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

时间:2023-07-16 08:50: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汉字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汉字传统文化的传承

篇1

决赛现场,选手们一人一机坐定,进行连续文本、离散文本、混合文本、古典文本的输入。参赛选手可选择使用五笔输入法或拼音输入法。最后,来自辽宁的34岁银行职员王士辉凭借五笔输入法以每分钟输入175字的速度获得冠军。

赛事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该项赛事提高汉字电脑输入的质量和效率,让人们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科学地运用汉字、准确地理解汉字、发自内心地热爱汉字,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汉字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的氛围。

然而,人们普遍认为,正是由于电脑输入取代了手写,才导致“提笔忘字”现象的出现。

为了避免这一趋势恶化,唤醒人们对汉字的热情,2013年暑假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由央视主播主考,社科院专家当裁判,14岁上下的小选手们同场竞技听写汉字。节目中还设置了成人参与的现场体验团。令人感到尴尬的是,成人们提笔忘字情况严重:“熨帖”一词,体验团中只有一人写对;“癞蛤蟆”一词,七成的人写错了。

该节目一播出,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人们对“自己究竟还会写几个汉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说自己“会念不会写,会写也写得很难看”;有人说自己“习惯了拼音打字,输入法会自动生成成语等词汇,把传统文化都忘记了”;还有人痛定思痛,表示要多看看《现代汉语词典》。

同时,如何继承汉字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也成为讨论的热点。

汉字传承真的遭遇危机了吗?汉字输入大赛顾问李栋恒认为,参赛选手的出色发挥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结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则认为,汉字并未遭遇危机,而是人们的书写能力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键盘也好,其他方式也好,无论汉字书写方式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它承载中华文化的功用。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坚持规范地使用汉字,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

蔡 畅: “提笔忘字”令人羞愧。

高科技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汉字也遭到了挑战。当下,人们普遍轻视书写,懈怠练字,认为生僻字、不常用的字不认识也无妨,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对此充满羞愧。

是汉字勾勒出汉唐盛世魏晋遗风,编织起华胥幻境旧蕴变迁;汉字于不动声色中展示铮铮铁骨,一如含蓄却又不失傲骨的中国魂。对于温存于墨香之中的一笔一画,我们应牢记掌握,更应熟练使用。

黄泽阳:“提笔忘字”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现象。

随着电脑、手机的日益普及,阅读、写作电子化方便快捷的优势必然会压缩纸质阅读与书写的空间,不习惯提笔临纸是科技与生活变革带来的必然现象。看到能认得、打字能打正确,日常生活、工作便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因此,对提笔忘字,我们不必太过大惊小怪。

马悦倩: 顺应发展,寻找契机,传承汉字。

信息交流的工具越便捷越好用,电脑汉字输入法的出现也是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然而“用进废退”,长期不用笔书写,使汉字的字形、笔画在我们的脑中变得模糊。

科技冲击着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不能坐以待毙,需要从中找寻新的契机,以顺应科技的发展。汉字输入大赛、汉字听写大会这类活动就是一个突破口,激发人们对汉字的热情,进而对汉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我们要做的,是让在键盘上飞舞的手指略停一停,拿起笔,好好品味汉字、品味文化。

马世媛: 守护传统文化需要身体力行。

近年来,汉字危机问题不断进入公众视野,有人痛斥电脑和网络剥夺了人们的书写能力,有人甚至呼吁要恢复繁体字。汉字危机折射出的其实是传统文化的危机,除了提笔忘字现象,当下的青少年中,有多少人将四大名著全看过了?在热衷过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以同样的热情对待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

社会上不乏呼喊守护传统文化的人,却少有人拿出实际行动。文化的薪火相传,并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的。社会不缺言论,缺身体力行。

唤醒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心

汉字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淀,而今,科技的发展正冲击着这项传统文化。

在电脑输入普及的时代,如何传承汉字?或许我们更应注重汉字的“字外之功”――了解形声、会意、象形等汉字的构造艺术,重新发现汉字的独特美。而大众传媒也应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通过节目展现汉字的形状美、文化美,激活人们对汉字的情感。

正如某位同学所说,汉字危机折射出的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危机。在学校里,传授母语知识的语文学科地位不高;社会上,传统技艺无人传承,传统习俗渐渐被人淡忘。要让中华民族的传统代代相传,首先要对它们心存敬畏。

好在,从“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到北京高考改革出台的增加语文学科总分的方案,全社会都开始关注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文化传承。我们正可借由此事,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篇2

第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花园”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融入进去。

如在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时,我们可以先播放中央台《汉字书写大会》的有关视频,让学生震惊于同龄人甚至于比自己小的那些选手的汉字功底,进而以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系统了解汉字这一方块字的独特魅力:(1)通过介绍,学生了解到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的大街小巷和商号店铺招牌上,触目皆是方块汉字。这说明方块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这是汉字和中华文化神奇魅力的具体体现。(2)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有而丰富的含义,这是刻板而枯燥的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的。(3)目前,世界上已有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亿多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语和汉字。我国近年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300余所孔子学院和n堂,以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古老的汉字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依然显示出无限的生机。通过这样的专题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积极性。

篇3

正方

赞成选择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繁体字回归中小学课本。传统的繁体字在象形、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优势是简体字无法比拟的,学生们通过识读这些汉字,可充分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也就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但繁体字笔画繁复,回归课本需控制数量,以不过多增加课业负担为宜。

这一提议具有积极意义。文化需要接续,文明需要传承,而文明和文化的传承手段和重要载体就是文字,适当恢复繁体字,对学生更好地认知中华文化和领略汉字魅力无疑是有所助益的。

繁体字回归中小学课本很有必要,但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上书法课,用繁体字进行讲授、摹写,不但使书法的美感突显,还可以将繁体字的识读、认知提到一个高的层次。在课本中,有古文的篇章,也可运用繁体字,一来能让学生们认识更多的繁体字,二来也更便于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意义。这个提议有助于挽救繁体字的颓势,须知文化也讲究生态平衡。

反方

尊重、传承传统文化不是开时代的倒车,万事万物发展规律都是由繁入简,我们不能逆势而动。简体字是根据繁体字演变而来的,这是文化进步的表现,再走回头路捡起繁体字,岂不是舍本逐末?时展的确需要瞻前顾后,汉字文化也是一样,但只要没有割裂,没必要如临大敌,大惊小怪。

