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资金保障范文

时间:2023-07-16 08:50: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安全生产资金保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

篇1

我所在企业从事刹车盘的生产和销售,产品90%以上出口,年均销售额近3亿元,净利润约5%,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5%左右,生产经营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外部融资较少(负债率在45%左右),流动资金长期比较紧张,是典型的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中小企业。

2008年由于受西方金融危机的影响,订单出现阶段性下降,同时国内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企业利润出现较大下滑,当时工厂还面临限期搬迁新建铸造车间、购置大型铸造设备等重大资金投入,受上述重大因素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巨大,资金链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家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使当时银行直接融资难度很大,新增银行贷款始终无法落实,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从“化解资金危机、降低成本”双重角度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最终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局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一、积极开展贸易融资,加快回笼资金,规避汇率风险

2008年初面对人民币升值加快,公司及时与银行取得联系,商讨采用出口押汇等形式及时回笼资金,降低汇兑损失,在银行的积极配合下,根据不同国外客户的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客户采取了出口押汇、出口保理(无追索权)等贸易融资形式提前收回货款,年度累计提前结汇1400余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以提前收汇60天人民币升值1%计算,减少汇兑损失约i00万元。

二、利用回笼资金,及时锁定原材料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受国际大环境影响,2007年起资源类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公司的主要原材料生铁、焦碳、废钢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初出现20%以上的快速上涨。在分析预期仍将继续上涨的情况下,从控制原材料成本考虑,2008年初从上级紧急借款1500万元预付供应商,及时锁定了3000余吨生铁的单价,对于其他材料也适当加大采购(现金或汇票形式)。不出所料,2008年4季度原材料普遍又上涨近10%,价格锁定后累计节约采购成本约150万元。

三、灵活运用承兑汇票进行结算和融资

在国内销售结算中,特别是给主机厂配套中,收款有相当部分为银行或商业汇票,其流动性不如现金,贴现成本又较高,公司在对外采购付款中在低于贴现息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采购单价,鼓励供应商采用汇票方式结算,及时消化收到的汇票,加速资金周转。2009年汇票贴现率和贷款利率出现倒挂,公司利用银行额度,在原材料采购中以开具银行承兑汇票,通过对方贴现回款的方法,获得低成本现金融资,缓解流动资金紧张局面。经统计,当年汇票支付货款约4600万元,汇票贴现融资1000万元。

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本企业有个兄弟公司在国外,通过库存寄售的方式销售工厂刹车盘,近年平均应收账款在人民币3000万元左右,回款周期在半年以上。2005年汇改以后,由于延期收款造成的汇兑损失每年都达百万元,2008年更达424万元,该应收款也长期占用了公司大量的流动资金。解决该公司应收账款是化解流动资金紧张的重要任务,我们一方面加大催款力度,适当减少发货量(该海外公司2007年起由于价格等因素本身已大幅减少了采购量),另一方面积极同银行商讨该客户的贸易融资方法。可是由于该海外公司规模小、利润低、信用等级不高,不具备贸易融资(出口押汇、保理等)的基本条件。但我们没有放弃努力,不断同当地中国银行磋商,后来当地中行主动与上级分行直至省分行进行多次沟通,经过1年多的艰苦努力,最终中行同意在一定额度内给予出口融资。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该海外公司2009年末应收账款由上年末3590万元下降至549万元,汇兑损失下降至25万元,极大缓解了公司流动资金,减少了汇兑损失。

五、其他辅助措施

在利用银行、票据融资的同时,我们也从内部挖掘资金的潜力,先后采用了先收款后发货、延迟付原材料、设备采购款、适当增加采购供应商数量(降低单个供应商的应付款)等方式加快资金流入,减缓资金流出。

同时积极与政府相关委办局沟通,2008~2010年,先后向当地发改局、经贸局、民营局等部门申请中小企业贷款及资金支持,同时在技改项目中利用节能、环保等技术寻求政府补助资金,也取得一定效果。

六、结论

篇2

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是两条边,安全是底边,如果没有底边的支撑,即使经济发展再快也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可见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搞好安全生产能够保障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三大要素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而事故与职业伤害使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伤害,劳动力受损,而搞好安全生产是人力资源稳定的最根本保障,只有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才能充分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热情和动力,只有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才能使社会安定有序。

安全生产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活动是人们经过劳动的物质转换活动,而生产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各类的事故隐患,排除事故隐患,遏制事故发生,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安全生产所产生的效益是隐性效益,不象普通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提高产品质量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不发生事故,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开展和连续进行。

篇3

近些年来,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在全世界都居前几位,煤矿安全生产改革迫在眉睫。如何构造一套有效、科学的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显得日益迫切。

1构造煤矿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保障体系

煤矿生产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在日常生产过程当中,要建立起一个正确的煤矿生产思想保障体系,将涉及煤矿生产的不同主体纳入思想保障体系构建当中来,充分发挥好各方面的作用。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稳定和谐发展,制约了地方经济水平的提升。此外,煤矿事故还会给相关的生产工人造成沉重的思想压力,影响工作效率,进而有损地区发展的稳定。尤其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型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煤矿事故一旦发生,通过相关互联网的传播会造成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煤矿行业的形象会受到进一步阻碍,降低地区煤矿发展的市场竞争力,这些都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煤矿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会严重损害企业在当地的形象和声誉,制约企业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为事故的发生支付相关的赔偿费用,承担具体的责任风险,员工生产的积极性也要受到进一步的打击。从煤矿生产工人的角度来看,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风险。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都要构建好煤矿生产的思想意识保障体系。

