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50: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20—01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精神,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选择了继续读高中考大学。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上不了高中的,有的甚至初中都没毕业。他们当中学习差、品德差、行为差的不在少数。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综合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效率普遍较低。
由于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生源紧张、学生素质偏低的问题,课堂纪律问题成为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瓶颈。少数学生的外向型攻击行为如相互推撞、争吵、挑衅等;还有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甚至做鬼脸和滑稽表演惹人注意的;故意顶撞教师,破坏课堂纪律的屡见不鲜。而多数学生则是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发呆走神,胡思乱想;害怕被提问,抑郁孤僻;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迟到早退,甚至逃学旷课等内向型的抗拒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学。
由于社会观念以及国家对中职“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与教师自身教育结构的错位,中职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很多教师都疲于应付课堂,尤其是一些差班,能够平安结束一堂课即是“平安着陆”,教师很少思考课堂有效性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教育方式陈旧。许多中职学校还在用普通教育的方式教育中职生,不能满足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第二,教师倦怠。社会对中职教师的要求与教师的成长工作环境不能同步。第三,教师的专业水平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普遍欠缺。第四,中职教师资源的隐性流失严重,很多学校不重视教师培养,导致有能力的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影响教学质量。第五,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不完善。
三、对策
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机构要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或鼓励教师成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优的专家型教师。另外,职业学校的教师还应当提高管理学生和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学校管理机构应该依据学校发展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和引导,使每个教师“一专多能”,优势互补,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
1.职高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职高数学教学中所谓"教"就是教师教给了职校生什么知识,"学"就是职校生在老师那里到底学到了什么知识。通过分析教学可知道,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不仅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有关,而且还与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等有关,还与学校的提供办学条件等有关,下面将从三者进行分析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不同的问题。所谓职高就是一些初中生毕业之后,学习成绩不好,然后通过职校拿文凭,或者通过职校专升本等。第一,数学基础知识差,数学起点较高。职校生本身在初中的时候数学成绩就不好,再加上跨度到职高,数学的水平在初中原有的基础上难度有所增加,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肯定会更加头疼,更加不会愿意好好学习数学,所以数学成绩就更加差。第二,没有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大部分职高生都不会认真翻阅数学课本,更不用谈课前预习数学、课堂上记笔记、课堂上思考问题、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只有很少一些职校生会认真学习数学。所以不良好的习惯也是职校生数学存在问题之一。第三,职校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由于初中数学的不好,学生自尊心受损,提不起信心去学好数学知识。谈到数学就怕,看到数学题目就烦,未经过大脑思考就断定自己不会做这道数学题,或者是看到这个数学题就问同学或老师,有的甚至不会自己做,不相信自己会做,直接抄一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第四,职校生缺乏应有的解答数学的基本能力。大部分职校生就连一道数学题的文字说些什么都看不懂,更何况谈解答这道数学题。此外,职校生对数学的一些图形以及几何证明题,都是天马行空,完全看不懂。
1.2教师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关键,教师的水平及质量对职校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所谓教师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教学水平好与差对职校来说非常重要。在职高学校,教师的普遍教师质量都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校生学习数学。比如:有些职校聘请兼职外面的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或者不是专业对口的研究生给职校生将数学,没有通过专业训练就直接对职校生进行教学,职校生本身就不能很好的学好数学,再加上教师水平和专业素质不过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校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有些外聘的数学教师要么年轻要么年龄较大,这也不利于职校生学习数学,年轻的教师虽然养眼,但是没经验;年纪大的虽然有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上课太枯燥,导致职校生上数学课的时候睡倒一片,数学课堂的氛围非常不好。
1.3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教学水平的不好影响职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大家总是认为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以及教师有关的,而往往忽略了学校也是学生数学成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有些职高学校在办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学环境简陋,没有多媒体教学、教师水平普遍偏低、管理学生制度不明确,让学生上课过于松散、学校住宿环境以及食堂环境较差、数学课本较为单薄,让学生不知从何入手等。学校的这些不好的条件影响了职校生学习的心情,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成绩的提高。
2.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对策
