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

时间:2023-07-14 09:45: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雕塑的艺术特色

篇1

(一)西汉民间石雕是北方石雕简约、概括、浑厚而充满力量的典型代表

西汉时期,中国社会由动荡逐步走向稳定,由割据逐步走向统一。这一时期的霍去病墓石雕群简约、浑厚而且气势磅礴,是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抗击匈奴的名将。位于陕西兴平县汉武帝陵东北处的霍去病墓石雕群现存石雕10余件,其中以“马踏匈奴”最为有名。民间艺人用极其概括的手法雕琢了一匹气宇昂扬、威风八面的骏马,用粗壮有力的四肢将入侵的匈奴踏在脚下。这件石雕用洗练的手法歌颂了霍去病剿灭匈奴的丰功伟绩,是对英雄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一种表彰和称颂。以此为代表的汉代石雕,大多依石而雕,在保留原石的基本型之后,略加雕琢,以突出雕琢对象的特点和功能。形成了汉代石雕的浑厚大气、深沉博大的风格特点。

(二)陕西凤翔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凤翔县的一种民间雕塑艺术,陕西老乡喜欢称之为“泥货”。

凤翔,夏朝时称为“雍州”,是战国七雄之一秦王朝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凤翔彩绘泥塑源自距今600多年的明代。凤翔境内出土的古代墓葬均出现大量的陪葬泥塑,最早始于先秦西周时期,距今已逾三千年。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民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最具北方地域特色的民间雕塑艺术品。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极其夸张,色彩多用大红大绿,色彩对比强烈,广泛地汲取了西汉画像石、青铜纹样等纹饰。往往以黑线勾勒再加以洗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有令人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凤翔彩绘泥塑的取材与百姓息息相关,凡是百姓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艺术元素均可作为素材。从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到传统吉祥图案,代代相传的历史英雄人物故事,乃至乡俗生活无所不包。

凤翔彩绘泥塑的制作方法历经数代传承已日臻成熟。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化繁就简,使得凤翔彩绘泥塑的制作简单易行。凤翔彩绘泥塑巧妙地把纸浆掺入事先制好的模子,翻好的胎坯经过阴干脱水后,上白色的底粉,然后再涂以颜色。等色干后,最后刷一遍胶以保护画面。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泥玩具,以十二生肖为最多;第二种是挂片,以京剧脸谱、虎头等居多;第三种是立人,多以民间传说和历史人物为素材。

凤翔彩绘泥塑历经几千年传承,是陕西凤翔地区民俗文化的浓缩。粗犷豪放的陕西艺人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融入了作品。这些具有明显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百姓淳朴厚重的精神气质。

(三)河北曲阳石雕

河北曲阳位于华北平原西部,西倚太行山脉,是一个古迹众多的县份。曲阳石雕的源起,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曲阳境内的庙宇碑刻上,有记载最早的曲阳石雕是西汉时期,张良的老师黄石公在曲阳修行,号令众多工匠修建庙宇、雕琢神像。

曲阳石雕的兴起和曲阳盛产适于雕琢的石料不无关系。曲阳城南的黄山,又称少容山。方圆70平方公里,盛产大理石、花岗岩。其中以雪花白大理石为主,其次为金云母、汉白玉、及豆青大理石。曲阳当地汉白玉质地细腻、洁白温润,易雕琢、耐风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造就了世代曲阳众多的能工巧匠。

曲阳石雕的艺术风格之一是题材丰富,包罗万象。从雕刻的品种分为圆雕、浮雕和镂空雕;从产品的种类分为栏板、碑刻、动物飞禽、佛教神像、建筑构件等等。在封建社会,曲阳石雕多服务于封建帝王、达官贵人,建造宫殿、王府、庙宇、陵墓。近现代以来服务于大众百姓的雕刻日益增多,凡是日常所需,在曲阳石雕中均可见踪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曲阳石雕艺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美化了城市、装点了百姓的生活。

