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范文

时间:2023-07-17 09:51: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篇1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实践证明,立足资源、传统和区域优势,着眼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选择。

一、__*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成效

__*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608万人,占总人口的74%,现有耕地78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1.3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十五”以后,我市特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以20__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20__年关于实施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的两大重大决策部署为主要标志,全市特色农业进入快速发展、全面提升的新阶段。经过积极培植和长期不懈努力,目前全市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出区域特色凸显、规模不断膨胀、档次不断提升、信誉度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和“龙头、基地、农户”相互联接的现代特色农业新格局。目前,全市各类规模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到2760处,全市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食用菌、甜叶菊、优质果品、苗木杞柳、速生丰产林、奶肉牛、肉蛋鸭、淡水产品等10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种植业,以金乡为中心建成130万亩的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建成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建成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看庄为主建成10万亩优质土豆基地,以邹城平阳寺和鱼台王鲁为主建成150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建成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南张为中心建成6.5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建成5万亩中药材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以上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万只以上禽类养殖场2570处,千头以上养猪场670处,肉蛋鸭养殖基地年存栏规模1600万只;水产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5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4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综合我市近年来特色农业发展实践,主要有以下5种发展模式和类型。一是依托传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像中华蒜都金乡县,发挥农民群众有着长期种植大蒜的传统习惯和技术优势,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改传统粮棉型单一种植结构为大蒜――棉花――蔬菜多种多收立体种植模式,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培育发展,形成了覆盖全县、独具特色、享誉国内外的大蒜产业,带动加工、贮藏、运销和出口创汇,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80万吨,贮藏加工能力120万吨,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以上,占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的50%,形成了大蒜产业一县一品发展格局。全县农民收入的80%和财政收入的70%来源于大蒜种植及其相关产业。嘉祥县充分发挥山石资源丰富和加工、雕刻传统技艺优势,围绕山石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山石资源开发、加工、运输和工艺雕刻,目前以纸坊、马集、满硐为主从事开山打石和板材加工的专业村达到50个,专业户达到10000户,板材加工企业296家,山石开采及加工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二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特色农业。近年来,兖州、邹城分别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兖州绿源食品公司和山东省重点龙头企业邹城呱呱鸭制品有限公司带动辐射下,肉鸭养殖得到迅速发展,企业通过合同订单收购和系列全程配套服务,带动当地及周边肉鸭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年出栏肉鸭4500万只,年户均增收5万元。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泗水县立足山区实际,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土壤、水质和生态环境优良的独特优势,把投资少、适于旱作的早春大中小拱棚西瓜、土豆和耐瘠薄的黄姜等瓜菜种植作为重点,不断加大调整推广力度。目前,全县以优质西瓜、土豆、黄姜为主的标准化瓜菜种植基地发展到30万亩,全县从业农户达到10万户,户均增收近万元。四是创新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任城区李营镇苗木基地是在原有一个个废弃沙坑上经过整平改造、综合开发和良种繁育推广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形成当地及周边10万亩、200多个品种高档精品苗木集聚的全国北方最大落叶大乔木繁育基地和集散中心,苗木交易市场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邹城以平阳寺为中心,围绕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快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经过连续几年努力,目前全市面积发展到600万平方米,创造1亩棚菌相当于100亩农作物收入的高效种植模式。汶上苑庄、梁山馆驿根据近年来反季节高档设施瓜菜市场需求旺盛、种植效益高的实际,组织引导干部群众大力发展高档设施大棚蔬菜种植,目前两乡镇大棚瓜菜种植面积分别发展到3000亩、20__亩,每个大棚亩平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五是市场引领发展特色农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寻求当地资源条件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创新思路,开发新兴特色产业,是近年来特色农业发展的一大突出亮点。鱼台、微山瞄准近年来国际市场对柳编工艺品需求增多、效益高的趋势,立足当地水面洼地面积大的优势,在沿湖地带积极引导杞柳种植,目前面积达到6万多亩,仅种植每亩纯收入5000元以上,加上编织加工,收入均有成倍增长。微山、梁山芦笋种植,汶上、曲阜中药材和牛蒡种植等,都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新兴产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综合产出效益高,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__年的2973元增加到20__年的5271元,年均递增12.1%,20__年以来连续4年保持了2位数增长。依托特色产业产品规模基地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上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00余家,比20__年增加54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27家、市级216家,分别增加2家、25家、204家;各类龙头企业带动农户95万户,种植基地400万亩,养殖规模1亿头只;全市有55

%农户和53%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市规划建设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50处,市级农牧渔三大检测中心加快建设,即将投入使用,全市农产品“三品”认证达到489个、面积250.4万亩。二、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推进措施

围绕加快推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连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配套政策。

