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7-16 08:50: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交流材料

篇1

该公司不断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如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考核与奖惩制度、安全生产工作档案与档案管理制度和制定设备安全技术规程和工种(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共计编写制定了44个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覆盖各个生产车间的每一个岗位。安全生产制度化,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以制度管人,规范员工安全生产行为。

该公司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和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责、权、利统一原则,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把安全生产责任层级分解,将责任和指标明确到部门、班组、个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二、真抓实干突出安全制度落实

一是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第一,狠抓班组长的安全教育,班组长是兵头将尾,作用不容忽视,他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二,狠抓岗位员工的安全教育。我们从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入手,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今年上半年共举办了18期培训班,共600人次接受安全培训教育。第三,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现有7人持有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1人持有中级安全主任证,4人持有初级安全主任证,2人持有安全标准化证,3人持有危化品登记证,7人持有特殊工种作业证。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加强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及操作水平,增强自我防护能力,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是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制度。该公司实行“周检查、月考评”的形式,检查和评比的主要内容有:消防设备、安全教育、安全制度的落实、现场管理、机械设备及劳动保护等。公司的各级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坚持每天到各生产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并且还实施了领导夜间巡查制度。发现违章违纪行为及时纠正,并将检查工作与考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安全检查制度化、经常化,最大限度消除事故隐患的发生。

三是落实安全奖惩制度。该公司从在册职工月工资提取20元/人月,作为职工安全保证金,由安全管理部按月考核、当月结算,当月无“三违”、无事故,保证金全额返回。班组出现“三违”行为,取消该班组当月全部保证金的发还。部门月累计出现两次“三违”现象,加扣部门经理当月50%的保证金;部门月累计出现三次以上“三违”现象,取消该部门经理当月全部保证金的返还。公司还设立安全生产奖励基金10万元。

三、探索创新追求最佳安全管理水平

该公司在厂区管理方面,实施了《人员进入厂区的安全管理规定》。

在现场管理方面,采取安全教育方式及同员工签订《岗位责任状》和《工作环境告知书》,按《设备日常保养计划》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车间实行划线管理,物品按区域分类存放,禁止通道上摆放物品;在各作业场悬挂了安全技术说明及岗位操作规格,设置了明显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方面,溶剂贮罐区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进入溶剂贮罐区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操作规程,方可入内。剧毒仓库实行“五双”制度管理,安装了洗眼器、喷淋装置。

在消防设施方面,制定《消防设施检查维护计划》,认真落实日常检查及维护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篇2

这让我们意识到降低材料成本的重要性。但如何降低材料成本呢?笔者将从材料在工厂的不同阶段来加以说明:

一、设计阶段;本人有个观点:“成本是设计出来的”。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设计本身的成本,另一方面方面是指设计出来的产品的成本。设计本身的成本是指由于重复设计、过分设计所带来的成本;很多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到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往设计的产品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方案没有得到很好的保留,在设计新的产品时基本上都需要重新开始,不能利用已有的设计方案,消耗了大量的设计成本,而且设计出来的产品的质量还非常的不稳定,设计周期特别长。而设计出来的产品的成本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产品的所使用材料、设计的工艺路线、设计的零件的通用性等的不同而导致的产品成本的差异。比如不同的设计方案对采购的材料的质量或规格要求不同,对材料的质量或规格要求高的自然成本就比较高;工艺路线设计复杂,加工难度大的设计自然所消耗的成本也比较高。而材料或零件的通用性对成本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新的材料,很有可能会导致库存增加和呆滞料的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库存成本,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而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利用通用材料和设计出通用的零件,无疑会增加库存的利用和周转,同时,由于减少了特殊件或新零件的品种,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模具,并且也降低了生产计划制定的复杂度,生产效率也会更加高,同时也能使产品的品质得到保证,新产品、新零件的质量问题远高于成熟产品。这一系列的好处无疑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计划阶段;所谓的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采购计划,另一方面指生产计划。这两方面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如何以合理的库存量来满足生产的需要,保证生产平稳进行。只有达到了以上目标企业的生产成本才是最低的,如果生产线经常停工待料或生产出多余的产品积压在仓库,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采购计划是根据生产计划来制定的,所以生产计划是否合理就非常关键了。那么如何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呢?我想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则:a、保证订单的交货期;b、保证生产均衡且产能能够满足生产需要;c、保证生产批量效率最高,不会因为批量的不合理而导致多次的换模或其他准备时间的增加,从而使单件加工时间增加。

生产计划安排好了,就需要考虑如何制定采购计划了,首先在制作采购计划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以下因素:现有库存有多少?在途材料有多少(已采购未入库),什么时候到?已经下达的未完成的生产计划需要用的料是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已经纳入计划的采购量有多少?已经纳入生产计划的产品所需要的材料用量有多少?要考虑这么多的因素如果用人工去计算估计是很难办到的,而且即使能算出来效率也很低,所以建议企业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如ERP系统来协助计算。合理的采购计划能有效减少库存。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是按订单生产,PMC运作过程中,会将需求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订单特有的材料,另一部分是共用料(或零件);对于订单特有的材料通常都会按订单去采购或生产,不会采购或生产多余的库存出来,而共用料部分则不同,需要根据经验批量生产。机械行业虽然也属于订单型生产,但其计划模式跟以上情况还有不同,如果等到订单确认以后才生产,生产的周期会非常的长,满足不了客户的交期需要;所以机械行业企业会根据设计的标准配置先行生产,在客户下单后再在标准配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增减设备和零件),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生产的周期,这种情况对计划的预测准确度要求比较高,否则可能造成产品的积压。

三、使用阶段;在使用阶段材料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减少浪费。理论上车间在领用材料时都是按技术部门的标准用量来领的,但实际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超出标准用量的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可能是因为标准用量不标准,车间按标准用量领料常常不够需要重新多次领料或多了需要退料,这种情况多了车间就会觉得麻烦,就不按标准用量去领料了。另一种原因可能是车间材料的领用未按生产计划单据领,或即使按单领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各单据之间的料互相挪用,搞得账目不清楚,不够了就再去仓库领,实际上车间可能还有这些材料。第三种情况就是直接的浪费,比如丢失或报废。针对以上三种情况,首先是要建立车间材料领用的流程和制度,规范领料的行为;其次是要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定义当有超领料行为发生时应该如何处理。另外还是需要借助ERP的管理工具,来控制领料的数量和规范挪料的行为,这样基本可以控制随意性的行为,当确实需要超领料时,也可以触发相关部门去检讨超领料的原因,以便将问题从源头解决。

四、保管阶段;主要是指仓库保存阶段。库存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成本:A、库存呆滞料的控制;B、库存周转率的提高;对于呆滞料,我们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订单取消;b、计划不准导致等原因采购部门多采购;c、供应商多送货;d、库存不准,需要物料的时候没有导致重新订购;e、工程变更导致某些材料使用不上了。

对于订单取消而导致的库存通常我们无法预测,这部分的库存如果在后续也用不到,那要么就退供应商或转其他能用到的工厂,要么直接处理掉。而由于后三种产生呆滞料的情况,则重在预防,而不是呆滞料产生以后如何处理。比如,计划不准就要想办法把计划搞准,库存不准就得想办法把库存账实搞成一致。搞准计划还是得如我前面所述,应用管理工具(如ERP);至于怎么搞准库存,方法很多,其实也很简单,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如果是由于工程变更导致库存的呆滞,除非是属于客户要求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否则一定要用完旧的材料才做变更;当然这里面又会有个问题,到底我的料到什么时候才能用完呢?除了目测法外,最好的办法还是借助ERP工具,因为ERP可以实现自动替换,计划的时候如果旧材料库存不够系统就会自动替换使用新的材料。而提高库存的周转率问题,这里就分享一个仓库主管的方法吧:曾经有个仓库主管跟我说,他们的物料采用先进先出,库存最多允许在仓库中呆六天,超过六天仓库主管就要打报告,追究原因。

如何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分析:

一、建立精干有效的组织体系

很多企业,尤其是国企,存在人浮于事的情况,组织臃肿事情却没人去做,因为职责没有明确或界定,一件事情既可以张三去做,也可以李四去做,如果张三责任心强,那么张三就去做了,否则有可能两个人互相推诿,工作被拖沓延误。这种情况所产生的后果可大可小,如果整个企业都是这种气氛,问题就很大了。对外来说,企业这样下去执行力很差,缺乏竞争能力,丢失客户是很自然的事情,企业是否能永续经营恐怕也没有什么把握;对内来说,这么多的无效率的人,侵蚀了大量的公司的资金,公司要为其付工资,买福利和支付各种费用。所以定岗定职对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尤其是间接部门间接人员。

另外,在每个岗位都必须建立其后备人员,在辅导企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企业因为某个人物很重要、无可替代而影响到工作的进行。更有甚者,这种人员以此作为筹码来跟公司要挟公司,提各种要求,不满足不行。这种企业是典型的被员工挟持的企业,问题在于没有建立人才梯队,没有后备人员可以利用。

在我看到的一些企业,如台资企业,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在其组织结构表中,我们就可以明确看到每个岗位的负责人员和后备人员,所以企业不回担心员工因为离职或其他原因无法工作时工作没人做,而且这样一来,企业的工资体系也非常好建立,因为不存在他特殊员工和特殊工作,员工的升迁加薪都是循既定体系去走,所以大家不会有人感觉到不公平,也不会有人觉得自己无可替代。所以,在这种企业中,员工工资相对也是比较低的。这跟很多企业无法按薪酬体系来执行工资标准相比,人力资源更加低,而且风险更加小。那么组织体系怎样才算是精干有效呢?首先是要在分析各部门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其次是在该结构的基础上将职责明确界定;第三是建立企业的培训体系,确保组织体系中的角色都是可以担当自己的岗位的,并且培养备用人才,保持企业人才的可持续性。

二、建立激励导向的考核体系

组织虽然建立了,但如何保证组织的执行力呢?而且在很多企业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企业存在一些老员工,位高权重、不思进取,在很多事情上面变成了企业的绊脚石,如果把这些人炒掉吧,老板可能觉得不忍心,毕竟跟自己奋斗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炒吧,确实这个人会影响到企业的运作,很多制度无法顺利推行下去。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所以干得好和干的差一个样,员工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

如果能按每个岗位的职责去建立一个标准的绩效考核标准,并对员工进行考核,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混水摸鱼的人出现,因为这种人如果继续下去,很可能就被淘汰了。当然,绩效考核也给了员工工作的目标和动力,因为员工知道了做好工作的标准是怎样了,别人都在往这方面努力,他就会受到影响,说大了就是企业的文化,一个企业只要形成一种气氛,比如学习、积极工作等,其他后进的人员就会融入到这种气氛中,自然就形成了企业的一种文化。另外,通常很多企业的考核制度偏向于惩罚性质,这种考核制度往往不太受欢迎,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受约束,不愿意被罚,看到有关自己的考核标准中很多的惩罚条目时,自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时候,既要有惩,更加需要有奖励,而且这种奖励大多是通过努力可以拿到的。绩效考核的项目也需要思考其导向性,建议在主要工作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为公司带来价值的创造性地项目。这样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创造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生产及生产管理人员成本控制

生产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数量和质量上,很多公司在规划人力资源的时候,通常有这么几个依据:1、车间主管的要求;2、车间历史最大生产量;3、车间预测最大生产量;4、人力资源部门规划车间员工数。前三点基本上属于车间比较强势,或者说老板比较强势,人力资源部门比较弱势。后一点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统筹规划。所有的规划都是站在局部或短期的立场上去考虑的,车间主管为了扩充势力或者为了使自己的生产任务能达到比较高的完成率,就找理由扩充队伍,往往这个时候申请老板是会同意的,因为为完成生产任务嘛,理由很正当,而且如果老板不同意招人车间主管就威胁说不能完成任务别怪我啊,这样一来老板只能同意了。最后的结果是各部门人满为患,人浮于事,人多了很多的问题也出来了,不遵守公司规定的、打架斗殴的等等。自然成本也就上升了。所以规划人力资源必须由人力资源部门去统筹规划,在规划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1、现有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2、工厂的产能,不是最高产量也不是最低产量,而是由工厂瓶颈资源决定的产能,目的是保证生产的平稳;3、未来半年的订单预测情况,预测的订单数可以作为产能规划的依据,包括对设备是否扩充等等;4、各生产线之间人员的调配,当生产无法做到完全平稳或者有接一些半成品的订单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有些部门产能负荷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而有些部门却有人员空闲,所以必须考虑各线之间人员的调配和统筹。在考虑以上因素作为主要条件的前提下,将员工的熟练程度也要纳入到其中去考虑,以便在招人的时候能有一个标准,而且在规划人数的时候,对同一条生产线,熟练工人跟非熟练工人所需要的人是不一样的,当然其成本也会不一样,所以得根据工种的要求来设计和衡量。

在确定各车间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培训和考核。调查发现,重视员工培训的企业和没有员工培训的企业,其生产成本中人力成本和材料损失成本相差非常大,远远超过培训所花费的成本。在知名的大中型企业中,没有一个企业是不重视培训的,以上讲的是基础技能的培训,实际上,企业需要培训的内容很多,比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和宗旨等等,这些培训将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目标灌输到员工脑海中,在员工心中产生一致的动力和凝聚力,所产生的价值无法估量。最好的一个例子是海尔,海尔在收购其他几十家的企业的过程中,首先输入的不是资金或技术,而是企业文化。在海尔收购第一家企业青岛红星电器厂的时候,采用的策略是用文化、用管理激活来红星电器厂,使其很快扭亏为盈,并实现两年内做到洗衣机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可见人心的魅力,文化的魅力。

四、间接管理人员成本控制

间接部门人员主要指非生产人员,比如PMC部门、财务部门、设计开发部门等等的人员。间接部门的人员成本控制主要是在人员数量和工资体系上,因为这些人员跟车间生产人员不太一样,车间生产人员的工资可以按计时或计件来计算,计算上是很清晰的,而且人员素质层次也不一样,间接部门人员的学历层次相对来说要高很多,更加突出的是一些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由于其掌握了公司需要的一些特殊的技能,在价值和价格上往往很难平衡。有些企业的工资非常的不平衡,间接部门员工的工资占了公司总工资的60%以上,如果是研发型企业也许这是合理的,但却又不是研发型企业,是生产型企业。而且这类公司如果要控制人力成本的时候,通常第一想到的就是压缩员工工资和人数,间接部门的人却感觉每个人都很重要,不可或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企业中的某个人因为自己的特长或技能,动不动就要加工资否则就要罢工。在老板被迫答应了这个人的要求结果导致其他人感觉不公平,引来新的情绪和不满,然后又只有去满足,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这部分的解决方案还是在前面部分讲的建立工资体系、考核激励体系和人才后备机制。

讲到制度可能有人深恶痛绝,因为大大小小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没有制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笔者去一家顺德的机械企业调研过,在进入该公司办公室的第一感觉就是柜子特别多,除了一面墙上有窗户没有摆放文件柜以外,其他几面墙边都放着到天花板高的文件柜,更加让我感到震惊的是,除了这些柜子里面装满文件外,还有几个专门用来存放文件的文件室。各种文件、规定可谓是名目繁多。我想该公司制度应该够完善了吧?企业管理得也应该是井井有条吧?但调研后才发现,这家企业连一个仓库都管不好,库存不准那不叫异常,而且来一个新主管就自搞一套,管理上用一个字描述那就是“乱”!所以企业在设计工作流程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设计,设计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实际可行,否则文件越来越多,规范越来越多,最后要么就是大家无所适从,要么就是放在柜子里面做摆设给外人看。

完善可行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减少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同时也可有效降低人员的培训成本。举个例子,有个企业的开发部门常常开发出新的产品,产品的零件通用性很差,即使在量产的时候也还在不断做设变;结果是车间疲于应付,采购忙乱不堪,报废的材料和半成品触目惊心,仓库各种各样的零件成堆,订单交期大量延迟,客户抱怨。老板常常为质量和交期问题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跟客户沟通。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作流程没有标准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新的产品设计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所以没有按照“设计标准化、零件共用化、功能模组化”的思想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果有严格的审批,同类型产品中新的零件就不会这么多,因为设计不成熟造成的车间停工和零件报废、返工就不会这么多。而且正因为没有标准流程的原因,设变非常随意,造成整个生产系统混乱。也导致产品的成本很高。这是没有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或者是流程不实用而没有得到执行所带来的问题。