汉字简体字已经使用了几十年,大家已经习惯了,多数人一出生就直接接受简体字,没有必要再改回繁体字了。况且简体字已经立法,不能轻易改动。繁体字是中国历史的结晶,有很多的精髓值得传承,全球还有许多华人在使用,在研究领域和部分交流中延续使用,应该可以。

专家意见

著名学者钱文忠认为,“识繁用简”是对待繁体字最好的态度,不过“识”不仅是认识,还包括适度地书写和使用。钱文忠指出,比起讨论“繁体字是否回归”,有一件事更有意义:“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是不是应该更敬畏?文化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要就毁,想要就简单恢复。在文化领域,很多东西错了是改不回来的。”

【启示与思考】

篇4

然而,这仅仅是表象。从表面上看,数码产品的快速普及和信息网络的发达,客观上减少了人们书写汉字的几率,致使“提笔忘字”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但究其根本,是因为人们对母语感情的淡化,以及对以汉语言文字为根本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忽视乃至轻视,而成为缺乏传统文化知识的新“文盲”。汉字听写大会选用的词汇大多涉及古今历史典故及文化常识,如恽代英、蚩尤、嵇康、赵匡胤、虢国夫人、嘉陵江、瞿塘峡、滁州、马嵬坡、岳麓书院等为古今著名历史人物及地理名称,矫揉造作、捉襟见肘、噤若寒蝉、穷兵黩武、跬步不离等成语在古今文学典籍中也较为常见,更有薨殁、颛顼、叱拨、识荆、鸱吻、曲水流觞、河汾门下等带有古代文化意味的词语,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历史知识积淀,就会觉得这些词语闻所未闻,更别提正确书写。汉字不仅是汉语言的符号载体,更是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承载,汉字书写危机看似是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实则与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密切相关。

一个民族面临的真正的危机,是文化乃至文明的危机。文化传承对于任何时代的任何民族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所幸,从上世纪90年代起,心系民族生存状态的文化学者们,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紧迫性,开始呼吁文化回归经典。于是,国学热了,各类国学教材及国学课腾空而起,引发了一场经典诵读的热潮,传统的文化典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显然,这还远远不够。日前,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与北京四中、合肥一中等五所学校签署了《中华传统文化(高中)教学研究基地共建备忘录》,将在包括北京四中在内的全国近30所中学推行从台湾引进的修订版《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这套在台湾地区使用了近60年的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不仅将国学古籍进行归类,还根据现代人的视角和全球化视野,对传统经典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融汇了中外思想精华。

篇5

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渗透。如文字:汉字沉积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民族的文化底蕴。古诗词等文学作品:小学语文中的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学生的文化韵味,陶冶其情操,提升其精神境界。艺术:《赵州桥》《藏戏》等文章向学生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及文艺艺术的多样性。民俗节日:课本中的《北京的春节》《十二生肖》等涉及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文章可让学生铭记这些来自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避免了传统文化的流失。虽然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一直在进行着,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教学形式单一,例如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背诵理解之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渗透较少,不能很好的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二是教学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创新,更多的时候是教师的教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的体现。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有调查显示,随着年纪增大,人的记忆力不断下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逐渐降低。而传统文化学习需要熟记背诵,在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所以在小学阶段学习传统文化不但能较快的认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汉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学习汉语文就是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生活、思想和精神,是民族文化主要的传播及学习途经。儿童从义务教育开始就应该学习传统文化,在学习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情操的必要途经。古人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善若水”,仁、义、礼、智、信等等这些宝贵的文化对人性的陶冶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对于祖国的下一代,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知礼仪、知廉耻、知善恶、知是非,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成为德才兼备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下一代。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个汉字都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对于纯粹的教学而言,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利用图片的形式展示,鼓励学生仿写,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这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非常明显。古人的智慧及学习、生活、处事思想在古诗词中都有体现,这些古诗词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模拟古人的氛围,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教学,播放一些古典音乐,将古诗词作为故事来讲解,让学生身心放松,感受古人创作时的意境。在剧情化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除课堂讲授模式之外,教师还可将古诗文中的故事排练成节目,在排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及故事的精髓,在表演后引导学生学习及思考,不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

篇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是我们当代少先队员的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已经拉开大幕,少先队员们可以积极关注,并且参与到快乐的实践体验活动中,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聆听讲座

省少工委经过严格的挑选,在全省范围内确定120位专家学者和社会热心人士,组建了山西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讲师团。讲师们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研究有成果,而且十分关心、支持少先队的工作。他们将根据全省少先队工作计划,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走进校园,为同学们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期待精彩的讲座吧!

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省少工委专项筹集了价值1400万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向全省7万多个少先队中队集体进行捐赠,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少年儿童心里。

当我们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图书篇章时,当我们学讲一个个如“精忠报国”“闻鸡起舞”“一诺千金”等反映民族精神的传统故事时,一定能够感受到蕴涵在其中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中华优秀文化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篇7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国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书法文化传承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下降,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字书法文化传承方面比较薄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了具体研究部署,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字书法文化传承教育是中国书法文化保护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文化融合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传承的意义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它拥有其他文字没有的表现其文化特色的元素——书法。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中国文化精神的表征,其对文化继承等起着重要的社会作用,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熊秉明先生甚至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然而,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边疆地区)受地域文化,风土人情,语言交流,教育教学设施、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汉字的认识和规范书写的习惯起步较晚,有的连汉语都讲不好,自然对书法的兴趣不高,悟性也较差,书写功底薄弱。这给汉字书法文化传承带来了客观的困难。2011年8月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汉字书法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有利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有利于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增强保护、传承汉字书法文化的责任感。

二、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传承的现状调查分析

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为研究样本。该学院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荣誉称号。该学院在校生中藏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珞巴族、门巴族、侗族、壮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55%,在少数民族中有62%的来自河北省内,其余的均来自自治区,民族成分多样,是典型的多民族院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传承现状的相关信息,笔者研制《少数民族学生书法文化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6份。调查对象既有来自的高中生和专科生,又有来自省内的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和专科生;既有学过一年书法课的学生,又有没有开设过书法课的学生。从学生层次、数量来说,调查均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调查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看法,二是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三是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对传承汉字书法文化的建议。其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看法

