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09:36: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此背景下,财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壮大,居民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显著增加。现阶段,居民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基金、债券、股票、房产等。除此之外,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熟知,进入大众理财的视野。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财富管理并非通过单一的投资渠道就可以完成,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根据投资者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需求,设计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保障资产在不同经济周期及生命周期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并最终实现传承。
面对市场上资金出海投资风潮,多位国际国内宏观和投资理财专家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不赞成盲目向海外投资;至于如何选择投资标的,他们建议回归价值投资。
不担心人民币剧烈贬值
令人担忧的是,上月的人民币汇率在短期12个工作日内贬值了1.5%,接近过去8个月的贬值幅度。期间美元指数升值了3.4%,而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并没有太大波动。市场预期,人民币贬值将会继续,而且形势严峻。
不过,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策略主管唐君豪对《投资者报》记者说:“人民币相对美元或温和贬值,但整体将维持相对稳定。”
“花旗预估未来6~12个月,美元兑人民币可能升至6.85,隐含约1.2%的贬值幅度。从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的角度看,我们不认为人民币汇率受到严重高估。” 唐君豪说。
在他认为,尽管美联储或在年底加息,但中国央行推迟降息降准措施,适度减轻因息差所导致的资本外流压力。“资本管制措施趋紧减少投机性资金流出,人民币贬值预期稍微缓和。而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以及中国债券市场向国际机构投资者开放,皆可能让资本重新回流。”
不建议盲目海外投资
人民币走弱瞬间刺激了国内民众对于以美元为主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大量资金兑换成外币或流出境外投资,令人民币持续受压,但盲目逃向国外是否能够保值增资?经记者了解,包括国际投行在内的很多专家也并不赞同盲目出海,认为仍需考虑资金来回的成本和实际的需求。
星展银行(中国)个人银行部投资及保险产品部总监孔淑妍建议有资金出海打算的客户可以考虑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能承受的外汇风险是多少?二是需要更多外汇是否有为未来需求的打算,如为孩子的教育资金提前锁定汇率?三是选择怎样的投资途径?
在孔淑妍看来,全球资产配置更适合于有一定投资经验,投资期较长的投资者,由于没有一个货币可以保持永远强劲,所以只需转移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去捕捉市场机遇。“外汇投资是个相对概念,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不代表兑其他货币皆是。如果投资者可以承受较高的风险,那么在外币的配置上更加丰富,也更具操作弹性。”
虽然多元化全球配置策略是对冲单一资产风险的务实选择,但在业内看来,多元化也有诸多容易被忽视的误区。
“人民币未来还是有缓慢贬值的压力,但是急速贬值的情况并不存在,我们预计年幅度大概在3到5个百分点。所以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由于国内的投资品种仍比较丰富,并不赞成盲目的往海外扩张,建议流动资金在千万元以上的客户可以考虑海外资产配置。”包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邱思甥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牌价每天都在变化,并且未来可能波动幅度也较大,如果没有明确的长期用途,比如海外留学置业,仅选择中长期的美元存款作为投资仍存在一定换汇风险。”北京某市场人士表示。
国内国外都有机会
对国外的资产配置,孔淑妍认为,如果仅是在不同市场分别投了10只股票,这样的资产配置并不是多元化。“一个优秀的资产配置应该是不同资产类别在不一样市场的平衡组合,包括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另类投资等,最终以达到在最低风险下收益最高,而在最高收益是风险最低。
而相对于国内多数投资者,中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崇艺建议,高净值投资者为了保卫已经取得的财富成果,可以看看香港首富李嘉诚、中国首富王健林在干什么。“美国的股票、债券、期货、创业基金等适合专业机构投资人,而个人建议投资能够看得懂的房地产或房地产基金。” 杨崇艺表示,中国的国内以房地产为代表资产价格偏高,资产投资收益率急剧下降,而美国商业经营性物业的投资回报率是中国的3倍以上,可以选择国企背景和正规持牌的金融机构所推出的房地产基金。”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控制着300亿美元的国外资产(这个规模接近1990年拉丁美洲的全部资本输出总量),拥有2万名外国员工,国外销售额达到330亿美元。同时,中国的民营企业也逐渐成为对外投资的主体之一,华为、万向、正泰等公司不同程度地走向国际市场。报告认为,中国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将不断上升。但是,若把中国的跨国公司置于世界范围,就目前全球约6.5万家跨国公司,85万家海外分支机构,雇员有5400万人,销售额19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6万亿美元水平比较,中国的跨国公司规模、水平和能力与其在世界上大国地位相比,极不相称。
中国的跨国公司总体看有以下明显的弱点:
(1)跨国公司数量少。到2001年底,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企业数4000家左右,经原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数为6513家,而目前全球有65万家的跨国公司共计85万家海外外分支机构(或子公司)。我国的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仅占全球跨国公司数的0.6%左右,海外分支机构数则占全球海外分支机构数的0.77%。而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2002年中国GDP总值为1.2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6,中国的对外贸易2002年已上升到全球第5位,我国的制造业在世界排名第4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且中国的世界出口市场份额 2000年为6.1%位居第4。这样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而却只有这么少的企业走向世界,去分享世界市场,显见,中国的跨国公司发展是滞后的。
(2)跨国公司规模小。中国的跨国公司规模,无论是公司外国雇员人数还是海外资产数都是微不足道的。根据中国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25家跨国公司和发展中国家最大25家跨国公司的外国雇员人数和海外资产数计算有下表:
外国雇员数(人)
海外资产(百万美元)
总数
平均人数
总额
平均
全球最大25家跨国公司
发展中国家最大25家跨国公司
中国最大12家跨国公司
2,355,217a
245,718
20,000
98,134
9,829
1,667
1,410,771b
130,381
30,000
61337.87
5215.24
2500.00
此表根据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计算整理而得。
a.其中不包括排名第8位的日本Toyota Motor的海外雇员数;
b.其中不包括排名第16位的德国Daimler Chrysler公司和排名第23位的德国E.On公司海外资产数。
中国目前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平均每家雇员数仅为全球最大25家跨国公司平均外国雇员人数的1.70%,即便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最大25家跨国公司而言,也只占其17.96%。跨国公司中外国雇员数的多少,除了说明其规模大小外,还反映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和管理模式及管理水平。就跨国公司海外资产数量来看,也有明显的差距。中国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平均拥有的海外资产规模为发展中国家的25家最大跨国公司平均拥有海外资产数的 47.94%,而仅为全球最大的25家跨国公司平均拥有海外资产数的4.08%。显然,中国的跨国公司就海外雇员人数和海外资产数拥有量看都是小规模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时必然处于弱势地位。
