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最快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14 09:45: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融资最快的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融资最快的方法

篇1

Pure Storage公司生产闪存阵列,这种固态存储解决方案可将每GB闪存的价格降低大约5美元。与传统存储设备相比,Pure Storage公司生产的同价位产品的存储速度、存储空间是前者的10倍,而功耗是前者的1/10。

“在我们看来,Pure Storage是少有的能够将破坏性创造力、强大的领导才能和强劲增长势头融为一体的公司,尤其是客户也对它给予高度评价。”来自T. Rowe Price联合公司的亨利·埃伦伯根(Henry Ellenbogen)说,“我们期待与Pure Storage的合作,这家公司的规模与实力正趋于达到上市公司的标准。”

Pure Storage公司将借助最近获得的这笔资金加强研发能力并拓展国际市场,在过去的10个月中,Pure Storage占有的市场版图中又增加了十几个国家,包括英国、荷兰、挪威、南非、丹麦、波兰、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而该公司的一份新闻稿中还表示,这笔资金将有助于公司为IPO做准备。

在筹措到资金的同时,Pure Storage还宣布“数据域名”公司(Data Domain)的前任CEO弗兰克·苏鲁特曼(Frank Slootman)将加入其董事会。

篇2

2.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措施

2.1提高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企业领导者和会计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企业领导者要明确会计管理主体意识,积极转变及培养现代会计管理观念。加强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转变会计管理模式,下放一部分管理权力,由企业财务部门直接管理会计工作,并由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予以辅助,逐步推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转变,要充分发挥会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其次,提高会计管理层次。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对人的管理,会计从业人士的素质高低,会计管理分析能力的强弱都关系到一个企业会计管理的层次。这就需要企业要加强对从业人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想尽各种可能的方法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士的职业素养,使得他们更能够适应现阶段的发展模式,不仅仅要会记账、算账、报账,而且还需要具备决策、预测、预算、分析、控制以及分配管理等等知识,熟悉业务流程、商品知识、衡量风险、规避风险等等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篇3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金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宏观经济向好和住宅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未来15年里中国房地产金融将会延续当前迅速发展的态势。

一、三大因素支撑中国房地产金融迅速发展

1、持续稳定的住宅投资形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

我们选取了东欧、中欧、西欧、北欧、南欧和北美的主要国家,观察1970年、1980年、1990年和1995年住宅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资金的比率。绝大多数国家固定资本形成中住宅比率都在20%—30%之间。

反观中国住宅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基本维持在15—19%之间,距离欧美主要国家20—30%的比率上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住宅投资达到欧美国家水平后,在较长时间内其在GDP中的份额仍会保持稳定。持续稳定的住宅投资需求形成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稳固基础,并将催生巨大的房地产金融增长空间。

2、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

伴随着各国住房产业发展和住房问题的解决,各国房地产信贷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达到20%以上,而且增长时期较长,一般都在20年以上。美国住宅信贷50年增长100倍,年均增长9.86%;日本房地产信贷25年内增长10倍,年均增长10.3%;澳大利亚住宅信贷20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6.4%;英国个人住房信贷25年内增长47倍,年均增长22.5%;香港住宅贷款10年内增长4.3倍,年均增长18%,新加坡房地产信贷15年内增长6.7倍,年均增长23.6%。

按照国际经验,即使在解决了居民基本住房问题之后,房地产金融仍会得到持续发展。如新加坡解决了基本住房问题后,房地产金融仍然继续发展,90年代房地产信贷数量甚至超过80年代。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信贷增长较快,但很不稳定。其中个人信贷2004年同比增长达到36%,房地产企业开发信贷2004年同比增长维持在17%,增长最快的2003年达到49%;房地产(企业+个人)信贷的同比增长2004年为29%,增长最快的2000年达到61%。

3、房地产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结构丰富

金融深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传统信贷融资逐渐减弱,证券融资比率逐渐提高。发达国家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资产的比率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认为,证券/信贷越高,金融的发达程度越高。目前证券信贷比为美国3.5:1,德国为1:1.4,日本1:1.2,韩国1:0.91。

近20年来,中国金融深化度进一步提高,表现在有价证券和银行信贷比值的持续上升。截至2002年,该比值达到1:2.75。与发达国家相比,证券融资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金融体系更接近于日本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较长时间内证券发展还难以达到美国的水平,但可能更接近于德国和日本的水平。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房地产信贷的证券化率越来越高,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1970年,GinnieMae首创MBS,揭开了资产证券化作为新的融资手段的序幕。1991年MBS市场规模超过公司债券市场。1999年,MBS市场(余额33342亿美元)为又超过了国债市场(余额为32810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市场。2001年年底,MBS余额为41255亿占总债务余额的22%,而作为第二大市场的国债市场只有16%。2001年美国MBS发行量达到了16.683亿,是公司债的两倍。

近年来,欧洲的证券化发展呈现高速增长的局面。1986、1987两年发行的资产支撑证券总量仅为17亿美元,到了1994年,当年的发行量就达到了120亿美元;1996年达到300亿,1997年454亿,1998年466亿,2000年则为924亿,而在2001年MBS的发行量369亿欧元,比上年全年发行量增长了18%。

日本的证券化在96年以后得以迅速发展。98年(125亿美元)、99年(232亿美元)的增长率都达到了100%,2000年达到了30%;2001年的发行量达到3.2万亿日圆。目前,商业银行和住房金融公库,都开始逐步利用证券化获得资金来源。如2000年3月末,日本的三菱银行的MBS余额有6800亿日圆;日本住房金融公库2000年有500亿日元来自于贷款证券化,2001年计划证券化规模为2000亿日元,占计划发行债券的36%。

澳大利亚房地产信贷证券化率从1984年不足1%增加到2004年的23%。住宅通过证券融通资金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从1984年的300万增加到2004年的1260亿澳元。

房地产证券化金融提供了更多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丰富了房地产金融的品种和结构。房地产资产证券的发行和流通,使房地产金融业务从存贷款拓宽到投资、信托、租赁、抵押。保险、贴现、承兑、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及各类中间业务等多项业务活动。

房地产资产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吸引了多元化的投融资者。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方便各投融资机构的进入。大量的金融机构,如储蓄和贷款协会。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甚至联邦机构和个人都可据此持有抵押贷款,为住宅建设和消费融资。

很多住宅证券工具,已形成良好的投资工具,成为机构和个人金融资产的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例如在过去30年间,房地产信托(REITs)公司数量增长了5.35倍,市场价值增长了103.7倍。如下图所示,REITS和股票债券一起形成投资组合,能显著降低风险与提高收益。

中国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程度还非常低,以房地产开发资金为例,传统外源融资渠道基本以信贷资金为主,较少使用证券融资,债券融资比重很低。整体而言,除了地产股票外,债券、抵押债权、地产信托都处于探索和萌芽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大。

二、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

各国房地产金融主要有两部分组成:房地产信贷资产和房地产证券资产,我们的发展空间预测也分为两个部分:房地产信贷资产空间和房地产证券资产空间,二者之和为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

1、房地产信贷发展空间预测

各国住宅贷款占GDP比值差别较大,但近年来显著提高,大多在30%以上,部分国家甚至达到50%。80年代美国的住宅债务存量/GDP为37%,德国为20%,而英国从80年代到90年代迅速增加,截止到2000年已从23%迅速上升到57%。德国未偿还抵押贷款占GDP比率1997年达到50.9%,丹麦达到65%,荷兰达到60%,瑞典达到57%。中国近年房地产信贷/GDP比率大约在13%。

尽管中国的房地产金融模式还很难判定跟哪个国家更为接近,但在以信贷融资为主的中国金融体系下,我们保守估计住宅债务存量保持在GDP30%的比率(增长空间1,为我们的推荐方案),乐观估计住宅债务存量保持在GDP50%的比率(增长空间2),而GDP按年均8%速度增长。

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GDP预计为467693亿,房地产信贷空间保守估计将达到140307亿,是2004年实际房地产信贷余额23800亿元的5.9倍,年均增长可达到12.6%;乐观估计将达到233846亿,为2004年的9.8倍,年均增长可达16.5%。

2、房地产证券资产发展空间预测

我国2002年整个经济社会证券/信贷比比率为1:2.75,我们以该数字为参考,保守估计未来房地产证券资产存量;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更接近于日本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我们选取德国和日本目前信贷/证券比率的平均数1:1.3,作为我们乐观估计房地产证券资产存量的参考值。