2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的制度保障体系

国家和相关部门虽然对煤矿生产做出了很多制度性的规定,但是从整体来看还不够完整,可实践性不强,很多地方和细节还亟待完善。为此,我国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做好顶层制度的规划,制定好煤矿生产的具体安全操作规范,在煤矿生产规范设计上考虑到煤矿企业的实际状况,考虑好实际性和操作性,制定出统一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障采矿工作能够顺利地展开。除了统一的制度规范之外,落实到具体的煤矿生产企业,也要在符合国家法规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制定详细的生产细则,切实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保障生产的高效稳健运行。

3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很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到位、监管缺失、监管越位,因此,构建煤矿监督保障体系是煤矿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煤矿监管保障体系是一个十分广泛的体系,在具体的构建过程当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实现对煤矿生产的监管分离,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别归属于不同的部门,保障相互之间的权利制衡。在当前,很多地区都没有实现监管分离,很多地方政府既是监督部门又是管理部门,负责解决的安全问题很多,也没有能够实现好彼此之间的权利监督和约束;其次,要提升安全监管人员的个人素质,加强对其职业素养培训,要求相关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标准规范进行生产安全的监督操作。同时,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奖惩制度,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要建立好煤炭信息化的安全监督体系,全程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监督管理与操作,保障每一个流程与环节的透明与公开,加强对其数字化的监控,实现更高效、更充分的监督与管理。

4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体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更多的采矿技术被运用到煤矿安全生产过程当中,现代技术的应用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煤矿生产过程当中,可以依据不同的矿产的开采深度和不同的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开采技术,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现代煤矿生产企业,很多企业的煤矿开采技术和相关技术装备相对比较落后,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太健全,技术性人才资金投入相对来说也很匮乏。为此,煤矿企业首先要加强对技术性资金建设的投入,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在煤矿的生产过程当中不断更新相关的技术设备,保障煤矿生产的高效率;其次,煤矿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煤矿安全生产新标准,加强技术性识别,通过最新技术及时发现煤矿生产过程当中的危险因素,未雨绸缪,及时解决好这些问题,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煤矿安全生产关系着煤矿企业自身的发展,关系着煤炭行业的对外形象,关系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针对当前不断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一定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建立,切实发挥好不同主体的力量,保障煤矿高效安全的生产。政府要加强顶层制度的设计,制定煤矿生产的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企业要提升安全生产的意识,制定出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规划,加强对新技术、新人才的引进和建设,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员工自身也要加强安全保护意识,及时发现并排除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齐雪峰,魏海彪.关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研究[J].硅谷,2015,03.

[2]郑伟.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3]林汉川,陈宁.构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6,06.

篇4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在我国,工程建设投资巨大,从业人员众多,使得安全事故的后果异常严重和巨大。较低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当前施工现场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科技相对落后,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安全责任不明确,不落实。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在享有生产经营自的同时,也要独立承担施工安全的风险,独立履行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很多施工企业盲目承接工程,完全忽视国家的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不但没有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并且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科技落后,更没有专职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很多施工现场各方主体责任划分不清,出了事故相互推诿,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到实处,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三违现象经常发生,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专业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不健全,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施工现场工人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不强。[1]

施工现场中的建筑工人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并且绝大一部分是农民工[2]。他们的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一些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知识更是完全不了解。在对现场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问题上,我国现有的培训机制也不健全,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对现场施工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熟视无睹,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隐患。

(3)施工单位难以保证本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3]。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很多建筑商为了拿到工程在投标时不惜恶意压价,用于安全生产的费用多数是忽略不计的。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都无力配置,能省则省、能拖则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多处存在,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不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的重要管理制度,但是目前很多施工现场的施工企业并未制定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有的流于形式,致使很多危险因素难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

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施工安全目标的实现,建筑企业应针对施工全过程中各种特定工程项目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安全保证要求,相应采取消除隐患以及警示、限控、保险、保护、排险和救助等安全技术与防护基本措施。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

(2)完善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应当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应以文件形式确立;

②主要负责人为履行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确保安全生产所需资金能够有效投入;

③应对安全劳动防护用品资金、安全教育培训宣传专项资金、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资金和安全生产先进奖励资金等费用提出管理要求;

④有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资金的有效投入进行监控的管理措施。

(3)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前期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导全局,统筹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组织,技术、经济文件,是施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保证各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前提。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实行,合理组织施工作业。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同时,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防护。

总之,企业建立并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需要,也将为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84-01

我公司是市政府直接领导、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公司,基本职能是对市国资委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统一经营管理。十几家所属企业中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小型企业居多)、参股子公司、授权管理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生物制药、物业管理等行业。我部门职责是监管所属企业的项目投资、经济运行及安全生产工作。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重视安全并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的企业,防止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必然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反之忽视安全,在安全方面缺乏足够投入,事故经常发生,企业得到的就是负效益。

2013年,我们以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为部门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坚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各控股公司、子公司100%的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保安全、求发展、促和谐,实现了公司年度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工作目标。同时继续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去年已成功辅导一家控股子公司通过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验收的基础上,今年又继续推进两家子公司通过了标准化验收,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公司所属企业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提高公司经济运行质量,在强化安全管理的同时,我们加大对各控股子公司月度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切实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013年,公司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全年累计完成26566.5万元,同比增长31.6%;利润总额35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3.1万元,实现持续增盈。

