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体系范文

时间:2023-07-18 09:37: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设工程质量体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设工程质量体系

篇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aboratory tests of the business volume growth,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efficienc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testing laboratory urgently needs to be the task of research.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information needs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ma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mand analysis; Basic fun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

(1)从本实验室通过的认证认可要求来说,是否需要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05、《检查机构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0:1998、地方行政管理办法和条例(以浙江省为例如:《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功能设计需要满足标准所有要求,包括质量各程序要求。

(2)通过查询本实验室具体职能划分和岗位职责、外部关系,以及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相关的第三层次文件来明确本实验室需要各程序要求。

(3)参考资料和实例,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DBJ/T15-45-2005【1】广东省地方标准要求与业务相关的管理流程,包括收样管理、业务管理,对其他实例的总结中提及的样品登陆、样品跟踪和条形码支持、自动识别技术、检验业务流程等等都是和业务相关的流程,经过调查之后考虑是否在本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系统中增加该功能。

(4)通过使用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实验室质量化相关人员的调查来确定实际需求情况,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岗位相关人员以及主管行政单位人员采取抽样访谈的方法,深入细致的了解他们对本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的需求和期望;对其他多数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2.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基本功能设计

(1)文件资料管理功能

质量文件输入本站质量体系信息系统,并不断更新内容,主要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仪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自校规程、管理制度、文件及认证认可标准、建设工程专业领域标准等。

(2)质量程序相关功能

总结一般建设工程实验室质量程序特点,制定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程序相关功能:文件和记录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预防纠正改进管理、内审管评、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和方法管理、样品管理、质量控制和监督、报告管理、检测/检查工作及新项目管理等。

(3)联动数据库功能

设计实验室操作功能表,形成相互联系的能力、设备、人员、标准、质量活动、能力变更的数据库系统,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

3.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业务相关功能设计

根据建设工程实验室检测/检查工作的业务流程,展开对部分功能的需求实现分析,一般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部分包括:合同管理、业务受理、设备管理、试验和报告管理等。

(1)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对检测/检查合同进行备案登记,同时建立起工程项目文档等业务档案活动。

(2)业务受理

接受委托方,对实验室常规类业务从样品验收、登记、形成唯一性编号,建立样品检测文档;现场类项目需要编制方案并形成项目文档。

(3)设备管理

和设备管理联系起来,动态更新设备有效期等信息和使用记录,确保设备运行有效,统筹各研究所设备的使用。

(4)试验管理

是整个业务流程的关键部分,确保能力符合本站认证认可范围,就是和能力表和能力变更表联系起来,还要建立完整的、可溯源的原始记录、报告和试验记录。

(5)报告管理

报告是业务流程的最终成果,试验、审核、批准到签发都需要有严格的控制记录。

(6)远程管理

这是在访谈中提到比较多的一个需求,现场检测人员可能长期在外地做检测,报告需要回来以后再出,远程管理可以通过因特网直接进入本站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进行数据输入,审核人员可以进行审批、授权签字人进行报告的批准,对简单常规类业务比较适用,对需要技术方案等比较复杂的项目或需要审批其他资料和讨论的检测/检查项目不合适。

(7)条形码管理

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数据标识和输入技术。通过收样,把检测/检查项目样品信息输入本站质量体系信息系统,通过试验人员、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员的分级审批,不断更新检测/检查项目的完成阶段,可以通过扫描条形码,准确的在系统中找到相关信息,直到报告完成,主要是起到一个检测/检查项目跟踪的作用,为内部管理和顾客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即时即查的跟踪状态。

(8)实验室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处理

本站有需要24小时不间断持续数天的试验,如老化试验,实验人员需要分组加班隔几个小时采集数据,如果有数据自动采集功能,只要设备运行正常,就可以直接自动采集,对于其他破坏性试验容易造成人员伤害的试验也非常适用。数据自动处理是在设定好公式(包括自动转化计量单位)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数据录入后,自动进行数据运算处理,适合用于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图谱。

4.总结

建设工程实验室可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基本功能实现信息化。其实还有很多质量管理方法来确保质量体系正常运行,试验结果受控,比如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等,还有流程图、亲和图、PDPC、六西格玛等多种质量改进工具的运用,由于篇幅限制也没有多做研究。

本文介绍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信息化建设具体所需要考虑的关键依据和内部需求,通过展示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信息化基本功能设计和管理业务功能设计来展现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信息化功能设计特点,为建立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借鉴。

参考文献

篇2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形成涵盖了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和使用维护的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它的质量产出影响因素也必然涉及所有这些阶段过程中所有参与主体从事主体结构建设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建设工程的设计、业主、监理、承包、建材、设备生产供应及检测主体和使用主体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所有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及其结果对于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形成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就每个主体而言,人、财、物、设备、方法、环境都在渗透和影响着其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尤其是人,人是质量目标的决策者,质量技术的规划者,质量活动的执行者,质量形成的操作者,设备、方法的驾驭者,质量产出的检查者,质量转化的推动者,质量体系运作的管理者。人是主体工程质量形成中最活跃的生产力,“以人为本”,是质量因素控制的关键。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也就是所有影响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产出的投入要素和转化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和活动结果,都是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不可忽略的因素,其重点是抓投入质量和转化质量,预防产出质量,也正是注重事前、事中控制的主动质量监督管理思想。

2、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及其实质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广义讲,是指各建设主体(含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材料、设备生产供应)从事建设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活动中其行为或活动结果达不到对主体结构工程质量要求的标准的所有过程、中间产出或最终产出,从结果来看其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就是主体结构工程的中间产出或最终产出质量(各阶段相对而言)达不到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中对主体结构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综合要求的能力的表述。从主要形成阶段看,可能有勘察质量问题,主体结构设计质量问题,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和主体结构使用维护质量问题,也可能某一质量出现是这四个问题之一或几个综合问题形成的结果,从投入产出角度来看,在其质量形成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出现投入不足的投入品质量问题,或是生产过程中的转化能力不强形成转化质量问题,或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出或最终产品的质量问题,它是质量问题的集中表现和结果反映。

3、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特征

主体结构工程本身的作用和功能及其问题的实质内在地规定了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在建设工程整体质量中的地位,也决定了主体质量事故问题的基本特征:复杂性、多发性、潜在性、连锁性、严重性、责任多元性、处理困难性和高代价性。

