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化学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07-14 09:45: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生物化学的理解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生物化学的理解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2-0037-2

物理量,就是人们用以作为量度物质的属性和描述其运动状态时所用的各种量值[1]。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物理量的理解层次,直接影响着其对物理规律的建构和认识。所以,深化学生对物理量的理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量来源于生活量。在生活中,我们描述生活现象时用到各式各样的生活量,而其中有科学价值和物理意义的量,被科学家抽象出来,定义为物理量,方便于之后的科学研究。如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会学习长度、时间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的教学难度不大。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一直在接触和应用这些量,且物理量抽象程度不高,生活量和物理量内涵趋近于同一,并无太大区别,学生易于接受。这也是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都把长度的教学放在了学生刚学物理这门课程的时期的原因。所以,生活中越是经常提及的量(如:长度、时间、速度、温度等),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障碍越小,此时,生活经验对教学起到正迁移作用。对于生活中不经常甚至从未提及的量(如:压强、电压、功、能、比热容、电场、磁感应强度等),在教学中物理量概念的建立和理解就困难。此时,生活经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就减弱了很多。另外,生活量描述的随意性,更给物理量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起到了负迁移作用。例如:学生把重力等同于质量,认为压力大小都等于重力大小,摩擦力属于阻力等错误认识。

在抽象程度高的物理量的教学中,教师有时利用类比法,将学生不容易认识理解的抽象概念逻辑类比为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形象的概念逻辑,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规律。例如:在电流和电压的教学时会类比水流水压等。比热容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物理量之一。教师对学生概念的建构和相应知识的应用都颇费功夫。很多学生在学完知识后,还是不能真正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认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多少就可以比较吸热能力。把“能力”混淆为“多少”的错误,究其原因,还是生活中根本不提及比热容这个量。而生活中的逻辑却经常用“多少”来描述“能力”。例如:吃饭的能力被描述为吃的多少,“饭量”这个生活量就是这么来的。由于生活中这种“思维的惯性”,负迁移作用增强,教学中就遇到了困难,很多学生学完比热容的概念,却又回到了生活逻辑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教学也必须遵从生活的规律,找到生活中合适的逻辑关系与科学中的逻辑关系进行类比,便可破解学生“思维的惯性”,使生活经验对物理学习产生正迁移的作用。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实际上就采用了生活逻辑类比科学逻辑,找到合适的生活中的事例促进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正迁移效果。如把吸热能力类比为生活中的消费水平[2],或者比为挖掘的工作效率[3]等。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将生活中人喝酒的生活逻辑类比物质吸热的科学逻辑,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加深了对比热容这个物理量的理解。小组实验原理图和数据如图1和表1。

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科学逻辑的思维过程,纠正学生片面地、不控制前提条件地认为“吸热多的物质吸热能力强”的错误认识。此时,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但是,通过和多数学生的课下交流,他们虽然理解但内心总感觉有些“别扭”。而这里所谓的“别扭”,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概念的认知是教师通过建立科学实验的情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不能将生活经验迁移到科学实验的理解中,自然觉得“别扭”。于是,笔者在完成比热容的教学之后,又做如下的三部分思维引导:

1.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比较人喝酒的能力,人喝了酒体温升高脸会红,若把刚才小组实验的过程认为是“水”和“煤油”两个等质量的人喝酒的话,时间物理量就相当于喝的“碗数”,温度物理量就相当于“脸红程度”,如何分析哪个人喝酒能力强呢?学生对“水”和“煤油”二人喝酒过程讨论的生活逻辑如表3展现。此时,将生活中人喝酒的生活逻辑类比物质吸热的科学逻辑,学生自然就不会感到“别扭”了。

2.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我们知道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即“比比谁容的热多”,那生活中我们经常认为“喝酒多”的人“喝酒能力强”就不“科学”了,“比比谁容的酒多”应该有个“科学”的物理量才行。此时,学生会对这种牵强地硬把科学和生活拉近的解释报以理解的微笑,“比酒容”这个“科学”化的生活量也跃然脑中。这样就通过幽默的方式深化了学生对比热容物理概念的理解。

3. 在吸热的科学实验中,我们不方便直接测量吸收热量的多少,保证两个加热器规格完全相同,就可以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吸热多少了。在喝酒的生活实例中,我们不方便直接测量两个人喝酒的多少,保证两个人喝酒的碗倒满相同的酒,就可以通过比较碗数多少来比较喝酒多少了。如此这般逻辑类比,深化了学生对科学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理解。

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量来源于生活量,科学逻辑来源于生活逻辑。实际上,科学的创新和进展也往往受到生活的启发,科学上的已知和未知的真理也早已隐含于生活真理之中,利用生活逻辑类比科学逻辑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物理量的理解,对学生在今后的探究中建构科学知识和创新科学理论的能力素养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2

1注重绪论教学,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一般院校对于生物化学课程通常至少安排40~50个课时,鉴于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繁多,学习难度较大,课时安排时间有限,又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有些老师甚至直接忽略绪论部分的讲解,这么做是非常不好的。绪论这一章节,不仅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还集趣味与育人为一体,对整门课程来说,有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要想把绪论讲好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和知识体系,也需要多年专业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教材的通读和钻研,最新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及课件的用心制作。这样,对于绪论的讲解才能生动清晰起来,才能使学生树立学好学会生物化学的信心。

