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的格式范文

时间:2023-07-16 08:50: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毕业设计的格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毕业设计的格式

篇1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小4号宋体,20磅行距)×××××××××××××××××××××××××××××××××××××××××××…………。

3.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小4号宋体,20磅行距)××××××××××××××××××××××××××××××××××××××××…………。

4.论文提纲 ××××××××(小4号宋体,20磅行距)××××××××××××××××××××××××××××××××××××××××××××××××…………。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 (亲笔签名)

--------------------------------------

1、结构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一般由11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中英文),(2)任务书(中文),(3)开题报告(中文),(4)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5)目录(英文),(6)正文(英文),(7)参考文献(中英文),(8) 附录(英文),(9)致谢(英文),(10)文献综述(中文),(11)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

2、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2.1封面

采用学校教务处统一印制的封面。

2.2任务书

包括:设计(论文)题目、论文的原始数据、设计(论文)内容和要求、主要参考资料、设计(论文)计划进度表等。其中,“检查人签名”一栏和“指导教师批准日期”一栏由教师填写,其余均要求打印。论文题目分别用英文,中文写出。要求醒目,简短,符合论文内容,严格控制在25字(含25)以内,用三号字、加黑、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中文用宋体;任务书封面除题目外,均用三号字、加黑、宋体字;其它页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日期采用阿拉伯数字。

2.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不少于1500字。要求如下:

课题名称、院系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都用中文,四号宋体。

正文用中文撰写,内容包括:课题的意义,所属领域的发展状况,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步骤以及参考书目等。采用小四号宋体。

2.4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英文摘要一般在400字以内,但不得少于300字。摘要应简要介绍研究的课题内容、主要结论及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中英文摘要均要有关键词,一般为3—5个。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各关键词之间要有1个空格及分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四号小Times New Roman。详见模板一、二。

2.5 目录

“Contents”用三号字、加黑、Times New Roman、居中书写,目录的各层次题目应简明扼要,其中第一层次题目采用小三号Times New Roman加黑,第二层次题目采用四号Times New Roman,第三层次题目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题目和页码间用“……”相连,并标明页码。详见模板三。

2.6 正文

正文一般不少于8000字。正文内容序号采用如下格式

1(空一格) (小三号、Times New Roman,加黑,左顶格)

1.1(空一格)(四号、Times New Roman,加黑,左顶格)

1.1.1(空一格) (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黑,左顶格)

正文(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两边对齐)

详见模板四。

2.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中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或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中外文分别排列,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按第一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在姓名后面须标注拼音并加上逗号,外文按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 al”(斜体)。

文后参考文献表的编排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b.期刊丈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写出文献作者。写出文献题名[A1.原文献作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写出文献起止页码.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

文章 期刊

文章 学位

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详见模板五。

2.8 致谢

另起一页。“Acknowledgements”采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字、加黑、居中。内容限1页,采用小四号宋体。内容不宜过于琐碎,简明扼要即可。

2. 9 附录

另起一页。附录的有无根据说明书(设计)情况而定。内容一般包括在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符号说明(含缩写)、计算机程序等。“Appendix” Times New Roman四号字、加黑、居中。

2.10 文献综述

另起一页。用中文书写,资料避免随意选取,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内容)有联系,紧扣论题。打印采用小四号宋体字。

2.11 外文文献翻译

另起一页。“外文文献翻译”六个字用宋体四号字、加黑、居中。外文资料避免随意选取,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内容)有联系,严禁抄袭有中文译本的外文资料。英文原文在前,中文译文在后。内容不可少于3000汉字。打印采用小四号宋体或Times New Roman字体。

3 几点具体要求

3.1语言表述

3.1.1 要做到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立论确正。论述必须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同行专业人员已熟知的常识性内容,尽量减少叙述。

3.1.2 论文中如出现一些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术语或概念,需做出解释。

3.2 标题和层次

标题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层次要清楚。

3.3 页眉和页码

3.3.1 页眉从正文开始,一律设为“武汉科技学院20毕业设计(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

3.3.2 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3.4 图、表、公式

图: a.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b.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Times New Roman。

表: 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c.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一律用五号字Times New Roman.

公式:编号用括号括起来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公式用五号字Times New Roman。

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或连续)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

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

3.5 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按①、②、③、④……⑩形式,在文中需要注释处的右上角标出,注释一般排在该页页脚,左对齐。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3.6引文格式

篇2

0.前言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毕业设计作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重要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技能与知识,通过资料收集与扩充进行独立的工作或团队协作完成设计任务。通过毕业设计,不仅使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促使学生在文字表达、计算机应用、创造性思维及动手操作方面得到锻炼。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但是,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与实验设施相对紧缺,毕业设计的组织越来越困难;同时,因扩招带来就业压力变大,学风日益浮躁,很多学生乃至教师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逐年变化,要求高职不断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毕业设计环节的现状

因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仍不够成熟,再加上近年来扩招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松散现象,甚至有些毕业设计教学只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扩招带来的影响

扩招使得高等教育向规模化转变,学生的整体素质逐年降低,一些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降低,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不够重视。同时扩招使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紧缺,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指导环节。

1.2毕业设计时间的影响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均设置在第五学期。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奔波于各类招聘会,尤其近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各学校为了完成就业率指标,只能降低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也无心踏实做设计,设计成果质量大打折扣。

1.3导教师的影响

因指导教师的能力与精力因素,使得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环节存在诸多影响。

部分指导教师选题陈旧或不得当,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无法提高学生设计的积极性;有些选题为往年旧题,使得部分学生投机取巧,不能真正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得到锻炼。

因教师对毕业答辩要求不严,使得部分学生不重视答辩,答辩前没有充分的准备,答辩只是走过场。

一些指导教师在编制任务书时忽略一些细节,使得学生成果格式不统一;部分指导教师任务书编制太过详细,束缚了学生的设计思路,学生只是按照老师任务书模式设计,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实际校情,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我们做了如下改革措施,经过两年的实践,从学生设计成果及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措施在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创业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1调整毕业设计开始时间

我们改变以往第五学年中期开始毕业设计的做法,在第四学期末即让学生做开题准备,使得学生能够在假期收集资料,认真思考自己课题的方向。在第五学期初即开始毕业设计准备工作,调整后毕业设计不再仓促,学生和指导老师都有较大的时间空间做准备。

2.2改变以往导师的选择模式

我们改变以往导师选择模式,让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教师在第四学期末即给出自己所擅长的课题方向,让学生做充足的思考后在第五学期初选择适合自己的指导教师。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生。改革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设计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因学生准备工作充分,指导教师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只做必要的引导,避免了以往一些不必要的精力消耗,大大提高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

