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09:37: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金融理财市场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文通过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理财产品进行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PSS得出产品特性的效用函数后,对理财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并寻求各产品特性的最适组合。
2联合分析在理财产品市场预测中的应用
2.1确定理财产品的属性与属性水平
本文针对理财产品的各种属性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后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四种属性及其相应水平如下表:
2.2正交设计与产品模拟
本文选择的理财产品的属性有4种,每个属性下均有3个水平,若是全部组合,则共有81种组合,让被调查者对81种组合打分实在过于困难,因此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挑出具有代表性的9种组合产品。
2.3对虚拟产品进行打分评价
建立产品卡片之后,每一个卡片就成了一种购物的选择,同时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方式了解顾客对产品的爱好选择,1~9表示购满意愿的强烈程度。
假设某个被调查者对9种虚拟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程度如表3所示,可基于此作进一步分析。
2.4属性效用的计算
通过统计软件SPSS的联合分析CONJOINT模块进行分析,得到各属性及其水平效用值。
观察上表,首先对联合分析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这里采用Pearson的R检验和Kendall的tau检验,可以得知两个相关系数的检验都非常显著(在0.05水平下),可以认为联合分析模型所做出的假设和得出的成分效用值是合理的。
因子比重表示此产品特征在此类消费者的选择中的影响程度。水平值的效度表示该水平值对于消费者而言的效度,效度越高表示此水平越受欢迎。
2.5理财产品市场预测分析
由表4看出本文所调查的此类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是理财产品的风险大小,其次是所能获得的收益,而该类消费者最不关注的是产品的流动性。收益是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的初衷,然而此类消费者同时期望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为了进一步分析何种产品对此类消费者的效用最高,我们计算此虚拟理财产品的总效度。如产品序号为1的虚拟产品,其效度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同理计算得到9种虚拟理财产品的总效度结果如表5所示。
U1=U(风险+收益性+流动性+认购门槛)=1.111+0.111-0.222-0.222=0.778
8n财富经理人既有经过严格考试获得认证资格的全国首批金融理财师,也有精通外汇、银行卡、私人投资、房贷、保险、节税等业务的专家级客户经理。在团队内部,又根据客户经理的工作经验、自身优势划分为投资、税务、保险、外汇和资产五个不同的专业小组,定期撰写市场分析报告,整理理财资讯,并按照客户提出的要求,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意见。
专属客户经理彰显尊贵
8n财富中心为每一位工商银行的贵宾客户配备了专职的财富经理人,提供一对一的全方位财富管理服务。帮助客户从繁琐的银行业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全新的财富管理理念,协助客户进行现金流控制与管理,每位客户可以享受以下服务:
1、提前预约:客户直接拨打客户经理的联系电话提前预约,时间由客户掌握。另外还特别为贵宾准备了专享车位;2、银行新业务介绍:客户经理会在第一时间将银行同业的最新动态告知客户.并根据客户的需要提出合理化理财建议;3、贵宾客户专属理财产品预约:不定期地为贵宾客户推出专属高收益理财产品,为工商银行的贵宾客户创造出更多的价值;4、基金净值变动提醒:如果客户在财富中心投资了基金类产品,客户经理会替客户随时关注市场的变化,协助客户根据市场发展对投资进行及时调整,帮助客户轻松投资;5、季度综合收益报告书:整合客户的存款。贷款、基金,为客户提供余额明细,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图、投资报酬率等客户资产情况的详细数据,使客户的资产情况一目了然;6、年终投资市场分析报告;对全年金融市场走势做全面总结,通过对利率、汇率等各种指标的分析使客户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此外,客户经理会按期为每位贵宾客户邮寄《投资理财》周刊。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2
一、我国居民理财市场现状分析
(一)居民理财产品市场分析
近年来,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金融机构不断更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市场呈现以下态势:
1.理财产品成为最受投资者欢迎的理财工具
2013年3月,央行在其官网上当年首次储户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和“购买债券”,其中,理财产品最受欢迎。通过进行基金、信托产品、保险理财产品以及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募集金额的横向比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显示出较强的成长性。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初,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达10万亿元,2013年全年,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超过4万款。经过多年发展,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居民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预计今年理财市场规模还有继续扩大的空间。
2.理财产品的短期化趋势加深