由于很难得到房地产证券资产的数据,我们按全社会信贷/证券比率估算2004年房地产证券存量资产的价值为8655亿元(2004年房地产总贷款23800/2.75,实际的数字可能更低),如果信贷/证券比率未来十五年一直保持不变,则2020年房地产证券资产51021亿,是2004年的6倍左右,年均增长12.5%。随着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将进一步丰富,证券融资比重上升,如果2020年信贷/证券比达到日本德国的平均水平,则房地产证券资产达到179881亿,将是2004年的21倍,年均增长22%。

3、我国房地产金融资产发展空间

综合信贷资产和证券资产,我国房地产金融存量资产到2020年保守估计将达到191329亿元,相当于GDP的40%;乐观估计将达到413728亿元,相当于GDP的88%。2004年我国住宅金融资产低于GDP的25%,未来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巨大:证券化金融工具将逐渐增多,在融资结构中比率迅速上升;新的融资渠道和方法将部分替代传统的信贷融资,但占据主流地位的仍然是信贷金融。

三、结论和启示

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巨大。居民的住宅消费需求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然导致稳定的高住宅投资,从而构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其中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而伴随着房地产资产的增加和金融深化的加快,我国住宅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产品日益丰富。

篇4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金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宏观经济向好和住宅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未来15年里中国房地产金融将会延续当前迅速发展的态势。

一、三大因素支撑中国房地产金融迅速发展

1、持续稳定的住宅投资形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

我们选取了东欧、中欧、西欧、北欧、南欧和北美的主要国家,观察1970年、1980年、1990年和1995年住宅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资金的比率。绝大多数国家固定资本形成中住宅比率都在20%—30%之间。

反观中国住宅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基本维持在15—19%之间,距离欧美主要国家20—30%的比率上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住宅投资达到欧美国家水平后,在较长时间内其在GDP中的份额仍会保持稳定。持续稳定的住宅投资需求形成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稳固基础,并将催生巨大的房地产金融增长空间。

2、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

伴随着各国住房产业发展和住房问题的解决,各国房地产信贷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达到20%以上,而且增长时期较长,一般都在20年以上。美国住宅信贷50年增长100倍,年均增长9.86%;日本房地产信贷25年内增长10倍,年均增长10.3%;澳大利亚住宅信贷20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6.4%;英国个人住房信贷25年内增长47倍,年均增长22.5%;香港住宅贷款10年内增长4.3倍,年均增长18%,新加坡房地产信贷15年内增长6.7倍,年均增长23.6%。

按照国际经验,即使在解决了居民基本住房问题之后,房地产金融仍会得到持续发展。如新加坡解决了基本住房问题后,房地产金融仍然继续发展,90年代房地产信贷数量甚至超过80年代。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信贷增长较快,但很不稳定。其中个人信贷2004年同比增长达到36%,房地产企业开发信贷2004年同比增长维持在17%,增长最快的2003年达到49%;房地产(企业+个人)信贷的同比增长2004年为29%,增长最快的2000年达到61%。

3、房地产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结构丰富

金融深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传统信贷融资逐渐减弱,证券融资比率逐渐提高。发达国家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资产的比率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认为,证券/信贷越高,金融的发达程度越高。目前证券信贷比为美国3.5:1,德国为1:1.4,日本1:1.2,韩国1:0.91。

近20年来,中国金融深化度进一步提高,表现在有价证券和银行信贷比值的持续上升。截至2002年,该比值达到1:2.75。与发达国家相比,证券融资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金融体系更接近于日本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较长时间内证券发展还难以达到美国的水平,但可能更接近于德国和日本的水平。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房地产信贷的证券化率越来越高,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1970年,GinnieMae首创MBS,揭开了资产证券化作为新的融资手段的序幕。1991年MBS市场规模超过公司债券市场。1999年,MBS市场(余额33342亿美元)为又超过了国债市场(余额为32810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市场。2001年年底,MBS余额为41255亿占总债务余额的22%,而作为第二大市场的国债市场只有16%。2001年美国MBS发行量达到了16.683亿,是公司债的两倍。

近年来,欧洲的证券化发展呈现高速增长的局面。1986、1987两年发行的资产支撑证券总量仅为17亿美元,到了1994年,当年的发行量就达到了120亿美元;1996年达到300亿,1997年454亿,1998年466亿,2000年则为924亿,而在2001年MBS的发行量369亿欧元,比上年全年发行量增长了18%。

日本的证券化在96年以后得以迅速发展。98年(125亿美元)、99年(232亿美元)的增长率都达到了100%,2000年达到了30%;2001年的发行量达到3.2万亿日圆。目前,商业银行和住房金融公库,都开始逐步利用证券化获得资金来源。如2000年3月末,日本的三菱银行的MBS余额有6800亿日圆;日本住房金融公库2000年有500亿日元来自于贷款证券化,2001年计划证券化规模为2000亿日元,占计划发行债券的36%。

澳大利亚房地产信贷证券化率从1984年不足1%增加到2004年的23%。住宅通过证券融通资金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从1984年的300万增加到2004年的1260亿澳元。

房地产证券化金融提供了更多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丰富了房地产金融的品种和结构。房地产资产证券的发行和流通,使房地产金融业务从存贷款拓宽到投资、信托、租赁、抵押。保险、贴现、承兑、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及各类中间业务等多项业务活动。

房地产资产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吸引了多元化的投融资者。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方便各投融资机构的进入。大量的金融机构,如储蓄和贷款协会。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甚至联邦机构和个人都可据此持有抵押贷款,为住宅建设和消费融资。

很多住宅证券工具,已形成良好的投资工具,成为机构和个人金融资产的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例如在过去30年间,房地产信托(REITs)公司数量增长了5.35倍,市场价值增长了103.7倍。如下图所示,REITS和股票债券一起形成投资组合,能显著降低风险与提高收益。

中国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程度还非常低,以房地产开发资金为例,传统外源融资渠道基本以信贷资金为主,较少使用证券融资,债券融资比重很低。整体而言,除了地产股票外,债券、抵押债权、地产信托都处于探索和萌芽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大。

二、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

各国房地产金融主要有两部分组成:房地产信贷资产和房地产证券资产,我们的发展空间预测也分为两个部分:房地产信贷资产空间和房地产证券资产空间,二者之和为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

1、房地产信贷发展空间预测

各国住宅贷款占GDP比值差别较大,但近年来显著提高,大多在30%以上,部分国家甚至达到50%。80年代美国的住宅债务存量/GDP为37%,德国为20%,而英国从80年代到90年代迅速增加,截止到2000年已从23%迅速上升到57%。德国未偿还抵押贷款占GDP比率1997年达到50.9%,丹麦达到65%,荷兰达到60%,瑞典达到57%。中国近年房地产信贷/GDP比率大约在13%。

尽管中国的房地产金融模式还很难判定跟哪个国家更为接近,但在以信贷融资为主的中国金融体系下,我们保守估计住宅债务存量保持在GDP30%的比率(增长空间1,为我们的推荐方案),乐观估计住宅债务存量保持在GDP50%的比率(增长空间2),而GDP按年均8%速度增长。

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GDP预计为467693亿,房地产信贷空间保守估计将达到140307亿,是2004年实际房地产信贷余额23800亿元的5.9倍,年均增长可达到12.6%;乐观估计将达到233846亿,为2004年的9.8倍,年均增长可达16.5%。

2、房地产证券资产发展空间预测

我国2002年整个经济社会证券/信贷比比率为1:2.75,我们以该数字为参考,保守估计未来房地产证券资产存量;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更接近于日本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我们选取德国和日本目前信贷/证券比率的平均数1:1.3,作为我们乐观估计房地产证券资产存量的参考值。

由于很难得到房地产证券资产的数据,我们按全社会信贷/证券比率估算2004年房地产证券存量资产的价值为8655亿元(2004年房地产总贷款23800/2.75,实际的数字可能更低),如果信贷/证券比率未来十五年一直保持不变,则2020年房地产证券资产51021亿,是2004年的6倍左右,年均增长12.5%。随着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将进一步丰富,证券融资比重上升,如果2020年信贷/证券比达到日本德国的平均水平,则房地产证券资产达到179881亿,将是2004年的21倍,年均增长22%。

3、我国房地产金融资产发展空间

综合信贷资产和证券资产,我国房地产金融存量资产到2020年保守估计将达到191329亿元,相当于GDP的40%;乐观估计将达到413728亿元,相当于GDP的88%。2004年我国住宅金融资产低于GDP的25%,未来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巨大:证券化金融工具将逐渐增多,在融资结构中比率迅速上升;新的融资渠道和方法将部分替代传统的信贷融资,但占据主流地位的仍然是信贷金融。

三、结论和启示

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巨大。居民的住宅消费需求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然导致稳定的高住宅投资,从而构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其中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而伴随着房地产资产的增加和金融深化的加快,我国住宅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产品日益丰富。

