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德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18 09:37: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中学生德育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学生德育教育

篇1

随着时展,中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迫切,已成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那么,如何在中学时代的人生黄金时期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 完善的人格心理,笔者结合教育实际,从多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为人师表。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教育和管理学生,还要约束管理教育者自身。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言行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所以通过学校的培训,教育理论的学习,听取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为此,学校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校内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言行服饰等进行规定,并且量化考核。

二、情感教育是先导

情感沟通是搞好德育教育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德育教育只有激化主体的内在的动力和内在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在各种关系中产生、积累内在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德育能力。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公正、公平的对待各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把父辈般的严爱、母亲般的慈爱、兄妹般的关爱献给他们。使他们体会到爱的阳光和温暖。

三、注重中学生人格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与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结合体,三者之间是不容分割的。只有三者结合起来,针对问题进行会诊,教育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

1.优化家庭教育,夯实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要培养孩子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教育孩子运用伦理道德准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培养孩子朴实,勤奋,诚实,勇敢和坚强的毅力。针对孩子在德育方面出现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且教育内容要丰富,本人则要以身作则。

2.要努力挖掘校外德育基地的德育教育功能

学校要打破“围墙”,开门办学,成立由所在社区单位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多个部门参与学生管理,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德育的社会化。学校要努力结合自身区域发展的实际建立多个德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3.开展家校互动、社校互动、家社互动等活动

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走入社会,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社会群体关爱,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2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命运。但是在现有教育体制下,重智轻德的现象仍然存在,而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给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所以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贯彻以德治国的迫切需要。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在教育各环节的渗透。”[1]这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教师不仅要完成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德育教育的重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找到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进行生物教学的德育渗透,是生物教师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初中生物教学中针对德育渗透所做的探索和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学科切入法

有效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德育教育只有以知识为载体才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我在备教材的同时,备德育教育工作,着力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教育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尽力做到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融会贯通,使德育教育工作附着有物。如:我在讲“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2] 时,首先让学生查阅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方面的相关资料,在上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当同学介绍我国珍稀动物――麋鹿之后,我提出“从麋鹿的消失到麋鹿的回归,你有什么感受?”这一开放性问题,有的同学说:“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我感到很自豪”;有的同学说:“保护生态环境很重要”;有的同学表示“对偷运者和八国联军入侵、屠杀和掠夺的憎恨”;有的同学还表示“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麋鹿的回归”……于是我又因势利导,继续追问:“作为零零后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同学都表示要努力学习,为建设强大的中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贡献一份力量。在学生热情被调动起来之后,我又号召学生动手制作一期以“保护篇”为主题的生物手抄报,既使学生知识和情感融合时附着有物,又培养了学生发散的思维模式。可见只有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情感引导法

一般来说,情感、信念支配道德行为,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情感特点,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初中生中存在抽烟、酗酒和性无知的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这方面,生物教师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例如针对学生“抽烟、酗酒”问题,我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观察正常人的肺和吸烟人的肺、正常人的肝脏和酗酒人的肝脏之后,再讲吸烟、酗酒的危害,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认识吸烟、酗酒的危害,更容易接受教育,从而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又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化多样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发展都有所提前,但是学生对性知识却很模糊,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所以我在学生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2]时,抓住契机适时地给学生传授性教育知识,破除了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了学生对性的无知与困惑。同时根据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时期,突如其来的生理、心理变化,使很多学生感到不知所措,面对这些问题我又开展了以“青春期卫生”为主题的知识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青春期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其今后健康的生活和学习铺平了道路。同时培养学生树立珍惜自己、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思想意思。

三、实践锻炼法

初中生物教学,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外,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延伸。

例如在组织学生采集并制作动、植物标本活动中,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也体会到物种的多样性,感受到人只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理解了和谐发展的真谛,学会了尊重、关爱和珍惜。又如,在组织学生开展植物的种植活动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植物的形态特性,以及生长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真正体会到农民的辛苦,理解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真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在探索和研究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成功之路,德育教育工作在各学科、在教育各环节渗透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

篇3

1.1德育教育目标脱离现实、过于抽象 

当前德育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较为乏力,在教育中,是以班级作为主体,具体教育目标也是统一固定的,虽然适应班级德育教育,但是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道德需求。分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进行的,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样的情况下,还是采取统一的教育目标,这就会使得德育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对于道德个体,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乏力的。另外,在设计德育教育目标时非常抽象,目标和生活实际出现脱轨的情况。德育本质就是要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但是在德育实践中,实际情况却是因为目标价值取向过高,非常抽象,远离生活实际,没有贴近学生的思想基础,没有将实践性和理想性进行有机结合,德育中没有体验及实验,脱离了德育教育的本质,这就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及个性丰富及发展不相符,偏离了德育目标。 

1.2德育教育方法过于单向、没有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方法对教育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就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德育教育方法就是将社会道德的规范标准、要求及理想转变成学生的准则、需要、信念,进而去支配学生方行为,让他们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策略 

