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教学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17 09:51: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班级教学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班级教学建议

篇1

初二(4)班是自己本学期接手的班级,从第一节课开始,自己就发现该班的学习氛围不浓厚,纪律特别差。正常的美术课堂教学工作,在该班无法顺利完成。时常被学生的吵闹声打断终止。有时,他们故意调动我的情绪。有时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也会训斥他们,但结果却不尽如意。他们有时会更加变本加厉。上完课以后,时常感到自己有一种挫败感。通过自己的教学反思发现该班级纪律差的原因,以及通过自己的总结摸索,改变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通过调整改变融洽师生关系、精心备课,合理的教学组织管理、在课堂给以学生的鼓励、以及用多种丰富的评价方法。让该班的学生有纪律感,喜欢学习美术学科、热爱美术学科。

一、该班学生美术课的现状

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纪律差表现得很多,篇幅所限,本文仅在班级纪律差表现在学生迟到旷课、学习美术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差上三个方面讨论。

1.学生迟到旷课、不带美术材料工具。该班上美术课的时候,通过我的观察,从走进美术教师的顺序一般分成三个部分。上课铃声响起时,班级有十名学生走进美术教室,这部分学生守时守纪,而且带好美术材料工具。第二部分学生迟到五分钟左右,手里拿着试卷或作业走进教室,脸上写满着无奈,只有半数左右的人带美术工具材料。第三部分学生迟到要到十分钟以上,有六位左右大摇大摆的走进教室。有拉拉扯扯的走在一起。如果制止他,他们会立即说道:“我来就不错,还有两个学生旷课你都不管。”

2.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在美术课堂上,只有部分学生专注听讲并完成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和开小差,以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在上课的过程中时常被一些学生的打闹,中断课堂教学,自己时常为了维护正常的课堂纪律。采用直接的训斥。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3.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差。该班由于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导致学生不愿完成课堂作业。有部分学生完成作业也是应付。再加上自己授课班级较多,作业量非常大,批改时,大笔一挥,不假思索的判个等级,给个分数。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时,只注意批改的结果,学生有时会互相比较起来。美术作业分高的学生会非常高兴,但自己的作业不能很好地得到肯定的学生,导致学生不仅厌学而且讨厌美术学科教师。学生完成作业的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

因此,该班的美术课堂班风学风如不改变,将给自己美术教学带来许多的困难。

二、该班学生美术课纪律差的原因分析

班级纪律差的原因很多,但细分起来,班级班风学风形成的由来、应试教育思想、不合理的课堂作业评价等原因三方面是导致这些现状的根本原因。

1.班级班风学风形成的原因

(1)经过自己的调查和走访,了解该班在初一年级的时候,班级有位学生经常的调皮捣蛋,父母也无法管理,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里教师的管理。而该班的班主任是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女教师。工作热情较高,但工作经验缺乏。对该生的管理就是请家长。向家长诉说该生的种种“恶行”。家长一开始非常配合,后来由于次数增加。反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甚至投诉到校长。导致这位女教师工作热像受到打击。开始放松班级的管理。而该学生就开始拉拢一部分不学习的学生。后来使班级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迅速下降。越来越差。

(2)和新的班主任的沟通和交流,升入初二年级以后,该班班主任采用多种的管理方式使该班已经有所转变,但主要体现在一些主课科目,班主任经常听到一些副科教师的抱怨。他也感到很苦恼,但决定将配合我们共同管理好该班。

2.片面的应试观念。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随着课业增加再加上家长的期望。升学的压力等等。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在主科的学习,很多家长和班主任认为美术课非中考课目,于是引导学生忽视学习美术。对美术学科不重视,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和兴趣。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不强。该班由于升入初二后,主科老师的齐抓共管。导致他们只有把不认真体现在美术学科上。所以造成一些学生思想意识上,觉得美术课可听可不听,美术教师也不管。

3.不合理的课堂作业评价。美术教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作业质量。学生的心理是希望得到教师表扬,美术教师评价作品必须做到多鼓励、多启发,还要采用多种艺术评价手法给予正确引导。该班的学生其实也想得到更多的肯定,一位学生悄悄写张纸条给我。“老师我们学校的是鼓励和帮助。不是训斥和指责。”这就话深深刺痛自己。

由于该班存在各种主客观原因,通过自己的剖析,发现自己只有通过研究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引导该班美术课走上正常的轨道中。

三、对该班美术课教学改变的建议

根据剖析以上的原因,总结出调整改变融洽师生关系、精心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组织管理。在课堂给以学生的鼓励、以及用多种丰富的评价方法三个方面提高该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良好的课堂习惯建议。

1.调整师生之间关系营造学习美术良好氛围。旧的师生关系已经越来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老师与学生已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如果老师不转变自己的观念,不确立新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就会少了理解,少了引导,多了批评,少了关注,多了抱怨。[1]我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只是简单的批评教育方式。采用多引导,并对他们进行实质性的鼓励,经过努力发现学生逐渐接受我。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2]自己找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耐心辅导,和课堂的鼓励,是他们越来越了解美术,热爱美术。让一些家长更加全面了解美术学科。交流过程中体现美术学科对生活中的价值。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美术学科的热爱。如果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学习动力强。

2.美术课堂的有效组织和管理。组织教学,是教师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必要的活动方式,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构建和谐教学环境氛围、及时控制学生学习行为,一道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活动。[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经过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美术课堂的组织管理方法,可以及时控制课堂纪律差的困境,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的不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美术课堂上来,有利于学生的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的养成。

3.用多种美术作业评价手法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兴趣和收获。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还的方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新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美术课堂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在敢想、敢说、敢做中找到学下的信心。[4]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学生的自尊心则主要来自美术教师的肯定。学生每画成一副美术作业,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及肯定,这样会使他们感觉到成功,恰当而准确的表扬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美术方面是优秀的,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再评改作业的时候改变以前的“一把尺”衡量标准。给每位学生展示自己和发展的平台。学生当感到开心的时候,他会对你的课开始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实践使我体会到:对纪律差的班级不是简单地说教就能改变。通过教学反思,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孩子们才会喜欢你,我们所培养出的孩子才能热爱美术,学会美术、感受美术。

参考文献:

[1]张丽琴.新型师生关系诌议[J].宁夏教育科研,2006(3):33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2

篇2

【关键词】

民办高校;会计学教学;现状;建议

2006年,我国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仅使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趋同,而且对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学科教学也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能否培养出能快速适应当前企业内部、外部会计环境的变化,能胜任各类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议题带来了挑战。

一、民办高校高职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会计专业本身是一个应用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应该是具有相应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力、较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个人职业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毕业后能直接胜任相应的会计基础核算岗位工作。

