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09:51: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区经济基础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不良信货资产 债务处置
经济落后地区由干经济基础薄弱,信贷资产质量较差,处置不良资产困难重重,已成为资产管理公司高效、快速处置下良资产的“瓶颈’,直接制约着公司整体业务的发展。对落后地区资产处置的分析研究,是我们面临的又一课题。
一、经济落后地区不良伯贷资产形成的原因
总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由于国家银行政府职能所形成的不良资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信贷资金财政化的结果;二是由于政府干预,对重夏建设、产品无销路的企业发放贷款所形成的不良资产;三是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经济效益日趋下降,亏损严重,贷款难以归还,形成银行相应的下良资产:四是金融监管过于松弛,银行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自办经济实体等形成的不良资产:五是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快速转变,使决策和管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的需要;六是信用观念淡薄,企业还款意识差.敢于借债盲目扩张,借款不还。
二、经济落后地区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处里难点
(一)经济基础薄弱,企业筹资调节空间狭窄二这些地区由于区位偏僻,资源匾乏,目前仍处于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局面,工业形势非常严峻。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产品低劣,机制不活.发展缓慢,债台高筑。尤其是县级区域,没有主导产品,没有龙头企业,经济结构极不合理,财政长期人不敷出,工资拖欠间题非常严重、财政始终处于饥饿状态。经济落后地区企业筹资渠道单一,自我调节空间狭窄,绝大多数企业固定资产80%是银行贷款,流动资金10090靠银行贷款,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太强,甚至到了离开银行就无法过日子的地步。大部分企业处于瘫痪状态,渍务包袱沉重、严重资不抵债,被迫关闭、停产,破产,企业筹资还款不现实.由此决定了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
(二)信用观念淡薄,社会环境不佳:由于企业长期的稠负荷运行,负债率极高.决定了其信用观念更为淡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银企资金洪应关系造成了银行信用关系混乱.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相当一部分企业片面认为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国有企业用国家的钱是天经地义的,头脑中根本没有银行的钱是存款公众的债权,应该偿还的概念。时至今日,经济落后地区这种影响仍有很强的惯性.集中表现在:一些企业长期大量拖欠银行本息、甚至恶意逃废债,甩脱银行债务的现象屡屡出现。少数地方政府仍然在自觉不自觉地鼓励或放纵企业逃废债。有少数企业以欠账作为牟利的一种手段.以重组改制为名,通过不规范的破产、分立兼并合资、股份合作、承包租赁、拍卖出售等方式逃废债务。如河南省周口地区电机厂利用企业分立,将一个企业分为三,两个新开炉灶.厂址厂房.机器设备都划了过去,工行债务却保留在老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连方.公地点都是租用新企业的、逃避银行债务4001万元而大量的欠债势必造成社会的信用危机成为阻碍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侄桔。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法津措施的不配套.影响着收购债权的落实.集中表现在:一是在法律制度的内容上多有断层,如对企业借改制,悬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我国现行法律中尚无明确的处罚规定;三是国家有关企业改制.破产等方面的文件法规的下一致性,影响债权的落实;三是在祛律执行的结果上效率低下:四是在落后地区以权代法的行仍时有发主以上这些困素的存在,成为落后地区资产处置的难点。
(三)收购资产质量低、处置变现回收困难:在我们接收的资产中、90%是信用贷款、有政府关停文件、且已过诉讼时效、因此处置变现几乎为零。极少数存在的企业也是名存实亡,债权质量极差。大部分无抵押、无担保,回收困难。部分有房地产和机器设备做抵押的贷款也是后来银行完善贷款手续时补办的,未过评估了带有很大的虚假成分。这些抵押物的状况有两.点令人堪忧:一是地理位置偏僻。如河南内乡县地毯厂以部分厂房做抵押,厂址在距县城5公里的山坡上;同一县的化工厂以生产车间做抵押,厂址在距县城40公里的山沟里、有的房产位置是古代遗址.被定为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不得用于开发、这些都为处置带来极大的瘴碍。二是抵押物价值严重不实、普遍较低.当年补办手续时估价过高.经自然损耗。严重贬值。部分抵押物因企业欠职工集资款.被用于抵消债务.变现极难。一些机器设备。因长期处于停产状态,陈旧老化,且专用性强,市场价值极低、难以变现。
三、经济落后地区资产处的对策
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存在既是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也是危害国民经济稳定、健康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形势要求我们快速处置这些资产,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而这些不良资产中、国有企业占的比例较大对那些负债率高的企业来说,债务已经成为其发展的沉重负担:因此要寻求一种解决方案.使得国有企业既不因负债沉重而只想逃废债务,又能使国有资产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二通过以上的分析.就要求我们根据经济落后地区的特有现伏.采取有效的对策.防止值务友财务状况继续恶化、防止现有抵押品的市场价值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减少.防止现有债务入逃废债务。
关键词:索洛增长模型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地区间差异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近两年,中国经济的危机后复苏更是走在各国前列,按可比价格计算,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了8.7%,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进一步攀升,达到了10.3%。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是逐步扩大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这既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又有悖于协调发展的理念。有鉴于此,本文将借助索洛增长模型的框架,通过数学计量,从要素边际产出弹性等角度,给予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现状一个直观的实证分析。
现有文献中,关于索洛增长,刘海生、解树江(2005)通过模型推导得出,按技术分配促进的非体现技术进步和体现技术进步在短期内提高了经济总产出的增长率,在长期内提高了国民收入增长率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按技术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按技术分配的实施奠定了宏观经济基础。
刘彤(2009)则认为,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验证索洛模型稳定状态的存在;应当关注资本的产出弹性的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高资本的产出弹性的途径主要是发展教育,促进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模型运用的理论研究较为充分。其中,侯荣华(2000)通过对索洛增长模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剥离因素共同作用后准确衡量技术进步速度λ的公式,最后对产出的资本边际产出弹性系数α、劳动边际产出弹性系数β提出高等代数的算法,摆脱了对若干年份大量数据点的依赖。为方便运算,同时解决大样本回归带来的误差,本文将采用侯荣华(2000)的计算方法,将数据计量对象限于各省级行政区划,并以此进行横向比较。
模型建立与数据计量
(一)模型介绍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Y=AKαLβ,其中,Y为总产出,K为投入生产的资本存量,L为投入生产的劳动力数量,A为全要素生产率,为资本边际产出弹性系数,为劳动边际产出弹性系数;从索洛增长模型中又可以推出索洛增长速度方程:
y=λ+αk+βl
其中,y为总产出增长率,k为资本存量增长率,l为劳动力增长率,λ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二)参数计量方法
假定资本对增加资本存量与劳动力雇用的边际产出相等,亦即(记w为平均劳动报酬),则此时资本存量与劳动力数量的相对比例达到稳定状态;又因为可改变投入的要素仅限于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即α+β=1,故可联立解得:
采用(1)(2)对要素边际产出弹性系数α及β进行计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而由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全要素增长率,这样可以有效满足小样本数据条件下的计量需要。
(三)数据选择
本文的数据取自中经网年度统计数据。由于数据来源所限,取实际地区生产总值为Y,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K,年末从业人员数为L,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w。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K代表资本存量,但毕竟K作为存量不宜计量,相关数据有限;另一方面,索洛增长模型对于作为资本存量的K假设所有资本存量均被用于经济生产,且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垄断无效率状态;对于明显不符假设的实际生产,资本存量K明显会高估用于生产的资本要素。此处方便起见,以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代替资本存量。
(四)计量结果
根据上文介绍的算法,带入数据则可计量得到2008、2009两年的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参数值(见表1)。
实证分析
(一)资本层面暨资本边际弹性系数α分析
理想的市场出清条件下,资本存量K与劳动力数量L 的相对比例由其相对价格决定,因而表1中各地不同的α与β值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与劳动力在各地不同的相对价格。
从数据中可看出,内蒙古、吉林、辽宁和天津是仅有的两年α值均大于0.6的四个省级行政区划,这说明相应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较高,而劳动力较少或劳动力价格较低;而贵州与则是两年中仅有的出现过α值小于0.3的地区,这说明两地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较低,而劳动力较多或劳动力价格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仅以同一地区的资本与劳动力作相对的比较,而非不同地区间的资本存量、劳动力抑或劳动力价格的比较。
其反映的现实问题在于:
首先,各地方政府可能开放投资优惠,在税费减免以及批复土地租金方面的优惠各自都不相同,有的甚至为企业提供低于市场利率的低息贷款,扭曲了市场均衡状态下应有的资源配置结果;其次,各地的土地租金差距极大,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在跨省销售时容易受到当地政府地方贸易保护主义有形无形的贸易壁垒,导致了资本价格也发生了扭曲。
(二)劳动力层面暨劳动边际弹性系数β分析
由于模型中可改变的生产要素只有资本存量与劳动力,α与β即自然形成一种确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因而上文对地区间α值差异的分析实际上也可看作是对β值差异的阐释。
劳动力层面的现实问题较之资本层面更甚:一方面,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低知识水平劳动力受户籍制度、社会歧视等综合因素影响,无法实现完全的自由流动;另一方面,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知识水平劳动力盲目涌向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而不愿意前往其它欠发达的地区,导致经济发达地区高知识水平人才过剩,其他地区人才匮乏。
(三)技术水平层面分析
在索洛增长模型的框架中,技术水平泛指除资本存量、劳动力以外的包括科学技术、行政管理、法制水平等各种影响因素,其对应的变量为全要素生产率A及其增长率λ。
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λ值而言,2008年,青海、贵州、内蒙、宁夏远超其他省级行政区划,至少达到0.140以上,这说明了其经济生产效率提高较快,初步显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果。2009年,国家为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启动大规模的为期两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过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k对λ值进行挤压,导致计量结果总体较2008年减少,甚至呈现负值。
而作为存量的全要素生产率A具有较强稳定性,全要素生产率定义为一定时间内的经济生产效率,用来衡量单位总投入的产量,受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影响较小,故具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列表中显示,两年内,京、沪、粤三省市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这显示了其在技术水平、专业化程度、社会法制、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程度,也与我国当下的经济现状相符。
结论
对于上述实证中得到的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亦即资本存量K、劳动力L的价格不等对其要素边际产出弹性系数的影响,总结其症结为:
资本层面:一方面是政府行为,主要是在一味强调地方经济总量增长的背景下,实行的一系列关于低地方税收、低土地租金、低贷款利率等招商引资的优惠措施,以及地方贸易保护主义形成的地域性价格差异;另一方面则是由经济地理上的资源分配不平衡所导致的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或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价格的差别,以及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所形成的整体上土地租金的差距。
劳动力层面:同样是因为经济地理上的资源分配不平衡,包括城乡差距与东中西部差距,导致人才流动囿于少数发达地区,而其他地区人才紧缺;与此相反的是,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无法正常永续地流往城市,劳动力供需无法匹配。
技术层面:在全要素生产率A的计量结果中,地缘优势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政策导向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无论是基础设施、科学技术、生产理念、法制建设、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反,中西部地区则与之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
有鉴于此,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本文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第一,统一规范地方政府对固定资本、土地资本等市场的干预行为,禁止地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国内各地之间商品的自由流通;
第二,一方面推进户籍改革,尽快取消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提高劳动力资源分配效率,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跨地域就业信息渠道,加速劳动力自由流动;
第三,促进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引进、组织创新、专业化提升、法制建设与行政管理水平改善,完善市场机制,结合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进行产业在地区间的前后向转移,吸引大学生前往就业发展及企业投资设厂。
参考文献:
1.刘彤.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中稳定状态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5)
2.刘海生,解树江.按技术分配之索洛模型解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6)
3.徐勇,徐策中,侯玲,方本挺.索洛模型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2)
4.侯荣华.国际分工、要素价格扭曲与中国地区差距[C].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4)
5.张玉铃.论索洛经济增长模型[C].河北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1(4)
“PPP让两徽高速至少提前了5年建成。”陇南市两当县县长郭省军则说。
两徽高速,主线起于两当县杨店(甘陕界),与陕西省规划的太白至凤县至杨店(甘陕界)高速公路相接。经灵官峡、柳林镇、银杏乡,止于徽县李家河,以枢纽立交与十天高速公路相接。两徽高速公路主线全长53.4km,全线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km/h。用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建勋的话说:“两徽高速是甘陕高速网络的咽喉路段,也是陇南通往宝鸡、西安方向的咽喉路段。”
这条高速项目的估算总投资为75.3亿元,而徽县2015年的财政收入为9.2亿元,两当县更是不足9000万。这便不难理解两位县领导的感慨以及对PPP模式的认可。
对甘肃而言,两徽高速的故事是延续多年的交通领域传统建设模式发生变革的生动写照,这不仅实现了甘肃省交通建设领域PPP项目建设零的突破,并且入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最为重要的是利益相关方在其中发生的角色变化。
示范项目概况
甘肃PPP模式首批公路试点项目,每公里造价1.4亿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相关意见,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确定了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两徽高速这一重点项目,并将其列为全省交通行业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的首批公路试点项目。2015年9月,该项目被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在西北地区尚属首次。
经甘肃省政府批准,甘肃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甘肃交建集团”)为项目PPP实施机构,主要负责PPP项目的准备、采购、监管、移交等工作。
记者注意到,这个项目在前两次招标中,都因为没有足够竞标方而流标,在2016年6月22日的第三次招标中,经过“单一来源采购”商务谈判,确定甘肃路桥第三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五环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甘肃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为社会资本投资人,项目建设用地由陇南市人民政府以土地入股形式进入项目公司。
项目实施方案显示:该项目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EPC)+建设―运营―移交(BOT)+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建设,项目资本金30.12亿元,占投资估算总金额的40%,由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自有资金共同组成;国内银行贷款45.18亿元,占投资估算总金额的60%。
值得一提的是,两徽高速公路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桥隧比达到58%,每公里工程概算造价达到1.4亿元,投资巨大。“积极引入央企中交集团和省企合作的社会资本投资人,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同向合力,推进项目建设。” 甘肃交建集团董事长乔松青说。
此外,《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该PPP项目中的一大亮点是公路建设基金的支撑作用。甘肃两徽交通投资基金由甘肃交建集团、甘肃交通投资基金及社会投资人共同设立,目前已投放基金5亿元,该基金将全部用于两徽高速公路建设。其中甘肃交通投资基金为“合伙制私募基金”,由省交通运输厅与中交基金共同发起,基金总规模为400亿元。
虽然相对传统建设项目,PPP项目增加了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实施方案报批、社会资本的选择、绩效评价、项目移交等环节,但在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建勋看来,这很重要:“PPP项目实施方案如同项目的工可报告,实施方案的批复即PPP项目的立项批复文件,物有所值评价是PPP项目的通行证,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是PPP项目获得可行性缺口补助、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入门证。”
甘肃交建集团总经理赵发章说,“这个PPP项目实质就是基础设施上的按揭,提前消费,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弥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不足的困难,有利于提高效率。”
示范项目意义
促进地方发展,调动政府部门积极性
无论是群众还是官员,建设中的两徽高速,无疑是条盼望了很久的路。
“(通车)将把从徽县到两当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缩短到20分钟。而从徽县去陕西宝鸡,4个小时的车程将缩短至一个半小时。”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位徽县司机王师傅如是说。
在徽县副县长付小龙看来,这条路的三大意义是方便当地人出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红色旅游资源。“这是县里最大的民生工程。”
