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09:37: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古建建筑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国古代建筑的建筑技术、建筑设计理念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建筑领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古建筑设计不仅实现了设计理念的丰富化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建筑技能的优化与完善。虽然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合理地将古建筑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建筑元素与古建筑元素之间的深度融合,还可以推动我国建筑设计的长远发展以及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由此可见,注重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区别
1.1建筑设计理念的区别
建筑设计理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古代,建筑设计受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理念中通常会融入当时的社会文化、观念等理念,在建筑中得到充分展现。如果将古代的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促使现代建筑更具特色,而且在古代历史文化巨大的冲击下,还可以赋予现代建筑新的活力与文化内容。现代建筑设计师设计理念多数都没有实现古代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反而出现了大规模缺乏创新的建筑设计,导致社会民众以及设计师出现审美疲劳。建筑设计师通常都将更多的眼光投入国外设计中,虽然国外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国外的建筑设计理念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现代建筑设计与古代建筑设计之间产生了巨大隔阂,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
1.2建筑材料方面的区别
就建筑选材方面而言,古建筑设计多数都选用木材为主要材料,即典型的木结构建筑,现代建筑设计通常选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因此也被称为钢混结构。二者之间在材料选用方面存在极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逐渐被结构性更好、稳定性与强度更高的钢筋混凝土取代,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木材作为一种消耗品,在建筑中的使用不仅无法满足建筑使用需求,还会造成森林面积下降,对自然环境造成一系列破坏,且木材极易受到火灾、腐蚀、潮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在力学性能方面远高于木材,还可以有效解决木材在建筑使用中的各项不足与,因此钢筋混凝土更符合建筑需求。
1.3建筑设计方式的不同
在古建筑设计理念中,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通常会在设计中将花园、园林、景观等设计理念融入整体设计中,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古典建筑。现代建筑设计通常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为目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性,所以现代建筑中更注重人们的功能需求,如电梯安装、监控设备、智能系统、安全系统等。虽然这些设备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导致现代建筑失去了对古建筑形式的传承。现代建筑设计形式已经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的改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设计形式,所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注重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当适当的融入古建筑元素、思想以及历年,实现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2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现状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代建筑设计的融合,能够使建筑设计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即仿古建筑风格。仿古建筑风格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在一起,是利用古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应用于现代施工技术建设的一种建筑样式。现代建筑设计人员了为设计更高质量的仿古建筑,通常会在设计过程中将古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现代建设、装饰技术有机融合,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仿古建筑[1]。近年来,仿古建筑虽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也出现了仿古建筑同质化的问题,导致人们审美疲劳,制约着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所以,加强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仍是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与发展方向。
3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路径
3.1建筑设计思想方面的融合
受地域文化、生活环境、民俗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的古建筑特征通常彰显了建筑所有者的地位与身份,相对于北方的古建筑,南方古建筑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所以,南方古建筑更多的是依水而建、依山而建,更注重园林、植物以及建筑物之间的协调,这样的古建筑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建筑物所有者的身份与地位,但增加了更多的自然属性。现代建筑设计中常会利用自然特征增强建筑的自然属性,与古建筑设计思想相似。由此可见,建筑设计思想方面的融合,不仅是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的重要路径,也是建筑设计思想方面的融合,还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设计灵感,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工程量的同时提高建设效率,有效满足现代社会民众追求自然的实际需求。例如,世博会中国馆就是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2]。
3.2建筑材料方面的融合
建筑材料不仅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核心,也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纽带,在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中,建筑材料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古建筑设计中,由于技术、施工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建筑材料主要以木材为主,使得建筑物具备较强的自然属性;现代建筑以钢筋混凝土、钢结构为主要材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牢固性,但缺乏自然属性。通过建筑材料方面的融合,不仅可以赋予现代建筑自然属性,还可以推动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深度融合,实现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
3.3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融合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现代建筑物数量不断增长,导致建筑设计出现变革,也造成古建筑结构在建筑设计中逐步消失,其原因主要是古建筑更强调以庭院建筑为主,而现代建筑更强调以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核心目的。为了提升现代建筑设计水平,必须注重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与古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融合,将自然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合理融入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将木材与钢筋混凝土相互结合,增强建筑的美感与文化内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4-5]。由此可见,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融合不仅是实现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的重要路径,更是推动现代建筑设计水平提升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4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发展趋势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创新发展,而且还要深刻认识古建筑设计是历经千年的重要文化遗产,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既要注重创新发展,也要注重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协调、融合发展,并通过设计二者深度融合的共存方案,更好地发扬我国优秀的古建筑文化,实现我国建筑设计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6-7]。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大力推动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在创新的同时尽可能保存我国古建筑的艺术文化,充分发挥现代建筑设计的科学技术优势,借助古建筑的设计理念提升建筑文化内涵,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满足现代社会民众对于美的追求[8-9]。促进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是我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之路。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者场所,即建筑物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因此,推动现代建设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是汲取与提炼古建筑设计中的优秀设计理念与文化元素,借助现代建筑设计的技术优势,满足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增强建筑的美观性与实用性,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注重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路径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与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泓怡.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J].中国住宅设施,2021(1):76-77.