在回答“你喜欢汉字书法文化吗”这一问题时,省内93.83%和53.27%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喜欢”,欣慰的是没有选择“讨厌”选项的;对问题“你认为汉字书法文化有传承的必要吗”的回答时,省内100%和58.52%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非常必要”;100%的省内少数民族学生和92.63%的少数学生认为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写一笔好字(汉字)依然重要;77.78%的学生认为中国书法的前景是乐观的。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汉字书法文化还是比较喜欢和乐于接受的。从学生的区域性来看,每组数据中省内少数民族学生比少数民族的比例均高些,原因为省内少数民族学生从小交流、使用的均为汉语,而少数民族学生小时候受母语(藏语等)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对汉字的情感稍弱些,这正说明我们开展汉字书法文化传承研究的必要性所在。每组数据还反映出开设过书法课程的学生比没有开设过书法课程的比例要高,这恰恰证明我们进行汉字书法文化传承研究是有效的。

2.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

在回答“汉字书法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你读过其有关方面的书籍、资料吗”这一问题时,仅为4.12%读过较多,没有读过的学生占30%多;在问及“你以前学习汉字书法(练习汉字书法)的情况”时,在来我校之前仅有19.33%的学生参加过学校开设的书法课,42%学生自己练过,26%的学生从没练过;根据问卷统计,61.3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书法文化活动、90%的学生不会写毛笔字、近80%的藏族学生认为本民族的文字比汉字写得更好;对没有学过书法的学生进行汉字书法文化知识和书写水平进行测试,成绩良好的分别仅占4.17%和5.35%,合格的分别占21.17%和29.55%,而学过书法的学生成绩分别达到60%以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客观因素外,领导不够重视、不开设书法课、不组织书法活动是造成学生的书法知识缺乏和书写(包括毛笔字)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3.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传承的建议

在回答“为了更好地传承汉字书法文化,你认为应该多开展哪些活动”这一问题时,41.83%的学生认为应该多举办书法比赛活动,30.20%的学生认为应开设书法课,29.06%的学生认为多搞书法展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传承汉字书法文化比较喜欢的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书法比赛、展览等活动。从数据来看,学生比较喜欢以活动的形式来接受。

三、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传承的对策思考

1.领导重视,落实制度

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教育行政部门要站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认识到当前情况下传承汉字书法文化的重要性。按照“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抓、相关单位配合”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汉字书法文化传承、发展等制度,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必要时以红头文件方式,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传承提出要求,并纳入教育质量考核体系,将国家有关要求落到实处,形成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传承的长效管理机制。在2011年8月教育部红头文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颁布之后,又于2013年1月18日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意见。河北省教育厅拟发通知并下发各设区市教育局。全省积极落实并认真展开工作,以石家庄为例,石家庄市教育局联合省硬笔书法协会等五大部门推出“石家庄市规范汉字书写百千万工程”,内容包括:创建规范汉字实验学校、举办教师书法培训、学生书法比赛、现场书法笔会等,直接参与学生达15万人次,培训教师3000余人,区域性地推动了整个石家庄市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工作。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汉字书法文化培植,充分利用网络、学校、书法协会团体或专题展览、媒体等宣传汉字书法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扩大其对广大学生的感染力。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由于书法的实用性大减,书法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另一方面书法的艺术性增强,成了一门纯粹的视觉艺术,网络也给书法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因此建立校园书法网站,学生上网可以查阅有关书法资料、欣赏古今名作,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对书法的看法发表出来,网络为书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传承、发展平台;另外,学校周末定期播放《千年书法》《中国书法五千年》等书法视频。利用教学楼楼道墙壁、宣传橱窗、展板等阵地介绍一些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介绍有关书法方面的知识、书法家、名作等,使学生置身于书法美的氛围之中,促其感化,争取把汉字写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认知我们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书法文化的情感,对鼓励其积极参与汉字书法文化的传承保护,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优化师资,确保教学

汉字书法文化的传承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开设课程,健全课程教学大纲、实施细则,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教学的成败关键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应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教学能力和对开展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书法教师可以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并系统讲授汉字书法文化相关内容,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规范学生练字习惯,包括技法、欣赏、理论,各科目教师督导学生双姿,严抓学生作业书写效果,形成齐抓共管的教学局面,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汉字书法竞赛、展览,组织参观书法展;我校自建校至今一直开设书法课程,配备专业书法教师,开展系列书法文化活动,如:摹帖展、临帖展、校园书法十佳评选、组织参加国家、省、市书法大赛等。

4.成立社团,搭建平台

要真正做到汉字书法文化传承,仅靠开设课程还远远不够。根据问卷调查,参加社团活动是少数民族学生乐于接受、互相切磋的好形式。因此我校较早就成立了书法社团,作为志趣相同的群体,大家定期开展一些书法文化交流活动,如一年一次的笔会和书法展赛、定期邀请书法家专题讲座和学生交流心得,组织学生外出参观书法展览,尤其是在每年12月份全校学生参加的“今年我最红”学生才艺展演活动中,书法特长生在舞台上现场进行书法才艺展示,现场挥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书法水平、增进彼此友谊,而且还可以辐射其他同学,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书法教育成果转化。

少数民族学生汉字书法文化传承是一项持久的文化体系工程,应该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是一项教育教学系统工程,不是一种简单的兴趣培养和技能教育,整个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参与和配合。所以,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苦的工作,使汉字书法文化传承真正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

注:本文为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的传承研究”(课题编号:201203125)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罗红胜.关于大学生书法文化素质教育的调研报告.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8).

[2]陈绪贵.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书法教学研究.

[3]寇学臣.当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学周刊,2011(6).

[4]侯贵民.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一点思考.群文天地,2011 (17).

篇8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随着历史和汉字的发展演变,汉字不仅记录和语言,也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繁体字在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记录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语言文字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而现阶段,我国大陆地区通用的文字是简体汉字。这是由于汉字在使用过程中遵从经济性原则。虽然,简体字大大提高了人们的书写速度,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汉字的发展历史。部分汉字的繁体字很容易看出字义,但是在简体字中,字义来源却无法推测。并且,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学生对繁体字的认识较少,古代汉语课程进行繁简字教学极为必要。探索古代汉语课程中的繁简字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古代汉语课程进行繁简字教学的必要性

1.1有利于了解汉字发展历史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为达到经济目的,汉字简化成为不可改变的历史事实。虽然,简体字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书写,但是有些简体字却掩盖了汉字的真实意义,使繁简字在对照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麻烦和错误。古代汉语课程进行繁简字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历史,了解繁体字蕴含的字义及繁简字对照的规则,使学生真正掌握汉字的字义,加强对汉字的认识,完善自身的汉字学知识结构。

