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51: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活中统计学的应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统计学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应用
我们最初对统计学的认识是要研究国家的现状的,例如:全国的人口现状、经济发展情况、农业及工业的发展情况等,其主要是对一国的社会及经济发展进行整体性的统计调查研究。后经过多年的形成发展,统计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并且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和类型,现在意义上的统计学就是通过对社会中统计知识的整合精简成的被大众所接受的一门专业的学科。我们在文章前面所提到过的全国人口普查、经济发展情况统计以及政府数据整合等都是统计学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应用发展。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的历史发展具体如下:最早在17世纪统计学首次应用在社会生活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18世纪中叶统计学实现了和概率论的有效结合,使得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更加的普及和高校,也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统计学的发展,使其得到人们更广泛的研究和学习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统计学的应用更加的普及、更加广泛,大到政府数据、经济发展,小到日常账目整理、填写表格等都离不开统计学的应用。
二、统计学在社会生产及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社会企业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是非常得广泛的,在社会生产及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统计学研究的一个专业领域,其具体应用包括了保险精算、金融业数据库建设与风险管理、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等一系列经济研究应用问题。 其中,用统计的方法研究金融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检测系统等充分体现了统计学在金融业上的贡献,也为管理层对金融市场上的宏观调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也为个人以及机构的投资所实施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高效的应用统计学还可以对各个行业以及企业的财务风险、顾客行为偏好、产品市场的走向以及大体的经济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在对企业的整体财务进行分析时,可以应用统计学中数量统计的方法,其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字比例和衡量指标,可以更加综合有效的对企业自身的盈利发展能了、偿债清还能力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预测。在顾客行为分析方面,利用市场调查、资料采矿技术及资料库行销功能,化行销及客服能力,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及服务。目前,统计学研究还渗透到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也依赖统计学者研究解决。统计学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模式的量化研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研究我国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考虑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利用统计数据,建立消费模型,量测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探讨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三、统计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统计学在生命科学及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统计知识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中的统计方法、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统计方法、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的统计方法、人类染色体工程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在内的各统计应用领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 利用统计学预防犯罪,应用的研究方法是相关回归分析法。 选民调查在选举中的预测功能:通过选择民调模式与应用时机,进行民调,对民调结果进行推估预测。 利用统计学知识还可以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顾客行为分析、商品市场的变化趋势及经济环境的研究等。在进行企业的财务分析时,可使用统计数量方法,提供精确地采取比率与衡量指标,从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目前,统计学研究还渗透到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也依赖统计学者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正常情况来看,统计学是对各种统计对象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和分析,以表现其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的学科。 统计学的分析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据资料,它主要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研究和分析等统计本领。学生要通过对所分析对象的总体数量关系和数据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找出分析对象的特征、变化趋势和规律等。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统计学实际上便是统计学课程,它是本文由收集整理根据生活中的各种具体现象,联系学生实际,并让学生收集、整理和研究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二、统计学与初中数学的关系
1. 数学是统计学的基础
数学是统计学的形成基础,统计学中诸多的基本理论都是以数学的演绎推理为支撑,而统计学又是数学书本知识在生活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延伸。
2. 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数学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多个分支学科的大家族,统计学就是其中一个分支。这些年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统计学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越来越密切,统计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统计知识教学中,要经过分析大量的案例,使学生体会统计知识与生活生产和科技领域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增强统计意识。因此,在授教课程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研究的整个过程,掌握统计的一般方法,建立统计的思想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研究难题、解决难题的本领。
三、初中统计教学应突出的重点
1. 带领学生摆脱经验的束缚,树立统计观念
在统计的入门教学中,通过简单的实例体会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经历方差、研究数据、描述信息、进行判断的整个过程,树立统计观念,使学生获得一种新的解决难题的本领和方法,即把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一种解决实际难题的本领。
2. 强化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主要是分析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研究某些规律和特征,并以此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难题。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统计中常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出样本,经过研究样本数据来估计和推测总体的情况。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统计这种归纳的数学思想,并针对不一样的抽样大概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即对结论的“不确定性”有所感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知识是联系实际的枢纽。
3. 重视实际难题随机抽样
1.1分析统计方法的使用。现代经济的管理中,和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同,它更提倡管理的以人为本,而且管理方法主要采用定量的方法而不是定性法。但是无论是什么方法,统计学都是重要的工具。所以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它对经济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1.2分析经济质量。2002-2007这几年间,传统的生态税收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被弱化了,但是我们可以从这几年的税收收入上来分析,逐年上升的生态税与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生态税收在所有税收中的比重却下降了。所以,我国这几年税制的绿色化程度下降速度很快。所以国家要加大对生态经济的投入,更要加大力度保护我国的环境。
