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范文

时间:2023-07-16 08:50: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

篇1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72-03

前言

投资组合理论是证券投资学中最重要、最复杂和最有应用价值的部分。它研究并且回答在面临各种相互关联、确定的特别是不确定结果的条件下,理性投资者应该怎样做出最佳投资选择,把一定数量的资金按合适的比例,分散投放在多种不同资产上,以实现投资者效用极大化的目标。随着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等近代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利用随机分析投资与消费问题已成为金融学中定量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投资组合理论[1]的产生使得数理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迅速发展起来。但围绕投资组合理论,过去的一系列研究存在许多不足,如: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单纯地考虑一个确定的投资时域,并且考虑的市场环境比较简单;投资消费理论考虑的是一类单一的消费品,投资对象仅限于无风险证券和风险证券。而目前市场上消费品与投资对象日益丰富,原来的投资理论的一些结论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因此,如何建立更为完善的投资组合模型,一些算法不能够很简便地使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模拟,且导致结果不够准确,寻找简便且准确的算法,需要不断地去研究。本项目基于模型选择,根据投资组合理论与投资消费理论,在均值―方差模型的框架下,首先研究确定时域的M-V最优投资组合选择,然后研究随机时域的M-V最优投资组合选择[2]次拓展研究特殊消费的最优投资消费决策及含期权的最优投资消费模型,最后应用于分析实际数据并寻求最优的证券组合。

一、主要模型

(一)单阶段M-V投资组合模型

金融市场,风险投资有两个决策目标,一个是收益率高低,另一个是风险大小,二者相互矛盾和制约。在理论上,最大风险最小的投资方案是不存在的,只能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理性的权衡然后构造最优组合模型,确定最优投资比例,如理性投资者希望在风险最小的前提下实现较为满意的收益水平。此时建立马科维茨(Markowitz)模型,根据马科维茨(Markowitz)的假设,多数投资者均为风险厌恶者,在风险投资决策中,首先考虑最小风险这一目标,其次考虑收益水平。由此,以组合投资的方差最小为决策目标,构造最小风险组合投资模型[3]。

minσ2(r)=WT∑Ws.t.ETW=1

这是一个二次规划间题,构造Lagrange函数L(W)=WT∑W+λ(ETW-1),令=0,=0,有:

2∑W+λE=0ETW-1=0

经过简单运算,解得λ=,最优投资比例系数向量为W=,组合投资风险值为:

σ2(r)=

可以证明,最小风险组合投资的风险值满足条件σ2(r)≤σn,i=1,2,…,m。这表明,组合投资风险小于单项投资风险,通过适当的组合,达到了投资风险之间的相互吸收。并且,组合投资的收益率满足条件μ(rt)≤μ(r)≤μ(rt),最小风险组合投资模型在最小风险条件下实现了比较满意的收益水平。

(二)多阶段M-V投资组合模型

多阶段模型是单阶段模型的推广,也可以说是由每个阶段的投资组合构成的投资组合组。设第n个资产在此阶段的随即收益率为ω,即是投资者在此阶段的第一个资产到第n个资产的投资比例,也即是投资者在此阶段投资结束时的财富量,则多阶段的模型如下:

minVar(Wt)

s.t.E(WT)>μtWT=Wt-1[∑n i=1xitrit+(1-∑n i=1xit)r0t] t=1,2,…,T

其中,μ为给定的期终期望收益。

(三)鞅表示定理

一个平方可积鞅随机微分方程为:

dX(t)=B(t,X(t))dt+σ(t,X(t))dV X(0)=τ

其中,V为标准Brown运动。

二、最优投资组合理论

(一)最优投资组合的含义

最优投资组合,是指某投资者在可以得到的各种可能的投资组合中,唯一可获得最大效用期望值的投资组合,有效集的上凸性和无差异曲线的下凸性决定了最优投资组合的唯一性。

(二)确定时域的M-V最优投资组合选择

股票价格服从跳跃扩散过程的均值―方差模型,股票价格在一个时域内很有可能会发生许多突发状况,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用跳跃扩散过程来描述。因此,建立一个关于扩散过程的最优模型:

dpi=pi(t)[bi(t)dt+∑i j=1ωij(t)dwj(t)+∑m k=1 pi(0)=pi

在实际生活中,对于消费者来说,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固定消费基本上是不变的,这与他们的收入有很大的关系。由此确定的函数关系数我们称之为固定消费模式,假定市场是一个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体系,一般用1个完备的概率滤波空间(Ω,?祝,{?祝t} t≥0,P)来描述,在这个空间上有1个n-1维的Brown运动w(t)=(W1(t),W2(t)…Wn(t))T,{?祝t} t≥0是W(t)的自然滤波,设市场上可提供的资产为n+1个,其中1个为无风险资产,价格P0(t)满足方程P0(t)=P0(t)r(t)dt,r(t)为无风险利率,其余n个为风险资产,第i个资产的价格Pi(t)满足下面的随机微分方程:

dPi(t)=Pi(t)[bi(t)dt+σij(t)dWj(t)],i=1,2,…n

假定投资者进入市场后在有限时域[0,T]内连续进行交易,那么由It?h公式,他的财富过程x(t)满足:

dx(t)=r(t)x(t)+(bi(t)-r(t))?仔i(t)dt+?滓ij(t)?仔i(t)dWj(t)x(0)=x

其中,?仔it表示在t时刻在资产i上的投资量。令?仔(t)=(?仔1(t),?仔2(t),…,?仔n(t))T,称?仔(・)为一个投资组合。所有允许投资组合的集合记为?撰(x)。投资者的目的是在集?撰(x)中选择最优投资组合使得最终财富的期望最大与差最小之间实现合理的权衡,一般连续时间M-V模型可建立为:

min(-Ex(T),Varx(T)), s.t?仔(・)∈?撰(x)

假定投资者在时间段[0,t]内的总消费量为C(t),记

c(t)=为消费率,1个无风险证券和n个风险证券,投资者的财富过程需要满足如下方程:

dx(t)=[x(t)r(t)+?仔(t)T(b(t)-r(t)1n)-c(t)dt+?仔tT?滓(t)dW(t)]x(0)=x>0

有效前沿解析式:

股票价格服从市场系数过程的均值―方差模型,对于市场系数需要考虑到很多问题,很多方法与实际都不太相符,因为市场系数是随机变化的,导致很多为题的求解困难,尤其是把它推广到随机的情形,因此本文采用鞅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设投资者在时的财富为,那么满足微分方程:

d[β(t)x(t)]=β(t)π(t)(b(t)-r(t))dt+β(t)π(t)σ(t)dt β(0)x(0)=x

(三)随机时域的M-V最优投资组合选择

关于离散时间市场状态下随机时域的均值―方差模型,设投资者从0时刻进入市场进行投资,其初始财富为,计划进行个阶段的投资,市场上有中证券,其中1中无风险证券,中风险证券。投资者在随机时域[0,T]内,使最终利益的期望最大,风险最小,根据这个建立如下模型:

maxuE(γυτ-wυ2T)s.t.vt=υt-1(r0t+R0tπt) υ0=1

其中,w>0。

关于连续时间市场状态下随机时域的均值―方差模型,在一个确定函数下,最优投资策略模型为:

minπE[wx(T)2-τx(T)] s.t.π∈x

关于跳跃扩散市场状态下随机时域的均值―方差模型,一个无风险证券的价格满足方程,第i个风险证券的价格满足下面随机微分方程:

结语

本文是在确定时域下分别建立了股票价格服从跳跃扩散过程、固定消费和市场系数为随机过程这三种情况下的均值―方差模型,得到这三种情况下的投资策略库和有效前沿方程式;在随机时域下建立了离散时间、连续时间与跳跃时间三种市场状态下的均值―方差模型,得到其解析表达式。从这几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在投资组合理论与投资消费理论下的最优解析式。

另外,文中给出了模型评价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了选择,即如果在相似度比较高的模型中进行投资活动时,投资者可以采取偏好系数加权法,更多地考虑自己的风险偏好,但相似程度低的模型则考虑最小风险模型来最小化损失,投资者可以根据风险偏好的不同,在投资模型选择时参考本文中的几种方法。同时,我们可以根据文中提到的模型的基本性质来对这些模型做一个一般性的检验,也即验证他们是否满足这些人们普遍赞同的性质。结合模型所满足性质的意义来考虑组合模型的实用性,以及对于自己的投资做出合理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Markowitz H M.Portfolio Selec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52,(1):77-91.

[2] 曹志广,韩其恒.投资组合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璞,李鑫,窦雯虹.最优证券组合投资模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9-101.

[4] 苏敬勤,陈东晓.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与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0-35.

[5] 余后强,李玲.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马科维茨模型与实证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3,(3):146-149.

[6] 罗光明,刘永.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在深沪股市上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2001,(4):41-43.

[7] 陈学荣,张银旗,周维.投资组合理论及其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2000,(5):6-12.

[8] 赵,黄顿,包锋,等.风险厌恶程度的度量及投资组合理论――基于实证调查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8):43-45.

[9] 玄海燕,包海明,杨娜娜.基于非正态稳定分布的均值――尺度参数多期投资组合模型[J].甘肃科学学报,2013,(4):144-147.

[10] 刘超.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应用的局限和思考[J].经济经纬,2006,(2):139-142.

篇2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证券投资是对有价证券的风险投资,包含投资和投机两种不可缺少的行为。证券投资对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证券投资有助于调节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及实现优化配置;证券投资是重要的融资渠道,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会起到推动作用;证券投资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再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促进企业行为合理化;证券投资为中央银行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手段,为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主要的特点就是中小投资者偏多、波动大。如何稳定市场,学术界和金融界人士都有各自的观点,其中引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是不错的选择。证券投资基金在捍卫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方面有其明显的特征,证券投资基金以其专业化管理、长期投资的眼光,成为稳定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市场是在不断发展的,我国证券市场同样也经历十几年的历程。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融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证券市场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同样完善的证券市场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吸引外资、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与西方发展已有百多年历史的证券市场相比还不成熟,也不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并不是偶然,它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证券市场始终受着政策的影响,无论从企业上市融资到二级市场的监管还是股指的涨跌等,都会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随着全球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也逐步完善,证券市场也在慢慢市场化。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形势会怎么样,有金融学者预料“其基本态势必将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为主线,加快证券市场深化的进程,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所以,如何正确对我国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是非常重要的。

二、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

证券投资风险是影响证券市场的重要因素,也是证券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避免其带来的危害。从风险成因角度来看,证券投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等。从风险的性质和范围角度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大类。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变化等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化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绝大多数证券价值,靠证券多样化并不能消除此类风险,因此又称之为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由局部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化的不 确定性,对个别证券的状况产生影响,当投资者持有多种证券时,不同证券受局部事件,如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及市场销售等的变化影响,而产生的价值增加和减少会相互抵消,因此非系统性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购买力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退市风险、信用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

三、证券投资风险的应对策略

1.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动和出台密切关注

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动和出台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很大。因为政策风险是系统风险中较为重要的因素。作为证券投资者应当密切关注国家政策、法规,关心时事政治,根据其变化调整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有效的去规避政策上的风险,以达到预期投资的目的。

2.对证券发行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并考察

想做到理性的投资必须要先了解清楚证券发行企业的具体情况,盲目投资是不可取的。证券投资还要进行信用评级,要对所发行证券的质量和证券发行者的信誉做理性的分析。现在很多投资者都是盲目的投资,很少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并考察,这也是投资失利的原因之一。投资者应参考专业评级机构对各证券的评级状,优先选择信用等级较高的证券进行投资。避免投资风险较大的证券需要注意分析证券发行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综合情况。

3.采取组合证券投资

通过组合证券投资可以分散证券投资的非系统风险。马科维茨指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将风险证券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能实现组合证券风险低于单独投资其中任何一种证券的风险。”

4.减少投机性投资

过度的投机行为会给证券市场造成巨大风险,投资者应尽量减少市场投机行为,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时机,不可盲目跟庄投资,才能保证投资收益,有效规避证券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唐莹莹.证券投资风险[J].企业导报,2009(11)

[2]张旭磊,张正华.证券投资风险成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3)

[3]傅仙发.组合证券的投资风险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8)

篇3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051-02

一、概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日益成长为证券市场上真正的主体,也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其投资行为日益受到关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规范程度对于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不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投资的高投机性问题显著,投资过程中还存在着过高的换手率问题,导致整个证券市场频繁波动,“短线为王”成为当下我国证券投资的流行观点。这种投资理念使得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并导致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存在诸多异动。

行为金融源于现代金融理论,近年来,其在指导证券投资方面的作用凸显。实际上,通过对传统金理论“理性人”假说的改造和突破,该理论能够有效解释当前金融市场的非理。行为金融代表着金融理论的发展方向,应用该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后危机时代的背景,对行为金融理论进行梳理,进而分析在该理论指导下证券投资的策略。

二、行为金融的由来及发展

行为金融以应用心理学研究为工具,通过分析金融市场行为,能够更加逼近真实市场行为,应用前景广阔。基于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三大原则,行为金融学对金融活动中存在的大量的非理进行了解释,认为人们的认知、感情等心理特征都会倒是市场非有效性。在研究金融市场“特异性”过程中,人的有限理性被引入,通过分析微观个体行为及其心理、社会动因要素,资本市场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存在短期证券价格,动力效应、长期市场价格逆转和波动性高等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环境变化,投资者并非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后悔、过度自信、缺少反应能力等心理因素往往会导致自身的行为偏差和反常现象,金融市场的“特异性”实际上总是存在。而当前的大量事实也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直接影响投资效果。因此,复杂金融市场的研究必须考虑人性的复杂多变性,自此,以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初步形成。该理论主要基础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认知偏差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人们的经验主义会导致投资错误,复杂问题往往使得投资者存在认识限制,缺少对问题的最优分析,这种直观推断法使人们处理问题能够更加简便,但容易导致失误。二是期望理论,该理论主要基于实验对比,认为多数投资者是行为投资者,且其投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其投资的效用函数也并非单纯的财富要素函数,也并非完全的风险规避型。三是行为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投资者要考虑整个投资组合而非单个资产的风险决策分析,同时要着重考虑不同资产的相关性。这是现实投资者基本无法做到的。

三、投资策略及注意事项

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理论进行了改造,对于指导投资实践也有一定的作用。不过,限于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其并没有发展为完全的普遍应用的理论。后危机时代,我国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相比以前加大,在此背景下,该理论的发展,为后危机时代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主要的投资策略和应注意的要点包括:

首先,从投资策略看,可以采用以下投资策略:一是进行逆向投资。说到底,就是要逆大盘行事。当前,反应过度的心理特征普遍存在,多数投资者过分注重眼前表现,容易产生低估和高估的现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投资者可以适时买进卖出,通过套利投资来获取收益。二是可以采用动量交易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在一定的持有期内,一些股票或股票组合在前期涨幅较好,下期将仍有良好表现,这叫做动量效应。三是成本平均策略。即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证券,规避一次性投入的风险。这个策略与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相悖,一般收益较差,但实际上能使投资者各期购入股票的平均成本低于股票的平均价格。这种投资策略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投资信心,其投资的益处是风险较小,适用性较广,不管股票价格上涨还是下跌都能进行证券投资。四是时间分散化策略,即进行时间分散化投资。五是垃圾股投资策略。金融危机过后,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稀缺性增强,垃圾股公司的价值巨大,该策略可以被纳入投资组合之中。六是行为控制策略,投资者要利用强制力或规划来进行自我约束,这对我国投资者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次,从投资要点看,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证券投资要注意:一是行为金融理论不断发展,其理论指导下的投资策略要杜绝教条化。二是要杜绝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性,投资者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要积极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的策略。三是不同投资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

参考文献

篇4

传统的投资学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方式单一、手段落后,长期停留在静态板书、口头讲解、课堂灌输上,缺乏模拟实践手段和实际操作流程的展示,学生无法获得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目前,大多院校都已建立起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环境。(1)本课程主要面向本科生教学,在理论内容上力求全面、完整,理论体系严密,使学生系统接受本课程的理论教育。(2)本课程注重理论分析的力度和深度,重点讲授金融投资的基础理论、运行理论、决策理论和调控理论,涉及金融投资技术、技巧分析时,在理论上也侧重于理论方法的阐释,以期在理论层次上体现出“金融投资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点和要求。(3)本课程注意与金融相关学科如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风险管理等理论知识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形成较合理的知识结构。(4)理论课程注意吸收学科最新成果,特别是关注国内外证券市场的发展动态及最新知识,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地将传统理论与现论进展有机结合起来。(5)精心设计与理论教学的配套案例,运用到教学中。

2.基于行业标准《金融投资学》教学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以及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向多元化发展,非常注重金融从业人员的应用能力,注重其对金融市场变化进行决断的胆识、气魄和把握机会的能力。金融市场的需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导向和目标,因此,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金融投资学》,应该在研究金融行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后,增加对多教授理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型,培养学生领悟、理解金融市场的能力,从而达到社会需求的目的。

2.1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填鸭式教学,即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听,这种讲课模式对于《金融投资学》这样的应用型课程而言,不能达到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而应该提倡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师生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方法是对于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作为老师,应该能够做到对金融市场动态有深刻的关注和了解,试试关注社会经济新闻热点,在课堂中经常穿插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市场动态,形成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以及改进。对于《金融投资学》的教学案例,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去寻找金融市场自己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形成PPT,在课堂的最后二十分钟,上台进行分析。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行当前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而且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2进行案例教学

《金融投资学》理论体系比较复杂,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和掌握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识和投资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进行案例教学,首先要对实际可得的金融案例进行精心选择,选择最有代表性、典型的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在学生对所选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获得关于案例的问题及讨论对问题的见解后,便可进入案例的分析讨论环节。可采用的方式有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方式。讨论中,授课教师不仅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独到见解,还要把学生的各种想法进行联系,实现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案例总结和评价。

篇5

证券投资是一种狭义的投资,主要是指个人或者单位购买有价证券间接进行投资的行为。证券投资机会主要包括两种行为,一种是间接投资行为,另一种是投机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我国居民的投资需求潜力都十分巨大。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民投资理财观念的加强,推动我国证券投资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而十以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将迎来新的发展,特别是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将进入较大的变革发展阶段。证券投资业必须准确把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发现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形成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和谐发展,促进国家和居民财富的健康增长。

一、我国证券投资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证券市场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沪深两市在短短20年内便跨过西方近百年的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历程。

首先,证券市场参与者结构趋于协调。近年来,我国各行业的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机构和专业从业者数量激增,每年都有大批受过专业训练的高学历人才进入证券行业。截至2012年底,我国的上市公司总数达3614家,A股占67.87%,B股占2.19%,中小板占19.4%,创业板占9.28%。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数量增长加速,组成成分趋于丰富,初步形成了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保险、合适境外投资者等多种类型投资机构竞合发展的局面,为广大群众投资理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其次,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市场化,政府的监管更加科学。为应对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规范证券投资行为,监管部门陆续颁布了多项政策法规,如《证券法》、《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等等。这些政策法规在我国金融市场变迁剧烈的时期,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证券投资行为得以走向更加专业化、法制化,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此外,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反映更加真实和及时。短短的二十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已超过2400家,尽管占所有股份制企业的比重不到10%。但覆盖的产业越来越广,所有制类型也更加丰富。这样的证券市场能够更加有效反映实体经济的变化。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上市,使得股市表现更加符合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当然,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证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交易产品种类单一,缺乏能够设施贴近普通百姓投资理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求;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持续盈利能力较弱,致使投机气氛浓厚。市场中介机构专业性不足,分散风险能力不强;受政策,消息影响较大,与基本面脱节较大等等。但这些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化发展,将一定能够得到改善。

二、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

自改革开放来看,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虽然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受其制约,仍在险境中求发展。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大趋势:

(一)金融体系趋于成熟

近年开,我国的金融体质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一方面,外国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相继被引入,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机制也得到加强,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开始向海外扩张。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我国的监管部门采用的监管手段和措施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人为对金融市场的干预越来越科学。例如在控制房地产信贷时,中国政府已经开始认同金融机构在自有资金方面的比例标准或者最高负债指标。更多的金融机构能够进入更广阔的实体领域开展业务。

(二)增速放缓下的经济转型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共识,2010年以来的季度GDP增幅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1.9%,下降到2012年第四季度的7.9%,2013年第一季度也仅为7.7%。此轮经济增速放缓,政府并没有出台刺激计划。而是坚持经济结构的调整,从重规模到重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公平。

(三)“十二五”明确政策导向

我国开始进行由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到发达国家水平的转变。“十二五”规划为未来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到2015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要由目前的43%提高到47%;城镇化率要由目前的47%提高到51%;科研投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要由1.8%提高到2.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新的五年规划嵌入了至少五个相互关联的重要转换环节:由于劳动成本上涨,全球经济市场份额已达到足以限制进一步扩张的程度,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放缓不知何时是尽头,因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或供应链条结构会有所调整;从投资、出口到国内消费等方面重新实现需求平衡;接纳快速城市化的人口,确保实行的激励措施能最大限度实现社会变化的有序进行;建立必要的机构以实现包容和机会平等;在维护全球稳定,保持经济增长及可持续发展,包括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承担国际责任。

三、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对证券投资的影响

宏观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将促进证券市场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众多新的投资机遇。下文将从证券市场发展趋势以及证券投资机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层次更加多样

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优秀中小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上市,从而补充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在我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证券化是未来经济转型中关键一环。另外,市场中的投资机构,产品种类和渠道种类都会更加丰富,从而满足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