1.2有利于加强汉字的影响力

虽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人是用简体字,并且简体字的发展以成为不容改变的事实。但是繁体字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很多广告、名胜古迹、艺术作品都使用繁体字进行介绍。同时,由于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仍在使用繁体字,古代汉语课程开展繁简字教学有利于大陆地区与香港台湾交流,寻找共同的语言和文化根源。另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韩国、越南等地越来越重视汉字的使用。因此,在古代汉语课程中开展繁简字教学有利于加强汉字的影响力

1.3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繁体字不仅记录了汉语的发展和演变,还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我国重要的经典文献都采用繁体字记录。而我国大多数年轻人不认识繁体字,对繁体字书籍也十分排斥,导致我国经典文献的阅读人数较少。开展繁简字教学能够完善学生的繁简字知识,使学生能够读懂、会写繁体字,减少阅读繁体字书籍的阻力,进而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古代汉语课程中繁简字教学策略

2.1加强对繁简字教学的重视

首先,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加强对繁体字教学的重视,认识到繁体字教学对汉字发展及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繁体字教学在古代汉语课程中所占比重,积极鼓励古代汉语教师开展繁简字教学,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其次,高校应积极改进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到汉字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加快古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引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担任古代汉语课程教师,为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提供人才保障。同时,高校应加强古代汉语教师的专业培训,组织古代汉语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完善古代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古代汉语教学的专业性。

2.2明确教学重点

在现实生活中,繁体字被大量运用在电影字幕、名胜古迹及文物介绍中。在当今时代,开展繁简字教学变得极为必要。在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中开展繁简字教学应积极明确教学重点。由于汉字的发展历史较长,汉字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体,部分汉字存在着大量的异体字。在古代汉语课程繁简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辨别繁体字和异体字,通过繁体字和异体字的学习,了解汉字使用和演变的规律,加强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区分繁体字和简体字,尤其对繁体字在简化过程中意义发生转换的汉字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理解繁体字的字义,提高繁体字学习的效率。

2.3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繁体字没有书写规律,只能一个个记忆,学习难度较高。因此,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繁简字教学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繁简字教学的效率。首先,古代汉语课程教师应将繁简字对照表、繁简字通论及经典文选相结合。在向学生讲解繁简字通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繁简字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经典文选,提高学生使用繁体字的能力;其次,古代汉语课程教师应积极采用比较辨析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繁体字和简体字的认识。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繁体字、异体字、简体字进行辨析,加强对汉字的认识;最后,教师应积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加强锻炼学生运用繁体字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优秀的繁体字文选,鼓励学生使用繁简字对照的游戏软件,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识别繁体字,还要使学生学会写繁体字,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小结:

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汉字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加强汉字的影响力,而且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加强重视繁简字教学,积极探索繁简字教学的科学方法。为提高繁简字教学质量,高校应积极加强对繁简字教学的重视、明确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中的繁简字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拓宽汉字的影响力,而且对汉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篇9

中华传统倡议书1中华中学的同学们:

大家好!曾有一位伟人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今日,我们应当这样说:忘记传统文化,就等于精神的灭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立国之基,立身之本,是我们屹立民族之林的一块丰碑。在新时代的背景,我们青年更应躬行传统文化,发掘时代精髓。(立论简明,倡议的对象感明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于今,对我们青少年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思想观念而言,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塑造良好思想品格的标准对人文精神,墨子所提倡的锲而不舍,治学专一,借助外力”是我们求学途中的灯塔;对道德规范而言,《弟子规》的“守考悌,次见闻”、《礼记》中“君子如切如磋”都是找们立身成人的良师益友,其中展现的永久魅力从不过时,深深吸引着曾经与现在的中华儿女。

(此段善于化大为小,从熟悉的名言入手,去触摸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但要注意引用出处的准确性:锲而不舍《出自《荀子劝学》》,如切如磋出自《诗经》,《论语》中曾引用)

这样的思想精髓从不拘泥于古籍经注的汉字中,生活中也处处体现。公共交通上,你是否时常听到提醒“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是否对旁边经过的师长礼貌问好,而不是低头默默走过?你是否对长辈的意见洗耳恭听,对同龄人的处境设身着想?如果没有,那么请从现在,从小事上,从自己做起。

(此段在上段基础上进一层阐述传统文化的活力,用三个有生活气息的例举让传统文化真实可感;让“从我做起”的倡议具体可行)

时代在不断进步的,对于一种传统文化、美德,不同的时代舆论会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为老人让座是我们以前所提倡的,目的是关爱老人的身体健康,而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重重,步履匆忙,脸色疲倦,一定程度上也需被让座来休息。于是我们见到身背LED灯,上写“无需让座”的硬核老汉,他的体谅理解,对后辈的关照,何尝不是一种新型文化与美德呢?所以对于传统之化,我们既要躬行,又要结合时代创新。

(此段巧妙在于用小例子阐释大道理,与很多空泛说大道理的作文相比,就显得更真实鲜活亲近,因而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放眼全球,许多人类问题也受传统文化的启发,可用不同的思维途经解决。“精准扶贫”便反映了仁爱与团结的中国传统智慧,有深远的时代意义。所以,我们要提炼出其具时代价值的意义,使世界人民受益。

(此段如能加上“一带一路”及“丝路精神”等内容就更好,阐释其中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文化理念,倡导中华民族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使命感)

谨此,我们倡议全校的同学: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从自己做起。为达此目标,我们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以传统美德为明镜,反照自身品德修养,尽量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成为“正人君子”,莫为“梁上小人”。

其二,以传统思想为座右铭,激励自身不断努力进取。如对学习吃力的同学,可以《礼记》一言为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其三,在日常交往,社交媒体上,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努力向外界传播创新传统文化,做时代主人。

(以上三点建议体现倡议书要求,完成写作的任务驱动,从修身正己到治学、处世践行,层次清晰,而且扣合了倡议书对象是高中生的特点)

如能做到躬行传统文化,发掘时代精髓,则可像宋代张载所说“为往圣继绝学,为盛世开太平”,同样亦可为传统赋新知,为时代谋底蕴。(从引用中仿出佳句,“为传统赋新知,为时代谋底蕴”,凝练而又扣题。可做标题,比原标题更典雅)

中华中学校学生会

20__年12月

中华传统倡议书2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朋友们:

几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与推广,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韩国申请端午节、中医、活字印刷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毫无疑问民族传统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保护和维护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增强意识从我身边做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提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多了解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二、从我做起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一方面多向亲朋好友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便利条件与学校和学生会各部门联系,定期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或者班会,并且可以出版一些期刊杂志分发给同学们,让我们的大学中形成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有经济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组成类似旅游观光社团,到一些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去旅游观光,如河南开封,陕西西安,或者天津北京等地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并且真正激起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致力保护的决心。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礼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正走向非常尴尬的境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分微薄之力。