2.1从学生入手,完善学生自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职校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针对职校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比如:职校生可以提高自我学习的自觉性,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首先,完善好初中数学知识。把初中的知识进行巩固,不懂的多问教师,把以前薄弱的数学进行加深。其次,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数学的习惯。大部分的职校生都不可能预习复习数学知识的,那么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之后,就必须有毅力坚持每天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数学之后,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这样对提升数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再者,多练习数学题,提升自信心。很多职校生不会听数学课,更不会做数学题。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自信心,建立自信心的同时要学会如何去做好数学题。最后,提高自我学习数学的解题能力。比如: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的时候认真复习,进行相应题目及不同的题目的专项训练,提高自我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040-02
一、对教学模式的理解
教学模式是对复杂教学过程的理论抽象,国外最早提出教学模式的是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他们都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和接受式教学。这两大模式直到现在仍深深影响着现代课堂教学,只是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内容和水平日益丰富,更趋于多元化。1972年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22种教学模式,用较为规范的形式进行分类研究和阐述。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教材选择、提示教师活动的范型和计划。国内有关的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引用较广泛的是何克抗教授提出的定义,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1]根据这一定义,教学模式包括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四个要素,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构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二、目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学员层面
一是学员不适应借助网络实现有效互动。远程开放教育采取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职的成人学员撇开日常琐事和工作压力,重新投入到学习中,这对成人学习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同时,在网络互动栏目里,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使得有些学习者在论坛讨论时习惯于做旁观者,只浏览别人的发言,却不愿表露自己的观点。BBS的回帖内容更显现了学员对于网上资料、面对屏幕阅读和网络辅助学习的不适应,学员不能有效地和任课老师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二是学员不能够有效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员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相互联系很少,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网上、网外互助学习氛围,在自主学习中进行互助学习的行为不能普遍展开。
(二)教师层面
一是教师导学方式过于简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导”的主体,导学的做法很多时候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技能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往往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甚至是教材知识简单罗列与上传。网上教学的方式不能及时调整为学员所喜欢的形式。二是课堂面授内容过于机械。许多教师在有限的面授课时间里,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体系照本宣科,对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概述和选讲,并不是在研究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三)技术层面
一是现有教学平台对教学内容的展示具有局限性。教学互动平台内设置的教师窗口主要有四个方面功能:一是登录教师个人信息,二是学习指导,三是学生考核,四是综合查询。教师实际使用平台时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个性化地设计和展示互动内容,必须要按照平台后台设置的格式和操作程序才能完成,而且这些设置的格式和程序的兼容性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教学过程需要展示的图片、数学公式、模型等内容不能很好支持。二是现有互动方式对教学互动平台具有依赖性。目前许多院校不能在短时期内通过技术改进或技术创新提供更为便捷的互动平台。就目前的平台技术而言,教学平台开发的周期较长,技术难度较大,因此,教学互动应尽量减少对教学平台的依赖。
(四)管理层面
一是教材及教学内容需要更新。从远程开放教育走过的十多年历程来看,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建设相对滞后,教学内容的更新缓慢,特别是不能很好地满足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专业发展。二是形成性考核形式有待改进。所谓形成性考核指的是在教学目标细化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它侧重于对学生认识过程和实际能力形成的监督和评价。从实际教学过程看,学生和教师对于形成性考核这一环节并没有表现出积极性,相反,许多学生只是借同学的作业抄写一遍,有的甚至请他人代做网上作业。教师往往对成人学生网开一面、要求不严,学生“形考”成绩高分现象较为严重。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使得过程性流于形式,其本身所具有的互动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际意义也大打折扣。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学员层面
通过入学教育强化自主学习观念。开放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活动。只有在学生理解了开放教育最基本的学习理念并掌握了基本的互动方法之后,才能开展教学计划中各课程的开放式学习。因此,在成人学生初学阶段不应直接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应通过多种形式、分阶段对新入学学员强化入学教育。
(二)教师层面
一是端正教师自身“导”学角色定位。“教育信息的多媒体化、教育资源的多元化、教育过程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具有更多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渠道”,[2]当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时,教师就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其主要职能就必须从“教”变为“导”。此时,教师的导学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引导。注重对开放教育这种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引导。第二是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第三是诱导。教师作为学员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第四是辅导。教师应该为学员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员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完成学习任务。第五是教导。“网络文化的特点,使高效的德育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3]教师是学员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更应该培养学员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面貌,使学员在具有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善于区分良莠信息,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技术层面
