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基础范文

时间:2023-07-16 08:50: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电力系统基础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力系统基础

篇1

二、“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电气自动化教研室通过一系列方法,包括整合教师的教学资源,收集当前最新的电力工业发展的信息,有效获取网上其他高校资源,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理解教材,消化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

1.“电力系统基础”网络平台资料库的建立。在以往“电力系统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运用的传统模式教学,老师按教材授课为主。但是,一部分学生由于已经提前确定就业目标,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考研需要,都有勇于拓展自己知识面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要求他们自己课后查找资料又觉得无从下手,认为老师的课堂教学难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结合网络模式教学,不仅能使基础差的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有重点地预习和复习,也能让那些想拓展知识面的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当前的最新发展。“电力系统基础”网络平台资料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件库》:以主要知识点(等值电路、潮流计算、有功平衡、无功平衡、短路计算、系统的稳定性)为单元,对每一个知识点精心准备了适合该教学单元教学所需要的课件。由于《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教学的抽象性,对其中具体的应用环节学生很难理解,学生在教材中也很难获得电力系统实物的直观感觉。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感觉所学内容比较空洞,既没有兴趣又难理解,而现场教学条件又不成熟,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具体电力系统设备也难以解释清楚。通过将一些系统的实物照片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如母线、断路器、杆塔、变配电系统模拟图等,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2)《案例库》:提供“电力系统基础”的“课堂讨论案例”,学生和老师通过案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3)《习题库》:以相关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分布,由易入难,贯穿课程的主要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又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的需要。如第四章的潮流计算,其中简单电力网的潮流计算部分,在《习题库》中既包括辐射型网络由简单到复杂的典型习题,又包括环网内有变压器和无变压器的典型习题;(4)《辅助资料库》:包括《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的内容。由于在第六学期开设《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而课程学习的特点是对本科阶段所学各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如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部分,就包括了《自动控制理论》课程中的PID调节器部分内容,《电机与拖动》课程中发电机组转子运动方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整流电路等。在辅助资料库中增加这部分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加有目的地对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复习。针对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课堂仅介绍牛顿-拉夫逊迭代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求解方法,而其在极坐标下的求解,以及其他算法如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和P-Q分解法的介绍,都放在辅助资料库中。而对于故障计算部分,在“电力系统基础”课程中仅仅介绍了最简单的三相对称的短路计算方法,由于部分学生拓展知识的需要,在课程中增加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短路中的应用,并在辅助资料库中增加相应实例。

2.大力推进互动式教学,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1)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问题是学生的能动性较差。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本次改革的主要目的。首先,重视每个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每节课均留五到十分钟时间做简单的课堂测验,及时查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反馈成绩。将此部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部分,有效改善了学生听课不集中,糊弄交作业的现象;(2)在“电力系统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积极上网自学,充分利用学校的交互式网络平台,学生和老师在这个虚拟网络上进行课堂重点总结,题目讨论,电子答疑,课外课题的布置,以及提交网络作业。通过汇集学生的共同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讲解。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制作ppt,将任务布置下去,针对具体的某个例题或某个知识点,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解。对比较大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几个同学互成一组,课后互相讨论,以汇报的形式出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愿意参加,也容易发现课程教学中较难掌握的问题,既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基于MATLAB仿真技术的“电力系统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电力系统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以前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很难将课堂所学内容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改革的目标,将实验以大作业的形式进行,通过计算机编程和软件仿真,学生可以不必进行枯燥、烦琐的计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本课程的第四章教学过程中,由于电力系统潮流部分的计算机教学,算法抽象,学生很难在上课时间有效吸收理解。因此,将该部分内容以大作业的形式布置下来,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开出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实验,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编写潮流计算程序。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每个学生的任务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程序修改参数,很好地理解潮流计算的原理,节点导纳矩阵的参数意义等,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将潮流计算程序做成GUI界面,可以通过友好的界面修改线路参数,显示计算结果。学生也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后作业,查找资料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在对我校2011级学生的任务布置中,学生积极参与度达到95%以上。未来的主要工作,是对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和研究,增加电力系统网损分析,短路计算等诸多实验内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篇2

