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07-16 08:50: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20—01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精神,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选择了继续读高中考大学。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上不了高中的,有的甚至初中都没毕业。他们当中学习差、品德差、行为差的不在少数。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综合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效率普遍较低。

由于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生源紧张、学生素质偏低的问题,课堂纪律问题成为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瓶颈。少数学生的外向型攻击行为如相互推撞、争吵、挑衅等;还有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甚至做鬼脸和滑稽表演惹人注意的;故意顶撞教师,破坏课堂纪律的屡见不鲜。而多数学生则是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发呆走神,胡思乱想;害怕被提问,抑郁孤僻;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迟到早退,甚至逃学旷课等内向型的抗拒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学。

由于社会观念以及国家对中职“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与教师自身教育结构的错位,中职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很多教师都疲于应付课堂,尤其是一些差班,能够平安结束一堂课即是“平安着陆”,教师很少思考课堂有效性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教育方式陈旧。许多中职学校还在用普通教育的方式教育中职生,不能满足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第二,教师倦怠。社会对中职教师的要求与教师的成长工作环境不能同步。第三,教师的专业水平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普遍欠缺。第四,中职教师资源的隐性流失严重,很多学校不重视教师培养,导致有能力的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影响教学质量。第五,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不完善。

三、对策

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机构要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或鼓励教师成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优的专家型教师。另外,职业学校的教师还应当提高管理学生和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学校管理机构应该依据学校发展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和引导,使每个教师“一专多能”,优势互补,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

篇2

1.职高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职高数学教学中所谓"教"就是教师教给了职校生什么知识,"学"就是职校生在老师那里到底学到了什么知识。通过分析教学可知道,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不仅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有关,而且还与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等有关,还与学校的提供办学条件等有关,下面将从三者进行分析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不同的问题。所谓职高就是一些初中生毕业之后,学习成绩不好,然后通过职校拿文凭,或者通过职校专升本等。第一,数学基础知识差,数学起点较高。职校生本身在初中的时候数学成绩就不好,再加上跨度到职高,数学的水平在初中原有的基础上难度有所增加,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肯定会更加头疼,更加不会愿意好好学习数学,所以数学成绩就更加差。第二,没有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大部分职高生都不会认真翻阅数学课本,更不用谈课前预习数学、课堂上记笔记、课堂上思考问题、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只有很少一些职校生会认真学习数学。所以不良好的习惯也是职校生数学存在问题之一。第三,职校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由于初中数学的不好,学生自尊心受损,提不起信心去学好数学知识。谈到数学就怕,看到数学题目就烦,未经过大脑思考就断定自己不会做这道数学题,或者是看到这个数学题就问同学或老师,有的甚至不会自己做,不相信自己会做,直接抄一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第四,职校生缺乏应有的解答数学的基本能力。大部分职校生就连一道数学题的文字说些什么都看不懂,更何况谈解答这道数学题。此外,职校生对数学的一些图形以及几何证明题,都是天马行空,完全看不懂。

1.2教师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关键,教师的水平及质量对职校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所谓教师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教学水平好与差对职校来说非常重要。在职高学校,教师的普遍教师质量都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校生学习数学。比如:有些职校聘请兼职外面的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或者不是专业对口的研究生给职校生将数学,没有通过专业训练就直接对职校生进行教学,职校生本身就不能很好的学好数学,再加上教师水平和专业素质不过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校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有些外聘的数学教师要么年轻要么年龄较大,这也不利于职校生学习数学,年轻的教师虽然养眼,但是没经验;年纪大的虽然有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上课太枯燥,导致职校生上数学课的时候睡倒一片,数学课堂的氛围非常不好。

1.3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教学水平的不好影响职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大家总是认为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以及教师有关的,而往往忽略了学校也是学生数学成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有些职高学校在办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学环境简陋,没有多媒体教学、教师水平普遍偏低、管理学生制度不明确,让学生上课过于松散、学校住宿环境以及食堂环境较差、数学课本较为单薄,让学生不知从何入手等。学校的这些不好的条件影响了职校生学习的心情,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成绩的提高。

2.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对策

2.1从学生入手,完善学生自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职校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针对职校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比如:职校生可以提高自我学习的自觉性,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首先,完善好初中数学知识。把初中的知识进行巩固,不懂的多问教师,把以前薄弱的数学进行加深。其次,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数学的习惯。大部分的职校生都不可能预习复习数学知识的,那么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之后,就必须有毅力坚持每天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数学之后,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这样对提升数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再者,多练习数学题,提升自信心。很多职校生不会听数学课,更不会做数学题。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自信心,建立自信心的同时要学会如何去做好数学题。最后,提高自我学习数学的解题能力。比如: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的时候认真复习,进行相应题目及不同的题目的专项训练,提高自我解题能力。

