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17 09:51: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水利水电工程课程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水利水电工程课程设计

篇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不同于其他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具有如下特点:

(1)实践性强。课程涉及大量具体工程的特殊施工机械、复杂施工方法等,学生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讲授的内容不容易理解。

(2)知识面广。本课程的学课本内容之外,还涉及到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水力学、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课程相关内容的运用。

(3)政策性强。本课程的学习涉及到大量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工程规范、规程、标准、法规的运用。

(4)灵活性高。对应一个具体施工过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同时一个时期常用的施工机械、方法是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因此本课程的内容必然是灵活的。

2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我院水利工程类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之一,我们无论是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还是在课程体系上都做了一些改革。本课程的内容是非常繁多和杂乱的,章节之间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完,课时即使增大一倍也是不够的,同时也是没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安排,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逻辑清晰,有针对性地做到一部分内容精讲、一部分内容略讲、一部分内容不讲。如钢筋混凝土工程这几章,由于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最广、牵涉的施工工序比较复杂、影响质量因素非常多等特点,是授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精讲;砌体工程这一章节,虽然其应用范围也较广,但其施工工艺相对较为简单,故而对其略讲即可;吊装工程,因其应用范围相对较少,可留给学生自学。从课程内容上继续强化常见工种的学习,要求掌握常见工种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质量安全要求,通过这些学习结合施工实习,学生可以取得中级钢筋工或混凝土工职业资格证书;建筑物施工将原来的各单项建筑物施工按类型合并为土石建筑物、混凝土建筑物、地下工程等,将原有各类型建筑物共有的内容合并,重点学习各种类型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等。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内施工机械设备演示、施工工种技能训练、施工方案拟定综合练习等,学习施工操作技能及制定施工方案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工程施工的理解。

3师资队伍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参与过具体的施工过程,而要求其生动地讲出来,那么他所讲的内容必然不丰富、不实用,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我院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师培养,授课教师由三类人员构成,一是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二是从施工单位引进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三是有针对性地聘请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对前者,我院安排他们在施工单位顶岗实习1~2年,从事工程实践锻炼,并在我院的企业———水源建设监理公司兼职,这样不仅有教学经验,而且有实践经验;对从施工单位引进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我们着重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培训,引导他们如何将具体工程实践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此外,我们还有针对性地聘请一些工程技术专家给学生作专题报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这三种方式,我们培养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能进行具体工程实践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他们既熟悉工程实际,又了解毕业生的职业要求与岗位群;既能进行理论教学讲解,又能从事实践教学工作,还能承担一些实际工程的设计与工程监理,产学研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完全依靠课堂的讲授是不够的,还要补充以直观性的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4.1采用实物、图片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辅助以真实的施工机械、设备、工具、过程的图片以及部分实物或模型,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院建有施工实训中心,有水利水电工程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在讲到某一工种的施工时,我们将学生带到施工实训中心进行教学。同时在网上收集资料,给学生展示教师利用各种机会拍摄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照片,如爆破钻孔、装药、起爆、钢筋绑扎、组合钢模板拼装、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筑、截流施工、隧洞爆破开挖等照片,增强学生对施工过程的认识。

4.2现场参观实习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关资料表明,现场参观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在课堂上单纯听讲要大得多,且印象更加深刻,同时现场参观又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于是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注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附近可供参观的建筑工地进行介绍。在专门的施工实习期间,安排学生去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实习,参与各种工种施工,从中熟悉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布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等知识,加深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认识。

4.3采用多媒体教学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过程,一般短的可能1~2年,长的可能5~8年,更长的甚至十几年都是有可能的。短暂的现场参观不太可能对一个建筑物的施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施工事故案例等平时不容易看到,多媒体教学恰恰可以起到此方面的弥补作用。我们水工教研室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通过两年多的建设,收集了大量施工图片,制作了施工导流动画,录制了300余分钟的视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各工种、各种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及所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课后学生还可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复习巩固,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

5考试考核方法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和课程特点,考试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然而,我们以往基本偏重的是卷面考试这一形式。最终的成绩评定则以期末和期中成绩的一定比例综合而成,不注重平时的形成性教学测评。这种考察评价机制,实际上仅仅反映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体现。而且,这种考试形式会造成学生产生“重学轻用”的观念。考试改革的的基本思路是:

(1)考试考核成绩组成

总成绩=基本操作技能40%+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施工工艺闭卷考核40%+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讨论及分析10%+网络资源利用、施工新技术的认知报告10%。

(2)实施方案

①模拟实际操作考核结合《水利工程施工》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校内施工实训场所模拟实际工程,进行钢筋、模板工种的实际操作,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操作技巧。

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earthwork excavation; visu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土石方的开挖设计及具体施工是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及施工处理环节,尤其是面对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缩减的社会现实下,土石方开挖中的挖土弃土及借土填方等,均会给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占用地面积造成较大的影响;并且会因为网格规法缺乏合理性而造成土石方开挖设计误差的增大,使得土石方的实际开挖量与工程设计量上的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及施工进度等。因此,更为优化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设计方法非常急需。

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方法产生背景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土石方的开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及施工环节,在具体的土石方工程中需要进行横纵断面上的测绘、土石方开挖总工程量的计算等工作,以往所采用的较为传统的手工式计算及绘图方法,普遍存在着工作量大、流程长、工作效率低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较低、计算结果与实际开挖工程量相差较大、设计图纸及计算资料等的保存困难等弊端,要想对各种设计方式、施工组织方案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最终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较为困难,土石方开挖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现实需求。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人员及决策者,需要对开挖之后的土石方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协调适宜关系进行系统的掌握,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中各个基础性的建筑物之间的布局、面积等进行协调处理,土石方开挖中常规的设计方法并不具有该种功能,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更显的不足。

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方法

1.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理念

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内的设计人员就是基于以上考量,进行着土石方开挖设计方法的研究工作,提出土石方可视化开挖理念及具体的设计方法,而该种设计方法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平台,对地形进行适当的数字化的处理,组建起数字地面的相关模型,然后以传统的土石方的计算过程进行与数字地面对应模型的结合,进而实现开挖工程量准确性及精准度尽可能大的数值计算,也可以采用以图元布尔的运算操作进行土方开挖工程量的计算,之后计算结果将经由计算机的图形处理技术进行三维处理,进而形成与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工程完成之后的实际状况几乎相同布局的三维形态式的仿真图,实现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开挖部位、不同的断面特征等内容的具体呈现,以期能够为土石方开挖工程提供更为全面可靠的可视化的决策支持信息。