安全生产对于经济运行的重要性,从正反两个案例得以证明:

案例一:抓安全生产,促经济效益

我公司控股子公司某某机械公司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创标过程中,领导高度重视、形成了“层层抓、层层保”的安全生产创标责任体系落实责任制,坚持创标从教育人手、做到有序开展安标工作,狠抓隐患整治,开展多样化安全活动,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为了保障创标工作顺利开展,公司确保安全专项资金投入,2012年安全生产化建设投入资金达90万元,当年年底顺利通过了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验收,为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分耕耘一分收获,2013年,在继续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长效建设的同时,积极筹措流动资金,多渠道同金融部门联系,盘活库存产品,减少资金积压,加大销售力度,加快货款回笼,加快新产品开发力度。2013年该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3080万元,利润总额47万元,同比均增长了30%。

案例二:安全管理不到位,经济损失紧相随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管理要有一套严谨的制度,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把制度落实到位,员工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按制度开展工作,每一环都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所在。201 1年,我公司参股企业某农机公司发生了一起安全事故,就是因为现场管理缺失,员工安全意识淡薄,不按操作规程办事而引起的。事故发生在立体仓库堆垛机驾驶室:根据事故设备结构及发生事故的现场现状分析,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维修电工某某违章操作引起的。操作规程要求操作设备时,操作者应当进入驾驶室内进行操作,而某某却是站在驾驶室外面操作,设备向前运行时把操作者带着前行发生夹压事故而导致重伤,经120急救中心现场抢救无效当场死亡。事后工厂赔偿亡者约70万元,整个立体仓库停业整改3个多月,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万元。尽管2011年该公司开展了多项科技创新活动,在新产品开发设计、持续改进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措施、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整个企业预计年度利润总额33057元,但却因为这一起安全死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百多万元,只实现利润213万元。这起事故给企业的社会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

有人认为,安全投入增加了企业成本,减少了收入和利润,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利润的降低只是暂时和轻微的。安全投入的增加可以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直接经济损失、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投入表现出来的是成本的增加,但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这种投资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物资的增加或资本的增值上,而是通过其保障作用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实现的价值上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社会效益即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家庭稳定,社会和谐。

篇6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业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每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仍然比较高,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仍未得有效遏制,沉痛的生命代价,重大经济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因此,探讨解决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改革不符合安全生产客观发展规律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在我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不符合安全生产发展客观规律的快速发展模式,安全生产法治建设滞后于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虽然,党和国家随着经济发展相继出台、完善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企业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防范不到位、监管缺失和安全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其根源就在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导致建筑市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落实,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还未到充分体现,法治社会风气尚未形成,安全发展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2、安全生产投入资金不落实。在各利益驱动的社会背景下,利益集团通过其社会人际关系,采取各种非法违法手段,以其无施工资质或不具备施工安全资质等级的人,借助具有建筑安全资质等级的企业名义实施中标、以挂靠、联营方式等手段垄断建筑市场,再通过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给不具备施工安全资质等级的人或无施工资质的个体承包商施工。由于各利益集团追求利益最大化,工程层层转包分包,个体承包商为获取利润而减少安全投入,直接导致保障安全生产必须的防护设施、设备、用品、器材、机具、材料等严重不足或不符合安全标准要求,导致安全隐患增多和事故频发。

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淡薄,责任不明,措施不到位,以包代管,形成了只是名义上的中标施工单位,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不能实施有效管理,即使派出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也是有职无权,施工队伍选用、管理权和安全资金投入的使用权掌控在挂靠联营方的实际控制人手中。从所周知,建筑市场形成的非法违法的挂靠、联营生产经营现状,以包代管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造成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隐患不断,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4、安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从我国历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中不难发现,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执法不严,监督缺失,未能依法坚决取缔非法违法招投标、挂靠、联营等混乱的安全管理状况。一些监督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不强,素质不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监管不到位不及时,查处不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对已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也因深层次的问题而查处不力,措施不到位,致使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安全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消除。

二、解决对策

1、针对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立法“顶层设计”,建立完善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保障安全生产经营活动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确保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使安全生产经营活动运行在法制轨道上。

2、建立强有力的执法队伍,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施行。构建公正廉明的执法队伍,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依法管理的执行力,加大各级监察、监督的查处力度,坚决取缔一切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依法开展安全生产经营活动。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新机制,开创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的新秩序。

3、筑牢法律观念、安全意识之基。在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安全生产意识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是导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安全教育滞后于建筑业快速发展,大量未经专业安全教育培训或虽经安全培训但仍不合格的人员进入建筑业,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因此,依法强化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势在先行,建立规范的教育培训机制,规范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上岗标准,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安全素质,筑牢安全生产之基,是预防和减少事故之根本。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把广泛深入持续地开展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等宣传教育培训法制化,努力做到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使安全深入人心,人人自觉抵制“三违”行为,形成不安全不生产的安全氛围,预防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事故发生。

4、依法规范建设方(出资人)、监理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安全责任。建设方(出资人)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龙头”,是决定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在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必须依法严格审核有关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材料供应等投标企业的安全技术资格等级的合法性,诚信度,从源头上预防非法违法投标行为;对中标企业,严格监控其依法安全生产,防止非法违法变相转包、分包,应依法取缔非法违法经营行为,及不履行安全主体责任的中标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应依法确保安全投入资金及时到位,并切实监控安全投入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防止安全资金投入不落实、不到位,导致安全措施不落实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5、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构建与法律相适应的、有效的、可行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依法建立企业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治理下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安全责任,并以法律文书的形式加以规范。建立奖惩严明的安全责任制考核管理制度,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确保各级各岗位安全责任的落实。