而在这条高速的另一端、陇南市最后一个通高速的县――两当,对这条公路同样盼望已久。“这条高速我们想了七八年,但没能力做。”两当县县长郭省军直言,“这不仅是高速路,也是扶贫路、致富路,这条大通道的建成,将对我县农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意义深远。”
如果说两徽高速通车后为地方带来的变化还是一种憧憬,那么项目参与者角色上的变化已是现实,这也是按照PPP模式建设的两徽高速项目,给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最突出感受。
刘建勋说:“以前的传统模式下,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大包大揽,对项目的规划、立项、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养护、管理等全过程负责,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按照PPP模式,政府除负责规划、立项和多种付费模式外,采用绩效评价的手段在前述过程中实施监督管理。”
在徽县副县长付小龙看来,PPP模式跟传统模式对政府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原来是只有想法,现在效率提升;原来被动,现在县里以建设用地入股,配角变主角;此外,施工企业都是大企业,成本降低。
身份的转变,调动了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徽县和两当正在以超大力度和超常措施,为这条路保驾护航。
徽县副县长付小龙说,徽县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目前有20多人的团队“全身心投入”高速公路建设:一是随时解决有关问题(拆迁、群众工作);二是配合设计单位,开展前期工作;三是积极筹措征地拆迁资金;四是营造舆论氛围;五是指定常务副县长专管这项工作。
在森林覆盖率超七成、有志打造“深呼吸小城”的两当县,正在举全县之力做好项目的征地、拆迁、协调服务等工作。“我每隔几天就要去现场看看。”两当县县长郭省军说。
两徽高速项目公司总经理武志奎显然对政府的“配合”非常满意,他对记者表示:“项目(高速公路)上有事我可以直接给县长打电话,协调效率要比传统模式高多了,真的是特事特办。”
示范项目瓶颈
社会资本方谨慎,相关政策不配套
毕竟是甘肃省首条PPP高速项目,各方都倾注了极大“关切”。两徽高速公路自2015年3月开展前置性手续的办理工作,截至2015年10月底已办结项目规划选址意见、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11项全部前置性手续。甘肃交建集团董事长乔松青坦言,这是部门重视、特事特办的效果。“7个月时间全部手续办结,传统模式可能需要两到三年。”
然而与政府一路绿灯的畅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资本方的“谨慎”。甘肃交建集团财务部负责人郭真已记不清项目前期经过了多少轮谈判,甚至签约仪式前两天还在和各方解释沟通。印象最深的,和社会资本方光条款就讨论了三天,“(社会资本方)就是怕吃亏,不过十几个亿真金白银投进去,有顾虑很正常。”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前排右二)听取两徽高速公路建设情况汇报
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正是PPP模式的初衷。这对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省份、财政能力有限使得交通行业项目落地难的甘肃而言,尤为明显。“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甘肃省公路交通项目投资回报大多在二三十年,多数项目收益不能覆盖成本和合理回报,需要政府付费或可行性缺口补助,加之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引进社会资本比较困难。”甘肃省财政厅PPP管理中心主任武晓岗坦言。
甘肃交建集团董事长乔松青说:“交通PPP项目收入来源主要是使用者付费与政府补贴结合,在项目自身收益低、政府补贴存在风险的情况下,民营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两徽高速项目历经三次招标才落地,且社会投资人均为国企,已经佐证了武晓岗和乔松青的观点。
武晓岗认为,民间投资在PPP的社会资本结构中占比相对较少,这一直是做PPP项目的一个难点。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互信机制。二是融资难度。由于绝大部分项目还是靠银行贷款,现在融资成本相对比较低的是开发性金融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而民营企业很难从这些机构获得贷款。
炎帝陵位于湖南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据史记载,西汉有陵以来,历朝历代每岁祭祀,持续不断,至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太祖抚运梦感见帝,于是驰节敻求,得诸南方,爰即貌祀,时序隆三献(庙在康乐乡鹿原陂上,乾德五年建……)”。从传统“风水”环境分析,炎帝陵寝及陵庙是建在古木葱绿,洣水环流,藏风聚气的宝地之中。
宋人寻得的这遗址是有其道理和历史依据的。
炎帝陵寝座落在纵深三十多里的山间盆地的一个山坡上,抱山环水,南面的黄杨山屏位于前,背靠炎陵山,西面有万阳山黄茅墩支脉,东面有金花岩___夹石坳,洣水河环绕陵区缓缓流淌,苍松翠柏隐荫着红墙金瓦的陵庙,好一个陵寝理想之地。炎帝陵的山水形胜可用清人谭楚廷页《炎陵山水记》的描述来概括:“……厥后游览,自适遍历神区,而后恍然有得矣。盖自南赣历两桂,知岭表之山势自南来,以达于茆花岭者为陵远导;而吴西吉州之永新、永宁两邑,山势东来者为陵右翼;其龙泉山势南联万阳峙、霞桥而立者为陵左翼。故形势家谓陵与粤东之南华寺地脉相过,诚然。若夫洣水会云秋水而合流,则襟带也;匡庐与衡岳山麓绵缀于云秋之山,则树屏也。登陵而望,千岩万壑,皆如罗拜……”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风水吉地的特色。从清道《炎陵志》炎帝陵山川图中一目了然。
随着时代的变迁,炎陵山周围山水空间遭挤占,过境公路经陵前过,现有的炎帝陵庙与陵寝相距很近,空间狭窄拥挤,其环境现状削弱了炎帝陵的圣地感,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陵墓,海内外华夏子孙前来寻根祭祖的要求相差甚远,。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建炎帝陵祭祀拜谒区的核心部分___公祭区,已于2002年10月竣工,新建的炎帝陵公祭区设在距现有炎陵庙150m以上的炎陵山腹地内,选址避开了破坏炎陵山龙脉的大忌讳,而是结穴于“龙脉”与“龙爪”之间的山凹处,“同样坐落在山环水绕的风水宝地之中,”形局上极合风水原则。[1]总体上,公祭区与原陵寝、陵庙朝向一致、两轴线相互平行,也共享同一龙脉,以山脊和密林为界,各成藏风聚气之局。新建的炎帝陵公祭区与原陵庙风水格局有接近之处,有利于揭示炎陵山及其周围山水环境的固有气势,丰富陵寝建筑环境景观的空间层次,渲染和强化庄严肃穆、神圣山陵纪念气氛。
一处理想风水的吉地往往也是一处优雅的风景胜地,其外部景观上往往是山明水秀,景色幽美,从而成为山水吉秀的风景名胜之地。原陵庙、陵寝的大环境气势,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神圣感是古代人用风水观选址的最佳实例,今天作炎帝陵公祭区规划设计应当将其继承和发展。把公祭场所与原陵庙、陵寝作为一个完整的总体来考虑。新规划设计的公祭区与原陵寝陵庙的风水格局基本上同出一辙,都是以穴场为中心,周围山水内倾护卫,屈曲环抱,形成一种朝抱有情之势。山川形势环抱紧簇穴场,表现出主宾、朝揖、拱卫等等关系。
从大环境角度看,公祭区南面远处为朝山,山峦起伏连续,自天而降,形成气势庞大的来龙之势,形成基址前方远景的构图中心,使视线有所归宿。重重山峦, 亦起到丰富风景层次感和深度感的作用。左右翼远方群山峻岭,罗列有致,以护全脉。从小环境角度看,公祭区处在炎陵山的向阳坡上,倚山傍水,群山环抱,山形各异,层次丰富。风水之土, 又谓“吉地不可无水”,水是生气体现,风水之地“得水为上”,相地先看水,“河水朝抱,屈曲有情”,水在风水中占重要地位。观山形看水势,公祭区空间不但有山形特色,也有水流之优势,洣水弯曲而过穴前,,护绕有情。洣水河由西南向东,绕龙珠山折北,沿炎陵山曲折而流;龙脑石偃伏岸畔,石形蜿蜒至北,形似龙爪之石常露出水面,雨水季节,波逐浪卷,鳞光生辉,胜似玉带,历代文士们反复咏唱的炎帝陵:“水绕陵前,襟带经流”; “洣水萦如带”说明“吉地”水之重要。穴前清流护绕有情,水环曲而至,即为得气,应验了“风至水止,藏风得水”这一风水理论。真是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陵得山水而灵,从而增加水景在炎帝陵的审美价值。龙、砂、水种种景观意象,皆种情在穴中,赋予人最丰富的感受,得到游目骋怀的心性寄托。站在公祭区,远看山势起伏蜿蜒,重峦迭翠,异景相叠,近看洣水河如碧带,山坡茂林葱茏,苍松翠柏,建筑富丽堂皇,犹置琼楼仙界,令人心旷神怡。
风水中所讲究的“区穴”是选在“形来势止,前亲后倚”,“宾主相登,左右相称” 围合格局之中。”向阳避阴,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观念,沿中轴线法则布局,中轴线与地球的经线平行,向南延伸。炎帝陵公祭区就是按照这个原则选择中轴线的。
新建公祭区是炎帝陵的核心,核心部分的核心又是公祭轴线,对于公祭区风水轴线的确定,设计人员查找炎帝陵陵寝安放依据,陵庙原址选择依据和有关的风水理论,研究发现:“宋以前史书均对炎陵的具置记载不详。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炎帝庙也是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到了明代,有关炎帝陵庙的修葺,史书记载颇详,清代对庙的修葺有据可查的约有九次。民国年间,文字记载炎帝陵庙的修葺有四次。史料查实,每次修葺,其规模都有所扩大,至于庙轴线的具体方向,未见文字记载。但宋·罗苹注《路史·后记》中云:“炎陵今在麻陂,林木茂密,数里不可入。石麟石土,两杉苍然,逾四十围。两杉而上陵也。前正两紫金岭。”清·毛国与《登鹿原》也写到:“鹿原高对紫巾峰,佳气葱葱万古封。”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从宋代开始,炎陵庙曾以紫金岭为朝山,即北偏西约25°。清·罗士彝《炎陵山水记》又云:“黄杨两峰对峙,又不啻列幢盖,朝至尊焉。”黄杨山在紫金岭之东,是否在后来的逐步改造中炎帝庙的朝向又向东稍有偏移,并将黄杨山作为朝山呢?这其中之故,尚待查找史料和研究。1986年重建的炎帝陵庙是以道光十七年重建炎帝陵殿形制图为参照并扩充、完善的,其庙的轴线方向也没有文字说明,这次重修的炎帝庙既没有正对云秋山主峰——紫金岭,也没有正对黄杨山主峰,只是在两峰之间。这与历代文士们反复吟唱的炎帝陵座北朝南,面向云秋山、黄杨山有点偏差,但大方向可以说还是较为一致。……通过实地观察与分析,可发现:炎帝陵寝___龙珠山___王岭之间存在一条空间轴线。” “从炎陵山地理形势和陵庙轴线的分析,得知炎帝陵的山水形胜颇具特色,炎陵山的大环境很有气势,陵庙轴线也符合传统的风水格局。”新建公祭区场址风水轴线的选择和确定,考虑了山川朝拱之势,并借助了原陵寝、陵庙山环水绕的大环境,也就是说公祭区的轴线是以原陵寝、陵庙的风水文脉为线索,加以发掘提示,朝向相同又相互平行的两轴线之间利用地形、植物、山体、园林小品分隔景观空间,且相互渗透,协调统一。本着对原陵址、轴线、陵向的尊重,轴线由南向北,先公祭、庙祭,后谒陵,符合我国传统祭祀礼仪,强调与原陵庙陵寝的风水格局一致。
“风水学”对炎帝陵公祭区的选址及公祭区总体设计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无可置疑,在设计中吸收了风水合理成份及技术手法,以“取精华,充糟粕”之原则,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实效,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从中可以感受到风水价值。通过引入风水理论,折射出炎帝陵公祭区艺术的魅力,提高其审美价值,突出了历史传统文化风貌,增加了炎帝文化的结构层次。赋予公祭区和谐自然美的同时,还内含有一种人文之美,使公祭区更有一种神奇色彩。她的实施反映了设计者将风水理论用于实践的一次成功尝试,体现了比较成熟的风水环境景观规划意念。
参考文献:
[1]株洲市规划设计院.炎帝陵风景名胜区公祭区详细规划说明;炎帝陵公祭区扩初设计说明.2001.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136-04
1.研究背景
1.1保障性住房发展背景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城市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的民生问题。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法[2007]24号),针对全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问题制定看相关的指导意见。