3.1 复杂性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的复杂性是由主体结构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体结构体系模型简化和协调运作的受力分析、计算具有高度复杂性。二是不同结构体系、不同类型选用不同材料,存在着材料性能本身的复杂性和以抽样检查为手段的材料质量本身体现具有统计复杂性。三是结构体系交错复杂,联系方式、联接点功能实现具有内在复杂性,并且由此带来节点施工工序的高度复杂性。

3.2 多发性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多发性,一是由于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形成多阶段、影响多因素造成的,其质量形成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诱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或留下质量隐患。二是主体结构体系复杂、多样,结构部件繁多,各个部件都是主体结构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众多结构部件的设计、施工必然带来了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三是主体结构隐蔽工程多,工序交接复杂,与各工种、各专业的配合多,其设计和施工需要各专业工种的有效配合,增加了设计协调和施工组织的难度,带来了质量问题多发性的潜在因素。四是主体结构先行于维护结构、装饰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带来了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保护的更大难度,各类后序工程施工中,超载、违章操作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害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增加了主体工程质量问题的外部影响,加大了质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3 潜在性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的潜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于主体结构体系简化过程中对其实际受力机理的认识具有不完全性,设计考虑因素欠缺,受力分析不准确,结构计算有误,给主体结构工程满负荷运行潜留了先天性的质量隐患,使用中各种不利因素、不利荷载的发生容易激化这种缺陷,产生失去常规的破坏,其质量问题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发现的特点。二是同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一样,随着后续工序的进行,最终都要对其进行维护结构和装饰工程的覆盖,这些表面结构的本身有一定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因此,竣工交付使用后,主体结构部件既使出现局部质量问题,在其初期是难以发现的,至少要破坏到冲破其维护面层的承载能力或者变形到影响外表结构的形状,才能表现出来,由于外表饰面的覆盖性,它的完工后质量问题难以观测,一旦发现已经造成相联的其它部件的破坏,影响正常使用功能,常常酿成无法修补的质量事故。三是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连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内在根源。四是主体结构材料多样,材料本身质量检验的统计性,有可能造成缺陷材料未检查出来而已经用于隐蔽工程之中,材料本身性能不足所引起的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更是潜在发生的。

3.4 连锁性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与主体结构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由于它是上部荷载传递给基础工程的媒介,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引起它的破坏所带来维护结构、装饰面层、使用空间、设备等其它系统的破坏,它既有传递性,又有引发性。二是主体结构工程本身的部件或体系承载能力不足或失稳引起的其它部分的破坏,主体结构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轻者使局部变形、裂缝,影响正常使用功能,重者失稳、失效,突然倒塌,致使全部工程报废,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严重损失。

3.5 严重性

主体结构工程是建设工程空间的支撑体系,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是一系列主体结构构件质量有机联接成为整体的总和。主体结构构件的质量问题,轻者影响建设工程局部空间的完整性,重者造成主体结构体系的整体失稳破坏,致使整体工程倒塌,酿成恶性事故,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主体结构是建设工程的承载受力体系,就静定结构体系而言,一旦任何一个部件失稳或破坏,必然导致整体体系的破坏和失稳;对于超静定结构体系来说,局部结构部件的破坏,至少影响局部功能的发挥,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危及体系中的其它局部,因为,部分部件失效,可能会引起一些受力传载的再分配和转移,可能使其它部件承受到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进而危及其它部件质量的可靠性。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潜在性和连锁性,更加剧了其质量问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3.6 责任多元性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责任多元性是由其形成的多阶段、参与多主体和影响的多因素所致。从它形成的时间阶段来看,可能发生在规划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建设阶段、使用维护阶段,从其形成的责任主体来看,可能是设计主体、施工主体、业主主体、监理主体、检测主体、材料生产、供应主体的工作失误所致,仅就某一主体的责任分析,可能是决策层、管理者、操作层的责任,可能是技术、经济、管理上的问题,可能是人力、材料、设备、施工方法、工艺等规划投入问题,也可能是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可能是工艺转化、人的行为、机械运转、材料转化等问题,而且一旦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酿成,又往往是多个不利因素的综合,涉及多方主体,多层次人员和多方面原因,其质量事故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所以由其带来的质量事故责任者具有明显的多层次多元性特征。

3.7 处理困难性

篇3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建筑事业发展的同时,建筑施工中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而建筑事业本身又是与国民经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所以,面对建筑施工的种种问题时,应该不断提高其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所以,对于它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施工管理中必须要注意各种细节问题,做好监督工作,完善质量检测体系,遇到问题要及时分析与思考,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工程的质量水平。

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体系的必要性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推动作用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并且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各行各业的不断竞争中,建筑行业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地位。所以,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建筑行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行业,它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

在具体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与挑战,所以,这就需要有效的管理作为保障,完善其质量检测体系。只有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危害的可能性;只有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才能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好生产成本;只有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才能做好各项工序的协调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合理控制好施工工期,确保工程项目在规划的时间内完工。

由此可见,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效率问题。所以,作为建设工程施工方来说,必须要切实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建立起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不断提高其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与稳定,为工程项目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

二、建设工程中质量检测体系的不足

1.没有建立起合理的管理制度

在很多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管理都是一手抓,并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而更有甚者,其管理工作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一个没有管理制度的工程,是很难确保其管理工作的质量。

2.没有按照规定的施工要求来施工

对于一个工程建筑项目来说,它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施工计划,但是,在很多施工工作中,为了减少工作量,往往会不断作出施工的结构调整,甚至是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来施工,这样就会给它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更别说提高管理的质量了。

3.各施工部门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

一个工程建筑项目,其施工过程中会包含很多部门,而且每一个部门的职责又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如果各种部门之间的职责很不明确的话,就会造成管理的混乱,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4.对各种施工材料的不重视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往往很多施工人员只会重视具体的施工程序,却忽视了各种施工材料,比如对施工材料的质量不重视,对施工材料的位置摆放不重视,对施工材料的维护不重视等等。这样,在缺乏必要的重视之后,就会不利于对这些施工材料进行有效地管理。

三、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要想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首先就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必须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与目标,进而才能在具体施工中根据要求的规定,逐步完善管理的质量。在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中,每个施工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积极配合还施工的管理工作。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来分析与讨论施工中所遇到的管理问题,并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2.明确各施工部门的职责