1.3分析经济管理。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经济的管理和发展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且经济的发展会有很多报告,但是这么多的调查报告不可能都放在一起,然后慢慢查看。那样会造成经济分析信息过迟。那么我们如何来分析那么多的数据呢?那么我们就要用到统计学,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更直观的表述经济的发展状况。虽然经济管理的程序非常简单,但是需要很多因素来完成这个过程的实施。利用统计学来将经济状况准确的表达出来。
2统计学对经济管理的作用
我们知道了统计学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阐述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2.1解决经济管理中的薪酬问题。现在是市场经济,人们都很注重经济利益,那么职工的薪酬问题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部分,那么在现代的经济管理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人们最在意的往往就是自己的薪金。管理者对创造价值的多少也就是薪金支付的高低,这中间的一个变量就必然存在,是否薪酬合理,衡量的指标怎么样才能公平这些现实的问题是很多人要面临的。数学包含着一切学科的基础,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应用到了,在薪金计算过程中,计算变量采用数学公式,每个人可以合理的分配出应得的报酬,在经济管理中很好解决了薪酬的问题。所以利用好统计学来合理的制定职工薪酬的比例,对公司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的薪酬才能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高,才能对工作有热情。但是如果过高的话,就会导致公司成本过高也不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所以,必须要解决好酬金问题。
2.2利用统计学规划经济发展。无论是薪金还是其他一些人们关注的经济问题,都会运用到统计学中,在生活中的影响逐步扩大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信息不断变大,统计信息及统计手段的重要性日趋显著:社会经济发展在部门、政府制定规划下,检查、监督及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和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统计学都必须充分利用上。所以统计学对经济的规划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利用统计学对经济中的变量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制定出适合的经济发展规划。
2.3数学知识的运用。统计科学实质来说,应该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并且可以认为是观察资料上的数学应用。同一公式在不同类型的具体对象下可以同样地应用,这是统计学的一个特征。经济应用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数学方法必然要利用上。结合统计数学有的、严密性的特性,是经济管理提供论证和计量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利用好数学知识,来对经济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这样才能使经济发展更好。
3统计学在管理中的应用要注重于经济、管理类在现实中实际的应用能力。在工作中通过分析列表、加减乘除和图示等初等方法的数据,可以直观的了解数据表达的总体,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在位置下,需要统计的事物也并非一样,所以我们也要灵活的运用统计学。统计学在管理中面临最多的,基本有三个方面:
3.1统计在营销管理中的作用。管理营销常常要统计一部分或一个阶段单位的顾客满意情况、销售情况、市场的需求情况等,通过统计,对各个环节的正常与否进行分析,以很好地解决问题。这项工作我们就要运用到统计学,借助这个工具将这些数据科学的统计出来,并且直观的表现出现。这样才可以更有利于市场营销工作的进行,才能通过分析现状来制定更好地营销计划。
3.2统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的把握在企业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员工对企业现在工作的意见、企业管理者的建议以及满意程度等都是企业统计的一个重点。人力资源培养和调度如何更完善的做好,就会很好地减少企业发展中消极的因素,也是统计学在管理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就要对人力资源的相关内容进行科学的统计,以实现对人力资源有更好的掌握,这样才能有利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并非是一个新鲜的词儿,而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存有的属性。因为有了创造意识,我们才能从蛮荒野人进化到现在这样的科技社会;因为有了创新意识,我们才能谈及发展;因为有了创新意识,我们才能飞出地球探索太空。创新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基本要求,没有了创新,人类将会失去未来。在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型人才,都需要对现有的系统与架构进行创新、再开发。在财税管理中,关于统计学,统计方法的创新和改进能够明显地提升统计的效率和成果,不断地研发出更科学的统计方法是统计学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代的统计学比刚提出概念时又进步了许多,所以应用在了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在人们每天的生活中也能用到很多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统计学中,也有对预测的准确度提高的研究,在这种计算层面上,创新性显得极为重要。目前的大多数理论还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统计学作用的要求,一步步通过创新思维找到新的方式方法,将会使统计学应用到更多更广泛的领域里去。创新型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人才类型,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目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统计学科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尽早接触到创新理念,在研究中践行创新行为,逐步产生创新意识,以应对新的时代要求。
统计学中,有一个非比寻常的应用方向,就是预测未来。当然没有那么神乎其神,统计学中的预测一般都是根据之前的长期数据和一些统计学的指标,来预测之后某一事件可能会有的发展趋势。如果我们能将预测的准确度提高至更小,那统计学的前景将是不可估量的。从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上来看,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提高效率也是我们研究的一大方向。在提高预测准确率方面,现有的方法还不能做到这一点,在大量的研究下,创造性地提出新理论、新方法,是有必要进行统计方法改进与创新的又一原因。
统计学是一门非常耗费心神的学科,这一点从许多研究统计学,或者在国家统计部门工作的公务人员身上可以看到。统计学具有四大特征三大职能,是一门对于国家国情调查非常重要的学科。不过,在我国,统计学还不能算是一门强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统计学科的人才培养略有一年不如一年的趋势。统计学是一门非常庞大繁杂、分支很多的学科,因为统计的多样性,统计可以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同的统计方法、统计需要也为培养创新型的统计人才带来了难度。我们想要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思维来打破进步的瓶颈,与其说如何教育出一批创新型人才,不如说如何培养出一批创新型人才,创新思维需要的是信马由缰地驰骋,希望我们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独立思考、认真研究、懂得钻研问题的统计学学者。
在统计学中,是存在很多的学科交叉的方面的,所以这也对于培养一些创新性的统计学人才提高了难度。一个优质的统计学人才应该学贯古今,通晓自然与社科,统计作为一个由数据因素说话的学科,掌握大量的数据,懂得从哪些原因来收集数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统计学是一门非常庞大繁杂、分支很多的学科,因为统计的广泛多样性,统计可以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求学者发现普通事物背后不平凡的意义,想来工作任务也是很艰难的。
不过,系统地认识和系统地分析数据复杂性增加了统计学中分析思考的新途径。随着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学科整合潮流的兴起,统计研究一直延伸到许多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开始探索新的数据的统计方法。对于不同学科的知识,我们可以融会贯通,利用其他学科的创新思维来引导自己的工作方向。许多领域,比如计算机行列,创新思维人才层出不穷,创新的产品与概念也是日新月异,我们可以学习或者借鉴这些行业的成功范例,把外在的东西消化,成为自己的思想,然后运用到统计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中去。
统计科学和其他科学的普及率将打开新的应用的统计数据领域的视野。模糊理论和突变理论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理念,为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发展。统计数据的一些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统计的发展和他们的互动将成为统计发展的趋势。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引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图论,混沌理论,模糊理论等方法和理论。在多学科交叉的大环境下,取长补短,向多学科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经验,再加工,创造出自己的一套科学实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这也是一种思维和方法上的创新。
统计学的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统计是一门高瞻远瞩的学科,总是站在大的角度、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创新创造可能会改变整个统计学科的研究面貌,是一件重要而必要的事情。由于技术进步而带来的统计数据的潜在功能的不断提高,使得统计学的一些创新性研究和改进的途径将被进一步挖掘。