风景园林设计作为改善环境与提高居住品质和生态效益的有效方式,日益受到重视。风景园林师通过对居住区景观的塑造,取得生态、功能、美学与社会价值。
1.2低成本景观的研究内容
随着社会进步,风景园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诸多景观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资方为高预期投入高昂的成本,却往往难以获得期望的生态和社会价值。在此过程中,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应该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创造良性的风景园林价值观,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和较少的资源消耗来获取较大的社会和环境价值。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时,成本问题不单单应该是投资方所需要重视的问题,随着风景园林价值观由“艺术审美-社会功能-生态效益-文化价值”的渐进式叠加式发展,作为设计者的风景园林师们也应该在设计时考虑成本。《低成本管理体系术语》标准中成本被定义为: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相对而言,低成本景观即为通过较低的成本和环境代价来获得环境、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景观。
2.上海市保障性住房三林基地4号地块建设背景
2.1项目建设背景
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推进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的研究和启动建设,以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完善现有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上海市首批建设的保障性住房400万m2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华新基地、泗泾基地、顾村基地、华泾基地、三林基地、周浦基地、航头基地和浦江基地。其中三林基地作为首批整体规模最大、区位较好的基地,其规划和建设应充分体现“示范性”特征。
本项目位于三林基地,编号为4号地块。上位规划中要求地块景观既要反映三林基地的本地特色,又能体现上海海派的包容性的特点,将住区景观打造成为沿H型景观架构的风景线(图1)。
2.2基地条件分析
用地——上海市保障性住房三林基地4号地块三林位于三林地区。四周范围为:西至规划Y一路,南至芦恒路,东至规划Y二路,北至规划X一路。小区面积约为6.6万m2,其中绿地面积为2.9万m2。
周边环境——小区北侧为上海市保障性住房三林基地3号地块。南侧为大量二层民宅。
道路系统——小区南、北分别为芦恒路及x二路,其中芦恒路规划红线宽度10m。x二路规划宽度为22m。东、西分别为Y二路及Y一路,其中Y二路规划红线为20m,Y一路规划红线为24m。
水系——小区东侧隔Y二路为规划E1河道,(蓝线宽32m,两侧规划各30m绿带),属于规划保留河道(图2)。
2.3基地现状分析
建筑特色——基地内共有18幢建筑,均为22层以上高层建筑,容积率较大,人口较为密集(图3)。
人防设计——基地设计一中心地库,成本考量下,地库荷载设计较小,为后期景观竖向设计带来一定难度。
景观结构——总体规划中集中规划一片较为完整的景观绿地,满足小区住户的休闲空间。
资金限制——作为上海市级保障性住房,对于项目资金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3.低成本保障性住区的实现策略
3.1功能导向——以住户活动特性、生态要素、环境要素为导向的活动场地设置
3.1.1巧妙融合环境和生态要素
设计时将园林艺术特征同居住区特有的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相耦合。把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活动场地与生态景观的关联性等内容纳入景观设计中,形成顺应自然、关注住户日常活动及突出生态原则的环境优美的时间与空间相交织的场所。将场地现有的建筑物、地库人防等条件与景观绿地设计相协调。合理安排休闲场地以及软质景观,在满足住户日常活动需求的同时也巧妙顺应风、光等自然作用因素,最大限度的借由自然能量减少人为干预,使得场地和植被在后期维护时能够做到低消耗低养护。
3.1.2合理利用场地资源
将场地现有的条件作为设计源泉与基础,减少材料浪费。场地内建筑和地库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建筑垃圾以及土方课用于景观绿化设计和施工。景观施工中利用建筑垃圾、砖石瓦砾,用于景观小品和园路的铺设。将挖出土方用于景观地形基本塑造减少外运土方。
3.2主次分明——突出主线景观营造的景观设计
对于有限的资金,设计时主次分明,突出主线景观营造,其他区域以软质景观为主,绿化植物设计时,根据区域的重要程度,植物规格的选用也有所区分。合理控制造价,设计时以功能性景观为主,观赏性景观为辅。选用环保型、节约型材料。通过重点打造景观主轴景观,提升住区景观配置。苗木选择考虑长期景观效果。
3.3多元融合——从二维平面构图到多维设计的居住区景观
在设计中更多的关注重点由点、线、面构成的视觉平面转为由体积构成的空间感受。将居住区内高层住户与底层住户的不同景观体验纳入研究对象。而由植物栽植所形成的自然演替进程纳入小区时间的流变因素。持续演化的线索构成的系统网络内的景观园路、住户的日常活动、植物生境等元素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具有良好视觉、生态、参与性的人文居住景观。
4.景观规划局设计主要特色
4.1“生态性、立体化、多层次”的园林景观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风格突显绿地面积较大,且相对集中的优势。由于绿地集中使得本方案在景观设计中有条件去创造一个生态型的居住区景观,将小区设计成为一个生态性、立体化、多层次的舒适家园(图4)。
5.小区总体景观规划设计
5.1景观轴线设计——重点突出、提升品质
有限的资金条件下,突出贯穿核心绿地内轴线景观设计,通过重点打造景观主轴景观,提升住区景观品质。轴线景观的绿化配置以及硬质景观营造相较于其他区域更为精致。苗木规格相对于其他区域更大,在小区建成交付使用初期便起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图5)。
5.2景观空间定位——功能优先、突出特色(图6)
景观环境设计中为增进邻里见交流,满足住户日常基本活动需求,结合建筑设计以及环境因素,景观绿地按位置划分出三块邻里区域。分别设置安静休闲小空间,为位于该区域周边居民提供休憩交流空间。同时,位于集中绿地中央地带设置一集中休闲广场,为小区内居民提供一块集中活动交流空间。
5.2.1邻里花园——花舞广场设计(图7、8)
花舞广场位于东面主入口与北面次入口轴线延伸相交处,是集中绿地景观中心。该广场作为小区内主要休闲活动场地,为小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空间。
广场通过线性行走步道分隔广场使用空间,有利于突破大广场呆板、空旷的空间格局。使人的视觉体验感受更为丰富,不同空间创造不同的景观感受。四周由抬高的种植池围合,形成向内聚向性空间。广场北面设有供人休憩景观长廊。圆形构图成为小区内构图中心,绿地与场地结合设计为周边提供良好高视点景观。布置保健型、开花植物。以色叶乔木为骨架,花灌木以玉兰、山茶为主,配以精心搭配的各类观赏花地被,令人赏心悦目。
5.2.2邻里花园——闻樱花园设计
闻樱花园位于小区北侧,同时与北侧次入口台地花园向连。主要服务小区北侧居民,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花园结合周边地形、绿化与花架形成安静小空间。通过缓坡地形与开花植物的结合,形成迷人游憩小空间,成为北侧居民交流休闲场地。次区域主要春季以开花小乔木樱花为植物特色。
5.2.3邻里花园——吟桃花园设计
吟桃花源位于小区西侧入口,与主入口——花舞广场——次入口形成整个中心绿地景观T字轴线。广场位于绿化春景植物区,主要以开花小乔木桃树作为造景重点。
5.2.4邻里花园——翠彩花园设计
翠彩花园位于小区东侧,为小区东南核心活动场地。场地四周种植观叶植物。如,榉树、金边黄杨、红叶李、红花继木等。
5.2.5邻里花园——清心花园设计
清心花园位于小区南侧,通过一花道与花舞广场相连。是小区南侧居民休憩活动主要区域。花园由树阵广场与一活动广场组成。为居民提供夏季庇荫,冬季采光场所。南侧景墙与景观亭组合成为花园主要景观。花园四周通过地形变化,与其北面建筑相隔离,减少花园活动对于居民产生影响。花园种植香花类植物桂花,成为小区芳香植物区的中心。
5.3景观游线组织——层次分明、方便陕捷
5.3.1道路系统
在设计上体现观赏活动两宜,道路结合景观设置,强调空间上联系,实现小区内人车分流,园路宽1.2m-2.5m,力求做到小区内交通便利,同时注重绿地与道路的融合,线条流畅,道路材质的选择也以自然环保材料为主(图9)。
5.3.2人车分流
主要入口设计:东侧Y二路主要入口道路结合两旁门卫及景观坡地设置车行道两侧人行道路,实现入口人车分流。内部道路设计:园林道路设置使得居民可迅速到达小区内各区域,通过绿地内部园林道路解决居民入户(图10、11)。
5.4绿化种植设计——春景为主、完善群落结构
5.4.1行道树设计
一级园路采用香樟作为行道树,间距8m。为小区形成一个绿色骨架,二级园路以黄山栾树、榉树、无患子等落叶乔木为主,冬日为居者提供充分朗光。绿地内乔木自然布置。
5.4.2绿化种植规划
根据上位规划,本小区植物以营造春天景色为主。
设计时着重突出道路及住户双面观赏的效果,同时兼顾室内采光的需要,靠建筑以低矮灌木、花地被及点植花灌木为主,靠道路及小园路以姿态优美的乔木为主,增加步行的舒适度及景观的层次感(图12、13)。
配合上位整体植物规划,以春花植物为主,同时细分出各有特色的四个不同组团。分别为精致植物区、春花植物区、芳香植物区和观叶植物区。设计时精致植物区与其他区域植物规格区分,重点突出轴线景观,将有限的资金用在重点区域,提升居住区整体景观品质(图14)。
5.4.3绿化景观分区
精致植物区:位于主人口及核心景观区。选用较大规格的乔木,与色彩丰富的花地被搭配,入口处以前排香樟,后排银杏,形成有气势的林荫大道,中隔带种植落叶春花的宏运玉兰与常绿茶梅球,两侧配合地形种植玉兰、花桃、垂丝海棠等春花植物,林下配以杜鹃、黄金菊、美丽月见草、美女樱、金娃娃萱草等花地被,营造优美的入口景观。
核心区则以色叶乔木为骨架,花灌木以樱花、玉兰、山茶为主,配以精心搭配的各类观赏花地被,令人赏心悦目。
春花植物区:设计时着重突出道路及住户双面观赏的效果,同时兼顾室内采光的需要,靠建筑以低矮灌木、花地被及点植花灌木为主,靠道路及小园路以姿态优美的乔木为主,增加步行的舒适度及景观的层次感。建筑南侧以落叶乔木为主,西侧及北侧以常绿乔木为主。
芳香植物区:以春季开花的香花植物为主,适当点缀其他季节香花植物。主要有:腊梅、梅花、丁香、柑桔、栀子花、月季、香桃木、含笑、桂花等。
观叶植物区:以春季色叶观叶植物为主。主要植物品种有:红叶李、红枫、红叶石楠、红花继木、金森女贞、金边黄杨、花叶漫长春花。
引言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随着房地产开发的蓬勃发展,城市内可供开发的平坦用地日益稀缺,而许多环境优美、地价低廉的山地的开发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山地居住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和自然资源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山地型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也提到专业研究的日程上来。
1.社会背景
当前,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开发提速,高品质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山地型居住区正以其天然独特的环境魅力吸引人们的视线。山地居住区如何更好的发挥基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优势,创造真正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环境设计的一个新命题。
2.设计现状分析
在多年的项目管理和设计实践中,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山地型居住区环境设计中仍然存在一些主要的通病:
2.1在项目规划阶段,环境景观专业未有效参与
