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监管范文

时间:2023-07-16 08:50: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会计信息质量监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篇1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会计监管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包括了以政府监管为代表的外部监管,与以内部审计为代表的内部监管。外部监管如财政主管部门制定、颁布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而内部监管重点是企业根据自身管理水平的需要,或者为了查错防弊进行的。严谨的会计监管,可以使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更加规范,会计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提高。

2.合格的会计信息是科学进行会计监管的基础

客观、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能够给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的相关信息,以便政府、股东、其他利益相关者作出合乎自身利益、科学的决策,同时有利于企业自身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进行主动地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市场发展。会计信息质量也给会计监管指明了方向。譬如,在债务重组业务中,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出企业重组后,资产的变动,收益或利得的增加(减少),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利用重组来调节利润且对相关信息披露不完善,此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下降,会计信息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3.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与会计监管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

会计信息质量状况与会计监管水平本身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前所述,严谨的会计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水平。而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也能从侧面反映了会计监管水平。可以设想,如果会计信息质量有缺陷,那么在此基础上来判断会计监管水平也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结论。这从会计行业本身的发展也能够反映这一点。我国会计行业是改革开放后重建起来的。随着会计监管体制、会计相关准则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通过对这些会计信息的综合分析,我国也在不断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这样也就实现了会计监管水平的提高。

二、当前我国实务中还必须立足于以会计监管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

1.提升会计监管水平,强化会计监管效能

客观地说,近年来我国的会计监管工作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会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也必须看到,一些资本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舞弊案件,都和会计造假分不开的。这充分说明,当前,“有法不依”还是我国会计实务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现象。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会计行政主管部门目前还是以完善制度体系为主,而对于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会计主体的违法成本不高等现象还十分显著,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会计管理还仅限于会计人员准入管理,对于会计行为并没有足够的强制性监督或检查手段。因此,加强会计监管,提升监管水平,提升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水平是当务之急。

2.加强行政性监管,按相关准则与制度衡量会计信息

当前,我国会计工作是由财政部主管,其他相关部门根据业务要求进行管理的。我国会计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重点是通过人员监管、制度完善等角度来进行管理的,而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实质性的监管不强,这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财政部门应定期对企业会计人员配置情况进行检查,要求持证上岗,对于账务处理、内部控制情况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篇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客观上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以财政部的名义向社会公布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曝光了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程度。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一)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集中表现,其具体形式五花八门、错综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为:

1. 资产不实。主要有人为随意虚增资产;资产损失未进行及时处理,如期末不进行盘点,该处理的存货损失不处理,虚增资产;资产应摊未摊,如待摊费用、低值易耗品等不摊销或少摊销,虚增资产;少提折旧以虚增(减)资产。

2. 所有者权益不实。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和提高企业信誉,注册资金很大,而实收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有的企业随意抽逃资金,形成资本空壳;有的任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

3. 利润不实,主要有多计收入。一些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追求政绩,采取多结转收入的办法;另一些企业领导为了逃税,采取隐瞒转移收入、多列支费用、多转成本,企业为了达到少缴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目的,挤占虚列成本费用。

4.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也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二)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 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够,《会计法》贯彻落实得不到位。虽然新《会计法》颁布以后,普遍对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法》的培训,但应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习不认真。同时,《会计法》的贯彻落实是一个过程,致使企业没有真正按照《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会计工作。

2. " 委托- " 制的固有缺陷。企业所有者将经营管理企业的权利委托给经营者,是一种典型的"委托-"制。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效用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等特性,从而形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

3. 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体行为日益多样化,会计程序和技术方法不断科学化,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多数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地学习,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对加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建议

针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问题,作者建议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其目的是通过惩治违纪、纠正失误、治理失真、严肃法纪来促进企业强化财务核算,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 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政府监管力度

在我国,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即使是在实现公司制改造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中,国家控股企业也占多数。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股的比例一般都在70 % 以上。因此,政府作为投资者和所有者,理所当然地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政府一方面出于研究制定和调整完善政策的需要,要获取充分依据;另一方面,要了解和监控企业执行财会、财政、税收政策情况,以维护所有者合法权益,使国有资产良性运行,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另外,我国证券市场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少。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占的比重相对较大, 分散的投资者力量不突出,他们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和牵制力不是很大。因此,作为政府部门的证券管理机构,在证券市场既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也是对会计信息进行规范、监管的职能机构。

因此,最关心企业会计信息的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他们最能对企业会计信息施加影响,同时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主体。财政部门是政府的经济综合职能部门,是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者,这在新《会计法》及有关规章制度中已有明确规定。因此,对企业会计信息及其质量的规范、监督和管理,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财政等会计监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其他财务专项检查,实现会计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 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和执业监管

