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训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16 08:50: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工实训的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工实训的建议

篇1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Technology Training Course|》, and describes the idea of curriculum reform by fostering skills cultivation; Implement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work-study program based on professional superiority; The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skill appraisal, through the hierarchy and modularization teaching; Using products manufacturing as media based on work processes, and keeping paces of contents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with job positions.

[Key Words] Electrical Technology Training Excellent Course Training Mode of Work-Study program

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岗位(群)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教育部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核心之一。精品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在各高职院校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针对我校的办学特色与教学实际,对《电工工艺实训》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及内容进行阐述。

一、课程建设目标与定位

《电工工艺实训》是我院电力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实践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电工工艺实训》课程组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改革与实践,根据专业要求,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突出高职技能培养为核心,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工学结合,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学生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培养学生踏实的工作作风、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立了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思路,整合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循序渐进、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将实训与职业技能取证结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不仅使课程教学模式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该课程在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特色与创新

1、循序渐进,合理构造实训内容 。按照职业成长规律组织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依据电力技术类专业在电力企业典型就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电工工艺技能要求组织该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内容构造,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思路,从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入手,实训内容分为电工工艺基础知识、电工基础性技能训练、应用性技能训练及综合性技能训练等四个层次,逐级递进,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实训过程层次清晰,注重学生电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学生职业技能能力的发展规律,教学效果显著。

2、依托电力行业优势,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就要为工学结合创造条件,广泛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参与,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训环境和充足的生产实践岗位。近年来,学院依托电力行业办学优势,与泉州亿力电气公司、泉州七星电气公司、泉州亿兴电力公司及福建省电力公司下属地方电业局等单位合作实施了工学结合教学新模式,并借此与地方电力公司及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密切合作关系,其中的大部分电力企业成为了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它们既是学校的实训场所,又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也是学校的技术服务对象。根据这些企业的生产安排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电气设备厂、变电站等校外实习单位实习,将实训教学搬到企业现场,指导教师结合现场进行教学,实训内容紧贴工作岗位,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配合,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上,充分利用电力行业与学校的资源,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支撑,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基于工作过程,以产品制作为载体,实训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实践类课程的突出特征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即分析完成一项工作的完整工作流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即确定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和相应的技能要求;转换配置学习领域和设计学习情境。在《电工工艺实训》课程教学中,以电力行业生产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注重职业道德和服务生产一线的思想定位,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实训内容紧贴工作岗位。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采用以任务为驱动、按项目为导向,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训与职业技能取证结合。电工工艺实训课程教学为进一步贴近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缩短差距,将进网电工鉴定内容引入电工工艺实训课程体系中,这样实训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训考核标准参照鉴定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其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必须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融合,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学生取证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受到企业及学生的好评。

5、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推行 “双元教师”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鼓励教师“走出去”,企业工程专业人员“请进来”。每年暑假安排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贴近生产企业,同时学院聘请了泉州电业局、永安发电厂、泉州亿力电气公司等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校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企业的专家与学院的教师共同研究,并按企业的岗位群能力的要求制定教学和实训计划;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三、结束语

总之,《电工工艺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的需要,通过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目前,该课程组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星钊.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154-157.

篇2

1 新时期强化用电检查服务功能的意义

1.1 能够及时有效解决用户用电中的各种问题

供电企业对用户供电并不是简单的提供电能,而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在供电企业营销的过程中,用电检查是最后的一个工作环节。用户的电能使用过程通过采取用电检查的方式就能够了解,且针对用户用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解决,以制止违规用电,提高供电服务质量。

1.2 推动供电企业的稳定有序发展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实施用电检查对促进供电企业健康而持续地发展非常有利。用电检查可以对供电中所存在的电网故障问题及时发现,并具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电能用户的用电更为安全。用电检查事实上是供电企业为用户提供的服务项目,不仅维护了电网的稳定运行,还降低了窃电现象的发生率。

2 当下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用电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量对供电部门的用电检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问题,从目前用电检查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层次和技术层次来看,尚不能将管理与技术很好的结合起来,以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往往在发现窃电行为的时候又不能取得确凿的证据。另外用在用电检查工作程序中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等等这些都对用电检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2 反窃电的困难

一些用电管理部门和供电企业在宣传力度上做得不够,对有效打击窃电行为的宣传还不到位,导致了供电区域内的用电群体在思想上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对窃电行为构成的法律责任问题认识不清楚;有些供电企业的管理和用电监管方面不够完善,如人员素质问题、设备缺陷问题等;一些用电群体采用高科技窃电手段进行窃电,而供电企业和用电管理部门依靠技术措施(如依靠计算机系统软件)进行监察跟不上来;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窃电行为没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甚至有些法规出台显得滞后,管理部门很难有效掌握证据进行遏制和打击。

