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09:45: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数字教育大课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导自主意识,打造实用课堂。
学校管理制度化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而以人为本的理念渗入到管理之中又至关重要。教育教学中机械的、繁复的刚性要求使广大教师成为了被动的施教者,丧失主人翁感,没有自主性。为了引领教师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打造出实用的千变万化的课堂,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重视挖掘教师的潜能,激励教师自主发展。
促进教师的发展,学校最重要的职责是充分挖掘、激励每位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为此我校实施了教师“自我诊断、自我规划”工程,即让每位教师进行自我诊断和制定三年成长规划,从教学情感、态度、教育教学特点等多方面规划自已的成长历程。自己设置具体明确且易操作、能检测目标,学校教导处根据每位教师自定的规划时限跟踪验收,让每位教师在不断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品味,形成自己的风格,推动教师快速成长。
2、建立灵活的实用课堂激励评价机制,注重效果、注重效率。
教有千法,教无定法,成效高者方法最佳。我校不盲目推崇某一教法,禁止一刀切式的课堂样式。评价一堂好课的重点是看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看学生对这节课的氛围感受。要求听课教师一“问 ”二“感”三“留样”。“问”是问学生,检查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状况;“感”是听课教师的整体感受,侧重于检验自主学习气氛、对学生品德的熏陶影响,目的是引导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留样”,就是利用多种方式让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下影像,留下感受最深的记忆。课会交流时分段摘析,结合学生表现及出课教师教学过程的“闪光点”“商榷点”“不足点”来比照借鉴,让每位教师都有新的收获。
为教师搭建互相学习、提升自我的平台。鼓励教师多读、多听、多研究,在开展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月写一份月度教学反思、每周观看一节优秀课例活动的同时,我校还组织开展了“实用课大赛”和“个性教法交流论坛”等活动,通过这种“套餐”式的活动,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展示了教师的才华,激励了教师自我成长并在成长中享受荣誉、享受快乐。近年来,我校个性化课堂建设获得很好的效果,深受家长、社会的好评,也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抹上靓丽的一笔。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点,“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是任课教师的课改任务。几年来,我校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1)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除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意识外,我校建立了学生“主导课堂5分钟”活动。人人都是小老师,“讲一题”,“说一课”活动普遍开展。这样,学生讲课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求知识能力,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荣誉感、满足感、竞比意识都得到发展和增强。它远比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理解得更深、更全面,它打破了“师道尊严”的界限,学生更容易理解获取知识,形成了“人人都当小主人,努力精彩五分钟”的良好局面。
(2)强化“举一反三”的学习模式。每节课教师围绕着主题为学生预留丰富知识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找出最相关、相近学习主题的问题并作答,课上进行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树立教育自信。
自信是实现学校特色的关键。
“均衡校”活动创建以来,我校秉承“让生命更有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的教育理念,加强科学管理,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团体意识,使我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多年的校长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学校,只要目标明确,全员发动,全面推进并以新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就能办出成效,办出特色。
我们学校是以家乡英模方永刚来命名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多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文化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以方永刚精神作为价值教育的引领与支撑并由此辐射开来,分梯次细化为各个目标,用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来丰富其精神内涵,学校的精神风貌较之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如2017年4月我校举办了“永刚求学”故事演讲会,以榜样就在身边的优势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胜于深奥的说教;今年3月,我们把学雷锋的钉子精神和学习方永刚刻苦学习的精神结合起来,开展了“榜样的力量”主题活动,活动分为教师组和学生组,我们提出了“三个学会”即学会反思、学会感恩、学会钻研,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在我校发扬光大。活动期间展出了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在内部管理上做到精细化、目标责任化,让全员参与到管理中来,让师生的集体荣誉感,主人翁责任感、奋斗成就感不断增强,形成师生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教师专业性结构失衡。老年教师、青年教师偏多,部分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有待于提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02-03
1 前言
数字校园是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础上,依托数字化信息,充分优化利用教学资源的虚拟教育环境。近十年北京市在_展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上投入巨大,与此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稳步推进,延庆各学校的网站、教育信息化平台也随之完善,基于这些平台的应用越来越丰富。