二、民办高校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认识会计知识的开始。会计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基于材,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灌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只可按照纯理论的方式去思维和操作。“教师、学生、教材等媒体”构成了课堂三要素,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应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就一直在沿用“检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新传授知识――巩固复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这四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间接、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的激励因素难以发挥出来,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注入式”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强调、引导学生掌握传统会计知识多,开发运用会计新学科的知识少,特别是描述归纳型的内容太多,“准则加解释”的教学内容几乎是多年不变。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许多课程至今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相关系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很少;PPT教学课件的应用对于高职教学还不普遍,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更是几乎没有。教学方法也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往往习惯于在课堂匆忙地记笔记,缺乏主动提出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实训环节成为理论教学陪衬

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最直接的实践活动就是课后作业,而每次课后老师布置给学生的练习往往以演算习题和回答论述问题为主,案例分析极少,而作业真正的能否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知识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很多学生写作业也只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平时成绩,甚者抄作业现象屡禁不止;其次就是模拟实训,这是学生在校内比较系统的从会计理论到实务操作的一个演练机会,但是目前实训内容主要都侧重于会计核算、会计操作技能等方面,忽视理财、审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实践操作和各课程之间的联系,虽然民办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设有模拟实训室,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一些实训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实训课上教师只是把课堂上讲的内容再重复几次,以便学生形成记忆,实训课成了理论课的加时课;最后就是毕业实习,高职院校一般都采取推荐学生到实习基地或者自谋实习地点两种方式来进行工作前的最后实习,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原本思路很好,但是由于会计信息作为实习单位重要的经济信息保密,学生一般只能看看会计核算的流程,具体接触不到实际的操作,很多学生觉得没有真正学到本事,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去,“放羊”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就没有发挥出来实习应有的作用。这些情况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仍属于“高分低能”型。

4、考核与评价延续应试教育方式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都要考试,俗语说:“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比较”,每学期的教学任务,首先要满足期末考试的应试要求,大部分学生重点学习复习记忆的内容也主要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会计课程学习重视考试分数,忽视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考核,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5、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构成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是从其他公办大学过来的兼职老师,是“外来的和尚”在念经。很多兼职教师做完了自己学校的本职工作,出来赚些兼职费用,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下力气去研究课程特征,针对学生的特点讲解内容,有些兼职上课天南海北的讲趣闻,不带讲义,教案多年不变,快下课时把书简单读一遍,就是一节课。还一些兼职是未毕业的研究生,代课经验少,经常照本宣科,甚至有些理论自己都理解不清楚,硬生生的讲给学生。而民办院校自己的专任教师主要都是近五六年招聘进来的,人数少,工作经验尚浅,校内工作量大,很难有机会到企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在高职的实训课程中很难挑起大梁。

三、民办高校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进建议

1、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做;学生练,教师正;学生练,教师核”,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协作、网上学习、案例研究、模拟操作等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从传统的灌输者转为能力的挖掘者。

课堂教学不能仅依靠教科书的内容,而是要以就业为目标,课堂要联系实际,内容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应该以实际、实用、为原则,为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要改变各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建议各课程之间的内容合理整合,杜绝教学内容重复出现。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入角色互换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有效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借助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可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可以在案例教学中引用情景教学法,例如在讲解货币资金时可以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模拟企业财务部门,分别担任各个岗位的职务,让学生更加能深刻的体会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理解内部牵制制度。

2、强化高职会计学实训环节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选择优秀的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建立高校会计教育及学习中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验”环节,让学生能相对真实的面对企业实际业务的模拟事件,进行真实的核算、决策、咨询,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自发的、愉快的过程,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而不是原模式下的机械的、乏味的、被动接受的纯课堂教授式的学习过程。例如可以借鉴一些院校整合运用学校师资力量,对外成立会计服务机构,承担各种账务咨询业务,这样可以让一大部分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来,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在校内集中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手工记账的培训、用友ERP电算化的培训等,以提高毕业时的就业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专业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和稳定的教学管理骨干师资队伍。在整个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因素。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造就一个具有较高技能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不能片面强调觉悟和奉献,而应真正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会计专业教师,并不断培养、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更新其专业知识。同时可以聘请一批来自企业、事务所的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采用专题讲座、报告、参观学习、咨询、模拟决策等多样灵活的方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产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

学生成绩的评定一直主要依据平时的考勤,布置的课后作业以及考试三项作为考核标准,这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评价已经显现出了不足,会计学专业知识的考核应在评测方式上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评测,应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比如增加从学生完成实验作业的情况、学生对于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些才能综合体现一个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在设计课程考核细则上多下功夫。

总之,改善民办高等教育会计学专业教学现状已经刻不容缓,民办高等院校高职会计教育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改变现行教学模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还需要我们深入地探讨,并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卫平,沈艾林.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财会经纬,2009(12)上.

篇3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这一发展带来的一个新的变化是:相对于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教育资源的增长却显得相当缓慢,特别是教师短缺的矛盾日渐突出。不少高校在大大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同时,纷纷将合班教学作为一种现实的选择,越来越普遍地采用。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合班教学。

一、英语合班教学的优势

合班教学指在单个教学班中包含两个以上的自然班(一个自然班通常是25~45名学生),或学生人数超过一个自然班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大学英语合班后,人均70人左右。

与传统的自然班级课堂教学相比,合班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活跃课堂气氛,增进生生互动

与分级教学的小班相比,合班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人力资源。学生不同的人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兴趣和观点为活跃课堂气氛打下了基础,能使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变得更加踊跃,学生以较为放松的心态学习,学习效果会提高很多。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潜移默化的学习机会

一方面,不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的成功经验和学习技巧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带动其他学生,起到楷模的作用。同时,人数的增加也意味着竞争的增大,由此会引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三)培养学生自学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大班教学使得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这就意味着,如果学生想要跟上进度就必须学会相互指导和合作,从而营造合作的学习气氛,使互相帮助成为合班的特色。

总之,大学英语合班教学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减轻英语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它能够在短期内缓解“扩招”后出现的供需矛盾,满足人们对大学教育的渴望,具有“应急”的作用。

二、合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合班英语教学的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大班教学,尤其是规模较大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已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大班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最多的就是讲授式教学。教师在台上讲和写,学生在下面听和记,师生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在小课教学中常用的提问、讨论等方式很少运用,单调而缺乏变化的教学形式,很容易使学生疲劳和麻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既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反过来又影响教师讲课效果,形成课堂教学的恶性循环。另外,大课教学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要求和衡量不同的个体,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二)课堂秩序难维持,课堂纪律差