2.3改变选题方式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与技术型人才,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具有实用性与可行性,同时应兼顾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与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状况,我们改变了以往毕业设计课题都由教师拟定的模式,采用多元化选题模式。毕业设计选题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2.3.1与学生就业岗位相结合的课题

采用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课题,实用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基本熟悉并掌握将来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对学生顶岗实习及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用人单位来说,该类学生就业后在短时间内即可适应岗位要求,大大降低其培训的成本与时间,使用人单位愿意与学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对学生的就业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

2.3.2综合实践性课题

采用多学科结合的综合实践性课题,如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数控加工课题,课题内容包括产品分析与设计,图纸绘制,产品建模,工艺设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与产品试制等环节,课题涉及整个生产流程,学生综合能力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2.3.3来自用人单位的课题

我们鼓励学生到单位进行毕业设计,采用与单位生产相关的课题,不仅缓解了目前学院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状况,而且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安心设计,同时,在工作岗位实践可以激发该类学生的创新意识。

2.3.4学生自己申报课题

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申报课题,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与自主择业。

2.4加强毕业设计实施阶段的规范管理

毕业设计实施开始,要求指导教师对各类课题编制合适的设计任务书,任务书不仅要包括课题内容及要求,同时包括设计进度,日程安排,主要任务和技术要求,以及课题结题材料及格式等。

毕业设计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体制,使学生能真正为导师所导,同时,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度与设计情况,以便学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分阶段进行进度检查,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设计任务。

毕业设计后期,对毕业答辩严格要求,答辩委员会由指导老师与相关专家及企事业单位代表组成,学生答辩的同时可以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和设计成果,增加用人单位对学生与学院毕业设计教学的了解,提高学生就业率。

3.结语

高职院校的发展取决于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设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整合成完整的实际应用体系,在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毕业生整体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是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比拟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环节需不断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社会对高职学生日新月异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占忠.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R].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7,(1).

篇3

摘 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

>>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与实践 多媒体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就业导向的高职化工设备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海洋类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石油化工》特色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就业导向的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与实践 专业认证模式下的机械类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提前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8-12-22.

[3]赵文静,祁飞,何箐.以科研项目促进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王福亮.结合科研课题选择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5]孟梅,范世东,陈永志.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1).

篇4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09-02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设)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途径和措施,并且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及执行力度的集中体现。各高校对毕设环节都非常重视,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论文环节的选题、指导和答辩,以保障毕业论文的质量。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自建院以来已完成三届毕设工作,参与毕设学生累计为5151人次,选聘指导教师累计510人次。学院及各系部领导对毕设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学院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在这三年毕设的管理中,学院在学习北科大校本部以及兄弟院校的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探索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定位、树立新观念、合理安排教学

学院实施“应用型”理论教学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一办学理念,我们明确了毕业论文教学的准确定位,它是面向学生整个大学受教育期间进行的全程性教学,是从根本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以增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保证毕设的整体质量,学院的毕设工作要求各系抓好毕设工作与专业课教学、课程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的内在联系,将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课程论文、实习报告、设计(论文)进行一体化指导,通过一点一滴地渗透使学生逐渐掌握毕设的基本常识和研究方法,而不是在全部专业课学习和社会实践完成后,到毕业前最后几个月才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课程安排方面,学院专门开设了《文献检索》、《学术论文写作》作为毕设准备课,旨在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毕设能力训练。

二、领导重视、全院参与、职责明确

我院的毕设工作在主管院长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全面负责组织、管理和运作。各系、专业(教研室)、指导教师分级负责并落实完成。学院领导历来对毕设工作都非常重视,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教务处负责制订学院毕设工作进程及管理办法,汇总各系毕设题目和指导教师情况、审核各系的毕设成绩,组织毕设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协调解决各系在毕设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工作总结,表彰先进,组织经验交流,以及组织开展毕设工作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等等。各系是毕设工作的管理主体单位。各系成立由系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和教师组成的毕设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对毕设工作的运行以及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全面负责。由工作小组向各专业(教研室)布置毕设工作任务,审定学生毕设资格,组织审定全系毕设题目及指导教师名单,检查毕设任务书的填写情况,并定期组织检查各专业(教研室)毕设工作进展、质量保障情况。专业教研室负责毕设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负责选派、确定指导教师,分配毕设任务,组织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检查毕设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毕设工作的总结。我院毕设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对毕设工作的各阶段教学活动全面负责。

三、注重指导教师选聘,充分利用学院资源

根据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指导教师是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系列或研究系列人员。学院的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为了保证毕设的质量,各系充分利用科大资源,聘请了校本部经验丰富的教授参与我院毕设指导工作。我院采取了外聘教师与专职教师协作辅导的团队指导模式。毕设中学生的书写格式等细节问题由专职教师辅导解决,而毕设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则主要由外聘教师来辅导。在这种模式的毕设指导过程中,我院专职教师的毕设指导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保证学生毕设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在硬件设施方面拥有大量的基础性保证,为毕设创造了必要而有力的条件。学院一直重视对实验室建设和机房设备的投入;注重图书馆的专业书籍更新,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电子资源。学生和教师对学院的实验室、图书馆、机房等硬件设施水平较为满意。目前,学院有实习基地28个,校外合作单位4个,通过实习基地充分运用以及与校外单位的合作,加强了毕设过程中的实践训练,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

四、深入研讨、整章建制、完善管理

为使毕设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效,教务处开展了一项名曰“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与探索”校内教研项目。项目通过调研目前我院和其他独立学院毕设质量管理工作现状,总结分析了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为如何完善毕设质量保障体系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结合教研项目研究内容,教务处对2009年以来学院、教务处制订的毕设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制(修)订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内容从毕设学生的资格认定到指导教师的遴选培训;从选题到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对毕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都制订了细则,使毕设管理“事事有法可依、面面有章可循”,力图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设计(论文)的质量。

五、建设管理队伍、搭建交流平台、增强服务意识

毕设工作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院的毕设教学管理水平,因为这支团队是毕设工作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者,是保证毕设工作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的核心管理人员。学院的毕设管理队伍由教务处教学科主管实践教学的教师和各系教学秘书组成。为更好的服务老师和学生,学院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毕设管理队伍人员建设:

1.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毕设工作管理队伍肩负着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能,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管理工作的成效。学院非常重视他们的培养,不断为其创造培训机会,以增强业务学习和教学管理能力。

2.定期组织学习毕设管理文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教务处定期组织毕设工作管理人员学习毕设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使其了解掌握工作要点,熟悉学院毕设工作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审时度势,发挥枢纽和协调作用,保证毕设各环节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

