乐课程不同和其他专业课程,根据其特征应分为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二者结合设置。理论大课以集体授课、改题的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进行技法理论讲解,属于启发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的授课方式。实践小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创造性。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因此,数字音乐又属于应用性学科。
1.办学模式。数字音乐应设置为阶梯式的两步周期课,为完成教学计划和保证教学质量,总课时为300节,即240节+60节(实验课),每周课时节为2+2或1+3(视具体情况而定)。
2.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立足实际、按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培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应着重强调实用性。
3.教学实验课程。数字音乐技术属于应用性学科,这一特征决定了增设实验基地或实验室、布置实验课程成为课程布置的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该课程的关键。
(二)数字音乐教材的编写
1.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编写教材时应先注重数字音乐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虽然各单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他们共存在数字音乐学科中运行。如摘要:数字音乐的概念是以MIDI制作、编辑、合成的音乐称之为数字音乐。他包含内容有MIDI、音频、录音、音响、音像和电子音乐课件等单科技能的运用,同时又分为前期制作和后期编辑等等,教材的编写应尽量完整、系统。
2.教材的实用性和实时操作步骤的循序渐进。编写教材时应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特征及社会的具体需求,从实际出发,强调实用性,按照实时操作步骤,循序渐进地排列章节。
3.教材的精炼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教材和课堂的密切联系。编写教材时在文、图表达准确的基础上应是“宁少勿多、宁简勿繁”,文字要通俗易懂,图形要表达准确。要有个性、特征和创意,教材要给课堂授课留余一定的空间,以便于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教师即兴的教学灵感。
4.教材的动和静。编写教材时在章节和版面上应采用动和静相结合。这符合哲学中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要使读者在学习中引发联想和再生思维,既适应课堂教学也适用于课外自修。
总之,“普及提高我国全民音乐素质,开拓、进取、振兴、发展中国音乐教育”是我们利用数字音乐技术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新时代对当代音乐教育者提出了挑战,新技术、新课题期待着我们去研发。我们有理由坚信,数字音乐技术一定会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普及,必将在深化音乐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全民音乐素质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摘要:
[1《电脑音乐课教学改革和探究》陈启云,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2《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赵易山、付妮,中心音乐学院作曲系。
[3《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周海宏,中心音乐学院。
21世纪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高科技时代,而电子音乐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性音乐形式。数字化音乐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乐器编辑、处理制作出来的音乐,也叫“电子音乐”、“MIDI音乐”(MIDI本身只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的缩写,意思是音乐乐器设备数字接口,是处理乐器之间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接口)。借助MIDI音乐系统,可以把所有的乐器声部一轨一轨的录入电脑,自己担任作曲、指挥及演奏员,从而组成一个交响或电声乐队。简单的MIDI系统由MIDI键盘MIDI信号音源音频信号功放音频信号音箱等组成。1987年刘健与吴粤北教授在武汉音乐学院首创音乐与科技相结合的音乐音响导演专业,培养能运用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及制作的全能型音乐人才。该专业在全国艺术院校的同类专业种处于领先地位。随后很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及社会办学力量相继成立了电子音乐教育体系。在高校开设数字化音乐普修课程,是高师音乐教育的一大课改内容,是提升高师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数字化音乐教育也必然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
一、数字化音乐系统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而声乐专业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乐专业课程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声乐教学辅助系统丰富了声乐教学内容及方式,并能及时更新,从而提升课堂绩效,达到资源共享,实时互动,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为声乐教学下一个新的定义。音乐教育信息化的声乐教学辅助系统是科技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数字化音乐教育的结晶,它将数字信息化多媒体手段全方面引入专业声乐教学课堂,能使基于声音、视频、图象、文字等多媒体同步教学,并实现完整的课堂影音再现。为声乐专业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功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教学协作。音乐教育信息化使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和历史性进步。声乐教学辅助系统包括下面硬件:(见下图)
(一)数字化音乐系统在声乐主专业中的运用介绍
(1)拥有专业声乐教材伴奏, 曲目方面完整的针对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歌曲,以及一万多首各国、各语种的歌曲,能实现教学课堂影音再现,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进程。
(2)通过课堂影音再现,教师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而学生能发现自己学习的弊端及时修正,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其主要教学形式。①播放精品课程,示范讲解,同步录制。②老师弹奏,学生模唱,同步录制。③系统播放伴奏,学生模唱,同步录制。
(二)声乐教学辅助系统与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对比
声乐教学辅助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丰富的教学功能。拥有专业声乐教材伴奏, 能实现教学课堂影音再现,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进程。(2)多样化学习方式。通过课堂影音再现,教师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而学生能发现自己学习的弊端及时修正,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3)简单快捷的操作。集录音、拍摄、KTV、音视频刻录于一体,所有功能集成一个遥控器上。(4)完美的功能特色。支持USB输入,适用U盘、MP3、读卡器及CD、VCD、DVD等,支持同步复制,还可连接电视按指定时间自动录制教学TV。声乐教学辅助系统丰富了声乐教学内容及方式,并能及时更新,从而提升课堂绩效,达到资源共享,实时互动,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为声乐教学下一个新的定义。