延庆区自2010年已有6所学校先后分三批投入数字校园建设中,投入资金达1200万。各校已经建设了校园网站、校务系统、资源平台等应用系统。数字校园现阶段已有5300多用户注册。延庆区域范围内供全区中小学师生使用的各业务系统如延庆教育网、视频教研系统、教师研修网、新课程资源中心、社会大课堂等系统也已初具规模。
数字校园期间对区域内网络进行升级,外网带宽由原来的100 M升为370 M,内网为1000 M,所有中小学基本实现无线网络延伸覆盖。数字校园工程为全区建立了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中心,为各参与学校健全了校内应用系统,在数字校园一期中已经建成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库等系统;一中的教师备课系统、网络阅卷及成绩统计分析,十一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课例分析系统已初具规模;四中和二小的数字办公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学生成长平台、教师发展平台、互动教学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考务管理系统、文印管理系统、学生心理测评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协同备课系统、数字办公平台的移动端等系统都在积极推进建设中。
2 统一身份认证的必要性
统一认证是指,将众多应用系统纳入统一用户管理平台之中,实现单点登录,在众多系统中一个用户使用一个口令进行身份认证的系统。统一认证是数字校园的数据基础,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
随着延庆区教育系统内应用平台越来越多,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各应用系统之间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给系统管理者和使用者都带来了诸多不便。
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 延庆教育网内各应用系统用户基本统一,但是由于开发时间的不同,应用推广使用程度不同,使用者对系统登录地址,甚至个人信息都有遗忘现象,如社会大课堂系统是为各校每年一至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建成的,使用频率较低,每次使用时均有部分学校管理员忘记用户名密码,需要重置。
各应用系统独立运行,用户登录系统使用的认证机制也不同,用户登录不同平台时,要多次输入用户名、密码,操作烦琐,也不便于记忆;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授权管
理,权限控制上比较随意,极易造成注册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
给管理者带来的不便 各系统的授权并未严格分级,如互动教研系统,各管理者均使用一个管理用户登录,导致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明,不便于问题的解决。
延庆数字校园建设的每一个新系统都需要针对用户和权限管理进行开发,不仅增加了开发成本,还增加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量;各系统之间账号不统一,形成信息孤岛现
象,导致管理工作重复,如延庆教育网和办公邮箱用户采用AD域的认证和管理方式,研修网、新课程资源中心等网站则自带用户管理中心,社会大课堂使用的是自主开发的用户管理中心,用户数据是一套但各系统各管各的,管理者不得不在用户管理方面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延庆家校互动等针对师生的系统,由于用户信息不能统一管理,导致毕业学生、离退休教职工不能及时在系统中清除,造成数据冗余。
统一认证系统对延庆数字化校园实现用户基础数据统一管理、用户身份统一认证和针对用户角色的统一授权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延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首要工作被提上日程。
3 延庆统一认证平台在数字化校园过程中的作用
用户统一认证系统为数字化校园提供基础数据,并在用户登录各系统前进行用户合法性的确认,登录后分别授权,系统为由延庆教育委员会及下属几十个学校、直属单位组成的教育系统,提供用户合法性认证和多个应用系统授权服务。不仅可以对现有延庆教育网、资源网、新课程中心、社会大课堂等应用系统进行认证接口的升级改造,将其接入新的认证系统内,还可以满足如互动反馈平台、家校互动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等正在开发的新应用系统对身份认证接口提出的要求,并为新应用系统对接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提供无缝的服务,如图1所示。
统一身份认证无论对用户本身,还是对管理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用户的作用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有良好的通用性,为延庆各应用系统提供认证途径,让用户在全网内一次登录后,即可访问被授权的所有系统。虽然各个应用系统开发时间使用技术不同,并分别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但统一认证平台可以做到统一登录和授权。系统将根据用户性质,对权限进行分级,能够做到对用户个人信息、资源信息的有效保护。统一认证系统为学校已经建设、正在建设和将要建设的软硬件平台提供用户数据,学校日后信息化建设中不仅可以省去管理模块,而且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
对系统维护人员的作用 延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是延庆数字化校园正常运转的基础数据平台,开发过程中会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该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确保整个数字校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使认证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它能保障系统管理员对用户认证以及授权的正常开展。
延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将用户数据、用户角色和用户权限分别管理,并在它们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既能保证用户数据独立,又能对用户的网络访问权限进行灵活配置,为延庆教育系统提供完善而细致的权限管理。
对教委的作用 延庆教育委员会全面部署和决策教育信息化工作。统一认证平台为全区教育信息化提供便利,建成后可以为新系统提供用户认证功能,减低经济、人力投入。统一认证平台还提高了全区的教师学生用户个人数据安全,降低了因为用户数据泄露带来的安全风险,为教委信息化工作的安全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各自运行、独立认证的各学校、各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有了统一的数据、角色访问控制,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