无论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部理财产品都显现出短期化的特点。2009年,期限3个月以内产品数量仅占26.51%,一年期以上产品占21.28%。而在2013年,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数量上升至58.82%,而一年期以上产品数量下降至1.93%。通货膨胀使得投资者更青睐于流动性较好的短期产品,并且,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缩短,挂钩标的的波动幅度相对减小,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也会相应下降。总体来看,短期化是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必然。
3.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势如破竹,但在看似设计“花样百出”背后,理财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一部分商行盲目追求产品规模的迅速增长而不注重丰富理财产品内容,很多理财产品在功能和投资方向上都是大同小异,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缺乏发行银行的品牌特点,没有创新树立自己的特色。
4.互联网金融冲击银行理财
随着监管趋紧和理财多元化时代的到来,银行理财“一家独大”的风光不再。从去年6月以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跨界进入金融行业,以余额宝、百度理财、微信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投资者广泛追捧。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和理财意识的增强,包括证券、基金、信托、互联网金融在内的理财市场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理财渠道多元化,资金向银行体系外流的趋势进一步增强,银行理财业务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二)居民理财服务市场分析
1.缺乏专业性的理财服务人员
理财业务不同于一般销售性的业务,它需要一支专业知识丰富、综合能力强的研发队伍和营销队伍。当前,我国持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证书人数有30余万人次,其中大部分为二三级理财规划师,高级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数仅为3243余人,而这个数字,远远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国内商业银行的相当一部分理财服务人员并不具备储蓄、国债、股票、保险、房产、基金等综合知识和为客户提供理财方案的能力。有些理财人员是临时从现有员工转岗来的,或经过短期的专业培训,即便考上了理财从业人员的资格证书,也很难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入理财业务中去,更多的充当的是产品促销员。
2.理财服务质量需尽快提高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运行模式仍然是“以产品为中心”,理财顾问和规划服务成了配合产品的销售的手段。很多银行对客户经理的考核机制重点在于客户经理的理财产品销售业绩和吸收存款的数量,而对于客户的综合满意度、客户资产增加值等这些从客户角度出发的指标侧重太少,导致客户经理在工作中不承担收集、分析以及管理市场信息和客户信息的职责,因此缺乏对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也未能成功地营销和开发金融服务产品。这就直接导致客户经理成为产品销售经理而不是真正的理财业务客户经理。且不同银行间的地盘争夺战也呈白热化。在考核压力驱动下,部分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向投资者片面夸大产品收益,隐瞒潜在风险。
(三)居民理财客户群体分析
近期股市、楼市投资前景不明,许多投资者把目光转回虽然收益低但较为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但居民个人理财认识仍然存在一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漠视理财信息重收益,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很多投资理财者最关心的理财信息是有关理财产品的收益,而对其他非常重要的理财信息诸如资金投向、风险提示等很少关注或不加关注。实际上理财产品不等同于银行存款和国债,购买理财产品只是通过银行这个渠道完成认购程序,实质是消费者的理财投资,并不是购买的所有理财产品都只赚不赔。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风险承受能力及对理财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谨慎选择。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认真阅读理财产品的宣传材料,最好先对理财文书和合同进行研究,弄清楚收益、风险和费用,看懂理财合同条款,搞清楚风险是购买理财产品的前提。
2.资产配置不合理
招商银行日前《2013年中国城市居民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现状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居民在理财行为中主要面临资产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个人资产配置不合理且低效,储蓄存款仍然是中国城市居民目前资产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多数人尚未意识到合理的资产配置是实现理财目标的关键。资产配置专业知识尚处于启蒙阶段,缺乏全民认知与教育。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资产配置”还是个陌生的名词,即使少数投资者表示“听说过”,但对资产配置的方式、目标也理解得较为浅薄。
二、完善我国居民理财市场的建议
(一)“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产品体系
经营个人理财业务的金融机构应转变理念,改变封闭式的产品设计思路,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分析客户的需求,通过重新理解、认识和构建与客户的关系,实现从“产品驱动”发展到“客户需求驱动”的全方面转型,根据客户风险嗜好、投资倾向等数据,结合其生命周期模型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在“以客户为中心”战略指引下,使产品改造和创新相结合,丰富理财产品品种和层次。
