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50: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企业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该公司不断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如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考核与奖惩制度、安全生产工作档案与档案管理制度和制定设备安全技术规程和工种(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共计编写制定了44个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覆盖各个生产车间的每一个岗位。安全生产制度化,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以制度管人,规范员工安全生产行为。
该公司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和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责、权、利统一原则,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把安全生产责任层级分解,将责任和指标明确到部门、班组、个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二、真抓实干突出安全制度落实
一是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第一,狠抓班组长的安全教育,班组长是兵头将尾,作用不容忽视,他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二,狠抓岗位员工的安全教育。我们从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入手,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今年上半年共举办了18期培训班,共600人次接受安全培训教育。第三,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现有7人持有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1人持有中级安全主任证,4人持有初级安全主任证,2人持有安全标准化证,3人持有危化品登记证,7人持有特殊工种作业证。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加强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及操作水平,增强自我防护能力,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是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制度。该公司实行“周检查、月考评”的形式,检查和评比的主要内容有:消防设备、安全教育、安全制度的落实、现场管理、机械设备及劳动保护等。公司的各级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坚持每天到各生产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并且还实施了领导夜间巡查制度。发现违章违纪行为及时纠正,并将检查工作与考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安全检查制度化、经常化,最大限度消除事故隐患的发生。
三是落实安全奖惩制度。该公司从在册职工月工资提取20元/人月,作为职工安全保证金,由安全管理部按月考核、当月结算,当月无“三违”、无事故,保证金全额返回。班组出现“三违”行为,取消该班组当月全部保证金的发还。部门月累计出现两次“三违”现象,加扣部门经理当月50%的保证金;部门月累计出现三次以上“三违”现象,取消该部门经理当月全部保证金的返还。公司还设立安全生产奖励基金10万元。
三、探索创新追求最佳安全管理水平
该公司在厂区管理方面,实施了《人员进入厂区的安全管理规定》。
在现场管理方面,采取安全教育方式及同员工签订《岗位责任状》和《工作环境告知书》,按《设备日常保养计划》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车间实行划线管理,物品按区域分类存放,禁止通道上摆放物品;在各作业场悬挂了安全技术说明及岗位操作规格,设置了明显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方面,溶剂贮罐区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进入溶剂贮罐区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操作规程,方可入内。剧毒仓库实行“五双”制度管理,安装了洗眼器、喷淋装置。
在消防设施方面,制定《消防设施检查维护计划》,认真落实日常检查及维护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这让我们意识到降低材料成本的重要性。但如何降低材料成本呢?笔者将从材料在工厂的不同阶段来加以说明:
一、设计阶段;本人有个观点:“成本是设计出来的”。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设计本身的成本,另一方面方面是指设计出来的产品的成本。设计本身的成本是指由于重复设计、过分设计所带来的成本;很多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到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往设计的产品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方案没有得到很好的保留,在设计新的产品时基本上都需要重新开始,不能利用已有的设计方案,消耗了大量的设计成本,而且设计出来的产品的质量还非常的不稳定,设计周期特别长。而设计出来的产品的成本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产品的所使用材料、设计的工艺路线、设计的零件的通用性等的不同而导致的产品成本的差异。比如不同的设计方案对采购的材料的质量或规格要求不同,对材料的质量或规格要求高的自然成本就比较高;工艺路线设计复杂,加工难度大的设计自然所消耗的成本也比较高。而材料或零件的通用性对成本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新的材料,很有可能会导致库存增加和呆滞料的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库存成本,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而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利用通用材料和设计出通用的零件,无疑会增加库存的利用和周转,同时,由于减少了特殊件或新零件的品种,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模具,并且也降低了生产计划制定的复杂度,生产效率也会更加高,同时也能使产品的品质得到保证,新产品、新零件的质量问题远高于成熟产品。这一系列的好处无疑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计划阶段;所谓的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采购计划,另一方面指生产计划。这两方面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如何以合理的库存量来满足生产的需要,保证生产平稳进行。只有达到了以上目标企业的生产成本才是最低的,如果生产线经常停工待料或生产出多余的产品积压在仓库,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采购计划是根据生产计划来制定的,所以生产计划是否合理就非常关键了。那么如何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呢?我想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则:a、保证订单的交货期;b、保证生产均衡且产能能够满足生产需要;c、保证生产批量效率最高,不会因为批量的不合理而导致多次的换模或其他准备时间的增加,从而使单件加工时间增加。
生产计划安排好了,就需要考虑如何制定采购计划了,首先在制作采购计划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以下因素:现有库存有多少?在途材料有多少(已采购未入库),什么时候到?已经下达的未完成的生产计划需要用的料是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已经纳入计划的采购量有多少?已经纳入生产计划的产品所需要的材料用量有多少?要考虑这么多的因素如果用人工去计算估计是很难办到的,而且即使能算出来效率也很低,所以建议企业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如ERP系统来协助计算。合理的采购计划能有效减少库存。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是按订单生产,PMC运作过程中,会将需求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订单特有的材料,另一部分是共用料(或零件);对于订单特有的材料通常都会按订单去采购或生产,不会采购或生产多余的库存出来,而共用料部分则不同,需要根据经验批量生产。机械行业虽然也属于订单型生产,但其计划模式跟以上情况还有不同,如果等到订单确认以后才生产,生产的周期会非常的长,满足不了客户的交期需要;所以机械行业企业会根据设计的标准配置先行生产,在客户下单后再在标准配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增减设备和零件),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生产的周期,这种情况对计划的预测准确度要求比较高,否则可能造成产品的积压。
三、使用阶段;在使用阶段材料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减少浪费。理论上车间在领用材料时都是按技术部门的标准用量来领的,但实际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超出标准用量的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可能是因为标准用量不标准,车间按标准用量领料常常不够需要重新多次领料或多了需要退料,这种情况多了车间就会觉得麻烦,就不按标准用量去领料了。另一种原因可能是车间材料的领用未按生产计划单据领,或即使按单领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各单据之间的料互相挪用,搞得账目不清楚,不够了就再去仓库领,实际上车间可能还有这些材料。第三种情况就是直接的浪费,比如丢失或报废。针对以上三种情况,首先是要建立车间材料领用的流程和制度,规范领料的行为;其次是要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定义当有超领料行为发生时应该如何处理。另外还是需要借助ERP的管理工具,来控制领料的数量和规范挪料的行为,这样基本可以控制随意性的行为,当确实需要超领料时,也可以触发相关部门去检讨超领料的原因,以便将问题从源头解决。
四、保管阶段;主要是指仓库保存阶段。库存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成本:A、库存呆滞料的控制;B、库存周转率的提高;对于呆滞料,我们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订单取消;b、计划不准导致等原因采购部门多采购;c、供应商多送货;d、库存不准,需要物料的时候没有导致重新订购;e、工程变更导致某些材料使用不上了。