二、数字化音乐系统在视唱练耳、电脑音乐、作曲、配器复调、多声音乐分析与写作等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视唱练耳、电脑音乐、作曲、配器复调、多声音乐分析与写作等理论课程是高师音乐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音乐院校学习专业课程的前提条件,为学生进行声乐与器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数字化音乐系统应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MIDI键盘等数字化教学系统,还必须安装了Auralia视唱练耳软件、CakeSonar音乐制作软件、Sibelius乐谱制作软件和红蜘蛛等网络软件,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能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服务,是高师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曲、配器、复调、多声音乐分析与写作等理论课程的教学方面,主要使用Sibelius软件等软件完成作曲与配器等课程的作业,利用多媒体以实现学生在创作中对乐队的实际音响效果的把握。从而避免了理论课程的枯燥性和理论学习仅限于“纸上谈兵”的局限性。
结语:数字化音乐教育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和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音乐教育的改革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也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大的挑战。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的运用和发展除了表现为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逐步推广和完善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建立数字化音乐教学机构,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学中数字化音乐教育的应用也逐步推广形成。把数字化音乐教育由学校音乐教育转向社会音乐教育,为我国大众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Cakewalk Sonar从入门到精通》 颜东成 编著
[2]《电脑音乐MIDI与音频应用技术》 陶一陌 编著
[3]《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刘晓亮 编著
作者简介:性别:男 籍贯:湖南新邵 职称:讲师
一、教学起点分析
1、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是数字电子技术的重点内容,是士官大专学员必需掌握的部分,是数字电路的核心部分,是学员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节的目的是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方式,养成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的能力,为后继的课程学习打下相应的基础。
(1)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下面几个部分:复习第一章学习的门电路的符号及相对应的表达式、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过程、写出输出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知道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能总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学会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适应岗位任职的实际需要打下基础。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善于质疑等良好习惯,形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
(2)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子技术的核心部分,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用途也很广泛。在数字集成电路集成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开发数字系统的实用方法和用来实现这些方法的工具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作为理论基础的基本原理并没有改变,仍然需要基本单元电路的有关概念。因此,作为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仍然要把重点放在基本的分析方法上。
本节的重点为: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过程。对于重点内容,要以板书讲解为主,尽可能实际多举例题,讲习题课,以达到强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目的。难点为:写出输出函数的表达式。对于难点内容,要以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来讲解,便于学员理解,同时要通过多举例题,讲习题课、适当增加学员习题量等来巩固。
2、经验提醒
(1)为了增加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内容应减少理论部分增加应用实例,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实例。在教学方法的处理上精讲多练,运用仿真工具演示电路的工作过程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可视性和效能性;加强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的利用率。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学习方法,提高自信心、主动性,多看书,多做练习、多做实验。(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应与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通过实验使学员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还能锻炼学员的动手能力。(3)总结归纳,在教学中要善于归纳,上完课应对所讲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员更加明确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4)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将一些不好理解的内容形象地显示出来。(5)要求学员通过做大量习题,掌握理论知识。
二、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感受实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岗位任职的需要打下一定的基础。
2、课程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本教学班的情况,确定各单元(章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②总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归纳分析方法。③会写输出函数的表达式。(2)过程与方法。①复习简单的逻辑猛地符号和表达式。②概述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③总结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④介绍关于组合逻辑电路的实际应用,引导学员了解科学前沿。⑤通过Multisim2001仿真软件演示一些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过程,感受仿真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善于质疑等良好习惯;形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
三、教学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增大课堂信息量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教学内容在不断增加,使原教学课时数相对减少,要保证有线通信专业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就必须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起点,增大课堂信息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目标。