[2]巩玉发,韩萌.浅析传统大木作在现代仿古建筑设计中延续与发展——以“南仕堂”为例[J].住宅科技,2020(10):65-68.
[3]李小燕.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7):225-226.
[4]王健尧.中国古建筑抗震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20,17(7):196-198.
[5]郭琦.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22-23,28.
[6]赵刚.探讨现代建筑设计如何与中国古建筑设计相融合[J].建材与装饰,2019(33):139-140.
[7]刘雅婷,李宪锋.由中国近现代仿古建筑复兴思潮总结现代仿古建筑的发展与革新[J].明日风尚,2020(5):158,160.
在现代城市重建和重构中,现代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建筑风格以及城市风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于建筑设计师这个群体而言,建筑出来的高楼大厦亦或者低矮别墅等等,实用性是其考虑的最重要问题。纵观国内各大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旧城改造或者城市旧城区老建筑被改造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在大规模的城市重建中,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和西式建筑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而老建筑物在改造中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怎样在保证老建筑在现今情况下的最大使用下,尽可能保留建筑物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沉淀。新的建筑出现在历史文化保护建筑旁,是否突兀,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一、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古建筑元素体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现状
(一)地位尴尬。就现阶段而言,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所处的地位十分尴尬。这不仅仅体现在中国新一轮的城市构建中,也体现在国内目前的建筑市场对古建筑元素的态度和设计师们的作品之中。一览最新的建筑物,不难发现,古建筑元素在建筑上的运用越来越少。清一色的西式建筑、金碧辉煌的高楼别墅,把历史文化毁的一塌糊涂。
(二)矛盾突出。在传统观念里,中国人的居住环境是离不开木质结构和花草山水。但是,现代居住环境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求住房在功能和构造上要更多利用和更紧凑。这方面,还涉及到现代人和古代人在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因此对住房和办公等房屋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在客观方面,古代木质结构下,房屋的建筑工艺都施展不开,且考虑到原北方的宅院大多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而南方的院楼在采光、天井的水源等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三)文化缺失。其实,现在建筑中古元素的缺失从根本上看,是古代文化在建筑方面的一种流失。古建筑元素从本质来看,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建筑中的成型和保留。因此,在现代城市的构建中,能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元素或者在新兴建筑设计中能尽可能的使用到古建筑元素,不仅是在建筑上为城市保留风韵,而且在保护和传承古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说白了,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缺失反映的是国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忽视和不自信。
(四)简单抄袭。有些城市在拆迁改造和重建的时候,也有做到一些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有些建筑师虽然号称在自己的设计里面添加了所谓的“中国元素”,但是仔细看他们的设计,就会发现,所谓的中国元素,不过是简单的讲古建筑元素的部分照搬照抄到现代建筑中。当然,还有一些建筑虽然在外型上较接近古代建筑,但也不过是刻意的人为仿造和抄袭而已,并不具有建筑上的“灵魂”和古元素的意蕴。很多现在的建筑师,以为这样就是在传承古代建筑文化,建造出众多的仿古建筑,其实不过是对传统建筑的一种误读。
二、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
(一)历史文化意义。古代建筑所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之后,不仅突出了文化积淀对城市的长久影响,也同时有发扬和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建筑所包含的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中国文化中灿烂的瑰宝,而且也为世界所共有。令人非常震惊的是,在现如今的中国,中国古建筑元素在实际建筑应用上的稀少,甚至远不如日韩及其他国家保留的完整。古建筑元素相当于古代文化在建筑这一领域的反映,也代表着中国文化当中的和谐统一与自然相处的精神。
(二)建筑意义。回归到建筑本身的基础层面,古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融合交织,不仅是继承过去较为出色的建筑工艺、建筑艺术。如果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以“取行,会意,传神”这样的原则进行古元素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个延续,将会很好的体现传统精神。
