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2-04-20 09:21: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英语实训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英语实训报告

篇1

一、引言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突飞猛进,各大企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求职者而言会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也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将大部分学习英语的时间都集中在应试训练上;其次,学生缺乏真实的口语学习环境;最后,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中式英语现象普遍存在。对此,我们组建了大学生口语训练营,旨在改善当今普通高校学子哑巴英语现状,让学生开口说英语,说好英语,以创建说英语的小环境,营造集体热爱说英语大氛围,带动各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融入日常口语交流环境,感受说英语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监控的能力。

二、项目实施过程

1.前期准备工作。为详细了解当前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现状,我们对武汉东湖学院学生采取了抽样调查,抽样人数为110人,调查方式如下:(1)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2)对普通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3)咨询老师了解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口语学习现状,咨询英语角和英语社团;(4)走访大学生英语课堂了解口语学习现状。

通过调查,大学生英语口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句子语法结构有问题;(2)说话断断续续;(3)语音、语调不规范;(4)表达不地道;(5)怕出错,不敢开口。

根据现状我们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1)学生学习口语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动力; (2)课上练习口语时间太少;(3)没有较好的口语学习氛围;(4)没有专门的口语学习团队。

2.组建口语训练营。(1)招生工作。我们在本校大一,大二,大三英语专业的学生中挑选出口语优秀者,组建了一个10人管理团队,并邀请了本校英语老师和外教进行指导。通过贴海报,微博宣传等各种渠道宣传,共招收了97名学生,包括29名英语专业学生和6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并对招收的学生信息进行整理,存档保存,制作了个人学习监测表。(2)课前准备。我们对招收的学生进行了口语初测,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在学习监测表上;将英专和非英专学员搭配分组,共分成19组,其中有17组为每组5人,剩余两组为每组6人,每组中挑选位口语较好的人担任组长,并由10人管理团队管理;此外,我们建立了一个管理层微信群和学员交流群,便于管理与讨论。

3.课上工作安排。(1)第一堂课:引导学员进行相互了解。抓阄选择同号学员,两两一对进行4分钟的英语交流,管理人员在此期间随机询问每对学员之间对话情况。4分钟后,两两交换队员继续交流,之后扩大交流组变成4个人,交流8分钟(补充:在每次交流结束后,要求交流组成员互相在对方学习监测表上写下评语),最后管理员综述后期学习练习安排。(2)按照“先听后说”原则,前三周,我们重点解决语音、语调问题,辅导学生听录音,听正确发音和升降调,再通过反复模仿,纠正学员早已习惯而又不正确的语音、语调。(3)第四至七周,进行口语对话指导。由老师或管理人员讲授即将讨论话题所需掌握的单词,对话框架,话题背景及话题应用场合,并配合相关教学课件或视频进行直观教学。之后,各组组员之间进行话题演练。最后,学员巩固背诵当堂内容。(4)在学员掌握了正确的语音语调,熟悉对话模式后,指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选择适当的单词与短语来描绘图片上的人、物,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5)从第四周开始,每周最后一堂课做presentation,要求学生挑选出感兴趣的话题,用20分钟编排对话,最后选取4组进行成果展示,每组展示完毕,由评审团进行评定。(6)学期末组织英语话剧表演,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通过肢体语言,情感表达,融入说英语的环境。

4.课后其他工作安排。(1)课后由管理员上传学习课件到学员交流群,供学生复习和讨论。(2)每月组织学生去武汉各大高校英语角进行实战训练。(3)要求入营学员课后提交1-3分钟的英语录音给组长,再由组长整理后传给管理队长。组长对本组成员的口语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且及时反馈学习情况。(4)每周训练后,每位学员填写个人口语学习监测表,记录口语成长过程,管理队长对所管理组组员的监测表进行整理,并针对反馈信息制定相应改进方案。(5)每三周邀请专业口语老师对学员进行口语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在学员监测表上,然后针对学生口语情况,适当改变上课模式。

5.实施成果。(1)最初有28%的学员在开营两周内因各种原因退了营,到学期期中另有34% 的人陆续退了营,最后坚持下来,完成了大部分课时的学员剩余38%;在剩余38%的学生中口语水平一般的占59%,口语较差的占19%,口语较优秀的占22%。(2)在剩余38%的学生中,口语一般的学生在通过口语训练营一学期的训练后,基本上能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口语较差的学生基本上摆脱了哑巴英语;口语较好的学生基本上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3)在留下的学生中,有86%的学生基本上能做到每天练习口语,上交作业。

三、总结

在此次办营过程中,我们发现管理人员的英语口语水平及其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下一期办营过程中,我们会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据此次办营效果,我们预估下一学期训练营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考虑到这学期期间退营率较大,我们将收集退营学员提供的反馈信息,并对此作出分析,对这一情况作出合理改善。