3.促进教学秘书之间的交流,总结经验与不足。学院各阶段的毕设工作由教务处组织,通过教学秘书传达到各系,再由系主任安排专业教研室落实。教学秘书作为毕设各项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组织者,是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系和教务处、学院之间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容忽视。考虑到其独特的地位,教务处通过经常召开工作会议的方式,积极为各系教学秘书搭建交流平台,一方面,教务处可了解各系毕设工作进展状况,获得毕设工作意见反馈;另一方面,充分的交流,有助于秘书们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4.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服务意识培养。我院通过组织对毕设工作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学习,帮助管理人员树立强烈责任感,认识到毕设教学管理在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处理问题,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教师服务,保证了毕设工作各个环节良性运转。

通过三年努力,学院拥有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在不断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下,毕设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效,毕设工作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059-02

毕业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大学生毕业前必须经历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考研有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通过研究性学习,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基本知识进行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实习则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的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部分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获取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显然,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都被安排在毕业前期,同属实践教学环节,如果无法保证其质量,就实现不了专业培养的目标。如何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进行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推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革,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问题。

一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实部分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总时间为2~3周,此时间段也是毕业设计、找工作和考研复试等的关键阶段,学生精力无法集中,请假或缺勤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毕业实习的质量,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毕业实习可以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支持,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整班集中毕业实习方便管理、安全性高,但其缺乏对毕业设计的针对性,有些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时,还没有完全开展毕业设计,那么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在毕业实习中不一定能得到解决,而学生在实习场地学习到的知识也可能对毕业设计帮助不大,最终毕业实习对毕业设计的促进作用难以得到保证,当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实际工程问题只能靠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查阅资料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鉴于上述问题,本文以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班为主要实践对象,对其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环节进行改革,改革以前单一的校内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和教师带队进行整班毕业实习的培养模式,结合学生的不同就业去向(意向),寻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现行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模式中的不足,以2014届工程力学专业大四本科毕业班为实践对象,提出学校与企业联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科研与设计结合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互动培养模式。具体如下:

1.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较稳定的集中毕业实习基地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实习条件或专业培养建议,学校为企业输送部分优秀毕业生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校企协同开展多模式、多层次的合作,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太原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先后建立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科建工程检测研究院、沧州市鑫宜达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众鑫玻璃钢厂和太原科大天力股份有限公司等毕业实习基地,每年由教师带队负责安排全班大部分学生的集中毕业实习。毕业实习

――――――――――――――――――――――――

* 太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编号:201339、201405、201427)

基地可以为工程力学专业毕业实习提供相对固定的场所,通过多年的合作互助,可以针对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具体实习工作的分配,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走出去,结合就业去向,灵活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对于有资源条件的学生,或者自主能力较强的学生,或者已经签订就业单位的同学,鼓励他们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结合实习单位的工程实际项目,提出毕业设计题目,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回校完成毕业答辩。尤其对于直接到就业单位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同学来说,学生可以尽早地熟悉工作环境,了解未来的工作内容,争取更好的工作能力发挥空间。此种培养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很好地达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目的。

在2014届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班中,王同学签约于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从事数据库的应用开发工作,他在签约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题目为“基于Java实现的理论力学在线考试系统”;徐同学签约于厦门新长城钢构工程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将从事结构设计的工作,在签约单位进行其毕业设计,题目为“厦门某生产车间结构设计及力学分析”;胡同学报考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其毕业设计题目为“爆炸驱动锥形金属飞片的数值模拟”。通过实践表明: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完成得非常出色,得到就业单位和学院领导的一致认可。

3.将毕业设计内容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

鼓励教师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科研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教师从现阶段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中给出毕业设计选题,由于科研项目课题涉及问题的知识面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综合运用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方式,基础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选题,尽量符合每位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实际科研课题为毕业设计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2014届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班,由力学系老师给定的毕业设计题目中,大部分来源于教师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或多年从事研究的课题,如山西省大学生创新项目、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其他横向项目等。最终统计为:承担复合材料成型和力学性能预测方面科研课题的老师指导4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从事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和材料弹性性能数值预测方面的研究;承担镁合金塑性变形改性方面科研课题的老师指导8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从事镁合金挤压和组织演变分析方面的研究;承担交通流优化方面科研课题的老师指导4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从事交通优化方面的流体力学计算;承担冲击动力学方面科研课题的老师指导8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分别进行移动载荷下简支梁结构动态响应、钢丝绳动力学特性和爆炸加载等方面的科研课题;承担教学改革类研究项目的老师指导4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分别进行理论力学在线考试系统和材料力学虚拟仿真试验方面的研究课题;承担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方面研究课题的老师指导2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其毕业设计题目为“不同截面多跨梁承载能力的数值模拟”和“强夯下地面振动衰减的数值模拟”。

依托科研项目进行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课题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科研问题的紧密结合,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得到相应的锻炼,最终使毕业设计高质量地完成,达到预期目的。

三 总结

毕业设计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毕业实习在加深学生对将从事行业了解的同时,也为毕业设计提供知识储备,两者相辅相成。本文在总结现阶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班为主要实践对象,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环节进行改革,提出学校与企业联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科研与设计结合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互动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较好地实现本科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家兵、何润.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239~241

[2]陈树华、韩玉来等.基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73~74

篇6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3.012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它约占大学全部教学学时的1/8,是大学学习中知识综合利用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是大学学习的深化和升华,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大学生可以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体系,深化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综合能力。这些培养和训练对将来大学生考取研究生后的继续学习或者进入用人单位后的工作发展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反映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1-2]。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两届本科毕业生中试行的提前毕业设计改革为例,探讨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若干想法和实践经验。

1 传统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时间安排不合理。目前,毕业设计时间普遍安排在第8学期。对于考研或者找工作的同学,这段时间正是准备研究生面试、毕业前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他们要么在紧张地准备复试,要么在寻找就业信息或者参加招聘会和面试,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而对于那些已经保研或者确定工作岗位的同学,从第7学期开始,由于课程较少,他们有较多的课余时间,但毕业设计还未开始,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和精力的浪费。另外,第8学期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受周围考研和找工作同学的影响,这些有时间和精力的同学也容易变得浮躁,他们也不再重视毕业设计,不积极主动阅读、查阅文献,认为不用投入太多精力,毕业设计就能通过,这样就必然使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下滑。同时由于高校的扩招,使学校的生师比扩大,每个老师需要带的毕业设计数目大大增加,而教师往往又有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所以当这些毕业设计指导任务都集中在最后一个学期时,教师用于指导每个毕业设计的时间会很少,精力投入也不足。有些学生甚至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只与教师讨论一两次,这样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对课题的深刻认识,也自然做不出优秀的毕业设计。 优秀的毕业设计不能有效转化为成果或者奖励。由于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完成的时间比较紧张。有些同学即使能在毕业设计中做出比较优秀的结果,但完成毕业设计后他们很快将离开学校,进入新的学校或者单位进行学习和工作。这就造成了对结果进行整理的时间过短,往往不能将好的结果转化成好的论文成果,或者去申报相应的奖励。如果努力做出的结果不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和体现,就不能给下一届学生造成积极影响,也不能使学生们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形成良性竞争。