在当今项目设计阶段,一般是按照“规划-建筑-景观”的流程进行设计,也就是说一般在规划方案和建筑单体方案确认后才开始环境景观设计,到这个阶段,整个居住区的布局往往已成定局,环境设计只能是在已有的框架下进行,木已成舟,无法充分发挥环境景观专业对现存资源整合利用的优势,从而不能实现现状与未来景观的合理架构。
2.2缺少前期设计调研,漠视场地特征
山地型居住区与普通居住区相比较,其优势在于基地内原有的特殊地形地貌如坡地、小丘、溪流等,以及丰富的植被,因此,在山地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对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尤其重要,然而在现今的设计语境和营造环节中,往往缺乏基本的现状调研和信息统计整合,对现状可利用资源未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加以利用,各种“愚公移山”行为助长了对场地特征的漠视,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环境被毁坏,不仅导致生态和人工环境的双重破坏,而且使“场地文脉”荡然无存。
2.3因袭模仿,缺乏文化底蕴
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环境景观设计也成为一种时尚符号,从中到洋,从欧陆风到水景风,一种风格在多个楼盘中复制,无视基地的自身资源条件,或迎合开发商对项目商业定位的设计趋向,或追求设计形式的新潮。殊不知,无视居住者的价值趋向和基地本身的文脉,物质表象背后的环境体验只能是无根之水。
2.4工程技术上的因循守旧
长期以来,景观设计领域中强调的是外部形式,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更新,这在实践领域中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尤其在山地型居住环境中,地形地质条件都比较复杂,在设计中采用“一刀切”的硬质手段处理地形高差和水系,造成了很大的生态破坏,而且破坏了景观的多样性。
2.5设计环节粗放,缺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市场经济下的负面影响导致了设计公司片面追求产值、效益的倾向,一方面是设计周期缩短,另一方面是各环节粗制滥造,有量无质。
另外,园林工程严格意义上说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工艺,艺术性很强,尤其是山地型居住区,地形复杂,有很多设计不是仅仅靠图纸就能表达的。加之很多施工单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完美地领会设计意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最终即使是好的设计也很难落到实处,做出好的效果。
3.设计对策
笔者有幸参加了青岛市“香溪庭院”项目、“青山绿水”项目、“米罗湾”项目等多个山地居住区项目的规划管理和环境设计工作,从中获得了很多实践经验,在此,将自己对山地型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思考与读者共研之。
3.1在项目规划阶段引入景观设计
在项目策划阶段就要对景观做最基本的定位,在项目规划阶段,景观设计就参与进来,与规划专业相配合,在整体布局时,把基地内可利用的特色景观条件予以保留和保护,充分分析地块的景观优势并加以利用,给将来的景观营造留足空间。
3.2对基地现状自然资源进行统计分析论证,并加以科学有效利用
景观设计是一门从土地分析开始,涉及对土地的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关系的科学和艺术。对于山地型居住去环境设计而言,前期的基地调研尤其重要。在对地块进行景观设计之前,一定要对地块的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土地上自然的过程,有没有水在流动,有没有植物在生长。通过调研可以掌握地块哪里是必要的泄洪渠道应该加以规避或者顺势做水系,通过调研我们可以掌握可保留的景观树木,可保留的岩石,可保留的地形,通过有效的分类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块地块的特色及优势,适合做什么,也就是明确该地块的适宜性和特点。每一块土地都有它的内在价值、潜在价值,都有它的独到之处,设计就是要挖掘这种潜在价值, 使开发达到最佳效果,根据土地的性质来设计这块土地适宜的应用,土地原有什么是需要保持的,历史上有什么珍贵的东西还可以去恢复,通过各种规划、设计、保护、恢复的运用,打造山地型居住区别具一格的景观特色。
3.3设计中应该把握地形特点,科学设置景观及功能性场地,精在体宜
山地型居住区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科学合理设置“硬质”景观,强化“软质”景观尤为重要。在设计铺装场地、休闲广场及景观空间时,应该化整为零,分置于局部相对平衡的区域内,形成小的组团空间,从而避免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和不必要的挡土墙。
居住区场地的功能主要是满足社区的人车流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要求,因此设计应该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即可。不应只追求平面图形效果,场地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体量应结合人流量和行为规律的分析科学确定,尽量减少硬质铺装,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避免缺乏绿荫的广场。
3.4营造微地形,打造层次丰富的生态植物群落
山地型居住区原有的肌理比较丰富,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冲沟、坡地等,加以整合改造,形成过渡自然、变化丰富、起伏有序的微地形,配置层次丰富的生态植物群落,一方面增加空间的景深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绿地总量,从而实现景观和生态的双赢,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建筑和环境相得益彰,创造自然舒适的生活空间。
生态群落到营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考虑:
3.4.1与功能场地及建筑、交通规划结合,通过不同树种营造适宜的氛围,如:在道路两侧栽植冠大荫浓的行道树,在儿童活动区栽植花灌木及多彩地被,在老人活动区栽植优雅亲切的花乔木,在建筑附近栽植不挡光的小乔木和灌木等。
3.4.2 运用植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充分考虑植物群落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选择生态位重叠较少的植物,减少物种间的竞争,保持群落稳定。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达到低维护的目的,从而利用最少的人工投入来健全绿地生态系统。
3.4.3运用多种植物造景手法,创造富有诗意的四季景观。可采用纯林片植,混交林群植、几何形树阵、疏林草地等多种方式,营造居住区的四维空间。不主张片面增加常绿树的比例,提倡自然之美:春有群芳争妍,夏有浓荫滴翠,秋有层林尽染,冬有明媚疏朗。
3.4.5加强施工阶段的设计技术指导和施工管理
在工程施工前应由设计人员对整个设计从设计构想到施工图设计内容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设计交底,让其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在施工过程中,应有专门的设计控制专家在现场进行施工效果审核和施工调整,其责任是完美体现并丰富完善设计创作,设计公司应向甲方提供施工指导专家,甲方应尊重其设计控制建议和现场调整决策,从而保证建设项目顺利、高质量地完成。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我们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居住区环境建设,跟人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设计师应高度关注自然和人文因素,尊重基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种人群的基本需求,以人为本。设计应该具有时代精神,要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尊重人文,努力营造一种生态自然的、清新优美的、节能环保的、邻里关系密切的健康住宅、生态住宅。
作者简介:
赵彬,女,主要设计获奖项目如下:
1、青岛市流亭机场扩建工程--室外环境设计
获得 “二OO五年度青岛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青岛市李山东路道路绿化设计
获得 “二OO四年度青岛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3、青岛市天泰阳光海岸环境工程
获得 “二OO五年度青岛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丁南,主要设计获奖项目如下:
1、青岛市中宇颐城北姜社区改造工程设计
获得“首届青岛市优秀规划、建筑方案规划类二等奖 ”
2、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政府广场设计
获得“二OO六年度青岛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地理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形象,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昂的精神状态,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感染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热爱自己的专业,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前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相长,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地理教师由于专业的影响,知识面很广,往往给学生博学的印象。地理教师应努力更上一层楼,让学生觉得你“无所不知”。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修炼”更多技艺,如球类运动、歌舞、绘画、书法、魔术、电脑编程等,不仅可以丰富业余生活,愉悦身心,而且让学生觉得你多才多艺,敬仰、崇拜油然而生。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实效
(一)、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1、巧妙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开路,创设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特别是每一具体课题的问题情境。例如:讲“气压带风带”可从介绍历史事实入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第一次航行是从西班牙出发,南行至北纬30°附近的加那利群岛停留后,折向西行。一路上天气晴朗,风平浪静,帆船行驶缓慢,用了26天才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第二次他把船向南多开了1000多公里,然后再向西横渡大西洋,船队一帆风顺,在东北风的吹送下,只用了20天就抵达了美洲。后人在他两次走过的路线上航行,所遇风的情况都是如此。这个事实说明什么呢?说明地球上风的分布是有规律的。风在全球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接着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这时部分学生会在心中提出成因问题,教师再明确提出:“气压带风带的这种有规律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从而把所有学生都带入成因问题的情境之中。在讲解成因的过程中,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需要,引导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多样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美,要用精炼、生动、富有逻辑性、多样性的语言;用清晰、响亮、舒缓、流畅的语音;用抑扬顿挫,娓娓动听和富有节奏变化的语调,给学生以听觉上的美感。在课堂教学时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对自身情感进行调控,满怀激情地开展教学活动,设法使学生不断受到感染,让情绪亢奋起来,使学生脑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对所学内容留下较深印象。