对教育信息中心的作用 教育信息中心全面负责延庆区的信息化建设,落实教育委员会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规划、政策,保证教育系统信息安全。延庆统一身份认证对全区教育系统内的教师和学生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保障了数据安全,对降低因数据泄露和认证系统遭受攻击的风险有重要作用。用户登录后所有行为都将被全程跟踪记录,出现问题时可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排查,非法操作也将会较容易被发现,这也确保了信息访问的安全性。
4 延庆统一认证平台的建设
多平台统一规划需解决的问题 延庆现有的平台有延庆教育网、延庆社会大课堂、延庆教育资源云、教师研修网、延庆教委邮箱等多个网络平台。这些网络平台系统是在不同的时间伴随着不同的技术背景建立起来的,运行平台和体系结构各不相同。
1)现有应用平台的用户认证中,教委网站和邮件系统是基于微软的域用户认证;研修网、视频教研系统、新课程资源中心系统等平台使用自主开发的用户认证系统;延庆教育资源云是统一认证系统提上日程后开发的第一个应用系统,还没有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因此,要将复杂的多个系统集成到一起是新的统一认证系统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2)各平台开发的语言不同,如教委网站和邮件是使用C#开发的,研修网是使用JSP开发的,社会大课堂是用开发的。有平台多年没有更新和进行版本的升级,运维也出现了问题,若要与统一认证对接,存在一定难度。
3)本市范围内,教育系统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使用什么技术,能否保证各平台的稳定运行,没有先例。
4)权限控制和用户信息如何管理,是统一管理,还是进行分布式授喙芾恚这也是开发前需要考虑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因为各系统现有的认证方式不同,给统一认证系统的开发带来了问题。究竟是将其他系统用户都导入域中使用域用户认证,还是使用统一接口新的认证系统方式。这是最关键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策略 针对现有平台的复杂度和运行状况,对以上提到的问题分成四个步骤来解决。
1)对延庆数字校园一、二、三期项目涉及的十一学校、一中、三中、四中、五中、二小和信息中心现有软硬件系统进行调查研究,对其使用的用户认证方式进行归类。由于这些单位几乎包括了区域内所有类型学校,软件平台也具代表性。
2)分析现有系统使用的语言、技术、认证方式,对统一认证平台制作总体规划筛选有实力、有经验的开发制作公司,并与公司一起对现有诸多软件平台进行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统一认证系统开发方式进行论证。
3)确认系统使用何种开发技术。根据教育及其他行业的成功实现案例,可以选择诸如LDAP目录服务数据库与Web Services 集成服务方式、Windows域与802.1x统一认证等多种方式。
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目前状况分析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播放图、文、声、像信息,能够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和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在数字化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的不适应新问题突出摘要:
1.旧的音乐教育观念严重滞后于数字音乐技术的发展目前状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尚处于较为封闭和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之中。电脑科技和音乐教育的结合还处于萌芽期或未成熟期,数字音乐技术的不成熟及其和音乐教育结合的不充分,使数字音乐技术只能把握在极少数专业从事音乐创作的人士手中,人们认为数字音乐属于文化市场范畴,纯属娱乐性、商业性的,无学术价值。利用数字音乐技术和音乐教育结合而改革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因而各学校在经费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方面多表现得极为不积极,使得数字音乐技术一直不能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发挥其巨大的功能。但在这期间,数字音乐技术在社会中却蓬勃发展并且日臻完善,逐步对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由于社会市场的需求、时代的进步以及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音乐技术已达到高度成熟时期,高等艺术院校也在教育观念上逐步地认清新时代的音乐人才培养方向,数字音乐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地运用于现代音乐教育中,为传统音乐教育的改革发挥着巨大的功能。
2.音乐教师电脑应用技术的不足和教育观念的落后。远不能达到国家教育部一再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要求。非凡是,由于观念的落后和电脑技术的缺乏,业已成熟的数字音乐技术还不能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在音乐教育教师中懂得计算机知识的只占40%,懂得数字音乐技术的占20%以下,离实际教学需求相差甚远。因此,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仍然缓慢,先进的数字音乐技术仍然得不到在音乐教育改革中淋漓尽致地发挥。
3.高等音乐教育的目前状况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求。电脑时代的今天,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达到空前的水平,中小学也都开设电脑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小学音乐课逐步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用现代音乐教育手段(数字音乐技术的运用、电子课件制作等)成为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许多中小学设有多媒体电脑音乐教学室,但大都未得到充分利用,师资的缺乏成为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的障碍。
4.数字音乐技术的专业教育滞后和社会需求。从模拟时代到今天的数字时代,从唱机时代到数字音乐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音乐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不可逆转之势。音像出版业、影视业、娱乐业、文化企事业单位、教学单位以及文化管理部门等对擅长数字音乐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国内的数字音乐领在层次、规模、教学体系以及成果效益上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实际应用数字音乐技术的教学单位仅有不到40%。这不仅和目前的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也达不到教育部提出的要求。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其对音乐教育、创作、制作、表演和传播领域的影响日益深远,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数字音乐人才,已成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共识。