(3)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FDI)水平低,生产销售能力差。中国跨国公司对外进行FDI的水平,无论是相对于我国的吸引国外直接投资,还是相对于全球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处于低水平,有如下资料:
跨国公司
对外直接投资
平均每家跨国公司
(家)
(亿美元)
FDI(亿美元)
全球(2001)
中国(2000)
中国(2001)
65000
66000
1.0154
2620
116.3
0.0447
2800
79
0.0282
显然,2001年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水平仅为世界水平的2.8%左右,而同年,我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达到470亿美元(2000年为410亿美元),引进FDI与对外FDI之比,发达国家为1:1.33,发展中国家为1:0.19,中国为1:0.03。低水平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跨国公司规模小的主要原因,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中国跨国公司的生产销售能力:
该表由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资料计算整理。
*其中不包括排名第22位的新加坡的Singtel公司。
中国跨国公司平均销售额水平仅占全球最大 25家跨国公司平均数的6.02%,占发展中国家最大的25家跨国公司平均数的41.78%。
从中国跨国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尽管发展速度比较快,但跨国公司的数量少、规模小、能力差是其基本特点,在全球跨国公司大家庭中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这于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不利于中国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和市场,使自己更有效的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就跨国公司的主流理论,还是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培养和发展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都是一个急迫的任务,也具备了其基本客观条件。
1.经济的全球化为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舞台
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是两个相互紧密关联相互促进的事物,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论动机如何,也是人类智慧的充分体现。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的客观要求,必然使各国走向国际市场,只是经济强国先走一步,多占一份市场份额,但这使得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由此形成,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它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而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这种趋势。显然,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应该乘势而上,因为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一个重要的成长和发展的条件。作为一般的规律,跨国公司是一国经济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自身经济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对外贸易成果、对外经济合作以及吸收外资等方面已经显示中国经济深入地融人世界经济之中。根据联合国贸发会《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的公布,2000年中国出口世界市场所占分额已为6.1%,位居世界第四位,而在“1985-2000年根据出口市场的份额的获得成果的20个优胜经济体”中,中国遥遥领先而位居第一,达4.5%;同时在出口结构中,2001年,中国所有产业的出口中外国子公司所占份额为50%,在制造业中占44%;中国吸收FDI方面,2001年,在全球FDI流入量比上年下降51%的背景下,中国流入FDI达4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5%。2002年,中国实际引入FDI计53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3%。2003年1至7月,我国实际引入FDI共3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7%。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客观上已经较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之中。但是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如何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主动地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这是一个紧迫的课题,也面临极好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条件下,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2.各国的开放政策更有利于跨国公司的进入,为跨国公司提供了经营条件。
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最关心的是进入的效率和经营的成本。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充分意识到利用国际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WTO的规则也要求成员国清除壁垒,加大开放力度。所以,各国在对外开放方面,政策更加宽松、透明,管制减少,而自由化程度提高。如下表:
该表引自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
a 包括目的在于加强市场职能以及增加激励措施的放宽的改变;
b 包括目的在于增强控制以及减少激励措施的改变。
上表显示,2001年有71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法律进行了208项修改,这其中90%以上(即194项)旨在使投资环境更加有利于流人FDI。此外,2001年还有多达97个国家参与缔结了158项双边投资条约,使得这类条约的数目达到2099项。显然,各国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的宽松透明的趋势,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使跨国公司的进入效率更高,经营成本也相应会更低。所以联合国贸发会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政策自由化是推动国际生产扩大的主要动力之一,这当然也是跨国公司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3.国际直接投资的机会较好,形式多样,为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行动的条件。
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有多种,目前在世界经济全球性衰退,特别是北美、日本和欧洲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股市下滑的背景下,给中国的企业对外进行FDI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和条件。因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有关的国家需要刺激消费,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以振兴经济,也就需要外来的支持,相关的进人成本也就会降低,中国的企业乘机低成本地进行新建工厂、并购企业、合资控股等对外进行FDI,都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就近几年非常流行的FDI并购形式来分析,2001年全球跨国并购额已为5940亿美元,但较2000年下降了一半,并购的案例数也从2000年的7800件下降到2001年的6000件。其主要原因是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乏力,削弱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对投资的能力和意向。但在这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中国经济风景独好的形势下,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进行联合或并购成本较低的时候,也是中国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的较好时机。根据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虽然跨国并购数量和规模大幅下降,但仍然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过去的两年中,从亚洲地区流出的外国直接投资从新建投资转向以并购为主,2001年规模达到25亿美元,占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0%左右”。由于中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独放异彩,这必然与引资国及其企业的合作带来机会,这就是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为跨国公司的—个重要条件。