对于订单取消而导致的库存通常我们无法预测,这部分的库存如果在后续也用不到,那要么就退供应商或转其他能用到的工厂,要么直接处理掉。而由于后三种产生呆滞料的情况,则重在预防,而不是呆滞料产生以后如何处理。比如,计划不准就要想办法把计划搞准,库存不准就得想办法把库存账实搞成一致。搞准计划还是得如我前面所述,应用管理工具(如ERP);至于怎么搞准库存,方法很多,其实也很简单,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如果是由于工程变更导致库存的呆滞,除非是属于客户要求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否则一定要用完旧的材料才做变更;当然这里面又会有个问题,到底我的料到什么时候才能用完呢?除了目测法外,最好的办法还是借助ERP工具,因为ERP可以实现自动替换,计划的时候如果旧材料库存不够系统就会自动替换使用新的材料。而提高库存的周转率问题,这里就分享一个仓库主管的方法吧:曾经有个仓库主管跟我说,他们的物料采用先进先出,库存最多允许在仓库中呆六天,超过六天仓库主管就要打报告,追究原因。
如何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分析:
一、建立精干有效的组织体系
很多企业,尤其是国企,存在人浮于事的情况,组织臃肿事情却没人去做,因为职责没有明确或界定,一件事情既可以张三去做,也可以李四去做,如果张三责任心强,那么张三就去做了,否则有可能两个人互相推诿,工作被拖沓延误。这种情况所产生的后果可大可小,如果整个企业都是这种气氛,问题就很大了。对外来说,企业这样下去执行力很差,缺乏竞争能力,丢失客户是很自然的事情,企业是否能永续经营恐怕也没有什么把握;对内来说,这么多的无效率的人,侵蚀了大量的公司的资金,公司要为其付工资,买福利和支付各种费用。所以定岗定职对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尤其是间接部门间接人员。
另外,在每个岗位都必须建立其后备人员,在辅导企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企业因为某个人物很重要、无可替代而影响到工作的进行。更有甚者,这种人员以此作为筹码来跟公司要挟公司,提各种要求,不满足不行。这种企业是典型的被员工挟持的企业,问题在于没有建立人才梯队,没有后备人员可以利用。
在我看到的一些企业,如台资企业,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在其组织结构表中,我们就可以明确看到每个岗位的负责人员和后备人员,所以企业不回担心员工因为离职或其他原因无法工作时工作没人做,而且这样一来,企业的工资体系也非常好建立,因为不存在他特殊员工和特殊工作,员工的升迁加薪都是循既定体系去走,所以大家不会有人感觉到不公平,也不会有人觉得自己无可替代。所以,在这种企业中,员工工资相对也是比较低的。这跟很多企业无法按薪酬体系来执行工资标准相比,人力资源更加低,而且风险更加小。那么组织体系怎样才算是精干有效呢?首先是要在分析各部门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其次是在该结构的基础上将职责明确界定;第三是建立企业的培训体系,确保组织体系中的角色都是可以担当自己的岗位的,并且培养备用人才,保持企业人才的可持续性。
二、建立激励导向的考核体系
组织虽然建立了,但如何保证组织的执行力呢?而且在很多企业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企业存在一些老员工,位高权重、不思进取,在很多事情上面变成了企业的绊脚石,如果把这些人炒掉吧,老板可能觉得不忍心,毕竟跟自己奋斗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炒吧,确实这个人会影响到企业的运作,很多制度无法顺利推行下去。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所以干得好和干的差一个样,员工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
如果能按每个岗位的职责去建立一个标准的绩效考核标准,并对员工进行考核,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混水摸鱼的人出现,因为这种人如果继续下去,很可能就被淘汰了。当然,绩效考核也给了员工工作的目标和动力,因为员工知道了做好工作的标准是怎样了,别人都在往这方面努力,他就会受到影响,说大了就是企业的文化,一个企业只要形成一种气氛,比如学习、积极工作等,其他后进的人员就会融入到这种气氛中,自然就形成了企业的一种文化。另外,通常很多企业的考核制度偏向于惩罚性质,这种考核制度往往不太受欢迎,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受约束,不愿意被罚,看到有关自己的考核标准中很多的惩罚条目时,自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时候,既要有惩,更加需要有奖励,而且这种奖励大多是通过努力可以拿到的。绩效考核的项目也需要思考其导向性,建议在主要工作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为公司带来价值的创造性地项目。这样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创造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生产及生产管理人员成本控制
