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采购管理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18 09:37: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招标采购管理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招标采购管理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121-03

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有效地控制药品价格虚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行为,我院从2010年7月起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对规范医院采购行为、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作用明显。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就是要求药品集中采购的全过程要通过网上运行来实现。从我省建立药品采购平台、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3年多以来,结合实际工作,现将所遇到的问题归纳总结,以利于医疗卫生价格管理部门与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1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医院药事管理的影响

1.1对医院常用目录的影响

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购买药品集中采购入围药品目录外的药品[1]。医院使用的药品原则上必须是中标品种,但是国家主管部门准许生产、进口的药品达数十万种,未纳入集中采购之前,各医院根据有关规定编制的本院的《医院药品处方集》、《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及《抗菌药物采购目录》,按照临床的需求进行采购。但是药品集中采购后,各医院使用的目录与集中采购的中标品种目录存在一定差异,根据等级医院评审中对药事管理的要求,三级医院列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药品,每年增减调整药品率≤5%。比如一个疗效确切、安全、价廉的药没有中标,若要采购新的中标品种,就得根据医院药事管理规定采购引进新药一样,需要经历一个程序。讨论购入新药,每一所医院都有自己的采购流程,不是可以随意购入的。对《抗菌药物目录》的调整需要申报主管部门批准,报卫生厅备案才能执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所列备用药品,这应是临床治疗的保证,与医院业务能力、治疗范围密不可分。如何把中标药品目录与医院目录进行对接就是一个问题。

1.2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影响

药品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能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轻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药品集中采购的周期原则上1年1次[2],即每年有不同的药品中标,替换医院原来使用的品种,但是原来使用的品种,已经在医院流通多时,计算机系统里产生许多文件,具体包括它的名称、剂型、规格、包装、生产企业、医保类型、是否属于国家基本药物、进销存等信息。还有它的进入、储存、流出等物流信息,也不可能因为新品种的到来,马上将它清除令其消失。一个部门已经用完了,另一个部门也许还有库存,导致它一定时期内还要存在。这样,必将加大医院药品信息系统的负荷,一个相同的名称,有不同规格、不同的生产企业,直接影响医生开方时的选择,降低工作效率。不同规格需要调整处方剂量,不同的生产企业不同的价格、医师要选择病人可接受的品种。不同的品种任由医患双方进行遴选,满足患者知情同意权,但也要考验医院药品信息的开放性。

1.3对药品供应的影响

从药品集中采购中标结果来看,因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是以省(区、市)为单位组织开展[1],许多常用品种中标的生产企业只有一、两家,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主导权已由原来的需方市场转变为供方市场,药品一旦中标,生产企业制约着配送企业,配送企业影响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药。主要体现有以下三各方面。

1.3.1生产企业无药可供 生产企业某一个品种一旦在一个地区中标,相当于取得垄断该产品在该地区的销售权,需要量突然增大,会导致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由于集中招标本质上就是企业竞争,优胜劣汰,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报价高竞争能力弱的企业拿不到订单。“异丙嗪垄断事件” [6]已经暴露出独家中标遭打压的风险,尤其是生产药品的中下游企业更是如此,一些药品因多种原因,如企业技术改造、原料紧缺、药品降价、成本增加等,生产企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滞留生产订单,导致临床药品供应不畅,患者无药可用。

1.3.2配送企业有药不送 药品的中标价格包括药品的配送费用,外资企业的产品一般配送费率只有3个点,而国产药品配送费率5~8个点[7]。如果药品配送企业因自身能力低,对国家实行药品集中招标的目的就是要尽量挤干药品价格水分,整个蛋糕变小了,对需要药品精细化管理过程不适应,表现在对中标药品6‰~7‰的低利润率,高成本,不愿意配送;加之不同地区物流成本差别大,而大型企业还不能对地区业务全面覆盖。或者小的配送企业得不到生产企业的配送权,就算有人生产已无人送货,边远地区尤为突出。生产企业药品中标后,药品经销权的转移,导致垄断销售,其他经销企业不能供货,从中获得垄断利益。许多药品出厂价并不高,经过层层转销,最终按集中采购中标价进入医院,价格翻了数十倍。经销商成为药品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的最大利益获得者。