4.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状况,为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也不断强大起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不断增强,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无疑起着支持和促进作用。
(1)国家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上升,是中国跨国公司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和后盾。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起突破1亿万美元,2002年达到1.23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第6位;2001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098亿美元,也位居世界第6,2002年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我国的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和电视等的产量是位居世界第一,农产品中的谷物、肉类、花生、水果等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不仅许多总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经济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引人瞩目。从1998年到2002年这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以上,而从1989年到 2001年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达9.3%,比世界经济增长快6.1个百分点。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
转贴于
就国家竞争力而言,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IMD)在2002年的《世界竞争力年报》中的排位,中国国家竞争力位居世界31位(2001年为33位, 2000年为30位,2002年后退的主要原因是新增加的两个国家爱沙尼亚和斯洛伐克参与排名,这两个国家部分指标好于中国),如下表所示:
IMD:《2001年世界竞争力年报》。
显然,中国作为一个基础较差的发展中国家与日本这样的经济强国比较,竞争力的差距也在缩小。而从我国工业发展及竞争力状况,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力》的资料有:
此表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发展报告2001/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中表A2.16和表2.4整理。①共对7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位。
此表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中表A2.17和表A2.8整理。
①共对7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位;
②中国在所有经济排位中没有进入前10位。
中国已经具有了较强大的综合国力,且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和工业的行业竞争力处于中上水平,并且还在不断提高,这些都为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为跨国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2)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币值坚挺,为中国跨国公司提供了投资条件。我国的外汇储备截止到200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额多达3465亿美元,同比增加了42.7%。具体一点看,从2002年底到2003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从2800亿美元增长到3450多亿美元,仅半年时间就增加了600多亿美元,而且,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我国的外汇储备还将显著增加。理论上,外汇储备量与人民币汇率呈正线性相关关系(有研究表明,相关系数r=0.98),外汇储备量的增长会促使本币汇率上升,即货币对外升值,而表现为币值坚挺态势。另一方面,进行国际直接投资,需要支付款项和转移资本,即需要外汇。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阿利伯的观点,国际直接投资通常会从汇率坚挺的国家流出,他证明了如果跨国投资企业拥有相对坚挺的货币,则在汇率上可获得所谓的通货溢价的额外收益。同时从经济整体看,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会影响国家的外贸出口规模。所以,从政策上,为了释放某些压力,防患一些风险,同时也为了充分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源,应该允许企业自己保留更多的外汇,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去投资,进行跨国经营。显然,丰富的外汇储备,坚挺的人民币汇率对海外投资是一个有效的刺激。
(3)中国产业实力的提高,是中国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实体依据。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按工业竞争力指数 (CIP)的标准,中国工业竞争力排名世界第37位。
资料来源:长城战略研究所《2002年科技发展报告》。
根据长城战略研究所的《2002年科技发展报告》,2000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达3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制造业产品达2.2亿美元。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的成长,制造业增加值占CDP比重基本维持在40%左右。中国制造业崛起的一个重要象征就是生产能力迅速扩张。根据初步统计,我国有上百种制造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位居首位,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产品占世界份额的50%以上。我国制造业中的部分企业将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实体。只要以中国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在 21世纪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全力以赴发展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条件,将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过渡到竞争优势,便能迅速成长起一批中国的跨国公司。
中国的企业要成长为具有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还面临许多问题,毕竟中国经济的真正快速发展才仅仅20多年,且脱胎于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世界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没有停止,一直在快速前进。中国企业要成长为跨国公司,还必须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运行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广泛深入地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必须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使其高效透明,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的实力。
参考资料:
[1]联合国贸发会.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R].2002—09—17.