2.1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如果不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培养出的学生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就缺乏灵感,无法也不敢创新。社会倡导新型师生关系,即相互尊重、理解、民主、平等、和谐,师生之间不仅停留在这一关系上,教师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学生的朋友,这就体现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当前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除了为我们带来便利之外,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尤其是初中生还缺乏准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及成熟的心智,因此也更加容易被网络、影视作品、广告等内容影响,对于这一现象,要实现他们的个性发展并非任由他们发展,而是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对他们的道德观、审美观、人生观等进行培养,提高他们对这些不良因素的免疫能力。 

2.2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教育。 

只有讲道德,才能做好人,当前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就是社会公德、简单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这些内容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就有具体的体现。因此,要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就不能只是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则。 

2.3采取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双结合 

学生的德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其需要家庭及社会也参与进来,家庭也是学生开展德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场所,学生平日的生活就是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因此,在家中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且教育方式要和学校德育教育方式不同,避免重复的方式,这就才能保证家庭德育教育的效果和有效性。学校应该注重家长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体制,如家访,教师要定期的进行家访,这样可以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让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教师可以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和其交流学生教育的经验和心得,为家长展示学生文艺活动演出,还可以给家长看学生教育的有关专题报告,特别是其中的德育内容,这样可以提升家长的素质,让学校和家长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进而实现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2.4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一个教育主要场所,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这一德育途径。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除了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文意境之外,还需要重视挖掘课文的德育教育内容及素材,用先进事迹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勇敢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讨论中,学生可以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和怎样做,让学生可以更深入的掌握德育道理。再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还需要培养他们的顽强毅力,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具有拼搏的勇气及信心,能够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以及道德品质,通过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设计,有效渗透德育内容,比如通过体育竞赛,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知道成功是失败之母,只要肯努力就会成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这些对学生日后的发挥在那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境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集体意识及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形成环境道德意识,可以主动的去保护环境。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书之外,更需要注重育人功能的实现,将德育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德育教育效果,让其可以充分发挥出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对初中生具有非常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德育教育效果,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素质教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中学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且德育工作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工作内容,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中学生处于人格、思想上的成长时期,可塑性很强,但也容易为外界的不良习气所影响,因而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时期,在针对初中班级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当中有责任和义务对将德育教育渗入其中以求完善学生的人格。下面我从以下几点探讨以下初中班级进行德育教育所能采取的有效方法。

一、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计划

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计划,把德育教育的工作落实到学生每天的日常行为当中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养成,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操之过急。首先,要树立认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机会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对他们进行日常学习生活的常规教育,在课堂之上要求他们采用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充分利用教室边角,定期更换传播优秀思想的名言警句,起到思想熏陶的作用;在课堂提问或者回答问题时,要身体直立,说话自然大方条理分明,认真聆听老师解答;让学生充分自理,督促学生每天按时作息,保持宿舍卫生整洁,规范自身的言行,不吐脏话、举止文明。

其次,在班级的各项管理方面可以采取轮流值日的制度,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建设工作当中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与集体意识。这是一个让学生得到全面锻炼的良好策略。

此外,要树立良好的班风以引导学生的文化学习与人格成长。良好的班风会约束引导学生,对学生由熏陶激励的作用,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充分利用班会与课堂,善于引导学生对班内一些状况与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注重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积小流以成江河,让学生从身边关窗、擦黑板这种小事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德。

二、教师发挥表率模范作用

教师素来被称为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足可见教师在学生人格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初中学生处在人格成长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善于模仿,尤其是模仿成人世界里的各种行为。教师是他们每天都会接触的成年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规范自身的言行,要求学生尊师重教,那么教师本人首先要是一个礼待学生、学术严谨的人,用自身对学生的尊重与礼貌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好表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着良好师德的教师也能够以自身的人格力量熏陶学生,在初中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良好的影响。

三、真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值得我们予以同样多的精力去关注,善于在学生细微的举动之中发现他们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注。庄子曾说:“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对待学生也是如此,要付出真诚的关心与爱护,认真负责又耐心地进行教育。多表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信心,让他们更好地扬长避短。另外,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同时,尊重与信任学生才能与学生获得良好的沟通,因此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时也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与判断。学生获得尊重感与信任感也是他们形成完善人格的重要方面。

四、充分沟通,营造良好德育环境

班主任在进行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时应于各科教师充分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每一堂课中的表现,多听各科老师的意见,以防止对学生形成片面、主观的评价。这样也有利于与各科老师一起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制定应对计划,既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是仅仅局限在校园当中,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们的生活当中去。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形成一种联动效应。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教师与家长应充分利用“校讯通”平台以及通过家长会、走访等形式实现充分的沟通,使得家长和教师都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等情况,并因人而异进行引导教育。同时在密切沟通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家长树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与家长一起为学生营造良好人格成长环境,培养出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东科.春雨润物细无声——浅议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