(2)依法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专职监管队伍,并赋予依法监管的查处权限;强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和执行力,确保对施工现场非法违法、违纪、违规、安全隐患等的查处和整治力度,确保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企业的规章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3)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必须严格的安全资格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未经安全资格培训考核或考核不合格者,严禁上岗。打牢安全教育培训这个基础,抓住对生产一线的农民工、特种作业人员等安全教育培训考核这个重点;制定和实施严格的高危从业人员安全资格标准,严把安全关,是预防和减少人为安全责任事故的关键。

(4)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标准化建设必须坚持实效安全原则,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切实规范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提高施工工艺标准,强化企业日常安全管理,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构建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5)依法保障安全投入。企业负责人、实际控制人是保障安全投入的决策者,必须依法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必需的安全投入资金,建立健全安全投入保障机制,以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卫生的生产、生活、办公环境;企业必须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有关劳动保障的保险法规,依法切实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确保企业和谐安全稳定。

(6)加快技术革新改造,创新施工生产。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的应用,提高机械化施工能力,减少从业人员繁重的体力劳动,改善施工现场危险场所安全条件,提高施工质量安全;实施生产现场计算机远程安全监控,提升企业安全管控水平,创造新的人、机、环境安全生产施工方法。

篇7

工区、班组是执行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主体,是贯彻和实施各项安全要求和措施的主体,也是成为杜绝违章操作和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主体,企业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而最终都要通过工区、班组和每个员工去落实,去完成。

1、注重实效性的教育培训,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注重实效性的教育培训,实现人的本质安全是抓好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工区、班组开展安全技术问答、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培训、技术比赛、摸拟现场安全措施、安全分析、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等内容丰富的活动,使每个职工感到安全活动内容生动活泼、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也提高每个职工的安全素质。要完善工区、班组安全责任制,建立和形成一个好的安全生产机制,是工区、班组安全管理的保证。遵守电力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对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职责要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使每个职工都清楚自己的岗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标准。要抓好工区、班组管理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工区、班组与部门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实现“人人为安全,人人保安全”的目标。做到组织、思想、责任、措施四到位,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把安全生产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个工作岗位中去。

2、把好工器具、机械设备管理关,实现物的本质安全

把好工器具、机械设备管理关,实现物的本质安全,要下大力气加强工器具、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适时维修,保证技术性能,实现高效运行。要加强工器具、机械设备现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正常运行。要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活动,加大工器具、机械设备修理保养监督力度,强制进行工器具、机械设备一二级保养工作,确保保养内容全面开展,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减缓磨损,根除隐患,优化工器具、机械设备技术状况,保证生产需要。

3、强化工区、班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实现安全风险的主动规避与防范

强化班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实现安全风险的主动规避与防范,要将班组危险点由低到高依次划为“黄色”、“橙色”、“红色”等3个级别进行分析,制定预控措施。在进行分析和制定预控措施后,要加强学习和演练,使每个职工懂得自己所在工区、班组的危险点,知道应对危险点的措施,实现安全风险的主动规避与防范,确保生产安全。

二、强化监督检查

要实现安全生产,少不了监督检查,强化监督检查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与必经之路。

1、自查自纠

工区、班组存在的安全隐患,工区、班组的人最清楚,由工区、班组自己人做好安全生产的自查自纠工作对保证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做好自查自纠工作,一要规定自查自纠时间与次数,要求每月自查自纠一次。二要细致全面,自查自纠不能走过场,为检查而检查,必须细致全面,要查出问题,查出隐患。三要及时整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马上纠正,小问题小隐患,当日纠正,大问题大隐患除报告上级领导外,在一星期内纠正完毕。

2、专项检查

要针对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实行专项检查,专项检查不定时间与次数,做到有问题有隐患就查。特别越是安全生产稳定的时候要开展专项检查,往往许多安全隐患都隐藏在安全生产稳定的时候,这时候忽视专项检查,常常形成安全生产威胁。专项检查不能草率从事,要有专项检查的计划目标任务,达到专项检查的目的与初衷。

3、监督整治

对于发现或检查出来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必须监督整治,要制定监督整治表,载明整治问题、整治责任部门与责任人、整治时间、整治目标和监督整治人等内容,严格按表所载内容实行监督整治。监督整治完毕后,监督整治表立档归案,以便日后查阅。

三、应急保障

做好安全生产的应急保障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减少损失,维护性命与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务必抓紧抓好。

1、加强法制规章建设

要制定安全生产应急保障工作的法规规章,对应急救援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建设及指挥调度、队伍和基地、应急救援资金保障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安全生产应急保障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编制应急预案,抓好预案演练和预防性检查

要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做好预防性检查,确保发生应急事件时,能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启动应急队伍,开展紧急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3、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篇8

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严重关注。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失,令人震惊、悲痛,也给他们的亲属造成极大的心灵创伤。面对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人们接连发出了“带血的煤”还要挖多久等诘问。频频发生的事故再次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虽然事故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放松了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安全为天,安全是福”,指出了安全工作对于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经济效益是企业存在的核心目的,安全是整体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实上,企业盲目追求高效益往往欲速不达,一旦酿成事故更是追悔莫及。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的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