(一)抓规划布局,明确特色农业发展的任务目标。着眼推进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围绕畜禽、瓜菜、林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农村劳务五大产业体系建设,20__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济发〔20__〕21号),明确了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规划布局、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并配套制定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把特色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相关责任部门。20__年初,在认真总结前3年特色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市新农村建设实际,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的意见》(济农发〔20__〕4号),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市重点培植发展大蒜圆葱、肉蛋鸭、奶肉牛、瓜菜、食用菌、苗木杞柳、优质果品、淡水产品、甜叶菊、速生丰产林等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并明确了大蒜圆葱、精细瓜菜、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水产养殖五个百万亩种养基地建设和微山湖域水产品养殖、东部山区与中西部优质果品种植、南部与西部大蒜圆葱种植、中南部肉蛋鸭饲养、西北和东部奶肉牛饲养、中西部精细瓜菜种植六大特色农业生产区的规划布局和发展目标。

(二)抓政策配套,形成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一是财政扶持政策。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的基础上,20__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列支40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其中20__万元用于与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配套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担保组织奖励和相关认证奖励,20__万元用于特色农业规模基地奖补。二是金融支持政策。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积极引导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的信贷投入,连续7年信贷支农资金都在60亿元以上。

(三)抓示范引导,培育特色农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为引导和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近年来先后总结推广了金乡大蒜、微山渔湖产品、嘉祥和梁山小尾寒羊、任城李营苗木和喻屯甜瓜、兖州肉鸭、邹城食用菌、泗水优质西瓜等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特色农业典型,并通过新闻媒介、现场会议、农业产业化简报、新农村建设简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四)抓配套服务,构筑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围绕影响和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入手,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一是产前信息服务。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村、专业户延伸,及时向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传递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信息。二是产中技术服务。围绕特色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特别是围绕种养业基地项目建设,市政府20__年制定了《关于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工作的意见》(济政发〔20__〕19号),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以技术服务为切入点,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全市有1800名农业科技人员与1485处种养基地实现有效对接。三是产后营销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市场开拓方面的独特优势,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大力发展合同订单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问题。20__年、20__年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市农博会,有力促进了我市与上海等城市农产品产销对接,提高了我市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五是抓督导考核,完善特色农业发展的推进机制。围绕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在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季节,市里向各县市区派出督导组,加强对各地特色农业发展的督促、指导;实行特色农业发展调度制度,定期调度通报各地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进度;实行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农村产业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年终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20__年至20__年,连续3年对县市区特色农业发展进行考核和表彰奖励,颁发奖金480万元,20__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奖励150万元。

三、当前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发展思路和重点

我市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但发展中也面临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升、农村土地流转瓶颈制约亟待破解、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强化等方面的问题。为加快推进我市特色农业发展,切实发挥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总体想法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转化趋势,立足充分发挥我市农业传统、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扩张生产基地规模为基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带动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纽带,以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为手段,尽快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着重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突出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特色农业聚集度和规模化程度。继续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全市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按照“五个百万亩规模种养基地”和“六大农业生产专业区”规划布局,实行重大项目建设立项制,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加快膨胀生产基地规模,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迅速提升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度和规模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业附加值和档次水平。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经营,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普及,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特色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水平。

篇2

各位嘉宾,前面就是循化县的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区。这个区总面积1400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目前已经建成了优质薄皮核桃育苗和大红袍花椒育苗基地、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线辣椒原种繁育以及优质蔬菜种苗生产基地,同时建成了特色景观果园基地和园林花卉苗木培育基地。

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循化县决策者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大成果。

特色作物及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12万亩。为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着力打造“一核两椒”农业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估算,在这三大特色农产品的拉动下,去年循化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 “两椒一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链逐渐形成,同时也加速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青海高原红,最艳还是“循化红”。在近四届北京举办的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循化红”线辣椒销售火爆,“循化红”原产地标记,已列入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世界地理标志大会还确定了“循化线辣椒”地理商标。

篇3

二、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和农业。我们用好用足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信用部门积极行动,核定项目,发放信贷资金130多万元,产业老板也投入了资金70余万元,充分激活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三、推行好“大户”带动运作模式。我们实行了干部联系产业大户的制度,充分发挥“大户带动”示范作用。×××××年计划出栏200头以上,现存栏50多头,各出栏30多头,建好沼气池2个;××××发展食用菌大棚6个,年纯收入可达3万多元。这一批典型的事例,起到鲜明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促使我乡规模养殖和食用菌项目得以逢勃发展。

四、以市场运作为主,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政府必须做好积极地引导工作,但也必须按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运作,发展订单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降低农业产业化风险的有力保障。我们有1700亩蔬菜生产实行订单农业,由×××公司和××蔬菜公司进行销售;有由××鹏老板组织生产销售的食用菌产业;有隆平高科分公司、县药材开发办组织销售的优质超级稻、黄姜等产业。

五、实行菜稻连种,提高土地的覆种指数。我们积极支持已有的科研成果的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提高农业产品科技含量。推行100亩的的韩国罗卜——超级杂交稻——美国红菜的三季种植方式,有效提高土地的覆种指数,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篇4