倡议人:__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中华传统倡议书3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

汉字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从形、音、意各个方面已日臻完善,点、横、竖、撇、捺笔划中蕴含着自然的哲理与警示。中华各族人民的和谐与繁荣,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与充满灵性、象征诗性的汉字息息相关。为了敬惜文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特向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发出以下倡议:

一、充分认识敬惜汉字的重大意义。

敬惜汉字就是礼敬先祖、尊重和继承民族的创造精神;敬惜汉字就是传承文明、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敬惜汉字就是净化心灵、传承孝道、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认识学好汉字的重要性。

学好汉字,从圣人古训到先贤名言,从《惜字训》到佛家经典均有论述。汉字为世间至宝,国之遗产。她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学好汉字,必能使人聪明睿智、福寿康宁,现身获其寿之五福,后裔得伊训之百祥。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以回归自然、关爱环境的心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之瑰宝――汉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学好汉字,认真领会,准确把握。

三、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敬惜汉字的美德。

我们应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行为中,对有汉字的书籍、纸张、袋子以及各种物品等,均不可乱扔乱抛。可回收利用的送往回收站,无法回收的可焚化后埋于净处。切不可以书作枕、作凳、垫物;以报纸当铺坐、塞墙孔、包鞋、包物;以字纸擦物品、当手纸,甚至将汉字踩踏于脚下等。有条件者可建惜字炉,正确焚化之。

四、国家提出以德治国,要构建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美好型社会,为我们倡导敬惜汉字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契机。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爱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正确使用汉字,尽可能避免错别字,不以拼音取代汉字。同时,要严禁乱写乱画,特别是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题乱写,保护好国家文物。

我们强烈呼吁:

1、把汉字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以保护中华古国仅存的汉字体系;

2、设立“汉字日”,以号召全民敬惜汉字;

3、国家应立法规范汉字的使用、保护。

让汉字这块人类瑰宝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在工作、生活的行为当中,以实际行动敬惜汉字,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倡议人:__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中华传统倡议书4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朋友们:

几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与推广,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韩国申请端午节、中医、活字印刷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毫无疑问民族传统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保护和维护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增强意识从我身边做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提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多了解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二、从我做起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一方面多向亲朋好友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便利条件与学校和学生会各部门联系,定期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或者班会,并且可以出版一些期刊杂志分发给同学们,让我们的大学中形成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有经济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组成类似旅游观光社团,到一些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去旅游观光,如河南开封,陕西西安,或者天津北京等地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并且真正激起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致力保护的决心。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礼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正走向非常尴尬的境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分微薄之力。

中华传统倡议书5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同学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归属感,引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现象的思考。对此大连理工大学化机1401小组开展“修德”活动,促进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向更深层次发展,让同学们从国学的至善至理箴言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更好的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

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其负有更深的传承意义。德是古代君子所遵守的内心底线,德是古代君子的标签,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中华文明五千年,人民以德养育家庭赡养父母,臣子以德报效祖国。中华民族因德的可以传承,所以德必然会作为一种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有德,以此我们才可以是国家更加的昌盛。

我们知道修德是重要的,并且是必要的。修德,它绝对不是深山老林中的老朽之人才应追求的,在新时期,对于这个国家最新鲜最活跃的血液——大学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大学生应行动起来,日常主动反思总结自己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不足,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为此我们组织“修德”活动,提出如下倡议:

篇10

中图分类号:J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63-03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籍,首先在于它的文本形式与众不同。全书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与代表中国、韩国、印度及日本的设计师就东方各国的文化异同,亚洲的书籍、文字、设计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对谈。通过从大师们的对话,使读者得以分享这些设计师们对本国的文化、文字的思考,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实际设计工作的体会和经验。这种“对谈集”的形式使我在阅读本书时始终兴致高昂,从几位设计大师的对话中细细品味亚洲设计的独特韵味,并从中受益颇多。

一、亚洲多主语文化的复兴

杉浦康平在书中说道:“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狗也有主语,森罗万象、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主语。让我们去认知‘我、我’并非是世界的全部存在吧。不妨与世间万物逐一来个换位思维。如果你是它,会怎样看待世界呢?这是一种训练,也就是和自己的眼睛一起理解所看到的整体世界。”

“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彼此重叠曾累、盘根错节、互为扭结,连成一网。它们每一个都有主语,经过轮回转生达到与其他事物的和谐共存,即共享精神气韵。‘现代’这个方程式会突然产生错位、变异。1+1不等于2.而等于5或等于0。”

“欧美人整天强调的都是‘我,我……’,对他们讲只能是与贫乏、狭隘的利己主义的对话。即使在亚洲,现在的中国也出现了一些人无视传统,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趋势。他们不是在寻求万物共生,而是朝着‘利己、自私’的社会发展。令人遗憾,这种动向就是破坏型的西欧主义啊。”

杉浦先生的话让我联想到近年来的亚洲文化复兴意识。东方强调整体,西方强调个体。亚洲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和谐、相互依存的复杂整体。从发源三大宗教到孕育四大发明,亚洲这块神奇的大陆,至今仍生活着近千个民族,每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令亚洲骄傲。在历史的长河中,亚洲文明一直因其聚合多种不同文化而著称,不同种族和宗教的人群的和平相处是一个流传久远的传统。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曾经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西风东渐,亚洲各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传播版图上日趋边缘化。

但世界现代化进程不是一个单向的、孤立的发展路线,亚洲国家无条件地向西方取经以及用西方学说和方法诠释本土经验的时代开始成为历史。如今,亚洲各国开始意识到文化的“失语”所产生的民族身份的模糊。亚洲已开始携手防止东方文化“失语”命运,加快亚洲文化复兴的脚步。

亚洲艺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搭建了一个传播平台,让各国弥足珍贵的艺术样式在这里被展示、被研讨、被欣赏,碰撞思维,在文化交流和不同文明的对话中,加深亚洲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它超越了民族与国家的狭隘范围。

亚洲各国都需要培养一种文化自信,即对本民族、亚洲文化的自信和欣赏。但拯救“失语”的亚洲文化,不是靠一个亚洲艺术节和相关国际组织救助几个传统文化项目就能扭转乾坤。一个文明的兴起,排除不可扭转的外在因素,努力自救,才是根本的出路。