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一批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由兴到衰、直至消亡的例证,往往是毁于注册会计师失信问题,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其执业水准,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1. 逐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体系。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入手,着力解决好注册会计师行业抓业务和抓职业道德" 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业务培训,使广大从业人员增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自律意识,使之能规范执业,正确披露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好地行使社会监督职责。

2. 加强行业监管体系建设。会计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按照分工,认真履行职责。会计行政管理部门侧重严把审批会计师事务所入门关口,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行业协会侧重严把注册会计师入门关口,严肃考试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骗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行为,对年检不合格的执业注册会计师,要撤销注册。

3. 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制定会计师事务所考核评价指标,并据此定期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为政府部门、企业选用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信息平台,促进会计师事务所依法经营,诚信执业,使当前存在的出具虚假审计验资报告、卖牌子卖章子卖签字、滥设分支机构、挂名兼职、跨所执业、抵毁同行、以个人名义挂牌为他人举办会计师事务所等有损行业形象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 多措并举,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管理机制

篇3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励,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也成了企业必须要重视的内容,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成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核心。目前,企业在经营法阵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会受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质量不仅有着可靠性、全面性的要求,同时在会计信息报告中也必须要对企业的发展决策有所帮助。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是企业发展决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对会计财务工作的监管,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避免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这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要加强财务会计的监管,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分析 

1.注重利益。会计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为了私利而制造虚假信息的情况,这样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在会计中所获得的利益也会促使会计人员以身犯险,让他们不计后果的来伪造会计信息,这也是目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会计信息中的供求关系使双方在不对等的情况下忽视了会计行为准则,企业管理者也会利用会计信息来获取自身的利益,这样就会使会计信息的内容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很多企业中都存在着这种现象,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强调监管的重要原因。 

3.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通过来进行经营,而出资者不会参与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但企业的经营者会对企业的资金活动进行调整和控制,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的资金配置,然而这种分权的现象也会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样必然会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 

4.我国的经济环境相对较为复杂,会计信息的变化快并且没有相应健全的制度来作为基础。同时,很多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难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这样就使整个会计行业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会计工作者不仅达不到基本的素质要求,在工作者还存在着很多违规操作的现象。然而我国虽然针对会计行业做出了相应的规范标准,但是依然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并且制度发挥还不够健全,这样也使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强化财务会计监督的相关措施 

1.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企业在财务会计活动中需要不断的加强内部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在会计信息的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监督管理的作用,还要通过法律法规的手段来制约会计行为标准,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让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够受到合理的监督,从而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性,并且在管理上也要强化监督的作用,避免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出现违规的现象,这样财务会计监督的质量也能够相应有所提高。 

2.提高政府职能在财政监管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对于财务监管的作用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不良的会计行为,同时对于违规的操作行为也能够依法进行处理,这样企业在会计活动中就可以依靠政府的职能来对会计的行为加以保护,从而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而这也是加强会计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 

3.企业内部要建立起科学的监管机制,并且提高内部控制在财务会计监督中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包括了对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等不同的部分,也可以有效的实现监督的作用。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两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且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监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完善可以从提高内部凭证制度、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以及定期盘点制度等不同的方面来加以实现,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财务会计监督的质量,从而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 

篇4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会计准则。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等。具体准则是针对具体会计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信息披露等做出的具体规范。我国1992年底了《企业会计准则》,1993年起开始系统研究制定具体会计准则,至2002年正式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2006年我国对己的16项具体准则和1项基本准则进行了重新修订,同时了22项具体准则。这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于2007年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这些准则和应用指南等共同构成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本文根据会计准则体系中一些变化了的内容来探讨会计监管问题。

一、存货准则中的监管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准则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由于竞争的加剧、利润空间的狭小,许多行业现已进入了微利经济时代,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家电、电脑、汽车等行业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些行业的产品多年来价格一路走低,导致这些行业及相关产业经营业绩也一路下滑。在此情形下,许多企业打起了利润保卫战,常见的手段之一是存货发出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如果存货价格前高后低,采用后进先出法,发出存货成本相对较低,导致当期利润偏高,同时期末存货以最早的较高的单价确定,使当期资产虚增,而偏高的利润又最终虚增所有者权益。这种利用后进先出法来粉饰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营造虚假繁荣景象的做法极具危害性,因为这是一种披着合法外衣的造假行为。故在微利经济时代、在低通胀甚至负通胀时期,禁止采用后进先出法有其必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新会计准则的这一变化,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使所有企业账面上反映的都是存货的实际成本,而没有被人为调节。企业一旦采用新的存货计价方法,其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波动,在监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该会计政策变动导致结果的合理性。对于想要隐藏利润的公司而言,将会利用变更的前一年的报表,继续采用后进先出法或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采用后进先出法,做大成本、减少利润;这部分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蓄意造假的行为则是我们监管的重点。在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存货计价方法。对于继续使用后进先出法的,由于其保持了会计方法的一贯性,只需要重点验证其计价金额;对于改变原有计价方法而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则要重点审计其存货计价的真实性或者完整性。