3、精心选择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强化。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宇宙的奥秘(宇宙大爆炸、外星人、飞碟等),神奇的地转偏向力(形成许多奇异的现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爱情传说(月相),“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温的垂直变化)“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较差大)的奇观,奇怪的“马纬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等无风带)“贸易风”(信风)等。地理教师平常要有意识地积累这些素材,一有机会就与所讲授内容联系起来,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
4、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象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这一特点,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如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学生能见其形,如临其境。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
联系实践,贴近生活,时时处处有地理。高中地理联系广泛,但也有很多地理概念非常抽象,这就要地理教师利用学生最容易看到、听到、接触到的地理事物作为教学案例,起到一目了然,一叶知秋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高中地理课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学好地理课,能够解决生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身边学习地理知识,地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一、相关研究
欧阳志刚(2004)研究显示:除了个别年份有负向影响,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总体上有明显推动作用。黎桂宏等(2011)对贵州省的公共支出规模进行研究发现公共支出规模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即政府公共支出能促进经济增长。周浩等(2011)以C-D函数为基础,引入劳动力资源、外商直接投资等变量对1987-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府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公共支出对当地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政府公共支出每提高1%,GDP就会相应提高0.46%。
二、实证分析
本文中公共支出规模用G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用Y表示;为了减小异方差,对所有数据取自然对数,并用GDP平减指数平减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所得的数据中公共支出规模用LG表示,经济增长数据用LY表示。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3),在下面的分析中将不再单独说明。
1.单位根检验。
对原始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原始面板数据存在单位根,接着对一阶差分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表1 一阶差分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表
变量 IPS检验 ADF-Fisher Chi-square PP-Fisher Chi-square
Statistic P值 Statistic P值 Statistic P值
一阶差分面板数据 (LY) -3.39910 0.0003*** 49.7799 0.0015*** 66.4552 0.0000***
(LG) -5.83420 0.0000*** 75.0924 0.0000*** 63.7306 0.0000***
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
表1显示面板数据一阶差分后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所以LY和LG是一阶单整变量,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
表2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结果表
不加权
Statistic P值
Panel v-Statistic 2.876306 0.0020***
Panel rho-Statistic -1.313149 0.0946*
Panel PP-Statistic -2.103054 0.0177**
Panel ADF-Statistic -4.572496 0.0000***
注:*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
表2显示变量的检验统计量均在10%水平下显著,LY和LG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协整检验。
3.实证结果
Hausman检验显示应选择固定效应形式,采用最小二乘估计,回归结果如下:
表3西部各省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P值
C 6.910925 0.0000***
重庆 0.118224 0.0004***
四川 0.091518 0.0047***
贵州 0.053655 0.1476
云南 0.020370 0.6299
0.078671 0.0184**
陕西 0.143006 0.0003***
甘肃 0.039863 0.2735
青海 0.085180 0.0106**
宁夏 0.073494 0.0785*
新疆 -0.009050 0.7984
内蒙古 0.337365 0.0000***
广西 0.095353 0.0113**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
结果显示:贵州、云南、甘肃、新疆没有通过检验,说明这四地区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联不显著;其余各省均在10%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内蒙古、重庆、陕西的回归系数大于0.1,表明其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强,固定公共支出可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四川、、青海、宁夏、广西回归系数小于0.1,表明其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固定公共支出会带来较低的经济增长。对比回归系数可知:西部各省级单位公共支出水平对当地经济发展作用效果不同,公共支出执行效果和效率在各地区有显著差异。
三、政策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只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效益,很多时候政府财政投资只是简单的大规模投入,虽然得到了经济增长的利好但是投资资金浪费、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暴露无遗。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在进行公共投资前应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与收益性进行研究,对可行的、投资产出效应高的项目进行重点投资,对前景不明朗、投资产出效应低的项目少投资或不投资,在对项目进行投资后,政府还应做好后续的追踪,对投资项目的发展进程进行监督和研究,为政府的持续投资提供宝贵意见。同时我国现今市场体制不完善,市场各方面还有所欠缺,此时需要政府增加公共投资以改善市场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从而吸引私人资本的进入,为经济的腾飞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欧阳志刚:《我国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5
[2]黎桂宏.陈问,张仕样.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11.9
地理的学习离不开身边地理,离不开生活的环境。农村的广阔天地就是学习地理最好的温床,是最好的地理教科书。农村学生对农活比较熟悉,这样我把当地的气候地形与农活联系起来,从身边的地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这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从师生的感情出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进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快乐的心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从教学方式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
1.群体“自学”,保证自学能力的提高,产生地理学习兴趣
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学习地理的自学能力能够培养起来,能够独立获取知识,那么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又有了一定的能力,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就有了。
2.小组“展示”学生由厌学转变为乐学,激发地理兴趣
地理课开设了展示课,让学生在不断的展示中获得这种心理满足感。当他们的自信在班级中逐渐形成的时候,这种良好的情绪便能影响周围的人。展示课不仅是让学生汇报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让学生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全部表达出来,学生们不需要顾虑,更不用拘泥于形式,他们可以采取版图,讲解、表演、演示,以及他们所能想到的任何方式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他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3.充分利用现代化化教育手段,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地理学习兴趣
由于文字材料、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集于一体,高、中、低多种层次可供选择,并且改变了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改变了过去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上课的,只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张图,充当导演或演员的教学方式。它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学习体验,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增强地理学习兴趣