对于有多种施工部门同时施工的工程项目来说,一定要明确它们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好它们之间的协调工作,不能让每个部门都各自为政,这样就很不利于进行系统的管理。同时在各部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具体的施工要求来操作,为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对于需要调整的地方,一定要报告上级,以免给施工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打造一支纪律性强的施工队伍

要想提高土建施工管理质量,其施工人员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好施工的管理工作,才能为施工管理提供便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纪律性强的工作人员才是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提高管理质量方面,也应该选用那些纪律意识强的人。要做到所有的施工人员必须有具体的从业资格证。并且,还应该不断加强他们的管理意识,配合管理工作,保证施工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来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

4.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施工材料

对施工材料的忽视,会给施工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特别是对施工材料乱摆乱放,不按规范来使用,就会给管理上造成混乱,大大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建立起一种施工材料使用责任制,不管是谁在使用施工材料时,一定要做好登记工作,在哪里拿的就要及时归还原处,保证各种施工材料的有序性,为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不至于使管理陷入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

结语:

建设工程作为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其施工过程必然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施工的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到整个工程的安全,而且还关乎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而言,要高度重视施工的质量,把施工质量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并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为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尚友.加强土建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5).

[2]辛洪波,云建强.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1).

[3]刘四川.试论变电站土建施工管理[J].中国科技致富,2010(12).

篇4

2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1编制最佳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制定,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认为,制定施工方案,首先要从周边环境和国家政策出发,之后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和需要的材料、技术制定,最后通过对总体工程的评估来制定相对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和维护方案。比方说,在2007年的时候,中国石油在西部管道兰州末站建设容积为15万m3的大型钢制储罐,罐内壁直径93m,高度22m,该基础工程的施工重点是桩基工程和环梁混凝土浇注工程。施工方根据该工程的结构特点、环境条件、地质条件,从组织、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经过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编制了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的施工方案,经过EPC工程部和监理单位批准后组织实施。由此可见,施工方案的编制务必详细到每一个方面,哪怕是一个螺丝,都会影响到总体工程的质量。2.2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对于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来说,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来完成。而控制好人为因素的有效方法在于,加强技术和技能上的培训,同时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让每一个员工在自身的岗位上,都做到最好、最安全、最先进。由于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比较重要,即便是一个基层工人也应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所以,在培训的时候,尽量是拓展培训,加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团队技术、技能的提高,将施工队伍的总体素质提升。只有施工队伍的总体质量提高,才能保证在日后的发展中,工程的应用时间长久。2.3推行科技创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要想建设一个完善的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就必须在管理上努力。传统的管理一般是设立硬性规定和死板的规矩,这些都让现阶段的工人无法接受,而且与工程本身充满了格格不入的地方,导致最终的质量体系不达标。本文认为,科学的管理才能促进良性发展。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的管理当中,首先要选用一些有技术性经验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全面管理;其次,管理人员应该从基层人员当中进行层层选拔,尽量不要外聘,否则会与原来员工产生冲突;第三,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要趋向于弹性,重要的方面依然要固定,但要灵活的执行管理方案,让每一个人心服口服,从根本上遏制消极怠工的情况。除了上述的工作之外,还要切实宣传、贯彻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由于长输油气管道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其施工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不固定,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篇5

1、质量控制的过程

项目工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则是沿着这一系列工程开展进行的。工程开工前后,监理工程师要严格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或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此外,项目工程还要以单元工程为基础,对工序控制手段进行程序化管理,通过对工程隐蔽部位及关键工序的监理、监督和管理,完成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2、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标准

2.1 质量至上原则

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成果,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施工项目单位和监理人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用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进行项目工程质量的控制,采取全面的检测、监控手段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证。

2.2 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人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要力量,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世界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施工项目中,一定要重视人的积极作用,积极调动工程劳动者、参与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在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驱使下,深化对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和工作技能。

2.3 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工程数据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质量标准是实施产品评价的依据。工程监理质量是否合格,必须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依照严格的检查手段,通过监测数据得出最终结论。

2.4 高尚的职业操守

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监理工作的质量。各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树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来办事,无论是质量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把关,都要力求做到最好。

3、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理的控制方法

3.1 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

对于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对相应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验证,查验各级管理人员及专业操作人员的持证情况,督促各级专职质量检查人员的配备,并对其职责与分工进行落实。对于存在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要对其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专业许可证、岗位证书、外地施工企业进行施工许可证等进行审查,对承包单位的主要原材料进行复试,并将复试结果及材料准用证、出厂质量证明等资料随《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进行确认,必要时可会同建设单位到材料厂家进行实地考察。

3.2 对施工质量的事中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承包单位所供应的材料等需要提供件和设备厂家的资质证明及产品合格证明,进口材料和设备商检证明,并按规定进行复试,监理工程师要对场的构配件和设备承包单位应进行检验、测试,判断合格后,方可确认进场。对于进场的施工设备要进行及时的调试对需要定期检定的设备(如仪器、磅秤等)承包单位应有检定证明,监理工程师应对设备的规格、型号进行审查并汇报。

3.3 对施工质量的事后控制

对于施工中的隐蔽工程的验收,要结合隐蔽工程的相关规定,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现场检查和审核,对于不合格的隐蔽工程,要结合工程不合格制度,由承包单位进行整改落实,并需要对其进行复核后,方可准许进行下一道工序。同时,对于分项工程的验收,也需要监理工程师结合报验资料,通过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质检部门等进行现场抽检,并由监理工程师对分项工程签发质量等级,符合等级要求的分项工程才能给与验收合格。

3.4 对于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

监理工程师对施工中的质量问题除去在日常巡视、重点旁站、分项、分部工程检验过程中解决外,可针对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分别处理。对可以通过返修弥补的质量缺陷,应责成承包单位先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方案,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必要时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认可),批复承包单位处理,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对需要返工处理或加固补强的质量问题,除应责成承包单位先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外,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应签发《工程部分暂停指令》,再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研究,经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批复承包单位处理,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监理工程师应将完整的质量问题处理记录归档。施工中发现的质量事故,承包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上报处理,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应书面报告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应对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结果进行复查。

4、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理控制的控制点分析

4.1 对工程质量监理控制点分析

在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时,必须要以质量预控作为监理重点,如加强对工程项目中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同时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上,严格执行材料试验制度和设备检验制度,并对施工工序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不予验收。表1 为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一览表。