二、无形资产准则中的监管问题

1、对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的费用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的规定,使得符合条件的公司财务报表将表现出费用减少、利润增加、资产增值。这对于研究开发费用较大的企业影响是巨大的,将极大地增加企业的利润,从而造成权益的增加,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权益比率提高,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但是,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公司而言,利用这个政策变化,随意调节费用所属期间,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虽然准则对公司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定义进行了区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将很难明确划分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因此,公司如何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也就决定了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从而可能借此操纵业绩。在明确了研究、开发阶段界线及相关费用的基础上,注意监督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处理方法。通过审查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金额,分析管理费用的大类明细项目“研究支出”是否合规合法;通过审阅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项目金额,了解该企业的无形资产规模,并通过无形资产的账簿纪录,分析无形资产成本的构成内容是否合乎准则要求。

2、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过去的规定是:有法定年限的,按法定年限进行分摊;如果受益年限明显小于法定年限的,则按受益年限进行分摊;如果既无法定年限,受益年限也不明确的,可按不少于10年的年限进行分摊。新准则实施后,公司可能会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通过缩短摊销年限和加速摊销来降低公司的业绩,或者以相反的手法来提高业绩,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作为监管部门要从谨慎角度去评估这类公司的长期资产的真实价值。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监管问题

1、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方面将更真实体现非货币性资产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变过去上市公司利用不正当关联方交易、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达到隐瞒交易实质的手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准则规定了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在确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监管企业时应关注交换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

2、确认交换损益,杜绝了公司过去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易造成税收漏洞的状况。在公司财务报表上体现为资产价值的变化和利润明细项目的变化。公司的报表是否会集中出现异常非货币换,值得关注。

四、资产减值准则中的监管问题

资产减值准则是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新的准则,将对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

第一,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了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树立了资产减值的理念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结果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利润业绩普遍下滑;而现在将适用范围扩大,必然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利润指标全面下降。

第二,为了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多计费用,达到隐瞒利润的目的,准则对减值迹象的判断和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进行了详细规定,其别突出了公允价值。在执行新准则前一年的报表中,监管部门要关注公司为避免执行新准则,因此原因导致利润大幅跳水而在上一年财务报表中事先做出的平滑调整。

第三,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此政策将有效地防止顾雏军式收购中的利润操纵行为,收购时多计提减值准备造成巨亏,收购成功后再将减值准备冲回形成账面利润。我国企业利用减值转回人为调整利润现象频频发生,对2004年度减值损失转回金额最大的前20家上市公司年报的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转回前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同程度人为调整损益,2家ST公司分别增加当年利润32495万元、4500万元,占各自当年净利润的309%和581%,成功地摘除了ST;4家上市公司分别增加当年利润28080万元、6885万元、6373万元和5003万元,避免当年出现亏损;6家上市公司维持或提升了公司的业绩。值得监管部门警惕的是,一些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上一年将减值准备冲回,其利润的真实性将大受影响;尤其是季报、中报不需要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更需要关注。据WIND资讯统计,2006年上市公司可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分别约为23亿元和62亿元。监管部门对上一年度公司发生的大额冲回减值准备,应当要求其提出充分适当的证据表明原来计提减值准备的适当性,否则以前年度的计提就是滥用会计估计的结果,应当按照会计差错处理。以防止公司利用会计制度和准则发生变化的前后给年报“洗大澡”。

五、职工薪酬和股份支付准则中的监管问题

在《职工薪酬》和《股份支付》准则中,充分体现了对企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的关注。扩大了职工工资的构成范围,以“薪酬”两字统一了各类报酬和福利。在职工薪酬的定义中涵盖了“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把原计入管理费用的许多费用项目,如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作为职工劳动报酬支出包括在薪酬内,监管部门可通过查看资产负债表中的预计负债项目,分析双方权利的履行情况,通过检查“应付职工薪酬”的具体项目,剖析企业拖欠职工薪酬,或作为虚减利润“口袋”等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应关注职工工资和福利费有无与以往年度相比突增或突减,并无法与企业相应的非财务资料相符合的异常情况。

《股份支付》准则中股份支付的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与企业的激励机制密切相关,股份支付同样属于职工薪酬的内容。任何方式的股份支付与工资相比,都是较大金额的,监管部门应分析其支付方式的利弊、合理、合规和合法,特别是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实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应重点关注公司对董事会关键人员和企业核心、骨干员工实行的大比例股权激励,并监督授予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和计量依据。可从所披露的信息中去发现问题和寻找原因。