二、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实现了声乐教学直观化。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和学双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拟又轻易造成学生的依靠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2.有效地拓展了声乐教学的新领域。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以拓展声乐教学。数字化教学使声乐课堂教学在课外得以延续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轻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假如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就可赋予课堂教学以延续性,学生在课后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楚,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
3.将风格音乐引入了声乐教学之中。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钢琴自身的音准新问题以及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练习。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仅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的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练习。
4.为声乐大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一对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各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的学校开始实行2~3人同时上课的办法授课,以缓解师资压力,但这样一来,教学时间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难免压缩,从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使多数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声乐大课对于高师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
三、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一)数字音乐课程及其课时设置规划
数字音乐课程不同和其他专业课程,根据其特征应分为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二者结合设置。理论大课以集体授课、改题的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进行技法理论讲解,属于启发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的授课方式。实践小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创造性。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因此,数字音乐又属于应用性学科。
1.办学模式。数字音乐应设置为阶梯式的两步周期课,为完成教学计划和保证教学质量,总课时为300节,即240节+60节(实验课),每周课时节为2+2或1+3(视具体情况而定)。
2.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立足实际、按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培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应着重强调实用性。
3.教学实验课程。数字音乐技术属于应用性学科,这一特征决定了增设实验基地或实验室、布置实验课程成为课程布置的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该课程的关键。
(二)数字音乐教材的编写
1.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编写教材时应先注重数字音乐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虽然各单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他们共存在数字音乐学科中运行。如摘要:数字音乐的概念是以MIDI制作、编辑、合成的音乐称之为数字音乐。他包含内容有MIDI、音频、录音、音响、音像和电子音乐课件等单科技能的运用,同时又分为前期制作和后期编辑等等,教材的编写应尽量完整、系统。
2.教材的实用性和实时操作步骤的循序渐进。编写教材时应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特征及社会的具体需求,从实际出发,强调实用性,按照实时操作步骤,循序渐进地排列章节。
3.教材的精炼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教材和课堂的密切联系。编写教材时在文、图表达准确的基础上应是“宁少勿多、宁简勿繁”,文字要通俗易懂,图形要表达准确。要有个性、特征和创意,教材要给课堂授课留余一定的空间,以便于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教师即兴的教学灵感。
4.教材的动和静。编写教材时在章节和版面上应采用动和静相结合。这符合哲学中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要使读者在学习中引发联想和再生思维,既适应课堂教学也适用于课外自修。
总之,“普及提高我国全民音乐素质,开拓、进取、振兴、发展中国音乐教育”是我们利用数字音乐技术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新时代对当代音乐教育者提出了挑战,新技术、新课题期待着我们去研发。我们有理由坚信,数字音乐技术一定会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普及,必将在深化音乐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全民音乐素质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摘要:
[1《电脑音乐课教学改革和探究》陈启云,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2《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赵易山、付妮,中心音乐学院作曲系。
[3《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周海宏,中心音乐学院。