1.3.3网络配送的缺陷 生产企业与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之间利益没有协调好,中标药品在网上就找不到配送企业,无法实行网上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药品采购供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相关部门在制定法规时应考虑工作实际的需要[8],所有的问题要在药品采购之前解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合同规定,一般药品原则上配送到达甲方的时间不应超过48h。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定要求:85%以上药品库存周转率少于10~15d。实际工作中较难达到,有时甚至要等1~2个月才会有货。这是由于药品网络配送属于新事物所致。

1.4对医生用药习惯影响

习惯是多年养成的,医生也不例外。每当医生诊断完疾病,开处方取药治疗时,大多数医生所开具的处方,均有其特殊性。就是在用药上,对某些疾病治疗也选择大体相同的药物。由于每年药品集中采购中标品种的不同,对中标药品进行分析,发现许多临床使用多年、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品种,数目在下降,甚至没有相应的中标品种,导致医生无药可用。对于购入的新中标品种,医生能不能够接受,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药品“中标就死”不再是一个新名词。另外,新中标药品与原使用药品的巨大的价格差距都会影响处方医师对处方金额的估算,患者会对处方金额低的药品的质量产生怀疑,认为医生没有提供最好的服务,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集中采购的目的主要是降低药品价格,让药价回归合理。现在药品投标价格允许保留小数点后3位,许多价格虚高药品降价不明显。另外,部分药品集中采购后价格反而大幅上涨,远远高于自行采购价,其合理性需要有关部门去澄清,否则失去了集中采购的意义,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1.5对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有盲点,网上配送不稳定[9]。由于临床使用的药品的获得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不能开展无药的药学服务,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就是一句口号。参与查房,为病人建立药历,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的测定、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危重病人的会诊、合理化用药的监督与指导等等,都会因为忙于供应药品而影响临床药师的精力和时间。

1.6对医院收入的影响

自上世纪50年代,由于政府财力不足,医院要负担自身的发展资金和医生的工资。放权给医院将药品加价后卖给消费者,即药品的进销差价。若以加价率为15%计算,医院每销售100元钱的药大约能够获得利润13.04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后,药价降了,采购相同数量的药品,所需总额降了,医院利润总额也在下降,但是医院服务的对象扩大了,相对应的运营成本却正在增加。在政府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还未健全、财政补偿未到位的时候,这一部分收入对于医院的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7对药事管理组织的影响

药事是指与药品有关的事。对医疗机构而言,主要包括药品的采购、储藏、价格、信息、宣传、使用等方面。医院必须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相关规定,国家主管部门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成为药品管理的采购方面的重要指南。代替了传统医院有多种模式自行采购药品的制度。药品集中采购均在网络上操作,但网络上的东西是动态的,网络平台数据更新也快。是不是真正执行了网上集中采购,需要由医院相关监审部门做出结论。

2 对相关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的建议

2.1建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小组,应对药品集中采购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职责之一是制定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5]。医院建立新的药品遴选机制,首先研究每年的药品中标目录,多部门及时沟通、密切配合、联合组织实施、及时处理,才有可能满足临床需要。招标品种要体现国家基本药物政策[11],医院采购信息系统应有前瞻性,指派专人对药品信息进行维护,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能够清除因不同厂家、不同规格、不同剂型导致的没有存在价值的信息。对于集中采购价格高于原来使用的药品,依据“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各医疗机构可以按原价格采购使用。中标药品临床医生不使用的问题,需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组织制定相关可行措施。解决药品中标后无人生产、无人采购等问题。现在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已经从传统的保障供应转向临床药学服务,从药事管理学向药物治疗学过渡,从注重“物”的物流管理转向注重“人”的合理用药管理。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药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标药品信息的周期性变化,药师要想在工作中得心应手,首先要不断更新基础知识,熟悉药品供求信息,熟练掌握最新的药品信息,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把最新的药品信息与医师分享交流,做好沟通工作,才能满足临床医生需求,做医生的助手,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及时准确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做好用药咨询服务,把药品集中采购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建议三级以上的医院,在医院药事管理组织下或药剂科内部成立相关药品集中采购小组,熟悉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流程。及时了解医院使用药品目录与中标药品的差别,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药品采购的工作原则,保证临床用药的持续性。