六、债务重组准则中的监管问题

过去财政部根据郑百文的案例制定了债务重组的会计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收益不能作为利润、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郑百文债务重组前欠建设银行的债务就达22亿元。为了确保重组成功,建行豁免了14亿元,作为利润处理,郑百文出现异常利润拐点,即从每股亏损两三元摇身一变成为每股盈利五六元。事实证明,这一会计准则对一些高负债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蓄意包装利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监管部门对此应当予以重点关注,防止关联方通过豁免债务方式输送利润。例如,对于那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特别是ST、PT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负债较大而且可能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其利润有大幅提升的可能性。投资者可以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分析识别债务重组包装获得的利润,进而做出理性的选择。

七、与金融资产有关的准则中的监管问题

有四项具体准则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这使得新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要大于一般的企业。金融企业最为明显的变化是金融工具可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这种计量属性,能反映出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公允价值的计量可以极大提高信息的相关性。监管部门对金融企业的会计监督应侧重于资产负债表中应收及预付款项、交易性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项目涉及到的公允价值的计量,以加强其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八、收入准则中的监管问题

准则改变了过去用名义金额确认收入的方法,明确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并将其与名义金额差额体现在当期损益中。这样将有效防止企业利用不正当关联方交易隐瞒收入或者虚增收入。监管部门应当更加关注公司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集中交易以及营业收入与支出的计价与金额认定异常的情况。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企业的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申请上市,上市公司享用很多的经济发展空间,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就从会计信息上做手脚,这不但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更损害了人们的根本利益,更影响到了企业的信誉度,使得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一、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1.从体制环境看,计划经济色彩较浓。我国的市场经济在发展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转型,目前我国正在逐渐完成市场经济的体制,但是在这之前,我国在是几年中都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也是刚刚起步,因此市场上的很多企业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尤其是股票市场。由于计划经济的关系,多数股票市场都侧重于按市场规则办事,习惯于受到市场的规则束缚,因此很难有较大的发展。另外,我国的国有企业越来越多,国家给出的固定新股额度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企业的发展,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促使各企业之间为了微弱的经济效益争的“面红耳赤”。

2.上市公司经营压力大,一股独大现象严重。近几年来,市场变化可谓是“风云莫测”,我国在飘摇不定的经济市场当中,经历了多次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制度变革,因此各企业的竞争能力被逐渐削弱,尤其是对于一些上市企业来说,本就根基不稳,在经过市场冲撞之后,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大,再加上物价的逐渐上涨,股价的大幅度下跌,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企业的综合能力下降,企业业绩不断下降,最终破产。对于这种现象,企业的管理人员后继无力,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只能自欺欺人的在财务报表上做虚假的信息,以维持股价的平衡。这种错误的管理模式是导致会计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必须承认,我们在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明细、可操作和公平执行的具体规范;透明度不高,有的规范已不执行,但未能出台新的规范替代,给人造成“黑箱操作”的印象;从监管环境看,尚未树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监管弱化。

根据“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我国已形成了中国证监会监管、证监会派出机构及证交所的一线监管的证券监管体系,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监管重心偏移。缺乏持续监管。监管处罚不力。

4.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三类:规范性失真是由于会计规范不科学导致的失真:违法性失真是有关单位和人员故意违反法律规章制度导致的失真;技术性失真是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而导致的失真。后两项失真均与会计人员有关。表现在:知识结构老化。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从国企改制而来,许多会计人员还习惯于用传统的计划模式下的会计思想处理经济事项,还不能适应股票市场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客观上形成了一些技术性失真;对证券市场运作规则不熟。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但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监管部门却未对其作出证券从业资格的要求。

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方法

1.加强公司治理,改善会计环境。我国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发生的,很多会计人员因为受到企业领导的制约,在核算中首先考虑到的是企业的利益,然后在考虑到是否符合会计法,在企业的利益和会计法出现冲突时,那么会计人员就会偏向企业这边,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同时也要完善公司的监督结构,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快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我国在会计法的制定中应该重点对会计法的监督性进行研究。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施中会和实际的经济活动存在一定的冲突,从而也为上市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提供了条件。要改善此类问题就必须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实际以及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进行会计法的制定。同时也要把我国的会计法制定独立于其他的法律之外,这样才可以保证会计法的客观性,对社会中的任何企业和集体都可以进行良好的规范,同时也应该参考国外的一些会计准则的经验,使得我国会计法更具有时代性,更能满足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在制定会计的法时,要注意对会计监督的职能的加强,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一定的保障,并且要保证企业财务的透明化,选择国际上先进的统计方法进行会计信息的核算,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我国的会计制度在实行中会遇到一定的问题这是因为部分的会计条款并不符合上市企业发展的实际,企业在对会计信息进行核算时,也会因为该问题而产生很多的分期。所以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我国的会计核算的方式应该考虑到企业的核算的具体方式,并对将来的发展情况作预期,这样才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减少冲突的情况。