结束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财税管理在现代商业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而统计科学和其他科学的普及率将打开新的应用的统计数据领域,在财税管理方面将有这十分深远的意义。另外,统计学不仅仅是计算一些数学上的值,而是有着更广泛更新颖的用途,能够通过一些已发生的事情去预测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所以科学正确的研究方法极其重要。而找到这样的研究方法需要创新性的理论提出,这就需要研究统计的研究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从已有的条件中发现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儿背后的重要意义,从而开拓出全新的理论和方法,助力统计学中的研究方法更上一层楼,也能使统计学科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戴世光.积极发展科学的统计学,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J].中国统计,1979(1).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大数据时代快速到来,大数据是堪比黄金石油的致富新思路,会给社会方方面面带来很深远的影响和变化,在生活中,农业工业等很多领域都会运用到统计学,统计学之于现代社会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学重构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重构的价值与意义
1.是前沿科研领域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科研的进步会带来很多领域的发展和超多超复杂的数据,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应该不断增强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就统计学而言,这门学科应该具有分析这些庞大数据的能力,并且通过分析能够研发出合理的分析工具以及相应的分析研究理论,来通过科学的理论解决一些更为前沿、复杂的现实问题[1]。显而易见,当前很多造诣深厚的学者都将研究领域转向了数据分析上来。
2.是交叉科研领域
统计学是一个与众多学科都有交叉的一个学科,比如与数学有交叉关系,与经验科学如天文学中假设估计参数有关系。在现代社会,统计学的使用已经不止局限在政府或者国家事务中使用,而将应用领域延伸到了商业、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来,由于统计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深厚的历史,因此,它不只是与数学有亲密的关系,更是与数学本身的哲学有着亲密的联系。伴随着领域的增多和数据的复杂程度的加重,统计学家一直进行着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随着研究数据的不断增多,所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统计学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统计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同时,统计学的发展也推动着很多前沿科学的发展。
3.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们可以在进行统计学研究时形成一套完整的统计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推动大数据时代多元复杂数据分析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可以将数据化研究理论成果运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比如可以运用在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上;还有很多金融领域的人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市场信息,据此判断市场走势,会获得高收益,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中统计学在发挥作用[2]。
4.抢占制高点
国外很多研究表明,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工程需要从各个领域挖掘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融合,提取出有用的因素,发展相应的研究理论。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现如今的大数据研究方法和理论已经相对成熟,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住这次机会,不畏挑战,迎难而上,尽快研究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具有创新性的数据分析理论和软件,为我国的数据分析发展提供动力。
二、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重构的热点问题研究
1.大数据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
过去的统计主要将重心放在概率分布的指数族方面,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指数族分布研究及其在高维贝叶斯和像图模型的应用中的研究居多,我们知道,由于指数族包括了所有已知概率的分布,因此,指数组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是统计学的核心,并且在概率论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这一研究方向旨在运用指数族来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初步的简化,利用Bootstrap方法对大多数统计和概率方面的贝叶斯数据进行应用[3]。
2.大数据数据建模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线上算法被研究出来,大数据的形式多种多样,因为多样化的应用、庞大的数据和针对大数据所开发的技术,这项研究会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该研究的方向是将数据建模相应的领域进行推广,将这些数据能够统一运用在大数据中,运用理论和公式对实际应用进行辅助。
3.并行迭代蒙特卡罗方法
统计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最为常用和实用的技能之一,因此统计也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新课标”指出:在教学“统计”要从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有关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转向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及其它原因,小学阶段的统计较为简单,加之统计的教学较为枯燥,教师易于忽略学生统计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统计知识掌握统计技能呢?下面结合本人近几年来低中高年级的教学体会,谈谈几点想法和做法。
1激发学生对统计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对于统计比较陌生,这对于教师来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如处理不当,学生对统计学习可能会丧失兴趣,从而不愿主动学习;反之,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兴趣?我认为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探究活动是问题的关键。
案例:
人教版版在一、二年级的数学教材中设计了这样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如:为开联欢会,班级要买一些水果,大家喜欢的水果都不一样,到底该买哪种?要通过统计来解决。在通过调查统计后,我们得到了大多数同学喜欢吃桔子的结论,于是我们在联欢会上买了桔子。这样做,会让学生感到他所学的统计知识很有用,从而愿意去主动学习统计知识。教材中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买什么颜色的气球,调查同学们的生日都在哪个季节等。这些活动都很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注重学生与统计相关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收集整理数据、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动手操作与绘制图表、观察归纳总结、估计与想象及计算。
2.1注意估计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个简单的统计活动,可能同时培养以上各种能力。尤其要重视估计与想象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仅满意于学生通过合作得到的一张统计表、一幅统计图,其实如果让学生根据图表和结论估计和想象一下,不但具有实际意义,而且会让学生有意外的收获。比如让学生调查班级中学生的家庭所在区情况之后,可让学生根据图表和结论猜测(或者说预测、估计)一下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如果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猜一猜他的家最有可能在哪个地方。
(2)猜测一下在学校中另一个班里哪个区的同学最多。
(3)猜测一下学校中哪个区的同学最多。
2.2注意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交流与合作,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能力非常必要。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适时的指导。学生可先自己进行统计,再小组合作,从而体会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其交流合作的能力。这里只提到了两项基本能力,不代表其它的能力培养不重要,而是教师常会忽略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所以特别加以阐述。
3重视学生学习统计的经历和过程