扎实的安全工作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稳定的、可观的。安全生产是潜在的正效益,不安全因素就是潜在的负效益。潜在的正效益来自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从设计到施工从生产到产品出售(从投入到产出),从操作到设备运行,从三级检查到排除隐患,都要时时注意安全,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使生产正常运作。设备安全运行,确保企业日、月、年各项任务指标按计划顺利完成。安全的潜在效益也随着计划指标完成逐步体现出来。反之,思想麻弊,重生产轻安全。只抓效益,不抓安全,赶任务、赶工期、找捷径、怕麻烦、急功近利、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安全责任不落实、不检查,事故隐患不排除,都是潜在的负效益。一旦发生事故负效益就十分明显,经济损失数以万计,有的甚至无法估量。为此,我们要从安全生产潜在效益的两重性中。进一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把它看成企业整体效益的一翻5分。  安全生产对经济效益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对推动和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健康地开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企业经济效益越是不断提升,经济实力越是不断增强,就越有条件为搞好安全基础设施和隐患整改等建设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搞好安全生产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无论是保障设备安全还是加强安全隐患整改治理,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  其次,搞好各种安全设施建设仅仅是完成了整体安全工作中物质基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是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只有深入扎实地搞好安全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做到长治久安。而安全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事实证明,经济效益与安全是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要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摆不正两者之间的关系。效益一时上去了,安全方面出了问题,也会前功尽弃。只抓安全不抓效益。企业没有经济实力,安全也不会搞好。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待安全“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待效益“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找准两者的最佳平衡点。  现在,不少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充分认识到安全投入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一些企业已经有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安全资金投入和运作规范;而另一部分企业。由于受到政策、法律法规、社会舆论的影响和制约,被动地或至少不是主动地接受了这些制约因素,进行了必要的(或必不可少)的安全投入,维持了企业基本的安全保障,但这种保障十分不稳定,少许外部因素或内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打破这种稳定,酿成事故;还有一部分企业主,只看到或只牟取眼前利益,基本上不进行安全投入。安全状况可想而知,这不仅制约了其自身的长远发展,更危害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实际上,通过事先的安全投资,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发之前,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建设之路。社会越是发展,越是要强调安全生产,安全就是效益。这是所有管理者应建立的“安全经济观”。因此,处理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问题更像一种博弈,而博弈的双方往往就是同一个棋手(企业或业主)。博弈的高手就是那些安全与效益良好,持续和谐发展的优秀企业,他们找到了使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和谐共舞的最佳契合点。

(编 辑 游振云)

篇9

以往对安全生产责任制之所以落实起来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安全管理过程中只有惩罚没有奖励,难以调动各方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使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2012年航道局建立了《安全管理奖惩规章制度》,增大了奖励标准和处罚力度。与此同时,狠抓责任制的落实,编制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负责。

2.抓组织保障,建立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保障系统

遵循安全组织机构合理设置、安全机构职能科学分工、安全管理体制协调高效等原则,尽快建立安全生产的各级监督与管理机构。从上到下设置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及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全面、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网络。狠抓安全生产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配置了23名专职安全员,178名兼职安全员,利用冬休期间聘请专家对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夏航期间针对当前航道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座谈、调研,不断提高这些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切实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

3.抓资金投入,完善安全生产投资保障机制

相应的资金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航道局宁亏生产不亏安全。建立了《消防、救生用品使用规章制度》,《劳动保护用品新标准》,不断提高人员、设备的安全保障,而且逐步完善水上应急救援设备投入,职工全部加入了工伤保险,职工伤害有了进一步的保障。在今后研究投资结构关系和安全措施投资政策时,本着准需要、准受益、准投资的原则,建立航道安全生产投资保障系统,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的投资力度,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4.抓专项治理,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篇10

 

铜陵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区应急管理局、教体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各有关单位:

    为提高全市高危行业领域职工安全技能水平,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安全生产基础,根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教育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市场监督管理局 能源局关于加强全省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皖应急〔2020〕30号)和《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办〔2019〕5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印发《铜陵市2020-2021年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反馈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中心(联系电话:0562-2110082)。

 

   铜陵市应急管理局                铜陵市教体局

 

     铜陵市财政局           铜陵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铜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铜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5月 26 日

 

 

铜陵市2020-2021年高危行业领域

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教育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市场监督管理局 能源局关于加强全省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皖应急〔2020〕30号)、《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办〔2019〕5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精神,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契机,以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以下简称“高危企业”)为重点,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各类安全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培训补贴政策,补齐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不足的重大短板,大幅度推动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安全生产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21年底,重点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推动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具体目标如下:

1、高危企业在岗和新招录的特种作业人员(含建筑施工下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100%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危险化学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特种设备从业人员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努力建设功能相对齐全的铜陵市安全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培育1-2个以上具有辐射全市的安全技能实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实操考试基地;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大型骨干企业(集团)、社会培训机构、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实操考试点等,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和安全技能培训基础,提升培训供给能力和质量。

3、安全技能培训制度机制更加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各类机构积极参与、职工踊跃参加、部门协调配合、政府激励推动的安全技能培训格局。

三、重点任务

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督促高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