2 提前本科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法

2.1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第7学期实施对毕业设计的分流。对已经推免研究生的学生,将其毕业设计时间前移至第7学期,形成毕业设计与研究生培养的一体化,突出对他们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研究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对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其毕业设计时间也可前移至第7学期,形成毕业设计与创新实验的一体化,突出学生创新能力、撰写论文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实验并进一步完善整理实验结果;对于已有就业单位的同学,将其毕业设计时间前移至第7学期,学生去用人单位完成毕业设计,或者用人单位提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在校完成,形成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的一体化,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具有双赢效果。以上几部分学生组成的毕业设计统称为提前毕业设计。对于提前毕业设计,由于学生能力较强或者可利用时间较多,需要适当加深毕业设计的难度,力争做出更加优秀的成果。[2]

2.2 多元化构建提前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队伍及题目。对已经推免研究生的学生,采用导师直接指导其本科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于导师的科研工作,这有利于学生尽早熟悉导师的科研方向,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对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同学,采用项目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其本科毕业设计,以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为基础,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对于已有就业单位的同学,采取用人单位指定导师,学校安排副导师,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于学生就业单位或者老师根据学生就业企业的特点,提出与企业工作相关的题目。

2.3 提高提前毕业设计的起点,严肃提前毕业设计开题。一份好的开题报告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前提和保障。学生通过撰写开题报告,才能对研究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线路、进度安排有清楚的认识,才能保证后续毕业设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需要严把毕业设计的开题关,才能提高提前毕业设计的质量。参与提前毕业设计的学生需要在第7学期中段提交经过导师审阅的开题报告,并针对自己前期的工作进行5-10分钟的汇报讲解,工作小组根据学生的前期工作以及文献翻译情况进行审核。对符合开题条件的同学,对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继续进行后面的毕业设计工作;对未达到开题条件的同学,令其退出提前毕业设计工作,进入常规毕业设计。

2.4 搭建学生与指导教师交流平台,提高指导效率并加强提前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在学生完成选题后,及时组织学生和指导教师见面,使学生与教师能充分交流。另外,由于提前毕业设计开始较早,学生还处于第七学期的课程学习中,与指导教师的交流比较困难。因此,为了便于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联系,工作小组建立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通讯录,并创建了相应的QQ群,有关提前毕业设计的相关文件、资料以及通知、公告等信息,都在QQ群中。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交流平台,指导教师和工作小组也可以方便地按照毕业设计进度开展相应的指导工作和检查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杜绝了部分同学未能按照进度完成工作等拖沓现象。

2.5 建立合理的评阅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提前毕业设计论文评阅。制定了包括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成果与创新、写作能力与学风等五项内容的提前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论文选题占20%、文献综述占20%、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占30%、成果与创新占10%、写作能力与学风占20%。毕业设计论文由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分别按照评价指标对学生论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填写相关论文评语,达到学位论文要求的由答辩小组进行论文答辩,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评定。通过这些量化的标准,更加客观地对提前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评价。

3 提前毕业设计的主要成果

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在应用物理学专业2010届和2011届毕业生中进行了提前毕业设计改革的试点工作。2010届应用物理学专业有72名学生,2011届有65名学生。经过筛选,参加提前毕业设计的学生共45名。我们为这45名学生提供了60个选题,其中有5个题目分别来源于石工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14个题目来自于校内硕士导师,3个题目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6个题目与学生就业的企业工作相关,还有26个题目与理学院教师科研工作相关或与实验室建设相关。

应用物理学专业2010届参与提前毕业设计的24名学生中有9人的毕业论文为优秀,优良率达到了87.5%;有4名学生获得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占全院获得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总数的80%;学生发表学术论文4篇。应用物理学专业2011届参与提前毕业设计的21名学生中有7人的毕业论文为优秀,优良率达到了90%;有4名学生获得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占全院获得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总数的66%;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篇。

无论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过程,论文的评阅和答辩,还是最终学生的成绩来看,提前毕业设计改革试点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参与试点的毕业设计论文明显好于往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通过提前毕业设计,学生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说明了提前毕业设计改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总结及展望

两年的改革试点证明:提前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解决了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多种弊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在总结这两届提前毕业设计改革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改革方案,并从2012届学生开始在学院内各专业进行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篇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为了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一些高职院校不得不缩短甚至放弃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从而学生在校期间最有效的综合性实践环节落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地锻炼与提高。当前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质量令人堪忧,尤其民办高职院校更为突出。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同时积极开展适合高职各专业自身学科特点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必要性

1.毕业设计是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和从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相关职业技能,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的毕业设计,既是毕业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总结与提升的重要环节,又是毕业生在就业前一次职业锻炼的机会。

2.高职的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观察点,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每年省教育厅、学校都要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督促、检查与评批。

3.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学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工作后职称的评定都需要撰写论文,所以我们必须在学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它有利于毕业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

近年来,每到3~4月份,指导教师就要打电话给学生催交毕业设计(论文)。许多指导教师埋怨现在的学生不够主动,抽一鞭子走一步;学生也抱怨没时间、没精力、没条件、不会做毕业设计。笔者对当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足:

1.时间短,任务重

在高职院校,一般在第六学期开学后确定学生的指导教师,学生真正投入到毕业设计的时间充其量只有2个月的时间,而这时候许多同学都在纷纷找工作或去就业单位顶岗实习,根本不能安心做毕业设计(论文)。要用这二个月的时间确定方案,做出好的毕业设计肯定是一种奢望。

2.老师指导人数多

最近几年来高校大量扩招,师生比不断下降。一般初级职称的指导教师需要带10多个学生,而高级职称的老师可能要带到20人。指导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外,还要指导这么多的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所以要想指导出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来一定心有余而力不足。

3.选题的质量不高

合适的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基础,但大多数指导教师给的选题缺乏创新性和现实意义,理论性偏强,结合生产“真题真做”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同时毕业设计选题缺少具体的、多样性的参考范本,往往一个题目作几届,多年一贯制。因此这种情况下很难要求学生有积极性和创新性。