3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我国也应该注意对会计信息的纰漏,并对纰漏予以奖励。很多企业的会计失真的情况都比较不容易被发现,但是这也就会造成国有财产的流失,因此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理。必须要实行社会监督的制度,企业内部要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核,并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核查,国家的相关部门也要定期对上市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核查,这样才能够使得会计核算出于一个监督的环境下,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 强化对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违反会计和证券法规,主动策划或积极参与造假或隐瞒重大事项的上市公司财会人员,取消其证券从业会计资格,并作劣迹记载,不允许其在其他上市公司从事会计工作,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结束语

我国经济体制正经过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由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剧烈摩擦和冲突而引致了我国股市在运行中发生扭曲和变形,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偏离了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这一点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上得到了充分印证。本文通过以实证分析法评价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案例分析法剖析了会计信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经验和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六条途径。无论对会计理论工作者,还是对证券市场的参与各方,都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为了认真做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在接到市财政局文件后,我局立即进行了研究部署,并成立检查领导小组,由分管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副局长牵头负责,从监督检查法制股、会计股、农业股、行财股、企业股、国库股、社保股、国资股等相关股室抽调了10名业务骨干,共组成了三个检查组,对县移民局、妇幼保健站、威远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三个单位实施了检查。为了充分认识到本次检查的重要性,全面提高每位参检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7月14日集中全体参检人员强调了检查纪律,并就具体的检查方法、步骤、具体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辅导培训。

二、认真检查,不走过场

每位参检人员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的投入到本次检查中去,对被检查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包括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合法,会计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完整,是否存在会计造假行为等。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严格按照财政部《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的要求,以《中华人民会计法》、《国务院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全省规范机关津补贴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监督检查程序,切实履行监督职责。一是按规定下发检查通知书。二是制定检查实施方案。检查方案包括被检查单位名称,检查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检查步骤,检查的主要内容及检查纪律和检查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三是召开被检查单位相关人员见面会。首先由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财务人员介绍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其次是由检查组长布置相关事宜。四是认真填写工作低稿,搜集证据资料,被检查单位对每笔检查事项签字认可。五是如实撰写检查报告。根据检查工作底稿等检查资料,由检查组长在规定的时间内撰写检查报告和财政检查征求意见函,并将函件送交被查单位,被查单位收到后,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将意见反馈回来,作为研究处理处罚的参考依据,确保处理处罚质量。

三、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篇7

建筑行业会计信息质量常常存在失真的问题。会计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法制观念淡薄等因素是造成信息质量失真的主要原因,此外,建筑企业负责人不重视财务管理,没有注重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的完善也是造成信息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防止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出现问题,就应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完好。

1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是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传导机制的首要环节,其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内部收入分配、与供应商的关系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系数,影响投资效率和效果。施工企业会计是以施工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施工企业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建筑产品和安装产品,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与其他行业会计相比,施工企业会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都是分级核算。由于施工企业生产具有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分散、地点不固定等特点,为了使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反映施工生产的经济效果,需要采用分级核算、分级管理的办法,以避免集中核算造成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相脱节的现象。

第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分别计算每项工程。建筑是企业的这一特点要求会计必须按照每项工程分别进行成本核算。即要求采用“订单成本计算法”,并使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计算口径相一致,以便于分析考核。

第三,建筑施工企业中,都是分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和工程价款结算。由于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如果等到工程全部完工后才进行成本核算的价款结算。施工企业就要垫支大量资金,给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困难,而且不利于正确反映各项的经营成果。因此,施工企业要按照已完工程分期计算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并与建设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筑工程中的收入与成本的确认披露存在不合理性。

2 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监督力度

第一,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政府部门应当及时转变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科学设计企业的业绩评价机制,适当增加部分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非财务指标,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将企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经营者所得的利益与企业长远目标约束挂钩,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加大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力度。新《会计法》虽然对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作了明确规定,但如何落实监督职能才是关键。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应相互协调,加强联合检查,在检查信息上互通有无,避免各自为战,提高监督效率。同时,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能,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地位,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经过其审核的会计资料出现重大问题时,要追究注册会计师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并且取消其职业资格。

第三,强化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一方面财政、审计、税务应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监督,政府监督应围绕会计信息质量即判断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法,以其合法性作为政府对会计信息监管的核心;另一方面建立业务素质高、客观公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社会信誉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加强对施工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2.2 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素质和职业道德

篇8

财务人员职业素养缺失

财务人员是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的主要屏障,然而,在事业单位人员老化、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加之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导致会计人员经济核算意识淡薄,这些都成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观性因素。同时,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忽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部分会计人员利用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条件,对会计资料进行人为操纵,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路径

1.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领导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领导工作,由事业单位负责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加强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管理意识,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这样有助于避免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会计人员提供真实有效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有效地减少失真的会计信息行为的出现。