生产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数量和质量上,很多公司在规划人力资源的时候,通常有这么几个依据:1、车间主管的要求;2、车间历史最大生产量;3、车间预测最大生产量;4、人力资源部门规划车间员工数。前三点基本上属于车间比较强势,或者说老板比较强势,人力资源部门比较弱势。后一点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统筹规划。所有的规划都是站在局部或短期的立场上去考虑的,车间主管为了扩充势力或者为了使自己的生产任务能达到比较高的完成率,就找理由扩充队伍,往往这个时候申请老板是会同意的,因为为完成生产任务嘛,理由很正当,而且如果老板不同意招人车间主管就威胁说不能完成任务别怪我啊,这样一来老板只能同意了。最后的结果是各部门人满为患,人浮于事,人多了很多的问题也出来了,不遵守公司规定的、打架斗殴的等等。自然成本也就上升了。所以规划人力资源必须由人力资源部门去统筹规划,在规划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1、现有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2、工厂的产能,不是最高产量也不是最低产量,而是由工厂瓶颈资源决定的产能,目的是保证生产的平稳;3、未来半年的订单预测情况,预测的订单数可以作为产能规划的依据,包括对设备是否扩充等等;4、各生产线之间人员的调配,当生产无法做到完全平稳或者有接一些半成品的订单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有些部门产能负荷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而有些部门却有人员空闲,所以必须考虑各线之间人员的调配和统筹。在考虑以上因素作为主要条件的前提下,将员工的熟练程度也要纳入到其中去考虑,以便在招人的时候能有一个标准,而且在规划人数的时候,对同一条生产线,熟练工人跟非熟练工人所需要的人是不一样的,当然其成本也会不一样,所以得根据工种的要求来设计和衡量。
在确定各车间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培训和考核。调查发现,重视员工培训的企业和没有员工培训的企业,其生产成本中人力成本和材料损失成本相差非常大,远远超过培训所花费的成本。在知名的大中型企业中,没有一个企业是不重视培训的,以上讲的是基础技能的培训,实际上,企业需要培训的内容很多,比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和宗旨等等,这些培训将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目标灌输到员工脑海中,在员工心中产生一致的动力和凝聚力,所产生的价值无法估量。最好的一个例子是海尔,海尔在收购其他几十家的企业的过程中,首先输入的不是资金或技术,而是企业文化。在海尔收购第一家企业青岛红星电器厂的时候,采用的策略是用文化、用管理激活来红星电器厂,使其很快扭亏为盈,并实现两年内做到洗衣机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可见人心的魅力,文化的魅力。
四、间接管理人员成本控制
间接部门人员主要指非生产人员,比如PMC部门、财务部门、设计开发部门等等的人员。间接部门的人员成本控制主要是在人员数量和工资体系上,因为这些人员跟车间生产人员不太一样,车间生产人员的工资可以按计时或计件来计算,计算上是很清晰的,而且人员素质层次也不一样,间接部门人员的学历层次相对来说要高很多,更加突出的是一些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由于其掌握了公司需要的一些特殊的技能,在价值和价格上往往很难平衡。有些企业的工资非常的不平衡,间接部门员工的工资占了公司总工资的60%以上,如果是研发型企业也许这是合理的,但却又不是研发型企业,是生产型企业。而且这类公司如果要控制人力成本的时候,通常第一想到的就是压缩员工工资和人数,间接部门的人却感觉每个人都很重要,不可或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企业中的某个人因为自己的特长或技能,动不动就要加工资否则就要罢工。在老板被迫答应了这个人的要求结果导致其他人感觉不公平,引来新的情绪和不满,然后又只有去满足,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这部分的解决方案还是在前面部分讲的建立工资体系、考核激励体系和人才后备机制。
讲到制度可能有人深恶痛绝,因为大大小小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没有制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笔者去一家顺德的机械企业调研过,在进入该公司办公室的第一感觉就是柜子特别多,除了一面墙上有窗户没有摆放文件柜以外,其他几面墙边都放着到天花板高的文件柜,更加让我感到震惊的是,除了这些柜子里面装满文件外,还有几个专门用来存放文件的文件室。各种文件、规定可谓是名目繁多。我想该公司制度应该够完善了吧?企业管理得也应该是井井有条吧?但调研后才发现,这家企业连一个仓库都管不好,库存不准那不叫异常,而且来一个新主管就自搞一套,管理上用一个字描述那就是“乱”!所以企业在设计工作流程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设计,设计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实际可行,否则文件越来越多,规范越来越多,最后要么就是大家无所适从,要么就是放在柜子里面做摆设给外人看。
完善可行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减少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同时也可有效降低人员的培训成本。举个例子,有个企业的开发部门常常开发出新的产品,产品的零件通用性很差,即使在量产的时候也还在不断做设变;结果是车间疲于应付,采购忙乱不堪,报废的材料和半成品触目惊心,仓库各种各样的零件成堆,订单交期大量延迟,客户抱怨。老板常常为质量和交期问题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跟客户沟通。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作流程没有标准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新的产品设计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所以没有按照“设计标准化、零件共用化、功能模组化”的思想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果有严格的审批,同类型产品中新的零件就不会这么多,因为设计不成熟造成的车间停工和零件报废、返工就不会这么多。而且正因为没有标准流程的原因,设变非常随意,造成整个生产系统混乱。也导致产品的成本很高。这是没有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或者是流程不实用而没有得到执行所带来的问题。