统计是学生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的重要技能,统计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统计教学中却存在一些误区,人们会把学习统计知识看作是读懂、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作,而对统计过程和意义重视不够。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某项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观念”的建立需亲身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可以从实际出发,如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对这些资料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整理,再对统计出的数据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统计图表,使统计方法为所研究的内容服务,并寻找合适的例子来解释。让学生认识到运用统计方法可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应将学生选择恰当的统计方式来处理和分析数据,以及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作为统计知识教学追求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探索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动手实践操作是统计教学中的重头戏,新大纲强调统计教学要重视实践操作,因为实践操作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统计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的方法。
4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统计知识的应用
生物统计學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且涉及的内容、公式和抽象概念要在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基础上,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普遍反映难教和难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缺乏统计学课程的基础知识
尽管大一开设了高数课程,但与生物统计学密切相关的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内容讲解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物统计学时无法深入理解相应方法,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抱有“仇恨”等心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
(二)课时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吸收消化
统计学课程由于受到课程数量和总学分的限制,导致理论课程不断缩减至24学时,生物统计学涉及章节内容较多,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教师在讲解重难点时无法跨越式讲解,且每章节讲授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导致学生课后不能充分吸收,感觉学起来比较吃力。
(三)学生思想不重视,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很多学生认为生物统计学是将来做科研或工作需要的基础,却未意识到本科毕业论文中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不重视,而生物统计学与其他生命科学专业课交叉极少,学生课后自学能力不强,不能及时复习和巩固,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四)大学期间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较少,易造成遗忘
影响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短时间内系统学习了理论知识,但长时间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机会。尽管设置了一定课时的实验课,但在实践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采用生搬硬套的方法,缺乏灵活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过生物统计学的学生反映,当真正运用统计学分析数据时,前期学过的方法及知识点基本已遗忘,特别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很少再提及生物统计学相关知识导致所学知识遗忘。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和借鉴以往教学研究经验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加强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合理地完善课程
教师初次介绍生物统计学的内容时,需要讲解学习有关这门课的必要性、这门课大概讲什么、这门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然后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目录,对这门课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有大概的了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数据类型、资料分布特点等选择不同统计方法,加强学生统计思维方式的培养。
(二)加强相关课程间和不同章节间知识点整合
生物统计学尽管是一门学科,但并非是独立的一门课,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才能够运用生物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每堂课开始,教师将概括性的语言对学习过的旧知识进行总结和对新知识进行介绍,架好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比如,讲授两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时,可以这样讲“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单因素方差分析,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那么当因素出现两个或多个又会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将找寻其奥妙,学习两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再比如,在第五章统计假设测验中,主要介绍了单个或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测验方法,在第六章内容开始时,教师回顾上一章节内容后设问,如果在实际数据分析过程中,遇见三个或三个以上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测验,我们应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引出本章的内容。打破教材的章节和布局,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适当增加实践课课程,为本科生提供更多科研实践平台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统计思维和能力的同时,科学合理地设置不同专业的事件课程课时和相应实践课内容。如生物技术专业应设置20个课时左右的实践课程,授课内容涵盖最基本的生物统计描述和简单的生物统计方法,还应适当添加与实际相关联的案例。并通过参与老师项目组、科技创新课程等方式为学生营造科研氛围,搭建科研平台,使其尽早参与科研实践,进而诱导学生主动应用生物统计的方法解决科研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四)为实践课教改创造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中图分类号:C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088-02
F阶段从大多数学生的角度看来,统计代表着报纸上的CPI上涨数值、城市人均平均用水量等较为无用的数据分析,令人感到厌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管是企业的生产运营,还是药品的最新研制以及电视台的收视率等都离不开统计学的理论指导以及方法指引。在这样的条件下,强化高职院校的统计学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中,案例引导式逐渐被广泛性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该文着重于以学习理论的构建为基础,对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并且及时探讨了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有效设计以及应用。
1 对于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设计的分析
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着重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重点强调以学生为课堂认知的主体以及知识层面的主动构建者。教师通过实际的案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学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学生知识迁移的具体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设计要重点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以及协作用。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精神;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够被忽视,教师是课堂的构建者以及学生学习的监督促进者,要对整个教学的设计方案以及组织进行负责,并且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谈论中来。