2.2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引导职能[10]

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更好的制度。对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仍需不断完善才具有生命力。医疗卫生行业主管部门、药品生产部门、药品监管部门、价格管理部门与集中采购部门能够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收集医疗机构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汇总、限期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以省级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能够按药品的类别依次进行;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尤其是现在各个医院临床用量(包括使用数量、使用金额)前100位或200位的药品重点纳入监管,对日平均使用费用在3元以下的药品回归医院自主采购权,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把医院临床用药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建议招标时,投标10元以下的药品,投标价精确到分,投标10~100元的药品精确到整角,投标100~300元的药品精确整元,300元以上的药品精确整十元。让药品降价涨价看得清楚明白,国家主管部门调价时也能如此保留位数。集中采购时,在每次招投标之间设一个过渡期限,让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充分准备;对临床必需但无中标的药品,充分利用集中招标机构的药品价格信息优势,由医院提供采购目录,委托采购部门进行定向招标,使其在临床上的的使用拥有合法身份。价格主管部门应调查并掌握药品的真实信息,对已中标药品进行分析,对严重高于或低于成本价格的药品进行调整,既要防止像鱼精蛋白注射液、甲巯咪唑片等低于成本价,导致厂家不生产,也要防止类似“天价芦笋片”事件因高价药品所导致的医疗腐败。对市场紧缺药品,解决合理不合规的问题,需要国家多个部门协调产、供、销、用,及时采取定点生产、补标、备案采购等应对措施。

3 结论

国家现在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从“定点采购”和“招标采购”过渡而来的,其目的是尽量降低药品价格、挤干药品价格“水分”、规范药品采购行为。但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于药事管理的影响不减少到最小程度,医疗机构诊疗活动必然要受到影响,导致人民群众就医怨声载道。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多个部门职责分明、齐抓共管、多办实事,把药价降到合适的程度。临床用药能够公平获得,患者才能从中获益,真正实现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增加病人就诊满意度,达到医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S]. 2009.4.7.

[2] 卫生部. 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S] 卫规财发〔2009〕7号. 2009.1.17.

[3]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的通知[S] 卫规财发〔2010〕64号. 2010.7.15.

[4] 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S] 国纠办发〔2010〕6号. 2010.7.15.

[5] 卫生部.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 卫医政发〔2011〕11号. 2011,1.30.

[6] 冯雅,丁华艳. 山东两药企垄断复方利血平原料药被罚逾700万[N]. 中国广播网http://.cn/chanjing/cyxw/20111114/13471081 0054.shtml.

[7] 徐恒秋. 安徽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配送工作的调研结果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10,30(9):41-43.

[8] 姚红卫,解庆东. 药品招标采购对医院药品供应的影响[J]. 中国药业, 2009,18(22):1-2.

[9] 梁桂凤. 浅谈集中招标采购给医院药品采购工作带来的困惑[J]. 基层医学论坛, 2011,15(2):182-183.

篇2

关键词:

油田企业 招标采购 管理机制

引言

石油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精神纲领,以“依法治企”为引领,推进企业采购依法合规,规范招标采购管理,履行石油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采购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招标采购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招标采购管理机制不断的得到完善,但是同样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招标采购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组织不合理、管理机构的不明确,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不高,管理计划执行不严格,管理人员往往依靠自己以往的经验办事,在执行上,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再加上管理人员的相关意识不高,调动不起积极性与热情,对编制的计划不能做到严格执行,提高不起石油企业的招标采购管理机制能力。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二、招标采购管理机制改善策略

1、采用合理的评标办法

采用合理的评标办法,首先做到有计划的进行采购。其次,在计划的制定上,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模式,强调创新与发展。不要限制于追求低价位中标,要将价格变得明朗开放,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最终达到降低成本、减少企业损失的效果。