篇3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040-02

一、对教学模式的理解

教学模式是对复杂教学过程的理论抽象,国外最早提出教学模式的是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他们都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和接受式教学。这两大模式直到现在仍深深影响着现代课堂教学,只是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内容和水平日益丰富,更趋于多元化。1972年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22种教学模式,用较为规范的形式进行分类研究和阐述。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教材选择、提示教师活动的范型和计划。国内有关的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引用较广泛的是何克抗教授提出的定义,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1]根据这一定义,教学模式包括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四个要素,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构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二、目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学员层面

一是学员不适应借助网络实现有效互动。远程开放教育采取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职的成人学员撇开日常琐事和工作压力,重新投入到学习中,这对成人学习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同时,在网络互动栏目里,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使得有些学习者在论坛讨论时习惯于做旁观者,只浏览别人的发言,却不愿表露自己的观点。BBS的回帖内容更显现了学员对于网上资料、面对屏幕阅读和网络辅助学习的不适应,学员不能有效地和任课老师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二是学员不能够有效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员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相互联系很少,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网上、网外互助学习氛围,在自主学习中进行互助学习的行为不能普遍展开。

(二)教师层面

一是教师导学方式过于简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导”的主体,导学的做法很多时候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技能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往往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甚至是教材知识简单罗列与上传。网上教学的方式不能及时调整为学员所喜欢的形式。二是课堂面授内容过于机械。许多教师在有限的面授课时间里,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体系照本宣科,对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概述和选讲,并不是在研究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三)技术层面

一是现有教学平台对教学内容的展示具有局限性。教学互动平台内设置的教师窗口主要有四个方面功能:一是登录教师个人信息,二是学习指导,三是学生考核,四是综合查询。教师实际使用平台时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个性化地设计和展示互动内容,必须要按照平台后台设置的格式和操作程序才能完成,而且这些设置的格式和程序的兼容性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教学过程需要展示的图片、数学公式、模型等内容不能很好支持。二是现有互动方式对教学互动平台具有依赖性。目前许多院校不能在短时期内通过技术改进或技术创新提供更为便捷的互动平台。就目前的平台技术而言,教学平台开发的周期较长,技术难度较大,因此,教学互动应尽量减少对教学平台的依赖。

(四)管理层面

一是教材及教学内容需要更新。从远程开放教育走过的十多年历程来看,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建设相对滞后,教学内容的更新缓慢,特别是不能很好地满足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专业发展。二是形成性考核形式有待改进。所谓形成性考核指的是在教学目标细化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它侧重于对学生认识过程和实际能力形成的监督和评价。从实际教学过程看,学生和教师对于形成性考核这一环节并没有表现出积极性,相反,许多学生只是借同学的作业抄写一遍,有的甚至请他人代做网上作业。教师往往对成人学生网开一面、要求不严,学生“形考”成绩高分现象较为严重。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使得过程性流于形式,其本身所具有的互动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际意义也大打折扣。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学员层面

通过入学教育强化自主学习观念。开放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活动。只有在学生理解了开放教育最基本的学习理念并掌握了基本的互动方法之后,才能开展教学计划中各课程的开放式学习。因此,在成人学生初学阶段不应直接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应通过多种形式、分阶段对新入学学员强化入学教育。

(二)教师层面

一是端正教师自身“导”学角色定位。“教育信息的多媒体化、教育资源的多元化、教育过程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具有更多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渠道”,[2]当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时,教师就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其主要职能就必须从“教”变为“导”。此时,教师的导学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引导。注重对开放教育这种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引导。第二是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第三是诱导。教师作为学员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第四是辅导。教师应该为学员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员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完成学习任务。第五是教导。“网络文化的特点,使高效的德育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3]教师是学员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更应该培养学员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面貌,使学员在具有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善于区分良莠信息,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技术层面

首先是完善现有网络教学平台模块功能。1.支持教师授课、提问答疑与讨论、作业布置与批改、试卷维护与分析等功能的信息上传界面必须友善。2.支持学生能便捷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学习、网上作业、提问、讨论、考试等。3.要支持基于多媒体的网络课程的点播,实现各类课件的播放。目前基于Web的网络课程通过浏览器就能极其方便地使用的技术值得借鉴。4.要能支持管理人员进行学生管理、课程管理、资料管理、教学质量分析等功能。其次是紧随网络技术发展调整交互方式。单一的平台系统因其局限性,不可能满足所有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很多教师都在网络上建有自己的课程博客,只要以专业为单位将本专业所有教师的课程博客进行链接、汇集,那么这个空间将成为一个专业知识的宝库,学员只要进入某个专业博客,那么所有教师的所有课程的资源都能一篮子捞到,既方便,又高效。