篇2

开始上课第一天,面对二十个多个陌生的员工,还有两个老总,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但还是保持了平静,我用英语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提了一点要求。但是他们听了之后一脸的茫然,完全听不懂。之前我就清楚了他们的底子,只有几个懂得一点英语,其他一点基础都没有,有的员工已经有三四十岁了,现在让他们重新学习,而且是学习外语,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也感觉到压力不小。因为时间只有一个月,我没有从语音教起,而是直接叫他们读句子,然后讲解句子里每个单词的意思和读单词。一节课下来,只教了简单的几句“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我有什么可以帮你吗?”也让我更清楚的了解他们的底子,比我意料中的还要薄。

晚上我重新修改了材料,降低了难度,缩短了一些长句子,选出了重点的常用的,十八张的材料压缩为十张。然后根据总台和楼层的服务员所提供的服务不同,所说的话也不一样,把他们分开来教,也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之后每天教他们五个句子,熟读后再把我预先准备的情境对话让他们加强练习。每天所学的内容我都要求他们下班后回去后抽出一点时间背熟。有的员工还是很配合,接受能力很强,并主动背下来,但也遇到一些员工,学习态度不认真,很排斥。面对这些长辈,我有点不知所措,但还是在课堂上给他们讲学好英语后不论对宾馆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益处的一件事,所以希望大家认真的用心的学。

或许是随着几天的学习,有的员工感觉越来越难,他们居然不来上课。经理知道后很生气,给他们了个下马威,如果学习完一个月后考试不通过的就辞退,考得好的有奖励。后来再也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了。大家都很配合上课,也很用功,在没有事忙的时候,楼层工作间里都会有他们读英语的声音,我也感到很高兴,刚开始大家不熟悉的时候没什么话,但是经过几天的相处,彼此都认识了,我和他们也靠近了很多,他们有不懂的都主动问,而我也是一遍一遍的耐心教,还给一些因休假而没有上课的员工补课。虽然让他们直呼我的名字,但他们还是叫我“梁老师”,面对这个有点为时过早的称呼,心里终究有点接受不了,也体会到这个神圣的职业背后的酸甜苦辣,做一个老师真的不容易。

但是有一个员工的态度很顽固,她说很讨厌英语,看到就头疼,不想学,所以没有和我们一起学习。她已经知道经理的规定,但是还是对抗学习,我用尽办法想说服她,但还是无济于事。

员工们进入状态后,学起来也很快了。时间也很快就差不多过了一个月,后面的五天我没有上新的内容,而是和他们一起复习所有学过的内容,之前的学习我都是在课堂上让他们强化记忆,现在复习起来也不是很吃力,他们倒希望可以提前考。

篇3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论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思维体操的引导者。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中,不会提出问题而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笔者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提出了“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不失为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一个好方法。

“梳理·探究·训练”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模式顺序因课因人而异,且其环节相互交融:梳理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梳理;梳理中有训练,训练中有梳理;探究中有训练,训练中有探究。前后梳理的累积时间为10分钟,前后探究的累积时间为20分钟,前后训练的时间为10分钟。基于此,“梳理·探究·训练”的高效课堂模式又被称为是121模式。

二、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内容和效果

(一)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内容

1.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内容

梳理就是设计预习提纲,把考点知识问题化的过程。探究就是问题考试化的过程,是强化效率意识的过程。包括:探考点命题之特点,究错误原因;探考点命题之规律,究思维建模。训练就是以情景案例或话题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新授课角度讲,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考点问题化、问题考试化、考试规范化的过程。

以语法“be+v-ing”表达将来的动作为例。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呈现出课文中的原句子:Where are we going?When are we leaving and when are we coming back?告诉学生类似这样的句子本课多次出现,这是一种语法现象,让学生在Warming Up中找出类似的句子。然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句子的时态均为现在进行时,是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吗?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得出结果:现在进行时有时也用来表示按计划或安排将发生的动作,能够用于这种结构中的动词有:go、cong、arrive、leave、start、stay、see、meet、wear等。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完成课本语法部分第二题及Workbook中语法部分的第一题来巩固此语法知识。

2.习题课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内容

梳理就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中有用信息的过程;探究就是把材料中的有用信息转化为课本文本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训练就是方法、模型应用、完善和熟练的过程,是描述、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从习题课角度讲,这种模式本质上是考查四种基本能力的过程。

还是以上面的语法为例来进行一节习题课。首先,教师可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现在进行时来完成一组句子。接着,教师可让他们进一步讨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最后,教师要再给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练习题应包含能够表达将来动作的形式,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全面理解。

(二)学科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效果

1.学生变化发展了

实施“梳理·探究·训练”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提高了,课堂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听音乐的现象消失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有了可喜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变化发展了

教师的学生观变化发展了,学会了欣赏学生;教师的自我观变化发展了,学会了反思,科研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技能提高了。