2.3 用电检查工作的专业技能培训没有落实到位

供电企业运行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专业技术都在不断升级,供电企业会定期地开展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操作水平。但是,在培训工作中,并没有将用电检查相关内容纳人到培训计划中,即便是第三方培训机构受供电企业之邀对企业工作人员实施培训,也没有从企业工作实际出发展开用电检查技能培训。在供电企业中,从事用电检查工作的工作人员普遍年龄较大,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水平不够,在检查工作中,往往凭借经验而缺乏科学性,使得各种检查问题存在。此外,供电企业的检查工作人员还存在没有按照规范的检查程序展开检查工作,缺乏责任感、缺乏法律意识、没有采用信息技术全面检查等问题,导致用电检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是有出现。

3 强化用电检查服务功能的实践对策

3.1 在实际中落实电检查

电力企业一定要按照用电检查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规,制定合理、科学且具有规范化的用电检查流程,然后在按照该流程认真、严格的做好用电检查工作。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应规范、流程,进而完成用电检查工作,确保相应问题能够被及时且有效地处理,保证各企业用电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首先,在进行用电检查工作时,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自身和带电设备之间预留出相应的安全距离,禁止离带电设备过近。其次,要禁止对企业用电设备进行随意操作。再次,在用电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的存在,就一定要通知企业进行相应的整改,进而将安全隐患消除。第四,要做好用电检查的各项记录,对整改时间和情况等进行相应的标注,进而为后续的用电完善提供参考。第五,要对用电检查等相关资料进行存档以及妥善保管,同时还要对其中的相关记录进行更新,一旦企业出现用电类别的改变,就一定要与其进行沟通,进而确保在供需双方达成一致后,再重新签订供电以及用电的合同。

3.2 与用电企业共同解决用电事故

想要强化用电检查的服务功能,就需要供电企业主动融入并参与解决相关企业的用电事故中去,进而保证服务功能水平得到提升。而一旦用电企业自身发生用电事故,就要求在第一时间内将事故情况告知相应的供电企业,而供电企业在获得事故报告以后就要及时委派相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始终秉持查清事故原因、完善整改措施的原则来对用电事故进行解决,配合用电企业做好引发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工作,然后对受损设备进行修理和复原工作,将不能够修复的用电设备进行拆除,避免因为用电设备的短路而导致其他用电设备不能进行正常工作,确保在处理工作完成以后有效恢复企业用电。此外,用电检查人员还要协助企业完成事故原因分析以及处理方式的总结工作,进而为后续可能会发生的用电事故提供相应的参考。

3.3 严厉打击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确保用户安全使用电能

供电企业每年都会因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而经济损失巨大,同时还会导致供电市场秩序紊乱,严重影响其他电能用户的安全用电。中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就已经明确,要严厉打击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为了确保正常供电,用户能够安全用电,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安全用电宣传力度,要求将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严厉排除。这就需要供电企业重视并做好用电检查工作,认真指导电能用户安全使用各种设备。同时,还要以宣传作为重要途径,加大群众监督的力量,培养电能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调动广大的电能用户对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予以监督,以规范用户正确使用电能。

3.4 加大反窃的宣传和普及

利用广播等传统新闻媒体、自媒体等各种形式,加大宣传《电力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宣传工作。告诫群众窃电的罪责程度,摆脱错误的认识,不要认为窃电事小,加强社会人的依法用电的观念,增强责任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实施用电检查工作,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可以确保供电质量,避免出现违约用电或者窃电的现象;对于电能用户而言,可以确保正确用电,避免用电过程中出现不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电子工艺技能包括传统手工电子产品制作和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子产品制作两大类。我校自1999年开始招收电子、电气专业的高职学生,至今已有10届毕业生。现有多名毕业生工作在电子行业的企业中,而且人才市场上很多企业对此具备电子工艺技能的毕业生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的学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到企业后能很快担当起专业和技术管理工作。电子工艺实训作为重要的实训内容,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很强的动手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结这几年来教学改革,特别是在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电子工艺实习中焊接技术训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以前的实习时间安排为两周,除了其他课题训练,焊接训练只有三四天的时间,很多学生手工焊接技术只达到一般水平,为了实现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的目的,只有狠抓基础技能训练,将以前的电子工艺实习由两周改为三周,加长焊接技术训练时间,在训练内容上进行了调整,每人进行完基础焊接训练后,增加了一些焊接训练考核,并结合每年的学院科技艺术节,学生自己设计艺术图形后参加焊接比赛,比赛成绩由作品艺术性和焊接工艺两部分组成,评出奖项。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电子工艺技能训练方面的积极性,效果很好。