2.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加强

国外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机构投资者最终会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我国近年来的发展也开始验证这一点。QFII、券商、保险公司、基金等大规模进入证券市场,逐渐成为市场行情变化的主导。随着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加深,投资者将有机会选择境外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同时也能投资海外的机会。

3.证券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随着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投资领域的开拓,各类机构投资者根据自身特点,打造丰富的证券产品族,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各色投资需求。客户方面将更加注重理财和保值。在产业方面,农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都期待更多的金融创新。

4.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凸显

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政府不再进行刺激和扶持,实体经济更加需要金融市场的支持。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新兴的融资平台和渠道,将为企业的转型和创新提供助力。证券投资等金融服务将与人民生活、工作和发展产生更加紧密联系。

(二)证券投资的新机遇

中国经济增长决定了不同产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证券投资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增长方式与影响机制也将不断改变,而相关证券投资机会也会发生一定转变。证券投资者需审视我国经济增长走势,把握市场机遇,洞察投资导向,不断发展自己。未来的投资机遇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领域:

能源领域。目前该领域还处于初创期,整个产业链中的投资空间较大。新能源行业覆盖广泛,包括煤电一体、风电、核电、新能源汽车等。因此,对于该行业的一些能够降低成本的工艺、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或极具特色且能够广泛商用的民用产品,都是具有投资的机会点。

民生领域。新农村建设将带来三方面的投资机遇: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企业及服务于农村消费的企业、技术或产品。从更长远看,城镇化带来的城镇消费潜能的爆发,将为众多面向县及以下区域的企业带来机遇。

科技领域。通信与互联网领域是科技方面投资的热点,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传统产业的变革,以及新兴的产业带来的新产品和服务,极具投资潜力。其中移动终端应用将带来众多投资机会。

此外,中国未来证券投资机会将扩大到新型的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业。生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证券投资的新的增长机会。其中,电子商务使得生产服务业能够进行跨区域整个,从而形成一个个专业的服务平台,而平台上又能衍生出众多辅产业。因此,作用信息通信网络开展服务的企业值得长期关注。

参考文献

[1]陈俊蓉.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现状及对策[J].经济导刊,2012,01.

[2]邵瑞环.浅析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J].经济视角(下),2013,01.

篇6

1.证券投资市场风险的本质

证券投资的风险性是对于未来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现期进行资金的证券市场投入,而未来的收入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证券投资市场的风险。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可能是由证券发行方的信誉不足造成的,也可能是资金未来流动性的变化导致的。由于证券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相互联系,并且受到多种市场因素的影响,所以证券投资收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具有安全边际的投资

在证券投资中,投资人的目的是获取收益,利用本金的时间效益获取资金收益。投资人放弃自己持有的现金的使用权力,将使用权转移,并将消费的行为放在日后进行,并从中获取收益。证券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就是对证券的现金流进行折算,计算折现值。在进行证券投资之前,投资人首先要对证券的未来收益进行核算,并将证券的现期价格与未来收益进行比对,对与自己预期收益相符的证券进行投资。

3.多样化投资组合

金融市场的投资中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收益行性,但风险性和收益性的大小有所区别,形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投资产品的流动性和经营流动状况不同。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投资人,可以进行多样化投资,将投资的风险分散到各种投资理财产品中。多样化投资组合是指投资人将资金投入到证券和其它金融领域,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的办法

4.动态再平衡策略

在投资人进行证券投资后,证券的价值可能发生动态的变化,并对投资人的收益产生影响。在投资人买入证券后,还可以进行证券的交易,在证券市场上通?^购入和卖出活动控制投资的风险,提高自己的收益。投资人对于债券的现期价值和未来收益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并将预期收益较低而现期价值较高的证券卖出,买入现期价格较低的证券,进行风险的规避。

5.投资风险的相关理论

(1)技术分析理论。其主要是以图表为基础来对证券市场的市场行为给予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对市场未来的价格变化趋势给予准确的预测,其又被称之为图表分析理论。该理论需要进行三大假设,分别是价格沿趋势运动、市场行为包含一切信息、历史会重演。(2) 基本分析理论。其是以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数据为基础来进行的投资分析和决策,是美国机构投资者常用的一种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基本分析理论中所提及到的公司真实价值是由公司的现金流、增长率和风险等财务指标决定的,并且公司股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范围进行波动,而且股票的内在价值直接决定其价格。因此,基本分析理论的核心环节就是对股票所具有的内在价值进行合理估算。(3)现资组合理论。其是在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是关于资本市场均衡和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决策来开展的正证券投资行为。(4) 行为金融理论。其是行为经济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主要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对人们的感情、认知、态度等心理进行研究。

二、证券投资中控制市场风险的措施

1.掌握风险预测和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

要进行证券投资,首先要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律和资金融通的状况,并对金融证券市场的各种业务有基本的了解。证券市场由于各种行业和市场的变动而存在证券价值的波动性变化,投资人要规避证券投资的风险,提高自身的收益,就要掌握基本的证券市场运行规律,并了解自己在证券市场中进行买卖的权利,保障自身的证券买卖行为可行,能够根据证券市场的变化情况对证券进行购入和卖出。

2.建立风险预测和控制机制

证券投资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对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能够帮助投资人控制证券投资带来的风险。进行证券投资的风险预测,能够对证券市场中潜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并提前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对自身财产安全构建保障机制。通过建立风险预测和分析机制,投资人能够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各种投资活动中,通过多样化投资预先规避风险,实现现金的高效流动,并通过流动产生资金的增值。

3.减小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控制力度

篇7

保险投资证券化是保险公司为了取得预期的收益,将保险资金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使它们的投资结构向证券化方向发展。保险投资的证券化发展,不仅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能使保险公司获得相当可观的投资收益,提高保险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偿付能力,是保险业逐步走向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新趋势,必将对各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一、国际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背景分析

1.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变迁为保险投资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直接融资逐渐取代间接融资占据了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发行债券、股票日益成为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如1996年,美国、欧盟等国家证券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占到65%,证券市值占GDP的比例美国为244%、德国为133%、印度为94.4%。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这种变化为保险业创造了有利的投资机会,而保险资金所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规模性特征又恰好与这种变化的要求相吻合,使得证券投资在保险公司的金融资产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全球证券市场上有40%的投资资产为各国保险公司所控制。

2.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和保险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了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步伐。近20年来,世界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国际保险业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1998年全世界保险业保费收入近4万亿美元,保险业总资产达到约8万亿美元。保险业的迅猛发展,给保险公司带来巨额收入,大大增强了保险业的资金实力,使它们成为资本市场上非常重要的投资者。

3.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金融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丰富的投资品种、多元化的避险手段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展了保险投资证券化的选择空间,使保险公司能够通过合理安排资产结构和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高效安全地运用保险资金。

4.世界各国普遍放松对保险业投资的限制,为保险投资证券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国纷纷放松对金融业的严格管制,实行相对宽松的监管政策,各种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和渗透不断加剧,保险业为了应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加速了向证券业的渗透和融合,使证券投资成为保险公司最重要的资金运用方式,保险公司的盈利也越来越依赖于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5.国际保险市场日益饱和,业务日趋竞争激烈,保险供给出现严重过剩现象。大多数保险公司在保险经营过程中不但没有取得盈利,反而出现了巨额的经营亏损,不得不通过扩大资产投资的方式来提高盈利水平,弥补承保亏损,这是国际保险投资证券化取得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如表1)。