2.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

我们都知道,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准是直接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事业单位应定期举办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活动,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同步发展。只有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确保事业单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篇9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会计信息质量指的是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特征的总和。会计信息质量不同于普通产品,它很难利用技术来衡量。当前,世界各地都十分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化步伐加快,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正逐步展开,改革步入了全面、深化的重要阶段,全社会都在呼吁“以诚信为本”、一致抵制“作假”,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联合安排专家举办专题讨论,意在设立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标准体系,非常必要。

一、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1989年,美国FASB提出了SFAC No.2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框架。该框架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肯定。因而,我国在建立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借鉴了该框架的逻辑结构。此约束条件、总体质量特征、限制标准、关键质量特征以及次级质量特征等组成了此框架。

(一)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成要素说明

1.真实性。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决定着会计信息是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真实性是会计的灵魂,它包括真实反映客观的意义。真实性亦是所有会计工作的基本标准。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不只是公司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出经济对策的根据,还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与维持市场秩序的主要信息出发点。若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不但不能满足信息接收者的需求,而且会误导信息使用者,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使得经济利益受损。因此,通过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审计验证、财务检查后,信息质量才使人们放心。

2.合规性及其次级质量特征。合规性是会计生命的保证。在我国,法治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所以,“规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不管是鉴定会计信息质量或者是检查评价会计工作,都需要法律法规的维护。

3.公正性及其次级质量特征。维持会计真实的另一基础是公正性。会计信息的公正性也是会计信息生命的保证。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协议总体。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目标。会计信息需要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可以从主观的角度出发来达到其要求,使得一些使用者受益、一些使用者受损。企业会计要兼顾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以财务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公正性的特点。

4.相关性及其次级质量特征。相关性是展现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属性,简而言之,指会计人员给出的会计信息和接收者所作决策的关系,或者是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所作决策造成的影响力度。相关性还需要及时性、预测性、反馈性等特征来衬托。

5.经济上收益须大于成本。因为所有的项目,只有收益比成本高时才值得实行,某个会计信息是否值得提供,首先要满足此限制条件。

6.重要性。若某个会计信息的省略和误报会对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造成影响,我们认为,它就具备重要性,并且重要性取决于造成错误的大小。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

(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不同层次特征的作用与协调

建立以真实性特点为中心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还取决于对会计选取的历史演化做出的判断:会计真实性历经了个别选择、社会选择、行业选择、国家与国际选择五个阶段。制度及文化的共同作用形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制度运作与制度文化作用分别塑造了会计信息的合规性与公正性。

二、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一)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成要素

其约束条件和限制性标准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一样,判断管理会计信息是否值得供给,关键在于其经济性与重要性程度。

1.相关性。相关性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相关信息是指与正在进行的项目具有某种联系的信息。信息的相关性有三种表现形式:影响目标、影响理解与影响决策。相关性也需要及时性、预测性、反馈性等特征来相衬。及时性指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时,能被使用者占有。会计信息预测性的作用在于供应提升决策水平所必需的发现、分析、解释差别,从而减小不确定的信息。反馈性指的是会计信息可以让决策者确定或改正以前决策时的预期成果。因此,及时性、预测性、反馈性都对决策者决策有帮助。

2.清晰性。清晰性注重信息的可理解性、组织性与综合性。它要求财务报告要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手法会计信息,来加强使用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于一些对使用者决策有利的复杂项目,不能因为使用者难以理解而将其从财务报告中除去,否则会破坏信息的完整性。

3.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不同的企业或者相同企业的不同阶段进行会计信息的比对,比较的目的在于发现不同之处,来判断优劣与发展方向。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是经济国际化与全球化的需求,会计的国际差异阻碍了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建立了专门委员会着手探究与提升财务报表的可比性。这些都在证明,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作为质量特征,是完全符合标准的。

(二)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不同层次特征的作用与协调

相关性特征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总体质量特征;及时性、预测性、反馈性是关键质量特征,用来保证相关性特征的实现;清晰性、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会计信息的总体质量特征和关键质量特征。

三、结束语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经济活动、会计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它能够反映主体价值运动的经济信息,是对经济事项的解说,其基本形式是数据和定义或者数据与说明,其实质是会计管理性劳动的产品。会计信息符合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特征总和就是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动态性与相关性对合理利用会计信息,积极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兴趣。

参考文献:

篇10

一、财会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财会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下文将首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与现有理论研究结论的比较与借鉴,提出可供相应的假设结论。

(一)企业财会文化建设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财会文化强的企业通常会增强员工的主动性和促进同事之间的互动,故能减低执行会计信息披露时因压力所产生的虚假信息出现,强财会文化影响下的员工也能正视会计工作上面对的问题,且能克服挑战,并能较好地执行工作,所以有较高财会文化的企业较能克服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所面对的阻力。假设1:企业的财会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为正相关,也即企业财会文化建设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佳。