最近,某媒体对393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1.6%的学生平均每周逃课一次,每周逃课二到三次的有16.8%,五次以上的3.1%。导致学生逃课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上大课:反正教室里人多,不去老师也不容易查出来。此外,上大课时迟到、早退的也比较多。在大班教学中,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控制课堂秩序的难度也加大,特别是在超过150人的大班中,小课教学中很难看到的违纪现象,如上课时看报纸、聊天、发短信、睡觉等,在大课上却相当突出。这些现象的出现,关键是教室里人太多,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监督。如果再加上有些教师对违纪现象采取放任与漠视的态度,则学生的违纪行为会更加严重,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低,师生间互动性差

师生互动,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比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师生共同探讨等。在大课教学中,教师出于对课堂秩序能否方便控制和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考虑,对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式很少采用,主要是“一言堂”式的讲授式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基本上剥夺了参与教学的权利。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弱化学习的动力。

三、确保英语合班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尽管合班英语教学具有上述劣势,但只要语言教师实施有效的解决办法,英语合班教学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分别提出如下对策:

(一)教师切实加强对课堂的管理是提高合班教学质量的保障

合班人多室大,稍有点滴的突发起伏与波澜,学生的反响就会像涨潮一般巨大,甚至使教师产生始料未及的窘迫,尤其是个别教师越是情急慌乱,越是声色俱厉,学生就越容易起哄。要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课堂管理能力,注重性格的平稳持重和认识视野的开阔贯通,从而在健康的气氛中解决冲突,并使之产生一定的教育价值。

(二)教师的高水平教学是提高合班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历练和修为。青年教师应该有更多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请教,多学习,多在教学中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上好每一次课前,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不仅要扎实深入,而且要兼收并蓄,既要力求全面,又要做到重点、难点、创新点的明确以及前沿知识的恰当突出与合理把握,还要把打算采用的教学方式加以明示,以防情急生乱。要花大力气研究教学大纲与教材,真正吃透内涵,把握精髓,做到有所依托并超越,还要调查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现状与前承课程的情况。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教研活动与集体备课,这是查漏补缺、互相学习、整合备课资源的有效途径。

(三)上好课是提高合班教学质量的关键

讲课是一种艺术,不论讲的是什么内容,无不体现出讲者的主观色彩;讲课又是一种创造,面对信任和渴求,灵感的火花飞溅,你会突然想到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东西。

第一,课堂语言要简练、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造问题情境;其次是分析问题,要逻辑严谨,层层递进;然后是解决问题,明辨事理;再就是要有结论和探寻的空间。要精选例题与案例,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所讲课程的特点,善于运用自己的特色知识和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绝不能照本宣科。

第二,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首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反对填鸭般的自始至终的灌输,倡导交互式、讨论式及其他学生参与面较大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精神共鸣与思想涟漪,以调动和展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合班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提问或设置的教学参与环节不宜过多,以每堂课2~3个为宜,且应经过教师课前的仔细斟酌、审慎推敲,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否则临时突击性提问,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意义不大。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能直接回答最好,暂时不能回答的要如实告知,下次课一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对于疑点、难点等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中回答效果更佳。

第三,灵活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其能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图、文、声、形等相结合,能展示动态变化过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手写板书、口头讲解和推理分析,达到与学生交流思想和传播知识的目的。但是,若上课全部采用多媒体,直接的状态是教师手握鼠标,面对计算机,在固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学生就很难感受到课堂的活力,更难以及时理解并消化所演示的授课内容,并且大屏幕投影仪和音响对学生眼耳的刺激会使其感官和大脑易于疲劳,这无疑会导致接受效果的降低。为此,教师要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适时地切换并使其互补,对重点难点以及推理过程,教师仍需要进行必要的板书;同时对于问题的提出、变化过程和结论等,则应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使二者互补,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

(四)提高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能力是保证合班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美国语言学家cohen撰文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真实目的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感知语言使用的某些规则及规律。外语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开展。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之余,努力激发学生的课下学习的主动性。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在语言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都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学习领域后,学习者可以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身的知识结构层次,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自主建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要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只有具备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个性化自主学习才能取得理想效果。教师、资源、媒体构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学生可在语音实验室听英文材料、看外语电影,或是使用计算机进行专项语言学习,在互联网上阅读英语文章,进行实时网上英语交谈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环境,客观上起到培养学习自主性的效果。

篇4

   一、成立返校复学后教学指挥机构

   1、成立以xxx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xxx为副组长的返校复学教学领导小组,全面安排部署复学前后的各项教学准备和复学后监督检查工作。

   2、成立初三复学备考专班。专班负责召开初三班主任视频会议、全体教师视频会议、复学准备会议、复学调度会议,逐一汇报在线教学、复学准备、复学实践等工作。优先、充分保障初三教学时间;集中商讨、学习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定目标、压担子、强措施、明责任,务必较高质量做好毕业年级复习备考工作。

   3、成立初二初一教学工作专班。专班负责召开初二初一班主任和教师教学工作衔接会议,全面做好各项复学准备工作,持续推进各学科教学。

   二、把握教学进度,摸清教学质量状况。

   1、学校教务处及时在工作群中县教研室每周统一的周教学进度。教务处教研处随时关注和跟踪各级部各学科在线教学进度。

   2、以级部为单位及时征询各学科任课教师在线学习效果,征集线上教学听课人数、听课质量、作业、在线检测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各位老师对下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议。

   三、制定好各级部各学科教学衔接计划。

   各级部、各学科组组长及各学科任课教师3月26日前完成本级部本学科的教学衔接计划。各位老师深入分析在线授课以来的短板和不足,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衔接计划,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四、上好返校复学第一课。

   1、由各班班主任负责上好复学第一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复学后的思想教育,加强严格教学管理,进一步培养或恢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关注学生复学后的心理情绪、学习习惯方面的变化。给学生算算时间账、明确学习任务,努力以最短的时间进入紧张有序的良好学习状态。

   2、总结在线学习各项数据,对居家学习时间、作业质量等情况进行阶段性公示;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比奖励。给每一位学生压担子、强责任,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自律性,提高复学后的学习质量。

   3、继续利用好疫情防控这本“教科书”,让每一位同学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开启迟到的新学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五、集中时间,做好学情摸排工作。

   1、组织好学生返校复学后的开学考试暨学业检测工作。为准确把握两个多月来的线上教学质量,开学后第二天立即进行返校复学学业检测考试。以级部为单位统一组织,开学前五天根据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制定好试卷,开学前印制完毕。

   2、做好开学学业检测考试试卷分析和讲评工作。发现问题,摸清底细,科学制定复学后的教学计划、个性化辅导措施,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复学后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3、集中检查学生作业。复学前两周,利用好早晚自习、饭后及周末等课余时间,统一是收交、检查学生近两个多月的各项作业,认真摸清学生作业的完成的真实情况,分析各类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好个别辅导、交流。对有能力而偷懒耍滑头的严肃批评,限期完成。