其次,以统计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中,要着重于以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素材选取重点项目,针对于教学素材的选取,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项目的难度要能够适应于学生,既包括基础性的教学知识点,又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再次,善于以引导案例作为项目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采用将项目分解的方式将教学项目分解成多个子项目,将项目任务作为目标进行典型案例的设计,并且由案例创设出各种学习的情境,进而实现统计学知识的构建以及项目的学习。针对于具体案例的设计要综合性的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案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每一个项目任务所能够涉及的知识点都与案例一一对应;第二,案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选用的案例要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引发学生的拓展性思考;第三,选用的案例之间要相互联系,要按照项目的完成情况而设计,避免出现案例独立存在的现象;第四,案例具备一定的实践性,要采用实际存在的案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第五,案例的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规律,以便于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项目,进而逐渐能够掌握项目的核心思想以及构建的过程。
最后,按照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课程完成以后,由学生自己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项目工作进行检测并且做出一定的评价,通过师生之间的探讨,进而评判学生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学生对项目改进的具体措施。
2 优化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中的有效应用
按照实际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设计中的具体要求,以某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采用了该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统计学的教学项目主要包括:“某市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总项目;四个分项目:统计调研的设计方案、统计调查整理、统计数据分析、统计分析报告;八个引导案例,形成1+4+8的项目案例体系,并且保证在35课时的教学中逐渐完成项目实践,效仿“某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的项目实现各个项目小组的研究项目。并且将项目进行分解之后,将统计教学的过程逐渐趋于流程化,为完成项目任务设计典型案例,逐渐引导学生的学习,分阶段的进行学习,由浅及深,逐渐递进。
对于案例引导式的项目教学中主要包括项目教学学习以及项目教学实践两个重要环节。
第一个环节:示范性的项目学习,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将示范性的案例项目引入并且将项目进行分解。教师要设计出:“某市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统计教学的设计项目,按照统计设计的流程将这一项目逐渐分解为“该市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调研方案设计”、“该市高职学生实际消费行为调研”、“该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数据分析”、“该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分析调研报告”四个重要的子项目。
第二步骤:确定各个项目的实施任务。教师在仔细研究知识点的情况下要提出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能够确定自己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以及内容,了解自己欠缺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且采取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自主学习性,并且按照统计学的内容进行划分,总共设计了八个项目研究任务。
第三步骤:教师要选择相对典型的案例,将项目引导学习。对于每一个项目的研究任务,教师要对选择最为恰当的案例进行实际教学,并且创设出各种情景,实现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构建;学生通过教学实际案例的效仿以及课下实际案例的实践过程进而展开项目的学习。
第四步骤:对示范项目的成果进行展示。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展示出“该市高职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的研究课题项目,并且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做出一定的点评,针对于研究项目开发中统计调查的数据以及分析方案进行相应的总结,逐渐将学生的统计学知识进行巩固以及完善,做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创造动力。
第二个环节:进行实际项目实践,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将实施项目小组进行划分。在进行统计学开课阶段,教师要依据科学分组、异质分组以及平衡分组等原则进行小组划分,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知识整体构造、学习掌握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具体方面进行权衡考虑,然后搭配性划分,将学生合理化地进行划分,分成十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保持在6~8人,教师要指导小M之间进行谈论以及学习。
第二步骤:对于统计研究项目的选定。教师进行研究项目的选定,要围绕着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话题,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项目。然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探讨的情况下,确定研究项目。在进行项目的确定时,要具体综合考虑到项目的实用价值、项目的数据来源、项目的工作量以及项目的实用意义等。
第三步骤:具体项目的实施。由小组内的项目负责人组织成员,就小组内研究项目的主题进行研究讨论,并且将成员明确分工。成员之间既要做到分工明确,又要互相协调合作,共同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难点、疑点。教师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合作以及交流,并且及时记录项目发展的近况。
第四步骤:教师和学生联合评定小组的项目成绩。教师要按照项目教学的实际要求,进而提出小组项目研究的评价规定,确定好各个小组的评价内容以及评分标准等。教师按照小组研究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公平的测评。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教育中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受到社会的重点关注,案例教学正是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针对于统计学这门学科而言,大量的数据使得统计学学科变得枯燥且没有趣味,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通过案例进行引导教学正好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中枯燥无趣的不足之处。统计案例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中死记硬背的弊病,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身的统计素养以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呈琛,高鹏.高职高专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5):205.
[2] 徐文静.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203-204.
[3] 黄振,朱B,夏利平,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3(21):148-150,151.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053-01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继心血管疾病与肿瘤疾病排第三位,属于高发的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本文通过观察分析血糖指数结合血糖负荷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调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男99例,女79例,年龄在56-81岁,平均年龄为66.5±0.4岁,体重指数(BMI)为22.6±1.9kg/m,均符合WHO1999年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排除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其应激状态等。均经实验室检验,HbA1c在8.08±0.18%,空腹血糖均在8.0mmol/L以上。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此次调查实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食物低血糖指数(LGI)结合低血糖负荷(LGL)的营养干预,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代谢指标及营养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干预,主要手段如下:(1)糖尿病营养饮食宣传:对糖尿病饮食原则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宣教,在科学的营养搭配原则的基础上加入血糖指数结合血糖负荷的理论,以国内以开展应用的LGI模式作为模版,为患者发放并讲解各类食物中GL食物交换份表及GI等级分类表,指导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选择、搭配及烹调食物能有效兼顾不同食物中的GI值,尽量降低GL值。(2)依据患者体重、身高、体力、并发症等情况制定出科学的个性化的LGI和LGL的健康食谱,推荐值为:每天的总GI在70以内,总GL在理论值内;GI高值=70×CHO推荐摄入量[2]。(3)为患者提供电话咨询或入户指导等服务,讲解LGI食物的搭配及烹调、个体化食谱的正确使用、基于GL食物交换份表上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等内容。