在教学“等高线”这一内容时,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块泥巴,再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同时结合农村孩子生活经历,让他们捏泥山,然后放手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理解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这样很抽象,很枯燥的等高线知识就被这群农村孩子攻破,他们兴奋不已。这样,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四、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吝啬你赞赏的目光及语言
课堂上,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的往往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有些教师对这些学生另眼相待,只要他们不捣乱,干吗都行…其实这些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头脑比较灵活,与其放任不管,不如尝试着让地理征服他们,让他们带动班级学习地理的氛围。地理课上,给这些学生一些赞赏的目光,或者多夸奖这些学生,少一些批评,让他们觉得地理老师没有放弃他们,很重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他们学习地理,课下多与他们交流,督促他们学习,或许,不久之后,这些学生就会成为带动课堂气氛的学生。在我带的班级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老师的认可,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时至今日,污染严重、环境变坏、再加上人口增多、资源缺乏等现象的出现,使城市生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较以往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然而,目前许多居住区在建设中,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不够重视,绿化建设随心所欲,绿量少,植物配置无序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本文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一、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中型城市其居住区绿化面积要达到联合国提出的生态城市居住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8平米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在规划设计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时,应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以植物造景为主,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连接成网络即”绿脉”。居住区内中心花园绿化、宅前屋后绿化、阳台绿化、道路绿化、特色绿化等绿色植物系统交融在一起,赋予居住区绿地景观空间多样性和脉络线;居住区外设置区域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也成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
(二)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在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例如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性。其次要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行为方面,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溶于自然的诗意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才应。
二、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着眼点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是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提条件。其必须与居住区总图规划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其主要特征是低容积率,高绿地率(即绿地率高于40%).并使人均绿地率大于四平方米;注重绿地布局和设计,努力做到生态化、景观化、实用化的有机结合。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结合绿脉规划设计
对于居住区绿地来说,室内外绿色景观的链接是相当重要和必需的,既要使室内绿化、阳台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及中心花园绿化相连,更要使居住区绿地延伸到居住区外即与大绿地自然生态系统相连,这将是现代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居住区内外保持树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结合造园艺术,使居住区外的绿地也成为居民晨练、散步的场所。
(二)结合地形地貌规划设计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其自然环境资源优势较多,同时不利条件也很多,例如用地紧张、旧区保留建构筑物较多,在规划时既要做好地形地貌,又要保护士壤。形成地形地貌有如下优点:(1)丰富植物景观层次。起伏的地形使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2)增加绿地面积。这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居住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向空中发展――堆地形,能改善地下水位高的弱点,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向底下延伸――广场下沉,增加绿地面积,丰富景观层次。(3)有利于排水。起伏的地形对排水非常有利。
(三)结合水体规划设计
水是生命的象征,从生态的角度,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将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留恋的场所。在一些大型居住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或小河,并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使人们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
(四)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向生态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所以正确的选择树种、理想的配置将会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理想的植物配置应是:(1)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更多;居住区绿化应减少草坪、花坛面积;常绿树应多于落叶树,以保持绿视率。(2)配植高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树种选择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高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植物配置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充分利用色叶植物,例如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充分利用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花卉;
(五)自然遗迹、古树名木的保留是文化气息的体现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现状
(一)管理体制不顺
景区(点)的主管部门不同――建设部门、旅游部门、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和投资商均有“责任田”,而旅游部门没有真正意义的管理权,很难对景区实行统一的协调、指导和管理,缺乏各职能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协调机制,以至于形成一个景区几个部门管,但都没有管好的局面,在景区规划建设中出现重复规划建设的现象。
(二)资金投入不足
长株潭地区的旅游业正处于统一规划建设的起步阶段, 规划编制、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建设、旅游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及商品的宣传促销、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等都急需大量经费。而旅游的政府投入和商业信贷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广泛的旅游开发融资渠道。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缺乏市场运作的主体
发展旅游业需要各级政府的投入,还要由独立的旅游法人企业来运作,吸纳社会资金和争取金融贷款。长株潭地区大多数景区(点)没有规范的融资渠道,建设“等、靠、要”、经营转租承包经营,形成申报超前,开发建设和管理滞后的不利局面。不同类型的景区,从立项、建设到经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按市场经济要求组建项目法人实体。
(四)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问题
从旅游规划工作来看,长株潭旅游规划体系不完善,统一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还没出台,旅游景区的建设缺乏指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另外,列入开发建设的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存在随意性和孤立性,不能实现景区建设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五)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总体偏低
旅游宾馆饭店、娱乐设施、游客接待中心等服务设施建设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导游等服务人员数量少,素质普遍不高。宾馆和餐饮业的大型娱乐服务业的容量偏小,功能单一,游客滞留性差,不能满足游客行、游、住、食、购、娱的需要。
(六)交通条件制约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发展依赖一定的交通条件,交通又经常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长株潭地区有些景区公路等级低,且超载严重,造成路况条件差,直接影响游客的进入率。
(七)旅游宣传促销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酒香也怕巷子深”。旅游业是以促进人的流动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行业,而宣传促销是促进游客流动的最重要手段。长株潭的旅游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不高,外地游客很少以团队形式来旅游。