4.选题没有针对性

高职学院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与大学本科生比较,学历较低,理论知识较薄,缺乏综合设计能力,但对其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高职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一方面要很好地做到将毕业设计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岗位需求相结合,涉及的专业知识的范围不能太广,是什么样的专业就应做相应专业的课题。

5.学生对该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根据笔者的经验和调查,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对毕业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学生因找工作根本无心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由于目前指导教师带的学生多,在选题大方向上可能是一致的,有些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不够,认为只要别的同学能做出来,到最后只要拷贝一下总会能通过。还有如今的网络给查找资料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不少同学认为到网上去搜搜,可能就有现成的。

6.硬件条件缺乏

学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教学资源紧张,当前学校大规模扩招,教育资源并未按相应的比例增加,尤其是毕业设计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不能满足扩招的要求,这也是当前学校普遍存在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自己没有电脑,只能去网吧上机,可网吧没有专业的应用软件。在学校机房上机,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排长队,而且学校机房开放的时间有限。

7.答辩环节尚待改进

毕业答辩现在流于形式,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太重视,总认为此时不必更不会让学生不能过关。对毕业答辩做的准备工作学生不重视、不明确、不充分。论文自述时条理性不够,回答问题正确率不高,稀里糊涂的就过了关,这给下一届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留下了隐患。

三、高职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培养手段。它是进行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功训练,提高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方法。

2.毕业设计课题提前发放、时间安排应具有灵活性

现在的毕业设计往往安排在第六学期初进行,而这个时期高职毕业生往往开始忙于找工作,根本安不下心去做毕业设计(论文),所以就造成了一种“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我们认为主要还是要纠正过去的认识和做法,毕业设计主要是培养能力,因此没有必要一定要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再进行安排。在学习专业技术上,可以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毕业设计课题可以在第五学期初就确定下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较长时间的收集资料、确定方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第五学期学生已学完大部分专业课,剩余少量的专业课正在进行,及时地安排设计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课题。如果在最后一学期前已经实现了师生共同确定的目标,那最后一学期学生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找工作和顶岗实习中去了。而作为学校方面,重要的是要提供充分的条件,对于毕业生,学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实训工厂应该一直是全日开放的,以便于学生查阅参考资料、进行工艺设计和加工零件。

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易程度要适宜,针对性要强

与本科生相比,由于高职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础较薄弱,在校学习的时间短,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有限,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也显著不同,所以对于高职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应不同于本科生。我们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具体要求,具体表现在论文理论深度、专业知识的广度要求降低,更注重其技能性和实用性的考查。对高职学生的主要要求是,利用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将学到的专业知识理论利用到实践中,学会查找资料,参考别人的文献,但必须将别人的东西彻底消化,再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高职的毕业设计(论文)不能等同于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4.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

现在大多数单位在与学生确定就业意向后都要求学生能够提前来单位顶岗实习,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实现产学研合作,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校外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做到真题真做,把企业的技术改造、设计创新等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

5.毕业设计与专业实训相结合,可以做到相得益彰

在学校、系领导的指导下笔者从2008年起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二届毕业生进行了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这个专业的第五学期全部是专业实训,我们在学期开学时就布置好了毕业设计的任务,充分利用专业实训条件,将毕业设计与专业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毕业设计就是实训的总结和理论上的升华,形式可多种多样,这样的毕业设计(论文)与传统的不尽相同。比如学生拆装发动机实训时,我们让学生把拆装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按照机械装配工艺过程卡的要求进行整理和提高,形成一整套发动机装配的工艺文件,还可以对某总成或零件进行测量、计算,然后用CAD软件绘制出这个总成或零件,最后制定这个总成或零件的工艺过程。学生进行汽车电控系统检测和故障诊断实训时,可以对应写出有关电控系统整个检测过程和故障分析的论文。

6.允许学生自行拟定设计题目,大胆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一些在生产岗位上实习的学生,通过实践对一些技术问题有了新的体会和兴趣,希望能自行拟定设计(论文)题目,我们认为这种要求是合理的。高职毕业生自行拟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所针对的技术问题会更具体化、更偏重于实际应用和满足生产需要。指导教师应给予肯定,同时帮助他们在理论上进行总结与拓展,鼓励创新意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有时会出现新的想法,同时那些自行拟定的设计题目,有时也使指导教师感到意外和惊喜。对此,我们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认清在专业的范畴内,哪些是积极可行的,哪些是幼稚和暂不可行的。对于那些积极可行的新的想法与做法,一旦在设计(或论文)出现,我们都给予鼓励而不是求全责备。毕竟创新意识是民族进步之魂,是永远值得倡导的。

7.建立新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价体系,把好答辩关

为了做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我们必须与传统的本科毕业设计做切割,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建立新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体系,不能照搬传统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标准。一份优秀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对高职学生不一定适合,因为高职学生根本做不了,最后对本科的课题高职学生就只能去复制,那样的话起不了任何作用。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性可以差一点但实践性必须强。

最后必须把好答辩关,对毕业设计(论文)不能符合质量要求的、自我陈述乱七八糟、答辩一问三不知的学生必须进行再次修改和二次答辩。尽管老师会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但可以保证下一届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否则会恶性循环,一届不如一届。

篇8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独立工作和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检查,在当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尤其具有重要作用[1]。然而,新时期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整体滑坡,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不少高校甚至存在“存”“废”之争,令不少教育者忧心忡忡[2]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严重,已极大地影响到我国本科教育的质量,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从我校省级重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出发,引入团队模式的方式展开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其质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直致力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不断探索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仍然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考研、就业压力的冲击

学校一般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时间段恰好是毕业生求职、考研的关键时期,相互冲突,给学生带来很大苦恼。由于大部分食工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并不从事研究工作,而且求职与论文质量没有什么关系,扩招与经济危机双重压力导致的严峻就业形势下,许多学生认为花太多时间做论文反而会耽误找工作。

2. 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指导不到位

随着社会发展高校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及毕业求职、考研等需要[3]。高校规模快速扩大导致教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人数增多,相对而言,指导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的精力相对减少;大多数指导教师既要从事学工作,又要承担科研任务,而教师的精力有限,因而对毕业生论文指导明显不足,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在指导中不认真,不负责,敷衍了事,如毕业论文的任务书填写不认真,甚至找学生。还有部分教师的知识更新缓慢,知识结构过于陈旧,指导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指导效果堪忧。