篇5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营销、B2C、O2O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一个产品卖全球已经成为了现实,不出家门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甚至你找遍全城而不得的东西,天猫几十秒帮你搞定。因此,专业、专注、精细于某一细小的领域,一定是未来的主旋律,一个做了100年开关,而且只做开关的企业或品牌,你没有理由不相信它是专业的,而它是否是出产或销售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其他国家都没有关系,你都能够很快并如愿的买到。人们也开始由过去看重这个企业是否大而转换为关注这个企业是否长期专攻于这个领域 。因此,未来一定只有专注才能专业,继而成为专家乃至赢家。

受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宝洁过去13个季度有9个季度的营收不及华尔街的预期。雷富礼2013年重掌宝洁CEO职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重组计划做减法再专注再创新,这让我想到了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后的情形,也让我想到了杰克.韦尔奇对通用电气公司实施的变革,视乎有太多相似的声音和画面。如果说雷富礼第一次执掌宝洁是雷富礼1.0时代,那现在则是雷富礼2.0时代,前一个时代的战略是“专注于创新”,任期内开创了许多新的品类,而现在的战略则是“创新的专注”,专注于给宝洁公司贡献了95%的利润和90%销售额的80个品牌。

雷富礼是二八原则的忠实拥趸。二八原则是:20%的客户(或渠道)会为公司带来80%的利润;20%的研发会为公司带来80%的有价值的产品特性和功能;20%的员工会创造80%的技术能力……而在众多的二八法则当中,最重要的应该是20%品牌贡献80%的营收和利润。很遗憾,很多的企业没有能意识到这一点,即企业内部没有定期的经营分析会,没有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每个SKU分别卖多少,卖到哪个渠道哪个终端,平均销售单价和毛利贡献多少根本不清楚,公司基本上处在浑浑噩噩之中,或许是之前行业竞争环境宽松,或许是融资简单便捷,或许是赶上了土地升值带来的额外利益等,过去很多企业即使没有经营利润也能勉强生存。时至今日,在行业竞争环境、融资环境、经济危机以及互联网、微营销、B2C、O2O的多重挤压之下,企业依靠过去传统手段生存下去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宝洁的重组或许是给很多“大”企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那宝洁现任CEO雷富礼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什么呢?先业务重组,降低管理成本,然后是精简品牌,进行瘦身。透过宝洁公司的变化,以及互联网、物流网的飞速发展,只有专注、创新、快速于某一领域的企业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那些所谓的“大”而不强的企业则会像非洲水牛一样被个头小很多非洲狮子所猎杀。

专注

专注你擅长的领域,将你产品做得极致完美。很多的企业常常一下子开发很多的产品,视乎认为总有一款能获得消费者的欢心,就像鸟铳打麻雀一样,也常常有麻雀能撞上其中的一颗子弹。现在这种粗放,费力费时的简单方式显然已经过时,确认目标精确制导的时代已经到来,这种目标不是传统的以某一消费群为目标,这种精确制导也并不是要让你做出很多的产品瞄准不同的消费人群,而是竭尽全力,整合公司乃至全球的资源,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让你的产品做到超乎消费者的想象,从而击中大部分的消费者,让消费者期待,让消费者惊艳,让消费者为即将的拥有而期待,以拥有她而高兴。Iphone从上市到现在6年多的时间只做了五款产品,销售超过了5亿台;名不见经传也没有销售渠道的小米手机从上市到现在4年时间也只做了五款产品,销售超过了5000万台,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短时间销售达到100亿美元的公司。一款产品卖全球的时代已经到来,曾经过气了的“好酒不怕巷子深”似乎又活过来了。微营销让口碑传播的速度变得神奇,渠道的力量由盛强趋弱,营销神话时代在重新变回产品神话时代,是不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创新

记得海明威说过这样一句话: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高贵的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过去一段时间乃至现在,很多人还信奉“超越竞争对手”这样一句话,表面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超越了竞争对手就获取了竞争优势,就能获得市场。然而,你确定选定的竞争对手正确吗?或者你的竞争对手变化了而你不知,竞争对手是动态变化的,是多样的,是否超越很难做出客观比较,只能作为一个维度来参照而不是唯一的指标,而唯一能比较的和评估的就是和自己对比,这个才客观而准确。因此,当我看到海明威这句话的时候,有点醍醐灌顶之感,也想到了刘墉的一本书名《超越自己》。回顾我在企业工作与做企业咨询管理的经历,有多少企业十多年过去了,业绩与企业综合竞争力毫无提升,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丝毫没有与这快速发展的时代匹配,更谈不上什么超越自己,优于过去的自己。

快速

互联网时代,一个新闻一个事件瞬间公平的通达全球,不一样的就是各个企业和个人的反应速度。记得在2001年美国Thomas group在给我做辅导的时候说过,未来企业与企业之间将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关键是反应速度。最快的信息反应速度;最快的客户反应速度;最快的产品开发速度;最快的生产速度;最快的决策速度… …十多年过去了,Thomas group教给我们的工作工具和方法就是放到现在还是一样前卫而有效,互联网的飞猛发展为这一注解再次做了加速度,速度或将成为企业或品牌显著的差别标志。

篇6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当前,以第三方支付、P2P融资、电商平台、网络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存贷款和理财等传统业务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冲击和影响。笔者主要从第三方支付和新型融资渠道两个方面来探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作为新兴的网络支付结算方式和信用中介,已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第三方支付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不断挑战着传统银行的地位。

1.与支付结算业务形成竞争。支付结算业务作为银行的最基本的中间业务,产生的大量手续费是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第三方支付业务随着规模的快速增长,大有替代商业银行在资金结算领域媒介角色的趋势。

相比银行,第三方支付收取较低服务费,甚至完全免费,因此对客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除了费用低这一优点,第三方支付服务简便快捷,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数据显示,第三方支付以62%的选择率成为广大消费者消费转账时的首选,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分别只有46.8%和26.1%。显然,第三方支付弱化了银行卡的支付功能、侵蚀了银行的利润。

2.冲击商业银行基金销售渠道。我国目前的基金销售渠道以银行为主导。过去,银行是唯一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基金、信托等产品的销售很依赖银行。在广大投资者心目中,商业银行就代表了最高的信用等级和很好的安全性,再加上银行有实体网点,这些都使得银行在金融产品销售领域有极高的话语权。

然而,第三方支付的加入有打破这种格局的趋势,基金公司直接与拥有客户资源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对银行在基金销售中的主导地位形成挑战。同时,互联网企业通过挖掘投资者的数据,可以帮助基金公司分析客户的风险偏好,为其主动推送产品,甚至为他们定制服务。而且,基金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还可能提升投资者的用户体验,就比如余额宝为天弘基金带来了大量的客户资源的同时,客户也实现了理财与支付功能的二合一,达到了很好的销售效果。虽然从现阶段来看,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大,但从趋势上看,互联网基金市场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银行若不采取措施,在未来将会遭受严峻的挑战。

3.分流商业银行存款资金。从第三方支付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第三方支付其实很类似于银行的结算业务,在为买卖双方提供担保的同时,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沉淀资金,这些沉淀下来的资金在一般情况下存放在银行单独开设的账户中。如果从存款业务的总量来看,貌似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相当比例的资金最后仍会回流到银行系统,似乎没有威胁到银行的存款业务,但由于存在漏出效应,第三方支付还是削弱了银行的存款来源。并且,随着第三方支付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强化第三方支付的投资理财功能(如众所周知的余额宝),与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形成了直接竞争,就以余额宝为例,支付宝于2013年推出账户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经过实名认证的支付宝用户,可以直接将账户余额转入余额宝,其本质相当于购买了一种货币基金,与银行活期存款相比,余额宝收益高,早期七日年化收益率为6%以上。现在收益下降到七日年化收益率3.6%左右,但仍然远高于银行的0.35%活期存款收益。对于支付宝用户来说,余额宝的资金转入转出也比活期存款更方便,而且购买无门槛限制,这些优点都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余额宝类的理财产品管理小额资金。

(二)众筹、P2P平台等新融资渠道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目前,商业银行实现盈利还是主要依赖存贷款利差,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脱媒”的趋势开始显现,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中介作用被弱化,这对商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打破了银行垄断融资渠道的格局。互联网金融提供了众筹,网络借贷等多种融资渠道,打破了以前银行垄断融资渠道的格局。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或个人若想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进行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大背景下,这种不可能逐渐变为可能。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可以把借款人的支付数据和历史记录作为参考和分析的指标和依据,另辟蹊径的提供了降低风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新思路,而且更具灵活性。