(1)根据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根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时,精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应用应作为主要讲授内容,同时适当介绍扩大知识面的内容和学科前沿发展的趋势,并融入一些具有工程实践应用的实例。 (2)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及课程标准,确定每节课的内容。主要讲述基本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等,同时适当扩大知识面并融入一些具有工程实践应用的实例;并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3)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使学员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学员的动手能力。(4)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了解学员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及时讲解,促进教学互动。(5)板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重难点知识可以采用板书具体讲解,再结合多媒体技术讲解,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便于学员理解。(6)鼓励学员树立自信心。对于士官学员,部分学员基础差,胆子小,不善于参与课堂交际。教员应对这类学员暗含期望,多给他们一次表现的机会,及时表扬、肯定与鼓励,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7)帮助学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及时了解学员在学习本科程时遇到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辅导。鼓励学员互相帮助,通过“小老师”推动学员进步。
2、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
目前在高等教育中还存在着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不少学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教员教得很辛苦,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原因是课堂教学中强调了教员的主导作用,而学员的主体作用却未能体现。因此要把学员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探索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应贯彻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原则,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应用知识解题方面,一般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如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学生普遍感到不易掌握,教学时应通过典型例题着重讲清分析思路,让学员学会举一反三,能够触类旁通。引导学员开展积极的发散思维活动,师生之间应不断进行情感交流,保持心灵上的沟通,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员处于心情舒畅、思维活跃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思维。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和鼓励学员去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启迪学生去积极思考,寻求答案。教员要善于启发引导,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讲课中应注意体现本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实例,,从而激发学员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运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分析能力。在教学进行了一到几个单元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由教员和学生共同分析作业中出现的概念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大胆地提出疑问。并通过精选的典型例题,引导学员积极思维,引导学员寻求解题思路,最后由教员讲评。通过课堂讨论既可启迪学员的智慧,又能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自学能力,教学与自学相结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应注重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员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尝试根据学员的基础,有选择地将少量的章节内容安排学员自学。(5)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目前已成为改善军队院校教育条件,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部分章节(或全部)的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采用仿真演示,形成图、文、声并茂的,可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它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它不仅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及时向学员反馈学习的信息,也可以帮助教员客观科学地考核学员,改进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薛延侠,郑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19.
长期以来,农村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几乎是"薄弱学校"的代名词。这类学校因经费不足而且办学条件较差,因招生制度不完善而生源水平一般,因地域和条件难以吸引来更为优秀教师而师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是高考升学压力大。在普通高中浓厚应试氛围的影响下,这类学校大多数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来说,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学生多是进行被动式的学习,所以学习兴趣非常低下,教师的教学效率也非常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农村高中生物教学构建“I.E”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I.E”课堂教学模式:I指interesting,即有兴趣的,E指efficient高效的。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成功的课堂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笔者处理《细胞的分化》一节内容时,首先通过播放人体胚胎发育的视频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何为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以最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高中生物每周只有两课时,怎样利用这仅有的两节课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老师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处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容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请学生借实验分析回答问题,得出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实现R型菌向S型菌的转化,既节省上课画图时间,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再如,习题讲评时,如果请学生把答案写到黑板上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如果我们利用数影仪把学生已做的答案投影到电子白板上,也可在课前把学生暴露的问题拍摄成图片,存在电脑中,课堂上随时调取,这样既省时又一目了然,切实提高了上课效率。