在以上的案例中讲到了一个产品设计的作业标准或者称为审核标准,就是“设计标准化、零件共用化、功能模组化”。这是一个审核的思路零件共用化到底有哪些细节?功能模组化到底集成到什么程度?,具体细节还得在作业标准中描述,而且必须把员工的经验融入到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用,发挥大的作用。在一个企业中,作业标准非常重要,它的影响不仅仅在成本方面,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业务甚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业标准通常跟作业流程配套,作为流程中的一个部分。比如在设备作业的流程中,就会附加设备的操作和保养作业标准,在培训作业人员的时候就会将这些标准作为培训教材和考核点,员工在上岗后就知道如何操作机器,如何保养机器,出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在哪里找设备,找哪些部门协助等等。

建立了一套现实可用的制度体系,作业标准体系,将企业的管理流程化、制度化,将企业依赖人的管理转变为制度化管理,让企业在低成本、低风险的环境中运行,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讲到浪费,可能给人的印象是东西掉在地上被扫进垃圾筒或一块很大的材料只用了一小部分,而将其他部分破坏不能用了。这部分固然是浪费,但这只是浪费中很小的一部分,大的浪费包括很多内容,归纳起来有六大类:多做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和不良品、返修的浪费。下面详细说明每种浪费所包含的内容和产生的问题。

1、多做的浪费。多做的浪费包括早做和多做两个部分,可能有些人不能理解这怎么也是浪费?这做出来的东西不也还可以用吗?其实不然,多做出来的产品或零件很可能在以后用不到而变成呆滞料,而且多做出来的产品需要占用多的容器和仓库的空间,需要增加人员搬运和管理库存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多做的库存会隐藏大量的未知问题。如果没有库存,有问题马上就会被发现。举个例子,如果车间机器运行状况不稳定,在没有库存的时候,由于必须要做到一定的产出数量,一旦机器停止运行,马上就会影响到其他部门材料或零件的供应,所以机器所在部门就必须想办法保证机器一直处于可运行状态。而如果有库存情况就不一样,如果过去有生产多余的库存存在,即使机器坏了也不会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运转,所以相关部门也就没有这种意识去维护机器。早做的危害性类似多做,但还有一点早做的危害就是:现在企业大多数都是按订单生产,如果提前将产品或零件做出来,一旦客户订单取消或变更,生米已经煮成熟饭,浪费已是无法挽回。

2、等待的浪费。等待材料到来、等待零件转移过来和等待机器运转都是浪费。等待的时间企业不会因为员工没做事就不给工资,而且等待的时间越长,就需要招聘更多的工人来完成工作任务,因为订单的交期已定,就那么长时间,其中如果你因为各种等待浪费了时间,就需要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订单任务。

3、搬运的浪费。搬运本身就是一种浪费,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材料从进入车间第一个工序做完,直接流向下个工序,中间不需要人力或设备(如叉车等)的运输、搬运。比如工序之间直接用倾斜的管道输送,即不需要人力也不需要机械设备或电力。如果需要搬运,则必须有人力和机械设备,还必须有材料或零件的临时放置区域,这些都是浪费。所以在设计仓库和车间之间的关系,以及车间与车间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其中搬运或转移的距离,以最小距离为优先考虑。这里还有一个考虑就是,现在我们很多的工厂车间都是按功能来设计的,比如冲压车间、机加车间等等,但以工艺流程的观念来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机器设备的放置位置,保证搬运的距离最小,而不是为了管理的需要将相同功能的机器放到同一个区域。举个例子,如果一个零件先要冲压,然后经过磨光等等几个工序,然后还要经过冲压工序,如果按功能设计车间的话,则这个零件要来到冲压车间两次,要比按工艺流程设置机器设备要多搬运很多的距离,因为按工艺流程设置的话,会有冲压机放置在做磨光等工序后面最近的地方。这样基本就不需要搬运了。仓库与仓库之间、仓库内部及仓库与车间之间、临时存放低于仓库之间、临时存放地与车间之间的搬运都属于浪费。所以在设计仓库及仓库中各类物料应摆放在仓库的什么位置,都应考虑搬运的快捷、方便。

篇3

一、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自从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了富强村这片沃土,我就深深地意识到,只有建设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才能真正形成凝聚力,增强战斗力,才能真正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我们首先强化了民本意识。在班子内部开展了“民本意识”大讨论,通过讨论,使班子成员统一了思想,坚定了的立场,在各自的脑海深处都印烙上当官一任就必须造福一方,就必须为本地的百姓谋福利的民本意识。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班子的综合素质。借助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回访复查工作的有利时机,全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民党员共计人参加了这次活动。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确立了党员干部的“代表”资格,增强了“代表”能力,提升了“代表”水平。进一步巩固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

三是扎实做好党建各项基础工作。我们把此项工作作为抓好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村域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有的放矢的实施党建工作。由我亲自抓,负总责,并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督促检查,跟踪问效。我们集团党委始终坚持班子成员、党员、纳新对象、积极分子分别建立档案名册,实施“”制度,搞好电化教育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开展,使广大党员、积极分子明确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应起到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了广大党员、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求真务实,切实代表村民的根本利益。

风气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我们集团党委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一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使富强村有一个辉煌美好的明天,今天就必须打下夯实的基础。为了让全村的子女及外来户的子女有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环境,我村在2001年投资900多万元兴建了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富强小学教学楼,一改老校舍的旧局面。看见教学楼竣工使用,老百姓的心里乐了,我们的心里也乐了,只有这样的民心工程,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才子,才能为富强村的明天服务。我们这一代在创业,在黑暗中摸索。那么,守业的重任交给了我们下一代,只有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才无愧自己的良心,富强村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篇4

为了响应省公司的号召,更好地开展供电服务,六安供电公司城东用电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监督,以着力打造“诚信安徽电力”品牌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及建设活动。

在这个“小信成则大信立”的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深知赢得客户的首要原则是:保证质量、提高服务。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方针,诚实经营,诚信服务,有诺必践,有行必果,真诚对待客户,充分展示了六安电力职工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化,在其辖区内的客户中获得不少赞誉。

首先,加强营业场所硬件设施以及工作人员的技能、素质。

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排忧解难,城东所工作人员缩短业务时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为客户装表接电,故障报修也在规定时限内尽快到达,无论周休或者气候恶劣,都要把客户的困难放在首位,及时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服务的效率和真诚,如此才能与客户搭建良好的关系,使用电工作更为顺利地开展。

第二,加强社会监督。

为了方便与客户的交流以及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们深入客户,广为宣传报修投诉及服务质量监督电话“95598”,使服务透明化,更好地赢得客户信任。并定期走访大客户,召开客户座谈会,采纳他们对供电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统一归纳并加以改进。长此以往,与越来越多的客户建立起高质量的诚信伙伴关系,增进了供用电双方的了解与信任。

第三,进一步深化“诚信进万家,服务进社区”活动。

为了更好地宣传我们的服务,我们利用节假日及公休日时间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开展用电咨询,《电力法》宣传,加强对抄表、检修人员的培训,提高营销管理和优质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并在“六一”和“八一”前夕组织一系列爱心慰问活动,把“双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各个小区引起了强烈反响,更是进一步宣传了六安供电的诚信服务品牌。

第四,进行“诚信安徽电力、阳光动力”宣传活动。

按照省公司要求,我们以“阳光动力”工程建设为切入点,紧密围绕市场供需形势,重点宣传了电力供需形势、“阳光动力”服务内容及便民服务措施、分时电价和城乡居民同网同价实施政策以及与电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用电常识。利用节假日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册;深入重点企业、社区进行回访,征求客户意见;并成立“青年突击小组”为弱势群体开展义务便民服务,深受客户好评。这些都为赢得客户信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以制度捍卫“诚信经营”,以创新提高业务层次。