一、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的现况及范围

(一)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现况

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推进了科技的创新,从我国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成果可以看到,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改变了人民生活现况,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跟随电力工程的发展,输电线路进步的空间逐步变小,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对整个电力工程的发展带来了较多障碍。因为我国的土地开发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进步,却对输电线路的设计、改造产生了一定的阻挠。特别是近段时间,我国大部分旧城区改造、拆迁,影响了电网的设计与格局。为使得实现电力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达到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度,则需要从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角度思考,总体剖析,通过对输电线路的合理格局布置,严格控制每一个细节和步骤,实现电力工程行业整体效果的改善。

(二)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范围

中国的经济发展慢慢的已经在时代的前沿,然而电力工程的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处于一个必不可少的位置,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远远大于现在提供的,因而,对于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要求越来越严格。就目前而言,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可以分为四大方面:基础工程、杆塔、架线、检修四个部分。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基础工程是杆塔,也是输电线路最为主要的部分。在进行杆塔施工期间,一定遵守施工要点,进行深埋,谨防发生倒塌、变形等事故,同时,对杆塔的深埋也有助于远程电力的安全传输。从我国的杆塔来说,可以依据受力角度而分类,可以分成耐张型,直线型杆塔两种,不同种类的杆塔适用于不同的地面环境,如果选择错了,就会影响输电的效率以及影响电力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由上可以得出杆塔是输电线路施工关键部分。在输电线路中,在杆塔之外,还遥充足的把关架线的施工。只有将杆塔的搭建搭配好架线工程,才能真实有效完成对输电线路的施工。在进行架线的过程中,定要严格把关对架线的准备、细心检测导地线与连接以及对输电线路的检查。最后,还需要加强把关对输电线路的验收,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输电线路的工作质量,防止出现错误与漏洞。

二、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的分析

(一)输电线路工程中能力的基本要求

输电线路的基础工程说的是杆塔栽入地下的部分,地下的基础工程是杆塔正常工作的根本,要确保杆塔在工作的过程中的用电安全,避免发生倾斜、折陷、变形的情况。因而,输电线路能否正常的运行是依据扎实的基础的工程,必需严格的控制和施工的要求和提高施工的质量。输电线路基础工程主要有复合式沉井基础、岩石嵌固基础、基坑排水技术、灌注桩基础、演示锚杆基础等方式。本文对复合式沉井基础以及基坑排水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复合式沉井基础施工是一种新型的基础施工技术,根据适用的环境,复合式沉井基础主要适用于流砂较多的土地,或者是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地。复合式沉井是有两部分组成,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是方形台基础,而下部是环形的钢筋混凝土沉井,在这两部分中,方形台基础与钢筋混凝土沉井相连接,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基坑排水技能有两种,分别是明排水法和暗排水法两种办法。明排水法是通过设置水井来实现的,主要是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利用人力、水泵将水排到基坑外,实现排水。明排水法包括混凝土护筒法、铁沉箱法等基本方法。而暗排水法则是在基坑的四周埋设管井以及井点滤水管,最终利用总管对水进行抽排,实现排水。暗排水法主要适用于一般的输电线路,利用范围十分广泛。

(二)专业的杆塔工程人员能力要求

杆塔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杆塔的选择,二是杆塔的组立。为了确保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电力,确保电力的稳定性与效益性,提高建设的速度,必须依据环境与土地类型选择合理的杆塔结构以及杆塔种类。结合输电线路施工过程当中的存在的运输因素以及地理因素,在越过较大的地区时候,铁杆塔是最佳的选择,在运输便利的地区,如平原地区,或者施工难度小,施工便利的地区,则可以运用钢筋混凝土杆塔或者预应力混凝土杆塔。

我国的杆塔主要有两种组立方式,即整体组立方式和分解组立方式。在我国,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塔,这种杆塔在组立的过程中,普遍采用平面结构,杆身之间一般通过焊接来组成,因此单件材料的重量大,不利于在空间中进行组装,往往在地面完成组装的过程,组装完成后再利用抱杆来进行整体组立。