[2]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5。
[3]司岩.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证与战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2.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在2012年再度提速,其标志是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从中间价上下0.5%,扩大到上下1%,同时利率浮动区间也有所扩大。更重要的是,2013年11月,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推出了完成余下金融改革的蓝图。自那以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得到大力推动。最近,中国央行(PBoC)在2015年8月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根据前一日在岸收盘价制定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这样的时机选择,既是因为中国有意让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也是因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本身的估计,人民币似乎达到了接近“公允价值”的汇率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自由化方面的进展,甚至比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进展还要快。国际化方面,人民币正被越来越多地用作国际上的发票货币和结算货币。实际上,自2009年开展试点以来,人民币贸易结算已迅速增长,目前占到中国贸易的22%之多。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使用仍然较为有限,并且集中于主要涉及私人部门的点心债券(Dim Sum Bond)市场。人民币加入SDR之后,官方对其作为储备货币的使用必将增加。
至于开放资本账户,中国显然已通过配额制度向投资资金开放,这既包括资本流入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配额制度,也包括针对离岸人民币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 特别配额制度,以及资本流出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配额制度。更近些时候,中国简化了外汇监管,使企业能够更自由地处理外汇资产。按照IMF的分类,中国40个资本账户子项中,总共已有35项完全或部分可兑换,只有5项仍不可兑换。目前,对资本流动剩下的最大限制在于对外投资和个人外汇兑换。对外投资不久前已通过连通上海和香港股市的沪港通部分开放。
国内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一系列新的自由化措施自2014年3月开始施行,包括继续推行利率自由化,并在银行业引入更多竞争。最新也是决定性的一步,是 2015年10月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同时,中国银监会(CBRC)放松了对私人资本投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限制,比如投资于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而且,上海自贸区成为政府促进金融改革的新宠。这一试点项目旨在引领全面的利率自由化,允许从国外跨境借款,并准许自贸区居民进行海外投资。
展望未来,即便资本账户已经相当开放,但真正的问题是它是否会完全开放,以及随着自由化的推进,资本流入和流出会发生什么变化。经济文献中的共识是:中国将继续作为净债权国,其净海外资产头寸占GDP的比例将基本保持稳定。这一预测的重要性在于,人民币在中期内也应会继续保持相当程度的稳定。但当境外投资者被允许在中国投资任意想要的金额,同时中国居民能够将资金转往海外以使储蓄部分多元化,毫无疑问总的资本流入和流出会大量增加。净海外资产头寸或许能保持稳定,但总资本流动规模可能变得十分庞大,这本身就会给金融稳定带来风险。因此,第二个关键问题是,中国政府能维持资本账户多大程度的“有管理的”可兑换来同时实现两个目标:既要一个风风光光的国际货币,又要相对稳定的金融市场。
杠杆率大幅飙升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伴随着杠杆的大量产生。这一切源于公共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它们为了实施2008-2009年的庞大刺激计划,从银行借款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此后刺激计划已变成中国经济政策的新常态。当经济增长在2012年和2013年再次放缓时,中国政府的对策是推出更多基建项目以提振经济。同时,企业借款人也感到可以利用这一新常态。由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不足以容纳公共和私人部门的举债,大量企业,尤其是较小的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影子银行满足融资需求,并规避对银行贷款日益收紧的监管。结果,过去几年公共部门和企业的债务急剧增加。虽然银行仍然是中国最大的贷款人,但影子银行已变成重要的融资来源,占未偿债务总额的逾四分之一。
虽然缺乏中国公共债务总额的官方数据,但中国审计署2013年底的一份全面官方报告让我们对情况有所了解。当时,中央政府债务为GDP的21.8%,包括中央政府的一般财政债务(GDP的16.7%)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债务(GDP的5.1%)。同时,地方政府总债务(不包括审计署报告不涵盖的国企债务和养老金或有债务)达到GDP的31.5%。因此,总公共债务为GDP的53%左右。麦肯锡(Mckinsey)最近一份报告所述的情况与此相近,显示公共债务达到GDP的55%。即使公共债务存量看起来相对得到控制,也不应忽视一些不健康的特征,比如期限错配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高利率(为6%-8%,中央政府债务利率一般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