(四)管理层面

首先是增进教材开发的科学性。这样一是方便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在工学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如何理解教材,真正花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体现教材为学生服务的特点。二是教材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材的变革随着知识的变化要作相应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是以基础理论保持稳定性为前提的,即主教材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对于学科方面的新知识和前沿性问题,要通过辅导教材适时加以补充,以弥补主教材的不足,使开放教育教材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先进性。其次是采用网上形成性考核。与考核相关的教学要求可以在教学互动平台的课程栏目里于学期初进行布置,学员根据学期初任课教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形成性考核内容,实现网上的交互,通过定期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总之,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是根据教和学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相应的教学模式需要随着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新的教育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所有教学模式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加以改进,进而体现出教育教学的实效,使得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进入良性循环。

[ 参 考 文 献 ]

篇4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教学创新与变革,也促进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均由专业教师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进行教学,应该说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具备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条件,普及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形势非常乐观。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值得我们思考。

一、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师资力量薄弱。

(1)当前有限的编制数量难以适应学校日益发展的规模和要求,对口专业高层次的师资人才因编制所限而难以引进;在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技师人才数量相对偏少;“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信息技术专业的“名师”更是寥寥无几,“名师工作室”几乎空白。

(2)在信息技术课课任教师中,多数教师是由其他学科转行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并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教师很少,教学水平不高,师资整体水平偏低,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普及信息化的需要。

(3)信息技术课教师不仅要承担这门学科的教学,还要承担学校计算机室的管理、机房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及学校信息技术现代化的整体管理工作,信息技术课教师所做的事量大面广多而烦,其他学科的老师和部分学校领导并不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导致信息技术课任教师的“绩效”评价在考核中不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这种现象严重挫伤信息技术课任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信息化观念更新滞后。

(1)一些教师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毕业后就从事职业教育,理论知识的研究远胜于实践经验,主要教学模式仍是传统面对面传授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倾向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重概念原理的讲解,缺少操作步骤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整个工艺过程的方法指导,有针对性的操作实训少,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不能指导操作,不能学以致用,从掌握实用技术的角度上讲,削弱了中职学生实践能力操作和信息利用能力的培养。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对于没有列入高考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钻研教材,更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有效融合,其他课任教师也不怎么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

3. 信息化教学方法单一。

(1)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教师懒于使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认为中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进入机房上网难以控制,不好管理,教学上消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没有兴趣。随着多媒体及信息化课程的增多,职业教育课程资源明显增多,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强大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及丰富的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但实际上课堂教学只注重传授教学内容(为了应试),缺少启发式、探索式和参与式等有效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教师演示多,学生动手操作少。一些教师为了在课堂上体现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把社会上速成的计算机培训教学模式搬到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软件的操作、机械故障的排除、汽车零件的组装等,单纯地追求学生“会答题”的教学效果,学生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更不要说培养能力了。如有些软件操作全部学习了,但学生只知道这个软件大概都能实现哪些功能,而不能独立完成作品的制作;机械故障排除的方法理论上懂了,实际操作并不会等这些理论脱离实际的做法,遇到实际问题还得等老师解决,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信息化“内涵建设”被忽视。

(1)受传统观念影响,有些领导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倡导中职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高度融合,但一些领导未必真正认识它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课任教师的定位模糊,导致很多信息技术课任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繁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少。

(2)对于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领导更关注的是学校信息技术硬件条件,片面追求“形象工程”而忽视“内涵建设”。一方面叫喊投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大量资金建成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各种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却闲置,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面临升级换代贬值的风险。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1.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成效。

要改变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必须从转变观念做起,观念的转变首先来自于领导,领导重视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学校应该建立信息技术课任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教学理念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不仅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还灵活地使用计算机常用的软件,完全具备软件的基本O计、制作、选用及评价等能力。教师首先应转变信息技术与教学关系的认识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补充新知识,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解决日常讲授过程中学生难于理解和不容易讲授的知识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立体纵深层面领会知识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职业教育更应该重视实践这个环节,通过信息化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2.高屋建瓴,统筹规划,注重职业教育信息化“内涵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对于从教人员是全新的挑战,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创新。从内涵视角看,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智能性等特点;从外延视角看,具有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多媒体化等特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在“设施建设、政策支持、长期服务”,需要总体考虑。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当前中职学校热衷购买实训设备,上项目,实训室和实训资源在建成之后无后期跟进、后期维护。所以学校领导应该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内涵建设,从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度全局规划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3.大力提倡,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