2由浅入深介绍生物化学定义,让学生理解学科特点性质

许多学生上完了生物化学课程,还不理解这么课程到底是讲的什么,所以说对于生物化学的概念讲解至关重要。把“生物化学”的概念讲清楚了,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理解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性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出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又称生命的化学。然后再从概念为出发点提出几个问题,如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哪些?是运用什么原理和方法、在哪个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课程和我们学习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角度有何不一样?什么叫做生命?生物化学为什么又被叫做生命的化学?最后让学生经过讨论、发言回答,教师解答,从多层次和多角度,由浅入深的介绍生物化学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容易明白生物化学究竟是以什么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3介绍生物化学发展历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总体可被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一是叙述阶段,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第二阶段是动态生物化学阶段,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物质代谢途径以及相关调控;第三个阶段就是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研究对象是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其相关调控。总而言之,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物质代谢调控,以及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讲述生物化学的发展史,要密切围绕这部分学习内容,并且尽多地融入相关科学家的事迹介绍,把他们去的这些科学成果的经过、趣闻给予介绍,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这样比起蜻蜓点水式枯燥讲解课本内容,会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介绍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生物化学课理论课程具有抽象难懂、反应复杂等特点,学生普遍反应比较难学。所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是很必要的。生物化学学习方法一般有目录法、图示法、比喻法等。例如在糖的代谢这一章节,利用图示法讲解效果很不错,对于代谢过程,列表法很清晰的对比出三条途径的代谢起始物、中间产物和终产物、其中的关键反应步骤和关键酶、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代谢分支点以及调节因素。人体8种必须氨基酸的记忆可以通过编顺口溜“一两色素本来淡些”。用“一、二、三、四”来总结三羧酸循环的反应特点,也就是“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二次脱羧,三个不可逆反应及其对应的三个关键酶,四次脱氢”。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学生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就能尽可能避免走弯路,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5重视并积极改进绪论教学

绪论部分不仅要介绍给学生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主要研究对象,还要简述学科发展历史,让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发展道路的曲折,而激起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怀。总之,绪论这一章节,不仅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还集趣味与育人为一体,对整门课程来说,有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要想把绪论讲好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调控,与此同时,也要运用合适的讲课技巧,这样传授知识的时候才能够有的放矢、得心应手;才能更加吸引和打动学生;才可以去的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绪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生物化学概念、特点、学习方法等,学好生物化学课程,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艳芳,张俊河,张煜.详尽与简略讲授绪论对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5):529-530.

[2]严冬梅,李敏军.医学院校生物化学绪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948-949.

篇3

二、生物化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优势

1.突破了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方式,解决了生物化学,课时少,内容多,延伸了课堂教学,使教学更加灵活,方便!传统授课,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录授课课件,而并没有真正理解老师授课内容,很难在一两节课内将内容消化掉。因此,利用生物化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非常方便的在课堂之外,如宿舍,网吧,电子阅览室等有网络的地方,登陆该平台,方便学生学习,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这一缺陷。

2.突破了传统的辅导模式,不必把疑问留在课堂上解决,只要有疑问,学生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在线答疑”平台,与老师进行实时探讨交流,方便快捷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更加有利于实施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突出了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不同学生对于接受信息上是有个体差异性的,有的学生更倾向于视觉,有的更倾向于听觉,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方便的找出各自的重难点着重学习。

4.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登录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化学发展中的一些趣事,以及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医学等方面的联系,比单纯的老师说教更有效,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生物化学前沿知识和技术的了解,由于生物化学教材前沿知识的比较慢,在加上生物化学的课时少,任务重,教师很难再课堂上介绍一些前沿知识和技术,但是通过构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我们可以将前沿的知识和理论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只要学生可以登录给平台,就可以非常方便的查找,学习!

三、生物化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1.实验班级的选择

选取了2012级临床的两个平行班级,两个班在入学时的成绩和综合素质都比较相似,文理科生的比例也想接近。

2.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应用实施

实验班和对照班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上课,而且均由同一个任课教师任教,在实验班中,介绍了生物化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而且课下的辅导也是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来进行的!而对照班没有。

3.网络辅助教学效果的评价

本研究以两种形式来对生物化学网络辅助教学效果的评价,一是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二是对实验班进行调查问卷,实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为78.2±6.2,而对照班的成绩是69.1±3.8,经统计分析P<0.05,因此实验班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调查问卷结果也表明63.3%的学生认为有时课堂听的不是很明白的问题,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就可以帮助自己理解掌握,70.9%的学生比较愿意学生化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经常自己登陆网络教学辅助平台。81.5%的学生认为,对生物化学比较有些兴趣!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5)11-0138-01

一、生物化学实验对于高校生物化学专业知识教育的促进作用

生物化学具有内容丰富和发展快速的特点,医药、生物、农业以及食品等多种学科都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这也是生物化学容易引发学习兴趣却又较难学的原因。生物化学最忌讳死记硬背,纯粹的死记硬背会让理论学习变得无趣,失去了生物化学的趣味性。生物化学实验分为很多种类型,包括生化分离实验、普通生化实验以及很多高技术水平的生化实验等。普通的生化实验主要是以定量和定性的标准对各种生物分子进行分析研究;生物分离实验则是借助电泳、离心以及层析等方式分离和纯化各种生物分子;生物大分子结构以及X射线衍射技术等的研究都归类为高技术水平生化实验。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酸碱性反应以及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实验就通过对蛋白质的加酸和加碱处理,借助酪蛋白溶液遇酸和遇碱后的具体反应现象和情况对该知识点进行直观和形象的展示,教导学生理解何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同时对等电点的概念也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在进行酪蛋白溶液在不同的PH值下的沉淀量试验中,体现了酪蛋白的等电点,此外还帮助学生理解了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二、借助生物化学实验,学生可以产生对于生物化学的求知欲以及科研兴趣