(三)架线工程的方法

在进行架线工程施工时,需要注意架线前期的准备、放线连接、观测紧弛度以及紧线施工这些环节。其中,放线技术与紧线技术是架线工程技术的关键步骤,必须严格要求与组建。在开始对架线施工前,必须完成前期筹备工作。要根据电力运输的要求设计输电线路,选择合适的电缆,只有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才能真正开始进行架线工程的施工。在进行放线的过程中,滑车的轮径一般需要比导线直径的10倍还要大,这样能够保证磨损系数小,减轻磨损带来的线路损坏,因此要选择轮径较大的滑车。与此同时,注意滑车的槽径必须与导线的直径相结合,不能产生一点点偏差,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为了实现安全、稳定的宫殿,钢芯铝线与导线的损伤面积必须保证在5%以下,当损伤面积大于25%时,则会影响正常的供电,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切断线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重新启动。在对紧线技术开始施工时,必须先检查所有东西,确保杆塔组装是完整一套,基础混凝土的强度为100%。在紧线过程中,杆容易出现塔身变形、杆塔发生位移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拉线时,需要从耐张杆塔受到张力的反侧面进行,并且严格控制拉线与地面的夹角度数,保持在45度以下。此外,在进行紧线的过程中,避雷线与导线的误差也会影响紧线的施工过程,需要将误差控制在500mm以下。

(四)检修施工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完成不仅仅是完成线路的组建,还包括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在进行检修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预防线路安全事故至上的原则,严格、仔细地进行。工作人员要对一个区域的线路进行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做好数据的记录与观察,并对线路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故障原因判断,随身携带检修工具,能够对线路进行及时的维修。当工作人员发现障碍时,必需马上向上级主管人员报告发生障碍等一系列的情况,并阐述故障产生的缘由,马上想出现应的解决方案。在实施前,必须征得主管人员的同意,不得擅自进行维修,防止由于判断错误或者维修错误造成人身伤亡。将故障排除后,不应立即恢复线路的使用,而是应经过多次的测试、调试,确保线路功能恢复正常后才可继续使用。

三、结语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在电力能耗上体现,而越是发达,越是对电力系统施工有严格的要求,以免达到负荷后烧毁电网。在工程线路中我们更要严格的按设计图纸,以及实际路段来施工,来达到预想的效果,在设计方案的时候也要考虑以后经济更繁荣的时候,周围电网可能会承受的负荷,留有余地,可以长期使用。对于较繁荣的区域要加强线路改进,提高电力工程的负载能力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生活。同时我们还需要培育更多专业技术扎实,有创新思维的电力工程设计师,使得电力工程系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邓锡鹏.浅析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J].商品混凝土,2013(7).

篇3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0-020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0.105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电力的需求。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扩大了配电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也提升了配电标准。前些年所使用的供电技术虽然稳定,但是其一成不变的特点也导致相关技术难以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需要对传统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与故障处理方式进行优化,以此来带动电力系统行业的发展,下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1 当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发展态势

1.1 配电自动化定义发展

配电自动化属于当前国内电力系统发展中比较典型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于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以及配网、配电网自动化这些方面。在配电自动化方面,大力发扬配电自动化可以有效提升配电整体运行稳定性,并提升目标项目配电工作质量。可以通过配电运行的方式来提升配电稳定性,并在故障发生之前先预知故障,通过计算机系统等系统模式来进行配电。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配电自动化的发展,且发展速度明显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医疗项目、建筑工程项目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系统管理层、系统通讯层以及系统项目现场监控层等诸多层次。系统的管理层组成要素一般会是一个服务器与一个客户端,由这两种结构来构成单机运行系统。使用一个服务器来对不同的客户端进行处理,构建专业化的项目主机系统,并利用主机系统来发送目标工作指令,实现配电控制。通讯的接口层主要任务就是对项目系统的管理层进行控制,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其内容包含系统管理层、项目系统监控层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转换、信息传输内容,可以提升项目设备与项目线路的运行质量。不论是光纤传感器还是通讯电缆,都可以收益。而项目现场施工监控层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对项目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测量,提升项目测控仪表以及项目功率控制器的工作质量。

1.2 当前配电自动化发展遇到的阻碍阐述

虽然国内近年来在不断的发展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产业,但是在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却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影响配电自动化的运行质量,主要集中在配电网项目建设质量较差、配电网项目智能化水平较低以及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等。对电网项目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变电设施以及项目输电设备等,不能忽视配电。从当前国内电力系统配电建设发展的情况来看,许多地区的配W主干线都比较长,而且长度远超过标准的长度,还有的地区配网主干线规格不符合要求,导致配电设备陈旧,有的时候还会出现线路和项目建设主干线相互脱离等问题。