要强化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师资力量,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大力提倡、积极引导青年教师重视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研究,创造条件为广大教师提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机会,根据每位教师不同的计算机基础,制定出不同的目标和方案,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理解,确保教师在熟悉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认识和掌握各教学平台的功能。鼓励教师从事信息化建设科研课题的研究,鼓罱淌χ厥咏萄ё试吹墓蚕砗屠用。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学校的信息化才能全面进步,才能将信息化作用全面融入教学管理和实践中。

4.灵活多样,有效整合,创新职业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

在中职教育实际教学中 ,“讲解――演示――操作”式教学法可能是当前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但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其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模式,让教育信息化为职业教育提供真实的或仿真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把学和做统一起来。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授课老师考虑到拧螺丝等细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较难仔细观察,于是播放一段视频,从不同的侧面、各个视角近距离地演示拧螺丝的正确与错误方法;电子技术专业的同学在学习家电维修时,故障检测较难掌握,老师可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遇到不同的情况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对学习广告设计的学生来说,由于基础薄弱、阅历不足,很难在广告创意、文化内涵、配色与排版的美观性上有所突破,老师可引导他们上网大量浏览、模仿优秀案例。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有些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自我创新,比教师反复操作、反复强调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专业技能,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实习岗位紧缺和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解决在真实环境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和生产问题。通过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问题设定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5.完善机制,综合评价,优化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为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中职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重视教师信息化工作量化评价外,还应该重视信息化资源评价环节,制定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如实践课程、理论课程的信息化,课件建设、精品课资源建设等,把优质的资源从众多的资源中提取出来,学习推广。对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人员给予评价,给予奖励,从而建立自己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精品”专业,并以此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维系着学校发展的水准。职业学校只有全面深化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才能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所列举的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仅仅是个个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解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夏冉.关于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S1).

篇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其在各国商务交流与贸易往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国内不同生产与生活领域中,英语已经成为使用率仅次于汉语的第二语言。英语教学因此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本文将对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

(一)过于陈旧和僵化的教学思想

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受统编教材影响而热衷于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教师仍不在少数,这对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实际上,填鸭式教学不仅浪费本来就较为紧凑的课时,更未收到应有的教学成效,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此类教师仍未真正地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从而导致素质教育实施和全面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进程受到阻碍和影响。所以,过于陈旧和僵化的教学思想是要不得的,必须对填鸭式教学模式加以改变,探寻一条高效、合理、科学的英语教学路径。

(二)师资力量滞后

师资力量是影响初中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英语教师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基层教师业务水平偏低,具体表现在发音不准、对于一些生僻的语法字词了解不深,导致教学内容范围受限,不利于课堂教学。此外基层英语教师数量匮乏也是影响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而流于空泛

就当前各版本初中英语教材分析来看,其教学内容均过于理论化,与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从学生角度来看,教材与生活相互脱节,与自己所认知的生活无甚关联,学生自然也不会真正产生去学习掌握、积极探索的欲望,由此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原动力。可以说,教材过于空泛是对初中英语教学初中的肆意违背,是不可取的。

二、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一)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传统灌输教学方式加以改变,这首先应从教师群体入手。教师首先应对这一转变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同时能够将其适当地应用于教学实际过程中,由此才能实现教学观念的逐步改观,树立真正基于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教师在其确立迥异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思想后,应主动适应教学角色转换,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扮演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以及指导者。彻底改变师予生受的传统单向交流,转而以互动交际教学模式取而代之。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采用各类有效措施以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强化教师专业素质,推进初中英语教学不断进步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直接实施者,其学识水平、指导思想以及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初中英语教师应在对教材熟练掌握和驾驭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教材、超越教材,使学生学习知识范围得到有效外延,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对英语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以及与邻近学科之间的关系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同时还应牢固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跟随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根本目的。

(三)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应通过各类不同方法和实践练习提高课堂趣味性,使其更为生动活泼。首先应坚持使用简单的英语口语进行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简单的英语口语对于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较为有利,学生也因此获得了大量英语口语示范,从而更易于口头模仿,这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说、学英语的积极性;其次,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极为关键的,教师应从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尊心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应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加以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与效果自然随之提高。

结语

就英语教学来说,强化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但限于种种因素,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与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差距较大。我们应针对这一现状积极求新求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真正将其培养成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经璐.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以牛津英语9AUnit5 Films Reading1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3(16):107-108.