2 通过参加大赛促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

力求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实践教学。自2009年以来,我校非常重视组织和参加省市各级大赛。学院每年通过选拔选手参加山东省和淄博市组织的各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2009年、2010年和2013年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3 将课程设计与电子工艺实训相结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3.1 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以往的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之后进行,与电子工艺实训是无任何关系的,教师出设计课题,学生进行设计。很多学生认为电子课程设计没有什么用,经常出现互相抄袭的现象。为调动同学们设计的积极性,我们将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将电子课程设计与电子工艺实训相结合,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进行课程设计,然后紧接着进行电子工艺实习,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内容能通过实习后做出成品,这样就能大大调动了学生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的积极性。从课程设计开始同学们就积极选课题,设计完成后,再利用所学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rotel和印制板快速制作系统制作出印刷板图,然后焊接安装、调试。经过三个年级的教学试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2 与理论课程相结合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在“交流-交流变流电路”一章中讲解交流可控整流电路时,同学们对理解晶闸管的交流可控整流原理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选用了“调光台灯电路的制作”内容,此电路具有电路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同学们在电子工艺实训中,经过自己设计、制作PCB板,安装、焊接,调试等工序,不但掌握了晶闸管的交流可控整流原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引进先进实习设备工艺,使电子实训更趋向专业化

学院近几年来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校内实训条件,近几年电子工艺实训室新上了线路板制作机、返修台、转印机、视频钻等先进设备,为教学创造了更好地条件。

毋庸置疑,以高可靠、高性能、高集成、微型化、轻型化为特点的电子产品,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电子产品的集成化和微型化是当代电子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这一切归因于元器件安装工艺的改革。表面贴装技术(SMT),是实现电子产品微型化和集成化的关键。学院为了提高电子实习的水平,学校在考察了此技术的可行性后,从清华大学教学仪器厂购买了一套SMT表面贴装实习系统和一套印制板快速制作系统。通过SMT实习使学生了解了SMT的特点,熟悉了它的基本工艺过程,在较短的几天时间内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并利用该系统亲手完成了FM收音机的制作。被同学们称赞为“复杂设备简单化,神秘工艺表面化”。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此项技术。

5 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进行校内电子工艺实习改革的同时,我们从01级开始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清华大学电子实习基地进行三个月实习,许多同学因成绩优异被清华大学教学仪器厂录用。其他同学也被各大电子企业录用。

通过几年来以上几各方面的不断改革,使学生的专业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使我们的毕业学生更加贴近当前用人市场,由于这几年来电子工艺的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就要求我们教学要紧跟专业发展,实时更新知识,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要实时更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我们今后仍应继续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更多更好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篇4

加强幼儿教师培训管理队伍和专任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待遇和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业化培训教师队伍是目前教师培训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要加强幼儿培训师资队伍体制建设

教师培训也需要有一定资质的师资,而这一资质不是随意确定的,它应该有一定的国家标准,有相应的准入、使用及考核评价体系。

(二)整合幼儿教师培训队伍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教师资源,同时加大师资队伍的进一步培养;另一方面还要打破常规,整合一部分优秀教师群体,形成以优秀一线教师为主、幼教专家为辅的教师培训团队。

(三)培训师资要实现角色的转变

当前的教师培训赋予了培训者更多的自,但如果过分扩大这一自,就会造成培训的随意性加大。实际上这一自是要求培训者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能,鼓励自己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我,不断重组与反思自己的经验,实现“育人”与“育己”的有机结合。

二、教师培训应充分了解参训者的意愿

(一)说一线教师听的懂的话

教师培训是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发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信息的传递,会有情感的交融,会有知识的共同建构。有效的培训也应该要求培训者将有培训价值的内容省时省力地给予被培训者。但是现在,有些培训者玩起了“深沉”,运用了很多新的名词和术语,引用了许多伟人、洋人的语录,无非是想要展现自己的高明和与众不同,而参训的幼儿园教师听了以后究竟有何用处。讲一线教师听得懂的话,这是对培训者的最起码要求。高明的培训者应该是一个能用“大白话”讲透深奥道理的人,而不是一个用谁都听不明白的话去阐述一个简单道理的人。

(二)做对教师有用的培训

1、培训内容要紧密联系保教工作实际

培训内容是决定培训效果的根本,但是现在的幼儿教师培训内容,很多都不是从基层教师的需要和幼教工作的实际出发,缺少针对性。对于县级教师素质的提升,应该集中在怎样上课、保育才是对幼儿教师最有用的,如“幼儿园一日常规注意事项”这样的课程更能够被老师们受用。

2、培训内容要有很强的操作性

教育科研与教育一线有很大的距离,很多教育理论、经验,即使参训者学到了,也很难应用到工作中去,所以培训教师要努力将教育理论这样无形的东西,转化为可操作的看得见的保教实际问题,这样参训教师才能真正的得到。如对《纲要》的解读,要将保教工作贯穿到的每一点上。

3、培训后要及时反思总结

往往我们的培训只注重“训”,对于完成培训任务急功近利,而轻视引导教师进行结合保教工作的反思,这样的培训事倍功半。培训教师要引导参训教师做知识的迁移,即更多、更广的将学到的理论联系到自己的保教工作,尽量多的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尽量采用教师喜欢的培训方式