曲阳石雕的艺术风格之二是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源起于西汉的曲阳石雕,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不自觉地将属于曲阳本地的宗教信念、审美情趣融入到每一件雕刻作品中。也就是说,曲阳石雕实际已经成为一个物质载体,承载了曲阳地域内属于精神范畴内容的、造型及建筑审美等文化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曲阳石雕的造型特点也追随时代的审美而变迁。北魏时期,曲阳当地雕琢的石狮、人物等以写实为主,形体偏瘦,追求朴拙的古韵,但缺少神采。到了魏晋时期,曲阳石雕作品逐渐向丰腴发展,但仍旧古板而缺乏生机。盛世大唐时期,国力雄厚,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佛教被作为国教而尊崇。随着各地大量庙宇的兴建,曲阳石雕获得空前的大发展。唐时以胖为美,因此当时的曲阳石雕无论造型手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无不体现大唐盛世的大国气派;以圆刀法塑造的佛教人物端庄丰满,气韵生动;走兽飞禽,花鸟鱼虫,刀法流畅,层次清晰,极具美感。宋元明清时期的曲阳石雕流派众多,风格各异,逐渐世俗化。这一时期的曲阳石雕比以往更为精细,作品造型更加注重形式美,是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一个里程碑。

二、勤劳聪慧的江南艺人创造了精巧细腻、意境悠远、极具观赏性的南方民间雕塑艺术

(一)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顾名思义,产于浙江东阳,相传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东阳木雕自唐兴起,而盛于明清,宋代时期已达到一定的工艺水平。

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极具南方的清秀隽永。从雕刻类型讲,传统的东阳木雕以装饰性的平面浮雕为主,分为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多层叠雕等类型。层次丰富,细致入微的东阳木雕很好地保留了原木的天然纹理,成为南方民间雕刻艺术的一朵奇葩。

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在材质上讲,多使用银杏木、白桃木、香樟木、椴木等。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是“素面朝天”,不加彩绘,以清漆透明色罩染,使得木材的天然颜色完美呈现。没有颜色的喧宾夺主,雕工的高超技艺显露无遗。

东阳木雕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在题材和手法上多以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为主题。画面的构图和设计借鉴中国画的白描技艺,追求画面的装饰效果。在透视上,多采用国画的俯视和散点透视,国画中的“三远法”更是被广泛应用。

(二)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东南的大足县,大足石刻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比肩而立,是南方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由于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艺术水准高,1999年被联合国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的艺术特色其一就是题材和内容集天下之大成。佛教、道教、儒教的题材在大足石刻中都充分得到了表现。三教在大足石刻中不再以斗争为主,而是互相融合。多教派和平相处,共荣共生的造像理念,使得大足石刻在内容和题材上远远超越了其他石窟。成为中国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

其二,大足石刻的综合规划布局极其巧妙。大足石刻的设计者把石刻与周围的山水结合,使人工美与自然美天人合一。大足石刻的提前规划,分批开凿使之不零乱,整体性很好。

其三,大足石刻的艺术形象是佛教世俗化的一个代表。大足石刻的佛教造像,已不像以往的威严,不拘言笑。佛和菩萨的形象已近于鲜活世人的景象。以菩萨为例,脸型逐步清瘦,双肩不再平阔,而是和真人一样消瘦,衣饰汉化,把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融入到石刻艺术中。

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晚期石窟代表,在借鉴和融合前期石窟艺术优点的同时,在诸多方面均有突破,尤其以佛教造像世俗化为最。

(三)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艺术源于浙田。青田石在六朝时期已成规模,历经多展,已成为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代表。

青田石雕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绚丽的色彩和多样的纹理。色彩方面,青田石的色彩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来概括是远远不够的。另外,青田石的纹理也是包罗万象。100多个品种的青田石所包含的色彩和纹理数不胜数。多彩的青田石雕创造激发了历代石雕艺人的创造灵感,创造了无数色彩斑斓的民间石雕艺术精品。

青田石雕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写实且写意,追求形神兼备。青田石雕艺人依据石材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尽可能掩饰石材缺点,最大限度地展现优点。在一些有较高造诣的艺人手中,石材的缺点往往被转化为神奇的点睛之笔。青田石由于色彩丰富,使得青田石雕在造型物与自然界的相似感方面更是得心应手。在追求写实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青田石雕开始追求写意的境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作为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代表,青田石雕把精工巧做、形神兼备的雕刻技艺推向了历史的新高度。

总而言之,经过对南北民间雕刻艺术的代表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南北两大区域内的雕刻艺术有着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北方的雕刻追求浑厚大气,往往大刀阔斧,直抒胸臆;南方的雕刻往往更加精巧入微,追求作品的意境。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隽永共同构成了中国民间雕塑艺术的秀美画卷,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薄松年.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孙建军.中国民间美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4]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2013(课题号201303239)《美术鉴赏教学在河北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作用研究》;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2014(课题号201401934)《河北动漫衍生品开发转型思路研究》;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2014(课题号201401935) 《河北动漫衍生品地域性特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篇2