生物化学属于实验科学,可以说,实验是生物化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对生物化学进行现有知识的理解,可以进行新的知识发现,显著地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生物化学揭示的是生命的化学本质,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正是因为生物化学实验的不断开展和创新,才保证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断出现的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正是由于生物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很好地解决了生物理论知识学习太过枯燥的问题,进而展现了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的魅力。很多生物化学知识相关概念都太过空洞抽象,单纯的理论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进行透彻的理解的。但是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思考。例如在酶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等试验让学生明确酶活力的概念和相关的测定方法;在对于“酶的抑制和激活”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该实验的主要原料是唾液淀粉酶,因为唾液淀粉酶来自学生自己的唾液,所以个体之间的酶活性存在着差异问题,而且在进行唾液稀释的过程中,有些人对唾液的稀释浓度刚好,所以在所设定的激活、抑制和对照三个组别中的实验现象表现的较为明显,分别出现了黄褐色、蓝黑色和酒红色的情况,但是有些学生对于唾液太过稀释,所以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千奇百怪,这就使得学生非常的新奇和兴奋,从而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如此也帮助学生理解了何为影响酶活力的因素以及测定酶活性的关键之处。

三、借助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的化学本质的研究是生物化学的研究重点,所以生物化学实验的实验材料一般都是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的情况,这也是生物化学实验的相对误差太大的主要原因。只有学生能够做到严谨、灵活、细致和创新,才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因此,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习惯,使得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所采用的实验普遍具有方案已经成熟的特点,所以只要正确、规范的进行操作,就可以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因为实验结果鲜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神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排查影响实验的因素。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凝胶过滤层析”实验中,通过检测器和电脑对凝胶柱中样品的不同分子量和颜色的蛋白质分子进行分离的洗脱曲线进行展示,让学生真正明确凝胶过滤层析工作的原理和方法。有些组样品的洗脱峰狭窄,体现较好的分离效果;有些则是峰形展宽,没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但是学生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观察之后,通过对柱面进行沉降和平稳上样,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从而也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为严谨和细致。除去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以及为锻炼学生而进行的实践能力,还需要进行综合性和涉及性的实验,让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可以更好的了解生物分子的分离技巧。让学生明确在进行生化分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性,还需要具备灵活的艺术性,进而真正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高校在生物化学专业教学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最为直接的就是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相关的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

篇5

1.1课程学时偏少

随着目前社会和护理行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护理教育不仅增加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等多门新型课程,还加大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在生物化学方面的课时也越发紧张,导致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增加了学习难度,学生无法深入学习。董芳娟的研究报告显示,忻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生物化学占各全部总学时的比例为2.64%,有56.41%的护理专业学生能大部分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而在2013年,生物化学占各全部总学时的比例为1.10%,而能大部分掌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学生比例仅为32.13%,两年的大部分掌握学生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报告指出学时的縮减程度与学生对生物化学的掌握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学时缩减程度越多,学生对生物化学的掌握程度越低。对此,本研究整理出我校护理专业2011~2015年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表,见表1。

1.2学生的畏惧心理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且还具有知识架构庞大、复杂,知识点众多等特点。学生必须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大量的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极大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心理问题将进一步导致学生学习质量降低。

1.3教材混乱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尚未对护理部门统一规划教材,而是教师或学校自主选择教学教材。这种情况下,学校一方面可能会使用自己出版的教材,导致教材虽然贴合院校实际情况,但存在教学内容删减较多,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满足护理行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即使学校使用传统教材,具有教学内容丰富、基础知识点经典等优点。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学知识点落后、教学知识结构庞大、理论性过强、理解难度较大等缺点。第三种情况是学校选择权威性外校编纂的教材,可能会出现与本校实际情况不符、教学专业偏差性较大等缺点。且教学教材混乱,也会导致教师对教材只有粗略的了解,上课时讲的内容还是原来教材或老师认为经典教材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1.4教学方法固定

中国绝大多数院校现行的教学方法仍是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缺乏新意,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对于此,有部分院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或多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但由于生物化学知识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较低等因素,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点并未有明显的体现。一项关于生物化学影响因素的研究指出的,有43.8%的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内容难学,有53.1%的学生认为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思维。感觉到学习吃力,这真实的反应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教学困难矛盾。

1.5师资不平衡

优秀的师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在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中,由于社会对护理的轻视和对医学的重视。当前大部分院校都将优质教师投放在医学专业教学中,护理专业分配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学质量不佳或偏向行政管理的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2.对策

2.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向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课期间认真听讲,课后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对此,建议:(1)在第一次上课前,首先向学生阐述生物化学对其日后工作和考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现实生活取例向学生讲述生物化学在日后工作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的重视。(2)教学最好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处进行导入,让学生自然而言的进入生物化学的教学中。(3)利用大家熟知或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利用“三聚氰胺事件”引出蛋白质的相关内容,利用女生的减肥心理引出脂代谢的相关内容,以及利用“夜盲症”“败血病”引出维生素的相关内容。