篇5

在深化、完善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制度、企业联络员制度和重点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广泛开展“走进千企,用心服务”大走访活动。各单位均拟定了年度走访企业名单及时间表,各级领导主动带头下沉到辖区一线,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走访,了解企业实情,体察企业困难,认真听取企业对工商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谋划与企业共渡难关的办法措施。据统计,全系统共挂钩重点企业*户,上半年共走访企业*户(次),为*户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件。*工商局发放“企业经营状态调查表”,开展“千家万户企业经营状态大调查活动”,对全市企业进行摸排;通过建立和完善挂钩联系机制,设立“企业需求情况记录簿”,实行分类收集、定期走访、全程跟踪、整理归纳、及时反馈等五项工作机制。*工商局建立重点企业挂钩联系、走访企业调研、为企解困、纳谏督政、温馨办事等“五项制度”,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帮扶企业。*工商局开展“进企业、查问题、送良方”活动,深入生产车间、现场办公,实地解决企业问题和困难。

二、登记便企

进一步深化落实注册官五项制度、三项机制,建立应用软件平台测评登记质量机制,规范市场主体准入,确保登记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各级窗口规范化建设,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推行即来即办、特事特办,采取现场办公、预约服务、疑难问题会商等方式,全方位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区工商局推出登记审批服务“十个办”原则,出台助企“五项举措”,积极为企业提供咨询、代办、特办、长效、信息“五项服务”。*县工商局注册大厅启用“窗口服务电子评价系统”,实行窗口企业注册官服务质量星级动态评定制,接受办事群众评价*次,总满意率达*.*%。*种畜禽养殖发展公司建设是*、*市两级政府重点项目,为确保此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推进,促进企业尽快投产落户,*市工商局将该企业列入重点跟踪服务名单,派专人全程服务,凭*市政府批文为该企业先行办理了“筹建”营业执照。发展造船业是*市经济建设工作重点,为进一步促进造船项目的引进、落地与投产,*市工商局成立“*市工商局促进造船产业项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等辖区工商所均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各工商所片(段)长和注册登记人员同造船企业挂钩,配合当地政府做好跟踪服务,对符合主体登记条件但尚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造船企业实行“先照后证承诺登记制”,让企业先行办理账号开立、税务登记,极大缩短了企业投产周期。为进一步提高登记服务效能,全系统大力推行网上登记、网上预审、网上年检,提高网上业务平台使用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截止*月中旬,“网上工商应用平台”数据显示:已有*次企业登陆“网上工商应用平台”提交业务申请,审核办结通过*户,办结率*.*%。

三、政策惠企

认真贯彻落实工商总局支持海西建设“*条”“*条”和省工商局服务企业稳定发展“*条”、“*条”、“*”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服务全市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分发纸质宣传材料、宣传栏、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开展全方位宣传,让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知晓。*开发区工商局组织*余户回归企业主及外地商家召开主题为“工商政策指导,助推经济发展”的政策解读会,现场解决企业提出的困难。*工商局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上半年,全系统共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次,分发宣传材料*份,举办(座谈会)培训班*场,参加人数*人,接受政策咨询电话*次。二是用好用活用足优惠政策。上半年,全市各级注册登记部门运用优惠政策引导*家国有企业实行改制;允许*户企业到资期限延长一年;支持*户困难企业存续发展;支持重点项目实行筹建登记*户;免交*户经营困难的企业年检费。三是大力支持服务域外企业回归发展。把服务域外经济发展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市工商局服务域外回归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条措施,并由市政府批转各地、各部门、各大企业执行。全系统在放宽准入条件、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品牌战略、创新服务举措、搭建对接平台等五大方面大力鼓励、引导、扶持宁籍域外经济回归发展,成效明显。*区工商局寻求以域外经济带动域内合作的发展模式,建立与开发区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按照事前跟踪、全程、事后回访的原则,对域外回归企业及域外投资者实行定岗、定人负责。*县工商局组织专人到“*商会”召开驻沪企业家座谈会,宣传优惠政策措施,了解企业状况,解答企业家关心的问题;向企业家发放“*工商联系卡”,并依托“*商会”设立全市工商系统首个域外“工商事务联络处”,聘请驻*党委和商会*名干部为联络员,搭建互动平台,为*在外企业的回归发展提供事务服务。*县工商局、*市工商局先后到*、*、*等地考察本地籍企业家在外创业情况,宣传域外企业回归发展各项优惠措施,共商服务企业发展大计。全市上半年共登记设立域外回归企业*户,吸引域外资本*亿余元。

四、品牌强企

全系统围绕“发挥、使用、保护、传承、重点”五个重点环节,立足区域实际,找准品牌带动战略切入点,加大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采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实现商标品牌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截止*月,全市共有注册商标*件,其中驰名商标总数达到*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件,*省著名商标*件,*市知名商标*件。*市跻身全国“*年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同时,认真贯彻《*省企业知名字号认定和保护办法》,建立完善企业知名字号行政保护机制,全力引导帮扶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第二批*省企业知名字号认定工作,严格把关,确保企业知名字号质量;建立企业知名字号数据库,指导企业加强字号的管理和运作。全市工商系统的品牌战略工作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和赞誉,社会反响强烈,极大地提升工商部门的社会地位。*月*日,市委书记陈荣凯第*次对市工商局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所取得的成效做出批示;*月*日,《*报》以《*品牌建设“开花结果”》为题,大篇幅地报道商标品牌带动战略取得的成效。

五、融资助企

全市工商部门认真学习宣传股权出资、股权出质登记管理办法,认真做好股权出资、出质登记,帮助企业扩大资本规模,盘活股权资产,缓解企业信贷融资困难,实现发展壮大,拉动社会投资。为进一步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困发展,各级工商部门依托职能,积极鼓励金融机构踊跃开展企业动产抵押担保融资业务,鼓励设立担保公司,为困难企业提供商业性融资担保。上半年全市共登记注册担保公司*户;办结企业股权出质设立登记*件,出质股权数额*万元。此外,积极推动商标质押贷款和作价出资工作,支持和协助企业依法以驰名、著名商标质押获得贷款。目前,已有*剪刀、*大黄鱼和*白马河调味品等*件商标通过无形资产评估,正在办理商标质押贷款或作价出资工作。

六、搭台兴企

各级工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帮助企业搭建“企企”、“政企”、“银企”对接平台。一是通过举办企业家座谈会、利用工商红盾网相关信息等形式,推动企业间的信息、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促进企业间资源互动与合作。二是搭建政企对接平台,发挥工商、个私企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掌握企业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性问题,密切政府及相关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市工商局、个私协会与*市团市委共同成立全省首家“共青团*市个私协会委员会暨ybc*服务站”,为青年创业搭建平台,服务站成立以来,已为*名青年成功申报了ybc项目,另有*个项目进入核审阶段。三是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搭建工商、银行、企业、商会四方互动平台,为企业排忧解难,支持企业发展。

七、信息引企

篇6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社会保险工作,保险覆盖面得到了有效的扩大。据统计,截止去年底,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企业1674家,参保人数84138人,共有24728名退休职工领取养老金;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业1862家,参保人数121032名;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1059家,参保人数75043人,5000多人按时领取失业金;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1436家,参保人数57683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780家,参保人数7.4万人。全市社会保险网越织越宽。但是,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我市参加企业职工五种保险的企业尚不足全市企业总数的20%,除参保率偏低之外,我市社会保险工作还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征缴率偏低。据统计,全市共有各类企业近万家,企业职工12万余人,五类保险距“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的目标差距均很大。二是欠费额居高不下。据市社保处反映,截止去年底,累计欠缴社会保险费高达亿元以上,一旦不能“以丰补欠”,将是一颗出险的“定时炸弹”。三是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在推进“三置换一保障”改革进程中,为了解决部分困难系统、特困企业问题,市政府采取了兜底、缓缴等办法。现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到位,但保险欠费的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到位。极少数系统、企业近几年来一直在吃政府的补贴,吃社会保险的“大锅饭”,缓缴的保险金索性拖欠不缴,对面上社保费征缴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分析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参保意识严重缺乏。首先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部分企业经营者对职工参加保险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因而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和按规定缴纳保险费持抵触情绪,不愿参保或仅以部分参保应付了事。有的企业人数上千,但参保人员仅有百余人。其次是职工缺乏维权意识。明知企业不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是侵权行为,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为了不被企业炒鱿鱼,敢怒不敢言。再则是职工尚存小农意识。部分职工、个私业主、自由职业者习惯于算小帐、算眼前帐,认为到手的钱才是钱,自身不愿参加保险,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往往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2、运行机制不够到位。现在社会保险工作,表面上是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但实际上还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单枪匹马”,孤军奋战,致使有限的人力和精力造成三个“不够”。一是深入基层宣传不够。没有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缺少宣传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深入企业服务不够。由于人力有限,职能部门只能在窗口坐台服务,不可能深入到每一个企业去面对面服务。三是深入车间“卖”保险做得不够。与其他保险公司相比,就是缺乏那种动员千军万马、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的作风和精神。