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及干预后半年,分别检测患者的糖尿病指标,包括: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HOMA-IR)及餐后2小时血糖(FBG);代谢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CHO)、丙二醛(MDA)、血清总超氧化物的歧化酶(SOD);营养指标,包括:腰臀比(WHR)、体脂含量(BF)、体重(BW)、体质指数(BMI),观察记录其变化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自诉症状基本消失,血糖基本控制在目标值范围内;有效:经治疗后,自诉症状有所好转,但血糖仍未控制在目标值范围内;无效:经治疗后,自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血糖水平继续上升。不良反应:血糖控制不稳定,出现低血糖事件。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随访半年,两组疗效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GLU、TG、CHO、MDA的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前后SOD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WHR、BF、BW及BMI在干预后得到改善,两组BW、BMI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随访半年干预效果比较[n(%)]
表2 糖尿病患者的GLU、HbA1c、HOMA-IR及FBG比较[x±s]
*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临床上认为糖尿病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主要治疗原则是全面地控制空腹、餐后2h血糖,积极预防糖尿病所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尽可能地降低并避免糖尿病死亡率。而饮食生活习惯往往是影响此病血糖的控制及稳定的重要方面。本文采取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干预,联合饮食治疗及营养教育,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特点及发生、发展情况给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生活方案,充分发挥食物低血糖指数(LGI)结合低血糖负荷(LGL)的营养干预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为节省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控制病情提供科学的支持[3]。
本研究中统计发现,给予LGI结合LGL的营养干预的患者中,随访半年,血糖基本控制在目标值范围内,干预后的GLU、TG、CHO、MDA的水平显著下降,SOD水平显著升高、BW及BMI有显著改善,此结论与Youqing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长时间维持高GI的饮食能使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反之,长时间维持LGI饮食则明显降低。可见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与体内氧化应激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在糖尿病前期,即糖耐量减低或IFG时,机体氧化抗氧化的平衡系统明显开始出现紊乱的现象。
综上所述,血糖指数结合血糖负荷在糖尿病防治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及血脂在稳定水平,全面改善患者的营养摄入状况,提高抗氧化的能力,对巩固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引 言
统计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对于统计的思想我们并无一个清晰的概念.虽然学术界对于统计思想还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曾深入探讨过统计思想的李金昌教授讲过:统计思想最本质的就是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探讨,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如何统计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
1.统计思想概述
普遍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数据的学科,并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判断,推理的能力.统计学的研究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等特点.观察法,统计模型法,假设归纳法,以及推断法都是在统计学的学习与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而最基本的统计思想有: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综合评价思想,权数思想,比较思想等等,本文仅对前6种思想谈些看法。
1.1平均:统计学中最为基本的概念就是均值.而算数平均又是平均思想中的代表.在统计学中,应该要突出“均值”,“数据集合”,“差商”等概念,并不能将这门课的研究仅仅局限到“和,商”的计算问题上。
1.2变异:艾比尔提出“变异度”这一概念之后,人们就把它与信息同等看待起来,而变异度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出了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变异的本质就是个别对一般的偏离度,而这种偏离度在统计中又可以用方差进行表示.从宏观上看,变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方差,而“由异求同”与“知同求异”就是均值与方差二者相互补充所体现的作用。
1.3估计:估计本身的特点在于从已知出发,利于估计假设将事物所具有的特点推广到更普遍的范围.样本是用来推测具有相同性质的总体,而且此时样本才有实际意义能够代表总体,但在偶然因素等的影响下,为了保持逻辑严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显的非常重要。
1.4相关:虽然利用统计知识无法解释事物间具有普遍联系这一现状的原因,但是能说明这种现状的表现.性质有区别的事物在我们需要的方面可以设定为不同的变量,可以利用变异的方向和程度来确定变化中相互关联的现象,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变异程度,其中变量变异就是利用平均值来体现差异.虽然,相关思想与平均思想具有紧密的联系,但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所研究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会出现多维度的情况,因此“相关”这一概念应该被归纳为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1.5拟合: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表象抽样就构成了拟合.关系的表象有隐,显的区别,其作用也有强,弱的差别.因此现实中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出了非常复杂情形,即使一些具有单一的“关系”事物之间也同样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也可以将这些具有这种关系的事物归纳成为密集型的事物,这又是对事物认识的进一步的抽象概括,而这种认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事物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出来的结果是模型,而表达出来的是一般趋势,这种趋势所体现的是“在变化的过程中在数量上事物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可能性”,不应该简单的概括为“最小二乘法”或者“线性与非线性”等的语句。
1.6检验:统计方法总是体现出归纳性的色彩,其结论总会带有偶然性等因素,从局部的特点中所得出的判断并不总是值得相信的,所以出于逻辑上的要述,检验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这种判断可靠的.在数学方法上,估计与检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在逻辑认识上,二者是对一个完整认识不可缺少的两方面要素,但在思维模式上,人们很难辨别出类比与证明之间的区别,而且由于类比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认识方法,所以如果简单的把估计与检验统称为一类统计思想的话,检验的本身作用则被轻易掩盖。
均值与变异是统计思想的基础,拟合、相关、检验、估计这四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实践中,往往需要对相关关系进行反映和描述,并据此来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认识相关关系的方法就是拟合模型,在拟合模型时,往往是利用样本资料来估计总体模型.对于统计思想的学习是进行统计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并且其也是学生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内在动力。
2.高校数学专业统计学教学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全盘照搬前苏联所独创的按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机构来设置,其优点是既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又有确定的对口工作部门,但由此对统计学专业的设置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虽然几十年来在这种传统体制下为国家提供了一大批统计人才,但这种传统的专业设计方法,存在着严重的部门所有制色彩,不仅对统计学本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利,对其它专业尤其是对数学专业本科生统计思想的培养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
2.1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过于单一,现行的统计学教学目的侧重于为政府培养统计部门干部,从而忽视了为其他部门培养统计人才,造成了政府统计部门相关人才过多、过剩,而其他部门统计学相关人才明显不足的现状。