篇6

一、引言: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职教育应运而生。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也有别于中职教育,它以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的人才层次介于技术工人与工程师之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体制还不够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在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体系不完善。首先教材使用上,目前有关针对高职学生的教材不少,但普遍缺少优秀的、针对性强的教材。本质上还是“本科压缩型”。联系实际的领域不够广泛。过分强调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从教学方法上,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板书加作业 “满堂贯”的授课模式,虽然近年来教师也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排排座,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再次从考核方式上,目前高校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考试分数还是学生全部的评价结论。这种模式很难检验到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2、实验实训等基本建设较薄弱。实践教学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高校在实验、实训建设上都很滞后,设备、人员等条件缺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机制的构建、推进十分缓慢,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除少数的示范性院校以外,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受到经费投入的制约,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3、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直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水平。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高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专职教师大多职称都偏低,以助教讲师偏多,缺少教学能力和科研方面较强的带头人。同时,由于大多数中青年教师都是从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学校从教,没有或很少接触到生产实践,所以很以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活动, “双师型”教师的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虽然近几年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教师的学历、职称、相关技能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也日益成熟,但仍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必须反思现有教学情况,找出一个适合高职自身发展的教学体系。对高职教育教学进行不断地改革深化。

三、对策分析

1、完善教学体系。首先,教材是落实教育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细化,教学过程的“脚本”,也是教法与学法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教学双方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材内容要强调高职特色,打破材、纲、案的框框,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选用不同的教材、编写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从而在教学上既能突出基础,又能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同时还要把握“必需够用”的尺度。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法融入传统教学中。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然而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真正取得主体地位,而是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既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也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传统教学的同时应尽可能多的利用各种非常规方法来组织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引导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弥补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状态,我们应该试着将这些教学方法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再次,改革对学生考核的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科目,应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可以通过面试、论文、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灵活把握。对于评价主体,也不应只局限于任课教师,校外教师、专家以及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都可以作为最终评价的参考。。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的投入,搞好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其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利用实训基地创收,改善实习基地条件。再次,依托兄弟学校协作共建,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拓展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学校还应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选择那些技术先进、热心于高职教育、专业对口的企事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锻炼,提高职业能力。

3、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首先,加强对现在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业教师应利用寒暑假、周末等休息时间参加职业技能的培训,到单位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职业行动能力,丰富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学校还要将教师的业务实践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其次,引进具有实际工作经历的高技能专业师资,聘请企业一线专家能手担任兼职教师。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是一个新兴的高等教育教学层次,它的发展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地方。高职教育只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遵循了教育规律,抓住了改革的核心,并在此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好“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特色,才能顺利进行,不断深入,并最终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10).

篇7

1 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

1.1 办学基本理念较为狭隘,管理不严

面对一些已经走向社会的工作人士对于学历提升的要求,一些高校不顾自身办学条件和基本师资配备,单纯地以招生为主要目标,这样不仅使学校的内部管理无法跟上,而且教学质量很难过关;还有一些学校甚至连办学条件都不具备,或者没有办学能力,根本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质量,这当然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此外,有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和考试上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对教学时间、课程安排甚至基本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很显然,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同时,个别学生由于单位对学历的要求,学习上会急功近利,如在考试中作弊或开后门寻求过关,正是由于学校管理松懈,才让学生可以轻易地钻空子,这样做最终还是会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信誉。

1.2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

在某种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基本教学内容之间的取舍关系缺乏独立的论证,加之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深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造成一些专业一味去强调自己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没有充分结合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发展的变化,课程设置的内容往往比较落后,课程缺乏实用性。因此,也就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缺乏与时代联系,所以基本的教学目标很难达成。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必须经过科学论证之后,根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去设置。另外,学校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与学历证书相关联的,但是成人高等教育注重的应该是职业教育教学。从基本的教材设置和教学计划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成人高校主要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而很少有一些基本的实践安排,这种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社会实践课程安排的现象依然可以在很多学校看到,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几乎一样去培养,这显然是与教学要求是不一致的。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应该更多地去注重实际教学实践,培养人才的目标要与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人才的要求相一致。

2 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1 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要求所培养出的人才必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对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建国初期关于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曾经都面对着许多争论,但最终确定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反观到教育事业上,也必须要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必须将多种教育路线进行协调,构建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正是对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补充,让全民都可以去学习,让人才发展成为全社会都可以去关注的事情,让终身教育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成人高等教育的确立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但不能只是一味地增加数量,而是要提高办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狠抓教学质量,树立正确办学理念。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44-0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教育特色,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践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效

1.“校本教研”活动常态化。教育的均衡就是要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的提高,特别是要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这其中教师是关键。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我们技工学校除了按照要求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之外,还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以研促训,研训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

2.课程管理精细化。技工学校教育要发展,就要注重教育的“内涵”。在工作中,我们一直本着“以生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路,通过规范课程管理,实施“精品课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爱好与特长。

3.德育活动 “名片化”。为进一步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制定详实的方案来规划训练,自上而下都成立了训练工作专班,制定了训练实施方案。