3.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综合能力不强

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成绩不影响工作单位的选择,另外多数用人单位只关心学生平时学习的成绩而不重视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这些都促使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还有许多学生“学术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基本理论的能力”两项指标存在明显不足[4],对很多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模糊阶段,在毕业论文实践较强的环节上,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无从下手,主要表现为相当数量的论文泛泛而论,缺少实验数据或结果,论文内容仅仅是现象、理论概念和方法的罗列与简述等等。同时,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显得薄弱,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所选问题的研究之中。

4. 选题不适切,脱离实践

一是选题大而虚、针对性不强,与实践相脱离的选题仍然存在。食工专业的老师课题申请竞争很激烈,不少老师基本没有课题经费支撑研究,即使有部分老师有些小课题,也只能是小打小闹,脱离生产。另外,学校扩招,教学经费却并未相应调整,毕业论文常出现与生产脱节,炒冷饭的现象也不少。由于研究命题本身缺乏鲜活,也难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是涉及面狭窄,学生的选题集中在几个方面,比较单一。因此,选题过大或过小在毕业论文(设计)中都是问题。三是多人合作课题的任务书不明确,无分工,或虽有分工但无法区别。

5. 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存在缺陷,难以起到导向作用

尽管目前已经建立了毕业论文的监督与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其可操作性仍然不强[5, 6]。对毕业论文的评价,往往对格式、形式过于重视,对成绩分布、材料是否齐全较多关注,而对于实习过程监管、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等实质性的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老师们往往因为不忍心影响学生毕业,也存在放水的问题。由于这些原因,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并未真正起到导向作用。而同学们也往往因此而存侥幸心理,做论文时不好好做,写论文时东抄西抄,甚至有造假的情况。

三、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团队模式的构建[7]

针对上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构建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团队模式,从团队选题模式、团队组建模式、团队管理模式、团队创新模式、团队考核模式等五方面探讨,建立符合学科和时展的本科毕业环节教学新模式,为高校更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1. 创新团队选题模式的构建

带教老师给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要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结合当前食品加工或安全领域的热点和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既结合科研、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又要考虑技术条件、时间、经费的可行性。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可让实习学生适当参加项目的研究工作,并从中完成一些子课题。课题设计以阅读教师指定方向的文献为基础,让学生自己首先寻找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的思路与目的,选择研究对象与方法,设计课题实施程序,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考虑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工程设计和研究论文为主。设计和论文内容涵盖了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资源综合利用、海洋功能食品开发、水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工程等各个方面。

为保证毕业环节的质量,对毕业环节指导教师的指导人数也需进行控制,在一般情况下,每个指导教师的指导人数不超过8人,所提供的设计或论文题目约为所指导人数的1.2倍,以便给学生留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导师在设计和布置该类课题时应做到专业知识点涵盖全面;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子课体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影响团队成员间独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子课体之间又具有系统性。

2. 毕业环节创新团队成员模式的构建

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组建团队。即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双向选择,相互自愿是三者之间的双向选择的基本标准。在组建创新团队时,不必全部是优秀学生,相反应该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队,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存在二本和三本的学生,可把这些学生进行组合搭配,另外,在人员的未来流向上也要合理搭配,如要有出国留学、保研、考研和找工作的学生搭配组成。出国留学和保研的学生除了要花一些时间去申请以外,一般都会全力以赴去做课题。考研的学生在寒假前基本上无法投入课题,而找工作的学生在寒假后要去企业实习,也无法投入太多的时间,这两种学生的时间安排正好是互补的。这样,以出国留学和保研的学生为主力,课题在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人力投入,这是保证课题能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此外,根据我们的经验,团队成员最好是相互比较熟悉而且性格或个性比较互补的。最理想的是已有一定的合作经历和基础的学生组成团队。通过学生选择指导教师,促使教师提高自己的选题质量及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创新团队的规模不应太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课题的规模和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

3. 毕业环节创新团队管理模式的构建

由于创新团队的毕业环节仅凭导师一人来指导,往往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毕业环节的指导教学活动中,以科研课题作支撑,坚持“导师负责、联合指导”的管理模式。由责任心强、科研业务素质高的老师担任课题组长,各子课题导师可以由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课题组长负责选题,安排科研任务;指导过程中,所有导师对毕业生的开题、课题讨论、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进行互相把关,互相促进。里的日常安排则应由组长负责。等学生熟悉课题运作模式后,由一名最努力和最具领导能力的学生牵头,成为然形成的组长。小组每周必须开例会,交流一周的研究情况,讨论安排下一周的工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的做法,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团队工作经验有些导师让他们的硕士生来带本科生毕业。还可以利用在校硕士生的力量,辅助指导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采取全程管理,按部就班方式进行。毕业环节指导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选题毕业实习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答辩归档。

4. 毕业环节创新团队创新模式的构建

鼓励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在翔实的科研工作中,认识食品生产。学生们只有到具体的生产实际中去体验,才有可能逐步培养专业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毕业论文将从哪里出来,同时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再次升华,毕业环节水平将会有突破性进展和质的飞跃。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科技学术活动,如创新作品大赛、科技论文大赛、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组织校内外知名专家作本学科前沿和课题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

5. 毕业环节创新团队考核模式的构建

按统一制定的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为确保毕业论文分数的公正性、严谨性、系统性,我们建立毕业环节成绩由平时成绩、团队协作能力成绩、设计说明书交叉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等多部分组成的评价、考核体系。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毕业环节期间的学习态度、遵守纪律及团结互助表现,查阅文献和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技能或实践能力、翻译水平、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定。团队协作能力成绩是在团队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后课题组给予的考核成绩,考核的标准直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要求。答辩论文采取联合评阅和交叉评阅机制,由子课题指导老师给出学生子课题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价,而课题组长对其团队合作情况作出具体评价,交叉评阅成绩由不同导师分别给出。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根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答题情况评定。上述多方面成绩按一定比例加权得出该学生的综合评定成绩。根据综合评定成绩,计算出每一位毕业同学的最后得分并分等级,85-100分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9-60分为及格,

总之,通过团队模式的构建增加命题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充分开发和利用外援资源,必要的经费支持,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指导老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杨天怡, 霍丹群, 何敏. 新形势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0, 11: 72-73.

[2] 彭江, 陆娜. 毕业论文应超越“存废之争” [J]. 教育与职业, 2010, 1: 40-43.

[3] 管爱娟.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29:109-110.

[4] 孙安娜, 刘碧燕.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质量问题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6:149-150

[5] 李晓梅, 张永春. 毕业设计(论文)全程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 83-86.