表1 质量控制见证点和停止点设置一览表

序号 分部、分项工程 质量控制点 备注

1 工程测量 * 测量交接桩、测量控制桩及水准点的复核、导线网复核、水准点复核、* 施工测量放样,桩孔、基础测量复核 前面加“*”号

为质量停止点

2 旋挖孔桩基础 * 测量放线(桩心位置、标高)、桩孔尺寸、垂直度、钢筋(含焊接)水泥等材料检验、钢筋混凝土护壁、* 桩基嵌岩深度、* 预埋件、* 钢筋笼检查、桩身检测试验

3 模板工程 模板方案、模板制做、安装、校模、预留孔洞尺寸、* 预埋件位置、模板强度及稳定性、模板维护(清理及湿润)

4 钢筋工程 钢筋检验、焊接件检验、钢筋绑扎(焊接)、下放钢筋笼(或骨架)、钢筋保护层厚度

5 混凝土(含水下混凝土)浇注 支模、校模、* 预埋件、* 钢筋绑扎和焊接、*混凝土浇注、拆模、测量复核

6 预埋件安装 种类、数量、* 预埋位置、技术要求、检查复核、* 功能试验

4.2 加强对工序质量等级的分级控制

为了切实执行工程建设“质量第一”的主导思想,结合工程监理实际,将监理范围内的施工监理项目进行按工序划分,并对工序要求实行不同等级的控制。比如结合监理规划要求,及时纠正违规操作,采用必要的检查、测量和试验手段,以验证施工质量,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严格执行现场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全面消除质量隐患。

4.3 提升监理质量控制的方法

4.3.1 审核相关技术文件

对有关报表、技术文件、报告的审核,是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如对施工分包单位技术资质证明文件、开工报告、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可以为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4.3.2 严格进行现场检测

篇6

随着近几年的工程建设的发展,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在不断地发展和建设中积累经验。目前,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下,信息化技术已融入到各行各业,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也将在信息化科技的影响下进行创新和改革。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及时全面地了解工程建设的相关状况,进而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推动工程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工程质量和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相关概述

工程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以及工程合同中对于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质量所涉及的方面众多,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从功能和使用价值来看,工程项目质量又体现于适用性、可靠性、经济型、外观质量与环境协调能力等方面。由于工程项目是根据业主的需求而兴建的,不同的业主对于工程有着不同的功能性要求,所以,工程项目的功能与使用价值的质量是相对于业主的需求而言,并非是一个固定和统一的标准。在工程建设中,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工作质量是参与工程建设者,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工作质量包含了社会工作质量,即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和保修维护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即整治工作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工作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保障和基础,而工程项目实体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是当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派出的监督机构,对当地所有工程的质量安全行为实施监督,且有一定的处分权力。监督的对象分别为建设方、勘察方、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主要精力在于施工方,其次在于监理方。开工、验收、竣工等程序、步骤是否合规合法;各方资质、岗位、证件是否齐全有效;质量管理资料、质量控制资料的完整、真实、有效性;对质量安全技术的违背规范违背当地规范性文件的行为进行制止,甚至处罚。

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体系的相关分析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体系将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将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内容、进度、情况进行网络信息的传输。但它又不能单纯的作为信息传递系统,还应结合相关的信息管理方案和质量安全监管的应用软件,相互之间协同工作,进而达到对于质量和安全信息的监督的时刻管理,完成对于各类下属部门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做出规范化的监管。而系统的管理流程则是由最初的监督申报,到接下来的日常管理、日常监督、执法检查,最后竣工备案。监督申报是在工程建设工作开工前,建设单位向监督管理部门所申报的质量和安全相关的具体监督内容。其中包括了工程概况和参建各方的相关信息,施工计划、资金预算、人员管理等相关内容。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包含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对于工程质量进行评优,检查相关工程质量,对于检查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进行处理以及质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了对于施工工地的安全性检查,安检信息档案管理等;日常监督工作包含了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安全性进行监督,在质量监督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工程种类,往往是从业务分法开始,到首次分发,之后的工作中分为定点监督和动态监督,随后进行竣工验收监督,提交监督报告,最后将质量信息归档,完成竣工备案。

三、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工作意义

首先完整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将全面地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信息化建设也将彻底地改变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工作体系。从安全监督部门极为烦琐缺乏条理的工作方法中解脱出来,将监督管理工作变得便捷高效,所涉及到的各部门监管信息也在网络信息中变得简明有序,进而更好地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监督和管理密不可分。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如果说,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监督和管理,工地里全是工程师,只关心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那么工地会一塌糊涂,因为工程的目的是将物资和能源的特性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做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工程需要这样的专业人员,也需要进行劳务工作的工人。此时就应结合工程中的监督经验,运用管理科学技术去将工程系统的管理起来,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的方式,组织人力资源、调配建设资金、处理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建立工作范围、时间、成本、质量、安全、采购管理体系,结合相关管理措施,让所有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为工程师、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将脑力、劳动力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从而做到让工程里的所有人、所有物、所有资金最大化地为这个社会做贡献,这就是工程中监督和管理的价值。工程建设中的质量安全监督也应加强对于监管单位的内部监督工作,规范监督部门的工作模式,强化安全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完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设施建设,在高效准确地监管其他部门的同时,避免因为工作人员吃拿卡要,在不合格的工程的监管中放水,给相关的监管工作带来障碍。现阶段监管部门的核心骨干往往年纪较大,对于网络信息知识了解较少,为满足信息化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改革,还应在单位内部加强相关知识的教学和培养,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适应全新的工作方式,也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得以充分发挥。

结语

当下信息化的社会体系中,网络信息的时代已然来临,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转型已是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信息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将是推动工程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环节,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相互结合,吸收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大幅提高监管工作质量,进而推动工程领域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体系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7):421-421.

[2]史敏磊.强化数据分析,提升质量安全监督能效——区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系统升级方案浅析[J].工程质量,2013,31(9):39-40.

[3]林尧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信息分类与管理模式研究[J].工程质量,2013,31(9):80-81,93.