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方法

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土石方开挖设计中所采用的可视化的设计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字化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的基础上,设计方法涉及到的较为重点的技术有地形的数字化技术、土石方开挖的数字化技术及三维图形的显示技术。其中地形数值化技术是进行土石方开发的数字化处理及三维图形的显示技术实现的基础;而土石方开挖的数字化的最终实现要以数字地形为基础,对细部开挖所采用的具体的设计及开挖方法;三维图形的显示技术是要将开挖形态所对应的三维仿真图显示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下面就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设计方法从地形的数字化技术、土石方开挖的数字化技术及三维图形的显示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地形的数字化技术方法。地形数字化处理是实现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的首道工序,该阶段多采用数字地面模型,所谓的数字地面模型就是进行地面特性空间描述的由有序数列组成的阵列,是种带有空间位置等特点的地形属性的数字化描述,同时也是实现土石方开挖的数字化处理及工程开挖后的三维仿真的实现基础。在具体的土石方设计工程实践中,在开挖区域内设置的数字地形图的等高线的密度越大,开挖工程量的计算精度就会越高,而断面的形态也会越真实,最终的三维仿真图就会更加的逼真。因此在具体的设计环节中,对于等高线的密度较小的情况,适当的采用内插拟合台的方式进行适合的地形线的生成,此时要重视进行穿插值计算以及穿插值在计算机的图形处理系统中的运行顺序,可以选用的等高线的加密方法有等高线的先行加密法及实时的内插加密法,其中的先行加密法是进行重点关注地形区域的等高线的加密处理,利用传统地形所普遍适用的等高线的加密方法进行先行插值,也就是在将等高线输入到系统前就进行加密;而实施内插法是在等高线的相关信息被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之后,利用设计好的插值及图形显示方法等,在综合地形数据的显示精度要求后,进行实际所需的等高线密度的实时计算,并最终以三维图形显示。

3.土石方开挖数字化

在地形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两种方法来实现土石方开挖的数字化传统的土石方量计算根据地形不同,有横断面近似计算法、分块局部计算法和水平剖面法 各种方法的基本思路都是将开挖区域分成小网格,在网格内将断面近似作为梯形(实质是在小范围内,将起伏不平的地形线处理成直线),并利用下式计算

在实现上述方法时,工作人员都是针对平面等高线图来划分小网格并求出各个网格交点的高程值 由于平面地形图可视性差以及求各网格点高程值的烦琐性,使得这项工作量很大,并且有时会因为网格划分的不合理,而产生较大的误差,增加(或减少)了开挖工程的预算,对工程施工的进度亦会产生影响.结合前面生成的数字地面模型,将划分网格和计算网格点高程值的工作放到 系统平台上处理,可以提高工作的可视性和网格划分的灵活性,从而达到有效地减少体积计算误差的目的 具体的方法是,在三维显示的数字地面模型上,直观地根!据地形的实际起伏程度划分网格大小间距,使同一网格内的地

面基本处于同一高程值附近;利用 系统中的工具,沿网格边线作切割运算,并计算和绘制出切割面的形态图,利用形态图,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网格点的高程值;然后,结合传统计算公式计算出工程的开挖方量

总结:

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设计方法,直观性及高效性特点非常明显,有效的解决掉传统设计方法的弊端,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全面、更具可视化的支持信息。

参考文献:

[1]宋凤莲,刘全,邬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土石方调配方法及其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01)

[2]钟登华,毛寨汉,朱惠蓉,周锐.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方法初探[J].水利水电技术,2007(12)

[3]李若铭.水利土石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规范整合与汇编[J].工程管理,2011(02)

[4]杨进博,陈新,蒲元威,廖元元,庹金松,寨科,梁博.基于动态规划的土石方调配系统研究与应用[J].西北水电,2012(03)

篇3

关键词:

实践教学;效果调查;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2],通过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为例,通过对近几年毕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准确把握实践教学效果,明确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实践教学开展概况

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创办于2001年,是重庆市唯一培养水利水电类高级人才的本科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专业定位紧密围绕国家建设重大需求,瞄准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科研一流大学的发展水平,强化教学科研特色,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教学、科研及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的水利水电工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专业特色是注重水利和水运有机结合,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水利、水运行业的契机,培养水利行业的复合型人才;紧密联系水利行业建设的第一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水利工程领域及其相关工程领域的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毕业学生能够胜任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应用研究工作[3]。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类型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专业类基础课和专业课,并安排了相关实践教学。研究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4-5]。从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情况及学分组成来看,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4个部分,实践环节总学分为32.25分(必修课程),占培养计划总学分的18.4%,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依次为4.75分、7.5分、8分和12分,占实践环节总学分的比例依次为14.7%、23.3%、24.8%和37.2%,相对较为均衡。

二、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10~2015届本科生毕业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1份,回收率为为83%。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男生253人,比例为76.4%,女生78人,比例为23.6%;在校期间总评成绩前20%、中60%和后20%的分别为122人、178人和31人,各占36.9%、53.8%和9.3%;目前工作单位性质为管理、设计、施工、读研和其它(如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的分别为23人、65人、160人、58人和25人,各占6.9%、19.6%、48.4%、17.5%和7.6%。同时,问卷调查表还要求被调查人结合近几年的学习工作经历,给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建议和意见。

(二)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内容分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软件条件、效果评价及后期改进四个部分,其中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包括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师资力量等,软件条件包括教学方法、实践方式和管理考核等。围绕上述内容,共设计了三类题型,第一类为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4个备选项;第二类为不定项选择题,可单选也可多选,共10小题,每题4~6个备选项;第三类为简答题,共1小题,主要征求对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认识与评价

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环节组成的认知方面,表示了解和熟悉的毕业生分别占96.1%和61.9%,说明学生对于实践教学体系构成总体上有较好的认知。对实践教学质量水平及满意度方面,75.2%的毕业生认为我校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较高,有84.9%的毕业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效果感到满意,但也有15.1%的毕业生认为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大多数毕业生认为,目前在专业上较缺乏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在校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非常必要。

