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环保小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18 09:37: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日常环保小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日常环保小知识

篇1

我们利用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开辟了系列环保教育专题:(1)环保宣传栏。利用幼儿园门口的宣传栏,向每天来接送孩子的家长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如“大家话环保”;“绿色家园”;“节能减排”。通过这点点滴滴的环保小知识,慢慢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2)环保信息的收集。我们提倡家长陪同幼儿一起收看有关环保的电视节目,共同制作环保知识小报,请家长把平时收集到的环保小知识制作成环保小报,供更多的家长了解,使幼儿家长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大大提高。(3)分发宣传材料,在“无烟日”;“地球日”;“环境日”等纪念日,我们向家长分发了宣传材料“无烟的世界”;“爱护地球”;“节约用纸”;“天蓝蓝水清清”等。这一份份倡议书,一张张宣传单,把环境教育渗透入每个家庭,成为家庭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它既丰富提高了家长的环境认识,又让家长在家庭中进行知识渗透。

2 结合纪念日,组织家长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如3月12日植树节,我们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了种植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排着整洁的队伍,拎着小水桶,揣着各种种子来到种植区,家长认真地进行挖坑、培土,幼儿播种、浇水……孩子们还在家与爸爸妈妈们运用卡纸、万通板等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爱心护绿卡”,争做一名护绿小使者,呼吁大家一起来爱护树木,美化家园,保护地球。活动不仅让孩子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同时也让家长们树立了环保意识。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我们利用宣传栏、家校路路通等形式,号召家长和幼儿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树立节约的绿色风尚,鼓励家长身体力行,为幼儿树立榜样,争当环保使者。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家长和幼儿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向路人发放幼儿自己制作的环保宣传单,清理沿线的地面和塑料垃圾袋等白色污染。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我们通过组织家长活动、宣传橱窗、班级主页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吸烟的危害,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法,让孩子们了解吸烟有害,吸烟有损健康的知识。孩子们将学到的知识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再次进行宣传,劝阻成人的吸烟行为。

在熄灯一小时的活动中,我们同样积极进行宣传活动,通过学校网站、家校通等途径宣传这个活动,让更多的家庭参与进来,同时让家长将这个活动的、目的意义向幼儿进行宣传,共同提高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3 鼓励家长进行家园共育的活动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环境里与幼儿园达到教育的一致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环保知识,可帮助幼儿发展和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开展环保教育的有力保证。

篇2

可持续发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更是我们的道德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变革,环境保护是我国开展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教育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高中学生已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识别能力,学校应把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日常学习中,并开展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自觉遵守环保行为规范,成为创建环保型社会的助推力。

二、高中学校环保教育的途径

(一)环保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为了让环保意识真正渗透到教学中,应该对现有的环境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应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让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改革考试方式,通过采取制作环境教学片、环境知识竞赛等形式,来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比如,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重视环保。如在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对于二氧化硫、硫化氮等气体的制备,由于这些实验的尾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教师应对气体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气体进行化学处理,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此外,试验后的废品也要尽量收回,若不能回收利用,就应放置在规定的地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并让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二)环保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将环保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融合,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来开展环保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将环保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有机融合。学校应以环保教育为主题来开展一系列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树立环境法规意识,自觉遵守相关规范,小到维护校园的整洁,大到维护社会环境的整洁。2.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来开展环保教育。诚然,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环保教育的首要阵地,但是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来展开环保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提高环保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环保教育,还可以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来开展环保教育。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造纸厂等,同时对周边环境及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这样不仅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更直观的认识,还提高了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环保知识的学习也更深入。3.将环保教育和学校主题活动有机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和宣传栏,对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进行宣传。同时,联合地理、化学和生物学科老师来开展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专题活动,还可以聘请专家来校担任辅导员,安排相应的专题讨论会,并开展环保知识竞赛,从而实现环保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突出试听功能,学校可以将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在学校设置专门的环保教育宣传栏,配合多媒体课件的宣传,让学生能够对环保教育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引起对环境保护的共鸣。其次,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在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让环境教育渗透到爱国教育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环保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家一起开展与环保有关的故事、小品、歌曲、知识竞答等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环保知识。

篇3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但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腾飞,这种好天气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随之而来的是不见天日的雾霾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健康带来了非常多的不便。尤其是在冬天,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成了我们的一种奢望。好多儿童呼吁:“请还我们新鲜的空气!”以此来唤醒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使学生认识环境是如何被污染的,如何防止环境被污染,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通过化学教学,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科学的发展在解决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化工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化学教学大纲中也要求学生学习有关保护环境的知识,如酸雨的形成,臭氧空洞的形成,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燃烧的污染,温室效应等一系列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认识到环境是如何被破坏的,环境破坏对我们的不利影响,如何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教师要利用好课堂主阵地的优势。在教材中多处涉及有关环境的知识,如空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物的成分、污水的处理和利用、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讲全面,如在讲酸雨的形成时,要讲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危害、酸雨的防治等问题,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课件展示,形象地说明环境污染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环境恶化后使我们的地球伤痕累累,并通过每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受到震撼,认识到环境被污染的后果。通过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环保意识。