我国知名雕塑家刘开渠曾指出:“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平的象征。它对城市面貌的美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独特功能”。①可见,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不仅仅从艺术的高度彰显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更是一座城市精神风貌的象征。

一、城市雕塑文化内涵的分类

城市雕塑作为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形式,除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外,更蕴含着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等特点。城市雕塑出现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城市风貌,更是对时代审美特征和精神风貌的展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历史纪念性文化内涵

由于城市雕塑具有永久性和跨时代性的特点,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大多用于纪念城市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它是各个国家和时代城市历史的化身,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变迁,凸显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是城市文明的见证者,如知名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像》等都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城市雕塑。

(二)时代性文化内涵

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是在城市历史背景和时代潮流的感染下经过艺术家的提炼而创作的。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文特色的真实写照。由于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审美特性,如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塑,除表达歌功颂德之外,更体现出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浑厚之风。

(三)地域性文化内涵

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对城市雕塑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城市雕塑是展现城市地域特色和区域文化特点的重要手段,如哈尔滨的冰雪雕塑艺术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哈尔滨享有“冰城”的美誉,成为哈尔滨城市的文化名片。

(四)标志性文化内涵

城市雕塑大多摆放或屹立于城市的中心位置,是城市中某种元素的真实写照。它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语言,记载着城市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城市历史人物功绩,深受人们的认可与喜爱,从而成为了城市的象征与标志,如《自由女神像》记载着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历史,成为美国的标志性雕塑,而广州的《五羊群像》也因记载着城市的起源而成为广州的标志。

二、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城市雕塑内容形式与艺术语言的表达,是对城市文化最好的诠释。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仅能彰显出城市的个性,更是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媒介。城市雕塑如果不能体现出城市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风土人情,便不具备社会价值。城市文化为城市雕塑的存在提供了滋养的土壤。城市雕塑不仅要尊重城市历史文化,还要遵循必要的美学准则,即在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背景下,让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文化底蕴更加突出,真正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主题性城市雕塑要充分表现出内容的真实性;历史纪念性城市雕塑要具有记录城市历史变迁和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标志性城市雕塑则要充分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运用雕塑造型艺术和语言形式,通过象征的表现手法来实现对城市文化内涵的展现,不仅仅是对城市文化的记录,更是改善城市环境和体现城市精神风貌的载体。当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潮流的转变,城市雕塑在艺术创作中一定要与城市文化进行完美融合,从更深的层次发掘城市文化,汲取新的城市文化元素,在彰显城市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更要迎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时代精神,处理好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注重对城市雕塑的艺术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时代性的充分展现,为构建文明和谐的城市做出贡献。

三、如何做到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和谐发展

城市雕塑的发展和艺术形式的演变,离不开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城市雕塑以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改变着城市面貌,而城市文化则是城市雕塑的灵魂,是城市雕塑内在精神的展现,只有二者完美结合并出现在城市的重要位置,才能让人们时刻感受到城市浓郁的文化气息,启迪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弘扬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认知,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和时代改革的见证者。城市雕塑建设的成败,无论是从主题、内容、规模上,还是从形式、材质上,都应该认真考量,精心设计和创作,使之成为精品,真正成为城市的标志和文化名片。城市雕塑如何与城市文化进行完美结合、和谐发展,是在城市建设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第一,城市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注重对城市文化建设项目的开发,加大对城市雕塑建设的投入,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更好地为城市雕塑的建设提供服务与保障。第二,城市规划家和雕塑家在对城市雕塑进行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了解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通过对城市的考察,选取适合的城市文化元素,确定选题、规模、位置等,制定出完善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注重雕塑作品与城市公共环境的关系,做到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雕塑的协调统一,突出城市地域和文化特色,使雕塑真正成为美化城市环境的使者,体现出应有的社会效应与文化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总之,城市雕塑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美化着城市环境,诠释着城市文化内涵。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域特色,蕴含着城市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因此,在城市雕塑的建设中,一定要以城市本土文化为根基,重点突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城市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气息。注释:①白佐民,艾鸿镇.城市雕塑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2.