这点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中国银行在2004年就曾提出将中小企业业务作为银行的转型方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国有银行很难有效评估小微企业的风险水平,从总额上看,小微企业仅仅获得了18.9%的银行贷款,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深深地困扰着中小企业,但互联网金融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和自身的特点,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迅速抢滩登陆。以阿里小贷为例,阿里小贷以互联网科技为依托,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迅速成长为行业的佼佼者。我们可以对比阿里小贷和银行贷款的各项指标,首先,阿里小贷提供的平均贷款额为5.6万元,远低于银行150万的平均贷款额,贷款平均获批时长仅需5分钟,而银行贷款大概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才能获批。如此之快的审批速度并没有使得贷款违约率激增,0.58%的贷款违约率也优于银行的1.15%。同时,贷款交易成本接近于0,远远优于银行贷款,综上,低额度,审批快,资金成本低等优势很好地契合了小微企?I的需求,改变了过去银行垄断融资渠道的行业格局。

2.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非常依赖存贷款利差收入,因此总是被人诟病为“躺在存贷款利差上过日子”。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商业银行固定化利率的特征,通过市场反映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双方议价成交,体现出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的决定权将转移给金融机构,最终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银行还想继续依赖存贷款之间的高额利差实现盈利的现行模式恐怕会难以为继,届时,互联网金融将凭借着高效、便捷、低成本等优势吸引客户,侵蚀商业银行原有或潜在的客户资源,从而威胁到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

前文提到,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没有很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依靠搜索引擎,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出适合中小企业和商户的网络融资平台,很好地适应了中小企业融资“小”、“短”、“频”、“快”的需求特点。截至2014年,我国统计的小微企业法人数量为785万,占企业总数的95%,占企业资产总量的30%,而且,从趋势上看,小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些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本来都是银行的潜在信贷客户,理论上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息收入,但如果银行将这片市场拱手相让,由此产生的利差收入也就被互联网企业吞噬。

二、“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诚然,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可以是发展的机遇。银行可在认识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转变思想,扬长避短,重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寻求与互联网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化挑战为机遇,继续发挥在金融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自身优势分析

笔者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商业银行的自身优势。

1.实力雄厚。从金融体系的地位来看,由于体制和政策的因素,商业银行不仅关系着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关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维护着金融秩序的稳定。首先,从资金规模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为23.1万亿,而到2014年,这一数字变为130.9万亿,10年时间,总资产增长近5倍。由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储蓄率,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增速最快的银行市场。其次,商业银行基础设施完善,拥有众多物理网点,业务广泛,信誉良好。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商业银行拥有非常雄厚的软硬件实力,足以应对危机和挑战。

2.运营优势。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运营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传统银行在几十年的运营中,积累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拥有一大批优质客户资源,以及成熟稳健的运营模式和有关部门的严密监管,其运行稳定可靠。反观互联网企业,资金链断裂卷钱跑路的事件层出不穷,甚至频频爆出金融诈骗案件。

3.技术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人才,信息技术方面与绝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有着巨大优势,而且长期的运行中积累了大量资金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能更好的得到保障。互联网金融主要基于网络的便捷性特点开展业务,但由于互联网技术仍然存在漏洞,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编写病毒程序恶意攻击网络,造成个人信息的大量泄露,危害用户的资金安全。传统银行业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较之互联网更为完善,长时间的运营中积累的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全面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也使得商业银行在风险防控方面更为稳健。

(二)商业银行对策分析

1.转变思想,在战略上重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改变。商业银行需要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有深刻清醒的认识,在认清自身在如支付业务、电商平台等领域上作为追赶者的角色的基础上,将自身的创新、转型与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学习互联网企业的理念与思维方式,重视数据挖掘与信息整合,努力提升客户体验,在组织结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上勇于创新,以适应新的内外部环境。

2.发挥银行的独有优势,转变竞争思维为合作思维。

(1)充分利用并创新物理网点。恒丰银行零售金融总部CEO李徽徽在“2015年中国国际银行会议”提出,中国零售客户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包括客户的富有程度,客户资产的海外配置,客户的老龄化。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显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接近1.8亿。这一类特殊群体,在获取银行的金融服务时,非常依赖于物理网点;另外,银行的一些高净值客户对银行的金融服务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需要拥有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的银行专业人员为其进行个性化服务。因此,商业银行物理网点不仅不可替代,而且愈发重要。

国内社区银行网点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自2013年以来,银行纷纷抢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众多国内银行,尤其中小商业银行,加大力度创新自身网点。此外,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布局直销银行,通过直销银行与社区银行的结合,发挥两者优势,积极探索、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充分发挥传统物理网点的多种功能,从而发挥自身优势,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2)取长补短,寻求合作。毫无疑问,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必须要谋求转型。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携手合作,借鉴其运营模式和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是最快的补短方法。在数据方面,商业银行可采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共享数据,或者购买他们获得的用户交易信息,构建自己的大数据信息库,分析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结合银行自身的优势和专长,针对性的打造产品和服务,改善客户体验,提升竞争力。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解决方案就十分值得商业银行借鉴学习。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难以解决,最主要的原因是风险控制难。相对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运营时间短,经营者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公司结构相对简单,财务状况往往透明度不高,这使得银行用传统方法掌握这些企业的运营和资信情况显得费时费力。然而,得益于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情况有望得到很好的解决,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新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到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合理的控制了风险。以成熟的蚂蚁金服为例,拥有一整套数据挖掘,分析体系,以小微企业的支付数据为核心,抓取企业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从而得到严格地控制了信用风险。而且,这种方法还极大地缩短了小微企业获得资金所需的时间,并且,节约了大量贷款审核所需的人工成本。

篇7

1.国际融资的特点

国际融资是指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来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流动资金、中长期资金。国际融资的目的是进入资金成本更优惠的市场,扩大企业发展资金的可获取性,降低资金成本。

第一,国际融资的多样性。国际融资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又包括国际债券融资、国际股票融资、海外投资基金融资、外国直接投资等。

第二,国际融资的风险性更大。国际融资的风险除了要面临偿还债务的风险以外,还要承担融资国的政治风险和汇率风险。最近的希腊经济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三,国际融资受管制因素较多。由于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不同,为了保障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各国都会出台各种各样的经济政策对他国的融资行为进行管控和限制。

2.我国国际融资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跨国公司的融资业务逐渐发展的同时,一些融资结构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严重的制约了我国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2.1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比例不合理

内部融资是指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部融资的三种具体形式包括:资本金、折旧基金转化为重置投资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内部融资对企业资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相对于外部融资而言,它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节约交易费用,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融资率不足30%,远远低于国际上通行的60%的比率。内部融资率偏低将会影响公司的融资成本,不利于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同时过度的外部融资将会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利于我国跨国公司国际融资渠道的拓展。

2.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合理

从我国跨国企业的外部融资结构来看,间接融资的比率远远的高于直接融资的比率。我国企业的长期负债主要依靠国有的商业银行。由于商业银行主要是以短期借贷为主,这就使得我国的企业需要不停的向商业银行进行短期借贷,已形成长期的负债。这样会增加还贷率,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

2.3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的比例不合理

对比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两种融资方式,股票融资的融资风险大,融资成本高,易受到各种金融环境的影响,且不利于公司管理层合理的进行公司的经营管理。成熟的资本体系市场中,应当以债券融资为最主要的手段,股票融资所占的份额很低。

然而我国企业的融资手段几乎全部为股票融资,这就增加了公司的经营及破产的风险,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健康正常的发展。

2.4跨国金融机构与跨国公司没有很好结合

在成熟的资本体系市场中,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同跨国公司是紧密结合的。跨国公司所需要开展的业务,各种金融机构会通过各种手段为之服务。而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处于建设之中,各行各业往往处于相互独立的地步,相互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甚至有脱节段钩的现象,金融机构不能很好的为我国的跨国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3.我国国际融资的策略及原则

3.1国际股权融资

在所有的融资中,股票融资是融资速度最快的一种融资方式。在我国国内融资规模紧张,融资成本不断上手的环境下,可以采用“走出国门,向他国融资”的策略。

第一,买壳上市。即通过购买融资国国内的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份,通过注入母公司资产的方式,在融资国进行上市,从而达到融资的目的。

第二,造壳上市。即在融资国注册并成立一家控股的有上市经营权的公司,然后将国内的公司以子公司的名义挂靠在融资国的公司之下。以实现国内和融资国的同时上市融资。

3.2国际债务融资

国际债务融资是另一种比较有效的融资方式。国际债务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长期融资工具,它能够有效的降低我国跨国公司的资本成本,从而增加市场的价值。国际债务融资的来源主要是拥有成熟的资本体系的市场,即欧洲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主要包括短期资金借贷市场、中长期资金借贷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三个部分。我国的跨国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及规模,采用不同的手段通过欧洲货物市场进行融资。