首先是完善现有网络教学平台模块功能。1.支持教师授课、提问答疑与讨论、作业布置与批改、试卷维护与分析等功能的信息上传界面必须友善。2.支持学生能便捷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学习、网上作业、提问、讨论、考试等。3.要支持基于多媒体的网络课程的点播,实现各类课件的播放。目前基于Web的网络课程通过浏览器就能极其方便地使用的技术值得借鉴。4.要能支持管理人员进行学生管理、课程管理、资料管理、教学质量分析等功能。其次是紧随网络技术发展调整交互方式。单一的平台系统因其局限性,不可能满足所有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很多教师都在网络上建有自己的课程博客,只要以专业为单位将本专业所有教师的课程博客进行链接、汇集,那么这个空间将成为一个专业知识的宝库,学员只要进入某个专业博客,那么所有教师的所有课程的资源都能一篮子捞到,既方便,又高效。
(四)管理层面
首先是增进教材开发的科学性。这样一是方便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在工学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如何理解教材,真正花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体现教材为学生服务的特点。二是教材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材的变革随着知识的变化要作相应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是以基础理论保持稳定性为前提的,即主教材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对于学科方面的新知识和前沿性问题,要通过辅导教材适时加以补充,以弥补主教材的不足,使开放教育教材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先进性。其次是采用网上形成性考核。与考核相关的教学要求可以在教学互动平台的课程栏目里于学期初进行布置,学员根据学期初任课教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形成性考核内容,实现网上的交互,通过定期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总之,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是根据教和学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相应的教学模式需要随着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新的教育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所有教学模式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加以改进,进而体现出教育教学的实效,使得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进入良性循环。
[ 参 考 文 献 ]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教学创新与变革,也促进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均由专业教师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进行教学,应该说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具备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条件,普及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形势非常乐观。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值得我们思考。
一、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师资力量薄弱。
(1)当前有限的编制数量难以适应学校日益发展的规模和要求,对口专业高层次的师资人才因编制所限而难以引进;在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技师人才数量相对偏少;“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信息技术专业的“名师”更是寥寥无几,“名师工作室”几乎空白。
(2)在信息技术课课任教师中,多数教师是由其他学科转行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并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教师很少,教学水平不高,师资整体水平偏低,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普及信息化的需要。
(3)信息技术课教师不仅要承担这门学科的教学,还要承担学校计算机室的管理、机房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及学校信息技术现代化的整体管理工作,信息技术课教师所做的事量大面广多而烦,其他学科的老师和部分学校领导并不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导致信息技术课任教师的“绩效”评价在考核中不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这种现象严重挫伤信息技术课任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信息化观念更新滞后。
(1)一些教师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毕业后就从事职业教育,理论知识的研究远胜于实践经验,主要教学模式仍是传统面对面传授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倾向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重概念原理的讲解,缺少操作步骤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整个工艺过程的方法指导,有针对性的操作实训少,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不能指导操作,不能学以致用,从掌握实用技术的角度上讲,削弱了中职学生实践能力操作和信息利用能力的培养。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对于没有列入高考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钻研教材,更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有效融合,其他课任教师也不怎么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
3. 信息化教学方法单一。
(1)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教师懒于使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认为中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进入机房上网难以控制,不好管理,教学上消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没有兴趣。随着多媒体及信息化课程的增多,职业教育课程资源明显增多,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强大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及丰富的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但实际上课堂教学只注重传授教学内容(为了应试),缺少启发式、探索式和参与式等有效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教师演示多,学生动手操作少。一些教师为了在课堂上体现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把社会上速成的计算机培训教学模式搬到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软件的操作、机械故障的排除、汽车零件的组装等,单纯地追求学生“会答题”的教学效果,学生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更不要说培养能力了。如有些软件操作全部学习了,但学生只知道这个软件大概都能实现哪些功能,而不能独立完成作品的制作;机械故障排除的方法理论上懂了,实际操作并不会等这些理论脱离实际的做法,遇到实际问题还得等老师解决,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信息化“内涵建设”被忽视。
(1)受传统观念影响,有些领导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倡导中职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高度融合,但一些领导未必真正认识它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课任教师的定位模糊,导致很多信息技术课任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繁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少。