从以往培训工作看,幼儿教师在现有培训方式中更喜欢“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基于问题的教研活动”、“实地参观考察”,而一直在用的“专家讲座报告型”并不受欢迎。尽量采用教师喜欢的、愿意接受的方式,已经成为我们提升培训方式的重点。

(四)有为教师服务的精神

教师培训的工作人员应该本着,为教师服务,为基层教育服务的态度,拿出我们的耐心,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帮助参训教师解除更多的后顾之忧。

三、紧抓转岗教师培训

转岗教师在县级幼儿园占教师总数一半以上,这已经成为公认的现状,所以应该把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抓实做细,使其成为提升幼儿教师素质的突破口。

(一)严把“培训关”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严把“培训关”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必须“经培训”,二是必须“合格后”。但在现实工作中,有没有经过培训、谁来培训、培训什么、培训合格与否等,没有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管,“随意性”、“走过场”现象常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转岗教师的岗位胜任能力。

(二)严把“学时关”

即将走上自己不熟悉的、不专业的岗位,转岗教师应该和新教师一样严格要求“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但又不完全相同,转岗教师的培训应该突出适应性培训的重点,使这部分转岗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比如,培训内容可侧重于“幼儿教师技能要求”、“幼儿园课程设计”、“幼儿园环境与资源”等分专题、分阶段进行的专题。

(三)严把“追踪关”

转岗教师经培训合格后,还要继续给予跟踪督促、后续指导,尽量为转岗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锻炼的条件和机会,并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四、行政单位给予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园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规范、要求、管理和政策的导向,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途径、方法、结果以及对教师教育的方案制定、经费流向、人员配置等。

(一)建立合理的培训“选人制度”

幼儿教师培训从长远发展考虑,应建立起合理的“选人制度”,保证在岗教师得到公平的参训机会,采取更自由、更人性化的选人方式,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相应适合的教师,从而避免“培训专业户”的现象。

(二)加大经费投入

1、提高参训教师待遇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就必须从待遇上着手,建立一套培训学习成效与报酬有机结合的分配模式,使教师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在幼教岗位上得以实现。

2、加大幼儿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

由于长期以来政府投入不足,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很长时间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各级政府部门应提起对幼儿教师发展状况的重视,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投入,提升教师的生存发展状态,使广大幼儿教师深切地感受到来自于政府的支持,逐渐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三)改革管理体制

篇5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卑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转贴于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篇6

《电工技术基础》三年制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而《电工技术综合训练》则是《电工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模块,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实训课程。

本课程作为电工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目的是通过该环节的实训,一方面,进一步巩固电工基础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维修电工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维修电工操作技能及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具体内容来讲,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电工常用仪表,理解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并会制作结构简单的万用表,掌握正确的导线的连接与绝缘的恢复方法,掌握照明电路的安装及基本的室内配电及电气布线方法。

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发现采用项目教学法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尤其是选择合理的教学项目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就我校《电工技术综合训练》的教学项目的选择和实施作简单介绍。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标准以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大类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紧密结合本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及实用性为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以通俗、简洁为原则组织教材的编写。教学过程中虽然以实践教学为主,但仍应注重理论环节的教学,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电学素养为目标。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课程采用了模块化、课题化的设计方法,每个课题均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能很好体现电工基础理论的实际应用,突出项目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每个模块实施时,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整个课程的教学应努力做到:降低难度,通俗易懂;讲究实用,注重能力;大胆改革,鼓励创新。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和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电工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

1.掌握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相关知识,了解电气火灾的扑救方法及触电急救方法。

2.掌握测电笔、钢丝钳、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扳手、螺丝刀、电工刀等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新式电动工具、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3.掌握用指针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直流电流、电阻等电量,会使用兆欧表测量大电阻,会使用钳形电流表测量交流电流。了解直流、交流电桥的用途,会测量小电阻。

4.理解万用表直流电压挡、直流电流挡、交流电压挡、电阻挡的工作原理,能正确识读或测量电阻及其他元件,完成一只结构简单的万用表的组装及调试工作。

5.掌握导线的分类及选用原则,剥线的几种方法,导线连接的几种方法,能熟练完成导线与接线桩、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6.掌握照明电路中日光灯、白炽灯的选用原则,会用单联开关正确安装照明电路,会用双联开关正确安装两地控制照明电路,会安装日光灯照明电路。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会维修日光灯电路中的简单故障。

7.了解家庭配电线路中常用的配电设备,设计并组装一个简单但完整的家庭供配电系统。

三、教学项目的设计

教学项目的选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誗应包含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

?誗应尽量接近实际应用;

?誗能充分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誗项目难度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乐。

根据以上基本原则,我校设计实训教学项目如表一所示。

表一 教学项目及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建议

1.学时分配建议

2.教学建议

(1)本课程主要适用于我校三年制电气技术应用专业。

(2)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实践训练项目。

(3)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基本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认识。