同相国际股权融资相比,国际债务融资所占用的成本较少,先期投入较少,操作灵活,风险系数低,是最为有效的一种融资策略。

3.3国际租赁融资

国际租赁融资的最显著的优点就是节税。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各样的跨国租赁业务在在国际商业活动中不断出现。

国际租赁对于一些规模不是很大的跨国企业有着非常有利的条件,首先,国际租赁可以降低企业的购买成本,将企业原先需要一次性付清买断的产品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租赁。其次,由于没有购买某项产品,只是对某种产品进行租赁,这样在无形中又节省了购买产品所产生的赋税。

3.4我国国际融资的原则

通过对以上融资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国际融资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降低融资成本。合理的避免或者减少纳税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各国的税收政策及税率千差万别,企业应当合理的利用不同国家间的税收政策合理的进行资金的转移,以增加企业的融资率。同时,由于有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往往会采用一些优惠的信贷政策,这也是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第二,避免和降低经营风险。我国的跨国公司应该广泛的利用公司之间的平行贷款和货币互换等方式来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减少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现金方面的投资,尽量利用海外子公司本国的资本和贷款。同时,不断扩大和保持现有的融资渠道。

结论:随着人们对跨国经营认识的深入和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逐渐接轨,我国跨国公司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但同时存在国内资金短缺,外汇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进行国际融资。本文中,笔者先对国际融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对我国国际融资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浅谈,最后,笔者针对性的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国际融资应该采用的策略及原则。

参考文献:

[1]雷惊鹏,黄存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07)

[2]李占文.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探析[J]. 辽宁高职学报,2006,(04)

篇8

资本的逐利性质决定了其必然流向投资回报较高的领域。在全球经济整体下行的氛围中,商业银行倾向于将资金贷给大型国有企业,基于实业利润竞逐不易,大型国企并未投资于自身业务,又倾向于以数倍于官方利率的价格将银行贷款出借给中小规模企业,这便构成我国非正式借贷市场即影子银行的重要部分。2012年底,我国非正式借贷市场的规模已达3.7万亿美元,占GDP的44%,在这个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是委托贷款和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银行承兑票据及有价证券,这两者中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则流向房地产开发行业与地方融资平台。

商业银行的另一惯常业务是从同业市场借入短期资金、投放长期项目,从而产生期限错配,最常见的是银行将资金配置于较长期债券以锁定高收益,再将债券质押为短期回购融资。同业市场短期融资的低成本与长期债券投资的高收益,可确保商业银行稳赚较高利差,但从银行流动性考量,风险不断放大。更危险的是,许多同业资金最终投放至期限较长的信贷资产、承兑汇票和信托受益权等非标准化、低流通性的资产,构成对银行流动性的更大威胁,也表明实体经济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资金的机会微乎其微。

篇9

一.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过程

在物流金融领域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其中部分因素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但也有一部分是彼此之间是互相作用的。要完成对物流金融风险的评价工作,就需要准确的选取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指标。

(一)融资企业存在风险的研究

对于目前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更乐意和自己比较了解而且彼此之间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提供物流资金增值服务,物流企业之所以这样做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规避物流金融的风险。在对物流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工作中,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运营能力

选取企业的运营能力作为定性指标;对于持续运营三年以上的融资企业其信誉等级评为“优”;经营未满1年者评为“差”;处于忧和差之间的融资企业就被评为了“中”。融资企业提供了资产回报率,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企业的物流数据情况提供出存货周转率。

2.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

以“连续盈利能力”作为定性指标,对于一些连续三年内持续盈利的企业评定为“优”,连续三年内少于两年盈利的企业被评定为“差”;而连续三年内两年盈利者评为“中”。一系列的相关数据如:销售利润率和税后利润率均由融资企业所提供。

3.融资企业的偿还能力

以企业稳定存货为定性目标,在最近一年内,融资企业在第三方物流存货的规模处于稳定和升高者评定为“优”,存货规模浮动较大者评为“差”,中间者记为“中”。由融资企业提供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

4.企业的信用记录

由于我国目前发展相对滞后的企业资信评级体系,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始终不能以较低的成本来直接的获得所有融资企业的信用评定等级,只能通过以之前合作记录为依据,完成对该企业履约率的统计,并以此来作为衡量企业合同执行情况的主要指标。

(二)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现阶段稳定的银行政策的影响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了型物流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其中金融风险影响因素的主要来源就是抵押物本身和融资企业,对此,我们提出了详细的一套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

(三)对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检验

虽然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是在对实践的不断归纳和总结以及对模型的借鉴优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但为保证该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专业性,我们还需要对这一风险指标体系进行检验工作。

二.物流金融风险的评估工作

物流风险的评估工作也就是在物流金融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对风险因子完成量子化分析的过程,对物流金融风险评估工作的结果对的对后续风险处理方法有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在本研究中利用了BP神经网络来完成对物流金融的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步骤如下:

(一)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在设计过程中,网络层数和网络拟合度与每一层的节点数呈现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为实现拟合度的提高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网络层数的措施,但这也直接导致了网络的复杂化,进而也增加了训练的时间。所以引用了一个同时含有一个隐含层的具有三层BP的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的体现就是对BP算法,又称之为梯度优化法。一般所涉及到的BP算法确定的原则就是:沿着表现函数下降最快的方法来进行对网络权值和阀值的修正。

(二)风险样本数据的获取

1.样本数据的采集

为了更好地说明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模型的具体实现过程,同时也为了更好的说明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个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收集表。表中数据信息要详尽具体,同时细分了高风险样本和低风险样本以及中风险样本。所采集到的样本数据经过一定的整理后录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汇总表。

2.样本的处理

由于在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中同时涵盖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在两类指标之间又缺少一个统一的度量标准,而且也不符合神经网络对于数据输入的需求,因此特加大了对网络收敛性的训练。另外对输入风险评估模型的样本数据进行了一定的预处理过程,通常所应用到的处理方法就是模糊化和归一化等。

(三)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的仿真

1.隐含层的节点数

据上述可知,物流金融的风险评估模型一般都是由具有三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组成,其中在输入层中有着15个节点,而输出层仅有1个节点,在隐含层的节点数值取值范围一般都在6到14之间。但据研究发现,当节点数为14个时,评估模型的误差是较小的,同时网络误差的收敛性也较好,因此可以将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中隐含层节点数的数量确定为14个。

2.网络训练函数

在系统中所应用的Traing D函数来完成对BP神经网络的训练可以实现网络能够很快的进行收敛,而且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也比较小。但相比较于Traing D函数,Traing DM函数对神经网络的训练得到的结果是:能够使网络收敛速度更快,所以从风险评估模型优化的角度考虑,一般我们选取的训练函数是Traing DM.

3.网络学习速率

网络学习速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了网络收敛性的稳定。一般情况下,所选择的学习速率是0.01,在这一速率下,神经网络不仅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而且也能很快的实现收敛。适当的提高网络学习速率,将其数值从0.01升高到0.02时,出现了网络误差曲线的明显震荡;而当数值为0.05时,误差又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综上,为实现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的最优化,一般所采取的神经网络学习速率为0.01.

(四)风险评估模型的检验

风险模型的评估结果基本上能够和样本的实际相一致,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给予神经网络的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有着良好的风险评估能力。

三.物流金融风险的处理

(一)管理型物流金融风险处理措施

1.风险回避

管理型物流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潜在的风险,造成很多不利后果,所以需要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来减轻影响,比如放弃执行或者改变原有计划选择其他风险小的方案,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回避风险,对于有风险的物流金融业务,需要综合自身物流实力来采取回避风险的措施,做到最小损失。

2.风险预防

风险防范意味着在实施过程中,要寻找潜在风险,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因素和风险概率,避免严重损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应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员工风险意识,提高责任心,完善公司相关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务型物流金融风险处理措施

1.风险承担

所谓风险承担指的就是企业自身承担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又称之为风险自留。在物流金融的实践中,第三方物流往往起着被动的风险承担的角色,在某项具体的业务开展之前,物流方可能也会意识到融资方抵押物所具备的风险,但是未能对存在的风险作出正确的预估,因而导致预防措施未能及时的采取进而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在业务往来中,任何的一种业务行为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风险才会有收益,因此为保证企业收益的增加,也就需要采取恰当的风险承担。

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也是一种风险管理办法,这是主动将项目或相关的财务后果转移到其他单位或个人,从而有效地避免风险损失。风险转移作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常常采用的风险处理措施,物流方就是通过出让一部分的收益,然后成功的将物流金融业务转嫁给别人,从而有效的降低业务总体的风险。

四.结语

本文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1.建立了一个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的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2.介进行了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的系统研究;3.建立了物流金融的风险指标体系,并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物流金融正处在一个高度发展壮大的时期,而且现阶段相关部门对其研究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流金融必将会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态,进而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2]乔华峰.XX港X公司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3]熊小芬.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4]郭佳.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创新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5]胡剑,李伟杰.物流金融:实务操作与风险管理[J].物流技术,2009,07:65-68.