2.2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学生能熟练进行护理操作为主要目标。且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也是以“实用”和“够用”为度。基于此,建立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如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取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性不大的内容进行简略讲解。如此既可以保证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了解,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证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第二,学校还可以打破教学上固定的教学顺序,现教学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等静态内容,在教学物质代谢过程与调节机制、能量代谢等动态内容,最后再进行肝脏的生化特点、肝功能的改变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等具体到人体脏器功能的内容。调整授课进程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序,提高其学习效率。

2.3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

优秀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因此,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的生物教学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学校可引进多种适宜的新型教学模式,比如探究式教学法采用问题导出讨论的教学模式,既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选取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与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及疾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利用痛风症的致病机制讲解嘌呤核苷酸的代谢,利用其治病机制讲解核苷酸代谢的相关理论,利用“三高疾病”讲解营养代谢物相关联系。通过案例教学法,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除了教学模式的改变,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将生物化学内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利用动态图形直观的表现出现,简化学生的教学内容,利于其理解和记忆。

2.4归纳总结法

生物化学的知识点不仅多,还比较零散,但多个知识点之间又彼此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时很难将所有知识点完全串联起来,了解每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课程完成后,老师可借助知识点关系网图,将三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其进行领悟,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其次,知识点关系网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绘制一次知识点关系网相当于将生物化学的知识再次复习一遍。因此通过知识点关系网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知识点关系网图。见图1。

3.小结

篇6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启发式可以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尽早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科学家生平事迹如郑集教授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自己科学地生活,健康地生活;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生化物质在生物体中的代谢规律,就会知道膳食平衡、生活有度的基本原理。以郑集教授的一生经历作为引子,启发学生学好生物化学,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知识产生好奇之心,可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化学的绪论讲解中,为学生介绍一些生物化学发展史上历史事件,如1953年,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里斯·威尔金斯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推动了遗传的分子研究;1983年美国科学家Cech和Altman发现了核酶(ribozyme),这个发现打破了酶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它对生命起源问题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生物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使学生对生物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于我院三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的知识基础上,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参考课外资料,如其他作者编写的生物化学教材,图书馆的期刊杂志以及网上各种数据库,使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力、记忆力、阅读能力,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每一门课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特点,针对每一门课知识结构的不同,找出每一门课的学习方法,制订出每一学期的学习计划。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思路,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

3.注重难点,抓住重点,建立起牢固的知识基础。生物化学是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三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生物化学的专业知识基础,这样才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在生物化学的课程内容中,分子结构和代谢途径都比较复杂,因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对教学难点应用一些实例进行讲解,对教学重点进行较详细的讲解,深入浅出,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化学物质的结构———化学性质———代谢规律这条主线,从静态生物化学知识入手,通过对生化物质结构的分析,得到其化学性质,进而介绍在代谢中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知识有了较完整的了解、理解和掌握。在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中,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是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中心,既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点,也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难点。在对这些内容的介绍讲解中,首先介绍生物氧化一章,使学生知道生物代谢中,生物氧化是生物体产生能量的主要形式,然后再在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介绍过程中,穿插介绍能量产生的步骤及能量的计算。这样,经过糖代谢一章的讲授后,在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教授过程中,学生就会自己计算能量的得失。在教学过程中,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结合起来介绍,让学生理解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掌握代谢的真谛和知识。在介绍物质代谢的基本知识同时,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内容相互结合进行介绍,将物质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结合进行讲解,以分解代谢的介绍为主,带动合成代谢的内容介绍,同时,将三大代谢的相互关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各种物质、各种生化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生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

4.注重教书育人,启发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书育人,让学生知道要做好事,先要做好人。从课堂纪律、作业讲评等方面入手,对于学生好的表现及时表扬,而对于学生不好的行为要及时批评,经常提醒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学习,逐步养成认真做人、认真做事的习惯。通过长期的教育,使学生明白,只有从一点一滴身边的小事做起,今后,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二、分层培养

根据班级上学生的学习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培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和引导,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较大的收获和进步。开展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努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可以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整体成绩得到提高。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世界观的建立水平和心理的成熟水平均不同。比较成熟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对人生的态度也是积极向上的;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类似一个导游,在他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开阔他的视野,指导学习和获取资源的方法,指引出前进的方向,他就可以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大学学习目标。第二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但是还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大部分学生都属于这一层次。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启发、帮助,类似一个师傅,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以前成功学生的事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快从被动学习进入主动学习状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渐学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第三层次的学生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心智的成熟较差一些,思想还不太成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严师,对他们严格要求,时刻提醒,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早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

篇7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与化学、生物、生理及其它临床基础课和临床课发生着广泛的知识交叉渗透,国内外医学教学中都相当重视该门课程,对它的学习是否扎实和牢固,直接影响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生物化学理论课的课程特点,结构式多、反应式多、缩写符号多、概念描述性内容多、记忆内容多、抽象、难懂,导致这门课程长期以来是医学院学生普遍非常重视,但又感到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比较枯燥的一门课。生物化学理论课处于发展瓶颈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严重的甚至成为学生的负担,其它专业课程学习的壁垒。

1 轻松的学习氛围从绪论开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起始阶段,除了要系统的介绍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热情,笔者认为是绪论部分教学的重中之重[1,2]。例如,通常我会以三个"W"作为开场白,即什么是生物化学(what)?;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化学(why)?;如何学好生物化学(how)?。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以三个"W"为主线,展开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深入浅出,将复杂、枯燥、抽象的生化概念生活化。比如,讲述机体的化学组成时,其中水占到体重的60%左右。引入提问,有句话常说:"女人是水做成的骨肉"。我想问大家:"女人含水量多还是男人含水量多?"另外,从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学好生物化学。①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同学在接触生物化学之前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因此,要鼓励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热情。②了解特点,摸清规律。③讲究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根据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养成课前预习,上课用心听讲,当场或课后整理笔记,择重记忆的学习方法。