“高效课堂”的构建,旨在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高中生物教学构建“I.E”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有力契机,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中生物“I.E”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首先,要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与“I.E”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之间的融合,二者可以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农村高中数字化校园环境的建设,对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都大有裨益。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学校难免会出现失误,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I.E”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进行结合,可以及时发现数字化校园建设与“I.E”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及时的查漏补缺和不断的健全完善。
其次,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I.E”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基点,所以无论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还是“I.E”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都必须重视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时高中生物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和功能,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的呈现,对学生的感官神经进行有效的刺激,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感知生物科学的价值和魅力,增强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意识,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加丰富和快乐的学习体验。
1.进一步完善我校“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以“生本”、“生动”、“生机”、“生成”、“生效”五个维度作为评价标准,努力打造“高参与度、高热烈度、高精彩度、高达成度”的“四度”课堂。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真正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积极落实“科研兴校”发展战略,真正把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作为教科研的重点,作为校本培训的热点。把“课题”与“课堂”相结合,促进课研成果转化。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培养2-3名市级、中心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
3.关注毕业年级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建立定期听课制度,及时开“学科教学研讨会”,提高中考学科教学质量。落实初四升学指标,重点高中升学率达到70%,培养20名优秀毕业生。
4.教学常规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实效性,丰富和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完善课题管理办法,建立每学期期末课题成果收集制度,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的责任制,健全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5.继续参与“数字化校园评比活动”,丰富教师资源库建设,加强学科网站应用。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侧重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特色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学习型校园和数字化校园,打造名校名师、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和学校文化品牌,逐步完善教学管理、教育保障、教学评价三大机制,努力实现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为“明理至真、和谐至善、健康至美”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完成符合本班学生学情的导学导。导学案设计不能过于简单,可以扩大篇幅设计,教学内容要充实,学案设计要有层次,内容适度具有梯度性,学科知识要有扩展延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导学案授课,充分实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努力打造“高参与度、高热烈度、高精彩度、高达成度”的“四度”课堂。
在听课和评课中,要以“五生”为标准。教师要积极深入课堂听同学科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授课,在评课过程中,以“生本”、“生动”、“生机”、“生成”、“生效”五个维度作为评价标准,促进“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完善,
为促进“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日趋成熟,在“第一届发展杯教学大赛”的基础上,本学期开展“第二届发展杯”教学大赛,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同授一节课,彰显教师的教学特色。对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记录进教师成长档案,通过活动,促进课堂教学。
部分教师在上进行演讲,对教学进行总结,提出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全员教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1.抢前抓早,最大限度地提前完成教学任务,整合地理、历史和政治文综合学科,使教学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整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理综合学科,在教学中力求有侧重点。
2.及时制定复习计划、计划中措施到位。及时制定复习时间表,复习时间落实到每一节课。
3. 继续开展“走进初四课堂,共铸学校辉煌”活动,听课后,进行及时反馈,推动毕业年级教学工作。开展“近三年中考试题”研究中作,把握中考脉搏,促进初四教学有效性。
教导处每天、每月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把检查的情况分成abcd四个等级,发现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检查指导,及时通报教学常规检查情况,做好检查记录和总结。
1.三大课题研究:我校三大课题(1)《构建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研究》、(2)《综合实践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初中生研究学习模式的实验》。教研室将根据各课题的研究计划,详细落实本学期三大课题组的工作任务和研究重点。
2.把“课题”与课堂相结合,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1)全校对40岁以下青年教师培养,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参加工作不到三年的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2)创立“公开汇报制度”
青年教师在组内讲一节提高课,每学期讲一节全校汇报课,全校教师进行点评,指出问题,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1. 继续对全校教师进行电子白板培训学习
2.加强学科网站应用
3.继续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
4.继续丰富教师资源库工作
“走出去,请进来”能开拓教师事业,为我所用。
1.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将领导考核、个人自评、群众互评、学生及家长信息反馈相结合,精神奖励和物资奖励相结合,奖惩工作和思想工作相结合,力求何等到全面、客观、公正、合理。
2.建立教师考核小组教师工作考核小组:由分管校长、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组成,负责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奖、惩意见。
3.考核内容及方法(1)定期检查:教案、作业、测试卷。
(2)随机检查:随堂听课,考试抽查。
(3)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