篇9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阶段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收集、分析设计资料、、制定建筑方案、结构计算、制图及编写设计文件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一次全面的锻炼。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也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2、3 ]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题目单一,选题不能联系实工程实际。

第一,设计的结构体系单一,指导教师往往规定学生设计何种结构体系,往届设计多为框架结构体系,其它结构体系的设计学生很少接触,这就制约了学生的视野,在以后的工作中同学们会碰到各种结构体系,在走入工作岗位后上手慢。所以,以往的毕业设计题目不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需求;第二个方面,毕业设计大多以上部结构设计为主,对于岩土及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基本为空白。第三,指导教师选题不能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毕业设计题目很多都是从网上或往届照搬或改动某些数据而成,同学们在设计中往往出现设计进行不下去的情况或者翻阅历届毕业设计作品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第四,设计中重施工图,轻计算过程,重建筑、结构设计,轻施工组织设计应用部分。随着土木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及知识结构的完整化。我院绝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要从事施工及管理工作,学生离校前没有掌握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就满足不了工程建设对土木工程人材的需求。

2.设计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今年各规范陆续更新,教材没能及时更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沿用旧的规范和法规,只是口头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应用中要翻阅新的规范及法规,因此,在设计中,学生对最新的专业设计规范、专业标准图集、专业构造手册熟悉较少,也不愿花时间去翻阅这些设计资料,设计时大多数学生套用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甚至于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有错误也盲目套用,不能仔细研读相关设计规范中的内容及专业标准图集,造成学生的设计成果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用于工程实践。

3.学生缺乏设计的主动性与创新型。

毕业设计是本科课程最后一个阶段,同学们面临不同的情况: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有的学生忙于考研复试,也有的学校确实对这些学生放宽了政策,导致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缩短。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量如此大的毕业设计,学生积极主动完成毕业设计的信念就大打折扣,更没有时间对毕业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缺乏主动性与创新型,甚至有些学生照搬照抄往届或同届毕业设计,使毕业时间的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4.毕业答辩往往是走过程。

毕业答辩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它能反映学生设计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能力及设计创造能力,如果不重视毕业答辩工作,就会良莠不分,好学生得不到认可,不认真做设计或照搬照抄往届的设计结果的学生得不到批评和惩罚,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1、毕业设计的题目符合培养目标和工程的需要

我院在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改变了以往教师自编题目或网上下载题目的传统做法,指导教师去各大设计院找一些实际工程设计资料,在设计院的设计人员的指导下整理成即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题目难度和工作量适宜,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毕业设计就是一次真正的实际工程,增加认真度。对于想偷懒的学生也没有例子可照搬照抄,对于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可以拿真正的工程实例进行设计,这样选题不但可以使学生构筑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又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院针对这种情况鼓励和提供条件让这些教师到设计院、施工单位兼职,参与实际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讲授每门课程时也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每周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流,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不能解决的邀请设计院专家进行答疑,每组间的交流能扬长避短,使指导教师的水平更上一台阶。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的信心。

3、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型

努力摒弃学生照搬照抄往届毕业设计的陋习,培养学生创新的萌芽及兴趣,让学生觉得毕业设计是自己的事情,增加主动性。对平时表面主动积极的同学给予加分或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同学们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创新,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想出至少两种方案,进行演讲报告,评选出优秀作品,培养创新意识。

4、严守答辩关

答辩是考核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比较重视的一个环节,指导教师及评委都应严格把关。我们的做法是:首先,由指导教师评价毕业设计质量及是否达到了毕业的要求,若合格,准予答辩并给出成绩,否则,进行二次答辩;其次,由评阅小组评阅,合格者准予答辩并给予成绩,否则,进行二次答辩;最后,由答辩委员会据答辩表现给予答辩成绩;三则最后进行组合就是该同学的最后成绩。在毕业答辩环节,随机抽取所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学生的十分之一进行外审;其次,专家、教师组成若干个答辩小组,学生抽签确定在哪个小组进行答辩,摒弃以往由指导教师担任答辩专家的情况。并且明确告之学生答辩不及格,即为毕业设计总评不通过。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提高了学生对答辩的重视程度,也打破了学生靠老师人情过关的侥幸心理。

三、总结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一项较复杂又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水平、学生投入时间的多少,还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程、课程设计密切相关,需要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既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广泛接触工程实际,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方焘,刘新荣,郑明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l8(3)

篇10

引言

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是突出职业特点,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综合实践教学课程,是检验大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毕业设计模式问题诸多,未能达到该环节的教学目的,因此我们进行了改革尝试,对毕业设计的开展形式、选题和过程管理等环节进行了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1.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强调技术应用而非学科体系,但在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上,沿袭本科教育的模式,显然不太合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整个过程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要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难度较大,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能按时按量地完成,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方案往往要划框框定调子,学生基本上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去实践,引领学生按毕业设计程序亦步亦趋地走过场。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题目虽然进行了审核,但类型繁重,毕业设计的难度、深度要求因人而异,因此不同课题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相差甚远,多数学生实践动手机会较少。

1.2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时间通常为6-8周,这个时间段找工作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有的学生找到了工作,单位要求其上班,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学校不能不让学生去就业。而没有找到单位的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或者准备专升本,个别学生为了将精力放在专升本考试或逃避毕业设计,开个假就业证明去单位实习,因此,大部分学生投入和时间和精力不足,很难在正常情况下按时完成。

2.改革措施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的“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2.1改变毕业设计环节的开展形式

传统的毕业设计是所有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课程范围内进行选题,然后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这有悖于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规定。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安全要求非常高,无法满足全部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半年。因此,提出改革原毕业设计环节的开展形式,部分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参加校内顶岗实习――职业能力综合训练。

参加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需要持顶岗实习邀请函(需盖有公司公章或人力资源部专用章),根据要求填写毕业生校外顶岗实习审批表,并办理相关手续。外出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学生每周填写顶岗实习情况汇报表,并定期与学校的管理教师联系,管理教师有明确的职责。顶岗实习结束后需要提交毕业生顶岗实习周报表、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顶岗实习鉴定表等纸质材料,装订成册,并进行答辩。

因条件受限未外出顶岗实习学生参加校内安排的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场所进行校内顶岗实习――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教学环节。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是学生校内顶岗实习的主要任务,是依托学校现有实践条件进行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仿真、技能训练。

2.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参加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到用人单位后,用人单位会根据需要将学生安排在某一工作岗位,根据学生返校后反馈的信息,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普遍得到锻炼和提高。下面详细介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环节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是如何得以保障的,从而适应电力发展步伐。