(二)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

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方面,83.3%的毕业生认为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与其工作需求是相适应的,但由于学生毕业后有跨专业甚至跨学科就业现象,仍有16.7%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不太适应目前的工作需求,有必要丰富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学时方面,除少数毕业生认为偏多外,75.7%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实践教学学时适宜,有13.6%的毕业生认为课时不足,占总课时的比例应从目前的18.4%提高到25%或以上。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印象最深刻、总体效果最好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毕业设计(论文),其次为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和实验。创新实践方面,有52.9%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创新竞赛活动,主要参加的竞赛类型包括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28.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3.6%)、挑战杯中国创业计划竞赛(23%)和学校举办的各类专业知识竞赛(29%),说明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的创新实践活动较多,但引导力度有待加强,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科研训练方面,60.7%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过科研训练,主要参加的训练有学生自主实验(35.6%)、专业教师主持或主研的科研项目(34.7%)、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9.6%)和开放基金资助项目(18.4%);今后仍有必要加强科研引导和训练,提升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校内实训平台(如实验室、模型试验中心和校办企业等)是学生实践的良好场所,少数毕业生认为平台开放时间不够灵活、对学生的限制较多、实验条件有待更加完善;实验过程中应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大多数毕业生对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同时建议某些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内容可聘请校外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讲授。

(三)实践教学的软件条件

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影响因素方面,73.4%的毕业生认为影响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学方法,54.1%的毕业生认为是实践方式,34.7%的毕业生认为是管理水平。可见,教学方法和实践方式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质量有重要影响。实践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教授如何开展某个具体实践环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复演,直至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72.5%的毕业生认为这种方法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较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方式方面,70.7%的毕业生认为现有实践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企联合培养制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企业生产实习,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实践教学管理考核方面,64.7%的毕业生认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最规范的环节是毕业设计(论文),87%的毕业生认为今后应重点加强实习实践和课程设计管理。

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受“大土木”传统思想[6]的影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含了较多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然而,这些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的结合不够紧密,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明确,尚未形成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训练体系。因此,建议进一步理顺实践教学的逻辑主线,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开展多层次递进式的立体实践教学训练。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目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大约为27.5周,约占教学总周数的18%。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虽有75.7%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适宜,但也有13.6%的毕业生希望能适当增加本专业实践教学学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在培养计划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可适当考虑这一需求。加强创新实践和科研训练。调查显示,在校期间未参加过创新竞赛活动和科研训练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7.1%和39.3%,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研兴趣的培养,对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也缺少必要的科研引导与训练。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有针对性地强调创新实践和科研训练,使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实践平台建设与开放

实践是工程的本质特征[7],增加实践教学机会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实践平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和基础保障,加强实习平台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8]。从问卷调查结果看,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开放,建立实验室、实验中心、校办企业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实践平台,增加平台的开放时间,提高开放的灵活度,完善实验设施和条件。同时,要调动学生利用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许多实验教学往往是严格遵照实验大纲去做,甚至连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目标结果都固定了,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不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因此,应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此外,结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今后大多进入施工单位的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调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应用,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

(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通常指校企双方以各自的发展和需要为导向,借助对方的条件与资源优势,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开展的合作[9]。校企合作是培养工程应用人才的有效模式,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开展得还不够深入,导致学生校外实习机会不够多,难以真正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联系也不够紧密。为此,今后应进一步寻求校企合作机会,完善校企合作模式,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例如,对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学校可尝试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讲授,避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学生也可借此获得深入企业进行相关课程内容实践锻炼的更多机会。

(五)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和考评制度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考核机制以及管理规章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10]。要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除要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平台、方法和模式外,实践教学管理与考评制度的规范与健全至关重要。今后应建立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到全程跟踪与考评,确保相关规定的严格执行,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作者:钟亮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阳.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12

[2]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3]重庆交通大学招生信息网.水利类本科专业介绍[EB/OL].[2015-09-03].

[4]李树林.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5.

[5]郑艳娟,张宇敬,赵秀明.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1):54-55.

[6]张弘.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5):63-66.

[7]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25-02

水利水电工程(简称水工)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实现该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修静力学、动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工程材料等基础课程,以及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水工建筑学等专业课程。然而,如何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呢?毕业设计无疑是一块重要的试金石,并且毕业设计的选题是重中之重。《拱坝设计》就经常被高等学校的水工专业选为毕业设计的课题,一方面,拱坝是一种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比较优越的坝型,我国已建或在建了一批世界前列的300m级拱坝[1];另一方面,拱坝结构复杂,在设计过程中牵涉的知识点多,能将水工专业毕业生所学课程有机结合。因此,《拱坝设计》作为水工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不仅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2]。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是有限的,通常为14周,要在14周的时间内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拱坝设计》,并重点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绘图和写作实践能力,就得在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和指导方法上下功夫。笔者结合《拱坝设计》指导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和指导方法两个方面分享一些心得体会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设计任务书的编制方面

1.设计任务要明确且工作量合适。目前《拱坝设计》的设计要求如下[3,4]:对水库进行洪水调节计算,确定坝顶高程及溢洪道孔口尺寸;对可能的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枢纽建筑物型式、轮廓尺寸及水利枢纽布置方案;通过比较确定坝的基本剖面与轮廓尺寸,拟定地基处理方案与坝身构造,进行水力、静力计算;对拱坝进行设计:选择建筑物的型式与轮廓尺寸,确定布置方案;拟定细部构造,进行水力、静力计算;决定枢纽的施工导流方案,安排施工的控制性进度。上述可见,目前设计任务不仅包括坝体以及泄水建筑物的轮廓尺寸确定,还包括细部构造的拟定和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建筑物尺寸确定和细部构造的拟定部分学生们普遍做得较好,而施工导流方案部分则因为时间关系,鲜有做出细致方案者,基本流于泛泛而谈,因此,可把施工导流方案的确定和施工进度安排任务删减。这是笔者在任务书编制方面的建议之一。另外,设计坝体尺寸时,通常是先根据拱冠梁尺寸对坝体轮廓进行初步设计,然后对其进行应力和稳定验算,以便确定最终尺寸,在学生们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力验算环节有的学生采用电算方法,有的采用手算方法。电算法利用计算机程序能够快速得到计算结果,但是具体计算步骤由于学生没有一步一步操作,会造成计算原理的不甚明了;手算法是学生一步一步进行计算的过程,加深了计算过程中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但在计算机程序方面的锻炼欠缺。为了既培养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又提高其计算机语言方面的能力,笔者建议在任务书里明确需要采用电算法和手算法两种方法分别进行验算,这也是笔者在任务书编制方面的第二条建议。

2.原始资料编制要详细具体。拱坝设计通常是设计一座具有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作用的大坝,为此需要给出相应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筑坝材料、库区经济等方面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流域概况、气候特性、水文特性、库区工程地质、坝址处工程地质、砂石料、库区作物种植情况等。目前这些原始资料的编制已较为详细,只是有些图(包括水位―容积关系曲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和设计洪水过程线图)的坐标刻度偏于稀疏,致使学生在读图时存在较大误差,从而影响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在任务书所涉及的图形资料制作时可以尽量缩小刻度使得图形更加详细,以方便学生读取数据并减小误差。