钉钉平台上课辅导时,老师以数字教材为载体,利用数字教材的声音、图像、资源包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机的分解,把知识的重点进行恰当的点播,把学科知识又进行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扎实地在课堂上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培养“五育并举”的学生。
一、导入能激发兴趣
1、在导入环节,动画视频,展现出朗读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当充满趣味的动画伴随着课文录音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学科学习有了很大兴趣。有效地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文本的情境。
2、如在数学课堂上导入环节,老师会利用数字资源中的图片资料,展示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通过观察思考,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重点能分解点播
1、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是非常重要的,数字教材能够指导学生规范笔顺,正确书写。低年级老师会把数字教材中的生字书写示范的视频下载下来放到钉钉班级群里,让学生观看书写小视频,教师强调书写要点,最后再让学生描红、仿写,顺利完成了生字书写的目标。
2、语文课时老师会对于重点词汇的理解,用鼠标在数字教材上标,更清楚的提醒学生,更便于学生在自己的书上做笔记,对于诗歌的学习,有划分诵读节奏的时候,老师利用电子教材,边读让学生试着拿铅笔在书上标,非常得便捷。
三、知识能巩固拓展
数字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数字教材的使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促进了师生的交互、激发了学生学习、表达的欲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只要合理地科学的利用数字教材,诸多的数字教材只要我们认真甄选,把合适的数字教材为我所用,数字教材就能我们的教学插上助力的翅膀。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数字教材应用心得体会2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到来,虽然没有硝烟却完全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即将要开学的我们来说,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让我们在慌乱中逐渐有了头绪。
学校第一时间商讨方案,就疫情防控时期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很快给出合适我校学生的订制版居家学习方案。钉钉直播给我们培训如何操作,怎么样去开展直播,发送通知,查看统计数据等,各个年级、教研组也纷纷召开会议,认真对如何落实停课不停学进行了研讨。于是,独特的“幸福”周一升旗、省教育厅“名师课堂”优质资源、阳光大课间、钉钉直播个性辅导……应运而生,师生的仪式感、正式感、幸福感爆棚!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先进的网络手段,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媒介,让学生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延期开学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但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在线授课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引发了教材的变革,以前很少关注除人教版以外的教材,现在主动关注了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对于知识的安排和细节的处理的不同之处,考虑编者的意图,更深入的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广泛运用,
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习内容,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況,使科学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信息技术可以和课内教材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资源充实到现行教材中,使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小小的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课堂教学中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的细节都要细致化、常态化。教师只有具备时代所需能力,不断创新,才能起航远行,才能为国家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数字教材应用心得体会3
随着疫情的`发生以来,学校“幸福空中课堂”工作已经进行将近4周,学生在上周日拿到纸质教材之前,师生都是利用数字教材开展学习,数字教材的应用,提升了义务制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品质,初步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处理、混合教学、综合评价一体化的数字化教学样态。我们学校以数字化教材及平台为载体,以观省名校同步课堂+教师钉钉平台在线辅导的教学模式,探索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
钉钉平台上课辅导时,老师以数字教材为载体,利用数字教材的声音、图像、资源包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机的分解,把知识的重点进行恰当的点播,把学科知识又进行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扎实地在课堂上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培养“五育并举”的学生。
一、导入能激发兴趣
1、在导入环节,动画视频,展现出朗读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当充满趣味的动画伴随着课文录音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学科学习有了很大兴趣。有效地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文本的情境。
2、如在数学课堂上导入环节,老师会利用数字资源中的图片资料,展示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通过观察思考,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肯定。那么在声乐教学中能否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呢?可以。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声乐教学要能够象一些音乐理论课程和器乐课那样直观化就好了,很多教师和学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负出巨大的体力代价与时间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的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身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这在下面的文章中将分制阐述。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实施环境
声乐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的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声乐教学,在设备硬件上应选用586档次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一支麦克风和一对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 Edie Pro、Mw3 、Cake Walk6.0以上的软件等;在外部环境上,上小课要求有一间相对独立的房间,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麦克风和监听的选择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购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课的地方对监听要求高一些,以提高声音的保真度。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音频软件操技能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 在正式进入歌曲演唱的教学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练声训练。必要的练声训练,是教学生把握正确的歌唱状态的基本途径,这时我们可选择地把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状态是,未进入状态前的声音振动不明显,声响力度弱,进入状态后的波形振动明显且规则,声响力度较强,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协作,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的进入,教师可向学生讲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至高声区时,教师常说口腔打开,气息下沉支持等。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学生做起来就未必轻松,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变化的细微感觉,如口腔未充分打开时的“扁”,气息不足及上浮时的“白”与“涩”,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还不容易丢失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