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流程:教师确定题目――学生选题――过程指导――答辩和成绩评定。题目均为专业面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专业,专业定位的职业岗位有继电保护工、二次线安装工、变电站值班员等,那么所开设的课题题目为《继电保护工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等。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并拟定职业能力综合训练任务书,然后由系(部)教学委员会审定、批准,最后分专业、按题目类型报教务处审核。课题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理论:本课题所对应的职业工种技能鉴定高级工理论知识范围,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学习、巩固、深化相关学科知识;二是技能训练:本课题所对应的职业工种技能鉴定高级工应掌握的职业技能范围,若内容过多或不具备实践条件,选择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进行训练(不少于4个),教师布置典型工作任务,学生根据教师下达任务,自己提出工作方案,教师对学生方案和训练进行评价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过程分为理论辅导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理论辅导结束教师要组织考核,以试卷形式进行,已经持有对应工种技能鉴定中级工证书的学生可以免考理论考核;技能训练要求每周进行考核,考核方式由教师自定。整个训练过程的详细情况记录在“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记录本”中,该记录本由封面、考勤登记表、成绩登记表和技能训练情况登记表组成。例如,成绩登记表和每周技能训练情况登记表分别如下表1和表2所示。

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报告成绩及答辩成绩四部分共同构成。

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包括对工作任务的理解、工作方案的制订、工作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工作技能的训练、工作结果的判定等,该环节要求学生按照岗位工作要求,逐步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程度,为下一步进入工作岗位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

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发挥他们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注重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结语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类专业毕业设计形式、选题和过程管理等环节的改革实践尝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参加校外顶岗实习,还是校内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地方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也遇到了新问题,出现了新情况。

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规模增加过快。近年来,地方高校扩招严重,学生人数增加较快,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虽然目前各高校对本科教学投入增加较大,办学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现代教育发展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与教师人数、实验室资源等增加还不成比例。

(2)就业压力、考研和公务员热影响大。我国毕业分配制度已从包分配转变为面向市场的自主择业,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加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基础学科,与企业需求间有一定差距,学生就业压力一般比较大。绝大多数高校都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在本科教学计划的第八学期,而此时正是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的应聘、面试、笔试上。招聘会越来越多,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现在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校又有就业率指标要求,所以毕业设计的客观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不理想。另外,现在许多学生忙于考研及复试、调剂、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等,这些都会导致毕业设计(论文)时间投入不足,准备不充分,草草收场,质量不高。

2.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

(1)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精力不够。教师资源紧缺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提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对地方高校各专业进行调查,发现由于扩招大部分专业教师与毕业生的师生比例都在1:15以上。高级职称老师指导毕业生人数基本都有十几人甚至更多,造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负担过重,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

(2)一些指导教师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上,由于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因素和科研任务较重及指导学生数较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指导教师很少与学生见面,缺乏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没有阶段性的检查验收和改进要求,使做设计(论文)过程出现无谓的偏差而后再修正。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进展不闻不问。对论文写作没有认真指导,初稿上交后,教师没有真正花点时间认真审阅论文的结构、规范性等,甚至有的根本不看,导致草草装订。

3.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尽管一般学校都有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制定的规章制度条例,但许多院校在执行中不够严格、不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对该工作疏于检查、监督,实施不力。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指导工作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缺乏质量评价体系,缺乏对指导教师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

二、完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系,开展多元化模式改革与实践

1.学生层面的改革与实践

(1)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对于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诚信度。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时,要求各学院召开毕业设计(论文)动员与宣传会,向学生讲解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就业和考研的前提,如果没有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将会导致不能按时毕业,则就业和考研只能是空中楼阁和水中明月。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和科技竞赛。鼓励学生自己开展科技研究,组织学生参与教师从事的课题研究,尽早参与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来。在学校层面上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和大学主办的各类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化工设计大赛、文科类征文比赛、外语类短剧大赛、艺术类汇演和创作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所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应用和消化吸收,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能力和质量。

2.指导教师层面改革与实践

(1)建立完善的导师负责制。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指导教师负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教书育人,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与高尚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大纲及指导书,认真指导学生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进程计划。

(2)加强资格审查,严格限制指导学生数,灵活选聘导师。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必须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提倡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可以根据需要选聘校外企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做指导教师,特别是当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尤为必要,同时,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严格限制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

篇12

毕业设计是本科四年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传达专业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改革与研究, 改变传统毕业设计的模式,在毕业设计教学与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上,展开了一些研究与改革实践,从而提高视觉传达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随着近几年就业压力的增大. 毕业设计的时间演变为学生们求职就业的应聘期,这时学生正忙于对今后出路的寻找或者考研的学习,对于毕业设计无心制作。这样形成尖锐的矛盾使一些学校迫于就业压力,也放松了对毕业设计的控制。很多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关注其设计成果,而忽视了设计过程,致使一部分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最后答辩前几周草草地完成设计,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导致毕业设计的教学滑坡与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改革与研究,在毕业设计教学与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上展开了一些研究与改革实践:

一、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

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设计上,系内修订教学计划,以适应当前的设计发展趋势,强化一些平面设计课程的实践操作课程,例如四年级的课程中开设了《课程设计》,大纲要求任课教师要提供真实的不同课题供学生选择,自行或团队合作完成设计内容,为毕业设计教学做好铺垫。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毕业设计展览、毕业设计答辩和人才招聘会“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

二 、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

毕业设计从选题阶段至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当中,其毕业设计选题必须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学生可以在实习单位校企联合命题指导,使毕业设计课题不再停留于虚拟题目上, 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真题真做,同时可以使学生直接体会设计工作的要求,缩短了学校与社会需要的距离,更好的培养了符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设计制作阶段

1、资料收集环节:当选定毕业设计的课题后,需要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合。我系在毕业设计选题确定后开始资料背景调研、文字资料收集、网络资料收集等,全面整理设计内容的资料,这是设计成果能否应用于实践的关键。

2、创意设计环节:创意设计环节是在构思的基础上完成设计并展示制作设计成果的环节,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设计上,坚信自己的创意设计,对选题做多个创意方案,在否定与肯定中完成创意的过程。

四、毕业设计答辩形式改革

毕业设计最后的环节就是毕业答辩。针对答辩形式,我系进行了如下改革:1、订分标准:毕业设计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三者的评分比例为5∶2∶3。毕业实践教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2、实物作品展:重点突出实物作品展示效果。3、现场答辩与阐述:由高职称的带队成了答辩小组,对学生毕业设计的作品进行提问与考核。通过毕业设计检验了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质量和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的充分的综合性训练以及根据设计命题的选择了解社会对设计题目的需求,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活动,对自身的设计素养有所提高,为今后的就业做了有效的自我推广。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高了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质量,对教学的成果及学生个人的综合设计能力进行了锻炼,使全体毕业生走向社会,展示自我设计才能创造就业机会,缩短了学校与社会需要的距离,更好的培养了符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