3.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

学校办学有了特色,教学有了个性,学生有了特长,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英语学科“梳理·探究·训练”建模实验过程

(一)实验原则

实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二)实验的进程

1.建模阶段

开展教改教法大赛、建模经验观摩、交流、探讨、修改、总结和示范课堂建模。

2.入模阶段

学校行政干预,科任教师必须按照学校课堂模式教学。

3.出模阶段

建立个性化高效课堂,做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灵活运用模式。

四、反思与发展

1.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问题的确定要遵循“精确”原则;营造宽松的探究环境;教师是导演,不是旁观者;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模式。

2.应继续研究、改进的问题

篇4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培训模式就是培训工作中的一个运作流程,是培训管理的运作程序。从哈莉·泰勒的“过渡型”培训模式开始,人们就模糊地意识到培训要建立在组织的愿景、战略和使命之上。现代培训更是肯定了组织的作用,认为没有组织介入的培训则目标不明确,培训目标的确定首先是组织战略要求的转换。但同时也应该以发展的眼光认识到培训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要求,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一个先进的培训、一个有生命力的培训应当考虑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如何充分发挥培训对组织的前摄作用。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长期负责集团公司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培训模式的选择要力求与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发展阶段、培训对象素质、学习制度及培训体系相适应,符合集团公司战略要求、符合企业生产需要和培训对象需求。通过开展油田板块首席专家培训项目,创新性提出了“集成研究式”培训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培训与组织的相互渗透,开启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一、“集成研究式”培训模式的定义

“集成研究式”培训模式首先是以集团公司战略发展为目标,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加快战略目标的实现。培训集中围绕当前公司的核心业务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充分体现了培训与组织之间的渗透,起到加快实现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生产、提升个人能力的目的。

“集成研究式”培训模式一改传统培训强调“专心听记”的特点,倡导学员参与、交流、探究,努力培养和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表述交流、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集成研究式”培训模式尤其强调集中在一定时间内利用现有知识来组织学员共同研究、探索新知识、创造新成果。学员获得的知识来自于相互之间有效的交流和教师的指导点拨,在相互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还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实现了培训价值的提升。

“集成研究式”培训符合成人学习特点,把学员从“知识接受者”向“参与者、体验者、评价者”转变,使学员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人,在成人培训中具有显著优势。下面以中国石化油田板块首席专家培训项目为例,介绍其典型做法和取得的效果。

二、“集成研究式”培训模式的典型做法

中国石化油田板块首席专家培训项目具有“目标高、层次高、起点高”的显著特点。首先,该培训项目立足于集团公司人才通道建设实施战略,直属企业首席专家是目前中国石化专业技术职位序列中的最高层,培训定位非常高;其次,参加该培训项目的66名学员中,教授级高工比例高达56%,博士和硕士比例也高达53%,均担任着各油田首席专家、副总师等要职,学员整体层次非常高;第三,参加该培训项目的66名学员当中有38%的学员刚刚接受完持续三年的中国石化上游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训项目,再次参加培训,使得培训起点非常高。由此可见,培训项目的开发和实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项目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集成研究式”培训模式,培训效果显著,典型做法如下:

(一)突出前瞻性,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首席专家的核心职能体现在技术引领上,项目组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了这一要素,紧紧抓住中国石化上游业务的战略目标和核心问题,结合首席专家的岗位要求来设置课程,突出前瞻性。比如,项目组获悉国家科技进步奖公布,随即邀请到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核心贡献人前来授课交流,让大家在接受先进知识的同时,还借助培训平台实现先进技术最大化传播;又如,针对石油工程领域的首席专家,项目组就“石油工程最新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主题安排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油、HESS和BAKERHU GHES五大企业前来授课交流、组织座谈,核心都是围绕“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果、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通过比对,引发学员对中国石化的石油工程行业发展作出前瞻性思考。

(二)立足实效性,创新多种培训方式

1.创新引入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培训和团队管理的重要手段,透过有技巧地规划和引导,从团队脑力激荡中获得无数的创意。鉴于培训对象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在企业长期从事技术指导、技术决策和技术参谋,项目组引入“头脑风暴”教学法,围绕集团公司长远目标以及业务部门近期的核心问题精选议题,引导和组织学员在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在脑海中激起创造性的“风暴”。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既鼓励发散性思维又做到集中统一,有利于形成建设性意见,有效实现创新性思维向实践的转化。

2.引领论坛新思路

思路一:实现经验与教训的分享。

考虑到培训对象均承担着或参与过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与攻关,实践经验极其丰富这一特点,项目组突破以往“只讲成功、分享经验”的做法,明确围绕“在实践中所走的弯路以及对实际工作的启示”设置学员论坛,鼓励学员大胆讲挫折、讲失败,真正在课堂中实现了讲麦城失败的经历,给他人以更深刻的启示。

思路二:实现有效的专业拓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