二、指导方法方面

1.引导适度重在启发。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指导教师顾名思义是对学生起指导作用的教师,而具体指导时也存在“度”的问题。设计之初,如果只是给学生下发设计任务,不进行讲解,学生难免会出现“面对原始资料和设计任务,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这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假如直接告诉学生采用何种方法通过哪些步骤进行设计,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不到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作用。只有循循善诱的给学生讲解设计任务和原始资料,使其对拱坝设计有清晰的认识,并激发其兴趣,才能调动学生进行设计的积极性。设计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思考、钻研,便起不到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相反,只是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看似解决了,但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不一定能很好地解决。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逐步给学生讲明问题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切实参与其中进行思考,并给予适时地启发,才能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更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比如,针对拱坝设计时泄洪方案的选取问题,首先和学生探讨泄洪方案有哪些,该工程坝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如何,初选的泄洪方式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发问与思考,可以初步设计为坝身泄洪方式,而细化到坝身泄洪的具体形式,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是利用表孔还是浅孔,抑或是中孔进行泄洪,这些又需要根据什么确定,使学生在思考之后能自然想到“泄洪量”这一概念,它是由调洪演算得来,用于泄洪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起着贯通前后的作用。那么,思考到这里思路就明朗了:先进行调洪演算求得设计水位下的下泄流量;根据坝址处地形地质条件初选坝身泄洪方式;利用已经求得的下泄流量设计孔口尺寸,并对表孔泄流、中空泄流等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泄洪方案。综上所述,适度引导和重点启发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还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其创新潜能。因此,笔者建议在拱坝设计时指导教师引导适度、重点启发,这种方法除了能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还能在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严格要求重在培养。《拱坝设计》涉及静力学、动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学、工程材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水工建筑学等课程知识,设计内容不仅包括枢纽建筑物的总体布置、拱坝剖面尺寸设计、泄水建筑物设计等计算内容,还包括设计说明书的编制,以及设计图纸的绘制,所以,拱坝设计是一项艰巨的毕业设计任务。但是,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发现:尽管设计任务相对较重,最终学生们还是能够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笔者认为这与平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重视对学生的培养是分不开的。这里的严格要求主要包括考勤严格、计算严谨、图文规范等方面。学生的出勤率反映了其认真刻苦的程度,所谓天道酬勤,只有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才有可能收获胜利的果实,尤其是对于普遍认为艰苦的水利行业,艰苦耐劳是一名优秀的水利工作者应有的重要品质。水利工程的设计经常需要“经济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只顾经济性可能会导致工程存在不安全的隐患,然而太关注安全性,又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得所设计的工程经济性不够,只有对各种方案进行“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比选,才能寻找出最优方案,而这个过程离不开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计算,所以严格要求学生计算严谨也有着重要意义。在设计说明书编制时,严格要求学生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这也是写作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内容,而在图形绘制时更应该规范绘制,这样才能方便读者查阅。由上可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不仅在于做好《拱坝设计》本身,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将其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进而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拱坝设计》对水工专业本科生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可用于检验并提高水工专业本科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绘图写作实践能力等方面。然而,由于《拱坝设计》涉及知识点多,设计内容丰富,对于学生和指导教师而言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结合《拱坝设计》的指导经历,总结一些心得和建议,希望能为高等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学指导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坤孝,冯继军,戴旭东,等.拱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篇5

根据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制图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工程设计的启蒙课,是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后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门课程。工程图是工程设计人员表达设计思想的主要体现,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依据[1]。因此该门课程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着较强的实践性,既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和工程设计意识。

1工程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工程制图分两学期,工程制图(一)为画法几何部分,传统的“画法几何”课程中十分重视几何求解能力,主要讲授点、线、面、体的投影;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平面与立体相交的截交线、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的相贯线的作图方法。内容多,学时紧,部分内容与工程应用关联小,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中有重复。[2]工程制图(二)主要讲授组合体视图、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建筑结构图和水利工程图。但是由于学时少,重点在组合体识图和工程形体的表法方法这两个基本部分,水利工程图的学时安排较少,学生也仅限于水工图的初步阅读,深度不够,学生在后续专业课学习时遗忘情况突出。教学方法:现有的工程制图教学方法单一,主要借助板书、PPT和AutoCAD讲授,其中有部分三维图形的辅助,但是效果不佳。[3]加之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空间想象能力欠缺,对于投影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加大。

2工程制图教学改革

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工程制图课程体系,形成工程制图+CAD实训+工程识图的贯穿大学四年的工程制图课程体系,从投影基础知识到专业制图知识,从尺规绘图到计算机绘图,从二维绘图到三维绘图,从单一建筑物图样到综合建筑物图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适应工程应用的制图能力。《工程制图(二)》增加8学时水利工程图识图与绘图的实践操作环节,加强水利工程图的识读能力并提高尺规绘图的基本功。《CAD及三维制图软件应用》分解为《CAD基础实训》和《CAD专业实训》,总学时由48学时增至56学时,其中三维绘图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想象能力,辅助工程制图的学习。在第7学期增设《水利工程识图》,该课程在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可以进一步的巩固专业课程,强化专业图样的识图能力。并且针对钢闸门课程设计、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坝工课程设计、水电站课程设计中增设设计图纸绘制讲解,规范制图成果。在毕业设计前安排工程制图专题讲座,讲解制图规范,促进毕业设计中的设计图纸规范化。教学内容的改进:传统的“画法几何”课程中十分重视几何求解能力,但部分与工程应用和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弱化部分与工程应用联系较少的教学内容,例如变换投影法,两一般位置平面相交求交线。减少与其他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例如标高投影,可在工程测量中学习。同时,把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空间想象、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强调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基本技能,使得学生读图、绘图和图解能力在本课程中得以专门训练。淡化理论部分,强化实践环节,始终贯穿“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训练,并且重点突出立体的投影,促使学生对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为本课程在后续课程学习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在工程制图的读图练习过程中,选择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立体进行读图和绘图训练,加强专业图的阅读能力。教学手段的改进: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制作视频辅助教学。例如:将教材上的图样制作成三维模型,并录制三维动画视频,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比单一的图片更加形象。制作绘图短视频,讲解在绘制工程图时如何削铅笔、使用绘图仪器等,并录制一张A3图纸绘制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更加清晰的掌握绘图方法并提高绘图规范性。学科竞赛的激励与培养:学院每年组织院内制图比赛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并组织制图培训,针对水利工程图进行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训练。以2017年为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共有156人参加院内比赛,经过三轮比赛,最终选拔10位同学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团体一等奖。在选拔的过程中间,进行了尺规及计算机二维和三维绘图培训,训练绘制水闸、重力坝、拱坝、土石坝、跌水等水工建筑物设计图纸,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56-02