二、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传承”

由于遭受现代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开始走向沙化,中国民间艺术这个在现代看来非主流的艺术形式濒临灭绝。电视和网络充斥着西方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早已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存在,将其埋没在历史的故纸堆里。从杉浦先生与台湾艺术家黄永松先生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黄先生对民间艺术的热忱和“抢救”民间传统艺术的决心和毅力。

黄永松先生在台湾创办的《汉声》杂志,迄今已出版一百三十多册。它以中国民间文化为主题,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向被西化了的现代人展现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还尝试跨越中国文化界限,给整个亚洲关注传统文化的人们带来强烈冲击。

民间艺术专家张道一先生指出:“传统民艺有四项特质――俗、耶、粗、简。‘俗’不是庸俗,而是能体现大众的心声;‘野’并非狂野不驯,而是情感的自燃抒发;‘粗’不指鄙陋,而是摆脱了矫揉造作的虚饰;‘简’并非简单,而是直接和简练。” 黄永松先生有句话我甚是赞同,他说:“这四个字道出了传统民艺及艺人历久常新的精神特质。我觉得大自然宇宙原理,就在手艺人自身、他们的手和作品当中。”

我十分钦佩黄先生的远见卓识。在中国传统文化濒危状态下,《汉声》抓住现代人所忽略的传统文化,把记录整理民间艺术作为使命,对记录保存的对象制定了“必须是传统的、中国的或者扩大到东亚的、基层民间的、活生生的”四个标准,并编辑设计了“传统民间文化基因库”,以五种(民间文化、民间生活、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十一类(民间文化、生活习惯、生活保健、社会制度、传统科学技术、史地风物、自然生态、经济活动、、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四十七项、几百个目来展开选题覆盖。在实地考察时,即使很小的东西也要探究其深层含义,注重细节调查,以求完美,努力将传统文化的本体、功用、制造技术和背景渊源完整地记录下来。《汉声》的理论指导俞大纲教授曾经说过:“传统是人的头颅,而现代是人的双脚,现代社会的现状是头脚分离,脚拼命向前跑,头颅却丢在后面。你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要做肚腹,把头和脚联结起来。”

黄先生这种“抢救”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内地的同人们学习和借鉴。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详实的记录是为了更好地将其传承下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任重而道远。可喜的是,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们逐渐开始认识到传统既是中华民族根之所在,摈弃这个根,盲从西方设计理念的设计是没有文化本原的、肤浅的。虽然现在的平面设计中开始加入传统元素,但因对传统文化艺术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设计本身仍提留在一种肤浅模仿的状态。

说到这里,我想提一下日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日本对文化传承的观念是无论政权如何更迭,文化是要保证代代相传的,先人创造的文化就要永远尊重和继承。日本全国各地宗教和民俗纪念活动频繁、繁华的大都市里常能见到穿和服的男女老少,可见日本人对传统文化有多么重视。有句话说得好:“经济实力是肌肉,社会繁荣是衣装,而传统文化是血液、是灵魂”,日本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回过头来看中国,历朝历代对于文化传承持推陈出新的观念,这种前朝,推崇本朝的方式,不利于保留先人创造的文化。总的来说,我国的文化传承方式是一种被动式的传承。在这样的状态下,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只有变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态度去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一个例子:在大学生中开始盛行一股“汉唐风”,在毕业典礼时以汉服取代西方学士服,并提出中国高校的毕业典礼上学生应该穿着自己国家的学士服――汉服。本人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提议,体现出年轻一代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汉字字体设计――繁VS简

汉字是象形文字,受阴阳原理影响,采用“天圆地方”构成方式。杉浦先生说:“汉字是激发沉睡于人类内心世界想象力的文字形态”。

吕敬人曾师从日本杉浦康平先生研究书籍设计。在进入事务所初期,由于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一些唐突见解,遭到杉浦先生的“棒喝”。在杉浦先生眼里,一个中国人不精研自己的文化,却去仰媚西方或日本是不应该的,并一再强调“汉字文化是你们的精髓”。接着,杉浦先生又说道:“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日本的文字就是来自于中国,日本文化人对中国文化是抱着敬畏之心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更应该去深入地了解它。”

杉浦先生有着一种强烈的“汉字情结”,汉字是他重要的设计元素。他设计的汉字在拆解组合中形成韵律,传达出一种心灵深处的意境。然而,把汉字作为母语文字的中国,汉字字体设计发展十分缓慢,缺乏创新。现在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中国的设计师更钟爱用英文字体。相对于中文字体,英文字体在排版上更容易出效果,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汉字是方块字,视觉重量感不一样,英文是字母,每个字母的视觉均衡感比较接近;汉字的结构复杂,笔画的元素相对比较多,面的概念可能会对画面起干扰的作用,英文字母以点状结构起到了的调节作用。总的来说,汉字的字体设计更为复杂,设计好了可以创造优美的视觉效果,设计不好则是对画面的完全破坏。

我们不妨参考杉浦先生的方式,融入解构主义的思想,将文字进行拆解重组,使汉字的笔画与笔画之间构成和谐美。例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宣传片中,汉字的笔画重叠组合形成了一种空灵的形式美。在传统文化中,同样存在文字组合的设计。通过汉字字素的构成拼合,形成具有丰富含义的新文字,如:招财进宝四字的组合、黄金万两四字的组合。可见解构重组不失为一种字体设计的好方法。

吕敬人先生在书中说道:“汉字是先民通过构形取象的方式创造的。在取象时,时而精细,时而粗略;因此繁简对比早在古代存在于造字中,我们的祖先确实是把阴阳的思想融入到汉字里面,留给了我们。可是在今天我们应用的文字中,一部分汉字已经被简化了,在简化字体中,有不是原意的调整,但也有些字随意而为之,汉字的形声兼备的特点消失掉了。简体化的确使汉字变得更便于记忆和学习。但是,汉字是音意文字,字体的结构与其声符、意符相关;其字形、字音、字义中具有深刻的文化含义,有些字简化后破坏了汉字的文化以及汉字多具有的内涵。”

在字体设计中繁体字的视觉感染力胜于简体字。汉字的造字根源是依靠《六书》中的“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而简体字的简化标准不依据于《六书》,完全按照简化者的意愿进行以书写方便为目的的改造,无法形成一套系统。