篇1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效率优先,发展到20世纪末的效率兼顾公平,直到21世纪的以公平为重心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已成为众多学者探究的话题。资本和劳动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已有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资本配置效率较高,中西部地区资本配置效率较低。尽管存在政府转移支付等方式,但资本趋利的天性,使得我国目前资本在市场驱动下从资本配置效率较低的中西部区域流向资本配置效率较高的东部地区。然而经过近十年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引导,我国各区域间资本配置效率和经济差距如何,如何缩小区域间资本配置效率和经济差距值得研究。

二、区域间资本配置效率的测算和比较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上市公司最多的省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本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八个省市分别为:东部地区的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中部地区的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本文选取的数据来自主板、创业板和OTC市场等,时间跨度为2006―2010年的5年。剔除了数据异常和数据不全的公司;剔除了金融业上市公司,共获取上市公司数量是广东省299家;北京市160家;上海市191家;浙江省171家;江苏省167家;山东省131家;湖北省75家。总计1276家上市公司。

(二)回归模型的设定和资本配置效率的计量 近几年国内外经济学家在测量资本配置效率的常用方法是Jeffrey Wurgler提出的测量各个国家资本配置效率的模型,模型形式如下:。其中,I代表总的固定资本形成(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V代表的是增加值(value added),而T代表的则是时间(年)。这样,通过公式得出的ηc则代表的增加值增长率相对于固定资本形成增长率的弹性,表示的是C国家在它的成长性行业中追加资金以及从它的衰退行业中撤除资金的程度,也就是该国的资本配置效率。考虑到Jeffrey Wurgler模型只进行了单因素分析,仅把行业利润或者增加值作为唯一的自变量继入计量模型,忽视了其他可能影响行业固定资本形成的因素对其配置效率的影响,因而是不完全的。从经济意义上分析,由于地区经济的复杂性,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资本配置效率还受到很多非利润因素的影响。故除了销售收入以外,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增加选取了负债总额、税收因素为自变量,通过考察固定资产存量和销售收入、负债总额、税收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我国各区域八省市整体资本配置效率。具体测算模型为:αc+?浊ict。本文以“(年初固定资产净额+年末固定资产净额)/2”来衡量企业的资本形成情况。本文选取销售收入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选用负债合计数代表企业获得的贷款数额以衡量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支付的各项税费总额-收到的税费返还总额)/资产总计”来反映企业单位资产对政府的贡献度,从而衡量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意愿。式中:I 为企业的资本存量;V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D反映金融机构与其它自发性投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T反映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意愿;下标i表示企业;下标c表示地区;下标t表示时间;系数ηc、βc、γc分别反映某个地区的V、D、T的弹性值;截距项αi,εict综合反映了未进入模型的其他外生影响因素对企业资本配置的影响程度。根据指标的选取,当ηc、βc、γc大于零,某地区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是有效率的;反之,某地区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是缺乏效率的。当ηc、βc、γc均等于零时,某地区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与企业成长性无关。

(三)测算结果分析 (表1)可以看出:第一,从整体来看,销售收入(盈利能力)这个因素对大部分省市的资本配置效率影响是明显的(除了四川省、山东省);负债总额(金融机构支持力度)这个因素对一半以上的省市的资本配置效率是明显的;税收(政府支持力度)只对上海市的资本配置效率影响是明显的。从整体上来看,方程的整体显著性还是比较好,只有北京市、山东省、浙江省的整体效果不太好。湖北省、北京市、浙江省上市公司的利润的系数为正,负债、税收负担的系数为负;四川、上海、江苏省上市公司的利润、负债的系数为正,税收负担的系数为负;而广东、山东这三项的系数均为正。可见,不是所有的因素都对企业的资本形成有影响,同时说明这八个区域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从整体上看是有一定效率的。第二,从盈利能力分析,北京市的盈利能力对资本配置效率的贡献程度最大,达到了1.074354,其次是上海、浙江、广东,分别为:0.651668、0.416404、0.385458。湖北省的仅为0.296628,略高于江苏省0.26805,最低的是四川省,仅为0.003699。本文根据统计年鉴上的数据来进一步探讨原因。第三,从金融支持分析,由于资本配置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中介作用完成的。由(表1)可以看出,湖北省上市公司的负债的系数为负,除了北京与浙江也为负外,其他的省市都为正。广东省的金融支持对资本配置效率的贡献程度最大,达到了0.608094;其次是四川、江苏,分别为0.445754、0.375202。湖北省仅为-0.205346。这表明湖北、北京和浙江省上市公司资本配置对于金融的依赖程度显著小于其他各省市,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只有各个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趋同时,才能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而当资本流动存在障碍时,各地区的系数之间出现差异,使得金融要素不能发挥最大作用,导致投资效率降低。广东省与四川省的上市公司的资本形成受金融支持力度的影响最大,获得的金融支持也最多;北京和浙江投融资渠道众多,资本过剩,金融对资本配置影响出现负面效应;而湖北省的上市公司获得的金融支持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第四,政府支持也是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由(表1)可以发现,广东与山东地区,政府税收支持产生负效应,但影响不大。其他省市政府税收支持产生了正效应,但中西部地区湖北省政府支持效率偏低;东部省市中上海市政府支持效率较高。资本配置效率是一个国家(地区)金融市场所具有的资源配置能力的衡量指标。各区域间资本配置效率存在的差距。一个有效的市场应该具备将资源投入到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项目)和将资源从无利可图的行业(项目)中退出的能力,而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就意味要素市场的这种调节能力较弱,资源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很难实现其追逐利润的本性,也就是说,资本配置效率较低的地区对资本是没有吸引力的。而这就将造成资本更多地流入到发达地区,使得本已拥有较强资源配置能力的经济发达地区获得更加明显的经济发展优势,最终导致两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

三、区域间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和经济差距分析

(一)区域之间区位分析 东部省市包括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山东。这几个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要素禀赋和区位环境,是区域比较优势存在的先天条件和基础。广东省地处我国南海之滨,港澳之邻,是华南地区、东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邻,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江苏仅次于广东的全国第二经济强省。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的中心。还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全国高等院校的中心。上海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山东GDP总量列第三位。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而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北省,是世界楚文化的中心。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为中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是为“九省通衢”。位于我国西部的四川省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为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是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又一个重要的科研基地。

(二)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本市场情况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2006年到2009年湖北省和四川省的GDP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北京、上海的值相对而言比较小。这主要受到目前我国以公平为重心,推行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此外,在现代经济中,上市公司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已与区域经济交融为一体,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上市公司往往是区域内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规模大、业绩优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区域行业的龙头,可以带动区域经济腾飞。各区域上市公司的情况见(图1)。总的来看,东部地区的资本流动和资本市场发育基础好。进一步地,从微观层面――上市公司来分析固定资本投入效率。各区域固上市公司定资本与销售收入的比较分析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0年各个区域的固定资产净值和销售收入均有大幅度的增长。从2010年的数据来看北京市的固定资产净值和销售收入均是最多的。而湖北省的是这八个省市中最小的。从固定资产净值的增长速度来看四川和上海最快,均高达1.08。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来看广东和上海最快,分别高达1.57倍和1.47倍。而湖北省这两个方面相对而言都是比较慢的。尤其是销售收入方面,是这八个省市中增长速度最慢的,仅为0.84倍;四川省上市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则主要建立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吸收资本流入规模增幅较快,但盈利能力提升尚不明显,属于较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由此可见,中西部地区在促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各区域金融支持力度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四川省、北京市的增长速度最快,分别为1.28倍和1.19倍。其次就是湖北省,也达到了1.05倍。上海的增长速度最慢,仅为0.26。负债总额可以作为衡量金融支持力度的重要指标,从表4可以看出,2006年、2010年,北京市的负债总额是最多的,而湖北省的负债总额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就这两年的增长速度来说,广东省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达到了1.67倍,而中部省份湖北省仅为1.38,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和山东增幅小,但绝对额相对较高。西部省份四川增幅较快,但绝对额偏小。这说明中西部省份需要金融支持促进资本配置效率方面进一步提高。

(四)各区域政府支持力度分析 (表5)可以发现:第一,各区域国家投资力度。投资的来源也说明了政府对各区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家投资指标说明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故本文选取该指标来分析。由(表5)可看出:北京市的国家投资力度在下降,不过幅度不大,其他各区域都是呈上升趋势。总体而言,国家加强西部大开发,四川省国家投资力度增幅最高,达到了564%。而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由于经济发展快,市场发育相对成熟,国家投资力度减弱。第二,各区域上市公司税收情况。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广东省的增速最快,并且远远超过了其他省市。北京和江苏的税收情况的增长速度比较接近,均为正。而湖北省的为负值,即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高,税赋情况呈负增长。