1影响因素

研究内蒙古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基本发展情况发现,内蒙古特色经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农业经济建设环境。从社会发展情况看,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传统农业经济得到了适当的改造,当地政府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并且在政策支农和政策惠农方面做出了适当的努力。同时,在国家的带领下,内蒙古地区加快了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步伐,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促使高新技术在农业经济建设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综合生产力明显提升,多功能性农业经济建设体系成为农业经济建设的主要发展目标。此外,在内蒙古地区全面推进特色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和制度创新,并且对地区特色农业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力求能够充分彰显出特色区位优势,为特色农业经济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这些实践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为内蒙古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特色经济建设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内蒙古地区探索特色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消极影响因素,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然相对较为明显,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探索中面临着来自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双重压力,农业经营体制受到一定的限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完善,无法实现集约化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利用效率偏低,再加上水资源短缺和难以实现优化利用等问题的限制,导致当前内蒙古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建设发展效果并不理想,还需要针对特色农业经济建设进行深入的探究。

2构建特色农业经济的优势

内蒙古地区在构建特色农业经济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主要从自然优势和社会优势方面得到适当的体现。首先从自然优势方面看,内蒙古地区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具有适宜农业发展的气候环境,能够为特色农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草场面积8666.7万hm2,并且其中可利用土地面积占比相对较高,为6818.0万hm2,土地类型也多种多样,如高原、平原、丘陵和山地等,能够支撑多种不同模式的农业经济建设。内蒙古地区地处中温带,具有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能够为地区特色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从社会区位优势角度进行分析,内蒙古地区当前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因此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在工业不发达的情况下,环境污染也相对较少,能够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研究发现,现阶段内蒙古地区在开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农药、化肥等使用率都偏低,环境污染程度小,并且在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当地形成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较低,能够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提供相应的劳动力保障,进而提高农业经济整体建设和发展水平。

3发展模式

内蒙古地区农业特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在对地区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支撑。下面对4种不同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力求能够为内蒙古地区特色农业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1精品农业发展模式

精品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色是将特色农业经济打造成为全新的系统化产业工程,并且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市场农业高效优质生产,力求能够形成品牌效应,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结合内蒙古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实际情况,能够看出蒙牛、鄂尔多斯、草原兴发和鹿王等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的形成就是精品模式作用下的结果,能在创造我国北方绿色食品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

3.2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高效农业发展模式也是特色农业方面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内蒙古地区探索特色农业模式的过程中,立足于各盟市旗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对国内外市场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开发农产品的全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借助高效农业发展模式的构建,能够促进优势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农业建设功能得到全面开发的基础上,农业产业链也会得到适当延长,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系统分析当前内蒙古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发现可以将高效农业体系的构建集中在肉蛋奶、葡萄和苹果等农产品产业化领域,进而打造名牌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3.3科技农业发展模式

科技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色是借助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广泛应用,尝试打造高效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开发多样化的农业功能,并积极推进农业制度改革,对农产品生产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创新,争取在推动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准农业和有机农业等生产模式的开发,在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区特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保农业经济建设取得理想的发展成效。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以加强内蒙古地区和东北地区、陕西秦岭地区的联系,打造中蒙药和生物工程技术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确保在先进技术的支持和引领下,农业经济发展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发展成果。

3.4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在我国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基础上,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也成为内蒙古地区在打造特色农业经济过程中的主要选择,在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当地政府部门不仅要致力于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并且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争取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市场提供高质量、无公害的农产品[2]。现阶段,在农业无公害种植和养殖方面,内蒙古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借助绿色农业生产模式的构建,在市场上形成了特色优势,对农产品的合理化销售产生了相应的积极影响。

4发展措施

在对内蒙古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建设发展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加快特色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进程,还应该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优化措施的探索,有效促进内蒙古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在新时期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4.1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发展规范性

内蒙古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不仅是理论研究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也是需要反复实践验证的问题,因此要想促进各项特色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措施的落实,就应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在建设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规范化发展[3]。只有发挥政府组织领导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等作用,才能够促使内蒙古地区各个盟市旗县都能参与到特色农业经济建设和开发活动中,推动内蒙古地区全面探索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发展道路。同时,发挥组织领导的作用,还能够对各地区农业建设发展资源优势等进行科学的评价,进而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督促各盟市旗县在经济建设方面付诸实践,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特色农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争取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4.2引入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在特色农业经济建设方面的广泛应用,是改善内蒙古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建设现状,促进整体经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内蒙古地区探索特色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为依托,着眼于内涵式发展,不断尝试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开发实践中,确保能够优化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实现农业生产与销售的整合,进而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增强特色农业经济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和管理模式的系统优化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在全面推进科技研发并引入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内蒙古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建设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技术支持,从而在新时期取得理想发展成效[4]。

4.3优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

服务体系的构建在特色农业经济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在结合内蒙古地区特色农产品开发实际情况,对服务体系进行优化创新的基础上,要从多角度为特色农业生产模式的构建创造条件,进而加快特色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一方面,可以积极探索高效率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对农产品市场物流体系进行完善,探索电子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体系,实现对农产品销售的有效拓展。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培育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并借助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构建,对农业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争取能够打造三位一体的联合服务模式,实现对特色农业生产资源的整合应用。

4.4扶持经济主体,发挥带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