在对智能化技术应用问题进行研究时,可以综合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发达国家电网自动化覆盖率比较高,许多国家都已经超过80%,这一覆盖率远超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想要从根本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优化,不仅要提升项目技术研发程度,同时还要不断拓展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自动化技术使用路径,让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范围可以更加广泛。除此之外,还要关注网架结构稳定性,避免网架结构出现变动,为变电项目运行带来负面影响。在对配电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切实可行的自动化管理规章制度,而且也缺少专业化的配电自动化管理工作依据,导致配电自动化发展进程受阻。而且对配电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时,因为不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应用,都不如发达国家,所以在系统运行时经常会出现故障。如果线路出现短路的问题,会导致出现强电流冲击的问题。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故障发生部分进行隔离处理,会导致线路开关与变电站的开关不能正常使用。如果处理故障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也会影响到配电的正常运行。上述所有故障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电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导致相关技术难以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优势。

2 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方式

2.1 强化信息管理

在对配电网进行自动化改造的全过程中,项目管理工作人员都要时刻关注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相应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对工作人员这些方面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从根本上提升电力系统故障处理工作效果,电力企业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信息管理工作力度。配电项目运行需要有数据库搭配,而数据库的资源也会不间断的更新,保证所有资源都时刻处在更新的状态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所有目标项目的信息进行处理,提升自动化信息系统指令的科学性,提升变电运行过程控制质量。

工作人员在对自动化系统信息进行采集的过程中,会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并将这些数据信息全部输入到对应的数据库当中。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所有的目标数据实效性都会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降低,最终完全失去其实效性。所以工作人员在对目标信息数据进行储存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明确所有项目节点以及所有目标配电运行状态。这样就可以在设备非正常运行之前,先预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发出故障警报信号,做好故障处理。

2.2 提升安全管理强度

全面提升配电自动化安全管理工作强度,并提前预知到设备运行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故障,在故障发生之前先通过各种防护措施来规避,如果故障不可逆转的发生,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故障进行处理,降低负面影响。如果配电系统项目运行产生故障,则自动化系统需要在第一时间先对故障的类型进行全面识别,并切断故障设备与其余设备之间的联系,隔绝目标故障设备,避免对其余的配电项目产生负面影响。

2.3 加强电网改造

国内电力系统建设还存在重视度不均衡的问题,比较关注变电建设与项目输电建设,但是对配电的建设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国内配电系统运行经常发生各种意外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国内电力行业必须要多关注电网系统,并对电网系统的内容加以改造。不同地区社会、企业与人民的用电量不同,所以输电线路需要承载的压力也不同。不同地区、不同长度、不同类别的输电线路输电过程中出现的线损量不同,所以可以适当地提升一些供电网络总输电量,以此来保证电能的正常供应。和乡村地区相比,城市对电能的要求更高,对总电量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可以对配电网进行改造,将城市的配电网转变成为环状结构的配电网,并分别在不同的环节与不同的节点上来安装对应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对设备故障进行监测,提升配电网整体输变电水平。

3 结语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与故障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影响供配电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供电企业日常工作的难处理环节之一。上文分别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应当如何提升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与故障处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志慧.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2).

[2] 洪建林.电力自动化系统中调度故障与处理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36).

篇4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检测的重要作用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一旦出现故障,其整个系统就无法正常工作,继电保护主要就是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它对整个系统的各大设备和元件都能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如果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出现了故障,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故障,然后通过自身的判断,判断出哪些元件或者设备是在正常运行的范畴之外的,继而能够有选择性地对哪些有故障的元件发出指令,使其切断电路,从而暂时停止工作。在某些元件或者设备被迫停止工作后,就能够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工作人员就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发生故障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进行维修,从而使其继续正常地工作。继电保护的存在能够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最为有效地保证,在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整个系统遭受损害。因为出现故障的元件在继电保护的作用下,能够最为及时地脱离工作系统,不会对其它正常的设备造成影响,直至其恢复正常的状态。