在印度,现在有十八种公用文字同时使用。我在想,繁体与简体是同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同一种意思,为什么不能两种形式共存呢?官方的简体化限制使我们的生活有些呆板,同时对字体设计也是一种禁锢,一个好的创意会因为它是繁体字而被扼杀。繁体字的设计空间广大,值得我们去探寻和创新,在字体设计中,将繁简合一,进行综合运用是值得我们去实践的环节。

四、书籍装帧纸张的魅力

杉浦先生指出:“设计就是化生手中之业,赋予它生机与活力。譬如复印或传真件,一般人读了会随手丢掉,然而,如果这张纸上有打动人心的设计,就不会马上丢掉,而是多放几天或收藏起来。本该丢掉的纸张,因此与人产生了一段共同生活。设计就是‘使无生命体得到生命’,让它走进我们的社会,打造拥有一定寿命的生命体……这应该是一个根本性主题……”

在书中,杉浦先生、吕敬人先生和韩国的安尚秀、郑丙圭先生为我们展示了各自极具民族特色的书籍装帧作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吕敬人先生关于书籍价格和纸张方面问题的谈话。“若要通过书籍把传统文化的优点传达给读者,我认为必须把书价尽量调低,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得到更多的读者,因此,我在做书的时候经常考虑如何才能把成本降低?例如,日本和韩国纸张的品质很高,但是如果采用它成本便会非常高。目前我正和位于黄山附近的造纸工厂合作,他们会按照我的要求去造纸,比方说要混入特别花样或颜色,但费用只需要日本的十分之一左右,读者对于我设计的书,一般都会有‘用纸还不错’的评语,所以我认为品质好的书,成本也不一定很高,希望能尽我的努力把更多的书送到读者手上。”

吕先生所提到的纸张问题,在书籍设计中占重要位置。一本书的手感会直接影响读者的购买欲。依据书的内容配以相应的纸张,无疑是为书籍本身加分。我们看到市面上的精装书,用的都是上等进口纸张,连翻页都成为一种享受,但是它的造价过高,让一般读者望尘莫及。像吕先生所说的,中国造纸厂能够生产质量好且造价低的特种纸张,出版商能够降低利润,那么读者在平装书市场中也能买到用纸精美的书籍了。纸张的魅力是无穷的,就拿杉浦先生这本书为例。其用纸非常考究,略带肌理触感的纸张,页面微微泛黄,带给人一种古朴、传统和自然的感觉,是一种触觉和视觉的双享受,使读者在一种极其舒适的状态下迸发出阅读的激情。这就是纸张的魅力。我认为,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应该在纸张运用上多下功夫。

五、大师们教学方式的启示

安尚秀在中央美院做客座教授时,推行了一个叫“相遇计划”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自己去采访艺术创作者,在归纳整理的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版式设计。采访的内容编辑成册,最终以《艺众》为题出版。此书展现了汉字在文字编排设计的独特魅力。设计者通过采访,了解被访者的职业、个性、创作风格,运用不和谐的点、线、面与破碎的符号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戏剧性的版面形式,是彻底的感情融入。

本人觉得这对缺乏整体实践能力的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训练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知道设计师的工作并非只是编排现成素材,自己才是生产信息的主体。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培养生产者型的设计师。杉浦先生评价道:“安先生尝试带领学生实施的‘相遇计划’是融传统于现代,通过学生开动脑经让拼搏在现代的人开口讲话,以白底黑字的单色印刷,非常巧妙地揭示了一个芸芸众生调和阴阳之功以营生计的现代社会。”

吕敬人在中央美院客座教学时,也有类似的教学方案。他安排十个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设计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装订的材料也是自己找。吕先生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参与到整个造书的过程中去,明白做一本好书不能只有设计的技术,还要对书中的内容有深入全面的理解。

印度的设计师柯蒂?特里维迪在平面设计教学上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创造象征形象,即有意的形象。首先思考你要传达的意思,充分理解多要表现的形,而后踏实地冥想,只有准确到位的理解,才能产生出强有力的形象。他举例道:“假设装帧设计一位愤世嫉俗的诗人的书,诗人的诗充满暴力和愤怒。我会思索诗的意象,否则我顶多随便显泽一种文字编排设计,装帧成一本重视视觉效果、从众而华丽的书。”在柯蒂看来,讨论是最重要的,在他的课堂上,百分之八十的时间会用在讨论创意上。柯蒂又以标志设计为例进一步说明:“假设要制作ITT(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标志设计。首先深入思索IIT的意思,将标志必须体现的全部性质一条一条拉出清单。想在标志中反映什么‘技术’?是先进技术?还是适当的技术?‘Indian’意味着什么?‘Institute’是什么为特征的地方?就这些展开彻底的讨论,制作各种属性的核对清单。在这一过程中,头脑中自然涌现出各种形象,想传达什么越辨越明。清单非常重要,还可以在各自做好象征标志后,用来核对、检查表达得是否准确到位。”柯蒂指导学生要充分体验赋予造型意义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清楚地说明自己的设计。当需要向顾客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时,这样的训练方式的好处就会显现出来。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过程,不再做只是为时髦、跟风、图好看的设计了,因为主要目标变成了怎样传达思想了。

以上三位设计师的教学方式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这样的方式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中国艺术院校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种抑制和扼杀,并且忽视了实践这一重要的环节。在加拿大,连理工科的学生大学四年中至少会安排五次实习的课程,而在中国大学中真是少得可怜。就算是有,最后也会缩水甚至变为理论课。中国的设计一直发展不起来,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国学生的创造力从小就被扼杀,太阳一定要画圆的,不能画成了方形的、三角形的;兔子一定是白的,不能画成绿的、蓝的;一切事物的形态要按照“简笔画”里教的画。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到了大学,我们的创造能力就已经不如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了。我一直持这样一个想法:在孩子小的时候千万不要约束他的创造力,一个物体的形象根据他/她的意愿去画,作为家长要对他/她创造的形象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创造能力充分得到释放。

六、结语

杉浦先生哲学的设计理念对亚洲同人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本书的对谈中可见一斑。在杉浦先生智慧的引领下,对谈妙语连珠,相映成辉,峰回路转,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对谈内容始终以传统与现代为主线,几位设计师就如何保存和传承本国传统文化和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字体、版式设计中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有趣的探讨。通过他们的对话,从中了解了亚洲其他的国家的文化和设计现状。从中不难发现,各国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之深,他们的设计都是建立在此之上的。传统就是现代的反映,传统与现代是不可分离的整体,我们需要从已有的传统中读取想象力和智慧。

参考文献:

篇11

①汉字。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象征,那独特的方块字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开发汉字背后的审美文化和民族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汉字亲切感是很重要的。②诗词,寓言,传说。成语故事等古代文学作品。经典的内涵浩瀚而璀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③历史上的名人故事。这些小故事多从古代经典史书的传记中得来,经过教材编撰者的改写,传递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等内容,作为榜样的示范性对小学生很有教育意义。④其他。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中华传统建筑、节日民俗、民间工艺以及对联、灯谜等民间文学艺术形式。这些内容在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所涉及,向学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而在现代社会网络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习得已经越来越弱甚至严重缺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迫在眉睫。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魅力呢?