2、强化内部资源共享

企业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企业资源,达到想要的效果。增强资源的共享与利用,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设备重复采购的现象,减少成本的支出。首先需要做到: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采购设备、物品的时候,要对供应商的整体能力有所了解,对供应商的体系资质与所有制性质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可以在企业采购部门采购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目标供应商,客观的进行评价。其次,就是需要做到与目标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彼此相互信任,才能推动合作双方利益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一方面保障供货的质量,及时的进行供货,另一方面得到价格的优惠,降低企业采购的成本。

3、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教育培训,就是需要提高采购员的整体职业素养,更加有效的进行设备的采购,降低企业成本。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对于在采购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员工则需要进行提示与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企业采购员的业务熟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更好的把握工作的方向。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为企业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通过完善的管理,以最优化的资源配置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还应该考虑到:员工出现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积极性难以调动,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同时思想过于保守与守旧,对于一些先进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思想,固步自封,严重影响招标采购管理机制的长效发展。针对这一现状,相关企业部门应该加强对管理员工的培训,通过讲座与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增强对采购过程的监督力度

降低企业物资采购成本除了建立完整、科学、规范的采购工作程序外,还应该开展效能监察。改善招标采购管理机制,做到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赏罚分明,权责统一。只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招标采购管理机制,才能最大限度的坚守资源的浪费,降低经济成本,促进石油企业的长效发展。将招标采购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一方面调动招标采购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招标采购管理组织的系统化管理。

5、建立专门机制管理组织

对于石油企业招标采购管理机制的改革,需要改变以往的以部门为单位的管理组织,将任务更加细致的分配下去,落实到每一个人。对招标采购管理组织进行重新的定位划分,提高招标采购管理组织的效率与质量。其次依据相关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技术的特点,对招标采购管理部门的任务进行明确,做到权责明确,权责对等。此外,一个独立的招标采购管理部门的建立,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在团队式的管理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服务意识,完善设备管理组织,促进石油企业的长效发展。

三、结语

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完善招标采购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针对石油企业招标采购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首先对于石油企业管理部门来说,应该及时的制定相关对策,例如对员工的培训、对招标采购管理机制的完善、目标的明确等来提高石油企业招标采购管理机制的管理水平,促进中国石油企业的长久发展。其次对于相应的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时时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的能力的提高与职业素养的锻炼,在日常的生活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同时热爱自己的职业,加强对工作的积极性,努力的投身于油田的建设中去。除此之外,想要提高油田企业的招标采购管理机制能力,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建立健全石油企业招标采购管理机制,完善石油管理系统,真正将管理落实到实处。为中国的石油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作者:周艳萍 单位: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大数据在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价值:第一,通过对历史信息的搜集汇总,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物资招标采购发展方向,以此使其制定科学合理、高效可行的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效率,推动相关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地发展和推进;第二,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现有物资信息,判断物资管理、招投标采购、使用上存在的风险,在规避管理风险前提下制定执行性管理计划,优化配置现有物资管理资源,控制管理成本,为获取更高物资管理效益奠定基础;第三,降低物资管理难度,将更多的员工从物资管理、采买工作中解脱出来,避免人为因素对物资管理、采买、使用造成消极影响,降低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的人工成本和风险。基于此,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应用价值,探析大数据在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思路

虽然我国已经全面步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基于大数据的应用与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无相对较为完备的理论基础予以支持。为此应以大数据背景下的物资管理需求为依托,探析大数据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思路,形成相关资源及技术应用架构,旨在不断提高物资管理质量。对于大数据技术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资的招标采购中的应用和推广,具体应用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挖掘、诊断历史物资招标采购数据

企事业单位要在信息化平台内网罗与物资招标采购相关历史数据,针对杂乱、无序数据予以诊断、梳理、挖掘,其中囊括数据质量分析、分类整合、需求分析、应用价值研究等步骤,确保数据真实、全面、系统、有效,可为企事业单位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1.2调查管理需求,契合应用特点