从欧美理财市场的创新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外银行个人理财品种,都是以客户为中心,产品设计中着重于市场,以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为目标。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理财规划,因此可以根据年龄和收入进行初步的市场划分,并为不同目标客户群度身定做适合的理财产品。反观我国当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比较雷同,缺少与客户生命周期紧密相关的可以灵活配置的产品。我国金融机构应该吸取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多开发此类产品,丰富自身的产品线。比如,生命周期基金就是一种非常符合客户生命周期理论的理财产品,是一种可以满足持有人长期需求的理财产品。
我国居民理财主要以低风险、稳健型的产品为主,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确有一小部分人可能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强大,追求高风险之后的高刺激和高收益。这样银行就要对客户分层,做好有效的客户风险测评,据此设计出适合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理财产品。
受分业经营的限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无法发行基金,但完全可以和一些基金公司进行合作,开拓自身的思维,进行大胆的金融创新,以更多的产品种类和更广的产品线,进行资产组合配置,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需要。
(二)加快综合性专业理财服务人员培养,建立独立的业务运行体系
要提高理财业务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理财服务,使客户群不断壮大,并创建有特色的个人理财品牌,快速、有效的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是关键。
1.国内金融机构应借鉴外资银行经验,打造专业理财队伍
美国几乎所有个人理财资格认证制度都把综合个人财务策划、投资策划、保险策划与风险管理、员工福利与退休计划、个人税务策划和遗产策划及事业继承等六大模块作为培训和考核从业人员的标准。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对现有的理财顾问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培训。制定系统的理财顾问培训计划,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而且要同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造就符合其经营理念与职业标准的专业化复合型金融人才。如汇丰银行的“银行家培训计划”,已经成为汇丰发掘培养包括个人理财业务人才在内的本地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2.教育管理部门应支持高校设置理财专业,培养专业理财人才
由于专业的理财人员应具备投资、财务、保险、法律等多学科基础,但目前我国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大多不具备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而是分割为金融、保险、财务等独立专业,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都不符合市场对专业理财人才的需求。为此,教育管理部门及高校应意识到我国居民理财的内在需求及发展趋势,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独立的理财专业,以专业为抓手,打通理财所需的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专业理财人才。
3.独立的业务运行系统对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至为重要
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部门或联合其他金融机构成立独立的理财机构。业务系统应有很多功能化模块组成:信息收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风险评估模块、产品设计模块、推荐情况及使用反馈登记模块、日常服务模块等,具备个人理财产品设计、指导和建议、信息咨询、预约服务、客户投诉、沟通回访、采集信息、产品营销、了解市场需求等功能。
(三)加强个人理财教育
1.将个人理财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培养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城市将理财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培养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教育系统必须发挥领导推进作用,提高全国人民对个人理财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制订理财教育中小学实施计划,编制具体教材,将个人理财教育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学校应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传授基本理财知识,包括金融常识和个人理财技能和方式,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金钱支配习惯。
2.利用各种媒介提高社会公众的个人理财能力。鉴于个人理财对提高市场经济效率,提升社会福利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媒介宣传理财重要性,普及基本理财知识。比如:建立主体网站,宣传储蓄、贷款、投资、保险等方面的知识;发行如何管理个人财富的小册子;联合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定期举办针对各年龄阶段和社会阶层的理财教育活动和知识竞赛,树立全民健康理财文化。如中信银行推出的“小小理财星妈妈大梦想”亲子理财大赛,结合父母育儿及银行金融教育、理财服务家庭财富管理,在亲子互动中将正确的财商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李晓君.个人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0.08:28-30.