   六、做好复学后教学衔接工作。

   1、前两周做好在线学习内容的梳理复习工作。各学科利用两周的时间对在线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复习,对基础知识、重点问题进行复习强化,查缺补漏,巩固好学习内容。

   2、复学后加强对尖子生和学困生的关注力度。提高尖子生的拓展拔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对学困生多一点爱心和耐心,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和巩固,尽快补上落下来的功课。

   3、复学后第三周,有计划做好新授课的教学工作,随讲随练,稳扎稳打,做到速度与质量兼顾,比较圆满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

   4、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发挥好学习小组的帮带作用。复学后,老师们的工作一定是非常忙碌的,发挥好各班级学习小组的作用是很好的选择。建立竞争机制,把学生动员起来,相互监督、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七、坚持向教研要成绩。

   1、复学前复学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学科组长会议,研究商讨部署复学后的教研工作。加强复学后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研活动,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2、各学科组召开学科组会议,确定本学科、本年级的教研活动计划,坚持好“半天”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备质量。

   3、各学科充分挖掘疫情防控素材与本学科相关联的内容,研究好、利用好相关素材,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疫情防控期间初中老师教学工作计划2    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病措施,保障我县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2019年传染病疫情及防控工作计划。

   一、做好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继续做好传染病信息审核、管理和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培训,提高全县传染病信息管理质量,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达100%,传染病网络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完整率力争达到100%。继续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工作,及时做好重点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二、科学、规范处置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与教育等部门沟通协作,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防控和应急水平。积极筹办好中心卫生应急演练,提高卫生应急人员实战能力。

   三、开展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继续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提高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水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日常检测工作,落实各项消毒措施,保障医疗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

   落实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进一步清理、充实、更新中心应急物资,建立物资消耗、领取台帐。规范应急物资管理,落实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库房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完善物资领用记录、报废记录等工作记录,为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物资保障。

   五、强化培训演练,推进队伍建设。

篇5

一、民办职业技术学院的特殊性影响下的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现有英语基础较差,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从历年高考录取情况来看,民办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是最后批次录取学生的希望,但这批学生的高考分数较低,英语成绩基本不合格,且英语词汇量匮乏、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偏低,加上一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恶性循环之下,对英语学习日益生厌,最终可能放弃英语。而进入大学学习,必须以一定的英语基础为支撑,这些学生必定非常吃力,课堂互动不了,甚至不能通过各项考试。另外,地区性差异造成学生发音不标准或听力能力不够的,上课听不懂现象也有发生,使教师课堂调动非常困难。

(二)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

现在民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在本科以上,且都持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用巧妙的教学手法将学生教会、教懂。有些老师教学经验尚浅,对教材和学生没有深入研究,上课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重视单词和课文的讲解,不注重学生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只知道按部就班、完成书本内容即可。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毫无创新内容可言,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沉闷,效率低下,“学生听、老师讲”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三)现有英语教材的不完善,无法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所学专业相融合。

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一直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教学指导方针,但如何开展实施却是非常有难度的一项任务。就目前的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材来看,大部分学院还是将重点放在了基础英语的学习上,虽然书本难度不大,“够用为度”了,但“实用”方面还是没有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和就业意图相结合,本质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脱节,无法使英语学习应用到生活或工作中去,有些学生甚至问:“学英语有啥用?”而近些年来项目英语、职业英语的探讨也把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的思考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如何编写适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英语教材便是其中的首要问题。

(四)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存在限制了英语教学内容。

尽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已不再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唯一标准,但大多数学校还是将其视为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民办院校对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尤为重视,甚至将其视为学校评估和招生的标准之一,分量较重。这就造成英语教师平时上课重点会偏向考试内容。例如注重语法的讲解、课文的翻译、应用文格式的写法,等等。在重点讲解这些内容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听说能力,造成“哑巴英语”。

(五)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很难全面开展各项有意义的课外辅助教学活动。

资金问题是民办院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问题之一。教学设施的投入、师资力量的扩充、师生奖励机制的实施、合作办学的开展,等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但民办院校的独立性决定其在资金方面的不足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除了正常课堂上课,英语学习更多的是学生们课余时间的自我充实和交流,多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像英语角、空中英语教室、中外师生互动交流等有意义的活动,也能快速提高听说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哑巴英语”的现状。但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顺利、有效地开展这些活动还需要慎重调整与整合,以期找到一条折中且双赢的道路。

二、改革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

在大力提倡高校教育搞分层次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课堂教学,如果一节英语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思路,即使学生层次被分得清清楚楚,也无法高效率地开展教学,得到的却是学生冷漠的回应。在我看来,即使没有分层次的教学班级也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且不同的学生也该有不同的目标及手段,不能“整齐划一”,要区别对待、个性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鼓励他们多思考、多练习。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单词、课文的讲解和练习上,让学生读懂课文这个目标看似很伟大,其实学到的东西很有限,尤其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吃透,确定教学重点之后对学生进行反复操练,采用“任务型”教学手法,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大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师资队伍的不断完善。

现有的民办院校对师资力量还没达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一是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二是学生管理难度大,造成人员流动较频繁。要培养出好的学生必须有好的老师,而好的老师不仅要从专业角度具备应有的素质,如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和科研等能力,而且要有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会使用现代辅助教学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在学生和生活上给予学生指引,并启发他们创造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成果。当然,这些素质年轻教师往往并不具备,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以及老教师的“传、帮、带”。

(三)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完善。

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材料不能再拘泥于基础英语的教学实施,而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意向,编制一套适合学生在生活、工作中能实际操作和使用的教材。如项目英语带给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掌握一特定情境下的英文会话,比起在课堂上学一条语法现象来得更加有实效。又如职业英语中与其专业紧密相连的词汇和句型结构是学生在以后工作中会遇到的,若能提前助其掌握,效果卓然。

(四)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反推”作用。

虽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实施存在其不足之处,依然保留了“应试教育”中的老思想、老模式,但只要我们掌握好了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任务,能让学生学会并能应用英语知识,英语英语能力考试也就只是我们是否实施好了这些目标和任务的检测手段。学生通过这个考试检验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程度,老师通过这个考试检查自己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如果考试结果好,还能“反推”学生提高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围绕应用能力考试试题展开教学,一旦进入这个误区,“学习将只为了考试”。