若以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分析时,当企业拥有较好的财会文化,则员工将越愿意投入努力和精力来接受挑战会使会计人员的信息披露意识增强。财会文化是一个企业能够影响员工成功地执行任务的可能性信念。因此,当财会文化对员工工作的信念影响越高时,会提升员工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且较不会受外部不良环境因素所左右,故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也就是客观性越强。强财会文化的企业会促使员工更坚持、更努力的从事职务,并善用各种学习策略来帮助职务。因此,对于会计信息的产出也就是质量更好,并推论出以下假设。假设1-1:企业的财会文化越高时,则会计人员的适应性越强。假设1-2:企业的财会文化越高时,则会计人员的客观性越强。假设1-3:企业的财会文化越高时,则会计人员的信息披露工作质量越好。

(二)会计人员角色负荷对财会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影响

当企业对会计员工的期望需求,超过其时间或能力所能够负荷的限度,致使其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履行角色任务,常会造成超过个人能力的心理负荷。有学者指出角色过荷会使会计员工产生挫折感也会引发对工作产生无力感,虚假信息率也会提升,最终会降低信息质量,所以当会计人员所接收到的角色负荷感很高时,会对企业的财会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造成干扰影响,而财会文化影响着员工对于成功地执行任务的信念,因此当会计人员面临角色负荷时,财会文化强的企业,其会计信息质量会较好。假设2:企业财会文化建设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受会计人员角色负荷的干扰,当角色负荷较高时,将使得企业财会文化建设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关系,此时财会文化强则能更好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反之亦然。

二、企业财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会计文化有待丰富。近年来,我国会计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经基本摆脱了手工做账,会计工作正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但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会计电算化、网络会计等方面还不够成熟,特别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根本不会运用,会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二是会计精神文化亟待提升。改革开放后,由于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会计从业人员开始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有所削弱,甚至本位主义逐渐取代了集体主义。会计工作中出现了损害集体利益、公众利益,中饱私囊的现象,如作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挪用公款等。

三是会计制度文化需要完善。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会计不断与国际会计趋同,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规体系。但是,这些法规都是通用性的制度标准,很多会计主体并未制定出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导致很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与其需求存在偏离,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功能的发挥。

三、加强企业财会文化建设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强化企业管理者对财会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

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的会计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非常大的影响。诚然,会计工作人员也对会计行为起着较大的影响,但是如有企业管理者能够切实履行领导管理职责,会对不规范会计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大大降低其发生的几率。而且,在一些单位内部,讲求的是对领导命令的服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薪酬、职位晋升等关乎切身利益的事项,都是由领导单方面决定的,尤其是在个体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如果领导要求会计人员做出某种不规范,在很多时候,会计工作人员是没有办法拒绝的。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当局的财会文化教育,提高工作文化水平,是规范会计行为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有鉴于此,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中,大部分都将一个单位的会计行为责任归于企业管理者,这种做法已经得到国家上很多个国家的认可。这样可有效督促企业管理者在保证自身规范行为的基础上,加强对本单位会计行为的监督规范,从源头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二)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是整个社会道德性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进行这种教育目前主要依赖已经被广为共识的会计从业规范。在这种规范的约束下,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较为系统的规划设计,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进行教育,以确保会计从业人员内心中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职业道德理念,为开展科学正确的会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此同时,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也能够从根本上革新会计从业人员的精神状态,将各种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融合到会计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当中,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具有完备人格的会计工作者。

参考文献:

篇11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作为是企业经济活动结果的体现,世界各国的会计规范机构都对其质量做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要求其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美国会计学会(AAA)则要求具备相关性、可验证性、公正不偏倚性和可定量性;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尽管有着上述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概括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不足。

1.信息的可靠性不足

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因会计信息造假被惩处的例子层出不穷。而未被查出造假的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质量并也不因此而可靠。

2.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不足

当前在对机构投资者年度报告出现的信息披露不规范情况的调查中,有7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对其投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未在第一时间披露”。

3.信息的可比性不足

造成可比性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1)上市公司本身信息披露不规范。

(2)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在规定范围内的自由选择权导致的不可比。

(3)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标准的不一致所导致的审计报告的不可比也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

4.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不足

上交所最近几年在对在沪挂牌上市的公司年报审核中发现,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现象较为普遍。常见的情况包括:

(1) 委托理财相关的委托协议披露不充分。

(2)对募资投向进展情况、收益情况的披露过于简单。

(3)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缘由、处置及资金占用是否签订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等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等。

二、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原因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供给方和监管方三个方面探求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现状的原因。

1.有效需求主体缺失

会计信息的供给者为企业的管理当局,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为企业的外部相关利益人。二者产生矛盾在所难免。作为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直接的引导作用。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不能忽略了对信息需求方的研究。否则,就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却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政府在会计信息问题上具有复杂的多重身份:即是会计信息最大的使用者,又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会计信息的监管者和质量保证者。更多时候,是以监管者的身份出现,并未成为会计信息的真正需求者。