1975-1992年西方发达国家保险业收益状况表1(单位:%)

项目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士

承保收益率-8.020.330.51-11.6-8.72-8.48

投资收益率14.448.488.7213.0113.2911.55

综合盈余率5.84.564.991.384.573.07

资料来源:瑞士《西格马》杂志1997年1期

二、保险投资证券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采取了“金融抑制”政策,使大量的保险资金只能以银行现金、银行存款的方式低效运行(如表2)。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步骤,但与国际保险业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潮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长期效应来看,逐步全面放开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比例的限制,加快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步伐,对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形成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三足鼎立的金融市场新格局。

中、美、英、日等国寿险资金运用结构比较表2(单位:%)

投资项目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瑞士

银行存款72.99.40.110.61

有价证券10.55166.143.744

贷款8.327.48.127.32

不动产1.83.519.64.715

其它6.58.76.113.738

(一)保险投资证券化有利于调整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提高宏观金融运行效率。

1.有助于提高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使保险公司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大的资金供应者之一,它们在一级市场上大量承购和包销有价证券、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证券,能有效地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和扩张,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这样,中央银行在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时,通过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密切配合,能大大提高操作的有效性,顺利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2.有利于理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增加经济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可以使沉淀于商业银行中的那部分保险资金以证券投资的形式被激活,开辟了社会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的新途径,从而扩大了社会信用的规模,增加经济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

3.扩大了直接融资在社会金融资产中的份额,有利于调整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容量,疏通直接融资渠道,适当分流储蓄资金,为企业创造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必将对我国金融市场形成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格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保险投资证券化是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市场结构的客观要求。

1.有利于增加证券市场资金的有效供给,扩大证券市场规模。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证券化进度还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机会,证券市场资金有效供给不足。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能有效地扩大我国证券市场的容量,给资本市场注入稳定而强劲的资金来源,对于增加我国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繁荣证券市场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改变我国证券市场上散户过多、投机性太强的现状,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改变我国目前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证券市场新格局,促进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3.有利于证券市场结构的完善,活跃市场交易。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使保险公司成为证券市场上活跃的交易商,它们在一级市场上承购、包销、配购新证券,可以刺激一级市场的发行;在二级市场买卖证券,能够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活跃二级市场。这些既有利于改善证券发行、交易市场结构,又有利于改善资本市场中各类资产的比例结构。此外,保险资金通过创立或配售、申购投资基金、建立和加入信托投资公司、金融咨询公司等,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

(三)保险投资证券化有助于保险职能的全面发挥,壮大我国保险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1.有利于加快我国保险公司商业化运营的步伐,全面发挥保险业的经济职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将大大增强保险公司的投资意识和盈利意识,转变企业的经营观念,从而充分、全面地履行保险的经济职能,提高保险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预期效益,增强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化解利率风险和经营风险。银行自1996年以来先后7次降息,使以银行存款为主的保险资金的预期收益急剧下降,产生了严重的利差倒挂现象。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保险公司通过投资组合的选择,优化资产分布结构,获取高额稳定的投资收益,提高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化解经营风险。

3.有利于保险公司调整险种结构,提高开发新险种的积极性。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扩大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提高预期收益和偿付能力,有利于激励保险公司开辟新的服务项目,如开办投资分红式保单、保单贷款业务等,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形成保险经营的良性循环,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

4.有利于提高民族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奠定开放我国保险市场的雄厚经济基础。我国加入WTO以后,金融服务业特别是保险业将面临着国际保险集团的极大冲击。外国保险公司的资金投资渠道比较畅通,可以投资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甚至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房地产领域,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从而可以通过低费率、支付高费的方式进行保险商品倾销,抢夺国际保险市场份额。加快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我国保险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逐步增强我国民族保险公司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奠定我国保险业加入WTO的经济基础,迎接保险市场开放对我国保险业带来的巨大冲击。

三、推进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保险投资方式的多元化,逐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方向的限制,可按以下方式进行:版权所有

1.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各类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国家在发行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时,可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保险公司定向配售。保险公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自由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从事债券的现货和期货交易。

2.允许保险公司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从事一级市场基金的发售和二级市场基金的买卖,逐步改善保险资产的投资结构,提高证券投资的比例,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

3.由保险公司单独或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的形式共同发起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委托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作,出资方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共担风险,使保险资金以投资基金的形式直接进入证券市场。

4.保险公司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起人,成立专门的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对保险基金的运用进行专业化管理,使保险公司根据保险资金期限的长短、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合理安排投资组合,这样既有利于控制保险投资的风险,又有利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率。

5.全面放开保险投资方式的限制,使保险公司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参与股票的申购、配售和交易,形式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保险投资管理制度,为保险投资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篇8

保险投资证券化是保险公司为了取得预期的收益,将保险资金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使它们的投资结构向证券化方向发展。保险投资的证券化发展,不仅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能使保险公司获得相当可观的投资收益,提高保险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偿付能力,是保险业逐步走向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新趋势,必将对各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一、国际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背景分析

1.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变迁为保险投资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直接融资逐渐取代间接融资占据了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发行债券、股票日益成为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如1996年,美国、欧盟等国家证券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占到65%,证券市值占GDP的比例美国为244%、德国为133%、印度为94.4%。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这种变化为保险业创造了有利的投资机会,而保险资金所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规模性特征又恰好与这种变化的要求相吻合,使得证券投资在保险公司的金融资产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全球证券市场上有40%的投资资产为各国保险公司所控制。

2.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和保险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了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步伐。近20年来,世界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国际保险业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1998年全世界保险业保费收入近4万亿美元,保险业总资产达到约8万亿美元。保险业的迅猛发展,给保险公司带来巨额收入,大大增强了保险业的资金实力,使它们成为资本市场上非常重要的投资者。

3.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金融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丰富的投资品种、多元化的避险手段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展了保险投资证券化的选择空间,使保险公司能够通过合理安排资产结构和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高效安全地运用保险资金。

4.世界各国普遍放松对保险业投资的限制,为保险投资证券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国纷纷放松对金融业的严格管制,实行相对宽松的监管政策,各种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和渗透不断加剧,保险业为了应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加速了向证券业的渗透和融合,使证券投资成为保险公司最重要的资金运用方式,保险公司的盈利也越来越依赖于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5.国际保险市场日益饱和,业务日趋竞争激烈,保险供给出现严重过剩现象。大多数保险公司在保险经营过程中不但没有取得盈利,反而出现了巨额的经营亏损,不得不通过扩大资产投资的方式来提高盈利水平,弥补承保亏损,这是国际保险投资证券化取得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如表1)。

1975-1992年西方发达国家保险业收益状况表1(单位:%)

项目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士承保收益率-8.020.330.51-11.6-8.72-8.48投资收益率14.448.488.7213.0113.2911.55综合盈余率5.84.564.991.384.573.07

资料来源:瑞士《西格马》杂志1997年1期

二、保险投资证券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采取了“金融抑制”政策,使大量的保险资金只能以银行现金、银行存款的方式低效运行(如表2)。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步骤,但与国际保险业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潮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长期效应来看,逐步全面放开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比例的限制,加快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步伐,对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形成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三足鼎立的金融市场新格局。

中、美、英、日等国寿险资金运用结构比较表2(单位:%)

