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范文

时间:2023-07-18 09:37: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篇1

保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就其属性和功能看,其触角渗透到经济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是稳定的“晴雨表”、安全的“稳定器”、发展的“助推器”。保险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它的社会管理功能。首先,通过保险制度的安排,应用大数法则和概率原理,集合多数经济单位,建立雄厚的保险基金,对约定的灾害事故或意外损失给予经济补偿,从而起到稳定社会经济生活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普及的投连、分红型寿险产品,有很好的“积谷防饥”功效;其次,通过其资金融通功能,一方面为国家经济建设筹措大量可用资金,另一方面,通过资金运用手段,达到升值增值的目的,从而强化保险社会保障功能;第三,是应用其责无旁贷的社会管理功能,参与到社会安全管理、社会救助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各个环节,为国家经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服务。

根据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提出的理论,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及社会管理等三项功能,其中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又包括社会保障管理、社会风险管理、社会关系管理及社会信用管理四个方面的功能。从本质上讲,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主要是通过促进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保险业通过集聚风险补偿基金提高了社会的资本积累率,同时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特有的交换机制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资本配置效率,客观上起到了“稳定器”和“助推器”的双重作用,为社会经济健康运行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持。保险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平衡表,还为经济活动和长期增长提供其他有力支持。美国保险学者小哈罗德・斯凯博在1998年就曾指出,保险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诸如替代政府安全保障、推动贸易和商务、鼓励减损、促进风险的有效管理等七种重要服务。现代企业理论的利益相关者学说也为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持。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由股东、债权人、职工、管理人员、关联企业和顾客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共同组织,是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组契约的集合体。因此,现代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必须考虑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实施有效治理,这种理论强化了企业的社会管理责任。保险企业在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和日常经营时应注重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功能,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反过来,社会经济的进步又会推动保险业的发展,二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客观联系。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将得到不断加强,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实践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具体来说,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体现于以下几点:

1 分担国家的社会保障负担。保险虽然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是,在客观上,它能够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从而减少政府在这方面的费用。保险业可以通过市场化的途径来聚集资金,并通过“今天为明天、多数人为少数人、健康人为病患者”的资金使用机制来为投保者提供社会保障。

2 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风险管理是金融业最核心的一项任务,更广义地讲,我们整个社会管理的职责就是要发现风险并管理风险。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来说,如果存在这样一类机构,它们不要国家拿钱,但却非常主动、自觉、仔细地去研究风险所在,它们对社会管理的贡献肯定是非常大的。保险业就是这样一类机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大大提高了我们认识和管理风险的能力。

3 提供处理社会应急事件的手段。任何社会都会产生一些意外事件,因而,都须掌握一系列处理意外事件的手段。而保险,正是一种强有力的应急手段。

4 作为稳定金融体系的真正的机构投资者。从根本上说,作为稳定市场中流砥柱的机构投资者,必须与散户有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投资目标,对资产负债表有一套不同的管理理念。这样看,唯有保险公司及养老金之类的机构,才会有不同于散户的行为。像保险公司这样的机构,它可以而且必须考虑一个长时期的事情,必须在很长的时间跨度上考虑问题,可以不因市场的一时一事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投资行为,从而才能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稳定市场的作用。保险所以有这种功能,基本原因就在于它有相当稳定并可长期使用的资金来源。这也是它发挥稳定经济社会功能的重要原因。

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保险理论界要加强研究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为保险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理论研究者必须用发展与开放的眼光来审视保险功能的内涵,深化对保险功能的认识,将保险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并以此来指导和推动保险实践的创新活动。

篇2

2、社会风险管理。风险无处不在,防范、控制风险和减少风险损失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篇3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有助于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功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4],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这个要求,客观上提升了保险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促进保险业的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在现代社会,保险已经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保险所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而且成为一种有利于社会公平、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制度安排[5],是支持经济建设和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力量。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限于目前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国家所能提供的基本社会保险水平还比较低,只能满足社会保障最基本需求。这种情况,为商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商业保险机构可以通过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部门合作,补充当前社会保障水平的不足,满足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求,与基本的社会保险一起,共同实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

篇4

(一)从行业本身要看的东西

经营理念需要提升。部分的保险业务和经济利益主体的重量轻的社会效益,认为参与社会管理的险种需要长期的品种,很难在短期内发展作用,投资成本费用较高,扩大此类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只看到保险机构经济补偿功能,忽视其辅助社会管理功能。