参考文献:

[1]陈绳正.城市雕塑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篇3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里的环境美化,于是城市景观雕塑被人们广泛运用到城市景观中。城市景观雕塑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在城市中吸引着大众的目光,丰富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在城市形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标志性的存在。通过将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元素运用在城市景观雕塑艺术中,更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如在广西南宁市的城市景观雕塑设计中,就有壮锦、绣球、铜鼓、干栏式建筑的苗寨;有相应的图案纹样、色彩和器物;有五象广场、民族广场、金湖广场、民生广场等广场景观设计;还有道路两旁的景观小品设计和公共设施等,处处都体现了广西地区壮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元素,展现出南宁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其独特的城市形象。1

民族元素在城市景观雕塑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民族元素从广义上讲,是指百姓民间的一些生活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工艺,从具体上讲,就是指这种生活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工艺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延伸出来一些特定的概念和符号。广西地区比较知名的民族元素有很多,包括有芦笙、瑶锦、铜鼓、壮锦、风雨桥和刘三姐等,这些都代表了广西当地的文化风格和历史传统。如果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能够合理使用民族元素,按照当地的民族风格,有意识地进行考究和设计,充分发挥当地的民俗和民风,就会形成相对规范并具有民族特色的规模建筑。

城市的景观雕塑建筑是一个城市形象中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面貌和城市文化底蕴。因为民族元素通常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生成的标志和符号,所以,人们可以透过这些标志和符号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他们的民族特色。就广西地区而言,这里的少数民族艺术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相对独特的民族特征,把它们运用到城市景观艺术创作中,这对城市景观雕塑艺术的创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彰显广西民族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增强民族团聚力和凝聚力。所以,把少数民族元素运用到城市雕塑艺术的创作中,不仅是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新时代特色城市的发展需求。2

民族元素在城市景观雕塑艺术中的实际运用

具有民族元素的城市景观雕塑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会随着城市地位的发展提升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逐步渗透到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城市景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城市固态的形象体现,是历史的丰碑与文明的窗口,不仅要与城市总体建筑格调和生活环境相适应,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还要适当引入一些创新概念,体现新时展的特征。2.1城市景观雕塑中民族元素的艺术特征

2.1_1象征性与适应性。构思和想象是艺术里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通过象征性,对想象能力的发挥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将不同空间、时间的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象征性的艺术手段运用到城市景观雕塑艺术中,可以拓展艺术创作的思路,因为象征性的艺术表达,可以将城市景观雕塑作品与美学和艺术更完美的融合。适应性是指城市景观雕塑的设计要与特定的空间状态和特征相符合,这种适应性对城市景观雕塑创作人员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把设计制约因素转变为积极的创作因素。

2.1.2观赏性与装饰性。城市景观雕塑的观赏性是雕塑本身的一大功能,城市景观雕塑因其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营造出相应的文化氛围,满足公众的观赏需求,使人获得视觉上的愉悦,进而可以放松身心,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装饰性雕塑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把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美好追求都显示出来,体现了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追求。

2.1.3装置性与互动性。城市景观装置性雕塑是借鉴天然或物品造型,将它们科学地组合装配起来,以便可以对空间造型艺术进行有效的创作。装置性的城市雕塑可以营造出浓厚的环境氛围,借助整体环境,向大众有效地传递景观作品的艺术性。城市景观雕塑的互动性是指让人们一起参与进来,以便可以有完整的整体艺术造型。在互动性雕塑的设计中,往往采用比较熟悉的物品,有强烈的亲和力,对人们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使人们主动触摸和游玩,形成互动的关系。

2.2城市景观雕塑中民族元素运用的原则

2.2.1协调性原则。城市景观雕塑的创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雕塑作品的立意要来源于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再借助周边环境和创作实体的承载,将城市景观雕塑的实际创作意义充分发挥出来。以广西南宁市的城市景观雕塑作品《欢乐五象》为例,《欢乐五象》位于南宁市五象湖公园内,以“五象传说”的神话故事为创作主题,分上下2个部分进行创作,雕塑的上部分采用抽象的形式和动感的曲线,塑造流动与起伏的环境空间,下部分是通过写实的手法,创作出2头大象和3只小象戏水的场景,整个作品与周围环境遥相呼应,成功将城市景观雕塑与自然的空间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城市环境与历史文化统一起来。在创作城市景观雕塑时,要充分考虑城市景观雕塑本身的功能性布局,要求创作者对当地的民族元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注重民族元素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在现有的民族元素里,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认知信息都较为丰富和生动,人们可以通过它们展开无限的想象。当这些当地特色的民族元素被创作者运用到城市景观雕塑艺术中,人们很快就可以产生共鸣,因为这些雕塑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接受倾向。但这不表示创作者创作雕塑时,可以直接挪用民族元素或对它们进行简单拼接,而是需要在充分理解当地民族元素的前提下,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体系的民族元素进行规律性、目的性的排列组合,让它富有新的含义,诠释出更新的精神面貌与艺术观念。