(1)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加强对汉字文化的教学。汉字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教师在进行识字和写字教学时也应着意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字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思想因素,而不仅仅是为了阅读和写作。编写教材时更应注重挖掘汉字固有的元素,利用汉字本身的优势,调动学生识字兴趣选编大量韵文,以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再有就是提倡使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尽量多地挖掘汉语的文化意蕴,将汉字所反映的文化形象、文化精神传达给学生,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识字方式的培养并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

(2)小学教材中对传统文化的涉及不仅仅要单独作为一部分单列而出。也应该与其他板块相融合进行教学。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指引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由单向型活动学习转变为综合型的活动学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涵要注重和“综合型学习”相结合。在“综合型学习”的目标中渗入传统文化的因素,就是要让学生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通过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体会其精髓。

篇12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

汉字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从形、音、意各个方面已日臻完善,点、横、竖、撇、捺笔划中蕴含着自然的哲理与警示。中华各族人民的和谐与繁荣,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与充满灵性、象征诗性的汉字息息相关。为了敬惜文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特向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发出以下倡议:

一、充分认识敬惜汉字的重大意义。

敬惜汉字就是礼敬先祖、尊重和继承民族的创造精神;敬惜汉字就是传承文明、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敬惜汉字就是净化心灵、传承孝道、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认识学好汉字的重要性。

学好汉字,从圣人古训到先贤名言,从《惜字训》到佛家经典均有论述。汉字为世间至宝,国之遗产。她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学好汉字,必能使人聪明睿智、福寿康宁,现身获其寿之五福,后裔得伊训之百祥。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以回归自然、关爱环境的心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之瑰宝——汉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学好汉字,认真领会,准确把握。

三、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敬惜汉字的美德。

我们应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行为中,对有汉字的书籍、纸张、袋子以及各种物品等,均不可乱扔乱抛。可回收利用的送往回收站,无法回收的可焚化后埋于净处。切不可以书作枕、作凳、垫物;以报纸当铺坐、塞墙孔、包鞋、包物;以字纸擦物品、当手纸,甚至将汉字踩踏于脚下等。有条件者可建惜字炉,正确焚化之。

四、国家提出以德治国,要构建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美好型社会,为我们倡导敬惜汉字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契机。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爱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正确使用汉字,尽可能避免错别字,不以拼音取代汉字。同时,要严禁乱写乱画,特别是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题乱写,保护好国家文物。

我们强烈呼吁:

1、把汉字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以保护中华古国仅存的汉字体系;

2、设立“汉字日”,以号召全民敬惜汉字;

3、国家应立法规范汉字的使用、保护。让汉字这块人类瑰宝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在工作、生活的行为当中,以实际行动敬惜汉字,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倡议书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及电子技术的应用,电脑办公、微机打字,加强了汉字的使用性,是人类社会文明又一大进步。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那就是另一面,削弱了人们对汉字的书写能力。从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电脑的出现和普及,进入了各个领域,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学校家庭及网络办公等,无所不及。彻底的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对中华传统的汉字书写文化,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可谓时间短,变化快。电脑代替了文字书写的实用性,不管是硬笔还是毛笔都弱化了它的功能,特别是硬笔。比如有的机关干部提笔忘字,甚至有的干脆都不会写字了。尤其是对中小学生影响极大,对于他们来说,汉字的书写不重要了,写好写赖都一样,反正有电脑了。

书法艺术在我国大约已经存在、发展了两千多年。它一路辉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相继涌现出来的书法艺术家灿若群星。他们的光芒至今还辉耀在中华文化的天空。我国的书法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国粹,两千多年来之所以长盛不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书法艺术和汉字的书写与文字的实用融为一体。如果没有实用性,它的价值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利用。正因为书法艺术和书法的实用性结合得太紧密了,一旦这两者相互剥离开来,就必然会给书法艺术的存在和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

巨大的变化,也带来巨大的危机,造成国人书写汉字能力和水平下降,也着实让人担忧。

我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向国人提出倡议:

1、从我做起,提高对中华汉字书写认识,了解中华两千多年的书写汉字的历史和文明。提升现代科技给汉字书写带来的危机感,在熟练使用电脑的同时,提倡动手、动笔写字。

2、从家庭做起,因为家庭是社会的一细胞。让每一个家庭都融入现代文明的大潮流中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早期教育,早期汉字书写,为以后学校读书、识字、写字奠定基础;老年人利用闲暇时间,写写字,记记事,增加乐趣。

3、从学校做起,学校教育承担着国家教育的重担,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汉字书写要从中小学抓起,从教育抓起,从教师入手,提高书写兴趣和爱好。学校要给学生创造和展示书写汉字的平台。要求学生:“立大志,做善事,做好人,写好字”。

4、从国家和社会抓起,重视汉字的书写,提升书法艺术的生命力。要通过各种舆论和媒体给书法艺术搭台,要通过各种形式比赛和展览给书法爱好者、欣赏者创造平台。要制定书法教育大纲,开设书法专业课程,普及书法知识和理论,提高书法师资队伍水平。培养国人的书法艺术欣赏能力,开拓书法艺术存在和发展得新空间。愿书法艺术再度辉煌,让书法艺术之树常青。

学习弘扬传统文化倡议书XX

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深。五千年来,国学经典对于文化的承载绵延不绝、流传至今。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处身立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大力提倡,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力宣传和践行,传统经典的诵读活动正在海内外蓬勃兴起。一时间,大江南北书声朗朗,长城内外热潮滚滚。

太古清音喜又闻,道德昌明今胜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诵读《弟子规》,与古人居;学习《德道经》,与老子谋。让我们行动起来,诵读经典美文,实践道德精神,传播中华文化,为繁荣校园文化而诵读!为振兴中华而诵读!

以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我们真诚地期望广大师生加入到学习国学经典的行列中来,让融汇在国学经典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根植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倡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