在以上的案例中讲到了一个产品设计的作业标准或者称为审核标准,就是“设计标准化、零件共用化、功能模组化”。这是一个审核的思路零件共用化到底有哪些细节?功能模组化到底集成到什么程度?,具体细节还得在作业标准中描述,而且必须把员工的经验融入到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用,发挥大的作用。在一个企业中,作业标准非常重要,它的影响不仅仅在成本方面,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业务甚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业标准通常跟作业流程配套,作为流程中的一个部分。比如在设备作业的流程中,就会附加设备的操作和保养作业标准,在培训作业人员的时候就会将这些标准作为培训教材和考核点,员工在上岗后就知道如何操作机器,如何保养机器,出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在哪里找设备,找哪些部门协助等等。
建立了一套现实可用的制度体系,作业标准体系,将企业的管理流程化、制度化,将企业依赖人的管理转变为制度化管理,让企业在低成本、低风险的环境中运行,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讲到浪费,可能给人的印象是东西掉在地上被扫进垃圾筒或一块很大的材料只用了一小部分,而将其他部分破坏不能用了。这部分固然是浪费,但这只是浪费中很小的一部分,大的浪费包括很多内容,归纳起来有六大类:多做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和不良品、返修的浪费。下面详细说明每种浪费所包含的内容和产生的问题。
1、多做的浪费。多做的浪费包括早做和多做两个部分,可能有些人不能理解这怎么也是浪费?这做出来的东西不也还可以用吗?其实不然,多做出来的产品或零件很可能在以后用不到而变成呆滞料,而且多做出来的产品需要占用多的容器和仓库的空间,需要增加人员搬运和管理库存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多做的库存会隐藏大量的未知问题。如果没有库存,有问题马上就会被发现。举个例子,如果车间机器运行状况不稳定,在没有库存的时候,由于必须要做到一定的产出数量,一旦机器停止运行,马上就会影响到其他部门材料或零件的供应,所以机器所在部门就必须想办法保证机器一直处于可运行状态。而如果有库存情况就不一样,如果过去有生产多余的库存存在,即使机器坏了也不会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运转,所以相关部门也就没有这种意识去维护机器。早做的危害性类似多做,但还有一点早做的危害就是:现在企业大多数都是按订单生产,如果提前将产品或零件做出来,一旦客户订单取消或变更,生米已经煮成熟饭,浪费已是无法挽回。
2、等待的浪费。等待材料到来、等待零件转移过来和等待机器运转都是浪费。等待的时间企业不会因为员工没做事就不给工资,而且等待的时间越长,就需要招聘更多的工人来完成工作任务,因为订单的交期已定,就那么长时间,其中如果你因为各种等待浪费了时间,就需要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订单任务。
3、搬运的浪费。搬运本身就是一种浪费,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材料从进入车间第一个工序做完,直接流向下个工序,中间不需要人力或设备(如叉车等)的运输、搬运。比如工序之间直接用倾斜的管道输送,即不需要人力也不需要机械设备或电力。如果需要搬运,则必须有人力和机械设备,还必须有材料或零件的临时放置区域,这些都是浪费。所以在设计仓库和车间之间的关系,以及车间与车间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其中搬运或转移的距离,以最小距离为优先考虑。这里还有一个考虑就是,现在我们很多的工厂车间都是按功能来设计的,比如冲压车间、机加车间等等,但以工艺流程的观念来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机器设备的放置位置,保证搬运的距离最小,而不是为了管理的需要将相同功能的机器放到同一个区域。举个例子,如果一个零件先要冲压,然后经过磨光等等几个工序,然后还要经过冲压工序,如果按功能设计车间的话,则这个零件要来到冲压车间两次,要比按工艺流程设置机器设备要多搬运很多的距离,因为按工艺流程设置的话,会有冲压机放置在做磨光等工序后面最近的地方。这样基本就不需要搬运了。仓库与仓库之间、仓库内部及仓库与车间之间、临时存放低于仓库之间、临时存放地与车间之间的搬运都属于浪费。所以在设计仓库及仓库中各类物料应摆放在仓库的什么位置,都应考虑搬运的快捷、方便。
一、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自从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了富强村这片沃土,我就深深地意识到,只有建设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才能真正形成凝聚力,增强战斗力,才能真正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我们首先强化了民本意识。在班子内部开展了“民本意识”大讨论,通过讨论,使班子成员统一了思想,坚定了的立场,在各自的脑海深处都印烙上当官一任就必须造福一方,就必须为本地的百姓谋福利的民本意识。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班子的综合素质。借助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回访复查工作的有利时机,全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民党员共计人参加了这次活动。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确立了党员干部的“代表”资格,增强了“代表”能力,提升了“代表”水平。进一步巩固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