(2)对于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领导更关注的是学校信息技术硬件条件,片面追求“形象工程”而忽视“内涵建设”。一方面叫喊投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大量资金建成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各种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却闲置,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面临升级换代贬值的风险。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1.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成效。
要改变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必须从转变观念做起,观念的转变首先来自于领导,领导重视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学校应该建立信息技术课任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教学理念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不仅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还灵活地使用计算机常用的软件,完全具备软件的基本O计、制作、选用及评价等能力。教师首先应转变信息技术与教学关系的认识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补充新知识,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解决日常讲授过程中学生难于理解和不容易讲授的知识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立体纵深层面领会知识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职业教育更应该重视实践这个环节,通过信息化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2.高屋建瓴,统筹规划,注重职业教育信息化“内涵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对于从教人员是全新的挑战,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创新。从内涵视角看,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智能性等特点;从外延视角看,具有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多媒体化等特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在“设施建设、政策支持、长期服务”,需要总体考虑。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当前中职学校热衷购买实训设备,上项目,实训室和实训资源在建成之后无后期跟进、后期维护。所以学校领导应该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内涵建设,从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度全局规划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3.大力提倡,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
要强化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师资力量,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大力提倡、积极引导青年教师重视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研究,创造条件为广大教师提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机会,根据每位教师不同的计算机基础,制定出不同的目标和方案,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理解,确保教师在熟悉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认识和掌握各教学平台的功能。鼓励教师从事信息化建设科研课题的研究,鼓罱淌χ厥咏萄ё试吹墓蚕砗屠用。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学校的信息化才能全面进步,才能将信息化作用全面融入教学管理和实践中。
4.灵活多样,有效整合,创新职业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
在中职教育实际教学中 ,“讲解――演示――操作”式教学法可能是当前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但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其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模式,让教育信息化为职业教育提供真实的或仿真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把学和做统一起来。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授课老师考虑到拧螺丝等细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较难仔细观察,于是播放一段视频,从不同的侧面、各个视角近距离地演示拧螺丝的正确与错误方法;电子技术专业的同学在学习家电维修时,故障检测较难掌握,老师可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遇到不同的情况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对学习广告设计的学生来说,由于基础薄弱、阅历不足,很难在广告创意、文化内涵、配色与排版的美观性上有所突破,老师可引导他们上网大量浏览、模仿优秀案例。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有些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自我创新,比教师反复操作、反复强调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专业技能,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实习岗位紧缺和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解决在真实环境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和生产问题。通过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问题设定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5.完善机制,综合评价,优化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为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中职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重视教师信息化工作量化评价外,还应该重视信息化资源评价环节,制定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如实践课程、理论课程的信息化,课件建设、精品课资源建设等,把优质的资源从众多的资源中提取出来,学习推广。对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人员给予评价,给予奖励,从而建立自己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精品”专业,并以此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维系着学校发展的水准。职业学校只有全面深化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才能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所列举的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仅仅是个个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解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夏冉.关于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