篇4

一、研究背景

自2013年1月28日中国首次单独的霾预警起,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频现,“灰霾”、“空气质量总数AQI”、“pm2.5”等词语成为高频检索词。目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雾霾高发季节必须佩戴口罩出行,高危预警时工厂停工学校听课已不再是新闻,人们认识到雾霾会对人体、交通生态和环境产生巨大危害,大气污染是除了气候因素之外雾霾的重要成因。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科学研究和环保事业的繁荣推动了环境教育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研究和环境教育方兴未艾[1]。《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青少年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应成为全社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2]。在基础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环境意识、培养环境素质的重要一环。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环境教育应渗透至基础教育多门学科之中。以地理学科为例,环境保护作为选修课程七个模块之一列入选修课程计划,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地理教学中的核心部分[3]。

在国际学术界,研究者大都同意环境意识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前者反映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后者是指人们保护环境的行为[2]。如,俞继灿认为环境意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的主观反映,其核心是对生态环境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判断态度及行为取向[4]。在公共媒体和学校教育对环境问题的双重重视下,当前高中生的环境意识水平如何?本文将研究主题定位高中生从媒体和学校教育中学习积累的有关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知识、以及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和价值取向。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者依据日常积累素材和网络资料自制了《高中生环境问题认知和环保意识调查》问卷,并交流、网络征询和发放书面问卷等调查方式,对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江陵中学和北门中学部分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依照便利原则在2015年5月-8月间进行。删除答题有明显规律和答题不全的问卷之后,回收的有效问卷为500份,表1为他们的年级和性别分布情况。

(二)研究工具

研究者自制的调查问卷包括3个部分:个人情况、环境问题和环保知识和环保行为。其中,个人情况包括学校、班级和性别。环境问题和环保知识包括15道单选题和10道多选题,例题分别如下:

8.下列哪个标志为中国环境标志:(图略)

环保行为包括15题行为取向和15题价值取向单选题,前者采用4等级计分法。例题分别如下:

1.你是否重复使用购物袋?1从不 2很少 3经常 4总是

13.如果条件允许,你更喜欢的出行方式?A自行车 B出租车 C公交 D开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高中生环境认识水平和高中生环保意识现状。在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知识部分,首先按照参考答案改卷并计算总分,再用Excel软件统计不同年级和性别的高中生的平均得分。将个人资料和环境保护行为部分的等级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在环境保护价值观部分,使用Excel软件对各题分别进行百分比统计。下面是具体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生关于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知识

目的是了解新课改后的高中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题目参考了中学课程的有关习题和网上搜索到的环境知识问题集,经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确定了最后的25道题目,被大部分参与讨论的同学老师认为难度适中、范围恰当。每题按照1分,总分为25分,不同年级和性别高中生的环境知识得分的平均分如表2所示。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关于地理教学目的的部分明确要求:“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本研究从下列方面考察高中生的环境知识水平:常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生态圈、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环保法律法规、环保小知识等。结果表明,高中生的环境知识水平较高,其中高二学生得分最高、高一学生得分最低,男女生性别差异不显著。

由于学校取样较不均衡,本研究没有比较高中生环境知识的学校差异,后两部分亦同,如果有后续研究,可以在充分取样的情况下,进行学校间的比较研究,以了解不同类型学校环境教育的差异。

(二)高中生关于环境保护的行为

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常用于社会和教育调查,把同属一个概念的项目用加总方式来计分。常见有4点、5点、6点或7点量表。本研究考察的多是日常行为,采用4点计分,便于研究对象快速作答[6]。

结果表明,高中生环境保护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性差异),高二学生的环境保护行为最多,高一学生次之,高三学生最少。女生的环境保护行为较男生的多。高三学生环境认识不差而环保行为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忙于学习,空余时间较少,以致于环保行为也较少[5]。

(三)高中生关于环境保护的价值观

除了环境保护的实际行为,对环保观念和态度的调查对了解高中生环保意识现状、环境教育的成效也有很大作用。本研究从多个方面考察了高中生对环境问题、学校环境教育、常见环保措施等的观念看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80.2%的高中生认为,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或非常严重;

68.7%的高中生认为,学校对环境保护的知识教育很少或还不充分;

42.5%的高中生对学校课程之外的植树等环保活动有兴趣;

84.2%的高中生认为,学校当前使用的环保设施很少或基本没有;

65.2%的高中生认为,日常生活中应考虑环保问题,养成环保习惯;

45.8%的高中生认为,与环保政策相比,个人环境意识的提高更加重要;

38.1%的高中生未来希望从事有关环保的工作或愿意参与环保推广活动。

四、研究结论

(一)当前高中生关于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知识水平较高。

(二)当前高中生表现出一定水平的环保行为倾向,且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高二学生的环境保护行为最多,高一学生次之,高三学生最少;女生的环境保护行为较男生的多。

(三)多数高中生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十分关注,希望有更多途径了解环保知识和环保科技,认识到人们对环境问题和环保的重视不仅仅是出于国家政策的规定。有一定比例的高中生未来想要从事环保研究及推广等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