3、责任体系尚未形成。一是社会保险责任制的落实不到位。由于对市级机关相关部门、各乡镇应当承担的责任没有明确,或者是落实不到位,因而在社会保险工作中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来征缴扩面也相应难以到位。二是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建立。没有能够形成良性互动的促进和制约机制,以致一些好的措施落不到实处。三是考核体系尚未形成。部分负责同志对企业保险工作认为是“软任务”,有的乡镇甚至在招商过程中,把不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作为“投资环境”向对方承诺。试想,如果全社会人人都不参加保险,或者是支大于收,入不敷出,一旦“出险”,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因此,切实增强全社会的社会保险意识至关重要。

二、以人为本,扩大覆盖,努力增加受益面

1、努力扩大覆盖范围,增强辐射力。要坚持不懈地在全社会做好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广角度的宣传发动工作,深入企业、深入车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过细工作,花真正功夫,切实抓住三个层面来扩大覆盖面。首先,充分发挥全市重点骨干企业、列统企业在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确保它们首先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其次,做好面广量大的乡镇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特别是由原骨干乡镇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工作,确保更多的企业职工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险带来的实惠。再次,积极动员有缴费能力的社会自由职业者及其他社会从业人员自觉参加社会保险,不断增大全市社保基金基数,有效防范出险风险。

2、真正用足用活政策,增强吸引力。当前社会保险工作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政策用足用活,不断营造吸引力。要根据国务院新颁布的规定,在三个方面用好政策。一是做实个人帐户。个人帐户具有与统筹基金不同的私有属性,职工工作年限长,缴费多,退休后就能多得养老金,其个人帐户基金全部归个人所有并且可以继承。二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要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使“新人”更加有保障,“老人”待遇不会降,“中人”标准不降低,参保职工最终得实惠。三是要对个体工商户及社会自由职业者给予倾斜。城镇企业职工缴费总比例为28%左右,而国务院则将个体工商户缴费比例统一调整为20%,计发办法却相同,这使得个体工商户和社会自由职业者在退休后,所领取的养老金大大高于其本人缴费所能支撑的待遇水平。

3、坚持依法征缴险费,增强强制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劳动执法检查。对拒不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的企业,该批评的批评,该曝光的曝光,该处罚的处罚,决不能姑息迁就。同时,建立严格的部门联办制度,对拒不办理职工社会保险的企业,实行地税部门强制征收、工商部门暂停年检、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以维护广大企业职工应有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真正打牢保障线

1、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打破社会保险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独自作战的工作格局,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目标措施明确、压力传递到位、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建立市级机关相关部门在社保工作上的部门联动制度和例会制度,依据各自职能明确目标任务,及时研究解决社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确保社保工作始终摆在应有位置。

篇7

这让我们意识到降低材料成本的重要性。但如何降低材料成本呢?笔者将从材料在工厂的不同阶段来加以说明:

一、设计阶段;本人有个观点:“成本是设计出来的”。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设计本身的成本,另一方面方面是指设计出来的产品的成本。设计本身的成本是指由于重复设计、过分设计所带来的成本;很多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到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往设计的产品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方案没有得到很好的保留,在设计新的产品时基本上都需要重新开始,不能利用已有的设计方案,消耗了大量的设计成本,而且设计出来的产品的质量还非常的不稳定,设计周期特别长。而设计出来的产品的成本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产品的所使用材料、设计的工艺路线、设计的零件的通用性等的不同而导致的产品成本的差异。比如不同的设计方案对采购的材料的质量或规格要求不同,对材料的质量或规格要求高的自然成本就比较高;工艺路线设计复杂,加工难度大的设计自然所消耗的成本也比较高。而材料或零件的通用性对成本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新的材料,很有可能会导致库存增加和呆滞料的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库存成本,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而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利用通用材料和设计出通用的零件,无疑会增加库存的利用和周转,同时,由于减少了特殊件或新零件的品种,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模具,并且也降低了生产计划制定的复杂度,生产效率也会更加高,同时也能使产品的品质得到保证,新产品、新零件的质量问题远高于成熟产品。这一系列的好处无疑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计划阶段;所谓的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采购计划,另一方面指生产计划。这两方面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如何以合理的库存量来满足生产的需要,保证生产平稳进行。只有达到了以上目标企业的生产成本才是最低的,如果生产线经常停工待料或生产出多余的产品积压在仓库,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采购计划是根据生产计划来制定的,所以生产计划是否合理就非常关键了。那么如何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呢?我想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则:a、保证订单的交货期;b、保证生产均衡且产能能够满足生产需要;c、保证生产批量效率最高,不会因为批量的不合理而导致多次的换模或其他准备时间的增加,从而使单件加工时间增加。

生产计划安排好了,就需要考虑如何制定采购计划了,首先在制作采购计划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以下因素:现有库存有多少?在途材料有多少(已采购未入库),什么时候到?已经下达的未完成的生产计划需要用的料是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已经纳入计划的采购量有多少?已经纳入生产计划的产品所需要的材料用量有多少?要考虑这么多的因素如果用人工去计算估计是很难办到的,而且即使能算出来效率也很低,所以建议企业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如ERP系统来协助计算。合理的采购计划能有效减少库存。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是按订单生产,PMC运作过程中,会将需求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订单特有的材料,另一部分是共用料(或零件);对于订单特有的材料通常都会按订单去采购或生产,不会采购或生产多余的库存出来,而共用料部分则不同,需要根据经验批量生产。机械行业虽然也属于订单型生产,但其计划模式跟以上情况还有不同,如果等到订单确认以后才生产,生产的周期会非常的长,满足不了客户的交期需要;所以机械行业企业会根据设计的标准配置先行生产,在客户下单后再在标准配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增减设备和零件),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生产的周期,这种情况对计划的预测准确度要求比较高,否则可能造成产品的积压。

三、使用阶段;在使用阶段材料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减少浪费。理论上车间在领用材料时都是按技术部门的标准用量来领的,但实际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超出标准用量的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可能是因为标准用量不标准,车间按标准用量领料常常不够需要重新多次领料或多了需要退料,这种情况多了车间就会觉得麻烦,就不按标准用量去领料了。另一种原因可能是车间材料的领用未按生产计划单据领,或即使按单领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各单据之间的料互相挪用,搞得账目不清楚,不够了就再去仓库领,实际上车间可能还有这些材料。第三种情况就是直接的浪费,比如丢失或报废。针对以上三种情况,首先是要建立车间材料领用的流程和制度,规范领料的行为;其次是要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定义当有超领料行为发生时应该如何处理。另外还是需要借助ERP的管理工具,来控制领料的数量和规范挪料的行为,这样基本可以控制随意性的行为,当确实需要超领料时,也可以触发相关部门去检讨超领料的原因,以便将问题从源头解决。

四、保管阶段;主要是指仓库保存阶段。库存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成本:A、库存呆滞料的控制;B、库存周转率的提高;对于呆滞料,我们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订单取消;b、计划不准导致等原因采购部门多采购;c、供应商多送货;d、库存不准,需要物料的时候没有导致重新订购;e、工程变更导致某些材料使用不上了。