篇7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内需不断增加,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从目前来看,虽然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但存在的质量问题依然很多,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也经常发生。因此,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落实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制度,以此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使水利工程的建设行业平稳发展。

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内涵

1.1、主要内容

所谓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就是针对某一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各种特性的检测,包括测算、检验、度量等,再将得出的数据与相关的行业规范进行对比,从而确认每个特性的达标与合格状况,最后再作出相应的处理。简言之,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目的,其一是对工程质量水平是否合格作出决断,其二是检验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与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主要实现以下一些目的。首先,就是确定工程施工的成果与建筑材料的选择能否达到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其次,是对水利工程的施工程序进行判断,检测其过程是否科学规范;然后,通过现行标准,有针对性的作出对工程所达到的质量级别的评定;最后,则是对所有进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工作者的检测准确性和工作力度进行评价。

1.2、产生的作用

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达标,就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活动。通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工作,主要会产生以下一些作用:(1)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是取得工程质量特征值的手段,通过质量数据的收集,才能与现行的质量标准进行比对,最后作出工程质量能否达标的判断。(2)通过质量检测的工作,可以为控制工程的质量提供依据,使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和质量管理。

通过严格的检测行为,对水利工程材料、机械等进行系统的施工控制,使施工单位能够主动的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采购和施工。

2、我国水利工程检测体系发展的现状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与目前的水利工程建筑市场不能完全适应,大部分具有工程质量检测职能的部门一直以来担任附属的位置,不能彻底的成为单独行使其全部职能的法人单位。而在实际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工作中,因受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工作标准不能切实公平、公正。因此,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应该使得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摆脱从属地位,真正发挥其工程质量检测职能。由此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怎样在市场中更好的自主发展,就成为当下急需解答的课题,但目前还没有能够提供参考的经验,而且还要面对法制环境方面的一些束缚,如在《公司法》和《民法通则》中就有明文规定,即“法人的一切对外资产的责任是以其自有的资产总额作为限度”的,也就是说其能担负的责任是非常有限的。这样,就同工程质量检测部门所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不相协调。如果,工程质量检测部门不能担负无限制的社会责任,那么,其本身的职业要求和执业质量就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和制约。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处于迅速完善的过程中,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查体制和运行方式实行改革,加速检测机制市场化、标准化的要求,可谓空前的紧迫。各行业之间的检测机制发展不均,造成了一些超越自身行业和执业资格范围的检测现象。而由于市场竞争等环境因素,形成了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在进行工程质量的检测活动时,由并不具有水利专业资格的工程质量检测部门来担任。如此一来,就使工程质量检测的市场,呈现出混乱的状态,使行业管理不能有序进行,从而造成水利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如某市的水电站建设工程中,出现了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由非水利行业的检测部门来担任的情况,将施工配合比的标准以建设部的超标准来进行测量,而实际是应该由水利部门的标准来进行规范。这样,最后的检测结果与水电站工程的要求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使水利工程从根本上产生了质量问题。

3、强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

3.1、加强水利工程法制建设

加强水利工程法制建设是强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基础。我国相关行政部门近年来对水利工程质量提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早在2005年,建设部门就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提供了依据。根据有关的信息显示,水利部门也一直在不间断的进行着行业质量控制检测规定的完善和修订,也只有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健全才能在当前形势下适应高效、高能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检测工作,促进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发展,实现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管理和规范。

3.2、加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改革

加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改革使检测单位可以单独行使监督和检查的权力,使其在工程质量的检测活动中能够保证公平、公正的准则。通过以往的经验可以发现,如果延续由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来完成检测单位的选择和费用支付的模式,会使最后的检查数据无法保证其应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如果把工程投入中的检测支出从施工支出中排除,直接由业主方来进行控制,将会使这一情况得到改善,或者由多方来共同监督分配则可以更加有效的使检测公正性得到保证。

3.3、质量检测机构应树立起市场化观念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从国家企事业单位向独立法人的转变,说明现今的质量检测机构是一种技术服务型企业,因此,质量检测机构应树立起企业观念,借鉴企业发展和改革的一系列有益经验和先进手段,来促进自身的变革,以适应未来质量检测工作的市场化趋势,促进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发展。

3.4、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完成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任务的核心是检测机构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因此,检测部门更应该强化自我管理,提高自身能力,推行科学的管理形式。目前,检测部门已经实现了企业管理形式的改变,并且检测部门也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附属地位形成了单独的机构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服务性行业。为了顺应这一形式的转变就一定要从根本上转变管理思维,建立先进完整的质量管理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引进先进管理方法,来使自身取得稳定的进步,并且还可以通过对责任保险的引用来提高检测单位规避风险的实力,也能使检测机构的诚信形像得到约束和确立。

3.5、明确职责,加强监督管理

水利工程质量的检测,主要运用监督、检查、评定以及验收的方式。所以,应该将水利工程检测的管理工作归于质量监督部门,如此对于落实责任更加有利。同时,有关的质量监督部门也有职责对相关检测组织的管理,可以利用抽样检查、随机检查、年度检验等方式,来最大程度的使有关检测单位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意识得到提高,使检测单位在水利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4、结束语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对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平,强化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的逐步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得到更大的重视。因此,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强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在建设规模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坚持以质量为本的发展原则,不断强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健全,规范水利工程检测行为,全面提高质量检测水平,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篇8

建筑材料质量好坏是建设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建材质量成问题,再好的施工技术、工艺也难以建造出合格的建筑。目前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建材质量令人堪忧,近年来,各地纷纷出现的“豆腐渣工程”、“墙脆脆”、“竹签混凝土预制块”等事件,给建材质量敲响了警钟。

1 建设工程建材质量问题主要形成原因

1.1 建材生产方面存在问题

1.1.1 建材生产企业门槛低,我国除了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3种建材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外(给水管材实行卫生许可证准入制度),其他建材均无相应准入制度,门槛低导致小企业、小作坊比比皆是,这些小企业小作坊为了增加竞争力,一味靠低价销售获取利润,对质量根本不重视,为了降低成本不惜在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一降再降。这些低价产品继而冲击正规厂家的产品质量,带动行业质量下滑。

1.1.2 自2001年3月1日国家经贸委撤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其相关行政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以来,我国至今无建材企业专门的管理部门,建材企业产品质量归口质量技术监督局,由于其所辖企业过多,质量监督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1.2 施工单位对建材质量不够重视

1.2.1 施工单位为承揽工程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策略,更有甚者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以垫资、压价甚至行贿等违法手段承揽工程,或非法挂靠、转包或非法分包等。为牟取利润,不计后果压低成本,自行或串通设计人员乱改设计,使用低价劣质材料,甚至偷工减料。