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是基本建设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整个过程的费用计算,贯穿了水利工程估(概)预算、工程招标标底价以及投标报价、结算和决算等工程建设各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1]都很强的课程,与《水利工程施工》、《建筑材料》、《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农田水利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应用概预算工具和软件进行工程的计量和计价,基本具备造价员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目前,该课程教学方式偏重理论学习,学生学习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将“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是教学中的核心和重点。

一、课程教材现状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选用得当,使学生在校所“学”与就业后所“用”具有一致性,把职业需求的知识技能与课程内容充分整合。目前,众多教材的课程所包括的主要教学内容见图1[2]。从内容体系看,初步具备了水利工程计价的基本技能要求,但是课程内容组织比较离散,整体性和连续性差,理论与实际脱节,比如定额的原理章节内容,教材理论性过强,过多侧重于定额的编制原理和编制方法,但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是如何正确使用定额,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施工方法合理使用定额进行组价等的问题的分析和阐述。其次,经过多年教学过程分析,教材体系没有形成教学模块,各章节之间知识结构不够紧密,因此会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感到教材内容零散。

二、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教学中学生们只有教材,没有与教材相配套的定额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导致教师无法深入讲解,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定额,造成教学空洞、乏味,感觉课本知识简单,眼高手低,以至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不会使用定额,不会编制概预算工作。

其次,一份造价文件编制的优劣与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机械的选择和项目现场资料的把握有紧密联系,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课程学习与施工教学脱节,比如土方工程单价分析,需要考虑土的类别、开挖断面形式、运输距离、施工方法(人工或机械)和机械容量等众多因素的组合。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以“满堂灌+放羊式课程设计”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环境单一,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应以模块的形式设置,结合每一模块对应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穿插,学习与工作紧密联系。

三、分层分模块教学体系构建

教学内容以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编制程序为主线,以不同类型的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布设学习情境,分层次、分阶段、分模块化教学,设置学习情境,按照“划分项目、计算工程量、分析单价、汇总概算”的步骤序化教学内容;通过真实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图计算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要求,融“教、学、做”于一体,手工计算与计算机软件结合为一体。根据各个模块按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编排。并根据今后不断变化的就业岗位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本课程可以按照三大模块构建课程的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提高能力,具体内容表1。

本课程是按48个教学学时安排,主要针对基本技能训练开展课程设计,适当穿插综合模块和提高能力内容。在基本技能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之上,以“工程项目”为导向,按照基本技能所对应的教训内容进行“分模块”教学,每一模块做好教学单元设计,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做”,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课程考核

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按照学生理论知识统一闭卷考试,综合考虑课堂表现、出勤和作业情况,以权重比例的方式评测该课程的总评成绩,此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而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养。鉴于此,笔者认为课程考核体系应加强知识技能考核,把每一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技能和要求分模块考核,形成“理论考试+职业技能考核”的考核体系。

五、结语

水利工程造价是集技术、经济、管理和法规等为一体的体系,通过《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围绕教材内容介绍教材体系,以“项目为导向”,建立灵活性、适应性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以现行的规范和规程为依据,熟练掌握(估)概预算编制的基本技能,达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技能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篇7

引言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水利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最新印发的《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以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增强防汛抗旱减灾和水资源配置能力为重点,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要求。强调了水利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治国安邦的关键之一。国家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做保障,而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可很好的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1-2]。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水电站这门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且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该课程是水电站建筑物、水力机械及电气设备的综合体[1-2],课程内容较多且复杂,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高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主要通过个案研究,以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样本,针对水电站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后期水电站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1研究过程

1.1研究目的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水电站教学的现状,本研究依托南昌工程学院为研究个案,对其在水电站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环境(评价体系,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因素展开调查。之所以选择南昌工程学院,是因为南昌工程学院前身是江西水利电力学院,老牌水利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因此在水工类课程教学方面,南昌工程学院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南昌工程学院2012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学习水电站课程),以及2013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学习水电站课程)。

1.3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了编制出比较合理、有效的问卷,在问卷编制阶段,笔者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做了前期的访谈和一些资料的收集,作为预调查。1)编制问卷。在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及相关教师进行了访谈,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初步编制了问卷,旨在调查现状,并为之后的对策寻找现实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作问卷:教材选用,课时安排,课时内容,课程实验,教师授课方法。2)选取样本。根据南昌工程学院近三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电站课程教学情况统计表,对在校的2013级水电站课程教学的的本科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2012、2011级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的调查。3)实施调查。由于时间、地域、经济等条件的限制,问卷主要采取亲自现场发放纸质版和通过网络传送电子文档两种方式填写。整个问卷的发放、填写及回收工作共历时3个月,对在校学生发放纸质问卷65份,回收50份,回收率77%,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100%;对已毕业学生发放电子问卷100份,回收80份,回收率80%,其中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100%;4)数据分析处理。利用EXCEL及SPSSforwindows11.5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主要是将在校生问卷结果与已经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问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问卷调查主要从教材建设、理论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教师教学方法及态度等4个方面来制定。问卷调查表包含20道题,其中第3、10、20题为简述题,其余为单选题。分别对在校生和已工作学生的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将每道题的得分率最高的选项进行绘图统计对比。如图1、图2及图3所示;题型归类如表1所示。说明:纵坐标表示该选项选择人数的百分比;横坐标对应问卷调查表中的题号;蓝色表示在校生的结果,土黄色表示已经毕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工作生)的结果;字母表示该题选择答案最多的选项。从上述图表可直观的看出,第1、2、4、5、19题,二者选择的答案不同。第1题在校生认为该教材总体上较好,工作生认为教材总体上好;第2题在校生认为不好说教材是否为任务引领型教材,工作生认为该教材是任务引领型教材;第4题在校生认为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容量上偏多,工作生认为教材在教学内容容量上适当,稍有不足;第5题在校生认为该教材能较好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工作生认为该教材能很好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第19题在校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适量,工作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其他选择题二者的选择结果都一致。所有选择题当中,只有第4题在校生结果百分比超过了工作生。上述结果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工作生经历约大半年的工作,通过工作实践,结合自己的现场工作经验,切实感受自己所学知识的用处,自己缺哪些,需要哪些,哪些学的对自己很有帮助。例如第4题在校生还未踏入社会工作,还比较难认知清楚工作到底会用到多少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工作生就会发现学的知识不够用,才会选择教材知识容量适当偏不足;另一方面工作生上水电站课程中的水力机械部分内容时没有做过课堂作业,在第19题选择时会选择作业不多;而在校生的水力机械是笔者上的,因此布置了相关的水力机械作业,以及后期相关的水电站建筑物作业,因此在校生觉得作业适量偏多。