对于订单取消而导致的库存通常我们无法预测,这部分的库存如果在后续也用不到,那要么就退供应商或转其他能用到的工厂,要么直接处理掉。而由于后三种产生呆滞料的情况,则重在预防,而不是呆滞料产生以后如何处理。比如,计划不准就要想办法把计划搞准,库存不准就得想办法把库存账实搞成一致。搞准计划还是得如我前面所述,应用管理工具(如ERP);至于怎么搞准库存,方法很多,其实也很简单,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如果是由于工程变更导致库存的呆滞,除非是属于客户要求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否则一定要用完旧的材料才做变更;当然这里面又会有个问题,到底我的料到什么时候才能用完呢?除了目测法外,最好的办法还是借助ERP工具,因为ERP可以实现自动替换,计划的时候如果旧材料库存不够系统就会自动替换使用新的材料。而提高库存的周转率问题,这里就分享一个仓库主管的方法吧:曾经有个仓库主管跟我说,他们的物料采用先进先出,库存最多允许在仓库中呆六天,超过六天仓库主管就要打报告,追究原因。

如何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分析:

一、建立精干有效的组织体系

很多企业,尤其是国企,存在人浮于事的情况,组织臃肿事情却没人去做,因为职责没有明确或界定,一件事情既可以张三去做,也可以李四去做,如果张三责任心强,那么张三就去做了,否则有可能两个人互相推诿,工作被拖沓延误。这种情况所产生的后果可大可小,如果整个企业都是这种气氛,问题就很大了。对外来说,企业这样下去执行力很差,缺乏竞争能力,丢失客户是很自然的事情,企业是否能永续经营恐怕也没有什么把握;对内来说,这么多的无效率的人,侵蚀了大量的公司的资金,公司要为其付工资,买福利和支付各种费用。所以定岗定职对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尤其是间接部门间接人员。

另外,在每个岗位都必须建立其后备人员,在辅导企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企业因为某个人物很重要、无可替代而影响到工作的进行。更有甚者,这种人员以此作为筹码来跟公司要挟公司,提各种要求,不满足不行。这种企业是典型的被员工挟持的企业,问题在于没有建立人才梯队,没有后备人员可以利用。

在我看到的一些企业,如台资企业,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在其组织结构表中,我们就可以明确看到每个岗位的负责人员和后备人员,所以企业不回担心员工因为离职或其他原因无法工作时工作没人做,而且这样一来,企业的工资体系也非常好建立,因为不存在他特殊员工和特殊工作,员工的升迁加薪都是循既定体系去走,所以大家不会有人感觉到不公平,也不会有人觉得自己无可替代。所以,在这种企业中,员工工资相对也是比较低的。这跟很多企业无法按薪酬体系来执行工资标准相比,人力资源更加低,而且风险更加小。那么组织体系怎样才算是精干有效呢?首先是要在分析各部门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其次是在该结构的基础上将职责明确界定;第三是建立企业的培训体系,确保组织体系中的角色都是可以担当自己的岗位的,并且培养备用人才,保持企业人才的可持续性。

二、建立激励导向的考核体系

组织虽然建立了,但如何保证组织的执行力呢?而且在很多企业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企业存在一些老员工,位高权重、不思进取,在很多事情上面变成了企业的绊脚石,如果把这些人炒掉吧,老板可能觉得不忍心,毕竟跟自己奋斗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炒吧,确实这个人会影响到企业的运作,很多制度无法顺利推行下去。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所以干得好和干的差一个样,员工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

如果能按每个岗位的职责去建立一个标准的绩效考核标准,并对员工进行考核,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混水摸鱼的人出现,因为这种人如果继续下去,很可能就被淘汰了。当然,绩效考核也给了员工工作的目标和动力,因为员工知道了做好工作的标准是怎样了,别人都在往这方面努力,他就会受到影响,说大了就是企业的文化,一个企业只要形成一种气氛,比如学习、积极工作等,其他后进的人员就会融入到这种气氛中,自然就形成了企业的一种文化。另外,通常很多企业的考核制度偏向于惩罚性质,这种考核制度往往不太受欢迎,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受约束,不愿意被罚,看到有关自己的考核标准中很多的惩罚条目时,自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时候,既要有惩,更加需要有奖励,而且这种奖励大多是通过努力可以拿到的。绩效考核的项目也需要思考其导向性,建议在主要工作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为公司带来价值的创造性地项目。这样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创造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生产及生产管理人员成本控制

生产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数量和质量上,很多公司在规划人力资源的时候,通常有这么几个依据:1、车间主管的要求;2、车间历史最大生产量;3、车间预测最大生产量;4、人力资源部门规划车间员工数。前三点基本上属于车间比较强势,或者说老板比较强势,人力资源部门比较弱势。后一点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统筹规划。所有的规划都是站在局部或短期的立场上去考虑的,车间主管为了扩充势力或者为了使自己的生产任务能达到比较高的完成率,就找理由扩充队伍,往往这个时候申请老板是会同意的,因为为完成生产任务嘛,理由很正当,而且如果老板不同意招人车间主管就威胁说不能完成任务别怪我啊,这样一来老板只能同意了。最后的结果是各部门人满为患,人浮于事,人多了很多的问题也出来了,不遵守公司规定的、打架斗殴的等等。自然成本也就上升了。所以规划人力资源必须由人力资源部门去统筹规划,在规划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1、现有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2、工厂的产能,不是最高产量也不是最低产量,而是由工厂瓶颈资源决定的产能,目的是保证生产的平稳;3、未来半年的订单预测情况,预测的订单数可以作为产能规划的依据,包括对设备是否扩充等等;4、各生产线之间人员的调配,当生产无法做到完全平稳或者有接一些半成品的订单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有些部门产能负荷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而有些部门却有人员空闲,所以必须考虑各线之间人员的调配和统筹。在考虑以上因素作为主要条件的前提下,将员工的熟练程度也要纳入到其中去考虑,以便在招人的时候能有一个标准,而且在规划人数的时候,对同一条生产线,熟练工人跟非熟练工人所需要的人是不一样的,当然其成本也会不一样,所以得根据工种的要求来设计和衡量。

在确定各车间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培训和考核。调查发现,重视员工培训的企业和没有员工培训的企业,其生产成本中人力成本和材料损失成本相差非常大,远远超过培训所花费的成本。在知名的大中型企业中,没有一个企业是不重视培训的,以上讲的是基础技能的培训,实际上,企业需要培训的内容很多,比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和宗旨等等,这些培训将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目标灌输到员工脑海中,在员工心中产生一致的动力和凝聚力,所产生的价值无法估量。最好的一个例子是海尔,海尔在收购其他几十家的企业的过程中,首先输入的不是资金或技术,而是企业文化。在海尔收购第一家企业青岛红星电器厂的时候,采用的策略是用文化、用管理激活来红星电器厂,使其很快扭亏为盈,并实现两年内做到洗衣机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可见人心的魅力,文化的魅力。

四、间接管理人员成本控制

间接部门人员主要指非生产人员,比如PMC部门、财务部门、设计开发部门等等的人员。间接部门的人员成本控制主要是在人员数量和工资体系上,因为这些人员跟车间生产人员不太一样,车间生产人员的工资可以按计时或计件来计算,计算上是很清晰的,而且人员素质层次也不一样,间接部门人员的学历层次相对来说要高很多,更加突出的是一些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由于其掌握了公司需要的一些特殊的技能,在价值和价格上往往很难平衡。有些企业的工资非常的不平衡,间接部门员工的工资占了公司总工资的60%以上,如果是研发型企业也许这是合理的,但却又不是研发型企业,是生产型企业。而且这类公司如果要控制人力成本的时候,通常第一想到的就是压缩员工工资和人数,间接部门的人却感觉每个人都很重要,不可或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企业中的某个人因为自己的特长或技能,动不动就要加工资否则就要罢工。在老板被迫答应了这个人的要求结果导致其他人感觉不公平,引来新的情绪和不满,然后又只有去满足,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这部分的解决方案还是在前面部分讲的建立工资体系、考核激励体系和人才后备机制。

讲到制度可能有人深恶痛绝,因为大大小小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没有制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笔者去一家顺德的机械企业调研过,在进入该公司办公室的第一感觉就是柜子特别多,除了一面墙上有窗户没有摆放文件柜以外,其他几面墙边都放着到天花板高的文件柜,更加让我感到震惊的是,除了这些柜子里面装满文件外,还有几个专门用来存放文件的文件室。各种文件、规定可谓是名目繁多。我想该公司制度应该够完善了吧?企业管理得也应该是井井有条吧?但调研后才发现,这家企业连一个仓库都管不好,库存不准那不叫异常,而且来一个新主管就自搞一套,管理上用一个字描述那就是“乱”!所以企业在设计工作流程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设计,设计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实际可行,否则文件越来越多,规范越来越多,最后要么就是大家无所适从,要么就是放在柜子里面做摆设给外人看。