1.2.2 部分施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低,对建材相关标准及政策不了解,部分工地存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建材产品的现象。施工管理人员对常用建材如钢筋、水泥等比较了解,对工程所用较少或新兴材料比如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所知甚少,采购时一味以价低为目的,而不顾产品质量。

1.3 现场监理履行职责不力

1.3.1 监理费用过低,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低。监理单位为承揽工程,也采取低价中标的策略,导致施工现场监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为降低成本而外聘用工人员,这些人员有的未经过正规培训就上岗,业务水平较低,对建材相关标准和施工规范掌握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材料。

1.3.2 监理未履行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中见证职责,责任心不强或与施工方串通一气。所谓见证取样和送检是指在监理单位见证员见证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有关建筑材料,由施工单位专职材料取样员在现场取样或制作试件后,送至符合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试验的一个程序。而实际上许多工程的材料是在材料根本未批量进场的情况下由供货商直接送至检测机构的,往往出现检测报告是合格的,而实际投入使用的材料却是不合格的,因为监理见证的材料与实际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根本不一致。更有甚者检测结果未出来,而材料已进入工地施工环节。

1.4 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态度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予以重视,在招投标阶段就会选择信誉好、质量保证体系严格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过程中重视与施工方、监理方的沟通协作,共同把工程建设好。现实中往往有建设单位人员因谋取私利而指定施工方选用有利益关系的企业的建材而放松了对建材质量的重视,或一味要求低价致使施工方维护自身利润的需要而选用低价劣质的建材。

1.5 建材检测市场亟待规范

检测市场无序竞争激烈。自检测机构进入市场化运作以来,无序竞争加剧,检测机构采用低价检验、出具虚假报告的形式拉拢客户,并采用仅对来样负责的托词蒙混过关,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检测秩序。还有一些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不全,存在超范围检测、出具不符合要求的检验报告等问题。

1.6 建材质量监管存在漏洞

1.6.1 目前我国对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监督工作一般是委托质量监督站进行的,仅少数城市有建材管理专门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因需要监督的工程项目多,工作人员有限,监督重点往往放在施工质量方面,对建材质量监督工作力度不够。

1.6.2 建材管理依据缺乏,我国目前仅《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各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建材有屈指可数的几条规定,就算当地有建材专门管理单位,也往往因依据不充分难以较好的实施建材监督管理工作。

2 提高建设工程建材质量的解决措施

2.1 加强建材质量监督

2.1.1 依靠行政手段对企业加强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工商、住建各部门联动,对生产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企业要求整改,严重的予以停产整顿,否则依法取缔。

2.1.2 对进入建筑工地的建材实施准入制度,加强对建材的质量监管。如采取产品备案登记和项目登记手段,登记证明作为建筑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资料,提高工程建设各方对建筑材料应用的重视程度,并约束工程施工方使用经备案的建筑材料。

2.1.3 对建筑材料供应单位实行质量诚信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卡记录建筑材料供应单位基本情况和承接业务情况,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并对不良行为记录进行公示,在公示期内对建筑材料供应单位承接业务和备案办理方面进行限制,以督促建筑材料供应单位重视建材质量和信用。

2.1.4 制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程序及相应的处罚办法,明确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分工,落实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与重点抽查中对抽检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厂家及使用不合格产品的施工单位的处罚,督促施工单位使用手续齐全、产品质量合格的建材。

2.1.5 加强日常监管。在建材应用项目登记基础上,加强对建筑工地巡查,有针对性的抽样送检,结合建筑材料供应单位信息卡管理,规范建筑材料供应单位行为和督促建设各方对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视。

2.1.6 充分发挥已备案的建筑材料供应单位力量,鼓励举报,促进行业内监督,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材料市场的规范化。

2.2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2.2.1 对施工队伍加以规范,加强对招投标的管理,选择合理价中标,杜绝绝对低价中标。

2.2.2 加强企业资质管理,清理整顿挂靠、肢解、分包、转包工程的行为。

2.2.3 加强对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建材知识培训工作,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

2.3 切实发挥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监理人员建材专业知识及监理责任相关规定的培训与学习,提高监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加强对监理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制度,对拒不履行监理职责的 要通报批评直至建议相关部门吊销其职业资格证。

2.4 规范建筑材料检测市场

篇9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产业,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政府监管作为其主要部门,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推进建筑业发展,政府监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当前建设工程监管过程比较复杂,在实际监管中会忽视很多细节工作,很容易为后续工作埋下隐患,所以,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完善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体系,保障工程质量和提高建设水平,进而推进建筑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政府监督在建设工程质量中的问题

1.1监督地位与执法手段模糊不清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政府很难以恰当掌握自身监督主体地位以及执法手段。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规定出质量监督主体机构并不具有任何执法资格以及执法地位,属于委托执法。简单而言,政府部门委托了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也委托了监督管理权力,进一步延伸了管理行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并未具有行政权,监管机构也不具有相应执法权,质量监管人员也不具有执法身份,因此很难以保障执法效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督机构就很难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直接影响到监督机构监督工作的公正、公平。

1.2不规范的监管行为

工程建设监督体制存在着政出多门、政企不分等问题,致使很多工程的勘察设计、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管理等都来自于同一系统,形成了内部监督体系,很难保证监督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并且单一的监督模式难以满足内部监督体系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工程质量监督要求主体、装饰和地基基础等三部分工程逐一到位,在监督执法工作中,这些工程针对于工程规模、大小或者企业性质的不同,均采用单一质量监督管理模式,难以保障工程质量,也会引发其他方面的问题,导致工程难以按时保质保量竣工。

1.3工程建设缺失信誉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信用机制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恶性价格竞争、违法违纪等行为仍然大量存在,直接影响着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从全国建设领域上来讲,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处于稳步提升状态中,但很多民用建筑工程,特别是住宅工程,存在着工程质量差、工程垮塌事故和结构隐患等问题,给人民的财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建设工程质量受到人的行为影响,而人的意识影响着人的行为,在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都是需要人为完成的,不但涉及到政府职能主体,而且也涉及到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职能主体,如果政府和各职能主体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缺失市场信用的问题,那么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将会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