企事业单位要探析大数据背景下的物资招标采购特点,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调查,明晰大数据应用方向,确定大数据应用基点,以此为由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大数据应用体系,建立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根据物资管理需求筛选应用基点,避免大数据滥用,节约管理成本;同时科学增设管理基点,使相关管理网络更加完善,在企事业单位业务流程中横向运用相关数据资源,实现大数据体系化、系统化、场景化应用目标。

1.3甄选大数据,针对数据进行评估

企事业单位要在定量、定性分析评估方法加持下,判断大数据应用顺序,优化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模式,规避相关管理风险,为提高自身的物资管理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1]。

1.4开展进行性分析,动态监管数据

企事业单位基于物资招标采购的管理非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动态可变的。互联网上的大数据资源日益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事业单位管理压力的同时可探寻全新管理基点。为此,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对物资采购管理进行可行性性分析,及时整合全新数据资源,动态监管数据,调整管理方向,优化管理决策,旨在制定富有实效性的管理方案。

2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企事业单位要在明晰自身业务需求前提下需明确、建立可执行的业务流程,在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需要针对数据可行性、业务价值、评价系统、管理规划、实施建议等进行分析,确保大数据管理具有实践意义,以此为由探寻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应用要点,达到不断提高物质管理质量的目的。

2.1大数据在历史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涉及计划申报、需求预测、专家管理、招标采购、供应商管理等环节,需针对这些管理环节整合历史数据,为分析相关数据奠定基础。针对数据进行梳理、筛选、汇总、分类、归纳,以物资供应链为依托整理分散数据,而后分析相关数据,加之调查问卷、调研访谈、资料分析等途径,掌握管理者业务需求,继而面向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2]。

2.2大数据在招标环节的应用

根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特点明晰大数据应用要点,以提高相关管理水准为依托,结合调查问卷结果、访谈内容、资料分析成果针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性分析,明晰供应商分析、招标分析、专家及物资分析等管理关键。其中,物资分析囊括集采物资范围、策略性物资等;招标分析囊括招标分包策略及相关评标方式分析;供应商分析囊括供应商综合评价、供应商分类管理、潜在供应商及其行业对标等分析,同时可将相关分析分为事前、事后两个环节。事前分析主要是指运用大数据分析物资采购管理需求,明确集采物资范围,优化物资分类模式,确定评标方法及最优分包策略。在供应商分析前提下为快速匹配、最优选择、评标专家提供依据。将招标分析与物资分析关联在一起,在相关匹配分析基础上选择最优采购方式。事后分析主要是指运用大数据分析物资采购管理基点,分析总结相关采购管理规律,针对重点物资报价进行规律性分析,总结相关报价规律,升级价格评分公式。在分析中标率、中标占比进程中,针对中标结果予以总结。结合供应商历史招标采购管理数据判断违规现象,规避围标、串通投标等现象,使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更富成效。

2.3大数据在评估环节的应用

针对物资招标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探寻大数据应用基点,在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加持下明确评价优先地位,探析、梳理业务流程及数据现状,综合考量应用价值、应用成本、应用效率,确保大数据的应用契合实际,为此可事先制定评价等级,绘制应用蓝图,进行一致性检验,为制定科学、高效应用方案奠定基础[3]。

3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方略

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方略实施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宏观目标制定阶段针对供应商类别、物资报价规律、供应商评价、评标专家及供应商投标行为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第二,短期目标制定阶段。针对中标比率、策略性物资分类进行分析;第三,中长期目标制定阶段。针对物资类别、集采物资范围、供应商行业对标、产品信息及潜在供应商等进行系统分析。为优化管理方案,需探寻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方略,继而提高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质量。

3.1建立管理体制,满足管理对大数据的需求

首先完善网络系统,升级相关硬件与软件,为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顺利运行相关IT技术奠定基础,其次建立常态化数据分析考核机制,推行责任制,健全管理体制,设计考核指标,针对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业务执行实况进行考评,确保满足相关管理需求,为各个部门制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2建立标准化数据管理体系

为夯实大数据管理基石,提高数据资源应用效率,大数据技术可充分发挥应用能效,需建立标准化数据管理体系,确保大数据筛选、搜集、整合、挖掘、存储、流通规范、高效、统一、安全,使大数据处于持续增加、优化、应用状态,继而不断提高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质量。