中图分类号:D912. 文献标识码:A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嘉定支行某员工售出巨额信托产品“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导致消费者亿元巨额亏损的事件,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该行上海分行声明从未代销该理财产品,而是员工私下销售,公众对商业银行销售管控能力和理财产品本身产生质疑。矛盾集中爆发,本文对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我国理财产品市场中主客体的突出矛盾集中于产品的复杂程度和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及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规范性的问题
银监会办公厅发出《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要求对理财产品风险揭示充分、清晰和准确,高度重视理财营销过程中的合规性管理,严格进行客户评估并妥善保管理财业务相关记录,不得销售无市场分析预测、无产品期限、无风险管控预案的理财产品。
本案涉案人员假借有限合伙基金之名,大行私募基金其是。银行代销该类产品会违反理财产品设计的合理性。产品到期后本金全部亏损,该理财计划并没有市场分析预测和风险管控预案进行有效保障,违背了 “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原则。
银行营销人员明确表示该理财产品是华夏银行代销理财产品,营销地点为事发银行理财贵宾室,且通过银行柜台进行大笔金额的交易转账。私售理财产品在银行业内并不是个例,导致暗度陈仓行为的原因是商业银行重业绩考核、疏于内控管理。
银行网点众多,缺乏末端管控能力。这反映了银行内控体系尤其是对基层支行的管控失力。媒体和监管部门,只是外部压力,加强自身管理水平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提高利润率,才是提升业务质量,获得定价权的内在驱动力。
1、操作流程管理:触发可疑交易监控原则,应当据一般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向上报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事发前支行营业部或监管层对这一现象有任何警惕和反应,该行对操作流程控制的执行没有遵照应当遵循的规则,内控不严格。
2、人员管理:目前银行业对人员的管理重业绩、轻规定。媒体披露银行业内定期员工行为风险排查也只是形式化的填表格甚至自查,没有按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为营销岗位人员私售理财产品搭便车行为埋下隐患。
3、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监管规定的风险层次和金额标准十分清晰,商业银行在执行时也应当依照各自的管理办法,对投资者的资格管理、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匹配。据悉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业务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进行客户风险测试,并不需要客户提供相应的证明,显然违背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业务的相关规定。
二、理财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分业经营管理的限制,且理财产品不像基金产品在资本市场具备虚拟法人资格,缺乏独立投资资格,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只能是信托产品。
理财产品缺乏规范的创新规则和创新平台,还面临着权责利不对等的问题。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集中于结构型创新理财产品和理财计划。我国衍生理财产品市场的大规模充分交易和信息对称的条件尚不充分。个人理财计划虽已日渐成熟,有规范的监管体系和明确的运营规则,权责分配却只能依靠投资者个人与银行的商事约定,责任边界并不十分清晰,法人资格缺失、责任人缺位和外部财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就信贷类个人理财产品而言,大量银行表外投资类项目按照规定不得保本保息,遵循“买者自负,卖者有责”原则,不仅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风险巨大,对商业银行内部来说在银行和内部营销人员间也未有明确的责任分担条款。
三、理财产品问题频出,设计、开发和管理不到位是根本原因,业务操作是外生原因
我国法律在理财产品的概念界定和市场行为规范方面的缺失,导致创新型理财产品占用了大量监管资源、产生了高额监管成本。为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监管模式的改变,首先应当对证券的界定宽泛合理,将溢出监管模式的边缘化理财产品纳入监管体系,以提高创新型理财产品规范性和监管规则边界清晰度。
涉及结构性创新的复杂理财产品,应当由分业监管部门牵头促进金融理财产品创新平台建设。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任务的当务之急是联动拉动金融理财产品研创平台的创建,形成理财产品市场的完整研发和交易机制,提升商业银行利润率和竞争力,增加风险缓冲垫,扩大金融业市场规模,降低客户投资风险和隐形成本,使个人投资者作为商业银行自我规范的内在驱动力,不断规范行业竞争的过程中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主管理水平。
“分业经营”只能作为外界保护投资者的辅助手段和制度安排,不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状况时推卸责任的问题池。监管模式和理念应从以“资本约束”为核心过渡至“投资者保护”,借鉴成熟资本市场上具备虚拟法人资格的基金类产品的监管制度。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