完善可行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减少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同时也可有效降低人员的培训成本。举个例子,有个企业的开发部门常常开发出新的产品,产品的零件通用性很差,即使在量产的时候也还在不断做设变;结果是车间疲于应付,采购忙乱不堪,报废的材料和半成品触目惊心,仓库各种各样的零件成堆,订单交期大量延迟,客户抱怨。老板常常为质量和交期问题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跟客户沟通。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作流程没有标准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新的产品设计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所以没有按照“设计标准化、零件共用化、功能模组化”的思想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果有严格的审批,同类型产品中新的零件就不会这么多,因为设计不成熟造成的车间停工和零件报废、返工就不会这么多。而且正因为没有标准流程的原因,设变非常随意,造成整个生产系统混乱。也导致产品的成本很高。这是没有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或者是流程不实用而没有得到执行所带来的问题。

在以上的案例中讲到了一个产品设计的作业标准或者称为审核标准,就是“设计标准化、零件共用化、功能模组化”。这是一个审核的思路零件共用化到底有哪些细节?功能模组化到底集成到什么程度?,具体细节还得在作业标准中描述,而且必须把员工的经验融入到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用,发挥大的作用。在一个企业中,作业标准非常重要,它的影响不仅仅在成本方面,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业务甚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业标准通常跟作业流程配套,作为流程中的一个部分。比如在设备作业的流程中,就会附加设备的操作和保养作业标准,在培训作业人员的时候就会将这些标准作为培训教材和考核点,员工在上岗后就知道如何操作机器,如何保养机器,出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在哪里找设备,找哪些部门协助等等。

建立了一套现实可用的制度体系,作业标准体系,将企业的管理流程化、制度化,将企业依赖人的管理转变为制度化管理,让企业在低成本、低风险的环境中运行,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讲到浪费,可能给人的印象是东西掉在地上被扫进垃圾筒或一块很大的材料只用了一小部分,而将其他部分破坏不能用了。这部分固然是浪费,但这只是浪费中很小的一部分,大的浪费包括很多内容,归纳起来有六大类:多做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和不良品、返修的浪费。下面详细说明每种浪费所包含的内容和产生的问题。

1、多做的浪费。多做的浪费包括早做和多做两个部分,可能有些人不能理解这怎么也是浪费?这做出来的东西不也还可以用吗?其实不然,多做出来的产品或零件很可能在以后用不到而变成呆滞料,而且多做出来的产品需要占用多的容器和仓库的空间,需要增加人员搬运和管理库存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多做的库存会隐藏大量的未知问题。如果没有库存,有问题马上就会被发现。举个例子,如果车间机器运行状况不稳定,在没有库存的时候,由于必须要做到一定的产出数量,一旦机器停止运行,马上就会影响到其他部门材料或零件的供应,所以机器所在部门就必须想办法保证机器一直处于可运行状态。而如果有库存情况就不一样,如果过去有生产多余的库存存在,即使机器坏了也不会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运转,所以相关部门也就没有这种意识去维护机器。早做的危害性类似多做,但还有一点早做的危害就是:现在企业大多数都是按订单生产,如果提前将产品或零件做出来,一旦客户订单取消或变更,生米已经煮成熟饭,浪费已是无法挽回。

2、等待的浪费。等待材料到来、等待零件转移过来和等待机器运转都是浪费。等待的时间企业不会因为员工没做事就不给工资,而且等待的时间越长,就需要招聘更多的工人来完成工作任务,因为订单的交期已定,就那么长时间,其中如果你因为各种等待浪费了时间,就需要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订单任务。

3、搬运的浪费。搬运本身就是一种浪费,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材料从进入车间第一个工序做完,直接流向下个工序,中间不需要人力或设备(如叉车等)的运输、搬运。比如工序之间直接用倾斜的管道输送,即不需要人力也不需要机械设备或电力。如果需要搬运,则必须有人力和机械设备,还必须有材料或零件的临时放置区域,这些都是浪费。所以在设计仓库和车间之间的关系,以及车间与车间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其中搬运或转移的距离,以最小距离为优先考虑。这里还有一个考虑就是,现在我们很多的工厂车间都是按功能来设计的,比如冲压车间、机加车间等等,但以工艺流程的观念来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机器设备的放置位置,保证搬运的距离最小,而不是为了管理的需要将相同功能的机器放到同一个区域。举个例子,如果一个零件先要冲压,然后经过磨光等等几个工序,然后还要经过冲压工序,如果按功能设计车间的话,则这个零件要来到冲压车间两次,要比按工艺流程设置机器设备要多搬运很多的距离,因为按工艺流程设置的话,会有冲压机放置在做磨光等工序后面最近的地方。这样基本就不需要搬运了。仓库与仓库之间、仓库内部及仓库与车间之间、临时存放低于仓库之间、临时存放地与车间之间的搬运都属于浪费。所以在设计仓库及仓库中各类物料应摆放在仓库的什么位置,都应考虑搬运的快捷、方便。

篇8

一、抓政策服务。先后起草完成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科学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中小企业振兴计划》、《*市100家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目标考核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在政策引导下,我们指导了地方钢铁企业的整合重组,推进了企业节能降耗,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并积极帮助企业落实淘汰落后资金1.88亿元,争取上级节能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减免9000多万元,为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抓项目服务。着眼于促进产业调整转型升级,把项目服务作为关键环节抓实抓好。一是落实项目限时办结制,实现了审批项目成建制进驻,优化了工作流程,缩减了审批环节,办结时限控制在5个工作日。二是建立项目领导干部分包制,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和重点项目“三班倒”的作风,把服务贯穿于项目谋划、签约、审批和落地、投产的全过程,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谋划建设中的瓶颈问题,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完工和投产。三是创新项目招商方式,成立产业对接办公室,以信息产业项目招商为重点,建立了项目招商库,形成了项目联络、培育和跟踪机制。通过积极努力,鸿源LCOS等一批信息产业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协议引进资金达30多亿元。

三、抓融资服务。当前,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遭遇融资瓶颈。为此,我局把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作为突破口,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一是抓银企对接,积极促成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零距离”接触,编印了《*市中小企业融资项目汇编》,组织召开两次银企对接会,帮助中小企业落实贷款1.4亿元。二是抓融资担保,大力扶持信用担保和创业辅导体系建设,目前全市担保机构已发展到50家,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5亿元;建成功能完善的创业基地23个,入驻企业1476家。三是抓上市融资,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模式,通过培训指导,后备企业培养等形式,引导中小企业涉足创业板市场,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和功能,着手解决融资难题。四是抓信用服务,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形成信用评价、管理、信息、监督工作机制,累计帮助438家企业跻身全省信用优良中小企业之列,并加大宣传,搞好推介,得到金融机构支持。

四、抓预警服务。为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们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及时指导企业规避和降低运行风险。一是抓预警分析,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变化,建立对重点行业的动态分析制度,每周编印《钢铁运行动态》和水泥、化工、煤炭行业运行周报,印发基层企业。二是抓运行调度,建立经济运行定期调度制度和重点企业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加强煤、电等重点要素和重点物资的应急保障管理,防止重大生产性事故影响经济运行。三是抓要素调节,重点抓好电力、铁矿石、煤炭等重要生产要素的调节供应,召开铁矿资源对接会,全力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企业要素需求。

篇9

所以,廉洁自律与反腐败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搞好廉洁自律与反腐败,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一、廉洁自律与反腐败领导干部是关键

要围绕“提素质、尽责任、严纪律、做表率”要求,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以作风建设为根本,着力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作风不实、监管不严、执行不力等问题,真正让领导干部的作风好起来、形象正起来、能力高起来、责任意识强起来,自觉站在反腐败的第一线。同时领导干部要保持公仆本色,切实解决党员干部作风不正的问题,认真落实上级党委关于加强廉洁自律的通知要求,督促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领导干部作风正,意志坚,做到廉洁清正,就在职工群众中树立起模范表率作用,使腐败无产生的土壤,使腐败分子无躲藏的领域,保证企业的生产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解决长效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提倡廉洁自律,牢牢筑起反腐败的防线