2 记忆是学好生物化学的重要方法

生物化学理论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多。但是生物化学的知识内在体系导致,需要记忆的知识内容多为概念性、结构性内容,名词生僻且英文缩写符号多。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很多复杂,且无规律可循的内容,编写成了朗朗上口的口诀,帮助和加强学生记忆[3]。例如:核酸是由磷酸、碱基和戊糖三种基本成分组成,可以用口诀"基本成分有三样,磷酸碱基和戊糖"。学习tRNA的结构时,它的结构特点比较分散,学生很难一下完整的记下来,但是用"三个发夹左右下,右下之间附加叉,三端有个氨基酸臂,下环一个反密码"就可以全面的将tRNA的结构特点凝练出来。再比如,学习脂类代谢中有个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主要是指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如果用"麻油花生米"来记忆的话,不仅语言诙谐生动,而且简单易记。真核细胞mRNA转录后,需要加上7'端帽子结构和3'端多聚腺苷酸尾结构后加工成熟,在讲授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形象的称为"戴帽穿靴"过程,就像人准备出门的时候,要戴上帽子,穿上靴子,而帽子和靴子可以对头部和脚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mRNA的加工成熟步骤及其功能。

3 运用情景教学法调节课堂气氛

生物化学课的教学过程,是同学们普遍反映比较枯燥,老师感觉课堂气氛沉闷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笔者认为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4]。讲解真核细胞DNA的空间结构时,先引入问题"真核细胞DNA展开长度大概1m左右,而细胞核直径只有几个微米,这么小的细胞核是怎么容下这么长的DNA的呢?"继而讲解DNA的四次折叠过程,这样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再解惑,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前言部分,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站在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饥饿减肥法是否科学?",紧接着讲述糖、脂、蛋白质在人体内作为能量的来源,所占的比重以及供应能量的优先等级。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机械、呆板的内容生动起来。在细胞信号转导一章中,很多学生对第二信使的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室想象成一个细胞,教室内的每个同学都是细胞内信号分子,现在从教室外面来了一个人,找班上同学有事,可是现在是上课时间,他不能直接走到教师里面来,这时候怎么办?既然是上课时间,同学们都不能自由进出教室,但是老师可以啊,老师可以走到教师门口,接受信息,等到下课,再转达给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室外那个人是第一信使,而老师就充当了第二信使的作用。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道理中明白了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过程。

4 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生物化学理论课和其它医学基础课不同,它的研究水平是分子水平。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多是抽象的,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来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一般采用板书绘图或者挂图和教具来辅助教学过程。但是,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中,如结构的改变、物质穿透细胞膜机制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等,均是动态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在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憾的同时,使一些抽象,复杂的生化反应更加生动,直观[5,6]。例如,在解释血红蛋白四个亚基之间的协同效应时,从紧张态到松弛态的转变,学生很难理解。但插入动态视频后,使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具体的立体构象的改变过程,这样比教师对着静态的图片,纯语言描述要容易理解。再如,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其起始阶段,聚合酶如何组装;细胞信号转导中细胞膜如何识别胞外信号,向细胞内传递等,如果能够采用一边播放FLASH视频,一边讲述的方式,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动态变化过程,优化教学效果。

5 结合临床和科研体现生物化学的实用性

作为医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夯实医学生的专业基础,为增强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服务。在科研领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很多研究领域只要涉及到分子水平的研究,都会运用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教学内容和临床以及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更新知识体系,再者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例如,糖代谢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缺乏,导致氧化型谷胱甘肽不能及时还原,结合临床"蚕豆病"的临床表现,讲述糖代谢中NADPH+H+生成,以及还原性谷胱甘肽的重要性,能够加深学生理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在DNA的空间结构中,讲述核小体的组装时,结合细胞凋亡中检测手段DNA梯度电泳,解释DNA折叠形式和为什么凋亡时会出现DNA梯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研视角。

总之,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掌控课堂气氛,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开放的求知触角,深入简出的教学方法和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教学相长、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还需要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郑凯迪,王建光,毛孙忠,等. 讲好绪论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 大学教育, 2013 (13), 118-119.

[2] 汤 婷 黄春霞. 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J]. 学园, 2013 (16), 64.

[3] 李保安. 浅谈生物化学记忆方法[J]. 科技资讯, 2011 (11), 188.