(一)加强高危企业安全生产一线人员从业资格培训

以新录用员工(含劳务派遣人员、外包施工队伍人员)、转岗职工为重点,支持高危企业面向拟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含建筑施工下同)、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开展从业资格培训,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可以自主实施,或委托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以下简称“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对职工培训结业后,经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考核取得相应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证件取得区间为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 月31日的,按 300元/人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同一职业同一工种不得重复享受补贴,补贴对象具体由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确定。从业资格培训不得少于3天(24学时),每学时45分钟,其中实际技能操作训练原则不低于总课时 60%。其中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符合《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要求的规定学时。企业或其委托的培训机构在培训开班前,须将加盖公章的《培训计划》,按照组织开展培训班的类型,报送至对口管理的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报备内容包括:培训组织实施单位、培训对象、项目类别、培训课时、课程安排、师资安排、教学地点等。

(二)广泛开展高危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

1、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以危险化学品“两重点一重大”装置操作、矿山井下作业、油气管道带压开孔、金属冶炼煤气作业、压力容器作业等风险偏高的技能操作型岗位为重点,支持高危企业对与其签订12个月及以上劳动合同的新录用人员,在合同签订之日起12个月以内实施岗前技能培训,根据培训合格人数,按不低于人均8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符合规定的劳务派遣人员在派遣期限截止前参加用工企业组织的岗前技能培训的,按不低于人均8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高危企业新录用人员培训不得少于72学时,每学时45分钟,其中技术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理论知识(安全生产、工伤预防等)的培训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30%。高危企业与培训机构联合对符合条件的新录用人员(不含劳务派遣人员)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按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培训时长为1—3年。

2、开展在职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以在高危企业工作12个月以上且已取得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的在职职工(含劳务派遣人员)为重点,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职工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按中级工1500元/人、高级工2000元/人、技师3500元/人、高级技师5000元/人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符合条件的职工取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初级工1000元/人、中级工1500元/人、高级工2000元/人标准申领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重点企业(困难企业)的高危企业,可结合安全生产需要,组织开展职工转岗转业培训,即新培训的工种(项目)与职工目前所从事的岗位工种(项目)不隶属于同一个职业分类之下,具有实质性转岗转业特征的,根据培训合格人数,按不低于人均12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各地在开展“岗前技能”、“技能提升”培训课程中,要安排必要的安全技能知识,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技能,不可以岗位技能培训替代安全生产一线人员从业资格培训。

2019年各高危行业企业已开展并取得的各类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可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系申报各项补贴。

(三)强化高危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管理

建立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能源管理(发展改革)等分别负责的高危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管理机制。高危企业安全生产一线人员从业资格培训由企业所在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省级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确定的管理规程)负责监督管理;高危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由企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本级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具体管理规程依照《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政策释义的通知》(皖人社秘〔2019〕278号)等有关文件执行。

切实加强培训后的考核评价工作,高危企业安全生产一线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要求组织实施。启动实施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实操考试点提升创优计划,坚持“以用为本、能力至上”原则,取消以问答代替实际操作的考试考核方式,强化对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应用的测评。

(四)加强培训考评机构的监管服务。进一步规范高危行业领域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对培训机构设置的标准条件,履行好联合实地核查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机构目录清单、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并向社会公示公开有关服务信息事项。各级教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加强安全生产领域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和教材开发,要在相关专业教学标准中增加安全生产知识作为必修内容,着力打造安全生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主阵地。严格落实国家对安全技能培训教学场所、设施设备等的基础要求,不具备实际操作条件的机构不得承担培训任务。统筹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加强工作质量督导,充分发挥技能等级认定的“指挥棒”作用,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凭技能得到使用、凭贡献提高待遇的评用结合机制。

(五)推进安全生产公共培训平台建设。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应急管理、教体、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发展改革等部门要联合遴选公布1—2家以上安全技能提升培训能力较强的示范职业院校、大型企业(集团),辐射全市高危行业安全技能培训供给,支持申报省级安全生产和技能实训基地和奖补资金。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编制课程体系、建立考核标准和题库,自主实施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积极支持高危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产教融合联盟,支持高危企业依托职业院校设置职工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共建一批安全生产特色职业院校。

(六)落实企业安全技能培训主体责任。高危企业是安全技能培训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并推动实施安全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含企业职工、被派遣劳动者、外包施工队伍人员),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管理台账,新录用特种作业的人员、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要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须具备高中阶段及以上文化程度。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委托其他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保证安全培训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要落实好培训到位的责任。高危企业要依法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和安全生产费用,并在经费预算中配套安排安全技能培训资金,确保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

(七)规范补贴申请拨付程序。安全生产一线人员从业资格培训补贴实行分类申请拨付。从业资格证书核发之日即可申请补贴,统一由企业向所在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确定培训补贴。

申请时须登录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权限下的安徽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录入从业资格培训合格人员信息,内容包括:职工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码、证书编号、作业(准操)项目类别、所在企业的规范全称、企业或承训单位在金融机构设立的基本账户(开户行规范全称、账号)。同时上传以下申请材料扫描件一份:

(一)安全生产从业资格培训补贴资金申请表(见附件);

(二)承训机构向委托企业依法开具的培训收费发票复印件(仅采取委托培训方式时提供)。

所在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登录管理系统审核申请材料,审核通过的,提交至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未通过的,应说明理由并退回申请单位。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实录培训合格人数,于20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拨入申请单位在金融机构设立的基本账户。

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在岗职工技能提升、转岗转业培训的监督管理和资金拨付等,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现行规定执行。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健全补贴资金实名制拨付制度,推动信息共享,严防虚假培训套取、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发生,不断提高补贴资金的安全绩效。