三是扎实做好党建各项基础工作。我们把此项工作作为抓好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村域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有的放矢的实施党建工作。由我亲自抓,负总责,并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督促检查,跟踪问效。我们集团党委始终坚持班子成员、党员、纳新对象、积极分子分别建立档案名册,实施“”制度,搞好电化教育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开展,使广大党员、积极分子明确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应起到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了广大党员、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求真务实,切实代表村民的根本利益。
风气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我们集团党委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一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使富强村有一个辉煌美好的明天,今天就必须打下夯实的基础。为了让全村的子女及外来户的子女有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环境,我村在2001年投资900多万元兴建了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富强小学教学楼,一改老校舍的旧局面。看见教学楼竣工使用,老百姓的心里乐了,我们的心里也乐了,只有这样的民心工程,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才子,才能为富强村的明天服务。我们这一代在创业,在黑暗中摸索。那么,守业的重任交给了我们下一代,只有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才无愧自己的良心,富强村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为了响应省公司的号召,更好地开展供电服务,六安供电公司城东用电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监督,以着力打造“诚信安徽电力”品牌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及建设活动。
在这个“小信成则大信立”的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深知赢得客户的首要原则是:保证质量、提高服务。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方针,诚实经营,诚信服务,有诺必践,有行必果,真诚对待客户,充分展示了六安电力职工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化,在其辖区内的客户中获得不少赞誉。
首先,加强营业场所硬件设施以及工作人员的技能、素质。
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排忧解难,城东所工作人员缩短业务时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为客户装表接电,故障报修也在规定时限内尽快到达,无论周休或者气候恶劣,都要把客户的困难放在首位,及时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服务的效率和真诚,如此才能与客户搭建良好的关系,使用电工作更为顺利地开展。
第二,加强社会监督。
为了方便与客户的交流以及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们深入客户,广为宣传报修投诉及服务质量监督电话“95598”,使服务透明化,更好地赢得客户信任。并定期走访大客户,召开客户座谈会,采纳他们对供电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统一归纳并加以改进。长此以往,与越来越多的客户建立起高质量的诚信伙伴关系,增进了供用电双方的了解与信任。
第三,进一步深化“诚信进万家,服务进社区”活动。
为了更好地宣传我们的服务,我们利用节假日及公休日时间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开展用电咨询,《电力法》宣传,加强对抄表、检修人员的培训,提高营销管理和优质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并在“六一”和“八一”前夕组织一系列爱心慰问活动,把“双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各个小区引起了强烈反响,更是进一步宣传了六安供电的诚信服务品牌。
第四,进行“诚信安徽电力、阳光动力”宣传活动。
按照省公司要求,我们以“阳光动力”工程建设为切入点,紧密围绕市场供需形势,重点宣传了电力供需形势、“阳光动力”服务内容及便民服务措施、分时电价和城乡居民同网同价实施政策以及与电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用电常识。利用节假日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册;深入重点企业、社区进行回访,征求客户意见;并成立“青年突击小组”为弱势群体开展义务便民服务,深受客户好评。这些都为赢得客户信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以制度捍卫“诚信经营”,以创新提高业务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