篇8

一、引言

生物化学是融入了化学、普通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课程,是生命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多学科融合及知识迅速更新的特点使得生物化学的教学难度越来越大。生物化学理论性强,其概念抽象、名字繁多、系统复杂,堪称生物学科中最抽象、最难懂的学科之一,而传统的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单一、陈旧,跟不上生物化学学习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顺应学科发展的趋势,同时在教学中逐步改革生物化学理论教学。

二、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知识的陈旧性

目前,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大部分是教材上的内容,这时由于教师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过各种途径及时地查找、更新知识,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始终把握住最前沿的信息,并将其很好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才使学习掌握其真正的价值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有价值。所以说,很多情况下,学生掌握的仅仅是传统理论,而没有跟上学科的发展。

(2)授课方式的低效性

目前,普遍的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依托,按照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将教材内容讲解,这种授课方式,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不够,因此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教学效果不明显。

(3)授课内容的局限性

传统的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模式是一种纯粹的理论传播,是依照教科书的内容,按部就班的教学的过程,但生物化学是融入了化学、普通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基本理论课程,其对学生的综合知识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这样就使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

(4)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当前,普遍的考核方式是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考试,这样不仅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助长了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错误学习态度。

三、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生物化学知识囊括了整个生命体的化学物质组成和变化的内容,而教学课时有限,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更高层次的生物化学知识,需要有机的选择生物化学教学内容,首先,在讲解课本内容时,适当的延伸生物科学发展情况,同时提出学生感兴趣并能互动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贴近当代科技的发展,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便于长期记忆。其次,尽量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讲授生物化学中的重要特异性教学内容。最后,举办趣味性竞赛或辩论会。

(2)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单调而且乏味,因此,需要提倡新形势下的生物化学教学方式如下:首先,应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和学生专业知识背景,开展讲解式、引导式、启发式、举例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其次,不要照本宣科,应将课本上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将书本上的点状知识结构形成线形知识结构或网状知识结构,加深记忆;再者,针对学生知识面的实际,适时开展互动交流式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应用,开阔学生的思维;最后,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就心理,开展任务驱动式或竞赛式教学。总之,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开拓新的思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手段的改革

篇9

2通过有机化学的观点和理论解决生物化学

问题,促使两者的有机融合生物化学课程知识覆盖面广,物质代谢复杂,涉及反应多,知识体系和化学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有别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基于此,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时往往感到不适应。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应在保证学生对生物化学整体知识框架的系统认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化学专业学生系统、扎实的有机化学知识,通过有机化学的理论和观点来讨论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问题,对缓解学生的这种现状有很大的帮助。如有机化学的学习主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学生很容易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从化学的观点出发,学生很容易理解人造奶油反式脂肪酸为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原因就在于比起反式构型的双键结构,顺式不饱和脂肪酸有较低的熔点,能够保证在生理温度油脂的液体状态。晒太阳能补钙的这个生活小常识用化学的理论解释是: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而人的皮肤中含有维生素D原,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周环反应生成维生素D,所以才有了晒太阳能补钙这一说法。类似的例子在生化内容比比皆是。通过有机化学的理论和观点来解决生化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生化课程的学习,发挥学生扎实的有机理论和知识的优势,降低学习生化的难度,变死记硬背为逻辑推理,在潜移默化中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激起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

3结合生活实例,促使两者的有机融合

众多的教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实例的结合能够促使学生“学”和“用”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是通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体内的化学变化,所以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既以生化原理为基础,又和化学知识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应用事例,以此为桥梁,促进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如日常生活中的烫发,其原理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头发是角蛋白,角蛋白的螺旋多肽链间有很多的二硫键交联,二硫键的生成的位置是决定着头发的形状,二硫键是巯基通过氧化反应生成的[6]。烫发的过程实际就是通过还原剂破坏头发原有的二硫键,通过还原剂使二硫键在新的位置生成,从而达到了改变发型的目的。其中涉及到的还原剂就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烫发质量的好坏和还原剂有很大的关系,了解到这一点,思维活跃的学生就会考虑,在学习过的类似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中,有没有可以充当改良的还原剂,从而达到降低烫发的副作用,改善烫发的效果。通过类似实例的引入,作为学生会深刻的感受到,要使自己已有的有机化学理论和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造福,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生化知识是非常必要。显而易见,结合生活实例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将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进行了融合,使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进一步得到提升,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通过有机化学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的学习,促使两者的有机融合

在教材中并不能体现,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到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化的热情,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将利用丰富方便的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利用4课时左右的时间,与学生一起讨论有机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同时,给学生指定内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相关小论文的撰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查阅了小分子有机化合、药物等与蛋白质、DNA的之间相互作用的文献,让学生了解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生物化学内容更新慢的缺点,有助于学生了解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交叉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学生的科研素质水平的提高,知识视野的开阔;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的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学问题。

篇10

《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院校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该门课程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特点是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学生刚接触的时候感觉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和记忆起来都很困难。学生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印象就是抽象、枯燥并且难学。所以如果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要想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教得生动,学得主动”。作为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想学

现在教学过程大部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一些抽象的结构或者反应过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就可以站在讲台上对着屏幕宣读所有的内容。课堂上,必要的时候应该结合板书、手势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某些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也可以举一些学生容易听懂的例子,用对比或者类比的方法来详细的解释某些复杂、枯燥的问题。同时,老师不能一味的自己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提出问题,并且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造就一个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2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我们通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学习兴趣是维系学生认真学习的精神动力,是学生对学习保持积极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对学生能否积极学习并取得成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老师如果只是照着书本把所有内容讲出来,一些比较难懂的概念和理论就显得比较晦涩,要尽量结合临床实例或者结合一些学生能有深切感受的例子进行深入讲解。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即使面对的不是临床专业的学生,在用一些临床的例子来解释或者加深一个理论的时候,他们也非常感兴趣,听的津津有味,比只是把概念或者理论简述一遍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通过这些手段使他们觉得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是一件有趣的和快乐的事情,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了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就能使学生在玩中学知,在趣中长知,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曾经有学生对我说过:我们的最大愿望就是边玩边学!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有趣的,即使是大家都认为很难的生物化学也能在玩和快乐中理解并且学会,这样让他们不仅学了、记了,并且这些记住的东西印象比较深刻,不会是纯粹为了考试而学习,也不会考完试就都忘掉。