(2)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使股东没有真正成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的局面普遍存在,大股东由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转变为幕后操纵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会计信息。而中小股东的投机性偏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信息需求者。

(3)金融企业也没有成为会计信息的真正需求者。从理论上讲,银行应该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正需求者之一。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的银行,特别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由于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合理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政府行为严重等,不可能真正依据会计信息来做出决策,也不可能成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2.供给方自身的问题

(1)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主要体现为:

①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公司治理标准,缺乏有关董事会的治理标准和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制度,董事会的权力和责任没有法定的依据,使董事会难以对管理层发挥制约作用。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出现董事与经理人员串通一气损害股东利益的现象。

②董事会结构单一,董事缺乏独立性且学历水平不高。

③监事会制度未得到贯彻,监事会形同虚设,且监事会成员兼职情况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监事由于工作繁重或者受到能力限制而无心或无法执行好监督功能。

(2) 委托关系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经理人的自利行为为“内部人控制”创造了条件。经理人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经理人自身的利益。

(3)成本与效益原因。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越高,需要的信息披露成本就越大。有些不利于公司发展的信息披露还可能对公司的贷款、股价或日常经营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有些公司往往不致力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甚至还隐瞒部分不利信息。

3.监管不力

对会计信息的监管不力主要体现在:

(1)政府监管部门监管权限分散。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是以政府监管为主。监管机构涉及到证监会、发改委、央行、财政部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这些机构的权限相当分散,且没有明确的权限划分,形成了多头监管的局面。当发生利益冲突时,不可避免的会以本部门的利益为出发点。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也降低了监管的时效。

(2)行业自律组织监管不力。我国的行业自律组织,一方面建设不完善,执业水平较低,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监管作用;另一方面,监管权力没有保障,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往往必须移交其他政府监管机构进行处理,并容易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干扰。

(3)中介机构监管中存在问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和执业水平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从业人员的道德、执业质量、承受客户压力的能力等,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出现的种种问题,这些中介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如何保障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保障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了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手段,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市场主体的理性行为来实现的。因此,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为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引致需求”,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2.建立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1)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标准,包括董事会的治理标准和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制度,明确董事会的权力和责任。优化董事会结构,强化董事的独立性,完善其监督功能。建立对董事会职能的评价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有助于增强董事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他们与管理层的沟通。

(2)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制度,明确独立董事和内部非执行董事应当拥有的权力和资格,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公司监事会行使职能的监管,要求公司必须设置相应的信息途径,充分及时地向独立董事和内部非执行董事提供信息,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的制衡机制、避免内部人控制。

(3)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和人员的独立性,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同时行业自律组织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管。

3.加强监管

(1)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责任与权力,完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组织监管。必须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与权限,并适当授权行业自律组织进行监管,按照成本与效益原则决定行业自律组织应分配的监管权大小,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双重监管系统。

(2)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仅仅依靠对上市公司本身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对与这些信息披露相关的中介机构,建立完善的监管模式,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和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仇俊林 范晓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陈淑芳: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3]裘益政:失败的教训--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失败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4]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中联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

篇12

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强化财务会计监管的意义

1.1确保会计信息及时准确披露。在监管制度的约束下,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及时披露,严格遵循各项程序,避免出现有意隐瞒或者不按规定披露财务会计信息的情况发生。1.2及时发现各种违法行为。通过监督与管理,能够及时发现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1.3规范财务会计各项业务。通过监督管理,能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治理措施,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进行,使得企业会计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强化财务会计监管的对策

2.1完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企业工作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认识到加强财务会计监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制度、资金、人员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财务会计监管的顺利进行。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财务会计监管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促进监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注重对财务会计监管工作经验的总结,同时落实监管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不断提高监管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质量。2.2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企业的经济运行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中,会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财务会计监管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核算制度应该明确核算工作的目的,日常行为规范,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等。建立核算工作人员责任制,明确核算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目的,从而在核算的时候,以核算制度为依据,提高核算工作水平。同时企业也要高度重视核算工作,重视对会计风险的防范,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使会计信息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为各项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2.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财务会计监管工作,因此必须重视该项工作。具体措施如下: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在会计信息产生及披露中的作用;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注重法制建设,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及财务监管各项工作进行更好的规范;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管理作用。建立公司完善的议事规则、授权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完善财务会计管理组织和制度。做好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披露会计信息。明确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应该规定严格的惩罚措施,促进他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水平。2.4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工作人员要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做好核算和监督工作,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注重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及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会计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注重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行会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于没有会计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此外,要做好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工作,完善绩效考核各项制度,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等进行综合考核,确保他们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陈旭 万琳琳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