3.3建立人才团队,攻克关键技术

大数据的应用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基于相关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数据技术发展存在滞后性,为此需建立人才团队,加大关键技术研究力度,鼓励人才创新实践,跟随管理事业发展趋势成立专门项目组,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为攻克核心命题,赶超国际水准,推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事业与时俱进[4]。

篇4

二、物资采购管理创新知识库管理方案

1.物资采购管理创新知识研究

招标采购工作创新知识成果是指各单位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及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招标采购实践中行之有效、可持续产生出色成果、有一定管理创新和特色的、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作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招标采购工作创新知识库知识分类构成研究如下:运用安德森的知识分类理论,结合先进的招标采购管理理论及实践,提出具有国网公司招标采购工作特色的知识分类维度和各维度下的具体类别,包括:根据知识属性,考虑以下分类维度:

(1)按照业务模块、业务属性分类,包括采购机制和管理体系、采购策略管理、采购标准执行、电子化招投标、招标机构管理、采购工作模板、质量监督及供应商管理结果与招标采购联动等;

(2)按照招标采购流程环节分类,包括需求计划、招标准备、招标文件编制与审查、发标、开标、评标、定标;

(3)按照成果形式分类,包括研究报告、管理流程、操作手册、策略标准、工作模板等;

(4)按照采购对象分类,包括物资类、非物资类;

(5)按照适用的采购方式分类,包括招标采购(公开招标、邀请招标)、非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

(6)按照适用的采购模式分类,包括批次集中采购、协议库存采购、超市化采购;

(7)按照评审结果分为A级、B级,A级主要为入围和入选作品。

2.物资采购管理创新知识库评审体系设计

(1)评审方法研究

①评分法。优点是能够客观、定量地反映方案在各个影响因素维度上的优劣情况;缺点是由于评价体系设计和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对成果的总体效果评价容易出现偏差。

②论文盲审、答辩法。优点是由于不署作者名的成果材料送给不可能知道作者的人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最为客观;结合选手答辩,整个环节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适用于比较正规的论文评审。

③投票法。优点是该方法是基于投票人对所有成果的总体效果进行比较后作出的评价,经唱票后能够以比较合理、公正地选出最佳成果。建议初审盲审和投票相结合,盲审结果为推荐入围、不推荐入围;复审中结合企业答辩,采取评分法对企业成果进行评价。

(2)评审因素权重

①加分项法。优点是能够激励选手在加分项方面的表现,给予加分项表现突出的选手更多优势以弥补评分体系中其他指标方面的不足,甚至在评分中胜出,缺点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加分容易影响评分体系原有的公平性,对加分值设置维度的要求较高。

②序列晋级法。优点是兼顾不同的序列,并根据不同序列的特点量身定制晋级标准,确保了不同类型成果均得到适当的评价,序列内及序列间评分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知识入库管理方案设计

(1)关键字索引

建立知识库索引功能,支持对成果材料中的亮点关键字进行索引搜索。(2)动态评价

①动态评价管理。对创新知识库进行动态管理,如因政策法规变更、外部环境改变、实施条件不再具备等因素,已入库的创新知识实效性与时效性受到影响的,可适当调整管理级别。

②复制淘汰机制。对在库满一年,因政策法规变更、实施环境改变、实施条件改变等因素,已失去实用性或时效性的,经评审认定,可进行“已淘汰”标识。

(3)成果共享及推广应用

①定期/不定期成果共享。半年度和年度成果入库后,定期开展库内成果的学习推广。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业务需要,按照分类、关键字等检索库内成果,满足业务管理提升的需要。

②建立知识交流学习平台。活用信息系统功能,参照知识地图理念,建立企业知识共享的平台,推进招标采购创新知识信息、成果宣传推广、交流和反馈。

③循序渐进经验推广。鼓励企业通过对库内成果的学习,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知识库成果在本单位的推广应用设想,并组织资源形成具体的推广应用方案,开展落地实施,将实施情况提报至知识库-推广应用记录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