(三)生活与审美需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到古建筑元素,融合现代先进的工艺和愈加简洁实用的设计,可以在精神层次提升古建筑元素的精华,并且创造出适合现在社会生活需求的,现代、简约、时尚且突出传统精神和优雅意蕴的全新风格建筑。
三、如果将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
(一)在结构上做到兼收并蓄。鉴于古代建筑大多都是木质结构,而现代建筑则多应用砖混和钢筋框架结构,这两种结构形态貌似没有太多相似之处。但是其实现代的结构是从古代木质结构发展过来的,现在的建筑可以结合这两种结构。
(二)在色彩上做到大胆重组。在中国古代建筑之中,色彩所占的比重十分重要。不同的色彩在传统建筑之中都有不同的意义,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也存在着差异。现代建筑设计爱色彩上也不妨大胆重组,将丰富的色彩应用到现代灰白色调的建筑之上。
(三)在细节上做到多加利用。细节方面,可以运用上中国传统的图鉴。将古代元素中的花鸟鱼虫,草木雕刻,彩画屋顶等这些细节以新的设计运用到现代建筑之中。借鉴古元素的深远意境,搬到现代都市,也将是一片清新的风景线。
(四)在内部设置上做到充分利用古代智慧。其实现代某些文人雅士家中,在现代建筑的外表之下,房屋的内部在装饰上充分的体现了古建筑元素的美。比如做一些木质的雕刻,或者运用一些传统的家具,以现代人的审美来打造古代神韵。
四、结语
传统文化在建筑领域的体现,还需要建筑设计师们把古建筑元素灵活的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华夏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华精神的传承、传统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把古建筑元素成功的融入到有形的现代建筑设计之中,一定要在充分理解中华文化传统建筑的内涵和了解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早在19世纪,建筑中的数学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建筑需要美,美源于和谐,和谐要用数学来创造。中国古代建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极具中国传统思想内涵。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选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基础部件斗拱作为研究对象。斗拱不仅具有形体的美感,更作为承重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美与功能性兼得,完美诠释了数学的理性美与建筑的形态美。本文研究剖析了斗拱的空间结构与部件数据,深入发掘了数学原理与建筑形态功能的联系,由此将古代建筑的设计原理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
二、数学映射的概念及应用
在数学上,映射则是个术语,指两个元素集之间元素相互“对应”的关系。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使得对A中的每个元素。按法则f,在B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b与之对应,则称f为从A到B的映射,记作f:AB。集合A叫做映射f的原像,f(x)∈B叫做x在映射f下的像。函数是数集到数集映射,f:AB是一个函数,其中原像集A称做函数的定义域,像集B称做函数的值域。而“映射”是比函数更广泛一些的数学概念,它就是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想要映射能够成立,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原像的遍历性,即A中的每个元素x在映射的集合B中都有对应的象;对应的唯一性,即A中的一个元素只能与映射的集合中B的一个元素对应。根据对映射的定义,我们可以举出一些映射的简单例子。设A={x|x是三角形},B={y|y>0}。集合A中的元素x按照对应关系“计算面积”和集合B中的元素对应,这个对应是集合A(几何图形)到集合B(数值)的映射。再如,设A=R(实数),B={直线上的点}。按照建立数轴的方法,是A中的数x与B中的点p对应,这个对应是集合A(数)到集合B(点)的映射。可以看出,原像A与映射得到的象B可以是不同质的事物,把两者联系起来的是对应关系——“映射规则”。按照此思路,我们可以将映射应用到生活上。如弹钢琴时,手和手指的动作是集合A,钢琴(琴键和琴弦系统)就是“映射”(器),听到的乐曲声音就是集合B。如果手指运动可以用传感器“拾取”,转化为数字音频信号,也可以听到“弹奏”。以此类推,一幅世界名画,确定一种映射规则:假设红对应do(1),蓝对应re(2)……,颜色深浅对应强度,色块面积对应节拍时长,最终就可映射成一首乐曲。这样一来,我们不再是用眼睛看画,而是可以“听”画了。再如我们可以将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一些字或词组整理出来,如“杨柳”“万里”“雁”“落霞”等词组,并统计其数量。之后随机找一组电话号码将其做一些数学的运算。如开方、开三次方等运算后,得出小数点之后一组无限循环小数。将统计出来词组的数量与这组无限循环小数对应起来,最后就创作出了一首新的诗词。也许这首诗词没有意境的含韵,但是也是具有韵律上的美感的。最终达到了映射规律在诗词创作上的应用和启发。
三、斗拱的及应用