三、发展旅游经济的对策
(一)坚持政府主导,完善扶持体系
通过调整完善现有的旅游扶持政策文件,财政、发改、建设、国土、旅游等部门针对各自工作职能,制定扶持旅游业发展、吸引旅游投资的旅游用地政策、旅游企业财政政策、能源政策、奖励政策等导向性优惠配套政策,强化政策导向,完善相关导向性优惠政策。旅游重点乡镇在确定旅游项目土地价位时也应有所倾斜,从而合力形成完善的旅游扶持政策体系,扶持旅游业发展,以政府信心提升企业信心,以政府热情带动企业热情,实现政企联合,共渡难关。
(二)助推企业突破,强化政策服务
要为旅游企业多办实事:为了降低旅游饭店运行成本,政策上可在电、汽、水等运营成本上给以扶助;对年缴纳税金达到一定规模的旅游饭店,要给予一定奖励;可出台对三星级以上旅行社一定数目的额度贴息等高含金量的旅行社发展政策,扶持旅行社做精做强做大;政府要进一步整合政企资源,通过异地促销、旅行社促销、网络促销等多形式,整合推广长株潭地区旅游产品;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交通、水电、视频监控等配套设施,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加大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力度,推动旅游业内在素质的提高。
(三)协调工作机制,强化领导职能
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各方和谐、左右顺畅的旅游工作格局,合力解决阻碍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困难,提升镇乡对旅游项目的信心与热情。强化旅游工作机制,建立各级领导项目联系制度、旅游项目“属地管理”原则、人大和政协领导蹲点督促制度等,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四)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
长株潭地区现有旅行社,经营水平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了增加客源,应扩大开放度,引进和激励竞争机制,与国内外信誉好、经营实力强并富有招徕能力的旅行社兴办合资旅行社,利用它们的渠道网络,广招客户,只有客源扩大了,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使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得益。
(五)加快发展旅游商品,以诱导游客消费并扩大出口
长株潭地区的旅游商品品种陈旧,花色单一,质量不高,不仅难以打入国际市场,就连海外旅游者在我国境内可供购买的也为数不多。而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当前旅游者每年用于购买各类旅游消费品近1万亿美元之巨。为使更多旅游商品走出国门,应建立相应的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对旅游产品的调查研究,从多方面下工夫。
(六)积极完善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
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应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但目前旅游业投入少,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75-02
1 居住区低成本景观设计概念
居住区低成本景观设计不是纯粹的经济学意义上的降低造价,而是在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原则 ,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使景观设计达到景观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和景观成本的最低化,对居住区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形态进行布局与配置的过程[1]。
2 项目概况
苏州雅戈尔太阳城位于苏州工业园内,北侧为现代大道,西侧为星华街,东临东沙湖生态公园,西南侧为轻轨起点站,总占地面积为152414 m2。项目的风格定位为现代简约,开发商在景观造价上的投资力度有限,要求整体景观造价控制在350元/m2左右,力求在有限的成本投入内营造出高性价比的居住景观。
3 低成本景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
3.1 总体平面――控制软硬质景观比例、微地形设计
3.1.1 控制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比例
合理的平面布局是营造低成本景观的关键,该项目在方案阶段,考虑平面布局的多样性、功能分区的合理性、绿化的分布以及水体的体量等。在平面上规划了满足功能性的集会、健身、休息、儿童游乐等必不可少的硬质场地。由于硬质景观的前期造价和后期维护成本费用比绿化造景高很多,为了降低景观造价成本,项目中严格控制景观软硬质比例,设计了大面积的绿地结合植物造景来营造居住区景观。该项目硬质景观的铺装面积为31002 m2,仅占住宅区景观面积的29%;绿化面积为75604 m2,软景占住宅区景观面积的71%,小区绿地率达到49.4%,景^软硬质比例控制在7∶3。
3.1.2 微地形设计,土方平衡
微地形设计是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起伏变化但幅度不大的地形,它能使低成本景观设计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该项目对现状地形进行利用和改造,以减少土方的搬运。在降低景观成本的同时,通过地形设计,弥补没有景观观赏性的区域,以营造空间感,同时增加小区趣味性,从而减少大乔木和景观小品设施的应用。在道路设计上,可以利用坡地的自然排水,减少排水沟的设置,进而节约成本。此外,坡地上如果没有种植乔灌木,底部可以用建筑废弃砖渣回填。地形堆坡要考虑地下车库顶板承重,如果覆土高度超过地库顶板承重范围,要采用轻质填充物回填。
3.2 分区布局――分级投入、兼顾全局
该项目对整个居住区景观进行“分区域、分级别”的设计,形成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景观格局。根据景观主次之分进行分级别的景观成本投入,合理地分配资金。提高售楼展示区、主要出入口,中心庭院等主要景观分区的资金投入,降低庭院宅间绿地、次要出入口等次要景观的资金投入,以此达到平衡全局造价的目的。
3.2.1 售楼展示区景观设计
售楼展示区作为整个楼盘的形象代表,景观成本要重点投入,在设计时要营造景观空间序列,项目标识及展示小区品质的特色景观。该项目在售楼展示区设计了长方形特色跌水,高大挺拔的乔木排列于水景两侧,形成具有纵深感的视觉进深,在水景的端头为寓意太阳城的特色雕塑。在售楼展示区会所内设计有露天游泳池,特色景墙,展示了小区的品质。
3.2.2 主入口及中心庭院景观设计
主入口作为小区的门面,应展示项目的品质和风格,景观成本需要重点投入,设计时要追求精致,重点考虑入口景观、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项目LOGO等。项目的主要出入口位于小区北面,设计了特色景墙,种植池树阵,特色花岗岩铺装样式。同时,项目对中心庭院也进行重点设计,在中心广场铺装上选用花岗岩,布置造型精致的雕塑,在小品设计上注重体现细节,把钱花在刀刃上,以体现小区品质和形象。
3.2.3 组团绿地景观设计
居住区组团绿地在小区中所占的面积最大,是景观成本控制的重点,在设计上注重运用地形设计来营造空间,减少了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主要以休闲步道连接各个活动场地,用微地形设计结合绿化种植来降低绿化组团区域造价,以此达到平衡整个地块景观造价的目的。
3.3 景观小品――注重功能、控制数量
3.3.1 景观小品控制数量,成品选购
景观小品是营造居住区景观空间的重要元素,包含观赏性小品如喷泉、雕塑、花钵等和功能性小品如凉亭、棚架、健身设施、宣传栏、座椅、垃圾桶、灯具等,要注重控制其数量和体量,选用实用常规的材料和方便的施工工艺。该项目在中心庭院设计了棚架和凉亭,选用了外形简洁、尺度适宜的样式,选用自然生态的木材,既施工方便,又节约工程造价。宣传栏、垃圾桶、健身设施等小品选用考虑功能性及未来低维护成本,在控制数量的同时,选购坚固耐用的成品降低造价。
3.3.2 环保节能型灯具的应用
在照明设计中,选用现代节能型灯具和合理的数量能大量节约景观成本。该项目选用太阳能路灯, 使其在白天吸收太阳能, 晚上将其转化成电能进行照明。此外,在满足照明要求的前期下,控制灯具的数量和类型。在主要道路两侧设计太阳能高杆灯,中心广场区设置少量LED景观灯,在宅间绿地上用草坪灯来照明,整体上控制了灯具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并营造出夜间静谧的效果。
3.4 植物造景――适地适树、有主有次
低成本植物设计中,苗木选择遵循适地适树,有主有次的原则,运用种类丰富的乡土树种,注重植物配置层次,充分利用绿篱。
3.4.1 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树种适应性强,运输费用低,后期养护成本低,种植后即可展现出好的景观效果。如桂花是苏州的市花,香樟是苏州的市树。在绿化种植设计时,选择少量大规格的香樟作为绿化的骨架,大量的常用规格乔木,如枫香、桂花、乌桕、三角枫和灌木如石楠、小叶女贞作为主体绿化苗木。
3.4.2 植物配置有主次
植物配置需要有主有次,树形高大,价格较贵的植物,需要放在主要景观节点处,起到视觉焦点的作用。在售楼处、景观广场、主要出入口等景观节点,配置大规格香樟、银杏等提升了整体效果。搭配中层小乔木如桂花、紫薇、三角枫等营造有层次的空间。其他宅间绿地种植中小型苗木。此外,在植物设计时,预留植物生长空间,避免植物生长数年后需要抽稀,造成资源的浪费。
3.4.3 植物绿篱的运用
该项目内有多层住宅,相邻住宅庭院都有分割绿墙,如果以实体墙来分割,不仅景观造价昂贵,而且给人空间压抑之感。在设计时,选用了冬青作为绿篱,成活率高,经济又美观。此外,沿市政道路设计了500 mm高的种植池,选用桂花、金森女贞、红叶石楠等观赏性佳的本土常绿灌木,修剪成有层次的绿墙,阻隔道路的噪音和污染,在植物的后期养护上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延缓它们的生长,以减少人工修剪次数,节约成本。
3.5 硬质铺装――注重选材和施工工艺
材料成本是景观工程成本中的主要费用,直接关系到最终景观工程成本的高低。在一些小区铺装设计中,铺装样式多、规格多、纹样复杂、人工费用高,而且在施工时需要异形加工,造成材料损耗率大。
3.5.1 铺装材料类别与厚度分区域
该项目在小区入口广场及重要节点处铺装选用花岗岩,在园路铺装使用树脂加工材料、透水砖、混凝土压模等相对价格便宜的材料,通过铺装手法的变化,巧妙重组搭配石材,营造出别致的效果。车行道铺装厚度选用5 cm,构筑物立面材料和人行道铺装按照饰面选用2 cm和3 cm的石材,极大地节约了材料费用。
3.5.2 铺装材料优化施工工艺
为了避免浪费石材,石材选用常规模数300 mm×300 mm,铺装形式以规整铺装为主,此外,对于石材切割下来的边角料,进行了充分利用,把它们作为休闲步道碎拼铺装,避免了材料浪费。立面材料如树池、景墙选用仿石喷漆涂料来代替花岗岩,在视觉效果上与花岗岩媲美,而造价上节约了成本。
3.5.3 新型环保材料―高密度聚乙烯膜
居住区景观设计有水景能增加灵动性,但是水景造价往往价格昂贵,而且后期渗水漏水问题经常发生,养护费用高。该项目摒弃了大面积的水域设计,设计了小溪流。溪流驳岸采用生态自然式驳岸处理,在水池底施工材料上选用新型材料―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渗性能高,而且无毒环保,施工简单便捷,其单位面积造价在60元左右,比传统采用混凝土结构或者膨润土节约了造价。
4 结语
居住区低沉本景观设计,并不是简单的降低经济投入,通过缩减小品,使用廉价的材料来压缩成本,而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和审美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从总体平面严控造价,对分区布局造价分级投入,景观小品注重功能,种植造景以乡土树种为主,硬质景观注重选材等方面有效控制成本,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低成本造价与优美宜居的居住环境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邹巨龙.珠三角居住区低成本景观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2]徐 倩,周建华,王 艳,等.节约型城市园林与植物景观设计[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