(五)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第二课堂和合作办学等促进学生学习英语。

除了课堂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自信之外,第二课堂的开展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开流英语的积极性,因为跳出了严肃的课堂,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与同龄人交流也更有话题。类似的活动有英语角、英语戏剧社、英语歌曲比赛、空中英语教室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交流平台,也让他们时刻学习英语,让英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不仅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带入国内,而且将国内的优秀人才送出去,既学习英语语言,又学习先进专业。当然,这些内容的实施还需要民办院校管理的不断完善和资金的大量投入。

参考文献:

篇6

1. 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从“有理数”定义的回归,到“足球赛”系列题以及“量桌子”的题的删去,再认真研究这次增加的那些例题和练习题,我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内心在追寻着“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相对于有理数的词源性定义来说,其描述性定义更简单,学生更容易懂,进而,学生更容易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关于“足球赛”的系列题,实践证明,学生确实难弄懂,甚至不少老师也难弄懂.笔者曾经仔细研究过旧教材中的4道题,感觉要给学生讲明白确实不容易,而这些题从本质上看,无非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此次删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量桌子”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动手操作,是“生活数学论”的体现.然而,学生该选用多长的尺子?如何才能使测量尽量精确?精确到哪级单位更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生练习时不愿意做的根源,所以这道题很少有教师布置给学生做,也很少有学生自主做,结果便成一道“虚”题.然而,这道题本质只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这次教材修订者更换的另一道题,相对来说,更接近数学本质一些.

再比如这次修订教材《习题3.2》增加的第4题(附题目如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且解方程,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方程思想)的理解.

4. 用方程解答下列问题:

(1)x的5倍与2的和等于x的3倍与4的差,求x;

(2)y与—5的积等于y与5的和,求y.

因此,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教材的修订意图,教材已经删去的绝对不要再“捡”回来,教材中如果还有学生学起来感觉困难的,也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只要保证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数学内容的本质.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实践证明,对于数学教学,只要学生掌握了数学的本质内容,他们往往就能解决相关问题.

2. 重视经验,促进思考,落实“四基”教学

从贯彻了“基本活动经验”的新思想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教材修订者已经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新课标理念融入其中.那么,如何把握“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事实上,我们通过教材的修订来加深理解.以《2.1整式》这一节的修订为例,原教材编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二课时学习多项式;修订后的新教材重新编排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2道例题和4道练习,让学生充分获得字母表示数的经验,第二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三课时学习多项式.由此看出,重视经验就是要充分设计恰当的数学活动,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通过丰富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经历建立相关的经验.

就“四基”而言,名词是新的,但教学并不陌生,我国多年来的数学教学都在实践“四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被誉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无需赘言.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一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七年级数学上册为例,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重视对“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内容的教学.至于“基本活动经验”,因为10年前新课改之初“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已经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只是在“四基”提出之后,我们要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更加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质优的数学活动,要保证学生自主地、高效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促进思考.

3. 对各章教学关键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基于对修订教材的学习与感悟,笔者结合自己的点滴经验对各章教学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1)教学《第一章 有理数》的关键点是“正数和负数”的充分理解,要让学生视“负数”与“正数”一样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创设让学生获得“负数”经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重点是“有理数”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在适量的计算活动中去积累经验,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题目,选择合理的运算律并确定合理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尽量避免“蛮干”与“死算”.难点是关于分数的计算,分数的计算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计算难点,学习有理数时,依然是难点.

(2)教学《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的关键点是获得“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要让学生视“字母”与“数字”一样容易理解.因此,在本章第1课时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并积累丰富的字母表示数的经验.重点是“单项式”与“多项式”概念的理解,以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项与次数的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明晰概念教学以便让学生充分地理解.难点是代数式运算时的去括号步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去括号法则并在适量去括号的练习中获取经验.

(3)教学《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点是深刻理解“等式的性质”,它是正确解方程的基础,在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去括号”和“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的理论依据都是“等式的性质”.因此,在本章《等式的性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等式的变形,并积累丰富的等式变形的经验.重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既是前面所学“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的综合运用,也是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足够丰富,教学中要让学生适量训练,积累丰富的解方程的经验.难点是解应用题时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学生解应用题有几重困难,首先是“选择”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他们心里,做应用题会选择小学所学的列算式法和初中所学的列方程法,而不太适应列方程解应用题;其次的困难是设未知数,在他们看来,题中的未知量不止一个,不知该设谁为未知数;而最为困难的就是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哪怕在教师看来存在很明显的等量关系,但因为学生缺乏方程思想,所以难以找出等量关系.本次教材修订,我注意到修订者有意识地重新编排了应用题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顺序,而且增加了一些难度更适宜的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地建立“方程思想”并获得丰富的经验.

篇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170-01

“艺术考察实践”是各类艺术院校重要的基础训练课程,对于装潢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外出考察可以使学生认识社会、艺术与生活关系,了解自然环境对造型艺术如民居建筑、装饰形式、装饰手法乃至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形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与体验,同时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和情操。在专业方面提高学生的手绘水平、扩大视野、为高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搜集并整理设计课程中所需要的社会资料。总之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民办院校的学生入学时基础较差,知识层面较低,自制力不强,但是思想极为活跃,创意想法新颖,针对此种实际情况来设定考察目的和内容,至关重要。

在以往的“艺术考察实践”课程设置中,根据其考察目的,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考察城市,一种是考察乡村。不论是考察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为了以后专业学习而服务。但是作为民办院校,在考察实践课程上往往难以实施,如学生安全责任重大,学校抗风险能力低等原因,面对如此多的实质问题,急需改革原有的考察方法和实施方案,根据校情,设定适合自己的“艺术考察实践”课程的内容设置和实施方案。

1考察地点设定

根据考察目的,设定具体考察内容。作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设计的产品多为高端社会服务。若为民俗考察,可根据考察目的设定考察地点,如凤凰古镇、西双版纳等具有强烈的地域民族特色的地方,有针对性的进行民间艺术进行考察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在设计项目中运用。例如本次考察所去之处――林县高架台,那里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宅建筑,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令人寻味。国家重点风景区评审委员会专家朱畅中高度评价太行大峡谷景区是“步随景移,百里画廊,人间仙境。”另外“人工天河--红旗渠”也坐落其中,它是林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所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时刻感染影响着学生。学生在此处考察时间不仅浏览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增强了环保意识,还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若为市场考察,可设定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了解市场前沿和城市全貌,为就业打下基础。例如前往江浙一带,天下第一水乡周庄让学生了解中国奇异的地方特色,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使学生大开眼界,江南小调昆曲让学生更加珍惜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小商品城义乌使学生了解最前沿市场需求……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上无法给予学生的,必须通过社会这个大舞台,为他们演绎。