投资项目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瑞士银行存款72.99.40.110.61有价证券10.55166.143.744贷款8.327.48.127.32不动产1.83.519.64.715其它6.58.76.113.738

(一)保险投资证券化有利于调整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提高宏观金融运行效率。

1.有助于提高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使保险公司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大的资金供应者之一,它们在一级市场上大量承购和包销有价证券、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证券,能有效地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和扩张,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这样,中央银行在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时,通过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密切配合,能大大提高操作的有效性,顺利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2.有利于理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增加经济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可以使沉淀于商业银行中的那部分保险资金以证券投资的形式被激活,开辟了社会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的新途径,从而扩大了社会信用的规模,增加经济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

3.扩大了直接融资在社会金融资产中的份额,有利于调整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容量,疏通直接融资渠道,适当分流储蓄资金,为企业创造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必将对我国金融市场形成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格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保险投资证券化是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市场结构的客观要求。

1.有利于增加证券市场资金的有效供给,扩大证券市场规模。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证券化进度还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机会,证券市场资金有效供给不足。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能有效地扩大我国证券市场的容量,给资本市场注入稳定而强劲的资金来源,对于增加我国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繁荣证券市场将发

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改变我国证券市场上散户过多、投机性太强的现状,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改变我国目前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证券市场新格局,促进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3.有利于证券市场结构的完善,活跃市场交易。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使保险公司成为证券市场上活跃的交易商,它们在一级市场上承购、包销、配购新证券,可以刺激一级市场的发行;在二级市场买卖证券,能够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活跃二级市场。这些既有利于改善证券发行、交易市场结构,又有利于改善资本市场中各类资产的比例结构。此外,保险资金通过创立或配售、申购投资基金、建立和加入信托投资公司、金融咨询公司等,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

(三)保险投资证券化有助于保险职能的全面发挥,壮大我国保险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1.有利于加快我国保险公司商业化运营的步伐,全面发挥保险业的经济职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将大大增强保险公司的投资意识和盈利意识,转变企业的经营观念,从而充分、全面地履行保险的经济职能,提高保险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预期效益,增强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化解利率风险和经营风险。银行自1996年以来先后7次降息,使以银行存款为主的保险资金的预期收益急剧下降,产生了严重的利差倒挂现象。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保险公司通过投资组合的选择,优化资产分布结构,获取高额稳定的投资收益,提高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化解经营风险。

3.有利于保险公司调整险种结构,提高开发新险种的积极性。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扩大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提高预期收益和偿付能力,有利于激励保险公司开辟新的服务项目,如开办投资分红式保单、保单贷款业务等,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形成保险经营的良性循环,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

4.有利于提高民族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奠定开放我国保险市场的雄厚经济基础。我国加入WTO以后,金融服务业特别是保险业将面临着国际保险集团的极大冲击。外国保险公司的资金投资渠道比较畅通,可以投资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甚至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房地产领域,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从而可以通过低费率、支付高费的方式进行保险商品倾销,抢夺国际保险市场份额。加快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我国保险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逐步增强我国民族保险公司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奠定我国保险业加入WTO的经济基础,迎接保险市场开放对我国保险业带来的巨大冲击。

三、推进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保险投资方式的多元化,逐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方向的限制,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各类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国家在发行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时,可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保险公司定向配售。保险公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自由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从事债券的现货和期货交易。

2.允许保险公司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从事一级市场基金的发售和二级市场基金的买卖,逐步改善保险资产的投资结构,提高证券投资的比例,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

3.由保险公司单独或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的形式共同发起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委托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作,出资方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共担风险,使保险资金以投资基金的形式直接进入证券市场。

4.保险公司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起人,成立专门的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对保险基金的运用进行专业化管理,使保险公司根据保险资金期限的长短、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合理安排投资组合,这样既有利于控制保险投资的风险,又有利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率。

5.全面放开保险投资方式的限制,使保险公司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参与股票的申购、配售和交易,形式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保险投资管理制度,为保险投资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篇9

自改革开放来看,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虽然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受其制约,仍在险境中求发展。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大趋势:

(一)金融体系趋于成熟

近年开,我国的金融体质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一方面,外国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相继被引入,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机制也得到加强,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开始向海外扩张。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我国的监管部门采用的监管手段和措施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人为对金融市场的干预越来越科学。例如在控制房地产信贷时,中国政府已经开始认同金融机构在自有资金方面的比例标准或者最高负债指标。更多的金融机构能够进入更广阔的实体领域开展业务。

(二)增速放缓下的经济转型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共识,2010年以来的季度GDP增幅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1.9%,下降到2012年第四季度的7.9%,2013年第一季度也仅为7.7%。此轮经济增速放缓,政府并没有出台刺激计划。而是坚持经济结构的调整,从重规模到重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公平。

(三)“十二五”明确政策导向

我国开始进行由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到发达国家水平的转变。“十二五”规划为未来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到2015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要由目前的43%提高到47%;城镇化率要由目前的47%提高到51%;科研投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要由1.8%提高到2.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新的五年规划嵌入了至少五个相互关联的重要转换环节:由于劳动成本上涨,全球经济市场份额已达到足以限制进一步扩张的程度,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放缓不知何时是尽头,因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或供应链条结构会有所调整;从投资、出口到国内消费等方面重新实现需求平衡;接纳快速城市化的人口,确保实行的激励措施能最大限度实现社会变化的有序进行;建立必要的机构以实现包容和机会平等;在维护全球稳定,保持经济增长及可持续发展,包括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承担国际责任。

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对证券投资的影响

宏观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将促进证券市场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众多新的投资机遇。下文将从证券市场发展趋势以及证券投资机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层次更加多样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优秀中小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上市,从而补充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在我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证券化是未来经济转型中关键一环。另外,市场中的投资机构,产品种类和渠道种类都会更加丰富,从而满足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

2.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加强国外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机构投资者最终会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我国近年来的发展也开始验证这一点。QFII、券商、保险公司、基金等大规模进入证券市场,逐渐成为市场行情变化的主导。随着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加深,投资者将有机会选择境外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同时也能投资海外的机会。

3.证券产品种类更加丰富随着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投资领域的开拓,各类机构投资者根据自身特点,打造丰富的证券产品族,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各色投资需求。客户方面将更加注重理财和保值。在产业方面,农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都期待更多的金融创新。4.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凸显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政府不再进行刺激和扶持,实体经济更加需要金融市场的支持。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新兴的融资平台和渠道,将为企业的转型和创新提供助力。证券投资等金融服务将与人民生活、工作和发展产生更加紧密联系。

(二)证券投资的新机遇

篇10

保险投资证券化是保险公司为了取得预期的收益,将保险资金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使它们的投资结构向证券化方向发展。保险投资的证券化发展,不仅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能使保险公司获得相当可观的投资收益,提高保险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偿付能力,是保险业逐步走向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新趋势,必将对各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

一、国际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背景

1.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变迁为保险投资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直接融资逐渐取代间接融资占据了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发行债券、股票日益成为融资的主要渠道。如1996年,美国、欧盟等国家证券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占到65%,证券市值占GDP的比例美国为244%、德国为133%、印度为94.4%。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这种变化为保险业创造了有利的投资机会,而保险资金所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规模性特征又恰好与这种变化的要求相吻合,使得证券投资在保险公司的金融资产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据统计,全球证券市场上有40%的投资资产为各国保险公司所控制。