转贴于 (2)咬字、吐字的纠正 歌曲《松花江上》的开头处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区(1=bE),“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归韵时间长的错误,从而浪费音符时值,影响乐曲的表达。这时教师可用铅笔工具修整波形时值或修改音头,标出归韵的时间点,把前后波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取舍,这比教师说做多遍示范要便捷的多,学生的主客观感受力也都有所提高。再比如:“那里有森林煤矿”一句中的“那”字,声母发音是“L”还是“N”,通过录音对比学生很容易找出;在歌曲“爹娘啊”一句中,“爹”字需要用较强烈的音头来表达,但学生在演唱时常会顾忌音高、情绪等多种因素,把强调“爹”字的归韵形成很慢,教师此时会常停下来讲情绪,“爹”字要一气呵成,可往往是说了半天,学生仍然找不准点,收效不明显。如果教师面对屏幕,用铅笔工具先做出一个音头,标出时间点供学生参考使用,这会使学生一下就找出问题所在,从而省时省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准的纠正:这里所说的音准问题是指因歌唱状态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音准问题。声乐演唱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演唱者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对于歌唱技能还不能够熟练运用的学生而言,更难解决此时的音准问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者的内心音高是准确的,是歌唱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音准差异,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出者难以察觉,而听者一听就明白了。如“爹娘啊”这一句,“爹”字是乐曲的最高音,又是闭口音,很不好唱,音准容易偏低,此时,教师可将音高不准的波形裁剪下,先指出问题,然后修正音高,树立听觉上的准确,再告诉学生应将歌唱状态做细微的调整,如气息不够,咽腔打开不够,声音位置偏低等,这样可使学生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达到音高,而不是生硬的“够音高”。
(4)音乐感觉的培养: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歌曲表达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这种方式对于还够成熟的学生来说要一次合成,难免有不到之处,效果往往也不尽人意,因为这不但有对作品理解上的问题,也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这样做;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如在《松花江上》中,“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共有两句,分别位两个乐句的开头,这两句在演唱处理上就有着不同的区别,第二句应当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动些。教师可以用铅笔工具修改学生的演唱,调整两句的音响度与个别字音头,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在感情表现丰富的“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一段中,渐强与渐弱的处理非常明显和重要,教师可用铅笔工具对波形进行处理,勾画出乐句处理轮廓,帮助学生找准渐强与渐弱点及时间、段落,从而快速把握乐曲的处理,此外,在需要有气口的位置处,教师也可在波形上做出气口,以帮助学生找出位置点。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对声乐教学的拓展
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对声乐教学进行拓展。
1.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 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如果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这就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晰,可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
2.把风格音乐教学引入声乐教学中 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二是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训练。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与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提高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但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训练。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肯定。那么在声乐教学中能否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呢?可以。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声乐教学要能够象一些音乐理论课程和器乐课那样直观化就好了,很多教师和学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负出巨大的体力代价与时间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的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身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这在下面的文章中将分制阐述。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实施环境
声乐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的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声乐教学,在设备硬件上应选用586档次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一支麦克风和一对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EdiePro、Mw3、CakeWalk6.0以上的软件等;在外部环境上,上小课要求有一间相对独立的房间,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麦克风和监听的选择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购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课的地方对监听要求高一些,以提高声音的保真度。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音频软件操技能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在正式进入歌曲演唱的教学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练声训练。必要的练声训练,是教学生把握正确的歌唱状态的基本途径,这时我们可选择地把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状态是,未进入状态前的声音振动不明显,声响力度弱,进入状态后的波形振动明显且规则,声响力度较强,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协作,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的进入,教师可向学生讲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至高声区时,教师常说口腔打开,气息下沉支持等。