2考察组织方法设定

(1)配备导员,目前各大高校通用的组织方法多为一名带队教师带一个班级。这种方法在教学上虽然可以达到保障,但在学生管理上却弊端百出。民办院校的学生本身自制力不强,活泼好动,在加上初出校门,可能由于兴奋会出现很多纪律问题,带队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学习与纪律,很多意外状况可能就此产生。因此,我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考察班级配备一名辅导员。这样任务分工明确,教师负责学生学习辅导,辅导员负责学生纪律管理。

(2)划班为组,在学生管理上划班为组。根据班级人数可划分若干小组,在人员设置上每组最好不要多余六人,这样才便于管理,并分别设定组长与副组长。在考察过程中以组为单位,班级集体行动,在人员核准上副组长点查,组长汇报班长。这样既快捷准确又分担了教师的任务量。使整个考察过程无个人落单现象,避免了很多意外产生。

(3)量化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可在考察期间实行宿舍卫生、集体纪律和专业成绩量化评比,激发学生的向上积极性和攀比心。

3考察教学方法

(1)流动讲台。将学生统一安排在某一大的景点后,将大体的方法和任务交给学生,教师做流动性指导。

(2)以身示范。选取好景点以后,根据场景先进行描绘,给学生讲解透视、构图等一些基本常识,然后让学生进行写生、创作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对于装潢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更重视其装饰意味,为以后的设计服务。

(3)案例分析。每天例会在学生中挑选优秀与不足的习作进行对比性分析。例如在本次太行山上10日考察实践中,每天进行作品评比,考察中间将优秀作品集中布置成小型展览,供同学们参观临摹,互相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篇8

一、引言

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已经达成共识,即歌曲和歌谣对学习者,特别是儿童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起着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英语歌曲歌谣种类繁多,而教材作为核心的课程资源提供的歌曲就成为小学英语歌曲教学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素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歌曲演唱技能方面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中年级要达到一级目标,即能学唱英语歌曲和歌谣15首左右,高年级要达到二级目标,即能学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30首左右,而且最好要能够有声有色地表演出来。

二、人教版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现状及问题

现在大多数小学使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每册分为8个单元,其中包括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1个主题,有1-2首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英语儿童歌曲歌谣。然而在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英语教师不以为然。许多英语教师没有意识到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英语歌谣教学浪费时间,耽误教学进度,所以听一听就可以;英语歌谣过于简单,让学生课下读一读,简单的模仿;学生上课效率低,听一首英文歌来提高一下课堂气氛。

针对当前人教版小学英语歌曲课堂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缺乏重视。大部分教师缺乏对英语歌曲的重视,认为英语歌曲教学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同时,英语歌曲选择的目的性不明确,只是侧重课堂形式的活跃。在小学低年级的课上经常看到有些教师时不时来一首儿歌,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其中有些歌曲的选择与本课教学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歌曲教学方式稍显枯燥、单一。虽然有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但多数还是采用听录音,使学生停留在模仿的基础上,没有进一步分析语言点,没有深入与拓展,这样导致学生也没能很好的理解和内化歌曲中的语言点。

3.教材编写有些疏漏。人教版的英语教材有疏漏之处,即并不是三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英语教材都有英语歌曲。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三年级和四年级每册分为8个单元,其中包括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1个主题,在Let’s Sing部分有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英语歌曲,四册书大有32首歌曲。但五年级和六年级却没有Let’s Sing这一部分,甚至在复习单元里也没有出现。

三、建议

小学英语歌曲教学是被广大英语教师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源泉,针对该现象和问题,我希望以下几点建议可以促进英语歌曲教学:

1.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小学英语歌曲教学中,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重视了,才会充分的重视小学英语歌曲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才会更加努力学习英语。

2.更新教学过程设计。应试教育使英语歌曲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其实一个良好的教学步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英语歌曲教学主要分为七个步骤:听前热身、歌曲呈现、新知讲授、歌曲解读、歌曲教唱、操巩固和拓展运用。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Ten Little Candles为例第一步,听前热身。在听歌之前,教师出示关于蜡烛的图片,同时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联想:“What’s it? What’s this on the cake?”学生依据图片猜到“candle”的含义教师教读单词“candle”。第二步,歌曲呈现。教师将英语儿歌的意义和旋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little candle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第三步,新知讲授。歌曲有新的语言点one,two,three,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学唱前就能理解新知识。第四步,歌曲解读。教师需解释这首Ten Little Candles的背景知识。第五步,歌曲教唱。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跟着音乐旋律歌唱和以肢体语言表达动作。第六步,操练巩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活动,在练习中巩固语言知识。最后的步骤是拓展运用。英语歌曲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的学习,还要重视利用歌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关于教材编写的几点看法。人教版的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大部分歌曲符合学习者的需求,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但是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歌曲的节奏要明快、旋律要优美,还要遵循语言真实性的原则,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英语国家的历史和风俗习惯,尽量选择来自英语国家的经典的歌曲。

歌曲歌谣的编写要有年级差异。高年级应该适当编入健康好听的流行歌曲供学生学唱。同时还应该注重歌曲歌谣演唱形式的多样化。歌曲歌谣除了有念、有唱、有演之外,如果再加上有问有答就更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篇9

1.沿用原教材体例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地理》沿用了原教材的基本体例,即“章首语—节—黑色标题”,这种体例简约而又适用。章首语是问题式的内容提要,黑色标题大部分是课程标准中的某一项或其中一部分。每个章节的结构框架分为三部分,即“正文”、“阅读材料”和“活动”, “正文”部分的呈现方式有文字叙述、图像表述和图文结合等;“阅读材料”多为趣味性和扩展性的知识;“活动”部分由材料(文字叙述、图表、案例)和设问构成,内容紧扣正文,既是学生的练习,又是正文的扩展。在教学中可以将“正文”与“活动”有机结合,视内容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能力而调控好两者之间的使用比例。

2.根据课标要求适当增减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总体变化不大,只是根据新课标做了相应的内容增减。如课标在地图部分增加了“在地图上判读经纬度”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 两项要求,因此,教材第一章的“地图”部分由原来的一节扩展到两节,即“地图的阅读”与“地形图的判读”,充分体现了新版教材更加重视地理技能的学习。课标对地理性不强的“国际组织”等已不作要求,因此,教材也将这部分的内容删去。基于新课标对地图的重视,建议在教学中要加强地图判读、分析等能力的训练,并在以后的各种情景中反复应用地图,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养成用图习惯。

3.章节的设置及标题稍有改变

章节设置上,第一章由三节改为四节,即“地图”部分增加一节。标题变化有四节,即第一章的第三节“地图”改为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三章的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改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三节“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改为“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几节标题的改变使教学内容的重点更加明确。建议教师重点领悟章节及标题变化的意图,特别是在气候的教学中,要注重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的归纳和演绎,至于气温等的定义可以用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的表达方式,如用“气温是大气的冷热程度”等加以表达。