中国古代建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极具中国传统思想内涵。而斗拱就是其古建筑中最核心的部分。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等,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斗拱通过力学原理,将梁斗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然而斗拱向外出挑,并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斗拱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到唐宋趋于成熟。根据国家意志,宋代颁布的《营造法式》在定义斗拱的同时,还给了它尊崇的地位。从此,斗拱的式样趋于统一。到了明清两代,斗拱的使用有了严格地规定。用不用斗拱,成为区分建筑等级高下的一种标志。斗拱至此进一步散发出强烈的意识形态,它的文化属性和阶级属性也得到了深化。斗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按斗拱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外檐斗栱处于建筑物外檐部位,分为柱头科、平身科、角科斗拱。其中,转角斗拱的结构最为复杂,所起作用也是最大。内檐斗栱处于建筑物内檐部位,分为品字科斗拱、隔架斗拱等。如今,斗拱在近两年最突出的应用,是世博会中的中国馆。中国馆的设计灵感是来自于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斗拱。之所以中国馆斗拱结构这次得以作为一个主体被人们认识,因为在此之前它是依附在建筑物上,其作为一个部件,很容易被人忽略。然而中国古代建筑历经千年磨砺,现存人们眼前的都是历史文化的遗产,穿越千年却依旧给我们指引。它不仅是只是建筑物,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之所在。正因为如此,本次课题试图从斗拱这样蕴含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建筑物中寻找与现代建筑立体构成之间的联系。因此,映射这一数学原理给此次课题探究提供了可能。结合中国传统古建筑中斗拱这一经典的构件模型,探究了斗拱的空间结构与现代建筑立体构成之间是否存在空间对应关系,以此给现代建筑设计过程带来了启发。最终在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之间,在数学原理的作用下,找到了契合点,并使传统的古典的思想与现代建筑有所融合,使现代建筑有所创新。
四、探究思路及过程
此次探究,我们选择以清式斗拱作为研究对象,并从众多复杂的斗拱中选择较为简单的单翘单昂平身科斗拱为具体的探究对象。基本思路是,将单翘单昂平身科的各个部件长宽高的长度作为三维空间坐标系的坐标,最后根据三维空间坐标进得到新的现代建筑立体构成。其中单翘单昂平身科的各个部件长宽高的集合作为映射的原像,三维空间坐标系作为映射的法则,三维空间坐标点的集合作为最终映射的像。最终得到了从斗拱到新立体构成的映射。我们将单翘单昂斗拱的正心瓜拱方向作为空间坐标系的x轴,将单昂后带头方向作为空间坐标系中的y轴,将整个单昂单翘斗拱的空间高度作为空间坐标系的z轴。这样下来,我们就建立好了空间坐标系。进一步把单翘单昂斗拱各个部件拆开,从大斗开始逐步向上搭建,每搭一个部件将其空间坐标系记录下来。其中x轴和y轴的长度为单个部件空间坐标系对应的长度,z轴高度为累加高度,即在之前基础之上累计搭建的高度。如果每一层搭建中部件有数个,则在空间长度确定之后乘以其数量,最终得到部件的空间坐标点。以此类推,得到了如下空间坐标系的表格。斗拱的部件搭建过程经过空间坐标系的映射后,得到了空间坐标系中点的位置和集合。经过整理,得到了如下的空间立体构成,最终把一个古建筑承重部件演变为了一个新的现代建筑立体构成。
建筑物的实用性是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建筑本身绝不仅仅是盖房造物、提供生活空间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筑设计在考虑实用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建设地块的文化氛围以及城市规划的整体性。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本设施建设,大量的城中村规划成居民小区,城市中心老建筑被改造为城市新地标。在这一轮的旧城改造中,漂亮的西式别墅、雄伟的高层拔地而起。大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外形主要由被拆迁地的居民、开发公司等业主决定,而业主对房屋外形的选择更多参照的往往是已有的商业化氛围厚重的商业小区以及当下受到人们欢迎的西式建筑,较少的涉及当地传统文化的因素以及整个城市规划的内容,由此也就产生了一些令人无法忽视的视觉错误:漂亮的西式别墅旁是民族风格突出的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是一幢雄伟的西式高层,看不到一个城市的历史积淀,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因素缺失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一、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现状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国内建筑市场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首先传统的中国居住建筑,与现代住宅的功能要求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比较大的矛盾。其次,其结构形式又是以木结构为主,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上都有先天不足。另外,北方的四合院需要相当的占地面积,南方的天井围合院落在采光、通风等方面也无法满足现代生活要求。而主观原因则是由于国内的富人们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不自信,没有如对中国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那样强烈的自信心。从中国各地城市建设情况看:在新建建筑的设计中缺乏考虑民俗和地方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复制品。长期下去,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有丧失的危险。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只能到旅游景点上去了解中国经典的建筑文化的碎片了。城市建设现在基本上错走了一条全盘西化,千城一面的路子,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沉重打击。现代建筑除了全盘套用西方建筑形式与建筑风格的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刻意的原版抄袭古建筑。特别是在一些景区或者城市的公共地带,我们都可以见到很多仿古的建筑体。这并不是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发扬与运用,而是误解了何为传统建筑风格,何为地方特色。