(八)明确补贴经费来源渠道。高危企业安全生产一线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资金从各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中列支,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地区可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补贴标准。符合条件的职工申领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按现行有关规定办理,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申请省级安全生产和技能实训基地获批的,其补助资金,由批准的省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认定补助并从省级补助资金中列支。通过现有渠道安排资金,对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数字资源建设等给予支持。

四、时间安排

实施方案分为动员部署、示范推进、组织实施、总结评估四个阶段,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6月10日前,各县区应急管理局、经开区安环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并将方案宣传至辖区所有高危行业企业(单位)。2020年6月底以前,各高危行业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单位培训计划并实施。

(二)示范推进阶段。到2020年底前,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大型企业(集团)等新建或提升改造安全生产和技能实训基地,组织学习先进典型经验;联合公布一批安全技能提升培训能力和意愿较强的示范职业院校;推动一批高危企业依托职业院校设置职工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全面推动高危企业实施安全技能培训。

(三)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10月底以前,各高危企业和有关单位全面实施并扎实推进提升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工作。

(四)总结评估阶段。2020年11月底以前,各级各单位总结提升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相关工作总结,并用于指导实际工作,建立保障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的长效机制。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市教体、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督管理、发展改革等部门密切配合的部门联动机制,将各地提升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计划实施情况纳入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综合考核内容,各高危企业的落实情况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工作抽查评估和情况通报机制,细化落实措施,抓好贯彻落实。

(二)落实安全技能培训补贴资金来源等相关政策。将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中相关内容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危企业要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和安全生产费用预算中配套安排安全技能培训资金,要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的相关政策。各地区要将统筹的地区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比例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机构要按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AQ 9010-2019),对参保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日常培训和专项培训。

(三)加大执法考核力度。各级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高危企业职业能力提升计划纳入年度执法计划,将企业(机构)培训计划、培训材料管理、企业持证情况、补贴领取情况、从业员工安全技能掌握情况、培训过程监管等作为培训执法检要内容。对检查发现的违背市场竞争、违背行业自律或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附件:安全生产从业资格培训补贴资金申请表

附件

安全生产从业资格培训补贴资金申请表

申请单位名称:                        申请时间:      年   月   日

统一社会

信用代码

 

法人代表

 

法人身份证

 

经办人手机

 

(委托)培训机构名称

 

培训工种及

对应人数

 

培训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取证人数

 

申请补贴金额

 

申请

单位

书面

承诺

 

本(委托)企业与职工依法建立了劳动(用工)关系,本单位按照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已经完成培训任务,培训资金由企业统一支付(产生);补贴资金申请信息真实全面、准确无误。愿意承担虚假培训及申报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负责人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其他

 

           

 

 

 

 

 

 

 

 

 

 

 

 

 

 

 

 

 

 

 

篇11

本次考核工作采取自下至上的方式进行评分,通过从街道(含区直有关部门)、各考核小组、区安委办和区防火办逐级对各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责任人进行考核评议,区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汇总研究形成考核意见上报区政府审定。一是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各街道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全部达到良好以上的评定等次,其中石炮台等9个街道办事处被评为“优秀”等次(以第一责任人为主,下同),金厦等8个街道办事处被评为“良好”等次;区安监局等7个区直部门被评为“优秀”等次,区文广新局等8个单位被评为“良好”等次。二是消防安全工作情况:东方街道等8个街道办事处被评为“优秀”等次,金砂街道等9个街道办事处被评为“良好”等次。

二、工作成效

2012年度,被考核的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能够自觉履行职能,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责任制,把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隐患整治和事故预防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各自辖区范围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被考核的各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以及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来抓。一是职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及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消防安全会议进行贯彻落实,并形成了会议纪要记录存档。二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层层分解工作目标任务,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安全工作网络局面;三是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监督考核制度的管理,制订了监督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的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责任制。

(二)加强督查,排除隐患。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检查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定期、不定期地带队检查辖区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前后和重要会议召开期间等特殊时期,带队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大检查。做好现场检查记录,责令整改、跟踪复查等文书规范、统一。

(三)集中力量,做好整治。去年,根据省、市的工作要求,全区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市中心城区重点场所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治理工作、百日督查“回头看”专项行动以及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专项督查等治理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按照上级精神及时贯彻落实,积极配合,做到有传达、有检查、有整改、有反馈、有总结。同益街道等单位还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制订行动方案,通过专项治理工作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四)加大投入,完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在原有制定应急预案基础上,积极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应急救援保障工作,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不断改进、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组织演练,建立健全了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事故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东方街道、东墩街道设立了社区消防办公室、器材室,购置灭火器、消防水龙、消防绳等;石炮台街道在长厦经联社、石炮台居委建立了两支消防队,配置消防服、消防专用压力泵等。

(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安全意识。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传播安全文化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加强对各级领导、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教育,督促企业强化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的安全意识、知识的教育培训,督导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工程建设。去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各街道办事处分别印发了安全生产月宣传资料,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6月6日“安全生产月”咨询日,石炮台街道和同益街道还分别设立咨询台,接受社区居民群众、企业职工等的安全问题咨询。