3结论

通过对水电站课程教学的详细调查研究,可知目前水电站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式过于保守和传统,基本以教材以及多媒体课件为主,考试的方式仍然采用试卷形式,而该课程中水力机械部分以及厂房内部构造部分内容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且由于课时有限,无法将教材知识在课堂全部传授给学生,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满足新形势下高等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后期的教学改革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素质高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124-02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课程设计又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经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设计计算原理的理解,同时可以熟悉各类受力构件计算方法及相应公式的适用条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撰写设计计算书及说明书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开发能力[1]。

一、分析过去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笔者通过多年的课程设计教学总结,发现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过去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体现在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方面,这种教学模式暴露出的问题是前后的知识衔接不好,学生总是学了前面而后面又忘了,平时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构件设计问题的能力就较差,因此解决结构设计就更成问题了。通常课程设计是全班做1~2个题目,设计程序基本相同,通过调整材料、荷载等改变设计方案,课程设计的效果不理想。

2.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时,往往从构造图中选取构件的计算简图不合理,致使构件的受力分析不准确,造成弯矩图、剪力图结果有误,影响到危险截面的确定、结构设计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以设计小组为单位提交设计成果,进行团队考核,而部分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工作不积极主动,形成“坐、等、靠”现象,没有发挥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也谈不上团队合作精神,个别成员甚至没融入进去,照抄组员的设计结果,影响了优秀学生参与设计的积极性,无法达到课程设计真正的目的[2]。

4.根据选取的结构型式、材料、几何参数拟定结构框架尺寸并进行总体布置后,构件施工图和计算书应同时进行,经试算后需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正,使设计成果不断完善。部分学生却将计算与画图分开进行,甚至出现计算与图纸是两张皮的现象,工程计算就失去了意义。

二、课程设计改革的建议

(一)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专业培养方案中将《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历时1周。这样的安排往往会导致课程设计与理论授课的脱节问题,同时由于进入期末考试阶段,学生为了准备期末考试,对课程设计投入的时间、精力等严重不足。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尝试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授课学期的中期将课程设计任务下达给学生,保证了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理论基本能介绍完,在掌握了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基本理论之后,让学生逐渐熟悉设计任务,初步了解设计内容,这样学生会带着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的疑问再去听教师讲课,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有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课程设计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由于部分理论授课与课程设计同步进行,这也给学生创造了更多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也使得大多数学生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课程设计的选题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采用的题目大多是水工建筑物中常见的输水渡槽设计,题目内容尽管符合对实训教学环节的要求,学生也能得到一定的实践锻炼,但是题目单一,没有比较难度系数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能够得到因人而异的合理化选题,为此在课程设计选题方面不再固执于单一的水工结构,体现设计题目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实用性;题目有利于个性差异的学生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可选用水闸工作桥、挡土墙、肋形楼盖等进行实践训练,保证了学生对先修课程知识的熟练应用,也使课程设计的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应用先进技术设计

课程设计实训要求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完成,这也是今后工程设计发展的趋势。目前工程绘图CA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本科二年级就已经学习了CAD软件课程。AutoCAD方便操作,设计思想符合工程技术人员的传统习惯。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和熟悉相关软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工程设计非常有益。课程设计采用CAD辅助绘图,无论从设计质量还是从设计速度上都优于传统的设计方法[3],因此可以很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程设计分组进行

学生按个性化差异分组进行课程设计,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不一,兴趣爱好也各有差异。课程设计时,允许学生自由搭配分组,各小组自由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设计选题,但同一个题目不能重复选,各组员分工协作。小组成员开展项目讨论,弘扬团队精神,形成团结合作。通过分组完成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开发学生的智力。

(五)课程设计进度计划

课程设计实训采用导师辅助答疑、学生主体完成设计成果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六)课程设计考核

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参照学生提交的设计计算说明书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文本格式编辑的规范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尺寸与计算书尺寸的一致性及答辩效果等,较全面、理性的评定了学生的成绩。参与课程设计的水电4个班的成绩分布图见图1。由图1可知,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三、结语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的实践,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大大改进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及创新精神,但高校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应切实加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较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应用性水利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219-01

作为工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工程能力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决定着所教育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加强工程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一些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1、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来说,其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勘测设计、组织、施工等各种能力,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其一必须切实加强理论教学,其二还必须开展实践教学,两者有机结合。首先,对于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来说,工程能力属于两者的明显区别,对比来说,前者的工程理论与实践水平相对较强,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与思维能力。其次,工程能力是教育改革成果的一项关键参数。这方面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理论的积累,所以,必须注重理论教育,然而,理论唯有与实践结合才可以上升为人的能力。再次,工程能力是当前企事业部门亟需的一种能力。多少企事业单位反馈,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缺乏足够的技能人才,同时由于相关工作条件特殊,人员技术工作起点低等,因此,需要培养工程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与操作能力。

2、培养体系的构建

2.1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学生不但必须具备现代工程技术理论,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服务精神,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工作与管理能力。因此,具体教学时应当:首先,应当注重教学的前瞻性、连续性,不断改善课程结构,努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积极主动的向其他做的比较好的院校学习借鉴,同时还必须广泛搜集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其次,应当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充分融合,把两者放在一样的高度;再次,应当将基础知识灌输当做培养能力的前提条件,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打造一个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教学体系。

2.2不断改善教师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教师是整个培养体系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理念逐渐得到改善,同时相关技术逐渐升级,因此,学校必须具备大量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才可以将学生打造成该领域的工程师。首先,引导教师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其次,规定他们深入到实地培训以及相关公司(例如建设单位、设计机构等)进行实践锻炼;再次,学校应当积极主动低聘请项目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员,来学校授课,并且安排学生到现场观摩,掌握许多课堂中学不到的内容;第四,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并且严格执行,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组建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并与教师针对考核结果进行沟通。对表现突出的教师,适当的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激励,例如奖金、奖状等,同时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职务升迁等方面还需要与考核结果挂钩。对于表现相对较差的教师,根据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惩处。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团队。