2.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和保险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了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步伐。近20年来,世界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国际保险业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1998年全世界保险业保费收入近4万亿美元,保险业总资产达到约8万亿美元。保险业的迅猛发展,给保险公司带来巨额收入,大大增强了保险业的资金实力,使它们成为资本市场上非常重要的投资者。

3.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金融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丰富的投资品种、多元化的避险手段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展了保险投资证券化的选择空间,使保险公司能够通过合理安排资产结构和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高效安全地运用保险资金。

4.世界各国普遍放松对保险业投资的限制,为保险投资证券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国纷纷放松对金融业的严格管制,实行相对宽松的监管政策,各种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和渗透不断加剧,保险业为了应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加速了向证券业的渗透和融合,使证券投资成为保险公司最重要的资金运用方式,保险公司的盈利也越来越依赖于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5.国际保险市场日益饱和,业务日趋竞争激烈,保险供给出现严重过剩现象。大多数保险公司在保险经营过程中不但没有取得盈利,反而出现了巨额的经营亏损,不得不通过扩大资产投资的方式来提高盈利水平,弥补承保亏损,这是国际保险投资证券化取得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如表1)。

1975-1992年西方发达国家保险业收益状况表1(单位:%)

项目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瑞士

承保收益率 -8.02 0.33 0.51 -11.6 -8.72 -8.48

投资收益率 14.44 8.48 8.72 13.01 13.29 11.55

综合盈余率 5.8 4.56 4.99 1.38 4.57 3.07

资料来源:瑞士《西格马》杂志1997年1期

二、保险投资证券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采取了“金融抑制”政策,使大量的保险资金只能以银行现金、银行存款的方式低效运行(如表2)。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步骤,但与国际保险业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潮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长期效应来看,逐步全面放开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比例的限制,加快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步伐,对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形成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三足鼎立的金融市场新格局。

中、美、英、日等国寿险资金运用结构比较表2(单位:%)

投资 项目 美国  英国 日本 瑞士

银行存款 72.9  9.4 0.1 10.6 1

有价证券 10.5 51 66.1 43.7 44

贷款 8.3  27.4   8.1  27.3 2

不动产 1.8 3.5 19.6  4.7 15

其它 6.5 8.7  6.1 13.7 38

(一)保险投资证券化有利于调整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提高宏观金融运行效率。

1.有助于提高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使保险公司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大的资金供应者之一,它们在一级市场上大量承购和包销有价证券、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证券,能有效地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和扩张,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这样,中央银行在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时,通过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密切配合,能大大提高操作的有效性,顺利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2.有利于理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增加经济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可以使沉淀于商业银行中的那部分保险资金以证券投资的形式被激活,开辟了社会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的新途径,从而扩大了社会信用的规模,增加经济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

3.扩大了直接融资在社会金融资产中的份额,有利于调整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容量,疏通直接融资渠道,适当分流储蓄资金,为创造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必将对我国金融市场形成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格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保险投资证券化是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市场结构的客观要求。

1.有利于增加证券市场资金的有效供给,扩大证券市场规模。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证券化进度还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机会,证券市场资金有效供给不足。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能有效地扩大我国证券市场的容量,给资本市场注入稳定而强劲的资金来源,对于增加我国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繁荣证券市场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改变我国证券市场上散户过多、投机性太强的现状,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改变我国目前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证券市场新格局,促进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3.有利于证券市场结构的完善,活跃市场交易。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使保险公司成为证券市场上活跃的交易商,它们在一级市场上承购、包销、配购新证券,可以刺激一级市场的发行;在二级市场买卖证券,能够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活跃二级市场。这些既有利于改善证券发行、交易市场结构,又有利于改善资本市场中各类资产的比例结构。此外,保险资金通过创立或配售、申购投资基金、建立和加入信托投资公司、金融咨询公司等,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

(三)保险投资证券化有助于保险职能的全面发挥,壮大我国保险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1.有利于加快我国保险公司商业化运营的步伐,全面发挥保险业的经济职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将大大增强保险公司的投资意识和盈利意识,转变企业的经营观念,从而充分、全面地履行保险的经济职能,提高保险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预期效益,增强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化解利率风险和经营风险。银行自1996年以来先后7次降息,使以银行存款为主的保险资金的预期收益急剧下降,产生了严重的利差倒挂现象。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保险公司通过投资组合的选择,优化资产分布结构,获取高额稳定的投资收益,提高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化解经营风险。

3.有利于保险公司调整险种结构,提高开发新险种的积极性。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扩大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提高预期收益和偿付能力,有利于激励保险公司开辟新的服务项目,如开办投资分红式保单、保单贷款业务等,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形成保险经营的良性循环,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

4.有利于提高民族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奠定开放我国保险市场的雄厚经济基础。我国加入WTO以后,金融服务业特别是保险业将面临着国际保险集团的极大冲击。外国保险公司的资金投资渠道比较畅通,可以投资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甚至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房地产领域,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从而可以通过低费率、支付高费的方式进行保险商品倾销,抢夺国际保险市场份额。加快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有利于我国保险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逐步增强我国民族保险公司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奠定我国保险业加入WTO的经济基础,迎接保险市场开放对我国保险业带来的巨大冲击。

三、推进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基本思路

(一)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保险投资方式的多元化,逐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方向的限制,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各类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国家在发行政府债券、债券时,可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保险公司定向配售。保险公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自由买卖政府债券、债券和企业债券,从事债券的现货和期货交易。

2.允许保险公司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从事一级市场基金的发售和二级市场基金的买卖,逐步改善保险资产的投资结构,提高证券投资的比例,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

3.由保险公司单独或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的形式共同发起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委托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作,出资方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共担风险,使保险资金以投资基金的形式直接进入证券市场。

4.保险公司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起人,成立专门的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对保险基金的运用进行专业化管理,使保险公司根据保险资金期限的长短、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合理安排投资组合,这样既有利于控制保险投资的风险,又有利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率。

5.全面放开保险投资方式的限制,使保险公司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参与股票的申购、配售和交易,形式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保险投资管理制度,为保险投资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篇11

投资产品池指财务公司在对金融市场产品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出符合财务公司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建立产品备选库,适时进行投资,目的是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形成多元化投资策略,降低投资风险。当然,投资产品池是一个动态的资产配置过程,产品池里的产品的工作流程要随着业务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和固化。具体而言,投资产品池对于财务公司有价证券投资业务有如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明确配置方案,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产品池有利于科学分析市场和产品,提前做好各种情势下的最优投资预案,从而有助于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及随之而来的金融市场风险。

(二)拓宽投资可选择的空间,提升组合投资效益

通常来说,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投资者的有限理性等因素使得理论上的最优投资组合几乎无法实现。随机情况下的有价证券投资决策往往因为信息掌握的不充分而导致投资的可选择产品空间有限,进而导致最终的投资组合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而投资产品池则通过有计划的精心选择拓宽了投资空间的广度,使得财务公司能够从中选出更有效的投资组合,从而实现财务公司投资收益的“帕累托改善”。

(三)提前做好预案,降低产品搜寻成本

与产业项目的投资不同,有价证券投资所面临的金融市场信息高度不对称,因此投资者在产生投资需求后临时到金融市场中寻找和遴选产品,其搜寻成本是很高的。投资产品池则事先根据财务公司的风险偏好和预定的投资标准有目的地在金融市场中寻找产品,或者直接由外部金融机构预先为财务公司定制好适合的金融产品,从而投资产品池模式能够在客观上产生规模效益,进而实现降低产品搜寻成本的良好效果。