2.2在这种培养的模式下,专业划分的过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过于单一,这种情况下,既不能满足统计学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能满足其它专业特别是数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3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课程之间的独立性逐渐增强,但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并无减少;另一方面,现行的统计学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利用最前沿的统计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
2.4对于学生的统计学教学培养方法上也存在着以下不足:其一,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时,教学过程过多看重于实务,缺少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等相关的内容,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得学生既没有学到充足的理论知识,而且其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其二,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过多,不仅浪费教学课时,而且这种教学内容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 其三,在教学手段上,缺少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的使用。
2.5教材内容跟不上实际的需要,许多非统计专业的教材中过多重视定性分析,并不重视对学生量化分析能力的培养,理论研究缺乏科学性,严密性。
2.6操作少实践.许多数学专业在授课时并不重视统计学中的教学实践环节,这样导致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来学习,并以应付作业以及考试为最终的学习目的,并且对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会利用统计的思想去加以分析与解决.认为统计学就是一门记住一些抽象概念以及会计算繁琐公式的一门课程,不能体会到学习统计学的现实意义,使得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丧失兴趣,导致教学目的的实现易显困难。
3.统计学教学中统计思想的培养
加强数学专业学生统计思想培养的关键在于改进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与习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教师,故教授统计学的教师应当首先转变教学思维方式与习惯,清楚明白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统计思想培养的重要性.将统计方法的适当选用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融在一起用来解释统计计算与统计分析的结果,这样学生获得的统计思想更加深刻与难忘.当学生具有了统计思想后,他们就会经常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看世界.而具体的复杂的统计方法容易忘记,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过分的看重于统计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统计思想的培养,其实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每一单元时,都应该积极的去引导学生思考,重视学生统计思想的培养.在加强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时,可以有以下的改进措施:
3.1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知识体系的更新,着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
知识是永远出于发展变化之中的,而统计学中所学的知识与要掌握的学科方法也是不断跟新与发展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学科内容外,还应适当的添加相关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使得学生能够及时的掌握所学学科的发展现状.此外,统计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以及相关公式原理的推导过程都相当复杂,对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并不要过分的注重于这部分内容,而是着重于对学生统计学逻辑推理思维上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3.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案例教学
教师在教授数学专业的学生时,应当特别要注重统计学实际案例运用.案例教学不仅对统计学的教学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意识的培养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挑选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实际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统计资料理解与利用的敏感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弱化案例中涉及到的统计学中过高的专业知识,避免由于案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过高,使得大多数的学生难以理解所学案例的内容,这样就是去了案例教学的实际作用.但如果是对统计学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案例最好与专业知识具有紧密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学也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通过对案例的讲解,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使得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以及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学这门课程所包含的思维方法,从而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去分析和研究其它学科领域中所遇到的问题。
3.3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实践教学
理论的正确与否最终需要利用实践来进行检验,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利用统计的思想与方法来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很难满足数学专业学生对于统计知识的学习的需要,因此学校可以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积极开展课外相关活动,改变考核标准,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如:让学生对该学校在校学生上自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学生第一步工作就是进行调查方案的设计,此时学生就要思考具体有哪些人,多少人才能代表上自习的人数(此时就包括总体认识的思想),做哪些方面的调查研究才能反映学生上自习的情况(此时就利用了定量分析,均值评价,综合评价等思想),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确定所要调查学生的范围以及如何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这部分学生的上自习的情况(其中包含抽样与归纳等思想),以及学生上自习的次数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包括了正确认识统计规律,关联等思想),在此过程中通过老师从旁的帮助与启发,学生可以从亲身的经验中学到并感悟出统计思想的精髓。
3.4在教学环节上,重视统计规律运用
教学环节上应该多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完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出了功能较为完善的多款统计软件,并且统计的相关思想,概念,以及公式的应用也已融入到了这些统计软件之中.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统计软件有SPSS,SAS,Eview等,但这些统计软件虽然数据处理能力很强,但专业性能较弱,需要学生对这些软件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所应用的统计软件做出正确的介绍,使得学生能过真正清楚所用软件的功能.在实践操作中,指导学生对统计模型进行恰当选择,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相关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从中体会到统计学这门学科的真缔。
4.结束语
对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对于统计思想和观念理解的转变. 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一般传统的教育观念是重視应试教育而并不看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开放型的教育观念,应该把科学放在教育思想的中心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树立多方向,多目标的教育观念;改变过于追逐共性的教育思想目的,鼓励学生其个性能力的发展;改变教学观念,树立教学、科研、实际运用相结合,多方面,多角度发展的教育观念;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评价的教育观念,只有改变了教育思想与观念的理解,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范文正.几种基本统计思想的现实意义[J].统计与决策,2002(8).
[2]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3]马艳梅.强化统计思想教育以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J].教育与职业,2008(33).
[4]高和鸿.统计教学中如何加强统计思想的教育[J].中国流通经济,2001.
[5]习勤,刘为民.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统计与决策,1997(4).