廉洁自律与反腐败要高度重视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已建立的各项制度按照新形势、新任务下廉洁自律、反腐败的要求,认真修订、补充和完善,并根据工作需要,重点健全完善干部管理、廉洁自律、党内监督等制度,使其形成规范、管用、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在有了制度以后,要完善制度保障,强化监督管理。要健全各种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问责制等党内监督制度。要建立干部作风督查制度,拓宽监督渠道,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推动作风建设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以此推动廉洁自律与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要坚决惩治腐败,保证企业发展

腐败破坏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破坏企业的正常建设生产工作,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败坏了企业风气,冷了职工群众的心。对那些严重违的路线、方针、政策,阻碍经济发展的腐败违纪违法案件,必须及时调查处理,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加大治本力度,从事后查处为主转向事前监督为主,把监督的关口前移,逐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围绕企业的生产中心工作,加强监督、找准反腐倡廉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优势,通过执法监察、专项治理、查办案件、处理等手段,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腐败因素。要立足于发展的大局,深入到生产第一线,针对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要害部位、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关口前移,主动发现问题,力争把违纪违法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要深化举报反腐败

在反腐败的工作上,职工群众的眼睛最亮,腐败分子的行为逃不过职工群众的眼睛。我们要紧紧抓住职工群众来信来访这个窗口,及时捕捉反腐败的信息,通过实施监督,直接查处和督办案件,惩治腐败,维护企业的利益。

五、搞好反腐败工作,必须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能的水平

纪检监察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反腐败斗争第一线,因此,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处处慎权、慎欲、慎微、慎独。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以身正求公正,以公正树形象。通过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把发腐败工作进一步深入下去,彻底搞好反腐败工作。

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做到上述五条,强化监督,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建立健全体系构建,加强效能监察,规范管理行为,我们就一定能把反腐败工作进行到底,清除一切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取得惩治腐败见实效,让廉洁自律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清除了腐败,做到廉洁自律,只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步。真要企业快速发展,获得良好经济效益,还必须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我们每个干部职工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我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我们爱岗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敬业就是要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好。

我们要把爱岗敬业当成自己生命的最重要部分。爱岗敬业是衡量我们干部职工的首要标准,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态度去工作,既然企业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给了我们发展的空间,企业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每个职工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个职工都应该为企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时刻牢记:爱岗敬业不仅是一种美德,是职工对企业的忠诚,更是自己尊敬自己的一种表现。

我们要把爱岗敬业视为成功的阶梯。世界上只有平凡的人,没有平凡的工作。做任何一项工作,重要的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怎么干。没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干部职工,就无法管理好企业,就难以支持企业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提高我们每个干部职工的生活待遇。爱岗敬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是我们干部职工个人成功的阶梯。

篇10

公司为职工提供技术比武的舞台,让我们员工自己上台表演。正是由于公司经常进行岗位比武,使得同一岗位上的多名职工能够互相竞争,获胜者虽然并不能马上进行岗位变动,但这可能为以后打下基础;而没有获胜者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技术,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能领导别人的。进行岗位变动的获胜者也不能放松,因为别人随时会赶超上来取代他的位置,所以要经常学习新技术,此中的位使者才能上升到更高的岗位。

公司制定了按工时、按岗位相结合的分配激励机制,规定职工的收入由岗位和工时构成,而岗位是靠竞争上岗的,工时则视个人能力而定。一般而言等级高的员工必然手中有“活”,其岗位可能比别的工人高,那他的岗位工资就高。而那些有技术,手脚又快的员工可能在同等时间内做的工时比别人多,其工时工资就高。所以职工都对实际操作的培训很欢迎,都想多学习,因为可以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使自己的等级能更上一层楼,同时,使自己手中也有“活”。

篇11

公司发展过程,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爱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展示着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同时也凸显着公司工会在推动企业的发展中表现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公司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实现维护企业发展与员工两个方面利益的“双盈”的同时,也促进了公司工会组织的定位,提升了工会工作水平。

一、围绕民营企业发展,搞好工会工作定位

我们公司于2005年5月正式成立工会。为了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要求,把握工会组织的工作定位,在如何突出民营企业特点展开工会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会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在市、区总工会的直接指导和公司的重视支持下,经过不断的总结,现以逐步形成具有民营企业特点的工会工作基本思路和较为明晰的工会工作定位。按照《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结合公司自身实际,始终抓住工会组织建设不放松,制定了工会工作规章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会组织建设目标任务,尽可能地把员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彰显了工会组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一方面,我们以企业生产经营为重点,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精神做好岗位工作,始终致力于营造稳定的生产和工作环境。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经营和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关键。我们还把发挥工会组织的宣传、教育优势,作为工会致力于营造稳定的生产环境的重要途径。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注重化解各种矛盾,确保了企业的发展与稳定。

二、维护员工切身利益,履行员工合法权利

为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公司工会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劳动法》规范用工。去年2月,我们工会代表全体员工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还为员工购买了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在员工生病和员工家中有红白喜事时,工会都积极组织慰问,并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工资上调问题。由于物价上涨,员工期待调增工资,工会及时出面与老板协商,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员工工资在去年增长10%的基础上今年又增长了11%,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更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会组织的关爱,密切了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三、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改善员工生产环境

为了让工会真正成为员工之家,营造“员工爱企业,企业爱员工“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工会组织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去年5月长假期间,我们组织员工到风景秀丽的桂林旅游,让员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娱生活,工会建起了员工活动室,添置了电视机、影碟机等娱乐设施;10月份组织了拔河、下橡棋比赛;年底举办迎新春晚会,老板和员工同台演唱,既融洽了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关系,又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改善生产环境,工会为员工添置了防暑降温设备,7-9月高温期间组织科室人员送姜茶、冰棒到车间,并为员工买来防暑药品,真正做到了关心体贴员工,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

四、开展学习教育培训,组织员工劳动竞赛

为了增强在岗员工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去年8月开始工会组织车间人员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进行技术培训、新产品开发和安全生产教育学习。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组织员工投入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从而提升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树立了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新产品的开发。去年,我们公司生产的挤压机设备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篇12

一、围绕民营企业发展,搞好工会工作定位

我们公司于2005年5月正式成立工会。为了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要求,把握工会组织的工作定位,在如何突出民营企业特点展开工会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会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在市、区总工会的直接指导和公司的重视支持下,经过不断的总结,现以逐步形成具有民营企业特点的工会工作基本思路和较为明晰的工会工作定位。按照《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结合公司自身实际,始终抓住工会组织建设不放松,制定了工会工作规章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会组织建设目标任务,尽可能地把员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彰显了工会组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一方面,我们以企业生产经营为重点,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精神做好岗位工作,始终致力于营造稳定的生产和工作环境。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经营和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关键。我们还把发挥工会组织的宣传、教育优势,作为工会致力于营造稳定的生产环境的重要途径。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注重化解各种矛盾,确保了企业的发展与稳定。

二、维护员工切身利益,履行员工合法权利

为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公司工会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劳动法》规范用工。去年2月,我们工会代表全体员工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还为员工购买了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在员工生病和员工家中有红白喜事时,工会都积极组织慰问,并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工资上调问题。由于物价上涨,员工期待调增工资,工会及时出面与老板协商,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员工工资在去年增长10%的基础上今年又增长了11%,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更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会组织的关爱,密切了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三、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改善员工生产环境

为了让工会真正成为员工之家,营造“员工爱企业,企业爱员工“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工会组织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去年5月长假期间,我们组织员工到风景秀丽的桂林旅游,让员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娱生活,工会建起了员工活动室,添置了电视机、影碟机等娱乐设施;10月份组织了拔河、下橡棋比赛;年底举办迎新春晚会,老板和员工同台演唱,既融洽了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关系,又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改善生产环境,工会为员工添置了防暑降温设备,7-9月高温期间组织科室人员送姜茶、冰棒到车间,并为员工买来防暑药品,真正做到了关心体贴员工,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