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文化符号在设计理念中的应用。文化是一种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往往是从最深层次的理念层面上的融合。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是植根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的自然地理基础的,因而造就了中国区域差异巨大的文化地理。我国作为一个纵跨亚寒带、温带和亚热带的大陆,千差万别的地理 环境必然造成了五光十色的人文环境,因此各地的民居特色各不相同,这些都是现代建筑创作的丰富文化和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多样性必然影响了我国现代建筑理念的多样性,诸如北方的民居设计理念植根于北方文化的粗犷,而南方民居则体现精密和考究,这就源于南北方迥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所形成的文化风俗差异性。其次,传统文化符号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具有古典复归的特性,也就是怀旧复古的建筑设计理念。传统文化在其符合特征上在原始层面上具有“不可复制性”,即历史上只有一个滕王阁,但是现代社会可以通过仿古和复古型设计而重建一个滕王阁,而设计理念中大量运用了传统建筑风格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元素, 如当前比较流行的古建筑复原设计,很多都是依据古籍中所记载的或者是建筑的原始资料来复原建造甚至重新修建的,例如古代的帝陵建筑群的重建、寺庙建筑群的重建等等都是这种情况。不光是群体建筑复原,也有单体建筑的复原设计与重建的情况,如武汉的黄鹤楼就是完全采用了我国传统古建筑的形式,一如众多的文学、 绘画作品所描述的优美形象。当然也有拒绝复原的建筑,如颐和园。这就体现了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理念上的又一应用原则,即以创新为目的来指导继承的尺度。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更多的是一种柔性的、灵活掌握的理念形式,因而对传统的继承旨在进行更有深度的创新,如厦门集美大学的楼群,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楼顶是中国传统风格,楼身是西式风格。这种华洋共存的创新设计,就是对中西方文化符号的活用,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兼容并蓄和独立自主特征的一种挖掘和开发。
三、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在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科学各个方面知识的媒介中,古建筑的发展有着其生命的印记,是一个时代人们审美观的物化,了解建筑的内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通过对传统元素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的审美和思想、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是一种精神特质的体现和升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可以体现一种精神本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使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互相融合和整合。我们通过对传统元素的理解、提炼并有机地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使建筑既简洁明朗、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又具有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为原则,将这些传统设计元素加以提炼和简化,并得到提高和升华,创造出现代、简洁、舒适而又能体现中国主义精神和意境的现代建筑风格,形成一种新的而又适合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中式设计理念。
四、城市建筑设计应延续历史性和创新传统民居特色
城市的历史性建筑物可以作为城市的代名词,例如由中国的故宫人们便会联想到首都北京。城市的历史性建筑即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又以其自身的特色为城市的 发展做出这积极的贡献。为此当代城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其对古建筑所产生的影响,要尽量避免现代建筑设计对古建筑所产生的影响。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建筑物在设计上还有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俗保持和谐,在此基础上寻求建筑设计的新突破,讲求文化品位。
五、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传统建筑在现代环境中如何得到妥善的保护。对传统建筑的保护问题,体现 的是传统文化建筑如何存留在现代环境中,即与周围现代建筑的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这是在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别容易遇到的问题之一。如果在缓冲区内兴建现代建筑,其高度、体量、色调、风格也会受到严格控制。对于等级稍低的保护建筑,其缓冲带可用绿化带来代替,这样同样可以减少碰撞,且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内涵深厚,而要把这种无形的精髓融入有形的建筑设计之中,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层次的把握。这种追求,是对传统修养的灵活的掌握,也是设计理念创新的基础。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