(五)各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分析 (表6)可以发现:第一,各区域外商投资情况比较。引进外资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外资除了直接将资金导向更有效率的项目或者区域,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直接作用外,还会通过和金融市场交互作用从而对资本配置效率施加影响。两者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彼此加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外资对资本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而随着外资规模的增加,金融发展水平对资本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也得以强化。由(表6)可知:总体来看,外商投资比重在下降,在向江苏、山东、湖北倾斜。说明一方面外商资本从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撤出,但也没有向基础资源条件相对较差的西部地区进入,而是向一些经济基础好、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江苏、山东和湖北等地区倾斜。第二,各区域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比较。国际贸易理论指出,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正常状态下,国际贸易有利于国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技术效率的进步。(表6)可知:从各区域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指标来看,除了四川省增长速度很快,达到119%外,其次就是湖北省增长最快了,达到了47%,其他区域相对而言增长较慢,湖北省在国际贸易方面占有比较大的优势。进出口方面做得较好。这说明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下,中西部物流规模增加。

(六)各区域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水平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各区域近几年来人才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山东省的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湖北省居中。科技活动人员的增长浙江省最快,其次就是湖北省,广东相对而言还比较慢。科技财力实力是体现区域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企业科技财力投入可以体现区域科技经费的集中趋势。由(表7)可以看出,山东省对科研经费的投入量的增长速度最快,达到了187%,其次就属湖北省最快,为180%。最慢的是上海市,仅为86%。由此可见,中部地区逐步应有已有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的重视。而西部地区历史上的科技资源弱势地位仍未得到改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研究本文以深沪2006年至2010年京、沪、苏、浙、粤、鲁、鄂、川八省市127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和经济差距。结果发现:各区域资本配置效率仍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资本配置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东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目前均确立了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并着力发展知识经济特征鲜明的新兴服务产业,为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动力源。目前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除了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外,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特色优势产业不突出。 我国西部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于中东部,而且西部各省及各省区内部发展不平衡。东中部地区无论是盈利能力、对外开放程度、金融支持、税收支持、科技水平都有待于提高。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这种差距有望缩小。

(二)政策建议 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一是培育资本市场。一级市场上,要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高度去设计并逐步规范证券市场,把它作为一个国有资本结构调整的通道。同时,要优化二级市场的投资结构,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养老金基金、住房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以便对上市公司实行有效监督。二是建立与各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银行体系,包括大力发展中小银行金融机构,加快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科技银行,推动政策性银行向综合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等;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银行组织体系和机制创新;推动适合高科技产业特点的信资产品创新;创新风险资本的运营机制;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如建立企业上市资源库,加快上市融资步伐;成立融资租赁公司,开辟产学研技术―资金合作融资方式,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2)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推动经济发达地区的扩散效应或涓滴效应。借鉴沿海省市企业对外开放的战略,采取梯度推进的方式,主动承接来自国际和国内经济发达省市的产业转移,实行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开放促改革。同时,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设计专项扶持基金,在境外设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专业市场、生产加工企业和研发机构等,改革审批制度,对“走出去”企业从以审批管理为主,逐步向促进、服务、保障、监管为主转变。促进资本、人员、技术资源的双向流动。(3)加大政府扶持政策的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多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硬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建设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促进中西部地区社会化的中介服务健康发展、建立金融保险支撑体系等措施,建立健全的社会化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税收政策支持、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通过产业集聚形成扩散效应,为中西部地区建立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本文系湖北省软科学课题“创新财政企业专项资金投入方式研究”和“湖北省上市高新技术资本配置效率研究”(项目编号:20102S011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永剑、刘春杰:《金融发展对中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区域比较》,《财贸经济》2011年第3期。

篇11

中图分类号: G449 文献标识码: A

一 、资信评级的概念及其作用

美国穆迪公司1994年在《全球信用分析》一书中指出:“评级的目的,在于设定一种指标,预测债券发行人未付、迟付或欠付而可能导致的信用损失。”由此可以看出,穆迪公司对资信评级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设定一种指标来预测债务人的偿付能力并认为资信评级是把信用风险的信息传达给市场的最快的方法。刘继忠先生在《资信评估概论》一书中指出:“资信评估可以理解为:由独立、中立的法人评估机构,根据评估客体的委托,以与评估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有关标准化的规定为依据,采用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化的方法,对评估客体履行相应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和测定,经过同评估事项有关的参数值进行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并以简单、直观的符号去表示评价结果的活动。”资信评级的作用有:第一加强信用管理,完善信用监督机制,社会信用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宏观影响因素。企业资信评级是一种信用监督机制,它在引导企业强化信用管理,促进社会信用制度完善,整肃社会信用环境上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投资者基础,信用评估机构是以第三者的独立身份,来为资金供应者提供决策的参考信息,这样可以提高资金供给的透明度;同时提升了高信用等级企业的无形资产,使高信用等级企业在融资中更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也增强了对投资人的吸引力,拓宽了融资渠道,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偿债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第三企业内部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树立信用观念,资信评级体制的建立,首先可以使企业通过等级的比较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从自身角度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整体实力;其次也可以促进企业信用观念的树立与提高;再次可以为企业了解交易对方的信用状况,为企业节省了搜寻信息的成本。

二、 企业资信评级的指标体系

(一)企业资信评级的要素

基于我国企业的特点,并借鉴国际上成功的信用评估经验,认为企业资信评级的基本内容包括:素质要素,企业素质包括管理素质和人力资源素质,管理素质又包括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素质。财务要素,这是企业资信评级的基础和核心。用来评价企业资产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其中安全性是信用的基础,收益性是信用的保证,流动性是信用的表现。发展要素又包括环境要素和风险要素。环境要素主要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经济周期、市场走向等,这些是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另外还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等。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企业资信评级,风险必须是分析的一部分,因为从某种角度讲,企业的资信评级仅是对信用风险的评价。

(二)指标系统

1 企业基本素质子系统

主要从人力资源和管理两个方面综合考察企业的素质。人力资源素质,是指企业拥有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如学历、年龄、管理水平、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管理素质,包括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主要指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及各项管理职能的水平、管理方法和手段等。较高的企业管理素质是企业不断开拓新产品、新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有力基础。它对企业的信用级别有着重要作用。

2 财务状况子系统

财务状况子系统主要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判断对企业信用的影响。包括(见表一):

表一 财务状况子系统各项指标

篇12

国务院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从财税和金融扶持、经营环境改善以及公共服务资助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小微企业支持发展计划。政策的引导正在使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关注小微企业。

从银行内部因素来看,在资本压力和信贷额度受限的情况下,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有利商业银行提高利差,提升资本的使用效率,改善业务结构。

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自身发展和转型的“蓝海”,主动调整组织架构和流程,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

产品创新解难题

民生银行是国内银行中率先发力深耕小微企业的银行之一。在众多银行家中,董文标跑小商品市场最多。

在董文标看来,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存在三大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 认为经营成本高、风险大。“主要是没有方法,如果方法找到了,这两个问题都不存在。”董文标表示。

误区二 小微企业诚信不高,“在我所见过的大中、中小、小微企业中,我个人认为小微企业是最讲诚信的。”他说,民生银行小微企业千分之1.6的不良贷款率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误区三 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价格高。一般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至40%。对此,董文标认为,“小微企业贷款时间短,70%都是6个月贷款,甚至还有1个月贷款,银行从中的获利并不高,小微企业完全可以承受。”

少抵押物是困扰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个最主要的难题,不过通过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这一难题可以迎刃而解。

上海城大建材市场是一家拥有众多中小型建材企业的市场,市场内上下游客户实力较强,销售渠道良好,随着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市场正在做大做强。但是一到销售旺季,建材市场的老板们就犯了愁,由于需要提前订货,手里的钱又总是周转不开,想去银行贷款,却总因缺少抵押物,难以筹到低成本资金。

针对这些小企业的困境,华夏银行上海分行的营销人员通过对市场客户的调查了解,首选出5户在银行信用良好的建材经销商,运用“联贷联保”产品,增加他们的信用度,为每户提供了500万元的授信额度,采取联合担保和借款企业法定代表人连带责任保证的形式,同时由上海城大建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用最快的时间批复贷款项目,以满足这些企业对融资的快速需求。

“联贷联保”业务是华夏银行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推出的担保贷款新模式。该模式综合了多家小企业的可用资源,进行相互监督和横向约束,从而解决了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过程中抵(质)押物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难题,降低了业务风险。此外,在担保模式上该行推出了房地产抵押、担保公司担保、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授信模式,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的担保难问题。