二、“活动”和“正文”内容变化较大

1.“活动”内容变化明显

“活动”增加了一些技能训练和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删除了一些目的性不够明确的内容。如“学会阅读地图”部分的“活动”,原教材有3题,第1 题是在经纬网地图上判读方向,第2题是在指向标地图上判读方向,第3题是根据航空照片绘制草图,第1、2题不够精炼,内容重复较多,第3题难度较大,不易开展。新教材将这部分题目全部更换,且改为两题,第1题是地图三要素的巩固练习,第2题是绘制学校平面图的训练。这两道题设计精炼,目的明确,把虚拟的某地平面图改为山东省地图,让人觉得案例更真实。P22第2题与旅游结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标理念,这是新增的活动题,题目问题设置情景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问题指向性明确,便于操作。再如,P63“阅读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这也是一道新增的活动题。该题先用图示法介绍了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然后再比较温带大陆东西岸两地的气候差异。通过该活动,学生可以了解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一般方法,可以学会如何分析、归纳气候特征以及如何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建议教师要特别关注新增的活动题,理解其意图,真正用好这些题目。

个别“活动”顺序有所调整。如P54“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P59“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由先读图后绘图改为先绘图后读图。这是教学理念更新的一个重点,体现了“做中学”的过程教学目标,建议教师转变观念,给予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的体验。

修订后的教材解决了原教材中一些“活动”主题不够明确的问题,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与“正文”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正文”内容开展相应的活动。

2.“正文”比例增加

篇10

西方欧美教育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和价值理论基础之上,把教育作为可以带来价值增殖的逻辑起点,因此,它的整个体系结构是以“投资一生产一利润”过程为系统,把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作为一个过程来考虑的。在这种构建思路的指引下,除学科基本问题的探讨外,他们确定的学科核心体系一般是由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率、教育经济收益等内容组成。教育经济学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如沃尔什、舒尔茨、丹尼森、韦锥、布劳格、希恩、萨卡罗普洛斯等,他们的教育经济学研究基本上都是这种体系。有学者对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内容进行了专门的统计比较,如下表所示:我国台湾学者林文达、盖浙生等所出版的《教育经济学》大学用书,与西方体系基本上是一致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具体材料的不同,他们提供了大量台湾本土的研究数据。此外,个别内容也有作者的创新。林文达着作增加了“教育市场”一章,分析了教育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以及政府的干预特征。盖浙生用“教育生产力”概念分析了教育效率的问题。

我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经济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国家图书馆数据统计,自1980年我国第一本教育经济学问世以来,各种普通教育经济学着作:即不包括高等教育经济学或职业教育经济学)已多达30余本。但是,在这种出版繁荣的背后,我们也感到学术创新的不足,研究内容甚至数据资料都比较一致,学科体系没有形成突破,更没有关于这种体系结构的逻辑解说。以人民教育出版社近年所出版两本教材为例(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三版,2005;范先佐,《教育经济学》,1999),靳希斌着作包括绪论共十六章,增加了“教育服务与教育服务贸易”和“教育产权和学校经营”等特色内容;范先佐着作共十三章,增加了“学生资助制度”和“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等特色内容。应当说,这些内容都丰富了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但是,它们在教育经济学体系中居于何种位置,换言之,何以成为了教育经济学的内容,与其他章节的逻辑关系如何等,书中并没有清晰的体现或明确的说明。

二、教育经济学学科性质分析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但具体的学科组织体系仍有很大的差异。这当然并非要求学科体系形成一致,但是,对于当前所出现的认识分歧,我们也应有基本的判断。其产生分析的主要原因,除了作者个人的学术偏好之外,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这门学科的性质认识存有分歧,由此而导致研究问题的分野。

对于教育经济学研究对象认识的不同,也反映了人们对其学科性质认识的差异。由于教育经济学处于经济学与教育学的交叉中,所从事研究的学者既有经济学界的,也有教育学界的,所以,在学科性质上也就有不同的立场。大体上有经济学立场者、教育学立场者与综合论者。

其一,经济学立场者认为,教育经济学属于经济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可称之为部门经济学,如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他们侧重于从经济角度出发,用各种经济理论来解释教育现象、预测教育发展、寻找解决教育问题的办法。

其二,教育学立场者认为,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科群中的新兴领域,是一门新的教育学科,通过借助于经济学的研究而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学的认识,推动国家的教育投资与学校效益的提高。《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将其列为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之一,解释为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投资及其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

其三,综合论者认为,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既不是严格的部门经济学,又不是规定的教育科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属性,人们从不同立场所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更有益于学术的发展进步。确定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应该从学科的全部内容出发,视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实际上,关于教育经济学学科性质的分歧,其实质并非是成立或者不成立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何为”的目的性问题,是人们对认识标准分歧的反映,即如何来认识一门学科的性质问题。我们认为,教育经济学表面上具有更多的经济学属性,这是因为它更多地要借助于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但是,借用的目的恰恰是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服务,其宗旨又回归到教育学领域,是一门源于经济学而回归教育学的这样一门交叉学科。若从其学科的目的论考察,我们认为,它更应该体现教育学科的基本性质,是教育学的基本学科。或者说,作为经济学科的分支,教育经济学并不足道,但作为教育学科的分支,它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学基础,是该专业学生的必学领域。

三、“五位一体”的板块体系建构

总的来说,早期的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内容相对单一而显得单薄,主要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论述教育的投资与收益问题。后来教育经济学的内容虽有丰富,却又陷入章节凌乱的困境,缺乏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缺乏内容的概括性。

我们立足于为教育发展改革服务的教育经济学立场出发,在充分借鉴经济学研究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该门学科的体系已经比较丰富,根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学术原则,整体可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板块结构体系,即以“教育经济原理”为主干、以“教育财政”和“学校校能”为实贱两翼、以“学科概论”和“教育发展”为前后支点,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贱浑然一体的严密逻辑体系,这就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原理(人力资本)——投资——效能——发展”这一基本思路(作为这种体系的创新尝试,杨克瑞所着《教育经济学新论》已于200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具体的基本内容与逻辑关系是:

(一)学科概论篇

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方法范式的确立,是一门学科发展的前提问题,也是对该门学科体系建构的学科论基础。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建立,首先应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等方面明确自己的特殊性,并拥有确定的研究方法。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说明,构成了学科概论的核心。此外,关于这门学科成长的学术思想历程,也是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一门学科的历史研究,既是对前人研究的尊重,也是一项基本的文献综述,学科发展的基础。这样,学科概论部分的阐述,是该门学科研究的切入点,而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二)教育经济原理篇