21世纪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高科技时代,而电子音乐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性音乐形式。数字化音乐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乐器编辑、处理制作出来的音乐,也叫“电子音乐”、“MIDI音乐”(MIDI本身只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的缩写,意思是音乐乐器设备数字接口,是处理乐器之间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接口)。借助MIDI音乐系统,可以把所有的乐器声部一轨一轨的录入电脑,自己担任作曲、指挥及演奏员,从而组成一个交响或电声乐队。简单的MIDI系统由MIDI键盘MIDI信号音源音频信号功放音频信号音箱等组成。1987年刘健与吴粤北教授在武汉音乐学院首创音乐与科技相结合的音乐音响导演专业,培养能运用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及制作的全能型音乐人才。该专业在全国艺术院校的同类专业种处于领先地位。随后很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及社会办学力量相继成立了电子音乐教育体系。在高校开设数字化音乐普修课程,是高师音乐教育的一大课改内容,是提升高师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数字化音乐教育也必然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
一、数字化音乐系统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而声乐专业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乐专业课程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声乐教学辅助系统丰富了声乐教学内容及方式,并能及时更新,从而提升课堂绩效,达到资源共享,实时互动,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为声乐教学下一个新的定义。音乐教育信息化的声乐教学辅助系统是科技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数字化音乐教育的结晶,它将数字信息化多媒体手段全方面引入专业声乐教学课堂,能使基于声音、视频、图象、文字等多媒体同步教学,并实现完整的课堂影音再现。为声乐专业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功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教学协作。音乐教育信息化使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和历史性进步。声乐教学辅助系统包括下面硬件:(见下图)
(一)数字化音乐系统在声乐主专业中的运用介绍
(1)拥有专业声乐教材伴奏, 曲目方面完整的针对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歌曲,以及一万多首各国、各语种的歌曲,能实现教学课堂影音再现,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进程。
(2)通过课堂影音再现,教师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而学生能发现自己学习的弊端及时修正,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其主要教学形式。①播放精品课程,示范讲解,同步录制。②老师弹奏,学生模唱,同步录制。③系统播放伴奏,学生模唱,同步录制。
(二)声乐教学辅助系统与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对比
声乐教学辅助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丰富的教学功能。拥有专业声乐教材伴奏, 能实现教学课堂影音再现,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进程。(2)多样化学习方式。通过课堂影音再现,教师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而学生能发现自己学习的弊端及时修正,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3)简单快捷的操作。集录音、拍摄、KTV、音视频刻录于一体,所有功能集成一个遥控器上。(4)完美的功能特色。支持USB输入,适用U盘、MP3、读卡器及CD、VCD、DVD等,支持同步复制,还可连接电视按指定时间自动录制教学TV。声乐教学辅助系统丰富了声乐教学内容及方式,并能及时更新,从而提升课堂绩效,达到资源共享,实时互动,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为声乐教学下一个新的定义。
二、数字化音乐系统在视唱练耳、电脑音乐、作曲、配器复调、多声音乐分析与写作等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视唱练耳、电脑音乐、作曲、配器复调、多声音乐分析与写作等理论课程是高师音乐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音乐院校学习专业课程的前提条件,为学生进行声乐与器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数字化音乐系统应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MIDI键盘等数字化教学系统,还必须安装了Auralia视唱练耳软件、CakeSonar音乐制作软件、Sibelius乐谱制作软件和红蜘蛛等网络软件,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能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服务,是高师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曲、配器、复调、多声音乐分析与写作等理论课程的教学方面,主要使用Sibelius软件等软件完成作曲与配器等课程的作业,利用多媒体以实现学生在创作中对乐队的实际音响效果的把握。从而避免了理论课程的枯燥性和理论学习仅限于“纸上谈兵”的局限性。
结语:数字化音乐教育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和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音乐教育的改革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也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大的挑战。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的运用和发展除了表现为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逐步推广和完善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建立数字化音乐教学机构,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学中数字化音乐教育的应用也逐步推广形成。把数字化音乐教育由学校音乐教育转向社会音乐教育,为我国大众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Cakewalk Sonar从入门到精通》 颜东成 编著
[2]《电脑音乐MIDI与音频应用技术》 陶一陌 编著
[3]《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刘晓亮 编著
作者简介:性别:男 籍贯:湖南新邵 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