除了及时发现发生故障的设备,强行命令其停止运营外,继电保护的另外一大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电力系统中的二次装置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并且控制电力系统中的各大电网。电网一旦出现任何异常现象,继电保护通过自身的装置和设备,能够迅速地分析出故障,并且能够精准无误地判断出发生异常现象的故障区域,该区域范围可以精确到很小的数值。这一功能度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和运营是极其重要的,因为电网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工作系统复杂,如果发生了故障,却无法迅速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区域,将会带来很大的麻烦,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工农业的生产都造成极大的不便。

在电气设备出现不正常工作状态时,根据不同的设备运行维护条件,及时发出信号,对运行异常的设备进行检修处理。在无值班人员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还能自动做出相应的调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必须具备灵敏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继电保护系统自身如果出现故障,必然会导致较大面积的电力系统故障,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导致电网系统崩溃的原因有很多,而继电保护的故障则是这些原因中的重要一点,在这种情况下,肯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为了确保在不利的条件中电力系统依旧能够正常运行,电网必须要正确运作以及安全运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保持正确和安全。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原因分析

要高度重视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对其故障发生的原因要认真分析和总结,不断地完善继电保护,在继电保护故障原因分析中,主要可以通过对监视二次回路节点的直流电压、电位变化来确定故障的起源点,这一方法主要用于检查开关控制回路中的各大故障。例如,当断路器处于分闸的位置,而控制室却发出控制回路线,光字牌,则说明跳闸位置与合闸位置继电器常闭接点均已接通,如果在任一回路处测量对地电位跳闸位置的继电器接点损坏,则可能是跳闸线圈损坏或测量开关接点不通。可初步判断为此处连接线或开关接点不通,再检查常闭辅助接点两头电位,则可以得出最终结果。

为了准确并合理地判断怀疑有故障的元件或插件好坏,可以采用相同的正常元件进行替代测试,从而可以迅速缩小故障查找范围。这是处理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为常用的方法。当继电保护插件发生故障,或对于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用备件替代,如果故障消失,则说明换下的元件是故障点。

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如果看到有线头等直观现象或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可迅速确认故障点,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高频通讯未能正常工作时,而结合滤波器上桩头却正常的情况下,通常是滤波器内的芯线断线所致。电网检修人员可直接分析和检查改动,判断该环节是否存在故障和问题,操作断路器命令下发后,跳闸线圈电气回路没有问题,故障可能在机构内部。

一旦发生故障,应该从出现故障的出错点开始查找,环相扣的查找,直至找出故障区域,通过带负荷检查,可以发现电网交流回路故障。在使用这一方法时,要选择好参考对象,测量相位应该以母线电压为参考电压,在没有电压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电流,如果本开关的不能作为参考,则应选择对侧或者本侧所对应的串联开关或几个断路器潮流之和,同时还要注意电压的大小和相位要一致。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处理

对继电保护故障按独立的装置类型进行统计,对目前系统运行的各种线路保护装置以及其他保护或安全自动装置等,将其故障按照装置类型在微机中进行统计,而不采用罗列记录或按站统计等方式。

继电系统的故障可以分为几类,在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后,可以根据故障危害程度,根据分轻重缓急,从而更好地安排消缺,便于对故障归类,从根本上解决故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为了逐步掌握设备运行规律,并不断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运行维护水平,就必须对继电保护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及时全面的统计,除了及时统计继电保护人员自己发现的故障外,还必须及时统计值班人员发现的故障。为此,必须要明确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上,同时,还要确保故障的及时统计,通过缺陷管理寻找设备运行规律,从而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

确保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正常运行的措施,合理的人员配置,使人员调度和协助能顺利进行,明确人员工作目标,保证电力正常运行。完善规章制度,根据继电保护的特点,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继电保护设备运行维护、缺陷处理等档案,应逐步采用计算机管理,实行跟踪检查和监督考核。对二次设备实行状态监测方法,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而言,更加容易实现继电保护状态监测。

结语

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促进者电力系统的前进步伐,与此同时,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又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是,正因为电力系统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它运营的安全性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一旦它的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所以,分析并查找继电保护的故障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并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将故障可能产生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从而带来电力系统的更为长远的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