1.4监督人才结构不完善

质量监督有着较高的政策性和技术性要求,但长久以来,由于管理方式以及编制管理等问题,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都普遍缺乏高水平、高技术的监督人员,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既没有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掌握相关技术标准,这样很容易在监督执法中出现问题,还有很多监督人员还不能熟练应用现代检测设备,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隐患问题,难以顺利开展工程监督工作。

2政府监督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的建议

2.1健全建筑市场信誉机制

建立健全的市场信用机制,既可以对建筑市场起到约束作用,也可以推进建筑市场稳定有序的发展,同时也可降低工程事故,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整个建设工程工作中,工程责任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分析,加强自身的监管行为。业主是工程建设的主体,对自身的行为应进行规范,在施工前期认真分析和研究各招标单位情况,选择出施工信誉好、技术强的企业,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制定工程建设方案中,规范勘察监督的行为,审查好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设计人员,确保所有设计人员都是持证上岗,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健全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并审查好施工企业的资质,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条例,加强教育和培训施工人员,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将工作落实到个人身上。质量监督机构通过一系列的渠道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的信息,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施工企业保障工程质量,进而干预和调和市场质量行为。

2.2赋予监督执法主体权利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情况,设置质量监督机构,并赋予质量监督机构充分的行政处罚权,让质量监督部门有充分的空间及权力对建设项目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宏观监督管理职能,在监督执法中,如果发现有任何违法乱纪行为,应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并及时调整监督工作内容和方法,进而提高监督执法力度,降低成本。另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将五方责任主体和有关责任人定位于工程质量监督责任主体首要位置,五方责任主体即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

2.3整改监督管理流程

政府部门作为工程质量建设管理主体,监管工程质量是其主要职责,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对当前工程监管方式进行积极整改,对施工整个过程进行监管,同时还要在监管施工主体质量时,转变现有监督模式,将日常监督模式改进为随机监督模式,在具体时间内与有关主管部门共同监督质量,通过采用随机检查质量方式对施工单位进行检查,进而有效的增强检查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与抽查方式相符,建立起差别化监督体系原则,结合工程重要性、施工企业信誉、企业质量保障等状况推行分类监督措施,对于一些重要工程,尤其是保障性住房,要加大抽查力度,对于一些严重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避免引发其他问题,进而确保地基建设、施工质量、主体结构等与工程质量标准相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加强建筑行业施工人员的教育,对推进建筑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引进高水平、高技能的建筑人才,并积极宣传其他国家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和施工经验,充分运用现有科学技术,大力结合监督和服务,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汉丁,张印贤,郭汉刚.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综述[J].建筑经济,2008,(4).

篇10

正文:

1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工程设计与施工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而且可以说,科学的设计与施工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设计阶段的质量可以说对整个工程的投资成本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而且就相关资料表明,工程前期的设计大约占整个项目总投资的4%,而且这4%却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80%的费用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对工程的设计质量进行严格大的控制才能有效的确保整个建设项目得以顺利的开展,才能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加可靠的保障。反之,如果建筑企业没有对工程前期的设计予以高度的重视,由此导致设计质量得不到保障,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就会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说工程设计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都是至关重要的。

2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2.1设计人员水平不高通常情况下,参与建筑设计的人员都是比较专业的设计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来保障设计的质量满足工程的实际要求。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有很多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是很高,而且其专业技术水平也打不到规定的要求。再加上有些人员责任心和严谨性都不是很高,所以直接就导致了设计出现的方案和图纸都不能达到要求的标准,与质量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在一些工程项目中,不管是系统图还是大样图等都存在很大缺陷,不仅内容都够完善,而且设计的标注也不是很明确,根本不能把工程的具体细节详细的描述出来,由此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进度,而且对项目的质量也无法予以有效的保障。

2.2设计质量欠缺

如今,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是市场规范体系和标准却并不规范,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对整个建筑的设计质量都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很多设计单位通常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对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设计出来的方案和图纸质量非常低,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都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个设计行业的形象都受到很大的亏损。

2.3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缺乏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在工程的总体造价中,设计质量可以说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总投资水平,也就是说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大量的资金。但是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中经常存在忽视工程本身的实用性,在追求浮夸性能的问题,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本身的成本费用。

3提升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3.1提高管理人员的设计质量意识

要深知设计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证了设计质量,才能保证设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设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所以设计人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并且坚持不断的学习。再有就是因为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可以说直接关系着设计方案的质量,所以这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企业需要对设计人员实施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由此实现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的目的,最终有效的保障其工程设计的质量。

3.2做好与可行性研究

阶段的衔接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是对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之下完成的,是评价建筑工程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作为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该报告对民用建筑工程进行设计,以此保证设计质量。

3.3加强对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其包括了多个设计的环节,有方案设计,工程的初步设计,施工图纸设计以及施工阶段设计等,而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工程设计的质量,所以需要对每个施工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比如施工图纸的设计,其可以说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设计的质量,其直接连接着设计与施工,是施工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对各个施工环节的详细的设计条件都要进行充分的展现,而且还要对各种相关的指标进行仔细的说明,由此来为工程的顺利开展的奠定良好的基础。

3.4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面对新常态背景,民用建筑的使用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特别是近些年绿色环保技术的发展,更是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设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理念才能更好的满足公众的要求。首先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不断要加强岗前培训工作,可以通过老促新,以及新促老的方式来由此形成一个严谨的工作氛围。

3.5建立健全设计成果的校核制度

在建筑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对设计成果进行校核,采用逐级检查、检测的方式,保证建筑方案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将体现国家政策、履行社会责任、协调周边环境、延续传统文化、符合城市设计、注重经济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评价标准,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逐步形成体现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评价体系。

总之,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对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工程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不仅能确保工程设计的实用性,美观性,而且还能为工程质量奠定坚实可靠的保障,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雨峰.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

篇11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项目非常的多,使用到的工艺也非常的复杂,并且由于其高空作业比较多,建设周期比较长,经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地面工程建设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对于油田的长远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进行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时候必须做好各个环节和方面的管理,保证其工程质量。

一、油田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建设者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进行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会涉及到勘探、设计、招投标、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竣工验收等各个方面,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其系统工程非常的庞大。在其建设的时候,很多建设者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其质量管理对于石油企业的重要性,甚至有些管理者认为,小细节不会给整体的建设造成影响,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非常的重视工程的实际实施,而对质量监管不够重视。此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若是资金控制、工程的进度、质量监控以及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矛盾的时候,建设者往往放弃的是质量控制,这也导致了地面工程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这对将来的石油生产是非常不利的。