2.3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能力

学生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以及教师的付出,只要学校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同时教师以身作则,加强教研工作,才能够为学生工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应当注意做好下列几点。

首先,切实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我们知道,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其特点非常突出:工期相对较长,中间涉及到诸多工种同时施工,与此同时所处的现场环境十分繁琐等,然而,由于受到教学计划的影响,为充分确保教学秩序,课堂教学一般无法实现与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并且学生在校一般是四年时间,但是许多工程项目的时间跨度往往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所以,对于学校来说,非常有必要优化专业,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为专业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为学生开展一系列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供便利,例如,学校可以选择开放实验室或者课后集中实验的运行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其次,注重专业实习或课程设计。学校应当为学生安排课程实习与设计等方面内容,适当地提高课时比例,为他们提供机会,使他们亲在参与到项目设计之中,使他们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工程意识,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再次,创设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通过自己建立或者与公司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方式,为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提供良好的场所,把课题教学拓展至实践之中。这样,利用基地的培训与实践活动,使得广大学生可以将自己在书本中学习到的理论应用到施工之中,上升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够使自己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然而,现实状况不容乐观,一般的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施工时间相对较长,正是上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安全,以及学校经费的制约等等因素,使得基地的实训活动始终无法取得较高的质量。因此,今后需要学校切实加强与施工企业、设计机构以及监理公司等各个相关方的合作交流,适当提高实训课时。

最后,加强毕业实习教学管理。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内容之一,毕业实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得到锻炼。通常情况下,其主要包括分散与毕业集中实习两种类型。对于前者,某校通常是在大三课程完成以前进行,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在没有老师现场指导的条件下自己到企事业部门实习,基本上通过他们自己与企事业部门联系,再就是实习过程中通过单位技术人员为他们提供指导,该模式大体上和岗前培训相当,归根结底,学生其实是在进行顶岗实习。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单位与工作,为此,他们会非常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之中,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该种模式具有十分不错的效果。然而,其中仍然具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改善,这种模式并无法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学生也无法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状况。所以,学校必须还应当将这个方式与集中实习进行结合,以进一步锻炼他们,使他们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3结语

总之,某校在构建起该培养体系以后,积极实施,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与规程开展教学,在实践中取得非常不错的成效,所培养出的学生深受各界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骆燕,钱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50-153.

[2] 袁前胜,郭宁,钱波.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40-142.

[3] 刘述丽.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案探究[J].科教导刊,2012,18:153-154.

篇10

在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第二课堂模块.通过第二课堂的培训与竞赛,培养专业兴趣、提升专业理论、提高动手能力.第二课堂包括两部分,即专业技能培训与竞赛和综合技能培训与竞赛.专业技能的培训与竞赛:测量、制图技能是当前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力学是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纵深发展的基本功底.因此,加强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有积极帮助.综合技能培训与竞赛,企业往往需要引进“上手快”、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所以,通过本科教育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大势所趋.为此,通过水工建筑物设计与模型制作竞赛、水利工程模拟招投标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1.2充实教学内容

1.2.1专业实践模块

①认识实习基地建设:根据教学目的,以已建典型水利工程为平台,针对性建设认识实习基地.比如:为使学生认识水利枢纽及其建筑物组成、功能及布置,认识水电站枢纽建筑的组成及布置,以刘家峡水电站为认识实习基地;为使学生认识典型输水建筑及其功能及布置,以甘肃引大入秦工程为认识实习基地;为使学生认识河岸式取水枢纽的布置及建筑物组成,认识高扬程灌溉工程,以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为认识实习基地.

②课程设计题库建设: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钢结构、水能规划、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几门主要专业课,为规范这些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效果,设立课程设计题库.题库的建设力求与理论教学知识点紧密结合,各课程设计题目的数量,按照与学生比例1:10确定.

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设设计水力学等六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项目9个,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渡槽排架施工、引水枢纽水工模型综合性实验、不同进水条件下泵站进水流态的观测、土的物理性质的综合测定、土的物理性质的综合测定、土的三轴实验、土的击实实验、水工建筑物消能实验、水库调度模型实验.

1.2.2综合实践模块

①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管理、施工、监理、设计四模块相结合的生产实习基地.各模块以三个以上的单位或工程为平台,与生产单位签订培养协议,制定教学大纲,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教学.管理模块:主要用于认识实习,解决学生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利工程枢纽组成、各种枢纽建筑物形态及功能的感性认识.安排在第四学期末和暑假进行,为期2周,该模块教学以认识实习列入教学计划.学生以30~40人为一组,参观3~4个已建成典型水利工程,认识水利枢纽的整体布置,初步了解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各种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听讲座的方式,了解实习工程(包括所在流域)的基本情况(1天);第二阶段工程实地参观学习,由带队指导教师和基地指导教师共同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7天);第三阶段学生汇编实习报告(2天).施工模块和监理模块:主要用于生产实习和大学生科研训练,施工模块也可用于毕业设计.学生直接参与施工或监理工作,亲历施工过程.安排在第六学期末和暑假进行,以生产实习列入教学计划,为期4周,学生以5~10人为一组,在1个在建典型水利工程参加施工生产或施工监理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听讲座、阅读设计图纸和有关文献,认识工程并明确生产任务和工作要点(3天);第二阶段工程实地从事施工或监理工作,在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某一分部工程的施工或监理,培养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1天);第三阶段学生汇编实习报告(4天).设计模块:主要用于毕业设计,学生在企业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制定技术方案.安排在第七学期16周后及第八学期进行,为期15周,本模块有两种运行方式.方式一学生以20~30人为一组,派到实践基地(设计院)参加工程设计,设计院根据生产需要,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担任指导老师,指导设计工作,完成毕业设计;方式二设计院将设计项目的部分工作委托到学校,由老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工程设计,同时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毕业设计.建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为一体的实习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系统培养,改变传统的专业技术的单一培养方式,以适应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