鉴于小微企业的生存特征,民生银行在多年实践中制订了规模化、批量化、专业化服务的路线。

董文标表示,“80万到100万的小微企业,一家一家的做,肯定成本高、风险大,但如果批量化的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为此,民生以全面服务商圈作为抓手,为批量化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江苏常熟世界服装中心、云南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等商圈中,民生银行将客户分为三类,不同的联保方式发放贷款。贷款效果相当良好。

中国银行业协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小微企业融资是一个复杂问题,有多重因素阻碍小微企业融资。其中,规模小、无抵押物是首要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只依赖市场,需要地方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多方共同努力。其中,一些地方建立起了“信用互助协会+互助基金+风险补偿基金+保险”的“四位一体”融资担保模式,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效果明显。

“四位一体”的担保模式既有利于解决企业单个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金融机构贷款投不出、不敢投、投得少的问题,使小微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模式化”经营

仅仅依靠产品创新显然难以解决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融资困境,如何将创新产品应用到更多的小微企业身上,是商业银行思考的更深层次的命题。“模式化”经营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对小微企业进行批量化经营,不仅使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能够获得信贷成本,商业银行也减少了运营成本。

晚上9点多,西安市朱雀大街中段42号的一间办公楼里依然亮着灯。光大银行西安分行友谊路支行行长郭朝晖的案头堆着厚厚的资料,看着这些资料,他很兴奋。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郭朝晖发现,位于陕西榆林府谷的兰炭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如果能够扶持好这一产业,将会对整个府谷地区甚至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此之前,光大银行西安分行雁塔路支行的客户经理刘进军,也已经驻扎神木半年多了。他此行调研的目的,也是要对当地的兰炭产业做细致而深入的了解。

经过光大银行西安分行中小企业部的细致调研,光大银行西安分行经营班子认为兰炭产业是一个全新的可以介入的产业领域。在做出这样的判断之后,光大银行西安分行迅速协调风险、中小企业、贸金等相关部门和雁塔路支行、友谊路支行,在研究光大银行总行中小企业模式化营销的基础上,成立“兰炭”项目组,并最终形成了针对兰炭中小企业的“兰炭模式”。

在调研中光大银行发现,兰炭的产业链在当地已经开始形成:当地企业通过原煤烧制成兰炭,中间会产生煤气,煤气可以发电,可以深加工成金属镁,而金属镁是目前汽车、航空等高端行业的应用材料,因其价格较高,在下游应用较少。而兰炭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让金属镁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改变。同时煤气在发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煤焦油,成为生产柴油的原料。所以,这个产业链一旦做起来,将能发挥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然而调研情况显示,几乎所有的兰炭产业的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经营不确定性高的特点。有些企业在银行吃了多次闭门羹之后,只好借助民间借贷渠道融资,融资成本非常高。

针对兰炭企业的特点,光大银行西安分行为兰炭企业量身定做了“联保+部分资产抵质押+实际控制人个人连带责任保证”的创新模式。由于兰炭企业普遍缺少抵押物,这一模式解决了困扰他们融资过程中存在的抵押物不足的主要障碍。

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光大银行西安分行项目组深入到每一家贷款企业,与企业经营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之后,将市场调查和服务深入到小企业经营的细节。从水、电、煤气费用,到订单、库存,动态感知客户境况的变化并提供相应反馈。截至2011年9月末,光大银行西安分行向神木、府谷兰炭行业中的18家企业贷款6.2亿元。

除“兰炭模式”之外,光大银行正在全行各层级、各条线大力推广贸易供应链、工程机械按揭、“全程通”、“金色链”这些已经成形、有效的模式,先期已经确定在10大行业重点推进模式化经营,包括汽车、批发零售、船舶、电力、钢铁、房地产、家电、能源、医药、商贸流通等。

自2010年起,光大银行开始倾力打造“阳光助业”品牌,其“个人助业贷款”和“经营物业贷款业务”开始向“模式化”的经营思路转型。“模式化经营就是要真正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现有的格局、现有的部门为中心,要围绕客户的需求整合资源、人员和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如果我们很好地建立了这种模式,具有复制的功能,那么在短期内将很难被同业替代。”光大银行行长郭友表示。

信贷资源倾斜

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使得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目前,不论是大中型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将目标锁定在中小企业领域,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增速远快于其他领域的信贷增速,信贷资源正在向中小企业倾斜。

“总体来看,小微企业的授信是我们交行这几年信贷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一个重点,既是我们业务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善利差的一个重要手段。”交行副行长钱文挥表示。

截至2011年末,交行境内行(零贷部)小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500亿元(1500.13亿元),较年初增长73.82%,高于集团贷款平均增速近60个百分点。

而从其他几家国有银行的情况来看,小企业贷款均大幅高于集团贷款平均增速。工行年报显示,2011年工行中小企业有贷户增长37.4%,新增贷款占公司贷款增量的71.3%;建行年报显示,2011年建行小企业贷款增幅24.60%,远快于公司类贷款平均增幅的12.80%。农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5,752.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41.38亿元,增幅24.8%。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行更是将中小企业作为其“二次转型”的战略重点,按照2003年四部委联合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截至2011年12月31日,招行境内中小企业贷款总额达4,682.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98.64亿元,贷款增量占当年境内企业贷款总增量的80.94%。

此外,根据2011年四部委联合新颁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以及银监会监管统计口径,截至2011年末,招行小微企业贷款(含票据贴现、个人经营性贷款)3,250.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52%。

“招商银行现在对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已经占贷款总额的52%,而且还要继续倾斜。我们甚至准备逐渐把一些大企业退出,今年准备在支行层面上不做大中型企业客户,只做小企业、小微企业,我们的目的很明确,除了响应国家号召以外,还要追求资本的节约和回报。”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

商业银行之所以愿意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主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是现在社会的呼吁和政府的号召。而从内部因素来看,在资本约束的情况下,特别是监管当局即将推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按照国际巴塞尔协议III的原则加强了资本管理,对每家银行来说节约资本都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每家银行都力求在较小的资本消耗下取得比较高的回报。因此做小企业、微小企业最合适,因为大企业的议价能力比较强,而小企业的利率可以适当的上浮。

从定价来看,在信贷紧缩的大环境下,小微企业贷款对商业银行具有更大吸引力。交行副行长钱文挥表示,从今年一季度小企业贷款的定价情况来看,交行一季度新发放的贷款利率是8.11%,上浮的占比97.85%,基准和下浮的占比在1%左右。而相比于小微企业,大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利率上浮的幅度不大,有些甚至下浮。目前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普遍在30%~50%之间,有些上浮甚至高达70%。为提高利差,以较少的资本消耗取得相对较高的收益,银行有做小微企业信贷的动力。

从未来的经营形势看,商业银行在提升净利差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目前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已经到了一个高点,以交行为例,截至一季度末,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47%和2.60%,同比分别上升4个基点和9个基点。

交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于亚利表示,接下来净利差大幅提升的可能性已经不大,银行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努力使净利差保持稳定。交行的情况是整个银行业的一个缩影,经过近两年的持续回升,银行业的净利差已经达到历史高点,下一步面临下滑的压力。为了使净利差保持稳定,商业银行更愿意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配置在高收益的信贷品种上,而小微企业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小微企业脱困“死结”

虽然商业银行加大了信贷投入,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依然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小微企业融资依然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从数据上来看,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长几乎是所有信贷增长最快的品种,但是社会上普遍反映小微企业融资依然比较难。交行副行长钱文挥介绍,从增长上来看,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增长的非常快,但是绝对量的占比还不够高,交行目前的占比是6%,业内都是比较接近的数字。如果要把比重提高,必须要保证比现在高很多倍的发展速度,从现实情况看还有很多困难。

“如何引导银行更多地把信贷投向中小企业,从交行来看,我们更多地通过绩效考核加大力度,把小微企业、零售信贷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在资本占用上给予优惠,在定价和审批上给予放权,机构上设立专营机构。”钱文挥表示。

钱文挥指出,目前监管部门对信贷总量是限制的,小微企业发展速度可以快一点,但是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和基础设施也都需要一定的信贷配置,速度的平衡是一个过程。其次,从金融机构的层次上来说,现在无论是大型的国有控股银行还是全国性的银行都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但是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在服务的渠道、资金的实力各个方面存在制约,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仅仅依靠银行显然无法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根据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调查,目前我国90%以上的小企业贷不到款。

对于小微融资难的原因,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认为并不是由于我国缺钱,目前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超过了110万亿,并不缺钱。但是小微企业依然贷不到款,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由于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

其次是金融体制机制不够开放,存贷款利率事实上被管制,并没有放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