(4)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3.考核评价建议

(1)在考核内容上,以项目为考核的基本单元。

(2)在考核评价手段上,对于理论知识,可选择口试、笔试(开卷、闭卷)相结合的模式,但应注意尽量少进行笔试。对实践操作能力,使用技能考试的标准方法,即制定考核项目及评分细则,进行实践操作考试。

(3)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对难以进行单独考核的项目教学内容,直接对其整个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评价即可。

(4)各项目的占本课程的分值比例如表二所示。

表二 考核评价分值分配

四、教材开发选用与教学资源建设建议

1.教材开发选用建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或项目课程教材。

(2)根据三年制中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或编写部分教学讲义。

2.教学资源建设建议

(1)准备与安全用电、电工工具使用、电工仪表使用等有关的教学视频资料。

(2)通过教学实践,完善各项目考核的评分细则,使其不断趋于科学合理。

五、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按每班45名学生配置)

1.常用电工工具50套,MF-47型万用表50只,数字万用表25只。

2.兆欧表、钳形电流表、直流电桥各10套。

3.MF-30型万用表散件50套。

4.照明电路元件50套。

5.室内配电常用电器15套。

篇7

二、重组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电工技术课程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与相关专业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结合维修电工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模块按内容属性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及电机电器四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设若干个基本课题。各专业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组合出适合本专业的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基本课题的内容要简练、实用,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同时要贴紧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内容;贴紧维修电工考证的内容,力求达到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电工考证的高度统一。

三、整合实践内涵,提升应用能力

1.实验教学,以仪表使用为主。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电路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及仪器仪表使用为主线合理安排,弱化理论验证性实验,强化应用性实验。通过实验巩固电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其内容包括电位、电压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常用阻容元件识别与测试、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路负载、单相变压器特性的测试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测试与使用。

2.基本技能实训,注重打好基本功。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落脚点就是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实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安全用电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仪表的使用;照明系统图和平面图的识读及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控制电器的拆装;电动机的拆装;电气控制图的识读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设虚拟实验,拓展学生视野。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一是解决了由于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常规仪器难观察得到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既预习了实验,又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改革考核方法,理论、技能并重

篇8

各培训机构可根据本培训计划及培训实际情况,在不少于总课时的前提下编写具体实施的计划大纲和课程安排表。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时间和课外实训练习时间。推荐教材仅供参考,各培训机构可根据培训实际情况选择。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级别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熟悉汽车维修漆工相关电工、有机化学、涂装工艺常识,熟练使用喷涂设备、喷涂方法与涂料检测方法。

三、培训建议课时

本职业等级的建议培训课时:300课时。各培训机构可以在不低于建议课时的前提下,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做适当的调整。汽车维修工工作总结四、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模块1电工基础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掌握直流电的基本概念及电路的常用连接方式;

(2)熟悉交流电产生和使用方法;

(3)掌握用电的各种安全措施。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直流电路

1.2交流电路

1.3安全用电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培训方式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

模块2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区分开链化合物和闭链化合物;

(3)掌握芳香烃性质,了解链烃的各种衍生物;

(4)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和合成方法。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有机化合物

1.2链烃

1.3链烃绗生物的化学性质

1.4环烃及其绗生物

1.5高分子化合物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培训方式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

模块3汽车涂料认知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熟悉涂料的组成;

(2)识别常用汽车涂料品种,安全使用涂料。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涂料组成

1.2树脂颜料的分类与特点

1.3溶剂的种类与功能

1.4汽车修补涂料的种类与特征

1.5修补涂料的种类和安全环保

3、培训方式建设

(1)理论教学:培训方式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

模块4喷涂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熟悉和了解涂装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熟悉和了解喷涂设备和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烘烤设备的分类及原理

1.2空气喷枪分类及原理、常见故障的排除

1.3空气压缩机分类及维护、空气分配系统

1.4打磨设备

(2)技能实训内容

2.1喷烘房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2.2喷涂与打磨设备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理论知识采用课堂讲授法。

(2)技能实训:本模块建议可开展喷烘房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打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实训项目。每位教师带10名学员。

模块5涂装工艺及检测技术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

(1)不同底材的涂装方法;

(2)各种不同涂料的施工工艺;

(3)汽车整车喷涂、板块修补、局部修补的方法和技巧;

(4)汽车颜色的特点和调色方法;

(5)涂层质量检测方法;

(6)涂膜病态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金属底材涂装

1.2非金属底材涂装

1.3喷涂技巧

1.4调色基础

1.5车身图案和原厂涂装工艺

1.6涂膜病态及检测

(2)技能实训内容

2.1喷涂技巧

2.2调色方法

2.3图案制作

篇9

许多技工院校都要求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取得维修电工证书,即要求他们具有维修电工的技能。取得维修电工证书要求技校生对电气设备有一定的认识,提高电气设备故障诊断能力以及排除故障的能力,从而使得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加适应岗位。