②毕业设计教学毕业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毕业设计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格、认真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涉及面宽毕业设计题目变化众多,分水能规划、坝工、水闸、水电站建筑物等四大类分别建立毕业设计题库,编制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按照一人一题的原则开展教学.在毕业设计的指导上,提倡校内外联合指导模式.即教师和学生走出校门,结合生产搞毕业设计,参加一些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实现“真题真做”.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在生产第一线上经受了实战的锻炼,对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和培养严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有所帮助,理论进一步联系了实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同时,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和政策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结合生产进行毕业设计是有积极意义的.此外,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是将学生分配到各个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单独指导本组学生.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病是有些指导老师专业面较窄,而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需要贯穿本科学习期间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多门课程的知识,专业面较窄的老师,要指导需要系统的知识才能够完成的毕业设计,显得捉襟见肘.为此,模拟设计院的各个专业,成立由测量、地质、水文、水工、施工、造价、制图老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可以扬长避短,使本环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08-02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具备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水利水电专业学生由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桥梁和过渡。因此,毕业设计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无论从占用的教学时间,还是所占学分的比例来看,都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比拟的。省属农业院校在实施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既有其普遍性,又存在其特殊性。

一、水利水电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以农科为优势学科的省属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工科类专业毕业学生,尤其以工程类为主的专业,在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基础实验条件、学术氛围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许多明显不足,如何提升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专业设置历史短,社会认可度与可利用资源有限

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工程类工科专业,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湖南农业大学水利学科类专业是1999年经湖南省教育委员批准设置,同年开始招收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并在2003年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连续招生仅11年历史。虽然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质量逐步获得了认可,但是水利行业对我校水利专业建设的直接支持仍然有限,校企合作项目不多。

(二)高校连年扩招,师生比例过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99年以来,高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导致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晋升压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情况下同时还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加上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集中,导致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有限,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缺乏,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为应对高校师生比例增大的问题,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此类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与积累方面重视不够;地方院校待遇不高、人事体制僵化,很难从生产单位引进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诸多因素直接导致现有教师工程实践不足,科研能力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四)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设计投入时间少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扩招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他们在寻找未来出路时投入的精力也随之增多。我校毕业设计大都在第七学期末布置,第八学期完成。但是,这时候正是毕业生寻找就业或继续深造机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为寻找一份如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造成毕业设计精力投入不足。另外,有些与用人单位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部分参加考研、考村官、考公务员的学生为了应付接二连三的笔试、复试等相关事情,毕业设计被搁置拖延。

(五)毕业设计执行程序过于繁杂,过程监控制度僵化

学校管理层为了应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逐步下滑的局面,出台了较多管理条例和规定,尤其在高校评估期间相继出台《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从选题审批、选题论证、开题论证、中期检查、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格式规范、形式要求和时间控制,涉及填写的表格多达7个之多,需教师和学生签字多达7处。这些规定和要求对规范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脱离实际情况,毕业设计一味强调标准化,不但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缺少灵活的过程监控体系,毕业设计内涵质量上并未显著提高,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一)设计题目来源和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内容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好的课题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的保障。

1.结合毕业实习和就业自主选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选择工程实践题目,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借助老师、校友、亲戚朋友关系等多渠道,协助学生联系毕业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结合他们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寻找题目来源,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种方式选题针对性强,避免重题现象,学生通过实践更容易理解题目内容,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毕业设计质量。因学生居住在工地现场,缺少教师面授机会,我们可采用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指导学生收集、消化工程资料;当学生返校后,进一步集中指导和完善。

2.指导教师指定选题。对于参加研究生考试或其他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等一系列就业类选拔考试的部分毕业生,指导教师选用一些较成熟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做,或直接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来完成其毕业设计。针对这类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我们通常采取间隔固定时间、集中面授指导等手段,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二)毕业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环节,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学院制定了指导教师评价意见表、评阅人评价意见表、答辩记录及评分表,并附评分细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按百分制分别评分,加权平均得到总分,再折算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或不及格,最后由系答辩委员会审核。这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全方位的评价,最后成绩评定结果与学生综合能力和所付出的时间相符合。

(三)毕业设计质量与效果

1.题型与题目。题型和题目可以反映毕业设计选题来源真实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表1显示了近12届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从表1可见,毕业设计(论文)可分为设计题型和论文题型两大类;毕业生的设计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生产实际,实践与教学结合更加紧密。虽然毕业论文数量在减少,从毕业论文内容看,论文质量逐年提高,大而空的题目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源于指导教师的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的试验研究论文数目增多。

根据12届毕业设计题目来看,毕业设计题目逐步规范,符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随着专业办学历史延长,毕业生选题的渠道逐步拓宽,来自生产实际工程的设计题目逐步增多;另一方面,也显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以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为特色的培养模式逐步凸显,与国家水利建设行业的投入方向关系密切,也充分证明了近几年国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小型水库塘坝出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篇12

2认识与体会

在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的背景下,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提交了参加2014年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在专业认证的整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专业应从微观具体的问题出发,对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通用标准和水利类专业的补充标准查找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使工科学生更好地承担未来的实践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要求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具有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具备设计和实验技能;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获取能力;懂得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以上基本要求反映出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新趋势和国际动态,可以归纳为综合性、知识性、能力性和潜在发展性。综合性就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懂得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与法律知识;知识性即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理论知识;能力性即学生应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文献与资料获取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在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国际性视野,可以进行跨国交流、竞争与合作,这一能力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紧密相关。三峡大学以建设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综合大学为目标,水利与环境学院依据专业认证标准,结合大学的定位,通过对用人单位的深入调研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密切关注相关产业和领域对专业人才的现实和未来需要,研究修订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知识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增强为核心,以素质提升为宗旨,培养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水利工程师。

2.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是关键的第一步,课程体系建设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包括多名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更加贴近行业需求,突出“教育产出”特征,以便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水利专业补充标准提出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但是对其中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有特别规定。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方面构建了课程设置体系,具体包括: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针对本专业工程性和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学院构建了由实验、实习和设计三大模块组成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五大部分,共计38.5个必修学分,占总学分的22.1%。毕业设计是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工作的桥梁,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均来自于生产实践,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与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本专业多次邀请企业工程师做辅导讲座对毕业生进行指导,使同学们尽早接触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2.3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水利专业补充标准均对师资队伍有严格的规定,尤其强调教师的工程背景。要求从事本专业专业课和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教师中,80%以上有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10%以上有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经历。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应有本专业领域的科研经历。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职教师队伍中,75%以上的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约20%具有高职称的专职教师来源于国内著名的科研机构和大型水电单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69%的专职教师具有企业单位工作的经历。大部分专业教师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工程实际问题研究,突出了水电专业的教学注重实践的特色。对于获得博士学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学校和学院也采取多种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工程实际知识,同时了解企业行业需求,起到优化培养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双重作用。除此之外,学院从三峡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聘任了多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行业或企业专家兼职授课,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