[6]汤光华.对统计学科改革的系统分析.Statistial Research[J].1997(4).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各行业、各领域在管理工作中对于统计学的重视,需要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统计学专业人才。目前,在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已经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为推动统计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1讨论教学方法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讨论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中心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统计的概念时,向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什么是统计?“统计”一词有几种涵义?为什么说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什么是标志和指标?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什么是统计总体、什么是个体?它们之间有何联系?统计学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层层设置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述自己的看法,讨论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各种意见及其分歧,为学生梳理出了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自己的结论。
1.2对比分析教学方法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对比教学方法是将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含义进行直接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与内存关系,然后进行分析。例如在讲解时间数列的计算时,通过时点数列与时期数列的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三点不同,即:是否具有可加性、与时间的长短有无关系、是否是连续登记取得,以此作为时点数列与时期数列的基本判断方法。
1.3总体框架结构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一些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名词、概念,框架结构法的应用通过框图将各知识点的内在关系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然后逐层展开加以剖析,提纲挈领地板书框图中名词的特点与作用,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语言说明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异同。采用这样直观清晰、凝练简洁的框图教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1.4实践式教学方法
实践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如专题研究、社会调查、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活动,通过对实践过程的讨论和实践总结的书写,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事件,设计一套调查方案,通过调查方案、调查方法的设计让学生理解了统计调查的内容,通过对搜集来的材料的整理让学生加深了统计分组、组中值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
2.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的途径
2.1注重现代先进教学技术的应用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先进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并且加强对于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科技的发展为统计学的教学和应用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主要体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在统计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公式、枯燥的数字变得直观生动,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资料,可以展示复杂的图表,将图表的制作过程演示给学生,加深了学生的感官认识,也节省了板书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使用图表、声音、文字、色彩、动画等形式传输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把握尺度,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时间,合理编排讲课内容,做到严肃活泼、有主有次,形成交流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2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与“学”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只局限于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理解消化,加之所学的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往往在实际问题面前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统计教学的改革应立足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应考虑其专业特点,把握社会经济动态及实际应用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培养具备一定统计理论知识、技能,能在社会发展变化中活学活用、不断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2.3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背景
统计是通过数字反映和描述事物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过程的,任何事物都有其数量特征,它是一门能深入、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学科,大到整个国家经济系统的分析评价及经济政策的制定,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说在生活中统计思维或知识的运用无处不在,不管你是否察觉,我们都无法离开统计。统计如此的重要,所以现在就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在教学中应该培养他们哪些统计能力。
1 目前统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统计课程兴趣不足,缺乏重视
统计这门课程由于需要数学基础,要和“数据”打交道,由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文科生居多,数学基础差,所以导致他们对统计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有畏难情绪,再加上统计课的概念多,计算多,学生不了解为什么要学习统计,学习统计知识有什么用,所以对统计专业课学习缺乏兴趣就是必然的了。
1.2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有些学生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结,课内不作笔记;作业不规范,思路不清晰,做作业喜欢对答案,甚至抄袭;考试总想作弊,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遇问题不懂装懂,不求甚解。
1.3 教师自己对统计认识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没有把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所以导致了学生没有把学来的统计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导致了统计能力不高。
1.4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目前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感觉乏味,即使通过点名、提问、作业等方式督促学生认真上课,也难以保证学生主动学习,对统计学的兴趣始终提不起来。虽然很多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也只是换汤不换药,信息量增大了,但统计软件的教学并不受重视,学生利用电脑来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
2 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统计能力
不管以上情况如何,但是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会降低,所以教师在学校一定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作为统计教学应该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
2.1 要培养谋划工作的能力
谋划就是对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通盘考虑,制定各种设计方案的过程。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就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言,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就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包括人口、环境、资源等条件和生产、分配、流通等扩大再生产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活动。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统计资料的搜集、汇总、整理、分析、保存和公布等。在教学中通过案例①加强学习;②加强思考;③加强实际训练。
2.2 要培养调查研究的能力
统计几乎天天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在报纸上、广播里、电视中,人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表、统计数字、统计报告,所以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首要方面,是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从统计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也就是要学会调查研究。
2.3 要培养统计分析的能力
经过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以后,还要进行统计分析,只有经过分析以后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例如
表一反映的是两个地区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以后得到的有关数据,表面上看乙地区生产成果和经济效益好于甲地区情况,因为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进行统计分析。
表二是表一的延续,是统计分析的结果,它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用“从业人数”分别除“工业增加值”和“上交税金”得出“人均增加值”和“人均税金”指标,从而说明了甲地区生产成果和经济效益好于乙地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统计分析的能力,也就是从现象看到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的能力。
2.4 要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是对外提供信息和进行交流、发挥统计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文字是表述统计思想、统计工作和统计成果的重要手段,要达到“准确、迅速、规范、简练”的写出统计分析报告,以满足各级领导的需要。
2.5 要培养统计的决策能力。
统计工作者是各级领导的“军师”,领导要的能拿得出、问的能答上,领导没有想到的,自己应先想到,领导决策问题时,要积极出谋献策,所以在教学上要教会学生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准确地作出判断。
2.6 要培养学生统计预测能力
要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前提下,根据结果对现状做出评述,并对未来进行合理的预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呈现了近五届奥运会中国队奖牌情况的统计表,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来畅想2008,学生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经过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学生说:“我们选择历届的金牌数,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代表团的成绩一届赛过一届,到2008年肯定能夺得35枚以上的金牌。”通过以上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的进行预测。
2.7 要培养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了统计理论知识以后,还要学会能用数据来处理实际问题,真正投入到运用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统计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要求学生亲自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即进行数据的处理,把信息提取出来,另外要求学生能根据数据作出大胆而合理的判断,实际上运用数据作出判断虽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它可以使我们在常识范围内不能作选择的地方作出某种决策,从而提供足够的信心。
2.8 要培养对数据合理质疑的能力
信息时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大到分析经济状况小到判断一种品牌电视机的好坏,都要接触到大量的统计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并不需要我们自己收集和分析,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都会给我们充分提供,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和解释都可信吗?这就需要你做出理智的选择和分析。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质疑首要的前提是能读懂数据,理解它所代表的信息。当我们面对媒体公布的数据时,既要能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还要保持理智的心态,对数据的来源、收集数据的方式、数据的呈现方式、由此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