一、合理开设课程,提高技校生电工测量和读图能力

1.重视理论知识,开设数学、逻辑学课程

维修电工的关键专业技能是能够对电气设备故障正确诊断与排除。因此,维修电工实习教学的重难点就是故障诊断与排除,这要求学生了解电路工作原理图,这是对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础。因此,在提高技校生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前,我们应该对技校生进行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明白基本电路原理,并且能够对典型电路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提高技校生学习兴趣。此外,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适当开设数学、逻辑学等课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技校生电工测量技能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电工、自动化控制、机床电气控制等技术,为此,教师应该遵循够用和必需的准则对技校生传授专业知识。另外,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不能仅仅依靠人的直觉来决定,而是要依靠仪器仪表,对电气设备的电阻、电压和电流的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别要注重让技校生熟练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相关知识。

3.读图能力的培养

电气设备的控制电路不管多么复杂,它也是由简单的基本电路图组合起来的。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熟知各种基本电路图,并且熟记它们,为分析复杂电路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教师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提高技校生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提升技校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选择典型“故障”案例,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故障存在的原因,而是充分让学生去诊断故障及寻找排除故障的方法。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方式,而形成了以案例为主线,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研究,授课方式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讨论式转变,从而提升技校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编写校本教材

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校生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教师应结合本校技校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该注重故障诊断的逻辑原理,把电气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维修资源资料渗透到校本教材中,从而培养和提高技校生利用逻辑原理诊断电气故障的能力。

三、创造仿真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1.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训教学时间

传统授课一般是先理论,然后再实习操作。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存在许多缺陷,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建议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同步进行以提升技校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低压电器内容时,在讲解完必要的原理后,直接在教室或者实训室将低压电器拆卸,让学生能够对低压电器的功能与结构有更清晰地认识。

2.合理选择实训设备

许多技工院校配置的实训设备大多是插孔式、封闭式实验台,配置这种实训设备的原因是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性。但是,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实训教学中,这种验证性的实验不利于提高技校生电气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实验环境。比如把插孔式变成接线式,把封闭式变成开放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接线动手操作机会。

3.正确引导实训教学顺利进行,关注师生交流

在实训教学中,学生按要求连接线路并不是难点,难点在于接线后,如果出现故障后如何诊断和排除。比如在进行电动机参数测量实验时,学生接好线后,送电后电机动依然不转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故障诊断和排除,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水平逐渐提升,社会对实践性、技能性人才的需求增加,对人才数量、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中职教育中,加大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强了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在中职电工教学、人才培养中,电工实训必不可少,通过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分析电路原理图、识别电工元件、设计电路、电子产品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以后的岗位工作。

一、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视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即是将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引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完善一个项目,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项目。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目的、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项目既可以是某个课题的理论设计,也可以是生产某个产品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项目的形式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完成的任务分配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生结合项目要求、实际工作程序,制订工作计划、方案,合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觉、主动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构建,参与学习、研究,体验创造的乐趣与艰辛,深刻理解知识概念,以理论指导实践,掌握操作、实践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在电工实训中,项目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合理设计电工实训项目

在电工实训教学中,项目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合理的项目,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受项目的选择、设计质量的影响。因此,在教学开展中,应有机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选择合适的项目、设计合理的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在项目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中,应注意项目设计的实践性、层次性、参与性等,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布置项目设计,将不同层次的项目任务分配给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例如,在“白炽灯电路安装”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教师连贯性地展示该节内容,使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要求等,利用多媒体对照明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展示。然后结合课程,向学生布置连接电路的任务,由于学生实际操作不熟练,且不了解各个设备的使用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漏电、电度表等问题,这样学生之间便相互交流,尝试不同方法,共同寻找解决方法,且由于电路是一个整体,当一条线路变化时,其他线路的电流、电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设计其他线路,学生需要全面统计,从而突出项目的实际性、参与性、层次性。

2.教学准备、操作阶段的应用

在电工实训过程中,在教学开展前,需要老师向学生认真介绍实训的总体安排、内容、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择小组负责人,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制订具体的实训计划。在教学开展中,根据所分配的任务,由小组成员查找资料、研究问题,对每日的具体研究、学习情况进行研究总结,根据实训计划开展、实施具体的实训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给予学生辅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3.项目验收,教学评估

对于项目导学教学模式,项目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完成,还需要教师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估学生成绩,评估教学,总结项目、总结教学。例如,在电工实训中,当每小组的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让每小组进行项目展示,并讲解该项目的设计思路、方案、目的等,并由其他小组人员提问,小组成员解答,然后教师根据项目完成的具体情况,给予总结性评价,并根据提交的实训报告,对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评价、打分,给予指导性建议。同时,教师对每个项目进行总结,从该项目所应用的知识、方法、实践性等方面入手,与学生展开具体讨论,分析每一步的设计,探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及该项目可应用在哪些实际生活中,指出操作的注意事项。项目的总结、教学的最后评估,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认识学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可使学生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所设计的项目存在的优缺点等,提高实际操作水平,最大发挥项目导学教学作用。