二、财务公司投资产品池的具体构建

投资产品池的构建可以按照产品风险等级的划分、产品种类的选择、产品期限的搭配和投资额度的配比等四个先后步骤来构建。

(一)产品风险等级的划分

通常来说,财务公司应将风险控制作为其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工作,始终贯彻在投资经营战略和具体投资过程之中。首先,财务公司在从事有价证券投资业务之前应制定标准严格的基本投资原则和相关禁止性投资准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风险。其次,财务公司应确定可投资产品的风险控制标准,从而设置可投资产品的准入门槛。再次,财务公司应以既定风险控制标准为底线,进一步明确可准入的投资产品的各项风险因素的量化评分标准和分值区间,赋予各项风险因素相应的权重值,并测算出产品的最终风险评价加权值。最后,财务公司可根据金融市场中的产品风险评级准则,结合财务公司作为风险厌恶者的风险偏好特征,并综合考虑基本投资原则和相关禁止性投资准则的具体规定,制定出由极低风险、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等七个风险等级(每个等级都包含有分值区间、产品风险状况及适合投资主体等描述性内容)所组成的投资产品的风险等级评定表。

(二)产品种类的选择

有价证券的种类很多,但从“风控首要,兼顾效益”的原则出发,投资产品池应将基金、股票、金融衍生品等风险较高的产品,以及收益较低的国债、挂钩同业存款的互联网产品等排除在外,而主要将风险较低、收益中等的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计划等有价证券纳入进来。上述任何一种类的产品因融资主体、发行主体及风控措施等的不同,都会相应地体现出不同的风险等级来。因此,这些种类的最终风险评价加权值在70分以上的产品都随机地、分散地落到极低风险、低风险和较低风险等三个子产品池内,从而将投资产品池分割成更细致、更具体的子区域。

(三)产品期限的搭配

针对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的差异化需求,产品发行主体通常会设计出多种期限的同类产品。因此,即使是处于同一风险等级子产品池中的同一种有价证券产品,其期限也是多种多样的。考虑到投资风险与投资期限的正相关性,结合兼顾效益原则,投资产品池应以1年期左右(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的金融产品为主要备选对象,适当配置一定比例的短期(半年以内)金融产品,以尽可能实现有价证券投资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的有机统一。

(四)投资额度及期限的配比

根据风控首要和分散配置原则,投资产品池应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各个风险等级子产品池中的不同有价证券产品之上。投资额度在投资产品池内的配比操作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上:第一,投资额度应首先在不同的风险等级子产品池之间进行初次分配。投资额度应主要分配给低风险类子产品池,剩余的额度大致均匀地分配给另外两个子产品池,建议针对极低风险类、低风险类及较低风险类三个子产品池的投资额度分配比例为20%∶60%∶20%。第二,分配给各子产品池的投资额度继续在不同种类的产品之间进行配置。通常来说,同一风险水平下,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的收益较高,保险资管计划次之,银行理财的收益最低,因此,建议对上述四种产品的投资额度再分配比例预设为35%∶35%∶20%∶10%。第三,对分配到每个品种上的投资额度,还要最后分配给不同期限的产品。考虑到有价证券投资主要以1年期左右(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的金融产品为主,建议对短、中、长期限产品的投资配置比例预设为20%∶60%∶20%。

三、投资产品池的效益评价

投资产品池应将投资额度按照配置比例分配到不同风险等级、不同产品种类、不同期限的产品之上。因此,对投资产品池的效益预测的前提是从加权的角度测算出一个平均投资收益率。首先,通过对投资产品池中有价证券产品的短期、中期、长期等期限预期收益的考察和测算,结合投资产品池对各类产品的短期、中期、长期的配置比例(即20%?U60%?U20%),并结合投资产品池对各类风险等级子产品池的投资配置比例(即20%?U60%?U20%),可大致得出几类产品的加权年化平均预期收益率(按照当前金融市场情况,信托计划收益率大致为9%,券商资管计划大致为8.3%,保险资管计划大致为6.6%,银行理财大致为6%)。然后,根据上述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结合投资产品池对各类产品的投资配置比例(即35%?U35%?U20%?U10%),可测算出投资产品池这个投资组合的加权年化平均预期收益率约为7.98%。

当然,投资产品池的上述预测值是基于概率论与统计学之上的期望值,现实投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扰动性因素,如某类产品的价格波动、投资产品池在产品种类和期限上的配置比例变化等,这些必将导致投资产品池的预期收益率对上述期望值的偏离。但是,如果没有系统性风险或变化的产生,收益率的实际发生值必然是向着其期望值(7.98%)不断收敛的。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2-0116-01

一、投资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投资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专业、财务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特别是2015年我校经济2014级金融学培养方案修订之后,投资学容纳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等课程内容,学分增加为64学时,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难度,使得投资学课程呈现出如下特点:

(1)它是金融学本科专业课中比较难的一门课。

(2)它反映了当代金融理论的最新成果(与部分传统的金融市场学内容不同)。

(3)它确立资产定价在金融市场学乃至金融学中的核心地位。

二、传统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投资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不足

对于我校金融学专业而言,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在已经开设的金融市场学、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公司金融、衍生金融工具等课程内容简单重复,并由不同的老师承担,对不同课程的教学重点、教材选用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没有统一的科学规划,投资学知识体系缺乏整体性和延续性。

(二)投资学专业教材有限,与教学环节相脱节

投资学课程的前瞻性较强,虽然教材众多,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投资学专业教材有限,并且大多数教材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内容陈旧,无法达到教学要求,更无法达到市场需求。

(三)学校实验经费有限,实践教学环节欠缺

投资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由于目前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中,学校的实验经费有限,缺少证券模拟和期货模拟交易与分析的相关软硬件设备,导致投资学课程教学不能满足目前金融市场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四)投资学教学缺少新型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和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金融+数据库+信息+技术”综合性集成化已经成为单一的金融学科发展方向。从金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既能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又能具备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的专业化人才。然而,目前的投资学教学对金融计算、数据分析、统计计量等交叉学科知识应用较少。

三、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基于金融学发展前沿优化投资学教学内容

金融全球化、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工程化是目前金融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基于地方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修订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投资的发展脉络。此外,基于教材编纂的前瞻性和全面性,选择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滋维·博迪的《投资学(INVESTMENT)》,第九版为教材。

(二)理论结合实践,改革教学方法

投资学是一门要求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金融市场需求的专业化人才。因此,探索出一套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可以在课程实验中增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通过实训项目、证券交易模拟实验和期货交易模拟实验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盘能力和投资学专业素养,满足金融市场的人才需求。此外,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让学生有机会进入到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开展实践学习。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将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等前沿性内容引入授课内容和课后拓展阅读材料,拓展完善金融创新产品设计,让学生通过团队讨论、课程展示、小组竞赛等形式展示其金融创新产品设计成果。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开放式教学、证券模拟实验室、期货模拟实验室、跨专业综合性实验、金融创新产品设计大赛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投资实践,为其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广志.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总结.西北师范大学学报[J],2005. 

[2]陈尊厚,胡继成.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考.中国大学教育[J],2015(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