3教给科学方法,使学生会学

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多,很多学生认为概念和理论就是靠背的,有些学生就像背天书一样摇头晃脑的背诵生物化学的内容,这是很不可取的。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时候比较抽象、晦涩,如果仅仅是靠背诵的方法记忆的话显得比较难以记住,这就让学生更觉得这门课程很难学,所以在开始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就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法,我一直给学生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在讲述的时候尽量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并且解释透彻,不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完全按照书本上的语言照搬过来,这样学生在理解了基本概念之后记忆起来就比较轻松,也不会有很难记住的感觉。学生只有学会了,学懂了,才更有兴趣学习,才更有信心学习,才不会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学习上,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学很重要。学生会学了,就会对本门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学习就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篇11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及其与复杂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很抽象的、难懂的、难记忆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好生物化学,达到教学目标,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我认为要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生物化学教师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是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最好方法。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由此可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前提。上好生物化学的第一次课,重视学生的首因效应。一般说,第一次课是学生最具有好奇心的一次课。怎样抓住他们好奇心,是我们生物化学老师应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学生能理解的事物来引入我们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调动学生思考生命现象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便于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讲解,给他们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开篇有益,对后面的具体内容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后的每次课我尽可能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他们了解到生物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以探索式教学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

传统的教学,强调其知识性,着力于把最成熟、最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自然是必要的。然而,对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这又是不够的。科技方法和科学思维是最具生命力、最具创新性的因素,必须在传授科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先进科技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应具备的特点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力。做到师生互动,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新课的引入以启发式为主,以简单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如以我们每天的饮食入手,以学生关心的形体美为导言,如何能享受美食,又能健美,引入各个物质代谢的讲解。通过多样互动的授课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课程与许多学科相互渗透,内容复杂。应该如何恰当地选择、处理和传递教学信息,进行高效率、最优化地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出发,活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注重难点、抓住重点,强化重点内容和知识点的教学

生物化学由于其分子结构和代谢的复杂性,被许多人认为是天书。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难度较大。因此,针对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教学大纲,明确区分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了解和参考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着重讲解重点和知识点,浅显的或扩展的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或浏览,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重点内容的强化学习、知识点的系统学习、难点与疑点的分析与讨论,将繁杂的内容形成若干个知识内核,使学生易于消化理解、学习针对性强。糖、脂和蛋白质代谢,是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中心,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对物质代谢篇的介绍讲解中,我将生物氧化一章调到代谢篇之前先行介绍,让学生首先对生物体中能量产生的主要形式——生物氧化有一个了解,然后再在各种物质的代谢过程中,穿插介绍能量产生的步骤及其计算。这样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明白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轻松地掌握了代谢的真谛和知识。同时将三大代谢的相互关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各种物质、各种生化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生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

2、趣味引导式教学

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若在教学中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及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必然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我们在讲到氧化磷酸化时,如果我们只用非常专业的语言讲解呼吸链的一长串的酶促反应,然后再讲解ATP生成和利用,其结果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我们用水轮机发电的原理和过程来比喻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的过程。水轮机发电的原理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的能量转换方式,把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水的势能只有转化为电能才可能被各种电器所利用。同样,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只能是ATP的化学能,而不能利用糖、脂肪、蛋白质的化学能。细胞内把营养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可利用的ATP的化学能,这个过程就是氧化磷酸化。通过教师的形象比喻,学生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如,为何重金属中毒,喝牛奶可以自救;为何动物冬眠不会冻死;为何人不吃肉也会长胖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加强实验教学,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

1、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化基本原理的必须环节,在生化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按照"少单一、多综合,少验证、多设计,少演示、多操作"的原则,合理优化组合实验项目。如实验内容不仅涵盖了糖类、蛋白质、核酸、酶、代谢等相关实验,而且包含生物化学的核心实验技术如电泳、层析、离心、滴定技术等。特别注重综合性的实验。例如将多糖、蛋白质、酶、核酸、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初级制备、分离纯化和系统的分析鉴定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实验技能全面培养的需要,适合学生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针对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抽象、繁琐的特点,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生物化学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教学能使难于理解的生化机理通过图象、图表、文字、数据与动画演示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能显著提高生物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如关于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内容,十分抽象,教师难以讲授清楚,而学生通过观看二维、三维的彩色图片,就可以轻易地理解有关的复杂问题,自然地掌握了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等有关概念。又如关于DNA复制,教材和黑板式教学均无法良好地表现这一连续的多步骤动态过程。如应用多媒体教学,将DNA复制的详细过程做成多个图片来展现,将全过程制作成动画加以播放,教师再借助这些媒体素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辅以讲解答疑,学生就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DNA复制的整个过程。

总之,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通过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探索式教学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实验教学,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等,努力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生物化学教学日臻完美,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艾育芳: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140-03

Abstract:Biochemistry is a major basic course studying on the life essence of organism,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re nonobjective and complicated, and there are lots of knowledge points, which are hard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so students are ealily to generate the mood of fear even wearines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 learning biochemistry and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iochemistry.