(六)树立典型,积极创建示范社区、示范街。为使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能够全面系统地得到开展,各街道办事处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稳步推广”原则,积极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示范社区、示范街的创建工作,选取辖区内具有一定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基础的一个社区、一条商业街或步行街,作为示范创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并将创建的示范社区、示范街作为示范典型,广泛开展创建达标活动,逐步推广,带动全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金砂街道办事处安排4.5万元专项资金协助金华示范社区开展创建工作建立“一企一档”工作,制订了金华社区居委安全生产、社区消防责任图,并将社区划分为4个责任区,明确巡查人员、重点监控对象、消防器材位置,在新厦路“示范街”建立2块公约广告牌,在沿街各门店张挂安全警示牌等。

三、存在问题

(一)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专项资金保障不足。从考核中发现,大多数街道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缺乏安监站的安全巡查设备配置。

(二)安全生产文书填写不规范。个别街道的检查人员出具对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文书没有按照要求规范填写,对发现问题表述不准确具体。

(三)挂牌公示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街道对重点隐患的挂牌公示制度落实不到位。

篇12

在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区域,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人们的生命带来威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事故不断发生,尤其是矿山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在生产出现了很多安全事故,因此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1 建立矿山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当前矿山生产的基础设备不够完善,安全措施不能够满足人们对安全需求,导致矿工的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很多矿产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没有落实,为了企业的效益而不重视安全设备的投入,这样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不同的矿产企业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形成了较大的安全生产差距。我国的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但矿工安全意识仍不强。随着矿山开采的范围、深度不断扩大,矿产作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众多因素决定了建立矿山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矿山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矿山开采秩序不规范

随着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很多企业在利益驱动下进行不合法的开采,乱采现象严重,且他们招的都是素质不高的矿工,矿工的自我维权意识不高。这种矿山开采的现象恶性循环,导致了开采秩序混乱,置安全生产而不顾。

2.2 矿山安全责任制度不全面

安全管理应当是矿产企业的重要问题,但现实中仍有很多企业在矿产安全上的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安全管理不能够有效实施。安全设备是保证安全的重要环节,一些企业在追求利益时,却不愿意投入安全设备,导致安全设备不能发挥到保护矿工的作用。虽然在矿山生产的地方加强了宣传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成为摆设,没有深入矿工的意识中,导致安全生产归于形式。很多企业安全检测不合格,仍不按照安全生产进行,有时候超负荷生产,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2.3 惩治力度不够强

非法采矿能够为一些矿主带来丰厚的利益,因此很多人都宁愿违法也进行生产。在对一些矿产安全事故的惩罚上不够严格,一方面有的矿主得到钱后便逃之夭夭,不服安全责任,把后果留给政府;另一方面,地方的安全监督不够严格,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导致监督制度不能够有效执行。一般矿产企业都建立了矿产安全监督,但由于他们大多盲目为企业当前利益办事,管理人员素质不强,安全资金不充足,因此安全生产难以实现。

3 有效建立矿山安全生产长期机制

安全生产长期机制是保障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各个部门及单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企业的经济生产良性循环。矿山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要从每个环节着手,把安全作为主导,增强矿产企业的风险意识,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

3.1 建立矿工安全生产劳动制度

在矿工进行工作前,要签订严格的劳动合同,从而保障矿工的基本利益。由于矿产工作是一项高危行业,因此让矿工作业前,需要严格培训安全操作的相关事项。首先,对矿工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体力虚弱的人不建议从事矿产行业。实施矿工安全培训,加强矿工安全生产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形成“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其次,对管理人员实施责任制,严格将责任分配到部门,细化到个人,从而加强了安全管理意识。接下来,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在安全生产许可及具备招聘资格后,还要严格按照法律条例进行招聘。而且要为自己招聘的矿工购买保险,维护矿工的利益,建立好矿工权利维护中心,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为矿工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障。

3.2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矿产生产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在生产中,将安全生产的责任明确化,只有责任清晰了才能够更好的实施安全活动,对不安全生产则实施严格的惩处,加强了相关责任人的风险意识。首先要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矿业生产相关法则,确定相关安全责任人,把各个有可能涉及到安全隐患的地方细化,将责任分配更加具体,从而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其次要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制度,根据每个部门的责任,制度生产目标及安全考核,并且将安全作为考核的关键因素,各个部门相互监督,建立安全专项资金,对安全生产的给予奖励,不安全生产的实施惩罚;在责任制度中,还要严格追究不安全生产的相关人员,对违背本职责,且置安全不顾并造成安全事故的,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并与上级部门利益挂钩。最后还需要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经常对生产基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做好相关安全宣传,防治安全事故发生。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好记录,并及时维修,如果检测到安全事故,应立即为停止生产,保障矿工生产安全。

3.3 加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需要企业、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从而促进工作安全进行。因此矿山安全生产需要建立当地政府的正确引导,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由矿产企业全权负责,人们群众共同监督的安全生产体系。一方面发挥政府的作用,只有在企业完全符合矿山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才能够统一生产,矿产企业也是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要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上,正确引导矿山企业的价值取向,将政策妥善落实。监管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实施本部门的职责,对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要监督到位,加强监督力度,保证矿山企业合法、安全生产。对于矿山企业,更要加强生产安全责任制,因此要建设好安全基础设施,完善本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将各部门安全事情做到实处,避免安全事故,为本企业长远利益做出努力。矿山生产与人们的利益分不开,安全生产时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加强群众监督的力量,并提出监管的建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构建珍爱生命、促进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

4 结语

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矿产企业刻不容缓的任务,要从以往安全事故中吸取经验,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矿工的生命利益着想,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把安全生产做到实处,保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实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