(二)质量管理制度制定的时候不够科学,并且执行力很差

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到位。但是很多单位在制定质量管理制度的时候,制定的制度科学系以及可行性不够。大多数的制度都是抄袭其他工程,并没有根据本工程的一些特点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制度,这直接导致了制度制定的不够合理,明细的准确程度也不够,相关的规范不够完整和全面,指导导致了质量监管的时候,执行力度比较差。

(三)质量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比较差

在进行油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的时候,对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是很多工程质量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就比较的差。首先,很多质量监管人员本身的业务水平低下,专业性比较差,这也导致了其监管不够到位。其次,监管人员本身的责任意识比较差,职业道德缺乏,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经常会和施工单位沆瀣一气,弄虚作假。

二、做好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一些措施和办法

(一)建设单位必须真正的认识到做好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相关的建设企业在进行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时候,首先必须真正的认识到工程质量给整个油田将来的生产和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在建设的时候,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做好材料的采购和选择,做好建筑施工规程质量方面的管理。在能够保证做好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将工程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以及进度管理各个方面和质量管理协调在一起,正确的认识到这几个方面的之间的关系,努力的做好工程质量管理,保证油田地面工程的质量。

(二)对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健全

在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以及质量管理的时候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比如说地质侦察、进行油田建设的决策、做好材料的选配和采购、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以及在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的后期维护等等,所以在进行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时候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必须明确职责,对职责进行确定,根据油田企业对地面工程建设的需要来明确工程要求,并根据需要制定不同岗位的施工规范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真正的将工程的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其次,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的时候,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绝对不能出现照搬其他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的情况,这样制定出来的管理体系本身的针对性才会更强,在实施的时候可行性才会更强;最后,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时候还必须保证各个环节工作的连贯性,确保工程质量的实际信息能够尽快的传递出去。

(三)努力的提高相关质量监管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时候,监管人员的作用非常的重要是质量管理的实际执行者,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努力的提高质量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首次按,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并且在进行地面工程质量管理的时候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多的,所以监管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比较强。企业必须根据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的制定,根据计划来对质检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让质检人员能够在短期之内掌握质量管理的相关业务,为质量管理的到位提供一定的条件。其次,必须重视质量管理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采取措施努力的提高质检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其责任心和责任意识,避免在监管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结语:

在油田企业中,其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油田企业的长远发展,地面工程质量若是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那么在后期生产的时候,很容易存在各种隐患,给油田生产造成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方面的效益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根据油田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工作思路的转变,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并严格执行,保证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生来.针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1:218.

[2]辜奎军.如何提高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09:56+59.

篇12

中图分类号:S776.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水运工程的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水运工程的建设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水运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功能。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提高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的研究,是目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关于水运工程的概述

所谓水运工程,就是指航道与航标工程、港口工程、修造船水工建筑物工程、通航建筑物工程、安装工程以及相关的附属支持工程。水运工程属于土木工程的范畴,其中的施工程序、应用技术都和土木工程的相通,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针对影响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的研究

因素之一——机械设备与施工原材料方面存在问题

水运工程的机械设备与施工原材料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水运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与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格,导致很多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到施工现场,比如说钢筋、水泥、钢材、粉煤灰以及外加剂等材料的质量达不到施工标准。另外,还有很多水运工程的设备维修保养人员缺少责任心,没有及时地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保障,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而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因素之二——施工企业方面存在问题

水运工程的施工企业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很多施工企业的基层施工人员多是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所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有限,这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另外水运工程的施工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或者设计时间较少,所设计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图纸存在很多瑕疵,从而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与返工等问题。

因素之三——水运工程的设计与监理方面存在问题

水运工程的设计与监理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水运工程的设计与监理工作多受到行政干预的干扰,比如说在水运工程的招投标或者施工之前,项目工程的业主提出项目设计施工优化方案或者节约投资的质量指标并命令工程的设计部门执行。这些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设计与监理部门的工作。

因素之四——水运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水运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的主要表现是:一是很多水运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没有进行岗前培训,很多人对一些新兴的施工工艺与施工设备不甚了解,同时也缺少安全施工的技能与意识;二是水运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技术人员没有向施工人员清晰地讲解该工程的施工技术要领与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施工的技术关键点。

针对提高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的研究

措施之一——做好水运工程的监理工作

要做好水运工程的监理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在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监理制度,并安排专业的监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理,比如说施工人员、当班工程师以及技术管理人员是不是在自身职位上认真工作,施工记录是不是完整;二是要水运工程的监理部门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与施工特征,对工程的监理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地划分,并将监理任务落实到个人,并建立奖优惩劣制度,对工作优秀的监理人员进行奖励。

措施之二——做好水运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

要做好水运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水运工程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各项专业知识、思想道德以及质量意识的培训与教育子宫,并组织一些业务素质过硬、职业素养高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质量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宣传工作,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质量意识与对工程建设的责任感;二是要定期对水运工程的勘探设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并组织勘探设计人员深入施工场地与施工人员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对于他们提出的技术问题进行耐心地解答。

措施之三——做好水运工程的机械设备与原材料的质量把关工作

要做好水运工程的机械设备与原材料的质量把关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对于新购买的原材料,在其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选取其中一部分样本进入专门的实验室进行质量检验,在确定其质量合格之后才允许进入施工场地;二是对于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要安排专业的维修保养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修,对于刚购买的机械设备要提前对其进行质量测试,以保障质量合格的机械设备进入施工场地,从而有效保障水运工程的正常施工与施工质量。

措施之四——做好监理、业主以及施工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工作

要做好水运工程的监理、业主以及施工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工作,首先要有效明确三者各自的职权范围与义务,使得三方可以准确地找到自身在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位与位置,以保障三者之间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其次是要采取措施利在施工方与业主方的支持下树立监理方中监理工程师的权威,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并及时地采取整改措施,以保障工程监理的公正与公平。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水运工程作为我国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多个方面发挥着积极地推动作用。但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水运工程的建设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很多建设质量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提升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的研究,是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董维.浅析提高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J].这个水运,2010(11)

[2]李远思,胡龙武,何之鹏.深度探讨水运工程施工质量影响要素[J].科技资讯,201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