二、当前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备课要求欠科学。在参加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反映,备课应该根据教师年龄分层次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由于备课要求整齐划一,因此也缺少了个性,缺少了创新,有的就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同时,集体备课如何规范并发挥效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课堂教学管理欠手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校都对课堂教学制定了较详细的要求,可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却不够落实,表现在有的教师备课一套,上课又是一套;有的教师备课很认真,而上课却时有把握不住重点,把握不住课堂纪律。其实授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如果我们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使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不仅可以提高课时效率,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综合实践活动欠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但这么多年以来,仍然是一些学校的管理难点,具体表现在,一是师资安排不够稳定,校本培训不够,教师认识不够。二是缺少系统规划,工作没有形成套路。三是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实践”,有些活动学生还能在家长的配合和学生自主探究下完成,有些活动需要组织外出实践,又担心安全问题,只好放弃。

4.校本课程开发欠教师。现在学校都在自主开发属于本校的校本课程,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精神、技术要求、责任心要求较高,而目前教师最缺乏的就是有关课程设计和评价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专业化程度不高,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

5.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欠整合。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除了受师资素质、教学设施、学习风气等校内因素的制约,学生的社交、家庭教育等校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德育活动中实施学科教学便尤为重要。如何有效调控二者的关系,现在的研究也还是零星的、点滴的,尚未形成体系。

三、工作策略及措施

1.工作策略

要围绕“抓实一个核心,突出两个要素,提升三种内涵”的工作思路,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特色,以特色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个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突出两个要素:教师发展,学生成长。

提升三种内涵: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教育的生本内涵,提升学校的人文内涵。

2.主要措施

2.1增强薄弱学校生成教育资源的功能。

利用政策优势为薄弱学校造就获得教育资源的条件,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使薄弱学校在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等方面获得政策的倾斜性支持;通过教师互动交流或其它渠道,逐步使教师队伍年轻化,学科配备合理化。同时增强薄弱学校生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薄弱学校要立足自身情况,生成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

具体做到:

2.1.1在“互动式”交流中努力提高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教育水平,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薄弱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

2.1.2坚持“内涵式”发展方向,建设学习型校园,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转变观念,通过“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2.1.3加强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基础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投资学校校园网建设,调动师生开发、交流、共享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2.2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才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要深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学校应以“工作有计划,目标有分解,落实有措施,结果有考核”为原则,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工作。

具体做到:

2.2.1明确备课要求,关注教师个体备课。教师备课既要备“教”也要备“学”,这一节课班上学生的状况是怎样的,要进行研究。我这个班上是优生多些,还是后进生多些,那么如果按照中等水平的授课,对后进生要强调些什么,对优生应该怎么样提高,否则是后进生也掉了,优生也掉了。此外,备课可以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来要求。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论。

2.2.2关注上课,将课堂教学管理纳入常规检查及教师工作量化评估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场所。规范随堂听课,形成运行机制,建立相应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听课管理制度”,“随堂听课记载制度”,“随堂听课激励机制”。将听课的等级评定与绩效奖励挂钩。这样一来教师就不会忽视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全程监控,才能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2.2.3关注作业的布置和辅导。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分层要求(虽然这不是一种新提法,但现实中落实的并不好)。布置作业要体现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布置能揭示规律和方法的作业,不要布置简单重复性题目;要布置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兴趣的题目,不要布置教师一时冲动决定的题目;要布置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巩固提高的作业,不要布置充数作业。作业的辅导也要集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结合,不仅应有后进生的个别辅导,也应有优生的辅导。

2.3打造一支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

校本培训工作已成为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常规工作,在校本培训中,我们还应注意对校本培训工作有长远规划,短期计划。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想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就要将其作为工作的重心来抓,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每学期根据学校实际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到位,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健康发展。

2.4探索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篇9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当前,我们国家的全民体育事业比起发达国家仍有相当一段距离,尤其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问题较多,引人深思。

一、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因为体育知识没有列入升学考试的范围,有的学校只重视考试学科的教育教学,认为体育只是一门副科,学不学体育没什么用处,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无关紧要,导致体育教师及体育教学的地位下降。还有许多其他科目教师占用体育课的情况。

2.体育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村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因为农村教师根本不能与城市教师比。多数农村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的体育设备器材,有的学校连篮球场都没有,还有的学校连篮球也没有几个,场地缺乏且小,器材少,体育设施简陋,一系列问题导致体育课开设异常和教学不规范,再加上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不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便形成了“一堂课,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现象。