2.2.2尊重历史原则。城市景观雕塑在创作过程中,要依据地区事实,把真正的历史事件或是传说中的故事情节,经过创作者的创意思考,采用景观雕塑的创作方式,统一呈现出来。城市景观雕塑必须坚守尊重历史原则,合理地对当地历史元素、特色符号加以利用和创作。在设计创意上,要充分尊重客观的历史事实,找到明确的依据和出处,这样才能创作出情节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雕塑。在我国广西地区,有很多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故事,都蕴含了丰富而且生动的民族元素,这些民族特色为当地的城市景观雕塑的创作带来了很多原始素材和创作灵感。把这些真实的历史故事运用到城市景观雕塑的创作中,会让人们由此联想到某个特定的时代和某种特别的传统文化,加深了人们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在南宁市邕江边有这样一组景观雕塑群,主要塑造了南宁市本地的传统饮食文化,雕塑中的百姓身着当地古代特色服饰,栩栩如生。当地的美食元素也被运用到创作中,向人们展示出传统南宁市民祥和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

2.2.3本土化原则。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十分强烈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它是在当地人们长期的传承中积淀下来的审美追求,也是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逐步演变成广西地区标志性的民族元素和特色标志。例如,铜鼓就是广西南宁地区较为出众且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元素之一,铜鼓造型生动,上面的图案和纹样都具有地方特色,体现了广西地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当城市景观雕塑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会增加当地人们的自豪感,在城市景观雕塑创作中,可以根据这种地域性的民族元素,结合实际,创作出本土化的城市景观雕塑。

篇4

本文将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特色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为例,探索艺术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方向,总结基本经验,梳理逻辑体系。

一、艺术院校雕塑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深厚的历史积淀:雕塑专业是四川美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雕塑作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雕塑系师生集体创作的大型组雕《收租院》被誉为“雕塑史上的革命”,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作为对中国美术研究的热门课题。雕塑系为纪念堂创作的雕塑《》,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的大型雕塑《三大战役》以及《百万农奴站起来》等作品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良好的改革基础:雕塑专业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雕塑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991年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1996年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3年《泥塑》课程批准为重庆市(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6年《泥塑》课程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2009年批准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几十年来雕塑专业形成了系

统、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专业拓展实践:目前雕塑专业设有“雕塑艺术”和“景观雕塑”两个专业方向。“雕塑艺术”有严谨系统写实造型渊源和久远生动的造型积淀。“景观雕塑”从空间造型的角度切入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的建造与设计,为雕塑艺术注入全新的视觉元素和创作内涵。近年来,随着雕塑专业“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内涵拓展,产生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雕塑系师生活跃在我国当代艺术的学术领域,创作了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作品,并在景观雕塑的学科建设中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

二、艺术院校雕塑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雕塑专业建设的目标,是要积极介入当代艺术、推动学科发展、应对扩招形势、促进教学的时效性。通过深入梳理学科体系,优化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雕塑专业坚持开放办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科前沿领域研究的办学特色,提升雕塑专业的学科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三、艺术院校雕塑特色专业建设的改革方案

(一)在人才培养方面

1、存在的问题

传统雕塑艺术专业作为纯艺术学科门类,,决定了培养雕塑家必须遵循严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毕业生的从业状况调查得知,虽然雕塑专业的毕业生适应性和竞争力很强,尤其是在立体和空间造型方面的工作容易上手并能很快做出显著成绩,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丰富和多元化,传统的架上雕塑在向户外景观艺术发展,泥塑制作已不是雕塑创作的唯一方式,在教学中需要顺应新材料的应用和新观念与形态的转化,雕塑设计的主题和形态应该满足公众需求,符合客体的审美层次,从这一方面来看,纯艺术的雕塑艺术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从社会需求和目前学生创业愿望来看,主动扩展专业内涵、积极拓宽专业口径,有利于构筑学术新高地、优化学生创业结构。