在中职教育中,实践性教学必不可少,电工实训可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将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应用在电工实训中,通过合理的项目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培训学生的任务完成能力、合作能力等,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11

我校“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中职)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基本学制是3年。培养目标是适应电力行业、及其他电力建设、安装、维修等单位及电力用户,服务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掌握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职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电气操作、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相关技能的技能型人才。我校还要求学生获得国家或重庆市有关部门规定的中级变配电室值班电工、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继电保护工或其他上岗资格证书。1.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1)企业自备电厂、企业供配电:电气操作、运行、检修、维护等。(2)电力工程施工单位:电厂、电站、线路的安装、施工、调试。(3)电气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电气设备装配、检测、调试;电气类产品的营销,技术服务工作。(4)工矿企业、小区物业、大型建筑、事业单位,以变配电值班、供电系统运行维护为主要岗位的电气运行。2.本专业培养模式:采用“2+1”模式,即两年教学加一年顶岗实习。第一年主要开展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其中部分课程要开展实验或综合训练。第二年主要开展专业课教学和专业实训教学。第三年组织实习,同时根据当年用人市场信息和需求情况,对部分学生组织有针对性的岗前技能培训,也有少部分由学校和用人企业共同组织到相关企业开展岗前培训。第二年和第三年教学进程中还要安排电气运行相关专业中级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及考试、进网电工作业许可证培训及考试。

二、本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我校本专业为例,归纳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本专业教学质量整体认可度高,但仍然存在下列问题。1.公共基础文化课的设置门类和学时都略显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中职人才培养越来越关注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熟练的单一技能已无法适应就业、转岗和学历提升的需要。2.课程设置重复,部分内容在不同课程中被反复讲授,如中性点的接地运行方式,但都不完整。3.部分课程的教材跟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如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课程。部分教材难度太大,且难度大的部分并不适用,如电机学、电力系统运行、高电压技术课程理论及计算部分。4.我校经过示范和骨干建设已建成和更新了很多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和实验实训基地,原有课程设置未及时更新,未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资源和实习实训资源,导致学生对设备不认识、操作不熟悉。5.中职学生大多厌学,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和趣味性方面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适应。6.职业技能鉴定宣传力度不够,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不明白职业资格证书的内涵及适用范围。

三、本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一)构建更为科学、全面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专业教育有较高的文化起点,扎实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基础是学生的能力、素质、科学世界观发展的必要基础。基础越扎实,形成的发展后劲的“能级”越高。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也为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因此,建议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中对课程结构的要求,结合电力类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将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紧密结合,搭建贯穿三年的更为科学、全面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使得毕业生达到相当于高中毕业生的文化水平,能取得计算机及英语相应证书,有利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便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为人才“立交桥”的构建铺垫基础。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应因材施教,更注重培养职业能力

1.形成讲、练、操融为一体的课程结构。如建议设置“电工基础及测量”课,将原电工理论课与电工测量实训融为一体;将“计算机基础”理论课与实际操作交互进行,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2.整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课程。建议增加“电气运行技术”课学时,因为本门课程是在学生学完专业课后进行的一次“岗位大练兵”,是本专业所覆盖的所有岗位上所需的知识、技能的大综合,包括常规操作、事故处理、事故分析等。通过理论讲解、认识实习、仿真操作,把观察、思维、操作结合起来,促进他们把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3.改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偏多、偏难、偏深的现状。如“电机技术”课和“电力系统”课应适量删减学时,做到少而精,注重实用性,突出职教特色。4.增减一些课程。如为适应微机监控、无人值班等新技术的要求开设“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课程;删掉传统的“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以技能训练与技能考核取而代之。5.课程内容科学筛选、及时更新。按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筛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建议弱化电力系统运行课程计算部分、高电压技术课程理论部分,删除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不再使用的部分设备,增加新设备类型,简化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原理与运行课程计算部分,增加微机保护内容等。

(三)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电力类专业的特殊性、高电压大电流的危险性,运行中电气设备不可以随意触碰和操作,大大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地培养与技能水平地提升。学生不能进入真实电力行业运行环境,即便到了顶岗实习阶段,也只能远观不能靠近,更不能动手实作,导致本专业课程学习与现场脱离,学生学习兴趣低。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建议调整本专业课程设置,充分利用我校已建成的信息化资源,如变电运行仿真实训室、电气检修仿真实训室等,最大限度实现一体化教学。其优势在于:(1)构建虚拟教学情境、解决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中安全性与学生操作性的矛盾。(2)虚拟工作职场,学生可以角色扮演与参与,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3)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和趣味性,可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专业实训室等教学设施建设