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学生做起来就未必轻松,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变化的细微感觉,如口腔未充分打开时的“扁”,气息不足及上浮时的“白”与“涩”,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还不容易丢失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2)咬字、吐字的纠正歌曲《松花江上》的开头处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区(1=bE),“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归韵时间长的错误,从而浪费音符时值,影响乐曲的表达。这时教师可用铅笔工具修整波形时值或修改音头,标出归韵的时间点,把前后波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取舍,这比教师说做多遍示范要便捷的多,学生的主客观感受力也都有所提高。再比如:“那里有森林煤矿”一句中的“那”字,声母发音是“L”还是“N”,通过录音对比学生很容易找出;在歌曲“爹娘啊”一句中,“爹”字需要用较强烈的音头来表达,但学生在演唱时常会顾忌音高、情绪等多种因素,把强调“爹”字的归韵形成很慢,教师此时会常停下来讲情绪,“爹”字要一气呵成,可往往是说了半天,学生仍然找不准点,收效不明显。如果教师面对屏幕,用铅笔工具先做出一个音头,标出时间点供学生参考使用,这会使学生一下就找出问题所在,从而省时省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准的纠正:这里所说的音准问题是指因歌唱状态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音准问题。声乐演唱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演唱者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对于歌唱技能还不能够熟练运用的学生而言,更难解决此时的音准问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者的内心音高是准确的,是歌唱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音准差异,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出者难以察觉,而听者一听就明白了。如“爹娘啊”这一句,“爹”字是乐曲的最高音,又是闭口音,很不好唱,音准容易偏低,此时,教师可将音高不准的波形裁剪下,先指出问题,然后修正音高,树立听觉上的准确,再告诉学生应将歌唱状态做细微的调整,如气息不够,咽腔打开不够,声音位置偏低等,这样可使学生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达到音高,而不是生硬的“够音高”。
(4)音乐感觉的培养: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歌曲表达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这种方式对于还够成熟的学生来说要一次合成,难免有不到之处,效果往往也不尽人意,因为这不但有对作品理解上的问题,也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这样做;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如在《松花江上》中,“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共有两句,分别位两个乐句的开头,这两句在演唱处理上就有着不同的区别,第二句应当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动些。教师可以用铅笔工具修改学生的演唱,调整两句的音响度与个别字音头,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在感情表现丰富的“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一段中,渐强与渐弱的处理非常明显和重要,教师可用铅笔工具对波形进行处理,勾画出乐句处理轮廓,帮助学生找准渐强与渐弱点及时间、段落,从而快速把握乐曲的处理,此外,在需要有气口的位置处,教师也可在波形上做出气口,以帮助学生找出位置点。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对声乐教学的拓展
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对声乐教学进行拓展。
1.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如果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这就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晰,可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
2.把风格音乐教学引入声乐教学中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二是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训练。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与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提高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但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训练。
什么是生命课堂?“生命课堂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希望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交流活动,让每名学生都自由而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鹤壁市教育局局长王朝庄如是说。他告诉记者,他在鹤壁师院工作时就对生命教育这个命题很感兴趣,认为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多多少少都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到教育局任职以来,他一直在思考:既然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就可以将生命教育这个理念引入进来,通过生命课堂的打造,让课堂真正成为以生为本、师生共享的幸福课堂。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后,构建生命课堂这一活动在鹤壁市展开了。
教师是课改的排头兵。只有教师转变观念,具备较高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才能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活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自己也享受教学的乐趣,得到实现生命价值的满足感。为了提高教师参与生命课堂构建的积极性,鹤壁市开展了专家报告、名师讲坛、说教材、 教改研讨课、课例分析等多种培训和活动。这有效提高了教师对生命课堂的认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教师的课堂行为。
在鹤壁市淇滨小学,记者观摩了这样一节课。一阵急促的警笛声拉开了该校六(1)班数学课的序幕。“同学们,刚才旅店里住进了一位犯罪嫌疑人,今天我们要来帮警察叔叔抓罪犯。”数学老师程凤琴一边说一边在多媒体屏幕上亮出了犯罪嫌疑人的信息:男,姓李,外号“李太”,37岁,鹤壁市山城区人。“现在酒店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客人的姓名、房间号、身份证号码,我们看看谁能通过这些信息找到嫌疑犯。”悬疑侦探式的开场白一下子抓住了所有学生和听课者的心,学生随着老师设置的情境直接进入了新课的学习。随后,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身份证号码的编码原理分析酒店客人信息,最后顺利地找到了嫌疑犯。在学生享受破案成功的喜悦时,程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将数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告诫学生“身份证隐藏着重要的个人信息,一定要保管好,防范坏人盗用自己的信息”。之后,程老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数的用法,为自己编一个独一无二的号码。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只见学生们一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跃跃欲试。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刚才的问题。鹤壁市教育局教研员孙永生告诉记者,在鹤壁,像这样师生共同陶醉在课堂的情景非常常见。他说:“我们有时候听着听着就入迷了,下课时还回不过来神儿。”