3.师资匮乏。部分农村学校缺乏专业体育教师,忽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多由班主任代替进行体育教学,他们往往并不懂体育教育,更不用说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了。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4.教学和管理失调。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教学时数任意删减,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体育课在内容安排上取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和任课教师的特长、兴趣,而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趣味性;另一方面,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课。许多中学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在高年级(初三,高三)不开设体育课,田径运动就更不用说了,其结果就是知识层次越高,接受体育教育、进行体育锻炼越少。

二、针对当前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应采取的有效对策

1.加大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建设。第一,开辟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为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第二,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质量和水平的目标、计划、步骤、措施和方案。第三,继续加大体育教师的学历、学位教育的力度,使之再上一个新台阶。第三,不失时机地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提出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训练、科研综合能力的新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第四,根据目前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引进竞争机制,为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第五,制定发展边远农村学校和乡村学校体育教师规划,在政策上和机制上给予倾斜和激励,教育和鼓励青年教师到边远农村学校和乡村学校工作。第六,为稳定体育教师队伍,应采取有效措施,使体育教师享有与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多种层次和形式表彰优秀的体育教师,以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篇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农村的教育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农村的教育和城市比较显示不足,解决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的问题迫在眉睫。笔者就部分问题的解决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也影响了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为了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应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抓好“两免一补”和贫困生救助工作,真正让每个贫困生都享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同时,政府应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危旧校舍,添置图书,体育艺术器材和实验仪器等硬件设备,改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

二、优化合理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在农村基础教育这样一个系统内,作为重要一环的教师队伍成了最薄弱的环节,和农村基础教育系统脱节了,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解决农村中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建构优化、合理的农村教师队伍就成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具体从以下四点着手:

1.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的管理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编制管理的调节平衡作用,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特别是向农村学校的流动。其次,建立合理的城镇与农村教师交流机制。可借鉴公务员挂职锻炼的办法,从城镇中学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学去挂职,从农村教师中选拔骨干教师到城镇学校担任教学任务,从制度上解决农村合格师资紧缺的问题。最后,对长期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工作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在晋级时可作破格处理,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的积极性。

2.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待遇。

可在住房、工资等方面适当予以扶持和倾斜。

3.加强农村教师新课程的培训

引进新的教师培训观念,开展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对于农村中学教师要让他们在假期集中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更新与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对于上了年纪的教师,要求他们补修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使他们的教育观念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对农村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农村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提高当前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构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学生的思想转变

农村中学生是农村中学教育的对象,转变其思想,使他们能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其精神不受错误思想的侵蚀。另外,农村中学生大多淳朴、好学、能吃苦。鉴于此应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爱国乐学精神,营造有利于学生求知的氛围。我们应该从转变学生及家长的观念入手,深化农村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农村学生的教育课程要结合当地实际

课程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从一定意义上说,要转变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取向,关键在于加强农村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农村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材料问题既是困扰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难点,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结合的难点。为此农村课程改革要做到:

1.调整考试内容及权重。农村中学考试内容需要打破传统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加大知识应用、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考查,适当增加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考察。

篇11

探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可行性建议,是深化高校教育事业改革,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探索新时期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汉语言文学的吸引力与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推进。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的附加值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汉语言基本知识点与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优秀大学生,为大学生将来走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必要的基础与保障。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师过分注重了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有所忽略,需要在今后的教书育人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面对如今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与压力,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基础,而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培养。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浓厚的人文气息,在教学环节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灌输。[1]

2、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由于受到就业前景与形式的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是很理想,部分高校汉语言专业招生人数有所减少。许多汉语言文学的教师也开始转向其他学科发展,同时部分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还担任着学院或者学校各部门的领导职务,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专心于教学工作,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与实效性的提高。还有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学术上不能与时俱进,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缺乏深入的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未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

3、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与时俱进,新课标教学的重要体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了课本知识的讲解与知识体系的构建上,但是在新时期的今天,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应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方面进行创新,从而达到增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吸引力,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目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在熟悉课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与人文故事,将其应用衔接于课本知识中,从而既丰富了课堂知识内容,又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将其与课本中的知识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3]

4、考试形式陈旧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与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考试,知识点考查形式仍然是死记硬背,缺乏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测评与考核。传统的考试方式与测评方法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不能培养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思想,不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充分应用到工作与生活中。对于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考查方式,可以组织学生对于本学期以来所阅读经典图书的心得与收获进行交流,以此来考评学生的思想深度与理解程度;通过小组形式的交流与互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精神。[4]