业务范围是有限的。目前,保险公司市场缺乏深入研究,所以对真正的需求不甚了解,相关产品不够丰富,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发展,参与社会管理业务还只是零星的、小规模的。例如,目前责任保险财产的整个业务所占比重不到4%,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部分保险公司缺乏防灾意识,没有什么特别的部门、人员和固定资金用于工作;理赔人员素质总体不高,理赔服务质量要求与消费者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从社会环境看

1.用传统的方法使用管理社会,而不善于利用经济手段。”用于模式,承担所有事务,而不是充分调动应酬强度,有效运用市场机制是不够的。

2.社会认知有一定错误。为了加速社会建设,一些地方有过分依赖政府,认为社会建设是政府应该做和误解。

3.公共保险意识不强。整个社会对风险的认识不深、风险管理意识仍相对较弱。

(三)从政策环境看

1.现有政策执行力也需要加强。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健康发展的意见》后,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教育部、建设部、公安部、卫生部、国家旅游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险业的发展,在相关领域的责任保险单据,一些具有强制性(如承运人责任保险),但各地实施不一、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2.政策仍然存在许多领域的差距。例如,当前社会保障的问题就存在争议,基层管理(如社区管理)难度加大、保险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对于自然灾害,如不建立政府主导的巨灾保险制度,保险公司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3.税收优惠政策需要改进。从功能上看,一些参与社会管理的保险业务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能,应享受税收优惠,但是没有相关政策,所以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较高。

二、当前我国保险业发挥社会管理功能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伟大的社会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伴随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各种矛盾性问题也将会不断涌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恶化导致的各种风险责任问题将日益突出;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自然灾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的风险程度将日益增加。如何对我国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性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社会和经济事务中有相当多的领域的管理责任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直接承担的。这种状况给国家财政造成了严重负担。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调动社会成员进行自我管理和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三、充分发挥保险业社会管理功能的对策

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发挥的内容、方式和深度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的社会需求和保险业的自身条件决定的。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既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和适当的政策支持,也需要保险业自身具备一定的实力,同时还有赖于社会对保险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必须立足于尽快做大做强我国保险业,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满足社会对保险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简要来说,当前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政策保险制度

继续完善1:1信用保险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的农业保险制度尽快建立及家私巨灾保险体系。为保险政策,政府应该给在某些财政上的支持,并承担风险损失的适当的安全责任,也应当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险政策,要注意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以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机制,解决政策性保险“可用性”和“支付性”的问题。

(二)健全法定保险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继续完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法定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各项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探索通过国家立法确立公众责任保险、雇主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产品责任保险以及房屋质量保证保险等涉及公众和消费者平lJ益的保险产品的法定保险地位。对于已通过国家立法确立的强制保险险种,要研究建立相关的保障基金,对不知悉事故责任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对第三者的损害给予补偿;同时还要建立共保机制,当投保人遇到多个商业保险公司拒绝承保时,由保险监管部门指定或投保人选定的保险人出单,保费和赔款由所有经营该险种保险业务的保险人按比例分配和分摊。

(三)国家应给予保险业适当的优惠政策

对企业年金、健康保险等具有较强社会管理效果的保险险种,应借鉴各国的经验,给予必要的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

(四)完善保险服务体系

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保险市场主体,规范发展保险中介机构,完善保险市场结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保险公司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等手段,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通过增资扩股和扩大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提高偿付能力,通过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确保运营安全;通过多种手段,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加大力度开发适应社会需求的保险产品,全面提升保险服务质量加强保险市场监管力度,培育良好的保险市场环境;增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保险业的社会信誉。

(五)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口问题。老龄化社会、老龄化人口社会管理的任务自然更加突出。从财务角度,我国的金融结构发生改变,要提供一些产品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我们知道,中国家庭结构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子,你不能指望儿童。简而言之,养老要靠你自己的力量。所以,有一个金融工具来选择需要满足的养老。什么是财务工具能满足我的需要吗?唯一的就是保险。从根本上说,本保险筹集长期资本和长期使用资本模型,充分满足人口老龄化对资本积累的需要。发达国家的居民多钱从股票市场和银行提,拿到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老化,而它的人口出生率是消极的,可以不依赖于孩子去养活自己。我认为,鉴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在路上,加速发展保险有更多的紧迫性。因为,我们需要提供社会保险管理功能,处理前所未有的情况。

四、结束语

总之,无论从普遍的真理或者面对分析从中国到视实际问题,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保险业以外的事实在争议中。因此,充分注意探索和应用,中国保险业必将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段开龄.风险及保险理论之研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2]庹国柱,李军.国外农业保险:实践、研究和法规[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