专业实训室的建设除符合一般的教学要求外,还要尽可能适应情境化教学的需要;教学工位要符合课程内容和学生人数的要求,要具有职业技能训练的必备条件;要具有安全、卫生、规范的劳动环境和条件。根据课程设置,建议本专业扩建电气设备安装检修实训基地及变电运行三维仿真实训室。

(五)考核制度与方法建议

为了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技能培养的新的教育形势,必须改革学业考核制度与方法。改革考核制度与方法的核心在于建立全面的题库,并且可以公开,以达到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向的目的。考核形式上,基础、文化课考核宜采用传统的集中书面考试,专业课和专业技能的考核更宜使用过程考核和项目操作考核。

(六)加强职业资格宣传,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质量

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电工电气方面的职业属于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因此,对该专业学生应从日常管理和专业课教学两方面都应该加强职业资格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由于中职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因此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安排专门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课程,保证良好的培训质量,使学生毕业前能取得电气运行相关专业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和进网电工作业许可证书。

篇1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94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平台,储存、传输、处理和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的方法。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其在教学中以其特有的方便、快捷、交互性、多样化的教学信息表达方式倍受青睐,而教学多媒体应用技术也一直是教育技术学所非常关注的领域之一。

1.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应用现状

众所周知,实训教学在工科高等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科教学除了要将工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传授给学生外,还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工程训练,将其作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这些实际工程项目实践的锻炼,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反复训练工程技巧、应用学习过的工业基本原理及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工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也更能符合国家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然而在传统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方式依然仅限于板书或是简单课件演示。无论从教学内容、方式、手段上都无法满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未知世界所渴求的知识量。许多实践项目做起来容易,但所涉及的内部机械或电磁现象很难观察,这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对相P课程理论的理解程度。

因此采用多媒体技术,把多种教学媒体组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媒体之间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将实际的实训装置、实训系统及实训现象等形象地都展示在学生面前,提供很强的临场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2.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的特性与效果

鉴于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其多媒体教学应该集直观性、动态性、虚拟仿真化、网络化、交互性于一身,现分别就其特性和效果进行探讨。

2.1直观性

有关数据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很显然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量是最大的。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以最有效的手段获取知识点,并达到最佳的记忆、理解效果,因此,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中直观性非常重要。

对于一些学生陌生或不熟悉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可使其在短时间内对这些事物产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在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中对于“物”应多采用实物图片展示,例如实训常用设备、电工实训中的器材、电子实训中的元器件等。在认知的过程中,使用直观图片展示可使认知过程简化,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但需要注意,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理论知识点,应以文字简明扼要直接给出,并应避免过于花哨页面设计对学生记忆过程的干扰。

2.2动态性

对于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而言最重要的特性就应该是其动态性。动态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将实训装置的结构、工作过程及原理、项目的实训现象及原理很好的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实训装置与设备的工作机理和过程,结合理论知识后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尤其在操作演示方面,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性不但可以大幅提高操作的可模仿性和学生的理解程度,更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因一师多生而产生的无法让全部同学都能看到教师演示的尴尬状况。

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中操作演示的动态性可以以视频实现,但大多数的实训装置动态工作过程及原理还是要通过使用例如FLASH等软件制作动画的方法来实现。这样不但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动态加以解读,更可以将微观世界中的电磁、反应过程真实的呈现于学生的眼前,从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的质量。

2.3虚拟仿真化

虚拟仿真是当前实验室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扩充实验室资源、增容实验室设备的新兴方法。它是通过虚拟将现实先进的软、硬件技术高度集成,利用计算机平台实现对这些设备的操作与仿真。电工电子实训的多媒体教学也应借鉴这种手段,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在实验室设备协调不开或增容设备资金紧张时仍然可以提供实训的平台。在建设开放实验室方面虚拟仿真化的多媒体教学更有独到之处,不但能减轻实验室设备管理的负担,还有利于学生自学,不用担心因为错误的连接或使用损坏设备,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基于网络化的虚拟仿真多媒体教学更可以让学生在任意有网络的空间进行电工电子实训,对技能进行进一步训练。

2.4网络化

多媒体教学的网络化使得“教”的受众更加广泛,使“学”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更具有可选择性,这种便于自学的网络化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对工科大学生而言是非常方便而具有意义的。通过网络进行电工电子实训的理论知识学习可以减短课堂接受的学习过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虚拟的设备进行对设备、器材、工具的使用训练;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题库还可以成为课后学生复习、考证的重要资源。基于B/S模式而建立的基于组件式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其客户端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访问。只要客户端可以上网,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地访问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平台而不需要安装。

2.5交互性

教育研究机构研究表明,被动学习与主动参与对于教学对象接受程度是不同的,通过主动参与方式也是通常所说的体验式教学的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掌握远远强于后者。两种方式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在于交互环节的区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