经济学的研究是从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发展为逻辑展开,这同样是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但是,教育经济学的需求首先是从教育的社会需求展开,从分析教育与社会经济二者的基本关系分析入手,通过实证的分析,揭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而确立了人力资本理论,构建了学科的独特理论基础。教育的经济功能蕴藏在社会的劳动力之中,它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或各种专门技能,通过劳动者的就业,即现实中的生产过程而实现。因此,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需求与供给、教育就业等问题构成了教育经济的基本原理篇章。

(三)教育财政篇

教育投资的理论研究构成了教育经济学的核心,甚至成为该学术研究的重要使命。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就意味着必须重视教育的投资战略,这就需要对教育投资的标准、内外结构比例、教育投资的效益等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才可得出科学的决策。教育财政问题的研究,既要注意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教育投资问题,也应重视国际比较问题。此外,教育投资的具体途径又是多样的,既可以直接举办教育机构,也可以通过资助受教育者的方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生资助在世界各国通常也为教育财政问题的基本内容。

(四)学校效能篇

对于学校办学效能的重视,正是教育学与教育经济学联姻的重要成果。这是因为,无论何种性质的学校,其活动本身都以经济运行为基本内容,体现了资本的投入与产出,如何提供学校的办学效益,也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效能观的确立,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的产权及其性质,这首先需要对教育制度有全新的诠释。在此基础上,具体展开分析学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问题,诸如产学合作、教育融资以及相应的教育成本控制问题等,从而构成了相对独立的教育效能篇章。

(五)教育发展篇

篇11

5+8= 7+6=

3+9= 0+11=

14-6+7= 11-2+7=

8+5-7= 5+7+4=

6+3+9= 13-7-6=

二、填一填。

1、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

2、13前面第三个数是( ),后面的第二个数是( )。

3、16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一;十位上是( ),表示( )个十。

4、在3、5、8、11、7、20、19、13中,一共有( )个数,从左边起,7排第( ),第4个数是( ),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的数是(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 )+4 > 8 9-( )< 36+( )<( )

6、( )+( )=( )+( )=( )+( )=13

( )-( )=( )-( )=( )-( )=9

7、写数时,从右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有1个十在十位写( ),有2个十在十位写( )。有几个一在个位写( )。

8、10里面有( )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 )个一。

9、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或者说19里面有( )个一。

10、十六写作( ),二十写作( ),14读作( )。

11、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十位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

三、应用题。

篇12

班级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地方。根据多年的观察、积累,我认为高中生的学习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高考,加上家长的期待,背负沉重的负担,这会无形加剧他们接受文化课的心理压力。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形成了自私、任性、冷漠的性格。不但没学到文化知识,而且连文明道德也抛诸脑后。科任教师不应该认为学生爱不爱学,有没有来上课是班主任的事,而是要跟班主任一起共同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因此,语文老师有必要营造诗意的班级文化氛围,让所有学生都爱上语文,爱上学习。

一、彰显教师的语文教学智慧

《教育词典》中是这样界定教育智慧的:“是教师面对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可见,教育智慧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思维模式、卓越的道德素养。教育智慧是优秀教师必备的质素。我认为,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而对学生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和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制和教育风格等多方面的素质高度个性化和综合体现。教师要用智慧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教师要用卓越的思想形成独特的风格和个性,用自身的魅力阐释课程、用自身的魅力引导学生。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场所,教师所面对的是几十个面貌不同、成长经历各异、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这些学生带着不同的学习动机,不同的知识结构,包括对教师不同的看法走进课堂。教师将怎么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这就要靠教育智慧。充满智慧的老师首先是一位“年轻”的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你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朝气、阳光,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新生事物来到他们跟前的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把语文课堂打造成感悟、欣赏、运用和创作的殿堂;把语文课堂创建成培育智慧、滋养善性、铸造人格的殿堂。让懵懂无知的顽童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相互促进,然后走出去,成为智慧、富有善性、人格高尚的“智慧人”。

二、引领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铁皮鼓(魏智渊)所著的《语文课》这本书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每一节语文课,都是一次奇妙的语言之旅、思维之旅。没有人拥有真理,我们从各自的理解出发,走向精神的共鸣;我们越过喧哗与骚动,走向更广阔的未知之境。我们共同生活在语文的深度里。”语文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是终生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教师的教学智慧来源来于丰富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充分把握教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灵活运用及学生的了解等。生活处处是语文。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细心积累。当然,教师可以把自己发现的人和事作为素材告诉学生。让学生体验生活,培养美的眼睛。接着,在课堂上可以引入具体的生活情境,在探究乐趣的过程中感悟理解。在教学《湘夫人》这首诗时,考虑到学习对象是高二学生,多少对爱情有憧憬。因此,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当一个男的或者一个女约好对方在某个地方见面,却久久等不到对方时,是怎样的心情?同学们一听这个话题,马上兴奋起来,说出各种答案。最终归结于期盼、焦急、生气、无奈。这时我进入诗歌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湘君和湘夫人的爱情,进而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从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看出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从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感受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这样做,既让学生发现美、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又达到了以意逆志的教学目的,更体验到了诗意的美。

三、构建诗意的班级文化

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得湖北省政府表彰的2013年度“湖北名师”胡德胜这样说:充满诗意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品位、拓宽视野。营造诗意的班级文化,不但是班主任的事情,而应该由所有科任和学生一起完成。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古诗文。这些古诗文的语言、意境和思想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形成儒雅的气质。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营造诗意的氛围引导学生构建诗意的班级文化,是关键。首先用诗意的语言引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老师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填满,而是把灯点亮。这告诉教育者要学会肯定和欣赏孩子。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文常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自己的文学积累用诗化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关注和爱护,感受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尝尝生活的滋味。

其次用多彩的班级活动体会。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课前创造一些活动如常用字的拼写比赛、成语的理解与应用、书法比赛、美文鉴赏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人格塑造。

最后要营造诗意温馨的班级环境。这种诗意温馨的班级环境除了配合班主任对教室进行诗意的布置之外,还要对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引导。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平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倾听态度,注意礼节。同学之间不要因小事而斤斤计较,能够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我曾接过这样一个班级,因为是高二文理科重新分班,刚开学没几天的一次晚自修下课,前桌同学因讲话太大声吵到后桌的同学,后桌的同学不高兴了,两个人吵了起来。经过半学期左右的努力,现在班级和谐许多,同学之间更有礼貌了。

老师应该用诗意的情怀引领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沐浴在诗意的文化下,完成诗意的人格塑造。

参考文献:

[1]吴婷婷.浅谈语文教学中教育智慧的培养.科技文汇,2015年2月(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