Key Words:Biochemistry;Learning interest;Improve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组成、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科学,即研究生命活动化学本质的学科[1]。生物化学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种子科学、园林、园艺、医学及食品等很多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是由于生物化学内容复杂、抽象、枯燥、知识难以理解、难记易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学习兴趣低、基础差的学生甚至会望而生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很多教师探讨的问题。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经验,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做一浅析。

1 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生甚至部分授课教师对绪论课不是很重视,原因在于绪论课主要是介绍该学科的发展简史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而这部分内容通常在期末考试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笔者认为,绪论课教学非常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绪论课如果讲好了,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时,可结合现实生活,以提问、设问、讨论等方法讲述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羊“多莉” 的诞生过程,既让学生知道了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生物化学产生好奇心[2]。

在上第一次课时,除了讲述教材绪论中的一些必讲内容之外,笔者还会强调两方面问题,首先是把生物化学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以及自己授课的方法、计划等简单介绍一下,使学生对该课程体系与结构框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明白该以何种态度、采取哪些措施学习该课程,比如课下可通过相关教材、网站的查阅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解决一些疑惑等。同时,在第一次课中告诉学生授课老师的办公地点、联系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有疑惑时向老师请教学习及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该方法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一种亲近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其次是介绍生物化学与相关专业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生物化学的高度重视。比如在给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学生上课时对学生说明生物化学是其专业基础课,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的联系都很紧密,如果该门课程学不好,将会影响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对绪论课进行这样的处理,往往第一节课就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选取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到蛋白质含氮量时可以引入2008年毒奶粉“三聚氰胺”事件,设问:不法生产商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解释蛋白质中平均含N量是恒定的(占16%),因此蛋白质含量的间接测定一般都是采用氮原子含量的间接推算法,因为食品行业经常要测定蛋白质含量,生厂商利用廉价的三聚氰胺中所含的大量氮原子来代替奶粉中真正的蛋白质含氮量,即可造成食品高蛋白含量的假象。在讲到蛋白质的沉淀反应时设问:为何重金属中毒时喝牛奶或生鸡蛋清可以自救?然后解释蛋白质中带负电荷的基团可与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避免有害的重金属离子被人体吸收。再如在讲到糖酵解时,设问:为什么不经常运动的人剧烈运动后肌肉会酸疼?然后讲解主要是机体里进行了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不能通过呼吸作用排除,形成了乳酸堆积,过多的乳酸刺激了肌肉增加渗透压,使肌肉组织吸收较多的水分,产生局部肿胀,从而产生肌肉酸疼的感觉。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在讲授糖异生前,提问“为什么减肥的人不仅要控制高脂肪食物,还要控制高热量的食物? ”在讲述电子传递抑制剂时,提问“为什么人体会发生煤气中毒?”在讲授脂类代谢时,提问“为什么很多动物把脂肪作为储能物质而非糖[3]?”等等,这些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授的内容上。但生物化学内容多,教学任务繁重,任课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问题。

3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讲授过程,上好每一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需要教师充分备好课、上好课。在现有的学时少、需要讲授内容多的现实情况下,需要教师整合教学内容,讲授时要精讲、少讲,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备好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现在的生物化学教材版本较多,教师应根据所教专业不同而选用合适的教材,讲授时针对专业特点有侧重性地讲解。

笔者每次上课时首先用几分钟时间将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复习,并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然后将此次课的重点内容简单向学生陈述一下。在讲课过程中,采取精讲的方式突出重点,精讲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及书上的重点、难点等。讲课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顺序,可以按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但是一定要理清思路,这些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事先设计好。讲授期间随时将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以便学生理解、记忆,最后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做总结归纳。

此外,讲完每一节每一章都进行概括总结,课后则对全书进行系统的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清晰系统的了解,从而达到书本知识从厚到薄的学习效果。

4 采用多种授课方式,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收集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能够把复杂的结构和抽象的机理具体化、形象化,多媒体课件可以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那一章节时,通过动画讲解呼吸链电子传递体的组分及电子传递的过程等内容,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同时,对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部分可以随时停下、反复观看,并对重点、难点着重讲解,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中要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如上课时教师站在讲台中央,用电子教鞭翻页,讲解的过程中用荧光笔随时指出幻灯片上的重点内容,多与学生互动,并时时观察学生的反应,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因教师长时间地站在电脑前讲课而走神、发呆进而丧失学习兴趣的现象。

由于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过程中还要合理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注重课堂中重点、难点内容的板书。例如,在米氏方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地依靠多媒体课件,就不能很好地演绎米氏方程的推导过程,教师通过板书演绎推导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因此,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多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 利用课前课间课后10 min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前课间课后的时间主动走到学生中,与学生面对面交谈,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和思想上的困惑,了解他们对教师在教学等方面的要求等。再者,教师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途径,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借助手机短信、QQ、飞信、微信、微博和E-mail等网络资源,开展网上答疑活动。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调查,采取问卷、小组座谈、个别面谈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上述这些措施对于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融洽师生关系、保持甚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学效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6 完善课程考核体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考试往往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好坏,这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有的学生上课不好好听,甚至缺课,而在考试前临时突击,用一到两周的时间死记硬背知识点,照样能在末考时考出高分,这对于那些平时一直很用功的学生来说很不公平。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改革了考试方式,将平时成绩计入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出勤率、有无教材及笔记、期中考试成绩、实验报告及课堂表现而定,其中,出勤率、教材及笔记各占10%,期中考试占30%,实验报告占30%,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实验课上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课堂上回答问题及参加讨论情况,占10%。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适当提高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评分,不仅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也会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使学生喜欢生物化学,教师首先要对生物化学教育工作怀有十二分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同时用语言及行动去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也会对生物化学热爱起来。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