2、改革的目标:

雕塑艺术方向在保持原有教学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初步建立现代材料教学系统,充分探讨纯艺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景观雕塑方向面对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公共艺术的需求,进行公共艺术领域的研究,注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适应社会需求。

3、具体措施:

通过专业课程设置调整、增加专业考察、社会实践等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艺术实践中了解雕塑专业与社会生产的广泛联系,开阔艺术眼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设置环节的多元和综合:突破专业界限,实现雕塑、景观、建筑、园林设计、展示设计、在公共领域的交融与扩展,培养综合性人才。

专业考察环节注重思维和实践:从思维拓展基础与创意应用设计出发,组建3d技术运用、木雕石雕、金属锻造、景观造型的和综合构成等课题小组,完善学科框架、扩展独特的学术影响。

社会实践环节的共建和拓展:与多家公司合作,共建学生实验基地,将教学中的新成果运用到实践当中,真正形成一个可以面向社会、面向当代的雕塑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手段得到提高,同时推动教学、科研与创作的变化,为促进教学成果服务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目前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行政管理人员3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9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候选人1人。当前雕塑系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是:

梯队建设需要加强。目前老一代资深教授即将退休,而近几年青年教师则没有更新,近两三年内本专业面临教授缺乏、30岁以下青年教师无人的状态。本专业的持续和长足的发展,离不开老中青三代教师的梯队建设。

专业教师的视野需要拓展。当代艺术对本专业的介入和影响日渐深远,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中深入专研,更需要拓展艺术视野,以自身的艺术实践带动教学的创新。

教师的理论素养亟待提高和增强。当前本专业教师在创作上的实力有目共睹,但还需要增强理论品格的塑造和梳理,以便于在教学和创作上形成完善的体系。

2、规划目标

拓宽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视野以及对当代艺术的多元包容性;以自身的艺术实践强有力的带动教学创新;切实明确教学目标,掌握专业方向对专门师资的真正需要,并逐渐形成为与新专业对应的有新知识、新办法的教学岗位。

3、具体措施

雕塑系教师个人作品系列展览。每年策划2-3名左右的专业教师个人作品展,全面展示近年来雕塑系教师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创作面貌。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通过选送中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选拔优秀研究生留校等方法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

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提高理论水平;出版教师系列画册,树立学术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争取在2年内出版5本专业教师画册,以带动专业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目标与措施

1、目前存在的问题:

基础训练的目的不明确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有着优良的基础教学传统,本科进校以来就开设了大量的泥塑写生课。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空间认识能力,使学生具备雕塑专业素养和塑造技术。然而,近年来,随着当代艺术的快速发展,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大地艺术、现成品艺术对雕塑的影响日益深远,再加上新媒介、新材料介入当代艺术创作,因此,雕塑的边界显得越来越模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长时间的基础训练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们艺术创作的能力。

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

就当代艺术来讲,实验性是其一大显著特点。但是如何将这种实验性转化为一种教学手段,成为真正的实验教学,同样也是现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众所周知,艺术创作本身是直观的、感性的。然而教学是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在这之间就存在着矛盾。因此,研究出一套系统的实验教学方案,在传承传统的同时适应当代艺术创作,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

雕塑理论教学欠缺

不同于绘画,雕塑理论自身建设有待提高。然而在缺乏理论和史学背景的状况下,雕塑系的教学呈现出基础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不够,学生在艺术创作方向的判断上不确定,学生的知识背景缺乏多维度等多方面的缺陷。因此在当代艺术背景下的雕塑教学理论创新,应该进一步思考艺术理论、艺术史的梳理与雕塑创作的关系,加以引导。

2、改革目标:

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为载体,依托当代艺术发展的大背景,对各大美院的当代艺术教学展开深入调研,同时结合雕塑专业的教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制定出系统的、现实的、符合时展潮流的教学方案,创新教学理论,搭建专业的当代艺术教学平台。

3、具体措施:

基础训练目的性的增强

在基础训练的设置上,要扩大基础训练的范围,强化基础的意识,改变对基础的认识,对基础教学提出新要求:不仅包括写实能力的训练,还包括抽象造型能力的提高。在以人体泥塑课作为重点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材料课与实践课,不仅要深入的做技法研究,更要与当代艺术的发展相适应。

加强实验教学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