提及生命课堂,程凤琴老师感受颇深:“生命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学生们变得会提问题了,爱提问题了。我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也更加有效了。”
在孩子们的成长变化中,教师们逐渐领略到了生命课堂的真谛,主动要求搞科研的多了起来。鹤壁市外语中学校长石来根告诉记者:“以往,老师们不太愿意参加培训,更不愿让别人听自己的课,现在都争先恐后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及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淇滨一中的张志远老师说:“生命课堂的构建,在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打上亮丽底色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存在更有价值。”
生命课堂,正在改变着鹤壁市教师群体的精神面貌,激发他们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
生命课堂,让科研方式与时俱进
教研方式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顺应课改的要求,真正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2011年《鹤壁市中小学构建生命课堂的实验研究》被确立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为了进一步将该研究引向深入,使其为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鹤壁市按照“坚持抓教改,重教研,努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全市开展了“教改大课堂”暨“生命课堂”展评活动。
据了解,教改大课堂就是以交流教学改革经验为手段,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探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目的的教改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全市各个学校的积极响应。
2012年秋季开始,淇滨小学尝试推行“周末综合作业本”,力求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快乐度过周末。该作业本封面设计新颖有趣,以“我的成长记录”为题,作业本每周只有一页,包括30个规范字书写(田字格内)、我的语文课堂收获、我的数学课堂收获、我的英语课堂收获、我的其他收获(思想汇报或体育艺术特长进步或课外阅读收获等)等五项主要内容。同时,还附有鼓励自己的话、家长寄语、同学评价、老师等级评价或寄语等几项内容。在作业本的最后一页,附有期末综合素质报告,该评价由学生本人、老师、同学、家长共同完成。此项活动的开展受到了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好评。该校五(2)班学生董浩然的家长说:“每周看孩子的周末作业,给孩子写评语,不仅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还使我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这样的作业真好。”
淇滨小学“周末综合作业本”只是鹤壁市积极开展“教改大课堂”暨“生命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缩影。在鹤壁市,各县区、市直中小学充分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已经蔚然成风――
浚县努力深化特色教育,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淇县积极抓好各学科专题讲座活动、基层学校的常态活动、县级赛课活动等三种形式的活动,切实推进教改大课堂活动的开展;淇滨区大力实施“教科研强区”战略,积极完善教科研创新机制,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鹤山区不断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市第四中学开设了学校“名师讲坛”,让富有经验的老教师介绍教育教学经验,全面贯彻生命课堂理念,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和专业化发展;市第七中学根据学校生源质量差、教师队伍不均衡的实际,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建立了校本教研评估系统,倡导图示结构教学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湘江小学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倡导教师在假期备课中,整理出新学期教材中“学生的知识学习目标”,认真排好版,配上插图做成画册分发给学生,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2年下半年,鹤壁市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中小学在开展教改大课堂活动的基础上,推荐了100多节课参加了“教改大课堂”暨“生命课堂”展评活动。鹤壁市教育局副局长王荔告诉记者:“教改大课堂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浓厚了教改氛围,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激励了学生。”
生命课堂,改变的不仅仅是课堂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王朝庄局长认为,生命课堂的内涵应该是多元化的,除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提升师生的生命价值外,还要通过学校生命教育的开展,营造幸福校园。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生命活力,鹤壁市坚持一切面向学生未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收获快乐。生命课堂改变的不只是课堂。如今,在鹤壁市,“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尊重成长,赞赏生命”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位教师心中,体现在每次活动之中。
淇滨小学每年都要组织读书节,倡议全体师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积极参与读书节的各项活动,共享读书的美好时光。学校先后开展了故事大王比赛、背诵课文比赛、班级读书交流、每周一诗、经典诵读比赛、课本剧展演、诗集评选等活动。这些活动,如阵阵春风拂动校园,撒播着知识的种子,滋养着孩子的心灵。该校校长田根宝说:“我们就是希望教学生6年,为学生的60年着想,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福田小学则在师生中深入开展了“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系列活动,并开展《借助童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课题研究,这已成为该校的一大亮点。每天晨读都能听到师生们嘹亮的童谣诵读声,师生创作的童谣精品――《草珠集》两集6本已付印刷。
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渠道。山城区实验小学本着对学生成长负责的态度,提出“有兴趣的一定保护好,有天赋的一定培养好,有潜力的一定挖掘好,有特长的一定发展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该校第二课堂以艺术、体育等学科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图书节为平台,致力构建课外活动框架,引导学生展示能力、拓展知识、均衡发展、和谐成才。
在教师端,精品课程和作业系统由个人空间、个人云盘、教研中心、教学中心、评估中心、资源中心、学习社区、评课中心、在线上课和在线测试10部分组成。在学生端,则是由个人空间、教学中心、评估中心、资源中心、学习社区和在线上课6部分构成。其中,个人空间和个人云盘是个人的网络空间和个人资料的集中存储空间。资源中心是优质资源的上传和分享中心。学习社区是以文档为主的自助式学习社区,同时提供百科、博客、论坛等应用。在线评估和在线测试能够完成课程的评估和实时测试。教研中心是教师所在教研组的空间,可以围绕课程设置、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等内容展开一系列教研活动。在线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远程教学平台,实现在线上课和答题等内容。
在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是教学中心,这是以师生教学活动为中心的交互平台,也是一个个性化教学活动的中心(如图1)。
图1
传统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只能关注到少数几位学生,学生的发言机会少,因此教师也只能掌握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教学中心这个互动课堂里,教师不仅能看到所有学生的回答,还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