二、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建议

1、汉语言文学教学从传授知识向培养人文素养转变

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所以, 大部分课堂上我们看到的还是知识讲授占主导地位的现象,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折磨。所以我们要进行改革,注重语言素养的教学,渗透文学、文化的熏陶与浸润,切实做到从思想上塑造学生,发挥文学教学的优势,着力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2、明确教育理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如下几点:其一,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其二,准确把握汉语语言教学教育的核心;其三,提倡合作式、自主时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其四,构建开放而又充满兴趣的汉语言课程体系。对于汉语言教师来说,以上四点必须要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因为这些理念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得以总结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修正,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应试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3、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进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适合于社会人才需求计划,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应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思路与创新理念,赋予其时代特色与新的含义。以往教师在课堂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一味掌握主动权的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优秀人才培养,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表达其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搜集整理具有讨论意义的主题,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与陈述,对于同学们的讨论结果作出评价与鼓励。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组建网络交流平台,在课后或日常的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的探讨与交流。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与状态,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及时的引导与启发,这样才有利与学生的成长。

4、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单纯的教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教师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知识的更新,将自己的学习所得传授给学生们。作为教师本身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紧跟时展的脚步,努力做大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揣摩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让自己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解决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理念,结合自己与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努力钻研,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其吸引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其次,还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及时思考、总结,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然后于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体现出较高的文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注 释】

[1] 吴桐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4-45.

[2] 郑君.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56-257.

[3] 陈家琳.浅淡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6)80-90.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ntroduction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ZHAO Jian, LI Jinpeng, LI Hu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To realize sports education, will be an important iss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From several aspects: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d obstacle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olutions to approach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nd strategy.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体育教学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不仅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完成素质教育教学任务,而且还可促进学生完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为了探索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途径,努力全面、深入地剖析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和探讨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特点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观念的改革深度。但是,在高校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仍然墨守成规,抱守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无法适应现阶段创新性的体育改革浪潮。从本质上讲,这种现象表现出当前高校教师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对提升体育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1.2 对体育涉及的理论过于轻视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轻视教学理论,而将重心放在体育训练方面。然而,很多高校通常只注重某一个项目的动作细节及相关注意事宜,忽视了让学生学习各项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在不了解各项体育训练项目对自己会有哪些好处时,便会按个人喜好进行锻炼,以致无法使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益处。

1.3 教学内容“多而不精”

通常情况下,量变是达到质变的关键,但也不能一味地盲目量变,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只注重“多”却忽视“精”,内容庞杂且无针对性。这种表面上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根本无法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提升体育技能水平,只学到一些浅显的皮毛知识。而我国目前的许多体育运动人才都只是专攻一项的,这样才能达到“精”。所以,追“深”比追“广”更重要。

1.4 片面否定传统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传统的东西,我们更注重的是发展与传承。教育方面也不例外,在目前的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扬以继承、发展以及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二者为参照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改革结果。因此,不能片面地否认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

1.5 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落后

许多高校都是采取优、良、中、差的等级制对学生的课程进行考核与评定,这种评定方式不但模糊、片面,而且会出现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创新的情况。目前,这种现象的出现已经使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受到约束,应该加快改变现状的步伐。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解决对策与措施

2.1 完善体育教学体系

为了使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能够进一步完善,应该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不要被一些传统的观念与思想所约束,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实用、科学、创新、文化、娱乐、健身等特性。为了深入挖掘、发挥以及应用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使健康教育与高校体育创新教材体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本质,从社会角度提高终身体育在社会持续发展与大众健康平衡化发展中的地位,必须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现有体系,将终身体育教学贯穿于体育教学始终。所以,在安排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课程时,不但要将学生的爱好、兴趣、习惯与行为规范等纳入考虑范围,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将高校体育教学的思想、内容与观念等进行更新,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体育运动对自身的作用、意义与价值。

2.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学领域知识的发展以及提高整个社会的科研水平,应从大学生人格、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为大学生提供舒适、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以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状况,因此,各高校在大环境下开展体育教学时,必须激发大学生的潜力,鼓励大学生培养自身兴趣及创新精神,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所处阶段的个性、人格及心智特征,开展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活动。

2.3 建立质量评价机制

为了使教师能更好地获得教学反馈,以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和完善客观、准确、科学及全面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由于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侧重于关注最终成绩,导致学生过度重视最终成绩而忽视平时的测试成绩,从而使学生不能认真对待体育锻炼。因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机制,全面掌握、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参与的体育项目,及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体育的目标和方法。笔者认为,质量评价机制对高校体育教学健康发展影响深远。所以,各高校管理者应提高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认识,积极建立和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从体制上提高学生参与高校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优化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体育教学质量,也是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会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落实者,为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学习做好表率,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从而产生体育学习的动力,并积极地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因此,我们应强化体育教育队伍的能力建设,从源头入手,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要借助各种有效的途径、方法及措施,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角度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搞好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意义深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深入分析体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